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7篇)
1.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 篇一
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
材 料 汇 编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年3月
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结
我局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省局的指导下,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监督“十一五”规划》,围绕省市安全责任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扎实开展特种设备百日督查,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特种设备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隐患治理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严查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全年未发生因特种设备引发的伤亡事故。全年气瓶充装单位现场监察率100%(考核指标100%),锅炉房现场监察率54%(考核指标50%),使用单位锅炉定检率100%(考核指标100%),压力容器定检率98.2%(考核指标95%),电梯定检率100%(考核指标100%),起重机械定检率100%(考核指标95%),厂内机动车辆定检率100%(考核指标85%),立案查处特种设备案件4起,罚没款1.6万元。现将本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按照《2008福建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出全年工作计划,明确安全监察岗位分工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分解并逐项落实各项责任工作。
1、将安全责任目标进行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
为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三方责任,年初我局组织对2007年签定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93家单位进行了专项考核检查,检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的20多家单位进行了分批约谈,责成其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要求达到相应行政许可要求。组织召开了2008年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现场与三个质监分局、两个检测检验机构及特种设备(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100家单位(综合类5家,机电类66家,承压类29家)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完成了检查考核,并完成考核不合格和基本合格的22
家单位的约谈,对10家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书面开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将上报发证机构处理。
各质监分局建立了乡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联络员制度,聘请了特种设备协管员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协管员在简易载货升降机普查整治回头看和非煤矿山桅杆起重机普查整治回头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局建立了厦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并每人配备一台电脑,确保平台应用及时、规范,力求平台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国家局和省局特种设备会议精神以及省局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书的要求,我局认真制定了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要点,对全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认真核对和整理在用特种设备数据库,定出了全年特种设备的检验任务数(锅炉内部检验714台,外部检验742台,压力容器3261台,电梯10477台,起重机械1992台,厂内机动车辆2850台),向检验单位下达了全年的特种设备检验计划,确保特种设备定检率(锅炉100%,压力容器95%,电梯100%,起重机械95%,厂内机动车辆85%)的完成。
(二)严格依法行政,认真作好行政许可工作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特种设备的行政许可项目,我局制定了完善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全年共发放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6024台(其中锅炉111台,压力容器1643台,电梯2891台,起重机械970台,场内机动车辆399台,大型游乐设施10台)。为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我局积极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做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取证工作,全年共新发和换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4573人次(其中特种设备管理209人次,锅炉作业人员495人次,锅炉水处理人员25人,压力容器作业人员450人次,压力管道作业人员32人次,电梯作业人员612人次,起重机械作业人员1938人次,场内机动车辆作业人员765人次,承压类特种设备焊接人员47人次)。
在实际工作中,我局始终把廉政效能建设放在第一位,积极征求监察、效能办的意见,修改并完善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程序,积极主动的查找存在的问题并逐项落实;对群众举报、市长专线转办件以及其他部门转来的有关特种设备的举报事项,我局都及时到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处理并答复举报人,全年共接到群众举报79起,并已得到全部落实处理安全监察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三)强化现场安全监察,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
1、积极开展节假日期间的安全检查工作。在两节、五.一、六.一、九.八、国庆期间,出动445人次对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宾馆酒店、医院、学校、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共214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900多台(套),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存在严重问题单位发出了监察指令15份,并积极抓好监察指令的使用单位按时整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确保了节假日、两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我局积极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监察工作并充分发挥基层分局的作用,对存在设备拒检、超期未检及检验不合格设备的使用单位都及时安排分局实施现场监察,全年共出动1681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27家,使用单位827家(其中锅炉房现场安全监察416家),完成气瓶充装单位现场安全监察15家;对存在事故隐患的152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书面发出监察指令,责令对隐患设备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4家单位立案查处,罚没款1.6万元。全年未发生因特种设备引发的伤亡事故。
(四)积极参加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我市现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19名,每个分局至少有2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并配备了1名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安全监察岗位职责明确,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监察人员都能熟悉掌握监察平台的应用。全年共有8名同志参加了国家局和省局组织的特种设备安全员轮训,通过轮训进一步提升了监察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五)狠抓专项整治,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
1、开展医用病床电梯的专项整治。协调卫生部门,共同做好督查工作。对我市16家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43台超面积病床电梯开展现场督查行动,督促维保单位制定改造方案,并召开现场会,推广改造成功的方案,现已完成整改。
2、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对同安罗溪村16家石材加工企业使用的53台无资质单位生产的起重机械,督促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整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并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现场验收检验。
3、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办特„2008‟347号)以及省质监局的要求,组织各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召开会议,传达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布臵我市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工作,对管道元件的制造单位开展全面排查,以掌握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的情况,督促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按照规定及时取得制造许可证,现已完成6家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的自查。
4、开展非煤矿山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为巩固非
煤矿山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成果,七月份组织对全市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使用桅杆起重机进行安全检查,现场重新确认已检验合格桅杆起重机安装位臵,并在设备的明显位臵喷涂相应的编号。同时,加强安全使用桅杆起重机的宣传,非煤矿山业主主动提交《承诺书》:使用经整改、检验合格的桅杆起重机;已检验合格的设备移装,应按规定办理安装告知手续,并在移装后申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桅杆起重机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章操作。检查过程共发现2家单位3台土制桅杆起重机拟投入使用,检查人员当即要求非煤矿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整改,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开展简易载货升降机专项整治“回头看”,防止土制升降机回潮。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实行不同处理方法的策略。对土制升降机整治较彻底的区域,通过执法人员日常巡查,社区人员的协助监督,对在用的土制升降机实行高压监管,一经发现,立即发出指令书,责令停止使用并限期整改;对使用单位变动频繁,土制升降机量大面广的区域,采取“同一告示,逐个击破”的方式,先向使用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并与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报告,期限届满后进行现场核实加执法。
6、开展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市局、分局和后溪镇政府联合,对两家冶金起重机使用单位现场督促,现一家单位4台桥式起重机已完成整改并通过省局验收,另一家吊运熔融金属的电动葫芦式起重机已经与有资质单位签单了改造合同,将按照国家局、省局的要求按期完成整改。
(六)围绕奥运安全,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
1、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转发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2008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厦门市2008年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下发有关单位,全面、深入排查治理特种设备各类事故隐患,以切实解决我市特种设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企业安全意识,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特种设备动态监管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积极推进“隐患治理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奥运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及《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要求,经局党组讨论研究,决定自4月下旬起至7月底在全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厦门市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及时组织召开了各质监分局、稽查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气瓶充装检验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专项行动部署会,对我市特种设备百日督查行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
3、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期间,共出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1236人次,排查和督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713家,排查各类特种设备事故隐患307项,在我局的积极督促下,现已全部完成整改。在此期间,我局还拆除“土制”锅炉3台,查封拆毁“土制”起重机械17台,废旧锅炉压力容器13台。
(七)落实检验任务,全面完成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
为确保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检率,我局除积极督促使用单位主动申报检验外,还要求检验单位提前提醒使用单位申报检验,定期落实定期检验情况和进度,确保检验工作按计划进行。锅炉全年计划内部检验数714台,实际完成定检数578台(停用83台,报废拆除71台,延期检验数23台),定检率100%,外部检验742台,实际完成定检数623台(停用82台,报废拆除71台,延期检验44台),完成定检率100%;压力容器全年计划定检数3261台,实际完成检验数4121台(停用315台,报废拆除台数591台,延期检验数81台),平台预警数58台,完成定检率98.2%;电梯全年计划定检数10477台,实际完成定检数10360台(停用拆除台数 499台、延期检验数20台),完成定检率100%;起重机械全年计划定检数1992台,实际完成定检数2584台(停用拆除台数 311台、延期检验数4台),完成定检率100%;场(厂)内机动车辆全年计划定检数2850 台,实际完成定检数2548台(停用拆除台数291台、延期检验数11台),完成定检率100%;各类气瓶定期检验167341只,经检验报废销毁气瓶9438只,气瓶定检率≥75%。
(八)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检验单位技术把关的责任
1、检验单位监督管理
我局年初与检验单位签定了目标管理生产责任制,并定期召开例会,协调处所之间及检验机构内部的管理问题,指导检验单位按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并积极督促检验单位及时将检验信息录入或传入监察平台。
2、检验工作质量监督
根据平台预警情况,我局书面下发了定检任务,并对定检任务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确保检验记录完整,报告无差错,检验单位全年无检验事故和检验质量事故。
(九)抓好宣传培训,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
为纪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施行5周年,在《厦门晚报》开辟特种设备安全专版,详细地介绍了我市特种设备的总体情况和安全状况,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在安全月期间,广泛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并参加市安委会组织的安全月现场咨询活动,进一步扩大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的宣传面,让全社会都来了解特种设备,关注特种设备安全。
为了切实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操作水平,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我局组织编写《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手册》免费赠送企业,并组织为100多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免费举办安全技术规范宣贯会,全年还举办了106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有4600多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得到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
(十)响应总局号召,积极参与地震灾区特种设备排险检验工作 为促进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生活,国家质检总局下达了7日内完成灾区特种设备限期排危抢险检验的命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积极响应总局号召,派出4名电梯检验人员,赴川开展电梯排危抢险检验任务。抢险救灾的五天里,这四位同志冒着余震的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发挥技术优势,做到科学救灾、务实救灾、严格把关,开展了超常规的检验检测工作,短短的数天,共完成了灾区600台电梯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工作,为灾区电梯排险评估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我局坚持特种设备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特安处、检验所主要负责人和分局、稽查队具体负责特种设备的人员参加,重点传达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有关精神,介绍当月的工作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布臵下个月的重点工作。每季度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重点对本季度安全隐患情况和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它地区的典型特种设备案例,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坚持约谈制度,充分与企业沟通
坚持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约谈制度,对2007年责任制考核中存在问题的20多家单位进行了分批约谈,通过约谈,同企业认真沟通,让企业充分认识到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认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确实难以整改的,督促企业主动退出或鼓励企业重组。通过约谈,厦门两家不符合许可条件的电梯安装单位主动申请放弃已取得的电梯安装资质。
(三)气瓶信息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在气瓶专项普查整治的基础上,我局积极推行气瓶信息化管理,现我市六家液化石油气钢瓶充装单位均实现了条码管理,严格执行了有关气瓶充装的法规、规范,杜绝和减少气瓶事故的发生,基本杜绝了充装非自有气瓶和过期气瓶的现象,解决了各种记录不完善的问题,提高了气瓶充装单位管理水平,实现了气瓶的动态管理、规范化管理。工业气体充装单位使用射频识别技术也在气瓶充装进行试点,该系统是通过对气瓶建立永久性的电子标签和钢印标识对应,实行一瓶一码,一瓶一档追溯管理,实现了气瓶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四)推行安装告知牌,规范安装单位现场管理
为规范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施工现场的管理,我局推行了安装现场悬挂告知牌的制度,在每一个特种设备施工现场,安装单位必须悬挂施工告知牌,告知牌上要明确当天的时施工单位的人员安排、施工环节、注意事项等内容,让检查人员对施工情况一目了然。为了规范施工告知牌,我局还督促特种设备协会统一订购了一批统一格式的施工告知牌供安装单位使用。
三、存在问题
1、行政人员编制滞后于我市特种设备的发展。随着我市特种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和市民安全意识的增强,特种设备现场监察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举报投诉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特种设备监察人员数量未相应增加,难以适应设备的快速增长。
2、有限的行政人员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特种设备数量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数量都在迅速增长,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数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仅靠有限的行政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必须充分依托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工作。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安全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购进设备后不进行安全质量检测就投入使用,有的设备维修或检
验有效期届满不申请检验甚至拒绝检验,有的操作人员未经任何岗前培训,且这类单位分布广、流动性大,仅靠市、区两质监部门有限的几个人难以监管到位。
4、电梯的日常管理不规范带来使用环节投诉率居高不下。从市长热线和日常的电话投诉的情况来看,电梯使用的投诉率始终在高位徘徊。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引起的:一是随着电梯使用年限的增长,整机和部件逐渐老化,造成电梯困人故障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市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电梯就有1300多部,随着电梯的快速增长和旧电梯的日益增加,这类投诉将有增无减;二是住宅电梯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物业管理单位对电梯安全使用管理不规范,未配有足够的持证电梯管理人员,对电梯日常运行不管不问,以电梯维保公司每月两次的例行维保代替电梯的全部安全管理,以致引发电梯溜梯、关人、救援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业主或乘客的投诉。
四、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围绕预防和减少事故,加强安全监察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态势,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按照这一指导实现思想,2009年厦门市特种设备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基础工作 1、继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1)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市政府下达的责任指标,层层分解,继续与分局、检验机构及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并对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2)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三年行动”,加强特种设备宣传教育活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行与重点监控单位签订责任制制度,并定期开展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重点监控设备注册登记率、定检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3)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修正案的宣贯实施,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积极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的先进事迹、先进企业,坚决曝
光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法制意识。与教育部等部门合作,继续做好“六一”儿童节“为了孩子的安全快乐、为了明天”的特种设备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2、加快完善动态监管体系建设
(1)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兼职协管员的培训,明确其职责,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联络员和信息员的作用,掌握辖区特种设备动态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加快特种设备信息化建设。配合“金质工程”,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地理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促进以安全监察平台为核心的安全监察、检验检测和相关企业之间多层次的信息联动机制的形成,努力实现检验数据与监察数据的实时交换。
3、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1)加强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臵能力。
(2)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急预案建设,特别对重点监控设备要指导督促企业开展预案演练和完善内部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
4、推进安全评价体系建设
对重点监控设备实施层级管理,建立和完善重点监控措施,开展安全状况评价;对不同特种设备实行分类监管,开展电梯故障率统计分析,加强电梯安全管理。
5、提高检验机构整体素质
规范检验机构内部管理和检验行为,解决好检验机构检验人员、装备与所覆盖设备数量的匹配性问题,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检验人员业务素质,优化检验流程,确保检验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二)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整治
发挥监察、检验、稽查的协同效应,强化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综合整治。继续开展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元件等专项整治,按时完成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和吊运熔融金属的电动葫芦式起重机的整治工作。继续取缔土制锅炉、土压力容器,加强气瓶“两站”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载货升降机和非煤矿山用桅杆起重机专项整治“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加强对重点工程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确保建成项目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100%。探索强化监管和治理隐患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的行为,力争不发生较大以
上事故。
(3)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
1、筹建锅炉能耗测试实验室,开展使用环节特种设备能效测试。
2、加强锅炉水质监督和锅内结垢情况的检验,提高锅炉水质合格率,实现节约能源;开展作业人员节能知识培训和锅炉水处理工作。
3、推进实施特种设备节能改造技术措施,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4、探索和推广大型起重机械节能技术改造。
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08年工作总结与2009年工作要点
福建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 孙贞坚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2008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和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预防和减少事故这个目标,以“隐患治理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的主题活动为契机,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根本措施,加强基础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全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人员认真履职,较好地控制了责任事故,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局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任务,即: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一般事故2起,亡3人;完成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整治合格率达100%;对土制锅炉和压力容器,坚持采取“发现一台,取缔一台”的强硬措施,取缔率100%。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11月20日,全省注册在用的特种设备总数为146382台套(其中:锅炉11396台;压力容器49025台;医用氧舱71台;移动式压力容器400台;电梯38814台;起重机械37152台;客运索道6条;大型游乐设施291台套;场(厂)内机动车9227辆),另外,气瓶6007668只;压力管道4117.519千米。全省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人员仅182名,检验人员943名。
2008年,全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检查人员21999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22000家(次),查出安全隐患10323条,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3729份,行政处罚358.7万元。定期检验各类特种设备82622台,压力管道定检243.73千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责任目标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任务与责任,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通过召开会议和签订(下达)责任书,明确任务与责任。省及各设区市质监局分别召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和半年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梳理思路;在本系统内部层层签订或下达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量化任务。二是通过一系列工作机制,保障实现责任目标。将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各级质监局领导班子考核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的重要任务;各级质监局建立了党组或局务会研究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制度,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的重大问题;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建立了定期不定期沟通协调的机
制,及时分析形势,掌握进度,协调监察与检验工作;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细则和量化考核办法,有力地促进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进各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及时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订了全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明确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和考核要求等,要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与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及非煤矿山土制起重机械整治扫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级质监部门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截至2008年12月15日,共排查重大隐患1645项,整改率90.4%;一般隐患7070项,整改率96.0%,累计落实治理资金752多万元。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绝大部分已发现的隐患得到了治理。
二是开展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2007年8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通知的要求,我局下发通知明确隐患排查的范围,并编制了《福建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表》,要求各地将专项整治工作融入到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之中,一并研究,一并部署,一并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排查整治。2008年年初,省政府安委会将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列为质监系统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纳入考核,各级质监局高度重视,各级领导亲自深入现场调研、指导、听取意见、耐心说服,由于工作比较到位,促进了专项整治各项要求的落实。全省吊运融熔金属通用桥式起重机械使用单位107个,起重机械214台,其中验收合格137台,改为它用承诺不吊运融熔金属的53台,拆除、报废、查封、停用的24台。目前全省已完成此项整治任务,我局将进行跟踪问效。
三是坚决取缔土锅炉土容器。坚持“发现一台、取缔一台”的原则,今年全省共取缔土制锅炉31台,土制容器2台。
四是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及时制订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协调小组,明确督查形式、内容、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各设区市质监局和县级质监局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督查专项行动。按照行动的要求,各级质监局对安全生产进行督查,促进了特种设备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奥运会召开之前,全省各地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的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奥运会期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建立应急值班制度。
五是开展集中力量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中非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处理特种设备非法生产行为66个,非法使用特种设备609台(套)。
(三)加大对重要时期和重点设备的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监察的社会效益。一是加强重要时期的安全监察工作。今年国家大事多,安全生产要求高。为做好重大节假日、奥运会等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我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布臵工作,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各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加强协同,认真对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并建立节日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及时响应,妥善处臵。
二是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每年六月是安全生产宣传月,我局下发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2008年6月8日,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根据当地安监部门的统一组织安排,开展了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各设区市质监局制订了安全生产月宣传计划,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等活动。现场接受市民的咨询,发放了宣传资料,介绍了应急常识等,受到现场群众的欢迎,扩大了特种设备的社会影响面。漳州市局还在本系统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是加强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的监督与服务。召开电站锅炉安全工作会议,明确电站锅炉定期检验计划和分工,重申确保电站锅炉登记、定检和持证率三个百分百的各项措施,持续加强电站锅炉的安全监管。分管领导和特安处有关同志多次深入到在建的省级重点项目进行调研,现场协调指导省特检院在检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具体问题。省特检院在现场监督检验中发现的进口设备焊缝裂纹等缺陷问题后,我局及时向省政府重点办等相关部门报告,在省政府及重点办的重视与协调下,有关方面配合我局履职,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泉州市质监局为提高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和时效性,针对福建石油联合公司特种设备量大的特点,服务到一线,在该公司派驻特种设备登记处。莆田市局会同市重点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特种设备及计量器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检查。检查了26个项目的施工工地共计53台特种设备,对其中2家3台违规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立案查处,将上述特种设备纳入管理,保证了该市重点工程施工工地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本着实事求是,集中精力保重点的原则,制订了《福建省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对设备危险性大、问题影响面广、管理水平低的使用单位的监察力度和频度。
(四)坚持源头抓质量安全,严格把好入门关和持续条件关。
一方面,严格资质许可。今年新增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98家,我局都能够按照行政许可的要求进行受理、审批和发证;鉴定评审机构严格条件审查,把好进入关口。另一方面,加强证后监督抽查,今年共组织对39家特种设备生产企
业进行证后监督抽查,并进行了通报,责令3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限期整改资源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
(五)不断完善措施办法,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一是调整应急预案和应急处臵技术指南。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对特种设备应急处臵预案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调整了相关人员和内容。二是增加电梯困人的求援措施。按照省局领导的要求,在去年福州开展乘客电梯手机信号覆盖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手机信号覆盖乘客电梯工作。目前,全省乘客电梯轿厢手机信号覆盖率目前已达到83.6%。三是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福州、莆田等地开展了电梯困人应急处臵与救援演练;泉州开展了仙公山客运索道应急处臵演练;南平、三明、厦门开展了液化气储罐泄漏应急处臵演练;漳州市局在东山县组织氨气泄漏应急处臵演练。四是妥善处臵险情。龙岩市质监局于2008年5月28日积极参与并成功处臵液化石油气罐车事故险情。五是紧急支援灾区。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局积极响应国家质检总局的号召和指派,迅速组织了两批特种设备服务队前往震区参加电梯安全检验,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并在实战中锻炼了灾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能力。六是加强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建设。为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规范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工作,我局正筹建成立“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调查中心”。2008年12月25日,省质监局召集特种设备应急联动部门联席会议,与联动部门交换信息,征求他们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见和建议,为应急联动做好准备。
(六)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
一是建立乡镇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我局研究决定,在乡(镇、街道)正式聘请特种设备和食品安全协管员,延伸触角,加强动态监管,我局从专项经费中拿出一百多万元,对安全协管员进行补贴和奖励。编印了《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工作手册》,对安全协管员师资进行了培训,2008年6月底,安全协管员完成培训后持证上岗,建立了1113名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
二是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进行培训。全年共举办三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培训,分别利用两周时间,对全省163名持证安全监察员和63名取证人员进行了培训,基层安全监察员开阔了视野,交流了经验,提高了实践能力。
三是对国家金质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测试和完善研讨,目前该版软件正在进行测评改进。
四是提高行政许可办事效率。省效能办等部门组织开发了省直部门行政许可网上办理软件系统,对行政许可办理进行各个环节的时限控制,并建立了一个窗
口进出的新的工作机制,对机关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项目(省局审批发证部分)已经实现网上许可流程,自觉接受效能考核部门的监督。
五是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省局转发了国家局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并利用安全监察员培训的机会,对执行规则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宣贯,编印了《检验机构重大问题告知表》、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原始记录本》、《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表》等相关的检查表格,进一步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活动。
三、几点体会
(一)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问题。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这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核心,是内因。政府及其监管部门不能也无法代替,所有的外部力量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或通过警示教育,促进企业自觉落实;或通过强制的行政措施,迫使企业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最近,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开展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就是为了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这个举措,抓住了要害,质监部门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作为,力争通过三年行动,切实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政府重视与关心,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李川副省长先后对重点项目中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发现的问题和液化石油气倒瓶的区域性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有力地推动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去年,非煤矿山土制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过程得到了国土、安监部门的配合支持。今年,莆田市质监局在相关部门配合支持下,解决了一批单靠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桅杆吊起重机械检验合格作为国土部门审办《采矿许可证》和安监部门年审《生产许可证》的前臵条件;龙岩市质监局得到交警部门的支持,将移动特种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作为机动车辆年审的前臵条件。福州市质监局先后查处了9家气瓶充装单位的违规充装行为,并会同公安部门查处非法倒瓶充装窝点6个,扣押大小钢瓶197只,液化石油气4.52吨。多年来,省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对我局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给予宝贵的支持与配合,为我局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整治等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请示与报告,继续赢得重视与支持。
(三)依托科技进步和信息处理技术,是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效率的必然选择。
特种设备量大面广,涉及各行各业,而且随着工业化进程,设备量将更大,使用更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面临着工作量大而人手少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要增加机构与编制,提高队伍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向科技要力量,向信息化要效率。依托科技进步和信息处理技术,助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这是必然的趋势,要认准方向,加速前进。
(四)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永恒话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离不开人,随着设备增多,还需要大量的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以保证这两支队伍的自身安全为前提,迅速提高队伍素质能力,才能适应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需要。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一岗双责”,管好业务的同时,带好队伍,做到逢会必讲队伍安全,将行风效能建设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一并布臵,一并研究,一并检查。激励支持监察员和检验员参加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培训和在职学习,开展立足本职的岗位练兵活动,举办培训班,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队伍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工作规范化,既是确保队伍安全的要求,也是提高工作绩效、提升业务水平的要求。这些基础性建设,我们要持之以恒抓提高。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特种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监管力量受到体制编制的约束,不增反减,因为基层局的安全监察员还要兼顾其它的质监工作,参加其它专项整治活动。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安全责任大,外部问责严厉,责任界定不清,造成一线安全监察员有畏难情绪,基层局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投入精力不足。
二是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还有差距。有宣传上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的原因。
三是动态监管体系建设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特种设备及其相关信息得到及时更新;乡(镇、街道)安全协管员队伍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还有待探索。
五、2009年的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积极宣传贯彻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为契机,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动态监管和重点监察,开展专项整治,提高工作有效性。省政府安办下达我局的刚性指标是:特种设备亡人数控制在6人以内,较大事故不超过1起,不得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完成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专项整治任务;对发现的土制锅炉、压力容器的整治率达100%。要通过努力,杜绝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态势。
(一)加强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1、继续实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法定检验检测目标责任制。在本系统内部分级签订责任书,实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法定检验责任目标考核;以《福建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细则》为牵引,促进安全监察与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设区市局和县局第一把手作为本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省特检院及分院第一把手作为技术机构履行技术支撑职责、实现监督检验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党组研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重大事项的制度和监察与检验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关于明确2009年全省特种设备法定检验检测责任的函》,各检验检测机构要认真履职,加强自身建设,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确实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行业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构和自检机构要加强对本行业责任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定期检验,加强与当地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和沟通配合。行业安全监察员作为协管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行业之外使用单位存在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行为时,应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2、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要以省政府开展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三年行动为契机,加强宣传,促进自觉,一是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责任和法定义务的宣传告知。在质监部门的办证大厅发放《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和法定义务告知书》,凡新登记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进行告知,对尚未告知的使用单位,通过检查、检验进行告知,通过多渠道多措施提高安全责任和法定义务的告知率。二是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各地分类培育扶植特种设备生产使用规范化样板单位,并组织规范化管理的推广。通过监督检查和推广先进经验,督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对没有认真落实安全责任、事故隐患严重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三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福建省特种设
备重点监控单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落实监管责任,设区市局要与重点监控单位签订责任制,并进行目标考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落实设备注册率、定检率、重点监控单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建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信用档案,将管理水平低、违法违规问题屡教不改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对黑名单企业要采取强制行政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与频度,必要时予以曝光。四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以12365和安监部门的举报网络(手机短信:10657300199,电话:968199)为平台,及时督促企业整改隐患,严厉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中的非法和违法行为。五是借鉴泉州市局积极争取有利政策的做法,探索形成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机制。
3、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责任制考核之中,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特种设备安全重大情况,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重大问题,构建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
(二)认真治理特种设备安全隐患。
4、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综合整治的办法,发挥监察、检验、稽查在隐患整治中的协同效应,提高隐患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根据国家局的安排,开展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专项整治。对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督促“电动葫芦”问题整改。
6、继续严厉打击土制锅炉和压力容器,发现一台,取缔一台。
7、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8、加强对重点工程中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各地要积极与当地重点工程管理部门沟通,主动提前介入,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政策指导,确保重点工程在建项目中不留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建成项目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达到100%.(三)切实加强安全监察基础工作。
9、加强组织建设和物质保障。省局拟培训两批管理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各设区市局应当根据本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持证安全监察员(其中:县局应配备2名);建立安全监察协管员队伍并定期组织培训,县级局每年应定期召开一次以上安全协管员会议,分析、布臵、沟通本地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情况,确定工作责任目标,建立并完善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其作用。落实“一岗两责”,将作风、行风、效能建设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抓好安全监察员和检验员的业务培训,支持他们参加脱产学习教育培训等,努力建设能力强、作风硬的廉洁队伍。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在年初制订本安全监察专项经费的使用计划,各级局应保证安全监察经费用于安全监察,专款专用,配备必要的装备,逐步改善基层局和一线监察人员的工作条件。
10、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数据采集与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更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基本数据库,完善监察平台的使用功能,实现检验数据与监察数据的实时交换。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实现政务信息公开。认真做好统计、事故报告等工作。
1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结合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等工作,深入宣传“安全发展”的理念,宣传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充分发挥各种新闻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认真抓好“315”、“黄金周”、“六一”、“安全月”等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12、规范安全监察行为。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严格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做好现场安全监察原始记录等相关文书、见证材料的保全,以备后查;按照《福建省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重点监控设备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重点监控设备安全无事故。加强对现场鉴定评审的监督和证后监督;各地在现场监察中发现获证企业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向发证机关提出处理建议,积极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企业依法生产。
13、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要齐心协力,和谐运作。检验机构要积极配合监察机构开展工作,弥补其人力不足,为其提供技术上的支撑;监察机构要热心支持检验机构的工作,主动过问并认真帮助解决检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监察机构与检验机构加强协作和沟通,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时整改并跟踪问效,对重大隐患和逾期不整改的问题,及时向监察机构提出建议;监察以后的情况,监察机构要及时督促检验或向检验机构传达相关信息。
(四)加强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按照新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规范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加强事故调查处理相关人员培训;调整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充实特种设备应急处理专家库和社会救援装备信息库,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推动企业编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加强在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锅炉、压力管道、气瓶、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使用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检查。严格按照规定报告和
调查处理事故,各地安全监察机构接到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主动组织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处理。省局拟组织一次特种设备应急演练;拟在特安处加挂“福建省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与调查中心”牌子。
(五)积极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
按照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局关于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履行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职责。
(六)抓源头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行政许可;要加强证后监督,探索有效措施保障获证生产单位的资源条件得到持续满足。
(七)开展场(厂)内机动专用车辆普查。从下半年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对场(厂)内机动专用车辆(不含民用机场、“两工地”使用的)进行普查,夯实数据。
同志们,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节将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国务院将今年确定为“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的要求严格,我们任务繁重。我们要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省特安工作者,积极工作,勤奋履职,紧紧围绕预防和减少事故这个目标,按照目标考核责任制和工作会议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建立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有效的动态监管机制,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益,强化服务意识,融监管于服务,努力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为打造“服务质监、平安质监、实力质监、文明质监”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懈努力。
在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冯贵明 2009年3月4日
同志们:
刚才,泉州市政府领导、省安监局领导都作了讲话,对我们开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有很好强的指导性,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抓好落实。
2008年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战线上的各位同仁认真履职,辛苦工作,围绕着预防和减少事故这个目标,以“隐患治理年”和“基层基础建设年”的主题活动为契机,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根本措施,加强基础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和法定检验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事故控制较好,没有突破省政府下达的亡人和事故控制指标;完成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任务;既定的责任指标基本完成。后面,孙处长要对2008年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 2009年的工作进行明确并提出了要求。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谈谈对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印象
2008年,我们国家大事多,突发事也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严格,任务十分繁重。各设区市局领导班子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都很重视,监察机构和检验机构的工作都很努力,做了大量工作,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
一是争取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借力使劲、攻坚破难。泉州市局在当地政府开展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中,争取到了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安委会关于落实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相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中写入“企事业单位如有使用特种设备,只要其中一种被评为C级或D级的,该企事业单位总体的安全等级就应定为C级或D级”这一条款。这一条款对于促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非常有利,因为安全生产等级评为C级或D级,该企业就要受到相应的约束。这也是今年工作会议放在泉州市召开的重要原因,下午我们将通过到现场考察,实地了解,有时间还可以请泉州市局领导详细介绍。泉州市局在开展锅炉节减排工作中,与经贸部门联合,召集全市重点锅炉耗能大户135家参加会议,推动锅炉使用企业节能减排。福州市局对仓山非法倒瓶充装经营液化气的区域性问题,专题向省局和市政府作了汇报,将情况抄告了燃气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局,并提请仓山区政府协调解决这一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经营问题,对此李川副省长还专门作了批示,联合公安部门对这一区域性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整治。莆田市局充分发挥联动协作机制的合力作
用,解决了一批仅靠职能部门单一力量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同市重点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特种设备及计量器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检查。检查了37个项目施工工地69台特种设备,对4家6台违规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立案查处;会同市建设局和消防支队等单位对全市11家液化气充装单位进行联合安全检查;会同市建设局、安监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印发了《莆田市清理整顿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工作方案》的通知,经常联合开展了对液化气充装站、经销点的监督抽查;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学校特种设备百日督查;与市监察局、安监局、城厢区安监局、消防、工商等部门联合对莆田市康华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检查,发现3台载货升降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发出监察意见书,责令限期整改;配合市安办组织的非煤矿山打非专项检查,共检查非煤矿山6家土制桅杆起重机3台,责令停止使用。宁德市局依托福鼎市政府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和石材加工土制起重机的专项整治工作;与船舶协会联合召开会议,宣贯起重机械、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的要求。永定县局争取由县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协作处理了土楼景区观光车管理混乱问题,以政府名义出台非煤矿山土制起重机械长效监管机制。我们虽然是条管部门,但安全生产工作由各级政府负领导责任。特种设备量大面广,分布到各行各业,涉及到方方面面,监管难度大,离开政府,我们将寸步难行。因此,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我们一定要争取得到政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注重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取得支持。
二是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促进工作落实的新办法新途径。大部分设区市局都推行了约谈制度,柔性行政,宣传法规,促进自觉,保障整改到位,这项制度要全面辅开。三明市局要求各县局树立3家管理示范企业,帮扶企业,以点带面,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泉州市局建立了《特种设备举报奖励制度》,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漳州市局利用短信平台定期向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员或业主发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提醒短信,有一定的效果,各地可以借鉴。省特检院为福建省三钢集团的4个400立方米的氧气球罐进行了检验检测和安全评价,采用了声发射和磁记忆技术,实现了不开罐检验,在不影响企业的生产同时保证了检验质量。创新是事业发展的源泉,永无止境。创新工作机制,应该是在不断深化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向科技、协作和信息化要战斗力,要效益。
三是强化了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泉州市局在福建联合石化派驻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办事处,服务到一线。宁德市局在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国家级景区和宁德大唐电站、宁德核电站等重点工程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安全管理及
作业人员培训服务工作中,受到企业的好评。大部分设区市局利用质监行政办事窗口发放《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定义务告知书》,厦门市局编印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手册》、省特检院编印了《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手册》等,免费赠送给使用单位,对于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提醒作用,这项工作,也要全面铺开。省特检院在在福建炼化一体化工程、福建大唐国际宁德电厂二期工程、福建液化天然气(LNG)总体项目、龙岩坑口电厂二期工程等重点工程中连续发现了大量安全隐患,全年共出动检验员6000多人次,发现重大安全隐患30余项,及时处理安全隐患10多起,有效地保障了重点工程安全建设,受到了业主的好评。尤其是在炼化一体化重点工程检测工作中发现40万吨/年聚丙烯装臵中从德国进口的冷凝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敢于跟特种设备制造先进国家叫板,维护了我们国家的荣誉,并且促使隐患得到整改。为企业服务,这是我们打造“服务质监”的根本要求,为企业把好安全关,就是对企业的最大服务。在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上,我们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服务。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既要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换位思考;在履职上,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体现监管;在态度上,要满腔热情,要人性化,体现服务。
四是隐患排查治理取得成效。去年是“隐患治理年”,各设区市局都按照省局的安排,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完成了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对非煤矿山土起机械专项整治成果进行跟踪。部分地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项整治。如南平市局发现部分涂料企业存在将常压锅炉改为承压使用的问题后,组织对全市涂料行业进行排查,共查获取缔5台土制锅炉。福州市局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通过对福州绕城高速、平潭跨海大桥、可门电厂等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查处了江苏、上海、河南等外省单位在榕违规安装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行为,确保了重点工程的安全生产。福州市局针对近年来电梯增长快,加强了电梯维保的监督,对42台超期未检、“带病”运行和逾期未改的5个小区13部电梯依法进行了查封和曝光,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了电梯定检的开展。莆田市局印发了《安全板块成员单位重要工作联络规则》,进一步规范了检验中发现隐患的反馈、督促跟踪整改、回馈制度,形成了闭环,有效促进了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搞安全工作,必须追求扎实的作风。丁是丁,卯是卯,不能有半点含糊。发现了隐患,就是要一查到底,跟踪到整改效果,工作见证要保全,所采取的措施要到位,要能够形成闭环。否则,一旦问责,将经不起检查。
五是加强了队伍建设。去年,省局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的乡镇聘用安全协管员,省局拿出了近二百多万,说明省局重视基层建设,以安全协管员弥补基层局人员的不足。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南平市局要求基层安全监察员到企业检查的时候,尽可能带上当地安全协管员,既作现场指导,提出工作要求,又加强联系,部分县局还制订了考核细则,建立了月报表等制度,个别安全协管员发挥了提供信息的作用。省局举办了三期安全监察员培训,大部分在岗持证人员得到了轮训,一批安全监察员取到了证件,队伍得到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到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但关键是人。从目前来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主要的,还是依靠人的责任心、业务能力和经验。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还是要摆上重要位臵,持之以恒抓下去。
六是加强了应急救援准备。去年,各设区市局基本上都组织了应急救援演练。漳州市局与东山县政府联合开展了液氨储罐应急处臵救援演练观摩。龙岩市局成功参与处臵了一起罐车撞车后的险情处臵。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局的号召与调遣,第一时间派出援川特种设备服务队,服务队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对震后的电梯安全进行检验,受到了国家局的表扬表彰。手机信号覆盖乘客电梯工程在全省推行以后,各地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86.3%, 比预计的进度要快得多。加强应急救援准备,这是我们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事故规模甚至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工作。平时,我们积极预防,尽最大努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持续有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臵。这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两个重要方面。
七是保障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去年,在重要时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中,各地做了大量工作,在奥运会召开期间,我省没有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泉州市局在保障全国农运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上,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加强重要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保障安全,防止事故,这是我们部门实现社会效益的职责所在。
去年的工作,亮点不少,印象深刻。同时,也应该看到,各地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和问题,比如:漳州市局和厦门市局开展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行动缓慢,受到省局的督办;省特检院个别检验员在两个机构持业、政和锅炉厂制造监检形同虚设;莆田市局瞒报一起一般事故;三明、南平、泉州超范围受理开工告知等,这些问题和不足应该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国家质检总局
提出“质量和安全年”,省局提出“高起点基础提升年”,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意义重大。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对我国今年的实体经济的影响将加剧,尤其是我省,外向经济比重较大,企业的困难比较多。这是大的背景。从今年5月1日起,国务院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开始施行,条例明确将场(厂)内机动专用车辆纳入《条例》监管范围,还新增了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以及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管,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新修订的《条例》扩大了工作范围。从目前已知的形势背景来看,既有于我们工作有利的一面,比如:长期困挠我们的场车问题、事故调查处理问题,从法规层面已经予以解决;省政府安办开始重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正在采取措施促进其自觉落实。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新《条例》增加了工作范围,增大了工作难度,而目前监察力量不足,监察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等不利条件没有根本改善;现行的安全监察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情况新问题,法规标准还不能有效提供支撑等。因此,我们说,2009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团结奋斗,迎难而上,迎接挑战。
三、做好今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的工作任务已经明确,要做好今年的工作,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精力。有人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说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任务繁重、问责严厉就怨声载道,碌碌无为。俗话说得好,开心过是这样过,不过开心过也是这样过,为什么不开心过呢。既然在其位,就要谋其事,既然谋其事,就要认真对待,改变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满腔热情、充满自信地去适应新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就能够创造出新的业绩。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尤其要努力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特种设备安全不是监督出来,更不是检查出来的,最终是靠企业对人、物、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来实现的。因此说,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无可替代。但是,目前的体制机制对企业不落实安全制度的行为约束不力、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低廉等因素决定着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不自觉,造成了安全生产领域中存在着“政府或部门着急而企业不急”的荒谬现象。去年,省政府在总结泉州市政府关于促进企事业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了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这是对安全生产规律上的进一步认识,把握住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以这三年活动为契机,有力作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将特种设备安全问题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盘子,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促使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监察与检验机构要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监督检验两个机构都是代表政府在行使职责。监察与检验唇齿相依,骨肉相连,检验为监察提供技术支撑,监察为检验开道等等的说法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两个机构保持工作上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对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沟通机制和平台,及时通报信息和问题,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听说有一个现象,有的分院很会“打太极拳”,发挥垂管的优势,把上报省院研究当作托辞,尔后不了了之。这是非常不好的,一定要注意克服。有什么问题,既然摆在桌面上,就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上报省院是可以的,省院是怎么决定的,要有回音。今年我们对类问题要有解决的机制,要坚决克服推诿扯风的风气。特安、特检都姓“特”,要培养特种部队那种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特安、特检都姓“特”,其实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少说两家话。
四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所多为有所少为。特种设备量大面广,遍布城市农村,而从事安全工作的监察和检验人员又非常有限,如果不讲究工作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顾此失彼。按照国家局的要求,今年我们将根据特种设备的本身安全参数、所处位臵以及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分级的监督管理,县、设区市局都要编制重点监控单位的名录,并且明确责任人,对这些单位监督检查的频次及检查内容也要予以明确。要把主要力量和精力放在危险性大影响面广的设备上,做到有所多为,有所少为,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重点监控单位的目录已经发布,请各级质监局按照去年下发的监督管理办法执行。
五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希望今年我们切实拿出真招来。特安处和特检院都应该将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几年,抓出成效。自身建设就是基础建设,“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形象说明了自身建设是何等的重要。首先,要按照廉洁清政的要求,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其次,要提高业务能力。根据中远期的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如开展技术比武、跟班学习、出国监造人员英语培训等,不断补缺补短,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另外,要加强规范化和程序化,要按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规范现场监察行为。去年底,特安处在检查考核中发现不少安全监察员没有按要求启用《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原始记录本》,这是很不对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是国家局在认真吸取铁岭“418”事故问责的教训后采取的一项措施,在现场,你做了哪些事情,看了哪台设备,有无发现的问题?在问责的时候,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要有相应的佐证,原始记录本就是为了补上这个缺。不怕
一万,只怕万一呀,同志们,设备这么多,难保不发生事故,发生了事故,就要追查责任,这是目前的一个程序性机制,大家平常工作很辛苦,如果图一时省事而受到追究,会遗憾终生的。
继承创新 科学监管
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陈钢
(2009年2月25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动员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继承创新、科学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条例,全力投入到“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水平,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安全发展、节约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总局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2月13日,总局刘平均副局长专门听取会议准备情况的汇报,对200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今天上午,刘平均副局长又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总局张纲总工程师对开好本次会议和进一步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也多次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并将在大会上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刘平均副局长和张纲总工程师的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回顾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接连经历了一些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而言,2008年也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重大挑战和考验面前,在总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的同志们,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积极应对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全力保障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扎实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有效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保安全、抓节能、促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
全系统把“平安奥运”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做好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总局把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指挥协调小组,两次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总局局长办公会议两次听取专题汇报,总局领导先后12次深入一线实地检查指导工作。按照奥组委和总局的总体要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6个奥运承办城市和辽宁、山东、河北等3省的质监部门以及中国特检院等检验机构,均成立了指挥协调机构,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精益求精地抓好各项工作。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外围区三层保障区域,制定国家、省(市)、区(县)三级保障方案,落实使用、检验、监察三方安全责任,采取加严督查、加严检验、加严管理等“三加严”特别措施,对11468台奥运“核心区”和“缓冲区”特种设备进行隐患排查、检验检测、跟踪整改、试验验证。在保障实施期、比赛前夕、比赛期间三个阶段,总局对省(市)局、省(市)局对区(县)局开展层层督查,6个奥运城市质监部门开展互查,各地质监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设备不间断监督检查,制定重点监控设备、比赛场馆、开闭幕式等三个层次的应急预案,开展了全方位的应急演练,组织1427名维保人员场馆内24小时现场值守、44支应急救援队468名应急人员场馆外备勤待命、161名技术专家应急技术支持。比赛期间6个奥运城市共出动监察人员8285人次对4061家单位27613台(套)特种设备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加强对电梯的维修保养、对乘客的引导服务、对残奥会专用特种设备的监督检查等“三加强”特别措施满足残奥会的特殊需求。全国其他地区质监部门也都积极行动,认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督查,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环境。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实现了“核心区”无故障、“缓冲区”无事故、承办城市无较大事故、全国无重大影响事故的更高目标,为“平安奥运”作出了积极贡献。黑龙江借鉴奥运会保障工作经验,超前谋划,周密部署,正在认真进行大冬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
(二)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伟大斗争。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总局和各级质监部门紧急动员,慷慨出征,千里驰援,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去。地震发生后,总局连续发出4份文件,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开展特种设备受损情况排查、检验、修复工作。在得知四川省大量特种设备受损并直接影响数百万群众生活和数万伤员医疗救治的情况后,总局领导坚决、果断地作出决策,立即组织受损特种设备检验与修复的紧急大会战。在7天时间里,总局会同四川省质监局组织17个省(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及相关企业共计2882人,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余震不断、道路不畅等巨大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检验并组织修复了
20918台受损特种设备,排除数千起事故隐患,有效地避免了灾区特种设备次生事故的发生,帮助灾区410万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西藏区质监局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当雄地震灾区特种设备安全。在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全国特种设备战线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互助精神,展现出“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英雄气概,表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经受住了特别的考验,做出了特别的贡献。总局特种设备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其他参战单位和人员获得了多种形式的表彰奖励。
(三)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围绕奥运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总局共组织5个督查组到12个省(市)进行重点督查,各省、市(地)、县(区)质监部门共组织督查组8725个、人员260204人次、投入资金51766.31万元,对263个市(地)、2389个县(区)、24855个乡(镇)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企业进行了督查。全国质监部门全年共排查隐患治理单位291499个,发现事故隐患225064项,已整改205208项,整改率91.18%,其中重大事故隐患35880项,已整改31450项,整改率87.65%,未整改的已经全部制定了整改计划,限期整改。共发现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特种设备61363起,已经立案查处54133起,占88.2%,其余的正在抓紧查处。福建、云南等地还建立起与安监、国土、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将起重机械、危化品槽罐车等整治检验合格作为办理生产许可、采矿许可、车辆安检等的前臵程序,青海建立了约请谈话和公告公示制度。浙江、江苏、辽宁、吉林、湖南、河南、河北、福建、内蒙等地积极开展压力管道元件整治。新疆集中开展了车用气瓶整治。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在特种设备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四)有效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按照《节约能源法》和总局新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印发了《关于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26个省制定了节能工作规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目标、措施和要求,并着重从完善立法、开展能效普查、实施节能工程等方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新修订的条例增加了节能监管的具体规定,完成《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审查工作,辽宁、山西、江苏等36个地方法规、标准相继颁布实施。辽宁全面
推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评价和节能改造示范工程,浙江、湖南、上海等地争取省政府支持,形成与经贸委、环保等多个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用能企业、质监部门、地方政府共投入节能改造和工作经费4.475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工业锅炉能效状况普查和“三个万”节能工程,完成了1000家锅炉制造企业的产品能效状况调查、100239台在用工业锅炉能效状况抽样普查、4003台在用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评价、9672台工业锅炉节能改造、106294台工业锅炉水处理达标、215560名司炉人员节能知识培训,淘汰低能效小锅炉7686台,建立840个节能工作试点示范,应用1361项次的节能新技术,探索出一批如系统改造、排污控制、余热利用、水处理达标、冷凝水回收、集中供热、热电联供、小锅炉淘汰、节能管理达标锅炉房评比等节能工作方法。
(五)继续完善安全监察工作基础。
全国质监部门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安全监察工作基础,法规标准、动态监管、安全责任、应急救援、安全评价等五个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4日签署第549号国务院令,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作出修改,确立了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职权,完善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体现了国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奠定了新基础、开拓了新领域、翻开了新篇章;《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相继出台,安全监察法制基础更加坚实。“金质工程”(一期)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系统已陆续开始试用,山东实现了监察检验数据的实时更新,上海完成103万个气瓶电子标签标识,福建全面推行手机信号覆盖乘客电梯,宁夏等地开展了对重点设备的监控试点,动态监管取得新进展。各地积极探索落实安全责任的新思路、新举措。总局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企业技术和管理优势,创新川气东送长输管道安全监察工作方式,有效实施安装监检;山西实行各级政府层层负责制,甘肃建立监察工作层级监管机制,贵州理顺与安监部门对起重机械监管职责,海南层层签订责任状,陕西开展创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示范县试点工作,广东、江苏、江西探索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广西建立电梯维保工作质量扣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和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重庆、山东等地积极探索与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合作的社会联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南京、深圳、淄博等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绩效考核试点应用取得明显效果,江苏、湖南等地将特种设备安全考核指标纳入对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安徽将设备划分ABCD四个类别试行分类监管。天津、浙江等加强考试基地建设,逐步
实现理论考试机考化、实际操作考试模拟化,湖北建立作业人员考试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浙江免费培训1.9万名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不断加强。通过这些改革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年来,通过全系统共同努力,在设备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全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为0.74起/万台、死亡率为0.82人/万台,继续保持平稳下降态势;同时通过节能试点,实现节约标准煤1115万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成效突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面对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奥运安保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全系统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贵州省锅检中心检验员薛永龙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受灾地区特种设备监察检验机构临危不惧,奋力自救;全国2882人组成的特种设备技术服务队挺身而出,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打赢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大会战;安徽省特检院芜湖分院电梯检验师郭立克、59岁的上海市质监局副总工程师孙永安等同志强忍病痛,毅然奔赴并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一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种设备相关企业同舟共济,无私援助;在保奥运安全中,北京等奥运承办城市及周边省市监察检验机构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紧盯死守、埋头苦干。在这里,我谨代表特种设备局,向全国特种设备安全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正好是1978年国家恢复在文革中被撤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30周年。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产生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法制初步完善。改革开放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制建设十分薄弱,全国仅有4个安全技术规范和几十个标准。现有国务院条例1部、规章11件、安全技术规范115个、相关标准1500余个和地方性法规规章10余个,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为安全监察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法制基础。
二是队伍基本健全。1978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设臵在省和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机构不到100个,仅有500人。目前,国家、省、市以及大多数县质监部门都设臵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共3011个;市以上质监部门全部设臵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共359个;安全监察和检验人员共35687人,为安全
监察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三是机制不断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从监察检验一体向监察、检验双轨制转变;工作格局从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为主向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管、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转变;监管环节从偏重生产环节向生产、使用环节并举转变;工作重心从注重事后调查处理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近几年来,还实施了“开门立法”、行政许可三分离改革,推行信息化动态监管,强化法定检验区域覆盖,规范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行为,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有效提升了监管能力。
四是科技明显增强。“七五”以来,我们在压力容器、工业管道和埋地燃气管道三个方面实现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研究成果的系统集成,攻克了120多项关键技术,取得90多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攻关重大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2项,特别是形成了一支以中国特检院为龙头、老中青相结合、跨行业跨学科、近千人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攻关队伍。“十一五”期间,“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被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现了从课题到项目、从技术到技术管理并重、从承压类特种设备到特种设备全覆盖的转变,科研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30年的长足进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种设备事故率大幅度下降,为促进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30年来承压类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下降了30多倍。总局成立以来,在设备总量增加了一倍多的情况下,万台设备事故起数连续稳中有降,绝对死亡人数有效控制在每年300人左右,并连续几年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从30年的情况看,特种设备事故基本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未发生全国性的事故灾难,其安全状况在全国安全生产领域处于较好水平,为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大幅度增加,装备制造能力明显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30年来,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增加了5倍。目前我国八类设备的制造门类齐全,其中电站锅炉、大型压力容器、大型起重机械、电梯等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00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特种设备增长迅速,但特种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以特种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的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4.13%,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积累了具有借
鉴意义的做法和经验。”
回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有三点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一是要坚持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确立一项好的制度是事业发展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与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建立了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7个环节全过程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30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实践证明,安全监察机构被弱化或者撤销,事故都会随之大幅反弹,由专门机构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安全监察是控制事故多发的有效举措。这一基本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安全基本规律,也与国际作法相接轨,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二是要坚持在创新中发展的工作理念。30年来,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总局成立以来,我们不断完善法制、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开拓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实际,以改革创新的思维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三是要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30年来特别是总局成立以来,我们坚持在服务中监督,确保重大工程项目安全建设,确保重大活动安全进行,积极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努力促进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在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作用。这些举措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实践,是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志们,回顾总结30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事业的发展历程,就是要让我们牢记特种设备安全战线上的前辈们做出的历史贡献和功绩,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就是要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正确面对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鼓舞再攀高峰的勇气和干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宝贵经验,做到有继承地创新和有创新地继承,继往开来,奋发进取,进一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不断把事业推向前进!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虽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新挑战,面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以及对“三鹿”奶粉事件的反思,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
一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下降
了30多倍,近几年来也保持了平稳下降态势,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率是工业发达国家的4至6倍,差距比较明显,起重机械等领域事故多发的势头仍未得以根本扭转,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人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紧接着就是对安全的需求。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人们对安全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是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特种设备数量大幅增加,近5年来平均年增17.5%,在职能上又赋予节能监管职责,而监察、检验机构编制未合理增加,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些发达地区人均监管设备达到三、四千台,不堪重负。基层队伍思想不够稳定,加上一些地方人员轮岗交流频繁,专业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跟不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三是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总体上看,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过程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些作法仍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在部分工作职能定位上尚不够清晰,在某些方面存在监管过宽、过细、过度的问题,既有越位、错位又有不到位。由于这些工作定位上的偏差,客观上形成了“保姆式”的监管方法,使企业产生依赖思想,削弱了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动性,模糊了安全责任界限,淡化甚至替代了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导致监察、检验部门承担不合理无限责任的情况。“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这些关于职责定位上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是监管方式方法还欠科学,监管效能还有待增强。特种设备种类、品种较多,危险性、技术特点、失效机理、使用环境、企业管理基础、区域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适应特种设备特点和安全规律,按照不同设备、不同企业、不同地区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监管方式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欠缺。监管信息化建设仍显滞后,尚未实现特种设备全过程动态监管,监察与检验数据联动不够,对数据资料的分析挖掘不够,动态监管的效能未充分发挥。行政许可项目过多、级别过细、权力下放不够,既影响办证效率,又不利于发挥地方安全监察部门的积极性。
五是检验工作改革还需深化,资源配臵效率有待提高。几年来,通过实施检验机构联合重组,在促进检验资源优化配臵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我国现行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体制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市场配臵检验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有效竞争约束机制还未建立,改革发展创新的压力和动力不足。法定检验范围偏大和项目过多;东部地区检验任务过重,西部地区检验任务不足;
一些地方检验工作量增加很快,系统内检验力量明显不足,发挥社会检验力量又不够,检验盲区死角依然存在;检验不足与检验过度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检验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发挥企业能动作用、给予企业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参与检验工作的话语权不够,不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些监督检验和型式试验计费方式不够科学、收费标准不尽合理,收费与工作量不相匹配;一些检验机构忽视检验风险和责任,过度追求检验收入的高增长,已经严重影响了检验队伍的公益形象。
六是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安全投入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投入严重不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大多数省及省以下质监部门尚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专项经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机构监察经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高精尖的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较为缺乏,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较多,原始创新较少。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还缺乏专门的法律,现有法规规章层次不高、权威性不够,各相关方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不十分明确。战略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发展战略和安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发展规划工作比较薄弱,对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全与节能工作的定位、体制、机制、政策的研究还不透彻,尚未建立起全面、系统、科学的统计、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当前,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并部署在全国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全面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履行好安全监察职能,在切实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在促进节能降耗、装备制造业振兴、特种设备出口、安全性与经济性协调统一和服务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三农”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性和贡献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但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牢牢把握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鼓舞我们的干劲和士气。
第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确保
产品质量和安全”、“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涉及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和节能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产品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国务院将09年作为质量和安全年,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大量涉及特种设备安全。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确立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制度。质检系统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将之作为三大安全之一来抓。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这些都为我们抓好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供了强大动力。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则是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利益之一,要把特种设备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节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利用好对特种设备实施全过程安全监察的优势和丰富的管理与技术资源,有力地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降耗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是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应当遵循的方法论,要统筹兼顾好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借鉴国外经验与立足国情、监管模式统一性与特殊性和服务与监管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第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规律形成了较为深刻、系统的认识;建立了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察检验机构和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监察检验队伍;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技支撑体系,通过努力攻关取得了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总局成立以来,进行普查整治,严格市场准入,强化使用监管,开展专项整治,狠抓五个体系建设,推进立法、行政许可、现场监管、检验机构联合重组等体制机制改革,安全监察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在此还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任何困难与挑战面前,我们这支队伍总是能够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质检精神。这些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为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继承创新、科学监管,把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工作持续推向前进。
三、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新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国务院把今年确定为“质量和安全年”。新的一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着力完善法制、健全体制、创新机制,以“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抓手,以宣贯新条例为主线,继续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力争实现事故率控制在0.72起/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315人以下的安全控制目标和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深入开展起重机械专项整治。以进一步减少起重机械事故、力争遏制起重机械重大事故为主要目标,各地要在2008年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严格监督企业整改遗留的事故隐患,对区域性或整改难度较大的设备,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通过政府挂牌督办切实整改到位。以保障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起重机械安全为重点,联合安监部门,主动与交通、铁路、水利、电力等部门和重点项目业主单位加强联系,争取提早掌握信息、提前介入,充分发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单位、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针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情况,围绕今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排查,严格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准入条件,加快许可证转换,加强获证后的监督
抽查,严厉查处压力管道元件无证制造行为。抓紧制订《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积极开展制造监检试点工作并稳步推开。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压力管道元件的现场安全监察工作。
进一步规范作业人员考核管理。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提出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建设标准,启动全国统一的特种设备培训教材编制工作,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考试基地,以锅炉、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操作人员为重点,推进作业人员理论考试机考化、实际操作考试模拟化,提高考试机构把关能力,提高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规范作业行为,预防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延长作业人员证书复审期限,简化复审程序和要求,切实提高复审有效性和降低作业人员行政许可成本。建立全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网上查询平台,加强对作业人员特别是异地作业的监督管理,打击无证、假证作业行为。加强对考试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抽查,对那些重收费、质量差、把关不严的考试机构,坚决予以整顿直至取消考试委托。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力度。认真总结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试点工作经验,准确把握以监督为核心的行政监察工作定位,界定好与企业、与检验的责任界限,合理调整现场监察的内容和方式,修改完善《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规则(试行)》,提高现场安全监察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新条例的宣贯实施,完善质监部门安全监察和执法稽查机构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特种设备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使用行为。
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宣传教育活动。以新条例宣贯为重点,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知识,积极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坚决曝光特种设备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法制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做好“3.15”、“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与教育部门合作,继续做好“六一”儿童节特种设备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好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二)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各地要充分利用对特种设备全过程安全监察的体制优势、管理与技术资源和现行有效的工作抓手,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领导和经贸、环保等有关部门支持,建立完善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坚持服务优先,不再设立新的行政许可。提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框架,颁布实施总局规章《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管办法》,抓紧组织制定锅炉、换热压力
容器、电梯等产品能效标准和能效测试方法标准,修订相关技术规范,增加有关节能的内容和要求。贯彻节能法和条例规定,开展设计、制造、使用、检验检测等环节的能效审查,公布一批能效测试机构,加快能效测试与评价技术能力建设,逐步开展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新产品与在用设备的能效测试,开展高效节能特种设备能效等级评定,力争与有关部门联合公布一批特种设备节能产品和淘汰产品目录,限制和淘汰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抓住重点,开展以锅炉使用环节为重点的“四个五”节能工程,即组织开展5万个锅炉房节能管理达标活动、50%以上工业锅炉(4吨以上)水处理达标、5000名节能监管与能效测试人员节能知识培训、5项以上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力争实现节约1000万吨以上标准煤的目标,促进节约降耗和产品结构调整。
服务特种设备装备制造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特种设备标准被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可,努力提高我国电梯、港口起重机、气瓶等优势领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促进特种设备出口。加强对特种设备制造业的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研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政策措施,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炼油、乙烯、煤化工、天然气储运等石化装备自主化,引导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严格依据法规标准规定,加大对超过15年使用年限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强制报废力度,既保证安全,又促进扩大内需。推广应用风险评估、在线检测、科学评价等检验检测和完整性管理新技术,促进石化等大型成套装臵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化行政许可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许可成本。抓好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改革试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整检验方式,减少检验项目,提高检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倡导减免许可和检验检测收费,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围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扩内需的重大举措,继续做好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能源工程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协调好各方关系,发挥各方积极性和作用,有效实施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主动为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建设等项目提供服务,做好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法定检验、作业人员考核、现场安全监察等安全工作,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顺利实施。
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举措。加强农村调研,加大向企业向农村的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企业开发生产适应农业农村特点的特种
设备产品。严厉打击将报废气瓶修理翻新后销往农村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探索调整行政许可条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促进特种设备企业向农村转移。修改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倡导出台减免考核费等优惠措施,加强农民工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安全监察水平。
建立战略管理机制。组建战略研究制定的专门团队,积极发挥安全技术委员会和专家作用,建立战略制定、实施、修改完善的动态机制,形成用发展战略指导工作实践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开展国内外体制机制、法规标准比较研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节能与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开展安全理论、行业管理、综合改革、法规政策等软科学研究,增强监察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理论体系。充分应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科学确定事业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指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研究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战略纲要(2009-2020)》。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技攻关计划研究。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标准战略制订。
建立安全风险监控机制。配合总局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结合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逐步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研判机制、预警平台、快速处臵机制和安全巡视、明察暗访、举报奖励制度及安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认真总结特种设备事故的经验教训,针对违法违规制造使用特种设备行为,及时掌握违法违规线索和行业潜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风险研判、发出预警、快速应对和妥善处臵。
完善分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理论研究,综合考虑设备失效概率和事故后果,以重大风险防范为重点,注重差异性、提高针对性,研究构建不同设备、不同企业分类监管模式,积极探索不同地区的分类监管模式。抓紧制订分类监管分步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分类监管试点,推进基于风险的检验(RBI)在大型石化装臵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展客运索道等机电类特种设备以故障率为控制目标的监测与预防试点,逐步完善有关法规标准;要更加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分类监管,各地要大胆探索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的措施方法,争取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方面尽快取得试点成果。
深化行政许可改革。调整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范围、许可分级,合并许可项目,合理设定项目上下覆盖范围,计划减少制造许可项目30%。下放许可权限,41
将省级审批总局发证的项目全部交由审批机关发证,将总局负责发证的行政许可项目的75%下放给省级实施。简化申请资料和换证评审简化许可程序,逐步实行网上申请,政务大厅受理,试行网上审批,提高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方便企业和降低取证成本。修改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将质保工程师、承压类设备制造单位的焊接责任工程师、设计人员纳入作业人员管理。加强证前证后监督,试行发证前公示制度,总局计划抽查200家获证企业,地方抽查本行政区域内15-25%的获证企业。总局和各省(市、区)要合理规划鉴定评审机构设臵,规范鉴定评审授权委托,完善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和注册制度,合理制订行政许可收费标准方案,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鉴定评审工作的监督抽查,对工作质量不高、评审把关不严、工作作风不正的鉴定评审机构和人员进行惩戒直至行业禁入。
探索检验工作改革。面对新形势和检验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检验工作改革势在必行。但因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情况复杂,必须系统论证、科学设计、试点先行、稳妥推进。根据法定检验性质,从总体趋势上看,应当按照分类监管原则,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合理调整检验项目,逐步缩小法定检验范围,强化企业自检和委托检验,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检验力量作用,质检部门检验机构集中力量确保重点设备的检验。在压力管道检验检测等有条件的领域,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做好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检中心的规划布局,继续推进检验机构联合重组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优化检验资源配臵,发挥中国特检院的龙头作用,打造“中国特检”品牌。配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思路和进程,积极探索质检部门特检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检验机构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装备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内部活力,实现良性发展。
建立行业大科技工作机制。针对国家级检验机构有人才有课题但缺乏经费、地方检验机构有经费但缺乏人才和课题的情况,支持、指导中国特检院牵头整合国家、省和部分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机构的人才、项目和经费资源,搭建行业大科技的工作平台,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多出快出成果,培养更多人才特别是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加速提升队伍素质与能力和技术与管理水平。在科技大平台下,积极探索建立各类有专业特色的检验检测技术科研基地,形成科技大平台的有力支撑,激励地方检验机构提高科研积极性和科技创新能力。
(四)继续推进五个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基础。
加快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法规标准体系研究,明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各自应当体现特种设备监管的哪些不同要求,进一步优化体系结构,理顺相互关系。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法》立法工作,年内开展调研,完成草案起草。配合法规司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宣贯实施工作,抓紧制定与新条例配套的事故调查处理、节能监管、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监察、特种设备使用监督管理等规章,补充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着手清理审查现有法规标准,着力查漏补缺,修订完善规章和规范目录,提出“废、改、立”计划,加快制定缺项、漏项的行政规章、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坚持开门立法,充分发挥安全技术委员会、行业组织和专家作用,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开展立法后评估,提高立法质量。各地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必要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加快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安全责任主要包括企业、检验机构、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四方责任,其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最重要、最关键,明确监察检验责任最迫切。总局将出台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组织清理现行法规标准中有关安全监察、检验责任的不合理规定,抓紧修改完善,着力弥补缺位和纠正错位,合理缩小监管范围,突出监管重点,明确界定监察和检验机构的责任。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试点,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在有条件的领域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检验机构,体现权责一致;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发挥保险浮动费率的激励作用和社会辅助管理功能;按照总局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特种设备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论证建设方案,探索建立生产、使用、检验检测、鉴定评审等机构及其人员的诚信规范和诚信等级评价指标,逐步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力争与行政许可、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保险费率等事项紧密结合和整体推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同时,今后要深入研究监察检验工作定位,通过立法明确各方法律关系、责任界限和责任追究。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督促企业落实责任。
加快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支持各地建立和规范协管员队伍;按照总局统一部署,推进“金质工程”(一期)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和业务系统的应用,促进各地监察、检验软件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设备、机构、人员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制定《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颁布监察、检验数据规范标准。继续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建设进行量化考核,加快推进车用气瓶、危化品气瓶电子标签等信息化动态监管工作。在移动式压力容器
动态监管向制造环节延伸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扩大制造环节动态监管试点范围,逐步覆盖生产环节,最终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
加快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认真履行新条例赋予的事故调查处理职责,配合法规司抓紧出台总局规章《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建立质监牵头,安监、监察、检察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制定事故调查处理导则,组织建立事故调查专家队伍,编写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反应培训教材,开展基层质监部门事故调查人员培训,提高事故调查处理的能力。明确质监部门在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定位,理顺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专业救援力量、政府等的关系,完善并印发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尽快建立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特种设备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推动企业自主救援能力建设以及与安全生产、公安消防等专业救援力量的合作联动。针对冰雪灾害、地震等经验教训,制定和完善有关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开展针对性应急反应演练。各地也都要加快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反应的工作制度和技术能力建设。
加快安全评价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监察绩效考核评价成果应用,在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面,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能,积极争取将特种设备安全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加强地方政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结合检验工作改革,推进法定检验工作定额试点,按工作定额考核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开展特种设备危险源评价与分级试点工作,指导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监察能力。
积极争取加大对基层的投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安全监察的投入,指导地方监察机构建立财政专项经费渠道,重点解决基层监察机构编制不够、经费不足、装备欠缺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总局专项经费中增加应急反应体系建设、节能监管、科技等方面的经费,配合计财司在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基层装备建设等方面的经费。
保持基层人员队伍稳定。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总局下发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干部交流的指导性文件,在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进行干部交流时,要充分考虑队伍的专业结构和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数量,保持队伍的基本稳定。
加强队伍的培训教育。积极协调人事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专业技术教育;争取在有条件的检验检测机构中增设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制
修订考核大纲、教材和题库,确定一批考试机构;加强对市县分管领导、各级安全监察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培训。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机制地加快人才培养,到2015年,争取全国安全监察、检验队伍中拥有1-2名院士,200名博士,2000名硕士,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5%以上。
加强行风建设。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富有特色的安全节约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改进工作作风,认真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热情服务基层、企业和社会。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按照总局领导的要求,坚决制止乱收费、不作为和乱作为,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前期调研中,一些企业对检验收费方面意见较大,各地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厉制止个别检验机构重收费轻质量甚至只收费不到位的现象,严厉制止超标准乱收费的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财政、物价部门,探索检验计费方式改革,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深化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经验交流,积极开拓与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合作交流,为我国特种设备产品出口和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中日工业锅炉节能技术交流与合作。配合国家标准委承办气瓶ISO/TC58年会。
同志们,面对新的形势,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的一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节能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成绩,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坚定信心,奋发进取,科学监管,努力推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家质检总局张纲总工程师
在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请注意保存)
围绕总结过去,展望将来,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这样的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谈几点意见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坚定信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创立了全国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也创建了监察与检验这样双轨制度,这都是三十年的功劳。
(一)总局成立后的八年,这个目标更明确。昨天,平均同志在讲这八年的时候,他用到五个“最”。八年中,应该说是总局重视程度最高的时刻,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从来没有像今天,像这种时期,重视程度如此之高。第二,这个八年当中,社会关注度是最大的时期。第三,是改革成果最多的时期。第四,是发展最快的时期,第五,也是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所以如果说我们现在当前的形势如何,可以说是一种欣欣向荣。但是当前我们还得冷静的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发展的形势,事实上,陈刚等谈的内容都是非常客观的、非常准确的。就像我们这个安全监察工作的进展工作中,确实我们遇到一些可以说前多少年,没有遇到的困难,没有碰到的挑战。集中谈起来主要是这几件事:第一,就是我们的人员,严重的不足,有的同志跟我谈是留有情面的谈,说“我们很敬业,感到很充实,但确实很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工作不断的增加,任务不断的在增加。第二,就是问责通报强劲,有的同志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或是什么原因会被处分,担心受怕。第三,工作要求之高,不知所措。现在不仅仅是任务重,压力大,而且要求还很高。平均昨天讲,按要求监管没有盲区,措施没有漏洞,看看这个要求多高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队伍仍然要坚强,我们主流是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创新发展,这样一种良好的态势。但有的同志消极等待,更有甚者回避、逃避,离队伍而去。但是确实有这么一批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压力太大了。为什么我今天第一点要讲这个坚定信心阿。确实我们的队伍进行到这里,我们确实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面临的挑战,面临的压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形成更广泛的共识。我们应该坚定信心,把握规律,更好的发展。讲信心,我讲四句话,第一,就是我们所讲的这个事业是个永恒的事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既关系到安全生产,又关系到民生安全,46
伴随着人的生产生活,它贯穿始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壮大,特种设备与经济的生产生活联系度越来越高,它一定要有个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我们不能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但至少它包括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人民生活的基础,关系度太大了。如果说对这个认识仍然还有个过程,那是我们宣传不够。昨天嘉琨同志在讲话的时候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安全生产工作要重新定义,过去旧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现在还应该从我们党,我们政府执政能力的角度,实际上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包括将来的节能计划,更能体现我们执政能力建设的能力。我们这8年特种设备的增长速度跟GDP一样,它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发展。2006年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有一个对特种设备说明,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以特种设备为主要生产设备行业的主营生产收入占GDP的64.13%,这些生产设备里产生的收入里没有特种设备,他不可能实现,比如,石化产业,没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实现不了;电力厂没有锅炉发不出电来;码头没有起重设备也无法运作等,包括第三产业。因此,大家有没有信心,首先就看它有没有关联,我们从事的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联度非常紧密,而且越来越高。现在哪个行业缺特种设备,包括航天、军事等,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特种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他经常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二)我们的事业是在发展中前进,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条主要跟大家表达,事业的发展一定是要拓展的。有的同志说“安全发展已经受不了,还要搞节能发展”。一项工作、一项事业如果能立得住,他不仅关系跟国民经济的关联还在努力的过程,有为才有位,事业的发展很大的程度上在于它的作用,在于它的影响。我们历史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出现过两例悲剧,一次在1958年,1955年成立,1958年撤;第二是文化大革命,1960年建,1966年撤,一直到1978年。所以陈刚总结了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里,这两例除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外,有重要的一条值得我们深思,就是锅炉压力容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一项事业的发展没有受到我们影响作用的,是很难发展的。所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产生影响。所以当时我们从劳动部到质监局时,真正这个局的前称是锅炉局。最早就是锅炉,压力容器。现在特种设备对这个领域是合理的,有理可循的,但却是存在缺陷,接过来后还需要完善,给基层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压力,但是仅仅如此不够。安全生产有个怪圈,安全生产不出事故,默默无闻、无声无息,时间长就被遗忘,遗忘到一定程度很难再振作起来,机构人员编制包括其他,所以我们不能专门做负功,而应该做正功。我们不能制造事故,只能减少事故,在我们减少事故的同时,寻找新的突破点来做正功。重视宏
观研究,发展战略的研究,我们研究体制、机制、法制,我们寻找新的切入点,在不断地扩展中,找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大的影响力和发展力,现在已经实现了所以充满信心。
(三)目前我们这个事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打下了必要的工作基础,发展态势总体上很好。首先我们有好的制度,就是安全监察的基本制度,它并不是没有遇到挑战,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我们社会关注度很高,我们大体上有一个初步适应工作要求的工作机制。对我们这种体制、机制、法制,特种设备这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给予相对肯定的体系、不应该削弱的体系。现在的法制,在立法的过程中,凡是遇到体制上问题,包括特种设备条例的修订,难度是很高的,大家的分歧意见是存在的,但关键的问题是体制的肯定,否则怎能在六年内制定和修订呢。而且不仅对原有的肯定还对法的扩展也是肯定,能够发挥正常作用。
(四)坚持创新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完全有坚定信心,把这个事业可持续发展下去,这支队伍有很强的创造性、有很强的创新意思,而且我们较早地确立了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现在这个队伍,从上到下、从系统内外已经形成了创新的原动力。任何困惑、任何困难、那么大的压力,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创新。人总是要有一定的精神,人的信念能够支撑人、能够鼓舞人,只要你路走对了,方向把握对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可能解决的。
坚定我们信心、坚定我们信念,这个事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是有希望的,是永恒的。
二、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直接动力,一项事业发展史就是一个创新史,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事业。纵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有很多体会,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最和谐的一条就是坚持创新。1955年建锅炉安全监察总局,就是创新,开创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检察工作的崭新的探索期。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两个“创”,我们创立了全国安全监察基本制度,创立了双密指令式的工作进展。从目前经过的8年,我们继续发展、继续创新。我们在工作方向上,贴近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合理地拓展;在工作机制上,我们积极推进审查批准监督许可改革和开门立法的创新;在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上,我们积极探索包括动态监管体系在内的五大体制创建,在提升能力上,我们大力推动潜力机构的联合,走规模发展的创新,积极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力度,在工作方式上,我们探索分类监管的试点,实施分类监控的方法等等。所以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发展史就是创新史。
安全监查发展的历程证明创新是职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体现、事业得以发展的源动力。
当前,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我们有三个大的矛盾,并不是能规避的。第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初级阶段,这个现状与日益提高的安全法等这些要求存在矛盾。这个阶段的特点生产力不发展,生产水平不高,经济发展的增长方式粗放、法制不完善等,这阶段要求较高的安全发展水平和节约发展水平存在着矛盾。第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所形成的现状与我们的监管能力互相存在着矛盾。这个现状在特种设备上表现为:基数大、增速快、分布广、科技新,这种现状在目前,无论是人员数量、分布情况还是人员的素质,包括装备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都是问题。第三,这个矛盾是深层的矛盾,特种设备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多年来所形成的体制机制形成的矛盾。大家知道我们所说的这种可持续发展至少他的作用可持续、工作可持续,但现在的体制和机制是基于中国的国情,主要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矛盾源于两条:一,现在由计划经济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经济超越经济体制发展,既带来了正面效用,也带来了负面问题。当前的这个矛盾是体制机制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创新体制机制。
(一)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要求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二,查找突出问题;三,创新体制机制;四,重视科学发展。第一句是基础,第二是前提,第三是核心,第四是合理化。当前研究创新是首当其冲的,围绕当前今后一定时期的突出矛盾,我们要进一步正视新情况,研究新课题,解决新问题,破解新难题。特种设备的出路在于创新。创新的三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确实推进管理理论创新。理论是基础,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所有理论的创新都是暂时性的,或者说这个创新会遇到战略上的障碍。四个问题: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存在的理论是什么?围绕国家运转的现状和发展如何来确立我们自己存在的价值,它不仅定性还是定量的。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从理论上来讲到底应该履行什么功能,它应该发挥什么功能,是管理功能、监督功能、指导协调功能、保障功能还是支持功能?3、它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每个国家特种设备发展的模式都不一样。4、该如何体现监管的功能?我们很多在创新,2个没有变,一个是全过程安全监查制度,另一个是双轨制。如何实现监管的功能,如果有战略眼光,我们将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分量、更加有力度推进事业的发展。
(二)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层面上的。就监管本身而言,陈钢在报告中提到“要建立多元化治理结构”,这个提法非常好,特设局在监管体制上、在多元治
2.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 篇二
(一) 鉴于省局及分局担负着繁重的煤矿安全监察任务, 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始终以为党建工作是虚的, 没有硬性指标, 工作安于现状, 随意性比较大, 甚至连常规性的工作都不能按时完成。
(二) 目前省局基本上实行的是党建工作垂直管理, 部分党组织不太适应这种管理方式, 存在等靠上级统一安排部署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够, 创新意识不强。党建工作思路、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狭窄, 形式单一, 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 由于编制所限, 除了省局设机关党委, 配备二至三名专职党务干部外, 分局就是一名党总支书记。省局处室、分局科室党务干部均为兼职。个别党务干部履职中工作热情不够,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对党建工作不精不细的问题比较突出。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与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不能满足开展党务工作的需要。
二、充分认识省局党建工作在煤矿安全监察中的作用
党建工作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 扎实开展工作,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省局所属各级党组织应坚持把业务工作和矛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把思想认识上的疑惑点作为党建工作的聚焦点, 把履职过程中的起步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研究点, 把业务工作的目标点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解决在服务职能上由游离中心向紧贴中心的转变, 把党建工作放到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
共产党员要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冲锋在前、为人表率, 努力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 成为煤监事业的行家里手和岗位标兵;埋头苦干, 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在煤监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积极帮助辖区煤矿办实事办好事, 给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模范遵守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 严格、公正、廉洁执法;认真履行职责, 细心查找隐患, 搞好三项监察, 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多做贡献。
三、省局党建工作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如何发挥作用
第一, 要在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推动煤矿安全监察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上发挥作用。把促进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始终作为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形势任务, 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 通过做好宣传贯彻、组织发动、制定措施、细化分解等工作, 组织开展具有特色、促进任务完成的主题实践活动。要将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有机融合、一道推进, 注意解决好党务与业务“两张皮”问题。要弘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带头践行使命、履行职责, 带头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要紧密结合实际, 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细化落实到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之中, 把党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中心任务、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事业上来。
第二, 要在以人为本、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上发挥作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 提高做好思想工作的能力水平。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发动、解疑释惑、温暖人心的工作,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 形成凝聚人心、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第三, 要在抓好队伍建设和机关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上发挥作用。面对高速运转的工作态势和日趋繁重的煤矿安全监察任务, 省局及分局的党员干部必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 投入紧张的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争做安全发展忠诚卫士、创建为民务实清廉安监机构”主题实践活动, 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奉献意识, 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要充分挖掘、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 弘扬他们的事迹, 鼓舞大家的斗志。把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作为创先争优的最好实践, 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参与重特大事故抢险救灾等关键时刻,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 要在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发挥作用。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 要求党建工作不断构建新颖科学、特色鲜明、务实管用、富有创意, 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的活动载体, 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 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党内选举、党内民主决策、党内民主监督等制度,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针对党务干部兼职较多情况, 办好培训班, 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摘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建十多年来, 中央有关部门对这支队伍的党建工作一直十分重视, 不仅专门在所属监察分局设置党总支, 配备书记, 还在机构组建初期就明确党组织隶属关系归省局垂直管理。那么, 省局党建工作如何在煤矿安全监察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最近, 笔者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省局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如何认识和发挥省局党建工作在煤矿安全监察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对策。
3.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 篇三
2009年2月28日召开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具体的部署。仔细品读李川副省长的重要讲话、认真分析会议印发的有关文件,我们不难发现,今年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意、亮点频现,创新、突破之处颇多。
其一、主线鲜明。会议认为,2008年我省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分别下降61.8%、44.6%、85.2%和57.2%,提前达到了我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指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目标。今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主题就是要在全国“安全生产年”的基础上,抓好我省“责任落实年”各项任务的落实,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降低伤亡人数、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为全省“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这一大局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其二、目标先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确定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要比2008年下降1.4%,而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的2009年的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要求今年我省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铁路交通及农业机械等五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数为3510人,约比2008年我省上述五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0.4%。为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同时也考虑前几年我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总体持续下降,省政府决定要求今年全省各类事故(除国家明确的五类事故外,增加了海上交通和渔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必须控制在3580人以内,比2008年下降15%,在执行中力争有更大幅度下降,工矿商贸10万从业人员和煤矿百万吨事故死亡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其三、责任至上。从今年省政府下达给九个设区市和省直单列考核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看,责任内容更明确、责任要求更具体、责任单位也更多了。如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将省政府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专项规划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要求、尾矿库安全监管、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等内容具体细化到相关设区市和有关的单位。考虑到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系统性,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要求明确到了相关的单位。在整个工作的安排部署上,始终突出“责任落实”这一核心。对政府及监管部门来说,要严格按照《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省政府出台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所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范围、职责内容及相应责任,以及政府、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与监管责任,认真履职,从工作分工、工作部署、工作检查、工作总结、工作评比等各环节入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企业来说,则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承担起法律的、经济的、道义的责任,特别要按照《福建省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的指导意见》和《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要求,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对企业进行级别评估、分类管理,对存在隐患和问题的企业,及时督促整改,挂牌督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其四、重点突破。会议要求始终把道路交通、煤矿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消防安全增列为重点,要求集中精力,采取措施,求得突破。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要强化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十二项措施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八项措施的落实,继续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实施以排查治理危险路段等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严厉打击非客运车辆非法载客和超载超限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高速公路、农村交通安全整治,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安全方面。巩固煤矿整顿关闭阶段性工作成果,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违法生产行为,严防私挖乱采和超层越界开采。严格煤矿安全准入,以水害防治、顶板管理和“一通三防”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继续推进乡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继续推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和联网工程建设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消防安全整治。要深刻汲取长乐市吴航街道“拉丁”酒吧“1.31”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认真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消防法》,深入治理“三合一”、“多合一”生产经营单位火灾隐患,加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治理力度;规范装修装饰材料标准,禁止人员密集场所使用易燃、有毒材料装修;建立消防联防联保机制,加强公共消防安全基础设施、消防安全装备和宣教培训I体系建设。此外,要继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整治、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危化品安全整治、水上交通和渔业生产安全整治、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采取“关停、治理、转产”等措施,确保2010年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特种设备安全整治、旅游安全整治和学校安全整治,同时要求铁路、民航、电力、通讯、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
其五、机制创新。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通过下达目标责任、定期预警通报、黄牌约谈诫勉、指标监控督办、检查考核奖惩、履职报告点评、责任查处追究等措施,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每天、乡镇每周、县区每月、设区市每季、省每半年”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隐患进行排查督查的制度,发挥隐患举报电话968199和移动隐患信息举报平台的作用。调动全社会举报消除隐患。要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按照国家部署和省政府《“十一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福建省“十一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要求,建立各设区市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加大投入,改善装备,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 篇四
渝煤安监监察字〔2008〕65号
各产煤区县(自治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工作站),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及所属煤矿企业:
2007年8月17日,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因严重自然水害引发的溃水淹井事故灾难,造成172人死亡。近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针对华源矿业有限公司“8.17”溃水淹井事故灾难发出了通报。根据通报精神,并结合重庆煤矿实际,加强2008年全市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指导原则,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树立“防大汛、救大灾、抢大险”的观念,切实加强严重水患威胁矿井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重大隐患的重点监察监控,加强预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工作,加强煤矿水害防治的基础工作和对小煤矿水害防治的技术
指导,加强矿井技术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按规定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面落实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级行政首长防汛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认真开展隐患排查,认真整改水害隐患,严禁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切实做到防汛领导组织机构、抢险队伍、工作措施、应急预案、物资准备、防汛资金“六落实”,确保煤矿安全度汛,从源头上控制煤矿水害事故发生。
二、认真落实“隐患治理年”各项措施,狠抓煤矿水害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安全生产重要讲话,严格遵守《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全面贯彻落实《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和《煤矿企业2008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安监总煤行[2008]36号),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以治大水患、防大事故为重点,抓住水害重点地区和重点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加
强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排查、深入治理可能引发水害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各种隐患,消除隐患。在雨季汛期前对矿井供电系统、通讯系统及排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完好可靠,有效防范水害事故。
三、进一步明确煤矿企业防治矿井水害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矿井防治水安全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法制意识,落实和体现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是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煤矿企业是矿井水害防治的主体,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雨季汛期巡视制度和停工撤人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坚持和完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对于矿井水害隐患,要定期研究解决,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落实责任,保证防治水工程、资金、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杜绝超层越界开采的违法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老窑水的探放工作
高度重视老窑水的探放工作。在探水前,分析查明老窑水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以下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预计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时,必须认真检查空气成分;矿井有突水征兆时,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以防老窑水突然溃出酿成水害事故。同时要强化煤矿安全培训,提高职工水害防范的安全意识;加大水害防治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防排水设施和应急救援装备,矿井防排水能力一定要按规程标准进行配套,达不到的要停产整顿,限期达标。
五、进一步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和预防自然灾害基础工作
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是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要加强矿井技术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按规定配备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测量等专业人才。煤矿企业必须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查明矿区、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和渗漏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气象、水文资料,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及废弃老窑的情况,编制《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在井上、下工程图上标出水害威胁范围、位置、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为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水害防治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年
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确定矿井水害防治的工作重点。要完善和健全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根据矿井年度、季度、月度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水害预测预报,杜绝矿井安全管理严重失控。所有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管理工作,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足水文地质专业人员,建立健全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文地质资料档案,对受水害威胁程度进行安全性论证,完善矿井探放水制度,配备探放水设施设备,落实“防、堵、疏、排、截”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等综合防治水措施。要依靠科技进步,有条件的可配备先进的地质雷达等探水设备和采用适合本单位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
六、继续深入开展煤矿水害防治“十查”活动
一查煤矿企业雨季“三防”责任制落实情况,煤炭企业是否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是否编制有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并组织实施;矿井是否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是否制定有年度防治水计划、雨季“三防”预案并组织实施。二查煤矿企业防治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报告情况,查矿井是否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和落实“防、堵、疏、排、截”的防治水措施。三查矿井排水系统和排水设施情况,井下水仓、水沟是否及时清理,水仓容量是否满足要求,井下排水泵、排水管路配备是否符合规定,满足要求。四查矿井地面井口边坡及防洪沟,矿井地表与井下观测网点是否按规定设置。五查矸石山山体及周围的民房及公共设施情况;六查开采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和隐患的技术资料是否记载清楚,是否定期对周边小煤矿的开采情况进行调查、上图;七查隔水煤柱、堵水墙、人工河床情况,矿井地表与井下防洪、防水设施是否完好可靠,隔水煤柱留设是否可靠。八查输配电系统及避雷设施情况;九查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物资落实情况;十查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严重水患威胁矿井检查以及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情况。
七、继续抓好煤矿“三条生命线”建设
要把“三条生命线”建设作为煤矿防治水害的一项重要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来抓紧、抓好、抓到位。一要将煤矿“三条生命线”建设列入煤矿安全监察监管执法工作内容,督促煤矿企业切实抓好“三条生命线”建设。二要在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中,把“三条生命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审查内容。新建、改扩建、整合技改矿井等建设项目的安全专篇,必须要有“三条生命线”的内容和要求。三要在煤矿安全生产许
可证颁证和换证工作中,将“三条生命线”建设内容作为颁证和换证审核的一个重要条件。各区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小煤矿“三条生命线”建设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小煤矿水平延深中“三条生命线”建设的管理,在系统设置、技术工艺、设备器材、使用维护等方面予以指导,切实担负起“三条生命线”建设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责。
八、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区域抢险排水运行机制,特别要把防范自然灾害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对事故救援做好充分安排,防止直接或间接引发煤矿水害等事故,尤其是水害灾害严重的地区和煤矿要落实有效的应对措施,特别要建立汛期期间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测和预警机制,以及信息沟通和事故响应联动机制,并组织好演练。出现水害险情后,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抢险和处置,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切实做到反应灵敏、响应快速、组织得力、施救有效,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确保社会稳定。
九、切实加强汛期值守,确保政令畅通
切实加强汛期领导值班及安全调度、值班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汛期昼夜值班制度,完善汛期安全生产值班制度。针对重庆暴雨灾害天气特点,要进一步加强雨季强降雨期间的信息调度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做好煤矿汛期气象信息联动工作,及时收集、通报和掌握雨情汛情安全生产动态、水情预测预报,有条件的可利用气象公益服务电话、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媒介定时发布气象信息,重点对强降雨和汛情情况进行发布,提供预警等级,特别是出现强降水暴雨灾害天气时,立即通知产煤乡镇(街道)政府和煤矿企业,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保障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特别是保证防汛指令在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煤矿企业。努力做到指挥靠前,确保指挥有力,汛情信息和调度指令的畅通,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和报告重要情况。督促各煤矿企业领导坚守岗位,保证汛情信息和调度指令的畅通,严禁在暴雨灾害天气安排工人下井作业,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方案,立即撤出井下作业人员,并及时处理和报告。
十、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安全监管
1.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全面落实市政府有关水害防治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对煤矿安全的日常性检查、经常性检查和监管执法职责。要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监管监控,突出重点,认真研究部署本地区、本企业汛
期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特别要针对重庆市2007年水害情况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矿井水害和危险程度分类,制定分类指导意见,周密部署安排,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和成立“雨季三防”领导机构,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工作,强化各项措施,对辖区内煤矿重大水害隐患登记建档,并对煤矿企业水害隐患治理进行分类指导和督促企业对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指定专人重点跟踪落实隐患整改情况。
2.采取切实措施对存在重大水害隐患的煤矿或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矿井,全部停产整顿。一是没有建立和落实防治水安全责任制、没有编制防治水措施及必备的防治水器材的煤矿;二是矿区(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源不清、周边老窑位置不清的煤矿;三是开采煤层上部存有大量老窑水,没有按规定留足隔离煤柱,没有进行探放水设计和采取探放水措施的煤矿;四是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防水设施的煤矿;五是超层越界开采防水煤柱的煤矿。
3.凡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清;企业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探放水设备和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防治水规划、水害防范措施、年度计划资金不落实;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对整改无望的要提请地方政府彻底进行关闭。对3个月内2次或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水害安全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关闭该煤矿,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进一步提升煤矿整体安全水平。凡发现矿井超层越界开采、非法开采的,要及时通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十一、进一步加大对煤矿水害监察的力度
根据我市煤矿水害事故以老窑水和雨季为主的特点,制定可行措施,定期开展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加大对水害防治的监察力度,防患于未然。对存在水淹区积水面以下进行采掘活动,受底板岩溶水威胁严重、突水系数超过临界值,在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下采煤,受顶板水、岩溶水、断层水、导水陷落柱威胁,存在老空积水等重大水害隐患生产的矿井,及时下达监察指令,责令企业停产整改,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并通报地方政府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对于可能遭受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影响的矿井,督促企业对查出的水害隐患进行认真整改,暴雨期间停产,撤出井下所有作业人员。对煤矿企业防治水工作责任制不落实、水文地质条件不清、防治水机构及人员、受水害威胁防治水设备设施未落实的和采取探放水措施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该停产整顿的要责令停
产整顿;对责令停产整改的煤矿擅自从事生产的,按照《特别规定》,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于思想不重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疏于预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等安全生产工作的不作为行为和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查处;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各类煤矿要立即停业,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或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坚决不准生产,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拒不整改、水害防治责任不落实而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认真查清水害发生的原因,严厉追究事故责任,依法从严查处。对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要认真查清原因,严肃责任追究,吸取教训,推动工作。
十二、加大水害事故的查处力度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认真查处水害事故。对发生的水害事故的,依照《刑法修正案(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特别规定》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事故瞒报、逃匿行为。事故查处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通过严肃查处事故,切实起到警示作用,推动煤矿水害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
十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安全意识
加大汛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有关煤矿防汛、度汛的基本安全知识,切实提高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和公众的防汛、防灾、抗灾、减灾的思想意识和自救能力,切实做到常备不懈,万无一失,安全度汛。
请各产煤区县(自治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将本意见转发到各煤矿企业。
5.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 篇五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白芨沟煤矿2008“三个文明”建设、安全生产总结表彰会暨2009年工作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8年“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09年重点工作,动员广
大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励精图治,为建设现代化新白芨沟煤矿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向大会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白芨沟煤矿困难最集中、任务最繁重的一年,也是白芨沟煤矿发展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克服生产条件差等困难,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1、原煤产量完成157.66万吨,较计划150万吨增产7.66万吨。
2、掘进进尺完成 11918米,较计划 11315米 超掘 603米。
3、商品煤销量完成153.82万吨,较计划150万吨增销3.82万吨。
4、商品煤灰分完成12.65%,较计划14.8%降低2.15个百分点。
5、可控成本完成188.12元/吨,较计划188.68元/吨降低了0.56元/吨。
6、全员实物效率完成510吨/人·年,较计划492吨/人·年提高28吨/人·年。
7、利润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指标。
二、2008年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了以“一通三防”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矿井建设有了新突破
紧紧扭住瓦斯治理这个“牛鼻子”不放松,采取立体综合治理措施,2521㈠工作面瓦斯治理取得较大成效,实现了安全开采;启动了中央风井主扇,停止了南二主、辅扇运转,先后2次调整了矿井通风系统,消除了6条挂牌管理的重大安全隐患,矿井安全可靠度进一步增强;加强了矿井火区及高温异常点的监测、监控,严格落实灌浆、注胶等防灭火措施,全年约注浆34万m3、复合材料107吨,巩固了防灭火成果;建立健全了本安体系八大体系文件,修订完善了6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举办各类培训班 288期,培训员工4340人次,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强力开展了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大整治,矿井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加强了安全目标考核,对“三违”进行了升级管理,全年共查处“三违”3900多人次。
(二)加强了生产运行管理,实现了均衡稳定生产,现代化矿井建设有了新进展
痛下决心先后6次对4521㈤综采运顺两巷进行维护,恢复了正常生产;超前准备,精心组织,安全顺利完成了2421㈡综放工作面回收,封闭近 1000米 巷道,消除了3条严重角联巷道,使全矿角联巷道减少了50%,进一步简化了生产系统;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设备包机制,确保了必要的设备检修时间,设备检修质量及开机率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生产;通过优化支护工艺,改回顺锚网支护为架棚支护,使得2521㈠工作面巷道掘进单进水平由 165米 /月提高到 235米 /月;首次使用无轨胶轮车进行工作面安装,仅用13天就完成了安装任务,比原来的安装方式提前了近20天,极大地提高了安装质量和效率,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三)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严抓细管,实现管理提效,企业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加强成本控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力度,从审批、发放、保管、回收、复用、考核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材料支出;根据市场需要,采取加大筛选和人工加工等方法,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煤品种与规格,全年增收近2000万元;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了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修订了60多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四)整顿干部队伍作风,增强了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执行力有了新增强
以培育“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目标,结合瓦斯治理、通风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化整治、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对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强、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9名干部进行了调整;大力开展效能监察,通过早会、生产调度会、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已安排事项进行日跟踪落实,对重点事项、急办事项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重点跟踪督查,促进了执行力提高;在全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准军事化训练,训练员工2042人,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团结协作、奋斗拼搏精神。
(五)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党建思政工作,“三个文明”建设有了新成绩
突出了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和观念更新,使两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明显增强;以作风建设为根本,狠抓了廉政制度建设、廉洁自律教育、效能监察三个环节,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巩固和发展;深入开展了矿务公开和职工代表巡视等活动,职工知情权、民主管理权得到了保障,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在民族统战工作中始终做到了对少数民族员工政治上领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矿荣获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六)推进“两堂一舍”等民生工程,关心员工生活,矿区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投资近6000万元,对大武口居民点小区、矿区街道路面及民用瓦斯利用等进行了改造;投资1470万元,新建了1座职工食堂并对4座职工单身楼、8座职工住宅楼、2座福利楼进行了维修改造;实施“送温暖工程”,为48户特困职工家庭送去帮扶款4.28万元,为780户困难户发放慰问金25.59万元,为47户贫困家庭子女发放“金秋助学”金4.15万元。
第二部分四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总结及
当前的形势任务分析
2009年是白芨沟煤矿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09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了,2010年就会迎来新的辉煌。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从历史经验中去总结得失成败,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中汲取发展的营养,镕古铸今,真正了解矿情,把握矿情,才能为企业的未来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总结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阶段,总结历史发展的宝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与时俱进,非常重要。
一、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历史的辉煌(1966~2003年)
白芨沟煤矿始建于1966年7月,1972年11月局部移交生产,是一座有着40多年历史的具有光荣传统的优秀企业,在宁夏煤炭工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曾树立了标杆和榜样。40年来,白芨沟煤矿共生产原煤4600多万吨;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51项(其中:国家级荣誉7项,省部级荣誉44项);解决了13500多人次的劳动就业;涌现出了厅级领导干部10名,处级干部41名;曾经创造了多项第一,第一个引进综采工艺并在西北地区创造了综采上百万的记录,第一个在全矿井实现瓦斯抽采技术并进行综合利用,第一个在两强特厚煤层中引用综采放顶煤技术等等一系列成绩。
第二阶段:困难中奋进(2004~2009年)
2003年10月24日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被迫对全矿井进行封闭,直到 2004年12月13日 才基本恢复生产;事故造成 9232m 各类巷道遭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采掘抽接续失调,设备过火损坏严重,生产条件急剧恶化,质量标准化工作及其它基础管理工作严重滑坡,矿井生产同时受到水、火、瓦斯威胁。矿井安全技术改造工程于2006年4月开始立项并进行优化设计,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7700多万元;全矿干部齐心协力,务实苦干,已基本完成了各项工程,达到了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优化系统的要求,为实现“一井一面”生产格局奠定了基础;南
二、南四采区将于2009年彻底封闭,系统将最大限度地得到简化、优化。
第三阶段:再创辉煌(2010~)
截至2008年底,矿井剩余可采储量约为9800万吨,按照180万吨/年的实际生产能力,还可开采50多年;从2010年开始,矿井将实现“一井一面”生产格局,矿井各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简化、优化,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矿井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重新得到加强,井上下面貌、员工队伍精神风貌及矿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员工收入持续提高,文化建设、管理质量及机制创新有了长足进展,“三个文明”建设将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动局面。
二、主要历史经验总结
四十多年来,白芨沟煤矿历经风雨,有辉煌也有沉寂,有荣誉也有挫折。回顾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总结出8条宝贵经验,对于建设什么样的白芨沟煤矿、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白芨沟煤矿指明了方向,将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和目标。这8条宝贵经验是:
1、培育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敢打硬仗、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员工队伍是白芨沟煤矿事业胜利的永恒法宝。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白芨沟煤矿这个老矿井尽快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坚持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白芨沟煤矿作为资源型煤矿企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4、切实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是白芨沟煤矿作为老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5、统筹好、协调好安全与生产、资源与效益、矿井与矿区、发展与生态、员工与企业等五个方面的关系是白芨沟煤矿作为老矿井科学发展的主要内涵。
6、切实关心群众利益、紧密依靠广大员工办企业、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仍然是白芨沟煤矿在新时期条件下必须坚持的重要法则。
7、只有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使白芨沟煤矿这个“老先进”在新的历史阶段赋予新的内涵,永葆先进本色。
8、无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要把三个文明统筹成一个文明,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任何人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人,塑造人,服务人,提高人的文明程度,这是白芨沟煤矿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分析
2009年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已经对当前全集团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利条件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要求我们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振奋精神,积极应对。
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各项工作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安全生产系统,尤其是通风系统仍然较复杂,威胁矿井安全的重大安全隐患短时间内还无法消除;二是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仍然薄弱,质量标准化水平还较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运行还没有真正走上科学化的轨道;三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2521㈠工作面瓦斯超限现象还没有根治;四是4521㈤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还将继续受到装备老化、巷道压力显现等各方面的影响;五是精细化管理工作基础不扎实,精细化管理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精细化管理水平距离集团公司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六是管理机制创新、变革的任务十分紧迫、繁重,收入分配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成本控制机制、培训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后勤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七是管理人员队伍、技术人员队伍、操作人员队伍等三支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后备力量不足,人才培养的任务十分艰巨;八是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安全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井上下文化氛围不浓厚;九是干部队伍作风还不过硬,与“深、严、细、实”的要求差距还较大,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较深;十是矿区历史欠账较多,生活福利设施落后,员工住房下迁、矿区环境治理、矿区形象改善等工作难度较大。以上十个方面的问题,既是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具体形势和工作任务,全矿上下务必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采取措施,在2009年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部分 2009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9年工作指导思想: 以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采掘抽接续规划为统领,以“五型企业”建设为目标,以“一通三防”管理为重点,以计划控制为主线,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支撑,夯实管理基础,创新管理机制,转变队伍作风,统筹谋划,超前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绩效水平和管理绩效水平,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新白芨沟煤矿而努力奋斗。
战略绩效目标:包含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目标两个部分。
经营绩效指标:
1、安全:杜绝重伤以上人身伤亡事故,轻伤人数控制在2‰以内;消灭顶板、瓦斯、水、火、煤尘、机电运输和地面交通等专业重大事故;消灭无计划停风、停电,杜绝瓦斯超限作业,实现“一通三防”零事故。
2、质量标准化:矿井达到神华集团本质安全三级建设标准,质量标准化达到神华集团安全生产一级煤矿。
3、原煤产量:完成195万吨,其中矿本部180万吨,卡布梁采区15万吨。
4、掘进进尺:完成 8780米,其中矿本部 7460米,卡布梁采区 1320米,力争全矿实现 9000米。
5、瓦斯抽采:瓦斯抽放钻孔完成 104200米,力争完成 110000米 ;瓦斯抽采完成 3800万m3,力争4000万m3;瓦斯利用3000万m3,力争3200万m3。
6、煤质:毛煤灰分控制在17.39%以下,其中矿本部控制在17.32%以下,卡布梁采区控制在18.22%以下;商品煤灰分控制在14.8%以下,水分控制在6.6%以下,块煤含矸率控制在2.5%以下,块煤率控制在15%以上。
7、成本:完全成本完成263.93元/吨,制造成本完成211.55元/吨,可控成本完成202.36元/吨。
8、利润: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指标。
9、员工总量:控制在3260人以内。
10、劳动生产率:完成598吨 /年·人。
11、单产单进:采煤工作面单产水平实现8.5万吨/月,综掘煤巷单进水平实现 160米 /月,炮掘煤巷单进水平实现 140米 /月,炮掘岩巷单进水平实现 75米 /月,矿井高产高效水平达到省级。
管理绩效目标:
2009年,白芨沟煤矿在管理上要突出“五大主题”、实现“六大突破”。
“五大主题”是“基础、质量、落实、超前、创新”,即各项工作都要从夯实管理基础、提高管理质量、强化执行落实、超前预防控制、创新机制措施等五个方面入手,全面梳理,多管齐下,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六大突破”:
一是在矿井生产系统简化、优化上取得突破:2009年10月底,同时开采的采煤工作面由2个缩减为1个,同时开工的掘进工作面由9个简化为6个;2009年底彻底封闭南
二、南四采区,结束三个采区同时开采的历史,彻底消除通风系统重大安全隐患,通风系统可靠度将得到极大增强;改盘区开采为条带式开采,工作面长度由100— 150米 延长到 220米,推进长度由 900米 延长到 1500米 ;施工1660+M水平辅助运输通路,大大简化、优化2521㈡工作面辅助运输环节,提高辅助运输安全及效率;主运输系统减少1部运输设备;改跳采接续为同区段倒替接续,缓解采掘抽接续矛盾。
二是在瓦斯治理及综合利用上取得突破:对南
二、南四采区的5个水平12条巷道进行封闭,建筑各类密闭29道,减少60%的通风设施,10月份形成全负压通风系统;实施长距离顺层抽放工艺,工作面抽采率突破85%,抽放钻孔进尺突破11万m,矿井抽放量突破4000万m3;工业厂房、井口热风炉、工房、维修间等具备条件的地点全部使用瓦斯供暖。
三是在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工作上取得突破:全面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现场一般安全问题及隐患同比大幅度下降,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继续强力推进矿井质量标准化整治工作,挤干水分,经得起任何人、任何时间的动态检查,质量标准化水平名副其实地达到神华一级。
四是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材料费指标控制在40元/吨以内,可控成本控制在200元/吨以内;总能耗指标由2008年的26068吨标煤下降到23626吨标煤;完善电度计量手段,吨煤电力成本下降10%,全年节约电费300万元;对工业、民用水进行计量收费,全年节约用水50万m3,节约水费170万元。
五是在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推进力度,着力解决干部队伍结构性、梯次性接续矛盾;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加大岗位交流力度,盘活干部队伍;走出去,请进来,带领干部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交流,请专家来矿讲课、培训,加快观念转变步伐;扎实推进班组建设,提高战略经营单元的管理水平;着力培育“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提高队伍执行力、战斗力。
六是在文化建设和环境整治上取得突破:坚持全年开展系列性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全面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入手,培育以安全文化为核心的具有白芨沟特色的企业文化;聘请专业机构对矿区进行规划设计,全面绿化、美化、亮化矿区,彻底改变矿区脏乱差的形象。
2009年是白芨沟煤矿向“一井一面”集约化生产布局迈进的关键一年,安全管理难度仍然较大,生产经营任务十分繁重。要实现战略绩效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与时俱进,大力提高两级班子现代化管理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1、加强班子思想建设。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干部外出参观、交流、学习、培训力度,把干部从大山深处带出去,走出山沟开眼界、找差距,加快观念转变步伐,跳出白芨沟煤矿看白芨沟煤矿,用先进的理念凝聚人、塑造人,着眼于从知识和观念上提高干部对白芨沟煤矿发展水平的认知程度,提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推进管理理念现代化。
2、加强班子能力建设。建立两级领导班子月度集体学习制度,通过加强学习来不断提高班子的思考力、决策力和执行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执企能力,建设现代化领导班子,统筹好安全与生产、资源与效益、矿井与矿区、发展与生态、员工与企业等五个方面的复杂关系,破解老矿井、老矿区如何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尽快摆脱困境的发展难题,3、加强班子作风建设。通过严格的计划管理、绩效考核、效能监察、纪律约束和管理主题引导,大力培育“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二、统筹谋划,超前管理,强化控制,掌握工作主动权,从战略上把握好工作大局
不断优化、深化、细化采掘抽接续规划,把握好采、掘、抽接续关系和接续进度,梳理出影响采掘抽接续方案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工作计划进行超前控制。具体讲就是要超前把握好以下八个方面事关大局的重点工作:一是要安排好4521㈥工作面掘进接续,加快4521㈤、4521㈥工作面的推进度,确保10月底开采结束,年底前全面封闭南
二、南四采区,全面调整各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地简化、优化生产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系统的可靠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安全管理难度,这在白芨沟煤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要掌握好2521㈠工作面推进度与总体接续方案的匹配关系,在确保产量的同时确保2521㈡工作面接续不失调,还要避免2521㈡工作面安装与4521㈥工作面回收在时间、空间、人员等方面发生冲突;三是要超前研究确定2521㈡工作面运顺、回顺巷道断面设计,研究确定运顺、回顺大断面巷道网下掘进工艺及支护方式,研究确定切眼及上下口大跨度巷道的支护方式;四是要超前研究解决既定的三机配套设备与巷道设计相互制约的影响因素;五是要超前研究2521㈡工作面网下无轨胶轮车安装技术方案及措施;六是要把提高掘进单进水平作为战略工作事项来抓,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激励措施、劳动用工措施来保证既定的掘进进度计划,每天都要严格考核各掘进头的单循环进尺和正规循环率,确保4月底贯通1660辅助运输通路,确保8月底前4521㈥工作面具备安装条件,确保10月底前2521㈡工作面具备安装条件;七是要超前制定2521㈡工作面接续的有关设备及1660辅助运输通路电控自动风门等重点采购计划并跟踪落实,确保各项装备于9月份完成地面单机调试和联合调试;八是超前制定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计划,抓好2521㈠工作面1#、3#措施巷之间的长距离水平钻孔施工、1665集中回风巷掘进期间穿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延长瓦斯预抽期。
三、把“一通三防”管理摆在战略的位置,加大通风管理、瓦斯治理和防灭火力度,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重点在“一通三防”,核心在通风,难点在瓦斯,隐患在火灾。
1、以“一通三防”系统管理和技术管理为重点,密切关注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年底前封闭南
二、南四采区所有巷道,最大限度地简化、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2、强化2521㈠工作面主要瓦斯抽采技术措施的落实,加强分析,进一步简化措施,提高抽采效率;加强监测监控和局部通风管理,掌握好割煤速度与瓦斯管理的匹配关系,加强上隅角瓦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瓦斯不超限。
3、超前制定瓦斯抽采计划,抓好2521㈠工作面1#、3#措施巷之间的长距离水平钻孔施工、1665集中回风巷掘进期间穿层瓦斯抽采钻孔施工;在2521㈡工作面和2621区段巷道掘进时严格落实“三同时”原则,延长煤层瓦斯预抽期。
4、充分发挥束管监测系统在防治自然发火中的作用,加强2421采空区火区、4521采空区高温异常区域观测,充分利用现有的防灭火系统,建立井下移动注浆系统,对4521、2421采空区进行灌浆预防老火区复燃。
5、引进自动化防尘装备和技术,在综掘工作面、4521㈥工作面开采时投入使用自动化防尘系统,提高粉尘防治效果。
6、配齐、配全井下各类传感器,定期调校,对生产环境出现的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完善矿井瓦斯抽放监测系统和瓦斯利用系统计量器具,实现瓦斯抽放和利用量的准确计量。
四、继续强力推进加强本安体系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及质量标准化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继续强力推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落实、深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制度,夯实安全管理的制度基础;继续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整治工作,挤干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水分”,推行准军事化安全管理模式,全面系统推进“手指口述”操作法,继续狠反“三违”,夯实安全管理的现场基础;以班组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公推直选”班组长、优秀班组评选、班组建设竞赛等手段,提高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在安检员、瓦检员队伍中开展准军事化管理,夯实安全管理的队伍基础。
2、以实现“安全管理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安全检查零死角、员工操作零伤害、设备运行零故障”为目标,强化风险预控管理。生产职能科室和各相关单位对本专业内的危险源从人、机、环、管四方面进一步进行辨识,班班监测,按照“五定”的原则进行闭环管理,做到事前积极预控,事中落实整改,事后总结改进。
3、严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从安全投入体系、安全制度体系、现场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岗位职责体系等多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化、深化、分解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形成完善、严密、明确的安全责任体系和责任落实、追究制度,形成“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责任落实局面,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4、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由纪委、监审科开展效能监察,每月对各分管领导、业务部门、区队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实行经济危机、形象危机、职位危机,对不作为、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构建安全问责制的长效机制。
5、加大安全培训力度,以质量标准化、各工种操作规程、岗位应知应会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安全培训的需求分析、计划安排、培训内容、组织实施、奖惩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五、科学规划,合理组织,严抓细管,提高单进、单产水平,稳定产能,确保接续计划正常
1、科学编制、动态优化矿井、季度、月度生产接续计划,确保矿井采掘抽接续稳定。
2、掘进接续计划及掘进单进水平上升为事关2009正常接续、均衡生产的头等大事,要超前思考各种因素,早安排,早准备,果断地采取技术措施、激励措施、劳动用工措施等手段,开展掘进会战,确保完成节点工期。
3、严格按照排定的采煤接续计划,准确掌握好工作面推进度与总体接续、推进度与瓦斯管理、推进度与质量标准化、推进度与检修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安全、产量、质量、速度等四个方面协调统一。
4、提高机电运输系统管理质量和效率,为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包机到人,落实责任,提高各类检修质量,降低故障率,提高开机率,整体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发挥机制优势,着眼于从机制上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一是加快年轻干部培养进度,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解决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性不合理、数量储备不足造成的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矛盾;二是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公开选拔,盘活用人渠道和氛围;三是推行干部问责制,实行过错累计淘汰;四是修订干部考核办法,把干部聘任更大范围、更多数量地与考核结果挂钩。
2、创新绩效管理机制。一是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考核的传导型绩效管理层次;二是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基层区队要突出安全、质量、成本、效率等的考核,机关科室要突出执行力、基础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核,简化考核程序,实现考核的可操作性、及时性、有效性;三是推行周考核、月考核、季考核、年考核相结合的复合型考核方式,实行累计汇算考核,提高被考核单位迎头赶上或持续努力的积极性,不搞一棍子打死;四是适当合并考核项目,避免重复考核。
3、创新收入分配机制。一是确定好不同群体的合理收入标准和梯次,把个人收入高低与职位、岗位、劳动复杂程度、苦脏累险程度结合起来考虑,该高的高,该低的低;二是降低收入中固定部分的比例,加大“活”的部分,加大收入分配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力度,突出收入分配的绩效导向;三是扩大区队、部门的自主分配权力。在采掘区队实行吨煤(延米)工资单价,按照矿重新调整后的收入分配系数进行内部分配。把考核后的月度绩效奖或其它单项奖金整体划拨给区队、部门进行内部二次分配;四是扩大计件承包范围,在有条件的区队、班组、岗位一律实行计件承包或业务承包,搞活收入分配方式;五是严格执行薪酬管理制度和工资、奖金公开管理制度。
4、创新成本控制机制。一是矿把材料费分解到区队,区队把材料费分解到班组,实行矿、区队、班组三级核算制;二是严格制定、下达材料计划,把材料领用发放与生产定额消耗挂起钩来,实行日统计、日通报、日控制、旬汇总、月考核;三是加大材料费奖罚力度,真正体现“省下的就是挣下的”成本理念;四是加大综合利库力度,加强大型材料、坑带用品、电气设备等的管理,防止丢失和积压。制定优惠的修旧利废政策,提高大型材料、坑带品、电气设备及五小电器等修复率,节约材料费投入;五是制定费用定额开支标准,降低非生产性支出;六是加大现场材料巡查,严肃处理材料浪费行为。
5、创新学习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把走出去、请进来、送出去、实际操作、理论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提高培训的趣味性;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借助现有设备和条件建设小规模实物模拟培训基地,提高培训的真实性;三是丰富培训的奖励方式,实行实物奖励、现金奖励、旅游奖励、外出学习奖励、团队活动奖励等多层次的组合奖励方式;四是加大岗前培训,新提拔的干部、新上岗的人员都要接受强制性的文化、制度、技能等培训;五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拓宽师资来源,自编系列培训教材,打造鲜明的白芨沟煤矿培训特色。
6、创新劳动用工机制。一是对全矿用工岗位进行“定岗、定员、定资、定效”,提高现有岗位用工效率;二是对符合外包条件的岗位尽量实行社会化,减少固定用工;三是对有条件的业务核定工资总额,实行岗位承包。
7、创新专业化管理机制。对公务用车管理、胶轮车使用、材料运送、物料回收、坑带用品管理、大型周转材料管理、自制件加工、电器设备维修、重点工器具管理、餐饮服务、保洁等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集中度。
七、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苦练内功,抓好增收节支,提高经营管理质量
一是不断扩大专业化管理范围,提高集约化程度,在专业化、集约化基础上推行精细化管理;二是对全矿所有材料库房、场地进行全面仔细地清理,摸清库存,全矿材料库由供应科一家集中管理;三是建立严格的物资回收奖罚制度,规定各类物资的回收复用率,实行交旧领新,对修旧利废实行承包、奖励;四是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发动更多员工参与管理;五是加强计量管理,把水、电表配齐到位,定量考核,减少跑冒滴漏,提高利用率;六是建立完善的煤质管理体系,从煤炭生产、储、装、运和地面选矸等环节的煤质管理,确保商品煤质量控制在指标之内,实现提质增收;七是加大筛选和地面手选拣矸力度,采取人工加工等方法,增加商品煤粒级、规格,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煤品种,实现品种增收;八是对各项重点控制指标实行日、周、旬、月滚动跟踪监控、持续改进,实现提效增收。
八、扎实抓好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矿区“三个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无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实质上都是人的文明;要把三个文明统筹成一个文明,任何时候、任何工作、任何人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人,塑造人,服务人,这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是构建党建工作模型,以创建红旗党支部为目标,认真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二是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对重点工作、执行力、工作作风实施效能监察,提高工作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借助内部刊物、内部电视节目、电子矿务、电子屏、广播、安全宣传片等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四是进一步发挥好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对民主管理的促进作用,落实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抓好矿务、队务公开,加强公众监督,减少人情风,遏制不良风气,减小管理难度。
九、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活力,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1、以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为目标,完善矿井、区队、班组、岗位、家庭5个层面的安全文化,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立南翼行人井安全文化一长廊,井下警示教育一条巷。
2、井下出精品,井上标准化,全面整治环境,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矿区,形成矿区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区,营造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的强势文化氛围。
3、开展好以“感恩教育”和“快乐工作”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系列活动。
4、开展征集 “企业文化故事”、员工亲情寄语、员工“话与画”和组织演讲比赛等活动,讲群众的话,讲群众的事,让群众自己讲,全面发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
十、加快生活福利设施和环境建设步伐,关心员工切身利益,增强企业凝聚力
2009年,我矿将为员工办好10件实事:
1、积极争取政策,建设矿区文化娱乐广场,为员工提供一块休闲娱乐场地。
2、多方争取政策,争取搬迁1000户居民到城区居住生活。
3、实施瓦斯脱水改造工程,确保冬季瓦斯管路不冻冰。
4、安装自动恒压上水装置,力争实现矿区24小时连续供水。
5、购置保温器具,井下安装防爆热水器,使员工在井下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
6、在矿区主要街道安装路灯,使矿区亮起来,方便员工出行。
7、为单身公寓每间房配备一台电视机,丰富单身员工的业余生活。
8、提高员工劳动保护用品质量,改善员工着装形象。
9、整修幼儿园,调整幼儿园工作时间,为职工创造良好、便利的托幼环境。
10、为在岗员工免费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伟大而深刻的变革时代。战略目标已经确定,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建设好、发展好白芨沟煤矿是当前我们白芨沟人的共同理想和使命,也是一项伟大而辉煌的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信念,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正气,以对员工负责、以事业为先的精神,破解生产经营中的一个个难题,把造福员工群众的一件件实事办好,把新阶段白芨沟煤矿的工作一步步地推向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再过几天,就是新春佳节。借此机会,我代表矿党政给大家及员工家属拜个早年,祝大家春节快乐、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6.银行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意见 篇六
合规管理为抓手,提高纪检监察人员尽职履责能力。全年工作任务分8个方面25项工作。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年工作任务
认真贯彻全行工作会议精神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本单位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任务。
(一)各分行纪委认真学习全行工作会议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提出本行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计划,提请分行党委研究批准。
(二)各分行党委召开党委会议和中层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全行工作会议及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本行2009年纪检监察工作安排意见,做到组织有力,措施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每项工作有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
(三)按照总行要求与分行工作会议一起召开分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经营工作同布置。分行贯彻落实总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以党委文件2月底前报总行纪委。
(四)总行机关党委督促各支部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总行工作会议及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本部门全年纪检监察工作各项任务。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总行党委统一部署和要求,3月至8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思想认识,查找问题,制定措施整改。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一)完善制度。1季度前,总行纪委下发《华夏银行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华夏银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意见》和《华夏银行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管理考核细则》,指导和规范全行工作。
(二)加大督导。总行纪委加大对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力度,检查履盖面达到50%以上,总行纪委适时听取50%以上分行纪委工作汇报,加大对分行案件考核和工作落实情况考核力度,推动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责任分解。2月底前,总行党委书记与分行党委书记、总行机关党委书记与部门支部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行党委书记与所属部门、支行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责任。
(四)抓好工作任务落实。
1、分行党委书记按照“三个抓好”、“四个亲自”的要求,抓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和落实工作;抓好本单位所属机构和部门负责人的党风廉政建设,防止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抓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的解决,着力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亲自组织分解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主要任务,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具体责任、工作任务及工作要求,明确业务部门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每年召开2次会议,亲自听取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汇报,听取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亲自解决1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亲自检查3-5个所属单位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
2、分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工抓好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分管专项工作的落实。
3、分行纪委书记每半年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提出建议向党委专题汇报。监察室主任每季对本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各级领导人员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济南、昆明分行要加强对异地支行的管理和检查。
4、分行党委应于11月20日前书面向总行党委专题报告本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5、总行机关党委要督促、指导总行各支部书记加强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各项任务。并于11月20日前书面向总行党委报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四、抓好领导干部监督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一)总行纪委加大监督力度,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大局和廉洁意识。
1、加强对分行党委和党委成员、总行部门负责人的监督,半年对分行领导班子成员和总行5级以上行员执行廉政建设制度情况进行民主测评。
2、总行纪委将派人参加分行廉政专题民主生活全,覆盖面达到50%以上。
3、5月底前,组织全行7级以上人员开展廉政承诺活动。
4、督促分行开展廉政承诺、完善廉政档案、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廉洁意识。
(二)分行加强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提高员工廉洁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防止发生不廉洁行为。
1、分行党委年中召开一次专题民主生活
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每半年对分行9级以上行员及重要岗位人员开展廉政制度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执行《华夏银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干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授信制度、招投标及大宗物品采购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面达到100%。发现倾向性问题、苗头性问题要进行戒勉谈话,涉及违纪的要严肃处理。
3、5月底前,组织本行9级以上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开展廉政承诺活动。
4、完善廉政档案,覆盖面达到100%。
五、进一步抓好廉政教育
(一)开展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廉洁从业意识”主题教育。教育的重点是领导干部。
1、总行对5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总行机关7级以上行员进行一次廉政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中央有关廉洁自律规定、《华夏银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华夏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
2、总行不定期下发金融案例分析,加强警示教育。
3、2季度前,组织对全行7级以上行员进行廉政知识测试,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廉政制度学习,提高廉洁从业自觉性。
4、总行机关部门在6月底前对本部门员工进行一次廉政教育和廉政谈话。
(二)分行按总行要求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可采取专题辅导、廉政讲座、观看录像、案例分析、利用办公网搭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平台、廉政提示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1、分行党委中心组组织两次反腐倡廉学习,学习主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讲话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胡锦涛同志在《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10周年上的讲话、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华夏银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华夏银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廉洁自律规定。
2、组织对9级及以上行员进行一次廉政培训,主要内容:《华夏银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华夏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
3、组织对员工进行廉政培训,主要内容:《华夏银行员工十不准》和《华夏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
4、全年警示教育活动不少于3次。
5、分行党委书记每年至少与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支行负责人进行一次廉政谈话,提出廉政要求。对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予以提醒。
6、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提示活动,加大日常廉政教育的力度。
六、深化效能监察效果
(一)采取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在全行开展会计内控执行情况效能监察,推动员工尽职履责,推动全行加强管理。
1、总行加大对分行效能监察工作指导、督促、检查的力度,重点检查效能监察立项报告和实施方案是否具体可行、现场监察是否按业务流程、业务条线查找问题、查出问题是否具体、是否涉及管理问题、整改措施是否有针对性并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整改是否举一反三落实,推动效能监察进一步深入。
2、分行党委要重视效能监察工作,积极支持并为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纪委书记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有效开展工作,主动、及时向党委书记汇报。
3、分行立项报告在3月31日前报总行审批;效能监察报告8月底前报总行审批。
4、总行批准后下达效能监察建议,并抄送总行。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
(二)对2008年本行效能监察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向总行报告。
(三)分行在完成总行规定动作同时,可根据实际自行选择立项点,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立项报告须经总行批准后实施,效能监察报告应报总行批准后下达效能监察建议。
(四)总行开展部门下基层调研和检查工作情况效能监察,推动总行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意识、工作效率和效果。
七、加强案件防范,规范责任追究工作
(一)按照总行党委力争实现零案件目标的要求,认真落实员工风险排查工作。
1、1季度前,总行下发《华夏银行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办法》,明确排查的内容,排查的方式,排查结果的分析与运用等内容。
2、分行党委加强员工道德风险排查工作组织。每季召开由中层干部参加的员工异常行为排查分析会,对员工异常行为进行排查;每半年对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一次排查,掌握人员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排查面达到100%。
3、总行专业管理部门加强专业管理,查找制度、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运行中的风险点,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全行风险防范能力。对本专业发生案件和违规问题,按照总行防止差错重犯的要求,制定措施落实整改。
4、总行专业部门在开展业务检查的同时,排查本专业和本部门员工易产生道德风险的环节,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案件发生。
(二)加强案例分析工作。对我行近几年发生案件进行分析,教育员工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三)规范责任追究,发挥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
1、总行修订完善《华夏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及《操作规程》,2季度前完成。
2、总行通过培训、检查、实例分析等方式,加大对分行工作的指导,督促分行认真执行《华夏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及《操作规程》,规范工作程序。
3、总行上半年对分行监察室主任进行一次实务培训,指导分行正确运用制度办法。
4、对分行责任追究工作进行检查,对去年检查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检查,检查履盖达到三分之二。
5、总行专业管理部门对需要责任追究的,按规定向监察部门移交。
(四)重视对违规问题查处,强化查办违规问题的综合作用。分行对自查、总行检查和监管部门检查指出的需要责任追究的问题,按规定落实责任追究。
(五)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工作,按照程序处理信访件,发挥信访举报在防范风险中作用。
(六)按上级部署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
八、加强基础合规管理,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一)开展专业制度重整工作,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1、总行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按照上级要求和我行实际,补充、修订和整合有关制度。
2、分行对本行现有制度进行清理,与总行制度不符的,立即废止;需要补充制订的,抓紧制定。清理工作6月底前完成。
3、分行新制定的制度,须向总行备案。
(二)加强人员管理,强化尽职履责。
1、没有配备监察室主任的分行,经总行资格审核后,1季度前配备到位。
2、监察室主任兼管保卫、人力资源、办公室等工作的,按规定1季度前调整完毕。
3、员工人数超过300人的分行,监察人员配备最低不少于2人。
(三)加强纪检监察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2季度前,总行举办两期纪检监察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政策理论水平。
(四)加强纪检监察人员履职考核。
7.煤矿安全监察循环动态博弈分析 篇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指出, 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条件, 决定了未来较长时期内,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将居于主体地位。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煤矿安全乃至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任务也将更为艰巨繁重。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到2000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正式成立, 标志着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在我国诞生。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的垂直管理监察体制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1]。1999-2009年, 全国煤炭总产量由1999年的10.4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29.5亿吨, 增长近2倍;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十五”高峰期2002年的6 995人减少到2009年的2 630人, 下降了62.4%;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由2000年的75起减少到2009年的20起, 下降了73.3%。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0.892, 下降了84.4%, 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2000-2009年事故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见图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指出, 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事故总量仍然过大, 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 非法违法行为、违规违章现象屡禁不止。需要抓紧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 安全生产不容松懈。纵观以往对煤矿监管博弈的研究文献, 其中, 文献[1]分析了垂直管理的煤矿生产安全监管体制中地方政府责任小获益大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文献[2]具体分析了煤矿安全投入与安全事故发生量之间的关系, 建立安全投入的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文献[3]从外部监督博弈和内部监督博弈两方面进行分析, 着重增加对监管者的“努力”行为的激励, 来改进监督的效果。文献[4]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矿工等四方主体分别建立博弈模型, 分析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对煤矿安全政策最终结果的影响。以往文献中煤矿监管博弈通常都是在不同博弈主体如何选择上徘徊, 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问题, 但还没有文献主要针对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在分析监管博弈过程的基础上, 将该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建立循环动态博弈模型, 即第一阶段检查阶段博弈模型、第二阶段监督阶段博弈模型和第三阶段事故发生阶段博弈模型, 并对这3个阶段用最基本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计算分析, 建立煤矿企业和监察部门选择不同策略的概率关系式, 分析各个策略选择形成的原因。
2 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第一阶段———检查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假设在第一阶段博弈模型中,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合格的成本为C1, 概率为Pa, 其安全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为L1;煤矿企业如果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成本为C2, 概率为 (1-Pa) , 此时生产所获得的收益为L2 (包括违法违规生产收益) 。监察部门的检查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检查和不检查, 其概率分别为Pb和 (1-Pb) , 其中在进行检查时也会采用严格检查和敷衍检查两种方式, 其中严格检查的成本为C3, 敷衍检查的成本为C4 (通常C4
根据表1的得益矩阵,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2.1.1 从监察部门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监察部门严格检查的期望收益:M1=PaPbPc (-C3) + (1-Pa) PbPc (F1-C3) = (1-Pa) PbPcF1-PbPcC3;
监察部门敷衍检查的期望收益:M2=PaPb (1-Pc) (-C4) + (1-Pa) Pb (1-Pc) (-C4) =-Pb (1-Pc) C4。
由于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越来越重视, 地方监察部门在对煤矿企业监察过程中, 往往不存在不检查的情况, 即“不检查”这个策略选择已经弱化掉了, 而只剩下严格检查和敷衍检查这两种情况, 因此, 在监察部门进行严格检查和敷衍检查的预期收益无差异的情况下 (令M1=M2) , 可以计算出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1) 式表明,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与监察部门采取的两种策略概率、成本和检查出不合格的罚金额度有关, 而与检查概率Pb无关。
(1) 当给定检查频率Pc和所处罚金F1时, 安全不合格概率由两种方式的检查成本的大小决定 (前提假定C4
因为, 当C4的值非常接近C3的值时, (1) 式可以演变成:;当C4的值远小于C3的值时, 含有C4的项可以忽略不计, 则 (1) 式可以演变成:。因此, 无论C4和C3取值关系如何, 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几乎都取决于C3的大小。因此降低严格检查的成本, 将有效降低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2) 当给定检查成本和严格检查概率Pc时, (1) 式中安全投入不合格概率的大小与罚金F1呈反比关系。因此, 监察部门加大惩罚力度, 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就会降低。
(3) 当给定检查成本和罚金时, (1) 式演变成:
;安全投入不合格概率与严格检查概率Pc呈反比关系, 因此, 增加严格检查概率Pc的值, 也会有效降低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2.1.2 从煤炭企业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合格的期望收益:N1=PbPc (L1-C1) +Pb (1-Pc) (L1-C1) ;
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期望收益:N2=PbPc (L2-F1-C2) +Pb (1-Pc) (L2-C2) 。
同样, 监察部门采取的策略不检查的部分被忽略掉。当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合格与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期望收益相等 (令N1=N2) 时, 可计算出监察部门严格检查的概率Pc:
由 (2) 式可以看出, (L1-C1) 表示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合格的情况下所得的净收益, (L2-C2) 表示煤矿企业在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情况下所得的净收益, 而两者的差值就是煤矿企业采取不合格安全投入的违规违法所得。因此, 当罚金F1已知的情况下, 非法所得越大, 相应的监察部门的严格检查概率也应随之增大, 否则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同理, 相应增加罚金F1的金额, 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可能性减小, 监察部门严格检查的概率也会降低。
2.2 第二阶段———监督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对于检查阶段博弈模型中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合格的策略时, 不论监察部门选择何种策略, 都不进入监督阶段博弈而是继续循环进行检查阶段博弈。当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策略, 监察部门选择敷衍检查策略时, 虽然煤矿企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但是由于监察部门自身的问题而使安全隐患得以存在, 这种情况也随之再次进入检查阶段博弈。而当煤矿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策略, 而监察部门选择严格检查策略时, 会出现该煤矿企业被罚罚金且责令其整改的局面, 这种策略选择使得博弈双方进入第二阶段监督博弈阶段。煤矿企业同样会有两种选择策略:安全隐患消除和安全隐患不消除。而监察部门对煤矿企业整改过程的监督也会有两种选择策略:监督和不监督。
设定煤矿企业消除安全隐患使得安全投入达到合格状态需要成本为 (C1-C2) , 不消除安全隐患的成本为0, 整改期间由于停产造成的损失为L3, 采取这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别为Pd和 (1-Pd) 。监察部门在对煤矿企业整改期间进行监督的成本为C5, 不监督的成本为0, 采取这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别为Pe和 (1-Pe) 。监察部门选择监督策略时, 煤矿企业并没有按要求达到合格状态, 则再对其处以罚金F2, 再循环进入监督博弈阶段。下面建立监督博弈模型的得益矩阵, 如表2所示。
2.2.1 从监察部门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监察部门监督的期望收益:M3=Pd (-C5) + (1-Pd) (F2-C5) =F2-C5-PdF2;
监察部门不监督的期望收益:M4=0。
当监察部门在选择两种策略时的期望收益相等 (令M3=M4) 时, 得到Pd的关系式:
由 (3) 式可以看出, 监察部门减少监督成本C5或增加罚金F2的金额将有效地使煤矿企业选择不消除安全隐患策略的概率减小。
2.2.2 从煤炭企业的期望收益角度考虑
煤炭企业选择消除安全隐患的期望收益为:N3=Pe[-L3- (C1-C2) ]+ (1-Pe) [-L3- (C1-C2) ]=-L3- (C1-C2) ;
煤炭企业选择不消除安全隐患的期望收益为:N4=Pe (-F2-L3) + (1-Pe) (-L3) =-PeF2+L3。
当煤炭企业选择两种策略的期望效益相同 (令N3=N4) 时, 得到Pe的关系式:
由 (4) 式可以看出, Pe的大小与第一阶段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欠账的大小呈正比关系, 而与罚金F2呈反比关系, 因为采取了发现安全投入不合格就勒令停产整改的措施, 使得整改期间效益L3与监督力度无关。这也就验证了 (3) 式的解释, 如果煤炭企业安全投入欠账多, 监察部门就应该加大对其整改时的监督力度, 而增加罚金F2的金额也会对选择不消除安全隐患的煤炭企业有一定震慑作用, 促使其选择投资消除安全隐患的策略, 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3 第三阶段———事故发生阶段分析
煤炭企业和监察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重复执行检查阶段和监督阶段的博弈模型。煤炭企业发生事故之后, 就进入了第三阶段:事故发生阶段。在事故发生阶段, 由于企业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巨大的赔偿金额、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使得煤炭企业一定会选择瞒报的策略, 试图蒙混过关, 因此, 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必须从源头抓起, 将安全生产过程严格控制在前两个阶段之中。
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博弈分析, 可知煤炭企业在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策略时, 监察部门在第一阶段博弈中可能选择敷衍检查策略, 这样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其发生事故的概率为 (1-Pa) (1-Pc) 。同理, 当监察部门在第一阶段博弈中选择严格检查策略, 而在第二阶段博弈中选择了不监督策略, 也会使得安全隐患存在,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其概率为: (1-Pa) Pc (1-Pd) (1-Pe) 。对于监察部门来说, 提高Pc和Pe的概率就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能使煤炭企业选择安全投入不合格的概率 (1-Pa) 和不消除安全隐患的概率 (1-Pd) 相应减小。因此, 充分分析检查和监督过程的特点, 将安全隐患遏制在前两个阶段, 将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重点。
3 结论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相关矛盾、问题和隐患依然突出, 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国家监察部门监察执法和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的分析, 将煤矿安全监察过程分为3个阶段, 分别为检查阶段、监督阶段和事故发生阶段, 并对这3个阶段建立博弈模型, 计算出博弈双方的得益矩阵, 从双方选择不同策略的概率关系式入手, 找出影响其策略选择的因素, 并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应该首先以监察部门的严格执法为基础, 从提高罚金和减少检查及监督成本入手,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结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监察过程的不同特点, 将其分为3个阶段:检查阶段、监督阶段和事故发生阶段。运用博弈论的观点对不同阶段的安全生产和监察过程建立安全监察循环动态博弈模型, 分析煤矿企业安全监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期望效益函数建立煤炭企业和监察部门选择策略的概率关系式, 探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察中存在的弊端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生产,循环动态博弈
参考文献
[1]李豪峰, 高鹤.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监管的博弈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4 (7) :72-75.
[2]陈宁, 林汉川.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4 (2) .
[3]禹金云, 罗一新.基于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研究的博弈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3) :67-70.
【煤矿安全监察2009年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43-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2008年全市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意见07-29
国考内蒙古煤矿安全监察局面试公告12-05
煤矿xx年安全工作计划01-01
2023年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12-25
煤矿救援队2009年工作总结07-06
煤矿公司安全生产工作2010年工作计划10-25
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站2010年工作计划11-04
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黔安监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