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

2024-08-22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共10篇)

1.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 篇一

六年级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尧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作家,曾作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风》、《雷》、《电》;《寒夜》、《萌芽》、《随想录》。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巴金这样著名的作家还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老舍。

5、课文习题2。

(1)“终于”不能省掉,强调了巴金爷爷在提笔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着给家乡孩子们回信,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理解和关爱。(2)“终于”强调了巴金爷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是经过种种努力,“思索”、“追求”之后得来的。

19、钱学森

1、《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刻不忘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及发射所作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2、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交响乐之父——海顿

炸药之父——诺贝尔活字印刷术之父——毕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产世界光纤之父——高锟

飞机之父——莱克兄弟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元勋——邓稼先几何之父——欧几里德

3、课后第4题。

(1)表达了钱学森的一片爱国感情,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实事。

(2)表达了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第1自然段应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后面,把它放在文章开头是一种倒叙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的效果。

20、詹天佑

1、《詹天佑》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者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险,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京张铁路从北京到张家口,全长200公里,是联系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3、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事迹,修筑京张铁路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作者依次写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赞扬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4、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八达岭:中部凿井法。青龙桥路段:设计“人”字形线路,要求会画示意图。

5、“„„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中的“争夺”是指争相夺取。在句子中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

“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中的“争持”指争论得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想控制我们的北部,竞相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21、鞋匠的儿子

1、《鞋匠的儿子》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2、林肯:美国伟大的民主主义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1865年4月15日遇刺身亡,由于林肯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人们称赞他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

3、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总统,靠的是他超人的智慧、杰出的才华、宽容大度和谦逊的人格魅力。

4、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三个“永远”,其中第一个“永远”体现了林肯宽宏大度的胸襟;第二个“永远”表达了林肯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第三个“永远”表达了他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5、课后第三题。参议人员对林肯的态度由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宽容是一种力

共3页第1页

量,因为林肯的谦逊、朴实、不卑不亢、宽容、正义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所以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

6、“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句话中“裂开的房子”就是指当时美国正处于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完整的整体”指一个统一的国家。这句话表达了林肯希望国家结束分裂,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愿望。

7、有关“宽容”的名言。

(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屠格涅夫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地处罚更加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练习6

《大风歌》是西汉刘邦所作,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习的人。

《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来自古诗的成语:粉身碎骨山重水复万紫千红柳暗花明春色满园不拘一格

4、渠: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

绝:极,最;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哥白尼:波兰天文天学家,创立“日心说”,巨著《天体运行论》

沈括:北宋科学家,创作科学巨著《梦溪笔谈》。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完,指桃花凋谢,“始”为才,刚刚。句意:农历四月,春去夏来,山下的白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君子之学必好问三人行有我师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

2、作者伊林: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科学著作有《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读报的方法,主要讲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读报的注意点:第一、掌握读报的方法,先浏览,再精读;第二、讲文明,放在一定地方;第三,阅读后洗手,以免油墨沾染。

练习7

背诵关于读收的名言及古今贤文(读书篇)。

学和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2.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 篇二

——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一、教学目标: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2、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三、教学准备:学生先根据习作要求把作文写出来,教师把学生的作文修改一遍,为习作指导课作资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师:根据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训练要点,今天老师就来指导同学们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事。

2、老师读一篇学生写得比较好的作文(即能按照习作要求去写)。

3、读完后要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看看这篇作文达到了哪些要求。

4、学生回答,老师相应板书:

写一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事。

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5、师、原来要写好这次作文,就要按照这次的习作要求写好来。

(二)、指导写作

1、师、你觉得这次写作有什么困惑?(生:事情的经过如何写具体、写生动?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把人物的精神、品质表现出来?„„)

2、(出示一篇学生写的例文)全班学生共同修改(点拨:有没有把写事的文章写成了写人的文章?如:从题目、开头、结尾等来判断。这件事是不是写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有没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如果没有应该如何修改?结尾要如何写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3、(出示一篇优秀例文)全班学生共同欣赏

4、教师小结

(三)、搜索题材

1、师: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修改后的作文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习作四教案设计

——看图作文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2、完成习作:看图写漫画。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看图写漫画,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师: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3、师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师: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师: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师: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全班交流)

4、师: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例文赏析

1、(出示一篇优秀例文)全班学生共同欣赏

2、师: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这幅漫画的内容描写具体、描写生动,如:图中的那位伐木者表情怎样?动作如何?由他的表情、动作想象到他的语言、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啄木鸟又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啄他的木头脑袋?怎样批评他?等等。其次,由这幅漫画引出了你哪些的感受感想?要把自己的感受感想写出来,如果要写具体、生动,还可以结合实例、现状来描写(出示一些实例、现状供学生参考)。另外,本次习作还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把“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主题表达出来。

(五)、试写初稿

1、出示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2、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4、同桌互读互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

3.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二)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难点:品味精妙的语言描写。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

小学时,我们学过安徒生的哪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

(让学生谈谈自己想像的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2、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3、指导学生圈画重要词语、句子或段落,以掌握文章线索,推进思考。

(三)讨论交流

1、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的线索和发展。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2、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交流 基本程序: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b.四人小组交流。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1)第一位受命去看布的老大臣,第一次“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第二次说他“眼睛越睁越大”,第三次说他“仔细地看”。阅读各段,说说他三次不同“眼看”背后的心理活动。明确:第一次把眼睛睁得特别大,一是因为大过突然,发现自己看不见任何东西而感到恐慌,二是内心不相信这是事实,睁大眼睛想把它赶快看清楚。第二次骗子叫他走近一点看,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反映出老大臣仍心存希望,希望看仔细一点能发现什么。第三次写他仔细地看,主要是装模作样,心理的活动就是决不能让人看出他看不见布料,而要表现出他在认真欣赏布料,当然,并不排除他还残存“看见”的希望。

应当注意的是,这三次“眼看”的文字表述不一样,各自也不能互换的。第一次要突出“特别大”,这是突如其来的,又希望赶快有所发现。第二次承接前面,仍心存希望,又表明仍什么都没看见,所以用“越睁越大”。第三次是在掩饰,是有意识的表演,不像头两次是自然的下意识的反应,所以用“仔细地看”。从这里,要注意品味语言的恰当使用。

(2)为什么第一个说出真相的是孩子?孩子一旦说出了真相,大家就都相信了,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第一问的回答是:孩子心灵纯洁,天真无邪,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私心和顾虑,于是毫无顾忌地说出了真话。当然,这个孩子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童话塑造的对象往往是事物普遍性的代表),也不是非孩子不可,大人也可以说真话,比如西班牙童话中就由那个没什么好顾虑的黑人说出了真相(见参考资料)。但是用孩子与成人世界作对比,更有揭示世俗虚伪的重要意义(参见参考资料);这就是鲁迅说的:“不过须是孩子,才会照实的大声说出来。”

第二问的回答是:首先说明这个诺言本不堪一击,不难识破,只要有普通人的正常感觉就能辨识真相,其实本来就在人们的心底,一旦有人说破,人们自然就呼应了。其次说明人们原先之所以不敢怀疑,是原本心里有“鬼”。文中有一处细节,就是两位“诚实的官员”陪同皇帝去看布料时,指着那架空织布机说:“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文中随后有一句:“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言下之意以为只有自己看不见布料,却又不敢说出来,因为私心制约了自己,蒙蔽了自己。再次也说明,这个谎言的制造者抓住了人们的普遍的弱点,就是都有愚蠢或不称职以及私心导致的自欺欺人的一面,所以连老百姓在内都不敢相信、不敢说破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相。当然,《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一类社会现象,不是说所有谎言骗住大家都因为大家有私心,有的是谎言的制造者掩盖了真相,众人不了解真相导致的。但一旦真相捅破,任何谎言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2、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3、多侧面评议“骗子”。(1)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2)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4、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1)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

(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2)拓展性阅读训练。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b.书写规范、工整。c.字数300字左右。

比较·探究 黑信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说的讽刺性。

(二)认识统治阶级的凶残与弱智。

(三)与《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探究两者写法上的差异。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的讽刺性。

难点:认识统治阶级的凶残与弱智。课时分配: 一课时。预习要求:

通读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生于布拉格一个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去世,他同母亲和弟妹靠乞讨过活。高中毕业后,遍游全国,广泛了解社会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被奥匈帝国编入捷克兵团赴俄国作战。十月革命爆发时,在俄国参加了革命。1918年2月,加入苏联红军,不久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返回捷克。

哈谢克于20世纪初开始文学创作。早期发表的短篇,大多反映下层劳动者的悲惨境遇,抨击封建统治者。他的短篇小说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语言朴实、简练,富于幽默感。后来他写过不少小品文和政论。哈谢克创作的最大成就是长篇小说《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一译《好兵帅克》),这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作者以他在奥匈帝国军队中服役时所获得的素材写成。

(二)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默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3、找出本文讽刺性突出的内容。(1)“傻瓜中的傻瓜”是关键。

①德国统治者的愚昧,愚昧到居然把骂他是“傻瓜中的傻瓜”的信,念了五十来遍,才发现是匿名的,他并不能凭借他的独裁特权惩治这个人物。为了这样一件小事,他居然要召开国务会议。这个会议具有秘密的性质,只有四位枢密参赞参与。

②谩骂国王的这封信的内容本来是绝对保密的,可是国王自己却一再反复地把它讲了出来。

③滑稽感还不是文章的高潮,接着召开的议会会议使滑稽感提升了:一方面是议会主席宣读了国王亲笔书写的呼吁臣民忠诚的诏书;可是另一方面,事出何因,议员们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会场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气氛”。而自作聪明的警察局长主动求见,而且踌躇满志,宣称自己一定会“一鸣惊人”,至于如何办案却秘而不宣。其结果却是在悬赏捉拿的布告中,把谩骂国王是“傻瓜中的傻瓜”的话广为传播,弄得举国皆知国王是“傻瓜中的傻瓜”。

(2)警察局长因此下台。这样的结局显示了三重矛盾:

第一重,在权力的极端专制和机构本身的效率低下之间;

第二重,在权力机构的凶残和官僚的弱智之间;

第三重,国王居然事后才感到后果严重,把警察局长轰下了台,说明他的政治智慧和操作上的迟钝,确实是“傻瓜中的傻瓜”。

(三)问题探究

1、《黑信》中的警察局长与《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这个警察局长是聪明人还是蠢人?

《黑信》中的警察局长不仅让国王丢了丑,直接损害了国王的利益,而且他的做法并不是国王所希望的。《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虽然实际上也使皇帝丢丑,但他们的行动与皇帝是一致的,他们和皇帝都没有怀疑布料,都如童话中说的,以为别人一定看得见这块新布料。所以,是否迎合了最高统治者的愿望和利益,是他们遭受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

警察局长可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自作聪明的蠢人。另一种解读成聪明人,不惜以自己下台为代价,让国王丢丑,让国人皆知国王是“世界上最傻的傻瓜,傻瓜中的傻瓜”。一般而言是第一种解读,但第二种解读也未尝不可,也有它的合理性。

2、《皇帝的新装》没有指出具体的国家、时代,孩子也没有姓名,《黑信》则国家和国王都有名字,两篇不同的写法,各有什么好处?

安徒生写的是童话,讽刺的是普遍的人性的弱点。而哈谢克写的是小说,这样写显得更为真实、可信,同时作者作为民族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目的之一是直指民族的敌人。

因为在哈谢克生活的当年,捷克是受到奥匈帝国,同时也是受到德国统治的。作为一个民族解放意识非常强烈的作家,他当然要把矛头指向统治他们的民族敌人。这在他是天经地义的,就像我们30年代的作家几乎一致把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一样。

(四)作业

1、抄写字词。

2、完成“阅读练习·探究”

一、二。

3、预习《我若为王》。

比较·探究 *我若为王

教学目标:

(一)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全文思路。

(二)了解文章大开大合的结构、假设的论证方法和幻想虚拟的写法。

(三)理解作者对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的深刻认识和无情批判,培养民主意识和健全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关键语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批判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难点:理解幻想虚拟和假设论证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示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的土地都属于他一人,天下的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古代封建君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同学们,你想做君王吗?假如你做了大王,你喜欢有一大群对你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奴才围着你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吗? 今天我们来看现代作家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看看作者在大胆的假设下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认识。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投影)

聂绀弩,现代作家,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杂文大家。

杂文,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的论文,具有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幽默讽刺的文笔揭示深刻的道理,寓庄于谐。本文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杂文。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具体研读课文

1、问题:聂先生喜欢做王吗?

【明确】从文章最后两段可知,作者是怎样的观点态度。(1)表达对奴才的憎恨(2)提出憎恨的理由

(3)表明铲除皇权和奴才的愿望(4)呼唤民主制度(板书: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2、问题: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通过假设自己为王之后出现的种种情景,进而否定奴才,否定为王。(板书:假设

幻想为王)

3、问题:本来假设自己为王了,为何又不想做了? 【明确】因为有奴才的存在,憎恶奴才的嘴脸。

4、讨论一: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憎恶一切奴才或奴才相”。奴才的嘴脸到底有多可恶?根据文中的具体描写概括奴才相的特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后得出:(投影)捧王后

趋炎附势 捧太子、王子 阿谀奉承 捧公主、皇亲国戚

俯首帖耳

捧王

惟命是从

尽力实现王的愿望,不指摘王的过失、罪行

因此,王感到单独、寂寞、孤独,并恍然大悟: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讨论二:王权和奴才的关系。

【明确】首先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掌权的人是统治、管理奴才的一方,奴才则接受统治、管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地位不同,做奴才的总想做王,做君王的总想压制奴才。但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奴才是君王赖以生存的温床,君王是建立在奴才的地基上的。以要铲除奴才,也要否定王权,最终实现人人为王,人人不是王的平等、民主的制度。

讨论三:《我若为王》说,“我”如果当了王,将变成一个暴君,要把臣民连同尊长和师友一齐杀死。请联系全文,联系本单元有关任一篇的内容,说说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

①、为什么这样做“或者反而是明君”? ②、这里表达的是对什么的痛恨?

③、这样极端的用语,给你的感觉是残酷还是痛快? 【明确】第1小题:把臣下、子民杀绝是“暴君”,但所做者是“不准一个奴种留在人间”,这自然“反而正是明君”。

第2小题是对大题题干(含第1小题)涉及话语的进一步解读,即自然不是作者真要杀人,而是表达了对封建王权思想,尤其是对与之紧密相连的奴性主义、奴性思想的极度的痛恨。

第3小题又是大题题干(含第1小题)涉及话语的进一步解读。这样的极端用语,应该是给读者以批判(痛斥)奴性思想和王权思想的痛快淋漓的感觉。

5、问题:作者当时是民国国民,在民国时期难道还真有人想做王吗?作者怎么会提出这个话题的?

【明确】由一部影片的名字:“我若为王”提出话题的。(板书:引题

“我若为王”)

问题:这个片名意味着什么问题,为何会引起作者这么多的思考?

【明确】“我若为王”说明“我”仍处于奴才的地位。“我若为王”说明奴才总是艳羡王权,并以“为王”为最高理想。到了民国,身为民国国民,却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说明封建主义基础还很牢固,民国还没有真正的民主制度,国民的封建意识还很浓厚,没有树立起民主思想。“我若为王”这个片名正是还有奴才的明证,也就成为“世界还大有待于改进”的理由。“我若为王”这个电影名字,不但触发了作者写作的欲望,而且引起了作者下面深沉的思索,作者把批判的矛头实际指向封建专制主义,消灭奴才,消灭王权。

6、问题:《皇帝的新装》《黑信》《我若为王》这三篇文章意义深刻,都生动有趣。探讨它们其中一篇使你读来趣味横生的原因。选择一篇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情朗诵。

【明确】《皇帝的新装》主要是夸张地表现出自欺欺人的人性弱点的滑稽可笑以及夸张地表现出封建统治者皇帝的愚昧腐朽的滑稽可笑,所有与此有关的细节读来生动有趣;设计出的那个使人人陷入自相矛盾的恶性循环怪圈的巧妙前提(即骗子那句“愚蠢和不称职者看不见新布料”),即暴露人性弱点的这个智慧设计显得生动有趣。

《黑信》主要是故事情节,这个荒诞喜剧十分有趣(当然《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情节也荒诞可笑,生动有趣);夸张地表现出国王这个“世界上最傻的傻瓜”,特别是其中几个喜剧性的细节(读了五十篇才知为匿名信,气得不停地叨念自己是傻瓜,自己把信的内容公之于众),这种喜剧性的讽刺笔调读来生动有趣;描述警察局长可笑的“踌躇满意”“一鸣惊人”“无人不知”“下台大吉”,十分有趣。

《我若为王》主要就是“理趣”“智趣”,特别是表现这一理趣、智趣的处处闪耀机智火花的似乎信手写去的文笔特别精彩生动。其重点又在三处:一就是全篇这种“假定又假定”的假定性的笔法。这样可以放开写,无论怎样极端,似乎只是在骂自己,其实是对封建王权思想和奴性思想,对社会劣根的辛辣讽刺。二就是最后三段的连续的大转折、大飞跃、大升华,简直是神来之笔,富有深刻的哲理、深邃的思想、深入的洞察,内涵极为丰富用笔却极为洗炼。三是极端用语所表现的喜笑怒骂皆成文的风趣;写得似乎一点不留情面,似乎残酷至极,而只要有正常语感的读者都感觉到是一种酣畅至极的痛快淋漓感。此外,全文中的反复、排比、因果相承等独特表达也加强了荒谬感、可笑感,使文中的讽刺处处读来趣味盎然。

(五)探讨本文的论证方法

由板书可知,文章引出话题后,进行假设,进而否定,最后得出结论,这是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六)布置作业

1、复习课上内容,加深对本文假设论证写法的理解。

2、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我若为王

引题

“我若为王” 假设

幻想成王

结论

铲除奴种

改造世界

比较·探究 李寄 狼

教学目标:

(一)学习两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二)锻炼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三)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教学重点:

树立以智慧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教学难点:

学会两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李寄》。

(一)作者简介:

干宝(?-336),东晋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平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时,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又迁散骑常侍。著述极富。

(二)关于《搜神记》

你知道我国的第一部神话小说集是什么吗?这部书就是东晋时的《搜神记》。《搜神记》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它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三)了解故事内容 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啗(dàn)吞啮(niâ)咋(zē)诣(yì)石(dàn)斫(zhuó)髑髅(dúlóu)咤(zhà)愍(mǐn)

(五)互动释疑,学习课文

1、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蛇?面对这样的情况,村民们和当地政府是怎么做的?

2、李寄为什么要去斩蛇?李寄是不是真如她所说的,是去喂蛇呢?

(六)人物评价

1、轻声读课文。注意:斩蛇前,她事先准备了什么东西?用“△”标出来。

2、在斩蛇的过程中,李寄事先准备的东西都派上用场了吗?她是怎么做的,把描写李寄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

3、李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和区寄有什么异同? 勇敢、坚定

李寄———————→为民除害 智勇双全

李寄和区寄都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少年英雄。各自不同的特点是: ①区寄是仓促遭遇中被动应战,表示出了被动地陷于危难中的人特别需要的冷静镇定的个性;其胆识心计的特点是“临危不惧”“情急生智”,重点是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寻找机会,紧紧抓住机会。李寄是长期准备,主动应战,表现出了其胆识心计的特点是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即在这妖邪异物面前既不怯弱,又心细多谋、充分准备。

②区寄在获救后拒绝入官府为小吏,这是其品质上的难能可贵之处。李寄小小年纪就有家庭责任感,不惜牺牲自己以接济家庭,孝敬父母;同时又有不怕牺牲,斩杀巨蛇,为一方除害的愿望和思想。这是李寄品质的光彩之处。

第二课时

学习《狼》。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投影)

窘(jiǒng)苫(shàn)奔(bēn)眈(dān)

暝(míng)遂(suì)尻(kāo)寐(mâi)黠(xiá)

(二)学生谈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学生相互补充,教师适当归纳。

(三)趣味导入

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四)复述故事

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研读探究

1、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狼的狡猾?

2、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屠户的智慧?

3、你怎样认识这件事? 明确: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断其骨”。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比比看谁说的好。(人的智慧战胜一切引导)

(六)拓展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2、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止 缀 故 窘 苫 暝 遂 尻 寐 黠

3、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4、请想象一下,如果区寄处于〈〈狼〉〉中屠户的境地,他可能会怎样做? 屠户杀狼的过程中,是有思虑未及,险些酿成大祸的漏洞,即另一只狼于背后打洞,他是后来才发现的。幸而屠户机敏,在狼假寐的瞬间,抓住机会,暴起杀狼。否则将腹背受敌。从文中看,区寄的心计、机敏似胜于屠户。其胆略、见识、勇毅、品性又有非常之处。因此可以依据区寄的品质、个性,给予他屠户同样的条件(有刀、扁担等武器),同样境地,想象区寄遇狼如何宰杀两狼的故事。可以从缀行甚远时就开始谋划灭狼,可以设想成年后当上了屠户的区寄。

(七)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附】板书设计

蒲松龄

狼的狡猾:“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人的 智慧 战胜 一切

屠夫的智慧“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断其骨”

比较·探究 *说虎 *智惩恶少

教学目标:

1、学习《说虎》一文的文言实词。

2、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教学重点:

用《说虎》中的观点解说本单元有关各篇的内容。教学难点:

《说虎》一文的论证结构。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伯温,晚号犁眉公。谥号文成。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朱元章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

(二)课文读解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跟„„相比。不啻(chì):不止。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食于虎:被老虎吃掉。于,被。表示被动关系。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寝:躺着休息,卧。处:居住,这里是坐的意思 故:所以。

一:一和百都不是确数。

〔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为:被,表示被动关系。是故:所以,因此。类:相同。足:值得。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三)理清内容结构

说 虎

指出“人之食于虎”不足为怪 说明“虎之皮人常寝处之”的原因 归纳主旨

用力而不用智 自用而不用人 必将失败 借虎喻人 说明道理

(四)探究主题思想

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五)课堂练习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 答案:智 力

2、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

①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②则人之食于虎也。

③故人之为虎食者。

④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答案:①介词,跟„„相比。②介词,被。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代词,锋利的爪牙。

(六)合作探究

1、《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试用《说虎》阐明的道理,解说《狼》、《李寄》以及《童区寄传》等篇的内容。明确:《说虎》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用智”,其他如“用物”“用百”“用人”都是“用智”的衍生物和必然结果。用这个道理解说本单元各篇,也是一种特殊的比较阅读。关于各篇中“用智”的体现可参见“主编解读参考”和练习解答。《狼》中还有一个细节说明禽兽无法与人斗智的道理。即两狼亦表现了它的狡黠(即一狼洞其中,一狼假寐),“而顷刻两毙”,所以《狼》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各篇中人由“用智”衍生的“用物”等,这里稍作补充。如,屠户借助了草堆,用了刀;区寄借助了敌人的刀、火,还充分利用了敌手的弱点(这是特殊的“用人”);李寄“怀剑将犬”,甚至还用了米糍、蜜糖等食物。《智惩恶少》也体现了“用智”。主要在倒数第二段。即如按时间顺序正常写,这段内容应在前面。结构、文字,但凡其新异之处,往往引人注意,这是写作上的通常道理。所以,当这段不按顺序,改排在战斗结束后补叙时,它自然就显得很突出。这段内容就是讲少年刘伯承如何“用智”战胜对手“团总少爷”的。

2、如果你遇到区寄、李寄、屠户相似的境遇(选一),你会怎样做?请在小组或班上讲述你编出的故事。

这题既包含向少年英雄们学习,又包含锻炼一个人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由学生自由发挥,但编出的故事应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应避免与课文中原故事的情节、做法雷同。

(七)布置作业:

1、熟记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2、背诵《说虎》。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教学目标:

(一)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进一步体会诚实、智慧、勇敢等意志品格的重要性,促进意志品质的健全发展。

(二)通过小组和班级的交流,初步学习作演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三)练习写作童话,发展想像力,并学习根据读者或听众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初步树立“读者意识”。活动准备:

(一)以诚实、机智、勇敢、坚定(可就某一方面)为题,收集有关格言(或谚语、俗语)。

(二)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提炼一个较具体的观点,对格言进行较完整的阐说,语言尽可能生动,努力使听众信服。活动主题:

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教学时数: 两课时。活动安排:

(一)交流活动(1课时)

1、导入活动,营造气氛。

自古英雄出少年。区寄、李寄是英雄,戳破“皇帝穿新装”谎言的孩子也是英雄。向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的诚实、机智、勇敢和坚定,从小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材。

2、各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各组同时进行)

①、根据自己收集到喜爱的格言、谚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小组会上发言。②、各组推选2~3名发言效果好的同学,在班级交流。

(二)写作活动(1课时)

1、习作内容: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编一则表现“智胜于力”(或勇敢、诚实)的童话故事。

要求:①童话题目自拟。②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③必须有合理的想象或能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来写作。

2、交流、感受、分享、欣赏同学们的习作。①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两人在班内朗读交流。②班内交流、评价。

③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

4.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乐园(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在高度赞美某些作品或事物,表达由此产的愉悦感受。

2、培养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和生活的积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阅读时,在眼前出现画面,变“话”为“画”。

3、对鲁迅的名言以及他的人格有更进一步了解,并有所积累,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积累名言和词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话”为“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下面的词语。

1、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

2、引导学生用相反意思的词语(不一定就是反义词),或创设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3、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造句,运用词语。

参考:

妙笔生花:通常用来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匠心,工巧的心思。

跌宕起伏: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

拍案叫绝:形容特别赞赏,用手拍着桌子,情不自禁地叫好。绝,罕见、极好。

二、读一读,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

1、自由读这三句话,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互动: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3、全班交流。

4、带着体会品读句子。

5、指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找类似的句子,加深认识。

6、小结。激励学生多思考,勤积累,善运用。

第二课时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指名朗读名言,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4、在熟读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同桌互背互评。

5、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6、教师指导学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写名言,注意行款整齐。

7、课后搜集鲁迅的格言警句。

四、读一读。

1、你读过哪些名人传记?

2、自由阅读短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阅读名人传记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

4、组织交流,互为补充。

5.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篇五

勤业中学王庆华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用毛笔书写,初步培养书法修养;

2、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3、初步了解联想、想象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象;

4、学习婉转拒绝。

二、单元教学设想:总课时安排11课时。其中阅读8课时(21、23课分别2课时,22课1课时,24课3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天上的街市》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背诵。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课堂学习:这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非常适宜反复朗读。第一课时把朗读训练作为基本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个别读、默读、自由读、听录音、美读),力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熟读背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3、课后学习:学习用毛笔正楷字抄写课文。

《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

2、课堂学习:

(1)交流课文的写作背景;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领悟诗歌的思想内涵。学生思考交流体会。

(3)讨论诗人由街灯产生了哪些联想与想象?有何作用?

(4)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诗中的想象较故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课后学习:发挥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将会……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理解童话中想象的作用,对作品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培养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作者。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问题:“七颗钻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自渎课文,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姑娘爱心行动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生精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第三块,创造阅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你是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会做怎样的梦呢?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学生创作、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学习课文后,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学生交流。齐唱《爱的奉献》下课。

(3)课后学习:开展一次献爱心行动,写下自己的感受。(待续)

《蔚蓝的王国》(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通过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屠格涅夫。

2、课堂学习:本文是优美的散文诗,第一课时安排反复朗读,可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并且谈谈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句,简要加以分析。

3、课后学习:找《猎人笔记》阅读。

《蔚蓝的王国》(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象的魅力。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摘录优美的语句。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和同学讨论:为什么作者“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课文中却说两次说“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第二块,比较阅读。想一想,《蔚蓝的王国》和《天上的街市》所想象的世界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三块,拓展阅读。利用《发展性评价手册》比较阅读《老人》。

3、课后学习:完成《发展性评价手册》。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学习:查资料,了解安徒生。,

2、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读课文,思考皇帝为什么会上当?

第二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块,讨论童话的特点。

3、课后学习:改编课本剧。

皇帝的新装(第二、三课时)

两课时安排给学生排练课本剧,教师指导。

诵读欣赏(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能背诵。

三、教学步骤:学生读诗歌,简要讲述诗歌内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四、课后学习:默写。

写作(两课时)

一、课时目标:了解想象,运用想象。

二、教学步骤:自读短文《想象》,了解相关知识。

课本练习。

6.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 篇六

1.近在咫尺。和煦。狡黠。卷帙浩繁。

2.彩-采。慢-曼。幅-副。崇-祟。

3.c

4.b

5.名言名句略。

6.例:乐观的人,把失败看成垫脚石,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

7.马克吐温。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二、阅读理解

8.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辛弃疾。豪放派。

9.拿。怎不得上。为什么。承受不了。玩弄欣赏。

10.交代写作的缘由。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同“埠”码头,水边停船之处。投下名帖。沿。因为。草木茂盛的样子。众。出名。遗憾。

12.翻译略

13.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得。前堂,后厅,卧房,再后。

14.略

15.略

16.世界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

17.通过作比较,突出农业用水增加的原因。

18.“大约”“差不多”表概数,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亲团聚、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疏远。他们非常渴望和父母亲团聚。设置悬念、揭示主题、父母做客违反常理,使得小说更具有感染力。

20.由点到面,说明青青只是留守儿童中的代表,深化了主题。

21.第一个: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爸爸,给我买个小玩具吧。

22.青青面对镜头时失望之中带着希望,企盼中带着担忧、紧张和犹豫。

23.献出你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

三、作文

7.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篇七

对新课程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8.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知识点 篇八

2.《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之女。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 门》、《知音》等。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3.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莫顿·亨特:作家,心理学家。代表作:《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童趣》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5.《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随感集《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只有一个人生》、散文集《善良丰富高贵》、

6.《论语》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整理《诗》《书》,删修《春秋》注解《周易》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

7.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9.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九

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严肃教研时间。

新教材选文大都文质兼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加学生的人生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在施教过程中着重注意渗透文化的观念、审美的观念、个性的观念、时代的观念和哲学的观念。真正体会到教材是知识和修养的引发点,教授新教材不能死板,要激活思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备课组长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通知教师,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二、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新学期伊始,就给学生统一配备周记本,提倡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采用命题或随笔等等不同形式,老师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学习兴趣日增。

加强书写习惯的培养,实施每日练字计划,坚持较好,学校大厅展览一次,题为“七年级书法比赛作品展”。学生文面质量有较大提高。

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班内集有小型书库互补(学生自带课外读物,互通有无。)

各班都办有手抄报等,很多班级手抄报在教室内展评过。备课组老师积极选送作品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又自愿订购报刊杂志多份,不断扩大学生视野。

这学期我们举行了不同规模的作文大赛两次,一次是漳州市“我最喜爱的教师”征文,一次全年级都参加的作文大赛,并在大厅展出。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了各项全国性作文大赛,如“为学杯全国作文大赛”、第十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奥林匹克作文大赛等。

三、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备课组采用多种方法让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1、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教改思路渗透进教学中。

3、老教师做好“传帮代”的工作,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通过以上举措,教研组已经有年轻教师担负起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任。他们的一系列的公开课均获得了众多老师的好评。

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课前五分钟小演讲,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课本剧的排演,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培养了学生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发了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五、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六、教师们密切配合,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

本学期,集体备课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共商教材教法,材料、进度保持统一;互帮互学,备课组说科、听课、评课逾20次;备课组教师举行公开课时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录音机、等使用娴熟;本学期全组教师都至少开授一次全校公开课,组内相互听课已成惯例。

备课组每位教师教学态度严谨,工作尽职,作业批改及时,辅导认真,面对这一届行为能力和接受能力均不高的的特殊群体,我们初一语文组的同行们真是尽心尽力了。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亦有不少困惑: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似乎都是语文老师的事。教学实践了一学期,我们倍感肩上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10.七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泼水节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 素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教学内容:舞龙 踩高跷 泼水节 教学过程:

1、舞龙(配乐)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 生: “看过”,“电视上看过” 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人们经常用舞龙来庆 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自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 生: 想!师:太好了。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一起试试吧。学生自主的以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你走我也走„„一个个 模仿的还真快。师:刚才同学们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老师做的。你们能不能自己想出点新花样、新图 形呀?生:能!师:真的吗?好,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组长马上组织队员讨论跑那些图形,怎么跑。“s”形,“8”形,“N”形,螺旋形,波浪形„„ 真是五花八门,俨然一副龙腾图。我让表现较好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让其他小 组作出评价。嘿,表演的同学个个争先恐后,精神饱满,评价的同学也说的头头是道,掌声 此起彼伏。

2、踩高跷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你们知道这舞龙用的木棒叫什么吗? 生: “不就是木棍嘛”,“长脚”,“高跷” 师:对了,它叫高跷。在我国踩高跷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许多地方人们都以这种舞蹈形 式庆祝节日。今天,我们也来一起玩玩吧。很快,学生们每人一副高跷在操场上跃跃一试。不会的模仿会的同学。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就 是上不了“架”。师:真棒。很多同学都会走了。谁能告诉我,踩高跷怎样才能走的稳? 生: “两手紧夹高跷”、“两脚紧跟高跷移动”、“身体重心不能太向前或向后” 师:回答的真好。看样子,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了。那么我们继续走走看,与你的同伴比 一比,看谁走的快,走的好。全体学生走的更起劲了,正着走、倒着走、侧着走,甚至还可以用单脚跳着走呢。看,他们 走的多欢快、多熟练。男的女的你追我赶,个个不甘落后。有几个学生还向我挑战呢。=

3、泼水节 师:接下来,我们领略一下傣族的节日——泼水节。在傣族的泼水节,人们相互往对方身上 泼水,但对方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十分的开心。因为他们水泼得越多,说明双方越友好,对 对方的祝福也越多。我们今天怎么玩

呢?把你们自己准备的矿泉水,向你的好朋友送上自己 的祝福,好不好? 生:好!师: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冲啊”、“上”、“你别跑”、“啊,老师快帮帮我”、“耶”喊声、笑声回荡在操场上空。瞧,他们玩的多开心,连我也和他们“打”成一片。

4、总结、放松、结束课程

第2课新鲜空气在哪里

学习目标: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 “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提问: “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 此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

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

2、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 此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如人会感到舒服、人的心情会 特别好等等。

二、活动指导(播放多媒体)

一、教室里的空气。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果空气污浊,则容 易使人大脑昏沉,目眩恶心,大大降低教学效率。据调查,每名学生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 的气体中有 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约 40 克的水蒸气和 60 — 100 卡 热量。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如果没有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给 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二、呼吸与空气。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或是十几天不吃饭,虽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损害,但生命 依然能够维持。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他立刻会遭到死亡的威胁。人要生存,就要呼吸。所谓呼吸,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人 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氧气来自空气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 和氮,其中氧占 20%以上,氮占 70%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人类需 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 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活动一 组织讨论

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人会有什么感觉?

2、如果„„, 人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在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人有哪些直接的感受。初步认识不新鲜的空气 对人体是有害的。活动二 组织交流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地方的空气是不新鲜的?

2、你还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空气被污染的现象。活动三 分组讨论和交

1、怎样使教室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2、有什么办法使教室里的空气经常流通?

3、爸爸在房间里吸烟,我该怎么办?

4、家里的炉灶会 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想些什么办法?

5、附近工厂冒出大量的浓烟,怎样向有关部门反映?

6、有些汽车会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废气,你有什么办法? 怎样使我们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此活动引导学生探讨怎样保护周围有个新鲜空气的环境。要创设一个有新鲜空气的生活 学习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身边所处的环境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是引导学生去关心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尽管有些建议和 想法可能是幼稚的、或者是脱离实际情况的。但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就是在逐步增强环 保意识的过程。教师要爱护和鼓励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课 噪声危害大

教学目标: 懂得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初步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噪声的主要危害。初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上的典型细节、小游戏和小细节或小问题。(关于噪声)

2、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并讨论 体验说话时适度的声音,懂得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形成一种轻 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组织开展控制物体发声的小实验。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他的声音变轻,知道我们可以采取一 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他的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 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初步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初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课后反思: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单的处置噪声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四课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

1、世界动物日。“世界动物日”源自 13 世纪早期意大利修道士圣的倡议。他当年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 的森林中,与动物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 光辉的榜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人类深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先驱者之一。圣·弗兰 西斯一生的工作被证实由 10 月 4 日开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 10 月 4 日定为“世界动物 日”。

2、动物福利法。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当作私人财产或商品,可以随意虐待、捕杀,以致很多动物 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扭曲。1822 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马丁法令”获 得通过,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是动物保护史上的 一座里程碑。1911 年,英国颁布了动物保护法,并陆续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 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很多专项法律。1980 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国先后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WTO 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我国已经出台了《野生动 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单行法,现在正在构建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总括性法 律。

3、制作。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动物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或已 经灭绝的动物,给它制作一张“动物身份证”,如: 动物身份证(图片)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保护动物宣传标语

课后反思:通过此课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点,进一步巩固爱护 动物的情感。

第五课王羲之和王献之

教学目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王羲之吃墨。传说有一天,王羲之为了写好一个字,从晚上一直练到第二天天明。这时,王夫人走进 来劝他休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原来,王羲之在练字时,感到肚子饿 了,就抓起馒头伸到了砚池里沾着“豆酱”吃,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

2、一定要争气。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 岁才进中学。他文 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第二个学期,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学习。经 过半年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 100 分。(中外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令人感动的勤学故事,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和勤 学名言,特别是收集浙江省的勤学故事,课中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和名言,可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2、搞采访。在学生身边就有许多勤奋好学的人,有朝夕相处的父母,诲人不倦的老师,形影不离的 伙伴„„为此,可以开展一个“寻找身边勤奋学习的人”的活动,让学生去采访身边的榜样,做一个采访记录: 采访时间 采访对象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采访记录 采访后感想

采访活动后,让学生夸一夸生活中勤奋学习的人和事,使学生从中进一

步认识到才能来自于 勤奋,收获来自于耕耘。由于采访的人都是学生身边的人,学生会感到特别的亲切、感动,也最能够教育自己,从而激励学生像身边的榜样那样,从小热爱学习,勤奋学习。

3、学名言。名人名言对学生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勤学的名 人名言,如: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 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 坦);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播放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 浙江绍兴),东晋杰出的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王羲之小时候跟从 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分刻苦,后来改学张芝、钟繇,博采众长,“兼撮众 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 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他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草书浓纤折衷,千变万化,纯出自然。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后人尊称为 “书圣”。传世书迹有 《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2、“小圣”王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尚书令,人称“王 大令”。王献之幼年跟从父亲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后向张芝学习书法,不断拓展书路。他在 继承父亲王羲之和张芝书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法,大胆扭转当时古拙的书风,另创新法,书风流美,世有“破体”之称。其书虽出自王羲之,但更觉俊逸丰腴,飘然若仙,有“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世有“小圣”之称,又与其父并称为“二王”。传世书迹有《中秋帖》、《鸭头丸帖》、《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十二月帖》等。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感受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增强自己勤奋学习的精神。

第 六 课 多才多艺的徐文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2、了解徐渭的生平,尤其是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并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教学过程:

一、简介徐渭:

1、了解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朝晚 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先驱,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2、徐渭创作情况: 徐渭的画擅长山水、人物,尤其是长于水默写意花鸟。

二、交流: 你佩服徐文长的对句本领吗?念一念他对出的对子,再想想它们好在哪里?

三、阅读: 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少年徐文长的故事,是为了使他们更能贴近徐渭,能更全面地了解 他的多才多艺,尤其要了解他独树一帜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徐渭的书法、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欣赏后说说感受,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 论和教师的进一步介绍,充分了解徐渭书画气势奔放、个性不羁的特点,以及对后人创作的 深远影响。

第 七课 我爱人民解放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历程和丰功伟绩,2、知道解放军由哪几部分组成。

3、热爱人民解放军。

教学过程:

1、学生有关人民解放军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等途径获得,因此教学过程 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解放军的故事,初步感知解放军的丰功伟绩。

2、由于有关解放军的知识较多,有关解放军的成长过程、丰功伟绩、各个兵种等,可制 作成录像并作相应的说明,教学效果较好。

3、建议学生先查阅资料,把了解到的有关解放军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4、背景知识多媒体播放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统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它的任务是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 世界和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创始人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他 们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每年的八 月一日为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每个军种又包括若干兵种。陆军是担负 陆地作战任务的军种,主要有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防化兵等。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海军通常由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具有水面、水中、空中作战的能力。空军是担负国土 防空、支援陆、海军作战的军种,空军包括航空兵、高射火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 信兵等兵种,具有空中突击能力,远程作战能力和高速作战能力。武装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

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武装警察部队由内卫武警、边防武警、特种武警、消防武警组成,武 装警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和宗旨进行建设,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命令条例。

第 八 课窗户和阳台

教学目标 知道家中存在着窗户、阳台等安全隐患的处所,增强家庭安全意识。懂得在窗户、阳台等地方活动的基本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收集资料。教学前,让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问家人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的事故材料,使学生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教学中,结合教材“窗户和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享 受,同时也带来了危险”这一内容,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丰富课 程的资源,还能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在窗户边和阳台上活动的危险性。

2、反思行为,拓展延伸。古人修身养性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如果把这种反思精神用到安全教育中,鼓励学 生自查纠偏,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将大有益处。在教学“在窗户边、阳台上,我有没有做 过下面这些危险事”时,除了让学生对照教材中所例举的四种常见的危险行为进行自我检查 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窗户边和阳台上还有哪些危险的事”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 在窗户边、阳台上有没有做过其它的危险事。而且,还可以结合家居安全预防坠落这一主题 作进一步拓展探究,如在家登高取物时的安全,走家庭楼梯时的安全等,从而更好地加强防 摔、防坠的意识。

3、联系生活,安全检查。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要服务于生活,安全教育应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可以开展一次窗 户和阳台安全大检查的实践活动,查一查窗台和阳台上的玻璃是否稳固、花盆有没有防坠落 的措施、阳台上的栏杆高度是否达到有关规定(按照《住宅设计规范》,多层栏杆净高不应低 于 1.05 米,高层不应低于 1.10 米)等,并可以填写检查表: 检查时间 检查人员 检查地方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检查后建议 也可以针对不少家庭安装防盗窗的情况,开展一次大讨论,围绕装防盗窗的利弊、怎样 安装才是真正的安全等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第2课

第九课小心无形的杀手

教学目标 知道煤气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了解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原因,初步掌握发现煤气泄 漏后的简单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

1、老师介绍一个由于煤气中毒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案例(也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重视。

2、出示灯片,提出问题: 咦,妈妈突然闻到了很浓的煤气味,这煤气味是从哪儿来的呢? 煤气又怎么会泄漏出来呢? 先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总结。

3、创设情境,展开讨论:今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你得自己做饭。去厨房的时候发现煤 气泄漏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意见,教师以“煤气公司的叔叔教我们两招”来介绍方法。用 VCD 播放:(让学生谈谈观后感)案例:2003 年 10 月 2 日,位于湘粤边界的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的一家名为“稻花香大饭 店”的出租房内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六名来自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民工中毒身亡。当天上午九时许,该饭店的服务员到前一晚住着六名湖南人的房间打扫时,看见一人躺在卫 生间的门口,其余五人躺在床上,误以为这六人是喝醉了酒,便没有留意,又将房门关上。一小时后,当服务员返回房中,发现这六人已经死亡。据韶关、乐山警方分析,这六名民工是在当晚洗澡后未将煤气罐关上而造成煤气中毒死 亡的。背景知识 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煤气 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所以目前煤气在家庭和工厂都得到广泛 应用。但是如果使用不慎,导致煤气中毒,其后果不堪设想。

1、导致煤气泄漏的几种情况(1)、在煲汤、烧水的时候,因为水过满而溢出器具,把火浇灭,从而导致煤气直接从煤 气灶的孔洞里泄漏;(2)、煤气桶的总阀门没有关好;(3)、煤气桶与煤气灶之间连接的皮管老化,破裂了,煤气从皮管破裂处冒出来;(4)、皮管与煤气桶没有连接好,煤气直接从煤气桶里冒出来。

2、发现煤气泄漏后的紧急处理方法:(1)、首先应绝对禁止一切能引起火花的行为,比如打开或关闭电灯、抽油烟机、电话等 家用电器!因为火花会引起煤气的燃烧。(2)、立刻关闭煤气的总阀门,停止煤气的继续泄漏。(3)、迅速打开门窗,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这样可以大大

降低室内煤气的浓度。(4)、赶快远离现场,到外面打电话给煤气公司或者通知爸爸妈妈。

第十课“电老虎”摸不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欢乐。但是电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危害。教育学生平时 用电时应注意正确用电。

教学过程:

1、播放电视片:触电事故

2、谈一谈: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看见过小朋友玩哪些和电有关的活动?你会怎样劝他们不玩电?

3、分小组讨论。让小组长做笔记。

4、分小组汇报。

5、表演“触电了”的小品。评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第 十一课 小物品大麻烦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诸如剪刀、榔头、玻璃杯等一些小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使用不 慎的话也会有危险。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要正确使用小物品,初步掌握发生意外后的简单 处理方法。背景知识 孩子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父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会有强烈的欲望要试 一试,所以他们总去尝试一些自己还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用榔头修凳子,提热水瓶等,甚 至有时还会因为好奇而用尖锐的铁制品去捅插座,模仿父亲刮胡子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 极其危险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这些小物品而引起人身伤害事故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教学过程

1、出示实物,说说作用。出示剪刀、热水瓶、榔头、筷子、玻璃杯等,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2、出示投影,直观感受。如果使用不当,这些小物品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麻烦。那么,会有哪些麻烦呢? 事例 1:用钢笔捅插座是很危险的,会触电。事例 2:热水瓶打翻了,把孩子烫伤了。事例 3:一个男孩子模仿爸爸刮胡子,把脸割破了。事例 4:一个孩子端着饭,嘴里咬着一双筷子在奔跑,如果跌倒或撞到别的地方,筷子会插 入喉咙。事例 5:一个孩子踩到了一块有钉子的木板,钉子扎进了脚里。事例 6:一个孩子用榔头敲打凳子,结果打在了手上,手被打出了於血。(本活动通过一个个事例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懂得有些物品不能随便碰,有些在使 用时要小心谨慎)

3、展开讨论,学习方法: 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我们又该怎样处理呢? 方法(1):如果烫伤了,可以用大量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然后每天冲洗一次,并保持干燥; 如果伤势较重,应该躺下或坐下,不要让烫伤的部位活动,防止皮肤撕脱,还要及时送医院 急救。

方法(2):如果钉子扎脚了,不要把刺物自行拔出,因为医生可依此判断伤口的深度及方向,刺物也可堵住伤口,减少失血;送伤者到医院后,应注射破伤风疫苗。

方法(3:如果是擦伤,可以先用干净的手帕轻轻拂拭掉伤口上的泥土,然后在伤口处涂抹红 药水来消毒,再找到消毒纱布包扎受伤部位。方法(4):如果受伤非常严重,就要及时拨打 120 电话,送医院急救。除了这些,也可以让学生说说别的方法。(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伤口处 理方法)4.播放 VCD 一火锅店发生惨剧,三岁女童被烫伤 2004 年3月8日,关先生一家人在一家火锅店吃饭,一场惨剧突然发生,关先生3岁多 的小女儿小雨在跑动中与端着火锅汤料的服务员撞在一起,顷刻间汤料从小雨头上泼下。3月10日上午,记者在省人民医院烧伤科看到小雨正在接受治疗,其头面部及双上肢 15%面积二度烫伤。据其母亲讲,3月8日晚他们一家人来到位于五泉什字附近的一家 “小 肥羊火锅店”吃饭,晚上8时许,他们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小雨的惨叫声,看到孩子被烫 伤,他们急忙与火锅店的有关人员将小雨送到医院救治。该火锅店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事 发后火锅店已派专人陪护,全力配合小雨的治疗。

第 十二 课 吃的安全

教学目标

1、懂得日常生活中有关饮食方面要注意的问题,培养饮食安全意识。

2、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

教学过程

1、提供部分实物,如合格与不合格的牛奶、饮料、糕点等,指导学生分辨哪些是安全食 品,哪些不是?

2、观察书中情景图,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吃要注意的问题,如吃烫的、有刺的事物要小 心;不喝生水;饮料不能多喝;即使好吃也不能吃得过饱;药片不能当糖吃等。

3、根据书中提供的反面事例,拓展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辨对错,并掌 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如立即告诉父母、找医生等。

4、活动指导 活动一 情境模拟“逛商场”,通过学生的自由选购,了解学生原有的安全饮食 认知结构,引出吃东西要注意安全,并引导学生学会分辨过期的、不合格的食品。活动二 观察和讨论可以在四人小组进行,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让学生全面认识饮食 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生成新层次的安全饮食认知结构 活动三 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主要是进一步巩固饮食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5、观看 VCD 谈感受。

1、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安全 典型的由食物和饮水引起并传播的疾病有甲肝、伤寒热和霍乱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 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应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 留农药、杀虫剂等,如果食用前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 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味道会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细菌 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 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2、怎样预防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是人呼吸的通道,如果误将异物吸入气管,就有可能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怎样预防异物进人气管呢?(1)气管异物一般是从口腔误食进入的,所以不要将钮扣、玻璃珠、图钉等物含在嘴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容易发生危险。(2)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以免将口中的食物误吸入气 管内。(3)一旦有异物进人气管,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第 十三课 野外安全知多少

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去野外郊游也要注意安全,了解山林、江河、草地都存在安全隐患,让学生 懂得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

教学过程

1、谈话导课。小朋友们,你喜欢郊游吗?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理由。

2、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在郊游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哪些行为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呢? 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3、师生总结。

4、播放 VCD、谈一谈观后感。案例:5 月 21 日,我省两名少年在泾惠渠游泳时,不慎被湍急的渠水冲走。就在村里组织人进行搜救时,两村民又不幸被水冲走,4 人全部遇难。5 月 21 日傍晚 7 时 30 分左右,杜家村两名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周某和王某结伴到村北的泾 惠渠玩耍,刚下到渠里,就被湍急的水流冲走。附近村民立即沿渠岸追赶,但因水流太快,一会儿就不见了两名孩子的踪影。5 月 22 日下午村民和失踪孩子的亲戚们沿着泾河寻找,有两位村民救人心切,下到河中搜寻,不幸又被河水吞没。事发后,县、镇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迅速赶到现场,组织民警、消防、武 警官兵 60 多人展开营救工作。昨日上午,搜救人员将周姓学生的尸体打捞

上岸,此地距他落 水处已有 8 千米。紧接着,在距此 1 千米外又发现了王某的尸体。到下午 3 点半,两名救人 村民的尸体也被打捞上岸。第十四课擦伤、割破后怎么办

教学目标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外伤急救处理,获得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技能。

教学过程

1、擦伤、割破事件在我们身上时有发生,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当时的心情与处理办 法。

2、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了这一知识以后,为了避免这些伤害,我们平时在学校、家庭或 野外活动时,应注意些什么,如果碰到这些事情又如何处置。

3、擦伤、割破的处理办法要通过现场演示,在学生逐一模仿的基础上,使每一个学生都 能获得相应的急救处理技能。

4、多媒体播放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每个人的皮肤质量约是体重的 16%。皮肤对人体有保护功能,犹如一道墙壁,使外面的东西不容易进入体内。因此,皮肤像一件衣服,能够将人体从头到 脚遮蔽起来,防止病菌和灰尘的侵入。但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擦伤、割破等伤害皮肤的事,处理不当,会使病菌和灰尘侵 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对擦伤、割破的部位要先消毒,待洗干净后再放上药粉进行包 扎。如果擦伤、割破口不大、又没有消毒水和卫生的包扎沙布,请不要用水冲洗或用没有消 毒过的布包扎。血液中有血小板会帮助我们止住血液外流。血小板对皮肤伤口的抢救工作很 有效,它一从血管理流出,立即“粉身碎骨”,破裂后,放出的血小板因子和血浆凝血、致活 酶原,在钙离子的帮助下,相互作用形成凝血致活酶;血液里的凝血酶原在钙离子以及凝血 致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少量凝血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质在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网状固体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人体内的“水泥”,会很快地凝固。凝成一根根又细又 长的纤维,这些纤维交错、重叠,堵住伤口,使血液不再外流。

第十五课游泳安全常识

教学目标

1、知道游泳的安全隐患,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懂得在游泳时的基本安全常识,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过程

1、收集游泳的安全事故资料。事实胜于雄辩。公共场所有时由于管理上的松懈、设备的落后,和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很容 易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财产上的巨大损失,还会给人们的生命安 全带来很大的危害。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发生的安全事故,课堂中让学生 进行交流,能加深学生对游泳时注意事项的认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2、模拟溺水自救演习。演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

在演讲中掌握最基本的逃生自救常识,提 高自我保护能力。

3、分组讨论。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我们应该怎么办?

上一篇:麦当劳兼职辞职信下一篇: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