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古诗

2024-06-24

禅意古诗(精选10篇)

1.禅意古诗 篇一

十首古诗词禅意解析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7.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节选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

8.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西游记》乌巢禅师偈子

正法合道,也就是正法和道原本就是一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道,舍本逐末的四处寻访也是白搭。

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里面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9.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退步》

不可否认,世界存在着不公平。有时候我们的退步,可能会让一些人得寸进尺,但小人得志,是永远笑不到最后的。人,任何事都容易学,而最难学会的就是宽容。人与人相互间碰撞的时机很多,有很多事都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发生的。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宽容绝不是听之任之,也不是怯懦、放纵的代名词。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有句老话说的好:吃亏者长在,能忍者自安。所谓忍,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一种大度;退,不是怕而退,而是谦让宽容。

10.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偈子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菩提何来有证果,今日方知我是我。即一旦放下种种执着,包括“放下”这一念也不生起,这时我们本有的清净自性或说佛心、如来藏,就得以显发。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此为做人与处世。在人生历程中,三个阶段交互错杂,时而看山是山,时而看山不是山,时而又看山还是山,反思过来,终于明白原来人生就是熬,需要更多历练,更多感悟。

2.禅意精美随笔:清谈 篇二

清谈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游戏。有点坐而论道、辩论的意思。有攻有守,有输有赢。谈论的内容,多是哲学命题。

那时候有个人叫卫玠,身体瘦弱,漂亮得不得了,是个清谈大师,有次和人清谈,谈了两天,没休息,累死了,后人说是“谈杀卫玠”。也有种说法是他刚到建康,因为长得太好看了,被人围起来看,看死了,叫“看杀卫玠”。

那是个稀奇的年代。人们追求个性化,追求美,追求真理。

在西藏那边,僧人会围坐在一起辩论,以求获得究竟的智慧。这是佛教的修行。在印度,印度教徒与佛教徒辩论,佛教徒输了,从此佛教在印度衰落,近乎消失殆尽。

这种辩论有无意义呢?有的。

佛说法,或孔子传道,其实也是清谈。一问一答,一来一往,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自然会留下来,成为经典。

很多人说清谈误国,看魏晋历史,也确实有这种感觉。很多牛人明明可以出世做点事情,却偏偏整体神神叨叨,追求玄学。

换一个角度,我是非常理解魏晋时期的人的。好比二战以后,人们对整个人生产生疑惑,对存在产生疑惑,黑色幽默、荒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各种主义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背后其实是人对世界的绝望、疑惑。

奥斯维辛以后,写诗是野蛮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三国到魏晋,天天打仗,民不聊生。儒家的道德体系在崩溃,谁都可以称帝,世袭又变成了“禅让”,兄弟相残,臣子弑君,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世界瞬息万变,人就是想出世做官,也不知道该在哪里又该如何做官。那是个挺畸形的时代。魏窃汉,晋窃魏,北方少数民族又来窃取晋国。没有秩序,没有纲常,强者为尊。

生在这样的年代,你该怎么做呢?没办法的,只能装疯卖傻。

我理解魏晋时期的清谈,还因为我相信他们是真诚求道的。这一时代的很多人,是真的在思考人生宇宙的事情。他们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只想追求智慧。偶然为官,也会干脆辞掉的。譬如陶渊明: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把出世看作是错误。

魏晋时期人们的追求,解决了我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到底是该入世还是出世?

我出世的时候,想着入世;入世以后,又总想出世。一直在纠结。其实历史上,这就是个让人痛苦的事情。既折磨过诸葛亮,也折磨过陶渊明,也折磨过孟浩然、李白。

东晋皇帝简文帝的行为给我启示。简文帝叫司马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司马睿很喜欢他,一度差点废长立幼,把他立为太子。但他没能当成太子,也差点没能当成皇帝。没做皇帝的日子里,他是个名士,也是个清谈大家,喜欢结交各地名流。

被历史选中当了皇帝以后,他也心甘情愿地当皇帝。有次参加皇家林园,他说:“会心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也。”

他是把皇家当成了庄子隐居的地方。这是大隐隐于朝的风骨。

又有一人也给我启示,谢玄。谢玄本是士族子弟,一开始的时候是出世的,后来又做了隐士。再后来又出山抗拒苻坚,并在淝水以八万士兵打败苻坚八十万大军。入世的时候入世,出世的时候出世,都做得挺好的。

3.经典唯美禅意句子 篇三

2. 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3.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 能在性格上不断修正的人,就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7.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8.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9.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10. 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11. 随心、随缘、随性。

12. 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13. 心事共疏檠,歌断谁听?墨痕和泪渍清水。

14.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5.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16. 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17. 宁静而致远。

18.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4.禅意语录经典句子 篇四

2.世人得罪,其行有三二口言伤人、身行暴害、心专嫉妒。——《中本起经》

3.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事;冷落时存一份向上的心,才能享受到许多真乐趣。

4.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5.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6.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份!

7.善知识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缘。——源自:《付法藏经》

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9.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

10.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2.惆怅玉箫催别意,蕙些兰骚,未是伤心事。——文廷式《蝶恋花》

13.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14.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15.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枝误。——王国维《蝶恋花》

16.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17.一个对众生充满极大的悲心、对诸佛具足极大虔诚的人,无疑的将领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愿您新年里福慧双增,业障消除,早证菩提!

18.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5.禅意经典语录句子 篇五

2.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3.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4. 凋谢是真实的,盛开只是一种过去。

5.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6. 始终在做着重复的两件事,爱他以及守护。

7. 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8.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9.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再问我是否还在等。

10. 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11. 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12. 不爱我,就别感动我。

13.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14. 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15.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16.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6.禅意经典语录 篇六

2.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 日常生活待人处世,能够恒顺眾生、随喜功德,这是「权智」;自己保持清净心,一尘不染,这是「实智」。我们不要以佛法的标準,去衡量所有的人,处处看不顺眼,这是大错特错,所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离开世间法,就没有佛法可言。这些我们应该认真去学习。

6.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7.平日处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觉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净心是随缘不攀缘,凡事顺其自然。心地清净,不管环境再复杂,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净,想看也会看错。所以清净心能生智慧,这是自性的本能,我们现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乱,如果心清净,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复。

8. 凛冽的清风和温暖的阳光同在!愿慈悲的法流滋润您的未来,原智慧的光明照耀您的身心!愿六时吉祥!

9.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10.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1.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12. 若值无道,俎醢之酷,汤火之厄,终不释正从彼妖蛊也!——源自:《六度集经》

13.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14.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15. 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已除去大烦恼。

7.禅意少林的散文 篇七

一曲《牧羊曲》,一首禅意悠悠的诗情韵律,一幅妙美空灵的桃源景致……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

满心虔诚,喊醒静谧的少室山吧,撞响清亮悠扬的晨钟。“咚……咚……咚……”这是神秘的钟声、经久不息的钟声、法力无边的钟声、波浪般回荡的钟声。世上所有的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世界。钟身上梵文随着声声叩击,向四周散去。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是来自圣地的世外之音,即使是那微微的余音也能颤醒人们的心。声声梵音向红尘,又惊起,多少回头人?

是佛本来要归于尘,还是佛尘挡不住这个世界咄咄逼人的喧嚣?山门开了,再也不能关上,佛与尘原来只隔着一个心门。轻轻一迈,佛的理想,还是尘世的渴望,都豁然开朗……

古老的山门,刻着“少林”。少林,出家人的家,有缘人的家。凡心净土,门里门外。门里,青灯梵音,门外,万丈红尘。佛走出来了,欢欢喜喜;众生跨进来了,熙熙攘攘……天意使然,情缘使然,禅意使然……

香客,双掌合十,武僧,抱拳相迎。禅武同源,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十八般武艺,悟得佛法清心。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紧贴在庙宇的大门;古老的松柏像忠诚的少林武僧,威严神圣而不可冒进。“尽形寿,不淫欲,汝今能持否?”苦海无边,学海无涯。塔下众僧成佛否?站桩踏陷的青砖最了然。悟性、悟觉、悟空,心甘情愿。历史记录的是匡扶正义,络绎不绝是禅意悠然,冬练寒九,夏练三伏,意念顿生,神功自成,豪气在胸,风雨一肩挑,阿弥陀佛缭绕于心……

立雪亭,仰望乾隆爷御笔“雪印心珠”,想起了断臂的神光。“心气浮躁,怎能入佛。要我真传,除非天降红雪”,达摩话音未落。一心拜师的神光,或许要表示虔诚与决心,或许是顿悟了祖师的`暗示,挥起了戒刀。只听“咔嚓”一声,神光左臂落地,鲜血飞溅,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挥舞袈裟,漫天飞雪披上红装,整个世界白里透红!诚心可鉴!心如止水、无间有道。神光真的放下了,放下了尘世,放下了云烟,放下了空欲色,放下了生命的载体……故事也许残忍,但唯有心无挂碍,方能成就大愿。勿生恨,勿生怨,达摩点化了神光浮躁的心,自此便有少林二祖“慧可”的法号……汉字“僧”,人与曾的合体,“佛”,人与弗的组合,活人至多当个僧人,人死了,没有了,自然也就成佛了。

拜访达摩去,那是一条寂寞的路,散散淡淡地,撒在山野的寂寥中。达摩洞。石洞幽邃,苔痕蒙茸。正是在这里,达摩面壁十年图破壁。三千六百个日夜过去,时间物化了影像,清晰地留在石壁上。那是身影,也是心影。人入定,即心入定。心入定,外界的纷繁和喧嚣,统统化为空寂虚无,人就实现了大自在,没了空间感,没了时间感,只有默默的绵绵的永恒感。红尘何存?声色何存?这是我等无法想象的高妙境界,要达到,需要智慧,需要毅力,还需要什么?我不得而知。达摩去了,曾有人见他遗失的一只草鞋。达摩洞还在,禅境犹在。

造一座七级浮屠,不如救人一命。塔林,千年沉默不语。也许建造塔林,并非那些得道高僧的本意。托体同山阿,早已是灵魂的天堂。到塔林转转,安慰那些圆寂的灵魂。这些塔,是少林寺僧的灵魂居所,每一座塔下,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字,有一个僧人。僧人的生前身后名,在这里与青砖与岁月一起寂寞地风化着。一峰一景、一石一屑,一草一木,一僧一塔,皆是坐卧起行的风度和魅力,是藏巧敛锋的朴拙浑厚,是生命之舟的风生水起和高山仰止。古刹的钟声依然不老,尘心若土慕名而来,多少兴衰事,只求俗欲人伦。

禅是寂寞的,热闹处无禅。禅,自达摩祖师的腋下,如一粒种子,在嵩洛扎根。迎佛到家或送佛到西,是嵩门待月的虚妄。在菩提树下,捻燃一柱清香,敲几声木鱼,袅袅梵音,寥寥青烟,氤氲迷离的眼眸:禅啊!难言!难懂!岂是我等凡尘俗子能够洞明分毫?遗忘了自己,甚至迷失了来时的路……

8.经典禅意的语录 篇八

1、最远的旅行是从自己的身体到自己的心,是从一个人的心到另一个人的心。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着面对以后的生活。听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珍惜今天,珍惜当下。

2、心灵的房间,不打扫也会蒙尘。

3、背匣牵马老仆驻足转身,深深望了眼徐凤年,喊了声两人的共同口头禅风紧扯呼,然后滑稽可爱又傻乎乎地跑路了。

4、父母尚健在,儿女未成人,你就没有权力挥霍生命。因为你 挥霍的不仅仅是生命,同时还挥霍了对父母应尽的孝,对儿女要担的 责。每个人都有来处,每个人都有归期,不必也不能逃避。即使你是 独身,同样不能。可以不去探求生活、生命和人生的意义,但必须敬 畏自己的生命,因为它不仅仅属于你自己。

5、学佛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佛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禅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6、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痛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须,当知是人能善修慈。

7、佛说:菩萨所做的善事,不应贪求果报,所以说菩萨不为福德而行善。

8、每个人都要发挥爱的天赋与创意,让自己保持心的活力与轻快,不让自己有太多的”自我期许“,平静地开始每一天,放下完美计划,留点时间给自己,别再拿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进而表现真实的你自己。别再苛求计划的成功完成,尽情努力,然后享受每一个过程,无论这是一个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过程。

9、我有一念善良,念念都是善良;我有一念真诚,念念都是真 诚;我有一念美好,念念都是美好。作为俗人,难能不生一念,不存一念,念既有生,不可遏制;念既有存,欲弃也难,不如时时修 炼,固守真元,任阳光照彻心空,凭和风流畅心田,如此念念必然 是正念。

10、无论路途坎坷或平坦,都应感恩铺路的人。

11、人生像一场梦,无定,虚妄,短促。

12、著述须从自己胸中流出,方可光前绝后。(明)弦妗读榉遄诼邸肪砦逯二

13、佛教的悟是”觉“的意思,有三个层次:小乘的自觉,大乘的菩萨或者觉他,佛的自觉、觉他、觉满。小乘的自觉指个人破除了诸种烦恼,而不再在生死轮回之中接受苦报,从开悟修到彻悟;大乘的觉他指菩萨不仅自断烦恼,而且广度众生;佛的悟指断了烦恼、度了众生,自利利他圆满究竟。

14、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持 自己的主张,不要人云亦云,受别人的控制。拥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自 己变得杰出。做到独立自强,才是真正的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脚踏实 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最终获得自己想要

15、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自己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16、除了阿弥陀佛,其他都是闲语。

17、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和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和执著。

18、问:”在路上遇见出家僧宝,不知可在路上顶礼或如何?“答:”居士见僧宝,自应顶礼。但在通衢马路,方便合掌问讯可矣。缘路上车马往来,若匍匐顶礼,则碍交通也。“

19、在生活中体悟禅意,有了烦恼才有了觉醒,去承担命运的解脱清凉自在。心安,才是故乡,那么就需要我们去观察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去照亮心地那些还不够光明的地方,向佛靠近,远去杂染,就是清净。

20、即使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真诚和包容,也不应该轻易地怨恨别人;即使我们体会不到自己不具备善巧和智慧,也不应该轻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们觉察不到自己心里的自私和欲望,也不应该轻易地埋怨对方。

21、资产永远是一个变量,大商人永远不做资产的奴隶。资产只有 源源不断地流动,变成财富再生产的一个个上市公司,最终融入经济 发展的洪流,惠及国家和人民,才是活的、有意义的资产,才能造就 大商人。

22、以智慧手安慰众生,为大医王,善疗众病。

23、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舍,而无所着,是则能净檀波罗蜜。

24、佛门中有法器、道器的说法,器即是容器,器物。念佛人拿心盛佛,故是佛器;是佛器故,必定成佛。

25、平等待人,就是要给所有的人以应有的尊重,不要在人的身上附上许多条件,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予以不同的对待。如果别人没有好好地对待你,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你有没有做一个公正的人?

26、当你深入禅定后、将会发现世间任何事物对你都是多余的、你不会留恋世间任何事物在你心头,你只会随缘做事、既不是消业、也不是结缘、而是一种爱心、智慧、责任的使然。

27、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与睦,家庭与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与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28、《大学》中说”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才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自己心力交瘁。

29、千年的守望,一次擦肩,也许前世,我只是佛前的莲花台,静静的等你来焚香。禅心静渡,袅袅回旋,朦胧的眼帘,曼妙的身姿,于阡陌红尘,天涯也咫尺,默默感念这一份深情厚意,静待一树花开,心湖荡漾,嫣然含笑,静默涵芳。

30、自卑是自己最大的杀手与敌人。

31、我们都是不完美之人,每个人自身都会存在着缺点和不足,有句俗语:”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时时都在告诉别人他的修养。一个睿智的人举止优雅、语言谨慎、处事大气,不仅是对自己的装饰同时也显示着对他人的尊重。”理智要比心灵更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32、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人,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楞严经》卷三

33、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和挫折几乎都会交替出现,但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味自我惩罚、自我折磨永远与成功无缘。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不在命运,而在于你能正视失败,敢于跨越人生的败点。

34、人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人唯有在群体中充分交融,你来我往,才会形成自己的圈子和人脉。在群体中体会气场是中国人的一大精神源泉,所谓”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5、道本无言,法本无生,以无言言,显不生法,更无第二头。

36、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37、不去抱怨,也不值得抱怨,这个世界,看不惯的事情很多,抱怨,只会使你伤情;不去怨恨,也不用去怨恨,每个社会,都有不公不平,怨恨,会使你失去包容。

38、一时失败并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担忧;有时候,不曾有过挣扎的考验,付出的代价更大。

39、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40、大干世界,世事纷繁。烦恼、忧愁好像一把凿子,在人的面孔上凿出无情的皱纹来,不但使人的面容憔悴,还会使人的.心灵衰老。其实人生本就平凡、渺小,我们只不过如烂漫的春天里的一棵小草,不过是无垠的蓝天中一朵白云。当你用积极的人生态度,举起微笑的双手叩开生活之门的时候,你就会被幸福和快乐包围起来;当你用悲观的眼神注视着充满阴霾的天空,躲在角落里用悲伤的泪水浸泡着流血的伤口的时候,那无疑是在用伤痛无情地、加倍地惩罚着自己。若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享受快乐的时光。

41、的确,幸福是很抽象的。幸福是一种感受,是心灵的一种愉快的感觉与状态。在幸福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不是吗?没有人敢说有钱有地位的人就一定会比穷人过得快乐。《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有钱人士与大街上在烈日暴雨下乞讨的乞丐享受的幸福是平等的。其实,很多时候,幸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一个美美的懒觉,健康的身体,坐在校园长椅上一次惬意的阅读,收到朋友天凉加衣的短信留言……这都是幸福。

42、对分内之事,亲手料理,以洁净卫生、香甜可口的饭食供养公婆、父母,供养佛法僧以及老师、朋友。

43、他的服装非常简朴,样式介于亚洲式和欧洲式之间,但头上戴了一顶饰满珠宝的黄金顶盔,盔顶上插着一根羽毛。

44、付出,福报就多;感恩,顺利就多;助人,贵人就多;抱怨,烦恼就多;知足,快乐就多;逃避,失败就多;分享,朋友就多;生气,疾病就多;贪婪,贫穷就多;施财,富贵就多;享福,痛苦就多;学习,智慧就多;慈悲,吉祥就多;忍辱,平安就多。

45、常常做好事帮助别人能积累获得世间福报的功德,而修好自心的功德不但能为今生带来安乐,也是今生生命结束后的最好资粮。

46、没有谁的生活是独立于别人之外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之中。

47、世间许多事情本来就很平常,无需计较是非黑白,看开了就是快乐。

48、不要计算你过的日子,要使这些日子算数。

49、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50、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51、聪明的人从积聚小善开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终因功德圆满而整个人充满福德。

52、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必誓词。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54、智慧的修行者都知道过正确的生活方式:态度要诚恳,行为要端正。因此他生活于愉快之中,也在愉快中得到智慧的觉悟、消灭了所有的痛苦。

55、若菩萨,自有财物,性悭惜故,贫苦红尘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

56、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多闻品》。注:阐明了了解朋友、伙伴、妻子、智者分别要采用的方法。

57、时间在赠人阅历的同时,一定吧把更无情的沧桑也随手相赠。

9.禅意的古风句子 篇九

2) 自家有好处,要掩蔽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蔽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 终是红尘人,亦染红尘事。

5)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6) 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

7)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8) 佛曰: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9) 岁月随心,终会淡然。

10) 终是红尘人,亦染红尘事。

11)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2) 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

13)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14) 佛曰: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15)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16) 尘世之繁芜,人性之丑恶,爱恨之纠缠,今生前世,不过浮生一梦,梦尽缘散,再无牵挂之理,再无念想之事。

17) 山中已经花发,你可是那山居雅客?

18) 明镜止水皓月禅心

19) 自家有好处,要掩蔽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蔽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2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1) 终是红尘人,亦染红尘事。

22)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3) 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24) 古筝悦耳,古琴悦心。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

25) 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

26) 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27) 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28)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9) 世人嗟叹知音难觅,其实难觅的不是知音,而是一颗平静淡然且自得于世事的心,只愿今生随月共舞,邀月共眠。

30) 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桥前叹奈何

31) 纵然是七海连天也会干涸枯竭。纵然是云荒万里也会分崩离析。这世间的种种生离死别,来了又去犹如潮汐。

32) 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梦醒了无痕。

33)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34) 世已桑田,心未沧海。

10.禅意经典句子 篇十

2.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4.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5.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6.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采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佛菩萨,人天善神,都看着你。

7. 人生在世,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缘分,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一世比一世结的缘更深,而且恩情会变成怨恨,怨恨却不会变成恩情;乐的事会变成苦,苦事永远不会变乐,所以佛经上常说:「三界统苦」,在六道裡面没有真实的快乐。我们明白这个事实,要彻底觉悟,绝对不跟任何人结冤仇。

8. 大千生色,万类蒙滋,敬维座下禅理日畅,福慧时增!

9.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10. 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11.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2. 透视一切变化的结果都是“空”,就不会罣碍任何事物。

13.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4. 盏盏心灯照暗夜,把把红炬遣无明;愿你福慧双增,扎西德勒!

15.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6.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17.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18. 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上一篇:2024年度安全生产述职报告下一篇:工厂安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