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024-08-15

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共14篇)

1.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篇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098班 25号 刘美思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 追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二)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二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水温升高可能会给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4.许多小岛将无影无踪;将感染疟疾等传染病……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二)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其它任何都要快。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三)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

(四)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墨西哥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过去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升高,而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之前达到100亿。“我们的世界正在朝着由人造设施来代替现有免费自然资源的方向发展”,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蒂尔曼说。但是,我们还没有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中,96%的物种灭亡了。后来随着许多新物种的出现,地球上终于恢复了丰富的种群,但是这个过程足足经历了一亿年。威尔逊说:“一些人认为,自然界会复兴人类所毁灭的一切”。谚语云:“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万物皆可应运而生。”或许自然界真的能够恢复一切,但这个漫长的过程对于现代人类无论如何是没有意义的。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天气最动人的特质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1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为准确预报天气情况而努力,在控制气候方面却收效甚微;然而,对环境的破坏却是史无前例的。

(五)具体影响: 1.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2.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3.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4.海洋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5.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2.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篇二

几千年以前星空观察者就试图测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首先提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古希腊天文学家Aristarchus of Samos就估计出日地之间距离大约是月地之间距离的20倍。尽管这还不是十分准确的数据,但它却是天文学研究的一大进步。直到20世纪后叶,天文学对天体测量有了更深的掌握,并把日地之间的距离称为基本天文单位。事实上,通过接收从太阳系各天体返回的雷达波和跟踪星际旅行器的飞行,已经可以很准确地测定日地之间的距离。当前测得的最佳值是149597870.696 km.掌握了这种准确测度技术之后,俄国动力学家Gregoriy A.Krasinsky和Victor A.Brumberg在2004年测出地球正在逐渐远离太阳[1]。虽然远离速度并不惊人———仅仅是每年15cm,但这已经是测量误差的100多倍,足见有某种力量正在推动地球远离太阳。那这种神秘的力量又是什么呢?其中一个说法是太阳正在通过核聚变和太阳风的方式失去其足够质量,而导致其引力逐渐减弱。事实上,这种说法缺乏根据,当前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地球变暖的迹象表明太阳的光和热只增不减,太阳从宇宙空间中获取的物质能够满足燃烧的需要,所以太阳的质量并未减少,相反地球正在通过吸收暗物质而逐渐增长,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并不减少。其他可能性的解释还包括引力常数G的变化,宇宙膨胀效应,甚至归结为暗物质的影响,但是诸如此类的解释都无法令人满意。因为G作为一种常数是不会改变的;宇宙膨胀仅仅是不同星系的不同层次的星球其运行速度有差距造成的假象,并不包括恒星与子行星之间距离的变化;暗物质只有助于天体的增长,而不改变天体之间的距离。

比较新近的研究结果是2009年日本弘前大学的武宏三浦及其他三名同事提出的解释。在寄给《欧洲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报》的一篇学术文章中,他们论述到太阳和地球通过潮汐相互作用而推动彼此远离。这跟月球远离地球的过程相同:地球表面离月球最近处的海水因受到月球的“引潮力”而凸起形成涨潮,但由于地球自转比月球公转快得多,因此当海面的凸起部分还未来得及恢复原状,就被地球的自转带到近月点的前方,这部分凸起的海水对月球有拉扯力,使月球在轨道上获得了加速度,从而使月球远离地球。事实上,他们曲解了牛顿的潮汐理论。虽然牛顿证明了月球的引力能引起地球上的潮汐,但没有说过地球上的潮汐能使月球加速。因为凸起的海潮质量相对于月球质量来说小得多,所以对月球几乎没有引力。即使凸起的前浪对月球有一点拉扯力,接踵而来的后浪对月球也有一点拉扯力,就会抵消前浪对月球的拉扯力。此外,当月球的质量还很小时,月球对地球海水的引力不足以引起地球的潮汐,更不应说地球上凸起的潮汐能对月球产生万有引力或加速月球绕地球的旋转。另外,火星上没有海洋,火星的卫星并不需要通过火星上的潮汐来拉扯出去[2]。

可见,关于地球正在远离太阳的原因之谜仍然悬而未决。幸而作者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时获知地球轨道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影响较大,于是曾分析各种可能引起地球移动从而远离太阳的因素,发现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地球尾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头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使地球公转加速,从而渐渐地远离太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1 地球正在远离太阳的真正原因

为了找出地球远离太阳的真正原因,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更具启发性的信息。事实上,在一些行星科学家宣称已观察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有微小增加之后,许多专家做了更细致的观察。比较可靠的如2010年纽约曼哈顿的Biggy Lips博士的观察[3]———“地球正被悄悄地推移到一个更大的轨道。从今年夏天开始,我们注意到地球轨道确有一个微小但可以观察到的改变。好像每一天都有什么东西在轻轻地踢地球,其动量只能使地球的公转速度稍微提高,但足以使地球转移到更大的轨道。这种推动只能给地球产生很小的动能增量,但却在不断地积累着这种动能增量。为了扩大地球的轨道,这种推动只能作用在地球的尾部,才能有效地提高地球的公转速度。这意味着这种动能就在日落之前产生。”经过数天仔细的地震观测,科学家认为这种动能的源泉就来自纽约曼哈顿附近。Biggy Lips博士说“好像每天下午都有跳动发生。如果不及时找出跳动发生的原因,并加以阻止,恐怕地球最终将被推出太阳系。”

可见这些高明的专家对地球运动的观察多么仔细,掌握的观察技术多么先进。但他们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弄不清楚地球变轨的真正原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者分析了各种可能引起地球变轨的因素,发现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地球尾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头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如图1(b)所示,会使地球公转加速,从而使地球沿螺旋线渐渐地远离太阳。关于这一点可以证明如下。

在地球绕太阳旋转并且自转的过程中,可以某地A为中心区来构造一个包含12个时区的半球,称之为A半球,而把与A相对的半球称之为B半球。当A半球处于白天时,如图1(a)的橙色区域所示,它比背面B半球受到更多的阳光照射,使该面的温度高于背面的温度,从而使该面蒸发起更多的水气及其他气体分子,这些气体分子被高速流动且层层叠加的平流层包裹在对流层中,逃不出去;而背面半球经过下半夜的冷却,许多气体分子凝结成露水,降落到地面,致使该半球气压下降。所以当A地到达日落时,以该地为中心时区的半球的气压高于背面半球的气压,如图1(b)所示。由于前后两个半球的面积大致相等,因此前一半球(即地球尾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后一半球(即地球头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这就会使地球公转加速,从而使地球沿螺旋线渐渐地远离太阳。

2 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自然对策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寻求共识和探索对策是人类的自然选择[4]。但是,由于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认识不足、意见不一,导致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立场存在严重的分歧与斗争[5,6]。目前有些人偏向于认为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但许多科学家仍然持怀疑态度。IPCC的第4次评估报告AR4也承认全球增温研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许多预测没有给出定量判断的科学依据[5]。2007年成立的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就针对AR4进行了逐条反驳,认为自然驱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6]。针对当前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获得了一个折中的研究结果,即发现随着地球质量的增加,地球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来自宇宙空间和人类生产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大气层逐渐增厚,被包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难以逃逸,导致温室效应逐渐增强,全球气候变暖[7,8]。

既然我们找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既包含自然的因素又包含人为的因素,因此在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时,我们应该酌情处理。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控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生产和生活措施。一种简单但不够实用的方法是把废气排放到大气层的平流层之外。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事实上,老天爷早就给我们安排了巧妙的对策。那就是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地球尾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头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就会使地球公转加速,从而使地球沿螺旋线渐渐地远离太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3 结论

在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尾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大于头部半球所受的大气压力,这就相当于沿地球公转的方向在地球尾部施加了一个推力,导致地球公转加速,使地球扩大其轨道,即使地球远离太阳。由此可见地球远离太阳的原因是在阳光照射下地球大气压发生变化的结果。太阳系中的其他一些行星,如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也都有浓密的大气层,在阳光的照射下也会使其上的大气压发生变化,因而也能导致这些行星远离太阳。更一般地,我们可以推广而知,宇宙空间中的任何星系的行星都能在其父恒星的照射下远离其父恒星,这是行星运动的一般规律。

地球及其他星球逐渐远离太阳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康德和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Kant-Laplace nebular hypothesis),而有力地支持了作者提出的星系形成和演进的代生理论(generation theory)。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Kelly Beatty.Why is the Earth moving away from the sun?[J].New scientist,June2009.(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7228-why-is-the-earth-movingaway-from-the-sun)

[2]钟萃相.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J].科技视界,2016,11:1-5.

[3]Beau Gusphax.Earth Moving Away from the Sun[J].Scientific Proof Magazine,December 23,2010.(https://scientificproofmagazine.com/2010/12/23/earth-movingaway-from-the-sun/)

[4]IPCC.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Summary for Policymakers)[M].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2007:2-22.

[5]IPCC.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UK and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6]Ge Quan-sheng,Wang Shao-wu,Fang Xiu-qi.An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understanding on climate change[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0,29(2):192-203.

[7]Wang Shaowu,Luo Yong,Zhao Zongci.On the Report of the Non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NIPCC)[J].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10,6(02):89-93.

3.万物乱流——气候变暖的全球观察 篇三

实际上,气候变化是继核能化之后,又一次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上的全球政治话题。与核能不同的是,这次话题的主角不再是能够控制在手中的人造武器,而是已经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全球气候。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正好与人类活动的全球化方向相一致。它改变了同样纬度的动植物生态,借此改变了人类农业分布的形势;它迫使近海居民往内陆迁徙,加剧了人口的流动,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它同样改变了风力和水流的分布,作为人类生产必须依赖的自然资源,它们的变化也必然会改变当地产业的基本格局。反过来,科学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揭示,也给全球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带来了新的变动。至少,在共同解决气候问题的共识下,金钱和技术的流动给全球的发展都带来更大的机遇。

4.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篇四

论文摘要:通过全球气候的研究,发现全球正在变暖,其主要原因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全球气候的变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当前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形刻不容缓,必须尽快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论文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防治

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让太阳辐射热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且它们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地面辐射热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去,像温室的作用一样,从而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这就是地球温室效应。因气温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效应气体。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迅速

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每人每天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值。

2、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在迅速的发展,燃烧大量的煤和碳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迅速积累。氟氯烃、甲烷等气体的排放也大量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3、毁林严重

由于社会进步,对土地的需求增大,占用了大多的林地。同时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导致毁林伐木的现象日益频繁。

(二)自然因素

主要由于太阳的活动,黑子,黑洞等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结果

(一)从数字看全球气候变化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山溶化,林草减少,沙漠扩大;沙尘暴严重,凝冻灾害和旱灾严重,特大洪涝,大风暴雪,连连发生。城市温室效应显著,低氧环境影响市民免疫力,亚健康人群增加。

1、全球平均气温在未来50年内将升高2到3摄氏度,但是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气温将上升在升高几度。

如果不对温室效应采取适当措施,全球将出现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萧条,由气候变暖在成的洪水或干旱将使大约2亿人流离失所。

2、与1前相比,非洲大陆的气温上升了0.5摄氏度。

3、气候变暖导致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冰盖在过去80多年里消失了82%。

第二高峰肯尼亚山的冰盖在过去100年里消失了92%。

4、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主要成分)的含量创下新高,达到379.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比的377.1ppm增加了0.53%。

5、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四分之一也就是100多万物种在未来50年里灭绝。

(二)温室效应,瘟疫的招魂使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某些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易感动物更容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养殖业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流行。专家强调指出,温度升高导致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前必然先经过DNA复制,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因此,温度升高的结果必然会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突变率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在突变后其一些生理生化特点也将发生改变,如病原体的存活变异、抗药性变异等。发生变异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将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区域进行扩散,形成新的传染病。

三、防治措施

(一)交通业防治措施

在地球CO2排放总量中,交通业因化石燃料消耗占24%,仅次于能源业。现在,交通业被认为是全球人为产生温室气体的最快增长源。为避免全球变暖现象越过危险边缘,需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将CO2,浓度保持在450ppm以下,这样才能把温度提升控制在4cc之内。想达此目标,必须将CO2排放量减半,使用多种更清洁能源,确保能源安全供应。

IPCC确定降低CO2排放的5种方法是:

(1)减少能源消耗

(2)使用含碳量低的代替燃料

(3)使用可再生能源

(4)增加天然落水洞

(5)CO2的捕集和封存

(二)森林防治措施

森林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将碳贮存于树木体内,并向大气中释放氧气。

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讲,“森林每生产10t干物质,可吸收16t二氧化碳,释放12tt氧气。……每公顷森林每年净光合吸收碳:热带林为4.5t~16t,温带林为2.7t~11.25t,寒带林为1.8t~9t,耕地为0.45t~2.0t,草地约为1.3t。据测算,树木的碳含量可达43~58%。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0×108t~8300×108t,其中90%的碳自然存储于森林之中,森林是一座巨大的碳储库。 因此,要大力保护现有森林,特别是保护天然林。天然林树木种类多,生物量大,与生境相对协调,生态效益高。除禁止砍伐天然林外,特别要防止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以保证森林的正常发育与生长。

积极发展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在保护已有森林的基础,科学造林,发展林业。

1、封山育林

有天然林分布的区域要定期封山,利用天然林种源,通过天然更新使疏林地、灌丛地和荒山荒地演替为天然林。封山育林要分区、分期、有计划地进行,对有望近期成林的荒山、灌丛地可先期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区要由林业部门及当地政府与农民协商后确定,并划界立桩。制订封山育林实施条例,做好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防止山火、放牧、开荒、樵采等有碍封山育林的人为活动。此外,必要时可辅以人工促进措施,如补播、补植等。

2、科学经营森林

对已有森林要在认真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经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以生态为主的综合效益。

(1)实行森林分类经营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以及森林的立地条件,将已有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分别经营。生态公益林遵照“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经营;商品林根据“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生态、社会效益”的原则经营。

(2)采用科学、可持续的方式与技术经营森林

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下,森林经营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禁止砍伐天然林的方针。森林抚育间伐要不影响森林郁闭度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健康生长。森林采伐要抛弃皆伐作业方式,公益成熟林必须采用渐伐、择伐的作业方式进行采伐更新;用材林成熟采伐时也要按照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可能地避免大面积皆伐,采用择伐方式作业。通过森林经营使林地的生产力和更新能力不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并稳定持续地发展。

(三)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的碳基肥料

1、开发复合型碳基钾肥、碳基氮肥、碳基磷肥

一般碳基可溶性化肥都能作为养分被植物吸收,肥料利用率高于非碳基化肥。碳基钾肥有碳酸钾、碳酸氢钾、钾碳铵等无机钾肥以及乙酰丙酸钾、柠檬酸钾、腐殖酸钾等有机(酸)钾肥。碳基钾肥除了供应钾元素以外,还可以提供大量的二氧化碳营养,它的成品最后是白色的结晶体,可以替代我国农民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钾――氯化钾。不论从环境保护角度,还是作物营养需要,碳基钾肥应是钾肥丁业发展的方向。

2、开发饱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肥料

在阳光强烈、无风时喷施或滴灌、渗灌均可,如果将此水溶液加入适量的.钾、镁元素,可以进一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效果更好。滴灌、渗灌的二氧化碳水溶液进入土壤以后,与土壤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更为丰富的营养溶液,利于植物生长发育。

3、直接使用二氧化碳

就是将二氧化碳收集、储藏于钢瓶或大型气柜内,直接供给温室大棚。

4、将气体二氧化碳压缩成液体肥料深埋

如果碳基肥料能取代传统化肥,不仅能避免使用传统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发展低碳农业的目的。

(四)水土保持减缓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

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现象。如果可以做好水土保持工程与生物工程的结合工作,可以有效地通过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保持土壤养分,丰富物种的多样性,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能够更好地给养森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通过让碳固定于林木的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更多的土壤为“肥沃土”,避免在开发时,进一步占用林地和有限的耕地,从而更好地保护林木和农田。

土地沙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也是现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越来越多的地区正在受沙化的威胁或将要面临沙化的处境,这也急需水土保持工程的治理。对于气候变暖造成的土地沙化,可以充分利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从一定程度进行治理,减缓侵蚀的速度,尽可能保证土地的生产力。

四、总结

5.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篇五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候变暖对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www.nIUbb.nET)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了生物发育生长及生育;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影响甚至破坏了生物链、食品链,这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从而带来严重的自然恶果。近些年来,无数的动物、植物已经灭绝,而且还有很多物种濒临死亡。

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干旱、虫灾、洪水、雪灾等。

(2)气候方面

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来自新浪网)。

(3)海洋方面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导致空气密度吸收更多的热量,进而加剧了全球变暖现象。另外,由于海洋中浮游生物群落又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又因为森林的减少,而得不到吸收,所以导致了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恶性循环。此外全球去后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这对世界众多的沿海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4)农业方面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雨量增加尤其在偏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但是,温度的过度升高,岁大部分农作物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5)人体健康

6.全球变暖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六

阻止全球变暖的25件小事

1、购买有机食品相比于普通的种植土壤,有机土壤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二氧化碳。如果所有的玉米和大豆都在有机土壤中生长,就能避免5800亿磅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

2、用荧光灯代替常用的白炙灯荧光灯只用40%的能源就能达到相同的亮度,使用荧光灯,每年能避免300磅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3、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不要用遥控器。以一天看三小时电视为例,其余21小时里,如果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就白白的耗费40%的电量。

4、定期给车做保养定期保养你的车,有利于提高燃油效率,从而降低尾气排放量

5、用绝缘毯包裹电热水器用这样的方法,每年就能减少1000磅磅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将热水器的温度设置在50摄氏度以下,每年还能避免550磅的二氧化碳的产生。

6、定期给冰箱和冰柜除霜最好换一台自动除霜功能的冰箱,它们的能源利用率比你现在的这台高2倍。

7、购买本地出产的`食物在美国,平均每顿饭从农场到你的餐桌都需要1200英里的长途运输。本地生产的事物省汽油又省钱

8、不要长时间开窗,让热量从房间流失开窗通风一般几分钟就可以了。如果让窗户正天都开着,在寒冷的冬天制热器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会耗费很多能源,会产生高达一吨的二氧化碳。

9、用沐浴代替泡澡沐浴耗费的能源只?桥菰璧?1/4。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还可以将淋浴喷头改为低流量的,便宜又舒服

10、冬天低两摄氏度,夏天高两摄氏度人们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中,几乎有一半用在了取暖上。冬天时,将室内温度调低两摄氏度,夏天调高两摄氏度,一年就能减少XX磅二氧化碳的产生。

11、增强房屋的御寒能力适当的在居室墙壁或天花板上采用绝缘材料,一年不仅能为你节省25%的供暖费用,还能避免XX磅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嵌缝和给窗户贴挡风雨条,每年能避免1700磅的二氧化碳产生

12、做饭时盖上锅盖这样做一顿饭能节约很多能源,用高压锅和蒸汽锅最好,能节约70%的天然气

13、回收有机废物温室气体有3%来自于生物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甲烷

14、重复使用购物袋购物时拒绝商店提供的一次性购物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既节约了能源又避免产生垃圾。一次性购物袋产生的垃圾不仅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对空气、地下水和土壤都会产生污染

15、保护全球的森林资源树木在燃烧和砍伐过程中。贮存的碳会释放到大气中。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砍伐森林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占质量的20%

16、种一棵树一棵树在生长过程中回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一吨二氧化碳。树阴还可以供人们纳凉,减少开空调的次数,帮你节省10%-15%的电费

17、明智的购物生产一瓶1。5l装的饮料所需的能源比生产3瓶0。5l装的饮料要少,建议购买大瓶装,这样能避免生产过多垃圾。使用再生纸可以节省70%-90%的能源,介绍森林砍伐

18、改用绿色能源在很多领域,人们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这样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19、节约用汽油

20、购买新鲜而非冷冻的食品冷冻食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能源要多出10倍

21、少吃肉除了二氧化碳外,甲烷无疑是温室气体中比重最大的气体了,而牛是所有家蓄中最大的甲烷排放者,它们以草料为食物,并且是多胃动物,每次呼吸过程中都会释放大量甲烷

22、让冰箱和冰柜远离热源如果把冰箱和冰柜放在离炉灶近的地方受热,制冷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能源。举例来说,如果把它们放在温度高达30-35摄氏度的房间里,消耗的电量就是常温状态下的2倍,这样,冰箱和冰柜一年后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达到160千克和320千克。

23、缩减开车的次数,尽可能步行、骑车、与别人合用汽车以及乘坐交通工具

24、少乘坐飞机

7.沈阳市深层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气候中心, 选取沈阳市1961—2011年0.8、1.6、3.2 m月平均地温常规气象观测资料, 其中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 3—5月为春季, 6—8月为夏季, 9—11月为秋季。多年平均值采用1971—2000年30年的平均值。

1.2 研究方法

1.2.1 气候倾向率。

平均地温的气候倾向率采用一元线性方程法[10], 见式 (1) 。

式 (1) 中, Y为年平均地温;t为年份;a为回归系数, 也称线性趋势项, 把a×10称为平均地温每10年的气候倾向率。

1.2.2 累积距平和信噪比。

气候突变是指气象要素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某种不连续现象, 此处用累积距平曲线来确定[10], 计算公式见式 (2) 。

式 (2) 中, Xi为地温的某年均值;为地温的多年平均值。当Xt值达到最大时, 该年为突变转折年。为了检验突变转折年是否达到气候突变的标准, 计算其信噪比[10], 计算公式见式 (3) 。

式 (3) 中, 1、2和S1、S2分别为转折年前、后2个阶段平均地温的平均值和标准差;RSN为信噪比, 当RSN>1.0, 则认为存在气候突变, 最大信噪比所对应的年份为气候突变出现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深层地温的气候倾向率

1961—2011年沈阳市深层地温的气候倾向见表1。由表1可知, 近51年沈阳市0.8、1.6、3.2 m年平均地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 1.6 m增温幅度最大 (0.349℃/10年) , 3.2 m次之 (0.319℃/10年) , 0.8 m增温幅度最小 (0.247℃/10年) 。

从各层季平均地温的倾向率来看, 除3.2 m季平均地温在夏季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外 (-0.02℃/10年) , 其他各层各时段均呈增温趋势。其中, 0.8 m在春季增温明显, 平均升温0.407℃/10年, 秋季次之, 为0.281℃/10年, 冬季最小, 为0.147℃/10年;1.6 m在春季增温明显, 平均升温0.445℃/10年, 秋季次之, 为0.395℃/10年, 夏季最小, 为0.220℃/10年;3.2 m在冬季增温明显, 平均升温0.585℃/10年, 春季次之, 为0.485℃/10年, 夏季地温下降0.02℃/10年。

(℃/10年)

2.2 深层地温的年际变化特征

近51年沈阳市0.8、1.6、3.2 m地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1961—1993年间除极个别年份外, 多为负距平, 1994—2007年间0.8、1.6 m均为正距平, 3.2 m正距平持续到2005年, 之后均为负距平。其中各层距平在1996—1999年间明显偏高。

1961—2011年沈阳市各深层平均地温逐年变化曲线见图1。由图1可知, 近51年沈阳市0.8、1.6、3.2 m地温在20世纪60年代变化平稳, 70年代初期明显上升之后出现下降, 在1977年达到近51年来最低, 分别为8.2、8.5、9.1℃;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变化平稳,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中期各层地温明显高于其他年代, 1.6、3.2 m最大值出现在此时段的1996年, 0.8 m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 各层在21世纪00年代后期均呈下降趋势。

2.3 深层地温的月变化特征

1961—2011年沈阳市各深层平均地温逐月变化趋势见图2。由图2可知, 越接近地表, 气温的月变化幅度越大。其中, 0.8 m地温3—8月逐渐上升, 在8月达到最大, 为21.5℃, 4—5月间增幅最大 (上升7.8℃) , 9月至翌年2月逐渐下降, 2月最低, 为-0.7℃。1.6 m地温4—8月逐渐上升, 在8月、9月达到最大, 均为18.3℃, 10月至翌年3月逐渐下降, 3月最低, 为2.5℃。3.2 m地温5—9月逐渐上升, 在9月、10月达到最大, 均为14.9℃, 11月至翌年4月逐渐下降, 在4月最低, 为6.7℃。由此可见, 随着月份的变化平均地温在上升、下降阶段, 3.2、1.6、0.8 m相续滞后1个月, 上升阶段同时也是热量由浅层向深层传递的过程, 反之亦然。

2.4 深层地温的异常特征

气候异常主要指显著偏离平均状态的异常情况。通过对1961—2011年沈阳市深层年、季平均地温异常年份分析 (表2) 发现:近51年沈阳市深层地温异常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且异常偏高年份明显多于异常偏低年份。从年平均地温来看, 0.8 m在1997年、1998年出现异常偏高, 1.6 m在1996年、1997年、1998年出现异常偏高, 3.2 m在1995年、1996年、1997年出现异常偏高。从季平均地温来看, 1.6 m在1977年春季出现异常偏低, 0.8 m在1972年秋季, 1970年、1977年冬季出现异常偏低, 0.8、1.6、3.2 m各季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年份多发生在90年代中后期。

2.5 深层地温的突变特征

利用累积距平和信噪比方法计算了深层平均地温气候突变的年份 (表3) , 结果表明:各层年、季平均地温均发生了气候突变, 且发生暖突变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即地温从一个相对偏冷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暖期。近51年仅0.8 m季平均地温在1972年秋季发生冷突变, 即从一个相对偏暖阶段跃变为一个偏冷阶段。

注:“+”为异常偏高, “-”为异常偏低。

3 结论

(1) 近51年沈阳市0.8、1.6、3.2 m年平均地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 1.6 m增温幅度最大, 3.2 m次之, 0.8 m增温幅度最小。从各层季平均地温的倾向率来看, 除3.2 m季平均地温在夏季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外 (-0.02℃/10年) , 其他各层各时段均呈增温趋势。

(2) 近51年沈阳市0.8、1.6、3.2 m地温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 在20世纪60年代变化平稳, 70年代初期明显上升之后出现下降, 在1977年达到近51年来最低, 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变化平稳,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中期各层地温明显高于其他年代, 各层在21世纪00代年代后期呈下降趋势。

(3) 随着深度的增加, 深层地温月变化具有滞后的特性, 并且多年平均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 其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各深度地温值可以表现表层热量在垂直方向上的传递过程。

(4) 近51年沈阳市深层地温异常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且异常偏高年份明显多于异常偏低年份。各层年、季平均地温均发生了气候突变, 且发生暖突变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参考文献

[1]丁一汇, 戴晓苏.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J].气象, 1994, 20 (12) :19-26.

[2]任国玉, 徐铭志, 初子莹, 等.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 (4) :719-721.

[3]孙风华, 杨修群, 路爽, 等.东北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 2006, 26 (2) :158-161.

[4]赵春雨, 刘勤明, 李晶.辽宁省近48年来气候变化研究[J].气象, 2000, 26 (5) :32-35.

[5]陆晓波, 徐海明, 孙丞虎, 等.中国近50a地温的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29 (5) :709-711.

[6]刘晓东, 罗四维, 钱永蒲.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 1989, 8 (3) :205-215.

[7]朱乾根, 兰红平, 沈桐立.土壤湿度和地表反射率变化对中国北方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 1996, 54 (4) :493-500.

[8]王旻燕, 吕达仁.GMS5反演中国几类典型下垫面晴空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J].气象学报, 2005, 63 (6) :957-968.

[9]李辑, 陈传雷, 龚强.辽宁省大雾演变规律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 2007, 20 (2) :112-117.

8.全球变暖的话语霸权 篇八

无独有偶,进入2月,狂风和暴雪横扫美国中部,连续袭击了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致使连结这些地方的州际高速公路被迫关闭很长一段。而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正遭遇近几年来最寒冷的冬季。日本目前已有至少50多人冻死,韩国首尔本月2日气温降至零下17摄氏度,是55年来最低……

这一系列低温不由得让人世人对“地球究竟是不是像环保论者与政客说的那样正在变暖”产生怀疑。就在上周,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巴黎大学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物理学会等全球顶尖学术机构的16位科学家共同署名发表题为《全球变暖说是耸人听闻吗?》的文章,称“全球气候变暖”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相关预测22年以来,气候变暖的程度一直小于预期。

他们认为,“气候变暖威胁论”让许多人捞到大量好处,它使政府资金流入相关学术研究项目,成为政府扩大官僚机器的理由。这种论调还是政府增加税收,让纳税人为相关企业补贴埋单的借口,还是吸引巨额慈善捐款的诱饵……而在学术界,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质疑气候变暖说,但由于这种教条带来的巨大既得利益和学术特权,他们受到把持国际相关科研话语权的权威人士的打压和排挤。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迁升,严重时甚至还能让他们失去大学教职。

换句话说,在这群怀疑气候变暖说的边缘科学家看来,这个本该属于客观的科研领域的问题如今已彻头彻尾地政治化了。2009年11月底,就在被世界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几天,一则举世震惊的学术丑闻就曾被曝光——报道显示,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所在研究中选择性地使用了支持气候升高的数据,并刻意隐瞒了一些支持反面结论的数据。

而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最新报道还告诉我们,根据最新的卫星测量数据,在过去10年的绝大部分时期,全球各地高山冰川和冰盖的融化速度比此前研究预测的要慢大约30%。尤其令人欣慰的是,研究显示,从喜马拉雅山到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的天山这一系列全球最大的被冰雪覆盖的山峰上面的冰川在过去10年中几乎一点都未减少。此外,2003年至2010年期间进行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虽然地球上的许多冰川和冰盖的确在融化,但这些山峰的新增冰川足以弥补其损失。

当然,反面的解释也同样言之凿凿。此文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反驳“气候变暖说”,只是试图提醒,即便是科学研究,也往往很容易因为牵扯进政治以及附着其上的利益而被完全扭曲。但在眼下,最令人担心的不是科学家们就这个科学问题的尖锐分歧,而是全世界各国政府业已就气候问题达成的政治层面的“共识”对科学研究和商业活动的巨大支配和扭曲力量。只要依然有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士的名利与倡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例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就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就很難回归真正的客观中立。

[编辑 胡 俊]

E-mail:hj@chinacbr.com

9.3分钟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演讲稿 篇九

What have caused global warming? The theory and evidence strongly suggest that human-related emissions of carbon into the atmosphere is causing, and will in the future cause, significant global warming.

How we should fight global warming? We should be taking active steps now to curb emissions and we should be engaging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do so. A simple natural way to fight global warming is to have escalating Taxes on carbon emissions. There is a simple reason why this is the ideal remedy: carbon emissions into the atmosphere constitute a nuisance to everybody on the planet; so those who make this nuisance should pay for their actions. A further recommendation is that there should be large-scale government support for research into new technology that will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China is the rising economic star; and if it also wants to assert world leadership status, it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show the world that it has a moral commitment and the will to fight global warming.

10.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 篇十

全球气候会变暖的原因迄今在科学上还存在不确定性。但科学家们做出了较为合乎情理的回答,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天体运动本身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的。

如果在生活中你稍微留意一点就能发现,气候是越来越暖。夏天北方甚至于比南方热,冬天也似乎不那么冷了。科学家的观测和研究也证明了地球气候变暖的事实:近177多年来全球平均温度提高了摄氏12311245,并且增温的趋势还在加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迄今在科学上还存在不确定性。但科学家们还是给我们做出了较为合乎情理的回答。

一方面是由于天体运动本身造成的,如太阳黑子爆炸、日珥、耀斑、黄道倾斜的.周期性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等原因。

11.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篇十一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次大会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从2013年起执行第二承诺期,并在2012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的量化减排承诺。然而,大会刚结束,加拿大便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会上,欧盟代表重申,从2012年1月1日起对欧盟和进入欧盟空域的国际航空运输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即所谓的航空“碳税”。尽管遭到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反对,但欧盟表示不会让步。根据中国航空协方面的预计,2012年中国航空公司将因此增加8亿元人民币的成本。

由于巨大的商业、政治利益驱动,国际上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已出现绝对化、非理性、非科学趋势。利益之争、规则之争、议题之争、话语权之争,充斥着相关的国际会议。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协调可谓乱象丛生。结果,国际矛盾更加尖锐,国际关系更加不和谐,而真正应该关注的“战争碳排放”问题至今未受到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如何防止。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

危害甚于工业碳排放

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逻辑起点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工业化等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只要世界各国共同采取措施节能减排,气候变暖就可以得到控制。与此同时,前不久英国一家研究中心称:2000年至2010年,全球石化燃料释放二氧化碳年均递增3.1%。1990年以来全球石化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加了49%,仅2010年一年就增加了5.9%,石化燃料、水泥生产、毁林和其他土地利用等导致总碳排放量首次达到100亿吨。而2009年美国能源情报署报告称,中国的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

笔者认为,如果对上述英美等国的说法信以为真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气候变暖实际上是包括人类活动在内的地球与大气活动所构成的大系统中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引起的海水升温,持续干旱引起的地表升温等。人类活动只是其中的要素之一,而工业碳排放也只是人类活动的要素之一,绝不是惟一因素。除了和平环境中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碳排放以外,战争造成的碳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影响同样存在。而英、美两国都没把“战争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考虑在内。这是迄今防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一大盲区、一大误区!地球是人类非常脆弱而有限的共同家园,任何局部战争造成的生态平衡破坏,都可能产生广泛的地区连锁反应,最终以某种形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那种认为战火没有烧到自己国门便可偏安一隅的想法,是“战争碳排放”观念缺失的表现。

迄今,世界上相关科学家十分关注工业碳排放和人们生活碳排放对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做饭、上网、用电、坐车等都造成碳排放,所以要追踪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的“碳足迹”。所谓“碳足迹”是一种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碳耗用量越高,“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所以,为防止气候变暖,就需要人们尽量减少“碳足迹”,或者通过植树造林等进行所谓“碳补偿”。这种努力当然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以为只要付出这方面的努力就可缓解气候变暖,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与这些生活消费所引起的碳排放相比,“战争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及国际生态安全的影响要严重得多。“战争碳足迹”才更值得追究。所谓“战争碳排放”,就是指与战争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少应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某一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的行为,在武器、装备、弹药、补给系统的研发、生产、储存、运送、使用等过程所造成的碳排放;第二,这种战争行为造成的城乡建筑、基础设施、工矿企业、油气设施、森林草原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救助和战后重建等过程所造成的碳排放;第三,当别国国内或国家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时,对战争的某一方出口武器、装备、弹药所造成的碳排放。对此,国际社会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国际法限制。否则,只靠民生方面的节能减排是难以缓解气候变暖的。因为,“战争碳排放”并没有排放到月球上,而是与工业化及人类生活碳排放混合在一起,形成整个地球表面的温室气体层。

尽管有关“战争碳排放”的测算还需要相关科学工作者来完成,但从常识角度看,大量导弹、战机把本来好端端的城市炸得满目疮痍,然后再进行战后重建,必然造成严重的碳排放。以输出功率测算,一辆美国M1主战坦克的碳排放量相当于十辆普通的奔驰轿车!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相比,无论是现代战争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制造产生的碳排放,还是战争对现代城市建筑造成的破坏所产生的碳排放都大得多。

中国有关专家指出,“战争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中强度最大、最为集中的碳排放:武器装备、弹药装具、军需品的制造和储运,必然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军舰、坦克、战机的部署与使用,炮弹、炸弹、导弹的爆炸及其引发的火灾和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数十万、数百万的难民潮,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及其救治,所造成的碳排放更为集中;军事行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则会直接加快二氧化碳积聚;战后经济社会的重建,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有的战争中还使用了贫铀弹,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及生态环境污染有多么严重,应当不难想象。因此,“战争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远比工业碳排放大得多,更应计入参与战争国家的碳排放总量。

最不人道的“战争碳排放”

马尔代夫环境部长曾呼吁世界关注气候变化对小岛国的严重危害,并指出在过去35年间,马尔代夫有300多个小岛被海水淹没。马尔代夫由1200多个珊瑚礁组成,平均海拔只有1.2米,也就是说在过去35年里马尔代夫就有四分之一的岛礁被淹。这表明近年来气候变暖趋势加快。世界卫生气象组织全球气候报告也证明,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13个年头,全部出现在1997年至今的15年内。2011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年份之一,同年1月至10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年均值高出0.41℃。

然而,为什么近年来地球温度会明显上升呢?这显然不能完全归咎于工业碳排放。因为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不景气,石化能源消费也未明显上升。据欧洲环境署公布的信息显示,2010年欧盟地区总体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较2009年改善了4%。由此可以做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推断:导致近年来气候异常变暖的真正罪魁祸首难道不就是“战争碳排放”吗?

2011年3月爆发的利比亚战争就是个典型案例。有中国学者指出,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和暴力镇压不得人心,但北约国家推行暴力的多边主义,以战争介入利比亚内战,不仅远远超出了联合国授权,“而且制造了数倍、数十倍于卡扎菲政权的人道主义灾难。此类战争所造成的碳排放是最不人道的、最应避免的”。

人们还记得,2010年7月12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曾载文称:在恐怖主义和核计划两方面作出让步后,摆脱了制裁的利比亚近年来经济取得显著进步。从街道上飞驰的汽车到忙碌工作的起重机,曾经被国际社会抛弃的利比亚如今一派现代气息。随着大量石油收入进入国库,利比亚正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包括开发住房、建设全国铁路网。在首都的黎波里,沿着城市机场路正在建造豪华高层楼房,解决现有50万住房缺口。这片价值13亿美元的建筑将在2011年11月完工,包括115座建筑,2018套公寓及办公用房,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和一个22道保龄球场、电影院、五星级酒店等等。建筑项目工程经理表示,这里将有溜冰场、保龄球馆,人们将享受与西方国家一样的生活。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两个耗资约48亿美元的政府资助住房项目建设进度已经过半……然而,就是这些尚在建设中的城市,在其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被一场战火吞噬。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内战,3月19日,美国、法国、英国等多国部队针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并出动几十架战机参与了第一天的空袭。的黎波里、班加西、摩苏尔等利比亚重要城市被炸得百孔千疮。

nlc202309021721

与民生工业碳排放相比,“战争碳排放”更应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期间曾大量喷洒含有二恶英剧毒物质的橙色落叶剂,导致越南大片植被被毁,越南人民遭受毒害,出现畸形儿和各种致命致残疾病。冷战后,美国又发动了五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即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战争长期化导致了“战争碳排放”常态化和累计战争碳排放的增加。

高科技现代战争不仅造成国际生态安全的破坏,而且会直接加剧气候变暖。20多年来,世界上的战乱、恐怖袭击大多发生在产油国,并导致一些油井设施被炸,经常出现漫天滚滚的黑烟。在战争持续不断的国家,树木森林变为大面积的焦土。这种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容易引起局部气候变异,加剧干旱和异常天气的出现。一般大旱之年都是气温偏高之年,干旱地区也是气温偏高地区。冷战后的局部战争多发期与气候异常变暖期相互重合。2011年持续了半年多的利比亚战争在同年10月下旬结束,而偏偏这期间全球气温高于往年。这些恐怕绝非偶然。

当代大型战舰、战机等军事装备、精确制导武器的生产、使用及摧毁能力所产生的“战争碳排放”,远大于半个世纪前的机械化战争。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一方面发达国家对“战争碳排放”不承担任何道义和法律的责任;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生活碳排放却成为必须受到强制限制的对象。一些人指责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快、排放过大引起的,却忽视了高科技局部战争、军演中大量的能耗排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果工业化碳排放必须受到限制而“战争碳排放”却不受任何限制,这样下去,这个世界难道不是显得很荒唐吗?

世界究竟该怎么办?

有中国学者指出,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其几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了超过人类社会数千年的碳排放,而且在其发动的各种战争中制造了巨大的战争碳排放。发达国家对其“历史碳排放”和“战争碳排放”,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然而,在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某些西方大国不仅对其“历史碳排放”竭力推卸责任,而且对于“战争碳排放”问题更是闭而不谈。还有些欧盟国家一方面道貌岸然地支持征收“碳税”,表现出最为关切气候变化问题的样子;另一方面却派出战机参与北约发动的战争,肆意制造“战争碳排放”。事实上,这样的国家才堪称是对防止气候变暖最不负责的国家。

笔者提出“战争碳排放”概念,目的是唤起世人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全貌,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文明与进步,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战争碳排放”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世界科学界特别是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相关的国际科研机构,有必要对“战争碳排放”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测算。核战争另当别论,有关常规战争碳排放的研究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关于投入战争的武器、装备、后勤系统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与指数体系研究;第二,关于战争造成城镇基础设施损毁及战后重建产生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与指数体系研究;第三,关于战争造成人员伤亡救助产生的碳排放量测算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第四,关于战争造成森林植被损毁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第五,关于近20年来世界局部战争使用和消耗武器、弹药的数量及所有破坏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实证研究。联合国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安理会有权要求各参战国对已经使用过的武器弹药加以申报,增加国际透明度。

只有在此基础上,人类才有可能制订出全面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国际谈判框架和规则,找到全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途径。

12.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篇十二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其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暖 原因 影响 发展对策

引言:全球的气候变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来自于人来的生产生活活动。通过分析造成气候变暖的原因得出结论,才能遏制气候变暖,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全球气候变暖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气候变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气候变暖的明显化,让各种危害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气候变化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科问题而日渐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引发的各种新现象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最主要是它所引发的灾害以不同形式出现,让人们不能预知,同时它又是全球范同的,这使得气候变暖成为了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为因素,一类是自然因素。

1、人为因素(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人口数量的增多,不仅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而且大量人口带来的生产活动,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氧气的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气候变暖。(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7)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8)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2.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 家的研究 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地被淹: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的人们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荷兰的地势本来就很低,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荷兰的困境日益窘迫。而太平洋的许多岛国比如图瓦卢等更因为海平面上升导致举国移民。(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沿海的海滩旅游一直以来广受欢迎。海平面上升导致沙滩受到侵蚀,风光不再;一些沿海景点更是遭到灭顶之灾,直接影响旅游业的收入。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沿海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会使一些经济发达的岛国从地面上消失,一些海滨大城市如上海纽约等也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而一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受益,比如气候变暖使天敌减少,气候温暖使生物栖息地扩大等。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比如气候变暖使玉米在挪威的种植成为可能,之后的间冰期又使玉米在挪威消失。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一些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策略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发展科技,提高汽车科技术含量,改善汽车大量耗油的状况。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很普遍。增强节约意识,比如办公楼和住宅楼空调温度稳定在26度,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有很大帮助。

5、加强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的监管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6、鼓励使用天然气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气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全球气候的改善也有很大益处。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

太阳能的建设和使用正在逐渐普及。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它的使用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13.全球变暖原因 篇十三

资料来源:

http:// 新华网综述: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全球气候已明显变暖。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似乎尚无定论,尽管它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对它们的评估务必谨慎,因为这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决策的依据。

全球变暖的原因众说纷纭

全球变暖致家园告急

据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目前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处于近一千年来最强烈的时期。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的负责人萨米·索兰基博士认为:“这一点现在可能影响到了全球温度。”

索兰基博士说,强烈的太阳辐射,以及高水平的温室气体,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变化,但他说不准哪个因素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更大一些。

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温室气体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但对太阳辐射增强是否也是全球变暖的一个因素存疑。

为了确定太阳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索兰基博士的研究组对太阳耀斑进行了测量。他们还分析了过去几百年的太阳耀斑数据,终于发现:太阳耀斑较少的年份,往往对应于地球的一个低温期—这一时期可能长达50年 — 但上世纪,太阳耀斑的数量明显增多,地球的温度也稳定上升。

但索兰基博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太阳辐射增强,也不知道这一过程将持续多长时间。他说,过去20年中太阳辐射的增强还不足以引起地球上所发生的气候变化,他相信,太阳辐射增强对臭氧层和云层的影响给气候带来的变化可能比太阳光本身造成的影响更大。

瑞士皇家气象学会成员、气候学家比尔·伯罗斯博士对索兰基博士的研究成果表示赞赏。他说:“这一研究显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表明值得对太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我们还没有确信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前,我们也许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上。”

不过,英国气象局的气候研究员加雷思·琼思博士说:“太阳辐射可能的确对气候变化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因素需要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看。”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评估被夸大了

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发现,过去的某些气候预测夸大了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的评估。该局的模拟研究发现,过去人们对地球气温升高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水蒸气的数量估计过高。

许多科学家们信奉的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多,地球气候不断变暖,海洋中的更多水分被蒸发到大气层中。NASA指出,温室效应是否存在、其影响范围究竟有多大等问题,不同的科学家仍持有不同的

看法。上述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数量的确比以前增多了,但远没有气候预测计算机所说的那样神乎其神。

NASA的科学家德斯勒表示,科学的责任之一,就是对未来的气候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因为这种预测是决策者们制定政策的依据。

我国气象学家王明星也认为: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的评价问题很多、很复杂。这首先表现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客观的科学评价体系。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评价”的尺度标准是十分复杂而难以定量的。当前研究较多的是对农业生产,森林和其它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基本上都是定性的描述,而且,有些定量结果也都是很粗的估计值。

王明星说,关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的不确定性的另一原因,是所依据的气候变化预测结果的极不确定性。关于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结果中只有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一项是可以接受的。关于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降水变化及气候极端事件的预测都是很不确定的。

然而,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来说,恰恰需要各地区的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气候极端事件变化等。人们不难理解,对于气温很高降水丰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气温上升1-2度对农业和其它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并不明显,而对于气温偏低,降水相对较多的冷温带地区,气温上升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反而是有利的;而对于气温适中,降水相对偏少的暖带大多数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显然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变化,在这些地区如果气温上升,伴随着较大幅度的降水增加,则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其它生态系统显然是有利的。相反,气温上升降水不增加甚至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其它生态系统将造成灾难性结果。

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说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04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年会上,美国冰河学家朗尼·汤普森声称,他通过对许多气象记录中的一些标志性数据的研究表明:大约在5200年前,地球的气候突然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今天似乎又在重复出现。

汤普森在他的研究报道中列举了一系列有趣的实例:1991年,在阿尔卑斯冰川,登山者在融化的冰川中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男子尸体。之后的测试结果显示,这个被实验室人员称作“奥兹(Oetzi)”的男子大约是在5200年前被困于此的。

来自爱尔兰和英国的一项横跨了7000年历史的树年轮研究表明,大约在5200年前,树年轮是最密集的,这表明了那些树所经历的最干旱时期也大约是在5200年前。

借助氧的两种同位素,汤普森还引用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原释放速度的冰核记录。这些记录能够显示降雪时大气的温度。记录表明,在距今5200年前温度是最低的。

此外,汤普森还列举了撒哈拉沙漠从一个可居住的地区到一个荒芜的沙漠的

变化、在南美的湖床中心发现的植物花粉的重大变化、以及在格陵兰和北极从冰核中释放的甲烷的最低的水平记录,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同一时间,5200年前。

汤普森说,所有的这些证据都清楚地指向历史上的这一时间,以及发生的某个事件,这同样也指出类似的变化可能正在今天的气候中发生。

汤普森相信,5200年前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到达地球的太阳能量剧烈波动引起的。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全球冷却期,在公元1450年到1850年之间,并把那个时期称为“小冰期”,与太阳活动减弱的两个时期重合。

证据显示,大约在5200年前,太阳能量输出首先出现急剧下降,然后在一小段时间内上升。汤普森认为,正是这种巨大的能量振动引发了他本人在所有记录中看到的气候变化。

汤普森指出,天气系统对自然界的变化十分敏感。同样地,它对于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也同样敏感,比如温室气体的增加、土地利用政策的变化和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都会给天气系统造成影响。

为此,汤普森强调指出:“我们还没有能够完全了解天气系统的复杂性。正因为我们不懂,我们就应当非常谨慎地评估。”

14.简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篇十四

一、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全称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二、全球变暖的现状。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趋势。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 摄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0.75℃。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0.13℃)。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科学家认为2009年是南极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平均气温为华氏温度零下54.2度(摄氏温度零下47.9度)。同时在四月下旬北极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降雨,以上种种迹象表面地球的确在变暖。

之前记录在册的南极高温出现在2002年,达到华氏温度零下54.4度(摄氏温度零下48摄氏度)。根据美国航天宇航局的说法,2005年为全球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9年(气温数据的记录始于十八世纪)。

南极洲南极站的资深气象学家Tim Markle 对《南极太阳》说,2008年气温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9.9度(摄氏温度零下72.7度),2009年仅仅降至华氏温度零下98度(摄氏温度零下72.2度),以上两个数据代表了有记录以来最暖的最低气温。

2009年也是连续第二年南极气温高于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摄氏温度零下73.3度)。让气候学家惊讶的是,2007年9月2日气温一度下降至华氏温度零下100度(持续1分钟),2010年4月则在此温度下停留了22分钟。

2010年的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发生在北极,北极在4月底下了一场雨。根据加拿大环境部资深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的说法,“近50年来都没有天气历史数据迹象说明北极4月份会有落雨”。

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三、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四、全球变暖的后果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新冰河期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大西洋,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从而切断北大西洋暖流。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政治

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从而使气候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政治问题。

人体健康

(1)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

(3)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

五、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各国联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相关条款,提高能源能效,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

美国政府拟出台一整套应对措施:启动“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体系;每年确定目标,最终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1990年水平,并到2050年再减少80%;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至少提高到10%,将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减少20%。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是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参与者,至今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3个环保方面的协议,广泛参与环保科研、技术、政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于2007年6月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于2008年10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六、保护家园 从你我做起

1、防止汽车发动机空转

2、严守法定速度

3、保持轮胎胎压处于适当值

4、汽车内不要堆积无用的东西

5、禁止油门的空转。

6、防止汽车急发动,急加速、急刹车,保持正常车距

7、尽早挂高速挡

8、防止违法停车以免招致堵车

9、减少使用车内空调

10、利用公共交通工具

11、设置车内空调温度值,冷气调高一度,暖气调低一度

12、停止室内电器待机状态

13、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1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15、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1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17、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尽管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乱伐森林资源,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可以爱护花草树木。尽管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乱捕乱杀珍稀动物,我们可以做到不捕不吃国家保护的所有动物。尽管我们无法阻止工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我们可以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尽可能的节约用水。我们无法阻止的破坏环境的事情太多太多,但我们能做到保护环境的事其实也不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的事做起。我们可以把用过的电池收集起来送到收集点,把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再丢进垃圾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扔纸屑,保护自己周围环境的整洁。我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减少一些污染。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为了大自然、自己和家人,行动起来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郭昕昕

上一篇:小升初简历格式及内容详解下一篇:高中课文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