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2024-06-18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精选10篇)

1.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一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四季》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四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学会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认识。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四季》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262字。

2.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1.感知数字6,能点数6以内物体,学习按数取物。

2.知道数字6代表的实际数量,并正确运用量词。

3.让幼儿享受游戏情境中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去郊游》音乐。

2、幼儿操作材料准备:各种实物图片若干;已贴有数字的礼物盒若干;数字、胶水,大的数字卡片等。

活动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一个生日聚会,乘上我的汽车出发了。教师带领幼儿在《去郊游》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二)认识数字6。

(1)教师:看,小蚂蚁的生日蛋糕准备好了,连蜡烛也插好了。小蚂蚁要过几岁生日了呢?蛋糕上的一支蜡烛表示一岁,让我们一起数一数蜡烛吧,有6支蜡烛,是过6岁生日。出示数字6,并说说数字6像什么呀?

(2)有许多小动物们也来给小蚂蚁来过生日了,它们会是谁呢?

(3)(教师出示课件)听“喵喵喵”的叫声,是谁呀?看小猫还给小蚂蚁带了生日礼物,是什么呀?(一个一个一横排出示苹果)是什么啊?有几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总结:小猫给小猪送了六个苹果,我们就用数字6来表示。

(4)(教师出示课件)听“汪汪汪”的叫声,是谁来了?看小狗也给小蚂蚁带了生日礼物,是什么呀?(一个一个一斜排出示气球)是什么啊?有几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总结:小狗给小蚂蚁送了六个气球,我们也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5)(教师出示课件:拼图出示公鸡)猜猜这是谁啊?原来小公鸡也来给小蚂蚁过生日了,看看它会带什么礼物呢?(以圆形出示花朵)是什么?有几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总结:小狗给小蚂蚁送了六朵花,我们也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6)(教师出示课件:先出示长耳朵让有猜,然后出示兔子)猜猜这个长耳朵谁啊?原来小兔也来给小蚂蚁过生日了,看看它会带什么礼物呢?(以不规则出示铅笔)是什么?有几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总结:小狗给小蚂蚁送了六支铅笔,我们也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6)(教师出示课件:先出示猴子的尾巴,再出示猴子的影子,然后出示猴子)这是谁的尾巴啊?原来小猴子也来给小蚂蚁过生日了,看看它会带什么礼物呢?(以1个和5个分开来排列汽车)是什么?有几个?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总结:小狗给小蚂蚁送了六辆汽车,我们也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8)教师:6除了表示6个礼物,6还可以表示什么?

总的,这第二大环节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和幼儿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

(三)小组操作。

教师:小动物给小蚂蚁送礼物了,我们小朋友也来给小蚂蚁送礼物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礼物送给小蚂蚁(要求:小朋友们先看看自己的桌子上是什么礼物,有几个,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礼物数量,进行相应的操作)。

第一组:看数字帖花朵。

第二组:看汽车,贴数字。

第三组:看数字贴棒棒糖,这里的操作材料上已贴有几个棒棒糖了,比第一组的.操作更难一点。

请小朋友们贴好后将礼物送给小蚂蚁,并且说出送的是什么,还要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结束部分,巩固复习6以内数。

(1)请小动物们为小蚂蚁唱生日歌。

(2)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招待小动物,匹配食物后,请幼儿看食物数量举出相应数字。

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添加微信/QQ:394005172领取一套幼教资源包)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谈话让幼儿了解有关电池的一些小知识,认识电池的特征、正负极及作用,了解正确使用电池、检验电池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动玩具若干,创设情境“电池专卖柜”。

2、实验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电池一节(新、旧),灯珠一个,电线一根。

3、电池模型图,说明图(安装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1、利用玩具吸引幼儿,并且拨动开关,提出问题:玩具为什么不动?

2、证实幼儿的猜测,引出活动的主题--电池。

3、幼儿观察电池。

4、结合图片巩固幼儿的发现,小结电池的基本特征,并认识正负极。

二、掌握电池的使用方法

1、装入电池,玩具不动,找原因。(幼儿讨论后回答)

2、罗列幼儿的三种可能性,并一一加以验证。

① 电池装反了。措施:结合说明图,让幼儿学习正确的安装方法,巩固正、负极知识,并请幼儿试装。

② 玩具坏了。措施:用快用完的旧电池证明。

③ 电池没电了。措施:用新电池。

三、通过实验,检验电池

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电池里有没有电?

2、幼儿探索性实验,教师指导。(.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利用小电珠发光来检验电池有没有电。

4、幼儿验证实验。

5、小结。

四、了解电池的作用和种类

1、利用电池专卖柜介绍普通的电池和几种特别的电池。

2、了解作用,让幼儿谈谈何处也要用电池,用到什么样的电池,并且从专卖店中找出它。

五、游戏:配电池

通过认识电池我给孩子讲述电池原理和作用及危害:电池都有正负极,有包包的一头为正极,有窝窝的一头为负极;我们安装电池时,一定要看好所用的遥控器或手电筒等上面的“+”、“—”极标志,把包包这边顺着“+”安,这样就不会错了,如果发现无法使用,一,可能是安装错误;二,可能是电池的电用完了;三,检查灯泡是否坏了。

电池是利用化学能、内能、光能、原子能等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对于我们人类起到了很广泛的作用,比如家里的各种遥控器、照相机、摄象机、手电筒、电话、手机等等,都要用到电池,因为它携带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便宜,所以我们都经常使用它。

教学反思:

通过认识电池,幼儿对电池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事情,还了解了电池有不同的形状,有圆有方,有粗有细,有大有小。与此同时,幼儿初步认识到废旧电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非常大(通过老师的介绍,孩子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是他们没想到的),表示今后电池用完后,不会再到处乱丢了,一定要把它们放到专门的回收点去,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康,就不会生病了,我们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5.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四季里常见的花。

2、知道四季变化的顺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断变化的。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四季的花儿》、笔。

活动重点:

了解具有季节代表性的花朵。

活动难点:

用连线的方法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活动过程:

1、各种各样的花。

看图:“你认识这些花吗?”屈,老师.教,案,网“你见过吗?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颜色来表述。

2、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数学用书,并讨论:春、夏、秋、冬各季有季节代表性的花分别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儿园里是否种植过这些花呢?

3、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将各季的花儿与相应的季节连起来。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四季的拼图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变换顺序。

教师有意不按顺序出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各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根据四季的特征正确排列四季的变换顺序。

2、分组进行拼图游戏。

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不断提醒幼儿要按不同的季节进行拼图并排序。

鼓励各组幼儿按排列的顺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变化特征。

3、制作册教师引导幼儿在四张纸上分别画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将画好的四季特征按顺序装订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册,并请幼儿写上自己的名字。

幼儿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册。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接触到的颜色和幼儿比较容易做的动作来上课。用幼儿容易想到的花朵来代表每个季节,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6.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

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③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寻找身边的单双数

2、分组操作

准备4组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进行操作。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转一转: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记录下指针所指的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扔一扔:扔骰子,记录下单双数并写出它的两个相邻数。

3、集体游戏

抱一抱: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7.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认识5以内的序数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学习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在计算活动中的兴趣。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幼儿每人一套空白卡片、一支黑色笔、一张照片卡供游戏使用。

活动过程:

一、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五座房子的序数。

1、引出课题: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新房子啦!它们还请小朋友们去帮忙分房子呢。看!森林小区有这么多漂亮颜色的新房子,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呀?

2、别着急,我们从左到右,一座一座的说。(绿的、红的、蓝的、黄的、还有紫色的。)

3、咦,这些小房子怎么没有门牌号码呢?一会儿小动物们来了可别迷了路呀。这样吧,我们一起动手帮它们做好钉上去,好吗?

4、先数数一共有几座房子,看看要做几块门牌。(齐数后,交待幼儿操作:数五张空白卡片,在卡片上分别写1、2、3、4、5的数字。)

5、现在开始钉号码。告诉我,绿色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1座)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幼儿举“1”卡,选择一幼儿的“1”钉在房子上)

6、紫房子排在第几座?请小朋友们好好数一数。(第5座)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举数卡并钉在房子上)

7、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4座)------

8、红房子在第几座?(第2座)------

9、蓝房子在第几座?(第3座)------

二、进一步巩固序数词第一至第五。

1、小房子钉上了号码,小动物们就不会迷路了。我去把它们请来,好吗?看,谁来了呀?(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

2、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数数:5只。)五座小房子正好够住。分房子啦!快排好队。(出示“钥匙”)

3、小鹿排在第几个?(第1个)(我们给它挂上第一座房子的钥匙“1”)

4、小兔排在第几个?(第5个)(------“5”)

5、小熊排在第几个?(第3个)(------“3”)

6、小狗排在第几个?(第4个)(------“4”)

7、小猪排在第几个?(第2个)(------“2”)

8、请五位小朋友把它们送到房子前。(钉上)

小结: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它们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可

高兴了。它们在新房子前的绿草地上唱着歌,跳着舞,还说谢谢小朋友呢!听:(放一小段音乐,幼儿跟唱)

三、学习根据序数词找到相应的位置。

1、什么声音这么吵呀?(出示小动物园贴图)是小松鼠、小羊、小猴、还有小乌龟,噢,原来它们来晚了,还没找到合适的房子呢!我们再帮它们找找还有空房子吗?

2、(出示楼房图)草地的后面还有一幢新楼房,看窗户我们就知道还空着许多房间呢。数一数这是几层楼的楼房?

3、每层楼都有几个房间?(集体数)

4、(出示乌龟)学:我不喜欢住在楼上,每天爬上爬下的太累了,我只想住第一层,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找找吗?找到了就把我的照片贴在新房的窗户上吧。

5、(出示松鼠)说:我喜欢住得高高的,我要住第4层的最后一个房间。(找,并贴照片)

6、(出示小羊和小猴):小羊和小猴是好朋友,它们想住得近一点,有没有两个挨在一起的房间?在哪?

7、(找)三楼还有两个挨在一起的空房间,数一数是第几个房间?(从左往右数)就请小羊、小猴住这儿吧。(请两幼儿上前贴上照片)

小结:我们今天帮了那么多小动物的忙,你们高兴吗?小动物们都搬进了新家,我们也到森林宾馆去休息一会儿好吗?

四、学习用第几层第几间的形式表述物体的位置。

1、出示森林宾馆图:漂亮的森林宾馆一共有1、2、3、4、5,五层楼;每层楼有1、2、3、4、5,五个房间

2、教师示范把自己的一张照片卡插在其中一个窗户里:我已经找到房间了,是第X层第Y间(数),我用照片做了个记号,你们知道我住哪吗?一会儿别忘了到我房间来玩。

3、小朋友们也把自己的照片拿出来,轻轻地插进一个窗户里,表示你在这个房间休息。(辅助幼儿完成操作)

4、操作中请幼儿说说自己选的是第几层第几间,也可看一看第几层,第几间住的是谁?某某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5、放摇篮曲,让幼儿休息一分钟。

活动结束:

休息好了,森林宾馆的空气真好。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和小动物们说再见了。(再见!)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8.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八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准备:

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

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

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这是一群调皮可爱的小泥鳅。

2、教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很难捉这一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捉泥鳅的兴趣。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教师肯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索: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的方法,使用许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

3、互相交流捉泥鳅的经验。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为什么?

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教师小结:

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碰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容易捉起来;

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用什么材料捉泥鳅最快最方便。

1、设疑:用那种方法捉泥鳅最快最方便?(幼儿自由猜测)

2、幼儿第二次操作(放背景音乐捉泥鳅),教师鼓励幼儿每一种工具都玩一玩,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

3、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师:刚才,你们把每一种工具都试过了吗?到底哪一种最快最方便呢?

4、捉泥鳅比赛。

根据幼儿的回答 ,每一种材料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其他幼儿当评委,使用哪一种材料的幼儿第一个捉起,哪种材料就最快。

5、教师小结:通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用毛巾来捉泥鳅是最快最方便的,而用网兜也很方便,因此,卖鱼的地方都用网兜来捉。

四、简单认识泥鳅。

1、了解泥鳅身上有粘液,及作用。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捉泥鳅,你们高兴吗?泥鳅为什么会那么难捉?(身上有粘液)泥鳅身上滑滑的粘液有什么用呢?(减少摩擦、保护)

2、认识泥鳅身上其它的宝贝及他们的作用。(采用实物投影仪)

头上有眼睛、腮(呼吸)

身上有花纹、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背鳍五对)

3、简单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五、设疑,结束活动。

9.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九

此次活动由科学、体育活动组成,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自主创造、同伴经验共享、教师支持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我、同伴、教师三位一体的互动中获得经验、提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验获取过程!

随着我对纲要的深入学习理解,科学活动的价值趋向定位于:幼儿乐学、会学、会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并学习将科学原理运用、解释于实际生活。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2、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重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难点: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形成原因:

大班幼儿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能用较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可以让船开动的方法有很多,产生风力后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响着幼儿对船开得快慢,这样的现象对幼儿的判断推理产生了困惑,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我的教学难点。

解决策略:

1、实验探索法

2、归纳演绎法

3、原理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让幼儿不用工具让纸船动起来,初步感知风能使船动起来。但是船动得很慢,怎样让它开得快呢?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下一步的继续探索的愿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过不同工具让船动起来,感知风力大小与船开得快慢的关系,但是风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约船开得快慢,这就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决了风力集中程度影响船开的快慢问题。

10.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蚂蚁》教案 篇十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上一篇:小女巫的恋爱手记第一章9作文100字下一篇:转正申请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