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

2024-10-16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共8篇)(共8篇)

1.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 篇一

关于加强汛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汛前批准公布实施了《金沙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金沙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过汛前排查,全县还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2处,分布在除岩孔镇、安底镇、平坝乡以外的23个乡(镇),威胁住户2533户、9419人、房屋1815栋、学校3间,形成的潜在经济损失约5.38亿元。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我们头脑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放松警惕,要坚决杜绝麻痹思想,进一步落实防灾责任。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已进入主汛期,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少因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全力以赴确保安全渡汛,现就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如下要求:

一 克服麻痹思想,落实防灾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警惕,高度重视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充分认识当前地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地灾工作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按照属地管理和部门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领导要亲自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再部署、再落实。在地灾防治的紧要关头,各级领导要靠前一步,加强指挥调度,狠抓薄弱环节,科学部署防灾救灾工作,将防 1

灾责任具体落实到人。要杜绝麻痹思想和心理,排除一切困难,积极主动做好各项防灾工作。

二 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按照“查细、查实、查严”的要求,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进行全面汛期巡排查,一查有无新增地灾隐患点;二查现有地灾隐患点险情变化趋势;三查地灾隐患点“两卡”发放是否到位;四查隐患点监测员是否到岗到位、通讯是否畅通;五查隐患点预警器材和监测工具是否备齐;六查隐患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设置完毕。在落实好“六查”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对重要隐患点和有变化趋势的隐患点巡查监测,对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学校、居民密集区和尾矿库、废渣堆、煤矿采空区以及以往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重点巡排查外,还要注意对植被覆盖较好的陡峻山体加强巡排查,防范因降水饱和后发生地质灾害,防止出现地质灾害盲区。

三 加强值班,全面强化应急值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所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值班人员、国土资源所长的手机必须确保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要及时了解、调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做到重要隐患点监控到位。发现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或接到有关情况报告后,要按着规定及时妥善处理,接到紧急情况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妥善处理,并将灾情

报县人民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

四 做好应急准备、及时组织避让。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加强地质灾害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让群众学会灾害来临时的避让方法。乡镇国土资源所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一旦出现险情灾情,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根据灾害情况,积极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果断撤离危险区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避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 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当前最有效、最经济的防灾工作手段,各乡镇要对群测群防工作高度重视,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明确各群测群防员的责任范围,公开其联系电话,督促其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和巡查,做好责任到人、到岗、到位。同时,要重点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各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及时防灾避让。

六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各乡镇要采取贴近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防灾知识的宣传。组织人员到辖区内村(组)、社区、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单位和学校等区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力争做到点对点,面对面宣传,实现宣传工作全覆盖,不留宣传盲点。通过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地质灾害防范水平、防灾意

识,临灾应急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 全力防范、多措并举,狠抓工矿企业汛期防灾措施落实。继续加强在建工程和工矿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重点强化对工程建设单位业主防灾职责的落实。各乡镇在辖区内,要通过公示制度将已经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责任人等向社会公示,加强社会监督约束力,通过督查制度,着力强化政府监管,组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对照评估报告明确的防灾措施建议逐点检查防灾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告知制度,着力强化业主单位防灾责任意识,通过除险制度、着力强化各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序、科学落实,严防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2.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 篇二

1 基于环保的设计思想应列为重要的指导思想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土地的分割等, 这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尤为突出。如何减少这些影响, 使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是当今公路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1.1 节约用地

土地, 尤其是耕地,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筑路占地会加速减少本已不多的耕地, 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 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1.2 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修建公路中, 路基的开挖或堆填会改变局部地貌, 在地质构造脆弱地带易引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目前, 山区道路选线已由地形选线为主变为地形控制与工程地质选线并重的综合选线。针对山区地形、地质、水文都比较复杂的情况, 选线时要坚持系统分析原则、综合选线原则、整体最优原则等地质选线原则, 尽可能地避绕工程地质不良地段。

1.3 注意对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

公路运输线路长, 其间会穿越各种生态系统, 如:各类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森林公园, 成片林地与草原, 水源区, 湿地等。公路在穿越或接近这些地区时, 有可能影响到这些地区的生态平衡, 破坏自然资源。因此, 公路建设应尽可能保证原有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特别对一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4 减少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中, 由于施工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 使土壤表层裸露, 土壤的抗蚀能力大为降低。此外, 公路工程建设中还会产生大量取土或弃土、弃渣。这些松散的岩土孔隙大、结构疏松, 若不加以处理, 也会导致新的水土流失。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 在选线时尽可能避开具有潜在流失源的不良地质路段, 如易滑坡山体、流沙地段等。其次, 尽量求得土石方工程的平衡, 减少废弃方;工程中设置足够的排水设施, 以保证路面两侧区域排水畅通和快捷;采用减少总坡度的台阶化植草、修分水沟、溢洪道设计以消除径流, 或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加固边坡;采用工程护坡和生物护坡相结合的措施。再者, 采用集中取、弃土方式, 取土后及时平整恢复地表植被。弃土场做好护坝和排水防护设计;对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所有空地进行绿化设计。

2 怎样使山区公路行车舒适顺畅、安全是设计工作的重点

山岭区具有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平面展线位置狭窄、平纵配合困难等特点。

山区路线更多的是在平面上适应地形, 平曲线较多。平曲线由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对于山区公路要特别强调以曲线为主的路线设计思想, 做到路线与地形、地物、景观的相互协调, 因此应合理选用圆曲线半径和设置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就适应地形、避绕地物、线形协调综合考虑, 曲线半径以不小于极限最小半径的3倍为宜, 使其超高控制在4%以内;就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而言, 对于各个车速, 一般最小半径也基本上能够保证, 因此在实际运用时, 可以采用等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值进行设计;对于极限最小半径的采用要尤其慎重, 只有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地段方可采用。

公路缓和曲线采用了回旋线, 回旋线在理论上与汽车的缓和行驶轨迹一致, 这种曲线有一定的自由度, 对地形等有极强的灵活性。因此, 在采用小半径时, 要讲求缓和曲线的设置长度。对于设置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应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取大值, 其长度宜为规定值的2~3倍。较长的缓和曲线不仅可获得圆滑顺适的线形, 并且也使超高过渡段增长, 有利于行车安全。

与平面设计一样, 纵面设计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纵面上, 山区公路纵坡变化频率不高, 与平原区公路比较,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相差并不大。这是因为山区公路桥隧多, 桥隧对纵坡有一定的要求, 做纵坡设计时, 在适应地形的同时要照顾到桥隧的纵坡要求;而且, 山区公路拉碎坡并不能大幅度地减少工程量。因此, 合理设置变坡点是山区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点, 变坡点设置不当会产生大量的填挖方, 这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表土的同时, 也增加了边坡和路基的不稳定性, 并容易诱发地质灾害和大面积水土流失, 所以, 减少填挖方量是山区公路纵面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提高山区公路行驶的舒适顺畅性和安全性, 除应注意做好平纵配合设计, 在线形设计上尽量避免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路段以外, 在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上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山区公路的边坡治理也是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公路边坡常见的病害, 在深路堑中因高边坡失稳而发生的滑塌或崩坍, 在高路堤处因压实不足而产生的滑移与沉陷。在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时, 对路基设计, 尤其是在高路堤、陡坡路段和深路堑处, 要不同于一般路基, 应精心设计, 使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边坡处理问题, 总的来说, 日前公路沿线景观上的“黄土高坡”偏多, 滑坡、崩塌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 与公路平纵面设计是否恰当, 关系较大。现提出几点共同探讨:首先山区公路应用足最低技术标准, 宜弯则弯, 宜坡则坡, 不要片面追求路线平直, 减少大填大挖。二是要充分利用地形。过去低级公路是“就地扒”, 高等级公路不行了, 但应尽量减少破损山体。三是要充分且恰当的利用人工构造物的作用。例如某山区专用线, 经过鸡爪地形, 半填半挖路段较多, 很多横断面是上下两个高边坡, 植被破坏严重, 流失的水土破坏了山下的农田。如果注意上支下挡, 上面用锚杆挂土工塑料网喷射砼支护, 下边用挡墙形式, 则对山体破损很少, 造成价也不一定高多少;有的深路堑考虑用一短隧道通过, 既可增加路基的稳定性, 也可减少对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地球只有一个, 有的资源只能使用一次, 一条公路设计不当, 不仅给公路部门带来麻烦, 而且破坏了环境, 这是难以挽回的损失。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 公路工程不再仅仅是一门技术, 也应是一门艺术。

4 山区公路线形美学与景观设计是现阶段提出的更高要求

和谐既是美, 这是美学的基础。目前, 公路美学设计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和重视, 公路美学与景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缺一不可。要巧妙的将美学与景观设计与公路设计有机的结合是公路美学设计的基础和关键, 在设计中应注意:平面线形设计是美学设计的基础;纵断面线形设计是美学设计的补充和完善;景观设计是美学设计的关键;公路绿化是景观路、生态路、环保路的具体体现。

总之, 发展山区公路是解决山区经济滞后、提供山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大事, 而我们作为公路建设者, 应该担负起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责任, 为我国山区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以上是作者多年来对山区公路设计工作经验的分析总结, 有不足之处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02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4]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8版.

3.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 篇三

一、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1.完善制度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依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队伍建设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建设管理、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管理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家长接送制度、学生住宿制度、寄宿生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食品及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等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2.强化监督

有了好的制度,必须落实到位。为了减少和避免差错的发生,就需要学校加大监管力度,做好监督、检查,做到环环相扣,严密把关,确保不留漏洞,不出现盲点,保证各项制度正常实施。

3.营造氛围

山区寄宿制学校要以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为目标,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设施的功能,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条件。

二、关爱每一个学生

1.树立服务理念

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服务山区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和校园的温暖。为此,学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温馨。服务工作要从点滴做起,要保障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好、学习好,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2.健全保障机制

国家对寄宿制学校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办学经费给予倾斜,对寄宿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为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在实处,要管理好、用好每一分钱,不断改善学生生活。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将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家”

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学校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为学校稳定和师生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采取乡(镇)派出所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专门办公室,将校园及周边地区纳入治安管理范畴,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消除不安定因素,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4.山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四

砚山县阿基中学

赵鑫

内容摘要:

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在学习语文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作文,不会写、找不到材料来写,面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时,要么是能拖就拖,要么就是胡乱写上几句“流水账”来应付了事,抄袭作文书上的范文来充当等等,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不到尽情的抒发,即使抒发也是那种无病呻吟似的虚假情感,所以学生就慢慢变得怕写作文、甚至是不会写作文了。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一份沉沉的责任,那要如何来改变这一困境呢?

关键词:初中

作文

教学

思考 正文:

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在学习语文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作文,不会写、找不到材料来写,面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时,要么是能拖就拖,要么就是胡乱写上几句“流水账”来应付了事,抄袭作文书上的范文来充当等等,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不到尽情的抒发,即使抒发也是那种无病呻吟似的虚假情感,所以学生就慢慢变得怕写作文、甚至是不会写作文了。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一份沉沉的责任,那要如何来改变这一困境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几点思考:

形成这一困境的原因: 这一困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的滞后。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小学毕业,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寥寥无几。这样,家长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再加上他们丢下书本、知识那么长的时间了,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是“到学校不要打架、好好学习”等等之类的行为教育,再要求他们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无疑是纸上谈兵了。近年来,农村中大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其子女大多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居住,这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学生视野的狭窄,对外面的信息了解比较少。农村的孩子,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大多都是依赖电视,现在因为上学和住校的原因,所以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对外面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了,而要说让他们走出去,那也是不现实的,他们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来学校读书的生活费用都要靠国家补助,他们的家庭又何来的钱让他们走出去呢?再次是学校、老师对学生作为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大多农村中学,对学生的作文课虽然也有安排,但是作文课的授课教师都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作文课被侵占成文化课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大多语文老师认为作文嘛,没什么可讲的,多让学生写写也就行了,所以课堂作文讲解也就被侵占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大多都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教师的讲习少之又少。

面对这些造成现在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我认为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救或者是教学。

一、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关

要想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写对字、说通顺句子,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是文字必须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讲清楚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否则错别字连篇,让读者满头的雾水不知所云,这即使你的立意再好、表达的思想如何的新颖、感情的抒发如何丰满,都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文从字顺才是一篇作文的最根本要求,也才是组织作文的最根本基础。并且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学生掌握生字生词也还是一个比较重点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写好作文,我们应从基础抓起,从学生对字形抓起,就如我们老师经常讲到的“字好的作文不一定是好作文,但是好作文字一定不会很坏”。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而作文更是语文学科中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重要表现方式,然而,学生对于作文这一语文中最能体现语文特点的部分又是那么的怕和无奈,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是要像语文知识课那样改变作文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老师必须先“归还”被侵占的学生作文课,改变以前那种一味的只是学生自己摸索的作文“不作为”模式,真正让作文课成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堂;其次是要摒弃教师头脑中那种“作文能力的培养,不过是多让学生写写、练练”的老掉牙的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作文课,力求讲练得到有机的结合,最终形成能力。再次是我们在作文课堂的教学中,也应力求做到让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作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一上作文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用作文本身来吸引学生,而不是只是靠用那些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要求老师在作文作业的布置上多加斟酌,应从学生自己身边写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害怕心理才会逐渐的淡化;才会有兴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才会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三、练好日记、随笔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随着课程的增多,课程安排也就越来越紧密,而大多学校队学生的作文要求也比较低,大部分是每月两个作文,并且山区农村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也相对较弱,一般就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者他们一般的课程作业、家务劳动(因为大多父母外出,随爷爷奶奶生活)比较重,而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依赖课堂上的那点时间就要求学生把学到的作文知识最终形成运用的能力,那无疑使不切合实际的,这需要老师去关注学生的生活,我认为可以每天要求学生记一记日记、写一写周记,平时读到好的文章时准备一本笔记本,记下比较好的句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了学生习作的时间,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这样不会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比较大的帮助。摘抄可以让学生逐步学到优秀的文章的表达,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山区农村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视野狭窄,觉得难于找到作文材料,因而也就无法再喜欢写作文,对于这个难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来观察积累。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对于新闻时事不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的事情很了解,而我们的作文并不是一定要写外面的世界、外面发生的新闻时事,我们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用心写出来也同样精彩,也同样可以写出山区农村中学生自己的特色作文。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多花一定的时间、精力来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地收集和整理出自己的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材料库,也就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素材基础。其次是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下新闻时事,可以组织他们看一看每晚的《新闻联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让学生在网上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若你看了,有点什么感悟或者想法,就要求学生马上用笔记本记下来,方便以后写作用到。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弥补我们收集材料难这个难题了。

五、打开学生视野,放飞他们的思路

对于学生的接触面狭窄的难题,我认为除了帮助学生解决材料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尽量打开,要引导学生改变作文就是语文课的作业这个观念,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作文它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把它述与文字的形式,就是作文,解开作文的谜团,解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还原作文的生活本质。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平时在教学学生作文写作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美文欣赏,当然这美文的欣赏并不只是单纯的听、看、读,而更重要的是分析学习人家的成功之处,这时就要我们教师适度的引导了,引导学生去学习人家的构思、组织材料的能力。当然,平时还应布置一定的中外名著让学生在平时下去读一读,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除此之外,适度的组织一定的课外体验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可以通过这类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文的乐趣,有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六、注意呵护学生抒发的情感

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要求都是:要有真情实感的抒发,但是我们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自己的感情可能与老师的审美观点有所冲突或者是有点前卫,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在老师讲解作文时受到批评或打击、嘲讽。比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某位老师的看法或者是对某个女同学的爱慕之情,这部分作文就会被老师打击。如果经常这样被老师打击,学生还会说真话、抒真情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才会导致了学生现在这种假话套话满篇的情况。

基于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要有一颗高尚的心,懂得为学生保守他们的心中秘密,看到学生有自己一定的不同看法,应学会去包容他们,应从另外的方面去引导他们的思想,有必要时更要懂得其他方法的应用。努力让学生放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相信老师,才会写出自己最真实的作文。而这种作文不就是老师所要达到的吗?

当然,对于山区学生作文的能力的培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老师要摈弃那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一点成长的空间、一点自我表达的自由,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山区农村的孩子也一定会写出比较优秀的作文来。

5.如何做好山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篇五

宁陕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北部,距省会西安市180KM,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脆弱,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宁陕县也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之一。

全县地质灾害的现状

宁陕全境都处于秦岭南部的山区之中,汛期,受强降雨的影响,地质灾害极易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县地质灾害内型主要分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经2011年初排查,全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6处。其中:滑坡218处,泥石流50处,危岩崩塌18处,威胁人口2534户11687人生命财产安全。全县12个乡镇基本镇镇都有隐患点,尤其是以县城为中心的原宁陕小学滑坡(现行政小区)、王家湾沟谷泥石流、四方洞危岩崩塌、地板条厂滑坡等隐患点威胁人口多最为重要。

通过资料可以查看到近年该县受灾最严重的年份为2003年的“8.29”洪灾。位于县境中南部的城关镇,既是宁陕的经济发展强镇,也是宁陕县的县城所在地,三面环山,三水合融,210国道与长安河相依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城市建筑依山沿河呈带状展布。县城有机关120个,居民5353户,人口1.4万,建筑面积51万 m2,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3年8月29日宁陕县城遭受特大洪水与地质灾害,全县倒塌房屋10650间,形成危房21200间。其中县城倒塌房屋4260间,形成危房8480间,3587人无家可归,37个机关无法正常上班,宁陕小学、幼儿园全面停课,水厂被毁,城区供电、供水与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并造成3人死亡,4人失踪,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时间上溯到2002年6月9日宁陕“6.9”洪灾,全县有14个乡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其中11个乡镇灾情严重,1个重要集镇——四亩地镇被毁,全县经济损失严重。山区突发地质灾害给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全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山区地质灾害的特点

宁陕属于山区县,山大人稀,地质结构复杂,全县各镇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山区地质灾害应急防御机制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的特点,应采取科学的应急防御体系,避免地质灾害因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科学的应急防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本区域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落实部门职责,制定具体的应急抢险、调查监测、医疗救助和疾病控制、治安及交通管理、基本生活保障、设施修复和生产自救、应急资金保障、应急通讯保障等应急行动方案,保证抢险救灾应急行动有序进行。同时,要建立应急抢险救灾队伍,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分队。抢险救灾应急分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临灾和灾害应急救助行动及时到位。要按照“拿得出、用有余”的原则,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安置、交通通讯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加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救灾装备建设,调配专用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等抢险救灾装备。同时,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根据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地质灾害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变化,宁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也总结出了适合山区防灾减灾的工作原则,即“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群测群防、减避灾害损失”原则,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县、镇、村、组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落实各自防范重点地段、重点地段人群,并按要求向各自防范区域内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签订防汛防滑目标责任书。同时县国土局防滑办、各中心国土资源管理所各划分有自己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各镇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5户15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各自的防范重点,通过狠抓监测预警系统的落实,全县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都列入到了各级的监测防范责任区内,地质灾害防范任务层层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夯实工作责任。同时,健全防滑带班值班、信息报送、汛期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三)抓好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 在全县范围内对确定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危险性的特点,制定了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预警系统,配备应急照明、可视监测、备用电源等设施,为科学防灾减灾创造有利条件。对无法治理的重点隐患点,要规划新址进行搬迁,对处于县城周围原城关小学后山滑坡、王家湾沟谷泥石流、四方洞危岩、原地板条厂滑坡四个重点隐患点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创新监测“土办法”,县国土局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聘请专职人员监测,每周到隐患点巡查一次,定时换挂红、黄、蓝彩旗,汛期每两天巡查一次,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四)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工作 每年初要组织各镇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展开全面摸排,对隐患点的危险程度、危及范围、危及人群予以全面掌握,制定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针对全县286处地

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地质灾害属地管理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按照“一点一案”的要求,全部制定地质灾害防抢撤预案,明确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及监测责任人、预警人员和撤离路线、安置地点,对受到地质灾害威胁或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逐户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确责任人,签订防灾目标责任书,使“乡自为战,预警到户”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夯实。

(五)严肃防滑值班带班工作纪律 坚持24小时带值班工作制度,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的移动电话保持24小时开通;坚决杜绝值(带)班脱岗现象,严禁值班电话呼叫转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六)严禁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将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的单位或个人规范管理,规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项目的适用范围、审批程序和违法处理办法,制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使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惨剧得到遏制,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想方设法抓治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要取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宁陕县一边积极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防御一边想方设法抓治理,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450多万元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坡面泥石流浅层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初步治理,同时完成了太山庙中学滑坡、秦家湾泥石流、四方洞危岩崩塌应急治理等工程。在进行工程治理的同时,对居住在危险地段的群众实施移民搬迁,有1000户4000余人搬离了地质灾害隐患点。

2003年“8.29”灾情发生后,在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的同时,宁陕县地质灾害防治部门立即请求省国土资源厅委托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对县城重建规划区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2004年3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宁陕县多方筹资100万元,采用微型桩梁组合支档为主,危岩与活石处理为辅的治理方案,对原城关小学后山浅层滑坡进行了工程治理。2009-2011年,宁陕县又多方筹资180万元,先后对行政小区后山滑坡、四方洞危岩崩塌、太山庙中学三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治理,目前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得到控制。

6.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六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若想

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决策,或者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笔者参加工作以来,有幸参与了几次调查研究,对这项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所体会,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若对初次接触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有一些启发,将是笔者最大的愿望。

一、选择合适的人员,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

调查研究能否深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参与人员的能力、态度和经验。因此,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同志组成调查研究班子,是保证提出高水平调查研究成果的关键。调查研究班子可以由一人负总责,分若干小组同时进行。每个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必须搭配合理,原则上应该至少有一位经验丰富且有分量的领导,一名熟悉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和一名了解全局工作的“笔杆子”。有分量的领导带队,才能让接受调查的单位高度重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听到基层领导对要调查的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熟悉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能够把握具体工作的细枝末节,使调查细致入微,有利于调查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了解全局的“笔杆子”,具体主笔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有利于写出的东西既有深度又符合大局,保证文笔流畅。搭配好调研班子之后,小组成员尤其是组长的态度决定一切!小组成员都应该抱着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可能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基层工作者对解决问题的建议哪怕是不成熟的零星想法。

二、充分做好准备,是调查研究深入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想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一个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下去调查之前,调查研究负责人应指定一名熟悉业务的同志先搜集一些省内外的相关资料,认真分析,做到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对大的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供研究讨论的调查研究草案。然后,组织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围绕草案展开广泛讨论,吸收众人意见,达成共识,制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调查研究提纲。调查研究方案,应该包括调查研究目的、参加人员、大致行程、联系人等。调查研究目的要明确。比如,有次为筹备现场会议所作的调查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考察现场,我们在调查研究方案里明确要求对方提供现场参观线路,结果每到一地他们都准备了精致的线路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调查研究提纲,应该简洁明了,主次分明。对所关心的问题必须表述准确,避免歧义,让人容易理解、容易回答。调查研究方案和提纲必须提前发送到调查研究所在地,让有关人员做好准备,并形成书面材料。惟有如此,才能让双方人员都能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深度。

三、调查研究程序合理,是工作高效的保障

合理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到达目的地后,最好首先召开一个座谈会,讲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大致的打算。座谈会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让接待方领导理解透彻。然后,会商后形成一个大致合理容易操作的具体方案。方案里面,应该有参观地点,到哪个点具体做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必须心中有数。切不可认为,到达目的地后就可以放手不管,完全听从对方的安排,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才能提高效率。比如,想召开一个座谈会,就要明确提出座谈的主题、需要参加座谈的人员等。有次调查研究,我们提出让有关的乡镇长、政策调查研究室的同志参加,顺利达到了事前的目的。想参观现场,就要明确提出到现场想了解的主要内容,避免现场接待人员介绍情况时重点不突出。想和老百姓交流,最好在参观现场随便找一个人聊天,如果把他们带到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他们会很拘束,难以说出真心话。总之,每一个环节,都要事前考虑一个合理的程序,抓住了程序,就抓住了主动,抓住了效率。

四、营造良好的气氛,是挖掘群众智慧的法宝

7.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的几点研究 篇七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我校地处粤东山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近年,我们进行了《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师生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之一——《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调查》在参加广东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课例评比中获二等奖。下面就把这次活动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选题要适当

成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特别要注意确定恰当的主题。选择什么问题作为探究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判断探究主题是否恰当,①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②看这个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③看所选主题是否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调查》主题活动是基于高中化学选修①《化学与生活》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兴宁的矿产资源有煤矿、铁矿、石膏矿、稀土矿、钒钛矿等,针对兴宁是国家的重点产煤区,煤矿开采对当地的环境影响最大,我们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深入调查研究。兴宁煤矿开采已多年,自从2005年“8·7”矿难之后,大兴煤矿等矿井已停止开采。但是,多年采煤对矿区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至今未能妥善处理。比如:当地农田坍陷、因地表水渗井而造成的农田灌溉水荒、水土流失、煤渣成堆造成的水质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依然严峻,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展开相关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的实践过程。

二、目标要明确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调查》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的三维目标是:①知识目标为: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煤的知识,认识到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本地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的煤矿开采对环境的严重影响。②能力目标为: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地调查的能力,搜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书写调查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辨证思维看待事物的能力。③情感目标为: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小组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活动,学生亲历了查阅文献,上网查询和实地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和统计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开展科学小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从事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真正让生产与实践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收集的资料,有的是从报刊杂志中摘录的,有的在电视中寻找,还有的干脆打开电脑搜寻到。我们还引导学生以此活动写一篇活动日记。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还增长了知识。更可喜的是,同学们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了自主创新的精神。

通过调查,了解矿区附近的空气环境、水土流失、农田耕种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给环保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计划要周全

我们把《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调查》主题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调查访问,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选好课题后,开始制定研究方案,所谓的研究方案,就是把研究的背景、目的、过程、方法、人员分工、预期的成果等都明确。这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筹莫展。我们给学生作了详细的解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修改形成比较合理的研究方案。

在研究方法选取上,学生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最初只填写了名称,后经过指导再补充了具体内容。最后确定为:①发放问卷,实地调查。设计了“ⅩⅩ镇环境情况问卷调查表”,对黄陂镇粒坑、龙溪两村,岗背圩镇的地陷、水土流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以便获得一些实际资料。②走访当地群众的调查。对黄陂镇粒坑、龙溪两村,岗背圩镇的人群进行了调查,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以摸清地陷的形成原因。③走访相关专业人士调查。走访兴宁市科技局、地矿局、环保局的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取相关资料。④网上调查和文献资料查找。查阅有关地陷书籍,并在网上查阅了有关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有关网站关于地陷的报道。

周密的计划有利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做好相应工作。

四、评价要合理

教师本着肯定、鼓励的态度看待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点点滴滴的长进,当然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

教师要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哪怕是学生有时做错了,也可以在勇气、积极性等方面对他进行赞许、对他进行鼓励,这对他的进步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采用成功体验法、活动法以及心理疗法等办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在精神上为学生造就良好的条件。

教师要作总结性评价。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在知识理论的运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心理的状况等做出判断、评价。一般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运用信息资源是否恰当、理论知识是否准确、参与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效使用所获取的信息等。教师对上述内容可有侧重的点评。

五、两点体会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达到较大的收获也是不容易的。

首先,要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不计入学生的升学成绩,家长会觉得花费精力不值得。这就要求我们先要做好家长工作,让他们了解:必须从全面育人、为孩子将来能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合作的角度来考虑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从而和老师达成共识,支持老师和孩子的想法,我们的活动才会因此而精彩。

其次,要重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集思广益,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进去。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课程,有着新的理念和新的操作,为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需要我们作出不懈的努力和探求。

参考文献

1 王伟.张山.学校科技活动开展经验.南海出版公司,2003

8.浅谈高速公路质量监控的几点措施 篇八

浅谈高速公路质量监控的几点措施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速度和标准的不断提高,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第三方在质量监控的实践中,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就当前公路工程第三方质量监控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公路工程质量监控工作的一些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作 者:谢光宁 作者单位: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20刊 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英文刊名: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年,卷(期):2010“”(3)分类号:U448关键词:高速公路 质量监控 工程管理 第三方

上一篇:秘书写作范文下一篇:30m箱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