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00字

2024-10-04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00字(10篇)

1.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00字 篇一

这段时间,我非常着迷于《明朝那些事儿》第四册,书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偏执、自私、多疑、看谁不都顺眼的张璁。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的朋友杨一清帮助他进了内阁,他反而弹劾杨一清,将其踢出内阁。书中有十分清廉的夏言,但是被奸臣严嵩用很卑劣的手段无耻地杀害了。

书中的杨继盛是我最佩服、最喜欢的一个人。

他是个很纯洁的人,特别是在黑暗中,他不惧强权,弹劾了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内阁首辅严嵩,而且还用了最特别的一种弹劾方式——死劾。他以生命做赌注,冒死弹劾!他在弹劾严嵩之前,有人多次劝阻他,他却笑而不答,因为他非常清楚弹劾的后果。最终,他为了他的勇敢忠贞付出了代价,投入死囚牢,廷杖一百。廷杖时,别人送给他一副蛇胆来止痛,他却说:”我杨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在当时恐怖阴森的官场环境下,他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几乎是挑战了人类极限。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一片血肉模糊,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大牢中,他的伤口恶化感染。他点亮一盏灯,就着微弱的灯光,用一片破碎的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腐肉。他刮肉的这一幕甚至惊呆了看守,成为看守永生难忘的景象。没有麻药,没有铁环,也没有塞嘴的毛巾,他静静地不停地刮着腿上的腐肉,这是多么勇敢无畏的一个人啊。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杨继盛是一个勇敢、刚强、正直、敢于说真话,为消灭贪官污吏,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他值得我们尊敬,学习。

2.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00字 篇二

一个穷苦人起家打下的天下历经270多年,期间演绎的悲欢离合忠奸邪正权谋党争实在是让人掩卷而叹。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有人说历史是政客的玩物,还有人说历史是权贵的妓娼,那是讲政治取用,但到我等老百姓就不同,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了,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一千个《王子复仇记》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了。

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篡位的朱棣、能干而贪财的张居正、奸相严嵩、魏忠贤、勤政廉政而又无力回天的崇祯、清廉敬业的奸臣温体仁、有战略眼光的孙承宗、忠贞的曹文昭、卢象升、有争议的袁崇焕、起义的流寇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

这书讲的最多的是权谋党争,作者也认为历史其实就是权力的争夺史。他讲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总的来说就是部宫廷斗争史。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历史算是讲的不错的,当然那里面的谬误我等非明史专家也就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了。

作者最后用“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做结语,我觉得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的人极少。一是客观条件限制,二是主观条件的限制,三是绝大多数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绝大多数人是以失败告终。我看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生痛苦的缘由。就是心净的佛也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欲望啊。

看历史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身临其境之叹,一切如过往云烟,但一切又循环往复不能自拔。人啊人!真不知道你是个宇宙的灵长,还是个貌似理性的食利的糟糠之物了。

我看当年明月笑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用《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词来总结也是不错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江山依就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3.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00字 篇三

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是啊,我想铁铉正是靠着对国家热爱的心和随时准备为国家献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

4.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精选读后感00字 篇四

我抱着实是看的态度翻开了它,一行......两行......一页......两页......不知不觉中仿佛走入了书中,走近每一个历史人物,倾听他们诉说的故事......

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治理,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舞台。他可以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但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他自“蛮夷之地”而起,奋发读书,然资质平平,四次落第。以三甲侥幸登科,后赴辽东,得到孙承忠的上市,于辽东溃败之时,以独军守孤城,屹然不倒。先后击溃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护卫辽东。而后收阉党所迫离职。蒙崇祯器重再起,然而性格跋扈,调离满桂,安插亲信。用上方宝剑杀毛文龙,奉调守京,不顾大局,擅自驻防于城下,致京郊怨声四起,后不惜性命,与皇太极苦战苦战,大破敌军,不顾生死,身先士卒。

他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经过努力和奋斗,还有难得的机遇,才最终站上历史的舞台。他并不完美,不收规章,不讲原则,私心很重,但他绝对不是叛徒。他一生丰富多彩,困守孤城,决死拼杀,遭人排挤,纵横驰骋,身处绝境。人家遇不上的事,他大都遇到了。但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得意,失意,他一直在努力。他坚信:自己的努力终将改变一切。

或许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他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死。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或明或暗的规则,必须适应,必须放弃原则,背离良知,和光同尘。否则,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包袱,多么光辉的理想,终将被湮灭。那天,袁崇焕走出牢房,前往刑场,沿途民众围观,骂声不绝。他最后一次看着这个他曾为之献出一切的国家,以及那些他用生命护卫,却谩骂指责他的平民。他倾尽心力,呕心沥血,只换来了这个结果。

那时候的袁崇焕,到底在想什么?他应该很绝望,很失落。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冤屈才能被洗刷,他的抱负才能被了解。或许永远也没有那一天,他的全部努力,最终也许只是遗臭万年的骂名。

然而,就在行刑台上,他念出了自己的遗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江东。

这是一个被误解,被冤枉,且即将被千刀万剐的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留下的诗句。所以我知道了:在那一刻,他没有绝望,没有失落,没有委屈,在他的心中,只有两个字——坚持。

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京城的小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逮捕入狱的将领,背负冤屈死去的死囚。

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或许不能改变什么,或许并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或许所作所为并无意义,但他依然坚定地毫无退缩地坚持下来。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

5.《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篇五

它让我明白人世间最邪恶的是人的贪心。在嘉靖年间,有一个人掌控了朝廷,官大势大,却不顾国家兴亡,不顾百姓生活,只顾着贪污索贿,任由百姓遭受游牧民族的任意掠夺。历史的耻辱柱永远刻下了他的名字——严嵩。他罪大恶极,是明朝第一贪官,抄家时一月不绝。但是,在朝廷上却很少有人指责,因为他的势力实在太过强大。那时,国家是茫茫的一片黑暗。俗话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结局让我心里有了几分宽慰。

它让我明白什么是正义与刚强。一个人在严嵩和严世番掌控朝廷时,奋起上书告严嵩。他明知道自己这样会死,却也义无返顾,甚至被廷杖打到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又不能医治的情况下,却只要了盏油灯,在监狱用残破的碗片刮掉腐烂的肉,一声不吭,即使关羽刮骨疗伤也要自惭形秽。他就是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我想我们大部分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但是这颗勇敢的心却让人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6.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篇六

——鲁迅

特殊的一个新年,特殊的一个寒假,呆在老家用电子书看完了《明朝那些事》。

这本书仅用7章便概括了明朝几百年的历史,很有趣,很幽默,但也很深奥,历史本就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它包含了人类复杂的情感和人心的险恶,所以想要彻底读懂这本书不是一件易事,但我却在一遍又一遍的品味中,逐渐理解这本书,对它有了一定的认识。

何为明?“明”字由“日”“月”两字组成的,这两字都代表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好比我们最熟悉的武则天,就曾名为“武曌”,意为日月当空,所以“明”字本身是一种对美好的期待,并且“明”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所以明朝代表的是有希望的朝代,朱元璋当时在为国家取名时也许就是这样想的吧!只是不知道作者明月当年取名字时是否也曾这样思考过。

书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像朱元璋、朱棣、皇太极、严嵩……有两位没那么有名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杨涟,字文孺,号大洪,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在我看来,他虽是一介书生,不能如袁崇焕一般真刀实枪的与敌人搏杀,但也能用他的一腔热血,保卫信仰,保卫道统,保卫祖国。从神宗到光宗,从光宗到熹宗,多少年的呕心沥血。他上书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入狱,历经拷打,惨死狱中,不过他始终没有屈服。作者由衷的评价他“千年之下,终究不朽”。崇祯元年,杨涟平反,谥号“忠烈”,终于雪耻。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他本是一位藉藉无名的小人物,但却以弹劾出名。嘉靖二十九年,仇鸾请开马市与俺答议和,杨继光愤然上书《请罢马市疏》,力举仇鸾之过,被仇鸾陷害入诏狱,后被贬狱道。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在家戒斋三日后,死劾严嵩,历数其“五奸十大罪”,未果,被赐刑廷杖。在狱中,他自己为自己“刮骨疗伤”,未有一丝怨言。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吧!后来明穆宗即位后,为其平反,赐他谥号“忠愍”。

可悲,可哀,可叹!真不知为何英雄林立的时代,卑贱小人也层出不穷?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生活,殊不知,也许某个未知的时刻,因缘巧合之下,你就会创造属于你自己的历史。

这个社会,没有真正的坏人,一个人,对你而言,是好人,但对某些人而言,他可能是个坏人,同样的,我们看到的坏人,也在某些方面有着他好的地方,不能片面的去看待一个人。

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发展的社会,也许现在的你很平庸,很不起眼,但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用心,总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开创属于自己的光辉岁月。

7.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篇七

《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主要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3间明朝的那段历史。这套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索,用小说的方式娓娓道来。更加让我兴奋的是,作者当年明月用麻辣的写作手法,把那么枯燥的久远的历史,活灵活现的的展现在我眼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事事都参与其中。

说实话,以前从未觉得历史如此精彩。总觉得历史无非就是一段绕口的文字;一片破碎的城池;生锈的兵器;就是衰败、战乱、新的王朝雄起,鼎盛;然后再衰败,再雄起,再鼎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而复始,简直可以化成公式,甚至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

可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历史真的就是那些残骸断瓦、古庙荒冢吗?真的就是那些泛黄的书页吗?当年明月告诉我:不是的,真的不是的。

“历史原来很精彩啊!”有人大声说。声音在空气中消失,那人踽踽而行,旷野上一片寂静。

“很精彩啊,很精彩!很精彩啊,很精彩!”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远处的古庙有点动静,走近一瞧,原来那个小和尚是朱元璋小的时候。他抖了抖身上的灰尘又呼呼大睡起来。达达达达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一个得意洋洋的将军来到了眼前。定睛一看,这不是平定北元的大功臣―蓝玉吗?!再看那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紧紧地拉住一位穿着龙袍,走路摇摇晃晃的皇帝,嗯,想起来了,这是方孝孺和朱允砂。⊙剑那是谁啊?是朱棣吗?难道他就是当年的永乐大帝?那边还有……

这些,都是明朝历史中响当当的人物。历史原来很精彩:那喷出的鲜血可以谱写出惊心动魄的文字;那看似无奇的和平却饱含着一位帝王的心血;那和蔼可亲的善面后面却隐藏着一颗阴险毒辣的心------这一切的一切,有血有肉,真实而自然。

原来历史不只是那些空泛的文字啊!

8.《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 篇八

从1368年到1644年,这276年间,或许在某皇帝的治理下,国家井井有条,就像没有人注意的朱佑樘。他是一个着实的正人君子——只报恩,不报仇。生在帝王家的他,因为父亲的宠爱妃子的嫉妒,后宫竟无一妃子有孩子,他生母——一个小宫女,因无人知晓,默默生下了他。接下来,这消息传遍了整个皇宫,却唯独没传至那个妃子的耳朵里——包括她的亲信,所有人都愿意保守这个秘密!他长大做了皇帝,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从不遗漏一个细节,也了解百姓,国家被治理得很安定。

在这276年间,也有一生淡泊名利,却宽容大度,“计谋”深远的良臣。我一生敬佩他——王守仁。他有远大的理想与志气。有人要陷害他,找他弱点,找的许久,找到了一个——瘦,就要用武来断人。不想王守仁射箭百发百中,拳脚也不赖。于是又用赖皮的方法——让一大群人在他家门口骂他。不想王守仁不仅没计较,反而又送水,又送饭,冷了送棉被,病了送汤药。不久这群无赖全回去了,而且是无功而返。真正的“以德服人”!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有何容易?有时胜,有时败,不时动脑,以少胜多,例如打败陈友谅……

9.《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 篇九

在他的书里,那些皇帝不只是冷酷和高高在上,他们的脆弱,他们的爱恨情仇,都能够触动到读者的内心,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处在至尊位置上的身不由己。而作者全文除了介绍历史,还穿插着他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在里头,并且用那些贴近我们生活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分析这那些看似高深的历史意图。

比如,作者在写到朱元璋那一本书的时候, 说朱元璋选择了建立王朝。其实就像是经营企业,不过是一摊更大的生意。只要你成功了,就可以肆意的收别人的钱,可以说是无本生意。这就是从古至今吸引众多人起义的原因。那是多么通俗易懂的解释,多么与众不同的观点,那些起义之人,或许像是我们历史书中说的,他们饱受了压迫,在走投无路下选择了起义,但谁又能够排除他们起义背后也有着利益的趋势呢?作者就会通过新的角度给我们打开另一扇了解历史的大门。

10.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800字 篇十

《明朝那些事儿》中,虽有太祖的金戈铁马,大漠厮杀;成祖的七下西洋,万国来朝;于谦的坚守帝都,扶大明于即倒;孙承宗的关宁防线,挽大明与将倾。但我最爱的还是那朝堂上一次次的明争暗斗,生死一线。夏言打倒张骢,严嵩打倒夏言,徐阶打倒严嵩,高拱上台,张居正坐庄,端的是精彩万分。

《明朝那些事儿》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人生,而且是一场五味俱全的人生。举个例子,明朝言官权力极大,但有一种人是言官绝不会弹劾的,那就是军事文官。行伍出身,通常不按规矩来,你骂他他砍你。军事文官中佼佼者如戚继光,前线打仗一把好手,后方得罪的人倒也不少。为何没人能骂动他?究其原因,还是时势造英雄。当时的明朝倭患严重,你弹劾了戚继光谁来抗倭?你上?因此,想要活得舒坦,就要把自己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人物。不要怪老天无眼,发现不了你这个人才,一但你能做到独一无二,自然会有人来请你出山。老话说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唯有靠自己才是正途。

明朝吏治的复杂度绝无仅有,六部作为中央机构监管地方;又有监察科监管六部;吏部负责京察;言官负责举报;权力大的人官职通常较小以平衡其权力。但这种复杂的吏治机构带来的却不是效率和相对民主,而是更低的效率和更强的集权。这证明了一点:越复杂的系统,越有空子可钻。奥卡姆剃刀原理都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既然更少的机构就能做到同样的效果,何不减少机构?明末白银危机,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机构的冗余。到了崇祯帝,下决心精简机构,裁撤人员,拿职级最低的驿卒开刀,没想到一裁裁出李自成和张献忠这对“活宝”。(明思宗这个“惨”人)古人说“大道至简”,诚不欺我。

明与上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宋,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开国功臣的态度。明朝开国功臣的存活率是中国所有封建王朝中最低的(基本都被杀了)。高调的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个个被杀,而较低调的耿炳文(只会守城),汤和(早早交出兵权,称病在家)等人却活了下来。这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张扬,过于张扬容易被针对,还是低调点好。毕竟古话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结合我近一段时间里的成绩起伏,不得不信啊。

”万历三大征“中明朝消耗几百万辆白银,但三大征征完后却依然国有余财,国力强大,这一切几乎都可以归功于张居正的治国天赋。万历皇帝(和他妈)还是很会用人的,张居正的确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能力,有谋略,有抱负的‘五’有青年。而且万历对他寄予了充分的信任,这是张居正能成功的首要先决条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万历既然有将大半个帝国的最高权力交给张居正的魄力,那自然也会有治理整个明朝的实力。只可惜他比较懒,不然明朝中兴于万历是绝对有可能的。

讲完个例,再讲讲整体。明朝朝廷里的人又可以略分成两类,小人如曹操,“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贤人如孔孟,“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两端都不占便宜,小人如徐珵,自己挖坑自己跳;贤人如海瑞,过于偏激,非黑即白;两端均衡,如张居正。随机应变而不两面三刀,朋而不党,勾而不连,近君子时行君子,近小人时亦小人。刚柔并济,智勇双全,此乃国士。旁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然可恶,可厌,甚至使人心生憎恨,而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更是养虎遗患,姑息养奸,后患无穷!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下一篇:消防演习报告(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