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14篇)
1.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尝试 语文论文http://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民国语文热,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不过,追根溯源,其实每个年代的语文教育都难掩其“时代特征”。细数每个年代作文教育的状况,既可以作为我们管窥社会的独特视角,也能对当代语文教育起到警醒和提示作用。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字词教学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尝试:
一、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
在“减负”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不少学校能自己制作课件,设计程序,在课堂上运用,令人耳目一新,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如果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仍扮演课堂的统治者,学生被动接受来自教师、教材、多媒体各方面的灌输,成了一个知识容器。那么,计算机就不能发挥其优势。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点,下面以《学写人物的对话》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1.分层设置写作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巧,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必然存在。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定,比较系统。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对习作要求作恰当处理。如《学写人物的对话》,我在课件制作时设计了四个写作目标:
1、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
2、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
3、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妥贴;
4、自己从生活、学习中选择一个内容,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达到第三个目标所要求的。显然,这四个目标的难度是逐步提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基础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能达到的目标,电脑会作出相应判断。选目标1,电脑显示:你很谦虚,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目标;选目标2,电脑显示:你的目标定得恰当,细心一些,赶快动手写。选目标3,电脑显示:好样的!你是个自信的孩子,相信你一定得“优”。选目标4,电脑显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祝你成功!学生经过努力,达到或超过了自行确立的学习目标时,他就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2.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资料库
有了明确的习作目标,学生可以围绕目标确立写作的素材。多媒体的优势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但是,五光十色,堆砌太多的资料,既容易迷乱、抑制学生的思维,又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笔者认为,必须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来设计。如《学写人物的对话》,我只安排了四段对话录像:
1、一位小姑娘去商店买文具盒与营业员阿姨的对话;
2、两位同学一起看《故事大王》时的对话;
3、一位大嫂在农贸市场买菜时与蔬菜摊主的对话;
4、年轻的夫妻俩卖完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摇着乌蓬船回家的对话。这四段录像只出现画面,没有说话声,恰当地配以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在说些什么?然后自己选择一个内容写,也可以自己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内容写,不作素材上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写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地积极性。
3.写作方式多样化
学生自身的作文技能有差异,文字输入速度有快慢,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学生一堂课完成整篇文章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可设计多样化、可选择的习作方式。如:课堂内只完成文章的重点段或其中的一个片段。也可以两位同学合作写一个相同的内容,先扮演不同角色演对话,后一起写。协作学习,取长
补短。还可以师生合写。教师与一位学生建立合作学习伙伴,实行个别辅导。如教师写营业员阿姨的语言,学生写小姑娘的话,教师的示范于无声中提携了学生,学生习作中的错误教师可以及时指正。习作方式的多样化,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场面,创作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
4.作文评改个别化
既然写作目标是分层次的,那么,目标作为评估的依据,在作文评改时也以学生是否实现了自定目标为主要标准。首先要求学生自我评价。这是学生对学习成果的自我检省,有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写作目标,语句通顺,即可打“优”或“良”。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肯定自己、批评自己从而发展自己。然后可安排学生互评、互读同学的作文,依自己的标准给对方打成绩,同样展开讨论:为什么你给“优”或“良”、“及格”等。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很有价值的环节。教师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差异评价。同样水平的作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成绩。
二、加强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的学习是基础,取消字词练习,语文还教什么呢?”这的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大的一种改变。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抑或是教师家长在课本以外,四处寻找用于字词练习的材料,对教材做补充处理。这里所说的字词练习,主要指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同义词、反义词的辨析,以及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形式。作为练习形式,上述几种类型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为什么要删减这些内容?问题出在哪里呢?
1.为了考试的需要,师生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去做这样的字词练习。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一般都认为,只要练习到位,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机会比较大。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在习作或口语交际中,不注意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篇章结构等“写法”的教学方面,对字词应用这个基础环节反而忽视。这种现象的集中表现是不纠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及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仅从上述两种表现,可以看出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单在认知领域,我们极为重视字词教学;另一方面,在综合的应用领域,对字词的准确应用却又很不重视。这也许是语文考试重认知、轻能力轻应用的倾向对教学工作起到不良导向作用的结果。?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师可将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切换给所有学生,或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而是都面对同一篇习作。也可将教师机上的范文随时切换给一个、一组或全体学生,大大优化了作文批改的环节,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二
一、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并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层次及组别
将学生分层是我们整个实验开展的前提, 盲目分层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意义。因此, 每学期初, 课题组教师会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 结合观察、测试、家访等不同的方法, 认真调查研究,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 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 将学生分为A (低层) 、B (中层) 、C (高层) 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建立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 密切关注学生表现, 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二) 以学科集体备课为保障, 探讨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是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之处, 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备课质量, 我们设计了分层备课用教案纸, 其中既有每一单元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分层情况) , 又有每一节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设计、分层作业布置与评价、分层辅导记录。每学期, 我们都要组织数学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以一课为例, 集中进行研讨, 集体设计分层授课过程, 跟踪观察并进行集体反思。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组织讨论分层、练习作业分层等。在备课过程中, 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三)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分类、备课分层的前提下, 结合我们的理论学习,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 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层学生采用的是“低起点, 补台阶, 拉着走, 多鼓励”的方法;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 多练习, 小步走, 抓反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的则是“小综合, 多变化, 主动走, 促能力”的方法。课堂上, 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 使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解决,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事实证明, 分层施教充分调动起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 尝试布置分层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课题组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 视为基本作业, 允许优生不做, 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 将题目作些变化, 视为提高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 视为超额作业, 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 收获到学习的喜悦。
(五) 实施分层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课堂评价。
鼓励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同评价对象所处的层次, 采用适合这一层次标准的人性化评语, 帮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 寻找到快乐的收获, 使优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 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乐趣。
2. 作业评价。
我们尝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的作业要求, 同时也给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层的学生作业做错后, 暂不打分, 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真正弄懂, 自己再订正, 等到他们订正后再给A+, 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作业中找到乐趣, 学起来也就开心轻松多了;而B层的学生, 完成了基础题, 并选做了灵活性题目, 才能拿A+;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 完成综合性的题目才能得A+。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A+, 个个享受成功的喜悦。
3. 考核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命制一、二两级试卷。一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卷, 二级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试卷。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富弹性, 一部分为基础题, 另一部分为略高教材内容的附加题,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做。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收获
经过三年的分层教学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主要收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种研讨、评比活动中, 构建出适合校情的分层教学模式。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研究课评比、研究反思交流活动。在活动中, 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 拓展了实验教师的视野, 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教师结合学生实际, 总结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于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的“合—分—合—分”式教学基本模式, 即:“合” (激趣入题、明确目标) ——“分” (学习新知、巩固练习) ——“合“ (反馈口授, 课堂小结) ——“分” (课内作业, 巡视指导) 。这种教学共分6个环节, 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
学校对实验班进行了跟踪监测, 并召开了专门的质量分析会。我们发现:除四一班数学成绩略低于四二班之外, 其他几个实验班的数学成绩, 均高于非试验班。课题研究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 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 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三年间, 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中作课十余节。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在课程中更加健康活泼, 学习方式多样化, 学习主动参与, 乐学好学。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中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目前, 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 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 是否科学、客观, 有没有参考价值,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 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 “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 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如何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 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信心和动力, 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2.分层对部分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表现为“自卑”, 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 对表现出“自卑”的学生随机做了思想工作, 但是通过A层面个别学生的实际表现, 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所以如何在分层教学的实验之前, 客观地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 做好学生或家长思想工作尤为重要。
3.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三
一、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一)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并根据学生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层次及组别
将学生分层是我们整个实验开展的前提,盲目分层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意义。因此,每学期初,课题组教师会充分了解实验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家庭教育情况等方面,结合观察、测试、家访等不同的方法,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采取隐性分层的方法,将学生分为A(低层)、B(中层)、C(高层)三个层次。并将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建立4人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二)以学科集体备课为保障,探讨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是分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主要之处,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主要任务。为了保障备课质量,我们设计了分层备课用教案纸,其中既有每一单元的分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分层情况),又有每一节课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训练设计、分层作业布置与评价、分层辅导记录。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数学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以一课为例,集中进行研讨,集体设计分层授课过程,跟踪观察并进行集体反思。重点研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组织讨论分层、练习作业分层等。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层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三)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
在学生分类、备课分层的前提下,结合我们的理论学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我们确定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施教方法:A层学生采用的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的方法;B层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对C层学生采用的则是“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问题,使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解决,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动机。事实证明,分层施教充分调动起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是很明显的。
(四)尝试布置分层作业
为了提高学生作业质量,通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题组教师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分基本作业、提高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考虑到学生好、中、差的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提高作业。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收获到学习的喜悦。
(五)实施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课堂评价。鼓励实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同评价对象所处的层次,采用适合这一层次标准的人性化评语,帮助差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寻找到快乐的收获,使优生确定更高的学习目标,体会到超越自我的乐趣。
2.作业评价。我们尝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不同的作业要求,同时也给予不同的批改方式。A层的学生作业做错后,暂不打分,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的帮助下真正弄懂,自己再订正,等到他们订正后再给A+,基础差的学生也可以从作业中找到乐趣,学起来也就开心轻松多了;而B层的学生,完成了基础题,并选做了灵活性题目,才能拿A+;C层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性的题目才能得A+。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得A+,个个享受成功的喜悦。
3.考核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命制一、二两级试卷。一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卷,二级为要求略高的提高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试卷。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使考试内容更富弹性,一部分为基础题,另一部分为略高教材内容的附加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做。
二、实施分层教学策略的收获
经过三年的分层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收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种研讨、评比活动中,构建出适合校情的分层教学模式。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研究课评比、研究反思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拓展了实验教师的视野,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总结和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于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的“合—分—合—分”式教学基本模式,即:“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这种教学共分6个环节,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巩固检测——小结收获。
学校对实验班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召开了专门的质量分析会。我们发现:除四一班数学成绩略低于四二班之外,其他几个实验班的数学成绩,均高于非试验班。课题研究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2.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的三年多时间内,从领导到教师都直接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以课题研究的切身感受促进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三年间,课题组成员在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中作课十余节。课题研究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在课程中更加健康活泼,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主动参与,乐学好学。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中的问题
1.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学校及教师的依据。如何通过分层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信心和动力,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2.分层对部分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对表现出“自卑”的学生随机做了思想工作,但是通过A层面个别学生的实际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思想工作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如何在分层教学的实验之前,客观地宣传分层教学有利的一面,做好学生或家长思想工作尤为重要。
3.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任务,所接的班不同,达到的质量目标也应不同。如何科学评定分层教学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是一个大问题。
4.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四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采蘑菇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什么时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中下水平及后进生亦是如此。在学习生字(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刚开始学习会认的字,课堂上总是让他们一读再读,要求会写的字当场口头说一两个词,这样的教学方法对那些优等生行得通。可其他的学生学完后隔两三天,我抽查一下,才发现有很多的字不认识,要求会写的字也不会写出。
后来,我在识字教学中,我就这样做:学完“会认的字”,布置学生课后到小组长出读,并且要求拼出音节。这样学生渐渐的认识了字,并且把前面学过的拼音也学得更加扎实。教“会写的.字”除了让学生会读字音,我还当场让学生口头组三个词,再板书在黑板上(组的词都是学过的而学生又会写的字),如:门(开门)(门口)(大门)。课堂上读一读,隔日早读课再读一读。课后要求学生每个生字写一行外,并组一个词。渐渐地,我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少,要求会写的字基本上都会写,就连“看拼音写词语”中出现的错别字也较少。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他们的识字量也明显地提高了。
5.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它以拓宽学生的活动时空,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质量,孕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那么如何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呢?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为此,我校承担了一项省级立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在近两年的实验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农村小学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只要我们能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
在阅读教学中,仿写句子也是一种练习写作的方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仿起步模仿阶段,如《第一场雪》中,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让孩子们也当摄影师,用简笔画“拍”雪景,用文字写雪景。第二阶段为从仿到创新阶段,如《秋天的雨》中,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 秋天的雨把_____色给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的形式,阅读中创新。
课中批注也是一种方法。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方式来进行练习写作。比如在《丑小鸭》的作业布置中,在文中最后,续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这都是很好的习作方式。
而相对于农村教学来说,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他们也自有其开展活动的优势资源:第一,针对农村学生心理需求;农村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因而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着天然的愿想与爱好,因此,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语文心理需求,从教学心理上充分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它。
第二,挖掘农村学校校本资源;农村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熟悉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加以利用。如在《大自然的启示》中,适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熟悉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熟悉、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表述出来,同样也可以结合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爱好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再者,在农村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语言,像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耕谚语等。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利用农村乡土生活资源。农村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红砖黑瓦的矮屋,朦胧缥缈的炊烟,设计新颖的学校,错落有致的街道。这些丰富的景观既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思想情感的素材。
一、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
语文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学习主题的确立也应紧紧围绕语文课堂来进行。在课堂教学案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延伸,把学生由教材世界引领进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在观察、画画、拍照、讨论、展示介绍等活动中,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了课内所学词汇和语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积累,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
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欲望,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学习主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
例如,在生活中,用一次性塑料袋买菜的现象非常普遍,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可能熟视无睹的现象,我设计了《关注“菜篮子”》的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观察有多少人买菜用篮子,多少人用一次性塑料袋,大概统计了一下一个菜市场一天要用掉多少塑料袋。接下来,采访父母长辈,了解过去买菜用什么。然后,再去查阅资料,了解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及其危害。通过调查,学生了解到这种塑料袋埋在地下几年、几十年都不能腐烂掉,对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围绕“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活动主题,学生协商确立了活动计划:
1、发倡议。写出有号召力、感染力的倡议书。
2、搞宣传。向自己的家人、邻居进行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学习怎样表达,怎样说服别人。
3、做菜篮子。自己寻找环保材料动手制作菜篮子。
4、送菜篮子。把自己做的菜篮子送给爸爸妈妈。
5、说感受。把活动过程、活动体会写成作文,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不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学习,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学科沟通,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各个学科。在引导学生确立学习主题时,要根据语语言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有效地沟通各学科,在学科整合中确定主题。阳春三月,教师可以围绕“我爱春天”这个主题,这个主题离我们农村小学生很近,我们可按学科性质,老师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语文课,老师编排一系列歌颂春天的诗歌、短文,让学生欣赏,如:古诗《春》、《春晓》,儿歌《春雨》、《小燕子》、《春天来了》,短文《笋芽儿》等;音乐课,老师教大家唱歌颂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滴沥沥》;美术课,老师带大家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画春景;体育课,老师让大家踏着春的旋律放风筝;自然课,老师给大家解释春天的一些自然现象;数学课,老师编写有关春天的应用题;中队主题会,老师让孩子们说春天、画春天、写春天、唱春天、舞春天、颂春天。在孩子们惊喜的眼中,春无处不在,春生机勃勃,春是那样的美好。
四、从地方文化中开掘主题
地方文化包含了节日庆典、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要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文化生活。例如去年我布置的一个假期实践活动主题“关于过年的风俗与习惯”,学生通过假期里一年一度的春节,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了很多关于过年的风俗、习惯、传说;开学之后,他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通过广泛的交流活动,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了生动有趣的小短文,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过年所需的“对联、剪纸、灯笼”,并绘制了书画作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制作作品,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我有很多惊奇的发现,对一些平时不爱说话,一些有惰性的孩子,他们都非常有兴趣的“动起来”。当然,这个活动也可算是一个大“工程”,作为农村小学教师,要把它做好很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我想会很快收到好的效果的。
总之,小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主题的选择巧妙地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逐渐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使文本内容逐步内化成学生内心的真切感受,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开展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语文组关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研修计划
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研修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改革,深化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实行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眼于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立足校本,面向学生,聚焦课堂,多向反思,特色发展。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加快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的理念与品位,为每一个师生的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基本目标
在校本研修中,要突出一个中心: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实现二个转变:转变教学观点,转变教学行为;三个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做到五个结合: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综合发展与研究能力的提高,做有信念、有理论,自觉追求,不断创新的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智慧型、发展型教师,形成丰富多彩的研究型团队。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1、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假设上。这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寻求挑战性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比如在上课之初,不要马上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而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等)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好奇心,迫切关注本节课所要将的内容。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老师介绍主题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猜测,问题要与重要知识有机结合,且能引发多种回答,以便大部分同学发现他们只回答对一部分(鸟的根本属性是什么,有羽毛,会飞,还是恒温动物)。如果学生的猜测错误,这将激发他对正确知识的好奇心,促使更为执著的了解。
3、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具备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引起争议。教师让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外星人是否存在)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通过长期的讨论解决这些意见和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查询各种资料,以获得足够的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有机设计“写话习作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年级的片段改写、重组,高年级的填补空白、续写、谈体会,以及低中高兼宜的仿写,都是不错的训练形式。如:《桂林山水》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因此,在引导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充分感受语言的优美、内容的丰富、蕴含的情感后,可以出示黄山风景图片,请学生概括说说对黄山松、石、峰的印象,然后仿照课文写一写黄山(或某个地方)的风光。这就较好地实现了对文本言语的表象积累和对内部结构的抽象认知,并逐步实现由语词到形象的灵活运用和文本到生活的理性迁移。
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兴趣激发策略
教师在语文课内外教学中,自觉地与生活建立相关的联系,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方法的确定,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努力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同时,语文实践活动环节的设计,仍从学生喜爱的内容出发,把其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唤起学生心中对生活的亲切感、好奇感。
例如:教师教学《小虾》一课,通过教学,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爱小虾、喂小虾后,立即将学习的视角引入孩子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 “ 你为小动物做了什么?”在组内交流后,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了不同层次的交流。说到为小动物搭窝、喂食、洗澡、做鞋,为小动物找伙伴时,学生的的情绪十分高涨,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来,学生的讨论还意犹未尽。
又如:自走进图书馆以来,很多同学对读书有了兴趣,养成了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班里掀起了读书热潮,孩子们把家里的书拿到班上大家互相借阅,资源共享。他们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又回到课堂上展示出来,形成课上课下两相沟通,各学科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另外,学生阅读书籍的种类也改变了。以前班里大多数学生传阅的是漫画、卡通画、连环画、笑话这类的书籍,渐渐的,这些书被那些童话故事、科普书籍所代替。
(二)任务驱动策略
(1)带着问题进行搜集资料
学生根据研究命题,从多种渠道搜集解决命题所需的各种信息,如:上网、去图书馆查阅、向周围人查询等。将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出能解决问题的条目,进行分析概括。如:围绕鲁肃特点进行的讨论,要求学生课前进行资料准备。学生或是上网、或是看《三国》、《三国志》、或是请教家长,从不同渠道得到了关于鲁肃的资料,上课时,围绕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运用手中资料进行探讨交流。
(2)带着问题进行社会调查
给学生若干个主题或确定一个调查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结成小组并确定调查方向。在老师指导下,制定出调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实施调查,注意收集整理调查中的各种资料;调查结束后,小组成员汇总资料,筛选出能体现调查成果的、有助于形成结论的信息;撰写出调查报告或总结。这种方法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并能使不同层次、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发挥所长的机会。在调查活动过程中,学生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不断的调整、修改,锻炼了全面的能力。
(3)带着问题进行生活体验
6.例题有效教学策略尝试学科论文 篇六
例题是教师讲课时用以阐明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及其初步应用的题目。它是数学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附体,体现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揭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解题的格式和表述的规范。例题教学好比登山探险,山顶奇峰秀色美不胜收,但却充满险阻,教师就是那向导,要帮助学生顺利抵达。每一个例题都是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的,倘若我们不加以重视,可以说是辜负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本人根据自已在例题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出以下两点策略,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一、设计铺垫,低起高收
1.设计小问题,扫除学生认知障碍
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形式统一,因此很难照顾到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学生,学生的理解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潜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我却在此犯了错误,请看课例: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2.1整式》第二课时时,正逢学校突击检查听课,在完成多项式及相关概念的教学后,我开始例3的教学,问题如下:一条河流的水流速度为2.5千米/小时,如果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那么船在这条河流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怎样表示?如果甲、乙两条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别是20千米/小时和35千米/小时,则它们在这条河流中顺水行驶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各是多少?
由于自已对教材的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题,因此基本上没作什么引导,在个别学生的回答下,直接就得出了顺、逆水的公式,表面的顺畅之下,实际是大多数学生的似懂非懂和脑子里的短暂记忆。可喜的是在课后,听课教师对我进行了指导:本例涉及用字母表示已知量,列多项式表示数量关系,以及求多项式的值等内容,对于题中提到的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水行驶速度、逆水行驶速度这三个速度的意义学生是否能真正体会?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否让学生培养出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识和能力?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我在另一班的教学中及时作了相关的调整,在学生阅读例3后,我没有立即讲解,而是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条纸折的船在平静的水上会动吗?
(2)什么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你如何理解?
(3)如果在一条向东流去速度为2.5千米/小时的河流中,放上一条纸折的船,它会动吗?它的速度相当于什么速度?
(4)在这条向东流去的河流中,有一条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的船向东驶去,它的速度是多少?怎么计算?这个速度怎么称呼?
(5)如果船向西行驶,速度还是20千米/小时吗?应该是多少?这个速度又怎么称呼?
(6)你能写出顺水行驶的速度和逆水行驶的速度分别怎么表示吗?
(7)用文字描述在解决问题中比较麻烦,能否用字母来表示呢?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虽然时间上增加了不少,但是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已知经验,提炼出了相关的速度公式,因此对于顺水行驶速度和逆水行驶速度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在后来的教学中,明显能感受到这一班级的学生比之前一班的学生要掌握的好。
与其给人死板的知识,不如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思想方法,如此才能点石成金,通过模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7个问题,低起高收,把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引向复杂,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思想方法。
2.巧妙利用表格,把握特征分析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新模式的尝试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意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 把学生都培养成整齐划一的一个模式, 忽视学生的个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 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时代, 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国家教委和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作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 我们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是非常重要的。至从推行素质教育以来,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实践, 发现“主体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明确目的
以学定教, 是让师生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课文之前, 让学生说说他从课文题目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读后又让学生汇报知道了此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如在学《捞铁牛》一课时, 我先出示课题, 让学生说出他从课题知道了什么, 一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事的文章。”我又追问:“写什么事呢?”“写捞铁牛的事。”“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是谁捞铁牛?”“为什么捞?”“怎么捞?”“捞的结果怎样?”在学《西门豹》时, 学生说:“我知道课文是写人的文章, 写的是西门豹。我想知道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了他的什么事?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写?”最后,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梳理, 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它就成了师生双方在课堂上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二、把握原则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把握“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 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原则, 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上例中, 由于学生想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 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 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努力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 为了使汇报或复习时更加方便, 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作上记号, 还可以在记号旁作上必要的批注。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画上问号或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不但解决了前面的问题, 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还发现了新问题, 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在汇报读书情况时, 充分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 让中、差生多表演, 优、良学生来补充。为了增加学生们动口的机会, 就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互说。遇到有争论性的问题, 就让学生讨论, 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时, 教师进行指导:说出自己的观点, 说出自己的理由, 用自己的观点去驳倒别人的观点。如在给《科利亚的木匣》分段时, 学生为“妈妈带着科利亚离开, 四年后, 妈妈又带着他回来”的四、五两自然段是分在“埋木匣”中, 还是归在“挖木匣”中发生争论。一学生说:“1~3自然段, 就已经把‘埋木匣’说清楚了, 4、5自然段是为‘挖木匣’作铺垫, 应该归到‘挖木匣’中。”在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7》的“作文练习一“中, “晚上, 我做了个梦:向日葵长得又高又大……”与“过了几天?, 向日葵真的长出来了……”谁排在先谁排在后发生争论时, 一学生抓住“晚上”和“真的”两词说:“‘晚上’是指星期天的晚上, 与前面联系紧密, 应该排在前面;‘真的’相当于果然, 在预料之中, 应该在梦的后面。”解释得多好哇!学生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学生不仅学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学会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讲究方法
1.讲究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 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特点编排的。我们就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一篇篇的课文“活起来”, “趣起来”, 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陶冶学生的情操。我们要根据年级段的训练重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特点以及课时的要求,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在《曼谷的小象》的第二课时中, 我让学生摹仿阿玲指挥小象拉车、洗车的动作,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小象聪明、乖巧、可爱的特点。在预习《会摇尾巴的狼》《陶罐和铁罐》时,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通过角色对比, 初步体会角色特点。在《珍贵的教科书》的第三课时中,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 使学生充分体会战争环境中读书条件的艰苦和指导员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 从中受到教育。有的课文预习课时,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师精心设计的图表来把握结构, 理解内容。如《人民大会堂》《颐和园》《高大的皂荚树》……
2.讲究过程管理和调控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以饱满的热忱投入教学, 使学生始终处在轻松、愉快、兴奋、和谐的状态, 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 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 哪怕学生说错了也要对他的这种举动给予肯定, 让他们充满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 要加大信息反馈量, 要善于把握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达成的目标的情况要及时反馈、矫正、巩固, 把学生的失误和失误积累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有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必要时可把学生按好、中、差分成一些学习小组, 让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带动、互相牵制, 增加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3.讲究单元测试的评、析方法
单元测试是学完一单元后, 对本单元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检测的一种形式。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都来源于外界对他们的看法。小学生可塑性大, 为了减小思维定势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因此, 单元测试的评、析一定要讲究方法。如何进行评价呢?
(1) 师生都要有正确的考试观。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让学生成才。学习是为了掌握方法, 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考试划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以便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缺陷, 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2) 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减轻学生由于考试而带来的心理负担。
(3) 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调节功能。考试后, 教师可把试题分门别类, 根据各种题型的失误情况, 认真分析试卷, 让师生都能从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及时采取弥补措施, 改进教、学方法, 从而促进教学。还可以公布优、良、合格、不合格的人数比例来激励学生团结奋进, 努力拼搏。
8.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农村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01-01
1 改革备课模式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打破了原有的逐篇课文备课的模式,根据教学需要从单元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学习丛书阅读、习作等各个方面,进行单元备课。倡导集体备课,教研组共同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形成通案,然后教师再结合自己情况进行调整。从一年級开始,拼音和汉字学习都要和阅读结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速度,扩大阅读量,少写字,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阵地战”为“运动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坚守课内阵地,课前早上阵,下课拖一阵,40min还结束不了战斗。我们改革的一项举措就是将语文课时进行切割,每周至少拿出2~3节用于主题阅读。晨读、午练、日不间断。早上和中午课前10min的时间开设晨读、午练。灵活机动地“运动战”学法,日久天长,练就了学生的“童子功”,语文素养大有提升。
3 改革语文作业内容设计及布置
打通单元中的几篇课文的界限,进行整体教学,重点放在写字、阅读和习作训练上。要求学生每天一练,不少于10min的练字时间;每日一读,不少于3000的阅读量;每日一写,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每周一文。
主题拓展性作业设计。综合运用自然、美术、音乐等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操作及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五年级语文老师学习了“热爱家乡”主题单元后,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继续搜集表达思乡情怀的诗词、散文、歌曲、绘画等。这样的作业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认真摘抄了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断,还有同学把长辈讲的故事、有关思乡情怀的诗歌也抄写在了自己的综合实践作业本上。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最后一项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但摘抄了歌词,还有同学抄上了曲谱,配上了优美的图画。这一切,学生完成得兴致勃勃。
主题创新作业设计。如低年级同学的树叶贴画——留住秋天,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中年级同学的秋之韵——我眼中的秋,集绘画与美文于一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文画一体;而高年级同学的诗海拾贝作业——寻找诗歌中的秋韵,更是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4 改革作业的批改与评价方式
给学生一个分数,一个等级符号,不如帮学生搭建一个舞台。没有沟通就没有语文教学,作业批语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对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我校语文教师的作业批语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出现了人文交流与启发深思的特色。
4.1 人文交流法
(1)用座右铭杜撰批语。例如:你很善良,也很努力,你明白“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那么请你继续以努力为本,继续追求。学习的时候放下顾虑,聚精会神,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做到最好。
(2)祝愿及希望的学生批语。例如:希望你的字和你的相貌一样漂亮,希望你的作文和你的性格一样有个性。希望你扬长避短,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3)学生式批语。你是班里的“百事通”,同学们的新鲜事,每天都有你的“不烂之舌”播出;你是班里的“好大姐”,在同学面前你总是那么宽容大度。
(4)类型批语。一身简朴的衣着给人庄重、沉着的感觉。老师、同学们喜欢你的这一面,更向往你的另一面:为一场精彩的游戏而会心的笑;为热闹的场面流露跃跃欲试的神情。请潇洒一点,亮出你性格中活泼的一面。
(5)家长式批语。你长大啦,懂事啦,变得成熟啦,能帮老师“当家主事”啦!
4.2 符号悬念法
(1)“?”质疑:当学生作业出现模糊问题,回答问题含糊不清时,用“?”引起学生思考。
(2)“!”鼓励:当学生作业优秀或学生作业有较大进步时,用一个或三个“!”加以激励。
(3)“……”诱思:当学生作业出现错误较多,思维混乱,教师无从下手批阅时,采用此法引导学生主动到老师跟前面批。
我们在语文作业评语改革中,将“人文交流法”和“符号悬念法”相互结合,拉近了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让学生作业批语走进学生生活,走向家长内心世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主题学习实验组编写了《刘井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手册》、《语文作业评语集锦》、《教你写评语》等校本教材,撰写了“小学语文单一性批语的弊端与现代批语的优点”研究材料,展出了优秀小语文作业批语范本。
2010年6月,课题《小学语文主题作业批语的设计与研究》获青州市教育局批准圆满结题。
5 深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设想与规划
5.1 多元开放,促进主题学习资源包不断完美
主题学习资源的内容是多元的,形式是开放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教学互动,可以不断补充、增添、更新素材内容,使之适合不同的地区差别、学生差异、教师特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主题学习资源包。学校建设主题学习图书馆,不仅向学生、教师开放,还要向家长、社会开放;班班建有主题学习学习窗,做到班级特色阳光透明;家家建有主题学习书屋,做到亲子共读。
5.2 挖掘人文教育主题学习资源,开拓语文主题学习“市场”
人文环境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贯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最终就要落实到学生人格设计上来。小学生纯洁无瑕。从人文的维度上讲,保护好这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以他们为本,授予知识,开启智慧,训育身心,润泽与点化人生的境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轨迹上健康成长,是教师崇高师德的最佳体现。
我校利用乡土风情弘扬“人本”文化教育主题。调查研究青州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挖掘山区教育资源的发展优势,确立人文主题教育。
挖掘当地环境资源,传承发展地方文化。在青州西南秀丽的玲珑山下,坐落着一个明代的古村落遗址。这里青山叠翠,溪水潺潺,石屋林立,古木参天。每当春风拂面,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宛如一处幽静的世外桃源。这井塘古村,也将成为我校人文教育实验基地。
以综合实践课为依托,结合学生生活与古村文化、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从不同学科、自然社会、民俗风情等方面入手,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能适宜学生认知水平的人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青州的名胜古迹、博物馆、文物馆,参观社区的农贸市场、养殖场、种植基地等。通过报告会、演讲会、手抄报、戏剧表演等形式,延伸、提升知识资源等。
9.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及教学策略初探 篇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的国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因此,人们的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已经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重任,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打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与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均把“听话,说话”改为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改实验教材的一种新型课,与过去的说话训练有所不同,它不仅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学生没有积极交流的习惯,不会用口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情感的现象普遍存在。修订版《大纲》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口语交际实际的需求,明确规定: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不仅包括“听话•说话”训练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等要求。并且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认真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什么是口语交际?它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要怎样把握大纲和新课标的精神,了解口语交际课的特点,领会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自己在教学中也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摸索与实践,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口语交际及其特点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在人与人的交往的特定的语境中,听、说双方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活动。“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往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口语交际课型的提出是对以前“听话、说话”课型的更新。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新的“口语交际”区别于“听说训练”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它的交际性、实践性。
交际性即指“口语交际”的双方互动过程,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口语是工具,交际是目的。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人际交往。它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而且,“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言语交际中,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听”训练过程理应是交际过程,必须有交际的对象,形成交际的关系。交际能力不只是一般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除了听话、说话这个基本能力外,还有和别人交流能力、待人处事能力。
口语交际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系列口语交际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掌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实践,新大纲也明确提出了实践性的要求。实践是任何能力形成的基础,言语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是理论性的、空洞的,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实践后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就课堂的特点来说,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因为课堂里的训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学生得不到临场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实践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多方面加强训练,立足课文,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二、教学策略
(一)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1、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但是真要当众说话时,心里不免会紧张。但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迫切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存在。如果教师不遵循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将口语交际成人化、模式化,学生则可能产生畏惧心理,害怕说话,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学生胆小,老师要采取鼓励的方法,有时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如:“我会画”这个训练内容,事先我让每个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用“△、○、□”这三种图形画一些简单的画,然后把画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并要求用普通话,家长要耐心听完,并适当点拨指导。在口语交际课上,大部分学生都争先恐后表现自己。但还是有个别学生一声不语。我就拿出他的画,说道:“××同学,你的画真漂亮!能不能让同学看看,再告诉我们,你是怎样画,好吗?”看着我期待、鼓励的目光,这个同学终于站起来了,他说:“我画的是我家的小花猫,我用‘△’画猫耳朵,用‘○’画猫的脑袋、眼睛和身子,用‘□’画猫的四条腿,最后给猫上嘴巴、胡子和尾巴,爸爸妈妈都夸我画得漂亮,我真高兴”。这个学生说完,我和同学都鼓起手掌来。我还要求小组的同学互说,请说得好的同学做小老师。这样学生越说越想说,越想说越有成功自豪感。作为 教师就要走向民主、宽容,促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尊重,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发展的潜在和可能,要理解他们的不足,尽量采取表扬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用或少用批评;教师还要放下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2、要处理好学生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无端指责,那么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这样的要求 :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1、实物创设情境。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第二册语文课本中有“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教师如果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白兔的样子,再加上老师的相机点拨,学生一定会纷纷举手发言,气氛一定会非常热烈,学生也一定会说得真实、生动、具体。
2、语言描绘情境。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如配乐描述。教学《找春天》一课时,上课开始,可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美景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另外教师还可抓住儿童特别喜欢故事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先形象地讲述故事,打动学生的心弦,然后相机导入新课,唤起学生踊跃欲试的情趣。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在,电脑走进了课堂,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浓厚。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学生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读出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了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4、学生表演创设情境。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第三册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提着水桶的小熊、扛着竹竿的小猴、长鼻子大象救助小鸭子。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地发挥。
5、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活水源泉,所以口语交际训练要创设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生动有趣。如在上《有趣的游戏》一课时,我先带学生到操场上分组做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贴鼻子等,要求不会做的就要去请教同学,人人积极参与。这样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另外,我还设计了“打电话”,“操场上”“问路”等情境,并请家长配合,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学会如何与人交流,丰富了生活经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交际的主动性。
(三)充分利用看图说话,进行“说”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在入学时,就初步掌握了口头语言,具备了口语的基本能力。教师要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首先,要使学生体会本地方言和普通话发言的差异及其规律,使发音器官习惯于普通话的发音动作;其次要帮助他们学会认真听别人讲话,并能正确理解其含义;最后,看图说话,启发想象,让学生把图看“活”,把话说完整。如在教“皮球掉进池塘了”这一训练内容时,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他们对小动物最感兴趣,而且好奇,好听故事,尤其是与小动物有关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看得爱不释手。当我让同学们回答这么一个问题:猴子们是怎样把皮球捞上来的?同学们的答案除了教参上提及外,竟还有让我意料之外的,有的说猴子们看到大象在岸边散步,请大象帮忙用鼻子把球卷上来;有的说猴子们请风伯伯把球吹上岸来„„孩子们想象真有意思!但他们年纪小,有时说话还掺杂一些方言。因此,我耐心指导他们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入手,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规范,用词准确,语气、语调恰如其分,并反复练习,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语言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的人进行思想交流,这种交流本身就是一种“交际”能力的训练。由于几十位同学年龄相仿,又长期在一起生活、学习,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彼此之间无距离感,交往起来往往比和长辈交往容易得多。他们聚在一起往往可以心心相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而且他们有着共同支配的时间—学习、休息、上课、下课;有着共同的活动空间—校内、校外、课堂、操场,使同学之间的语言交流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在上“请到我家来”一课时,我先问:“同学们经常一块儿学习,一块儿玩,肯定有不少朋友。那么,你的朋友都是谁呢?你想请他们到你家做客吗?”接着,让学生去邀请朋友到家里做客;然后请个别学生上台示范。这样,她们的积极性全都被调动起来了。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达到训练的目的。
(五)、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如:小明上学时一位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洒到了他的身上,小明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他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明。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明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②小明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问问同学?”③小明马上轻声说:“老师,是同学不小心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才迟到的。”通过案例比较,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六)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各种实践。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1、校园交往实践。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如教《应该帮助他们》(第四册)一课,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对答如流,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进行“助残”实践活动,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家庭交往实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生活中,也可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忠恳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把 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3、社会交往实践。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无边课堂。教师应该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②服务活动。如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③联欢活动。如与校外小朋友联欢等。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交住,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使他们在每一次社会交往实践中都会产生新的启迪,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三、口语交际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我们的口语交际有着母语这一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分辨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我们处在边远山区,没有讲普通话的习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要求在学校、在教室里师生还是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交流,通过交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
2、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与交流习惯。良好的听说态度与交流习惯也是成功交际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所以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大方有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可个别学生因为胆小等心理原因,在交流时往往会不敢正视别人,或者声音很小等,我们就要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3、一定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尽量营造一种和谐的交流环境
4、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小学生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5、给予学生多练的机会。能力是从不断的磨练中得来的,教师要给这些学生多练的机会,让他们从多次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10.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
一、教师必须具备一种常态的健康心理
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对集体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种常态的爱,一种责任,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带有微笑。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同一年龄阶段不同学生以及同一学生不同状态下的心理需求,把快乐给学生。另外,对学生不合理的需求,教师要加以引导、教育,使其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因为一个阳光、智慧的教师一定能够带出一批阳光、智慧的学生。
二、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品质的形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学生性格渐趋于内向,还有一部分学生生性胆小,在课堂中不愿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如果老师还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组织教学,那么,课堂一定会出现沉寂的现象,因此,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
1.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可以无需举手,启用:“自由发言制”。这也是对传统的“举手发言制”教学的挑战,这种“自由发言制”极大地创设了民主、平等、亲密、自由的课堂范围,使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学生在课内活跃,在课外活泼,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向自主(自我管理、自我参与、自我学习)转化。在合作形式上采取小组合作、师生合作,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升。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创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1.多用激励性评价。教学中的评价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活力,使用多元化的标准,体现鼓励性原则,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其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2.创设成功情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性,为每个学生创设一种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成功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学习动力。
四、立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教学,铸造学生健全人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教学是铸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一个很好平台。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这就是我”综合性学习,精心组织活动,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结合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走”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控制、处理自己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1.小学语文教学民主化的尝试 篇十一
一、树立人本意识——实施民主化教学的基石
1.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我们要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要承认这个差异,我们的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关注学生的发展,学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读书、与作者案前交流的过程中,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审美的格调等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这些都是生命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所吸收,有所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的品位。
二、创设宽松和谐氛围——实施教学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1.做到尊重、爱护学生。作为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对学生信任、关切、亲近、热爱的情感流露,不但能大大缩短师生双方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而且学生一旦感受到教师的这种炽热情感,也会激起对教师的尊重、亲近、信赖和爱戴,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去。
2.教师要有激情。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他的爱、恨才会自然流露,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师生全身心地情感投入,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12.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二
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如正面的肯定和反面的肯定,还有复杂的肯定形式,比如有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一件不幸的事情,但若有很多师生与他分担不幸,他却同时又是幸福的。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区分高尚的幸福观和庸俗的幸福观,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幸福是住着豪宅,父母上下学开着轿车来接,此外还有很多很多的零花钱等。”这种把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物质上,幸福就成了没有根的浮萍。因此,我们要把学生对物质享受上的追求提升为精神美化上的追求,这样才能使其获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体验,进而形成高尚的幸福观。所以教师平时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幸福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幸福,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语文教学有两难:其一,知识繁琐,既要重视字、词、句、文等的记忆和理解,又要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二,学好语文比较困难,它不跟数学和英语学科一样,经过短期学习,会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很多学生学了很长时间,成绩提高并不显著,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不愿学习语文。因此,有些语文教师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这就形成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思想的支配下,学生怎能感受到幸福呢? 又怎能爱上学习呢?
三、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实施幸福教育
鉴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自教学的第一天起,就树立“一定要把小学语文课教好”的理念,始终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幸福教育作为自己的执教理念,认真践行。
1.做幸福的教育工作 者。要让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到幸福 ,那么首先老师应该觉得教育学生是一种幸福。只有一个自己充满阳光的老师才会让她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中感受到温暖,因为人都是相互的,你的每一种情绪、表情抑或动作都会感染到你身边的人。学生喜欢那些喜欢学生的人,所以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人, 一个因为跟孩子交往而感到幸福的人。
2.让学生爱 上你的学科 。事实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 并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一个人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很重要。如果遇到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发现才能的老师,则是一种幸运。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爱上自己这门学科呢?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都需要老师认真地对待与呵护。教师绝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课堂是反映教师修养的镜子。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才不会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一节有准备的课和一节没有准备的课,上出来的效果差距是非常大的。
3.营造融洽 和谐的校园氛围 。师生之间的关系要融洽和谐, 教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益友,把自己的那份幸福快乐传递给孩子;而领导和教师之间也应该融洽和谐,校长应该把幸福送给老师,给予老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享受幸福的空间, 培养老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幸福溢满校园。
4.幸福要靠学生自己 发现、创造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家长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很难被他们体会出来,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动手去做,领略其中的艰辛,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幸福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关键是如何发现它,感受它。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一个人对生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激,那么其感受能力就强,就更容易体验到幸福;反之,一些学生虽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对人生的方向和生活的意义一片模糊, 以至于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整天怨天尤人,从而产生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因此,要让学生学会体检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幸福,从而懂得自己创造幸福。
实践证明,要做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也只有情感教学为先,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知识。各位同行,我再次提出倡议,为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温馨港湾,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和无穷的智慧实践幸福的课堂,拥抱幸福的明天。
摘要:作者曾在班级里做过调查,调查的问题是你是否觉得幸福?幸福的源泉是什么?或者造成不幸的根源是什么?结果显示:认为自己幸福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家庭,而认为自己的幸福来源于学校的寥寥无几。学校教育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幸福教育观,实现教育从知识本位向幸福本位的转化,把幸福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都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幸福,这对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1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尝试 篇十三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让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兴趣创新合作主体
长期以来,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以真诚、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感情和意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民主、平等的人文关爱,以参与者、交流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教师如何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呢?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教育等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我校在进行“双体互促”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尝试采用了分组教学、合作尝试学习的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了巨大作用。
一 注重预习,主体作用从头发挥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朱光潜先生就郑重提出:“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为此,他一再告诫读者:文字和思想感情关系密切,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在预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不能放过每一处不懂得字句。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 1
技能的构成、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应关注学生与学习语文有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的关注应从近期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格尊严、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等)走向远期关注(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好语文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带着希望和自信离开教师和学校。当语文教师的关注完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时,便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就让我们的关注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开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爱莲说》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各种荷花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诗歌导入法,由各代文人墨客的优美诗句引出荷花的图片,把它们展示在屏幕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调动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懒惰的智慧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当这些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教师便会对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如学生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的对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存的处境以及学生的智力类型等。如此,学生的思维火花便会不断闪现,主体意识就会凸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情境自然就会展现在语文课堂中。你就会发现原来学生对“愚公移山”有自己的看法,对孔乙己有更多的同情,对鲁迅多了几分敬佩……你会为学生的争论而激动,为学生的理解而赞叹,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的伙伴,走出纯粹教语文的误区,与学生共同享受语文的快乐。
四、放飞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黔之驴》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真本领才行。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好事的人才是罪魁祸首。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更多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五、开展朗读,让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倾听。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教育是倾听者的教育,“教师的沉默是金”,意在说明教师善于倾听不仅是教学艺术,更是新课程理念的形象化。倾听,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学生需求的呼声、感情脉搏的跳动,用心与学生交流。
六、尊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
3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的成果,只靠个别优生唱戏,这样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四要及时对话。语文教学是一种社会性的沟通现象,自然少不了对话。对话需要真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最忌“话语霸权”、一言堂;对话应是情境化的,既有文本的情境,又有师生经验的现实情境和对话过程中创造的新情境。对话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孔乙己》是对孔乙己的同情、鄙视还是别有用意。有与作者的对话:《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把庭下的月色描述得如此宁静孔明,学生会带着这个问题去查阅关于苏轼写这篇作品的相关资料。学生也可能在与教师的对话中产生新的话题:师生在讨论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时,有学生提出新看法,从哪里能看出他们的友情深呢还有那些这样的友情。对话是开放的,可以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时代。对话是思维的碰撞,常有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因而对话又是创生的。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对于师生而言,永远充满出乎意料的魅力,一种源于师生思想的魅力,它召唤师生创造力和智慧的涌动和勃发,使师生的潜能在富于挑战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释放。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建构,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人格的自信,成为快乐的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
七 分组合作培养创新人才
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江泽民主席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分组合作尝试学习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途径。
分组合作尝试学习变传统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而尝试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学生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创新的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学会了如何学习。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是创新的能力的基石。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为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空间,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用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也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第14卷第1期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结构—论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 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2《语文教学》 《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实验学校
3《语文教学》 1994年第2期 《紧扣课后练习教给学生学法》 姚红王尚文 《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9月 第一版
5钟启泉、崔允霍 张华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6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2010
14.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四
(吉林镇赉二中、三中 王君 李林)
语文教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无论运用哪种手段,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扎实地 掌握知识,培养多种能力。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中,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最佳手 段。
所谓把绘画引进语文教学中(以下简称绘画法),就是让学生在读过课文后,通过自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把课文内容用绘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获益匪浅。下面就从三方面谈谈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有的学生不愿意学语文,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有关。传统的 语文教学手段一般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其形式是:解题、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分析内容、归纳中心、总 结写作特点,几乎成为一个公式。从小学到中学,不管什么体裁,不论什么内容,年年如此,篇篇这样,长此 以往,学生兴趣索然,因而课堂上往往出现:台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的情况。而将绘 画引进语文教学中,就能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可以用绘画手段表现出来的课文,在讲课前教师应提前布置——需要画全篇(系列画)或画哪一段(单张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 ;然后把每个同学的作品都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大家评议,选出最好的,给予表扬。学生的上进心都很强,谁 也不肯落后,积极性非常高。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学生要想把课文内容利用绘画形式准确地形象地再现出来,就必须认真钻研课文,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碰到不懂的词语、不明白的句子就能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自行解决了,这就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动脑动手,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潜移默化 地受到思想教育。下面以《背影》为例来谈谈我们是如何运用绘画法进行教学的。
《背影》是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这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 生来说,真正地理解课文的中心,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将 绘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课前一周,就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看看文中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哪次是最主要 的。学生经过细心阅读,一致同意第二次背影是全文的重点,因为这次背影刻画得最详细,动词使用最恰当,而且饱含着深情,表明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这是全文精华所在。学生如果真正理解了这次背影,也就理解了 作者的意图,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我们要求学生把第二次背影画出来,学生都很认真。首先学生要弄清本世纪 二十年代人们服饰的特点——黑布小帽、大马褂、棉袍等,学生积极查阅资料,留心电视节目,这就不仅使学 生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而父亲爬月台那几个动词如何在绘画中表现 出来呢?有些学生为了画得好,竟互相当起模特,认真观察,细致构思,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学生在模仿父亲 的动作时深深地体会出父爱的伟大,在绘画过程中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读一读几位同学的周记。一 位同学写道:“画课文太不容易了。我的这幅画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她哪知道我已是四易其稿。通过绘画我 深深地体会到伟大的父母之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又一位同学写道:“父亲亲自去为儿子买桔子,不 顾年纪大,腿脚笨,这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更伟大,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我昨天还跟他顶了嘴,想起来我太后悔了,我这样做真不应该啊!”还有一位同学写道:“通过学习《背影》,我被那位父亲深深 感动了,同时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太快了。我们距那个年代已有七十年了,我们现在的交通手段多么便利,从铁 路上来说,现在站台间都有地下通道,还有电梯,过铁路再也不用攀上爬下,沾泥带土。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 重,我必须努力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这几篇周记可以看出通过绘画,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这也正体现 了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二、提高想象力,促进作文教学
绘画法使文字变成形象,形象的语言画成画,那是很容易的,如哭、笑、跑、跳等。而抽象的语言要画成 画,那就不容易了。学生要动脑筋,要靠想象。如《春》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 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全文要求背诵,色彩纷呈,适用于用绘画法 进行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是指导学生画好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是一组系 列画,用彩笔才能画出绚烂多彩的春之美。春草图除了要表现绿草满地,孩子在草地上嬉戏的情形外,还应该 再充实些内容,这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补充的内容有蓝天,白云,小鸟在飞,柳树绽出新绿,柳 枝微微摆动,小燕子于河边衔泥在屋檐上筑巢„„只要合乎情理,学生都可以在画面上表现。其实这些想象来 源于学生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而画第二幅春花图主要是按从上到下这种顺序写的,这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画 :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花间彩蝶飞舞,蜜蜂在忙碌,树下绿草如茵,百花盛开,一幅百花争春的 景象。这些内容都不难表现,关键是空气中的甜味如何表现,这是个很难用直观手法表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 生发挥想象力。有个学生画个小孩子,他闭着眼睛,张大嘴巴,伸展两臂,这就形象地表达出他被甜味陶醉的 情形。还有个学生画个孙悟空在草地上休息,表明他被这美景深深地陶醉了。通过这种绘画练习充分发挥了学 生的想象力。学生在画这几幅图画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出了文章词语的精妙,也被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而 深深感动,深深地理解了观察与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绘画教学的特点是把文字变成图画,同理,图画也可以变成文字,这就是看图作文。结合绘画法,我们经 常挑选一些图画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看到图画,只列提纲,略打腹稿,即可出口成章,文章条理清晰,前因后果安排得非常自然,这难道没有绘画法的功劳 吗?
绘画法和作文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学生在绘画时能充分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而在作文 时学生能学以致用,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注重结构的合理,语言的精妙,主题的深刻,因此绘画法对提高学 生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三、扩大知识面,背诵扎实
绘画法这种教学手段要求把课文内容形象的表现出来,学生对所要表现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的印象,这样才 能生动地画出来。相反,如印象模糊或根本不知道的事物就很难画出来,就必须通过查阅资料弄清这些模糊的 概念,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见多识广。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为 例,这一段要求背诵,因为本段所写的景物层次分明,词语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这些都需要学生学习,所以在学习这一段时,我们就运用了绘画法。这一段涉及到的事物不少,学生必须明确,不然就无法画出来。学生首先要弄清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 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覆盆子,我们师生共同查阅资料,把这些动植物的形状、特点都记在了学习卡 片上,这难道不是扩大了知识面吗?如果不采用绘画法,这些东西学生很难明确,只会背背课文,不了了之了。
人的学习能力可分为记忆和理解两大部分,而记忆又是积累知识的手段,是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能力 的一个重要环节。绘画法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学生喜欢绘画,而绘画又 以其形象的直观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和巩固学生记忆的强度。
仍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为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对5班和6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5班运用绘画法,边讲边画;6班运用传统教学法,主要靠讲解和板书。从接受效果看,5班的学生对课文理解 得非常快,而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6班的学生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再从背诵情况看,讲完第二段,马上让学 生背诵,5班的学生8分钟即琅琅上口,而6班15分钟后仍有不熟练的,差字丢句现象很多。两周后又突击抽查,书面默写,结果表明5班比6班效果好得多。5班的几位学生说:每当背不下去时,头脑就浮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细细回味,也就很容易顺下来了。从中可以看出运用绘画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尝试11-29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12-04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9-2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尝试10-19
《小学语文教材内外结合的儿童文学故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12-03
初探小学语文六步教学法12-21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06-21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初探论文07-02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计划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