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2024-07-05

主题活动教学设计(共9篇)

1.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

《拥抱阳光》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明白生活中“阳光”的重要性。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心中装着友爱,体验诚信,感受真诚,弘扬中华美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资料(小故事、视频、图片、歌曲等)

2、游戏(植物大战僵尸)

3、PPt

三、教学过程:(课前互动拉近学生距离,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活动所需要的道具,课前发给学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一)、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有许多阳光照射的图片

师: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阳光。

师:阳光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要是有一天没有了太阳,我们也就会失去光明,失去温暖,所以老师也有一个愿望:要是能种太阳该多好啊!(播放《种太阳》动画)

种太阳的愿望多美好!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这就是送给他们的爱啊!

2、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自然界的阳光以外,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每个人心中也有阳光,这就是我们具有的阳光品质,阳光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拥抱阳光吧!

(二)、走进阳光

1、师:三月的攀枝花阳光普照,孩子们的脸上也充满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们的内心就如同这间阳光小屋一样温暖,因为在我们的小屋里拥有着许多美好的阳光品质。(出示图片一座房子)

2、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出示动画图片)师:原来阳光就是......(点明主题)

(三)谈“阳光”

1、创设情境

(1)过去你怕黑,现在在阳光里,你......,(你变得.....)(2)原来你需要妈妈督促你学习,如今在阳光里,你......(你击败了....)

(3)从前的你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今天在阳光里的你.....(你战胜了.....)

(你拥有了.......你不再......)

2、他们战胜了胆小,懒惰,击败了自卑,这不就是我们熟悉的植物大战僵尸吗?看,他们又来了.......3、游戏激趣(植物大战僵尸)一个懒惰僵尸来了,谁能击败他啊???过来了,过来了,又一个自卑僵尸向我们袭来,谁能阻止他呀??僵尸越来越多了,怀疑僵尸来了........自私僵尸来了.......骄傲僵尸来了......胆小僵尸来了)

4、小组活动:说说自己战胜过哪些像僵尸一样的困难,或者帮助过哪些有困难的人。

5、有了勤奋的阳光,懒惰不见了;有了自信的阳光,自卑离开了;有了信任的阳光,怀疑不在了。看来同学们心中种满了灿烂的阳光,让人感到真温暖!那.....能给我们讲讲身边的阳光小故事吗?(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6、我们在阳光小屋里学会了......(出示课件)一起读:(再次点题)学会关爱 热情大方

团结奋进

学会体贴 真诚待人 热爱学习

学会激励

懂得感恩

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悟“阳光”,升华情感

1、在我们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都具有美好的阳光品质,就让我们走出这间充满阳光的小屋,走近那些人,去感受更多的阳光品质!(出示有关诚信,有爱,敬业,奉献,爱国等图片,插入音乐)

2、你感受最深刻的阳光品质是?

3、总结:阳光是一种行动,一种思想,一种积极的态度,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就是这些精神,让我们阳光般成长!阳光下的少年将更加耀眼!(播放歌曲《阳光少年》

4、我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因为我们拥有的阳光就是.....阳光也是......因为阳光还是......(依次揭示学生头饰上的主题,升华主题)

5、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手牵手播种阳光,把阳光撒向大地,做一名新世纪的阳光少年!

同学们,主题班会到此结束。下课!同学们再见!

2.主题活动教学设计 篇二

一、为获取感性经验,设计操作活动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积累感性经验。 在教学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 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 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这样的积木块上面的面是什么样子,并“ 摸一摸”,初步感知相应图形的特点,为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做好准备;“ 画一画”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获得平面图形,感受体和面的联系,初步经历由具体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 分一分 ”着重让学生通过分类 、交流 ,说明分类的理由及图形的不同点,直观感知各类图形的特点,形成各类图形的表象,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是认识各类图形名称、形成不同图形概念的直接基础。

二、为获得认识或验证数学知识的经验,设计探究活动

数学活动经验不是靠老师直接传递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参与活动就能立即达到的,而是在数学思维活动中不断形成。 学习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 百数表”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安排学生自己整理:横着看,竖着看,引导学生读数感知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这是从学习目标的全面实现来安排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发现新知识,感受规律发现的方法与过程,积累相应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的意识,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三、为提升策略性经验,设计反思活动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 只要学生没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 一个数学活动经验相对丰富并且善于反思的学生,他的数学直觉、数学感受力必然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增强。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 原初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 获得了哪些数学思考方法? 有什么好的经验?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将低层次的活动经验进行提升,实现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并逐步生成新的经验。 比如苏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四个球队踢足球, 每两个球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需要比赛多少场? ”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结果我观察到这样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

1.小组中4个人分别代表4支球队 ,两支球队比赛一场就用两个人握一下手的方式表示,记下握手的总次数,这就是比赛的场数。

2. 用4个点表示4支球队 , 两个队之间比赛一场,就在两个点之间连一条线,数出右图中线段的条数,就是比赛的场数。

3.3+2+1=6( 场)

4.4×( 4-1) ÷2=6( 场)

应该说,第2、3、4种方法都将比赛的场数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反思,学生都认为第4种最简化, 并由第4种方法归纳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设有N支球队进行循环赛,则比赛的场数=N×( N-1) ÷2。 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得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策略性经验。

3.幼儿主题教学活动设计思考 篇三

【关键词】幼儿 主题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

在如今的幼儿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变生动了,活跃了。许多教师注重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愉快地学习。然而,是否课堂气氛活跃了,幼儿参与积极性有了,我们的活动就有效了呢?并非如此。在有些课堂上,由于教师课前考虑得不够周到,缺乏对幼儿认知心理和学习特点的准确认识,在对游戏活动实质的把握上缺少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致使在教学时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产生不必要的尴尬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现就结合几个主题活动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案例分析】

案例一:“牛奶变少了”

活动中,小班的幼儿围坐在教师的周围。他们正在研究“牛奶”。只见桌子上摆了许多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杯子。教师问幼儿:把这个杯子里的牛奶倒入另一个杯子里,你们知道牛奶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教师手里的杯子是高高瘦瘦的,另一个杯子是矮矮胖胖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小心翼翼地演示了一遍。牛奶倒好了,幼儿兴奋地说:“变少了!”教师发现幼儿的回答不正确,于是加重语气问:“到底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幼儿面面相觑后仍然回答“少了”。此时,教师显得非常尴尬,但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引导幼儿,只得告诉幼儿:“其实牛奶没有变少,是一样多的。”而幼儿脸上充满了困惑。

分析与改进建议:案例中的教师显然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小班幼儿的年龄在三岁左右。三岁的幼儿还处于皮亚杰认为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思维缺乏连续性,往往孤立地看事物,认识是基于表象的,对事物外显的表象容易作出反应。由于案例中教师所选用的材料是两个不同的杯子(一个高瘦,一个矮胖),具有明显的差异,当牛奶从瘦高的杯子中倒入矮胖的杯子里时,牛奶在杯子中的高度明显发生了变化。这种高低变化对幼儿的刺激远远强于对牛奶量的多少的刺激,因此它更易于引起幼儿的注意。在幼儿并不成熟的认识中,高等同于多,低等同于少,是一种很正常的认识结果。如果教师只停留于这种单向的变化来引导幼儿理解“牛奶质量的不变”,是很难帮助幼儿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的。因此,出现以上案例中的现象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情。那么教师也许要问,这样的活动内容是否超过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适合小班幼儿去学习呢?其实不然,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如果能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加层次感,幼儿还是能够感悟到问题的本质的。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需要在这样多次的经历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层次,牛奶从瘦高的杯子中倒入矮胖的杯子中,让幼儿谈谈想法,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回答。

第二层次,当幼儿在未认识到本质时,再把牛奶从矮胖的杯子倒回瘦高的杯子中,引导幼儿观察牛奶量是否发生变化,再让幼儿谈谈体会。这种验证性的操作过程,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幼儿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倒来倒去的是牛奶,形状的变化不会影响到牛奶量的多少。

第三层次,再把牛奶倒入另外一个形状又不相同的杯子中,让幼儿观察牛奶的变化,并谈谈体会。

如此经历几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幼儿的认识显然能够得到提升。以上案例中的尴尬局面就可以消除了。

案例二:“皮球里面住的是空气”

在一次科学活动时,教师拿出了皮球。皮球鼓鼓的。教师问幼儿:“皮球为什么会这样?”很多幼儿肯定地说:“里面有空气。”又问:“你是怎么知道里面住的是空气?”有的幼儿说:“猜的。”有的则说:“爸爸告诉的。”有的说:“商场里的皮球都是这样的。”……最后,教师表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懂得真多。”随之转入下一个环节。

分析与改进建议:作为一次科学活动,“皮球里面是什么”到底要让幼儿获得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让幼儿知道“里面是空气”这个结论,活动目标的定位过低了。事实上,作为教师应该预想到,在很多幼儿的经验中,是知道“皮球里面有空气”这一现象的。对于本次活动内容,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思维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思维的过程。如果在这个活动中,既能让幼儿知道里面是空气,还能让幼儿了解空气是如何进入皮球的,又是如何让皮球膨胀起来的话,则会显得更为活泼与生动了。基于此这个活动可以设计成如下:

猜一猜,皮球里面是什么?让幼儿自由回答,引导整理:皮球里面是空气。

想一想,空气是怎么到皮球里面去的呢?

做一做,让幼儿给皮球打气。

看一看,皮球从瘪的慢慢地鼓起来,体会空气使皮球膨胀的过程。

与案例中的活动设计相比,这样的过程设计,对幼儿的发展而言是多方面的。活动既充满了趣味性,又能激起幼儿的思考,有利于幼儿参与活动,并能有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案例三:“诱人的水果”

教师准备和幼儿一起研究水果。课上,教师带来了满满的一篮子水果,里面有香蕉,有苹果,有橘子,有西瓜……教师把这些水果直接放到了幼儿的桌子上。活动前,教师规定幼儿不可以动面前的水果,得先听教师说好要求后才能拿水果玩一玩。结果,幼儿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教师的讲述上,而是在水果上。教师讲了什么,幼儿根本不知道。

分析与改进建议:教师的本意并没有错。但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征,新鲜永远是吸引幼儿的第一要素。活动时,一篮子“新鲜”的水果,远比教师的声音更具吸引力。对于这样的情况,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要么先把水果藏起来,等教师讲清活动要求后再呈现;要么索性先让幼儿玩一玩,消除他们对水果的新鲜感,再提要求,进入有目的的活动。而对于学习材料如何提供、何时呈现的设计,也是幼儿活动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教师也是需要通过精心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

从以上描述的三个案例来看,在幼儿教学中,光有开放的活动场景和活泼的课堂气氛,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活动组织,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幼儿心理特征、认知特点的活动,才能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能经常以幼儿的眼光来解读活动内容,预设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把知识教授给幼儿。幼儿也并非完全是一张白纸。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有一定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幼儿。因此,对教师来说,了解幼儿是实施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活动内容,哪些幼儿是知道一些的、懂得一些的,哪些内容幼儿还不太清楚,教师心里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然后以幼儿的认识基础为出发点来组织安排活动。幼儿了解得比较多的内容,就让幼儿多发表观点,引导幼儿间相互沟通,使他们能够进行相互学习;幼儿知道得较少的或者说是一些全新的内容,则需要考虑如何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采用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方法或手段,组织幼儿参与活动,尽力采用幼儿能够理解或可以操作的学习方法来组织教学;幼儿学习中可能存在困难的节点会在哪儿?需要做怎样的准备?唯有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才能保证幼儿在课堂上有效地投入到有目的的活动中去。

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突显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活动更多是以游戏来呈现的。然而仅仅停留于游戏层面,而不作有效的引导与组织,则幼儿无意识的成分较多。这样一来,对于提高幼儿的活动能力,启迪幼儿的有价值思考,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而事实上,教师在幼儿活动的关键环节,要有所动作,善于把握游戏活动的关键性环节,进行适时的引导、启发,从而放大游戏活动的体验价值与学习意义。如案例二中改进后的“打气”活动,不仅使幼儿了解使皮球膨胀起来的是空气,而且还使其观察了皮球膨胀的过程,体验了充气的过程,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的兴奋与愉悦的过程。

再次,密切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善于结合幼儿的学习状况调整活动设计。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这种认识特点往往会使活动偏离教师预设的方向。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使活动远离原定的目标,走入无序的活动状态。如果进行过度关注,强势干预,又有可能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活动缺乏生气与活力。因此,教师除了在活动前,要充分分析幼儿的心理动态,做到充分预设活动环节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在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案例三中,当教师发现水果对幼儿的倾听造成影响时,则需要调整学习过程,可以将“触摸水果”“交流触摸感受”等环节放置于前,从而消除幼儿对水果的新鲜感,在充分体验、感知的基础上,再讨论交流水果的一些特点。如能这样处理,活动肯定不会出现上述局面。

总之,组织幼儿开展活动,不仅是一个教师预设的过程,更是一种适合幼儿学习心理,引导幼儿健康向上的学习过程。它的组织与设计,必须是建立在幼儿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的基础之上的。

4.小班环保主题活动设计 篇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兴趣,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愿意尝试多种方法,来改变环境和事物。

3、感知与环境的关系,爱护环境

活动一:《小手——环境的小卫士》

活动目标:

1、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观察环境的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感知塑料袋、废纸、落叶与环境的关系,愿意捡起它们。

3、懂得小手是环境的小卫士,要爱护环境。

活动准备:

1、选择有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垃圾的环境

2、人手一只塑料袋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来到事先选好的场地,运用语言、表情诱发幼儿观察兴趣。“这里美吗?为什么?”

教师指着被风吹起的塑料袋问:那是什么?塑料袋到处扔好吗?你有什么感觉?

让我们在看一看地上的纸、树叶小朋友有什么感觉啊?

2、我们怎么才能让这里变的干净,美观呢? 引导幼儿讨论出用我们的小手来帮助这里的环境。

3、幼儿动手拾树叶、废纸和塑料袋

4、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这里的环境改变的真干净。我们还要做到不乱扔纸、塑料袋,使这里的环境一直这么美。

活动二:《做风筝》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剪刀,会用剪刀剪眼睛和嘴巴。

2、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3、激发幼儿积极动手用塑料袋制作玩具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背心塑料袋、细绳、即时贴、小剪刀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这是我们上次拾的塑料袋,今天我们让塑料袋象风筝一样飞起来好吗?”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制作风筝。

(1)提问:“风筝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怎样做这个风筝呢?”

(2)启发幼儿想出在塑料袋上贴上眼睛、嘴巴等

3、教师提出要求

先用即时贴剪出眼睛、嘴巴和装饰物,贴在袋子上,在用细绳做风筝的线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将做好的风筝拿到户外,四散奔跑着玩。

活动三:环保宣传员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环保标志

2、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人手三张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1、讨论:怎样使环境一直保持干净呢?怎样提醒每个人都来爱护环境呢?

2、启发幼儿讨论出要制作环保标志。

3、幼儿动手绘画、制作环保标志

5.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篇五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适合四年级学生开展活动。

(一)设计意图: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文化,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凡来了客人,请客吃饭的饮食礼仪必不可少。从小让学生受到饮食文化的熏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让学生分小组走出校园,了解有关饮食礼仪、饮食习惯、八大菜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背景分析:

每个人都离不开一日三餐,因此学生对饮食还是有感性认识,并且非常感兴趣的。我校大部分学生家里的电脑都可以上网,学校还有图书馆、电脑房,学生查资料也比较方便。中国人比较注重吃,有的家长就是烹饪高手、美食家,社会上的饭店林林总总也很多,学生去观察、调查、体验不会有很大的困难。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知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运用调查,研究,观察,积累等各种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实际烹饪等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三、实施策略

1、唤醒主体意识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参与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活动课程,而且让活动包含许多学生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课程的积极性,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同时,学生生活于群体之中,相互之间不断地影响,这种影响力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为学习的资源。

2、开放活动时空

“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开展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都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内容具有开放性。

3、激发问题意识

学生能自己独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其关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科教学入手,并合理迁移,在适宜 的生活,学习情景下巧妙点拨,触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4、培养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教授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性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重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改变“只说不做”的旧状,要求学生在“查找”“考察”“烹饪”等操作实践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

四、活动过程

整个主题活动的时长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实施:

1、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3、调查访问,实践研究;

4、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一)激发兴趣,确定主题

1、观看我国饮食文化的录像,产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2、以个人为单位,说说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认识。

3、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4、教师提供参考课题(如: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优点;中国小吃;八大菜系之苏菜系;八大菜系之川菜系等。)学生寻找和确定自已的研究专题。实施建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已的方法展开调查。

(二)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分组。

2、各组制订活动计划。

3、各组交流活动计划。

4、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途径及方法。

5、各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实施建议: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师长的意见,必须自主地确定课题。

(三)调查访问,实践研究

1、各小组按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如: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向家长请教;走进饭店,实地考察;走上社会,调查访问;在大人的指导下,学做一只菜肴;搜集名人与中国饮食的有趣故事等。)

2、教师关注各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

3、小组之间互动,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整。

实施建议: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http://自我评价是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参加“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自我评价表 ★★★★★★★ 实践研究 与人合作 成果展示 我的收获

2、档案袋评价

每个学生配备一个档案袋,搜集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搜集参加“走进中国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后的体验,拍摄的照片,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以及各类荣誉证书。将能反映自已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挫折的,放入档案袋中,学生将成为自已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通过展示和评比,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正确认识自已的机会,既看到自已的不足,更看到自已的优点找到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3、他人评价

这是一种评价卡,在“走进中国饮食文化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使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评价卡

同学对我的评价:

爸爸、妈妈对我的评价: 老师对我的评价:

6.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篇六

关于冬天的主题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观察冬季自然现象,知道冬季气候的只要特征。

2.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

3.学习初浅的分类,统计知识。

4.学习用折剪贴等方式合作开展美工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幅冬天背景图一张,有关动物,植物过冬的图片若干。

2.音乐磁带.雪花头饰。

3.分类统计表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4.小动物图片,白纸.彩笔.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冬天到了

1.游戏<<大风和树叶>>和音乐表演<<雪花姑娘>>导入主题____冬天来了。

2.请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冬天的感受(天气冷,手冻僵了......)。

3.出示画面,激发幼儿寻找冬天的乐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冬天的主要特征,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较连贯描述观察的结果,丰富幼儿已有的经验。

二)动物过冬办法多

1.教师小结,导入下一环节:人很能干,能想出很多办法使自己暖暖和和地过冬,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

2.听故事<<小松鼠找朋友>>,请幼儿讲述动物过冬的办法,并将相应的动物图片贴入背景图中,帮小动物安家。

3.在幼儿观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简单归纳动物过冬的办法(有换皮毛的.有冬眠的.有储存粮食的.有飞往南方的)强调动物有适应季节变化保护自己的能力。

4.幼儿操作:按不同的过冬方式给图中动物进行分类,学习用表格统计。

三)植物过冬有办法

1.引导幼儿思考:人和动物都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天,植物用什么方法过冬呢?

2.通过看图片,观察实物知道树木有落叶树和常青树几种,了解他们的过冬方式。

3.出示黄瓜西红柿,鲜花,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讨论:这些都是春夏的蔬菜.鲜花,为什么冬天也有呢?(让幼儿了解大棚养殖,玻璃暖房种植,给树捆草绳等人们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

四)美丽的雪景

1.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能留住冬天吗?(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不停地轮换的)。

2.讨论留住冬天的办法。

3.分组活动(折剪雪花.画雪人,帮小动物安家)然后合作布置一幅美丽的冬景图,把冬天留在我们的教室里。

活动延伸

五)暖和我们的身体

带幼儿到户外做走跑跳等交替动作的游戏,使幼儿知道冬天的天气寒冷,多活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

【更多相关内容精彩推荐】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

>>>父亲节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父亲节活动策划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总结 >>>幼儿园小班父亲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生活性、活动性

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是《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反映生活、了解生活、为了生活、利用生活也是今天幼儿园课程的一种追求。[1]它们的提出是基于幼儿特有的认识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因为幼儿本身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质也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与发展。主题活动更是具备课程生活化与活动多样化的特点,强调用一个中心话题把幼儿的学习内容衔接起来,使幼儿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强调学习内容、活动形式的综合化。

针对于节日主题活动来说,节日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开展节日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丰富和拓展儿童活动的机会,提升、整理儿童个体、零散的经验。幼儿是被包括在节日中有价值的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有质量的生活,是作为主人公在节日活动中亲历亲为的实践与参与。所以,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幼儿,就要给他怎样的生活,就要让他以怎样的方式行动。”比如,六一儿童节,这是幼儿自己的节日,应该是幼儿最快乐的节日,那么老师就可以在生活中渗透这种快乐,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多种活动形式,比如和幼儿一起布置节日环境、一起做游戏、一起庆祝、一起到社会上参观、感受节日的氛围等,让幼儿亲身去经历体验节日的快乐。

总之只有在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活动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才能促使其获得积极、主动地发展。

(二)主导性、主体性

幼儿园主题活动强调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探究,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幼儿的体验感受同样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敏锐眼光与对孩子们发展水平的了解,教师就不可能及时捕捉到教育的主题;如果没有对主题活动的预估计划,教师就很难为幼儿提前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如果没有教师对整个节日主题的整体构想,就不会有内容丰富且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系列活动。教师是主题活动的“总指挥”。谈到促进幼儿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在讲尊重幼儿的同时,却忘了教育者对于幼儿发展所应具有的责任。比如: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如果没有了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游戏只能停留在嬉戏的水平,无法将游戏深入下去,更不能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在主题活动中若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就无法将幼儿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没有了老师的主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是难以想像的。可见,老师的主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老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促进者、鼓励者,也是幼儿真诚的、可信赖的指导者。

当然,在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必须明确的,因为幼儿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在节日中他是靠自己在其中的过,而不是置身事外的看和说。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时,教师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以往的社会教育活动,往往突出“议”,也许是教师的“议”,也许是幼儿观看某个场景、听过某个故事后的“议”。真正做的是小部分人,可发表议论的却是大部分人。幼儿常习惯于从旁观者的角度发表品评,作为主体的自我反而被忽略了,在没有“我”的世界里,幼儿又怎么能体会到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震撼、悲伤和崇敬呢?更不要谈传承文化了。

所以,在设计每个活动前,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对幼儿的了解,设想幼儿可能会出现的想法,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来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有的放矢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三)综合性、开放性

这是由主题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综合教育主题活动强调在内容上尽可能将生活习惯、思想品德、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体育活动等方面融合在主题中,同时将情感、能力、行为、认知的培养融合在主题活动中,关注主题活动内容和手段的互相配合及活动中幼儿感知途径和表达表现方式的多样性。[1]针对于节日主题来说,由于它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教育意义,由此开展的活动不仅需要在目标、内容上综合设计,而且由于其子主题活动类型多样化的特点,活动的形式和活动手段也需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综合使用。

此外,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的。它没有法定的活动格式,强调在幼儿园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联系,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经验、自然界以及生活本身。它强调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认识自然,在大社会中认识社会,在日常生活和人们广泛接触中丰富经验、学习行为规范、培养良好习惯,还要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优化的活动环境和认知情境等。对于节日主题来说,它本身就具备很浓厚的社会性,由此开展的教育活动实施范围就很大了。所以教师在设计节日主题的活动时,应不局限在幼儿园,要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幼儿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从中获得鲜明的感受。

(四)时代性、科学性

我们今天培养的幼儿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幼儿园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活动设计时应体现时代特点。而且节日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观念的转变,其意义和内涵很大程度上也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而取决于当代人对其理解和使用的方式,所以,节日内容的选择要注重时代性原则。比如,在春节的系列活动中,针对压岁钱的使用,就可以设计如何成为聪明的消费者的系列活动,使当今幼儿在收到的压岁钱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初步感知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再比如环境保护是现代公民的职责,那么对幼儿的教育中就可以利用诸如世界环境日、植树日等社会纪念性节日,设计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

此外,有些节日风俗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迷信色彩或不健康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有所选择,善于“取其精华、剔除糟粕”,注重节日内容的科学性。比如,重阳节有登高辟邪之说,辟邪属于我们传统文化中迷信的东西,我们在剔除关于辟邪内容的同时,可以吸取登高的习俗,设计与登高望远有关的活动。比如带着幼儿郊游、爬山、远足等,多多亲近大自然。

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设计策略

(一)确定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对教育宗旨和教育目的的反映,是对活动固有价值的某种程度的体现,是活动任务指标的表现形式。对于主题活动来说,其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主题的总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由于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整个节日主题活动,而且完整、具体的活动目标一般是在主题进行过程中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才呈现出来的,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主题活动总目标的设计。

一般来说,主题活动的总目标是主题的设计者对于整个主题活动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的描述。从内容上说,它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个方面;从表征方式上说,包括行为目标、表现式目标、生成性目标三种目标取向。[1]对于节日主题活动来说,它的总目标设计时一般是根据社会领域的目标制定,中间渗透着其他领域的目标。其完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体说来就是,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尊重和友好地对待其他种族的文化与人,在活动的多样性中学习知识,在动手创造中感受文化、发展能力。

此外,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规律不同,设定的目标应该有所侧重,比如:小班可以侧重于节日氛围和典型活动的参与、感知;中班可以侧重于节日内涵的体验与理解;大班就可以侧重于幼儿自己对节日的展现和创造了。各年龄段的基本走向应该是:感知——意义——创造。

(二)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设计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的内容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确定主题的内核即节日的核心意蕴

每个主题都有内核,也称组织中心,主题的特质往往蕴含在内核之中。不同的内核会产生不同的主题内容、主题规模,影响主题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节日来说,每个节日也都有其教育倾向性,比如说有的以情感教育为主,有的以认知教育为主。作为教师,只有明确认识这倾向性,挖掘出节日主题的核心意蕴,才能把握住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确立节日主题的核心意蕴呢?简而言之一句话:找到各节日最典型的习俗,结合节日的整体基调,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然后加以提炼、概括即可。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例:元宵节,最典型的活动是:挂红灯、闹红火,结合节日洋溢的欢庆气氛,提炼的核心意蕴可以为:光明、红火;清明节是个追念先人的日子,同时又值万物生发的节气,其核心意蕴就可以提炼为:纪念、生命;重阳节最有名的活动是:登高,同时又是老人节,提炼的核心意蕴就可以为:向上、敬老,不一一列举,相信循着这样的思路,其他节日也会理解和提炼的更好。

2.围绕核心意蕴,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注意从幼儿需要、兴趣出发,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全部活动应该自节日内涵“取意”,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创意”。利用节日的典型习俗(活动),由幼儿的视角层层展现不同活动中对于核心意蕴的理解。

例如,春节的核心意蕴如果定为:喜庆、祝福、迎新、团聚,那么围绕着“喜庆”这个意蕴,我们就可以利用春节中“抛愁帽”的习俗,设计系列活动。“抛愁帽”这一习俗的本意是:送穷、迎福。用幼儿的方式理解,就可以设计活动为:游戏“抛愁帽”—— “愁帽与困难”——“愁帽与责任”——游戏“接喜包”。再如,重阳节“向上”中的活动,从登高这一典型习俗切入,就可以设计为:实践活动“登高望远”—— 故事“井底之蛙”——环境创设“成长阶梯”——游戏“插茱萸”。

这样围绕着核心意蕴,层层展开设计活动内容,既体现了节日的内涵,又与幼儿现实的发展相结合,使节日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和为了幼儿的活动”。

(三)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的设计涉及的是要使用哪些教育策略和活动;哪种教学形式更便于幼儿学习;对于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实现,等等。总的说来,幼儿园中经常使用的活动形式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即上课),其中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形式,根据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还可以分成全班集体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师对活动的控制干预程度把活动分成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预先结构的活动,集体活动与区角活动等。

活动形式的设计是具体而零散的,它与多种因素有关。具体说来,它与主题的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密切联系,如,让幼儿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选取分组活动就比较适合,因为它既能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又能呈现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在某种意义上比集体活动更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它与主题的内核相联系,对于幼儿园节日主题活动来说,节日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着的,在活动形式的设计上更偏重生活化和游戏化一些;它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系,年龄越小,其主题活动的游戏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其主动探索的程度和空间就越大。

所以,在设计节日主题的活动时,只有根据活动的目标、内容,根据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把感性形式与具体内容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才能有效地完成节日主题活动。例如,“红彤彤的年”这个主题活动,可以开展诸如年的传说、红红的对联、年画欣赏等集体活动,又可以进行卷鞭炮、剪窗花、舞龙舞狮等小组活动,也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独立探索、感受年的氛围,幼儿还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包饺子、做游戏。总之,活动的组织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目标、内容灵活选择,有效的完成活动。

(四)灵活运用多种活动手段

活动手段主要包括上课(阅读、讲述、谈话、讨论、体验、操作等)、生活(参观)、游戏、娱乐(表演)等。各种活动手段的交替使用,有益于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乐于参加活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以“国庆节”为例,首先从情感上入手,运用参观、讨论、看历史图片资料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对了解祖国妈妈的兴趣,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知识的传授方面,通过听国歌、制作国旗、感受中国立体地形图、欣赏京剧、国画、在区角活动里有准备的环境中探索、体验等手段,让幼儿了解祖国的风貌、国歌、国旗、国徽,初步认识中国的政区、地形、民族等;最后在能力方面,让幼儿通过绘画、小制作、娱乐表演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幼儿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献礼,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利用环境进行教育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创设与节日相适应的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可以让幼儿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不同节日的特点,及其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教师在创设环境时主要注意两点:

(1)要创设能满足幼儿情感、游戏需求的真实的生活情景

我们说过,节日就是人实实在在的生活,幼儿是设身处地的在过生活。我们要培养他成为怎样的人,就要给他什么样的生活,同样,我们如果要想幼儿感受春节是喜庆、团圆的日子,那么我们就要布置一个相应的节日环境,包括区角设置、墙饰布置等。比如,春节,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区角的设置中,美术区应该包括能展现出中国年味儿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物品(春联、年画、舞狮、中国结、窗花等);语言区应该包括一些有关年俗的故事小书等,不一一列举。

在布置班级环境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兴趣、需要,应与幼儿一起规划、设计、收集材料、布置、美化、调整、管理,“和幼儿一起创造充实的生活”。(引自日本97年“全国幼教课程研究会”对环境创设的定位)。比如清明节,老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大型壁饰“放风筝”,就可以老师做大风筝,幼儿做小风筝,在共同参与中,既让幼儿了解了有关节日的习俗,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而且让幼儿体会到了布置环境、亲手创造美的成就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要创设能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经验的丰富的操作环境

这种操作环境的提供不仅包括某个集体活动中的丰富材料,也包括区域活动里材料的充足。以传统节日为例,节日活动中涉及的很多内容都与民俗民艺有关,比如风筝、花灯、剪纸作品等。而对于幼儿来言,这些民俗民艺就是动手、动脑、动身的艺术,民间艺术就是与提取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活动中,提供操作和丰富的材料比呈现民间成品更重要。[1]比如元宵节做花灯这个活动,老师不仅要为幼儿呈现出漂亮的花灯,而且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做花灯的材料(各种彩纸、废旧的小盒子、小灯泡、装饰用品等),尽可能的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并满足这种欲望,即保证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制作花灯。

同时,区域活动区里老师也要放置相应的材料。因为,在短短的集体活动里,要让每一个幼儿的探索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是不可能的。恰好活动区活动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自由探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

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主要是指挖掘自然生活、社会中的节日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走出去——到自然、社区中去

很多节日活动的内容都来自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例如,世界环境日,老师

就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中,观察社会大自然的污染问题(如烟囱冒烟、河水又脏又臭、垃圾满地都是等),这些非常直接、与幼儿生活密切的大自然污染现象,能使幼儿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建立起环保意识。

丰富多彩的社区环境,可以让幼儿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丰富早期社会经验,体

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如过春节时,大红灯笼高高挂,焰火爆竹啪啪响,年画春联处处飘,家家户户喜洋洋,小孩子传新衣、放鞭炮、相互拜访、贺岁融融,到社会去感受节日的氛围,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社会体验。

(2)请进来——让家长及社区人员到幼儿中间来

这一点上,日本的“父亲节”节日活动可以给我们已启示:日本的幼儿园在“父亲节”到来之前,会有重点地指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父亲的责任和工作;自制小礼物赠送给父亲;选择“父亲节”那天与父亲共同玩的游戏;学唱“父亲节”的歌曲。“父亲节”上午,幼儿园请父亲们来园参加半日活动,具体有:父亲观看幼儿入园;②全园集中幼儿与父亲共同游戏(以分组游戏为主);③全体人员游戏,如父亲与教师、父亲与幼儿拔河,猜拳,小制作等;④父亲代表1~2人作自我介绍;⑤幼儿唱“父亲节”的歌曲;⑥幼儿向父亲赠送小礼物。下午幼儿离园后,父亲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演讲会或恳谈会。

这样的教育活动,让父亲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加深了父亲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密切了父亲与孩子间的感情。同时,培养了幼儿对父亲的尊敬和亲近感,并使孩子能对父亲保持一种感谢的心情。

7.感恩主题教学活动的实施 篇七

感恩是立足于生活的品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 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此, 我们研究开发品德课程中的感恩教育资源, 对学生实施感恩主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设计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序列, 通过生活化的感恩主题教学提高德育实效, 促进孩子心灵的和谐发展, 促成了孩子健康、快乐、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列举:

教育主题一:感恩父母长辈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一个人的成长浸透着父母长辈多少关爱。想让学生学会感恩, 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教育时机, 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无私奉献, 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1.过好“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精心制作一张感恩贺卡, 深情地说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重阳节前后, 陪爷爷奶奶赏菊, 开展“我为爷爷捶捶背”“我为奶奶梳梳头”活动, 及时记录下爷爷奶奶和自己的感受。

3.平常的日子回报父母的爱, 为上班回家的父母准备好一双拖鞋;给辛劳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水;每天跟着父母学做一些家务事……

教育主题二:感恩老师

感恩老师的教诲之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我们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引领我们在成长路上不断前行。数一数有多少老师为我们付出过, 说一说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恩师故事, 议一议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最离不开的重要他人是谁。

1.征集感谢老师的箴言, 在校园宣传栏展示。

2.开展《师恩难忘》主题作文、诗歌创作活动。

3.教师节期间, 出一期《我爱您, 老师》黑板报;动手设计一张感恩贺卡;举行《我爱我师》朗诵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教育主题三:感恩同伴

同学是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在品德教学中, 引导学生去学习人际关系的规范, 学会欣赏同学, 关心伙伴, 感恩朋友。

1.开展“我能帮你吗”活动, 为同学做件好事。

2.参加“今天我值日”活动, 记下自己的劳动体验。

3.组织参加“我的好朋友”“我们合作真愉快”征文大赛。

教育主题四:感恩学校

每个学生的成长, 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空间, 对于开启学生智慧,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塑造独立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我们结合教材开展活动。激发每一个孩子“学校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1.夸夸我们的好学校大比拼。

2.净化美化教室评比。

3.我为学校设计校徽创意征集活动。

4.在毕业班召开《母校———我成长的摇篮》主题班会。

教育主题五:感恩自然

自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事物的美好。四季的轮回让我们看到了多彩的画面。春暖花开我们和学生一起去欣赏桃红柳绿;盛夏酷暑我们一起探究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用小手剪秋天;白雪皑皑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寻找冬爷爷躲在哪里。

1.“我做小花匠”养一盆花。

2.我是环保小卫士, 保护一片绿地。

3.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 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4.学做水果拼盘或拼贴种子画。

5.环保用语创意表达。

6.开展“爱护自然, 爱护环境”的主题演讲比赛。

教育主题六:感恩社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而社会交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离开家庭, 同样需要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有组织地让学生采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知道他们的成果, 明白他们的付出。以此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心、关爱心去融入社会, 感恩社会。

1.观看“感动中国”视频资料。

2.当小记者去采访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

3.组织学生开展“我当一回小公民”实践活动。

4.“美丽的家乡”摄影比赛、诗歌创作。

8.教学支着儿生成主题活动 篇八

然而在以“教”为中心的课程里,幼儿的“平常时刻”往往被忽视,更不用说去利用它拓展幼儿高质量的发展空间了。具有自发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生成活动有利于幼儿“平常时刻”的有效利用和发展,活动中教师解读幼儿的一个个小小行为,在此基础上思考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走向,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自身教学经验、价值取向调整活动,通过双向的师幼互动让幼儿的学习由“外在灌输型”向“自发反应型”改变。这是一种独特的动态过程,其开放式的学习框架给幼儿和教师的对话、协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顺应了幼儿的发展。

什么是生成活动

生成活动既非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亦非儿童漫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指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做出价值判断,不断地修改、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有效学习的过程。

开展生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主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生成活动的实施和执行存在一定困难:想要生成活动,却不知从何下手;想要对儿童的兴趣点进行适当取舍,却不知怎样进行价值判断;缺乏师幼间相互适应、相互激发的能力;缺乏灵活教学策略的支出,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无从下手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更多的是实行拿来主义,照搬或模仿教材的活动方案,按照方案中的详细活动计划去实施,引导儿童按部就班地学习。这样的活动模式中,教师缺乏对幼儿的观察,不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想要生成活动却不知从何下手。

2.不会取舍

儿童在主题活动和游戏中会产生大量想法,有些与主题活动密切相关,有些是随机衍生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哪些是有价值、可以生成活动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其他低结构活动穿插或适当舍弃的,有些老师无法做到正确取舍。

3.无计可施

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师幼之间相互适应和相互创生的能力,缺乏灵活教学策略的支出。生成活动的实施不仅要突出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应注意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生成活动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生成活动开展的原则

1.幼儿感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户外活动时幼儿被草地上爬行的虫子所吸引,却对老师组织的游戏心不在焉。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这一特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一旦兴趣盎然,他们学习时必然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生成活动时,老师应紧紧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选取教学内容,才能和幼儿积极进行互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

2.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之上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可以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很容易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切身体验和感受去学习。了解幼儿已有经验还有助于老师提供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所以生成活动应建立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之上,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与所期望其获得的经验和能力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幼儿整理、拓展自发学习,积极、自信、从容地进入新的学习,使他们的知识结构系统化,进而达到新的认知水平。

3.注重过程体验

幼儿的过程体验是自我的、旁人无法替代的,这种独特性和个体性决定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过程体验起着将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未知经验衔接、贯通,帮助他们完成认知升华、经验提升的作用,只有幼儿亲自参与的活动才能真正唤醒他们的感性、理性认知,将所学内容与眼前的情景贯通,构建新的认知,激发真实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

生成活动尤其重视过程体验,只有通过经历再经历、呈现再呈现的方式,才能使幼儿在亲历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生成活动的实施步骤

1.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活动。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当前幼儿达到了什么发展水平、他们的兴趣点是什么。然后,教师才能立足于兴趣点,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此阶段幼儿应当达到的水平做比较,设计能引导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是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老师可以在活动前期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表格,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具体表现中发现幼儿的所处阶段和兴趣点,从而借助现场实录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和经验。

观察记录表

现场实录(活动详见25页《活动串烧》栏目):

片段1——老师提问:“你们猜猜父与子制作了什么面具参加假面舞会呢?”小董高高举起手说:“我觉得他们会做一个鬼脸。”亲亲说:“我觉得他们会装成小狗。”垚垚说:“我觉得他们会扮成怪兽。”

片段2——老师出示了漫画的最后一幅画面,全班孩子哄堂大笑。王捷指着画面上的路人说:“哈哈,你们看,他的表情太搞笑了!”小宝站起来模仿着路人的表情说:“他们的表情是这样的。”围坐成半圆形的小朋友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自发选择了不同的人物进行模仿。

兴趣点指向:片段1中,30个孩子有12个对于漫画的转折性结局表现出了明显兴趣,他们竞相猜测父与子究竟制作了什么面具,使路人露出如此惊讶、惶恐的表情。片段2中,大部分孩子对漫画中人物生动、夸张的表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产生了模仿、表演的愿望,参与到同伴间的讨论和表演中。

2.解读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大量想法,但大多转瞬即逝,真正有意义的是应能联系他们实践经验的。教师具有对幼儿想法进行价值判断的责任,不妨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其兴趣点,将幼儿的兴趣指向与课程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理性判断其中蕴含的学习价值,再参考该年龄段的情感、能力目标予以筛选,遵循多数优先的原则进行取舍,从而在幼儿已有经验基础上生成活动脉络,与幼儿共同梳理活动内容。对于个别幼儿的兴趣点,则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同伴互助、区角探究等形式加以疏导,以协调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幼儿原有的生活背景、认知能力、操作经验是活动开展的重要保证,这些因素影响着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时的兴趣持续性、思维积极性和活动有效性。《纲要》指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在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所以在教师组织主题活动时,首先要关注幼儿的经验基础和发展水平,再解读幼儿的行为,分析、判断其后的经验支撑点,寻找和确立适合不同个体发展的途径、方法及手段,进而生成主题活动。

3.顺应

顺应即顺从、适应,教师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主体之一,要在主题活动实施和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观察、评估幼儿的状况,比较一下幼儿距离发展的核心经验和能力目标还有多远,不断补充活动计划,调整教学策略,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活动,以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关于生成活动的若干思考

1.灵活把握预设与生成

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设的活动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在一个好的预设活动中,教师不仅能给予幼儿整体的发展,还能不断引发幼儿的兴趣生长点,鼓励幼儿投入到新的探索与游戏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以教师预设活动的形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再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不断生成新的主题网络。

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灵活地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及时、灵活地捕捉幼儿生成的问题,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巧妙地设计生成活动,以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2.有效建构师幼互动

教师在活动中应关注幼儿的表现,解读幼儿的行为,关心幼儿真正关心的问题,判断他们感兴趣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关注幼儿的经验基础和发展水平,分析、判断幼儿背后的经验支撑点,追随幼儿的发展需要采取积极、及时、有效的回应策略,有效建构师幼互动。

一个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教学活动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儿童单独引领的,而是教师与儿童间相互启发、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生成活动时,教师必须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活动,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实现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共长。

9.德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篇九

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较全面的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而宽容正是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年智力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主题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不错,如果每个人都不会去宽容别人的话,那么整个世界将会只充满着仇恨和计较,那些令我们向往的美好的事物将从此离我们而去。所以让我们学会宽容,使用宽容,人与人之间永远有着和平,美妙的爱。

三、任务与重点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相互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2、通过教育活动初步学会宽容的方法,能做到宽容待人。

四、活动设想: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宽容、感悟宽容、学习如何做到宽容。主要活动有讲关于“宽容”的故事、问卷、诗歌欣赏、名言欣赏、知识测试等。

五、主题教育的过程:

导语:

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

1)、介绍古人关于宽容的故事.

(刘备的胸怀和气度)

一个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搞“五湖四海”。用古代的语言说,就是要能够容众纳谏。

汉末大乱,起而逐鹿的群雄,大多是世家贵胄或据有州郡的实力派,织席贩履,刘备的出身最为微贱。可因为他器识不凡,敬贤容众,虽然无尺寸之地,但在士人中声望很高,为众望之所归。起家之时,他的核心骨干是关羽、张飞等,这是他生死与共、相从一生的“铁哥们”。后来在公孙瓒处遇到赵云,即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相待如同手足。赵云也就披肝沥胆,追随他奔波一生。后来到徐州,州牧陶谦能够“三让徐州”,徐州英雄豪杰如陈登、糜竺、糜芳、孙乾等争想归附。他几度失败,曾依附过袁绍、曹操和刘表,袁、刘都能出郭相迎,待以宾礼。曹操与他出同车,坐同席,待以宾客之礼。在荆州时,更为南州士望之所归。诸葛亮素无渊源,三顾而致,即倚为腹心,如鱼得水。庞统、徐庶、伊籍、黄忠、马氏兄弟、蒋琬等都是这段时间罗致的英杰人物。依靠了这支队伍,他又吞并了巴蜀。他领益州牧后,史书说他,“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__又璋之所排摒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

陈寿的这一段话,很好地勾画了蜀汉政权的骨干阵容,它是个容纳五湖四海的班子,蜀汉政权能够稳定地存在几十年,这是个基础和前提。

“璋”,指刘璋。法正、许靖等本都是刘璋的下属,其中个别人如法正、彭__是主动参加刘备集团,攻蜀中作过贡献的。而黄权、刘巴则曾是他的死对头。刘璋听张松之议准备招刘备入蜀,黄权即是坚决的反对派。他深知刘备是个不凡人物,把他请来,当部下对待不合适;当宾客待,一国又容不下二主。他以透辟的分析劝阻刘璋。刘璋听不进去,到涪城欢迎刘备时他更以衔衣死谏。刘璋后来把他放到广汉当地方长官,刘备攻略郡县时,郡县都是望风归附,黄权却是闭境坚守。对这样一个忠于对手的死硬派,刘备不仅未曾将其杀害,而且给以重用。刘巴本来是受曹操之命招抚荆州南部三郡的,因为刘备捷足先得,刘巴完不成使命就逃到交趾去,刘备对此还“深以为恨”。后来他又从交趾辗转来到巴蜀,在刘璋处他也是最坚决的拒备派。刘备攻下成都后,刘璋下属纷纷归附新主子,刘巴却闭门不出。当时众将忿怒,将往杀之。刘备却下军令说:“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而且亲自登门拜访,给予重用。后来刘备伐吴,黄权曾经谏阻,谏阻不成,受命督江北之师以防魏。夷陵大败,黄权的退路被隔断,不得已降魏。执法者建议根据法律收治黄权妻小。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我。”不予追究。黄权归魏后,曹丕封侯拜将,从蜀中传来消息,说他的妻小被诛戮。黄权说不会的,不予发丧。不久,确切的消息传来,果如所言。刘备能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物,故能延致英杰,创成帝业。

容众必然能纳谏,听得进不同意见。虚怀纳谏,从善如流,才能搞五湖四海,团结大多数。刘备包围成都时,任蜀都太守的许靖曾打算逾城投降,后来因为暴露了未能成功。许靖是名望很高的人物,他既不能劝刘璋早降,又不能为之效死,他这种做法是不够光明磊落的,因此刘备在刘璋投降后很鄙薄和冷落他。对此,法正颇不以为然。他劝谏刘备道:“天下有许多名望很高但其实不副的人,许靖就是典型的一个。但是他誉满天下,播流四海,如果主公不用他,而他的缺点你又不能逐户宣告给每一个人,那么人们只会说你不能礼贤用才。请主公像战国时燕昭王礼待郭隗一样,敬重许靖,以树立敬贤的形象。”刘备马上采纳了法正的意见,厚待许靖,分封部下时,许的班位还在诸葛亮之上呢。

刘备的纳谏还有一件趣事。一次因为天旱,刘备下令禁止酿酒,违者治罪。吏人在一户人家搜到了酿酒的器具,办事者拟议依酿酒罪给以处罚。许多人都觉得这样处罚显得证据不足,但都未正面提出反对意见。不久,简雍陪同刘备游观,看见有男女同行,简说:“他们欲行淫,为什么不逮捕?”刘备感到很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的?”简雍说:“他们都有‘淫具’,跟那想酿酒者不是一样的吗?”刘备听毕大笑,就原谅了藏有酿器的人。

不过,在容众纳谏方面刘备也有过惨痛的教训。他在自己的下属中过于信任起家时的骨干,他任用关羽驻守荆州是个失误。关羽其人节概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一开始对诸葛亮制订的“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基本国策不能够很好地领会,这就给以后的失荆州种下了祸根。王夫之就屡屡提到,刘备在心底里对诸葛亮的信任不如关羽。关羽死后,刘备更是一意孤行,诸葛亮、赵云及蜀中群臣的意见,他一点听不进去,他起倾国兵力伐吴,结果一败涂地。结果损伤了蜀汉的元气,遂使诸葛亮为他在隆中制订的两路北伐以恢复中原的战略决策,一下子变成了泡影。“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千古遗恨,就是由他的拒谏造成的。

(宽容的宋朝皇帝)

赵匡胤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岁登基,当了皇帝。在位。马上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了中国,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宋朝的如此重文轻武和儒家教化。也开创了自宋朝之后再无大臣篡位的开端。赵匡胤不仅未杀有功大臣,这点比刘秀做的还好。尤其难得可贵的是:帝尝读《尧典》,叹曰:“尧、舜之世,四凶之罪,止从投窜,何近代宪纲之密邪!”赵匡胤于是制定了法律。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在这时期皇帝对不同意见,或任之,或只是贬外地当官,或免职,而没有杀戮,也没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诗人词人,写出了传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也有了宋词之盛。

同时宋朝也是最贯彻儒家思想的朝代。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赵匡胤是有作为有道德集与一身的千古第一帝。相比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西方还要经历中世纪的火刑来对付不同意见呢?赵匡胤开创的宋朝实在是很伟大。

在其后宋太宗赵光义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却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并屡次未能打败契丹。因此宋的统一是不能和汉唐相比的。赵光义宽厚仁慈,爱护人民,体恤下士,平生无所爱好,就是喜欢读书。相继任用了很多学士大儒,可谓守成的英主。

及其子宋真宗赵恒以及后代都是遵循了赵匡胤开明和宽容的以及推崇儒家的政策。宋真宗大败辽国后,却签下了赏赐失败者财物的盟约。其的要旨就是:本人厌恶战争也不愿意生灵涂炭。至此宋朝专心于文化建设,而不再武力扩张。这对于几方都是中华民族来说,也是历史的幸事。赵恒在位23年,晚年任用了一批小人。

宋真宗赵恒之子宋仁宗赵祯继位。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赵祯首次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而开了四书的先河。有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他碰到疑难案例都从轻发落,史称“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明.郑瑄《昨非庵日纂》)。他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当时四川有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做做吧。”就授其为司户参军(同上)。仁宗在位42年,死时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真是无愧“仁宗”的称号。宋仁宗赵祯可谓一代有德的数一数二的杰出君主。

2)、谈谈对宽容的理解。

宽容是什么?你懂得宽容吗?理解吗?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勇气。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它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宽容胜产幽默,减少人生的沉重感,让人生充满快乐和欢笑。

宽容是治疗人生不如意的良药。我们不是完人,我们只是充满情感,带有偏见,自制不足,贪心有余的普通公民,在现实生活中不符合我们美好愿望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大到我们出不了名,当不了教授,塑造不了自己的孩子;小到被毒米、瘦肉精毒害、被朋友欺骗,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面对一些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和不可补救的事情,与其斤斤计较,尖酸刻薄,痛苦悲伤,怨天尤人,不如一笑了之,来点宽容和幽默。宽容自己的局限,宽容别人的偏见,宽容父母的唠叨、宽容丈夫的懒散、宽容孩子的顽皮、宽容朋友的欺骗,将生活过得轻松惬意,让胸襟自然豁达。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迟早会发现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即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我们也不会得到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即使我们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也不会永远拥有,迟早会失去。青春不会永驻,生命不会永存。个体在时空中都是有限的。所以只有把自己放在地球村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范畴和历史、现在、将来这样的时间长河中,才能扩展视野,减少偏见,收敛贪心,自激自励;才会从爱的心田中滋生一种宽容这个不完美世界的心境;才会在播种幸福时不再乎收获的是不是自己。

宽容不是浅薄的玩世不恭、看破红尘。宽容是一种生命的智慧,一种以超越自己的悲观垫底(正视自我之渺小的悲观)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宽容不是对假、丑、恶的投降和妥协,而是对他们的包容和吸收,宽容的胸怀如同大海,海洋以她广大的胸怀接纳许许多多垃圾和废物,在太阳和风的作用下,经过盐性消毒处理,一切都转化成有用,美好而使人振奋的臭氧,而这些臭氧形成的臭氧层又保护着我们这个星球中的一切生命和绿色。

宽容是对付人生苦难的手段,是为享受生命乐趣服务的。拥有宽容豁达境界的人,将拥有更多的享受生命快乐的情趣。但愿我们这些宇宙中的匆匆过客,拥有像大海一样宽阔的心胸。以豁达的人生态度,宽容的人生视角,健康的心理状态,将平凡的日子过的美好些,让生命染上更多的绿色。

3)、欣赏名言

——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

——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 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4)关于宽容的启发(文章欣赏)

我的经历中多了一份宽容

当我提起笔在那张漂亮的粉红色信纸上写出了我想说的话,我长吁了一口气。

让时间回到一年前,刚刚来到这个学校,进入这个班级,他就坐在我的后面。那时,我还是很腼腆的,不肯跟别人搭话,也许只是暂时的。过了不久,我便开始了我的快乐之旅。

我虽然表面上还挺像个老实的人,其实啊,我可会玩了。他也是,我们可谓“臭味相投”了,下课不笑到老师进教室是决不罢休的。很快,我们就被记到了老师的“黑名单”上了。老师虽然没有在班上点出名来,但大家都是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尽管有时挨了骂,但我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在我心里他不是我的玩伴,而是我的朋友,我一直这么想。

请相信物及必反的道理。以前,我们也经常为了一点占事弄得脸红脖子粗,但那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然在一起说说笑笑。

没想到,不愉快的事很快就发生了。

我们俩的脾气非常像,都是属爆竹那一类的,一点就着。两人性格相像,就非常容易相克了。那天不知他从哪儿弄来一副恐怖眼镜,他以为我没看见,就叫我转过去看看。其实我早就看见了,我也知道他是想逗我玩,只是我不愿看他那德性,所以他一连叫了几遍我都没有回头。他生气了,我也坚决不回头。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张小纸条,内容记不得了,像是一封绝交信。我也犯了倔,很快回了一封同样内容的纸条。就这样,我们从千度高温,降到了绝对零度。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二十天,三十天,一个暑假,我们谁都没有搭理谁,他依旧坐在我的后面,我依然坐在他的前面。在漫长的等待里,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无聊,反倒想起了他的种种好处,忽然有一天,我感觉到心痛,原来我在细细地数着每一天,我在悄悄地期待着他的开口。

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下让步呢?难道只有男子汉才会有宽广的胸怀吗?可我又为什么要让步呢,我并没有做错什么呀?

一场秋雨,天凉了。我患了感冒,很严重。好不容易弄来药,却没有开水,我只能趴在桌子上等同桌回来。若是以前,他一定会给我找来杯水。那一刻我哭了。

我为什么就不能让步呢,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记得是谁说过:“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么长时间了,我到底要斗什么气呢?泪水里,我扯过一张粉红色的信纸……

我知道这个抉择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是在我的经历中多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成熟。

宽恕他人及善待自己

看过一个故事,说是在美国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生意特别好,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的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这个中国妇人只是宽厚的笑笑,不予计较,反而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国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这个中国妇人化诅咒为祝福的智慧确实令人惊叹,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却是她那与人为善的宽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俗话说和气生财,自然她的生意越做越好。如果她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针锋相对,又会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难道别人往你脸上吐口水,你要笑脸相迎吗?难道别人拿屎棍子戳你,你还要感谢他吗?我所说的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就是告诉我们对己要严,对人要宽。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俗话说:吃小亏+吃小亏=沾大便宜;沾小便宜+沾小便宜=吃大亏。上天是公平的,你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它会在那里给你加倍的回报。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式就职后,公开在总统府,招待了曾经迫害过他的四位前任韩国总统。他以具体行动化解了政治仇恨,展现了伟大的恕人之道。在轰动一时的光州大审中,他曾被政府,当时他曾立下遗嘱,要求他的家人和同志不要报仇,让政治迫害就到此为止。他宽广的心胸、伟大的情操令无数世人尊敬。扪心自问,我们与别人有矛盾的时候能否象张丞相那样“让他三尺”?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又能否象金大中总统那样与仇敌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可以肯定的说我们很多人还做不到,不但做不到而且通常要在这里来验证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的正确性: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拳,你吐我一脸口水,我尿你一身臊。

你可能听过看过,或自己有过这样的感受: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的面红耳赤,竟行同路人;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不自觉的导演着这种结局:愤怒代替理智,针锋相对,以毒攻毒,冤冤相报,无尽无休,直到身心疲惫,两败俱伤。发顿脾气出口气很容易,但代价太大了。其结果就如同为了赶走一只聒噪的乌鸦而砍掉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得不偿失。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当然宽恕伤害自己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象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何不抛弃仇恨、放下愤怒,来善待自己呢?本站按:不宽容又能怎么样?说句“骆驼”和说句“蚂蚁”还不是用一样的力量。与其不宽容而痛苦不如宽容而安乐。

5)、欣赏诗歌 《宽容》

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

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

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

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

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

宽容是这个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

她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

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

她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

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

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襟,宽容是春天的一缕微风,宽容是冬夜里的火苗。

亲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慈爱的目光唤回游子的忏悔;朋友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真诚的问候融化心头的坚冰;同事之间需要宽容;需要亲切的关怀拉近彼此的距离。宽容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微笑。

宽容是世界上一剂最好的药,它能够医好我们心灵久治不愈的创伤;宽容是一幅最迷人的画,它能够给我们带来重振雄风的希望。

学会了宽容也就说学会了爱,爱别人也爱我们自己。

学会了宽容也就学会了感动,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生活中没有人不渴望得理解,没有人不愿意享受关怀,不管你对生活的态度如何,你都会生长在亲情和友谊的阳光之中,面对理解便是一种以自内心的感动,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回报。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需要朋友和亲人的以自肺腑的鼓励与支持,需要纯金般的信任;当我们身处顺境时,我们需要宽容,需要朋友和亲人充满期待的赞美与祝福,需要阳光般的给予。

因为,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嫉妒,有了宽容就没的了私欲,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宽容是一面鲜艳的旗帜,给我们假想,给我们信任,也给我们快乐。感谢生活,给了我们这么多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的机会,告诉世界:懂得宽容的心灵永远年轻。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襟,宽容是春天的.一缕微风,宽容是冬夜里的火苗。

亲人之间需要宽容,需要慈爱的目光唤回游子的忏悔;朋友之间需要宽容,需要真诚的问候融化心头的坚冰;同事之间需要宽容;需要亲切的关怀拉近彼此的距离。宽容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微笑。

6)测测你的你的气量有多大

气量,又称度量,是指一个人对人对事宽容忍让的限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气量大的人历来受人欢迎。你是一个气量大的人吗?不妨回答下列30个问题。是划“√”,否划“×”,介于中间划“O”。

试题部分

(l)你是否不计较别人对你讲话的态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

(3)你是否乐于看到同你关系不好的人取得成绩?

(4)你是否喜欢嘲笑或贬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

(5)你是否欢迎原先不如你的人如今超过了你?

(6)你是否嫉恨才干不如你的人得到提拔?

(7)你听到有人讲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笑了之?

(8)你和别人争吵以后,是否常常越想越气?

(9)你是否容易原谅别人不自觉的过失?

(10)别人讲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几句?

(ll)你经常在老师面前讲同学的优点吗?

(12)你与同学相处是否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3)你尊重能力不如你的班干部吗?

(14)朋友们是否指责你为人过于敏感?

(15)你是否认为没有必要对伤害你的人进行报复?

(16)你想起很久以前感情上受到过的创伤,仍会忿忿不平吗?

(17)你愿意同以前和你对立的人一起共事吗?

(18)你认为老实人在生话中经常吃亏吗?

(19)别人对你的亲疏,你是否看得很轻?

(20)你是否认为地位比你低的人对你进行批评是一种冒犯?

(21)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

(22)你是否经常感到你在工作上的努力没有得到赏识?

(23)你与同学相处中宁肯自己吃亏,也要搞好关系吗?

(24)你和同学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是不是?

(25)你是否认为互让互谅是朋友相处的重要准则?

(26)外出吃饭,你的朋友常常爱占便宜不掏钱,对此你是不是很反感?

(27)你是不是很少计较朋友的脾气?

(28)你得知你的好朋友有些事没同你商量就自作主张,是否大动肝火?

(29)你认为任劳任怨是为人的美德吗?

(30)你是否希望用不着的亲戚越少越好?

评分原则

上述30道题,你可以按自己行为表现符合的程度:“是、是与不是之间、不是”,进行打分。

凡是单数题,“是”为2分,“是与不是之间”为1分,“不是”为0分;

凡是双数题,“是”为0分,“是与不是之间”为1分,“不是”为2分。

如果你的总得分在:

50分以上,说明你是一个气量很大的人,你不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相信你是一个很容易和同学、同事、家人相处的人;

41—50分,说明你的气量还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你能原谅别人的态度,但在有些问题上,你又同别人很计较。总的说,你是一个比较容易同人相处的人;

31—40分,说明你气量不很大,在不少问题上,你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你和同学、同事、家人相处不时会发生矛盾;

30分以下,说明你的气量很小,你经常生别人的气,认为别人和你过不去,而且试图还击或报复别人。你的情绪总是感到压抑,别人也不喜欢同你相处。

人的气量,是否天生?不是。气量作为人的一种性格特征,虽然同气质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胸怀、修养,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经常想着别人,少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我们就能成为一个气量宏大的人。

六、活动总结:

假如时光倒流你会怎么做?宽容是人际交往的法宝,是美德,它可以让你广交朋友,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多一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还有什么比理解、信任、尊重更让人欢欣鼓舞呢?有人说宽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对人类的爱和信心,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里飘然降来的春风,让我们生活中多吹一些这样的春风吧。

上一篇:小学学困生培养计划下一篇:小学美术《艳丽的大公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