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精选2篇)
1.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篇一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掌握书下生字词。
(2)?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初备
统复备
一
一、导课:
第 1 页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书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贝聿铭简介)
二、解题
华夏顾名思义指中国,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什么文化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
剔透 轩然大波
遴选 萦系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
(1)在美国的建筑界, 贝聿铭(1)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2)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3)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一〉感悟贝聿铭的杰出艺术成就。
1、(1)、出示快速阅读方法,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方法:即不出声,不四视,眼光沿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句子。
(3)、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师及时评析。
第 2 页
2、(1)教师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贝聿铭的杰出成就。
(2)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导游,如何带领游客游览贝聿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
(3)学生上台表演。
〈二〉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2、交流体会。
3、情景感悟。
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在歌曲中再次感悟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五、迁移:
1、学生谈本节课的体会。
2、学生谈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展示自己的爱国之心。
六、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之情,我们只要立足现实,打好基础,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必能像贝聿铭那样拥有高超的技艺,定会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贝聿铭、了解贝聿铭,请看本节课的作业。
七、作业:
围绕“爱国”这一主题,请你写一篇文章、画一副画、或者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你的爱国之情。
第 3 页
八、板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杰出的艺术成就 赤诚的爱国之心
教学后记
第 4 页
2.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篇二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导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根据下列图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 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过渡: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睐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
二、走进作者:
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三、预习检测: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觑( ) 争执(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文章重点:寻月亮
2、找出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所见以及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的词语
①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 → 院中望月→杯中“饮月” → 河中寻月→眼 瞳见月 →沙滩议月
②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 羡慕”而生“嫉妒 ”,不由得“ 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后来,孩子们又在河中、瞳中找到了月亮,“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满足 ”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五、 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 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3、文中谁的话引起了寻月踪迹的转换? 生:奶奶的三句话(生齐读三句话)
“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子们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子们心灵的升华
六、 精读品析:
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教师提示品析角度
(1)优美、生动、传神 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修辞:比喻、拟人等;
(3)深刻饱含哲理
①第5节: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②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 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句中的动词“浮”用的非常生动,真切的写出了这时月亮轻盈的特点
③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这是虚写,月亮当然不可能真的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见作者的表现手法十分含蓄 别致,它寄托了一个更为深层的 含义: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④“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⑤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七、拓展延伸 :
1、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在寻月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月迹,更是在追寻美!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呢?(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1、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童心,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2、要爱护童心,像文中的奶奶那样,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3、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2、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歌谣,办一期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月 迹
屋中之月--失 望 盼 月 寻 月
院中之月--争执 议 月(追求美)
沙滩之月--满足
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的收获: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 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我在教学时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怎么寻--谁引导 去寻--寻到了首 霸趺囱--谁引?nbsp;去寻--寻到了什么”的脉络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 。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见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实现了合作助学。
雷真民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第1学时)》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08-11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12-18
重庆市涪陵第十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8 吆喝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10-06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10-14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10-07
八年级语文下册_《端午的鸭蛋》导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10-10
2017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送行 导学案.doc09-18
苏教版 四年级下 语文第七单元复习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