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2024-10-18

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11篇)

1.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篇一

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

-----重要论述摘编》

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玉龙县转型跨越发展之年,我们肩负着建设云南向东向西发展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建设推进云南 “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这个历史使命,必须负重赶超,转型跨越。近期,我利用了一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了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选编的《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相关内容,感触颇多。该书摘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主要任务、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它是一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为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针对性很强,简明实用。它包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

习。时间是挤出来的,是牺牲休息时间腾出来的。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更应该安排好时间埋头学习、做好笔记,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此次机关党总支开展的理论学习,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从行动和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事。学习是基础,时间是保证,实践是目的。你有再多的知识而不去实践,就会变成书呆子。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检验为民服务思想的标准,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识再多,但他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在做群众工作中去发挥作用也是空谈。所以,实践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基础。

在群众工作的实际中,我们要融入到建设云南的“桥头堡”战略工作中去。“桥”是大通道,“头”是大前沿,“堡”是大基地,这一战略定位,必将推动云南由祖国边疆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玉龙县融入桥头堡建设的结合点。要抓住历史机遇,自觉坚持把理论与实践、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有机结合起来,提出符合玉龙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办法举措,切实找准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促

2.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篇二

面对新形势新局面, 党的新闻事业怎样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回眸党的新闻事业史, 每一个阶段都体现着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无疑成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根基。党的新闻事业在群众路线上的实践过程与特点, 必将为当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启示。

一、群众路线与党的新闻事业

从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办开始一直到今天, 党的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这近百年的历程里,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基, 党的新闻事业用实际行动实践着群众路线。早在建党之初, 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党的新闻工作从一开始就将群众放在办报的首要位置, 面向群众、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党的新闻事业史也是一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史书。

1922年党的二大关于党的章程的决议案中就曾规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9年, 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 并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内容,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而党报成为党践行群众路线的第一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首倡者和主要阵地《新青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先行者。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 其主编陈独秀就曾宣称其志在“改造青年思想, 辅导青年修养”, 将青年群体与报纸的生息紧密联系在一起。1920年7月改组为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的《新青年》, 更是将向广大读者进行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教育作为己任, 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新青年》, 拉开了蒙昧中国思想启蒙的扉页。

作为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重要理论阵地, 《向导》周报在1922年9月创刊时就明确提出要根据“全国真正的民意”和“政治经济的事实”的要求来办报, “革命党当大大宣传民众, 大大结合民众, 轰轰烈烈继续做推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之压迫的民主革命”[1]。《向导》周报还专门设置了“读者之声”专栏, 用以沟通读者与编者, 探讨问题, 交流思想。专栏主要刊载各地读者对《向导》周报的评价、建议, 以及《向导》周报对读者来信的答复等。《向导》周报所做的大量工作, 起到了党的报刊对人民群众强有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作用, 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作为党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 《向导》周报可谓开了党报践行群众路线的先河。

最早诞生于革命根据地的《红色中华》报, 虽然在国共两党对峙十年的特殊环境下只出版了短短的3年, 但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所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 《红色中华》报立足于群众办报的方针, 及时地报道了苏区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 切实地指导了党和苏维埃组织的工作, 嘹亮地吹响了鼓舞苏区军民战斗的号角。作为苏区千百万群众的喉舌, 《红色中华》报经常刊登工农群众的来稿、来信, 为他们提供发表意见的论坛, 还不断致力于报道反映群众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督促各级组织帮助解决, 并树立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办报作风等, 这都是党的新闻事业在践行群众路线上的典型体现。

1940年12月30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又一新闻媒体。到1949年解放区的广播已发展到40座, 党的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其发展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息息相关。

1942年《解放日报》的改版无疑在中国新闻史贴近群众和贴近实际方面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改版也成为党报在践行群众路线上的标杆。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社论提出这样的问题:怎么才能使报纸成为集体的宣传者、集体的鼓动者和集体的组织者, 成为党手中最锐利和最有力的武器呢?回答是:党报必须具有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这样四种品质;使报纸的整个篇幅贯彻党的路线, 反映群众情况, 加强思想斗争, 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2]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实现了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一张完全的党中央机关报的蜕变, 树立了联系群众、“深入实际, 不尚空谈”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党报工作应该具备的工作作风。这次具有伟大意义的改版为党报工作的深入改革起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并且带动了《新华日报》东北版、《抗战日报》等报在提高群众性方面的改版行动。

《红色中华》报

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出版9年多的《新华日报》从创刊之日起就不断地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特殊的环境、复杂的局面并没有削弱《新华日报》的办报信念, 反而不断突破国民党的统制, 使报纸得到生存和发展。1942年5月, 《新华日报》接续延安整风精神进行改革, 发表了《敬告本报读者》的社论, 刊登了《征求读者意见启事》等。整风后的《新华日报》进一步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 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1945年10月25日, 延安《解放日报》专门发表了题为《大家办广播》的文章, 提出了“大家办广播”的群众工作方针, 阐释了依靠群众办好广播的重要意义, 指出大家办广播的主要意义在于充分地享受和利用广播, 力求建立广泛的广播网。1946年创刊于河北邯郸的《人民日报》首次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报方针和宗旨, 奠定了其在两年后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日报》更是反复强调自己“既是党的报纸, 也是人民的报纸”, 是“人民的公共武器”, 是“人民的益友和知音”, 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一贯在实践中坚持依靠群众办报, 并取得良好效果, 得到读者认可和好评的《新华日报》, 在1947年1月11日发表的编辑部文章中表达了“希望读者继续给我们以更大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重申了自己“愿和广大读者紧紧地拉起手来”[3], 去实现共同的目标的良好愿望。

194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次重要讲话成为党的新闻工作在实践群众路线过程中最主要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 就在于它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这就是群众路线。他还说:“报纸要靠大家来办, 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 靠全党来办, 而不能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 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这就进一步联系实际, 指明了报纸工作的群众路线, 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刘少奇同志非常重视党同群众的联系问题, 他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指出:“我们党要通过千百条线索和群众联系起来, 而你们的工作、你们的事业, 就是千百条线索中很重要的一条。”在他看来, 党和群众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新闻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要尽一切可能联系群众, 而千座桥, 万条线, 主要的一个就是报纸”[4]。两位领导人深刻地强调了党报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性, 确立了新闻工作在密切党与群众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们党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又有了新的深化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决定》强调, 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 要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是党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密切联系群众”与“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三大传统作风之一, 强调党的各项工作都应当立足于服务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目中居于极其重要的位置。随之, 新闻界出现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形式, 《人民日报》的改版成为当时引领变化的领头羊。

1956年7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 宣布《人民日报》改版。社论指出, “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 也是人民的报纸”;“我们的报纸名字叫‘人民日报’, 意思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财产;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我们期待全国广大的读者给我们更多的帮助, 更多的批评和指示”[5]。改版后的《人民日报》, 新闻报道的覆盖面有所增加, 言论的数量有所增长, 报纸版面也变得轻松活泼了许多, 赢得了当时广大群众的肯定。体现群众精神的这次改版带动了各地党报改版的大潮, 全国各级党报引以为榜样, 相继进行探索与改革, 同时也推动了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其他中央级媒体的改革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初的新闻界虽然萦绕着严重的左倾思想, 但是党的新闻事业仍然将群众工作置于首位, “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成为当时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屈指可数的作品。《北京晚报》上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以邓拓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北京市委杂志《前线》里, 专栏“三家村札记”在饿死几千万人的大背景下发表的杂文借古讽今, 以犀利的笔触鞭笞了当时的社会弊病。“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将思考的视角投注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通俗易懂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新闻战线作为重灾区遭受重创, 许多报纸被迫停刊, 大批新闻工作者受到牵连和冲击, 党的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一度中断。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重新为新闻界带来了一股春风, 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的跨越式发展, 以及新媒体技术的高潮迭起, 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新闻事业也开始注重体现受众本位的原则, 更能体现群众精神。2003年,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成为全国新闻媒体的指导方针。党的新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新闻改革活动, 大大提高了新闻媒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随后,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引发了国内电视界的新闻热潮, 关注民情、民意, 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的民生新闻, 成为新闻媒体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华大地, 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三贴近”原则对于指导新闻工作实践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其中的“贴近群众”, 是党的新闻事业对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深化。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 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同时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了“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 需要“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这次讲话无疑为新时期媒体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为党的新闻工作继续践行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

2011年8月,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铺开, 各级党委宣传部、新闻单位在中宣部等五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响应。“走转改”活动的开展, 使广大新闻工作者能够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 转变思维, 以群众为本, 写出更多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新闻作品。2012年12月4日, 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又进一步强调了“改文风”的重要性, 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 坚持“三贴近”原则, 继续发扬“走转改”精神。

2013年8月19日,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宣传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 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满足人民精神需求”[6], 这与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新闻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也是党的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 任何形式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都应成为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我们共同实践, 不断深化, 持之以恒。

二、党的新闻事业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的特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也是党在近百年的新闻工作中积极践行群众路线的力量之源。细数党的新闻事业史, 历次在新闻宣传方面的重大改革无不将群众原则作为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党的新闻事业在强调群众路线方面可以说呈现出了共同的特点:

1.注重树立群众意识, 重视新闻内容的通俗易懂

党的新闻事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每次开展党报改革工作时都会将提高群众意识放在首位, 强调“日报一定要用群众的态度, 从叙述新闻中宣传党的主张, 这样才可以使日报更加适合于群众的需要与兴趣, 使日报的影响能深入广大群众”[7]。1942年《解放日报》和1956年《人民日报》在改版前都存在严重脱离国内实际和群众生活的倾向, 可读性差。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开始注重贴近群众生活, 加强与读者沟通工作, 新闻数量明显增多, 扩充了新闻作品的题材, 报道形式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 通俗易懂, 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2.注重改进文风, 重视新闻形式的喜闻乐见

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只有不断地改进文风, 贴近群众, 不断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才能赢得群众的肯定和欢迎。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在改版后正式确立“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办报方针, 把贯彻党的政策、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放在首位。注意报道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强调群众参与、用群众语言写作, 真正实现“以我为中心”的整合宣传。强化机关报意识的同时, 在报纸的大众化发展方向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受到新媒体传播格局冲击的现代党报也开始进行将办报视角对准贴近群众的民生新闻, 真正从新闻内容和版面上体现群众生活, 服务普通百姓, 运用群众的语言,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等一系列的革新与探索, 并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所以, 从文风上贴近群众语言, 反映群众呼声, 才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 才能获得来自百姓的认可。

3.注重人民群众的参与, 重视读者工作和群众呼声

党的新闻事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参与, 尤其是在工农兵中培养通讯员, 着力将党报建设成为党与群众共同参与、真实反映党与群众观点的报纸。抗战时期的中共党报十分重视通讯员工作, 《解放日报》创刊仅半年就拥有300多位通讯员, 小学教师、村长、变工队长、民兵队长都可以是党报的通讯员和读报组的负责人。[8]《红色中华》从第2期开始欢迎读者投寄文章, 还专门开设了“苏维埃建设”专栏, 经常刊载读者的来稿, 报道和交流经验教训。《红色中华》之所以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其原因就在于它坚持贯彻群众办报的方针, 它的办报宗旨植根于人民之中, 为人民服务, 反映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意见和要求,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如今, 我们的广播电视媒体是直接将人民群众请到广播电视节目中来, 或参与录制感受节目过程, 或直接发言表达建议和意见, 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人公。

4.注重贴近群众实际生活, 重视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历来重视读者工作, 借以加强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唤起工农大众团结奋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每天的必修课。《向导》《中国青年》等党团报刊历来重视读者来信, 注重开展读者调查。《红色中华》报的工作人员贴近群众, 深入到实际生活中采访写稿, 很多通讯员都来自群众, 很多报道直接来源于群众的生活或者是战场, 出现很多脍炙人口的通讯报道。这种深入群众的作风应当由当代党报工作者继续传承和发扬。

5.注重基层宣传工作, 重视党的新闻事业的桥梁作用

党通过媒体传播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并将党的声音传到人民群众中间。人民群众也通过媒体反映问题, 提出建议, 真正实现其上下通达的桥梁作用。坚持群众路线的新闻媒体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精神的桥梁, 密切了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关系。毛泽东曾指出:“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9]这不仅说明了新闻工作在党的全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而且说明了党的新闻事业必须与群众保持最紧密的联系, 才能完成党赋予的使命。党总是把新闻事业作为党联系实际、指导工作, 联系广大群众的有力工具。

三、党的新闻事业如何传承群众路线

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 党的新闻事业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挑战。大众化传播格局日新月异, 不断更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提出了越发严峻的考验。党的新闻工作如何发挥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如何延续党报的耳目喉舌使命, 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承载政府责任, 如何以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百姓生活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回答。

党的新闻工作践行群众路线, 就是要乘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 通过一系列的办法和举措, 让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断解决新闻从业者的思想意识问题和职业道德观念, 严格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将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作为一种常态的工作方式, 让每位新闻工作者都能在今后党的新闻事业建设中自觉抵制各种干扰, 不断提高“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能力。

1.要继续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 群众路线是法宝

党的新闻工作要想赢得人心, 要想与党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 就要注重把群众的需求放在实际工作的首位, 将人民群众关注的事情作为新闻报道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把群众的满意和认可作为检验党的新闻事业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不断提高群众意识, 不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 不断用心研究群众生活, 与时俱进, 一直走在自我检查和有序更新道路上的党的新闻事业才会以群众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 才会真正把“官话”转化成群众语言, 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2.要继续贯彻“三贴近”原则, 贴近群众是核心

“三贴近”原则是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其中“贴近群众”是核心。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办群众之所盼, 充分体现群众意愿, 满足群众需求, 要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群众喜欢的朴实文风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真实贴近群众的新闻才是好新闻, 只有真实反映群众生活的新闻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只有真实表达群众观点的新闻才能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

3.要持续开展“走转改”活动, 走基层是第一步

坚持“走转改”活动是新闻传播领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改掉部分新闻工作者脱离人民群众恶习的有效途径。很多新闻单位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制定了完善的制度,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方面取得了实效。实践证明, 新闻工作者只有将走基层落实到位, 真实扎根于基层, 常常出入普通群众中间, 深入调查研究, 才能懂得群众生活, 才能采写出受群众欢迎的新闻作品, 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才无愧于人民的事业。

4.要将群众路线贯穿到新闻工作的始末, 始终维护群众利益

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弄清群众路线的内涵, 并自觉地将其贯穿到新闻生产的全过程, 包括新闻内容的选题、采访、制作, 以及受众反馈的每一步。新闻工作者要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要时刻明确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人民群众的新闻事业, 要在新闻工作的每个步骤提问自己是否站在了群众的角度, 走群众路线的党的新闻事业才能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要将践行群众路线作为长期任务来抓, 以积跬步而致千里

党的新闻事业要想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不被信息时代的洪流所超越, 就必须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群众路线是党的新闻事业常青的法宝, 并非一日一时一个阶段的口号, 而应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身上时刻保持的精神和面貌, 真正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 真正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新闻工作, 才能体现党的新闻事业中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总之, 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将践行群众路线作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不断提高和加深群众意识, 深入贯彻“三贴近”原则, 将“走转改”活动固化成为新闻工作自我检查的长效机制, 将群众路线贯穿到党的新闻工作的始末, 才能在今后党的新闻事业建设中自觉抵制各种干扰, 不断提高“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能力, 用日常新闻工作中一点一滴的努力使党的新闻事业致远绵长。

参考文献

[1]蔡和森.本报宣言[EB/OL].《〈向导周报〉史迹 (1922.09.13-1927.07.18) 》.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03/192699194310/17078976.html.

[2]林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视角的系统阐释[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216.

[3]检讨和勉励——读者意见总结[G].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下册:96.

[4]刘少奇选集 (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397.

[5]致读者[N].人民日报, 1956-07-01 (1) .

[6]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7]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1915-1937) [G].北京:学习出版社, 1996:891.

[8]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168.

3.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篇三

中央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党的建设的加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把握党的作风现状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党的群众路线与“三严三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对于构建“三严三实”长效机制,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理论创造,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提出的,是几代人深刻领悟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践行群众路线,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所处时代出发,创立了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它们整体构成了“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别的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从锤炼党性、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的新内涵,是对党的作风建设发出的新的动员令,把作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境界。

二、共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本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践行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的要求,不仅囊括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所有要求,而且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其共同的文化底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民本”最早出现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即国家的根本为人民,人民安稳,国家才能安宁。可见, 国家的福祉是民安、民顺、民富。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的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提出的三严三实也包含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着眼于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内圣”“外王”,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从“三严”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做人的根本和个性的修养,体现了“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三严”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内圣”的要求,也就是要像古代圣贤那样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另一方面从“三实”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做事要认真笃实,“三实”则鲜明地体现了对“外王”的要求,即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务实,这是把事做好的基本保障。

三、相互贯穿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015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中,从两个方面理清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联性。

《方案》明确“三严三实”的灵魂是“一切为了群众”。要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有效地践行三严三实,就要紧紧地围绕群众路线中的“一切为了群众”这一主旨思想去夯实基础,转变认识,深化实践,灵活应用方式方法,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提高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方案》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党长期坚持、行之有效,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三严三实”,需要共產党员从理论上深刻把握群众路线中“一切为了群众”的内涵,并且在调查实践中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所喜、所忧,以此为前提和基础,工作方法上要注意掌握火候和分寸,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既严又实”才能够切实找到“不严不实”症结之所在;才能够切实缩小党与群众、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和隔膜;才能够端正党风、纯洁政风、改善民风;才能够为政出于公心,以党、国家和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够践行出“为生民立命”的使命与担当。

四、群众路线是检验“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重要标准

党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都是中国共产党改进与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其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灵魂,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则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与拓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检“三严三实”之效。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效果是否严、是否实,取决于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态度、实绩和作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的成与败,“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的好与坏不是由党员干部说了算,而是交由群众去检验、去评价。

干事创业、从政为官,须臾不可忘记“严”和“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的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持之以恒抓到底,能否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持续展现,这都要求党员干部要有踏实的态度。践行“三严三实”干部态度要做到认真负责、严谨求实,不马虎敷衍。只有上升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才能深刻理解落实“三严三实”要求的重要意义。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态度是既“严”又“实”还是随意散漫,群众最清楚。群众对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态度的认可态度好,我们党员干部的腰板才能硬。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的外在形式表现在是否按预定计划适时开展,是否组织党员干部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是否制定党支部研学方案,是否组织党支部开展专题讨论问题上。而其实际效果表现在是否真正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上。“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的扎实推进,党员干部才能够正确运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才能够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够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

“三严三实”是作风建设的准则规范,更是共产党人的价值指向。“三严三实”,体现的是作风,彰显的是境界。为了避免“三严三实”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说”和“做”相背离或“雨过地皮干”的现象出现,必须使党员干部,真正接受群众的监督,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其落实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实际水平、成效,评价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绩效的根本标准。

4.《论党的群众工作》学习材料 篇四

特点:

这本书包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的全局高度,对党的群众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主要任务、基本要求等都做了全面深度的论述。这样一本有理论高度,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著作出版,对我们当前做好群众工作必然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必然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书。

这本书总体结构分为六部分,这六部分第一部分叫做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第三部分是关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第四部分是关于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第五部分是关于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第六部分是关于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

这六部分尽管只有两万三千字,只有六个部分,但是这本书是特色鲜明的一本书,从总体上看至少有三个特点非常鲜明,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认同,这三个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特点系统性。在我们党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在坚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各个方面的同时,也很好的运用到群众工作中,由此我们就逐步形成了群众工作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书编辑的六个专题选择了不同时期我们党的重要领导人的这么一个论述,内容非常全面,而且逻辑性很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有机的整体。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部分叫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它谈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谈的是一个为什么要做群众工作,为什么做好群众工作,谈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从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关于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关于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关于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这四个方面实际上谈的是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群众工作有哪些方面工作需要做?谈了群众工作的主要内涵。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实际上谈到的是怎么办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过去怎么办,过去怎么办了留下了许多的经验,为我们后来怎么办提供了启示,所以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整体。通过六个部分的结合和编辑,内容上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和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这些成果实际上也是我们牢固树立自觉的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源泉和基础。这是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系统性。

第二个特点针对性。这本书记录的是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就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这么一个历史条件和主要任务提出来的。从这么多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群众工作问题上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党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党解决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我们党在解决这些群众工作中所形成的这些经验、方法和手段是什么。我们翻一翻书大家都了解,这本书的后半部分,针对性地汲取了当前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我们的一些初步想法和基本思路,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针对性概括为这本书的第二个特

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可操作性,实际上群众工作的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但是根本上说它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既然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因此方式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群众工作,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保障,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中,与人民群众建立的这种血肉联系,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我们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摘编》中有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摘编》中涉及到我们不仅要从思想教育入手,而且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要所有的党员共同遵守思想教育的成果和制定规定的内容来共同把群众工作做好。

比如涉及到要讲究工作方法,要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比如还强调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建立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而这些问题对我们当前的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都很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因此,总体上看,我们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经典著作和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来读这本书,来学习这本书,必然能够提高我们做好当前条件下群众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感这么一个认识,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必然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基本可以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介绍。

现实意义:

中宣部组织编辑这本《摘编》,是记录了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群众工作的一系列的重要

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准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精神,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群众工作思想,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来看,这本书是反映的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揭示了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德,书中所记录的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任务提出来的。从这些重要论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群众工作所面对的不同的问题,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我们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思路,还可以看到党在不同时期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一些具体的举措。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间,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将其系统的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形成了指导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本书六个专题,选自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内容全面、逻辑合理,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地阐述了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观的重要成果,是我们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的思想基础。这是从理论方面来看的。

从现实意义来看,这本书体现了我们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始终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能够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并且能够长期执政的一条重要的经验。应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我们党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学习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目的就是为了继承党在长期群众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我们记录的这些重要论述,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对于我们进一步拓展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科学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高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能力,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明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刚刚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极大地凝聚起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并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把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不仅成为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已经转化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从而使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为我们党的一种制度安排。从机关到企业,从部队到地方,从学校到院所,从城市到农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转化成全党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培育和践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加强,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我们党、国家、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卓越成就,我们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面对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面转负为正,被预计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有制度原因,更有精神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焕发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立根铸魂的重要成果。

6.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篇六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这是总书记6月18日在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奋斗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创业史。这个史册生动鲜活,波澜壮阔,振聋发聩,摄人心扉。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能在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大潮中永葆青春与活力,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开创了中华民族逆势崛起的辉煌篇章。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系列报道中曾经有过这样几句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但其字里行间所透出的平实而真诚的情感却字字句句直入心怀,一度唤起我心中无限的暖意与感动。曾经让我数度为之掩卷长思: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以自己敏锐的目光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以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真实地记录历史,将生活中感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化为永恒的记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与群众心贴心,如何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我们随时随地都要细心思索的话题;如何在新闻一线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新闻工作者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在实际工作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多倾听群众声音,多了解群众需求,积极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从而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植根百姓生活,把群众观念树“牢”。宋代程朱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曾有几句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这几句诗名为写景,但实际上却是借景言志,借物喻理。可以说,对于新闻宣传来说,群众就是“源头活水”,新闻宣传只有扎根群众生活,才会有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题材,才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召唤力和影响力,进而才能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清如许”境界。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也正如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报道中的那句话一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作为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到改革建设前沿,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要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对群众关心、关注的话题了如指掌,把群众的需求当风向标,当导航仪,让群众的声音响起来,套话空话少了,实实在在的内容多了;官腔官调少了,群众语言多了。作为新闻工作者就要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多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上观察和考虑问题,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观点,让群众喜闻乐见,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只有真正弯下腰、俯下身,唠嗑中学会家常话,田野中感受百姓情,多聆听,多思考,多感悟,以心换心,只有这样才能把节目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7.论党的艰苦奋斗作风的现实继承 篇七

一、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惠及更多人口, 社会更加公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济增长质量更高的社会, 要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 必须充分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发挥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 而这一切必须大力弘扬党艰苦奋斗作风。“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 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 中国共产党人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必须脚踏实地地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不怕困难、不畏挑战、身先士卒、艰苦奋斗, 把艰苦奋斗作风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节约、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使之与中国当今时代使命及历史任务结合起来, 把艰苦奋斗作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成为中国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进而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只有坚定信念, 坚持理想, 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 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

二、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条件下,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小到大, 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这与我们党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密切相联。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能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并成功开启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征程, 这些都离不开党的艰苦奋斗作风。从另一个角度说, 正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艰苦奋斗作风, 才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考验, 才真正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四分五裂, 中国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中, 与中国广大人民, 同呼吸、共命运, 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 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 形成了“军民鱼水一家亲”, 党和人民之间的“患难真情”, 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 始终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 放手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艰苦奋斗,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中国经济建设, 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国防等各个领域, 都实现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 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下, 中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牢牢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 用科学发展的思路统领全局,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为党的工作的一切出发点, 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改进党的工作方法, 真正做到并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双丰收。

三、继承和弘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根本途径

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前提条件, 是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 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 党员干部应经常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头脑, 把有用的技术应用于工作的实际, 下大力气吃透知识的重点、难点, 注重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学习中体验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把艰苦奋斗的学习作风, 在学习过程中固定下来。在工作中, 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 应结合工作实际,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增强服务群众意识, 不怕吃苦, 敢为人先, 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工作中, 与同事之间, 比实干、比业绩, 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群众工作的本领, 真抓实干, 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嘱托。在生活中, 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应崇尚节俭, 热爱生活, 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生活之花, 不贪图享乐, 不骄傲自满, 不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 不丧失理想信念,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动力, 既不因循守旧, 又不脱离实际, 在生活中, 增强自身才干, 磨练自己的意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坚持艰苦奋斗作风, 先后形成了, 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愚公移山精神, 并涌现出了雷锋、王进喜、任长霞等道德楷模, 新中国成立前夕,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又告诫全党干部, 牢记党的使命, 坚持“两个务必”方针。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 艰苦奋斗作风, 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 是实现党制定各项目标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今天, 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阔步前进, 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开拓创新, 这一宏伟蓝图必将成功实现。

四、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 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继承和弘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 不仅能够形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生产力, 而且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吃苦耐劳、崇尚节俭、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氛围,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 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仍不发达, 民主法制仍需健全, 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体制变革基础上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更高要求, 激发社会活力, 创造社会财富, 改善人民生活, 实现社会稳定, 这些都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 我国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亿万人民辛勤汗水的浇灌, 是充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结果。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一文中, 就明确指出:“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 那是比较渺小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系问题上,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给予了充分回答, 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 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戒骄戒躁,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大规模进行新中国的建设打下了思想基础。21世纪, 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使命更加神圣, 任务更加艰巨, 责任更加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也仅仅可以看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近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期目标,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的发挥, 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开拓创新、艰苦奋斗, 只有继续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 在推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 不断改进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也只有这样, 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寇明英.浅议邓小平艰苦奋斗思想[J].甘肃农业, 2006, (09)

[2]郭凌.毛泽东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和实践——从井冈山到西柏坡[J].理论导报, 2004, (06)

[3]林文泰.毛泽东艰苦奋斗思想及现实意义[J].绥化师专学报, 2004, (04)

8.论党的群众工作心得 篇八

近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一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截止 2020 年 3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呈现出全民化、年轻化的网络趋势。舆论作刀,既是杀人刀也是救命刀,网络舆论早已不止步于一方虚拟数据,因此谁掌握舆论,谁就手握了“核威慑”。

在建设网络强国大发展的路上,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是我党宣传事业、提升自身建设水平的必要手段,因此从基层就要开始打好“党”字大招牌,打赢“舆论”攻坚战,而舆论战的本质正是人心之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重砍“守正刀”立下发声之基。在个人价值观念、思想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言论自由与过分自由的边界正在模糊,像是部分国内追星粉丝哪怕面对国家立场争议问题仍然频频出现“胳膊肘朝外拐”的情况,越是乱象迭出我们越是明白网络舆论环境肃清正源的紧迫性。“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党的正声要从基层发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发起,党员干部要扮演好“参与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勇于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向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发起质疑和挑战,利用事实和知识进行反驳和说服,向网民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正原则。

直刺“时机枪”打出宣发“奇迹”。中国数亿的网民们每天面对的,不是一点点而是亿点点的的信息洪流冲击,怎么在“碎片化”阅读和“5 秒”引力的挑战下击碎热点传播壁垒,正是新时代党建“舆论战”的制胜点。舆论战不是空喊口号,更不是网上喊打喊杀,而是事实胜于雄辩、行动胜于宣传。四川理塘政府和新闻工作者及时抓住川藏小哥丁真大爆时机,找准机会摆明车马、第一时间查清事实,从而打击了丁真全网爆火背后掀起的“全网黑”浪潮的行动力,从而为理塘一夜之间节省了几亿扶贫宣传资金。时机很重要,但抓住时机的行动更重要,正如我党在土地革命中践行了说出一句口号就做到的信仰,这种说到做到的力量才真正感染了群众、凝聚了人心,让十几个党员的信仰变成全国人民的信仰。

横击“真实戟”赢得人心向背。革命时期的一句口号能降敌十万,这种力量源于两个前提,一是事实真相,二是世道人心。因此我们明白要做好党的每一场舆论之战,不仅在“争”更在“真”,虚假的力量能够垄断媒体,但绝垄断不了正义和人心。从近期韩国网友指责汉服抄袭韩服而引发的中韩网络对战中中方一面倒的各国支持率可以看出,没有事实根据的虚言妄语得不到任何信任。笔杆子里要得人心,就要做好正确科普,把真相交给大众,不要回避问题、不要顾左言右、不要弄虚造假、不要卖惨美化,我们党立得堂堂正正,我们打党的“舆论战”也要打得光明正大,舆论重在论而非重在舆。

目前中国共产党员总数为 9191.4 万名,排除非网民党员,大概

9.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篇九

XXXXXXX局XXXX

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单位周密部署,上下联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各阶段工作。我本人根据“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要求,通过参加集中学习、自学等,对群众路线有了深入而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认识

“群众路线”的概念是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加以完善和补充,并最终成为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历史的实践证明,坚持走群众路线,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坚决拥护,使中国共产党获得无穷的发展力量,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党员干部的结构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的进一步上升,我们面对的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因此,落实好、发展好、实现好、培育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情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系到执

1政党的生死存亡,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坚持群众路线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所在和生命所系。只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党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施正确的领导,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调落实群众路线,昭示着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坚持群众路线就是拥有执政力量的源泉。《苦难辉煌》一书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92年前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使党得到执政的根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历史使命伟大而艰巨,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躲不开、绕不过”。破解发展难题,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目的都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不渝地坚持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成败得失的试金石,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作风转变的有力抓手。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师生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尚存,损害了党在师生

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始终赢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拥护,以优良作风把全校师生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学校教育和体育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集中与自主学习的体会和思考

在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本人积极参与机关的集中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学、关注媒体新闻等方式进行思考和深入学习,并对照自身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切实按照照镜子、正衣冠的要求,在思想上触及了灵魂的深处,在认识上有了根本的提高。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刘云山等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并通读《论群众路线——重点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三本书,以及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使我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起源、发展、本质、内涵有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老虎苍蝇一起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一句句警醒的字语,无不在警示着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与人民同甘苦、共奋斗,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努力。

三、结合自身工作的再认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是基础,是铺垫,关键在于将思想认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标准和准则。经过认真思考,我个人认为应该与以下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与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无论中央八项规定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转变作风,解决“四风问题”,自年初以来,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吃喝风气得到有效遏制,领导带头实现作风转变,整体风气得到好转,但后期关键在于能否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作风的持续好转,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这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愿望和期待。

二是坚持与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相结合。践行群众路线,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可以得到实惠这应该是检验活动的成效的最好标准。

10.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心得 篇十

板底乡板底小学 **

自从板底乡教育党支部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就一直认真学习党中央、省委和学校相关文件、重要讲话和相关文献资料,认真参加每次集中学习。经过半个月的学习,使我的精神生活更上了一层楼。

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全国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着力解决“四风”问题。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不在于“搞活动”,而在于转作风。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在面对新任务,迎接新挑战,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全党同志的群众观念、实干精神和廉洁意识,非常必要。

一、夯实理论基础,强底气

理论来自实践,科学的理论一旦被掌握,就会成为无穷的力量源泉。毛主席曾经讲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我们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把学习理论、思想武装摆在首位,贯穿始终。

1、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底气。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的精神动力,是精神家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因素,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提升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及中央、省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熟读《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材料,从国史党史中认识规律,从革命历史中汲取丰富营养,以此来夯实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做到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本色、政治纪律上不变、不移、不偏、不松。

2、要坚持活学活用,增强能力底气。要讲究学习方法,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要把群众路线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题调研、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基层蹲点、扶贫济困等途径,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二、一切以学生为本,随时提醒自己是为学生和家长服务。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党的传家宝。要从思想认识上解决“两个谁”的问题,就是“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学校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树立为了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我是谁”,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为学生服务的,为家长服务的。这是位置和身份的问题,摆正自己位置牢记自己身份,才能自觉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为了学生,不断增强服务学生的能力。

三、根除“四风”,树正气 四风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由习近平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四风问题是违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为民之心、务实之行、清廉之举,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实际工作,在工作中自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学校规定,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言与行、修身与立业相统一。严控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严禁超标接待,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思想上清晰红线、坚守底线、筑牢防线,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率先垂范,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从严律己,在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做好表率。

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所以我们要时时为学生和家长着想,事事为学生和家长着想,永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人民服务!

11.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交流 篇十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党委副书记 2014年3月26日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我认真学习了相关规定篇目,通过系统学、认真思、对照查,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极大提高,进一步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党。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根群众才能枝繁叶茂。但是在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面临不少新的挑战。通过学习教育,我认真审视、深刻反思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群众作风和干群关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坚持好的做法和好的传统,认真改进工作而不回避问题,竭尽全力完成自己承办的工作任务,并充分发挥好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工作、生活中甘于普通,甘于平常,低调做人,高调干事。通过收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又一次被周总理深入基层开展调 研、关心民情体验民生的亲民情景所感染。我们深处基层第一线,面对的是广大群众,直接和群众打交道,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为”,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弥补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目前,我乡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工作正在健康推进。但就自已分管的一些工作来说,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距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将正确审视自己,努力做到不让领导布臵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传阅的批件在我手里中断,不让办理的文件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受到冷落,不让政府形象因我而受到影响。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小事做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围绕“四风”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照镜子,整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严格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防微杜渐,树立共产党员人高尚的人生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始终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做到头脑清,手脚勤,待人诚,心胸宽,办事公,言行慎。在勤政廉政、廉洁自律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表率,多讲奉献,不谈索取,始终做到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恪守本份,严守纪律,自省自励、自我约束,正派为人,正直干事,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牢记“满招损,谦受益”,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寻找自己工作中差距和不足并加以改正。

当然,求真务实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广大群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求真务实也不是凭借一时的热情,而是要持之以恒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做好、做实、做细,以实际行动诠释“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面对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面对全省扶贫攻坚、双联行动和全区“三双”战略的深入推进,面对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坚持把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充足的信心作为开展工作的“动力源”,落实工作的“催化剂”。

团结就是力量。无论革命的成功或事业的完成不但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弃而不舍、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而且还离不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精神。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人生才会出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做,用毅力来证明自己,想常人不敢想的事,做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常人不愿付出的努力,我们的人生才会有闪光点。作为乡党委班子中的一员,我会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讲党性、讲理想,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工作中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表率;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在生活中严谨正派,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道德上的纯洁性,正确对待自己,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臵于群众的位臵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 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群众中去,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老三篇”,深受感触。可认真反思,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意识不断萌生、观念不断更新,使得许多传统的思想与精神受到了冲击。审视目前的社会现象,我们有多少共产党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有多少共产党人践行了当初的豪言壮语。面对跌卧街头的老人有多少人能上前搀扶一把,面对家庭极度困难的群众又有多少人能伸出援助之手,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又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这些现象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所以我时常会想,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曾经影响感动几代人的无私奉献、国际主义、一往无前的精神是否能再传承下去?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要求我们怎样踏实做事、清白做人,而且还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说实在点,有时或多或少也有按部就班,安于现状的思想;有时对工作深入研究得少,造成工作比较粗糙、不细致的现象;有时也有一种满足感,缺少了进取的精神。正视问题,自我完善,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做好党委的参谋助手,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同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甚至一种精神追求,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的激情,自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感和责任感,从工作需要的被动型学习,提升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动型学习。努 力提高自己工作标准和目标追求,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做好组织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饥饿就需食粮,不安即需信念。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也让我更加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服务对象的时候应当不怕麻烦,不辞辛苦,多为群众着想;面对困难不要退缩,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面对每一件大小事情,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坚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同时,时刻把为群众服务、为职工服务铭记在心,事事做到想在先、跑在前、服务跟得上。尽职尽责为全乡“两园四区”总体目标实现增砖添瓦,为建设美丽文明、和谐幸福新西峰做出贡献。

上一篇:揭秘《红楼梦》贾母死因之谜下一篇: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