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2024-06-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共10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一

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才中的价值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作用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它可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现代的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大学生在成长中能够明辨是非,引导他们能够自立,自强,自爱。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尤其是现实生活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和变化不仅在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在大学生身上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在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上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越是分化,就越需要社会整合。同一社会虽然可以有多个层次和多元并存的思想价值体系,但国家层面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应当是共同的、一元的。尤其是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上,更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统领和引导,必须确立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借以统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二、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中夯实价值基石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而展开的,并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理想具有扬弃现实、高于现实、超越现实的特征,是感召、激励和鼓舞我们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同时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不但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就能够引导他们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致给“纪念五四青年节80周年”的信中所提出来的,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要求,就能够坚定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促进整个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三、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

毫无疑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超越性。马克思从人的解放意义出发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传承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人文主义精神。同时,“以人为本”思想又蕴涵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当代中国人文意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历史互动过程。从本质上考察,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超越性并不由于任何外在制度因素限制而被磨灭被消解,恰恰会随着制度历史的曲折发展一再反复被提上人类精神生活的议事日程,并逐渐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而成为人类进步的根本精神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如果只谈集体而不谈个人,那这样的集体也只是虚幻的集体,是不为个人所依托的集体;相反,如果只谈个人而不谈集体,那这样的个人也只是孤独的个人,只是失去寄托的个人。前者是用集体淹没了个人,后者则是用个人否定了集体,因而都不是合理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这对于我们的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处理好价值取向上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树立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才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冲突,在两者的相互联结和统一中促进其价值实现。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特征:

第一,普遍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揭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为短期目标服务,同时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

第二,民族性。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注意防范价值观上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风险和错误,努力建设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崇高性。崇高性是指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本质上既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机环节,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和目标指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二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 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真正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充分证明, 没有马克思主义, 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人民、家庭有用的人才, 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 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找到正确的方向。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 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 最终达到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目的。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 在进行反渗透、反分化的斗争中,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责任与历史使命、坚持社会主义与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只有这样, 才能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而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 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成就的受益者, 也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为国家繁荣和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大学生要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担负起历史的使命, 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大学生要完成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就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才能克服各种困难, 应对世界科技文化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任务的挑战。同时, 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 自觉地把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也愈加突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潮流的相互激荡, 我们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还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都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学生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 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 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 把个人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为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 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无比自豪, 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 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因此, 高校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在实践中培育、锤炼和升华民族精神,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科学的道德要求和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 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道德基础。

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 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规范大学生的言行,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坐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能够增强自己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 能够使自己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和努力提升道德境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能够使大学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强化道德自律意识, 坚定道德信念, 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净化社会风气, 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求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自我做起, 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坚持知、行统一, 着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成长成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己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反映和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人民、家庭有用的人才,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找到正确的方向。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最终达到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目的。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在进行反渗透、反分化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责任与历史使命、坚持社会主义与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成就的受益者,也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国家繁荣和大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大学生要在此基础上自觉地担负起历史的使命,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大学生要完成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就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只有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应对世界科技文化的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任务的挑战。同时,国家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地把人生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也愈加突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意识潮流的相互激荡,我们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还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都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学生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发展意识,把个人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为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无比自豪,都应该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都应该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光辉篇章。”

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创新水准。因此,高校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培育、锤炼和升华民族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科学的道德要求和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道德基础。

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规范大学生的言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坐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自己作出正确道德选择的能力,能够使自己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激励和努力提升道德境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大学生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社会规范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坚持知、行统一,着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四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引路灯,对于中国人民复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样,它也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环境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又相互交融。为了更好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价值观的引导作用。本文站在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视角,提出他们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警醒与启示,最后得出只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理想、实现中国梦的结论。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警醒 启示

世界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更加密切,这样一来,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就愈加密切。在这样一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价值观的领导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严峻的文化挑战。以下,我将从西方文化、封建主义等残存文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阐明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的重要原因。

一、西方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警醒

1.西方文化,顾名思义,即“以欧洲及欧洲化了的北美大陆为主要地域界限,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为基础,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兴起、扩张、危机、调整、并动态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体系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体系”。它所提倡的价值观被称为“普世价值观”。即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具体的说,普世价值观由三个基本要件组成:公平、正义、自由。2.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博爱等思想与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普世”价值观,例如公正、平等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部分人以偏概全,对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普世”价值观也欣然接受。而事实却是,西方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在理论基础、逻辑结构,还是在特点性质与实践结果都截然不同。如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的价值观基于的是抽象人性论,即认为人性具有普遍性,是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的是唯物史观,认为应该在从对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得到对人性的认知。在逻辑结构方面,西方的价值观所倡导公平、正义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的角度上所推论出来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所谈到的民主与自由,是结合了中国社会社会发展进程和生产力的性质而得到的价值共识。最后在特点性质与实践结果方面,西方的价值观的主要特点是侵略性、盲目性和模糊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却与之相反,是具有自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得到全国人民认同的价值观。综上所述盲目的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只会破坏中国人民之间的价值共识、扰乱民族复兴大业。所以,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场。

二、封建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论起封建王朝,恐十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所经历的封建王朝的时间长于我国。也正是因为我们中国历史上了烫上了太深刻的封建历史的烙印,所以当代社会仍受残存下来的封建文化的影响。第一,由君权至上的观点演变的官本位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如大学里的学生会,成为了“高管”为自己谋私利的场所而不是为同学服务的地方。耳濡目染之下,大学生们使尽浑身解数只为当上所谓的学生会主席,仿佛有了这一职位,就可以在校园里叱咤风云。第二,由宗法观念演变的人情关系,也对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产生冲击,让他们感觉茫然,甚至影响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应用。以学生会为例,为了当上学生会主席,同学们争相请“大佬”们吃饭,希望他们可以在投票的时候“伸出援手”。成功之后,便更加肆无忌惮的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各种私利,而不是想着怎样更好的发挥自己作为主席的责任。第三,封建迷信的思想、做法也屡见不鲜,这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所背离。“声名显赫”的气功大师王林便是其中的代表。曾经一段时间,明星们都像着了魔似得争相去找他开光,希望通过他的“指点”可以在娱乐圈里大红大紫,可是事实证明,所谓的“气功大师”不过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甚至利用自己的名气无恶不作,敛取不义之财,最后落了个人人喊打的下场。王林的案例清楚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不要被披着科学外衣的封建迷信的骗术蒙蔽双眼,要详细科学、相信唯物史观,以科学、思辨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因为封建残存文化依然在毒害人民的思想,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应该彰显他作为全民指导思想的作用,倡导官员以身作则,廉洁勤政,真正做到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及时遏制“盲目报考公务员”等不良风气,倡导全民教育,将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欺骗。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厚沃土,是人民群众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为了更好的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它的重要意义,人民群众,特别是当代青年,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人民群众应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力。上文提到,由于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发展,部分人民群众盲目认同西方文化,而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事实却清楚地告诉我们,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强国的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民群众应树立正确的观点,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帮助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的与当代社会和世界文化发展相协调,赋予它新的民族精神与时代气息。

第二,人民群众应从实践出发,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相融合。比如说,开展说通过积极举办座谈会、讲座等方式在人民群众中掀起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潮,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融与融合。再者,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相融和,创建全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区文化,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才能不断弘扬优秀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践当中去。

第三,人民群众应以弘扬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推进文化强国、文化兴邦事业的发展。当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得出结论――无论是要求文化自信还是文化创新,其根本目的在于文化自强。文化自强,即着眼于于实际,站在自身力量与个性的角度,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实现文化强国和文化兴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的思想,而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二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国梦”的思想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不断实现理论的完善与创新,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发挥它作为时代使命与历史使命的作用,二者珠联璧合,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的完成。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五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

通过一个学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在祖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理所当然是我们应当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面,我们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多数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婚恋观、消费观等都与时代变革同步,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他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在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上,呈现务实、宽容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呈现社会、社团参与的二重性和自我表现的多样性,当代大学生参加团体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才华,锻炼自我”,“学习技能以利工作”和“广交朋友”;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已从保守、封闭、单一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既关心祖国命运、世界风云,又注重自我发展;既有一定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又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发展自己。比如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西方媒体歪曲事实和颠倒黑白,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制作视频介绍事实真相;“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学生踊跃献血、捐款,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另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9万多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许多人积极参加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另一方面,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态变得更加复杂、开放、多样。在人生价值目标上,普遍追求健康、事业、爱情与家庭,但也存在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评价上,普遍有模糊认识,评价标准具有矛盾性和双重性,例如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在人生态度上,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在人生价值手段与途径上,具有求真务实精神,但同时存在着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个人奋斗和自我完善意识的矛盾冲突。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比如,有些大学生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具体表现在:一是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二是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三是重索取,轻奉献;四是感情冷漠、极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大约有占大学生总人数6.5%的学生暴露出的首先是个体的感情冷漠、极端自私、责任意识淡漠,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去年,一代伟人乔布斯与世长辞,而乔布斯的精神给我们大学生留下了深远的启示。在我我眼中的乔布斯精神:第一,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专注完美,近乎苛求;第三,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第四勇敢打破常规思维,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乔布斯是个疯狂的人——不合时宜的人、叛逆的人、搞破坏的人,你可以反对他、引述他、可以吹捧或污蔑他。但绝对不能忽视他。他是疯子,是天才。因为惟有那些疯狂到极点并自认为能改变世界的人,才真的改变了世界。不同凡“想”的乔布斯,已成为一个品牌。那么对我们大学生有哪些启迪呢?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惟一可以让你真正快乐的方法是去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惟一能够做出伟大成就的方法是热爱你所做的工作。做你所想,爱你所想。我们大学生也应该依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喜好、理想来定位自己的品牌,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盲目从众。可以通过人才测评等技术,测量自己的个性、气质,明确自己的优势、劣势,以及适合的工作,从而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同的人各有其特点,如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反应灵活,动作敏捷,很适合做营销类的工作;而粘液质的人安静、均衡,沉默细心,反应迟缓,适合做会计类的工作。像这样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就容易取得成功。

第二,专注执着。乔布斯为做好一件事总是执着到成功,如在产品上,他总

能把握未来3-5年 趋势和方向,专注、集中于以产品改变世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练好个人基 本功。专业能力代表了足够的知识、技能,可以因应工作的需要,拥有专业能力的专家,就是知识丰富加上执行力强,是可以帮企业解决问题的人。“努力”是职场上最被珍惜的美好特质之一。在职场上,大家都尊敬努力的人。大部份拥有“个人品牌”的人,都有努力的特质在其中。学习力及学习心是不老的象征,也是延续“个人品牌”的手段。一个不断学习的人内在是丰富的,也会更容易拥有自信心及保持谦虚的态度。我会告诉自己,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但如果你不能这样想,甚至以“功利”的角度来学习也不错!

第三,塑造个性化的形象。在这个极度商业化的社会里,人们每天直接和间接接触到的各类信息数千条,包括商业的、人文的、军事的、政治的、生活相关柴、米、油、盐;道听途说野史轶闻可谓举不胜举。要让人们清楚记得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独特的个性的形象。人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个性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也许是因为企业需要而特意设计的,但不管怎样,个性化的形象都有助于你从千千万万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实际上,你的个性是个人品牌定位的具体体现,是对定位在日常生活中的阐释。

第四,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提高竞争优势。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是差异化。因此,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培养自己在专业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殊才干,并注意把握专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以争取在该领域达到众人不可比拟的境界,拥有知识的独特性和领先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只要你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或专长,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我们当代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邓小平三起三落,当

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首屈一指的财富是我们的年轻,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你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你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有去偷去抢去骗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亲戚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

清末著名的维新志士梁启超写过一篇《少年中国说》,文中写到“故今日中国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当红青年女歌手李宇春的《少年中国》中歌词写道“少年强那中国一定也很棒,散发五千年的磁场,载着无限梦想和希望像条龙一样飞翔”对中国青年在国家民族发展中担任的责任说的十分透辟。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求学生和青年干部要“又红又专”。在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还说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的时刻,”给青年学子充满了无限的寄托。当代青年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担负着未来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学识、能力、作风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旺,因此,一定要牢记使命重托,加强修养历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我们当前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建造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第二,牢固树立回报社会、服务祖国人民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为励志国强、创建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

第三,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形成允公允能、勤学善思,奋发进取、乐观坚毅、忠实执着的良好风貌。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六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对象

全体在校大学生

二 调查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以“八荣八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调查目的 开展此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活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同层面进行相关课题调查,能够有效加深我们青年大学生对其内涵的深入了解。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学生、引领学生。积极引导同学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 调查时间

2015年X月XX日

五 调查内容

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共13个选择题和一个主观题。问卷主要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与看法。

六,调查结果

各问题分析结果如下:

1.你的年级是()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据调查统计,接受本次调查的主力军是大一新生,大

二、大

三、大四参加的人数比例依次呈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态度更为明显,而高年级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淡弱,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弱程度可能会随着年龄、经历、生活状态等个人或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2.你的性别()A.男 B.女

据调查统计,参与本次调查的男生占绝大多数,而女生参与度只占到了25%左右。由此可见,较之于女生,男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更强,女生偏弱。

3.你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A听说过 B.没听说过 C.刚刚听说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部分学生刚刚听说或者没听说过。由此可见,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仍然存在漏洞与不足,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做到人人皆知,为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

4.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 B.书籍或杂志 C.讲座、讨论会、学习班 D.家庭教育 E.其他

据调查统计,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占到半数以上,通过其他媒介的占一小部分。由此分析得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可着手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尤其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要做好其他媒介的宣传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主要内容是? A.倡导爱国主义、倡导集体主义、倡导社会主义

B.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倡导社会公德、倡导职业道德、倡导

家庭美德

据调查统计、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只要内容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但仍然有小部分学生对该内容产生混淆与误解,由此可见,在新时期,部分人们心中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与时代轨道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略微的偏差。

6.您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看法是?

A.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 B.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 C.与我无关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密切相关,需倡导更需践行,小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少数人讨论的问题甚至认为与自己无关。由此可见,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能够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武装思想,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但部分大学生仍然缺少这样的意识。

7.您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是:

A.党政机关干部 B.企事业单位职工 C.青少年学生D.社会公众人物 E.农民 D.区居民

据调查统计,35%左右的学生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为青少年学生,25%左右的学生认为该重点群体为党政机关干部,还有其他学生认为应该是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公众人物等社会其他群体。由此可见,当今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肩负到自己的身上,但仍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在这个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也可以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8.您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地途径是: A.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B.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C.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 D.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 E.其他

据调查统计,5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途径是动员全社会参与,从自己做起;约25%的学生认为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有部分认为是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和加强典型的引导示范。由此可见,全社会参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家庭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9.您认为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作用如何? A.作用很大 B.作用很小 C.没有作用 D.不清楚

据调查统计、分析,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该不断弘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

10.您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受周围人认可 B.实现自我价值 C.受社会环境影响 D.受到表彰激励

据调查统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道德模范和参加学雷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小部分认为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由此可见,当今大部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寻找到学习之外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渠道。

11.您认为开展哪种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

A.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 B.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C.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D.其他

据调查统计,45%左右的学生认为“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最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30%左右的学生则认为是“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还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形势政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最受欢迎;道德模范评选和学习实践活动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可以依此进行加强与改善。

12.您认为目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信息渠道欠缺 B.没有保障制度 C.受到激励较少 D.没参加不知道

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的不利因素按调查

比例以此为信息渠道欠缺、受到激励较少、没有保障制度和没参加不知道。据此,应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的信息渠道并加强宣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完善该方面的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改善措施。

13.您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的预测是怎样的? A.消极 B.积极 C.不关心

据调查统计,除少部分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结果预测持消极或不关心态度外,绝大部分学生持积极态度。对此,应加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应对社会各方面的不同态度。

14.您认为目前您可以如何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 总结和建议

一、总体现状

我校大学生大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初步认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态度。

1、大多有了解,但深度不够。大多数学生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了解,但只有极少数对其有着深入的理解

2、从我做起,政治态度积极向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决定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愿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一系列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

1、很多大学生仅仅听说过,而并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并没有真正去践行。

2、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举办的很少,学生只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而已,并没有广泛的在学校内传播。

三、解决方法

1、学生自身应加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

2、媒体应该正确全面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校应该多开展有利于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个事例》有感

前几天,老师发下一本书让我们阅读学习。当我一看到封面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个事例》时,我脑袋一下子懵了:肯定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我只是一个读五年级的小学生,怎么看的懂呢?可是,当我静下心来阅读,大出乎我的意料,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精彩小故事,更让人惊喜不已的 是,每一则小故事前都有 浅显易懂却感人至深的名人名言。这些无不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手不释卷,更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当我把书看完,我还意犹未尽,那些故事、那些至理名言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遍遍划过。

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3章“忠诚爱国”中的人民英雄们,他们中有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保卫祖国的抗日战士们(如狼牙山五壮士、杨靖宇、马本斋等),有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决不放弃不抛弃香港主权的邓小平爷爷,Y有鼓舞抗日战士士气、激励军民抗日斗志的音乐家冼星还,有放弃国外高薪、决然回国潜心数学研究的数学家华罗庚,有 坚决让我五星红旗飘扬在异国他乡,有力维护了国家尊严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有奋力拼搏于乒乓球世界锦标赛场、勇夺我国体育史上第一枚世界金牌的运动健儿容国团,有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的杨利伟、、、、、、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行业,但他们都是中华儿女,都胸怀一颗火热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们把自己饿的智慧、自己的才能甚至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亲爱的母亲——我们可爱的祖国。

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我们的祖国才能 从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跞下站起来,像威武的雄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我们的祖国才能日益繁荣昌盛,看,2003年的神州五号、2007年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上天,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 世博会、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都无不彰显着新中国社会注意建设的成就,不仅让全世界人们领略到了新中国的风采,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快速发展;更让遍部世界不同角落的炎黄子孙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中国,腾飞了!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中国小学生,我的心有怎能不热血沸腾呢?在此,我要那些保卫祖国,建设中国的人民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让我在安定良好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你们将永远永驻在我心中!

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 人。”邓小平爷爷更是说出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心声:“我是中国人,我深切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八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B1102

姓名:孟祎然 学号:1112110217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成长

作者姓名:孟祎然

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同,因而所追求的梦想以及内在的心理迁移程度也不相同,而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无数的人组成的,这样,不同的人们也就造就了这个多姿多彩、个性张扬的社会。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地和谐、没有因个性的差异而混乱不堪,甚至面临崩溃,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完美的世界,而人们心中的这个完美的世界大体相同,或者说人们在某个方面、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的认同感,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任何社会要稳定发展必须要有价值体系来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在一起的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成为我们国家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乃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在此之前,虽然未明确提出,但事实上也存在着价值体系支撑的问题。我们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不断成长。

在我们小的时候,当老师问到:“同学们,长大以后,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啊?”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说:“向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雷锋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内涵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锋的一生虽平凡却被世人所周知,是因为他一直为党和人民无私的奉献。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实际行动有力回答了一个个关于人生真正价值的重要命题。其实很多人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但为什么他们的作为就没有这么有震撼力,不仅仅要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时,要总是像把火一样的激情倾注其中;雷锋同志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将春天般的温暖带向哪里,他“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雷锋是爱岗敬业、尽忠职守的标兵,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雷锋自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注意节约每一分钱、干好每一件事,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倡和追求的重要内容——“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样看来,雷锋精神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的时代不同,但在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上,却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半个世纪悄然而去,“雷锋精神”却闪烁着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芒,深深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奋斗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引领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之源!

在雷锋精神之后,党中央又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二者之间是吻合的,二者的吻合不仅具有内在逻辑性,而且具有客观规律性。那时,如果有人问我们:“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我们一定会说:“能做到‘八荣八耻’的人!”“八荣八耻”也指明了处在学生时代的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

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它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个层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个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虽然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处在最低层次,当然最低层次实际上是最基础的层次,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好像是处在第四个层次,它就不重要了,实际上最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一旦被亿万人民所接受,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该是继承中华文化,同时又和我们当代社会相适应,又同现代文明相协调。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一种不断拓展和深化的概括。所以,我们国家经历了这几年的大事,从抗震救灾到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从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纪念我们党的90周年,一次一次的重要活动,以及我们对这些重要活动的总结,形成了很多精神,比如汶川精神、玉树精神、奥运精神、世博会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实

际上都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当然我们在此之前,我们党对各种各样的精神也都做了概括,比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还有建国以后的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等。所以,这些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有极大的包容性,它继承了我们中华文化,又和在当代社会出现的,比如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等的现代文明相协调。所以,在历经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建国60年、建党90周年的活动之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我们也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富和发展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时俱进的精神建设的引领下不断成长的。

近年来推出了大量的时代先锋人物,从2002年10月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受社会人的称赞与好评,掀起了一个助人为乐的小高潮。介绍了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

当然,不仅仅是感动中国,社会上还举办了很多这样的活动。连续举办的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极大的推动。那么还是一感动中国为例,“双百”人物、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这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在感动中国人物这些英雄

中,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有意气风发的90后,有一心为民的领导干部,有“草根”族的平民百姓,他们并不比我们高大,但足以让我们仰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鲜活时代,当人们狂热的追逐名利的时候,身边的这些感动,正是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情感利剑,刺痛着人们的良知,善良和爱心被大爱唤醒,让你我感受到社会的美好,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不断传承和弘扬,社会需要这些英雄,时代在召唤这些高尚的情操。众所周知,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参与,才能评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实际上我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富强繁荣做出贡献的何止这两百位?这两百位是代表,但是却可以起示范作用。所以通过这种活动,亮出我们的标杆、亮出我们的榜样,这就是现实意义,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充分发挥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作用这个功能,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这种导向作用下而深受其精神上的鼓舞而成长呢?

当今,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还要适应时代的新要求,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提供了发展动力, 明确了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继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不断成长!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九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 作者:姜山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

[摘要]为探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3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核心自我评价 社会支持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19-02

一、问题提出

核心自我评价(core self-evaluations)是由Judge等人提出的,他们借鉴了Packer的核心评价的概念。Packer将核心评价定义为―人们潜意识所持有的最基准的评价‖,这些评价是对个人生活的自我、他人和现实三个基本领域的评价。Judge等人认为核心评价是个体对自己、对世界和对他人的基础和基本评价。[1]他们重点研究了对自己的核心评价,即核心自我评价,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所持有的基准的评价‖[1],并依据基本性、广泛性和以评价为中心的原则,从众多人格特质中筛选出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来描述核心自我评价。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上。Judge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当个体自我报告时,核心自我评价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为0.48;当重要他人报告时,两者的相关为0.36。[2]Judge和Bono对169项相关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核心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平均相关为0.23。[3]后来,Judge等人考察了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压力、紧张之间的相关,其相关分别为0.25,0.56,0.23和0.24。[4]Judge还发现核心自我评价和工资、组织投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和事业高原现象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5]所以,核心自我评价在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工作绩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对社会支持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此时社会支持是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危机。[6,7]作为一种支持性资源,社会支持可能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由上文可知,核心自我评价在人格与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探讨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对于明确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了解核心自我评价水平高低差异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贵州省某高等本科院校400名大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375份,有效回收率93.75%。其中男生140人,占37.3%,女生235人,占62.7%。平均年龄为20.61±1.37岁。大一学生共168人,大二学生共103人,大三学生共104人。

(二)研究工具

1.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采用由Judge编制,经研究者翻译、修订,形成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8]此量表是一个单维度自评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信度测定:核心自我评价量表α系数为0.83,分半信度为0.84,间隔3周的重测信度为0.82。效度测定: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为0.48,与大五人格问卷的神经质、宜人性、外向性、责任心和开放性维度得分的相关分别为:0.64、0.115、0.259、0.666和0.080。采用5级记分法,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2.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由叶悦妹等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9],该量表以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理论模型为基础,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7个项目。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814~0.874之间(大学生样本),全量表为0.920。采用5级计分法,即―符合‖记5分,―有点符合‖记4分,―不确定‖记3分,―有点不符合‖记2分,―不符合‖记1分。

(三)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的差异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核心自我评价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注:*表示P

表1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

(二)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三)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为自变量,以核心自我评价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表3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P

三、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二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三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一学生在结束繁重的高中学习后,刚刚进入大学阶段,对学校生活还不适应,对未来、人生的走向比较迷茫,对自身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自我的评价较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和探索之后,逐步适应了大学自由的学习气氛,渐渐学会合理规划个人的时间,学业上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人际上与同学、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个体对自我的评价增强了。

在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之间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支持及其分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10]这说明,个体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水平越高,其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就越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这说明,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预测核心自我评价的水平。

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其自身所持有的基本的评价。个体主观感到或者实际从家人、朋友等处得到的支持性资源,可以看做是个人潜在拥有或实际拥有的财产,这种财产在进行评价时可以被人看做是一种个人评价的依据从而增强个人评价水平。支持利用度反映了被测者主动利用社会支持的情况,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个人能力,个人的能力越强,对自我的评价自然就越高。所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越高,核心自我评价就越高。

特别要说明的是,相对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于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更大,具体来说,主观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解释率为10.4%;客观支持对核心自我评价的预测作用显著,解释率为1.3%。客观支持反映个体认为自己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主观支持反映个体感觉到自己拥有的的社会支持方面的资源。这说明,相比于个体从家人、朋友等人际关系网中实际获得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个体知觉到家人等能够给予的潜在支持对于维持个体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更加重要。主观支持提供给个体的心理保健性的影响作用比客观支持带来的实际支持作用更大,这说明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这一分维度的心理保健作用对于维持高水平的核心自我评价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udge T A.Locke E A,Durham C C.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9:151-188.[2]Costa P T,McCrae R R.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 PI-R)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M].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2:101.[3]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80-92

[4]Judge T A,Erez A,Bono J E,Thoresen V J.Do the traits self-esteem,neuroticism,locus of control,and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e a common core constru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693-710.[5]Judge T A,Thoresen C J,Pucik V,Welbourne T M.Managerial coping with organizational change:A disposition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9,84:107-122.[6]时勘,范红霞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J].心理学报,2003,35(04):546-554

[7]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05):1175-1177.[8]戴晓阳,张进辅,程灶火.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49-251.[9]叶悦妹,戴晓阳.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56-458.[10]杨晓峰,徐思安,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2:83-89.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ES and Social Suppor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JIANG Sh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self-evaluations and social support.Method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CSES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375 undergraduates.Resul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ades in CSES(P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的影响 篇十

左京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是来自文县城关中学学生左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首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百年中国近代史,是什么让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 91年的艰辛岁月,是什么让建设者们创造出中国奇迹?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又依靠什么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促使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又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给出我们响亮地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正是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中国从困难走向辉煌,从辉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作为青少年的我,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既渴望成才、憧憬成功,也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在这样的重要时期,正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那什么是科学的价值观呢?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灯塔,它照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还有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标尺,它规范着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件难事吗?我能做到吗?曾经我被这

样的问题困扰过,却又被耳闻目睹的感人事迹一一解答。

2011年7月,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从10层高楼坠落的两岁女孩果断地伸出双手,以自己手臂骨折为代价换回了素不相识的孩子的生命,她用近乎本能的举动,折射出一个母亲的善良和勇气。2012年5月8日,在黑龙江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机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2012年5月,北京卫戊区某团战士高铁成在休假归队途中,突遇哈尔滨市一家餐馆发生煤气泄漏,在顾客纷纷往外跑时,他却不顾个人安危,三次冲向火海,排险救人,被烧伤的面积达6%,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价值和精神,被多家媒体称为“最美警卫战士”。2012年6月,杭州“最美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从无锡开往杭州,突然被一块从空中飞来的铁块砸中了腹部和手臂,导致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在这生命攸关的危急关头,他强忍剧痛,仍然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动作,最后还不忘挣扎着告诉乘客“别乱跑,注意安全”,而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倒在了座位上,后经抢救无效光荣殉职,以牺牲生命换回了24名乘客的安全……这些“最美”的人都是普通人,可正是这些身处平凡岗位的普通人,身体里却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让

我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这个充满爱的社会给我带来的感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一名平凡的中国人应有的价值观,他们都是最平凡的人,他们也都是最不平凡的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盏启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汩汩甘泉,哺育着我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温暖的阳光,用她的光辉激励着我昂扬的斗志。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呢?作为青少年,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来弥补,所以处在人生起步阶段的我们,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对自身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是在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与自己的长辈相比,在生活上吃得苦不多、接受的锻炼也还不够。在少数青少年身上出现了盲目攀比、眼高手低的现象,缺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埋头苦干精神,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成。无论从历史教训还是现实发展的角度看,这都是万万要不得的,都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其有害的。我们要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生活常识;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质朴哲理;要懂得“水滴石穿,铁杵成针”的深刻启示。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向雷锋那样把集体的利益放

在首位,像张海迪那样意志坚强、自立自强。只要做每一件事都多考虑社会和他人,道德就会伴随在我们身边。比如,给讲课的老师捧上一杯水,帮助同学解答一个疑难问题,主动扶年迈的老人过马路,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洗洗碗筷,把被风吹歪的小树苗扶正,见到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等等等等,这都是我们需要去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的我们是早春的新绿,散发出清新的芬芳;青少年的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放射出希望的光芒。回望过去,一代代青少年曾经创造了辉煌成就;站在今天,青少年正努力地用自己青春的肩膀担当起时代重任;放眼未来,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召唤着更为优秀的新生力量。广大青少年要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品行高尚,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贡献。

上一篇:党员档案整改报告下一篇: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