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共15篇)
1.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一
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等技术规范,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医疗废物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行为,努力提高我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订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方案如下: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医疗机构应高度重单位自身内院感工作,要结合实际,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院感控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好具体承担监测任务的院染科、防保所和临床科室之间的关系,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确保院感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院感控制机构、防保所要切实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2、积极开展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和评价。区疾控中心全面负责区直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切实制定监测计划方案,定期上门主动开展消毒效果监测。监测内容为使用中的消毒剂、从业人员手、空气、物表、紫外线消毒灯强度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等,并给予卫生学评价。各乡镇防保所积极配合区疾控中心做好社区服务站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
3、强化内部管理,开展自测工作。各乡镇防保所、区直医疗机构院感科定期开展单位内部院感抽样监测,对重点科室的紫外线消毒灯,供应室的压力蒸汽灭菌锅做到按月监测,紫外线消毒灯每根必测,主要监测内容紫外线消毒灯强度,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效果,详细记录监测结果。
4、开展院感控制工作督查和技术指导。各乡镇防保所定期对本院内临床科室院感控制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重点对手术包、敷料包外是否贴有压力蒸汽灭菌胶带,包中心是否放置化学测试卡,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检查消毒剂进货情况,“三证”是否齐全,标识标记等内容是否齐全,每月不少于一次。按时上报消毒质量监测月报表及消毒新产品使用经营单位卫生监督检查登记表,每月5日前上报到区疾控中心。同时做好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消毒工作的督查和技术指导工作。区疾控中心重点对城区区直医疗机构、个体诊所、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督查和提供技术指导。
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各乡镇防保所要督促临床科室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消毒毁形。建立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领用数量、消毒毁形数量,做到帐、物相符。医疗废物处理应使用黄色标志包装物。建立各科室医疗废物收集点和医疗废物暂存处,对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定期进行消毒。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医源性污水处理后排放。各乡镇防保所要加强院内医疗废物处理、污水处理督查力度,发现问题,给予纠正。
6、狠抓硬件投入,保证消毒效果。各乡镇卫生院要在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抢救室、化验室、感染科、供应室、治疗室、疫苗接种室等科室装配足量的、固定的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灯安装位置合理,高度为被消毒物表1.2-1.5米的垂直上方。并正常使用。建立紫外线消毒使用登记薄,详细记录消毒日期、消毒地点、消毒持续时间、消毒人等内容。
加强供应室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污染区、半清洁区、清洁区。流程合理,杜绝物品回流,防止交叉污染。从业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做每锅必测。手术器械包、敷料包每包必测,包外应贴有压力蒸汽灭菌胶带,包内应中心放置指示卡。如实记录测验结果。
继续强化社区服务站和个体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管理,督促100%以上的单位年内配齐紫外线杀菌灯、高压锅等消毒设施,并规范使用。
7、强化医护人员院感控制专业知识培训
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院内感染控制的业务知识,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有关消毒剂的性能、作用及使用方法,督促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每年安排一期《医 院消毒与灭菌新进展》与《消毒管理办法》业务学习,学习结束进行考核,并写出书面小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发生的感染病例要登记报告,如系法定传染病,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上报。
8、加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力度,确保顺利过关
区疾控中心加大对区直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的创卫工作的督查力度,严格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释义的要求,督促它们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废物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收集行为,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加大一级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建设力度,保证医废和污水符合国家要求处置排放。
五、进度安排
1、第一季度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院感控制的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确保培训合格率100%; 2、4月对各医疗单位(包括城区小型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进行一次检查督导; 3、3月-7月份对各医疗单位包括城区小型医疗机构及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消毒质量进行一次抽样监测,4、9月对各单位的院感控制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督导; 5、12月份对全年工作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并上报,发出通报。
6、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做好其它相关的监测与指导工作。
六、评价
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淮安市卫生局、楚州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的工作目标的要求,对全年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进行书面总结、上报及反馈。
年 月
2.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二
1 建立院内感染监控网络
我院感染监控管理委员会主任由业务院长担任, 感染科主任为副主任, 医务科长和护理部主任协助, 各科主任、护士长和1名或2名专业骨干组成控制感染小组, 护士长为院内感染监控报告员。在院内感染监控中实行三级网络化管理, 一级为院内感染监控委员会, 二级为院内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三级为临床各科室监控小组, 以便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 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 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首先, 不断提高科主任、护士长对加强院内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把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关系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的高度来认识, 使全科人员认识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应尽的职责, 是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次, 要组织科室监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及时总结和汇报, 完善院内感染管理的规划、目标、制度的措施,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我国已颁布了许多与院内感染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 如医院内感染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知识的普及教育制度等。通过对这些制度的学习与实施, 一方面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是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4 院内感染专业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管理工作的质量。为此, 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建立感染知识教育制度, 不定期地邀请有关专业人员来院讲课, 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性, 有重点的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对院内感染监控人员有计划的外出进修学习。
5 院内感染专职人员深入科室进行抽查
专职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各病房进行调查的监测, 防止漏报现象的发生, 核实监测效果。如有漏报和监测效果不符合规定时,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教育和惩罚等手段进行处理。
6 对特殊地点实行重点监控
3.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三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管理;控制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92-01
院内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我院是一个县级基层医院,儿科为综合性病房,病种多样,易导致院内感染。因此要把院内感染的管理及控制工作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
医院成立三级医院管理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各级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室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杜绝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护士长要把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科室中心工作之一,坚决把好医院感染这一关。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进行指导、监督、重点监控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科实行每月一次监测:物体表面监测(医务人员的手、治疗室操作台、使用中及备用的暖箱、蓝光箱内以及湿化瓶内),空气监测(治疗室、抢救室、病房),对病房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消毒液的效能、消毒效果与质量,医疗垃圾的处理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制定必须对执行者、检查者都是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可纠。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依照新的行政法规及顺应新的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完善。
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注射、输液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并做好手的消毒。对置有留置针的患儿要经常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等症状。
2.2环境管理:病房环境卫生必须保持清洁,空气保持新鲜,每日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向陪人宣教限制探视人员,探视时间不可过久,护理人员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督促卫生人员每天0.25%的消佳净溶液一床一巾擦拭床头柜、房间门把,每日湿拖病房一次,注意清洁区与污染区的拖把分开,拖把用后悬挂。出院后病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2.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专柜专放。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配制的药液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开启的无菌溶液必须在四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溶酶。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1-2次。治疗车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使用中的兰光箱、暖箱每日用清水从里到外一箱一巾擦拭,并更换水槽内的溶液,溶液为蒸馏水。使用后的箱用0.25%消佳净进行终末消毒,倒尽水槽内的水,晾干待备用。兰光箱每次使用均有登记入箱时间,出箱时间,累计时间 ,终末消毒者,使用超过1000小时更换灯管。使用氧气的患儿每日更换氧管及湿化瓶内溶液,用过的湿化瓶用0.5%消佳净浸泡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时应注意产品是否合格,如有破损、过期、污染、字迹模糊等均不可使用。
2.4医疗废物管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严格执行回收,专人专车专线的管理宗旨,并制定了医疗废物泄露应急预案。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袋收集,输血完毕废弃血袋及时统一送回输血科集中处理,并且做到人人明确分类标准,按规定分类收集处理。
2.5人员管理:树立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观念,工作中特别强调: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护士长随时抽查“七步洗手法”执行情况。培训督促保洁人员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基本内容,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洗手、预防针刺伤的方法,识别区域划分的标准。另外加强对实习生洗手的指导与督促,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科人员不定时对科内人员进行督查。
3.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由科主任、监控医生牵头、定期组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讲座,教育科室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全科室医生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相关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及时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对住院时间和使用高级抗菌药物的患者,应认真观察口腔和大便情况,及时发现真菌感染的先兆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定期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再教育,经常灌输医院感染的新知识和新观念,目的是不断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意识。说明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每月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在不断强化教育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都树立了较强的预防感染意识,工作中能主动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配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各项监测,虚心接受和采纳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把关,共同把医院感染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易文华,张永成,张柔玲。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1140.
[2]石娜,徐卫,舒雪芹,等。手术部位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01-602.
[3]刘阳,郭代红,陈超,等。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400-1402.
[4]秦元梅。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06.
[5]缭素萍。医护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79-180.
[6]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4.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整改措施 篇四
在本次医院管理年活动督查中,对发现的问题我部门进行整改反馈,并感谢检查组对我们工作的指导。
具体整改内容:
一、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建设
按照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目前没有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不符合规范要求,感染管理科目前归属院办领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加强科室职能,更好的为院内感染控制服务。
二、手术室内的内镜灭菌工作已由专人负责,新的灭菌及清洗消毒设备在按计划引进,消毒室、清洗间的划分也列入手术室建设的日程中来。
三、感染疾病科建设
正在建设中
四、科室内应用的小型灭菌器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已经做好了化学监测、确保了应用的安全。在化学监测的项目上,没有硬性指标要求小型灭菌器做B-D实验,为了安全工作,在全院小型灭菌器内按照上级检查部门的意见准备开展B-D实验,更为保障灭菌工作提供了依据。
五、在隔离手术室、隔离产房接疹的病人全部按照感染管理要求进行消毒及室内终末消毒,病人名单全为红笔标注,在今后的终末消毒记录上,逐步建立独立的感染病人消毒登记与记录,确保工作开展无遗漏。
六、我院在医疗废物管理上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医用废物,逐步作废自制利器盒,订购专用的利器盒,工作已经开展并落实到后勤部门进行订购。
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我科进行积极整改,确保工作整改到位,并希望上级部门对我们的整改提出宝贵意见。
5.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篇五
今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人员
1、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管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统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人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作性不强。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人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对有关法规法律掌握不够。
3、重点部门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符合要求。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管理、个人防护、无菌操作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作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入产品的审核职责。医院购入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卫生部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6.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六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制定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
1、成立以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院内感染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科院内感染工作。
2、院内感染小组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制定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科内医院感染及感染环境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院感质控小组对科室院内感染落实情况每周检查一次,每季度汇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组织本科室学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原则。
4、发现院内感染病历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历调查表》,按院内感染病历上报制度、流程要求准时上报。认真学习抗生素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感染的发生。
5、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各治疗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桌、每床按院感原则执行一人一消毒制度。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6、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科主任为直接监管人;医疗废物分类标示、记录完整,去向明确,与医疗废物回收人员当面交接并记录。
7、每季度召开一次感染质控小组会,对上级、科室在感染质控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写出书面材料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尘肺肺泡灌洗的院内感染控制 篇七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自本院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肺泡灌洗的尘肺患者共386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为33 ~ 68岁, Ⅰ期尘肺266例, Ⅱ 期尘肺120例, 灌洗顺序依次为: 右上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 每1至2周灌洗1次, 共约4 ~ 6周时间。其中2011年3月—2012年5月的193人为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前病例, 2012年6—12月的193人为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后病例。病例均为尘肺住院患者。2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每1例肺泡灌洗患者需要2名医护人员操作。
1. 2方法
1. 2. 1控制前预防院内感染方法
1. 2. 1. 1灌洗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严格筛选适应证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上次气管镜检查情况、肺功能情况等, 排除麻醉、手术的禁忌证。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治愈后再进行灌洗, 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待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后进行[3]。详细查看胸片, CT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 血常规、凝血常规、 乙、丙型肝炎, HIV, 梅毒等) , 乙、丙型肝炎患者做好重点防护, 安排当日最后一个灌洗, 并延长消毒液浸泡时间[4]。HIV、梅毒阳性患者、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先送传染病医院治疗, 暂不做肺泡灌洗。查看肺功能报告单, 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或最大通气量MVV小于60% 的患者, 应慎重考虑进行肺泡灌洗术。原因是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 气道反应性较高, 增加麻醉的风险, 另外灌洗过程中患者咳嗽咳痰明显, 灌洗液回收比例会下降, 肺泡灌洗液残留较多, 增加灌洗后感染的风险, 应选择病情稳定时灌洗, 并尽量不选择无痛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
1. 2. 1. 2灌洗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戒烟, 指导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方法, 做好口腔清洁卫生, 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 术晨测量患者的体温, 如有发热、呼吸道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延迟灌洗治疗。
1. 2. 1. 3灌洗前做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规范化, 工作人员清洗内镜及附件时,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气管镜使用前用2% 戊二醛浸泡20 min后, 用流动洁净水冲洗干净[5]。
1. 2. 1. 4灌洗中做好气道及环境管理及时吸除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 备好双路吸引装置, 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分泌物, 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灌洗中患者由于咳嗽咳痰, 患者用过的物品及室内空气都可能存在病原菌, 因此, 检查过程中应开启空气净化器, 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防止飞沫传播;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和用品, 如一次性气管镜活检钳, 一次性细胞刷。
1. 2. 1. 5灌洗后做好内镜、环境表面、设备器械的清洗消毒内镜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彻底清洗内镜及附件。气管镜诊察室台面、地面、床单位、吸引器、监护设备等及时清洁消毒, 定时空气消毒。
1. 2. 2控制后预防院内感染方法
1. 2. 2. 1管理控制规范气管镜室的管理, 认真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网络, 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临床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成。内镜室院内感染控制小组成员负责监督内镜室院感控制工作, 内镜室工作人员遵循《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认真落实。院感科不定时对内镜室院内感染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对消毒内镜、环境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空气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检测, 制定院内感染控制流程, 并监督执行。
1. 2. 2. 2环境与设备控制气管镜室温度、湿度应调整适宜, 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保持良好通风环境; 气管镜检查前后及时做好物体表面、空气、设备器械的清洁与消毒。购置与诊疗量相匹配的内镜及附件, 设置流动水清洗消毒槽, 高压水枪、气枪、超声清洗机等专业清洗消毒设备, 对感染控制相关的耗材如酶液、消毒液、口垫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管理由专门的护士负责。清洗消毒室及内镜储存室单独设置。
1.2.2.3加强职业防护医务人员掌握职业暴露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 严格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 操作时戴好口罩、帽子、手套、手术衣及护目镜, 防止接触飞沫、粉尘以及患者血液、体液, 防止出现可能出现的喷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6]。内镜消毒间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锐器和针头小心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按谁产生谁分类的原则及时处理, 以防刺伤。洗消内镜、维修内镜消毒机等设备时可发生消毒液喷溅及消毒液气溶胶刺激呼吸道, 应戴防护眼镜、袖套、防水围裙等防护用品, 防止污染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及衣物。肺泡灌洗中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规范操作, 灌洗中防止污染内镜, 穿一次性手术衣、戴防护眼镜防止飞沫污染。
1.2.2.4灌洗后观察与处理灌洗后观察患者体温情况,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情况, 有文献提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发热是一种全身炎症反应, 各种刺激如支气管局部吸引、活检、刷检、灌洗等触发了呼吸道和肺泡内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 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多为一过性, 无需处理[7]。如有高热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灌洗后患者禁食3 h, 以免引起误吸。灌洗后待血压、血氧饱和度平稳后取半坐卧位休息, 无痛气管镜的患者清醒前取去枕仰卧位, 清醒后协助其侧卧位休息。观察患者咳痰情况, 灌洗后两天内患者痰量会比较多, 为正常情况, 鼓励患者尽量将肺泡内残余灌洗液轻轻咳出。如发现有院内感染迹象, 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1. 2. 3院内感染控制方法气管镜室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 把尘肺患者肺泡灌洗的院内感染控制作为质量监测的内容。内镜室护士每月底上报当月行肺泡灌洗的患者及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情况, 包括肺泡灌洗的患者总数, 发生院内感染的人数, 患者灌洗前的用药情况 ( 包括有无使用抗菌素、激素、免疫增强剂等) , 灌洗前有无感染症状及灌洗前的胸片情况, 灌洗后如有感染, 上报患者症状体征, 采取的处理方法及结果等。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肺泡灌洗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及医务人员进行统计, 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对2011年3月—2012年5月的193例肺泡灌洗患者和医务人员 ( 控制前) 发生院内感染情况和内镜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 对2012年6—12月的193例肺泡灌洗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 控制后) 从管理、环境与设备、职业防护及灌洗后病情观察等多个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与控制前进行对照, 分析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前后尘肺肺泡灌洗患者和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情况、内镜监测情况, 探讨更完善的院内感染控制方法。
1. 3统计学分析对院内感染控制实施前 ( 2011年3月—2012年5月) 与院内感染控制实施后 ( 2012年6—12月) 院内感染发生率、内镜生物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 应用SPSS 13. 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院内感染控制前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照2011年3月—2012年5月院内感染控制前灌洗后有12例患者出现发热, 体温37. 5 ~ 39 ℃, 其中3例患者 ( 25% , 3 /12) 体温38. 5 ~ 39 ℃, 查患者血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增高, 予以抗菌素治疗及物理降温后体温逐渐下降; 其余9例低热患者 ( 75% , 9 /12) 考虑为灌洗触发了呼吸道和肺泡内细胞活化、释放炎症介质, 引发全身炎症反应, 未使用退热剂及抗菌素, 予以物理降温后逐渐下降。医务人员有2例 ( 28. 6% , 2 /7) 发生锐器伤, 分别为留取标本、收拾台面时针刺伤; 1例医务人员 ( 14. 3% , 1 /7) 在灌洗中未佩戴防护眼镜飞沫喷溅入眼内; 4例医务人员 ( 57. 1% , 4 /7) 发生化学性污染, 分别在内镜洗消过程中、更换消毒液时、维修内镜清洗机时消毒液喷溅、挥发, 导致呼吸道不适及皮肤炎。2012年6—12月院内感染控制后灌洗后有2例患者出现发热, 均为低热, 嘱其多饮水后, 体温降至正常。医务人员规范了操作程序, 在灌洗及内镜洗消的过程中严格做好职业防护, 无发生院内感染。实施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后发生院内感染的人数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院内感染控制前后内镜生物学监测结果对照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后, 内镜监测的合格率提高, 除内镜附件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是为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前后内镜附件都采用一次性材料。见表2。
3讨论
肺泡灌洗是一种微创性的、侵入性的操作, 内镜结构复杂, 构造精细、材质特殊, 不易清洗、消毒灭菌困难。尘肺病患者住院时间长, 病情复杂, 抵抗力差; 小容量肺泡灌洗术治疗尘肺存在多次性、时间跨度长等特点, 容易导致患者呼吸道及肺部的感染。医院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管镜室工作人员应重视每个工作细节, 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随着肺泡灌洗术对尘肺治疗的开展,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 1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 其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 需要制度和规范的保障, 需要条件及人员的保障, 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8]。在肺泡灌洗中, 规范制度的管理, 做好清洗消毒和环境卫生工作, 在灌洗术前、术中、术后易引起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对保障医务人员及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2我院采用内镜室与医院感染科重点监控相结合, 分析与内镜检查相关的感染风险因素: a) 内镜及其附件清洗消毒不合格; b) 内镜及附件二次污染; c) 内镜诊疗环境污染; d) 内镜诊疗人员职业暴露[9]。分析与内镜检查相关的感染途径: a) 患者间的感染; b) 医患间交叉感染; c) 机会感染, 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通过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传给其他患者, 医患间的交叉感染可通过患者的体液、手工洗消被感染的内镜、检查过程中针刺感染或飞沫感染传给医务人员, 机会感染多为条件致病源引起, 常见为内镜检查后细菌的移位造成的菌血症。实施院内感染控制前我院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是: 在操作中不规范戴帽子、 口罩、护目镜、手套, 使自己处于职业暴露状态, 手术中污染的血液、体液喷溅到眼睛及皮肤上[10]。因此, 灌洗过程及洗消内镜的过程中应规范操作, 做好职业防护。3尘肺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原因复杂, 术前严格控制适应证, 术中规范操作者操作,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控制肺部感染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对尘肺患者肺泡灌洗院内感染的防控, 一方面, 通过对尘肺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另一方面, 通过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无菌技术观念, 标准预防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感控意识及专业能力, 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保证尘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仝翠兰.尘肺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22) :131.
[2]刘忠令, 李强.呼吸疾病介入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83.
[3]闫洁, 陈迎, 王金英.大容量肺灌洗术治疗尘肺的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 2012, 28 (9) :1151~1152.
[4]崔晓媛, 邓敏, 张雯.支气管镜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5) :110~111.
[5]施荣梅, 刘文莉, 刘春芳, 等.气管镜室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和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4) :30-31.
[6]周秀容, 文涛, 张红.流程管理在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6) :551.
[7]赵丽玲, 邵萍, 王建峰, 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及防治[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33 (8) :734.
[8]王琦, 胡琳, 张椿, 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 (4) :930.
[9]秦晓静, 陈东风, 吕雪萍, 等.风险管理再内镜室感染管理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3) :516.
8.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八
【关键词】留置导尿术;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25-02
经过对以往资料的统计,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是由留置导尿有关系,相关性甚至达到了79%。作为在目前临床使用率很高的基础技术,留置导尿术的作用十分重大。甚至一度成为手术前后,抢救病人以及病情跟踪的重要措施。但留置导尿术所造成的院内感染,主要是泌尿系感染十分常见,这就使得这种技术需要进行合理的规范。笔者根据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留置导尿术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进行实验。通过规范化干预,进行实验共400例,分别进行了年龄的分组和性别的分组。依靠现在现今的科技力量,对造成感染的菌类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而且留置导尿的感染和导尿管的放置时间,有直接关系。笔者通过实验对比,并进行系统化统计分析,最终得出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术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和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统计收集的患者资料是从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运用导尿术的患者400例。其中男女各200例,相等分成两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对人数基本相等。主要是根据年龄、性别、以及所患有的疾病和身体的素质。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两组的各方面因素的统计学数据意义大于6%,这就使得实验得到的数据具有实际意义。
2.方法
对于两组的留置导尿术,在使用的时候运用了不相同的方法。对照组的留置导尿术方法是常规的使用方式,在对照组的护理时,做采用的也是日常医院采用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所采用的留置导尿术,是规范化干预的留置导尿术。干预措施主要是根据个体的差异选择气囊硅胶尿管及一次性无菌密闭式集尿系统,并要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及连接处的无菌状态。对于实验组的护理,也要加强,不能采用原来方法使用的生理盐水,换用0.5%碘伏棉球,并增加排便后高锰酸钾溶液的清洗。
3.统计学方法
统计的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必要,笔者通过研究后决定采用SSPS19.0。对于资料数据要进行平均数结合标准差进行表示,对于计数率以S表示,并结合二次函数的数学基本性质。对于统计的数据获得,要真正的做到从实际出发,坚决的进行时间统计。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要进行详细、定时的数据统计。做到不少记,按规定时间记,一定不能想当然的记录。数据的处理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及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统计要求。
二、结果
1.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
通过实验得到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分别是,对照组患者尿培养阳性71例,阳性率71.0%;实验组患者尿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23.0%。由上面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表明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术对控制感染是有效果的。
2.两组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病原菌结果
在上面我们分析了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现在对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检出病原菌71株;实验组检出病原菌23株。经过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中也有少量的肺炎克雷伯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
3.两组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感染率比较
通过对尿细菌的培养得到的真菌的种类,现在进行患者的个体差异分类。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71例,感染率为71.0%;实验组发生尿道感染23例,感染率为23.0%。对于两组进行性别分类对比发现,男性对照组感染率为25.0%,实验组感染率为7.0%;女性对照组感染率为47%,实验组感染率为8.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照组的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男性的感染比例低于女性。
三、讨论
通过上面的实验设计对比,加上我们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的统计计算,分析后得出的相应的实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实验组的数据是好于对照组的,也就是说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技术对控制院内感染是有很大作用的。而且从对实验的数据分析上我们看出,男性的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女性,这说明男性与女性的个体差异也是导致留置导尿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如果排除这些个体的差异,仅仅是从留置导尿术这个基础临床技术各方面的原因以及后期护理分析,规范化的干预还是很有作用的。只有做到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及连接处的无菌状态,才能使得实验得到想要的对照结果。
结语:只有把握好留置导尿术的每个环节,不但从开始进行着手是要做到个体差异的不同对待,更要做到后期的无菌处理。在保证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从技术上避免院内感染。当然我们不能追求数据的完美,畢竟个体的差异和临床的各方面影响,总会导致个别的院内感染。可是我们要为了患者负责,要从患者的角度对留置导尿术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生机,要做到规范化的技术模式和后期严谨的护理方式。对于发生的高于感染实验百分比的日常数据,不但要准确记录,更要做好后期的问题处理,从而控制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徐斌斌.规范化干预对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
[2]张惠琳.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6)
[3]梁维红,陈卫平,郭亚丽,唐荣德,苏群志.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03)
9.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篇九
由于院内感染管理标准在不断变化,根据卫生局培训内容进行知识更新、内容添加,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根据要求对重点科室指定专门院感制度,(体检科、口腔科、社区站、输液室、急救站。)对以上科室已经制定制度的,做好修订。
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1、医疗垃圾管理培训:全员
2、手卫生培训:全员
3、生物培养培训:全员
4、标准防护培训:全员
5、职业暴露防护:全员
(1)、院内感染管理:每周进行一次院感质检,结合随机检查,根据查出问题整改,建立整改登记本,质量否决。
(2)、检查内容: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登记、使用中消毒液管理、紫外线消毒记录、灯管检测、擦拭消毒。台面、地面消毒卫生情况。一次性卫材管理。
(3)、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暂存处(中心和各站)卫生、消毒、防鼠、防蝇、紫外线灯及记录。
三、生物培养:
1、每年请疾控中心做一次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空气,以及重点科室口腔科的消毒物品细菌培养。污水处理培养。
2、每季度对中心及各站进行生物培养。(以上各项)
3、口腔科、输液室、换药室、急救站、属重点科室,进行严格院感质控。
4、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各站、各科室)
5、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做好标准防护。
四、重点科室管理:
(一)口腔科高压灭菌器管理:
1、每锅进行物理、化学检测、每周进行生物试剂检验。
2、检查消毒物品有无过期、未消毒物品是否混与消毒物品中、消毒物品刷洗洁净度。
3、消毒室、清洗室卫生情况
4、医疗垃圾管理是否合格。
5、镊子罐、棉球罐开启时间
6、利器盒开启时间。
7、紫外线消毒、医疗垃圾登记。
(二)换药室、输液室、体检科、急救站:
1、一次性卫材无过期,有领用登记。有三证存档。
2、严格遵守院感制度,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合理处理利器,
3、医疗垃圾、紫外线登记及时,处理及时,有标识。
4、生物培养按时做,
5、认真参加院感培训
6、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不重复使用。
7、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做到“五个环节洗手”“七步洗手”
五、医疗垃圾管理:(考核重点)
加强医疗垃圾暂存处管理:
1、各种登记、防护用品、转运、垃圾室内卫生、摆放、各站医疗垃圾收集、与清运公司联系清运。
2、每周进行医疗垃圾室内检查,每袋细查是否按要求粘贴标签,是否项目填全,分类是否正确。
10.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十
2016年上半年度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院内感染工作在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与检验科、药剂科、后勤科及个相关科室的积极协作下,在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控制、目标监测以及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等方面有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有计划有总结。
今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1次,分别就2015年工作总结、2016年工作规划及培训学习计划等几个内容,专门研究布署,落实相关工作。
二、服务临床,2016年修订完善了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监测等各项制度及,进一步落实了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完善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措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制度及流程、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等。院感科定期督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指导临床,院感科每周不定期对各科室院感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积极整改,对亮点予以表扬,每个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信息、病例监测分析、现患率调查情况、消毒隔离检查情况、法律法规等等。
四、加强消毒灭菌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1、遵循消毒隔离与标准预防原则,各科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按照规程进行。
2、落实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制度。市防疫站每月对重点科室监测。各科室监测登记资料基本及时、准确,监测结果出现不合格时,积极查找原因,采取对策,确保消毒灭菌效果和医疗安全。上半年送检包括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水等在内共114次,合格率为100%。
3、加强卫生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尤其加强了标准预防的培训学习。
4、加强了手卫生宣传和管理,全体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不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不定期抽查抽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洗手,大家的手卫生依从性都有所提高。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和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规范,制定了医院感染暴发处置预案和流程,绝大多数医生都能及时上报院感病例。
六、参与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定了抗生素分级使用使用sop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
七、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上半年度完成包括抗生素、院感及医疗废弃物管理相关制度在内的培训共3次,工勤人员院感法律法规培训1次,同时有4人次参加包头市卫生局举办的市级院感岗位培训2次。
八、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管理比较到位,院感科制定了一系列
相关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流程、运送路线、交接登记等规程,护理部和后勤积极配合,使医疗废物处置基本做到了有序、规范、合理、正确。
九、存在的问题
1、由于医院条件限制,有部分工作开展不到位。
2、督查时发现个别科室各项记录不及时不完善。
3、在院感的投入上还要加强,比如污水处理设施、手卫生设施、干手设备和手消毒剂的应用等,如有损坏需及时维修。
4、督查时发现有的科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有时候分类不认真,护工有时候不使用专车专用运输容器运送,个人防护不注意。
5、手卫生以及标准预防还要加强执行力和督查。
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其导致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而且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后果非常严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医院对感染工作没有高度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总结经验,警钟长鸣,吸取前车之鉴,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环节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把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作做得更好。
包头金氏中医肾病医院院感科
11.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 篇十一
关键词: 儿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3-02
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高热不退、抽搐、顽固性腹泻,脱水。有文献报道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率为3.89%,且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容易发生。因此,加强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护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简单介绍我院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6 368例(不包括住院天数≤3天者),发生医院感染189例,感染率为2.97%,明显低于3.42%的报道。其中男110例,女79例,年龄1~9岁,平均1岁,住院天数4~28天,平均住院8天。
2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
2.1我院儿科近3年来医院内感染率平均为4.73%,与国内儿科报道(3.05%~5.13%) [1,2] 大致相同。发病年龄多见于婴幼儿,占总量60.7%,这与婴幼儿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虽然国内报道新生儿期院内感染亦高达7.6% [3] ,但我院新生儿发生率仅为2.68%。远较平均感染率低。主要是我科设单独新生儿室,谢绝陪护及直接探视,医护人员诊治患儿时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
2.2医院内感染部位最多见于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由于儿科病房陪护多,探视密,空气污染严重,通风及空气消毒不足所致,造成呼吸道交叉感染。其次为肠道感染,除家人护理不当等因素外,其中医护人员在检查及治疗患儿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消毒隔離制度,不注意洗手,就容易将直接接触了患儿排泄物的双手污染,而再传播给别的患儿[4] 。所以,加强院内消毒隔离,健全无菌操作规程、家属探视制度、污物处理制度,同时向患儿家属进行防病护理知识宣教等都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说明完善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亦相当必要。总的来说,感染区还要根据定植细菌种类或感染类型的不同来设置病房,即将同一种细菌感染的病儿集中到一室,并给予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既有利于医疗和护理的开展,又能更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
2.3本组患儿中,使用2种及以上的抗菌药者占90.2%,药敏试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多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并且对一代头孢及青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说明了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联合用药种类多,且选用起点高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组患儿有22例真菌感染,亦是滥用抗菌药,导致菌群失调所致。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的滥用。
2.4医院内感染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较无院内感染患儿增加67%,既浪费国家医药资源及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亦给患儿造成巨大痛苦。
3 护理管理要点
3.1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护士是各种治疗护理的执行者,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在紧急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院内感染。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并组织感染知识学习、培训、定期考核,达到感染知识全面提高。
3.2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严格按规定时间、剂量给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时停药或换药。
3.3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做好病房管理
3.3.1密观病情变化,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隐蔽病灶,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加强患者的保护性隔离措施,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2加强病房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医疗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做好病区清洁,坚持每天三扫一拖[4],定时加湿打扫和消毒地面、墙面、桌椅、玩具、便盆等,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消毒;严格执行探视、陪住制度,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3.3.3勤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重要措施。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4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措施,护士长安排并监督消毒管理,了解科内患儿及护士的情况,对科内患感染性疾病的护士暂时调整工作岗位。由于医护人员不洗手导致细菌传播而引起的感染占医院感的30%,所以要严格洗手制度,做到一操作一洗手,护理用品一人一份,在病房放置1∶5000的84消毒液,严格要求医护及陪护人员入病房时洗手。病区开展责任护士负责一个病室的护理工作,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降低院内感染率。医护人员处置病房应从非感染病房开始,尽量避免穿工作服哄抱患儿。
3.4认真作好监测工作 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浸泡仪器消毒液每天更换,进行消毒液检测;由专职人员每月定期对空气、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并记录;对治疗室、抢救室、新生儿室及特殊疾病室进行重点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5采取净化空气的措施,时时开窗换气,尽量少用空调。在冬季至少每日2次开窗通风,每次15 min,无人病房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8 ml/m3可杀灭90%的微生物。有患儿居住的病房可降低过氧乙酸浓度为0.02%,病区走廊及治疗室每晚紫外线照射消毒1 h,用1%~2%的来苏水刷床和清洁地面。每间病房的病床数不超过3张,拉长病床间距在1.5 m以上,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房隔离治疗,病房内尽量收治同一病种的患儿,新老患儿不混住一室,治疗时间较长的患儿及时调整床位。
3.6加强基础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眼部、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每天洗脸2次,眼部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青霉素钠盐水作眼结膜囊冲洗(洗眼)q 8 h,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隔离,若有鹅口疮可涂油剂制霉菌素,在喂奶后30~60 min涂药。脐部每天沐浴前用3M透明敷料覆盖,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如脐部湿润或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10%碘酊烧灼创面(注意保护好周围皮肤,以免烧伤),最后用75%酒精脱碘。病情许可者每天沐浴1次,病情较重者行床上擦浴,并用达克宁散扑皮肤皱褶处,预防感染。喂奶后60 min换尿布,换上尿布前用强生婴儿湿纸巾擦干净臀部,有臀红者可用浓鱼肝油滴剂保护皮肤,皮肤有糜烂者可抹上达克宁散。做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动作均应轻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
4小结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还有很多,有待于大家去进一步发现,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我们必须从最基础抓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身边做起,使院内感染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旭.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43.
[2] 牛秀琴,张树德,周素琴,等.医护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3] 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
[4]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5.
[5]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2.
[6] 李晓红.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4,4:39-40.
12.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十二
1 病房的布局与要求
(1) 布局为圆形和U形, 分单间和3~4张床位为一大间, 便于特殊病人隔离治疗。 (2) 室内要求, 每张床占地12~14m2。床的间距≥1.5m, 室内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或采用机械通气, 每小时进行空气交换, 保持空气的新鲜, 床头设置多功能治疗带、监护仪、照明灯。 (3) 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 其结果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当怀疑医院感染爆发时, 要立即留取样本送检。 (4) 工作人员要求进入ICU的人员要更换清洁衣服和鞋, 戴帽子口罩, 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家属不得进入ICU探视, 特殊情况必须进入时与工作人员进入的要求一样, 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带手套, 操作完成后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每个病人使用专用的医疗用品禁止交叉使用, 病人转出和出院以后, 应清洁消毒备用。 (5) 对使用呼吸机、有创导管留置、及多根引流管的病人应定期取样送检,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这对早期控制感染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2 感染源来源
(1) 各种导管的植入:引流管、导尿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气囊、雾化器等由于消毒不严造成污染。 (2) 环境和空气污染, 主要是空气流通不畅, 外来人员控制不严, 床位过多
3 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1) 处理原发灶, 充分引流, 选择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 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 不要局部使用抗生素, 不要常规使用系统性的抗菌药物预防肺炎 (2) 加强气道管理, 声门以下的分泌物及活动床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生。 (3) 保护胃黏膜的特性, 积极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4) 做好消毒隔离, 由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气道的开放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呼吸机管路
医患关系的主题, 牢固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练好内功,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努力做到有备无患, 防止差错事故, 有效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感情是沟通的桥梁, 医患之间的交流是沟通的基础。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才能得到患者积极支持和配合, 从而使医务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和吸痰都可能在操作中被污染, 造成交叉感染, 因此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尤其是已有感染灶的病人, 在接触不同部位操作前后均要洗手, 正确的消毒和处理使用中的导管是减少污染的一个环节, 在吸痰护理的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戴无菌手套, 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 减少污染的程度。 (5) 防治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入, 取半卧位, 注意调整进食的速度, 防治食物返流。 (6) 气管切开的病人更换气管内套管要注意无菌技术, 重置的套管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7)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对于尿失禁病人可以使用阴茎套引流的方法, 如果必须要插尿管, 要严格把握无菌操作选用小口径引流良好的尿管, 减少尿道损伤, 妥善固定导管, 避免滑动和牵拉, 以防脱开, 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引流通畅, 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防止尿液倒流, 在采集少量的尿标本时可以在尿管的远端接口处无菌空针留取尿液, 接口要进行消毒, 大量尿液送检时采用集尿袋获取, 每天用肥皂水或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 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留置尿管期间不主张膀胱冲洗, 以往认为间断膀胱冲洗可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但我们通过100例留置尿管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冲洗并没有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反而促成耐药菌株产生, 诱发和加重感染, 这是因为尿管伴随的尿路感染侵入方式为逆行感染占80%, 膀胱冲洗则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 增加了逆行感染的状态, 对于引流不畅却需要冲洗的应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4 结果
我们通过以上感染环节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对ICU病房病人的院内感染监测, 效果比较明显, 住院天数明显缩短, 由原来的平均15d缩短到10d, 住院费用人均减少了5000元, 医院感染控制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己的本质工作, 把人性化服务落实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中去, 以利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0-05-10
摘要:ICU的创建和完善对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起到重要作用, ICU的病人除一部分是因为重症感染而入住, 更大一部分是医院获得性感染所致, 控制医院感染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13.院内感染自查报告 篇十三
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我院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增强医院的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院领导高度重视,院长亲自组织,抓好落实,从建立组织,完善制度、职责,到一线督查,有重点、有措施,全面规范科学的开展了院内感染管理,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院成立了院内感染小组,在以一把院长为首的院感组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各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组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通过院内自查和上级部门的督查,我们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职工院内感染知识与控制意识浅薄;
(二)部分科室消毒硬件配备不全;
(三)院内感染控制制度不全面;
(四)院内感染控制细节做得不够;
(五)院内感染登记不全。
针对我院存在的问题,院内感染管理小组逐一进行分析,想办法,找措施,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建立组织,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二)健全完善制度约束人;
(三)安装紫外线灯管,配置消毒液等;
(四)制定院内感染培训计划,提高职工思想意识;
(五)开展室内室外大清扫;
(六)做好院内感染相关活动的登记工作等。
三、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院内感染管理,各科室消毒隔离、院内感染报告、危重急死亡病例讨论、特殊病例转诊、污水处理等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加强了消毒室消毒管理工作
医院非常重视消毒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气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痕、无落尘。消毒室的流程欠合理,正在改进。在压力蒸气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五、继续抓好临床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院内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等,医院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发现传染病人及时登记报告疫情,有毒有害和有传染性的污水污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除对检查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除有的科室偶有漏登记或记录不全外,器械浸泡及消毒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二)对临床科室医疗人员及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等的监测。
(三)院领导小组到科室了解有无院感病例,有无漏报、错报,各科室发现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登记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医院应认真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卫生、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加强对病人的卫生宣传教育,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肃静、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
六、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物品购进中,院领导与药械科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药械科与库房保管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3
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内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的一次性用品各科室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对抽查所发现的个别未毁形现象,给予严厉批评并立即补做。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尿袋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七、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预防院内感染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输血有关法律法规及输血知识学习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但由于我院的院内感染工作起步晚,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如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等方面做得不够。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赤峰红山中医院
14.临床科室如何预防院内感染 篇十四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中预防医院感染采取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提高对环境的要求,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器械的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我院感染控制科的不定期抽查和本科室每个月的感染控制结果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结论:医院感染是评价一个医院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而临床科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场所,所以要不断总结完善各种预防感染的措施,查漏补缺。关键词:临床科室 预防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问题是世界各地各级医院所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全球医院管理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关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对感染控制要求甚严,采用了医院感染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级监控网络,并对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现将我科在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报道如下: 1.提高环境要求
1.1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换气是最方便的调节室内温湿度的方法,新鲜的空气可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可保持室内温度在20-22℃,湿度在50%-60%。
1.2每日用1000g/L的含氯消毒水湿式清扫病区地面,擦拭病区走廊,出院后病人的床单位用臭氧消毒机消毒,床头柜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干净。保持病人床单位干净整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或尿液等污染随时更换。对有传染疾病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用1000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
1.3对治疗室、处置室及换药室配备赛得利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两次,每次一小时。对有气管切开的患者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一小时,且每周用75%的酒精对紫外线灯管进行擦拭,每周用紫外线强度测定试纸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输出强度,如强度低于70w/cm2及时更换。病区内隔50m距离放置一个快速手消毒剂,以备在不能及时洗手,进行手消毒的情况下使用。
1.4对病区内的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严格区分医用垃圾及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确保垃圾内的液体不洒漏,对不同区域的拖把进行标识,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禁止混用。2.增强医务人员的认识
2.1定期开展关于医院感染的讲座,对预防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强调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提升工作责任心。科室选出感染监控员,负责各项监控工作以及对监控结果进行反馈,如果不达标,及时整改。
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是在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是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源,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2.3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必须加强手卫生。接触病人前后、在做各项无菌操作操作前后、接触病人的体液或血液污染的物品、脱手套后都应洗手。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都应对手进行消毒,有效减少病人间的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行双向保护,既防止病原体由病人传给医务人员,又防止医务人员传给病人。有效切断感染链,减少医院感染。
2.4合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使正常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和一些条件致病菌的产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当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标和指针,定期对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找到敏感抗生素,及时更换,做到有的放矢。3.加强对器械的消毒灭菌
3.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2医院内所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如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械和一次性的呼吸机管道等必须做到一人一具,用后毁形。
3.3存放消毒灭菌物品时应按时间摆放,离过期时间越近的放在前面,先使用,每次使用时应检查物品是否过期,包布是否潮湿,指示胶带是否变色等,如有应对物品进行重新消毒灭菌。对盛装消毒液的容器、无菌持物钳、储物罐等应每周进行两次压力蒸汽灭菌。对气管切开有金属内导管的患者,要每日对金属内导管煮沸消毒三次。对输液卡和网兜每周两次集中用1000g/L的含氯制剂浸泡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后晾干。止血带每日浸泡,做到一人一带,体温计用后即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然后用冷开水浸泡,擦干待用,防止交叉感染。4.加强监控力度
4.1对空气进行监测。每月一次空气监测,我科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人员走动少的时候采样,在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三点,室内面积≥30㎡,设东南西北中5点,各点均离墙1m,采样高度在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我院采用9cm直径普通培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4.2科室每月一次对物体表面进行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采样,被采表面〈100c㎡,取全部表面,如表面≥100c㎡,取100c㎡。4.3科室每月随机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4.4科室每月一次对使用中的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进行监测。4.5医院感染控制科对临床科室的环境及手卫生等进行不定期抽检。5.完善传播疾病标识
我科要求各责任护士对分管的病人除了解其姓名,疾病,病程等基本信息外,也要注意检验的各项指标,如有传播疾病,应在床位一览卡和床头卡上贴上标识,我院采用血液传播疾病用红色标识,空气传播用黄色标识,绿脓感染用绿色标识,多重耐药菌用蓝色标识等,这使得医护人员在治疗,诊治的过程中既能提高警惕,采取很好的防护措施,又避免了床头挂上文字描述而使病人产生自卑,其他病人产生恐慌。
6.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
病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下降,身体机能减弱,极易发生感染,要交待病人多活动,加强营养,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同时应避免对伤口抓挠,如果包扎伤口的敷料脱落,应及时反应,避免伤口暴露在外,减少被感染的机会。7.小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继续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如院前已经开始或已处于潜伏期的【1】感染,感染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且不易控制,如何使临床科室预防医院感染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预防医院感染,必须在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人群的感染链中寻求突破,从细节做起,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我科通过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5.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 篇十五
1.1 基层医院相关制度不健全
部分基层医院领导认为供应室属于只投入不产出的部门, 不能创造经济效益, 因此对其重视程度不够, 未给予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管理上流于形式, 仅在上级检查时才略加重视以应付检查。同时, 基层相关的供应室各种制度不健全, 具体工作无章可循[1]。
1.2 基层医院供应室布局不合理
基层医院的供应室由于建筑规模不够, 供应室应用面积欠缺, 房屋简陋, 工作环境差, 基础设施落后老化, 同时供应室多有布局不合理现象, 如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分不严格, 各区域之间无缓冲区域, 存在物品流程混乱等问题。
1.3医疗器械、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由于缺少专业清洗机, 多手工清洗器械, 容易出现清洗不彻底的现象。无菌包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应用中, 基层医院也存在不当之处, 如消毒灭菌后的无菌包存放随意, 未安排专人保管, 无专供无菌柜。无菌包发放无可追溯性。
2消毒管理与抗感染预防措施
1.1加强对供应室质量管理的重视
基层医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对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意识, 可积极参加相关医院供应室与感染管理学习培训, 加大对供应室的管理力度, 建立健全制度, 制定本院供应室的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各区域工作制度、监测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完善各级人员具体岗位工作职责[2]。
1.2 合理布局, 严格分区管理
在布局上严格三区划分, 按照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顺序严格区分, 严禁路线交叉, 禁止逆行。加强基层医院硬件建设, 按要求配置好空气消毒设备、冷热水装置及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等设备。做好各类仪器运行登记, 防止因设备陈旧老化影响消毒灭菌质量。
1.3 加强岗前与岗位培训, 重视职业防范
入职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方可上岗。高压灭菌人员还需获得消毒技术资格证方可入职[3]。同时应经常组织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及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规范各项操作行为, 强化其自我防范意识。
1.4 规范器械清洗消毒流程
工作人员应在保障不损坏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认真彻底地清洗器械。对存在有干结血渍的污染医疗器械应首先预浸泡软化后酶泡清洗, 贴有粘胶的器械清洗前需用松节油去除粘胶。精细器械应先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机洗再手工清洗。
1.5 微生物、理化监测
作为消毒灭菌的重要场所, 供应室必须保持环境卫生, 无菌干净。定期要对各区域的空气及物表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 将数保持在正常范围[4]。
1.6 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按需对一次性物品进行申购, 避免物品需求紧张或存放过多。一次性物品存储环境应清洁干净, 置于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的地架上。做好对物品的检查工作, 确保物品内外包装完整, 及时清查不合格器具, 确保一次性物品的贮存和发放质量。
关键词:基层医院,供应室,消毒管理,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邢娜.加强供应室消毒管理控制院内感染[J].吉林医学, 2009, 30 (18) :2198.
[2]林天华.加强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1) :1561-1561.
[3]崔俊仙.浅谈医院供应室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9) :311-311.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流程】推荐阅读:
院内感染控制措施10-21
医技科室院内感染控制总结08-05
院内感染上报流程09-02
院内感染工作总结07-30
医院院内质量控制范文07-24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手册11-19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实施方案08-26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08-30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试题12-06
妇产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