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2024-06-08

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17篇)

1.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一

余姚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分析了余姚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四明湖水库、陆埠水库和梁辉水库的供水量和水质情况,对水源地的.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确保余姚市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用水需求.

作 者:罗挺 LUO Ting 作者单位:余姚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浙江,余姚,315400刊 名:浙江水利科技英文刊名:ZHEJIANG HYDROTECHNICS年,卷(期):“”(4)分类号:X52关键词:余姚市 饮用水源地 安全保障

2.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二

关键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 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水源水质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 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明确要求, 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 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调研时提出, 要切实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 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 提高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2011年, 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的通知》 (环办[2011]4号) , 要求各城市按年度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的统一部署, 青海省开展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工作, 在此基础上, 分析找出了当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青海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

一、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概况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部, 青藏高原东部。东部和北部与甘肃省相接, 西南部毗连西藏自治区, 东南部邻接四川省, 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邻。东西跨度1200千米, 南北纵贯800千米, 总面积72.2万平方千米。全省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干燥、少雨, 日温差大, 冬长夏短, 四季分明;境内河流可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澜沧江流域和内陆河流域4大流域, 年总径流量6.22×1010立方米。

全省1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为:西宁市四水源塔尔水源地、西宁市五水源丹麻寺水源地、西宁市六水源石家庄水源地、西宁市七水源黑泉水库水源地、西宁市多巴水源地 (海东地区和西宁市共用水源地) , 海西州德令哈市巴音河傍河型水源地和格尔木市格尔木河冲洪积扇水源地, 海南州共和县恰让水库水源地, 海北州西海镇麻匹寺水源地, 黄南州同仁县江龙沟水源地, 果洛州玛沁县野马滩水源地和玉树州玉树县扎喜科河傍河型水源地。其中地下水型水源地9个, 水库型水源地2个, 河流型水源地1个, 主要以地下水型水源地为主, 且大部分以潜水为主, 受地表径流较为明显。全省城市饮用水源地2011年供水量13163.64万立方米, 集中式供水服务人口达到147.9838万人, 供水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二、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

㈠水源地保护区内仍存在污染源

全省大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逐年改善, 但个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仍有村民住户,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同时, 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畜禽养殖大力发展等, 对水源地构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如西宁市四水源塔尔水源地和西宁市多巴水源地部分采水泵房被村民住户包围, 存在上述环境问题。

㈡多重管理, 责任主体不明确

目前全省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由建设、卫生、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的, 由于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不够明确, 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

㈢监测能力相对薄弱

由于监测经费不足和监测人员缺乏, 全省环境监测能力相对薄弱。目前仅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格尔木市的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开展《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中23项必测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前29项指标的监测工作, 其他州环境监测部门尚不具备开展基本项目监测的能力。水库水源地基本未监测水库富营养化项目, 未开展藻类等浮游生物监测。

㈣防护工程落实进展缓慢

截至2012年底, 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全部划定, 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界桩, 网围栏等防护工程尚未跟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地方财政能力有限, 一时无法安排落实水源地保护区定界立桩和建立网围栏专项经费;其次是部分环保部门工作力度不够, 抓得不紧, 没有及时向本辖区政府提出水源地保护区定界立桩和建立网围栏所需专项经费的申请报告。

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㈠加强水源地污染源治理

对居民生活垃圾采取分类收集, 没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料进行转运或防渗处理的集中填埋, 有利用价值的和牲畜秸秆、饲料进行沼气化处理, 进行能源替代。对于城市周边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 依托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有条件的城镇污水管网向近郊农村延伸。对于不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居民生活污水, 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采用农业结构调整、平衡施肥、合理施药、堆肥技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实现生态农业。

㈡建立专门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

设立专职机构, 加强各饮用水水源地人民政府对水源地的垂直管理;改进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方式, 重点协调建设、卫生、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关系, 形成节水保水、洁水和增水的管理机制。并明确该管理机构依法行使的权利, 使饮用水源保护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㈢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各州、市饮用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尽快规范监测机构, 统一分析方法、监测项目和频次。

㈣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边界设立生物和物理隔离, 同时设置界碑、宣传牌及警告牌, 在二级保护区边界设立宣传牌、警告牌、必要时建设网围栏, 让人们明确保护区范围以及保护区的管理规定要求, 按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规定从事各项生产建设和生活活动。

㈤加强水源地保护宣传教育

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 广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 让全社会都自觉来关注、支持和参与水源地保护和水源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共同保护好水源, 共同搞好水源保护区的建设, 保障饮水安全。

四、结语

3.城市保护饮用水水源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策略

一、饮用水供水现状

城市作为经济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普遍不高,城市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流经城市的河段今90%受到污染,城市内水湖水质较差。同时我国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再加上城市水体供水基础建设陈旧和管理不善,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1、水资源严重短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尽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还是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国家,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一个严峻问题。

2、地下水超采态势严峻。由于地表水污染,而城市 工业 、公共卫生、生活用水量又日益增加,致使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裂,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路基被毁等。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水入渗增强,污染物随之下移,污染地下水。

3、自来水浪费严重。我国北方城市因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恶劣的冷冻气候条件,管道设施漏水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城市供水中,直接或间接用于饮用的部分只有5%~10%。绝大部分自来水用于工业、消防、建筑、市政及居民生活杂用上。而自来水厂不管用水要求的不同,一律采用饮用水标准来衡量出水水质,不仅增加了自来水加工处理的成本,而对没有必要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用户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二、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没有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管理。当前,我国是采用的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方式来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国家的法律虽然明确的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保护要求。但是很多地方并没有将其落到实处,保护工作也显得很滞后。

2、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制定了关于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比如《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水源奠定了基础。但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工厂在增多,人们的生活污染也在随之而不断增加。这使得过去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水污染防治的需要了,因此必须要进行完善和补充。比如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中缺乏跨界水源地的管理条例、水源地污染处罚措施等,这就使得法律的效力被降低,因此需要扩充和修改。

3、没有建立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在一些地方,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取得的效果和饮用水的水质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虽然我国很多的地方都已经建立了和饮用水保护相关的法规性文件,但是因为地方法规性文件基本上都是引用的国家的相关法律,关于水源保护的一些条例却并不是很明确,既缺乏针对性,也不具有可行性。再加上当地的相关机构没有严格执行,或者当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饮用水源地环境的监测流于形式和表面,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立法建议

加强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手段综合施治,而其中最为基础和根本的手段是法律保护的手段。因此,针对我国水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把我国水源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1、确立水源保护原则。确定水源保护原则是全面构建水源地保护制度的前提和依据。要构建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应当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保护绝对优先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科学保护区域协调原则等等。

2、建立水源地保护的行政管理体制。城市水源与一般水体不同,需要实行更严格和有效的行政监督和管理。曾经的松花江特大污染事故已充分暴露了我国多部门管理缺乏协调性的缺陷。加强对城市水源的保护,需要以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理念为指导,科学协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建立统一、协调、有效的水源地保护行政管理体制。

3、划定水源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对饮用水源进行保护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预防性措施,是进行水质监测与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水源立法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4、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只有把水源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引导到维护水环境、保护水安全的轨道上来,实现全社会的自觉保护,才能够实现水源地的持久有效保护。立法应当为此提供保障和依据。参与水源保护是公众普遍享有的环境权,不是用水者的专利。我国立法已均对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在现有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下,保护城市饮用水源,核心任务是要处理好保护水源与发展当地经济的关系问题。如因保护水源影响当地群众生活问题改善,水源地保护的保护策措施也将难以落实。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而现在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饮用水源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淡水资源更为匮乏。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现在的严峻形势,意识到现有的污染已经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威胁。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水源地的水质质量,同时对已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已达到切实改善水源地的不良现状,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董良飞.内河生活污水综合防治对策[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28(3):10-15.

[2] 常文.關于防治船舶垃圾对水域的污染[J].交通环保,1999,20(2),43-46.

[3] 李传昌.加强船舶污染环境,保护库区水域防治.

4.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对策 篇四

一、从根本上改变水源保护区水质质量。近年来,我公司为了改善取水口水质,使百姓喝上放心、安全的水,积极在做取水口改扩建工程各项准备工作。该工程的实施能从根本上改善水源水质,但是该工程目前存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这需要市委、市政府、当地镇政府、环保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尽早解决资金问题,使工程早日投入施工。

二、制订相应的水源污染应急预案,成立水源污染应急指挥部,在枯水期,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与有关部门协调,放水进行河道冲洗,把污染危害控制到最大范围。

三、希望环保部门按照饮用水源管理的要求,要加大对取水口上游沿岸、周边的环境执法力度,定期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限期治理或拆除;对不达标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达标无望的要坚决关闭。

5.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五

摘要:对绍兴市饮用水源(汤浦水库)的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在入库处设置截污措施,降低水体中的营养负荷等对策,以有效保护、改善饮用水源水质。

关键词:饮用水源;水污染现状调查;防治对策。

汤浦水库位于绍兴市境内,总库容2.35亿m3,日供水能力100万吨,是绍兴市区及所辖上虞市、绍兴县近200万人的唯一饮用水源。水库集雨面积460km2,年平均入库水量3.66亿方,上游流域主要有南溪、北溪、王化溪和万宝溪等支流,已被绍兴市政府划为水源保护区。其中汤浦水库水域及其周边1公里的区域为水源一级保护区,面积52.21km,人口已全部外迁,基本无人类活动;流域内其它区域为二级保护区,面积407.79km2。水库上游流域包括绍兴县、嵊州市的5个乡镇,总人口11.2万,是水库径流汇入和纳污区域。污染现状调查

根据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水库表层水样及上游主要入库河流的水质检测结果,汤浦水库水体及上游支流水质,除总氮、总磷二项指标外,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标准,而且基本上常年稳定。但由于上游11.2万人口生产生活造成的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使水库水体总氮、总磷偏高,其中总氮达1.73—2.05mg/L,在V与劣V类之间变化,总磷为0.02—0.03mg/L,在Ⅱ~Ⅲ类之间变化,综合评价水库水体已属中营养水平。据2005年12月对水库上游流域进行的调查,流域主要污染源如下。1.1工业污染源

目前,水库上游流域各乡镇有茶叶加工、丝织、酿酒、服装、电器、机械、塑料加工等企业共31家。产生的污水主要有谷来镇1家酒厂(废水排放量300m3/a)、谷来镇2家和稽东镇6家茶叶加工生产的洗麻袋废水(废水排放量285m3/a),谷来镇1家电器厂(废水排放量50m/a),均经过处理达标排放。合计产生废水排放量635m/a,CODCr约0.05t/a。1.2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目前生活垃圾存在随意堆放现象,无害化处理率较低。上游5个乡镇除稽东集镇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王坛集镇和谷来集镇采取液压打包外运外,其余地区生活垃圾均未得到有效收集,大部分沿溪堆放,垃圾渗滤液对水质及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直接排入溪流。1.3农业面源污染源

农业面源污染源主要是施用的化肥农药中部分溶入灌溉水以及随雨水排出农田所致。上游流域农业污染源施用化肥面积8837.97hm2,施用化肥总量折纯为3079.58t/a,平均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为348.4kg/hm2。1.4畜禽污染源

汤浦水库上游畜禽养殖大多为散养,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比较少,饲养的种类主要为猪、33羊、鸡、鸭等,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仅1处,共存栏猪约1000头,近期将实施关停搬迁。1.5径流污染源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以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森林覆盖率为75.99%。林地径流污染源是由于降水对土壤的冲蚀作用而产生,又经林地吸附、过滤等衰减作用的综合影响结果。林地径流污染影响因素众多,与降水、地势、土壤、植被、肥力等因素有关,经估算流域范围内林地径流污染源CODcr865t/a、TP3.35t/a、TN64.2t/a。1.6大气湿沉降污染

通过对汤浦水库上游流域雨水进行监测,雨水中含有大量的N、P,流域年污染负荷TN为634.4t/a,TP为 15.11t/a,流域平均TN为2.10mg/L、TP为0.05mg/L。

汤浦水库流域污染源汇总表

污染物来源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畜禽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径流污染源 大气湿沉降污染

合计 CODcr(t/a)数量 0.05 625.69 273.35 996.47 865 / 2760.56

比例%

22.67 9.9 36.1 31.33 / 100

排序 5 3 4 1 2 / /

数量

444.2 56.07 145.32 64.2 634.4 1344.19

TN(t/a)

比例%

33.05 4.17 10.81 4.78 47.2 100

排序5 3 4 1 /

数量

18.81 32.45 33.21 3.35 15.11 102.93

TP(t/a)

比例%

18.27 31.53 32.26 3.25 14.67 100

排序2 1 5 4 / 防治对策

汤浦水库水源环境现状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于2006年初成立了绍兴市汤浦水库源头保护领导小组,对水源保护区实行统一规划和治理。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制定汤浦水库防治富营养化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水库水体中总氮、总磷偏高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水污染的防治对策:一是通过对上游流域产污过程的管理,控制源头污染源。二是在水库入库口设置湿地系统等截污措施,削减入库河流中的污染物总量。三是通过一些操作性强的工程、生物措施,降低水体中的营养负荷。

2.1控制源头污染

控制水库源头污染主要包括对水库上游流域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建设水源涵养林,以及生态移民和生态乡镇建设等。2.1.1生活污水处理

水库上游流域总人口11.2万人,根据空间分布以及人口集聚度分析,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分为集镇建成区和农村两个部分,其中建成区采用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设施可采用人工生态绿地技术或地埋式厌氧生化处理工艺。农村根据居住区分布和聚散情况,分别采用单户、多户或集中方式处理,处理设施以潜流式人工湿地为主,或因地制宜采用一些其它形式的处理设施。2.1.2生活垃圾处理

完善上游各集镇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采用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相结合的办法。对现有各乡镇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彻底清理,分别运至流域 2 外的绍兴市、嵊州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2.1.3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1)控制化肥农药污染。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降低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汤浦水库上游茶叶、水果、竹笋等农林产品为主,积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推广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合理使用化肥技术。

(2)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通过关停和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相结合方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对上游流域现仅存1处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实施关停搬迁。对保留的散养式畜禽养殖户,结合种植业优势,按照生态化、资源化要求进行整治,畜禽粪便、污水可作为农用有机肥料进行综合利用。2.1.4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的重点是控制水土流失、建设水源涵养林,以及进行小流域治理、生态移民和生态集镇建设,逐步恢复汤浦水库上游流域的生态系统。

(1)水土流失治理。汤浦水库上游区域水土流失面积为127.86km2,按计划逐步对土地进行治理。一是对一级保护区河口滩地、山麓坡地、低洼台地等水陆交错带植被进行重建。二是对流域内坡度25°以上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逐渐恢复自然植被。三是进行疏林地改造。

(2)水源涵养林建设。在上游流域内,建设高标准的水源涵养生态林,以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目标。水源涵养生态林前期建设重点区域为分布于水库水面的四周、水库建设时原移民农田、宅基地,库周湿地、库区道路等,建设规模约2300亩。

(3)小流域治理。小流域治理主要是对上游流域南溪、北溪、王化溪和万宝溪等支流小流域进行综合整治,主要采用河道堤防建设、植被缓冲带建设以及河道清理和污染控制等,提高防洪标准,防治水土流失。

(4)生态移民工程。对位于生态公益林内生存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村庄,结合新农村、新集镇建设,有计划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通过政策措施来减少水库上游人口。同时大力开展生态集镇建设。

2.2入库处设置截污措施

根据入库河流中的污染物现状,在水库入口处设置处理效果好,氮、磷去除能力强的湿地系统,同时改造现有的拦污网,更好的拦截漂浮物。2.2.1 完善入库口湿地系统

入库口湿地一般具有截留上游河道输入水库污染物和泥沙的作用。但由于汤浦水库水位变化较大,入库流量、流速的变异性大等原因,现入库口湿地其全年净化水质的作用在自然情况下非常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口滩地上只有小溪,大部分地面对水体没有净化作用,而大水时还可能将滩地上的许多生物残体等污染物冲入水库,造成对水库的污染,大片河口滩地未能发挥其净化水质的功能。

对汤浦水库入库口湿地进行改造,提高其净化水质功能。把入库口滩地及周边空地共300余亩改造成自然湿地,湿地来水可用原废弃发电站的引水渠道,每天引水量约10万m。改造时主要完善以下几方面功能:一是根据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在滩地上设计沟渠式的地形起伏,以扩大湿地上的水域面积;二是在调查该湿地原有湿生、水生、陆生植物基础上,适当补充本流域已有适宜在本地生长的植物种群,予以优化组合,构建全年能稳定净化水质的植物镶嵌群落,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水生动物;三是进行消落带水生、陆生植物筛选,在

3陆生植物中,仅选择能耐淹没的原地生长植物。通过改造,使入库口湿地充分发挥其净化水质功能,通过物理和生物过程使入库径流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总量得到有效削减。2.2.2改造拦污网

对目前入库支流累计总长245米的拦污网进行改造,以更有效拦截上游漂浮物。同时加强对库区水面垃圾的清捞,尤其是洪水期间,上游径流冲刷进入库区的生活垃圾打捞。

2.3 降低水体营养负荷

针对水库水体中氮素为主要污染物的特点,通过控制漂浮植物生长除氮技术和固定化单循环细菌技术对水体进行脱氮,同时对水库鱼类养殖进行优化。

2.3.1控制漂浮植物生长除氮

控制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生长除氮的技术,是将相关高效净化水质的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固定在指定水域生长,利用植物吸收营养盐,最后取出资源,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汤浦水库有许多库湾,虽水位变化较大,但风浪相对较小、水流缓慢,景观上也较隐蔽,可选择若干库湾,在其中用浮体式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面光照和水中营养盐生产植物资源并取出利用,可有效去除氮素。2.3.2固定化单循环细菌技术

固定化单循环细菌技术(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e Bacteria—INCB)利用固定化细菌技术净化水质。该技术将自然界原有净化水质的氮循环细菌(氨化菌、亚硝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等)优化组合,借助专门的载体,通过细菌作用完成氨基酸脱氨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在水体中完成对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将部分氮素以气态释放逸出水体,达到快速降解水体中氮素的目标。

工程实施时把通过人工载体在实验室培养优化的细菌组合从上游开始,分段在特定位置施放,定期进行强化,使净化水质的细菌浓度增加并延长在水体中的滞留时间,最后在水库中长期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以有效地去除氮素。2.3.3优化水库鱼类养殖

对水库目前养殖鱼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优化,利用鱼类清除水库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净化水库水质。结语

汤浦水库作为绍兴市近200万人的唯一饮用水源,必须确保水质安全。建议在目前当地政府已对水源保护和治理实行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把汤浦水库源头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同时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认真执行绍兴市政府44号令《绍兴市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办法》,严格遵守和执行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禁止和限制的行为。

通过对汤浦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治理,以及在水库采取一些操作性强的工程、生物措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作为绍兴市饮用水源的汤浦水库的水质定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真正实现汤浦水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绍兴市民身体健康、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6.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六

灵武市水源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对策研究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灵武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当地水资源奇缺,为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灵武市水资源安全面临着短缺和污染的问题.本文就灵武市水源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对策研究进行粗浅探讨.

作 者:马斌 作者单位:灵武市水务局,宁夏,灵武,750400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5)分类号:X3关键词:水源地 饮水安全 污染 水土流失 对策研究

7.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七

关键词:水源地,水质分析评价,保护措施,保山市

1 引言

水是维持所有生命活动不可替代的物质, 随着人类活动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供水水源地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获得安全的饮水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根本保障。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 外与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167.78km, 内与大理、临沧、怒江、德宏四州市毗邻, 国土面积1.91万km2, 保山市中心城市人口25万人, 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共有3处, 分别是易罗池、龙王潭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出露泉水) 和北庙水库供水水源地。2011年保山市中心城市供用水量为2718万m3。本文采用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保山市分中心2011年水质监测成果资料, 针对各水源地的水质现状, 对水源地污染来源进行分析, 提出了供水水源地具体保护措施。

2 供水水源地概况

2.1 易罗池水源地

易罗池水源地位于保山市隆阳区保山城西南九隆山下易罗池公园内, 东经99°09′01″, 北纬25°06′07″, 海拔高程1670m, 易罗池水源为泉水, 属裸露型地下岩溶水, 补给区为隆阳区大沙河流域中上游, 大沙河长35km, 集水面积122km2, 大沙河河水自朝阳寨落水洞转入地下, 向西运移至保山坝边缘易罗池分两孔排泄, 出水口即为水源地取水口, 易罗池水源地自1964年以来一直是保山城主要供水水源地, 枯水期实测流量0.33m3/s, 水化学类型为CⅠCa碳酸类水, 设计取水规模1.3万m3/d。

2.2 龙王塘水源地

龙王塘水源地位于隆阳区保山城北7.5km郎义村龙王潭公园内, 东经99°11′35″, 北纬25°11′05″, 海拔高程1722m, 龙王塘水源为泉水, 属裸露型地下岩溶水, 水流如沸水喷涌而出, 补给区为大沙河上游和三太子河流域。三太子河河长17.93km, 流域面积28.78km2, 龙王塘至大沙河中游干流有一东西向富水断裂 (龙家湾断裂) , 地下水沿断裂自大沙河向东运移经三太子河流域于破崖子山东麓龙王塘分三股排泄, 枯期实测流量0.34m3/s, 水化学类型为CⅠCa碳酸类水, 设计取水规模3.0万m3/d。

2.3 北庙水库水源地

北庙水库水源地位于保山市隆阳区保山城北19km东河上游, 东经99°11′58″~ 99°13′56″, 北纬25°14′49″~25°17′47″, 坝址海拔高程1710.63m, 北庙水库始建于1958年, 总库容7350万m3, 兴利库容5850万m3, 正常蓄水位1779.71m,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64.4km2, 水库建成之初以农灌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 现以满足城镇生活饮水需要为主。水化学类型为CⅠCa碳酸类水, 设计取水规模6.0万m3/d。

3 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评价

3.1 水质监测评价

根据《保山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2002) , 易罗池、龙王塘和北庙水库水源地水质保护管理目标控制为Ⅰ~Ⅱ类。根据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保山市分中心2011年1~12月水质监测成果,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采用单因子标准对比评价法, 对供水水源地丰水期、枯水期、全年综合3个时段进行水质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为:易罗池、龙王塘2个水源地水质丰水期、枯水期、全年综合均为Ⅰ类, 水质优良, 达到目标水质管理要求。北庙水库水源地水质丰水期为Ⅱ类, 枯水期、全年为Ⅲ类。北庙水库丰水期水质达到目标水质管理要求, 枯水期、全年综合水质不达标, 超标项目为总氮。总氮不参加评价时枯水期水质类别为Ⅰ类, 丰水期、全年综合为Ⅱ类。2011年各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见表1。

注:pH值无单位量纲;粪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透明度为m;其余单位为mg/L。“-”无检测值。标识“◆”为Ⅲ类水质, 标识“▲”为Ⅱ类水质;无标识为Ⅰ类水质。透明度、叶绿素a不参加水质类别评价

3.2 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采用叶绿素a、透明度、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5项指标, 根据全国水资源公报中《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标准》, 对北庙水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Μ=1ni=1nΜi

式中:M为水库营养状态的评分值;Mii项项目评分值;n为评价项目的个数。

通过计算, 北庙水库富营养化评分值为28, 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

3.3 水库水生物指标监测评价

2011年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保山市分中心对北庙水库水生物指标进行监测, 全年共监测12次, 共镜检出浮游植物31属, 隶属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7个门, 1~12月优势种群分别为微囊藻、实球藻、小环藻、小环藻、桥弯藻、小环藻、小环藻、小环藻、小环藻、小环藻、小环藻、小环藻。库内藻细胞密度在2.7×104~99.7×104个/L之间, 含量水平低且结构单一, 短期内不具备发生水华条件。2011年保山市北庙水库藻类分布状况见表2。

4 水源地污染分析

4.1 易罗池污染分析

易罗池现状水质达Ⅰ类, 水质优良, 污染极小, 其污染来源主要受补给区面源污染。易罗池泉水补给区大沙河上游为山区, 河谷狭窄, 为碳酸盐分布区, 岩石破碎, 张性、张扭性裂隙发育, 漏斗、溶洞较多, 耕地较少, 人口分散, 植被稀疏, 地面坡度大, 易发生单点性暴雨, 水土流失严重, 地面冲刷物下渗是主要污染源。另外, 易罗池公园是保山一处城市公园, 往来游人较多, 园内生活垃圾对水源地造成一定的污染。

4.2 龙王塘污染分析

龙王塘现状水质达Ⅰ类, 水质优良, 水质主要受补给区面源污染。补给区大沙河河谷及龙家湾断裂带为碳酸盐分布区, 岩石破碎, 张性、张扭性裂隙发育, 溶洞、漏斗较多, 植被较差, 地表风化严重, 龙王塘西侧的破崖子山植被稀疏、土质松散, 易发生崩塌、滑坡, 三太子河中下游易发生泥石流, 雨季暴雨时水流浑浊, 水土流失和地面冲刷物下渗是主要污染源, 龙王塘公园往来游人生活垃圾对水源地也产生一定的污染。

4.3 北庙水库污染分析

北庙水库径流区164.4 km2, 径流区人口集中, 耕地较多, 且有少量小型工业企业, 水库径流区内植被较差, 水土流失严重。径流区内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入库河流和农田退水的汇入, 对水库水体造成污染, 易造成水库富营养化。大保高速公路和原320国道线纵贯水库径流区, 公路沿线雨季出现土石塌坊, 泥沙随水流汇入水库, 导致水体浑浊, 水库水域减小。水库径流区内工业污染、农业用水退水、生活污水及地面冲刷是北庙水库的主要污染源。

4.4 污染物排放量

在3个供水源地中, 易罗池和龙王塘为出露泉水, 难以进行纳污能力计算, 污染物控制以水源地保护对策措施的实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北庙水库径流区内有少量小型工业企业为点源污染, 但主要是农业用水退水、生活污水及地面冲刷形成面源污染。通过分析计算, 污染物入库总量:化学需氧量 (CODcr) 每年139.5t, 氨氮 (NH3—N) 每年4.49t。按保证率P=95%入库、出库流量及相应的水库特征值, 目标水质Ⅱ类, 采用均匀混合模型计算北庙水库主要污染物能力, 得到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化学需氧量 (CODcr) 每年为541.2t, 氨氮 (NH3—N) 每年27.1t。水库现状污染物排入量小于水体的允许排入量。

5 水源地保护措施

5.1 划定水源地保护区, 加强规范化管理

按水源地规划水质目标要求, 兼顾保护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科学规划, 合理地划分水源地保护区。全面贯彻《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保山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管理办法》,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针对突发性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年、特殊干旱年及战备等情况, 编制饮水供给预警和应急预案。

5.2 设立防护隔离措施

在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明显标志, 界定保护区范围, 明确保护对象, 标明进入保护区的责任和义务等, 对进入易罗池、龙王塘公园的游人进行宣传和温馨提示, 预防对保护区和水源点造成破坏。在贯穿北庙水库径流区的原320国道和大保高速公路相应位置设立警示牌, 标明“进人水源地保护区, 禁止运输危险品车辆通行” 等内容的警告语。取水口外围半径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居住区、厕所、水坑, 不得堆放垃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 取水口进行封闭管理, 周边设立护栏、围网等隔离防护措施, 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源地造成干扰。

5.3 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加强植树造林, 治理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易罗池、龙王塘、北庙水库三处水源地径流区坡面大部分大于25°, 属于国家规定退耕还林还草范围, 要加强植树造林和低效林改造工作, 大力发展经济林木, 逐步提高植被覆盖率, 改善生态系统, 提高生存环境质量, 有效保护调节水源地水量, 保护水源地水质。改变径流区内居民的能源结构, 大力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 减少森林砍伐, 防止水土流失。

5.4 加强污染源整治

对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采取集中堆放、收集和处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 建设小型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农业用地应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等新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倡导、培植环保型种植、养植业, 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 对水库上游的农田实行补贴, 禁止施用化肥和农药。水源地保护范围应严格工业项目审批, 对北庙水库径流区范围内已有的工业企业, 生产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进行中水回用, 不得随意排放。

5.5 加强水质动态监测

建立常规监测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供水水源地监测制度, 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 随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 定期进行水质评价, 向政府、社会公众发布水源地水质月报、公报, 强化监督力度, 保证饮水安全。

6 结语

保山市中心城市3个供水水源地中, 易罗池、龙王塘现状水质为Ⅰ类, 水质优良, 污染来源主要是受补给区水土流失、地面冲刷下渗形成的面源污染。北庙水库丰水期为Ⅱ类, 达到目标水质管理要求;枯水期、全年综合为Ⅲ类, 水质不达标, 超标项目为总氮。北庙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 短期内不具备发生水华条件, 主要污染源为水库径流区内工业污染、农业用水退水、生活污水及地面冲刷。为保障城市饮水水质安全, 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供水水源地保护, 实现水源地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保山市水利局.保山市水资源保护规划[R].保山:保山市水利局,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3]保山市水利局.保山市水资源公报 (2011) [R].保山:保山市水利局, 2012.

[4]张晓明.普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J].珠江现代建设, 2008 (5) :17~20.

[5]黄辉金.南宁市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J].水资源保护, 2004 (4) :66~68.

8.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和谐;环境资源价值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生态保护的模式,在国外实施已久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也处在一个初级探索阶段,为了进一步在我国推广生态补偿机制国家环境部《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在小流域水源保护上应用这一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对于提高我国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的水源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虽在我国一些地区在小流域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上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资金补贴制度不能完全体现生态补偿的要求、水资源环境的价值在现有的生态补偿政策中没有体现出来等等。

(一)资金补贴制度还不能完全体现生态补偿的要求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的与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的政策、制度多数为“补贴”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相差甚远。且存在补偿额度偏低,补偿对象宽泛(或有限)等不足,不能完全体现生态补偿的要求,导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运转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补贴政策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符合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全面、系统、长期的要求;二是现在资金补贴政策和制度的补偿标准偏低,而且经常出现资金不到位的现象,导致水源地保护工作难以长期开展。如,公益林建设作为政府项目,按政策应纳入镇保范围,以解决因公益林建设而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三是资金补贴政策和制度的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般按经济发展程度来确定,主要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根本体现出不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专项要求。

(二)资源环境的价值在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中没有体现出来

资源环境领域的价值规律是在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基础,资源有偿使用观念很没有深入人心,在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上的也没有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价格形成过程中,资源产品价格还没有充分反映自然资源本身价值,以至于一些资源产品价格低下,与使用价值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生态公益林经费补助少、水资源价格偏低、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低这三个方面上。资源环境的价值无法在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中体现出来,导致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资金不能流畅运行,资金缺乏、资金不到位使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很难持续进行下去。

(三)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没有竖立起来

自然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跨区域的环境保护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应该由受益的地区来共同承担和享受。但是在目个地区实行的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和补偿工作中,这一基本原则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因为对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破坏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完全由当地来承担,而不是由资源消耗者或损害环境者来承担,则这不仅与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原则损害赔偿、受益的原则相悖,且还可能导致一些生态破坏受害者的利益难以保证,加剧小流域内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态破坏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资金补贴制度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

强化资金补贴制度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政府出台强有力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才能保证自己补偿制度能够持续执行下去。同时要积极引社会力量参与到资金补贴制度发展中,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市场化补偿的道路。具体应该做到:首先,立法构建资金补偿的长效机制;其次,提高补贴标准保证资金能够及时到位;最后,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小流域内农民、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

(二)强化资源环境的价值在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

在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中应该以环境资源价值为基础,通过政策引导、措施促进等方式改变人们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念,让人们环境资源价值的所在。提高水资源等环境产品市场化水平。首先,提高公益林经费补助额,增强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其次,适当提高水资源的价格,构建水资源分配的市场化机制;最后,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加大企业排污费用征收力度。

(三)树立生态补偿机制,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

要树立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作为基础。首先,将损害赔偿、受益付费的原则写入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当中,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起来;其次,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责、权、利相统一”、“共建共享,双赢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控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的原则和要求完善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总之,小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实现。

参考资料:

9.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篇九

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为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防治水源地污染,保障向西安供优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管辖地质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本管辖区内所有地表水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管理办法规定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以下行为:

一、开山采石,采矿;

二、生产、销售、使用全磷洗涤用品;

三、经营向水城排污的餐饮、娱乐业;

四、施用化肥,使用高浓度、高残留农药;

五、向水体排放污水;

六、排放生活垃圾,倾倒、堆放、填埋其他固体废物;

七、进行捕鱼、炸鱼、电鱼及危害水生物的活动;

八、在渠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建筑物、妨碍泄洪、影响水势稳定的活动;

九、在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排污口;

10.保护水源地,拥抱大自然 篇十

12月27日,我公司得知市义工总会开展以“保护水源地 拥抱大自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公司青年员工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作为从事自来水行业的员工,我们更应该带头参与,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

当天下午,天空不作美,下起了雪,但我们活动的热情依然高涨。公司青年员工与其他义工在我们公司门口集合,前往取水口上游清理溪边及漂浮在水面的垃圾。

以3人为一组,在溪边忙碌起来,不一会垃圾就装了满满一袋。男生负责清理溪边布满垃圾的树枝,有的树枝只能砍掉,是为了防止汛期将溪面的垃圾勾住。我们将收集起来的垃圾运往垃圾场处理。

11.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十一

一、水源地概况

临夏县四大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有三处, 西北片、北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麻尼寺沟乡卧龙沟水源地, 西南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漠泥沟乡山神沟水源地, 南区农村供水工程尹集镇大草滩水源地, 三个水源地均为地表水。水源地大都位于高海拔的太子山林区, 在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水源地属典型的基岩山区, 降水充沛, 植被良好, 沿途无工业废水及其他污染, 在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范围内没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 两岸防护范围内也没有生活居住区, 但上游保护区范围外和河道两侧山坡是放牧区。

二、水源地保护现状

临夏县饮用水水源均为地表水。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力度, 自来水管理总站对三处水源均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或划定保护范围, 通过安装铅丝围栏, 设立水源地保护警示牌、水源保护界碑等措施强化水源地管理。水源地由所在地水厂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在农村自来水总站建立了水质化验室, 对自来水水质进行化验。

二是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在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 严禁洗涤、游泳等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三是在三处水源地取水点上游至下游的水域设置了范围狭窄的铁丝防护网。并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严禁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 不准堆放废渣、垃圾或有毒化学物质, 不得从事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四是由净水厂管理人员不定期巡查水源地, 驱离水源地附近放牧的牲畜、游玩的群众, 确保水源地周围环境安全。并根据季节更替、水质变化, 在水源地水质浊度较大时, 及时对各水源地进行检查, 疏通渗水反滤层, 保证正常供水。

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虽然在自来水总站建立了水质化验室, 但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费、制度保障, 形同虚设, 水质安全存在隐患。

二是临夏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大都位于高海拔的太子山林区, 这些区域由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多头管理, 权力交叉, 无法对水源地保护范围进行有效划分, 只是在水源地很小的范围设置了铁丝防护网, 勉强阻止牛羊进入水源地核心区, 但无法阻止水源地上游保护区内的牛羊进入取水河道, 造成水质浑浊, 大肠杆菌超标等污染。在水源地下游保护区内放任私企开采山石, 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间接威胁水源地安全。

三是缺乏水源地行政管理体制。

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和建议

㈠强化措施, 加强水质监测

县财政拿出一定的培训费, 抽调一些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的干部职工进行水质化验方面的技术培训, 建设一支专业的水质检验检测队伍。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质化验制度, 严格落实水质化验制度, 检验检测要有详实的记录, 及时提供准确数据, 确保群众吃上放心水、清洁水。

㈡非工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措施

1. 加强制度保障措施。

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 共同研究制定《临夏县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使水源地管理有章可循, 合理合法。并制定水源地污染应急预案、水源地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设立水源地保护维修专项基金。

2. 划定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国家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源保护区。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也可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外设置准保护区。鉴于临夏县三大水源均为地表水, 建议:一级保护区水域长度为取水口上游1000米, 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二级保护区长度, 在一级保护区的上游侧边界向上游延伸不得小于2000米, 下游侧外边界应大于一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且距取水口不小于200米。二级保护区水域宽度包括整个河面。

3. 加强舆论宣传, 社会广泛监督。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 使水源地保护知识家喻户晓, 并发挥社会各界群众的力量, 广泛监督, 举报危害水源地安全的不法行为,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

4. 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查处危害水源地安全的不法行为。

县上成立由水政、国土监察、公安机关参加的水源地保护执法队伍, 对破坏水源地设施、植被, 造成水源污染, 流量减小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 严厉查处, 绝不手软, 形成威慑。

㈢加强工程保护措施

在原有铅丝围栏保护, 设置警示牌的基础上, 扩大水源保护范围, 设立水源保护一级区、二级区两道防护网。保护区内广泛种植绿化苗木, 通过在保护范围内种植林木, 有力保护植被, 在水源保护一级区内安装红外线高速云台视频监控, 在线实时监控, 防止破坏和污染水源地的现象发生;做好水源地保护的道路通讯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做到抢险物资通畅到达, 抢险人员及时到位, 切实从源头上保护好、维护好水源地安全。

五、结语

通过加强水质监测, 加强制度保障, 划定保护区范围, 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 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 能够治理好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保护水源地水质质量, 保护水源地设施安全, 保证临夏县饮用水源的安全稳定, 以实现临夏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临夏县四大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全县33.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但三处地表水水源地缺乏有效保护, 已经威胁到了全县群众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因此, 实施水源地保护迫在眉睫。文章指出了临夏县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能够达到改善水源地水质现状, 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产业调研 篇十二

根据《**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发展绿色产业调研方案》要求,**镇立足镇情,立即展开调研工作,对镇内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查和分析研究,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镇于2010年11月6日由原南**镇和原北**镇合并成立,位于**区南部山区,地处**、沂源、莱芜三县市交汇处,是全市三十个市级中心镇之一,是省文明委命名表彰的“省级文明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人口5万人,辖41个行政村,65个党支部。镇内工商、税务、卫生、金融、交通、邮政、通讯等部门齐全,省道(236线)博沂路东、西两线贯穿全境,辛泰铁路经此并设站,交通十分便利。淄河流经全境,群山叠嶂起伏,生态环境优美。有机农业以公司化运作为主,抓流转建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2011年4月份,被山东省经济学会和山东县域经济研究会授予“山东省有机农业第一镇”称号;工业坚持产业优势和生态环保,形成了以新型耐火材料、高档耐热玻璃器皿、高科技民爆器材、机械泵类等为代表的产业结构;三产服务业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建设,逐步形成金牛山、辰巳山、三府山-杨峪、五老峪-上瓦泉为主线的“三山两峪一泉”生态有机观光旅游线路;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二、辖区内绿色产业发展情况

**镇作为**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境内生态环境优美,位于鲁山山麓,森林覆盖率为46.2%,山体植被覆盖率为80%。群山叠嶂起伏,南部属片麻岩,北部为石灰岩,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为745mm,日照率48%,无霜期约为185天,昼夜温差较大,适合优质作物生长。淄河流经全境,三条支流长约35公里,水质甘甜、纯净,富含氡、锶、镁、硒、铁、锌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市级重点水资源保护地。建镇二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建设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的工作目标,立足生态自然优势,以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为主要推手,积极推动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沿淄河流域初步形成了一条生态有机产业长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引进农业发展公司,使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以公司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带动农民主动参与,全镇引进农业发展公司达到3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0家,拥有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4个有机农产品认证(转换)品种,培育出省内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省内首家元宝枫种植基地、鲁中首家蓝莓种植基地,并成立省内首个蓝莓科技研究院--山东鸿雁蓝莓研究院,形成以有机中药材、有机(绿色)蔬菜、有机果品、有机杂品为代表的4大特色农产品基地,逐步打响了具有**镇特色的生态有机农业品牌。

(一)绿色生态林果发展情况。以引进农业发展公司和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为主要发展模式,以公司化运作建设有机绿色林果园区,镇内发展的绿色林果主要包括蓝莓、山楂、核桃、苹果、黄桃、草莓等,拥有**草莓、**蓝莓、**山楂三个果品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要分布为:有机山楂园区,颜春农业发展公司在杨峪村栽植有机山楂500亩,主要用来酿制山楂酒,形成了“颜春红”、“颜春梅”等品牌山楂酒;有机蓝莓生态园区,百岁源农业发展公司在杨峪村栽植有机蓝莓400亩,目前已进入盛果期。上瓦泉有机草莓采摘园区,润成专业合作社发展冬季草莓大棚80余个,栽植有机草莓200亩,并栽植有机黄桃1500亩,形成远近闻名的有机农产品采摘园区。博泉农业生态园区,博泉公司在五老峪村流转土地1500亩,栽植核桃、板栗、柿子等。优质林果园区,在马家沟村、上庄村、上结老峪村、下结老峪村和五老峪村等村,连片种植苹果、桃等果品3000余亩(其中:苹果1200余亩,桃1800余亩)。优质苗木园区,金吉特公司以培植优质油松、樟子松、白皮松等苗木为主,在南邢和中邢两村培育油松苗木400亩。各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并通过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不断升级改造。

(二)有机观光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依托农业发展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建设集种植加工、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有机观光园区为主要发展方向,形成以郭庄优质越夏蔬菜、上瓦泉有机韭菜、南邢有机黑木耳、朱家庄金银花和元宝枫、得茂实公司有机杂粮(薰衣草)等为代表的有机蔬菜、有机中药材、有机杂品特色生态有机观光园区,其中上瓦泉的**韭菜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机(绿色)蔬菜园区,以郭庄、邀兔、五福峪、盆泉等村为主,发展有机(绿色)越夏蔬菜3000亩;上瓦泉有机农业园区,以润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种植有机韭菜400亩;南邢黑木耳专业合作社在南邢发展有机黑木耳200亩;山东上水公司在朱家庄、北**、盆泉、南沙井、郑家庄、南东、下庄等村栽植金银花10000亩,在朱西村新建一条金银花深加工生产线;枫禾农业公司在朱南村栽植元宝枫3500亩,下一步准备筹建元宝枫深加工生产线;得茂实农业公司在郑家庄流转土地,栽植金银花50亩,薰衣草50亩,有机杂粮200亩。各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并通过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不断升级改造。

(三)今年的发展目标思路。围绕建设**生态有机农业观光示范带,继续坚持公司化运作,坚持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抓投入,上项目,力争年内再争创5个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认证,力争规划建设一处有机农产品展厅,全力加快有机农业镇建设步伐,促进全镇有机、生态观光农业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颜春果酒深加工项目和生态旅游项目,颜春农业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杨峪村基地内建设果酒生产车间,发展高档精品山楂酒、忍冬果酒,同时搞好园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博泉公司绿化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五老峪和上瓦泉村栽植经济观赏树木15万株,绿化面积600亩,修建生产和防火道路6公里;邀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100万元,在邀兔村实施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蓝莓生态园区建设项目,由百岁源农业公司投资1000万元,计划新栽植高钙果200亩,蓝莓300亩,在基地中心区域和水库周边栽植柳树、雪松和其他观赏树木,修建环山公路13公里,逐步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上瓦泉黄桃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00万元,在原有1500亩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至5000亩,建成省内最大的黄桃生产基地;生态观光路网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去年已完成80余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40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生态园区交通路网,全面提升生态有机农业园区承载功能;生态水系治理项目,规划建设淄河源头湿地公园,在淄河流域王家庄段规划实施河道治理扩面工程,建设大型拦水坝、橡胶坝、水上公园栈桥,扩大湿地面积1000亩,造林面积1200亩,全面提升水系生态保护功能;抓好淄河谢家店段河道治理工程,投资2400万元,治理河道5.8公里,进行河道清淤、修建堤坝和增加植被;实施生态绿道工程项目,以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园区、花卉苗圃、栽植经济和观赏林木、建设景观小游园和湿地公园等形式,在主干道路沿线两侧50米内规划建设具有交通、生态、游憩和生态保护功能的景观绿道,提升道路的景观效益,推动道路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

(四)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规划。围绕建设**生态有机农业观光示范带,以继续打造四大生态园区、一条生态有机产业长廊和三大农业工程为重点,全力推进有机农业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打造四大生态园区。以朱家庄、洪山口等村为重点,打造有机金银花、有机元宝枫种植加工、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万亩有机中药材生态园区;突出抓好元宝枫种植加工项目、金银花深加工项目建设。在上瓦泉、杨峪、五老峪、结老峪、马家沟、上庄等村,以发展有机蓝莓、有机苹果、有机山楂、有机黄桃等为重点,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打造集有机果品生产加工、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万亩有机果品生态园区;以郭庄、邀兔、盆泉、三瓦泉为重点集中发展长茄、白菜、土豆、韭菜等蔬菜种植,搞好蔬菜制种,打造万亩有机(绿色)蔬菜生态园区;以南邢黑木耳、三沙井桂花养植、郑家薰衣草等为重点,结合淄河流域综合整治,打造万亩有机杂品生态园区;突出抓好盆泉、沙井生态观光农业,上瓦泉万亩玫瑰园,五老峪、尹家峪农业开发,花卉苗木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打造一条生态有机产业长廊。立足生态环境和有机农业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从沙井--盆泉--北**--谢家店--三南**--南邢--三瓦泉--杨峪--五老峪--上下结--下庄--郑家--邀兔--郭庄--朱家庄,沿淄河流域打造一条长35公里的生态有机产业长廊。三是继续实施三大工程。继续实施生态农业观光路网建设工程,在现已完成生态观光路网的基础上,各园区之间和园区内再建设总长100公里的生态农业观光路网。深入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在朱西、王家庄、下瓦泉等9个村实施荒山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100亩。实施高效节水工程,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结合淄河流域综合治理,改善和普及高效节水喷灌、滴灌面积3万亩;同时,加大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建设投入,确保抗旱行洪,涵养水源。

三、对市级项目申报审查、验收评估和监督检查及配套措施实施的建议

1、因水资源保护地的特殊性,有关涉及到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荒山绿化和保护、生态有机园区建设等项目,受生态环境制约较大,并且投资大、周期长,侧重生态效益的特点加大了项目招商、立项难度。希望在生态绿色产业项目申报方面加大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力度,有效解决基层项目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2、加大对现有生态有机园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如对园区用地和设施用地建设立项审批给予增加用地面积、程序简化等倾斜,以助推生态绿色产业发展。

13.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 篇十三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白草坪水库水源地及其设施的保护和管理,有效发挥水库工程功能,防止水体污染,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白草坪水库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水源保护区)为水库枢纽工程以及水库上游230平方公里集水区的范围。

第三条 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保护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第四条 赞皇县人民政府设立白草坪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委员会,负责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县各相关部门,嶂石岩、黄北坪、土门、许亭人民政府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赞皇县白草坪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白草坪水库水源保护区各相关部门履行保护职责的监督和协调。

第五条 嶂石岩、黄北坪、土门、许亭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源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纳入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移民增收、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第六条 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一切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七条 对保护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保护区划定

第八条 水源保护区划分为水域一、二级保护区和陆域一、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

(一)水域保护区:水域一级保护区为水库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的区域;水域二级保护区为水域一级保护区外、水库正常蓄水位(288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水域范围。

(二)陆域保护区:陆域一级保护区为取水口侧正常蓄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的陆域;二级保护区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内(一级保护区以外)及入库河流上溯3000米的汇水区域;准保护区为一、二级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整个水库集雨区域。

第九条 水源保护区内设置的界桩、界碑、防护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损毁。

第三章 保护与发展

第十条 水源保护区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保护目标:水域保护区内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标准,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陆域保护区内水质标准不得低于《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

第十一条 陆域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坡度25°以上的土地开垦;

(三)盗伐滥伐林木,破坏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和保护水源的其他植被;

(四)损毁防汛、水文、水质监测、环境监测等设施;

(五)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第十二条 陆域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排污口;

(二)设置畜禽养殖场;

(三)破坏水库枢纽工程;

(四)旅游、露营、野炊;

(五)设置储存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者堆栈;

(六)未经法定部门审批,运输酸液、碱液、毒性液体、有机溶剂、油类、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剧毒和危险物品的车辆通行;

(七)采矿、采石、挖沙等危害水质和大坝、护岸的活动。

第十三条 陆域一级保护区,水域一、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

(二)与水源保护无关或者产生污染的船只下水;

(三)倾倒、堆放、掩埋废液、废渣、病死畜禽及其他废弃物;

(四)在水域游泳,进行水上训练以及其他体育、娱乐活动;

(五)在水域区或者临近水源的地方洗刷车辆、衣物、蔬菜、水果和其他器具;

(六)毒鱼、炸鱼、电鱼、钓鱼、捕鱼、捕猎其他水生物和水禽;

(七)围滩造田、围库造塘、网箱养殖和放养畜禽;

(八)设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

(九)破坏水库枢纽工程等;

(十)可能污染水源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在准保护区内现已设置排污口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消减排污总量。

第十五条 水源保护区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发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六条 扶持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林业和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技术。

第十七条 直接从水库水源保护区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八条 赞皇县人民政府建立白草坪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用于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水源保护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由原水供应企业和政府财政承担。具体政策另行制定。

第四章 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白草坪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委员会办公室与县直有关部门、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联系制度、定期联查制度。

第二十条 白草坪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委员会办公室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水库水源地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和综合治理方案实施工作;

(二)指导、监督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内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等各项治理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三)组织开展水质监测、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开展水源安全保障宣传教育工作;

(四)指导、服务库区征地范围内(含库周及水体)的水源保护工作。

第二十一条 嶂石岩、黄北坪、土门、许亭政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本行政辖区内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工作机制;

(二)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本行政辖区内的保护实施方案、综合治理措施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制定和实施本行政辖区内水源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做好水源保护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建立劳动力转移机制,帮助水源保护区内居民改善生产生 活条件;

(五)在本行政区域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与水库水源保护和供水工程无关的基本建设项目。

第二十二条 县发改委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水源保护区内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和引导水源保护区内重点污染工业企业的关停和搬迁。

(三)在水源保护区内,严格控制审批、核准与水库水源保护和供水工程无关的基本建设项目;

(四)衔接平衡水源保护区内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五)协助制定水库水源地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和综合治理方案,以及水库水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第二十三条 县环保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水源保护区内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和综合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协助制定水库水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二)依法履行饮用水源保护监管职能,加强水质监测,并做好相关信息的通报;

(三)对水源保护区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依法查处违法排污行为;

(四)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水库水源保护区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工作,监督并制止可能对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资源开发活动,协调解决生态破坏事件和重大环境问题。

第二十四条 县水务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履行水库水源保护监管职能;

(二)指导监督水源保护区内水土保持工程等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三)协助制定水库水源地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方案和综合治理方案,以及水库水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四)加强水源保护区域内水行政执法工作,协调解决重大水事案件,加强水库水功能区水质监测;

(五)联合相关部门,巩固完善白草坪水库规范合格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

第二十五条 县财政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研究制定水源保护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制度;

(二)负责水源保护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筹措、安排;

(三)监管水源保护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的资金使用和有关政策的实施。

第二十六条 县住建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批;

(二)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督促制定水库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推进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活污染治理工 作;

(三)督促指导乡镇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加快设施建设,提高覆盖面,实行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四)联合相关部门,巩固完善白草坪水库规范合格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

第二十七条 县国土资源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加强水源保护区内非农建设用地的使用审批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协助库区所在地政府制定库区上游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禁止采矿,严格控制土地开发。

第二十八条 县公安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做好水源保护区内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及时处置水源安全保障工作中发生的治安事件;

(二)设立禁行标志,禁止、剧毒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马嶂线等水库水源保护区道路的通行,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避免发生危及饮用水安全的事故发生。

第二十九条 县卫生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水源保护区内的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水源保护区内卫生监督管理,协助做好水库水源水质监测;

(三)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餐饮业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遇重 大疫情、突发事件,组织救灾防病工作和医疗抢救。

第三十条 县农业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水源保护区内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案,积极推行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二)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内新增养殖场,控制分散式畜禽养殖数量,制定现有规模养殖场的治理和搬迁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协助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积极促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

第三十一条 县林业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加强水源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的落实和植被、湿地的保护;

(二)做好水源保护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及时处置林业生态破坏事件和山林纠纷调处工作;

(三)指导监督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森林消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四)制定和实施水源保护区内生态林业的发展方案,积极推行生态高效林业。

第三十二条 县交通局履行下列职责:

(一)督促指导加强马嶂线等库区道路路况安全检查,完善道路安保设施,设立水源保护区安全运行警示标志;

(二)协助做好对剧毒品、危险化学物品运输车辆的禁行检查及超载超限的治理。

第三十三条 县旅游局应根据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 限制水源保护区内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四条 县民政局、县移民办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落实水源保护区内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二)协助做好水源保护区内移民稳定工作。

第三十五条 县广电局履行下列职责:负责协助上述有关部门作好白草坪水库水源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由县级水利、环境保护、林业、农业、公安、交通、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其整改,触犯有关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款,予以处罚,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从事水库保护管理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赞皇县白草坪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委员会办公室。

14.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十四

1 吴忠市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概况

吴忠市地处黄河上游下段,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地层由卵石、碎石、黄沙土、黄土等混杂而成, 具有完好的含水性能, 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较浅。气候属干旱区, 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 气候干燥, 全年雨量少而集中, 蒸发量大。

吴忠市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多为地下水型水源, 还有极少的湖库型水源和河流型水源。吴忠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在150米深度内除浅层潜水外, 下部有承压水。潜水层含水层的岩性为砂砾岩、中粗砂、细砂, 其厚度由西向东变薄, 普遍小于20米, 水位埋深大于10米。承压水分布在洪积倾斜平原前沿细粒带与冲击平原交错部位, 含水层厚度不稳定, 含水层岩性为细砂、厚度为10-30米, 最厚达50米, 水位埋深1-10米, 承压水接受潜水的越流补给及侧向地下水径流补给。

境内地下水80%为灌溉水渗透补给, 次为雨水补给。主要水源有黄河水 (引黄灌渠) 、湖泊水和山泉水, 影响饮用水水源地的地表水主要有黄河干流、引水渠、排水沟。

2 水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质现状

受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及含水层上覆包气带等土体的矿物成分、粒度组分、化学成分等影响, 承压水水源地和潜水水源地区域整体水质较差。

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多为Ⅴ类水质, 很多为高氟区, 水库型水源地水质超标, 主要污染物为地质水文原因引起的石油类本底偏高。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超标, 主要污染物均为地质水文原因引起的高锰酸盐和化学需氧量本底偏高。

2.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不完全

各级政府虽然积极开展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工作, 但仍有一些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没有划分了水源地保护区, 对水源地没有进行保护。

2.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近年来, 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工作, 在国家环保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展开, 有力推动了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工作。但整体水平依然严重滞后经济社会发展, 亟待提高。

2.3.1 机构状况

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管理至今尚未建立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虽然环保、城建、供水、水利、国土、卫生等部门均有相应的管理职能, 但因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饮用水水源地依然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由此造成水源工程设施管理、水量调度与水质管理分离, 原水管理与城市供水系统分离, 水源地环境保护与水源地规划、管理的分离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同时也制约了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目前, 吴忠农村集中水源地由所在地水务局、自来水公司、乡镇、村、个人承包、个人买断等多种方式管理。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卫生防疫站均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各市、县目前均没有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2.3.2 法规建设

有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工作比较滞后, 对监管工作起不到指导作用。

2.3.3 管理能力建设

水源地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方面监测、监察能力、应急响应能力与国家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

2.4 水源地区位条件恶化

对于严重缺水的吴忠地区,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飞速扩容, 工业园区、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开发建设, 使得周边的水源地成片纳入城建区, 原本远离乡镇、人烟稀少的水源地被挤占、开发现象也日益严重, 加之部分乡镇水源地目前依然难以替代性, 水源地环境风险愈来愈大, 区位条件呈恶化趋势。

2.5 水源水质存在威胁

吴忠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主要为地下水型, 水源补给主要靠农田灌溉、渠系渗漏及大气降水, 污染威胁主要是农业面源、工业和生活污染源, 其中工业污染较少影响个别水源地。同时, 由于少数水源地临近公路, 危险物品运输、交通事故也是潜在和突发污染事故的威胁源。

2.6 水源水量存在威胁

宁夏是全国地表水水资源最贫乏的省区之一, 在资源型缺水造成的饮水困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水质性缺水矛盾日益凸现, 进一步加剧了饮用水水资源的困难。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周边饮用水水源地工农业争水, 部分水源地内外机井密布, 长期超采形成大范围的地下降落漏斗。二是工业用水多为混层开采、农用抗旱机井成井条件差, 管理不善极易形成地下水的越层通道, 导致周围劣质水、潜水的直接入侵, 造成水源地水质下降甚至被迫关闭。三是由于面源污染, 地表潜水大面积污染, 严重威胁地下水源地安全。四是受降雨影响, 水库型水源地水源不足, 供水能力下降。

3 保护对策

针对吴忠市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现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出以下建议:

3.1 健全水源地管理体制

3.1.1 理顺部门关系。

饮用水保护工作涉及部门众多, 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工作, 建立完善统一监管分头实施的管理机制。水利、环保、卫生、规划等相关部门, 应当明确划分职责, 按照职能分工把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建立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联合机制, 减少和避免农村集中饮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管理缺失等现象。

3.1.2 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配齐环境监测装备设施, 确保仪器设备和检测试剂的完善配备。同时, 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 并督促落实, 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3.1.3 实现公众参与。政府应当畅通检举投诉渠道, 接受公众的监督, 并建立定期公开制度, 及时向公众发布水质状况。

3.2 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监管

长期以来, 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防在点源的治理上, 对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当前必须转变观念, , 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 加强对地表饮用水源污染调查方法、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方面工作, 研讨可行性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方法, 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适应性强、精度高、理论性好的非点源污染符合定量计算模型, 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水源地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方法。

3.3 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

要利用知识创新工程改革旧的农业耕作方式, 建立生态农林体系。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 实行农资、农技一体化, 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 运用科学施肥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 减少氮肥施用量。充分利用“绿色肥料”替代部分化肥, 实施测土施肥, 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广泛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选择性强、效益高的生物农药。植树种草, 涵养水源;合理灌溉, 防止水土流失。

3.4 加大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 强化公众

摘要:对吴忠市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水源地的一些保护对策。

15.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十五

唐秦局陈宗珍

1唐山市水源地基本情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以滦河为界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以蓟运河为界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靠燕山隔长城与承德地区接壤。由于唐山市区特殊的构造地层和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市区地下水具有供水价值的含水层位,即浅层第四系冲洪积孔隙含水组及深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体,水质良好。

唐山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具有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的特点,降水多出现在6~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2%。

唐山市饮用水源地由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两部分组成。地表水源地主要是邱庄水库、陡河水库。陡河水库是唐山市区最重要的地表水供水水源地,其控制流域面积530 km2,总库容5.15亿m3,兴利库容0.684亿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给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也是引滦入唐输水工程的终端水库。供水系统通过引滦入还渠引水到邱庄水库,经调节后,由引还入陡渠输水到陡河水库,通过管道送至北郊地面净水厂供唐山市区,供水能力为20万t/d。

地下水源地主要来自来水水厂、企业自备井等地下水源。2饮用水源地现状

(1)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调查评价

饮用水源地现状水质安全状况评价,邱庄水库、陡河水库评价为Ⅱ类水质,水库营养程度评价为富营养。地下水源地自来水水厂水质状况为Ⅱ类、Ⅲ类。但是,饮用水源地水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 “唐山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报告”,通过对饮用水源地进行工程供水能力和水源地供水保证程度(超采程度如何)两方面进行水量安全评价,结果是唐山市区自来水水厂为不安全的水源地,水量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为5级。

(2)饮用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调查资料分析,污染来源主要是上游的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水库周边企业排放的废污水。陡河水库水源地以上有7个排污口,排入水源地水体的废污水量为366.23万t/a,CODcr排入量为172.49t/a,氨氮排入量为3.61 t/a。面污染氨氮汇入量为5.68 t/a,总磷汇入量为1.32 t/a。水土流失面积为364.34 km2,水土锓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风力侵蚀较活跃。

3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为进一步保护水源地饮用水供水安全,严格执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唐山市已制定了陡河水库水源地和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水源地保护的地方法规,为防患于未然,以防意外污染事故发生。

3.1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

(1)加强污染源治理

一是对陡河水库、邱庄水库水源地封闭管理。彻底清除网箱养鱼,禁止围库养殖;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二是集中治理各种污染源。取消水库旅游业,全面禁止库区水面观光旅游。对周边宾馆、饭店进行清理整顿。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对水库周边及上游的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治理整顿。三是严格贯彻落实已修订实施的《唐山市陡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禁止库区新建污染型企业、增设排污口。如有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相关水行政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的同意,并按照《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对入河排污口、取水口进行论证。四是加强排污口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清查有污染的企业,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提高工业污水处理率、达标率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率,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加强水土流失及面污染治理

一是实施建立工程、生物、耕作相结合的防治体系,并在水库周边建设环库防护林带。在流域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含养水土资源。减少对水库的淤积,有效保护水源地。二是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设置铁丝网护栏,控制其它活动带来的污染,及时清理库区漂浮物,并在主要入库道口设置水源保护警示标志。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林果业,适当控制养植业和畜牧业。三是认真执行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城市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时,“三同时”制度得到落实;充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通过地面增渗、绿地增渗,雨水积蓄回用,地下水回灌工程,增加可用水资源,增加地下水补给,减少雨后洪水流量,整治穿城河道,实现人水和谐,逐步改善河道水质,改善人居环境。四是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以保护水源地水质为目的,积极引导库区周边及上游地区群众调整产业结构。

(3)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一是加强对库区及入库河流水质的监测,发现污染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保证入库河流和库区的水质达标。二是实施自动监测与动态监测,实施水污染预警预报,及时掌握水源地水质状况。三是加强饮用水源的净化处理。市区供水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对引入水

进行净化,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四是做好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的规划工作,对供水水源实时监测,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3.2地下水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

(1)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唐山市已开始对深层水的开采采取控制措施,安排分期、分批关闭市区自备井,根据具体情况还将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内不允许再凿新井,限采区内按照规定严格控制打井;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控制井距、密度等。

(2)禁止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倾倒、堆存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从事农牧业活动;禁止输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输油管道通过本区;禁止建设油库;禁止建设墓地;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进一步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减少渗井排污,加强企业污染源监控能力,并进行网络联网监控。

(3)划定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水质。对一些地下水水质背景值高,不适宜做饮用水的地区,应考虑采用其他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3.3其他保护措施

(1)健全执行水源地保护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源地。坚决贯彻《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其他相关法规,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自觉地

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环境。加强对水源地宏观控制和管理,统一监督,统一管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水源地保护和建设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按照“谁投入、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受益。采取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治理开发形式,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在资金使用中,对国家财政投入和地方配套资金严格实行“三专一封闭”制度,加强资金监管,严格资金投向。要把国家、地方投入与社会投入挂钩,保证投入效果。对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审计部门监督检查和审核经费使用情况。

(3)群众是主体,社会参与是补充。在“组织发动、利益驱动、政策推动和典型带动”的基础上,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投身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自觉性。

16.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议 篇十六

建 议 报 告

我单位经参加环保局组织的关于我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的会议,根据贵局提出的巴楚县(巴楚镇、三岔口镇、色力布亚镇、阿瓦提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和国家、自治区的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针对环保部门划出的我县水源保护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和保护区缓冲地带的农户和农田分布,结合我县农业环境实际,现对此水源保护地建设项目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巴楚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为大型水库小海子水库,县城集中供水水源地为小海子水库、三乡两镇取水头部、自来水公司取水头部,当地要划分出一级、二级水源地保护区。色力布亚镇、阿瓦提镇属于叶河流域,两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环保部门定为民生渠首上的巴格托格热克渠水源地,并划分出一级、二级保护区,保护区划有陆域保护面积。

一、防止保护区内的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仅涉及到整个农业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村的千家万户,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面源污染爆发力强,波及面广,作用时间长,危害性大,一旦出现,治理困难且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当前要加强在小海子水库和巴格托格热克渠水源地的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搞好对农田水、土壤、大气的动态监测分析,认识并掌握面源污染的发生规律,树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

面源污染”的思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将面源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全县人民喝上放心水。

二、发展无公害农业和建设农村节能环保工程

根据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农业局已经积极申报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检测,限制有毒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减少残留。围绕我县蔬菜、瓜果、林果业等生产,建立色力布亚镇,红海等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科学耕作和栽培,实施无公害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数量,减轻对耕地、水源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示范带动我县水源地农业走高效、无公害的良性发展轨道。根据我县养殖规模发展现状,在全县继续大力发展小型沼气工程,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公害处理和效益化利用。

三、做好水土保持和防止化肥、农药污染

小海子水库和叶河流经下游乡镇区域内,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内河流和湖泊受冰川和融雪补给影响,月径流量变化巨大,汛期容易冲刷侵蚀地表。水土流失使沙尘及附着在土壤上的农药化肥残留量得以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库区悬浮物和N、P超标,对库区水质影响较大。库区和保护区内应做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工作,落实好农民的退耕还林补助和安置工作。同时,要及时开展小流域治理,大力种树种草,建造水源涵养林、经济林、护坡林、护堤林、防风林,防止水土流失。

我县的农业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用量最大的是氮磷化肥,化肥的使用方法多为抛洒浅施且一年多次施用。水源地保护区农田的农药施用对环境造成危害,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上多采用喷施方法,并且一年喷施多次。农药除40%被农作物及害虫吸收分解外,一部分挥发入空气,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地表渗透到地下水或随雨水冲刷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污染。残留在农田中的农膜难以分解,影响耕作,少部分分解物释放出有害物质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在我县水源保护地及缓冲地区要严格按照标准限制整改农业投入品,积极寻找对环境影响小的替代品,防止污染水源地环境。

四、搞好当地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位于我县饮用水水源地(小海子水库、三乡两镇取水头部)保护区和缓冲区内的居民,要强化农民的生态意识。农民的生态意识是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许多农民不知道化肥、农药对水源污染的严重性,不了解生态农业的模式和新的生态技术。所以,应加强环保宣传和示范工作。我们要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对村支书及村民进行生态培训,采取环保知识进农户的做法,在全县特别是水源地保护区开展生态教育,推动了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五、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根据我县实情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

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控制棉花、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全县饮水安全。

巴楚县农业局

17.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篇十七

东江源区主要河流由寻乌水和定南水组成[1,2]。两水在广东省龙川县合河坝汇合后称东江源区,其流域面积509 383hm2,水资源量44.50×108 m3,其中江西境内流域面积352 400hm2,占69.18%。占东江全流域面积2 704 000 hm2的13%,占寻乌、安远、定南3县土地总面积的58.6%[1,2]。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东江源区人民为香港同胞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做出了长期的不懈努力,东江成为全国大江大河中水质保持最好的河流之一[3]。

1.1 森林状况

源区3县有林地面积30.36万hm2(2004连清),森林覆盖率79.03%,区内森林主要为人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1.2 水质状况

1)河流水质:按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结果评价:寻乌水和定南水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有14个,达标率为73.7%;未达标的水功能区有5个。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总砷和溶解氮。其中,个别河段为劣Ⅴ类水。

2)水库水质: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评价:水质达标的有8个,占66.7%;水质不达标的有4个,占33.3%。

1.3 水环境状况

由表1监测评价表分析,寻乌水和定南水源头保护区水质较好,流域下游河段水质较差。

造成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村污染源等构成。源区3县是稀土资源的富集地区,稀土矿采造成河流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综合东江上游区各污染源,以寻乌水和定南水水体中超标污染物氨氮为分析项,主要污染物氨氮入河量的排序是:稀土矿山开采水土流失区>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

1)寻乌水中、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稀土矿采水土流失区和附近稀土选矿的工业污水排放影响。

2)定南水中、下游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城区下游稀土选矿的工业污水排放影响。

3)定南水下历河城区河段水体污染主要是受生活排污影响,主要污染物氨氮、COD和总砷,河流中径流量小,污染比较大。此外,由于稀土精选产业发展较快,工、矿排污量增加,下游河道水体污染的问题突出。

2 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水资源是生物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是经济活动难以缺少的投入物,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所以水资源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的价值核算和评估,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2.1 水资源经济价值估算

东江源区(江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9.8×108 m3,目前东江源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高,约为5%左右,以2008年为例,寻乌、定南、安远三县生产、生活用水为1.61×108 m3,占水资源总量的5.4%,绝大部分水量提供给东江下游,若按2008年深圳居民生活用水标准2.7元/m3计算,东江源区江西境内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为74.52亿元。

2.2 湿地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东江源区1956~2008年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深为850.5mm,流域面积352 400 hm2,其中界定湿地面积42 010 hm2,计算东江源区涵养水源量3.57×108 m3,采用影子工程法计算水价,按照每建设1 m3库容需投入成本8.67元(2009)。得出东江源区江西境内涵养水源价值为30.74亿元。

2.3 森林涵养水源价值核算

林区降水量等于森林涵养水源量、地表径流量和林区蒸散量之和。源区有林地面积303 617 hm2(2004连清),年降雨量1 600 mm,60%蒸散,则源区森林涵养水源量19.43亿t,水库引资工程成本5.714元/m3,计算出森林涵养水源价值为111.03亿元/a。

2.4 水土流失治理经济价值评估

东江源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2 838 hm2,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工程措施等来进行,按照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成本3 600元/hm2计算,东江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价值为2.26亿元。

2.5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济价值评估

东江源区生活污水排放量490万t/a,需在安远、寻乌、定南3县城各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2万t的污水处理厂,经计算需经费0.96亿元。

以上各项价值评估总和为219.51亿元/a。

3 创新东江源区水资源保护对策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减弱的趋势,急需补偿。建立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既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又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与环境,已成为流域、区域的重要课题。流域上游的水生态保护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的水生态质量,上游生态保护好了,受益的是整个流域,可见水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并非是上游地区的事情,而是上下游甚至是全流域需要考虑的问题。

3.1 加快流域协调机制建设,明确不同流域段的责任和权利

近年来,各界一致看好粤赣两省合作、建立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而“下游补偿上游”也被视为解决东江源水质保护问题的突破性做法。然而,两地的实质性举动却久盼未至。这需要逐步建立责权统一的生态补偿行政责任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重点领域;建立国家、地方、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监督、管理责任。通过机制建立,明确流域功能定位,变行政单元各自的发展而导致偏利、偏害为互惠、和谐多赢。

3.2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补偿市场化

1)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目的是解决生态产品有效供给问题。通过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由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反哺”上游地区,使上下游之间的从生态依存向经济互补转变,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由于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不能依法进行,特别是上、下省际之间难以协调,导致补偿不能到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实现生态补偿的社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

3)生态补偿应该是多层面、多形式的,在形式上可以有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项支持、国家建立生态基金。

4)生态补偿可以通过各种资源税费的征收,使生态意识深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使保护水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5)建立生态产业扶持机制。东江流域的中下游广东深圳和香港等地应以水资源补偿的名义向东江源区投资,进行合作兴办绿色生态环保产业,有效解决江河源区发展权的实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东江源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实现源头区域由“靠山吃山”向“养山就业”转变,引导当地农民走产业就业富民的道路,奠定生态修复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完善水资源配置

为了保护东江源的水资源,江西省已编制了源区地表水功能区划,寻乌水自源头至寻乌澄江镇为源头水保护区,长28.5 km,定南水自源头至安远镇岗为源头近自然式水保护区,长30.0 km,水质目标均为Ⅱ类水。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控制排污口的数量,明确河流的最大纳污能力。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应该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考虑水权分配中的所有权因素、可供水量因素和可供水的水质因素等问题。

3.4 实现科技创新,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保护模式和技术

按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近自然式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恢复生态功能,用生态系统方式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加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恢复和维护区域生态功能。充分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加强环境资源再生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减少生态破坏,处理好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潜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3.5 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完善资源管理体制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避免边建设、边破坏;强化监测和科研,提高区内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6 树立正确的政绩考核和公众参与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要建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摈弃片面追求GDP考核机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寻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促进东江源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复杂生态系统朝向更加合理、更为协调的方向进化,实现“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结合的最优化。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融入到整个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程中去。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开展、稳步推进。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不能依赖运动式的政府行动,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并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法律制度上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落实,这是环境保护的根基。进一步营造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氛围,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真正让香港同胞喝上放心水,让源区百姓过上好日子。

4 小结

本文分析和估算江西东江源头区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结果”相比,源头区森林涵养水源估算结果比较合理。表明东江源头区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保护源头区水量、水质的稳定及对东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巨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为东江流域生态安全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为实施源头区的生态补偿提供依据,为源头区的水资源保护提供了对策。

摘要:东江源区是以森林涵养水源为主导功能的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试点区,涵盖江西省南部的寻乌、安远、定南三县。东江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的主要饮水水源。江西东江源区流域面积3 524 km2,虽只占东江全流域面积的13%,但向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地区的供水量约占总供水量的近40%,加强源区保护和建设,保持其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直接关系到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对香港的稳定、繁荣和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东江源区,人口压力和强烈的经济发展需求使保护区面临严峻挑战,创新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机制,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东江源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环境

参考文献

[1]谭国良.江西水系[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2]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文局.江西河湖大典[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上一篇:党员廉政准则心得体会下一篇:邀请函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