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10篇)
1.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一
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一首诗歌——《使至塞上》,希望在这堂课上,大家能学的轻松,学的投入,收获多多,喜悦多多。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吧:
1,理解内容。
2,赏析语言。
3,体会情感。
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开始这节课的诗歌之旅。
二、合作交流,解读诗歌(38分钟)
(一)诗中事
高尔基有自传体三部曲,巴金有激流三部曲,我们也不妨来一个“朗读三部曲”.希望大家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步: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咱们不妨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谁先来呢?让我看看鼎新中学八年级四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吧!
正音。塞、候骑、燕然
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吧。
第二步:结合注释,再读诗歌,读出内容。
请大家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仔细朗读每一个课下注释。因为在注释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和奥秘。读完之后,再谈一谈:诗歌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完后谈诗歌内容。
(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教师需要点拨引导:是什么人出使边塞?怎么去的?他去边塞做什么?他有没有到达目的地?)
读诗品诗,除了朗读之外,离不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更离不了思考和疑问。我们在本节课中需要把诗中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才更有韵味,也更有意义。比如说:你觉得在哪一联中会有人物对话的场景呢?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不妨先想象一下,再做回答。教师示范:
落日西沉,暮色苍茫。
远远传来马蹄声。
越来越近,只听的哒哒哒哒哒哒。
侍从遥遥一望,不禁惊喜的策马上前,向车里禀告道:大人,前面好像来了一个士兵!
王维精神一振,立刻挺直身子,掀起车帘,定睛一看:
那人已来至眼前。只见他翻身下马,向前恭敬行礼道:
车里可是御史大人?小人真是有幸,不想在此遇见御史大人!
王维见他一身士兵打扮,倍感亲切,欣喜道:
正是本官。你是何人?都护大人和众位将军现在何处?
那士兵道:小人是将军手下的侦察兵,都护大人和各位将军尚在前线。
王维遥望前方漫漫黄沙,不禁感叹:
将士们着实辛苦。只不知还有多少路程?
回大人,燕然距此尚有800余里。
王维听至此处,长嘘了一口气,挥了挥手,那士兵便退下,策马扬鞭而去。
暮霭沉沉,马车又缓缓行驶在漫无边际的大漠中,只听得哒哒哒哒哒哒……
同学们,诗歌中的内涵是不是极其丰富呢?那我们可不可以用灵动的思考和神奇的想象再现它的内涵呢?
第三步:整体理解,三读诗歌,读出韵味。
个读,齐读诗歌。
(二)诗中景
王维由陕西西安出发,途径甘肃、宁夏、内蒙古,直至蒙古境内。在这长途跋涉中,他看到的都是什么景色呢?现在我们就去寻找这诗中景吧!
归雁、征蓬、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些景色和中原是不同的。让我们在这异地风光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1,诗歌讲究一字传神,请从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写出你对它的感悟和理解。
2,请选出其中的一句(5个字),想象其中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现在大家就静下心来,写出自己的精彩吧!时间为4分钟。
学生静心思考,写作。
展示交流。
出示图片,以苏轼的话收束这一段。
(三)诗中情
诗言志。——《尚书 尧典》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毛诗序》
“志”,就是情感、志向、抱负等。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再次仔细阅读诗歌,说说你的认识。不过,要在诗中找到你的依据啊!不妨再次参考课下注释朗读一遍。
(焦点论坛)“单车欲问边”中的“欲”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欲”?为什么不是诗人欲呢?
如果改成“属国欲问边,单车过居延”不行吗?
如此说来,里边又有了玄机了。让我们再来个“历史回眸”吧!
开元二十四年……
如此看来,诗人是有着“单车”问边的无奈和悲凉的,这也可以从他看到的景色中体会出来。蓬草本不欲离开故土,但也只能是随风而去,大雁归巢本如此温馨,可自己却离开故土,独往异乡,怎能不凄凉,怎能不悲伤?而当他“萧关逢候骑”之时,又该有着怎样的惊喜呢,而转眼候骑离去……
再读诗歌,体会个中滋味。
三、拓展延伸,个性展示(5分钟)
让我们在诗的意境中再解读王维。
诗外篇,走近王维
写一副对联或小诗送给王维。
背诵诗歌。
四、收束课堂,余韵悠长(1分钟)
唱和诗歌,收束课堂。
2.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学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作。
学习重点:
熟悉文章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习难点:
理解“甜甜的泥土”的深刻含义,从而领悟文章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黯()淡呆滞()蹭()蓦地()
愣怔()吮()涮()净晕眩()
2.熟悉课文,把握故事,了解故事的线索。
3.你认为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新课学习,检查预习
二.文体知识:本篇文章属于小说。
回顾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三.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
1、文章中的“她”是谁?到学校来干什么?
2、这篇小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四.感悟亲情(想一想)
小亮的糖是哪里来的?找出文中描写小亮妈妈的语句,读一读并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展现了小亮妈妈对小亮怎样的情感?
句子:
赏析:
句子:
赏析:
五.小结全文。
六.当堂训练
(一)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1.“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一句中的“还”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为什么写“好像又看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小亮的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教师的泪
初二时,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面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我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死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你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着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里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结合短文,说说“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的外表和的心灵。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如(a)(b)],分析老师的心理和情感。
4.文章构思巧妙,讲述了两代教师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的赞歌。
5.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有各色的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很少有这样的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封信,从信中我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词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意义的信是不值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话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我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的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字)
1.“到部队后”,“我”会怎么做?请发挥想像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横线上。(不得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三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及陪衬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2、 写作背景:被贬期间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 )( )( ) ( )( )
二、导学释疑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过的同学可以背诵课文。
接下来请各组小组长一人一句讲解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独馨。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巩固归纳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从哪可以看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小组内自己总结)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这是什么写法?
四、检测补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五、点评延伸
仿写课文,如“电脑铭”,“考试铭”,“旅游铭”等等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
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
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不为?”
张晔
[《陋室铭》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4.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四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指导学生解答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重 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 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林则徐虎门销烟” 思考回答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目的: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
1839年 帝派 到广州禁烟。虎门销烟时间: 意义:
2、阅读“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思考回答
(1)、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原因: 时间:
经过: 结果: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英雄人物: 最大抗英斗争:
3、阅读“中英《南京条约》”思考回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时间: 性质:(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3、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南京条约》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还有哪些社会矛盾?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训练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直接原因是,是 年
月,年结束。清政府战败,年 月被迫签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
2、鸦片战争使中国 社会标志着 的开端。
3、基础训练:知识闯关1--6
4、材料分析:基础训练7、9
5、构建知识网络 原因:
经过:
鸦片战争 结果:
影响: 界首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何厚荣
第2课 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太平军抗击洋队的事迹。进一步认识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光荣传统。
重 点:火烧圆明园。
难 点:在于如何认识俄国“蚕食鲸吞”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过程以及如何认识俄国与英法对中国侵略的方法方式与追求目的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思考回答(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发生时间: 至。主凶 帮凶。(3)火烧圆明园。时间:,真凶。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 和,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
2、阅读“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思考回答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阅读“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思考回答
(1)、年夏,太平军将领 率军进攻上海,大败洋枪队。
(2)、1862年9月,太平军在 省 击毙洋枪队头目。
二、合作探究
1、与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主权和领土,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到达的地区,有什么变化?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有组织、有纲领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目的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第二 次鸦片战争是英法直接出兵,俄、美积极参与的又一次侵华战争,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
四:巩固训练
1、为了,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年被 焚毁。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
4、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是,起义时间是,地点是,定都
5、基础训练:单元精解1--6
5.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五
一 目标导入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点)
3.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难点)
4.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二 走近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公安三袁”。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瓶花斋集》等。
三 写作背景
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 师求学,游历山川。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万历二十六年,他被授予顺天府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课堂探究
步骤一:对照译文
原文:
燕①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②时作,作③则飞沙走砾。 局促④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⑤返。
廿二日⑥,天稍和⑦,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⑨冰皮始解,波色⑩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21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22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2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24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25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
①燕:指北京地区。②冻风:冷风。③作:起。④局促:拘束。
⑤辄:就。
⑥廿二日:二十二日。⑦稍和:略微暖和。⑧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⑨于时:在这时。⑩波色:水波的颜色。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新开:新打开。
匣:指镜匣。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
梢:柳梢。披:开、分散。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劲:猛,强有力。○21浃:湿透。
○22毛羽鳞鬣: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3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24适:正好。
○25恶能:怎能。
译文: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 留的寒意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雪快步,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 好像镜子刚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短毛,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就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 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 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的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就只有我这个小官啊。 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是己亥年二月了。
步骤二:课文感知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这篇游记写 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 ”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 ”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 ”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
步骤三:深层探究
3.本文妙用修辞,语言灵动,形象鲜明。请辨析下面句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本文要写“满 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用意何在?
5.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
文言积累
1.字音
廿( )偕( )鹄( )鬣( )罍( )蹇( )曝( )呷( )堕事( )
靧面( )浃背( )燕地( )时作( )恶能( )花朝节( )
髻鬟( )
2.古今异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古义; /今义:紧迫,拘谨,不自然)
②土膏微润 (古义: /今义:糊状的东西)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古义: /今义:夺取)
④柔梢披风(古义: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⑤恶能无纪(古义: /今义:厌恶)
3.一词多义
娟然如拭( )
①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波色乍明( )
②乍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欲出不得( )
③得
悠然自得( )
鳞浪层层( )
④鳞 呷浪之鳞( )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 喜气( )
脱笼之鹄( )
⑤之 如倩女之靧面( )
郊田之外( )
4.词类活用
①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 )
文言联想: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②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③泉而茗者(名词作动词, )
④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
⑤红装而蹇者(名词作动词, )
文言联想:虽乘奔御风(《三峡》)
⑥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 ;走,动词使动用法, 。)
文言联想: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冷光 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宾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应 为“未知之也”。 )
(2)省略句: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
(3)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4)被动句: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被动语态。)
参考答案:1.niàn/xié/hú/liè/léi/jiǎn/pù/xiā/huī/huì/jiā/yān/zuò/wū/zhāo/jì huán2.①拘束 ②肥沃 ③梳掠 ④在风中散开 ⑤安,哪3.①……的样子/表转折,然而,却 ②初,始/突然 ③能够/得意 ④像鱼鳞/代鱼/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 ⑤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的”/舒缓语气,不译/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4.①像鱼鳞 ②用泉水 ③煮茶 ④端着酒杯 ⑤穿着艳妆 ⑥使…飞/使…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课堂探究
1.本文是从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土膏微润” “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麦田浅鬣寸许”
3.(1)比喻;以鱼鳞喻浪,生动形象写出了浪纹层层推动的动态美;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鱼怡然自得的欢快情形,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4.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5.抒发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厌弃都市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侯晓旭
6.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六
1、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二、课文研讨与交流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一共写了四次背影,请在文中划出并概括事件。
① ②
③ ④
3、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背影?
(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2)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并品析。
①穿着
品析
②动作
品析
4、文中的儿子用什么行为来表达对父爱的感知理解,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
5、你的阅读疑问
三、自测自评
1、填空
《背影》的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 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拼写。
交xiè( ) 奔丧( ) 狼jí( ) 簌簌( )
fù( )闲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Gōu( )留 拣( ) 搀( ) pánshān(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狼籍: 踌躇:
触目伤怀: 蹒跚:
自已: 颓唐:
4、朗读课文重点段,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买橘子时,父亲的衣着: 体态:
走路姿态: 动作:
年龄: 心态:
这一段主要写了 的背影,只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买橘子时的 ,从而表现出父亲对儿子 。
徐秀形
7.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七
教案部分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演练会在网页中添加文字并对文字进行相关的设置
2、利用自学及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图片的插入及调整方法
3、通过复习回顾知道如何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并能搜索到自己所需的素材并进行下载。能力目标:
1、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互联网的搜索,并能对所需内容进行下载保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练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
1、会按自己的需求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并能下载自己所需的素材。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片网页的制作。学习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片网页的制作。教法与学法:
自学演练、合作探究、教学演示、复习回顾、个别指导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肯定去很多地方旅游过,在你们的旅游途中,在些地方的自然景观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或许用你的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一幕,或许你只是把这种美丽留在了心中。今天,我们就通过制作网页来把这些美图展示出来,让我们用网页一记录下这美好的景象。
二、新课学习任务
1、复习回顾
学生通过回顾讨论,完成导学案中第一部分内容。任务
2、自学演练——为网页添加标题:美丽的大自然 按学案第二部分的要求进行制作 任务
3、搜集素材
因为每个同学到过的地方各不相同,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应的图片,并做相应的记录,然后分类保存。任务
4、在网页中插入图片
参考课本第二部分的内容,把搜集来的图片插入到相应的单元格,并对图片做相应的设置,使整个网页美观大方。任务
5、为图片添加说明
利用任务1所学知识,为每张图片添加相应的说明词。任务
6、学生讨论解疑,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即将结束制作之前,利用同学们互帮互助,教师个别指导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小组评价
学生制作完成之后,小组内对各个组员的作品进行评价,每组挑选出比较好的两个作品进行展评。
四、作品展示评价
小组挑选出的作品利用多媒体进行全班性的展示评价。
五、课堂评价
1、从作品内容和所含知识点评价。评出优秀作业小组、团结协作小组、助人为乐的同学等。
2.评出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优秀的同学。
六、课堂小结
1、利用在网页上输入文字后对文字属性进行设置来增加网页的美感。
2、在制作图片网页之前,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来搜集所需要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记录、分类和下载。
3、在进行图片的插入时,可对图片的大小进行调整,同时也可对图片进行修饰。
导学案部分
(信息)1180110 网页的制作
主备:周灿茹 同备:常慧贤 审核:周灿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演练会在网页中添加文字并对文字进行相关的设置
2、利用自学及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图片的插入及调整方法
3、通过复习回顾知道如何在互联网中进行搜索,并能搜索到自己所需的素材并进行下载。【学习内容】
一、复习回顾:
1、我们经常用百度来搜索需要的资料,那么在进行搜索的时候如何提炼搜索词呢?请举例说明。
2、给要查询的关键词加上(),可以实现精确的查询。在关键词的前面使用(),也就等于告诉搜索引擎该单词必须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的网页上。在关键词的前面使用(),也就意味着在查询结果中不能出现该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
1、打开自己上节课创建的站点,然后打开“图片网页”。
2、为网页插入表格,并对表格进行编辑处理。
3、参考课本72页第一部分添加文字标题,为该网页输入文字标题:美丽的大自然,并对其进行设置。
三、搜集素材
1、打开百度,根据自己的需要,提炼搜索词,注意在搜索时要灵活掌握双引号,加号,减号在搜索词中的使用。
2、一些参考网站:
http:// 旅游中国 http:/// 河南旅游网
四、团队合作探究:
1、根据自己的构思,合理规划表格,让整个表格分为几大块,这样好安排不同地方的图片。
2、参考课本73页第二部分在网而中插入图片,在单元格的合适位置插入相应的图片,并能图片进行调整。
3、除了书上提供的调整图片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快捷键对图片进行设置。方法:选中图片,然后单击右键,选择图片属性,弹出“图片属性”对话框如右图所示。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此对话框来完成对图片的环绕样式、布局、大小的设置。
五、延伸迁移
作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美丽的大自然”网页
六、课堂评价交流
8.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八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我们要欣赏自己和欣赏他人。
情感目标:为了让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欣赏自己和赏识他人所带来的愉悦。
行为目标:让学生学会大方的去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欣赏。
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能理解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和自己的认可和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发自肺腑的去欣赏自己以及欣赏他人,并且把这种欣赏推广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流程:
心动时刻
1、上课之前,听老师讲“狗狗三兄弟”的故事
2、猜猜这三只小狗长大了会有什么不同?
3、看看图片中的三只小狗分别属于哪个主人?请你描述图片上的狗形象?为什么会这样?
小结,进入课题----为我们喝彩
心路心语--活动:喜欢我自己
师语:要别人为你喝彩,你必须让别人知道你
请每位同学写下三个问题的答案{1+5分钟}
1、外貌方面,你最喜欢自己的那个部分?
2、在品质方面,你认为自己那些方面最好?
3、在个人才能方面,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些才能?
4、每位组员在组内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
5、注意:彼此尊重,尊重组员分享的内容。
6、活动小结
(1) 大声分享优点时,你有什么感觉?
(2) 羞怯说出自己优点的同学,我们再次掌声鼓励,给2分钟你们在组内再说说,让我们分享你的优点,其他同学也帮助说出他的优点。(2分钟)
(3) 羞怯的同学,第二次分享时,你有什么不同感觉?组员帮你说出时,你有什么感觉?第一次不说出有什么顾虑?
过渡:分享自己的优点,我愉悦、自信;分享别人的优点,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特别体验?
心路心语--活动:让我欣赏你
1、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嘉宾{没有想出优点的同学}
2、担任嘉宾的同学可以邀请组员站起来,站起来的同学对嘉宾伸出大拇指大声说:我很欣赏你,因为……
3、注意:真诚的表述
活动小结
(1) 别人说你优点,嘉宾你有什么感觉?(意识不到的`优点)
(2) 什么样的赞美让你很舒服,什么样的赞美让你很尴尬?
让我欣赏你--活动感悟
1、被人赞美是什么感觉?
2、怎样的赞美让人最舒服?{真诚、简洁、不夸张、人后赞美、因人而异}
嘉宾回馈,赞美别人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好处(如情绪变化)?
心旅导航
共同分享电子稿图片1--6
心灵牧场
1、给我们怎样的建议?2、每天的自我欣赏和鼓励 看视频 3、鼓励语:“我很棒”“欣赏你……” 结束语:相信坚持下去,会发现,赞美和鼓励让我们的成长的道路变得更美好。
龙泉中学 涂明军
2014年10月26日
9.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九
课标要求: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目标达成: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
2、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xiè)奔丧(sāng)橘子(jú)
晶莹(yīng)迂腐(yú)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差使(chāi)踌躇(chóuchú)蹒跚(pánshān)颓唐(tuí)
举箸(zhù)簌簌(sùsù)
2.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创境激趣】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父爱、母爱、夫妻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来真切的体会一下浓浓的父爱。
【自学导航】
1、作者介绍: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的。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介绍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合作探究】
1默读、朗读课文。
2查字词典,为有关字词注音释义。
3画出文中疑难词句。
4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1、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归纳总结】
1、掌握本节课的文学常识和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一、字注音
交卸(xiè)奔丧(sāng)橘子(jú)
晶莹(yīng)迂腐(yú)琐屑(suǒxiè)
栅栏(zhà)差使(chāi)踌躇(chóuchú)蹒跚(pánshān)
颓唐(tuí)举箸(zhù)簌簌(sùsù)
二、作者介绍
三、写作背景
【教学反思】
宋发旺
10.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 篇十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翻译全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承诺、守信用的侠义精神。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干宝(?―351年),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搜神记》等。干宝自 小博 览群书,晋元帝时担任佐著作郎的史官职务, 奉命领修国史。后经 王导提拔为司徒右长史,升任散 骑常侍。除精通史学,干宝还好易学,为撰写《搜神记》奠定基础。《搜神 记》是部志怪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2、作品简介:干将,春秋时吴国人,作为造剑的名匠,曾为吴王造剑。后与其妻莫邪奉命为楚王铸成宝剑两把,一 曰干将,一曰莫邪(也作镆铘)。干将将雌剑献与楚王,雄剑传给其子,被楚王所杀。其子眉间尺长成,终于为父报仇。据传此剑被藏于姑苏(现江苏苏州)虎丘王墓,此一传说赞颂了剑工高超的技艺,宝剑文字的神采,统治 者的残暴和少年的壮烈。
当堂训练
一、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 将(gàn jiāng) 莫邪(yé) B.重 身(zhòng)自刎(wěn)
C.汤镬(huò) 踬目(zh ì) D.乃仆(pú) 捧头(pěng)
二、给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
A.于是,就 B.才 C.终于 D.却
②王即购之千金。( )
A.立刻 B.将要 C.即使 D.想要
③客曰:“不负子也。”( )
A.耽误 B.负担 C.辜负 D.负重
④愿王自往临视之。( )
A.愿意 B.希望 C.恭谨 D.马上
⑤客以剑拟 王。( )
A.制订 B.杀人 C.比划 D.计划
三、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王即购之千金
A.吾干将莫邪子也 B. 何哭之甚悲耶
C.为子报之 D.夫战,勇气也
四、完成下面的阅读题。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隰(xī)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懼。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 ,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A.祭以牛羊,故不得福( )( )
B.并共患之( )
C.累年如此( )
2.翻译“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3.上述文段,写出了大蛇的凶狠,同时也写出当时 的官吏们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参考答案
研讨交流:
内容二:故事情节
干将铸剑,为王所杀 -- 开端
子赤取剑,欲报父仇 -- 发展
山中遇客,以命相托 -- 高潮
客设 计谋,智杀楚王 -- 结局
内容三:
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在今天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意识,都要依法办事,不能采取像赤那 样的行动.
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 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当堂练:
一、C
二、①B ②A ③C ④C ⑤C
三、B
四、1.A.用,依然、仍旧 B.担心、担忧 C.这样
2.(巨蛇)有时托梦给人,有时指示巫祝,想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
3.写出了当时官吏的昏庸、 怯弱和残忍。
侯晓旭
【八年级思品上册导学案】推荐阅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12-31
旅鼠之谜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11-15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 第八单元导学案09-17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设计(八年级上册)09-27
《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08-1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的西双版纳 导学案.doc07-19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08-24
二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10-05
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