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2024-09-25

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共12篇)

1.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篇一

【摘要】 零售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成本核算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加强成本核算对于商业零售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明确了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结合成本核算的理论体系,分析了目前零售业成本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希望能对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零售企业 成本核算 重要举措

我国加入WTO以后,零售业逐渐成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在此情况下,零售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在关注收入的同时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而零售业的成本核算问题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对于零售业节约商品经营费用、增加企业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商业零售企业是由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购买产品、向最终消费者(分为企业团体和个人)提供所需商品或服务的商品销售行业,具有交易次数频繁但数额较小、经营品类繁多且规格等级复杂和勤进快销的特点,该行业多数为填写销货凭证,“凭交款收银条取货”。零售业成本核算即将一定时间段内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收集、汇总、核算,从而得出该段时间内企业总的经营费用及每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对于零售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是提高零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为零售企业制定企业计划提供参考,成为评估销售部门业绩和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绩效的依据,同时为企业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活动提供借鉴,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

另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零售企业把握成本管理的重点项目。零售业通过对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和经营商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计算,查出总成本中比重较大的作业活动和商品类别作为成本管理的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查找成本比重过大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降低总体经营成本的目的。因此,对零售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不可忽视。

二、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

零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费用为采购费用、库存费用、销售费用及人工费用,因此,对零售业进行成本核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购成本核算

采购成本是零售企业经营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商品采购的实际成本,包括商品的购买价格和进货费用。根据会计准则,进货费用包括企业在进货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和燃料费等费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可以将进货费用归于商品采购成本中,也可以单独归集计算,期末在已销商品和期末库存商品中分配,也可以计入销售费用中,通常将商品的进货费用直接计入采购成本中进行核算。

2、库存成本核算

由于零售业具有商品库存数量繁多、金额较大的特点,库存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对于大型零售企业,一方面,企业必须购买充足的产品作为存货以保证销售部门销售商品的需要,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库存又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库存面积和管理人员的增加及为保持合理库存而产生的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增加了零售业的库存成本,因此,对库存成本的核算也是零售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论文网]

3、销售成本核算

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为商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差额,为计算出企业的销售利润必须对企业的销售成本进行核算。销售成本指零售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即企业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零售业的销售成本主要包括销售商品的购进成本、为实现销售活动所产生的房租、销售环节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包装费用等销售费用以及销售环节发生的税金。目前,通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方法来核算销售成本。

4、人工成本核算

一直以来,房租和人工成本在零售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居高不下,其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为32%,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该比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零售业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人工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费用支出,零售企业通过对人工成本进行核算,将人工成本核算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及企业整体效益实现情况相结合,从而为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决策和企业的整体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篇二

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 各行各业间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 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营运成本的降低、风险的规避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安全, 而且能够避免企业财务的损毁和浪费, 尤其是人为的贪污盗窃等, 同时能够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和可信, 能够为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更能够促进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守, 提高商业企业的营运效率。另一方面, 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对员工们进行合理地分工和考核,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保证工作任务地有效高速完成, 也能够促进企业各项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在连锁经营的商业企业中, 他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管理方面由于比较分散难度更大, 而往往内部控制的实行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影响了连锁企业的风险控制效果。尤其是对于连锁商业企业中的物流进行控制, 非常困难。因此, 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建立对于商业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也刻不容缓。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企业比较薄弱的地方加强控制, 或者针对企业的特点来进行控制。

二、目前国内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商业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超市、购物商场等, 基本都是连锁经营模式。最近几年, 我国的商业企业层出不穷, 这一行业处于空前活跃的阶段, 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这一行业, 销售额呈连年增长的趋势, 但是在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这一行业步入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骤减等不利的情况。目前情况下, 对我国商业企业威胁最大的是国外的大型连锁机构, 他们对这一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外, 我国商业企业自身有其劣势存在, 主要是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 也没有完善和严密的内控制度, 一味地学习他人, 只注重模仿而不注重创新, 管理水平低下, 成本高, 经济效益自然就差了。企业内部没有系统的内控制度, 造成整个企业的营运流程过长, 部门间沟通不善, 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企业发展停滞。

(一) 商业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都是依靠经验而不是制度, 商业企业也不例外, 尤其对于内部控制, 更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 企业的管理水平非常低下, 因此而造成的企业的损失层出不穷。例如某家企业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都是零售业务, 其经营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 他们开始进行家电批发业务, 这一类型的商品资金流转量比较大, 突然的增加, 使得商场管理人员手忙脚乱, 由于缺乏预见性, 他们没有制定出针对家电批发业务的管理模式和程序制定, 因此才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 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主要是指管理者根据企业战略目标, 运用分析技术和方法, 寻找风险点, 针对这些点来采取方法进行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是指对经营目标的实现有阻碍的因素进行分析的一项行为, 它是进行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现如今, 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只知道一味地扩张经营, 更加关注的是经营品种等外部表现, 并希望通过借贷等方式来吸引资金扩大规模。虽然这是为了应付竞争激烈的局面, 但是由于它是在未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的前提下就做出的决策, 非常盲目, 没有发挥风险内控的作用。

(三) 商业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不明确

进行内部控制要有一定的关键点才更有效, 但是很多企业却对此并不重视, 在选择关键点时过于严格, 且不能即使调整来随机应变, 或者过于宽泛, 不能依据标准进行执行, 效果很差。例如营业员、采购员及经理在遇到紧急业务时, 就忽略了自己的职责, 制度位于业务之后, 谁都能当采购、营业员, 但同时谁的责任都没有有效履行, 商品被发出去以后, 就不按程序进行, 没有人对这些业务进行记录, 尤其在销售过程中经常出现单据不清, 甚至不制作单据的情况, 交接过程中没有相关的凭证让财务部门过账, 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是由于内控制度没有明确的关键点而造成的, 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时一定要定好关键点, 使内控的职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四) 商业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进行内部监管时多关注的是财务、货物和人员, 尤其是很多的中小型的商业企业更是如此, 这种传统的制度只能做到防好人, 难以防止真正对公司有害的行为。另外, 商业企业也受到了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督, 但是这些部门往往不能与内部控制相结合, 形成一种全面的多角度的监督管理机制。我们有的业务员在工作时一个人完成收款付款的所有流程, 这时财务人员就会提出质疑, 由于业务部门的工作都是非常需要灵活性的, 因此财务的监督往往会流于表面, 所以在进行年终审计时, 账面上出现的大额已付款但未到货的情况, 业务方又不承认;还有在进行交易时没有合同, 在交易后不按照明细进行核对就入库的,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财务的混乱, 而这也正体现了内部控制不到位不完善的现象。

三、加强商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措施

(一)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就意味着要对企业中的所有经营活动都进行预算管理, 这主要是指在年末的时候分析这一年来的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所得的分析报告, 商业企业总部的财务部门会与分部或门店的有关部门研究下一年的经营目标, 并专门编制适应经营目标的财务预算报表初稿, 然后交给管理者, 由管理者审核后下达各单位。如果是非常重要的预算项目, 例如在预算案中提到对固定资产的更新, 门店的装修等大笔开支的, 公司要依据年度计划, 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估, 综合工程部、业务部和财务部的意见, 最终完成预算编制。对于商业企业中涉及到的投资、费用等项目要设置一定的管理权限, 经过审批后才能够进行开支。

(二) 抓住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商业企业要进行内部控制, 那么就离不开会计信息, 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内部控制, 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保护公司财产的完整, 保证公司运营遵守法律法规, 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商业企业在建立会计内控制度时要抓住关键点, 并针对这些关键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对于某类业务的工作流程, 商业企业可以进行研究总结, 将其划分为几个环节, 并把这些环节作为关键点, 对每个关键点都进行控制, 安排专门的控制人员, 规定权限, 为不同业务人员分配不同的职责, 互不干扰, 经过批准授权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运用这些方法来进行内部控制。

(三) 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和奖励机制

商业企业在建立起了内控制度之后, 就要严格执行, 为了让这些内控制度在公司内得到有效地实施, 企业要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 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进行监督, 通过分析内控制度的问题来进行评价。评价和监督对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非常重要。商业企业在进行评价和监督时可以分开进行, 也可以将两者结合来进行。它们主要是针对内控程序是否合理, 是否会有缺陷等来进行评价和监督, 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另外, 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如果奖惩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严格, 那么内控制度有可能就不能够得到贯彻落实。所以, 企业也一定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 保证它的落实。在这样的前提下, 企业的各个部门才能够互相合作, 防范风险, 完成内控制度的要求, 获得预期收益, 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 加强连锁商业企业内控措施

要想在商业企业内部加强控制, 首先要做到的是建立规范的会计责任体系, 财务核算制度。连锁的商业企业的经营重点是对商品的销售和管理, 因此财务核算也就是对商品的核算, 在总部仓库等大库中要设立有商品账;要对小库内的商品设立数量簿;同时对待贵重商品必须设立控制账, 并且要进行每日盘点。随着技术的进步,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商品也都被进行了编号, 这样有利于连锁商业企业进行商品管理和控制, 对经营活动的进行也有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另外, 连锁商业企业也要建立配套的会计责任体系, 每个部门和员工都要对一定的经济指标负责任, 建立公平的完善的考核机制, 明确各自的职责。除此之外, 连锁商业企业也要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控制, 尤其是管理成本的控制应该要是整个成本控制的核心, 因为它会贯穿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程。商业企业的经营流程是指从供货商那里获取商品, 然后再销售给消费者, 这样的过程中, 必然会发生采购、储存、营销等一系列的成本费用。只有将连锁企业内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成本控制, 才能够降低这些企业的成本费用, 一旦出现有某个环节控制不严的情况, 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连锁企业的成本过高, 企业综合竞争力减弱。

参考文献

3.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思考 篇三

(一)内部财务控制目标不明确 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甚至概念不清、目标不明确,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财务内控制度。

(二)内部财务控制主体不清晰 存在内部财务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事的误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主要由财务部门承担。实际上,内部财务控制是整个管理体系内各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一项管理活动。

(三)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涵盖的要素,大多局限于内部环境中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费用支出的控制活动及部分内部监督机制上。基本要素的缺失、各个要素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使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降低。

(四)内部财务控制方式单一 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方式主要是制度控制式的日常性控制,即通过明确各项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来实现控制。激励控制、业绩评价控制、预算控制等控制方式运用较少,使得内控效力局限于规范操作上,而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时调整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以保证财务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上,目前的内部财务控制手段难以实现。

二、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加强的措施

(一)树立战略思维,明确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主体 首先,在企业推崇内部财务控制的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培养风险敏感度,提高对财务控制的认识,明确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实现发展战略;其次,要把内部财务控制作為系统性工程来建设,使内部财务控制成为组织体系中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把财务控制列为管理控制的范畴,而不是只当纯技术的问题;把财务控制作为一种实现企业价值的资源来使用,而不是仅作为一种处理经济事项的工具;把内部财务控制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内部财务控制。

(二)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烟草商业系统近年来组织结构调整,随着县级法人取消,要处理好地(市)级公司与县级分公司的权属关系及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时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既要充分考虑地(市)级公司的主体地位,又必须兼顾县级公司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平衡;既要关注经济业务、事项的结果,又要突出过程管理,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对重要业务事项和潜在风险较高的领域有所侧重。在构建内部财务控制机制时,应考虑内部控制的各要素,使各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科学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

(1)内部环境。首先,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通常需要层层授权、分权来分解目标,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就是要解决这种权力制度的安排,使得内部员工各司其职,互相制衡与监督,构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权力基础。要由董事会直接组织实施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在企业的部门设置上充分考虑授权和执行职能的分离,并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效率。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财务控制“软环境”。倡导以人为本的财务哲学,并将具有时代特色新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灌输给企业高管层和普通员工,顺利实现控制目标。最后,内部财务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内部环境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遵循制衡性原则,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2)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目前烟草商业企业正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企业要以导入、升级质量管理体系为契机,将内部财务控制与体系建设相结合,及时识别在组织规划、财务业务处理、信息控制、资金安全控制、人员素质、预算控制等方面的风险,制定应对策略、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

(3)信息与沟通。在内部财务控制中必须设计和保持良好的内外部沟通渠道和机制,一方面使企业的所有人员从企业管理当局获取明确的信息,明确其职责与作用,理解自身活动与其他员工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其在经营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确定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与客户、审计师等中介机构、监管者、股东以及其他外部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外部沟通了解和掌握有关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重要信息。

(4)内部监督。企业应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情况,定期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财务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时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对内控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记录,并妥善保管记录,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三)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实现内部控制方式多样化 主要包括:

(1)业绩考核控制。考核控制指标体系应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其中财务指标包括传统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评价并结合EVA评价指标的一个体系。非财务指标可以考虑由市场占有率、 客户满意度、学习与成长能力、 市场环境状况以及公共关系状况等来评价。通过业绩考核可以使员工看到其为实现战略做出了多少贡献,从而达到控制、指引员工行为的目的,有利于管理者及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激励控制。激励控制强调人的创造性,企业应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通过激励的方式控制人的行为,使他们的行为与企业目标相协调。

(3)预算控制。从预算控制环节和层级看,目前烟草商业企业预算控制侧重于考核环节、公司预算层级,应把预算制定、执行、调整、监控环节和部门预算、项目预算层级都纳入控制体系中。(编辑 李寒珺)

4.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篇四

摘要: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关键五要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以比较成功地实施内部控制的市值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加以佐证。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0 引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经常发生一些动荡事件。这些动荡事件的背后,与金融行业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实践证明,提高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合理化解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对于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实践,通过审慎的外部监管,促成商业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升银行体系的安全与效率,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内部控制发展的方向。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1.1 政府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不断加强。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的过程来看,政府部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其发展的稳定,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发展的稳定。从2005年之后,国家相关部委就加强银行业内部控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在推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重要部门如央行、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和保监会等,在这方面做得工作比较突出。

1.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为内部控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在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架构,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架构,在内部控制方面做了比较清楚、明确的要求。在公司治理架构中,形成了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等核心组织,公司的产权逐步清晰、并且各级管理层之间可以相互实现有效的监督,基本上满足了内部控制的相关需求,在公司决策制定、建设执行和监督评价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也逐步落实。这些措施的实行和不断完善,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其股权结构主要是以国家控股为主。我国的中央汇金公司,控制一大部分银行的股权,并且在其他金融机构,中央汇金也持有大量的股票。国有控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我国金融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并且在遇到一定的风险时,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在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引入了一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这就导致了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之前的国有股权懂事参与变为了银行董事会和专门委员会决策制,对于商业银行的相关决策,依然可以发挥重要影响。

1.4 银行风险管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在银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内控制度和相关管理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在应对危机和相关风险的处置方面,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了决策机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优秀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业务的创新、信用风险评估、市场风险预判、流动性风险的把控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内部控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内部控制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文化引领。例如,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对于内部控制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效率和责任意识。在良好的银行内部控制文化的引领下,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自觉的落实内控制度的各项政策,提高对风险的监控能力,把银行的稳健发展作为工作的导向和重要目标。

2.2 内部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不够科学和明晰。在银行内部的组织结构方面,现阶段主要问题表现为内部控制结构不够完善,相关的决策系统、执行机构和监督管理部门,设置不够科学,在一些人员的工作职责方面,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分工不够明确清晰,导致权利和责任不能准确具体的落实到个人,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且在一些地方,还存在诸多管理漏洞,有一定的风险。

2.3 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不够明晰和统一。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和落实的情况,风险的把控情况,对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需要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评价标准还不够明确,对于一些遵循对待原则,还不够统一,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相关评价指标的设计,不够科学。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内部控制实际效果不能得到准确科学的评估,不利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4 外部竞争和金融创新给内部控制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时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的创新渠道和途径日益丰富,当然,潜在的市场风险也不可忽视。金融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国外一些先进的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在市场份额争夺方面,竞争激烈。这些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业务的创新、系统流程的规范、风险的把控和盈利模式的探索方面,均需要严谨科学的内控机制作为保障,减小相关环节的风险。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制度建设。董事会作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除了要履行公司法规定的常规职能以外,还要对商业银行内控、风险管理以及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因此,应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管理职能。

5.中国企业商业伦理现状与建设研究 篇五

系别:管理系

专业:市场营销(休闲产业方向)班级:1154120

1学号:1154120109

姓名:高文明

指导老师:严宗光

摘要:21世纪,是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当中国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大潮中不断追求资本积累和销售增长时,存在于商业企业中的伦理道德似乎早已成了中国企业遗忘的问题,相继的毒牛奶、毒胶囊、地沟油等一系列事件,都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伦理道德在企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企业;伦理道德;研究建设。

一、前言

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复苏了,对外开放与市场经济如一声春雷般让中国更多人踏入了“商海”,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中国有更多的企业跟上了世界的脚步,海尔、联想、中兴的奋起则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中国在不断进步着”。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更是竞争的市场,当现今越来越多的产品质量问题出现在各大报纸头条,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企业的存在的伦理现状。

二、正文

(一)企业商业伦理的概述

伦理是指某一特定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好还是坏,它所指向的是人类自我的内部世界,它的本质是人类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规范、设计和引导,是为人类自身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服务的。

美国著名学者成中英先生曾指出:“企业伦理是指任何商业团体或机构以合法手段从事营利活动时,所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从人类传统的伦理道德推及至商业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宣传公关等环节都变成了公众审视其伦理道德的层面。

“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将“善”作为伦理准则来衡量企业的各种行为时,作为经济与道德统一的主体,企业的商业伦理必须伴随着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以及各种盈利行为必须遵循着社会的最基本道德准则;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员工还是与其相关的社会利益相关者,尊重他人、服务他人、重视人性的重要性都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在自然与环境饱受摧残的今天,企业为大自然要付一定的责任,所以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低碳生产等等都成为企业发展成长中最应该面对的伦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中,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坚持以诚信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本。

(二)中国企业伦理的现状分析

1、中国企业的积极性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本土品牌、尤其是药品品牌中,“白加黑”无疑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许多营销界的学者和专家都研究过白加黑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大部分人把白加黑的成功归因于分众策略的运用和PPA事件的机会把握以及适当的传播策略与执行,只有少部分人看到了品牌成功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白加黑精益求精的品质和从中折射出的对人性的关爱。十年来,盖天力公司的员工们始终把白加黑的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从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到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从而使白加黑的品质始终如一,在上市后的临床监测中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除此之外,白加黑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把“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消费者。非典肆虐时,白加黑带着关爱送给首都医务工作者;感冒高发期,白加黑带着慰问陪伴着天安门国旗卫士;无论是雪域高原的喜马拉雅还是神秘广袤的南极大陆都有白加黑爱心的足迹。

与此同时,“海尔”更是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着海尔成功的秘密时,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张瑞敏的“质量管理理念”: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对产品质量实行“零缺陷,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用户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诉”,于是,1986年面对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的76台不合格,张瑞敏果断迈出了推出“砸冰箱”事件,当员工们含泪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正是带着这样的企业伦理理念,海尔集团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一个传奇。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拥有鲜明的个性,还需要建立和维护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良好的声誉和完美的形象;而后者绝非单纯的广告活动可以完成的,它必须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的品质。

2、现今中国企业伦理存在的消极性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虽然能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企业很多,正如之前所提及的“白加黑”、海尔集团以及联想等企业,他们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消费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视,无疑让他们在竞争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A、中国食品企业存在的伦理现状

然而同样在经济的增长中,当欺诈交易、偷盗商业秘密、不履行合同、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行贿受贿、环境污染等行为充斥市场、不绝于耳时,企业商业伦理成为了如今中国企业最应该重视的问题,而餐饮食品企业更是首当其冲。

美国著名记者尼科尔斯·福克斯在其名著《美食与毒菌》中指出,我们的身边原本充满了看不见的危险,但现在我们却看见了,而且是在餐桌上。确实近年来,食品企业不遵守企业伦理的问题,我们在生活中是屡见不鲜了:苏丹红引发食品召回狂潮、人造蜂蜜事件、瘦肉精中毒、毒馒头事件、三鹿

奶粉事件等。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并纷纷加大监管力度。然而食品企业对于企业伦理的忽视,严重反映出我国食品企业企业伦理的缺失,并引发了严重的企业信任危机,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食品企业陷入了严重的企业伦理危机。2005年曝光的光明牛奶事件中,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为追求经济效益,将变质过期的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极大地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2005年的食品保鲜膜事件,质检部门在抽检时发现一些主要用于外包装的PVC保鲜膜含有被禁止使用的二己二酸酯(DE卧)增塑剂,该增塑剂遇高温(超过摄氏100度)或油脂易释放,会影响人体健康。而2008年9月我国爆发的全国性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5万多名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而导致肾结石,最后三鹿集团破产,现在消费者是谈食色变。

而在最近刚刚爆料的四川成都的上千假冒伪劣的灭火器,用面粉代替磷酸二氢铵,一个可以拿来救命的工具竟然可以如此儿戏。正如当今我们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样,“民以食为天”每天消费的食品一旦成为了企业牟利的工具,那么此时民众面对的不仅仅只是吃亏赔钱的问题,更多则是生命的安全问题,所以在食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是对中国企业考核的最大准则。

B、中国企业对自然生态存在的伦理现状

紫金矿业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在其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上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诸多成就,并获得一系列荣誉称号,2010年1月,集团公司获得“2010年度中国最诚信企业”称号。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型企业,2010年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据初步统计,汀江流域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当企业将这次事故的矛头直指“强降雨”时,众所周知紫金山铜矿所在的福建省,“持续强降雨”年年都有,在年代并不久远的紫金矿区排污系统建造时理应考虑到这一点——这不得不让人担忧,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时是否为了遵循“减少环保成本”而造成某些隐藏的漏洞。

对于企业,我们并不反对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毕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但这种行为必须是合理合法的,不能以损害杜会利益和公众利益为代价,企业必须承担它必须承担的杜会责任,对杜会、对消费者负责。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也越来越重。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但使疾病增加,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更造成了森林绿地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动植物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这都是由于一些企业长期忽视企业杜会责任、忽视环境问题而造成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己经迫在眉睫,否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会受到巨大影响。

(三)中国企业商业伦理现状的建设研究

1、企业角度:重视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伦理的教育

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作为企业主体的核心,是带动一个企业伦理建设的有力力量。如果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道德伦理感不强的人,那么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就会偏向非伦理的轨道。著名学者波斯特认为:“一个公司的行为是伦理的还是非伦理的,管理者是关键因素之一。作为主要决策的制定者,管理者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为公司建立伦理形象。”企业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未来发展方向,也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国情,一些企业还未跳出传统体制的束缚,以人情关系取代契约关系,搞不正当竞争,行贿受贿、发布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结果使企业信用度大大降低,甚至破产,这都和企业管理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现在有不少企业的员工更是伦理观念淡薄,对企业没有任何感情,只重视自己的经济利益,对企业发展不感兴趣。企业员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都要经过员工去保证。如果企业员工整体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正确的价值观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能够很好的理解企业伦理建设工作,保证生产经营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甚至能够削弱、纠正管理者的一些不道德行为:如果员工伦理意识淡薄,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对企业伦理建设缺乏有效地认同性,甚至对企业一些正确的决策都做出错误的行为,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服务质量不过关,直接危害消费者和杜会,造成恶劣影响。所以每个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将企业伦理作为其推广学习的核心,用精神推动一个企业的成长。

2、消费者角度:拿起手中的权力维护自身的权益

当把角度调整到消费者,我们所能做的则是用手中的权力对有问题的产品和企业进行反应和举报。在全世界里,中国人的维权意识应该是相对淡弱的,面对着企业的不诚信和欺骗行为,更多的中国人会选择沉默,但是随着维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对身边的商品、服务以及企业各种不道德行为做出反击,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很多行为规范,同时更加让更多企业开始在消费者面前反省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产品质量的好坏、食品的安全问题、企业的生产建设是否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危害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都是衡量的标准。当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利剑,让广大的民众进行监督,才能在更大范围内避免那些不正当的竞争,让那些道德伦理丧尽的企业露出真面目。

3、政府角度: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打击力度

企业伦理的建设与政府制度的伦理导向密切相关,政府代表社会整体利益,是市场竞争规则的的主要制定者和裁判员,对商业竞争环境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制度对人们的判断和选择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只有社会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能够使讲道德的人得到利益,使不道德行为丧失利益并受到惩罚的情况下,道德才会成为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行为习惯。法律是

统治阶级依靠强制力量执行的,提供一种企业行为合法与非法的标准,体现了强制性和外在性。道德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一种道德规范,随着问题的严重一些道德规范上升到了法律。使法律成为维护道德的威慑力量。因此,必须完善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通过法律制度促进道德建设,提高道德的权威性,使伦理道德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当企业的某种非伦理行为触及到法律的底线时,加大打击力度和惩罚措施都是必要的手段,用政府和法律来规范中国企业的伦理。

(四)总结

面对中国企业商业的伦理现状,我们不得不在这种不乐观的状态下找寻新的出路。正如蒙牛的“新举措”: 2012年8月沸沸扬扬的过期奶生产日期篡改事件,尽管已以涉案人蒙牛义乌销售经理被拘捕而告终,但消费者对蒙牛的信任度已跌水到历史最低。往前列数,我们还可以发现上半年蒙牛被爆出代工厂脏乱差,2011年纯牛奶黄曲霉素M1超标140%,甚至是早至09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蒙牛特仑苏OMP事件、陕西学生牛奶中毒事件。除此之外,各种异物门更是数不胜数。近日,蒙牛计划将沿用13年的外形包装进行一次扭转乾坤的大变动,在发布的品牌新形象中,“青草下一滴牛奶”取代原有的“蓝天白云下成群奶牛漫步草原”图景。与此同时,蒙牛还推出了新的品牌广告,着外形包装的变动,蒙牛能否实现整个品牌的扭转乾坤还有待商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换装是蒙牛对频现的问题进行规模系统整改的强烈信号。或许,这些跌宕即将成为蒙牛的过去。随着孙伊萍新任蒙牛总裁,一些改革已初见棱角,此次包装的切换更带有“辞旧迎新”的意味。“换装不是单纯的外在视觉改变,而是对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的回归。”孙伊萍如此说道。而对于一个食品企业来说,核心价值观与质量自然紧密相关。在这些信号和努力面前,或许我们可以看到蒙牛重振雄风的曙光。

在杜会转型期,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各种新的营销领域、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法律法规己经不能完全覆盖现有经济领域,就使得一些人钻了法律空子,打法律擦边球,从而获取不义之财。

6.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篇六

作者简介:蔡树堂(1965.1―),男,河南新蔡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企业成长。

郭瑞强(1980-),男,汉族,河南林州人,讲师,管理学学士,郑州财经学院经济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朱可(1990.10-),男,汉族,在读学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摘 要:环境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鲜有学者进行研究,外部环境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商业模式设计和管理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从河南企业外部商业环境出发,对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河南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值得参考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商业模式;河南企业;创新途径

1.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和商业环境越来越不确定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产品、技术,而是其商业模式。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同样是做电脑,戴尔公司的直接销售模式缩短了供应链,去除中间环节,取得了巨大成功。新涌现出来的一些企业,如yahoo(雅虎)、amazon(亚马逊)及阿里巴巴等,在短短几年时间,都取得巨大发展,他们的成功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企业,独创的商业模式是它们成功的共同商业基因。亚马逊利用互联网销售图书,仅用短短几年就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零售商,给传统书店带来严峻挑战,新型商业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于是,寻找最佳商业模式,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商业模式创新,近来也受到我国政界、学界、企业界广泛的重视。然而,人们对商业模式如何进行创新众说纷纭,环境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更是鲜有学者进行研究,外部环境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商业模式设计和管理必须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本文从河南企业外部商业环境出发,对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河南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值得参考的一些建议。

2.河南企业商业环境研究

河南企业的商业环境近几年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有科技因素,消费者自身因素,经济宏观形势的变化,地理位置因素及竞争因素等,这些都是河南企业在设计商业模式时亟需考虑的因素。

2.1 技术环境

技术发展会对商业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整个社会被人们熟悉和运用,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一种必然。在当今时代,互联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全天候性、跨地域性、信息透明度高的特点,随着网民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对互联网的使用不断渗透、深化,未来这种趋势只会不断强化,互联网将越来越成为商业活动的主流渠道之一。河南企业作为当今互联网技术浪潮下的一部分,也必须做出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尤其近些年随着跨境电商的提出和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网络技术、Web浏览技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发展的更加迅速和完善,这些技术层面的发展已经对河南的市场环境形成了巨大的改变,为更多的河南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2.2 消费者环境

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消费者。消费者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河南省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呈上行态势,说明消费者信心在持续增强。201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95.18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9%①。以上数据表明河南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在不断提高。另外,随着当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变化,消费者购物方式在发生改变,逐步的由以前全部的线下消费为主,发展为向线上线下同时消费,年轻消费群体的线上消费趋势还在不断增加。据了解,2014年河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5660亿元,增长34.8%②。2015年河南首家保税直购体验中心――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在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开幕。跨境电商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随着互联网水平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支付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货到付款、信用卡支付、在线支付、PayPal支付、银行电汇及邮政汇款等传统和现代不同的支付方式交叉使用,使消费者购物更加便捷。以上看出,河南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支付能力、购物方式、支付方式都在迅速的发生着变化。

2.3 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河南企业来说,近些年来,首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受到了巨大冲击,其商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其次,国家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财政部发文,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降低部分服装、鞋靴等14种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这意味国际化的市场逐步与河南接轨,随着这些商品关税税率的降低,河南的企业的竞争环境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第三,优秀企业不断入驻河南市场,这也促使河南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改变,河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从2013年6月开园,如今40多家电商企业签约入驻,包括百度、淘宝、阿里巴巴等20多家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进入必定对河南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冲击和竞争。从电商环境的竞争、到国际环境的发展以及优秀企业的冲击都表明河南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河南的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度。

2.4 经济发展环境

2014年,河南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近3.5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8.9%③。新常态下河南经济呈现出诸多新变化、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有快有慢,河南生产总值增幅放慢,但一些体现民生改善、调整升级的指标增速均高于GDP增长;结构调整有进有退,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速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和占比明显提升;发展动力有增有减,消费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第三产业增长加快,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9∶51.2∶36.9④,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

2.5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企业所面临的具体客观因素之一。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于企业的战略、营销、商业模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河南企业来说,首先河南地理位置优越,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信枢纽。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郑州航空港的建立和发展将会对河南的整个市场环境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国家决定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着眼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是基于河南发展航空港经济的优越条件和基础。河南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已经在快速的改变着河南的经济交易方式,河南经济发展将向着更为开阔的方向发展。2014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逼近四千亿元,同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航空港所占比重超过六成。第三,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河南和重庆被规划为我国内陆的两个省份,也为河南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

3.环境视角下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3.1技术视角下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于河南企业来讲,当今技术环境的突飞猛进,以及河南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网络技术、Web浏览技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支付技术等发展的更加迅速和完善,这些技术的冲击以及形成的技术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对河南的市场环境形成了巨大的改变。据此,河南企业的商业模式在新技术的带动下也应该做出创新,让商业模式适应新技术的变革,让新技术带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的巨大成功,已经完全改变了企业的原有商业模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主动或被动的发生改变和创新。笔者认为,微信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的开发,更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河南企业来说,应该学习优秀企业利用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应于当今技术发展的商业模式。第一,河南企业应该结合当前的市场条件和企业自身的定位,建立其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技术。第二,当今互河南联网技术发达,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河南企业应根据当前的宏观市场环境,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航空港建设,建立其与宏观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互联网技术,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3.2消费者视角下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发现市场中需求不断变化的客户群体,创造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是战略选择层面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方式。在前文,笔者对河南消费者环境进行了分析,河南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在提高、购物方式多元化、支付方式便捷化。河南企业应根据河南消费环境的具体变化,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河南黎明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销售额只有两千万,2013年已经达到16.2个亿。销售的飞速提高其中之一得益于黎明重工对消费者消费方式的准确把握上。黎明重工到目前为止,80%的销售额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笔者认为,黎明重工实际上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超前发展。如果电子商务只是简单的运用而不能与企业其他要素充分整合是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的。当今消费者市场的千变万化,直接对企业产生影响。所以,河南企业看准消费环境,及时调整创新商业模式,在瞬息万变的当今市场环境下是非常必要的。

3.3竞争环境视角下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河南企业目前的竞争环境十分激烈,传统的企业受到电子商务大环境的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进军河南。河南企业面临这样的竞争环境,在商业模式上也必须做出变革和创新。

河南五洲国际水产公司(以下简称五洲国际)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冲击和物流保鲜技术的突破,意识到水产传统销售模式竞争力大大降低。五洲国际首先打破水产常态化经营,以优越的区位条件营造商住一体水产行业商业新模式。其次公司管理层迅速调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建立自主网站,并借鉴“海淘”的经营理念,拓宽海外电商水产市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通过改进商业模式使企业本身销售体系不再受制于原有销售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五洲国际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河南企业带来很多启示:第一,加强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拓展原有的业务区域。第二,积极向优秀的企业进行学习,“海淘”模式的学习一样可以被其他河南企业进行学习和结合。第三,商业模式创新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要敢于与新环境结合,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河南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发展电子商务。

3.4经济发展阶段视角下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的要求以及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和创新。2014年,河南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第三产业增长加快,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1.9∶51.2∶36.9,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

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河南企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企业来说,更应根据河南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调整,迅速调整原有商业模式,来适应市场变化。河南长通物流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通物流)在全国率先推出银企联名卡,创新服务客户,有效缓解物流业货运款蒸发。2012年在全国推出“畅愚3G物流宝”,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网合一。现在全国将公司所有运输车辆全部改装为LNG、CNG天然气新能源动力,节能减排,引领行业发展。在第三产业在河南经济结构所占比重不断增快的条件下,长通物流加快培育创新能力,确保技术领先。增强捕捉和创造优质客户能力,提升客户基础。通过这些举措的调整和变化,长通物流的“河南模式”得到更好更快更有竞争力的发展。

3.5地理环境视角下河南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地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因素,地理环境不但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也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而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一,河南地理环境优越,地处中原,承东西、联南北,接近原料地与消费地的双向优势,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第二,国家决定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着眼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是基于河南发展航空港经济的优越条件和基础。第三,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河南和重庆北规划为我国内陆的两个省份,也为河南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河南经济的开放程度、境内外的运输通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加工贸易模式,都会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2014年10月,近3000吨湖南茶叶、烟花等货物通过75556次列车驶离长沙,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长沙-杜伊斯堡)的正式开行。河南地处“一带一路”中线的重要位置,加上航空港的快速发展,河南企业,要通过互联网思维,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和航空港发展,来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由原来的省内市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4.结语

本文从河南企业商业环境视角对河南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河南企业应该抓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充分的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和郑州“航空港”建设带给河南企业的机遇,运用好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大平台,紧密结合好国家和省政府提供的政策方向,加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河南企业的实力,改进河南企业的竞争力度,来实现河南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郑州财经学院经济系)

基金项目:2014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311)

注解:

① 映象网:《2014年河南GDP同比增长8.9%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2015.1.27

②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2014河南电商交易额5660亿元增长34.8%》2015.2.5

③ 大河网:《2014年河南GDP达34939.38亿同比增长8.9%》2015.1.28.④ 河南省人民政府网:《去年我省进出口总值逼近四千亿元同比增长7.5%创历史新高航空港占比超六成》,2015.1.16.参考文献:

[1] Timmers,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8(2):3-8

[2] Mahadevan,Business models for Internet-based e-commerce:An anatomy[J].California Man}.gementReview,2000,42(4):55-56

[3] Applegate,L M.E-business models:Making sense of the business landscape[A].in Dickson.G,Gary,W.and Sanctus.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enterprise:New models for managers[C].New York:Prentice Hall,2001:136-157

[4] 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商业研究 2011.04.[5] 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浅析 篇七

现代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以顾客需求满意为发展导向,需要改变传统的成本核算的观念,基于自身的优势加上管理者观念的不断更新,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企业作为产品与消费者交换的媒介,其发生成本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商品零售企业的进、销、存三个主要环节,更离不开成本核算。

一方面,加强商业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管理,具体表现在:进行成本核算可以为零售企业的整体决策、预算的执行、资金的规范使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也是进行企业整体业绩评价、为下一年度制订业绩目标等方面极其重要的可参考性指标之一。此外,还可以为零售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预算的决策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另一方面,加强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直接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深度了解企业成本支出的明细,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供资料的参考。

2 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点内容

2.1 商业零售企业采购成本的核算

商业零售企业采购成本作为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其内容主要由商品本身的进货价格以及各种运杂费等进货费用构成。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商业零售企业进货费用发核算范围,主要包括企业在货物的采购的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搬运装载费用、油气费和过路费及保险费等,对于这些费用的核算,一方面可以把这些费用单独记账,此外,还可以归类到采购成本中,然后在期末成本核算的时候按比例分配,也可以归入销售费用为主的期间费用,而现在商业零售企业一般会将商品的采购费用直接归入采购成本中。

2.2 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成本的核算

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成本是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加总求和。通俗地说,也就是商业零售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支出合计数,商业零售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产品的采购成本、发生的以销售费用为主的期间费用,主要是销售费用以及在销售部分发生的各种税费。由于企业的利润: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的净额,也就是销售成本的大小与企业利润的高低呈正相关的关系,降成本、增加收入已经成为企业主要任务之一。

2.3 商业零售企业库存成本的核算

商业零售业自身具备的产品种类繁多,产品库存量较大的特征,商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迅速出售。因此,对于特大型的连锁式的商业零售企业越来越加大库存成本的控制。首先,商业零售企业必须采购足够的商品以备不时之需和尽量满足商品销售的要求。其次,不容忽视的是大量积压的商品库存又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导致一系列影响企业良好发展的问题的出现,譬如,商品库存积压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企业资金流的断裂,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危险。

3 当前商业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

3.1 商业零售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

从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看,采购成本的管理极其不合理。总体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业零售企业的采购策略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策略的选择上并未考虑公司的整体状况;其次采购人员培训上不够体系,采购人员在信息的获取上处于底层,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还有现在的商业零售企业大多数是小型微利企业,在货源的来源渠道、各种销售杂费等管理上不严密,导致部分成本的增加。

3.2 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处理不好量、本、利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销售环节是商业零售企业把商品传递给消费者,进而转化为利润的重要部分。因此,科学分析理清销售过程中量、本、利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控制成本。商业零售企业往往把销售环节中的这三个变量进行孤立的看待,没有较好地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把采购量、销售成本和利润单独地进行核算分析,并没有把三者看作是一个整体,在分析利润构成时也要考虑采购和销售环节的机制作用。

3.3 商业零售企业库存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商业零售企业库存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仓储保管和人工费用两大方面,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零售企业中,商品库存积压和仓储成本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商品大量的积压,较多的商业零售企业并未注重库存成本的核算,没有在进货前进行良好的评估和制订详细的计划,导致企业库存成本控制不合理,相应的库存成本不必要的增加。

根据我国某商业零售企业统计,该零售企业的仓储费用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高达46%。说明该零售企业在用工架构的分配比例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该零售企业的库存成本的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商业零售企业存在的问题。

4 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控制的策略

4.1 加强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意识

不论是采购成本、销售成本还是库存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成本核算的意识有待加强。因此,企业应明确成本核算意识需要提升的重要性。企业高层需要将成本控制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次,然后务必要以身作则,实现上行下效。除此之外,企业应着加大资金的投入重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质,不断地进行人员的考评,加大在企业成本核算绩效方面的奖惩力度,最大限度地让成本核算意识深入员工的内心。

4.2 完善零售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支出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大完善成本核算体系的力度。主要体现在几方面:首先,商业零售企业依据以往的成本控制的经验和绩效合理制定本年度的成本控制方案;其次,对经营活动中成本方面出现的问题深度剖析,找出根源,并对问题加以关注,对成本控制体系不断改进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成本控制的监督体制,确保成本控制的透明化。

4.3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强化成本核算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关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零售企业不可或缺的平台,企业日常经营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特别是商业零售企业,企业信息系统把控着企业绝大多数的经营环节,如果信息系统一旦受到不良侵害,企业的经营链条就会断裂,企业的沉没成本将激增。目前,我国的商业零售企业需要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的可用性,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引入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去,以此提高商业零售企业总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成本控制的效率,为企业整体的决策提供战略性、可参考性的建议。

5 结论

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迅速,竞争的程度空前加强,而商业零售企业的市场包容度几近溢出的状态。加强商业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效益和管理必经之路,商业零售企业应该要有成本核算的观念和构想,尤其是在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和库存环节更要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最终达到商业零售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的良好效果。

摘要:商业零售企业因自身经营所具有的特点导致了其成本核算的烦琐性,如何能够在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境下,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零售成本,提高收入和利润成为商业零售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文章首先对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进行简略的阐述,然后进一步介绍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主要的购、销、存,并且基于这些方面剖析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控制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对其经营管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零售企业,成本核算,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彭会兰.商业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浅析[J].企业经贸,2013(2):18-19.

8.现代商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商业企业;成本;管理控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现代商业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并在国内进行迅速的扩张与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在经济全球化、强竞争、多元化的商业环境中,我国企业若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逐步稳健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降低经营商品的经营成本,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观念与思路,以实现企业的战略式发展。

一、目前商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大多数商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是用企业所经营商品的成本节约与否来评估的,这样的评估模式只是从片面的角度出发,单单的考虑以降低商品成本甚至是规避某些费用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过去狭隘商品成本管理的本质来看,企业将商品成本管理的目的无外乎为总结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样的商品成本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漏洞:

1.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的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普遍表现为大多数的企业比较看重其内部的控制,反而忽视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所谓的商业企业成本,就是企业从其商品采购到最终销售出去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这其中还包括商品的售后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就目前阶段企业的这方面而言,企业的商品成本管理大多将商品的流通看作中心,看重商品流通成本的管理,却忽略了企业内部其他非流通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商业企业外部的价值链、企业商品所占市场地位的成本管理、商品宣传尤其是大量的广告费用管理等管理项目。这些管理项目上的缺失与漏洞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阻碍企业经济的发展。

2.企业的成本管理措施滞后

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措施滞后,这其中包括企业对于其所经营产品成本的预测、经营产品成本的决策等内容,甚至有些企业就没有对其经营商品进行成本的预测。就目前阶段企业的这方面而言,大多数企业的商品成本管理系统是为企业的进货计价和企业的收入效益服务的,普遍看重财务账面上的管理,而且一般以“事后算账”的形式,忽略实物的管理,经营控制的水平有待于大步调的提高。企业的这种成本管理与经营控制,极容易出现账实不符、账面成本缺失、报表过于形式化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多数企业的动态成本管理经验极度缺乏,缺少其经营产品的市场调研,尚未实施科学化的生产管理、成本管理。

3.企业商品的成品信息与成本管理不协调

企业商品的成品信息与成本管理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企业商品的成品信息不能满足企业商品成本管理的需要,并且个别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于现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企业应该不仅重视经济的发展,还应该给予科学技术在企业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上足够的发展空间与支持。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成本管理必将朝着复杂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逐步发展,而目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手段在企业的经营控制、成本管理上的应用还是不尽人意。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企业经营控制与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必须的。

二、新形势下商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观念及思路

1.企业应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群体追求的是企业各自的经营效益,商业企业也应该建立其经营产品的成本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不同的是,企业商品的成本利益是企业成本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体现,过去节约、节省的成本管理理念早已不适合现在的经济环境。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应遵循着成本效益这一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所进行的投入更加的有必要、更加的合理,才能使投入创造更多的回报,也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益。这里所说的成本效益并不是一味的降低成本的支出,而是综合的探索寻找最合适的成本支出比例。

2.企业应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应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指的是企业应该将企业本身的商品成本管理看作一项系统的工程,进行整体式、全局式的综合化管理。企业树立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极具必要性:其一,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提高了企业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视野,进而使商品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二,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是适应市场非物质产品逐渐商品化的理念产物,提升了成本管理的内涵与应用;其三,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极大减少了决策失误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商业企业最优经济利益的获得打下了基础。

3.企业应树立并注重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观念

企业的经营效益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努力创造的,以人为本观念的核心就是关心与尊重企业的员工,实施民主化的管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才能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还体现在企业对与消费者、对合作伙伴的重视上,消费者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商业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广泛的消费人群才是刺激商品更新发展的动力,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使商业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结语

现代商业企业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现代商业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单独的作为一个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项目,在逐渐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同时进行必要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进而逐步实现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炳峰:浅析商业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商贸,2009,(13):51.

[2]段 蓉:商业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研究[J].会计师,2010,(07):64.

9.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研究论文 篇九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金融监管有所放松,我国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商业银行风险急剧增加在,此基础上金融犯罪的不良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银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度。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商业银行防范和发现各类风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虽然进入银行界较其他几大国有银行较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外界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但是,其在内部控制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有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薄弱、内控信息和沟通存在障碍、内控执行不到位、风险防控流于形式、监督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型及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如何加强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介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中国第五大银行,是在改革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商业银行。

2012年2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开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单一股东向股权多元化迈进,引入十家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提升了综合实力。2016年8月2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80亿美元香港IPO获批。2016年9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圆满完成”“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改革路线图,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目前,邮储银行拥有营业网点近4万个,服务个人客户达5.22亿户,在 “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按总资产位居第22位,按一级资本位居第39位。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案例背景

近年来,邮储行**不断。2012年初,邮储银行股份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本450亿元。“刚挂牌几个月,财政部的派出董事还未到位,邮储银行就出事了。”其行长陶礼明于2012年12月底被正式批捕,涉嫌挪用公款、受贿、贪污等罪名。者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邮政储蓄银行的内控是有问题的。除此之外,邮政储蓄银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储户存款被盗,欺骗客户将保险业务说成是储蓄业务,违规贷款等事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客户到邮储行存款时,银行销售人员借机让客户在保单上签字,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险产品,直到取钱时才发现存款变成了保单,不但拿不到利息,还要因为提前退保被扣除手续费,致使本金亏损。此类事件在许多银行都层

出不穷的上演过,很多客户都遭受了损失。

在发生的许多银行卡被盗刷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邮政储蓄银行也显得不够积极。有时根本不作出回应,等媒体报道力度加大时才开始着手处理,处理的结果也往往令客户感觉差强人意。有时竟然回复不知道如何解决,建议客户走司法程序。这都反映了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在态度和能力上的欠缺。

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完善 1.内控文化氛围缺失

邮储银行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内控观念和内控意识相对滞后。并且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位是服务基层,即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网点多分布在基层邮局。虽然邮储行的网点高达4万个,但农村的网点占了绝大部分,网点规模小,设备陈旧,而且农村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对风险的认识很难准确定位。

2.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对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员工而言,尤其是基层员工,因为直接面向客户,除要求对所在岗位技能及知识掌握过硬外,还必须熟悉其他业务知识。针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活动与管理者的要求却不相匹配,培训活动少,培训工作跟不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员工专业知识相对匮乏,业务技能得不到有效提升。

在招聘新员工环节中,多招聘银行家属子女或亲戚,忽略了其学历、专业是否与银行所需岗位对口。在银行内部,“关系户”可以轻松获得锻炼机会,晋升空间相对较广,而对于毫无背景的优秀员工来说,锻炼机会、晋升之路却异常艰辛。

3.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未能跟上业务发展

邮政储蓄银行自从设立以来,由原先只有邮政储蓄这一单一业务,逐渐发展了保险、理财、信贷、外汇、票据等业务,然而,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却并未跟着业务发展而与时俱进。比如:旧规定和新业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或存在业务漏洞让基层员工无所适从;在制定新的控制制度时,未考虑各部门之间的交互关系,对各部门具体情况未进行实际了解,针对性不强,导致新的制度无法有效实施。

4.基层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管理结构复杂。在纵向结构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跟其他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一样,但是邮储银行在横向上实行属地原则,邮储银行要想开展业务需要得到在当地邮政局的授权,服从地方邮政局的管理。

其次,网点类型多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的4万多个营业网点,类型不一样,共分三种:第一种,银行自营网点;第二种,共管类营业网点;第三种,邮政局代理网点,管理、收入归邮政局。对于第三种,银行只负责业务指导与审计,不承担代理网点发生的案件风险。

以上两点导致了邮政企业与银行关系错综复杂,有重复有真空,容易造成业务恶性竞争、监管漏洞,带来风险隐患,影响银行的稳步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1.越权操作时有发生

日常业务中,违反授权规定的情况时有发生,最常见的就是信贷业务的上报系统越权行为。根据相关制度,信贷员上报业务至审查审批岗必须先经过其所在支行分管领导工号进行审批后,方可进入审查环节。然而,由于支行分管领导经常外出营销业务或者参加各项会议,有些网点的信贷员就会自行登陆分管领导工号进行批复,这样中间的审核环节往往就变得形同虚设,而这种行为由于系统的局限性也很难被发现。

2.遵守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不强

内控制度是由人制定,更要靠人去执行。由于邮储银行员工合规意识不强,未自觉执行各项制度,常常以习惯代替制度,以信任代替制度。不按规定的流程操作,甚至减少业务操作过程中必要环节,如未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保险柜钥匙和秘钥未分开掌管,或者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员工从事着稽核或者库管的工作等;需验证存折真伪的,但未验证;需客户本人办理的业务,却由代理人办理等,为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三)内控信息与沟通存在阻碍 1.信息沟通机制冗杂,时效性差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行“总-分”经营模式,在总行的统一指导下,各省设置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一级支行管理机制,直至营业网点,信息需从上至下层层传递或从下至上层层反馈,沟通机制冗杂。虽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下机构可以通过专门的综合办公信息处理平台来分享信息,但是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有权限可以登陆这个平台,大部分还得通过部门领导或支行长来获得总行或者上级机构的相关信息。管理人员的决策不能及时传达给工作人员,银行基础工作人员不能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信息传递时效性差。

2.信息交流与反馈效果不佳

因银行与邮政分而治之,且银行大部分网点为邮政企业的代理网点,所以在银行与邮政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却存在不及时或遗漏的情况,信息执行效果弱化。而且,在银行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着信息沟通不顺、相互推诿的情况,比如关于一些新的业务规定或者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总行通常是下到各省分行的业务部门,各省分行业务部门再将规定往下转发,而隶属于省行、负责业务事后监督的稽核部门通常接收不到此类相关信息,造成了业务规定不一致、稽核混乱的情况,给

网点执行相关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四)内部监督审计独立性不强,与业务发展不适应

1.内部审计人员新业务制度更新掌握较少,导致其专业水平较差。同时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只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对审计知识和法律知识只是有些了解,更缺少非现场审计分析的人员。审计工作还是只停留在对银行日常行为的常规检查,非现场审计手段单一,很难及时提示风险点及关键点。

2.内部监督审计由同级单位行长领导,内审人员发现问题一般向同级行长报告并对其负责,是否向上级报告再由同级行长决定,严重影响了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且内审人员的工资薪酬也由同级行长决定,这就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效果,不利于其发挥监督职能。

四、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1.建立强有力的内控文化

邮储银行要不断更新内控理念,培育和谐的内控文化。一是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开展内控文化和内控理念的宣贯,提高各层级人员的内控意识和合规意识,增强对合规风险的了解,充分认识各类违规行为的严重性。二是在日常管理中管理层要加强内控理念的更新和宣传,在银行内部倡导强有力的内控文化,并从自身做起,发挥表率作用,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做到风险控制。

2.加大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优化员工晋升渠道

针对员工对业务不了解、不熟练、不专业的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大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及时培训,按时培训,有针对性的对特定人群、特定业务进行培训,以免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优化员工的晋升渠道,完善员工晋升机制,对于银行内部的优秀员工,给予积极鼓励及公平的锻炼、晋升机会,留住银行优秀员工,为银行长远发展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精兵强将。

3.继续完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要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已有的旧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定新制度,以便其能够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防止制度和业务发展步伐不统一,无法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首先是要通过对银行业务流程中风险的系统排查,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制定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预见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业务操作流程。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及时制订或修订,不断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随时把最新的、最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传达到各级人员,便于员工学习、查阅和利用,提高制度可执行性。

4.加强对代理网点的监督管理

基于邮政储蓄银行特殊的组织模式,邮政代理网点要在银行统一的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框架下发展,这需要各级邮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尽职尽责做好代理

金融的管理工作。各级邮政企业要认真执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三级权限管理、加强重点岗位及关键环节检查、强化专职检查队伍建设、加大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创新检查方法、增强技防手段,配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做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代理网点的风险控制一定要符合银行制度的要求。各级分行在强化银行网点风险防控的同时,要把代理网点的风险防控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以更专业的视角帮助代理网点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二)开展高效的内部控制活动 1.完善授权审批程序

首先,实行商业银行总行统一授权,并坚持“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和完善法人授权制度以及转授权制度,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的责任和权限;其次,明确授权范围和责任,根据各分支机构和业务职能部门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区别授权,同时根据业务金额大小、经济活动的重要程度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级;再次,商业银行应根据各分支机构和业务职能部门经营管理状况、风险变化情况以及授权制度执行和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授权; 还有,应严格制定各类业务的审批程序,对越权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对越权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相应的责任。

2.建立健全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不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要坚持从严处理,违规必究,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连带责任。建立永久责任制度,无论问题何时暴露,原当事人走到哪里,都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原当事人的责任。

(三)丰富信息沟通渠道,完善网络信息系统

在银行内部,完善信息的横向、纵向传递机制,保证传递渠道畅通,使得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治理层、管理层能实时了解银行的发展动态、经营状况和风险管控情况,各条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与其工作岗位相关的制度要求及信息。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信息反馈机制,并保证反馈渠道的畅通,使得银行内部所有员工都能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反馈渠道、按照相应的反馈程序,报告给相应的部门,以使银行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能够根据获取到的本行相关的信息,及时作出准确、科学的判断,进而作出相应决策。

有鉴于邮政储蓄银行其组织结构的其特殊性,为了有效降低信息沟通不畅产生的风险,各省、市分行要加强与同级邮政企业的互动,定期召开联合会议,传达总行相关文件精神或新的业务制度要求,或者对业务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邮政网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及时的与同级邮政企业沟通,督促其整改、落实。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力度,提高内审有效性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增强其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由上一级垂直领导、管理和考核,工作内容由上一级领导安排,并对上一级领导负责,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监督的权威性,提高内审有效性。

10.企业成本控制的会计问题研究 篇十

这样的问题包括两方面:一、外部问题,也可以说是客观问题,就是会计无能力控制的问题,如领导意识、会计权力、基础工作等;二、内部问题,即主观问题,包括会计自身素质、能力等问题。

成本优化和成本控制,

好的成本管理是全程成本管理,其思路不是简单从压缩费用来考虑,而是从项目全程利润率、经济附加值、息税后利润等方面来进行考量。

前期成本管理重点是设计,比较好的思路是高端规划、中端设计、强化施工图

后期成本管理重点是工程,宁可给好总包加100、也不要给客户赔1000,甲供酌情。

即便是财务管控,也不能把成本管理看成压缩成本,而应该是基于敏感性分析的优化成本。

1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会计监督 风险防控

一、引言

当前国内金融业发展迅速,各商业银行在加大金融改革力度的同时,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扎实推进金融服务现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相对滞后,内控执行力、案件防控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案件频发,导致商业银行屡屡遭到监管部门行政处罚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既造成银行资金损失,又损害银行的社会形象。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实现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信息技术迅速应用,商业银行未能建立配套的内控流程

信息技术的迅速应用,使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核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大规模的会计核算成为可能,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但是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未能根据新的核算模式,及时完善新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数据集中,会计监管手段发展滞后;网上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犯罪分子从中找到洗钱等非法活动的可乘之机。

(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当前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相当激烈,金融产品创新周期缩短,新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必须具有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制定新的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流程与之相适应,来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和业务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但实际工作中,为争抢市场份额,有的新产品未经过充分的论证或试运行即对外推广,新的会计核算规定和内控流程难以及时制定、更新和完善,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极易产生内部会计监督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各行重业绩轻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各项新业务的学习大都由会计主管等少数人参加,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柜员学习,一线会计人员和产品推广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新产品知识,不能准确指导客户使用新产品,客户在新产品应用中与银行产生矛盾,银行因此承担相应责任。

(三)金融机构实施网点转型过程中,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当前各银行秉承“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改革,进行网点转型,就是将银行网点由以前的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化、网点会计人员也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化,并在网点考核激励机制和网点柜台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在此过程中,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现行考核激励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的传导作用,不利于内控执行。

银行网点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变,会计主管转为营运主管,前台柜员由核算型向营销型转变,并施以严格的以营销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这种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压力下容易形成会计内部监管疏漏。各行均以营销业绩作为衡量机构负责人提拔任用和业绩考评的主要标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形势面前,各机构负责人在上述双重压力下,重业绩轻风险,很可能自身直接作出或强令会计人员作出一些短期行为。此外,考核激励机制明显向营销岗位倾斜,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转而竞聘专职营销岗位,会计人才的流失使现行会计岗位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下降,风险防范能力大大降低。

2.柜台设置分类简单,存在风险隐患。

各商业银行根据结算业务是否涉及现金,分设高柜区和低柜区。将涉及现金的业务放在封闭式的安全系数较高的高柜,而一些非现金业务则在开放式的低柜区办理,以方便客户和银行员工的交流,促进产品销售,但低柜区的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仅存在重要空白凭证和印章等重要物品遗失或被盗用的风险,还存在系统被他人冒操作风险。

3.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有章不循。

我国《会计法》 第二十八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简化流程、有章不循;个别会计人碍于情面,凭着自己对风险控制的理解,打内控制度的“擦边球”,有章不循,埋下了风险隐患。

(四)一些业务流程不合理,相关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风险

比如法院查询、冻结、扣划方面,尤其是扣划流程上,各行做法不尽相同,常见的做法有二种:第一种做法是:银行要求法院同时出具《解冻通知书》和《扣划通知书》,由柜员先解冻,再扣划,在此过程中需人工压缩解冻和扣划时间差,以防在解冻与扣划的间隔期间款项被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划转或在其他柜台支用。这样操作一方面法官有异议,认为法律没有要求其在扣划的同时出具《解冻通知书》,而且在上述时间内资金被划转的风险被转嫁给了法院,所以不予配合;另一方面尽管柜员争分夺秒地操作,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第二种做法是:商业银行先受理法院扣划通知,并根据客户当时资金情况出具扣划回执,在非营业时间解冻后将款项扣至内部账户,然后划至法院指定账户,这种做法与第一种做法相比,资金被客户划转的风险小一些,但是一旦被客户从电子渠道划转,则银行无法按照扣划回执内容扣划相关款项,结果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即使能够足额扣划款项,但是在未划出款项时即出具扣划回执也不恰当。以上二种做法的差别就在于操作的时间不同,流程相似。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议对策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完善控制流程

将内控要求置于核算系统设计之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发挥科技控制硬性约束,减少人为干预。目前,国外先进的商业银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银行的内控技术已经达到可以主动控制风险的水平,相比之下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注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积极推进内控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1.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内控管理内容的动态调整。

要利用信息技术集中分析引发风险的各种驱动因素,制定针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时点、关键人员的风险防控预案,做好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工作。

2.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设立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警系统,对内外部信息预测、评估、判断以及对风险过程的监控,根据业务的重要程度、金额大小、危害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级别,实施预警,对不同等级的预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行“人控”和“机控”结合,前后台加强沟通协调和部门联动,及时有效地实施监管。

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其他系统的关联。

利用信息技术共享外联系统的信息,加强对开户单位或个人的身份证件实名制审查查,包括将身份证与公安局的身份证信息进行联网核查,对持护照开户的客户与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护照信息进行联网核查,把好开户的准入关,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二)建立新金融产品推广和运作机制,成功推广新产品

在新金融产品出台之前,加强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先成立项目组充分论证,在建立了比较严密的操作规程后再推广。并定期组织内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对业务制度、流程全面梳理;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查找目前业务规章制度中存在的流程不清晰、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等问题,查找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管理疏漏或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案,并监督整改。建立起成熟的新产品推广和运作机制,成功推广新产品,避免出现项目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在同业中的竞争力。

(三)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

1.首先做到“风险防范从高层抓起”,建立良好的内控运行环境。

各单位的高层领导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针对当前重业务发展轻风险控制的情况,高层领导必须调整思路,处理好内控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银行业务发展应当是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有效的内控管理作保障。因此管理层级必须首先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清楚内控管理并非业务发展的障碍,充分认识自身对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事故当事人、管理机构的责任追究,尤其是加强对上级管理机构的责任再追究,给内控制度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2.完善会计主管委派制度,提高基层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商业银行推行基层机构会计主管委派制度之初,对防范会计人员操作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内控制度运行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主管被赋予了营销和会计管理双重身份,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被削弱,在业务发展和安全运行间举棋不定。商业银行要积极完善委派会计主管制度,确保委派会计主管不受营销指标的束缚,对其考核管理由上级会计管理部门进行,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对柜面操作风险实时监控,提高基层机构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员工业务素质,落实岗位责任制。

内控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各行应当重视并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员工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尤其是面对当前会计人员变动频繁的状况,必须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人事部门要强化会计人员的准入管理,确保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对于新上岗的人员要先行培训并举办上岗考试,实行资格认证,把好准入关。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要督促会计人员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定期对进行后续教育和训练,让他们掌握近期的新文件新知识,并进行岗位资格考试,凡考试不合格者不得在相关岗位工作。与此同时,各行应根据岗位分工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在配备保险柜等硬件设备的同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印章等重要物品和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人暂时离岗时电脑锁屏,责任落实到人。

4.改革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当前把产品销售业绩作为主要绩效考评指标的状况,结合凭证差错率等安全运营指标、业务量指标等完成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落实配套的奖惩,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四)梳理特殊业务流程,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纠纷

对诸如法院冻结、扣划事项的流程进行梳理,由会计人员和程序研发项目组成员共同研究方案,对某一笔案件在首次冻结时即由系统自动识别产生一个事故序号,该序号定为十位,前二位是被冻结单位的第几笔冻结事项,首次冻结则为00;第三至第八位是首次冻结时间;第九、十位是某一笔冻结事项的第几次续冻。例如:A单位在2011年2月1日被甲法院冻结一笔,在此之前无被冻结事项,则系统在柜员操作时产生事故序号为0111020100;如甲法院在截止日前第一次续冻,则事故序号为0111020101;第二次续冻时事故序号为0111020102等,依此类推。如果乙法院在2011年8月5日冻结A单位存款,则事故序号为0211080500,依此类推。在法院扣划时会计人员输入该笔冻结事项最后一次的事故序号等要素,由系统自动判断,直接扣划,不需先解冻,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四、结论

当前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推进,国内商业银行正在快速地与世界接轨,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现行内控不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推出、网点转型等方面,一些业务流程不合理,降低了风险防控水平。本文分析认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将信息技术嵌入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建立成熟的新产品推广运行机制、坚持业务发展和安全运行并重、对关键业务制定严密的操作流程,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丽萍.关于建立商业银行产品核算制度的若干思考[J].金融会计,2011年第09期。

[2] 尹月丽.数据集中对银行会计的影响及思考[J].金融会计,2009年第6期。

12.浅析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篇十二

内部财务控制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对企业所有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以期达到企业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具体讲就是指企业管理人员 (部门) 通过法规、制度、财务预算、财务计划活动等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劝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监督考核, 确保财务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内部财务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 而是分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控制行为, 并且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 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从以上定义我们应认识到:

(一) 内部财务控制决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也不仅仅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 而是整个管理体系内各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一项管理活动。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制企业管理结构的体现。

(二) 内部财务控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财务活动的目标, 也就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是管理成本与财务收益的均衡, 是企业现实的低成本和未来高收益的统一, 而不仅仅是传统控制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有效性。

(三) 内部财务控制的客体首先是人 (经营者、财务经理等管理者、员工) 以及由此形成的内外部财务关系, 其次才应该是各种不同的企业财务资源 (资金、技术、人力、信息) 或现金流转。

(四) 内部财务控制的实现方式应该是一系列激励措施与约束手段的统一。为了降低成本, 实现财务目标, 仅仅依靠建立一些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设计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烟草商业企业目前内部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 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立的各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例如商品进出仓库管理制度, 办公用品领用制度, 大宗商品招标采购制度。这种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明确规定设计各项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 单位内部的各级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按规定程序和方法来办理相关业务。

(二) 岗位 (部门) 控制。

岗位 (部门) 控制是指通过岗位 (部门) 设置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指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是指一个人不能兼任同一部门财务活动中的不同职务。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便于财务控制作用的发挥。这两种控制是基本性, 日常性的控制。

(三) 报告审批控制。

这是一种非常控制方式。它主要用于对特殊财务活动的控制。它强调企业非常规性的以及重要的财务活动需要经过报告及审批程序方可进行。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活动以及企业发生一些计划外财务活动。

(四) 预算控制。

这也是目前烟草商业企业最主要的内部控制方式。它通过预算的编制, 执行和考核来实行内部控制的目标。由于预算是事先编制好的, 所以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先控制方式。

(五) 内审控制。

它是通过内部审计行为对财务活动的一种事后控制。虽然它是一项财务活动的事后监督活动, 但作为一种预期活动, 它对需要内审的财务活动产生预先的作用。这也是烟草企业目前一项经常性的控制方式。

三、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 对内部财务控制认识不足。

烟草商业企业目前以市公司为法人主体, 县营销部主要是费用中心, 商品的采购和销售等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公司统一管理, 加上县级营销部财务委派制实行, 使部分企业淡漠内部财务控制重要性, 甚至一些企业将多年来积累形成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没有了。部分企业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 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 没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内部财务控制度。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甚至老总都认为内部财务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制定, 甚至执行主要由财务部门独自承担。

(二)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有待建设和健全, 内控制度的执行有待提高。

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完整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一些企业用用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 如对费用支出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仅按照一般的财经规章制度, 就其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加以限制, 认为只要严格执行费用开支范围与标准, 就控制住了费用开支。部分企业的财务活动按照传统的程序 (习惯做法) 执行, 用以前形成的“经验”代替内部财务控制, 他们认为, 单位有切实有效的“经验”, 用老实可靠的人办事, 单位未出差错, 不必再制定专门内控制度。部分内控制度缺少科学性, 形成实务上无法执行或控制成本比控制收益大。

(三) 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绝大数企业对内部控制监督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 而部分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 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 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 由于审计人员很少, 在内审的范围上, 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具体的财务核算行为及企业较大的财务活动, 而对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 很少有所触及。另外目前对内部控制的考核奖惩也几乎是空白, 很少有企业明确专门人员及奖惩机制。

四, 如何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 、企业要提高认识, 领导重视, 组织到位, 全员参与。内部财务控制是个系统的项目工程, 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需要企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 更需要组织上的强有力的领导, 企业领导要重视, 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组织上的统一领导策划、政策上统一制订、实施上统一安排、实施效果统一检查、统一奖惩, 变少数部门的行为为单位管理部门的一致行为, 变临时行为为持之以恒的长期行为, 变管理者行为为全员参加行为, 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及人员的行为。另外企业管理人员更要带头执行制度, 让内部财务控制约束企业内部涉及财务活动的所有人员, 使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财务控制的权力, 企业高管人员既不“向上越权”, 又不“向下越权”, 更不超越职责插手事务, 才能明确责任, 规范运行, 使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并持之以恒地有效实施。

(二) 、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首先我们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这是解决有章可循的问题。我们应对已有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全面检查, 从企业全局出发构建整体的内部财务控制框架, 按财务活动规律制定相关内控制度, 按作业方式制定内部控制的作业标准, 改“习惯”为内控制度, 变“经验”为规范程序。其次, 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制定了规范而且齐全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只能说是为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确定了一个基本框架, 但制度运行状况的好坏以及所能够起到的实际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执行内控制度的部门和人员。所以我们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和制度监督意识, 保证在实施内部控制中, 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从而提高业务工作的质量。同时明确每一个员工的权利与责任, 避免权责不清现象的发生, 加大奖励力度, 对于内控出色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适当奖励, 要形成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 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关人员都要步步跟踪, 监督到位, 对于违反控制规定的行为, 都要及时纠正。

(三)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考评监督与考核是经营管理部门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考评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考评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 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和考核, 在此基础上, 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 对违反内部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对内控系统应当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要独立进行, 并配备称职和得力的人员。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 应当向企业最高管理层直接报告工作。

综上所述, 现代烟草商业企业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时, 既不能闭门造车, 也不能生搬硬套, 应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从分析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开始, 结合自身财务活动特点, 建立一套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摘要:近年来, 随着烟草商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县级公司法人的全面取消, 以市公司为主体的商业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滞后、预算管理形同虚设、监督考核弱化、效率低下等问题也不断出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对内部财务控制的定义、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方式、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内部财务控制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烟草商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群,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中国总会计师, 2007年第10期1、李群, 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中国总会计师, 2007年第10期

[2]、石文兵,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包钢科技, 2006年第6期2、石文兵, 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包钢科技, 2006年第6期

[3]、潘秀丽,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3、潘秀丽,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篇:建党90周年征文演讲下一篇:车行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