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精选8篇)
1.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 篇一
论中国影视动画的发展前景
动画影视动画作为文化产业可以说它独具魅力,它具有国际化程度高、消费群体广泛、市场需求量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附加值等特点。发展影视动画产业对于繁荣优秀民族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广电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重要举措。
这门综合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动画”的概念经历了无数次分离与融合,但动画始终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质,给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它是一种没有国界的世界通用的语言,是世界文化的缩影。
中国动画曾经无比辉煌,但是经过70多年的大起大落,现在已远不如世界其他的动画强国。党的十五大之后国家开始出台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杭州、常州、深圳、吉林、长沙等国家动漫基地,生产大量动画片。200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会议里面提到,要积极扶持国产动画片的拍摄、创造、制作和播出,逐步形成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的动画系列,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可以说这个会议被业内的许多城市称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从制度、政策、市场管理等环节深入阐述了促进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会后正式下发了24条,即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成为我国现阶段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性的指导文件。
发展到今天,中国动画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网络联系着世界,当今中国的动画片受众大多还是依靠网络接受日本和欧美动画强国的洗脑,中国动画片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依旧甚微。创新是创作的灵魂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创始初期就积极开拓,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寓教于乐。但这样却形成了一个误区:动画片大多都针对低龄儿童,缺乏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喜爱的动画作品,留下了市场空缺。而相比之下的美国、日本动画片在创作上思维活跃,题材丰富,并且老少皆宜,日本更是“全民动画”,每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有合适的动画作品。这些中高年龄层的作品就全数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占领了空白。美国动画电影不论是迪斯尼还是PIXAR、梦工厂都善于吸收世界文化,过去经典传颂的埃及题材的《埃及王子》、希腊题材的《大力神》、阿拉伯题材的《阿拉丁》、中国题材的《花木兰》暂且不表,就说2008年暑假轰动的梦工厂三维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就足以吸引全球人的眼光。功夫和熊猫都是中国的国宝,二者的结合无疑是典型的中国风。片中宏大的中国风背景音乐配上宏伟精彩流畅的武打场面、诙谐幽默的故事设计、各具特点的造型,虽然是绝对的喜剧,却看得不少人潸然泪下。是感动吗?是在感叹,为什么如此好片,竟然不是国人自己创作的!而在感叹的同时反省、修正自身创作的不足,对中国动画的复兴大有裨益。突破思维定势,转化观念。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失去了动画娱乐的前提。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大多一副严肃的面孔,大人不看,小孩更加不喜欢。而日本动画片实行市场分级制度,有适合各个年龄和阶层的作品,同时还有深刻的社会思想包含其中,观众在看故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画片既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传统的发展和创造。《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人
物,从电影、电视到动画,这一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就连《宝莲灯》里都免不了要把这一形象搬出来。中国动画学会的徽标也是这只“国民猴”。但这么多年来关于孙悟空并未有过任何造型和故事上的突破,永远是那身黄色的衣服、红黄两色的金箍棒,千年下来,从熟悉到腻味。日本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漫画《最游记》因其疯狂的颠覆、吸引人的剧情、曲折的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瞬间就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迷恋,甚至有不少人因为《最游记》这部漫画才去阅读《西游记》原著。
在世界风靡中国风的当今,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我们动画创作人在继承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时候,更应该对过去进行颠覆和再造,这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使得动画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随着CG技术的不断进步,神奇的电脑科技给动画艺术带来令人咋舌的感官表现,强烈震撼了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一些关于中国动画发展方向的讨论上,总是会有人问到“我们应该保留艺术的发展,还是要完善技术支持”,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技术和艺术缺一不可,齐头并进。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丰富艺术表现,更高的艺术需要更高超的技术来完成。现在世界动画逐渐跨越传统动画的一些障碍,迈向无纸动画的领域,不仅三维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二维动画也摆脱了纸张的限制,在CG的世界中畅游。但我们必须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技术运用不要超过动画艺术表现本身,为炫技而技术;二是避免对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过度模仿。《宝莲灯》里的小猴子明显带有迪斯尼的幽默,中央台少儿频道播出的《围棋少年》则带有日本动画片《棋魂》的影子。期望有一天,中国的动画片就是“中国”的。发掘市场是当务之急 在世界动画发展史上,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的。美国动画在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而日本的动画与漫画结合的产业文化还被称为“伟大的发明”,成为日本一大经济命脉。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很强,但市场意识却十分薄弱。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中国动画的市场是巨大的,其路径在于艺术创作和市场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相结合,完善中国动画的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运作,形成由中国特色的动画领域。市场化操作。首先,改变制作体系。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聚集一批“热血”创作者,小作坊制作,不盈利靠国家支助。动画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流程,因此必须细化分工,完善体制,严格按照动画的生产流程策划制作。剧本分镜、人物设定、配音配乐到制作、合成、放映,每一步都是需要注重的关键环节,细化人才分工,在每个环节都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其次,注重市场宣传。市场化的运作大力加强了宣传力度,《功夫熊猫》因其强大的配音阵容造成了轰动的声势,梦工厂和HP公司的强强联合、大力度的宣传也是票房成功的要素之一。再次,开发周边产品。日本的动画产业模式中,盈利的一部分就是周边产品。青少年们喜爱的手机吊链、文具、背包、玩具等任何产品都与动画形象挂钩,刺激了消费。同时还有大量漫画书,动画片的VCD、DVD、CD等音像制品的发售,使得动画公司收益不少,然后用这笔资金再投入之后的动画创作,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影视与动画结合。影视动画是动画片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影视动画这一领域下更大的功夫,创作出艺术和技术上都令人满意的动画影片。
中国动画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固然是影片长久生命力的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却为艺术再创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金。中国动画广阔的前景需要政府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政策,动画商业人士来开拓市场,教育机构
要开拓受众的接受度,而从业者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来进行艺术创作,社会和市场的各个层面互相呼应,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建立起中国动画产业完美的制度和良性循环系统,才有可能期盼中国动画业在世界再次崛起的一天!据分析拉动我国动画产业的五个关键环节是:
1、构建有效的频道运作机制。应该说上星动画频道的开播是我国构建国产动画片播映体系的破题之笔,一年来相继开播的三个动画上星频道开局很好,但是探索播出平台的良性运作机制仍有待时日,也绝非频道运营者单方面的事情,我认为当前进一步探索频道的良性运行机制需要实现两个重点突破:一是进一步突破动画受众定位低幼化的习惯性思维,下气力打造不同年龄层受众的收视定位。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目前除中央台的少儿频道外,其他三个动画上星频道都已将自己定位为全龄频道。如北京动画是21:30分后为成人时段,上海炫动是20:30为15岁至45岁对象设定,湖南精英卡通则从17:30分开始设定为全年龄段服务定位。但是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下一个阶段收视忠诚度的打造就成为各个频道的焦点。将全力打造收视忠诚度。谁的忠诚度高就会更多的赢得有靶向受众意识的广告投放商的青睐,第二个是进一步突破国产片收视率不如引进动画片这样一种习惯性思维。我们看到今年暑期央视制作的哪吒闹海再次播出,收视率稳定的超过了同栏目时段的米老鼠唐老鸭等引进的动画片收视率,这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可以说收视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节目的质量,国产动画片的精品之路势在必行,一年来的播出平台的运营实践启示我们以播出撬动、打开动画市场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国产精品的制作、策划与推广的实践之中。通过播出平台的搭建,播出平台的运作,进一步把准受众的市场脉搏,催生海国产精品的批量生产。
2、探索可行的产品盈利机制。现在业内在不断回荡这样几种声音,一方面制作方不断提出播出机构收购片源的价格太低,从电视台拿到的收入只是制作成本的百分之一二十,除个别产品开发非常完善的企业之外,大多数制作机构难以支撑正常的企业生产。另一方面是播出机构的声音在反复强调,自身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还没有成长为强势的频道,现在自身是困难重重,因而无法提高收购价格。但是我们也发现,还有一种声音在反复的在业内议论,就是大家在比较惊喜或者是惊诧的或者是高兴的心情谈论有的片子卖到了每分钟百元,有的片子卖到了每分钟千元,最近热论的信息就是央视每分钟千元以上的价格收购了江通公司的动画片《天上掉下了猪八戒》我认为这样的信息很值得关注,目前我们已经到了加速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动画产品可行盈利机制的时候了。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现在孤立的单纯的通过动画片的销售和播出已经普遍不能立足,以动画片养动画片可能是一条死胡同,而延伸产品的开发可以说至关重要,成熟的运作模式应当包括一系列环节,即:动画片、电视、电影、图书、音像制品、玩具,以及进一步延伸到出版公司、玩具厂商等知识产权的转让和特许经营等等。可以说谁率先进入这些 系列环节的协调配套的开发领域,谁就可能率先掌握化解投资风险,加速资金回报,进而实现盈利的主动权。我们还必须看到,现代动画产业结合网络游戏,互联网、个人数字处理系统、移动通信等高科技手段使动画的角色已经进入了一些新的领域。目前,动画片已经从动画电视片、电影片向动画短片,网络动画,动画广告、动画歌曲,手机动画彩信,手机动画片等新型互动领域拓展,这也是我们必须进一步需要拓宽事业的地方。
3、完善务实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动画人才的现状:一是人才数量匮乏,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有十多位动画片编导,平均年龄都已超过50岁,在这些老导演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背后,潜伏着中国动画产业深重的人
才危机,据中国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的统计,全国动画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应该在15万人为底线,而目前全国动画产业严格意义的从业人员仅有1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仅为韩国的1/3,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可以说是导致我国目前动画产业发展仍然不快的重要原因。二是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说人才匮乏不仅表示在数量的匮乏上,而且表示在质量上,即高素质的人才现在微乎其微,达到从业人员的标准,可以将艺术修养和操作能力结合到一起的复合人才严重缺乏。要求人员的整体素质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因此如果人员素质差异很大,必然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尤其是对文化产业来说内容是灵魂,动画产业也是如此,它的成功必须建立在非常成熟的动画策划,情节编制、市场营销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尤其在这三个方面的人才,供应不足。呈现出全国性的短缺状况,即动画策划、情节编制与市场营销。因此,在中国动画的振兴道路上发现培养使用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人才是加快扭转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现状,转变我们动画产业基础性依赖的关键因素。
4、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是形成优质市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画市场的评估不仅反映全国动画市场发展现状,为动画生产制作机构、研究部门、播出平台、广告商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数据,更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前提。一般来说动画市场评估体系应该由市场调研,专家意见和业内人士评估这三方面组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动画市场调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研究课题。当前我们特别需要深入到动画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摸清国产动画的一些家底,摸清我国平面出版、音像制品电游产品版权衍生产品、文化生活消费市场、旅游数字科技产品、会展业、教育产业的一些基础性的数字情况。并在这些数字信息的基础上,与国际各发达动画国家进行比照、研究、总结经验、归纳教训以进一步为我们的决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5、实施市场推进以文化养成的互动机制。可以说,观看影视动画的过程不仅是观众调试身心的娱乐体验,也是他们通过动画作品感受世界的认知与审美体验。动画影视的观众群既是动画影视市场的主体,还是动画文化产品的消费主体。因此,我们在致力于搭建科学的频道运作机制,探索科学的产品盈利机制,完善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场评估机制等动画市场推进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树立文化养成与市场互动,市场推动的战略意识。努力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营造健康的。
无论怎样影视动画的发展无非决定于主体、主题和市场三方面。主体是否广泛、主题是否先进决定着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主体是以消遣为主,还是以教育为主决定着主体,从侧面影响市场的份额。目前,动画最大的难题也就是主体和主题了,笔者认为,以教育与市场两方面作为切入点,教育与市场统筹兼顾 发展具备自己国家特色的动画作品,并且为其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只要在牵肘技术方面的进行突破。再结合文化手段,影视动画何愁无路。日本早已注意到这一点了,2006年4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文化外交的新构想”演讲中明确提出,日本应大力开展“动漫外交”,即通过推广日本的漫画书和动画片,来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民众。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
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的路子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之一的影视动画,任重而道远,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可以预测到其道路的坎坷和前路的光明。
本文由 新动力影视传媒 整理分享
2.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 篇二
粒子作为实现某些特殊效果, 例如烟雾、海浪、碎裂等的最佳表现形式, 需要对粒子按照分类法归类, 确定该种粒子的定义范围, 分析每一种粒子类型的特征和适合表现对象。对于粒子的分类, 有按照粒子形态和按照粒子是否参与动力学计算这两个准则形成的两种分类方法, 下面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粒子概念界定。
1.1 按照粒子形态分类
(1) 流体粒子。粒子之间相互影响, 表现为流动形态。具有或者可以模拟表现出压力、张力、粘稠度、活/惰性度等属性的粒子。流体粒子适合表现水、海浪、火焰、浓稠的具有流动性烟雾、包括岩浆在内的惰性流体等。常见的流体粒子文件有RealFlow模拟出的RF_Particle, 3DSMax的流体动力学插件Fumefx模拟出的Ffx粒子序列文件等。
(2) 烟雾粒子。随时间增加经历出生、繁殖生长、死亡、消失, 并且粒子数量由少到多, 粒子间距由小变大的, 整体形态受外力影响较大的粒子。烟雾粒子可以具有流动性, 且内部动态较流体粒子更大。烟雾粒子适合表现燃烧或者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烟雾, 包括沙尘暴和龙卷风等在内的自然界中的各种沙尘、云层。常见的烟雾粒子有3DS Max烟雾插件Afterburn粒子, Fumefx模拟的Ffx粒子序列文件等。
(3) 碎裂粒子。为物体碎裂或爆破生成的粒子, 原始表现形态于物体一致, 在受到外力或者在特定时间点上可以从物体上分裂出来, 具有再次碎裂或者二次繁殖能力的粒子。碎裂粒子适合表现物体破碎或者坍塌效果, 也可以表现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碎片。
普通粒子:排除以上特殊粒子以外的所有粒子都是普通粒子, 按照生成粒子的软件不同粒子名称也有所不同。
1.2 按照粒子是否参与动力学计算分类
(1) 动力学粒子。指粒子与粒子之间可以相互发生碰撞, 或者可以按照按照设置的自然属性与场景发生碰撞交互。常见的可以参与动力学计算的有Thinking Particle (TP) 粒子、Particle Flow (PF) 的Box#系列插件生成的粒子、Maya的Nparticle粒子以及Houdini软件的粒子文件。
(2) 非动力学粒子。不参与碰撞交互的粒子都可以称为非动力学粒子。两种粒子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粒子的动力学属性来切换。从影视特效制作角度来看, 明确不同粒子的类型和使用范围, 并以此作为依据, 针对不同的粒子特效需求选用不同的粒子类型, 减少在制作前期由于粒子特性的不明确带来的失误甚至返工, 从而提高制作效率, 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表现效果上面。
2 影视特效场景需求分析
许多影视作品中, 可以看到巨大的海浪冲击城市、火山爆发以及熔岩巨石砸落地面、城市中的浓烟、大楼的坍塌等等震撼的镜头。不同的镜头对影视特技技术要求不同, 粒子特效作为影视特效的一个部分, 根据实现手法和在场景镜头中的参与程度, 将粒子场景按照细节需求和与场景交互程度分类。
细节需求是指在场景镜头中粒子特效的内部层次、运动状态、渲染效果的表现程度。高细节粒子效果需要具有丰富的内部层次、符合规律的运动状态、仿真度高的渲染效果。所以在制作的时候需要丰富的粒子数量、复杂的控制手段和对材质灯光高度掌握, 有些效果甚至需要多个粒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才能实现。低细节粒子效果虽然主要用来烘托场景或配合高细节粒子来实现整体效果, 但这也仅仅是相对来说的, 也需要一定的内部层次、符合规律的运动和较高的仿真度。
《后天》这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龙卷风把一座大楼给卷塌的镜头, 就是近处高细节的粒子效果和远处低细节粒子效果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场景交互程度是指粒子与场景相互作用的大小。例如《后天》这部影视作品中有一个在国家图书馆前海水冲击街道、汽车和行人慌乱狂奔的镜头。这里的流体粒子就与场景发生了高度的交互, 不仅需要把流体限制与街道内, 与建筑物发生碰撞, 更需要海水把街道上的汽车和行人冲走。此时单纯的粒子系统已经不能达到要求, 往往需要粒子系统和动力学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粒子与场景交互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粒子数量巨大, 所有粒子全部参与计算非常容易导致系统的无法运行甚至崩溃, 所以需要对参与动力学计算的粒子单独分组控制, 一部分参与动力学计算, 另外一部分作为普通粒子添加到场景镜头中。
综上可知, 高细节和高交互的粒子效果需要可受控制、可参与动力学计算的大量粒子, 高仿真度的效果更需要多个粒子系统的共同参与制作才能实现;随着粒子细节要求的提高, 对粒子数量和控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动力学参与到大量粒子计算中的时候需要对粒子按照需求分类, 使用不同的粒子系统参与模拟, 达到最好的效果。
3 粒子特效制作的相关软件和插件
以《2012世界末日》这部灾难类型的特效大片作为范例分析。在这部视效大片中, 使用了3Ds Max及其插件来制作大楼、桥梁的坍塌;使用自主开发的FlowLine模拟包括海啸、洛杉矶沉没在内的流体效果;使用Maya制作了梵蒂冈大教堂的毁灭等等。由此可见任何一部影视特效作品的制作都需要多个软件、插件发挥各自擅长的功能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不同的粒子特效软件、插件各有优缺点, 也有各自擅长的方面。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掌握并根据需求不同合理选择。下面对常用的粒子特效制作工具进行分析:
(1) 3DS Max的Particle Flow粒子流系统 (简称PF) 。事件驱动型粒子系统, 通过定义粒子的行为, 测试粒子的属性, 将测试结果发送给不同的事件, 并且可以定义每个时间点上的粒子状态和行为, 制作出各种复杂的粒子动画。使用PF粒子系统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特效制作需求。如果制作者配合Max script脚本语言更能完成超乎想象的复杂特效制作。
但是PF粒子流系统本身有很大的缺陷, 粒子之间的交互性比较差、粒子数量有很大限制、粒子渲染时间过长, 特效的精度和仿真度与粒子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高仿真和高精度的特效, 随着粒子数量增加, 硬件承受的压力越大, 当粒子数量超过了硬件的承受力的时候, 就会出现错误。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脚本的编写来解决粒子交互性的问题, 但是这无疑增大了PF制作的难度。并且粒子数量限制和粒子渲染时间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
(2) 粒子系统 (Thinking Particle, 简称TP) 。是3DS Max一款高级的粒子特效插件, 不同于PF以事件作为驱动, 它是以规则为基础, 使用节点操作的方式的非线性粒子系统。TP粒子系统非常强大, 比PF更容易实现复杂的效果, 而且具有很强的物理动态计算, 支持实体碎裂, 具有良好的存取系统, 能够以材质控制粒子的特性, 并且由于TP是以规则为基础, 所以在做场景的时候会更有弹性。
同样, TP也有一定的缺点。其强大的功能代表软件非常复杂, 如果你只是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粒子效果, TP会比PF复杂很多。
(3) Maya粒子系统 (Maya Particle System, 简称MPS) 。是Maya动力学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MPS可以创建粒子、建立粒子发射器、使用动力场移动粒子、创建粒子与几何体之间的碰撞、使用目标使粒子跟随其他对象或对象元素等等效果。Maya2009以后加入的Nparticle组件更能方便的实现粒子与粒子之间碰撞、粒子与Fluid交互、预设颜色定义等功能。理论上, 使用Maya配合mel语言可以实现你想要的任何效果, 但是操作比较繁琐, 几乎每一步都需要用表达式来控制。Maya的粒子系统比较成熟, 大部分影视作品都有其参与的部分, 用户群比较广泛。
(4) Houdini的粒子系统。其在粒子特效方面非常强大, 主要面对的是电影工业的特效制作与合成。采用节点操作, 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 通过一个个节点和命令将各种对象组合在一起, 在应对含有非常多的视觉元素的影视特效合成时通过节点的操作更加容易管理成千上万的视觉元素。许多电影特效都是由它完成:指环王中“甘道夫”放的“魔法礼花”、“水马”冲垮“戒灵”的场面、后天中的龙卷风的场面等等。Houdini是一个底层软件, 你可以通过调节每一个参数来控制效果, 这点是其他软件所比拟不了的。但是软件上手难度较大, 需要使用者具有图形图像学、编程、高等函数等学科基础知识。
(5) Fumefx粒子系统。3DS Max插件, 具有强大的模拟烟雾火焰类流体、爆炸的功能, 可以完美地实现此类粒子与场景物体的交互, 同时也具有比较逼真的渲染效果。Fumefx可以通过内部组件转换成PF粒子系统进行二次修改操作。
(6) 其它粒子系统。Realflow粒子系统, 具有强大的模拟流体动力学的效果的功能, 使用简单方便, 配合三维软件使用几乎可以达到任何包括流水、海洋、洪水等等在内的流体、柔体、刚体效果, 但是本身不具有渲染功能。
从上述分析可知, 越强大的粒子系统操作难度也就越大, Maya和Houdini粒子系统可以制作出所需要的任何效果, 但是需要一定编程基础;特殊粒子系统往往需要和常规三维软件配合使用;3DS Max的PF粒子系统使用简单方便, 但是制作复杂的效果往往需要结合Max Script或者专业的插件来使用, 例如TP和Fumefx等。
4 影视粒子的渲染
在整体分析场景镜头, 选择适合表现镜头的粒子类型和粒子特效软件完成粒子基本形态制作之后, 如何完成粒子效果的渲染关系到特效镜头的好坏。由于粒子本身是不可渲染的, 所以对于粒子的渲染一般有以下3种方法。
(1) 使用软件渲染器直接渲染粒子。这种方法需要将粒子转换成软件可渲染的类型, 例如基本几何体、变形球、面片等等, 通过材质节点调节粒子材质达到想要的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简单, 无需格式转换, 可以表现出基本的粒子效果;缺点是如果粒子数量巨大, 场景运行和渲染速度将非常缓慢, 即使现在使用分层渲染技术单独对粒子渲染, 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大量的粒子会导致软件不稳定, 极易崩溃。简单的粒子效果和碎裂的粒子效果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渲染。
(2) 将粒子转成缓存格式保存到本地磁盘上, 再通过专门的软件或者插件调入场景中渲染。这种方法经常用来渲染特殊的粒子, 例如Fumefx烟雾的粒子文件可以保存为ffx格式存入磁盘中, RealFlow流体粒子和网格文件分别可以保存为.bin文件。然后使用软件渲染。
(3)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粒子文件使用Krakatoa粒子渲染插件。Krakatoa是3DS Max的一款粒子渲染加速插件, 可以管理数百万到数十亿的粒子云的任务, 提供视觉渲染的解决方案, 为每帧打包粒子并且创造出空前的粒子细节, 渲染大量的粒子并且实现粒子自身的体积阴影。普通渲染和krakatoa渲染的效果和所耗费时间的对比分析见图1、图2。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在使用双核4G内存、512显存的机器配置, 10万数量级别的简单粒子效果渲染过程中, 使用Krakatoa渲染效果较普通粒子效果的渲染耗时减少4倍, 同时具有更加丰富的细节。这种效果会随着粒子数量的提升而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况扬.3DStudio MAX中粒子系统的研究[J].科技广场.2009 (3) .
[2]毛慧.MAYA粒子及流体特效处理[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9.
3.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艺术内涵表达;情感;影视特效技术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48-1
艺术与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需要技术的表现,而技术则为艺术应运而生。在这我想借用“电影”这门艺术形式探讨一下艺术与技术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着温故经典的心情,前几天又将《大话西游》的上下两部看了一遍,的确很经典。这里所说的经典,并不单指这部影片开创了一些经典的桥段,或者经典的对白,而是它以一种现在看来并不高端炫酷的特效方式呈现出了极其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的影片风格。随着影视后期特效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如今的影片里即便是爱情片,也会多多少少地掺杂着后期特效技术的影子。现在看来《大话西游》这部影片里的特效似乎很拙略,也许放在当时的环境里,这样的特效技术的确够水平了,但若是这部电影拿到现在来拍,那必定完完全全是好莱坞大片的风格。这几年,中国电影市场跟风好莱坞大片的趋势愈演愈烈。很多片子投资巨大,只为以特效技术吸引眼球。刚开始的几年,观众似乎很领情,但到了近阶段,消费者似乎不再对特效技术有着过多的追求,而是更趋于以情感为出发点,希望电影人们更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特效技术展现剧情,而不是完全以特效技术为卖点,以致忽略了电影作为艺术门类的艺术特性。
艺术创造美,技术则为了更好地表现美。艺术需要思考、需要想象和情感投入。而技术需要经验、科技与技巧。艺术是创造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艺术内涵的赋予,那技术创造的就只是一件毫无意义的物品。如果没有技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许会单薄无力,毫无新意。只有当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更优秀的艺术作品。《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同是以西游为题材的影片,拍摄时间相隔十几年,拍出的影片风格却截然不同。《西游降魔》作为周星驰近几年首推的力作,邀请了国外一流的特效团队,花重金在影片的特效制作上,但影片的最后口碑却褒贬不一。不可否认的是,影片特效的确引人入胜,特效技术活灵活现地将剧本中、观众脑海里的妖怪呈现了出来。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要求有技术的表现,更需要的是有艺术内涵的表达。如果技术的形式超越了艺术内涵的体现,那么这样的电影是本末倒置的。简单地说,影片中的怪物前期制作得再精美、再逼真,怪物的突然出现吓哭了好几个小朋友,但若是这个怪物只是一味地重复一个动作,那也就不那么令人害怕,时间久了反而会让人觉得呆滞与无聊。电影其实想向观众叙述一个情感内涵极其深沉的故事,而在影片中故事并没有通过运用良好的视听语言表达出来。观众看完整部片子之后,赞赏的只有精美的特效,问其电影想表达的精神内涵却一无所知,也许还会一头雾水称其完全看不太懂。那么我们也可以评定这部电影是低级趣味、毫无新意的。反之,从精神内涵领域讨论时隔20年的《大话西游》,虽然没有华丽的特效技术,但无论是从影片的对白、镜头的运用还是演员的表演,大家都称赞这部片子是经典之作。我们开怀于影片搞笑氛围的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揣测导演本人想通过影片传达给观众什么深刻的寓意。有的电影会让人笑,而这样的电影,观众在笑的同时也会哭,这种哭是电影传递出的情感,真切地触动了观众心里伤口疼痛的表现。这样的悲喜剧我们称之为电影的艺术,即使没有过多技术的参与也依旧感动人心,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脑特效技术运用在大小荧屏中,电影与电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众希望看到的更多的是有意义有内涵的特效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技术表现。很多的电影因为技术而技术,把本来很温馨的一部爱情片拍成了科幻片,当电影这门艺术没有以艺术本质这个形体出现时,电影也就不是电影了,而是一部记录炫酷特效的“纪录片”。在很多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超出人理解范畴的特效技术,抗日英雄单手就能撕碎日本鬼子等等一些过分的特效场景,这完全不符合电视电影艺术的本质。这样的特效技术只是哗众取宠,博得收视率。这样的影片值得我们所有电影电视工作者的反思与重新思考。花重金砸在特效技术上的同时,升华作品的艺术内涵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
4.技能人才促进影视特效产业 篇四
说到影视特效(/courses-12-1.html),我们都不陌生,只是早前对它的认知还较为模糊,而且国内早期的特效技术水平也不像如今这般精练纯熟,但当时仍不乏其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如88版的《西游记》以及90版的《封神榜》等。
近年来,随着《变形金刚》、《魔界》、《阿凡达》等大量运用特效CG的国内影视作评的上映,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影视特效CG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再加之,近期《复仇者联盟》、《超级战舰》等的热映,更使我们被影视特效的魅力所深深陶醉。但我们对影视特效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单论影视特效,它的概念还是较为宽泛的。影视制作者为了避免让演员处于危险的境地、减少电影的制作成本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假象和幻觉都会被称为影视特效。而影视特效CG,又被称为影视动画,它所涉及的领域范围则要比单纯的影视特效广泛的多。随着计算机在影视领域的延伸,影视特效CG还拓宽了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拍摄局限性。
如果说魔术是以迅速敏捷的技巧及让人不易觉察的手法产生的特殊幻影戏法。那么以银幕为舞台,为观众呈现炫目的光影特效以及气势恢宏的场景变幻的影视特效CG就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视觉魔术”了。
然而,国内电影业种,从投资人、制片人,到导演,对影视特效的认识还处在很缓慢的发展阶段,尽管人们都看到了美国影片带来的冲击。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影视制作的能力的今天,大众和媒体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是关注整个行业,而是关注美国电影中影视特效的同时,兼顾国内影视特效行业的一种关心。除了从业人员本身,并没有很多关心影视特效工作。
在这种大环境下,影视特效尚未形成一种很规范的商业操作。真正处于商业目的的实用影视特效的影片很少,所以影视特效制作行业并没有形成。缺乏专业人员的窘境也困扰着这个尚未成型的行业,从事影视特效制作的人员很少是电影行业出身,多是计算机专业和美术专业的人员。对活动影像的理解还不够,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本领还不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特效的本质和作用逐渐被我国的电影人认可,并加以使用。
5.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 篇五
先说:No Offense。
刚刚看罢大闹天宫的最新预告片,作为对其视觉效果颇为好奇的我,看罢之后还是默默地叹了口气。一直有一种感觉,如今拍摄一部对视效要求很高的国产电影,制片方还是很努力地在砸钱给这部电影,其实国产电影还是赶上了光伟正的好时代。可是,还是有很多电影,如 的白蛇传说,又如的大闹天宫,效果还是如一股网游感极浓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免哀叹啊!到底是钱砸得不够多,还是技术仍旧不过关(但不少电影也是聘请了好莱坞专业的特效制作团队的呀?!)?
[为什么中国片子的特效还是很赋有网游感?]
6.影视动漫就业前景 篇六
有人称,动漫产业是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增长点,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巨大产值及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市场前景广阔
动漫产业依靠虚构的角色创造了庞大财富。如Disney-迪士尼品牌,它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娱乐品牌,品牌价值达271.13美元,Disney的专卖店每天吸引2.5亿左右的顾客。而日本动漫产业的营业额更是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产业,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十几个百分点。韩国动漫市场的年销售规模为3200亿韩元,加上卡通等周边产品的销售部分,市场规模为7700亿韩元。在韩国卡通市场上,一只叫Mashimaro的兔子(在中国翻译为流氓兔)独占21个百分点,居第二的才是迪士尼(多种产品累计),市场占有率为10%左右。流氓兔因此被誉为世界上赚钱最快的兔子。由于动漫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在全球发展,因此,有“IT之后看动漫”的说法。与此同时,以中日韩为首的亚洲动漫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调整期。日本动漫频道和动漫节目的收视率开始下降,动漫公司处于结构重组阶段。韩国在“文化立国”的产业政策推动下,动漫业迅速崛起,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日。有专家认为,中国动漫市场的需求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虽然由于资金缺乏和动漫产业链的不成熟,目前尚未形成很大的产业规模,但中国动漫市场仍是振兴亚洲动漫产业的希望。
技术发展迅速
从我国市场需求看,国产动漫商机无限。据测算,国产动画节目播出每年需要28万分钟以上,而国内实际制作能力只有两万多分钟,每年的市场缺口高达25万分钟左右,合计达200亿元。按国家规定的全国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三年内开通少儿频道的要求估算,两年后,全国每天需要5000分钟,全年需要180万分钟的动画节目,国产动漫产业产值空间将在1000亿元以上。也正是由于播出需求的增大,动画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过去国产动画节目的播出价格是每分钟3元、5元,甚至免费播出,如今一些电视台已将支付给动画节目的每分钟价格提高到元。
近年来,中国动漫教育也开始朝着多元化、应用型、高层次方向发展,为动漫产业提供和贮备了专业的制作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到20,全国开办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在200所左右,在校生约两万多人。中国优秀而廉价的动漫人力资源让许多日本企业羡慕不已。此外,日本把大量动漫业务外包给中国,也是一个有利因素。中国北京、上海等地的许多企业在承揽日本的外包业务,拥有一大批年轻的动画制作人才。著名的手卡通制作公司前在北京设立了占地2000坪(1坪约合3.3平方米)的制片厂,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火鸟》,其制作工作由日本玉县新座市制片厂的60名工作人员和北京制片厂的120名工作人员共同承担。该公司还投入资金对北京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有专家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营造良好的动漫产业投资环境,加紧培养编创、制作及经营人才,在赢得就业机会的同时,不应忘记培育原创精神。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动漫产业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7.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 篇七
CG计算机图形特效技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 一次又一次地将观众带进了影视的视觉盛宴。CG电影特效给人们展现的, 不仅仅是看到的和听到的快感体验, 更颠覆了某些电影编创的传统理论和表达思想。
一、CG技术与电影的关系
(一) CG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出现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 其发展除了自身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外, 技术的突飞猛进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因为CG技术的加入使电影工业产生了一次深刻的变革, 让好莱坞电影由从讲故事的电影变成了一场场视觉的盛宴, “视觉奇观”这种用数字技术营造出来的视觉特效, 成为好莱坞多年来逐渐占领和巩固全球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二) CG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发展
20世纪末以来, CG技术发展迅速, 运用到大部分视觉创作中, 如影视特效、三维动画、平面设计等。最近几年, CG技术在现代电影特效中的运用最为常见。
导演库布里克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第一次使用了电影特效技术, 接着卢卡斯导演的《星际迷航记2》, 让电脑绘画技术开始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电影《深渊》中, 导演卡麦隆用计算机创造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外面星球透明的虚拟生物Pseudopod, 是电影历史上首个电脑3D角色。影片中的电脑绘图技术开启了电影制作的先河, 强烈视觉效果感受引起了全世界的巨大轰动, 在这之后错综复杂的数字制作团队在好莱坞附近蓬勃发展起来。
卡梅隆的《审判日》CG技术的大规模参与和使用, 到以后的《泰坦尼克》《角斗士》《魔戒》和《阿凡达》, 科幻影片将观众一次次的带来绚丽丰富的电影世界视觉盛宴, 电影成败的关键就是CG技术所带给影迷朋友们的视觉盛宴。
如果让观看过《阿凡达》这部划时代大作的观众用一个词来描诉在影院的感受, 用的最多的就是“身临其境”, 《阿凡达》里程碑式的出现, 标志着立体电影时代的真正来临。1
像在现实一样是3d电影的最大特点, 这种虚幻感觉是画面质量和逼真的世界效果是现代电影的美学原则的最好体现。强悍的CG技术, 创造了电影奇观, 也改变了人们对商业电影的态度。
二、CG特效技术对电影《阿凡达》制作带来的新革命
在之前电影技术不发达的时期, 导演们都想用电脑模拟真实之物, 这种想法不仅费力而且得不到好的结果。“技术狂人”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变革, 让电影工业尝到运用CGI技术的滋味。
(一) 新技术1: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 (Fusion 3-D CameraSystem)
《阿凡达》采用的是卡梅隆团队自行研发的一套3D摄影系统。通过2台摄像机对画面的多个视角进行多角度的拍摄, 这种摄像机可以模拟人的眼睛, 使拍摄效果达到三维视角的强立体效果。2这套3D摄影系统让《阿凡达》在拍摄取镜过程中, 呈现的效果更有立体感, 多层次, 前后景与背景在不同的层面之上展现, 将打破以往那些移动的平面图像拍摄技术。
(二) 新技术2:虚拟摄影棚 (Virtual Producation Studio) 与协同工作摄影机 (Simulcam) 3
导演可以通过虚拟摄影机指导演员根据要求进行真人与CG场景或CG人物的协同表演。这个系统可以使导演感觉好像在真实世界拍摄一样, 随意选取多种摄影方向和角度, 控制协调CG人物的活动, 现场就能看到真人表演同虚拟场景结合后的视觉效果, 使拍摄过程更加真实、完美。
(三) 新技术3:面部捕捉头戴设备 (Facial Capture Head Rig) 与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 (Facial PerformanceReplacement) 4
《阿凡达》中的CG效果有超过百分之六十要通过镜头捕捉来完成, 特效演员要身穿表演捕捉服和装备着微缩高清摄影头的帽子用来拍摄他们细微的面部表情以及微妙眼球活动, 用来丰富CG虚拟角色 (纳美人) 的表情和动作表演。艺术家们用最先进的电脑成像技术把拍摄的人物和环境转变成虚拟影像最终成像, 把人们带到一个广阔的外星世界。
三、CG技术参与电影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CG特效难以弥补电影故事的情节薄弱
不得不承认, 电影中的CG特效吸引了大批观众的视线, 可是千万不要讲电影故事的本质。如果电影缺乏故事情节的支持, 就算是特效再绚丽的电影, 也会黯然失色。一部优秀的电影只有具备精彩故事与惊艳视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才能使电影更具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
(二) CG技术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合理利用CG技术, 完全可以制作出与真人电影一样的动画电影, 但用CG技术取代普通演员表演的想法现在还是不可能的事情。演员可以诠释的真人剧情不应该使用CG去做。原因并不是CG技术的发展不够先进, 而是因为虚拟角色即使可以演绎真人表演, 观众并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 并且只要其中有轻微的失误, 就会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感觉。
合理的做法让CG技术处于真人表演的补充位置, 也就是当出现真人无法表演的角色时, 虚拟演员可以接替进行演绎。如果电影人想拍摄一部虚拟形象为主角的电影, 那么第一要创作一个类似《阿凡达》、《终结者》那样讲述非人类主角故事的剧本, 只有好的剧情加上完美的CG技术才能赢得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三) 过度追求CG技术反而影响电影质量
从近几年来看不少CG技术大片真实的尝到了很大的甜头, C技术追求画面效果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在追求效果的同时, 制作成本本身将成倍增加。所以他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过度追求C技术的完美反而可能成为票房的一剂毒药。
从很多方面来说, 影片在画面效果上不可避免存在缺陷, 这些缺陷不一定会影响电影的质量和内涵表达, 很多获得成功的影片未必都是特效画面十全十美的。
CG技术对电影带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 了解掌握这些变化的趋势, 然后进行积极应对是摆在电影人面前的必经之路。作为电影人, 应该关注最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变化, 注意CG技术给电影制作带来的是巨大的变革和成效, 积极进行自身的改变。紧跟技术的日新月异仅仅是努力的开始, 唯有改变传统的观念思维, 不断向新技术发起挑战, 并融合传统文化, 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才能制作出引发观众思考的电影。
摘要:面对当今时代,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 电影以一种新的形势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CG技术慢慢参与到电影制作上来, 成为现在电影制作的主流, CG技术参与电影制作后, 对电影制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电影的设计表现更为多样化, 效率更高, 设计意图传达形式更为丰富。同时对形式多样化的电影制作, 创作主题与时代科技的集合, 以及创作思维的开拓, 都起着重要作用, CG技术给当代电影制作带来了新趋向。
关键词:电影制作,CG技术
参考文献
[1]宋一著.从电影《阿凡达》音乐艺术表象看现代电影发展.电影文学.2010年.
8.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影视特效;动画合成;镜头0引言
“影视后期特效”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影视后期”和“特效”,本文主要就这两个概念进行探讨和研究。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简单地说可以分解成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前期策划、前期设置以及后期制作,而影视后期只是影视制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1影视特效制作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影视特效制作主要满足的是观众的视觉感受,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该过程主要是借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利用数字处理技术,从而达到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我们所熟悉的商业电影种类主要有玄幻类、灵异类、恐怖类、战争类、动作类等,以上每一种类的电影均广泛地应用了影视特效,其中美国的战争片、动作片更是以影视特效而闻名。例如,《谍影重重14》《敢死队》《特种部队》等均将影视特效发挥到极致,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而影视特效制作不单单停留在以上虚构的故事中,也广泛应用到纪实的影片中,如《舌尖上的中国》《可可西里》等;而电视广告、影视作品或各类综艺节目的片头、形象宣传片或频道的宣传片中也广泛地应用了影视后期特效。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影与电视的后期制作的手段及分工均类似,只是时效性、侧重点、某些技术要求有所不同而已。
判定一个广告宣传片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创意、个性、美感及影响力;而以上种种均需要强大的影视特效后期制作来支撑。广告宣传片的风格、创意、个性、特色主要由画面元素、声音效果、运动节奏三要素共同决定,而统一画面元素、声音效果、运动节奏的关键点在于色调、音调和节奏的统一。其中,色调的统一是指素质影视画面的色调要具有一个基本统一的色调;音调的统一是指整个广告宣传片的音调形成一种调和流畅的听觉效果;而节奏的统一,即运动状态的画面节奏感应协调。
2动态画面的合成方法
后期合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合成特效、录制台词、画面剪辑以及配置音乐音效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将以上的元素完美地结合起来。例如,在《特种部队2》中,总统用小刀割开自己的面部,但随后应病毒的作用立即恢复面容这一镜头,就是使用后期制作特效来完成的。简而言之,影视后期特效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处理画面、连接镜头、创造特殊效果。
(1)处理画面。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中运用作为广泛的就是处理画面,处理画面的类型和思路不同,最后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而画面处理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画面色调的调节。而色调调节不仅运用在商业影视作品、广告及宣传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甚至以纪实为目的的影视作品也会运用这一手段来提高视觉效果。总的来说,色调调节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是通过对作品的整体色调的处理来表现任务的情绪特征和作品的氛围。其二是使不同条件、不同时间下拍摄的画面能够在色调上得到统一。其三是可以根据剧情需要,通过单独突出或淡化某种色调来达到要表达特定的情节含义或要强调的视觉效果。处理画面的另一种类型是合成画面,这种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影制作中,该技术可以将虚拟的场景和摄影棚单色幕前表演的演员结合起来。合成画面不仅可以达到保护演员、方便拍摄,更能够达到节省开支、创造特殊视觉效果的目的。例如,在《风云》这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聂风从一尊大佛上跌下,而实际拍摄过程中,不可能让演员真正的爬上大佛然后摔下,此时,就需要借助画面合成手段进行演绎。
(2)连接镜头。这里的连接镜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镜头组接起来,这里的连接镜头是指创造组接的方法,使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过渡也能成为表现的元素。例如,在国外某企业的宣传片中,为了突出该公司的标识,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在制作宣传片的过程中,制作组将该公司员工的帽徽、身份牌、臂徽以及公司车辆、产品以及大门等标识处理成为连续运动的单一物体,最终取得了宣传充分的目的。同时,将多个镜头整合成一个整体,使得画面显得流畅。
(3)创造特殊效果。随着观众视野的不断扩展,单纯的自然画面已满足不了观众的视觉需求,因而特殊视觉效果应运而生。例如,《速度与激情16部》中,飙车时的速度可以达到180Km/h,甚至更高,为了充分地表现其速度,可以借助其余运动物体的拖影效果、字幕出现时的光线效果和运动效果来充分展示,从而保证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3结语
以上的技术手段均为画面质感和视觉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后期设计和制作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思路。参考文献:
[1] 徐琪.After effects 7.0影视特效与电视包装實力精讲[M].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08.
【中国影视特效的前景研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影视特效人才培养07-16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07-26
影视动画专业怎么样 就业方向与前景06-11
影视表演的潜台词和内在语的重要性论文08-20
影视与社会论文06-18
影视艺术概论论文08-02
影视广告论文09-25
电影《美丽心灵》-影视鉴赏论文06-23
影视作品音乐赏析论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