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2024-12-12

财务状况分析论文(精选8篇)

1.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篇一

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一)20*,销售收入实现**万元,比去年增加30%以上,并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本商品销售收入为*万元,比上年增加*万元。其中,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5.5%,商办工业产品销售*万元,比上年减少10%,其它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万元,比上年增加43%。全年毛利率达到14.82%,比上年提高0.52%。费用水平本年实际为7.7%,比上年升高0.63%。全年实现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商业企业利润*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办工业利润*万元,比上年下降28.87%。销售利润率本年为4.83%,比上年下降0.05%。其中,商业企业为4.81%,上升0.3%。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为128天,比上年的110天慢了18天。其中,商业企业周转天数为60天,比上年的53天慢了7天。

二、主要财务情况分析

1.销售收入情况

通过强化竞争意识,调整经营结构,增设经营网点,扩大销售范围,促进了销售收入的提高。如南一百货商店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296.4万元;古都五交公司比上年增加396.2万元。

2.费用水平情况

全局商业的流通费用总额比上年增加144.8万元,费用水平上升0.82%其其中:①运杂费增加13.1万元;②保管费增加4.5万元;③工资总额3.1万元;④福利费增加6.7万元;⑤房屋租赁费增加50.2万元;③低值易耗品摊销增加5.2万元。

从变化因素看,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影响:①调整了“三资”、“一金”比例,使费用绝对值增加了12.8万元;②调整了房屋租赁价格,使费用增加了50.2万元;③企业普调工资,使费用相对增加80.9万元。扣除这三种因素影响,本期费用绝对额为905.6万元,比上年相对减少10.2万元。费用水平为6.7%,比上年下降0.4%。

3.资金运用情况

年末,全部资金占用额为*万元,比上年增加28.7%。其中:商业资金占用额*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5%,比上年下降6.87%。结算资金占用额为*万元,占31.8%,比上年上升了8.65%。其中:应收货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上年增加548.1万元。从资金占用情况分析,各项资金占用比例严重不合理,应继续加强“三角债”的清理工作。

4.利润情况

企业利润比上年增加*万元,主要因素是:

(1)增加因素:①由于销售收入比上年增加804.3万元,利润增加了41.8万元;②由于毛利率比上年增加0.52%,使利润增加80万元;③由于其他各项收入比同期多收43万元,使利润增加42.7万元;④由于支出额比上年少支出6.1万元,使利润增加6.1万元。

(2)减少因素:①由于费用水平比上年提高0.82%,使利润减少105.6万元;②由于税率比上年上浮0.04%,使利润少实现5万元;③由于财产损失比上年多16.8万元,使利润减少16.8万元。以上两种因素相抵,本利润额多实现*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资金占用增长过快,结算资金占用比重较大,比例失调。特别是其他应收款和销货应收款大幅度上升,如不及时清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引起重视,应收款较多的单位,要领导带头,抽出专人,成立清收小组,积极回收。也可将奖金、工资同回收贷款挂钩,调动回收人员积极性。同时,要求企业经理要严格控制赊销商品管理,严防新的三角债产生。

2.经营性亏损单位有增无减,亏损额不断增加。全局企业未弥补亏损额高达*万元,比同期大幅度上升。建议各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的整顿、管理,做好扭亏转盈工作。

3.各企业程度不同地存在潜亏行为。全局待摊费用高达*万元,待处理流动资金损失为*万元。建议各企业领导要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该处理的处理,该核销的核销,以便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二)一、美菱电器的发展分析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之一,拥有合肥、绵阳和景德镇三大冰箱(柜)制造基地,以及冰箱、冷柜等多条产品线。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出口免检产品。2009年以来,美菱电器的营业收入增长基本上同步于行业或者优于行业,但盈利水平低于竞争对手,近几年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不断呈下降趋势。为了解美菱电器的详细经营状况,本文截取美菱电器2007-2011年这5年的财务报表部分数据,分析美菱电器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二、美菱电器经营状况综合分析

一个企业,其所有所得划分为消耗和投资两部分。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处于健康发展的首要标准就是要看其投资规模,这里用It表示。如果出现It+1从表1可以看出,美菱2008年的投资额小于2007年,2009年、2010年都保持着增长,但2011年又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美菱存在投资规模萎缩的问题,揭示美菱发展不健康这一现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原因。

从表2可以发现:1.(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营业收入波动较大,2008、2009年较2007年有所下降,2010年又回升达到最大,2011年略有下降。由于低值易耗品所占比重较低,波动主要是由原材料的库存造成的。公司规模逐步扩大,原材料库存也随之逐步增加。2.库存商品/营业收入波动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达到最大,说明美菱的库存商品严重堆压。库存问题是家电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库存商品占用大量资金,严重影响公司资金流,导致公司不可持续经营。3.在建工程/营业收入波动不是很大,2011年达5年最大值。家电行业的主要生产用固定资产一般均需经过在建工程,该指标呈下降趋势,意味公司可能在主业的发展上缺乏后劲,无法有效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菱2008年在建工程只有60 139 300元,投资兴建减少。2011年在建工程达到204 053 000元,是因为经济复苏,又有家电下乡的途径使美菱重新开始扩大生产规模。4.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同在建工程/营业收入一样,都是说明公司的投资规模的,指标变化也不大。5.无形资产/营业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2011年美菱年报,无形资产划分为土地使用权、商标使用权、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其中专利技术为0,非专利技术仅占3%,公司在技术方面投入过低,不掌握核心技术,存在技术空心化的问题。

从表3可以看出:1.TPt/营业收入2007-2009年上升,2009-2011年呈下降态势,说明美菱自2009年后在创收上出现瓶颈,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这与美菱在核心技术上投资过少可能有关。2.销售费用/营业收入2007-2010年一直上升,2011年有所下降,美菱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其中占最大比重的是市场支持费,包括广告费等。其中,空调安装费本期增加较多的原因是为了提高销售商积极性,加强业务拓展,采取了更积极的安装费结算政策。3.管理费用/营业收入5年的变化不大,2011年比2010年增长38.46%,主要原因是2011年各地营销分部改组设立为合资营销公司,原在销售费用中核算的分部费用变更为在管理费用中核算;另外本公司2011年提高了薪资标准,导致工资支出大幅上涨。

三、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分析

(一)存货

分析表4,我们发现美菱的存货问题严重,5年来存货数额逐年增加,占资产的比重随之上升,美菱消化库存的能力有待提高。库存过高,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运转,影响企业其他战略部署。此外,库存产品搁置的时间越久,贬值越严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12年整体家电市场进入规模发展的缓滞期,大规模的库存抛售和市场竞争将直接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从前车之鉴来看,企业的倒闭往往不是因为亏损,而是因为现金流的断裂。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应该是美菱电器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美菱可以尝试加速农村市场的销售,对那些型号较旧的合格产品采取降价销售。尽管利润降低,但可以回笼企业资金,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还可以加大出口,针对东南亚、非洲等较落后的国家清仓止血。

存货占资产比重如此之大,存货跌价准备对利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2011年存货增加近18%,而存货跌价准备仅增加2%,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美菱很有可能通过操纵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

(二)应收账款

美菱的应收账款5年来大幅增加,2011年高达5亿多元,占总资产的7%。见表5。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可以释放一些库存,但公司在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时要确认销售收入,并缴纳相应的税费,公司代垫税款必将加大公司的资金需用量,加大资金成本,降低利润。美菱要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三)利润

从表6可以看出,美菱近几年盈利情况堪忧,尤其是2010年、2011年,营业利润大幅下降,2011年出现负值。利润总额保持正数,是由于营业外收入的功劳。提到营业外收入,就不得不提政府补助。上市公司依赖政府补助操纵利润已经不再新鲜,美菱也深谙此道。

(四)营业外收入明细

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所占份额巨大,见表7,2010年为98.22%,2011年为88.22%,这就不难理解美菱在2011年营业利润巨亏的情况下仍然能实现可观的利润总额。营业外收入属于不可持续性收益,如果不改善主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就不可能扭转经营困境。

四、现金流分析

整体上,若不考虑应收账款可能造成的坏账问题,美菱自2007-2011年之间主业所能够产生的新增现金流量仅为1 435 478 000元,扣除在此期间的购置固定资产等生产经营必备的资产763 624 400元,仅剩6.71853 6亿元。2000-2005年投资者投入的平均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约为75.68 亿元,平均收益率仅为3.35%,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美菱收益能力较差。如果扣除存货占用的5年平均资金56.79亿元、应收账款占用的5年平均资金17.67亿元,美菱的盈利情况就更加糟糕。(见表8)。

五、总结

通过对美菱电器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美菱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盈利能力等亟待提高,应收账款和存货问题急需解决。美菱电器也意识到这一点,在2012年规划中提出“凤凰行动”:希望借助长虹旗下华意压缩的配套采购、长虹系资源、长美专卖店的营销渠道优势,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费用成本。所以,美菱应该关注盈利能力,平衡规模增长与投资回报的关系,平衡盈利和品质的关系。其次,还应该在其主营业务上多下工夫,更多的关注其产品。要让其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产品必须有突出特点和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其必须在研发上多努力,拥有核心技术,这也是目前美菱较为欠缺的一点。

参考文献:

1.宋佳楠。长虹白电整合步履蹒跚[J].家用电器,2009,(11)。

2.于昊。美菱电器:2011年营销大变脸[J].电器,2011,(1)。

作者简介:

朱慧芬,女,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2.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篇二

甲公司生产与分销部给每个公司自营以及特许经营的工厂店提供专有的A产品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公司统一管理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 并且每3个月向所有系统内的门店提供一次指导服务。所有的特许商都必须从甲公司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缴纳了首次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的特许权使用费后, 特许商们能够接受到甲公司在运营、广告和市场营销、会计、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供的帮助。特许商通常要缴纳20万到50万元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4.5%到6%的特许权使用费。特许商们还需每年缴纳销售收入的1%作为全公司的广告基金。

2 公司市值降低原因分析

公司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的所暴露的问题被曝光仅仅是使得公司的市值降低的一个导火索, 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是公司的规模扩张过快。在IPO后, 公司开始实行一个激进的战略, 准备在五年内将门店数量由144家激增至500家, 同时向全球市场进行扩张。

在此之前, 公司的收入来源中, 通过公司自营的门店零售和百货、零售店代销占据了近70%的比例。公司战略的出发点是对的, 希望通过继续开发占营业收入大半部分的主营业务来提高公司的收入,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 把重心放在了增加门店数量上, 这是引发公司危机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再者, 在扩张的过程中, 公司的利润开始过多地依赖于销售给每个新开门店的特许商们高价格的设备, 使得公司的利润和特许经营的店面数量的增长变得密不可分, 逐渐偏离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然而在“店外”业务中, 许多门店并不盈利甚至赔钱, 因而特许商们不愿意再发展公司的这一业务。一方面, 较高的加盟门槛使很多特许商们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 门店数量的增长停滞使得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 门店数量减少给公司利润带来的影响开始被逐渐放大出来。

最后, 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逐步暴露的运营管理不善, 缺乏成本控制, 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公司被迫非正常地缩小公司的运营规模, 2014年5月, 公司停止运营在2013年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 在利润减少的同时增加了4000万到5000万的费用支出。

在这些一系列的连锁不良反应之后, 使得公司的利润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 进而导致市场股价的大幅下跌, 引起公众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不信任, 进而将注意力转向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个别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而公司在特许权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 因而大部分的分析师都将公司的市值降低归结于其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出现的差错, 但是, 这也仅仅是公司市值降低所反映处理的一个问题而已, 也正是因为在这个会计问题上的不恰当处理导致了公司市值的下降并将其自身所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地放大。

3 从财务报表对公司深层次问题的分析

3.1 运用财务指标对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1 营运能力分析

根据营运能力的数据分析, 可以看出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天数变化不大, 证明在应收账款和存货这方面的营运能力没有什么变化;流动资金周转期有所降低, 说明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 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越短, 这代表流动资产利用效果有所提高;从固定资金周转率的降低, 和固定资金周转期的延长可以看出, 甲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最后, 从总资金周转期有所延缓, 以及周转天数延长了46.48天可以看出, 甲公司总体营运能力有所下降。

3.1.2 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偿债能力数据分析, 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 可以看出甲公司的营运成本增多, 表明该公司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流动比率可以看出, 流动比率明显升高,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 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 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速动比率的升高表明企业现金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看出, 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 但是低于国际上通人的60%, 表明甲公司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产权比率以及权益乘数变化不是很大, 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没有较大变化。

3.1.3 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两年的盈利能力分析, 可以看出在2013-2-2至2014-2-1这段时间, 甲公司盈利能力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之后影响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就是在公司战略上于特定的时间点爆发出来, 导致企业出现了资料中的问题。

3.2 公司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科目分析

3.2.1 折旧与摊销

由于2014年5月7日, 公司同时宣布停止运营在2013年1月斥资4千万元股权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的停止运营导致大量的机器设备停用, 连锁店未能带来收入, 但依旧要计提设备的折旧, 使得报表中的2014年的折旧额由去年的12271增加到今年的19723, 折旧额大幅度增加。

3.2.2 总务及管理费用

自2010年起, 公司门店数量翻了3倍, 但是在2014年9月, 甲公司宣布将当年新开门店的数量从早前宣布的120家减少60为家左右。新店的减少开设应该使得甲公司的管理费用增长减慢, 然而在2014年总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2.9%。管理费用的增高并且没有带来高质量的培训。特许商们没有受到关于“店外”经营的正常培训。因此, 我们认为许多门店都在“店外”业务中赔钱, 特许商们也因此不愿意再发展这一业务。这里明显暴露出甲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执行及成本控制, 造成效率低下的状况。

3.3.3购回的特许经营权, 商誉, 其他无形资产

甲公司在2010至2014年期间采用激进的发展战略, 盲目的扩大门店数量规模, 使得甲公司的商誉以及出售特许经营权的金额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扩张太快, 没有关注主业, 收入主要来自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销售收入及特许经营费收入且管理不善, 导致加盟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等原因, 使得甲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两年中因为记入外购商誉的原因夸大了资产, 而这部分商誉本应该摊销掉。因此甲公司的资本回报率由两年前在进行这些收购之前的18%降为10%。应该降低资产的账面值, 包括消除掉1亿7千多万美元的“购回的特许经营权”。因此由报表可以看出该科目在2013年的49354剧增至175957, 这部分收入的增加给甲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2.4循环信用额度

循环信用额度指银行于客户支付承诺费后, 给予客户于一定期间、一定金额、随时提款还款的信用额度。该信用额度于客户提款使用后以相等金额减少, 还款后以相同金额回复, 直到约定期间届满为止。而在2014年4月, 甲公司董事局决定对“一些特许经营权收购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 此举将降低20104财务年度税前利润620万到810万元。2014年的循环信用额度由2013年的7288增加至87000, 使得甲公司的长期负债剧增, 从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当企业举债时, 就可能会出现债务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 这是财务风险的实质所在。而且, 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 到期不能按时偿付的可能性越大, 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越大。而这个科目数据的剧增, 为甲公司被退市埋下伏笔。

摘要:甲公司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被曝光仅仅是公司市值下降的一个导火索, 收入增加的异常, 主要来自盲目扩张所带来的收入, 从而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 资产规模的增长不正常, 主要是收购的特许经营权记入无形资产没有进行摊销, 使得资产和净收益虚增。基于以上种种多方面的原因, 进而一起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使得公司的市值一跌再跌, 公司昔日的辉煌不再。

关键词:运营能力分析,市值波动,特许权摊销,信用额度

参考文献

[1]彭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案例[D].西南交通大学, 2008, 06.

3.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篇三

财务治理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

一、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治理中两类利益主体及其分析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财务治理。其主体应是代表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公司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其中主要是财务信息,因此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在公司财务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财务信息的生成质量和呈报机制,有些利益相关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生成的财务信息或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来检验财务信息的质量。根据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力,可以把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利益主体分为两类。

(一)第一类利益主体——依赖公司的内部财务治理保障其利益

所谓公司内部财务治理,是指限于公司组织边界以内的财务治理;是通过在公司内部合理安排财务权力实现的。公司内部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机制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第一类利益主体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要手段。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公司职工就属于第一类利益主体。他们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财务治理中居于相对主动地位。

在第一类主体中,掌握控制权的股东处于公司代理链的最初环节,具有最强的进行公司财务治理的动机。只要在所有权结构中存在明确的股东,那些能行使控制权的股东就是公司内部财务治理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然而,我国现有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是由原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控制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来的,由于国有股东代表“缺位”和过度的行政干预,公司财务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突出表现为:与国有股权密切相关的投资、回报、经营、技改、人事、工资等重要决策权,分别由计委、财政、经贸委、企业工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分别行使,缺乏统一代表国有股权的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机构。由于国有股股东代表不明确,所谓的董事会和经理层很难受到严格约束,公司内部财务治理没有原动力。

在第一类主体中,人力资本的最大拥有者——职工所拥有的财务治理权利是最弱的。公司职工的劳动是公司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员工通过提供劳动获取所需的报酬,公司与职工之间因此形成了一定的权责关系与劳动报酬的分配关系。这种财务关系的权力基础是职工拥有劳动力所有权及获得劳动报酬权,公司拥有一定时间内的劳动力使用权。职工有权执行具体的财务活动,表现为有权验收材料、保管材料、领用材料和加工材料等等。总之,职工拥有的财务治理权弱,只拥有很弱的财务活动执行权,几乎不具有控制权和监督权。

(二)第二类利益主体——依赖公司外部财务治理来保障其利益

公司外部财务治理是指公司组织边界以外的财务治理,主要是通过签署一系列合约的方式实现的,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运行不会降低社会效率。第二类主体由于本身在公司组织中的地位不同于第一类主体,没有权力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但可以质疑和检验财务信息的质量。中小股东(主要是公众投资者)、政府、债权人属于第二类利益主体。他们只能接受或质疑公司的财务信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因此可以认为第二类主体进行公司财务治理的难度大于第一类主体,它主要依赖公司的外部财务治理。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国企改制而来,是国有股、法人股(实质也属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份公司,所有者的代表——董事长和经营者的代表——总经理往往由一人兼任;大股东容易侵占股份公司利益,长期无偿占用股份公司资金,利用关联交易虚增或虚减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小股东不具有财务治理的主动权,而且参与成本过高,得不偿失,因此中小股东在利益受到侵害时,只能以“用脚投票”表达自己的意志。

目前,我国有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在50%左右,而且,其中的企业债券非常少,绝大多数是银行贷款。一般而言,债权人采取与企业签订一系列保护性条款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条件下,企业的控制权才由股东向债权人转移。在有限责任制度和企业与债权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是消极的。在有限责任公司制下,“有限责任”给予出资者将企业资产交给债权人而不必偿付全部债务的权利,而“无限索偿权”给予出资者获得潜在收益的最大好处。信息不对称使得债权人无法清楚了解债务人企业的资信情况,并且无法对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当贷款人利用私有信息选择有利于自身效用而不利于债权人的各种行为(如债务人违反债务契约,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从事高风险投资,转移资金,弃债和逃债等),将严重影响债权人的利益。

二、改善我国财务治理的现状——多边治理制度安排

(一)完善公司所有者财务治理结构,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培育与组建,上市公司国有股东产权主体必须实现类似于日本公司的法人之间的交叉持股,通过国有投资公司之间股权的互换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国家股由“一股”变“多股”,拥有相同国家股的不同利益主体代表之间就可以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另外,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设置普通股和限制表决权的优先股使国家股以普通股股东和优先股股东两种股东的身份出现,不仅可以控制上市公司,而且可以实现有表决权的股权结构的优化。除了拆分国家股之外,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加强与国家股股东在控制上市公司上的竞争。例如首钢、宝钢、中石化和中国电信等大型国有企业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成功上市,这对于股权结构的优化和企业间的相互协作都是很好的尝试。

(二)推行内部职工持股计划制度,使全体员工成为公司利益的相关者

推行内部职工持股制度(ESOPs)时,内部职工既是公司的职工,又是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生产、技术、财务和管理等信息占有比外部股东有优势,而且内部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更为密切,他们更为关心公司的发展,他们参与公司治理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行使产权权能的成本很低。

职工持股制度的推行可以与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国有股减持等政策结合起来。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允许企业用长期积累下来的职工奖励基金、职工福利基金或公益金等回购国有股份,或企业以职工持股会的名义代表职工筹集一部分资金回购部分国家股。回购来的国家股作为职工持股会的预留股份,再根据职工的工龄、职位和技术职称计算职工对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依次核定职工持有的股份份额和认购的股款。在推行的过程中,普通职工、技术研发人员、部门经理人员和高层管理者可以现金、专利和专业技能资本等方式认购相应的股份。

同时,确立人力资本的产权地位、高层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又是国有资本的产权代理人,必须同时以现金和人力资本两种方式认足国家规定的股份数。为此,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明确企业职工的范围、认购股份的方式、资金筹措方式、组织形式和股票流通转让的条件等,实现职工持股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三)建立中小股东表决权信托、代理制度,降低中小股东投票权行使成本

中小股东投票权行使成本制约了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中小股东可以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代理行使表决权。这种代理可以是长期的信托关系,也可以是一次性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制度也可以和职工持股制度结合起来,通过职工持股会代理行使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因为金融机构代理的成本比职工持股会代理的成本要高,如果金融机构不是(即便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其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取向将不完全相同。而且,职工持股会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取向是一致的。

(四)设置兼职债权人董事,切实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为了切实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允许主要债权人进入董事会”,让企业的债权人参与到企业的治理中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决策进行审查:1.事前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便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2.事中审查企业财务决策的执行情况,必要时可通过法定程序要求重新分配企业的控制权(如改选经理等),审查内容包括企业是否违背协议的规定、企业经营者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等;3.事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能力进行评价,一旦发现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立即采取必要手段直至实施破产程序以降低损失。

4.如何撰写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篇四

财务状况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状况分析既是对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及逐步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企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工作,准确评价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挖掘潜力,改进不足,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报告标题

标题是对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最精炼的概括,它不仅要确切地体现分析报告的主题思想,而且要语言简洁、醒目。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同,其标题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具体的分析内容而定。如“某月份简要会计报表分析报告”,“某综合财务分析报告”,“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报告”等。

(二)基本情况

即概括企业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状况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如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其他业务情况等,并对企业运营及财务现状进行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企业当前的运作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

(三)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企业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四)总体评价

做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五)工作建议

即财务人员在对经营运作、投资决策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改进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注重实际操作,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

二、财务状况分析报告的主要分析指标

(一)经营指标分析

主要说明企业基本情况、本期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如产量、营业量、销售量等实际完成额及同比增减值。计算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财力评价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将这些指标与标准指标及上年同期值相比计算增减值,并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生产经营中取得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是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二是营业范围调整及影响;三是需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和事项的影响等。从中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企业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与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使企业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盈亏指标分析

1.对利润表所反映的本期实际利润数与计划数及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利润实现情况及增减值。本期实现利润(亏损)总额是多少,比计划及上年同期数增减额及增减率;分析本期实际利润总额构成情况,其中: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等情况与计划数及上年同期数的增减额及增减率是多少。

2.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并用标准值与上年同期值相比计算增减值。

3.根据分析与计算结果,分析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并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减额的影响、成本费用同比增减额影响、其他业务利润、营业收支净额等因素分析其对本期利润的影响程度,查找导致盈利能力增强(减弱)的原因。

(三)资金指标分析

1.通过资金结构比例分析,分析本期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中各项目的构成比例,以行业比例和上年同期项目比例相比较,将增长分析与结构分析结合起来,判断各项目构成比例的合理性、科学性。

2.对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效率情况。其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如通过对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可以得出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如果周转率高则表明:收账速度快,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及坏账损失。同时借助应收账款周转期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还可以评价委托加工单位的信用程度,调整原订的信用条件,制定出(下转第64页)(上接第62页)相应的收账政策。对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知道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是否合理,固定资产结构是否恰当。

3,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情况,其主要指标有: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4.指标变动差异分析,将本期各项指标计算结果与标准值及上年同期值比较,找出变动较大或不正常的指标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揭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分析

1.衡量国有资体保值增值情况指标是国有资本增值率,通过对该指标进行分析,能充分体现对国有资产的保护,能及时、有效发现侵蚀国有资产的现象,反映国家投入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2.一般认为资本的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越好。当保值增值率达到100%时为保值,超过100%时为增值,若小于100%则表明国有资本减值,说明国有资产受到了侵蚀、流失、损失等,没有实现资本保全。

3.根据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实现的程度,分析其原因,特别是对没有实现资本保值的要高度重视,查找漏洞,研究对策。

三、撰写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突出重点,忌泛泛而谈

财务状况分析重在揭露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所以分析内容应当突出当期财务情况的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影响当期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剖析变化较大指标的主、客观原因。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分析企业的当期财务情况,预测企业发展走势,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

(二)要深入剖析,忌浅尝辄止。

我们知道,往往表面良好的指标背后隐藏着个别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又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偶然现象中的必然规律,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对现有大量详细资料的反复推敲、印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仅指标的对比口径上,就要深入调查核实,换算其计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的对比只能扭屈事物的本来面目,甚至会误导报告使用者。

(三)要通俗易懂,忌过于专业

编制财务分析报告时,要清楚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及上级部门。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为领导当参谋,让群众明家底。所以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应尽量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大众词汇,做到直截了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四)要坚持定期分析与日常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季度、月度分析固然重要,但随着财务决策对信息及时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地分析企业日常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甚至要求对财务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因此,在注重定期分析的同时,同样也要重视日常分析。

(五)要坚持报表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的状况财务分析主要从三大报表着手,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从效果上看,难以面面俱到,实际作用有限。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往往缺乏与阅读对象的沟通,缺乏对主要经营事项进行有的放矢的专题分析。因此,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应围绕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来展开,传递对领导决策有用的信息,真正起到参谋作用。

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也指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一篇好的财务分析报告,既反映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及水平,也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好的决策依据。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容易事,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累素材,为撰写报告做好准备

1、建立台账和数据库。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但是编写财务分析报告仅靠这些凭证、账簿、报表的数据往往是不够的。比如,在分析经营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增长原因时,往往需要分析不同项目、不同产品、不同责任人实现的收入与费用的关系,但有些数据不能从报表和账簿中直接得到。这就要求分析人员平时就做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分析的项目按性质、用途、类别、区域、责任人,按月度、季度、进行统计,建立台账,以便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有据可查。

2、关注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对经营运行、财务状况中的重大变动事项要勤于做笔录,记载事项发生的时间、计划、预算、责任人及发生变化的各影响因素。必要时马上作出分析判断,并将各类各部门的文件分类归档。

3、关注经营运行情况。财务人员应尽可能的争取,各级领导也应该多给财务人员深入施工生产一线的机会,多让他们参加相关会议,使财务人员能了解施工生产、质量、市场、行政、投资、融资等各类情况。深入一线和参加各种会议,了解各种情况,听取各方面意见,有利于财务分析和评价。

4、定期收集报表。财务人员除收集会计核算方面的有些数据之外,还应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包括施工生产、物资供应、招投标、劳动工资、设备动力等部门)及时提交可利用的其他报表,对这些报表要认真审阅、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养成多思考、多研究的习惯。

二、确定报告分析的内容和范围

报告分析的内容和范围要根据报告阅读者对象来确定。我们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是企业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报送给经营领导的报告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有丰富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经营领导,提供的报告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叙述可以简练一点;而对财务专业知识比较陌生的经营领导,提供的分析报告尽量简述的详细一点,易懂一些。报送给上级财务部门的分析报告,可以专业化一些。对于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分析人员在写作时,要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则,报告分析的若是公司的二级单位或项目部,分析的内容稍细一点,事项具体一些;若分析的对象是公司一级的,则分析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的问题都面面俱到,a、b、c、d、1、2、3、4罗列一大串,应该集中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使读者感到新颖、简练、有力度。

三、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要依据读者(或领导)对信息的需求来确定。记得有一年的财务分析报告让领导看后,他说:“你们的财务分析报告写的不错,很全面,应该说是花费了不少心思的。但太长了,而我想真正需要的信息却不多”。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可事实上,我们都是按照上级规定的格式通报一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对于领导想要知道的重点指标后面的各种变动因素的分析,只是粗略地概述一下,根本就没有进行重点的分析其内在的变动因素。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管理者和使用者真正要了解的信息。

四、财务分析报告写作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提要段,即概括公司综合情况,让财务报告接受者对财务分析说明有一个总括的认识。

第二部分说明段,是对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说明(也是对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特别要关注公司当前运作上的重心,对重要事项要单独反映。公司在不同阶段、不同月份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所需要的财务分析重点也不同。如工业企业正进行的新产品的投产、市场开发,施工企业重点项目的攻关阶段则需要对其的成本、货款回收、利润等主要指标进行重点分析说明。

第三部分分析段,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①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对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人等都十分重要。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研究企业流动资产、资产变现能力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涉及企业的长期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等。②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营业(或销售)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然后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③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营运能力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驾驭资产,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营运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资本增值的程度,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成败。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和评价,一般是从资产的周转速度指标来进行的,包括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等。④企业成本费用的分析:企业的成本费用,从财务会计的概念讲,主要反映业务成本,(对于制造业说,就是生产成本,而对于施工企业则是工程成本),以及三项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此时财务分析主体根据分析目标,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成本表和其他附表)中体现的数字,并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以及对企业相关比率进行衡量,以得出与其他财务评价指标相配套的系列评价结论。

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各种财务比率的计算和分析,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具有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点,是财务分析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比较分析法是指将某项财务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标准进行比较,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评价指标数值的优劣情况。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连续若干期财务报表中相同指标的对比,来揭示各期的增减变化,据以预测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的目的是通过计算确定一个综合经济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的变化对该指标影响程度。只有知道各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才能把握指标变动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上述分析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受财务报表局限性、滞后性、重量不重质等的缺陷。因此财务人员只有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使得分析结论更可靠、更有说服力。

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图示,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当前要点,多反映公司经营焦点和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四部分评价段。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

第五部分建议段。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最好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真正起到 “财务参谋”的作用。

五、财务分析报告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资金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特别是我们各施工项目都远离驻地,就需要我们分析人员深入施工一线,了解各个项目各个施工环节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并依据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如果分析报告是就数字论数字,报告的重要性质量特征就会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2、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3、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得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4、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我们公司一些单位的核算还不是很规范,费用的实际发生期与报销期往往不一致,如果财务分析人员不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5.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篇五

务状况分析适用公式,有用的同志请套用

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的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00%

2.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衡量行政单位当年支出总预算及分项预算完成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00%

年终执行数不含上年结转和结余支出数。

3.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00%

4.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5.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衡量行政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衡量行政单位办公用房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

7.人车比例,衡量行政单位公务用车配备情况。计算公式为:

6.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篇六

一、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分析

分析现金流量及其结构,可以了解企业现金的来龙去脉和现金收支构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1)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在企业经营正常、购销平衡的情况下,二者比较的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2)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总额进行比较,可大致说明企业产品销售现款占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的比重。比重大,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突出,营销状况良好。(3)将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上期进行比较,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成长性越好。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当企业扩大规模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补偿不了流出量,则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如果企业投资有效,将会在未来产生现金净流入用于偿还债务,创造收益,企业则不会有偿债困难。因此,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论优劣。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一般来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临的偿债压 力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不存在偿债压力。因此,在进行分析时,可将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与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比较,所占比重大,说明企业资金实力增强,财务风险降低。

4、现金流量构成分析

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人和筹资活动现金流人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较为合理。其次,分别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支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支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它能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使用方向。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重大的企业,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现金支出结构较为合理。

二、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通过举债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但是举债是以能偿债为前提的,如果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则生产经营就会陷入困境,以至危及企业生存。因此,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可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决策;对债权人来讲,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而用现金流量和债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1、到期债务比

到期债务比=现金余额体期到期的债务。这里,本期到期的债务 是指即将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对这个指标进行考查,可根据其大小直接判断公司的即期偿债能力。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余额/流动负债总额。这一指标中,比率与偿债能力呈反比,即该比率偏低,说明企业依靠现金偿还债务的压力较大,若较高,则说明企业能轻松地依靠现金偿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余额/债务总额。这一指标同企业的偿债能力呈正比。该比率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反之,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

三、支付能力分析支付能力分析

主要是对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特别是其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与各项支出的现金进行比较。企业取得的现金只有在支付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与本期应偿还的债务后,才能用于投资与发放股利。具体地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为正数,说明企业本期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增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差,财务状况恶化。但也必须注意,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并非越大越好,若现金的收益性较差,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太大,则企业现在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吸收现有的资产,使资产过多地停留在盈利能力较低的现金上,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四、企业再投资能力分析

1、现金流量满足率 该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满足投资活动资金需求的能力。用公式表示为:

现金流量满足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0%

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100%,说明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投资活动的现金需求;小于100%,表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不能满足投资活动的现金需求,企业需另筹资金。

2、固定资产再投资率

通过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能有多大比例再投资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再投资率=购置固定资产支出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x100%

7.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方法探讨 篇七

1.1 简介

对企业财务状况关心并进行分析的行为主体 (个人或集团)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分析者 (例如投资人、债权人、证券分析机构) , 他们是与企业有关的个人或集团。就当前来看, 他们一般较少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只是侧重某一方面的考察:或是获利能力, 或是偿付能力等。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大多是就同类企业进行横向比较, 应用的指标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计算整理出的全部指标中的一部分;另一类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经理、财务人员等) , 他们一般将企业看做一个系统, 在进行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 利用企业的历史资料较多, 一般是将企业的当前财务指标与以往比较, 较少与其他企业比较。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外部分析者与内部经营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时目的不同, 需要全面考察企业的财务指标, 所需的资料也不限于财务报表。

二是企业的外部分析者与内部经营管理者所接触到的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同。一般来说, 企业外部分析者接触到的关于企业的财务信息, 主要是企业定期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 也就是说, 他们只能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 除了财务报表以外, 随时都可以查阅企业的各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 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创造条件。对于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 历史数据较容易获得, 便于他们对企业进行趋势分析。

1.2 评价

我们通常把企业外部分析者对于企业某一方面财务状况的分析称为重点分析,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分析成为综合分析。笔者认为, 目前这两种分析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对企业外部分析者来说, 由于只是面对企业的财务报表, 从中整理出自己关心的指标, 如债权人只考察企业的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这种选取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倾向性, 往往不同的人对同一分析目的会选择不同的财务指标, 从而较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再者,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通过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财务指标的整体来反映的, 如果只通过考察某些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往往会掩盖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 在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时, 目前主要运用两种方法, 即杜邦财务分析和沃尔财务分析。杜邦财务分析只用到四个指标, 大部分财务指标不能进入公式参加分析, 这样损失的信息较多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其财务指标少则十几个, 多则几十个) 。杜邦分析的实质, 是应该将总指标进行分解, 主要考察资产净利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因此, 笔者认为在某种意义上不能算做综合分析。在沃尔财务分析中, 人为的主观因素比较多 (体现在指标的选取和定权上) , 也较难保证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沃尔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完整也使某些人对此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产生怀疑。虽然企业的内部人便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趋势分析, 但是如果不与其他企业进行对比, 就谈不上“知己知彼”, 不知道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较的差距或优势, 这种比较也不是一个或几个财务指标的分析, 而是企业之间财务状况的综合比较。

2 对新的多元分析方法的引进

对于以上企业外部分析者及内部经营管理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方法的不足, 笔者认为, 对于企业的外部分析者也要全面、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者, 应该运用更加科学的“综合分析方法”, 并加强与其他同类企业对比。就是说, 无论企业的外部分析者还是内部经营管理者, 都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 并且寻找更加科学的方法。

“综合分析方法”贵在综合, 从认识事物的能力上看, 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反映企业不同侧面的财务指标, 运用一个简洁的系统予以综合, 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 (或称综合得分) , 如沃尔分析中企业所得的分数, 以此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在方法上, 也就是要找到一个函数P=f (X1, X2, ……, Xn) , P为综合得分, X1、X2……Xn代入此关系式, 得出P值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函数在理论上存在, 但是由于财务指标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我们找到它却不大可能。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X1、X2, ……, Xn中哪些指标是主要的, 且重要的程度是多少。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综合, 求出综合得分 (q) 作为真实得分P的近似, 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为此, 我们引入多元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多元分析又称多元统计分析, 是基于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考察, 获得许多数据的分析方法。由于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 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发展为一个包含若干方法的体系, 应用较多也较成熟的方法有主成分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判别分析法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反映事物不同侧面的许多指标进行综合, 将其合成为少数几个“因子”, 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 便于我们对被研究事物的全面认识, 并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决定性因素, 达到对事物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笔者认为, 上市公司应该在财务分析中逐步引入这些方法。这些方法不但能克服当前分析方法的缺点, 还能发挥多元分析方法自身的优势, 得出准确的评价结果, 提供给企业的内、外部决策者。从美国股市的发展来看,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分析中引入这些方法, 使股市理论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 股市发展已十几年, 上市公司的运作也在趋于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开始建立数量分析小组 (就目前的规模和形式来看, 我们认为还不能称之为部门) 分析研究企业发展和证券定价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较多的使用多元分析方法。

从目前来看,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引入多元分析方法也是可能的。首先,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三种表, 其数据能够满足模型的需要。其次, 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素质较高, 能够掌握并准确运用这些方法。再次, 上市公司的设备先进, 便于引进及开发各种分析软件。我们以某上市公司 (汽车行业) 2006—2008年3年的财务报表, 计算整理出现8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 (X1) 、速动比率 (X2) 、股东权益比率 (X3) 、销售利润率 (X4) 、资产利润率 (X5) 、净资产收益率 (X6) 、应收账款周转率 (X7) 、存货周转率 (X8) 。数据如下:

如果采用重点分析方法可以看出:流动比率 (X1) 、速动比率 (X2) 、股东权益比率 (X3) 逐年下降, 该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逐年降低, 其偿付能力下降, 应引起投资者及债权人的重视;销售利润率 (X4) 、资产利润率 (X5) 、净资产收益率 (X6) 、存货周转率 (X8) 较往年相比没有太多的变化, 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在逐年好转, 从而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困难。如果运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 计算出公司财务状况的综合得分 (或称主成分得分, 通过数学运算得到, 当前这方面的软件较多, 计算很方便) 并以之排序, 其次序为2006年最好、2008年最差, 而2007年居中, 提示出企业财务状况的逐年下降,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市场竞争不完善等大环境的影响;其二是这三年恰逢公司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

以上案例, 充分显示了多元分析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科学性, 它通过企业3年财务指标24个数据, 每年数据都参加了运算, 计算出综合得分。显然综合得分中包含了每个数据的信息, 这是一般现在财务分析方法无法达到的。通过进一步分析, 使我们还可以找出企业财务状况与往年相比的优势及不足的原因, 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反映的。现阶段, 我国上市公司的定期主要报告包括三表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及其附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主要是从中计算整理出各种财务指标, 或再将这些指标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

8.财务状况分析论文 篇八

此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篇关于中产家庭收入的文章。文章中一个中产家庭的女士自曝账单,并表示家庭年收入达到70万元,但仍不能满足日常的开支及消费。笔者利用文章中的数据,用理财规划的思维对这个中产家庭的资产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在没有任何合理规划的情况下,目前该家庭的财务资源留存率有限;第二,由于留存率的限制,未来其家庭财富增长的空间有限;第三,由于缺乏合理的理财规划,未来其子女教育、养老等目标很难实现。

该家庭提出的理财目标如下:

(1)子女教育,在孩子18岁时准备200万元的教育金。

(2)子女婚嫁,为子女筹备100万元婚嫁费用。

(3)养老规划,至退休时筹备150万元养老金。

(4)医疗保障,筹备50万~100万元应急医疗费用。

(5)个人培训,为男方筹备15万元学费。

(6)大宗支出,筹备30万~40万元用于换车;40万~50万元用于房屋装修或家电更换。

1 家庭财务状况诊断

该女士37岁,丈夫38岁,孩子7岁。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较为简单,资产主要包括存款、房产和汽车,暂无贷款。由于没有充分利用贷款资源,因此其财务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根据文章提供的数据,笔者对该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了梳理。男方税后月收入2.5万元,女方税后月收入1.5万元,年底均为双薪(作为奖金计算)。夫妻日常生活支出合计15万元/年,分摊到每月为1.25万元,其中男方月支出6000元,女方月支出6500元。孩子生活支出合计约72900元/年,分摊到每月为6075元,其中并不包括孩子3.3万元/每年的学费。家用车支出合计约为2500元/月。保险年支出1万元,其中不包括医疗和意外事件的费用。其他年支出合计16.3万元/年。梳理后的家庭收入支出情况见表1。

从表1来看,目前该家庭月总支出为21075元,其中日常生活支出为18575元,占比88.14%,暂无房贷还款支出。家庭日常支出占月收入比重为46.44%,低于50%,表明该家庭控制开支的能力较强,日常支出较为合理。但从年结余来看,该家庭每年可结余94100元,留存比例为18.1%,家庭储蓄能力严重不足,这说明其他支出过高,限制了家庭财富的增长。

2 家庭理财规划

一个完整的家庭财务规划包含应急准备、长期保障、子女教育、退休养老4个方面。

2.1 应急资金规划

由于不需要偿还房贷,按照该家庭每月18575元的生活费用,准备3个月的应急资金共计需要55725元。其中,应急资金的1/3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保留,另外的2/3可以考虑购买货币基金。

2.2 长期保障规划

在该家庭中,男方的税后年收入在32.5万元左右,购买了保额为20万元的商业保险,年交保费20万元。分析看出,该保额无法覆盖其1年的收入,保障作用有限。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如果希望保障未来5年的收入,则保额为142万元。目前,年交保费为6000元,保费仅占其年收入的1.85%,保障偏低,如果按照保费支出占年收入10%~15%的比例计算,男方还可增加26500~42750元的保费支出。

女方的税后年收入在19.5万元左右,购买了保额为10万元的商业保险。年交保费4000元,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如果希望覆盖其未来5年的收入,则保额缺口未87.5万元。按保费支出占年收入10%~15%计算,女方还可增加15500~25250元的保费支出增强保障。

该家庭50万~100万元的应急医疗费用目标可以通过每年支付一笔保费来实现,既可以解决大额资金作为应急资金占用、无法提高家庭财富增值率的问题,也可以缓解短期内意外情况出现时家庭所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

2.3 子女教育规划

如果不考虑通胀引发学费上涨的因素,按照7%的年化投资收益率计算,想要在孩子18岁时筹备200万元的教育金,每月需要投资10102元。如果考虑通胀(假设3%)因素,则每月需要投资13983元。

2.4 养老规划

目前,该家庭中夫妻双方的月生活费用为12500元,距女方退休(假设女方55岁退休)还有18年。如果通胀率为3%,18年后夫妻双方所需的月生活费用为21280元,需要筹备的养老金共计766万元。假设其中的50%可以由社保满足,则另外还需自行筹备383万元。而该家庭所制订的养老预算为150万元,如果按照这一目标,显然无法满足夫妻双方的消费需求,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将大大降低。为了筹备383万元的养老金,该女士每月需要定投基金8893元。

2.5 基本规划完成后的收入支出情况

在完成了基本规划后,该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见表2。

完成基本规划后该家庭的留存比例为-38.81%,该女士的家庭财务资源无法支持上述规划。分析得知,该女士家庭的月总收入基本可以覆盖家庭每月的消费和投资,但年收入无法支持每年的总支出。原因在于家庭的其他年支出过高,没有结余资金用于筹划未来。该女士应优先将财务资源用于子女教育和养老投资,适当缩减不必要的消费。

3 实施策略

第一,准备3个月的应急资金共计55725元。其中1/3的资金以活期存款方式保留,另外2/3可以考虑购买货币基金。

第二,该家庭筹备50万~100万元应急医疗费用的目标可以通过每年支付一笔保费来实现。

第三,想要在孩子18岁时为其筹备200万元的教育金,可通过每月投资10102元实现。如果考虑通胀(假设3%)因素,则每月需要投资13983元。

第四,按照该家庭目前的生活标准测算,需要每月定投基金8893元为夫妻二人未来的养老做准备。

第五,可用家庭的月收入来支持家庭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并将部分资金用于子女教育和养老投资。此外,应适当降低不必要的生活支出,财务资源优先满足基本规划的投资需求。

第六,个人培训的目标可通过目前家庭的存款来满足。

第七,子女的婚嫁及大宗消费暂不列入家庭当前的理财目标,待财务状况改善后再进行规划。

收稿日期:2015-12-16

上一篇:项目经理任职报告下一篇:四年级上册劳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