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2024-09-02

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精选13篇)

1.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一

尽管xx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有震撼力、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产品不多。昨天,市长xxx在对我市旅游业作了调研后提出,xx要坚持用市场化手段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力争每年培育建设一批有档次的旅游项目。副市长蒋裕德参加调研。xxx一行重点察看了在建的汤山国际温泉度假区和围绕阳山碑材景区建设起来的明文化村两个景点。汤山国际温泉度假村由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xx国旅联合汤山温泉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温泉水乐园和温泉会馆在内的一期工程已初现雏形。xxx对这种吸引社会资本运作景点的体制十分赞赏。在随后的座谈会上,xxx听取了旅游部门的工作汇报,对xx旅游业去年克服非典影响,取得旅游总收入全省第一的成绩表示满意。他指出:“要将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加快推进,做好旅游业,也就是做好xx的投资环境。”要出台更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使xx旅游“优势更优、强势更强”。“每年培育建设一批有档次的项目,坚持几年xx的旅游业发展就会有明显成效。”xxx列举了今年要重点建设的几个旅游项目:金陵大报恩寺、明城墙风光带、宝船遗址等,并强调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推进旅游业发展。他说,要拓宽思路,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景点建设和经营,在改革的过程中,将该退的国有资本退出来,同时提高景点的规划水平,从而提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xxx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打好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树立xx旅游大市的形象。xxx还要求我市旅游主管部门多在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做好全市旅游整体形象策划、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及建设文明景区上下功夫,为实现全市旅游业提档升级再作贡献。

2.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二

防城港有两大天然优势, 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 二是有利的地理位置

在这两大天然优势下, 防城港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并且发展迅速。给防城港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促进了防城港的发展, 但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该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旅游类型讲, 旅游方式单一, 旅游消费低, 旅游经济脆弱性明显。二、从旅游资源分布看, 旅游资源集中分散化, 集约化程度不高。三、从生产角度讲,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缺少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四、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讲,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促销主题不明确。导致该市国外游客较少, 国际知名度不高。因此, 防城港旅游知名度有待大幅度提升。解决这些问题对防城港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和旅游经济的长足发展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防城港的旅游业目前还存在许多缺点, 不得不深思。

二、思路

鉴于目前的情况, 笔者下面就问题的解决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创新之一:1÷3=+∞。在旅游业生态上, 防城港还是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为主, 但度假经济近几年也迅速成长。毫无疑问, 作为中国西南的大港口, 冬季适宜的气候对国内北方人, 甚至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们也极具诱惑力。 (当然, 高度开放的政策对吸引外国游客也起了巨大作用) 这种良好的环境与气候吸引着游客来防城港度假休闲。此外防城港的商贸经济也极具发展潜力。防城港应借此发展契机, 由较单一的旅游业态向观光、度假休闲、商贸三位一体的业态转化, 提升旅游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之二:1+1>2资源整合。将分散的单个品牌竞争力整合形成新的整体品牌竞争力。 (1) 资源内部整合, 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整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港口旅游景点”, 打造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真正为“无障碍旅游“提供条件。 (2) 区域资源整合, 与越南中部、南部旅游资源的对接和整合。越南中南、南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历史文化内涵和海滨旅游资源比北部更具有特色, 可进一步推进与越南中南部地方旅游合作, 可考虑北海—海防—岘港—头顿—胡志明市海上旅游线路的对接, 相互补充、整合。通过同一地区的旅游产业实现资源整合, 形成旅游业的多样性、丰富性, 满足不同层次人的需要, 达到全面合理开发和利用, 产生“集合效应”和“扩散效应”, 使得1+1>2。

创新之三:1×10>10。1代表旅游特色, 10代表一个旅游产业群, 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只有挖掘出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 并使之与自然景观融合, 丰富观赏内容, 才能给游客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旅游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一个城市, 如果没有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没有配套完善的旅游设备, 没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安全保障, 旅游业就难以兴旺发达。创新和特色是旅游之魂, 我们可以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防城港南大门一著名的“胡志明小道”始点一全国四大散装水泥出口基地一观万吨巨轮一全国三大粮食走廊一集装箱专用码头一十三号万吨级泊位建设工地一大海粮食工业有限公司一南大门。此外, 开发本地区的壮苗民族风情, 推出像云南省“丽水金沙”、“云南印象”等旅游精品, 增强地方特色, 塑造旅游文化。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看, 突出特色不仅形成亮点和品牌, 同时也强调品牌的带动效应, 从而形成相邻区域的联动, 促进整体发展, 实现“双赢”效应。我们相信1×10.>10不是一个奇迹。

创新之四:1×1>100。防城港要走向世界, 建设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必须有自己的招牌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知名度。办好“城港国际龙舟节”和“金花茶节”两个活动, 创好“防城港“这个形象品牌, 努力争取国内、国际各项大活动在防城港举行, 都正在并将继续起到良好效果。此外, 打造城市名片, 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增强城市的影响力。这将进一步增强防城港旅游产品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塑造防城港旅游产品的新形象和新品牌, 充分展示防城港旅游的独特魅力。

三、结语

创新是多方面的, 有文化的创新、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等。而观念上的创新是最根本的。只有观念上突破了原有思想的束缚, 才能更好的促进防城港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创新思维来看待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继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并付诸实施, 是促进防城港旅游发展, 构建和谐经济社会的有力法宝。

我们相信, 防城港会以其旅游天堂、度假圣地这一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防城港独特的内涵与风范, 吸引千千万万的游客, 成为面向21世纪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典范。

参考文献

3.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三

作为全国旅游名城,绍兴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09年,绍兴市作出“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打造文化休闲城市,发展全城旅游”的重大决策,全城旅游标志着绍兴旅游进入了从景区旅游到城市旅游,从观光游览到休闲度假,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新阶段。绍兴以“全城旅游”为抓手推进旅游强市建设,拓展景区外延,有效整合资源。绍兴市以鲁迅故里、沈园、兰亭、东湖和大禹陵景区为核心景区,创建国家5A级绍兴古城旅游景区,并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将绍兴古城整体打造成具有国家5A级景区水准的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11月8日,本刊记者就绍兴如何应对旅游业转型升级以及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采访了绍兴市旅游集团董事长祁淼荣。

《长三角》:“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这已被国内外众多城市所认同。绍兴推出全城旅游,打造独具魅力的“水韵休闲古城、文化生活名都”,非常吻合这一理念,那么旅游集团如何按照全城旅游的要求来整合绍兴旅游资源,构建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

祁淼荣:绍兴总体按照“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的要求,把整个中心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建设,深入发掘水乡风情、文化名城和江南古城等特色资源,打响城市整体品牌,加快实现以景区观光为主的旅游城市向“城旅一体”的城市旅游跨越。按照“整体性规划、多元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全城化旅游”的工作思路,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古城文化、人文景观、山水风光为特色,以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为重点,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努力把绍兴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休闲城市。

一是从项目的策划上,围绕旅游六要素,策划建设大项目,打造全城旅游和古越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游客留得住。主要有兰亭景区和东湖景区扩建项目、黄酒城风情区(绍兴老酒街)项目、鲁迅故里水环境整治改造工程等。兰亭景区扩建项目拟建王羲之馆、王献之馆、兰亭序馆、碑苑及书法交流中心等。东湖景区扩建项目以东湖“山”、“水”、“石”及“越文化”为依托,围绕“水石文化体验、现代休闲度假”两大主线,通过“活水、理景、融文、亮园”四大策划理念,打造中国第一水石大盆景。黄酒城风情区(绍兴老酒街)项目拟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融美酒、美食、美景于一体的黄酒文化旅游休闲区。鲁迅故里水环境整治改造工程着力打造坐乌篷游绍兴的旅游环境,提升鲁迅故里品位。为增强夜游吸引力,在完成环城河大型灯光秀项目的基础上,再实施环城河文化休闲旅游项目。

二是在产品设计上,鼓励各景区、博物馆及有关单位开发具有绍兴和本单位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达到延伸产业链、宣传绍兴、推介景区的目的。旅游集团已委托江南大学策划设计旅游纪念品和集团标识,并研究制订开发旅游纪念品的激励政策,促进旅游消费。同时,做大会稽山旅游购物中心、黄酒城体验购物吧,借机开发黄酒系列特色纪念品;围绕旅游诸要素,引进名优企业搞好越王城广场商业用房的市场化运作。

三是从游线的布局上,围绕“全城旅游”主题,策划“水城、古城、名城”组合式全城旅游主线路,重点推介以故里、故居、书屋为看点的古越名人文化旅游线,以环城河及灯光秀、内河、古运河为脉络的古越水上文化旅游线,以纪念馆、博物馆、黄酒城、历史街区、越王城为节点的古越历史文化旅游线。水上游线重点做好“日游内河、夜游环城河”两篇文章,增加和延伸水上乌篷旅游线路。

四是从营销的拓展上,按照“品牌化宣传、区域化营销、全城化旅游”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健全营销网络体系,创新旅游营销方式,优化营销政策,拓展市场空间。在市区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周边镇(乡)推行市区景点游览“一卡通”,以此来推动“绍兴人游绍兴”活动。与长三角地区旅行社开展营销合作,在稳固长三角地区和广东、福建、江西市场的同时,开拓北京、天津、山东中长线市场,扩大港、澳、台市场,从而实现与客源市场、各有关旅行社的良好对接和联动发展。

《长三角》:绍兴旅游中有许多休闲元素,比如老街、台门、黄酒、乌篷船……绍兴如何加大休闲旅游的要素,从而让游客慢下来,实现更高品质的深度旅游?

祁淼荣:休闲度假旅游作为一种感受式的旅游方式,要求目的地提供层次丰富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在文化层次上的多方需求。我们因地制宜,根据市内各景点的实际情况,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具体从四个方面来打造:打造水上旅游精品,以绍兴环城河和城市内河为载体,推进环城河灯光秀夜游和乌篷船日游等水上旅游项目;打造历史街区旅游精品,精心打造越王城等历史街区旅游,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配套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打造黄酒文化风情旅游精品,策划黄酒文化风情区旅游项目,推出并提升黄酒宴,体验黄酒文化风情;打造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充分利用独特的绍兴山水田园风光、优良的植被、水和空气,突出生态特色和绍兴民居的优雅舒适风格,着力深度开发会稽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实现由过去传统的“点”发展向片区发展转变,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会议、度假、休闲游相结合转变。

《长三角》:我国旅游业投资方兴未艾,近年来旅游集团在旅游投融资方面有哪些探索?具体有哪些重点项目更好地促进了绍兴旅游经济产业链的完善?

祁淼荣:近两年,我们积极谋求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谊,通过资本、金融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多层次、多渠道融资方式,提高集团的资本收益率。特别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相关政策引导下,我们顺应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历史潮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延伸产业链,从而整体提高了旅游投融资项目的质量。

绍兴最近几个投资项目投入资金达13亿元,主要通过政府融资平台、招商引资以及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实行封闭运作来实现的。会稽山旅游度假区实行封闭运作,即该区域内的土地出让金,除了规定扣除的规费外,全部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同时,知名企业投资旅游业势头强劲。目前,浙江开元集团在大禹陵投资的绍兴大禹开元度假村已开业,这是一家以江南水乡民居风格为主题的高端精品酒店,以白墙墨瓦的明清建筑为主体,融合水乡文化、酒文化、禹文化、书法文化等各类主题,将绍兴水乡的江南民居与后现代主义装修完美结合,引进度假、休闲、风情购物

等配套元素,大隐于市,低调奢华。

香港文化产业公司投资的鲁迅故里文化主题酒店,面积达5500平方,由香港太平绅士运行,其高端欧美客源将带动景区旅游,拉动消费。绍兴籍企业家也踊跃投资旅游产业,浙江宝业集团投资了休闲高尔夫球场,上海秦森集团投资了秦森主题酒店。这些旅游项目填补了目前绍兴旅游产业链中的空白要素,完善了绍兴高端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链。

《长三角》:绍兴连续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水城风情旅游节、公祭大禹陵典礼等节庆活动,打造了富有特色的绍兴城市名片和旅游金名片,这些活动使绍兴在长三角城市旅游中,形成了与兄弟城市错位竞争的特色,请介绍一下经验。

祁淼荣: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文化内涵是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措施。绍兴注重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市委、市政府以节庆活动来提升城市品牌魅力,增强了旅游产业活力。节会有效地创造了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价值的契机,提高了节会与旅游互动的市场价值。节会已成为宣传推介绍兴的重要品牌,张扬了绍兴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在绍兴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日渐为世人所重视。

去年,我们成功举办、承办了中国绍兴水城风情旅游节、第26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典礼和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第五届鲁迅文学颁奖典礼等“两节三典礼”,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和上海世博会的游客接待工作,通过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公祭大禹陵典礼”、“乌篷船风情旅游节”、“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等一系列高水平的节庆活动来彰显文化,推进全城旅游。

今年中国兰亭书法节首次与浙江省文化大省的品牌活动之一“兰亭雅集”合办,内容丰富,规格高。兰亭书法节和兰亭雅集活动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两节合办进一步挖掘兰亭雅集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兰亭书法节的文化品位,精心打造了中国书坛精品展览平台、名家交流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繁荣当代书法艺术。来自日本、韩国、西班牙、索马里等十余个国家的外国游客,体验了“古城墨缘”书法主题游。今年书法节进一步探索市场运作和产业拓展,书画用品博览会引进了中国宣纸集团、西泠印社、王一品斋笔庄、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南京十竹斋、王星记扇厂等近百家知名厂商来参展。

4.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四

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组织调查组,于7月上旬至8月初,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专题听取了县旅游局的工作汇报,走访了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和白塔等旅游重点乡镇,并召开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在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

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确立了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开展了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编制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35个规划。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已开发景区7处,“山水林古月”五大特色初步显现,神景区深度开发的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重视旅游品牌建设,启动了神景区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神景区获得了浙江省五十大精品景区等称号,皤滩古镇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

化名镇,我县获得了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奖。

产业互动,旅游带动作用初显成效。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在推动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上成效明显。我县杨梅、油菜花、向日葵等休闲观光产业初步形成,既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杨梅节期间,全县杨梅果园观光游客万人次,门票收入305万元。“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以溪潭垂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全县旅游总收入亿元。

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酒店4家,各类宾馆、饭店240多家,总床位7000多张;旅行社13家,导游将近350人;旅游车船公司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

7000人。一批专营土特产的旅游购物销售网点相继开业,休闲场所逐渐增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旅行社综合考核”、“优秀导游评比”、“行业培训”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行业管理。

宣传促销,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主攻长三角”的市场定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旅游市场稳步拓展。通过利用主流媒体广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邀请剧组来仙拍摄、组织参加旅交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区域联动营销,已与全国各地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网络。,全县景区接待游客402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旅游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合力

兴旅有待加强。有的部门对自身职能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够,大产业理念不强,主动配合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不诚信经营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存在宰客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宾馆酒店房价普遍存在擅自大幅度涨价现象;部分宾馆饭店设施、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三是旅游整体氛围有待营造。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旅游的认识不够到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在县域范围内,对旅游形象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型旅游广告牌还不够多,旅游氛围不够浓。

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滞后。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虽然编制了不少规划,但随着形势发展,有的规划存在不够科学现象,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精品景区较少。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档次不够高,精品较少,核心景区品牌效应不明

显。近年来,神景区建设投入较少,景区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进展缓慢,大神景区尚未形成。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现有景区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类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旅游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旅游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旅游特色品牌还不够突出,主要以“游”的门票收入为主,其它五要素的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以游兴贸战略有待进一步深入实施,各类工艺品和农果特产品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纪念品缺乏。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景点专线班车较少,交通指示牌不够健全;部分景区休息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土特产销售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滞后;城区环境秩序与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县域范围内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三是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偏低。神等景区容量

小,接待能力有待提升;神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星级宾馆酒店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住宿冷热矛盾仍然突出。

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明显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有景区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淡竹休闲谷等景区经营困难,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投融资体制亟需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问题急待破解,投融资平台有待搭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招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景区存在投资商亏本经营和进退两难现象。三是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涉及政策处理、部门职责、关系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有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对旅行社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我县旅游人才规模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

存在较大差距,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学历层次偏低,旅游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三、几点建议

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全力兴旅氛围。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景区、大平台、大景观”的发展理念,认真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总揽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工作方案,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将自身职能工作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

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具体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蝌蚪崖景区开发,打造大神景观链,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做足“仙”字文章,加快第十洞天等景点的开发。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人间灯彩”一台戏等一批具有风俗民情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要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

加快推进神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健全旅游景区配套功能。“行”方面: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发展县内旅游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吃、住”方面:规范宾馆餐饮业发展,加快酒店升级改造,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挖掘餐饮文化,做好小吃一条街这篇文章,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购”方面: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农果特产品,积极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娱”方面:大力扶持休闲娱乐业发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的消费激情。

坚持产业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力强的作用,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加快培育和壮大产业新的增长点。一要打造休闲精品。

以“生态,休闲胜地”为主题,注重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农家乐”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景观林观赏区。充分利用永安溪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成休闲景观带。二要打造节庆品牌。完善规划和相关政策,连片发展好景观农作物,并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依托,努力办好“杨梅节”、“油菜花”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和综合效应。

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旅游发展活力。一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与发展大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要制定和完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流程,加强监管。二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实现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努力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

5.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五

泗水县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岱名川”之美誉,为泗水县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促进全县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举措来抓,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已是生态旅游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个问题,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一)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泗水县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已经形成以泉林为主导,集山、水、林、泉、洞等多种类型的景观。泉林泉群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安山景区被评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宋家沟生态园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同时,泗水县以孔子、孟子的故里为邻,有着古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儒家五圣以及墨子、仲子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清康熙、乾隆皇帝九次驻跸泉林,并建立两处行宫,形成了厚重的泗河文化。另外,日东高速公路、兖石铁路、327国道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穿南北,西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目前,泗水借助周边曲阜三孔、泰安泰山、临沂蒙山等知名景区的带动,生态旅游景点已吸引了济宁、菏泽、枣庄、徐州等地市的大批游客。

(二)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泗水县已编制了《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确立了“中国泉乡〃生态泗水”的旅游形象定位和“鲁南以泉水和生态为主要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功能定位。确定了三区(南部圣源农业生态旅游区、东部泗河泉林民俗生态旅游区、北部龙凤幽谷自然生态旅游区)、四节点(泗水县城、泉林镇、泗张镇和中册镇)”。最终把泗水建成“生态休闲目的地、生态名县、中国旅游强县”。

(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实施旅游项目带动,全县生态旅游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三大旅游板块基本形成。万紫园项目:万紫园旅游区位于泗水县泗张镇,园区占地6900亩,由山东迪尔集团首期投资4.6亿元开发建设。目前,迎宾大道、行道两侧法桐树栽植、北溢洪道拱桥、办公区及配套设施主体等已完工。西侯幽谷项目:西侯幽谷景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由山东火炬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目前,西侯幽谷柏油环山路、,观光塔、魔塔等景观工程也已竣工,山内栽植各类景观树木。泉林泉群景区:泉林泉群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级景区,古卞桥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形成了山水自然景色与人文历史景观相结合的大旅游格局。泉林泉群景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被列为全县重点项目之一,规划现已完成并通过专家组评审。

(四)旅游服务设施和综合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县有四星级酒店和三星级旅游度假村各1家,旅行社3家,大型旅游购物和旅游接待场所10余家,厨师协会1家,国家二星级旅游厕所1处。泉林泉群景区、安山寺景区、泗水圣源酒店、圣源度假村、泗水旅行社、寻芳旅行社等6家单位加入金穗中国旅游卡会员单位,泉林泉群景区纳入全市旅游“一卡通”年票范围。同时,西侯幽谷项目带动了中兴路北延、山内几座大型水库、环山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全县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430多人,各景区(点)共吸引游客约62万余人次,旅游业社会总收入达1亿多元。2010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5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200余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泗水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县的生态基础较好,生态旅游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目前正处于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建设阶段,推进生态旅游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旅游产品以简单观光型为主,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层次较低。大多景区还是原生态状态,一些生态景区有点看头、没有说头,可参与性不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是市场的规模不大,客源相对单一。没有建成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景区(点),客源多为近郊游,远方或更远的国际客人的数量相对很少,游客主要来自省内,特别是面向鲁西南的济宁、枣庄、荷泽、聊城和临沂。“中国泉乡〃生态泗水”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是旅游宣传品发行量较少,宣传力度不够。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运用频率较低,网络媒体使用欠缺,户外广告重视不够,目前促销重点仅放在济南、曲阜等地,虽然目标市场定位不错,但该市场仍显狭窄,且数量有限。目前还未将 “中国泉乡,生态泗水”旅游品牌的共识。

四是旅游运行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健全。旅游产业链条短,各环节松散,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多数游客仅仅是转转看看,逗留时间短。同时,缺乏物美价廉、便于携带的特色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产业配套能力低,综合效益差。

三、原因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顺,造成重复建设,特色不鲜明。我县旅游景区没有建立统一行使国有旅游资源所有权的代表机构,造成景区在行政建制上分别隶属不同的乡镇或部门,在行业上隶属建设、文化、林业、农业、旅游、宗教等不同部门,存在着专业化管理和旅游统筹发展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对旅游景区资源的整合开发和有效保护。县内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大部分通过招商引资由民营资本运作或由各乡镇管理,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宏观指导职能较弱,造成各景区之间存在重复建设、差异性不明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二)投融资力度不够,旅游产业链难以拉长。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对生态旅游业前期工作财政应该支付的资金难以筹措,对开发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财政支付较少。另外,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景区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景区景点建设滞后,可供游览休闲的面积小,景点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差,主要停留在吃、行、游三个方面,在延伸住、购、娱等第三产业方面比较滞后,旅游拉动县域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

(三)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造成旅游景点开发进展缓慢。目前,我县的旅游开发、招商引资等,主要依靠政府及职能部门来开展,全县还没有专门运作旅游项目的旅游开发公司,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运营机制,没有把各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推向市场,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机制,致使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投入不足,造成旅游景点开发进展缓慢。

(四)文化内涵发掘不够,导致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一方面是因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在资源整合上协作不够,另一方面对旅游文化发掘得不深。目前我县还没有组织专门力量对旅游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民间一些热心人自发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也因受到资金、视野等各方面条件限制效果不明显。由于导游在解说时内容单薄,景点魅力大打折扣。

四、几点建议

在我县大力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生态旅游亟需立足我县独特优势,正确选择新的突破点和发力点,进一步开拓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围绕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确定四个理念。要加快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发展水平,理念更新要先行。在发展过程中,确定四个理念。

1、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要促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泗水高效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带动泗水县娱乐、信息等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2、改善县域生态环境的理念。生态旅游业要服务于泗水建设“生态名县”的战略目标,促进泗水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居民的生态意识,推动经济发展向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3、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发挥旅游社会功能,促进泗水县和谐社会构建。以旅游发展带动泗水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应充分考虑农村社区的利益保障。对居民参与旅游经营采取支持政策,允许居民在统一管理下进行有序的土特农产品零售,在旅游企业招募员工时优先考虑居民子女,为居民尽可能创造就业机会。

4、提高区域知名度的理念。通过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提高泗水旅游在区域旅游中的地位,将泗水县建设成为以泉水为特色的生态观光、绿色休闲、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大县,提高泗水县区域知名度,成为中国旅游强县。

(二)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开发建设

要树立“发展抓项目和依托项目办旅游”的思路,拓宽旅游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步伐。

1、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泗水依据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国家政策资金扶持的项目。比如:自然保护区、农业旅游示范区、湿地建设等项目会得到国家、省市资金的扶持。要做好项目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扶持,将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建设之中。

2、强化政府资金投入。政府是生态建设的投资主体,应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用于旅游项目规划设计、重点项目论证、项目招商、贴息补助等。同时,政府要强化旅游专项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市场主体向旅游行业投入提供基础条件,加快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对旅游项目实行资金、贷款扶持,从用地、用水、用电、税收和通讯等方面提供优惠。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各界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投资开发。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旅游项目,建立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发布招商信息。借鉴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运作了西侯幽谷、万紫园等旅游大项目,通过民间资本成功开发了诸多乡村旅游景点,已走出通过招商引资开发旅游景点的成功路子。

4、鼓励民营资本介入。鼓励和吸引民营资本介入旅游项目开发,通过实行股份制,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旅游开发项目。建立效益驱动、投向明确、产权清晰、政策配套的投资机制,广泛吸引个体私营企业和相关产业投资旅游产业。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竞争型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选准生态旅游主攻方向。整合资源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1、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旅游产品。统筹考虑泗水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周边旅游区的特色,确定以圣地生态观光休闲、泉水古镇寻芳为主体开发产品,立足于自然生态、圣源文化两张牌,做大做强圣地生态和泉水古镇两个龙头生态旅游产品,以山林生态休闲、农业生态观光为辅助开发产品。

2、品牌优势整合,重点项目推进。打造以泉水、生态山林和泗河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泗水寻芳”旅游品牌,树立“中国泉乡〃生态泗水”旅游形象。以泉林、西侯幽谷、万紫园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旅游产品在短期内实现较大提升,为泗水旅游尽快聚敛人气,促进旅游发展的快速启动。并以大项目为核心,逐步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实现旅游的稳步发展。

3、集群优势整合,整体项目推进。按照区位条件,重点开发建设四大生态旅游区域:以泉林泉群、青龙山、雷泽湖为核心的泗河文化观光旅游区,以圣水峪乡、泗张镇为核心的圣源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区,以凤仙山、龙门山、西侯幽谷为核心的龙凤幽谷自然生态区,以泗水新城、泗河、济河城区段为核心的沿河观光游览区。

4、与“乡村游”整合,特色推进。挖掘泗水县乡村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以农业、农村和乡村民俗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探索“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农家乐”旅游方式等来充实旅游内容。

5、与“文化游”整合,协助推进。针对我县生态旅游开发普遍缺少文化内涵的现状,应加大力度挖掘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组织专门力量并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旅游文化内涵的发掘、整理、宣传及导游队伍的培训等一系列基础工作。依托古老历史文化积淀,国家级重点文物泉林古卞桥,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圣水峪三王墓等遗址古文物,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会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审美享受。

(四)拉长产业链,凸显生态旅游的产业效应。

旅游被看做“三产”的先导,能直接带动交通、金融、电讯、商贸、文化、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也能间接推动一、二产业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将泗水县旅游功能由单纯观光向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综合服务转变。一是打造特色餐饮业。突出泗水的地方餐饮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虹鳟鱼、鲟鱼、冷面、泉林扁蛋、糁汤等特色餐饮资源和美味佳肴,组合到生态旅游产品中整体开发,创造出泗水独特的地方餐饮品牌。二是提升住宿档次。突出自然环境幽和特的优势,在西侯幽谷、圣公山、泉林风景区等地建设山地型生态度假住宿设施,着力建设圣源度假村、银杏园生态度假村。适度控制新建住宿设施,以星级申请、整体提升、优化结构为主,提升住宿档次。三是完善的交通设施。以现有交通主干道为基础,加强内部道路建设,形成外联曲阜、蒙山、泰山等热点旅游区,内联几大重点旅游区的交通体系,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四是配齐娱乐设施。本着高品位、高层次、多样化的原则,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构建泗水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游乐园,在县城和主要景区合理布局咖啡屋、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保龄球等娱乐场所,在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设置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文化娱乐项目,吸引游客参与。五是开发特色纪念品。泗水物产丰富,开发生态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条件优越。以现代科技、泗河文化为基础,以设计创新为手段,开发具有泗水文化特色、独具风格、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

(五)多渠道宣传营销,进一步拓展生态旅游市场。

要按照“政府做形象、行业部门做渠道、企业推产品”的总体市场宣传营销理念,不断拓展生态旅游市场。

1、强化宣传促销手段,整体营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包装宣传泗水旅游品牌。整合地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营销、整体营销。政府部门、旅游社、宣传媒体、社会团体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

2、拓宽宣传促销范围,品牌营销。在巩固近距离市场的基础上,对外应与旅游客源地建立广泛的联系,大力开拓沿线客源市场,积极开发鲁西南、周边省份等潜在旅游客源。应紧紧抓住泉水和生态这两个主题,极力地打造“中国泉乡,生态泗水” 旅游品牌形象,以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

3、编制旅游线路,联动营销。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的联系,合作编制推出多条旅游线路,将泗水打造成曲阜、泰安和蒙山等热点旅游区的顺访型旅游区和特色接待地,借助与曲阜的关系,纳入“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泗水的生态泉水与蒙山联动,推出“蒙山看山,泗水看水,山水相映,胜比仙境”的联动旅游产品,争取市场多赢。

(六)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生态资源有序利用。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切实做到保护优先,使生态资源得到有序利用。

一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旅游产品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对于旅游开发商,应在科学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旅游发展不能超出资源环境容量,杜绝短期经济行为;对于游客,应增强环境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二是坚持在保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发的原则。“永续利用”要求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后代人的进一步需要。坚持开发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三是坚持生态环境教育原则。加大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普及推广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强化宣传和引导。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观,树立全民生态意识,使生态文明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建设良好的生态软环境,促进旅游业生态化发展。

(七)立足本地实际,建立完善有效的推进机制 创新机制是推进生态旅游建设的重要保证。在生态旅游上要完善四方面的推进机制。

1、创新管理体制。在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方面,要协调好建设、国土、林业、农业、交通等旅游相关部门,提高旅游发展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在政府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方面,将政府主要职能放在健全旅游市场机制、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

2、完善投融资机制。坚持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制定旅游投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招商引资为主体,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

3、搞活经营机制。明晰产权关系、改革经营制度、改革成本核算方法和收益分配制度,加大项目资金、经管资金的投入,并完善税收及其它经济手段。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把各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推向市场,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资源开发机制。

4、建立考核机制。把生态旅游业发展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把生态旅游指标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实行层级目标责任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级领导重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5、引进人才机制。发展旅游业,旅游人才是关键。目前,全县的旅游人才相对不足。要加强与各旅游院校、旅游景区联系,积极引进旅游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推进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政协泗水县委员会办公室

6.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六

根据酒泉市旅游局《关于转发省旅游局印发(甘肃省推进旅游质量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酒市旅发(2011)181号)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县实际,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强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全县旅游服务行业服务质量,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树立良好旅游目的地形象。

二、目标任务

组织开展系列服务质量提升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服务质量监管工作,增强全县旅游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旅游业质量监管体系,加大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有效推进全县旅游质量全面提升。

三、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瓜州县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县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石金明

副组长:冯志刚孟召明李淑玲

成员:李忠鸿裴小龙李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旅游局行业管理股,李淑玲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四、工作内容

(一)组织开展旅游质量宣传活动

1、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活动。根据国家旅游局要求,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印制调查表,开展游客调查活动。

2、开展“品质旅游伴你远行”公益广告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消费引导,深入开展品质旅游进社区的活动。

3、组织开展“安全旅游”宣传活动。在旅游景区、城市广场、机场、车站等旅游集散地宣传旅游安全知识,旅游安全法规。

(二)定期发布旅游质量信息

1、发布游客满意度调查信息。根据游客满意度调查情况,在瓜州旅游网上发布《瓜州游客满意度综合调查信息》。

2、公布旅游投诉处理信息。在汇总分析旅游质量投诉处理情况的基础上,公布《瓜州县旅游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综合信息》。

(三)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提升活动

1、加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旅行社准入,设立旅行社必须符合《旅行社条例》规定的条件,从源头上保证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推进旅行社示范合同文本,加强对规范合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旅行社在设立分支机构,委托代理的经营行为;认真落实旅行社责任保险和旅行社引导游客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确保游客安全旅游;严厉打击“零负团费”等严重违规行为,有力规范旅游市场。

2、严格星级酒店服务标准。在鼓励发展星级饭店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新版星级标准评定星级,严把准入关;加强星级复核评定及暗访的力度,对不能保证星级品质的,按规定建议降星或摘星;组织开展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开展优秀星级饭店的评选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3、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严把A级景区评定,确保A级景区品质;加大A级景区评定、复核、暗访工作的力度,维护A景区标准的权威性;组织开展“优秀A级景区”评选活动,提升A级景区品牌的影响力。

4、落实旅游车船服务标准。配合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旅游车船服务质量标准”,联合开展旅游车船安全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检查,全面提高旅游车船服务质量。

5、强化导游服务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加强对导游资格

考试的管理,提高导游准入资格的质量;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导游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组织导游参加省市举办的导游大赛活动,促进导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组织开展“优秀导游员”评选活动,推动导游队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6、组织开展专项市场检查。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旅行社规范经营、旅游车船安全及服务质量、导游职业行为、景区及周边秩序,旅游购物、旅游演艺等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净化我县旅游市场秩序。

7、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工作。会同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车辆、食品卫生、旅游新业态等游客安全环节的监管和专项检查;完善旅游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旅游应急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宽旅游保险监管领域。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系列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企事业单位服务质量、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促进全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县各旅游企业和旅游商品经营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

强领导,切实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兴旅”的观念,认真落实好旅游质量振兴的各项工作。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质量振兴的要求和各自的工作特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旅游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队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旅游质量振兴活动的正面宣传引导,唱响旅游质量振兴活动主旋律,打好质量振兴活动的主动仗,推动旅游质量振兴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宣传旅游质量振兴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开展旅游质量振兴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定期编发质量振兴简报,促进工作交流。

7.茶文化旅游推进茶叶经济发展研究 篇七

茶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当前全球产茶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50个,茶叶产业已经遍布世界各地。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深入,与茶相关的知识也在广泛传播,在茶相关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不断深入,茶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推进我国文化、经济及科技领域的进步。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大众对茶的利用开始由单纯的饮用向茶文化及茶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变。不仅茶学者越来越重视茶研究,广大消费者对茶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也有很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消费者对茶关注度的提高,很多地方开始建设各种以茶为主体的茶艺馆、博览馆、观光园、茶乐园等,构成了旅游的重要部分,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茶文化旅游就是指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让消费者在娱乐、休闲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

2茶文化旅游的资源特征

茶文化旅游主要以茶为载体,以幽静秀美的茶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特定的文化景观和多样性的自然景观为依托,茶旅游的内容主要是民俗风情活动及其相关的茶文化,茶旅游能为游客提供茶知识、茶观光、茶习艺、采摘体验、茶商贸、茶娱乐、茶区度假、茶产品购物等相应的活动,茶文化旅游将茶叶的生产过程、茶叶生产的环境以及茶文化的深刻含义等融为一体,从而让旅客享受独特的旅游体验。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具备以下5个特点:第一,历史性。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大量茶旅游资源随着风土人情遗留了下来,因此茶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性及风土人情。比如藏、川、滇的茶马古道,雅安名山皇茶院,这些历史遗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水平。第二,民族性。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茶叶民俗风情、茶文化都独具特色。例如,维吾尔族的“香茶”、回族的“八宝茶”、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等,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饮茶习惯特点。第三,创造性。茶文化资源是人民群众智慧的见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茶文化资源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的。以饮茶风俗为例:唐人煎茶、宋人斗茶、点茶、明代冲泡茶,均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在当今茶文化旅游中的各式各样的茶文化活动,如茶谣,茶舞,茶艺表演也都属人为创造。第四,可移植性。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可移植性特点。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发展至今仍保留完好,现位于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产区,该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虎跑水、龙井茶等西湖龙井茶礼,同时还推出了日本抹茶道、白族三道茶、潮州功夫茶艺等其他地区的茶艺表演,集品茶、旅游、休闲于一体。第五,多元化。茶文化具有多元性,因此茶文化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多元性。经过不断的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了茶艺、茶道、茶区风光、茶文学、茶风俗、茶建筑、茶艺术等资源,正是多样性的茶文化资源,让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体验了独特的茶文化。

3茶文化旅游对茶叶经济发展的作用

3.1作为城市名片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茶文化旅游可作为城市名片,有利于强化城市或地方的形象特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重庆永川举办的“国际·永川茶文化旅游节”,旅游节的举办对永川及其周边地区的影响是十分积极的,永川及其周边地区也因为旅游节得到了好政策,从而其经济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宜宾市是川藏“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我国的一个茶叶原产地,其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丰富。宜宾茶叶的代表如“醒世苦丁茶”、“龙湖翠”、“叙府龙芽”等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国际级金奖,提高了宜宾的知名度,宜宾基于此建设的茶业科技园区,具有科研、休闲、旅游的三重功能,已经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提高了宜宾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了宜宾的经济发展。

3.2有利于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文化综合了茶叶自身、茶道、茶艺等,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旅客不但能欣赏到茶叶基地的魅力景色,同时还可以亲自动手炒茶、摘茶,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以欣赏到独有的茶艺表演,享受“天人合一”的乐趣。比如杭州龙坞镇以茶文化为依托,以“欢乐农家、茶园观光”为主题,让旅客体验茶园乐趣,领略茶园风光。当地茶农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发展茶林旅游,由最初的单纯茶叶买卖,到现在的让游客体验采摘茶叶、炒制茶叶的乐趣,让十几元每斤的普通茶叶卖到了上百元每斤,每亩春茶的产值也高达1万余元。通过茶文化旅游,游客对茶叶的生产过程、采摘过程、制作过程、茶的文化、茶的历史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能亲自进行茶叶采摘、茶叶制作和茶叶品尝,同时还能购买自身亲自操作的茶产品,让旅客在旅游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更促进游客的茶消费。除此之外,游客购买了具有优良品质的茶叶当作旅游的纪念品时,形成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从而达到无形的“广告”功效。客观上,不断扩大茶叶的知名度,并且茶叶的消费群体也进一步增加了,最终茶叶销售的市场也得到有效拓展。除此之外,茶叶营业者还能通过对旅客的实际需要进行实时调查,从而对茶产品的买卖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茶产业的效益,最终有效推进茶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3.3有利于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及茶产品质量

茶文化旅游突破了古老的茶生产模式,经过与旅游业的融合,从而达到以旅游促进茶业发展,以茶产业带动旅游的目的。换言之,茶文化旅游将与茶相关的茶景观、茶景点、茶娱乐、茶餐饮、茶购物等相互串联,对旅游消费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在茶产品消费的过程中,茶产业的附加值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茶文化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比如桂林的茶叶科技园,其作为桂林全新的特色旅游产品,接待了非常多的国内外游客,桂林的旅游营业额也随之提高。茶叶是旅客领略茶文化旅游之后馈赠朋友或亲人的首选礼品,在这个过程中,旅客不仅想买到精美包装的茶叶,同时更希望买到的茶产品是独一无二的,质量上是绝对有保障的。因此在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中,应不断促进茶产品的多元化,不断提高茶产品的质量,方能将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4茶文化旅游推进茶叶经济要点

4.1走精品化道路

当前大众消费注重的是“绿色消费”,部分茶园均获得了“有机茶”的认证,但是获得该资质的茶园还是占少数。因此,我国的茶叶经济应走精品化道路,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越来越高的消费要求。发展基于茶文化旅游的茶叶经济应注重茶文化的建设。每一种茶都具有独特的茶文化,因此在发展茶文化时,要重视茶叶相关的名人轶事、故事传说及文章典故等。同时,还可举办茶艺表演、茶道以及群众性的茶艺活动,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茶山、茶园等,并加快茶区内停车场、饭店、商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配备供游客采摘茶叶和炒茶的相关工具,加强建设茶楼、茶韵广场等茶叶娱乐休闲场所,以让消费者更尽情地享受精品化的茶文化旅游。

4.2提高休闲茶区的科技含量

农民仍然是当前经营我国茶叶的主体,茶农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茶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茶文化旅游的服务质量也直接关系到茶叶的经济收入。因此,当地政府在发展茶文化旅游、茶叶经济时,应加大对当地茶区的投入,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定期对茶区经营者进行培训。另外,组织相关的科研所,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参与到茶产品的开发中,帮助经营者生产高科技含量的茶产品,进一步提高茶文化旅游的魅力。

4.3发展生态茶文化旅游

茶区是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但当前我国的许多茶区均位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景区,很多地方的生态遭到破坏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环境。因此发展生态茶文化旅游成为当务之急。要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必须要加强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及生态保护意识。对茶区环境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茶区是否对外开放。只有发展生态茶文化旅游,才能实现茶叶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等.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32(2):385-388.

[2]孙九霞,史甜甜.茶叶经济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案例分析[J].旅游论坛,2010,22(3):299-305.

[3]谢芬,杨江帆.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发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5,29(1):12-13+3.

[4]郑乃辉,杨江帆,叶乃兴.论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互动发展[J].武夷科学,2005,32(6):174-177.

8.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八

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李董事长介绍,贵州省自然风景秀美、气候怡人、生态环境多样,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历史等,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非常优越。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贵州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2012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把贵州建设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前贵州省正处于3年交通会战时期,随着贵阳到广州的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即将开通。贵州将迎来与珠江三角洲的旅游市场对接发展契机。从以前的“口袋底”变成粤、港、澳进入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长沙到贵阳的高铁今年也将开通。两条高铁的开通,将加强跨省区域化旅游的发展。随着贵阳到四川和重庆高速在“十二五”期内的开通,贵州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预计2015或2016年贵州将成为西南交通枢纽,同时也完成了贵州旅游业的交通支撑,将给旅游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贵州省3年水利奋战,将为高原湖泊带来开发和保护,为旅游开发打造基础,让游客既可以游山还可以玩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旅游业投资能力的增强,加工型企业也将会增加,比如饮品饮料企业和湖泊上的游轮等。未来低空航空的运营,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时速和便捷。在这些条件的支持下,贵州的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旅游、红色旅游和科技旅游将得到大力发展。

李董事长表示,贵州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快速提升发展的黄金时期,贵旅集团将增强市场主体意识,打破国有企业优越感、打破国有企业“等靠要”的思维定势、打破国有企业的官本位和行政化的利益格局,放下“身段”,走进市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严格管理企业,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发展企业。增强改革时期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发挥企业核心优势,使发展红利和改革红利叠加释放,把企业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领跑者”的使命责任重大

李董事长说,作为省级国资委管理的唯一一家旅游投资企业集团,既要担负起发展贵州旅游的使命,又要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省委省政府非常希望贵旅集团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期和机遇期,与市场进行无缝的接轨,引领市场资本和企业加盟贵州旅游开发,使得贵州旅游业做到“后来者”居上,实现省委省政府对旅游的发展目标。贵旅集团将深化对中央要求的把旅游业打造成“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现代服务业”、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把贵州建设成“国家公园省”这“三句话”定位的理解,要以推动贵州旅游的“两加一推”为己任,抓住交通、水利“三年会战”和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机遇,做好贵州旅游打造升级版的主力军、排头兵和领跑者,做省政府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发展目标的助推手。

李董事长介绍,贵旅集团将运用好省级平台的融资条件和融资能力,为市、州、县引进投资商,引进资本市场,为前期注入启动资金、后期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目前,贵旅集团正在和部分旅游景区洽谈如何提升和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与多家景区已有初步合作和联合开发意向,将按照生态旅游的理念进行景区资源开发,打造成上档次、上水平的景区。围绕观光、休闲、老年度假、生态旅游、健身旅游等,设计具体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向市场。整合贵州各地资源优势,将打造成全省全新型产品,比如,整合成未来的自驾车旅游大省、全国特色农业旅游大省、全国山体步道健身大省、全国自行车绿道旅游大省等。现阶段贵州政府部门正在规划贵广高铁经济带,在规划确定以后,贵旅集团将考虑和周边省份进行区域化旅游项目的合作,企业和市场投资者一起做成一条线服务,对跨省线路的旅游产品进行包装。

李董事长认为,贵州“公园省”和”全域化”旅游业的打造,需要多家大型企业和多种资本的运用。需要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宽资本进入贵州的力度,在体制和机制上发展混合经济,使之更有市场动力。对资源的认识要有新观念,用先进的资源观和地方政府一起梳理和清理资源、共同策划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既要引资又要引智,重点引进有人才、有团队、有品牌又有资金的开发商。利用环境资源、气候资源的资源理论,把自然资源结合休闲娱乐,把生态的回归、文化的回归、文化交流的向往做成产品,开发成重要的资源精品、旅游产品精品、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不断促进产业文化升级发展。

发展中的困难有待克服

为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和项目加速建设,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省政府决定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大行动,成立“9+1”服务组,由省长和各副省长分别率队,深入9个市(州)和省属国有企业开展上门服务。5月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副省长王江平率省属国有企业服务组到物资集团、贵旅集团进行调研,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长陈敏尔提出,企业首先要认清旅游发展的大战略是什么,从贵州旅游升级版中来找自己的战略定位。并希望贵旅集团按市场规律办事,在转型发展期做好投资管理和服务、旅行服务、酒店管理三件事。

当记者问到贵旅集团在转型发展中遇到哪些困难时,李董事长说,贵旅集团是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更名组建的,成立两年来,在挑战和机遇共存、困难与机遇共存的企业转型期,结合经营优势和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持续提升管理,在酒店运营、管理输出、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本运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资产总量不大、资本流动性不够、支撑投资艰难;基础薄弱、管理粗放、改革创新不足。贵旅集团将进一步结合自身优势,结合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思想,找准企业发展点,围绕酒店管理、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地产、旅游商务和旅游科技、旅游投融资等6大主营业务,加快发展规划、整合资源、重组机构、调配人员、改革改制、推行扁平化管理,解决当前制约集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突出的矛盾问题。同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在集团及子公司层面实现产权多元化。

目前,集团首先抓酒店管理、景区管理、旅游地产和旅游商务,在实施子公司清理整合、项目调整、公司组织架构调整等基础上,优化管理层结构和内部资源配置,形成经营工作新体系。积极开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等一些列活动,提高经营效益。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外实施战略投资及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紧紧围绕酒店管理输出和旅游资源认知来规划和包装,并进行适度的投资开发。运用产权改革和股份改造筹备上市。贵旅集团将围绕十大战略工程实施推进一些列重点工作,投资平台建设和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等,加强科技创新意识,打造科技智慧旅游,实施旅游网络信息化产品开发,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加强城市旅游业接待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今后,贵旅集团将更加坚定在打造旅游升级版过程中发挥龙头骨干作用,切实践行“轻资产、快增长、创品牌、网络化”的经营指导思想。作为省级企业,对全省旅游资源的了解认知是最全面、理解最深刻的,贵旅集团将认真学习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和具体指示意见,认真学习国内外旅游业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创新管理觀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在改革中抓住机遇,培养和尊重人才,采取既引资也引智的办法克服发展中阶段性的困难,发挥省级企业的平台优势和市场优势。

9.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九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推动旅游标准的应用和普及,促进旅游品牌培育,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负责组织开展。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实际,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第二章 基本原则

第三条 政府推动与企业为主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发动旅游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共同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第四条 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试点工作将先选择旅游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和旅游企业进行,通过一定时期旅游标准化工作的培训、辅导,经过评估达到试点要求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经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第五条 软件提升与硬件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旅游标准的宣贯、实施,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行为,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产品的质量,维护广大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和完善,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第六条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试点工作,充分调动各地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四级旅游标准项目框架体系。

第三章 试点的申请与受理

第七条 试点单位可以是旅游业发展较好或具备潜力的省、市、县(区)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以下分别简称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

第八条 试点地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或支柱产业之一,积极申请参加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并能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及经费支持。

(二)旅游产业基础较好,具有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接待服务体系,旅游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或特点。

(三)地区内的旅游企业整体上具有一定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

(四)在本地区积极宣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制定地方标准并在本地区推行标准化管理。

第九条 试点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诚信守法,企业三年内未发生重大产品(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事故,未受到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部门的通报批评、处分。

(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排名位于本地区同行业前列,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四)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设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企业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

(五)在本企业自行研发企业标准并得到有效实施,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基本形成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或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优先考虑。

第十条 试点申请由试点单位自愿提出,填写《旅游标准化试点申请表》和《旅游标准化试点任务书》(见附件)并上报。

第十一条 试点市、县(区)和试点企业的申请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受理。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接到申请后的15日内完成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与第八条和第九条要求的符合性进行审核。试点省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向国家旅游局申报。

第十二条 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市、县(区)和企业,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汇总报国家旅游局,由国家旅游局选择确定后下达。试点省由国家旅游局直接审核确定。

第四章 试点工作的实施

第十三条 试点工作主要目标:

(一)加强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其实施范围和影响力,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二)在试点地区建立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特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试点地区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三)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示范企业或名牌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四)创新旅游标准实施方法和评价机制。坚持标准实施与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改进当前以政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旅游标准评价体系,探索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标准实施及评价中的积极作用。

第十四条 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试点单位应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

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试点工作的具体目标,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试点工作的规划计划、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协调部门分工,分解目标和任务,督促任务落实;组织标准的宣传培训,开展标准的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评价;总结各阶段工作。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试点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应在组织内部有效运行。

2、组织旅游标准实施。试点单位应确保纳入标准体系表的所有标准得到实施,尤其是全面采用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手段,积极促进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规范化。

3、开展标准宣传培训。试点单位应有计划地开展旅游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对领导层、管理层和标准化工作层干部职工的培训,提高标准化意识,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4、开展标准实施评价。试点单位应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和自我评价,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标准实施评价。

5、制定持续改进措施。试点单位应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定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在不断完善标准中改进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6、创建行业品牌。试点单位应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的,争创旅游行业品牌。

第五章 试点的评估

第十五条 试点的评估由国家旅游局委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评估工作可邀请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并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作用。

第十六条 试点工作一般为2年。试点期满前3个月,试点单位应按照试点任务书和《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评估计分表》或《旅游标准化试点企业评估计分表》内容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向国家旅游局提出评估申请,并填报《旅游标准化试点评估申请表》。

第十七条 试点单位试点期间如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或受过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部门的通报批评、处分的,将不予受理。

第十八条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评估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组由旅游业及标准化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成员一般为3-6人。专家的选取应主要来源于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的专家库。

第十九条 评估组依据评估计分表对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并根据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方案。

第二十条 现场考核评估程序:

(一)宣布评估组成员、评估程序及有关事宜;

(二)评估组听取试点单位工作汇报;

(三)查阅必备的文件、记录、标准文本等资料;

(四)考核旅游服务现场;

(五)随机调查消费者满意程度;

(六)依据评估计分表进行测评;

(七)形成考核评估结论;

(八)评估组向试点单位通报评估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 评估组向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旅游标准化试点评估报告》。

第二十二条 国家旅游局可委托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试点企业的评估,并对部分试点企业进行抽查。

第二十三条 国家旅游局对通过评估的国家级试点单位命名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示范省、示范城市、示范县(区)、示范企业),授予证书并向社会公布,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第六章 示范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示范单位旅游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指导示范单位按照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各项旅游标准的实施。示范省旅游标准化工作由国家旅游局负责指导。

第二十五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标准化试点的成功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加大旅游标准化试点成果的宣传,不断增强行业的标准化意识。

第二十六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将限期整改或上报国家旅游局。国家旅游局可视情节作出书面警告、通报批评或撤销证书的处理。证书被撤销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

第二十七条 各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推广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实施等方面的经验,并向国家旅游局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

第二十八条 国家旅游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旅游标准化专家库。专家一般应从事旅游业或标准化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审能力。

第七章 示范单位的复核

第二十九条 复核工作由国家旅游局委托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复核对象为已获得“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证书且有效期届满的单位。

第三十一条 复核工作应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并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十二条 示范单位在“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证书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向国家旅游局提出复核申请,并提交《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复核申请表》。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三十三条 国家旅游局在收到示范单位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专家完成复核工作。

第三十四条 复核期间如申请单位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标准化体系运行出现重大问题,则停止复核工作;如申请单位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则停止复核工作并通报批评。

第三十五条 参与复核工作的有关人员如有违规行为,将取消其参与复核工作资格,并通报相关单位。

第三十六条 复核工作在进行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成立复核专家组。复核专家组应由旅游业和标准化专家以及管理人员组成。示范单位为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组成员人数一般为2~3名,复核时间一般为1~2天;示范单位为地区的,专家组成员人数一般为4~6名,复核时间一般为2~4天。

(二)复核申请材料评价。专家组对申请单位复核申请材料依据相关标准和文件进行评价。

(三)现场复核。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专家组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复核。主要包括对标准体系文件的审查及现场检查两个方面内容。

(四)形成复核结论。专家组根据现场审核结果,集体讨论后,提出结论意见,形成《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复核报告》,并就有关问题与被复核单位沟通。

第三十七条 国家旅游局可委托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示范单位进行复核,并对部分示范单位进行抽查。

10.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十

同志们:

这次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是市委、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全域旅游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共同参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刚才,我们隆重表彰奖励了2019为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呈现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先后荣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奖”“中国美丽乡村”和省“休闲农牧业示范市”等称号。二是旅游改革创新取得重要成果。高规格成立文旅委,组建了省首家旅游警察大队、巡回法庭和工商分局,积极搭建公司化运营平台,构建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旅游工作推进机制。三是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功能提升、要素配套、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和扶持措施,全年新增A级景区X处、旅游企业X家、旅游示范村X个,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X个,辐射带动X万多名农牧民稳步增收,实现旅游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四是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出台了《X市旅游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保障紧密衔接,启动运行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大厅,全市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沿线、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标识标牌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五是品牌宣传营销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承办了X乡村旅游节暨X乡村旅游季、X国际驭马文化节、马奶湖冰雪盛会等37项重大节庆活动,与各大省会城市、主要客源地和周边地区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差距和不足。与大众旅游时代和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比,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中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产品供给方面,旅游资源多、产品少,看点多、卖点少,淡季长、旺季短,观光游客多、度假游客少,旅游供给与需求对接不足,与文化衔接不紧,与行业融合不深,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观光经济、景区经济、门票经济阶段。要素配套方面,“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环节发展比较缓慢松散,配套项目少、档次品位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短板”,难以充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服务保障方面,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在服务理念、服务品质、服务氛围等“软实力”上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还不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营销推介方面,宣传营销手段还比较传统,宣传策划还不够到位,创新手段还不够多,精准营销力度还不够大,X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采取更有针对性地措施,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今年旅游产业发展压力空前。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决心。可以预见,“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上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旅游业高速增长态势也将持续保持,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切实把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事关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转型。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

我市作为展示X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坚持全方位统筹衔接、全景化全域打造、全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提升服务、全角度宣传营销,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2020年,力争游客接待量达到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在规划引领上求突破,实现全方位统筹衔接。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后发展中,一定要把规划先行作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铁律”,牢牢固化在思想里、深深扎根到实践中。一要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继续加强顶层设计,要把专家论证、征求民意、集体决策等程序作为制定规划的必经程序,集思广益、汇集众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方向,加快编制《全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对XX旅游区等景区的参与性项目进行补充完善,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推动景区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二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基于文化的优势也是最根本、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是持久的、核心的竞争优势。在规划中,要深入挖掘XX等特色元素,推动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让一花一草、一街一景、一城一筑都充分彰显文化内涵和浓郁风情。三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要牢固树立规划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牧林水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实现全市规划“一体化”、旅游规划“一张图”,以规划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事业融合。四要强化规划执行。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坚决杜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真正让规划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导航仪”和“施工图”。

第二,要在空间布局上求突破,实现全景化全域打造。全面落实《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以“X”板块为龙头,以“X”“城市”“煤都”三大板块为支撑的“1+3”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围绕X主题,加快推进X旅游区“一体化”运营,重点做好XXX及周边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加快X周边环境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以X旅游区为核心,以XX为两翼,覆盖周边XX平方公里区域的“大X”文化旅游区。围绕XX主题,坚持用景区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像打造景区一样精心打造城市,重点抓好XX等旅游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年内,要引进XX等知名商业品牌,盘活闲置酒店和存量商业,构筑城市与旅游发展互为支撑、融合互动的新优势。将休闲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加快完善XX等公园绿地广场,完善城市休憩点、观景点、服务点等旅游服务设施,让城市慢下来、游客停下来,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围绕XX主题,重点抓好XX等项目的改造提升,加快建设景区X驿站,整体提升苏布尔嘎嘎查乡村旅游品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X旅游度假区。

第三,要在“旅游+”上求突破,实现全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培育创新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推进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建设,确保XXX月底前全部完工,年内完成X主体工程,探索采取PPP模式建设X小镇。加快推动XX等旅游项目,年内完成公安专项影视基地建设任务。力争引进XX公司托管运营民国影视城,打造影视产业试验区。支持XX等场馆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培训”项目,推出1—2台原创精品驻场演艺剧目,繁荣旅游夜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完善XX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推进XX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土地认养、农庄牧场、庭院经济、乡村民宿等特色业态,全力办好第二届X乡村旅游季。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牧民就业增收。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不断扩大XX等冬季旅游和冰雪旅游活动影响力、知名度,打造XXX等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补齐冬季旅游短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依托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赛马场、曲棍球场等场馆设施,举办承办首届中国围棋大会、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一批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全力支持XX发展集休闲度假、竞赛竞技为一体的育马项目,积极申报XX。大力发展自驾旅游。建立自驾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规划设计自驾游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农牧民发展旅游驿站、特色民宿、汽车旅店等产业,扶持发展汽车租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自驾车协会合作,定期组织举办自驾游活动,力争将XX打造成自驾自助旅游集散地。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将XX等景区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积极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研学游活动,建设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精心策划和包装XX等红色旅游产品,力争纳入X红色旅游线路,逐步做强红色旅游品牌。

第四,要在基础配套上求突破,实现全要素提升服务。一是优化景区景点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各大景区景点水、电、路、讯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旅游景区、交通干道、游客集散地及周边的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舒适化的旅游环境。二是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XX旅游环线和XX至XX旅游专线,探索开通X镇区至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旅游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系统和旅游停车场。改造提升文明街、迎宾大道等风景道,推进X到X等项目建设。三是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有序推进智慧监控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旅游监管、客源分析、咨询服务等数据交互、资源共享。加强景区景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实现3A级旅游区WIFI全覆盖、门票管理和景区讲解智能化。

第五,要在宣传营销上求突破,实现全角度精准营销。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形象经济、开放经济,搞好宣传营销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品牌树起来,把声势造起来、把人气聚起来、把口碑传出去。一是强化品牌效应。要制作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宣传产品,统筹采取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等方式,着力展示天骄圣地城市美、X美、乡村美等品牌形象,以品牌提升影响力、增强传播力。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积极举办XX等中远程客源城市“旅游专场推介会”,加强与300公里半径内的重点客源市场的互推推送,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同步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X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三是搭建节会平台。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举办各类节庆节事活动,打响打亮XX等XX项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四季时尚XX。年内争取XX等知名节会品牌落户我市。四是扩大对外开放。依托X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和X火车站优势,借助X及蒙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在X召开的重大契机,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打造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

三、强化保障、优化环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强化执行力、全力抓落实,确保全域旅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根据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我们对市文旅委职能职责进行了适当调整,新增了综合协调、基础设施保障、品牌营销宣传、活动策划、旅游文化挖掘和督查考核六个工作推进组。各推进组组长要认真履行职责,亲自挂帅出征,切实加强对分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度推进。文旅委各成员单位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的各项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要把旅游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组织部和市委、政府督查室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对照台账抓进度、抓落实、抓问责。

二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方向,精心收集、筛选、储备旅游项目,搞好项目设计、包装、策划和推介工作,真正以项目建设支撑和带动旅游业发展。要吃透国家政策,用足用好中央、省和全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和投资消费等政策措施,尽可能争取更多政策、更多项目落到实地。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要创新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旅投公司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行PPP模式,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要着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放手把景区的开发运营交给市场和企业,培育壮大各类旅游市场主体。

三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大力推进“1+3”旅游市场监管模式向“1+N”拓展延伸,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失信违约等违法违规行为。抓紧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秩序。要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建立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要强化旅游人才保障。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目前,我市旅游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人事等相关部门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重点加大导游解说、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项目策划、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化与国内知名旅游院校、旅游集团、旅游机构的对接合作,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引导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储备人才在旅游企业就业,鼓励旅游企业优先吸纳市籍大学生就业。

五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域旅游是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旅游。我们看到,经过一年来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市上下对全域旅游的认识程度、支持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要继续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宣传员,人人都是旅游产业推动者,人人都是地方形象代言人”的责任意识,把“爱我X”的主人翁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转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在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共同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让X成为国内外令人心驰神往的天骄圣地。

11.“四个结合”推进乡村旅游 篇十一

但湖南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整体需要提高。从旅游区(点)看,零星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多,精品名牌少;一般旅游观光的“农家乐”比较多,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农庄少;一般原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低端产品比较多,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和品位的高端产品少。与国内先进地区比,差距很大,如我国台湾地区农业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农产品生产与休闲观光农业实现有机结合;四川城都市锦江区“五村一体”模式是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

发展乡村旅游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相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照搬照套外地的现成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走“区域、有特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如何稳步推进?我们认为,必须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成都“五朵金花”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产业支撑。浩博农庄,最大的亮点就是绿色农产品,采摘园里的绿色蔬菜成了游客的抢手货,野菜成了“香饽饽”,生意做得比较红火。凡是乡村旅游做得比较好的,大都有特色产业作支撑。湖南省在推进实施“千村示范工程”时,应根据湘西、湘中、湘南、湘北不同的区域特点,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注重打造不同的乡村旅游示范类型,形成竟相发展的格局。比如,湘潭的湘莲,长沙的花卉苗木,湘西的民俗风情,湘北的水乡泽国,湘南的山水人家,都可以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开发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基础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保护旅游环境的能力,提高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成地方主导产业、特色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软件”建设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管理,优化服务,坚持把“以游客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努力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引导游客理性消费,营造诚信服务的良好环境。

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把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要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加速实施“清洁工程”,促进农村的“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厨、改厕、改浴、改栏),改善农村旅游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2.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十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旅游村镇蓬勃发展, 在扩大内需、统筹城乡、改善民生上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 是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2001]41号) 文件精神, 有效规范和引导旅游村镇建设, 保护、发掘和利用村镇特色景观资源, 促进“十二五”时期旅游村镇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2010年和2011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确定了两批共计2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为深入总结我国旅游村镇建设情况, 树立典型, 宣传成功经验和做法, 深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评选工作对旅游村镇建设起到的推动作用, 我刊推出本期“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村) ”专刊。

13.旅游局推进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篇十三

编者按:旅游和文化与生俱来,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当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正逢其时,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实践课题。

近年来,淳安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淳鱼文化三大特色文化旅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该县积极争创全国廉政教育基地,通过深度挖掘海瑞清官文化、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接待了近百万游客、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海瑞祠举办“廉政文化”主题教育;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普查、加大规划投资力度、强化宣传推介,1—10月接待游客3.71万人次,综合收入420.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5.0%、48.6%;通过打造“吃千岛湖鱼头”消费文化、“巨网捕鱼”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鱼拓产业发展中心三大品牌,淳鱼文化享誉全国,千岛湖渔业社会综合效益超过10亿元。现将《淳安县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信息报上,供领导参阅。

“三大文化”交相辉映

淳安县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近年来,淳安县充分利用海瑞清官文化底蕴深厚、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千岛湖有机鱼文化驰名全国的一系列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县共有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448家,从业人员19552人,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文化旅游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全县初步形成了廉政文化、红色文化、淳鱼文化三大特色文化旅游格局。该县“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之一,持续加大力度进行推进。

一、廉政文化警示后人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其任职届满调离当年,淳安百姓自发集资捐地为他建造生祠。1959年由于建设新安江电站水库蓄水,海瑞祠迁址于龙山岛,是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近年来,龙山岛接待近百万游客,省市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海瑞祠举办“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李岚清、尉健行、路甬祥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龙山岛视察海瑞祠。

1、改造提升龙山岛文化品位。邀请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对龙山岛海瑞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进行文化策划设计,将龙山岛定位为集山水览胜、廉政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廉政教育基地。2007—2008年,专门投资5000万元对龙山岛进行专项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延伸扩建游步道,改建原有码头、新建码头、扩建集散广场,改扩建海瑞祠、石峡书院、钟楼,新建新安画院、诗词长廊等,共改扩建各类建筑5248平方米,建设游步道6200米,码头等集散广场3200平方米。

2、深度挖掘海瑞清官文化。建立海瑞纪念馆,收集整理海瑞生平事迹,出版海瑞书法、图片、诗词等古装书系列 2

和《古今名人咏龙山》诗词集,收集有关描写龙山、海公祠的古诗词46首、楹联17副,推出海瑞“孝母饼”系列,大力弘扬海瑞清官文化。

3、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系列活动。精心制作了一批内容新颖、寓意深刻、充满关爱和激励人生的廉政教育广告牌树立在龙山岛景区入口,在海瑞祠建立党风廉政教育宣传长廊,刊有勤政廉政典型、违法违纪案例、贪官忏悔录以及警句格言等,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同时,适时开展一系列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如2005年9月在海瑞祠举办“龙山岛杯”廉政漫画大赛;2006年9月以“海瑞廉政文化进景区”为主题,举办了海瑞廉政事迹展;2007年11月邀请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等院校海瑞文化研究专家学者,举办“海瑞事迹专题讲座”,全县所有县管干部参加听讲;2008年隆重开展“海瑞在淳安450周年纪念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二、红色文化称雄浙西

淳安是杭州地区唯一的革命老区,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李林达同志曾说:“浙西红旅谁掌乾坤?淳安资源厚重称雄!”今年,在建党90周年之际该县适时推出了中洲茶山、浪川狮古山、王阜板桥和枫树岭白马四条红色之旅线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果。1—10月,该县红色旅游实现接待游客总量3.71万人次,同比增55.0%;红色旅游综合收入420.2万元,同比增48.6%;其中,餐饮业收入180.8万元,住宿业收入54.2万元,农 3

特产品销售收入108.9万元,带动就业人员1347人。

1、开展资源普查。根据县党史研究室的普查资料显示,全县有红色足迹及革命历史的景点21处,主要集中在4个乡镇,如中洲镇“茶山会议”旧址(方志敏主持召开红十军团集团军会议旧址),北上红军抗日先遣队纪念馆、孤魂碑、碉堡遗址;浪川乡狮古山中共下浙皖特委旧址、连岭古道;王阜乡板桥村的中共淳安县委旧址、新畈村解放军烈士墓;枫树岭镇的白马大桥头村红军标语墙和白马里湖村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

2、加大开发力度。今年以来,4个红色旅游重点乡镇均成立红色之旅领导小组,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投资力度。1—10月共投入红色旅游的资金达407万元,中洲镇投资200余万元先后修缮了“茶山会议”旧址,方志敏、粟裕、刘英临时住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遣队纪念馆、古关隘等景点。浪川乡投资165万元分别对红军烈士墓、大连岭红色文化馆和红色广场进行修缮和建设。王阜乡投资22万元对板桥县委遗址进行整治。枫树岭镇投资20万元对红军标语墙、红军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临时司令部旧址等进行修缮。

3、强化宣传推介。在全县党员干部和学生中开展红色之旅大体验活动,旅游部门借助千岛湖旅游推介会、展销会、年会和旅游网站、旅行社等平台进行宣传推介;4个红色旅游重点乡镇分别推出中洲浙皖(茶山)古道文化节、浪川大连岭红色文化节、枫树岭“双色”采风节、王阜幽谷纳凉节 4

等红色旅游主题节庆,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吸引了上万名外地旅客。今年5月4日,中央电视台和浙江卫视等媒体纷纷聚焦中洲镇“茶山会议”旧址和新落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纪念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传承“五四”精神放飞青春理想》为题报道了中洲镇团员青年在“茶山会议旧址”举行的新团员入团仪式。

三、淳鱼文化享誉全国

淳鱼文化创意产业被杭州市确定为需重点培育的区域特色产业,千岛湖发展公司因文化创意的突出表现被评为“杭州市服务业百强企业”。千岛湖渔业年经济产值近5亿元,还带动了当地以鱼为主题和特色的餐饮、加工、旅游和文化等产业的发展,社会综合效益超过10亿元。

1、打造“吃千岛湖鱼头”消费文化品牌。千岛湖有机鱼在全国首家通过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并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被评为全国活鱼类首个“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也是目前唯一一条“游”向全国各地的品牌有机鱼。同时,配以有机鱼身份证、淳牌有机鱼专用砂锅等专用产品防伪标识系统,在各大城市“吃千岛湖鱼头”成为一种消费时尚,2005年淳牌有机鱼走进中南海端上了国宴餐桌。作为“中国名餐馆”、“中华餐饮名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国家特级酒家”的千岛湖鱼味馆更是成为了前来千岛湖旅游的广大游客用餐地点的首选。

2、打造“巨网捕鱼”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品牌。千岛湖发展公司首创的“拦、赶、刺、张”联合渔具渔法,荣获 5

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其独特的捕鱼方式“巨网捕鱼”被誉为“中华一绝,秀水奇观”,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渔业休闲旅游成为我国水库渔业多元化经营中的一大创新,群鱼狂舞的壮观场面吸引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贾庆林、习近平、曾庆红、李岚清、吴仪等国家领导人以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内的一些国外政界要人参观后赞不绝口。

上一篇:个人营销总结下一篇:公开课对数教案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