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2024-08-25

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共12篇)

1.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一

“小升初”问题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成都“小升初”择校的问题,利用矛盾论的方法客观的详细的分析了这些择校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以及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消除各学校的综合实力的差距,是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的有效办法,并给出了几种思路来消除各学校的综合实力的差距(200-300字,楷体小四)

关键词 小升初 奥数

一、前言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该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该法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于1992年2月29日 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该细则第26条中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也就是说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政策,小升初实行免试免费就近入学。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是党和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持续稳定的实施,将会成为国家保障适龄儿童享有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实现个人平等、社会稳定、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水平差距很大,很多地方都有严重的高价择校现象。比如近几年各地教育部门针对“小升初”择校出台了明确的政策,如:小学升初招生中取消一切与升学相关的选拔性考试,各类竞赛证书、考级证明等与升学脱钩,禁止各类违规收费,禁止设立实验班而占用免费免试入学的名额等等。

二、“小升初”存在的择校现象

然而,20多年过去了,现实的情况又如何呢?但是,这些政策收效甚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择校问题依然没有起色。据调查,为了能够通过择校进入到好的初级中学,现在成都市小学5、6年级的孩子大概有70%的孩子都要在周末参加各类培训班。语文、数学、英语等等,特别是奥数,美其名曰数学拓展思维。如果真是数学拓展思维就好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参加这些训练。但是,现在这个数学拓展思维完完全全是在学习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让只有小学思维的孩子,学习初中、高中的数学,孩子能够理解吗?孩子们只能死记硬背、拼命的练习、刷题。这完全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不但孩子要参加奥数学习,家长也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奥数,因为孩子很多知识都搞不懂,需要家长一起学习后,回家继续辅导孩子,直到孩子搞懂为止。还有很多奥数题连家长也搞不懂,这样就只有让孩子多上几个奥数班了。语文的培训内容,如文言文等,也大多如此,难于理解的内容很多。

成都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如学而思、顺为、望子成龙等等。部分孩子为了能够取得奥赛的好成绩,同时参加2个甚至3个奥数班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2016年搜狐网发表一篇报道,题为“惊爆,2017年成都小升初择校4大“潜规则””,文中强调“潜规则一:数学成绩好是关键”其实就是要看学生的奥赛成绩,“有没有奥数获奖证书”基本上已经成为名初中选学生的“标配”。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其他城市的小升初情况,发现很多大城市的“小升初”都有严重的择校现象,参加奥数培训班是择校的主要的前提条件。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西安、杭州、南京等等大城市都是如此。2014年天涯论坛中一个叫山野散客的网友在天涯杂谈发表了题为 令人纠结的西安小升初。这篇文章写出了这个家长因为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奥数,而在升学的过程中无奈的等待,纠结的心情,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怎样才能上五大名校。2017年1月9日,搜狐网上发表一篇帖子,题为“揪心!南京疯狂的小升初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帖子中说道,没有上奥数班,没有进各种培训班的学生,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显得多么的无助,而奥数等各类培训班才是升学的王道。

由于参加各种培训班,现在的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很不乐观。他们没有时间参加身体锻炼,没有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有我国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的中小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体质肥胖率高,肥胖率达到20% ;

2、眼睛近视率高,北京市中小学视力不良率达到60%;

3、骨骨脆脆问题多,有80%的青少年形体不良,驼背现象达到4.5%;

4、睡眠普遍不足,100%的学生有白天困倦的现象,只有15%的孩子能睡9个小时以上,还有20%的学生睡眠不到8个小时,身体发育迟缓,心里抑郁。

择校成了“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执行的主要障碍,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小升初”择校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根本原因

出现“小升初”择校问题,我们分析有如下矛盾关系存在。

1、优秀的公立的学校数量少与“小升初”需求量多的矛盾。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域,学校的教学的综合实力差距很大。好的学校数量有限。成都的初中就分成了一、二、三类。最好的一类学校,大概只有10所,大部分学校是二、三类学校。一类学校的校风好、老师的教学水平高、学校硬件实施齐全,最重要的升学率高,可以达到85%以上,甚至90%。

二、三类明显要差很多,一般不到50%。很多家长都怕自己的儿子因为初中学校不好,到时考不上高中,只能上职业高中。

2、政策取消考试和学校需要通过考试选拔优秀孩子的矛盾。学校通过变相的考试来回避政策的规定。较好的公立学校就通过设立某种形式的考试,几乎只有参加了培训班的孩子才能够通过这种入学考试。通过这种考试,可以招到好的生源,好的生源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好的学生读好的学校,就会有好的升学率,学校进入良性循环。于是,奥数培训班应运而生。大多数家长都只有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对孩子期望很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同时,现在家庭经济得到很大的改善,家长愿意在培训班、和择校上花钱。

3、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和学校收取择校费,增加收入的行为违规的矛盾。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老师的待遇和学校软硬件的得不到改善。较好的学校通过设立实验班,留足名额,收取择校费。而较差的学校却没有实力建立实验班,就算建立了实验班,也没有多少学生选择,难于通过此方法增加收入。而大多数家长都只有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对孩子期望很高,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同时,现在家庭经济得到很大的改善,家长愿意在培训班、和择校上花钱。

4、营利性私立学校高昂的学费和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的矛盾。营利性私立学校各项条件优越,同时他们为了保证升学率,对生源一样要求很高。他们也设立了几乎只有参加了培训班的孩子才能够通过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虽然营利性私立学校收费很贵,但是,有钱的家长相对也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依然要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才可能通过入学考试。

以上四个矛盾,我们认为第3个矛盾是最重要的矛盾。出现这个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教育经费总体投入偏少,老师的收入普遍不高,而有限的教育经费对一类学校的投入一直高于二三类学校。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导致了二、三类学校与一类学校的差距年复一年的越来越大。一类学校因为有择校的优势,教师的收入普遍高于二三类学校的老师。而二、三类学校的老师的待遇不高,优秀的老师常常遭到一类学校的挖角行为,这样多年下来,一类学校和二三类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同样二类和三类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如果公立的学校综合实力都比较强,比较均衡,实力相当,那么家长就没有必要花钱和花力气择校了,因为每个学校的好坏都差不多,实力都不错,没有很差的学校。

四、怎样逐步消除择校问题

我们认为要消除“小升初”择校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从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入手,让各学校的硬件软件逐渐趋于相当,让从根本上让各学校的综合实力相当,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择校现象。怎样让各校的综合实力相当呢?

从矛盾论的观点看,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同时有初高中的学校,将初中分离出来单独管理。这样更便于初中学校的资源配置。有初高中的学校,和只有初中的学校,综合实力不好比较,容易造成较多的差异。同时,每年的教育经费向稍差的学校倾斜,让各校之间的差距逐渐较少。

2、定期对各校的校长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培训,让各校的校长和老师在各学校间定期进行轮岗,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协同发展,让各学校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的趋于一致,逐步减少综合实力的差距。

3、取缔营利性私立初中学校,遵循义务教育免费的思想。营利性私立学校可以提供很好的教育服务,但是,这违背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方针。建议把营利性私立初中取缔,引导营利性私立初中转变成私立高中或非营利性初中。当前“小升初”择校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合理的有序的配置资源,逐渐消除各学校的综合实力差距,引导学校向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来,更好的科学的实现社会主义繁荣。

参考文献: 1、2015年天津小升初政策解读解读天津小升初新政策

2、何柳青 《从教育政策原理分析“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2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 5、2017成都小升初招生政策解读

2.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二

一、衔接问题的主要成因

初一英语教师大都抱怨:来自四面八方的新生英语水平千差万别、参差不齐, 很难统一标准进行大班授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几下几点:

1. 不能严格执行标准的相关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 将中小学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 为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的形成搭建了基本框架。这些课程目标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如果每个学段的英语教学都能严格执行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 我们就可以避免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但是, 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能否形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主管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标准的执行能力和对教材的使用水平。目前,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部分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先后不一;部分小学和中学在课时安排、教材选择、课程目标等方面没有执行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各种英语特色学校和社会上形式各异的英语辅导班、培训班, 学生所接受的东西比较杂乱。此外, 在考试指挥棒的驱使之下, 不少学校、英语老师只看眼前利益, 考什么就教什么, 根本不顾学生终身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不能对接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 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更新, 不断进行着增、删、改、补, 教材建设日趋完善, 但中小学英语教材之间的衔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 有些版本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重复过多, 造成教材资源浪费,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兴趣大减;其二, 两个学段的教材内容上存在落差, 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浅、少、易”, 而初中教材从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难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其三, 小学教材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 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 小学英语学习内容相对较为形象直观, 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 而初中教材却更注重科学性、逻辑性和知识性, 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在思维方式的要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 两个学段的教学方法缺乏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法上、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由于小学内容少、知识难度小、教学要求低, 因而进度一般较慢, 而中学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的进度就会相对较快。小学教师比较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 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 更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初中后, 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读写方面的训练, 故而教法相对单一、呆板,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除感知材料外, 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 英语的教与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4. 新生缺乏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它是学生英语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在升入高一学段之后, 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初一英语老师往往在新生身上发现许多问题, 有碍于他们的英语持续学习和发展, 比如:不会用国际音标来拼读生词或根据音节来记忆单词;不会以意群基本单位来朗读和说话, 不注重语音、语调, 有的学生甚至还带有方言, 缺乏连读、爆破音、弱化音等语音知识;不会恰当使用英汉双解词典自学或辅助学习;缺乏基本语法知识, 不分词性, 不分主谓宾;没有养成上课记笔记、下课定期复习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则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有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由于缺乏持续发展的英语学习能力, 部分小学生升到初中后, 就难以适应陌生的教学环境。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主要策略

要做到小学与初中学生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要掌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法和管理办法之间的异同, 使中小学英语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之间应建立协调、合作的伙伴关系, 以“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树立英语终身学习的理念, 以身作则、不断学习, 加强交流与联系, 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双赢。

1. 树立英语素质教育的大局观念

标准的制订者把英语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分为九个阶段, 其思路是缜密、科学的。能否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好每一阶段的分级目标、搞好各个学阶段之间的教学衔接, 直接关系到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和英语教师要舍弃眼前利益, 树立大局观念, 注重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的终身英语学习能力。具体地说, 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设立教学方法衔接的缓冲地带

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 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 就应当考虑对小学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 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 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 在内容和形式上由易到难, 让学生逐步适应, 给他们留有一个适应期。初一新生的认知水平与小学毕业时并无明显的分水岭, 他们活泼好动、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天性仍然十分强烈。因此初中教师仍要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形象化, 努力做到既有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又有对本阶段教学目标的检测和实施。初一英语老师可以继续把小学的唱歌、游戏、绘画、竞赛等活动引入初中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 以适应初中的教学。另外, 针对新生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 初一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进行分层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 构筑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平台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相对独立, 处于隔离状态。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闭门造车情况相当普遍。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 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适当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要搭台子、结对子, 为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 让三个学段的英语教师有机会接触, 一起探讨各自学段的教学特点、学生心理特征、教学方法以及相互听课的感受。为克服小学向中学的阶梯式跨越, 加强学段之间教师教学的沟通, 实现理想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目标, 找准中小学教学衔接恰当、科学的切入点。其实, 我国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进行有效的尝试, 有的以地区划分为界, 让该地区的中小学相互挂钩, 结成工作伙伴;有的以教研室牵头单位, 举行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让中小学英语教师相互听课。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相互听课等方式, 英语老师可以了解到各个学段的英语教学特点。

3.试论学生小升初的过渡教育问题 篇三

【关键词】小升 衔接教育 变位 规范 自我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育心理品质,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正确把握这一差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过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新的学段的学习,初一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那么,怎样展开衔接教育呢?

一、变位教育

所谓变位教育,即角色教育,是基于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角色之后,实施的初中生角色认知、定位的教育,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状态。初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摆脱过分的依赖性,更加强调良好个性的发展,能够专注于学习,形成自己的良好爱好。衔接教育的工作首先是促成他们的角色转变。

王同学刚上初一时,听课从不认真、好动,老爱和前后桌的同学说话,弄得那一片“鸡犬不宁”;一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便大哭不止;如果没有组长不断催促,他从不主动交作业。由于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他让爷爷接送他上下学,而且还必须带着吃的和喝的;和女同学在一起说话时,他也从不讲究,时常惹得女同学们告状。可见,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然我行我素,给他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情境教育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榜样,促使受教育者主动醒悟。笔者给王同学讲述了古代少年周处弃恶从善的故事,设置几个问题:“周处一开始为什么遭到村民的反感和排斥呢?”王硕说:“他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冒犯了大家。”笔者就势点拨:“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里做了很多大家不喜欢的事情,会怎样呢?”王硕说:“一定也和周处一样。”说罢,他低下了头。笔者觉察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周处最后为什么受人爱戴呢?”王硕马上说:“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笔者引导、告诉他,无论是谁,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就值得赞扬,能够改正错误,更值得赞扬。笔者一步步引导他反观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怎样做才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角色认知法

引导学生准确认知个体的角色地位,既不逃避要面对的问题,又不夸大面临的困难,便于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秉性特点和外界环境,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试图一蹴而就地转变一个学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王同学同样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他的坏习惯。笔者就找机会访谈他,首先,笔者问他,他在家里是什么角色,然后追问他,在学校里是什么角色,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角色。王同学经笔者的点拨,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爸爸妈妈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吃饭穿衣的责任,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责任,认识到爷爷奶奶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认识到他本人体贴家人、为家尽力所能及的责任、为将来打拼积极学习的责任。说到动情之处,王同学竟然流下眼泪。笔者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情境教育和角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实现变位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就为转变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规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约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王同学入班后的种种表现都没有遵守规范,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犯错点,灵活实施教育。有一次,一个女生向笔者告状,指责王同学说话不文明。笔者找到他,对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找出触犯了哪些规则,责令他如实写出事件的详细过程,分析造成的可能后果。他主动自省并且作出保证。这个过程中,笔者其实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写检查,而是给他一个平台,以规范为杠杆,促使他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可利用刚性规则,甚至校风校纪、法律法规等,让学生真切感到违法规则的可怕后果,逼他们遵守。同时,激发他们潜在的向善的心理,注入人文精神,逐步地引导他们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激发他们主动、持续地矫正不良行为,去掉小学生的种种不利于初中生活的心理因素。自我教育不是说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纠正、自我激励,而是需要班主任积极介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无为教育,即让学生自我教育,如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因此自我教育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唤醒教育,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王同学积习难改,一下子使他彻底转变过来是不现实的。例如,他总是要求爷爷给他带零食,这在学校里很少见。笔者一开始感到好笑,但细想,不能纵容他的这种行为。打听后,笔者才知道,他在家不好好地吃饭而且挑食。于是,笔者就提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会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学校吃零食,初中生做小学生的事情,会遭人嘲笑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愿意改正。但是,他已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到点不吃就饿得慌。他询问笔者,笔者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当天,笔者看到他喝点水。笔者意识到他找到了自我约束的过渡办法。后来,他连水都不喝了,还不让他爷爷来接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判若两人,已经完全适应初中生活了。自我教育在外力帮助之下产生了实际的教育效果。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所以,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4.小升初问题解答[模版] 篇四

2、初中据记者了解,入读公办小学的外来工子女一般由电脑派位或对口直升到相应的初中,入读民办小学的农民工子女,也可以连读报读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初中部。此外,无论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都可以参加小升初17所民校联考或民校单考,被录取后,将升入育才实验、二中应元等“名校办民校”读初中。

3、奥数在升学中的加分政策正在不断规范 但小升初8种渠道中有3条与奥数相关

上周,有关“奥数与升学挂钩”的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奥数与升学到底有多大的关系?记者了解,在中考方面,广州市一直没有奥数加分政策,在高考方面,继去年教育部宣布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后,广东省目前也正在加快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总的原则是大幅度减少加分项目。

目前,小升初是奥数肆虐的重灾区。广州“小升初”一般有8种渠道,其中有3条直接跟“奥数”相关,分别是“民校联考或单考”、“公办学校转学考”、“奥校或奥班”。“奥数与升学挂钩”体现在4个方面,分别是加分、免试、考试、分班等。本期求学指南为你解读奥数在小升初领域的“受灾”情况。

肆虐方式1:加分

主要渠道:“民校联考或单考”

学习奥数并不能加分,但如果在小学五六年级参加“奥赛”获奖,那就可以在“民校联考或单考”中获得5~20分的加分(有的学校叫降分录取)。各校对加分的条件设置了不同的“门槛”。比如,二沙岛某校是对全国数学华罗庚金杯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分别给予20分、15分、10分的加分优惠。而天河某校则对2010年或2011年在数学华罗庚金杯赛广州市赛区获奖且德育评定优秀者,一等奖降20分录取,二等奖降10分录取,三等奖降5分录取。

声音: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尽可能取消奥数及各类学科竞赛的加分。除了对高考加分调整外,对于一些地区中考和小升初对奥数等学科竞赛获奖者进行奖励性加分的做法,省教育厅也正在出台文件进行调整和规范。广东小升初、初升高的各类加分也将调整。

另有专家表示,要真正消除对奥数的争议,最根本的方法是做到教育资源平衡。而这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所以取消奥数高考加分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肆虐方式3:重点班

主要渠道:“公办学校转学考”、“民校联考或单考”

除了择校,入学之后还有“择班”。所谓“择班”,其实就是重点班,而重点班的名称五花八门,有实验班、教改班、院士班等,但几乎所有的重点班都有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那就是奥数成绩好的肯定可以入围。于是,民间把这类重点班直呼为“奥数班”。

以奥数成绩为取向的重点班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转学考”。业内人士表示,说白了,这个考试的试卷内容是典型的奥赛题目,目的选拔最优秀的学生组建重点班,甚至现在有些名校对奥赛成绩优秀者,连考试都免了,直接“签约”进重点班。

举办联考或单考的民办学校,有两类。第一层次的民办学校一般不分重点班,因为学生是清一色优生,分班没有意义,而有些第二三层次的民办学校,则有根据奥数分班的潜规则。

声音:

教育界人士表示,奥数出题范围往往超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明确反对举办奥数班,省教育厅曾于2004年、2009年、2010年三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办学,不得开设“奥数班”等各类性质的教学行政班,更不可以举办这类班为名进行招生和升学考试。

肆虐方式4:附加题

主要渠道:“民校联考或单考”、“公办学校转学考”

目前社会最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是“民校联考或单考”中到底有没有奥数内容。对此,许多民校的校长都在不同场合表示,不考奥数题。“附加题不含奥数成分,只是知识点考得比较深,要求学生要有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但学生和家长对此不“买账”,一些家长表示,数学最后20分的附加题,纯粹是拉分题,哪怕没有奥数,也有奥数的影子。不然,怎么学了奥数的人就能做出来,没学的就做不出来。

业内人士表示,争议的焦点其实是奥数题难以界定,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多拐了几个弯,它算是奥数题吗?对此,学校有学校的看法,百姓有百姓的感觉,而介于两者之间的题目在数学中多了去了。

声音:

对于“民校联考或单考”中的奥数问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一些城市小升初“民校联考”问题,近期,省教育厅将组织对民校联考进行专题调查。将对民校联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进行审查,不允许超出课标之外出偏题、难题。另一方面,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同时,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的要进行问责。而市教育局也将进一步规范小升初阶段的考试行为。

初中:

一直没有加分政策

奥数热进入初中开始降温,相关比赛仅仅在基础年级进行。广州市中考只有“政策性照顾加分政策”,一直以来,没有因各类竞赛或奥数而加分的政策。受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未来初中阶段考“奥校或奥班”的学生将会有所减少。

高中:

规范调整加分项目

去年11月下旬,教育部等部门宣布,将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就是调整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新政将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开始实行。省教育厅透露,广东版高考加分政策预计最快本月内出台,总的原则是,广东高考的加分政策将大幅度减少加分项目,大幅度减少加分的分值,更趋于公平。

4、电脑派位之外小升初还有六“门路”包括民校联考、公校“择校”试、推荐生、特长生等形式。

昨日,本报报道了今年首场由海珠区教育局举办的“小升初”电脑派位,事实上,教育关注度最高的老三区仅2/3学童是靠电脑派位决定入读初中的,民校联考、公校择校试、推荐生、特长生等或明或暗的升学形式,寄托着家长们避开派位不利结果的希望,本月内陆续举行的各区“小升初”派位也最终决定家长是接受形形色色的“择校”结果还是按派位入读。形式1

老三区毕业生2/3电脑派位

适用范围:越秀、荔湾、海珠

本报昨日报道的海珠区率先对6528名小学毕业生电脑派位可谓教育关注度最高的老三

区(越秀、荔湾、海珠)的小学毕业生最普通的升学途径,每区每年上万名小学毕业生,约2/3是通过“电脑派位”这一高科技手段,随机决定初中去向的。

从2001年开始,广州市坚决执行国家规定,“市教委直属和区属公办中学一律不再接收择校生”,之后老三区开始采用填报志愿与电脑派位相结合的办法来分配初中学位。形式2

16所民办初中联考四万人争四千学位

适用范围:全市

2006年,广州13所民办初中在小升初考试中开始实行联合招考的政策,参与的学校逐渐增多,去年和今年都有16所学校参与。学校招考的时间一般会安排在6月下旬。这些具有名校背景的民办初中每年招生都全城关注,民校联考提供约三四千个学位,吸引数万小学毕业生报考,成为除电脑派位外第二大“小升初”形式。目前多区派位结果未定,多数已交纳民校学费的家长,仍在坐等结果。

尽管大部分民办初中的学费每学期高达7500元至2.5万元,而且从2006年始录取比例都是10:1左右,但由于办学质量较高,极大挑起了学生家长对联考“小升初”的热情。今天民校联考炙手可热,报考学生同比增长1/3,4万学生竞逐4000学位。民校初中生的“出路”也非常诱人。以广雅实验中学为例,去年和今年,估计广雅实验学校60%~70%学生可顺利入读广雅中学。

而在民校联考的美好景象中今年也出现了不和谐音,有部分学生发现,联考同考却不同评卷,原来承诺的“万一考生没有被所报的学校录取,仍能凭联考成绩到尚有空缺的学校补录”有部分学校不兑现。

16所“联考名校”:

广雅实验学校、南海执信中学、番禺执信中学、珠江中学、二中应元学校、育才实验学校、华师附属新世界学校、省实附属天河学校、华师附属南国实验学校、真光实验学校、广大附属实验学校、一中实验学校、四中聚贤中学、广外附属中学、增城香江学校、仲元实验学校。

形式3

公校“择校”试选拔尖子生

适用范围:全市

今年6月21日,紧接着20日的民校联考,一场公办初中名校“小升初”择校试暗中开考,越秀区十几所公校以奥英、奥数为试题内容选拔潜在尖子生。广州教育界人士指出,这样的“暗考”其实每年都有,虽然每校可以提供的名额一般只有二三十个,最多的某重点中学也不过100人,但也吸引着大批学生和家长。由于民校联考竞争激烈,不少落榜的小学毕业生只能把目光盯在公办初中名校上,而电脑派位随机进入公办名初中的成功率太低,择校考试就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越秀区东片的2009届小学毕业女生小林说,她5、6月都是在痛苦的考试中度过,首先是去考各校的特长生,然后是民校联考,失利后寄希望于择校试,目前她已经拿到了某公办初中名校的择校资格,“就等着7月16日派位,如果派位派得不好,那择校资格可以保证我读上好初中。如果坐等派位,我进入这所名校的可能非常低,因为它在东片只有20个名额。”记者了解到,数十所暗地里组织择校试的公校对择校者非常“体贴”,“颁发”资格后并不催着确认来读和交钱,而是准许他们在知道派位结果后才决定要不要择校,实质上作为小升初保底之用。“毕竟每校名为„捐资助学费‟实为择校费的4万~6万元不是谁都能轻易负担得起的。”

以“转学生”名义入读

初中仍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和省、市都明令禁止择校,那到底这些“择校生”怎么成功

入读的?某重点中学负责人透露,秘诀就在于“转学”。普通考生想通过转学入名校非常难,因为原校和接收学校都要同意,区、市教育部门要审核。但优秀的奥数奥英生只要通过择校试获得择校资格,名校自然能帮其办理转学。该负责人表示,钻“转学生”空子,实质上已经成为初中择校试的“潜规则”,但要堵这空子很难,毕竟一切“运作”程序上合法。

形式4

推荐生小升初最为省钱省力

适用范围:越秀、荔湾、海珠

在前天的海珠区电脑派位,第一批派位有873名学生先电脑派位,最为省钱省力。这些学生在海珠分片派入19所省一级、市一级的好学校。

不过,要获得推荐生资格可不容易,省一级小学14%、市一级小学12%、其他学校10%的比例使得推荐生资格非常难拿。推荐生资格是通过考察小学毕业生的六年级三项指标来获得的,包括综合表现评价、三好学生和学业成绩三部分。海珠区规定综合评价要为甲(A)等,越秀区则规定占100分总分里30 分;海珠区规定推荐生须是三好学生,越秀区则规定六年级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的将获总分值10分;而学业成绩一致按学生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的 40%加下学期毕业考试三科平均成绩的60%计算,海珠区要求等级,越秀区则占总分值六成。

越秀区按第一批电脑派位生名额按全级学生的分值由高到低排列确认,直至额满为止;而海珠区今年按比例本可招1905名推荐生,但实质上符合条件的仅873人,剩余学位作为普通派位生使用。

看似公正的推荐生资格获得,却让不少家长诟病,如越秀区综合表现评价主要是根据《广州市小学学生成长记录册》对学生设定的素质发展要求进行评价,共有20个子项目,有家长认为“由老师或家长自填,缺乏监督”。

形式5

特长生提前录取

适用范围:全市

据规定,经过审定的广州市内国家、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可招收不超过当年计划10%的体育、艺术特长生。越秀区的初中特长生有艺术类、体育和科技类特长生三种类型。今年越秀区辖内包括广东实验中学、2中等多所省市属中学均相应招收一些特长生,其中广东实验中学招收92名特长生,包括羽毛球、田径、篮球、管弦乐、舞蹈、无线电测向、科技创新等众多项目。据统计,17所中学共招收695名特长生。

在前天的海珠电脑派位中,已经有142名体育特长生、188名艺术特长生提前录取,成功避开派位。

形式6

非老三区学生对口就近入学

适用范围:非老三区

据悉,目前除了老三区外,广州其他区和县级市多数采取按地段小学就近免试到对口初中入读。如天河区,冼村小学就能对口上不错的天河中学初中部。因此,不少家长不惜花高价在名校附近购房。然而,各区对二手房业主和租住户孩子入户年限设置不同,有的区年限为两年或三年。

形式7

选择入读社会力量办学学校

适用范围:全市

昨日,海珠升学小学毕业生中有2778人是不用派位的,因为他们已经确定入读民办学校(包括国有民办初中名校和一般社会力量办学学校)。据悉,全市的做法是,民办学校同意

5.小升初作文低分六大问题指导 篇五

由于在考场上方方面面的影响,卷面上出现了硬伤。具体体现在:字体不工整,标点不正确,修正不得法。

字体要求工整,清清楚楚的一目了然,而我们不少考生从小学升入中学以后,伴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加,笔记的增多,书写速度的加快,由楷书逐渐到行书。由于中间没有正确过渡,不少学生书写步入误区。在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笔记中,文字出现自由体,不是斜,就是连扯不断。一旦形成再进行改正,难度就较大了。而到考场作文时,一笔一画再正楷书写,速度既慢又不实用,直接影响到作文的速度。

所谓“标点不正确”就是分不清标点所点的位置。有六个省略号,挤在一个格,省略号后面又出现一个叹号,更有甚者,一点到底,根本分不清逗号和点号。

至于“修改不得法主要体现在错了之后,用涂改液,用胶纸,或乱勾乱抹,因卷面不清而丢分。

二、文体不明确

分不清什么文体,从题目上看,象议论文而实际上却写成了记叙文,我们称为议论文的脑袋,记叙文的身子。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写过议论文,愣去议论,结果没有论据就只好用记叙文代替了。

更多的是题目分不清文体,例如以”骄傲“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亲近骄傲》《骄傲与歉虚》《骄傲的重要》《骄傲之歌》这些题目看起来挺好写,但实际写起来,难度就大了。例如《骄傲的重要》是写议论文文还是写记叙文不好确定。

三、材料失真无缺积累

选什么样的材料入文,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由于考生脱离生活实际,悟不出考文特点,在选材方面进入的盲区有两个:

一是写什么不象什么!

有不少考生认为写大事感人,于是编些离奇的故事,其结果是看到作文就等于让人辨别出的100元假钞数额虽大但没有价值。

二是没什么写什么!没有生活体验去编造有关的生活,使材料失真。

一篇文章能否感人,材料是比较关键的。在规定时间内,能否选准新颖而恰当的素材是考试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对考生而言,由于生活面较窄,所感受到的一切,多以”学习“为中心,很难从生活的深层挖掘真实而感人的材料。尤其在考前冲刺阶段,时间非常紧张,同学们更不易接触其他生。因此,在考场上作文,常常会因材料失真而丢分,甚至个别考生因没材料可写,而使整篇文章不足600字。

四、审题不准

审不准引言和要求。面对材料抓不住中心,而脱离话题。请听一个失败的案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在跳到”椅子“上时,发现”椅子“软软的,落地后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小和尚仓惶离去,在这以后的一段日子里,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压根儿就没提及这件事。小和尚从此开始反省,他收住了心,再也没有翻过墙,经过刻苦地修炼,终于成为寺院里的高僧。

阅读完文章,请根据上述故事进行写作。有一考生命题为:《成功贵在恒心》。显然游离了话题。

五、结构不明思路不清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

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话题作文盛行之时,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一定的作用。

我们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了作文,大作文的确没少作,有时写得好有时写得差,分数不稳定,关键还是没把握住文章思路。想些什么就写些什么跟着感觉走而失败。

六、语言乏味多叙述

由于受传统日记的影响,容易拉家常。语言枯燥乏味,令人生厌。这在试卷中尤其是开卷部分,往往这样拉家常的叙述,给老师一个坏印象,最容易丢分。

6.小升初几何图形问题 篇六

一、报志愿阶段

1.家长问:我报了云大附中的121校区,到时候是不是根据成绩三个校区任意分配? 答:不是。在系统里,云大附中121校区、云大附中星耀校区、云大附中呈贡校区是单独分开的,准备上哪一所就选哪一所。这三个校区,只有呈贡校区是寄宿制的学校,如果打算初中不走读,可以留意一下。

2.家长问:报了系统内的民办初中,万一没有被录取,孩子上不了学怎么办?

答:初中招生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限报民办初中摇号选走一批、课堂体验再选走一批,紧接着限报民办初中补录又选走一批,补录完了之后非限报民办初中上场了,这时候“第二轮课堂体验”又要选走一批学生。摇号、课堂体验、补录、第二轮课堂体验,四轮过去之后,择校的学生其实已经录取得差不多了,没有被录取的学生,公办初中上场了,由于先前小学里已经统一递交了档案资料,这时候按照公办初中的要求,到对口的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即可。因此,报了民办初中没有被录取,也不会有“上不了学”的情况发生。3.家长问:看了上一年的小升初录取分数线,发现A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B学校更高,是不是录取线越高学校就越好?

答:录取分数线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对于限报民办初中,虽然是统一出题、统一时间课堂体验,但并不是统一评分。有的学校打分打得松一些,报了这所学校的学生,分数普遍偏高,那么录取的时候由高到低按成绩录取,划分的录取线就会高一些,反之,如果打分打得比较严,录取线就会稍微偏低。对于非限报民办初中,所谓的“第二次课堂体验”,是各个学校自己的说法,都是自己出题、自己阅卷,课堂体验卷的难易程度不同、评分标准不同,录取线就更是没有可比性了。因此,昆明家家乐补习学校的老师提醒,要了解一所民办初中的好坏,可以多方打听,尤其是在校园开放日有机会和这些学校的管理层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亲自去了解一下。

二、现场确认阶段

1.家长问:昆明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云南省小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昆明市小学生学籍手册为什么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2.家长问:孩子没有身份证,户口簿也因为办理相关手续不在家,现场确认该怎么办? 3.家长问:网上报志愿的时候,信息填错了怎么办,会不会有影响? ……

7.北京小升初“占坑”调查 篇七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占四五个“坑”并不稀奇,更有甚者,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也为了小升初择校,提前去培训班“占坑”。在一份小升初培训班的考题中,中学教师进行评定,发现其难度竟然堪比高考模拟题。

上任不久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把第一把火就烧在了择校上。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校外培训与升学挂钩,这意味着包括奥数在内的一切校外培训,各种竞赛的成绩、奖励、证书,都不能作为入学依据。

2009年年底起,北京市严格整顿公办校、自办以及与民办机构合办的培训,禁办培训班。

家长不牛要让孩子牛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应该免费、免试、就近入学,然而为了能够上个好学校,有不少孩子和家长仍然不断地为自己加码,参加各种培训班。

刚满11岁的孙宁远,是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他来说放学是另一种学习的开始,有另外一个课程的学习在等待着他——奥数培训班。

孙宁远说:“我觉得学校里学的东西,奥数班都已经提前学完了。学校连圆都没有接触呢,奥数班已经开始接触圆周率了,但有时候感觉实在太难了。”

对于孩子的这种压力,孙宁远的父亲也感觉颇为无奈。孙父说:“有的孩子人家是靠家长,开一张条子什么的,就把事情办了,那种是家长牛。再有一种就得逼着孩子牛。我们属于那种家长不牛的。那我们只能逼着孩子变成所谓的稍微牛点的,有这张门票,我们才能去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学校。”

为了能够为儿子弄到进入重点中学的门票,孙宁远的父亲可谓是花尽了心思,他还特意让儿子学习了一个特长,“次中低音号”。

“开始不喜欢,感觉有点枯燥。”孙宁远说。孙父这样看待儿子的特长:“学起来很难,就是学成了现在也没把握,也不知道人家学校给不给面子。”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宣布,取消奥数等成绩与升学挂钩的规定。屡屡变化的政策让老孙忧心忡忡,他最担心的就是全家人这么多年来为了择校所付出的努力,最终会付之东流。

“占坑”的孩子成了“分母”

2009年11月份,北京市教委将在年底清理小升初培训班的消息在“小痴”(痴迷于小升初的家长)扎堆的BBS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小痴”表情多为“担心”,他们担心铲平“坑班”会掐断一大批孩子升学的出路。

在家长论坛上,一位家长的想法颇具代表性: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占坑”,每月一大考,每学期一调班,折腾了3年多,咬牙坚持到现在,好不容易杀进了“三甲”班,眼瞅着胜利在望,如果这时候铲平“坑班”,对孩子太不公平了!

而反应最激烈的,还是被媒体点名的四大“坑班”的学生和家长。由于“四大”直接对应北京市海淀区最有号召力的4所“牛校”,而且又都是有名的“金坑”,很多学生过五关、斩六将,才得以争取到一个名额,所以学生和家长们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

愤愤不平之下,家长们纷纷晒起“坑班”的账单:从三年级开始“占坑”,每年学费3000多元,到现在已经交了1.5万;为保证“坑班”顺利晋级,又辅助报了奥数、作文,4年花了近两万元;剑桥、“三一口语”,算下来至少花了上万元……不过,升学在即,家长们心疼的显然不是钱,取消“坑班”,学费打了水漂是小事,如果“牛校”的招生就此转入“地下”,家长和孩子就更“抓瞎”了。

海淀区七大名校,点招人数共计560人,目前共有对应“坑班”106个,按每班50人计算,海淀区“占坑”的学生人数约5300人,点招录取率约10%。所以,想通过“占坑”进入目标校,至少要排进“坑班”的前15%,否则希望渺茫。

然而,家长们极力维护的“坑班”真的灵验吗?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尽然。真正能够如愿从“坑”中走进名校大门的,大约只占10%。换句话说,九成孩子花费了几年的工夫,投入了上万块钱,最后只能给“牛孩”当“分母”。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通过“占坑”进名校难度可能会更大一些。究其原因,与前几年相比,“坑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家长寄予的希望也空前高涨。比如说,西城区一热门校,由于需求太过旺盛,2009年的“坑班”办到了3家培训机构,“占坑”的学生2000多人,真正被“点”中的不超过200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至少要经过三至四次“积分考”,一点儿闪失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据家长们反映,一些与名校招生直接挂钩的“坑班”,无论是师资,还是课程质量、难度,都不及纯粹的课外培训机构,因此,只能让孩子到培训机构“充电”,然后再到“坑班”去“放电”。

择校蹲坑:培训机构暗渡陈仓

面对重点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很多家长和学生在这一关口上面临着被选择的命运。

记者最近在北京采访时发现,虽然重点中学不再公开选拔学生了,但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正在凭借着同某些重点中学的微妙关系招揽生源。部分知名公办中学培训班或一些与中学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培训班,近年来悄然成为名校争抢生源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升初孩子报考这些培训班,参加六年级的测试和“活动”,便被当作潜规则了。

在航天桥附近的某写字楼,一家名为“恒瑞学校”在这里办学。谈到办学的特色,一位老师振振有辞地说:“我们这边的优势就是跟首师大附中有一个合作,然后首师大附中那边给我们派老师,统一监考,统一考试,等于是你就不用上它那个占坑班也行,或者晚一点占也行。”

这位老师一再强调恒瑞学校和首师大附中的特殊关系,“我们这边的优势一个是老师,第二个就是跟首师大附中的关系,不是所有的培训机构都跟学校有关系,因为有我们校长这一层面的关系,我们恒瑞学校整整做了3年了。”

记者在这位老师的笔记本上,看到了一些首师大附中的招生计划:2009年开始,推优班有两个,特长班有一个,占坑班有一个。

与恒瑞学校相比,北京巨人学校应对小升初的手段则更加明了,考试分数决定一切。

巨人学校的一位老师介绍:“根据孩子的成绩,每年好多学校都从我们这边要一些孩子去参加他们学校的一些考试。”这位老师说,如果能够进入巨人学校的尖子班,就可以进入到一所名为“仁华学校”的培训机构参加考试,而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仁华学校和人大附中是合作的,人大附中占坑班基本上就是仁华学校。因为每年人大附中最先录取的基本上都是仁华学校的。”这位老师说。

为了验证这位老师的说法,记者辗转来到北京仁华学校,谈到学校的办学优势,一位老师说:“仁华学校是我们人大附中自己办的培训机构,老师都是我们自己学校的。”

培训班将为区县政绩抹黑

对于小升初的家长们抢占各种培训班的现状,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北京市将逐步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小升初仍坚持“免试就近”原则。

有家长表示,有的名校对应了上百个“共建单位”,这些强势单位一定程度上抢了普通家庭孩子的机会,出现不对等;还有家长对推优派位提出质疑,认为推优存在人为操作。

针对小升初共建生问题,记者了解到,部分区县教委已加大对“共建生”限制力度,有关人士表示:2009年不再审批新的共建名额,区县级的部门或公司基本不予考虑共建。如果家长发现暗箱操作,可以点名举报。

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情况,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督导队实地检查北京市18个区县落实素质教育的情况。督导评价报告将向社会予以公布,检查结果将和区县政府政绩直接挂钩。此次督导检查的重点将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小升初占坑、培训班进行: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是否存在利用本校或社会的培训机构开办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外培训,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讲授学科课程;是否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传递学校将从这类课外班中选拔优秀学生的信息;是否存在在正常的升学入学体制外选拔学生、超计划录取。

特别强调的是,本次检查十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办学行为,一旦出现家长举报内容属实的,督导部门会对区县的教育政绩投票否决。

新部长的第一把火如何烧

择校可谓是城市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老问题了。让孩子进一个好学校,也是很多家庭当中的头等大事。近来《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多达98.5%的公众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从幼儿园到高中,择校几乎无处不在。择校的根源:63.9%的人首选“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

正因此,新上任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第一把火”便烧在了“择校”上:“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如果学校都很好,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路去‘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作为政府办教育,应该给老百姓更多的选择权,解决择校问题先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袁贵仁表示:首先要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蔡永红认为:“这个问题的症结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是教师的资源。”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表示:单靠教师相互交流和手拉手配对是不够的,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变革,特别是在公共财政制度上,提高不发达地区教师待遇是关键的一步。这些基本制度的建立,对于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均衡,是一个根本性的。

8.恼人的“小升初” 篇八

视点1万人赶考

汽车拥堵超过十公里

昨日上午8时刚过,前来参加太原某校“小升初”考试的车辆从学校门口沿着马路向两边排列,绵延数千米。由于车辆和人数太多,道路拥堵,为了避免迟到,“赶考”的学生纷纷放弃乘车,上演“汽车+三轮车+跑步”的接力赛。

早上7点,住在建设路附近的张强就同妈妈一起出门了,8点半左有,当他们驱车从家赶到学校时,学校附近的道路已一眼看不到头。为了避免迟到,张强拿上考试用品,搭上了三轮车。但是没多久,连三轮车也寸步难行。张强只能在距学校还有几百米的地方下车,跑步前往学校。

“今天来考试的有上万人。”校外接受咨询的老师说。在学校里,体育馆、食堂、操场上、草坪上,全是前来陪考的家长。而中午时分,该校附近的街道上,汽车拥堵长度已达数公里。

视点2连考三天

几所民办校考试“撞车”

据粗略统计,五一期间,将有几所学校提前进行“小升初”测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都同时报考了多所学校,三天中,要不停“跑趟趟”赶考,不少学生大喊“吃不消”。

视点3题目不难

奥数试题现身考题中

昨日上午,某校的考试科目是语文和数学,大多数学生认为,考试题日并不算太难。

“比期末考试稍微难点,但没有奥数难。”前来考试的学生王琪说,“数学题有少部分的奥数内容,但对于参加过奥数培训的学生来说,不算太难。”

焦点关注

“小升初”大战带来的经济效益

多所优质民办学校的“小升初”测试集中在“五一”小长假,各地学生家长纷纷赶来参加测试。

部分学校周边的宾馆在一两个月前就有人预订房间,考试当天,凉面、盒饭、矿泉水等被一扫而空,学生自己制作的校园杂志也成为当天的畅销书。

为了保证孩子第二天的考试,家长王女士在昨日下午就到学校周围寻找宾馆住宿。谁知她刚下车,还没说话,旁边一位老乡就对她说:“你是带孩子参加‘小升初’测试的吧,这里都住满了。”

记者随机走访了该校周围的几家宾馆,里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不少家长提前一两个月订好了房间。“我们宾馆79间房,大多数都是来参加‘小升初’考试的。还有很多来晚的都没住上。”

选择公办初中还是民办初中?是就近入学还是跨学区报名?近期,那些就要升入初中的学生家长们,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些坐不住了,到处求人咨询,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上什么样的初中才算满意心里没底,于是“小升初”又成为家长们关心的热点话题。面对“小升初”,你是否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

孩子读名校,家长更有“脸面”

很多家长择校带有很强的攀比心理,看到同事的孩子进了“某某名校”,自己不把孩子送进名校,脸上实在挂不住。人家择校,我也择。有的家长开始并不想让孩子择校,因为离家远。但同事的孩子都择校,于是就随大流,也让孩子择校。

误区解读: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会把自己的人生梦想或人生意愿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一点:自己有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去那所学校吗?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某某”学校?如果一旦孩子违背了或是达不到,就会万分失望,甚至痛不欲生。这其实违背了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原则“以人为本”。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合理地引导他们。

误区二

不读名校就是亏待了孩子

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非某某学校不上,我只能选择某某学校,孩子坚持上某某学校,我们如果不这样做,就亏待了孩子。

误区解读:此时家长应考虑学校的风格是否适合孩子。“名校”只能说明其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有某些过人之处,可是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一样,也没有能够教好所有学生的学校,所以择校时家长不应盲目地“名校崇拜”,而应综合评价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路途的远近等综合因素,选择一所最适合的学校。家长们普遍认为现在让孩子上好学校,以后就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孩子就能生活得快乐。另外,择校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要充分考虑孩子三年的生活学习费用。不要给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其次,对孩子的学习程度和各方面素质要有客观的评价分析,不能盲目择校。充分考虑到群体性差异将会给孩子身心带来的影响。有的学校尖子生荟萃,你的孩子如果选择这样的学校,可能进去后会感到压抑,甚至每次考试都是倒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上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感到厌学,甚至对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

误区三

选学校“舍近求远”

家长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学校的好坏做出自以为正确的偏颇评价。现在有的家长,总是以为自己周围的学校不如外地的学校,这种心态就好比好的风景总在远处一样。

误区解读:作为家长,总是非常留意自己周围的学校,比如学风、校风、升学率等等。时间长了,他们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就在自己的大脑里反馈成了对这个学校的印象,这些印象里面,当然要包括了这个学校存在的问题。而对外地的学校,他们要么一无所知,要么道听途说。

其实,再好的学校都有其不好的地方,而再差的学校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关键在于你该怎么看。另外,有些学校离家较远,每天用在路上的时间都要几个小时,会极大地占用孩子的休息和作业时间。这一点也需要家长认真考虑。

9.小升初面试技巧及注意问题 篇九

1、提前准备面试

造成面试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训练。经常参加演讲比赛或者演出活动的孩子通常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放松。所以,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应该从现在开始跟孩子一起为面试做准备。首先,了解学校的面试程序和必问题目外,还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在家里进行模拟演讲。想几个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敬佩的人,对失败的感悟等话题都不错。

2、清楚面试从哪一刻开始

实际上,从进考场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要随时准备向老师展示自己。因为面试成绩包括现场回答问题和考官评价两部分,当答题成绩相同时,老师的评价就成为决定因素。以下这些都可能为你加分:给老师一个淡淡的微笑;对老师说您好,说明你懂礼貌;听题时别逃避老师的眼睛,自然回应;答题时娓娓道来,不徐不疾;活动时跟伙伴打个招呼,暗示你容易合作……

3、牢记舒缓情绪的技巧

面试现场,你还是抑制不住紧张?一些小动作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闭上眼睛,试一试能否在一分钟内只完成一次深呼吸;扮怪脸可以放松面部肌肉;或者趁空当到室外稍稍活动一下,都可能舒缓紧张情绪。

4、面试时的态度一定要谦恭

老师们喜欢谦虚、好学的学生,他们认为求学路上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谦恭特质。即使是能力或者心智普通的学生,只要你抱着谦恭的学习态度,你就会比别人多一些成功的几率,老师和同学也会更喜欢你。

5、别用沉默去应对尴尬

应变能力要强。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或者其他尴尬场面时,你应该灵活变动和化解,不要傻在那里或者一直沉默。你还可以尝试着告诉老师自己懂得的类似知识点,以展现思维能力。

6、自我介绍多准备几个版本

每个“小升初”的学生都必须要做的是,精心准备自我介绍。最好能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等几个版本。

7、牢记关键时间点

比如投递简历时间,通知面试时间,招生录取工作完成时间,办理入学手续时间等。

8、其他渠道了解“小升初”

小升初面试中要避免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问题:

1. 过于紧张,肢体僵硬

2. 声音小,与考官无眼神交流

3. 临场应变能力不强

4. 表达混乱,思路不连贯,逻辑不清

5. 不熟悉面试形式

改进建议:

1. 多参加面试训练,积累面试经验

2. 需要将知识点巩固到位

3.平时培养答题思路和答题习惯

4. 需要掌握一些面试技巧

5. 多做表达训练

面试技巧要领:

1. 若要求自我介绍,则需重点分明,在一分钟内令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注意仪态,大胆与考官进行眼神交流

3. 回答题目是语言应完整;

4. 切忌一问一答,对老师的提问展开来说你的看法;

5. 口头解答数学题目应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形成解题思路;

10.小升初面试技巧和常见问题 篇十

生活类常见问题

1.你班上有没有比你优秀的同学?你和他们的关系如何?

2.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3.进入中学后,你愿意当班干部吗?

4.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如何处理?

5.说说你的理想。

6.说说你经历过的挫折。

7.你有什么缺点和优点?

8.如果同时有另一所的学校也录取你了,你会怎么选?

9.你喜欢旅游吗?描述一下你去过的某个地方?

10.你参加过什么公益活动?

11.说出十本你所读过的中外文文学名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推荐给大家。(面试中常考孩子关于历史,名著、典故、诗词的知识。)

12.说说近期发生的热门新闻是什么?

13.《×××》名著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14.你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为什么?

15.你有崇拜的偶像吗?说说为什么崇拜他(她)?

16.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历史人物。

17.现场背一首诗,并且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应对小升初面试的技巧

1.要在家里精心准备自我介绍。最好能准备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等几个版本,根据老师的不同要求而自然地发挥。讲解的时候,要充满热情,最好能配合手势。

11.小升初英语备考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升初备考;听力;阅读;语法

小学步入中学是人生的一次转折。每年二至三月就进入了紧张的“小升初”备考阶段。同学们,如何保持学习优势,科学高效的备考呢?

小升初的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盲目。很多学生一直在学,英语提高就是不快,也不知道怎样应对考试,所以得不了高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现在最头疼的是不会语法。语法项在短期内很难解决,不如把时间花在增加词汇量和复习重点句型上。这两年的小升初英语考试,更强调英语的实际运用和词汇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逐渐弱化了对语法的考察。在增加词汇量的同时,还要增加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的练习,原因是英语阅读是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必考项之一,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阅读中提高语感,增加词汇量,考试时做题就会得心应手。写作方面要做到三勤:勤阅读,勤积累,勤动手,把平时阅读文章积累的句子运用到写作中,切忌用中文思维写句子。

现在,笔者就分别从听力,阅读,语法三方面来详细谈谈小升初英语复习及备考策略:

一、听力

英语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听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听的能力增强了,会带动其他几个技能一起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如下困难:不能耐心一次性听完一段话,必须听一句就停一下;很难将听到的内容和考试卷上的题目内容结合起来;听的过程中遇到了不熟悉的单词,就十分害怕。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缺乏有系统的持之以恒的听力训练。说得直接些,就是同学们平时听得太少。那么究竟听力方面我们该如何来训练呢?笔者觉得听力练习应该从学校发的磁带出发。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课外的材料,学生和家长都很难把握听力材料的难易程度。而目前小学英语听力考试播放的录音语速和平时同学们听的课文磁带语速是很相近的。又由于听力录音的材料源自课文,从词汇方面来说就不会出现超出大纲的情况。当学校发的课文磁带你感觉听得烂熟以后,可以开始精听训练。刚开始要放一句停一句,先自己口头重复听到的句子,然后动笔写下听到的每个句子。等到你的句子听写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错误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听段落了。先放一段录音,然后停下来,尝试口头复述听到的段落。反复几遍以后,再试着把听到的段落用自己的表达写下来。每天坚持15-20分钟,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听学校的磁带已经完全没有困难了。下一步是选择适合自己年级难度的,并且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小对话,小故事等英语磁带来训练。最后再辅以几套听力题目的训练,熟悉做题的方法。相信以此坚持,循序渐进,同学们的听力能力一定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阅读

提高阅读能力不仅是为小升初考试做准备,更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而做准备。小升初考试中的阅读是通过有效阅读积极获取相关信息并解答相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将段落里的信息与题目内容结合来找到正确答案的过程。因此好的有效阅读是有目的的带着问题的阅读,而不是斟词酌句的阅读。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坚持,建议同学们可以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阅读。此外,在读之前选择恰当适合的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还是应该从课本着手。先把课本上的材料看懂,读熟。每一个课本上的阅读问题都对答如流了,再去寻找一些适当的课外读物,最好是选择可以分级阅读的读物。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性的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你就觉得自己愿意读下去,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成功阅读的开始。当然,为了面对考试,在阅读的时候还要辅助做一些习题。光读不练,对于做题的能力提高没有帮助。我认为,在小升初的冲刺阶段,每天至少要练习三到四篇阅读理解题。

三、语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法的学习不能光靠阅读语法书,记忆规则来完成,这样既枯燥又收效甚微。因为在小升初英语的考试中,从来就不会考试具体的语法概念,考题中更多体现的是运用。通过对具体的题目分析运用来考核你对每一项语法点是否掌握透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把语法知识学好,用好,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语法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阅读,从小培养良好的语感比学任何语法书籍都要更有效。当然,到了高年级,除了继续培养语感外,为了更好的应试,学习并明确相应的语法知识也是必要的,但方法一定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先大量练习正确的固定短语搭配或句子构成,再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老师再明确所学语法点。在小升初备考阶段,对于语法考点,要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做到熟记于心,应对自如。

12.如何培养小升初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篇十二

一、培养符号意识的重要性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 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 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 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 它准确、清晰, 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可见,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所以, 当讨论问题的时候, 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 包括依赖关系, 这些都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关系, 都可以用符号表示。符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可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到了初中, 将要刻画一类的问题, 如方程、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函数等, 从而概括出一类的数学问题, 使得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非常方便。同时又为形成模型奠定了基础, 无法想象没有符号怎么去刻画模型。

二、强化符号意识的必要性

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符号意识的必要之处, 在于符号是初中课程内容中代数的主要部分, 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运算, 学生还需要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了解支配符号运算的结构和原理, 以及如何灵活地运用符号表达观点和洞察情境。伽利略曾说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宇宙像一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大书, 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 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 什么也认识不清。”因此, 教学中, 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数学符号的引入可简短地表示和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观念中最本质的属性, 并推进数学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应当生动地展示这种情境, 让学生感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 并从中体验到优越性, 从而激发新奇感, 强化认知动机。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符号意识

1. 关注小学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的衔接, 正确处理知识的迁移。

初中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算, 而是数学内容进一步拓宽、知识更进一步深化, 从具体过渡到抽象, 从文字发展到符号, 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等, 要求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根本变化。首先要明确初中与小学符号运算范围的大小不同:小学阶段基本上是算术运算;初中数学, 由于学习了有理数、实数的概念, 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运算法则, 所以, 初中数学符号运算的范围比小学的范围更大了。其次要明确初中与小学在运算的步骤, 或者说要求水平上不同, 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事物的直观性, 因此, 在进行符号运算时, 自觉性、方向性、目的性就不如初中学生。所以, 在小学阶段的符号运算的复杂性水平要远远低于初中的水平。比如, 在小学几年的学习中, 数的运算很少遇到“符号”的问题, 基本上是正数和0 的运算, 进入初中学习《有理数》之后, 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 出现了负数, 而学生还按小学的习惯, 计算中不重视符号, 所以往往出现错漏符号现象。在负号的处理上稍不留神对学生的信心就是一个打击。如:小学计算3-2 学生都会计算, 但初中遇到2-3时常常不知所措。再如:“-a”学生总认为是负数, 对符号的性质理解混淆。所以要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努力提高学生正确地处理好符号的能力。

2.强化形成符号意识, 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让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基础上, 根据自己对数学符号的感悟, 使学生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使用数学符号时, 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 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 形成符号意识。数学符号的功能是用符号的形式代表符号所表达的丰富内容, 数学符号有自己的思想内容, 它按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 成为思维活动的载体, 并能简洁地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 经历“具体情境→抽象化→符号表示→深化应用”这一系列的强化过程,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符号意识。要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从而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比如, 教学中, 要借助于大量的实例, 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如在引入方程模型时, 通过银行贷款、打折销售、手机话费等现实情境, 让学生去体会方程的意义, 同时,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方程的价值。

3. 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 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 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KFC”时, 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和肯德基。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 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这种符号感对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 代数式xy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如果x, y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 xy可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如果x表示一斤苹果的价格, xy可以表示y斤苹果的价格;一辆车可以坐x个小朋友, xy表示y辆车可以坐xy个小朋友等。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 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4.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 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 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案例:

(1) 小明每时走v千米, 1.5时走____千米, 36分钟走____千米, t时走_____千米。

(2) 奶粉每罐p元, 橘子每斤q元, 则买10罐奶粉、6斤橘子共需_____元。

(3) 按下图方式搭三角形。

搭n个三角形需要___根火柴棒.

(4) 如图, 领奖台的侧面积示意图如图所示。要在楼梯上铺一条地毯, 则地毯至少需多少长?若楼梯的宽为b, 则地毯的面积为多少?

5.要善于总结学生遇到的困惑。

在教学中, 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符号和符号运算等存在的困难, 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寻其根源, 强化解惑, 就此例举几例。

(1)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 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究竟能表示什么, 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如果认识不到位, 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符号的认识和学习, 因为这是学生刚开始对字母的初步认识, 这个基础一定要打牢。要联系生活实际, 告诉学生字母可以代表一切, 让学生自己举例子, 生活中哪些是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的。让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字母, 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上一篇:手卫生规范试卷下一篇:穷人课文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