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养日记(精选8篇)
1.幼儿园教养日记 篇一
幼儿园教养笔记:
孩子是镜子
今天,在午睡室,小朋友起床时,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儿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帮一些动作慢的小朋友,就从小朋友的身边跨了过去。没想到,身体没把握好平衡,打了个趔趄。就听宁宁说了一句:“沈老师,你要小心呀,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子,不禁心头一动。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我们,就像我们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吗?
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我们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父母都来学学。学学我们的发型、衣服,甚至举止言行等。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都是好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孩子们就会关心我们,我们对孩子粗暴,孩子也会不友善。
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2.幼儿园教养日记 篇二
关键词: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信度检验,效度检验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幼儿父母进行访谈, 访谈采取开放和半开放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对访谈内容的分析整理, 形成了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理论建构, 包括幼儿父母的儿童观 (儿童独立性、儿童能力、儿童主体性) 、幼儿父母的发展观 (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敏感期) 、幼儿父母的角色观 (父母的重要性、父母的角色) 、幼儿父母的期望观 (对学习的期望、对性格的期望、对家庭贡献的期望) 、幼儿父母的教育观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养方式方法) , 5个维度16个方面的内容, 在参考了已有有关幼儿父母教养观念、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 (李凌艳、庞丽娟、易进、夏勇的研究《2—6岁儿童母亲教育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刘利丹在刘云艳教授指导下的硕士学位论文《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等) 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的初稿, 然后对问卷进行了三次修改, 并且进行小范围预测。预测问卷收回后, 对家长未回答问题或集中于一种回答的题目进行修改或删除, 最终形成《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包含63道问题, 全部由幼儿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任何一个人填写。问卷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有8道题目, 涉及问卷填答人的性别、幼儿父母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幼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第二部分形式为单项选择题, 有63道题目, 调查幼儿父母的儿童观、发展观、角色观、期望观和教育观。幼儿父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想法从“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
问卷第二部分采用李克特 (Likert) 五点计分法。第二部分按照符合程度递减, 对“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能确定”“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五个选项分别给予5、4、3、2、1分, 数值大说明符合程度大, 最大分值为5, 最小分值为1, 其中第3、8、17、20、25、26、29、32、38、43、44、45、46、49、50、51、53、57、58、59、62题为反向计分题。
一、问卷的效度检验——因素分析
在本研究中, 有关幼儿父母教养观念的调查集中体现在“问卷”的第二部分。上面已对其题目构成和计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了进一步检验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 笔者首先对该部分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 反向编码
调查问卷中第3、8、17、20、25、26、29、32、38、43、44、45、46、49、50、51、53、57、58、59、62题为反向记分题, 本研究首先对这些题目进行了重新编码, 即从“完全不符”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幼儿父母的教养观念越不理想。
(二) 因素分析的适合性检验
为了检测收集到的数据是否满足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 要进行取样适当性与Bartlett球形检验, 结果见附表1。
从表中可知, 本研究的KMO系数达到0.819, 大于0.80, 说明取样的适当性较好, 可以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此外, 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8067.215达到显著, 表示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三) 主成分因素分析
对重新编码后的63道题目进行了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萃取法, 通过对预先设计好的因素个数进行控制, 将公因子定为5个, 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 对经过重新编码后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
经过因素分析发现, 部分题目因子负荷量低于.40, 如将该部分题目排除后问卷的结构效度将大大提高, 因此, 去掉了Q1、Q2、Q5、Q7、Q8、Q9、Q11、Q13、Q16、Q19、Q20、Q28、Q33、Q34、Q41、Q42、Q43、Q53、Q58、Q62等20个因子负荷量低于.40的题目, 发现预先设计的因子并没有与因素分析得出的结论完全吻合。主要表现在:
根据问卷的设计, 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角色观、期望观五种教养观念分别包括11个、15个、12个、12个、13个题目, 然而, 从因子分析中, 我们发现, 假如从63个题目中适当地剔除个别题目, 问卷效度将会得到提高。针对以上情况, 在分析幼儿父母教养观念时, 本研究排除了首次因子分析时负荷值较小 (<.40) 的20道题目, 而只采用了负荷值较高 (>.40) 的43道题目。第二次因素分析后发现, 发展观、教育观、角色观和期望观所对应的题项与各自的因子基本相符, 而儿童观的5个题项与预期相差很大;且项目数偏低, 与其他4个因子在数目上悬殊较大, 所以欲剔除因素分析后儿童观所对应的题项 (Q29、Q38、Q46、Q47、Q51) 五个题项。然后进行第三次因素分析, KMO=.825, 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4388.248达到显著。在对38道题目进行因子分析后, 只有Q48的因子负荷值在.40以下。基于此, 对负荷值较高 (>.40) 的37道题目进行了第四次因子分析。因此, 最终本研究中4个因子分别包括的题目为:发展观包括Q6、Q10、Q15、Q17、Q21、Q23、Q24、Q30、Q32九个题目;教育观包括Q31、Q35、Q39、Q52、Q54、Q55、Q56、Q60、Q61、Q63十个题目;角色观包括Q4、Q14、Q18、Q22、Q27、Q36、Q37、Q40八个题目;期望观包括Q3、Q12、Q25、Q26、Q44、Q45、Q49、Q50、Q57、Q59十个题目。因此本研究的“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包括如下37个题目。每个因子所对应各个题目的负荷值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看出, 每道题目在相应因子上都有足够强度的负荷 (>.40) , 因此本研究所保留并采用的这些题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二、问卷的信度检验
效度分析之后, 为进一步检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 接下来分析问卷的信度。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即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本问卷四个因子所包含的题目的内部一致性。结果发现幼儿父母发展观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小于0.6, 经观察Alpha if Item Deleted一栏, 发现如果去除Q17和Q32后, 幼儿父母发展观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可达到0.6以上, 于是去除Q17和Q32。信度检验的具体结果见附表3。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 四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8之间, 说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由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 本问卷第二部分题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即具有较好的信度。
总之, 《幼儿父母教养观念调查问卷》具有较为科学合理的效度和信度, 可用于相关的研究和调查。
参考文献
[1]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3.家庭教养与幼儿成长的关系 篇三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孩子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家庭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生态环境。每个人一生中,多数的时间会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场所。对孩子而言,一出生接触到的就是父母,父母充当了孩子的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教导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合适的行为,向儿童灌输社会礼节、行为规范及自我控制,保护儿童,呵护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
孩子的出生影响着父母及父母关系的改变,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神圣的,同时也是一份艰难的使命。同样的,父母的经历也会影响着他们对孩子的反应,直接的影响着这个幼小生命的成长路程。鉴于以上所论,我对这个论点有几个观点:
一、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替代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奇怪的,在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柔弱的、无力的。此时,父母将是他认识这个世界最好的拐杖,是他走向世界最有力的支持。有了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他才能在生活中逐渐获得力量,学会坚强,并且顺利健康的成长。当然,孩子的性格有天生因素,但是不可否认,后天的培养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特别是早期教育,与孩子亲近的人对孩子将来的影响非常大,这就是孩子的父母。
在教育中,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是不同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对孩子的性格影响也不同。近年来,心理学家的研究一致发现,温暖而敏感的母亲,经常与婴儿说话,提供给婴儿多样化的刺激,有助于婴儿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他的好奇心的培养、探索环境行为增加以及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婴儿健全心理功能的发展,为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她是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人,是孩子决定性的启蒙老师,她能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了解他的倾向、爱好和特点,从而能够照顾他,鼓励他,为他指明前进的道路。父母的教养行为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影响。
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父母的教养行为都做出了不同的研究和诠释。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就认为父母的教养行为最重要的是掌握两个维度:温暖维度和控制维度。简单来说就是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树立威信。当然,这里的威信并不是对孩子的严厉,让孩子紧张不安,产生害怕情绪从而服从父母。真正的威信是要父母以身作则的树立起来。
以前碰到过这样一个孩子A,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但也很顽皮,以至于经常忘记做功课。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他们看到这一情况就为孩子制订了严格的时间表,其中包括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是玩耍时间等。刚开始,A能很配合父母的制度,可是渐渐地他就开始“越界”。比如有一次,父亲要出门,交代他必须完成作业,而且不能出去玩,并且答应他回来会给他带糖果。可是当他父母从外面回来后发现孩子没有待在家中。过了一会,A回家了,父亲看见他就十分愤怒的骂了孩子。这时候,孩子发现父亲两手空空,并没有带糖果,于是回击,认为父亲不讲信用,也没有带回糖果。父亲听后既生气又懊恼。
隨着时代的发展,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必须有所变化,家长的威信也不能像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对家长的决对服从,新型的权威应该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既让孩子心服口服,又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爱。因此,我认为父母要做到:1、父母要树立威信,首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饱满热情地投入生活、工作中,孝顺父母,善待家人,真诚地对待朋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和模仿,从而成长为具有诸多优良品质的人;2、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果父母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总做不到,就很难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3、要严慈并重,让孩子心服口服。在孩子的思想品格、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技能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孩子努力做好。有时候,对于孩子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苛求,以一颗宽容心来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4、和孩子交朋友。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所以孩子有权利和父母有平等的位置,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平等交流;5、父母要一致态度。对待同一问题,父母的态度要一致,避免孩子形成“两面派”的性格。总而言之,要为孩子树立威信,才可以在正确的角度去引导孩子成长。
二、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
一个孩子拥有再好的天赋,也会因为不良的环境而葬送。而一个哪怕资质平平的孩子,如果能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那么他将来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成功的几率都会很大。人们早已意识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我国古人就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论断,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推动孩子智力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促进孩子的身体的发育。只有在良好的环境里成长,孩子的身体才能得到更好的照料。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有着极大地影响力。在和睦友爱、热情温暖、舒适优美、井然有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热爱父母,关心别人;相反,如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总是争吵不休,冷漠寡言,混乱不堪,那么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变得孤独怪僻,任性放纵。所以,父母关系是否和睦也是良好环境的前提。因此,作为现代父母,应保持夫妻间的恩爱情感,努力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氛围。
另外,孩子还需要一个相对完整、属于自己的世界,像很多国外家庭,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会为孩子们建造一座树屋,这个房子只有孩子们允许进入,是他们自己的小天地。有这片天地,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这样,孩子也会更乐意与父母沟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4.幼儿园老师教养笔记 篇四
中班孩子们一起生活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我觉得我很幸福,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经常会流露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他们“霸道”地认为:“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显然不会受集体的欢迎,更不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我发现汤鹏飞小朋友在区角活动里玩耍时,经常和大家闹得不愉快,不是哭就是大闹一场,老师怎么调节他都不高兴,问了和他在一起玩区角活动的小朋友,他们告诉我说“汤鹏飞抢玩具:,他不给我们玩,东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们大家都玩不到了。”还有一个最小的小家伙告诉我说:“老师,我都喊他哥哥,他都不给我玩还打我呢。”听了孩子这么一说,我明白了,原来是他把玩具都揽到自己手里,不愿意和大家交流和沟通。这样小朋友都不敢接近他。
我看了看了坐在旁边小椅子上的涛涛,还在那里张着嘴巴大哭,我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蹲下来问:“汤鹏飞你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玩得快乐吗?”(快乐)那你快乐吗?(我不快乐,他们都不给我一起玩,还要我手里的玩具)汤鹏飞你看一看,你的几个小伙伴们在那里干什么呢?他告诉我说:“在那里说话呀!”他们有东西玩吗?没有(这时他低下头),看着自己口袋里的玩具很不高兴,我想请你把你口袋里玩具和大家一起玩好吗?他说得时候,自己还是低头。这时我对着其它的小伙伴说:“瞧,汤鹏飞现在要和大家一起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其它几个孩子一起回答我,这时的他愿意把自己拿的玩具,分给其它小伙伴们玩了。
事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利用汤鹏飞的这件事,把他请到我的故事中,这样让他在听故事时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最后,小朋友知道汤鹏飞愿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和同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我问其它幼儿,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汤鹏飞的小脸蛋上也有了微笑,这时,我们一起唱了《找朋友》这首歌,有很多孩子都愿意主动地去与他做好朋友。
我利用故事把这件事说给大家听,让孩子知道会分享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如果不愿意和伙伴分享玩具,会得到大家的排斥。还运用了《找朋友》这首歌,让小朋友知道周围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爱心。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NO.2 在大家看来梳辫子只是件不起眼儿的事情!这是每个幼儿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我们班女孩子基本都留着长辫子,每次午睡以后,我都要给她们重新扎辫子。但是你们知不知道其实梳辫子还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快乐,有心的老师趁机还能教育一下小朋友呢!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快乐事件一:每个小女孩都是爱美的吧,像秦圣依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很少有时间能陪她,她每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平日里的衣食住行,都是奶奶来照料。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发现秦圣依的头发已经很长了,但是仍然披在上面,天气又越来越热了,感觉披着就很难受了。于是,我就拿起梳子为她扎了两个小辫子,告诉她这样又清爽又好看!后来我发现从第二天开始她就每天梳起了小辫子,秦圣依奶奶告诉我说:“我为秦圣依扎头发的事情让她很开心,于是每天一早起来就嚷嚷着要奶奶给她梳头,说那样好看!”
快乐事件二:另外还有个原因我想应该就是由于我们每天都会给不同的辫子起不同的名字吧!我们班有个“小美女”高艺菏,她的妈妈时不时会给她梳个不一样的辫子过来上学。这不有一天, 帮高艺菏梳好“哪吒辫”后,可能她怎么摸也摸不出自己的辫子梳成什么样了,就问我:”林老师,梳的是什么辫子啊?”我一听,心想:”是啊!我倒还没想那么多呢?什么辫子呢?”于是,一边看着她刚梳好的辫子灵机一动说:“哪吒辫喽!”高艺菏乐了:“啊?什么?哪吒辫?”于是她到处宣扬:“林老师给我梳了个哪吒辫,林老师给我梳了个哪吒辫„„”于是其他的孩子都跑过来看个究竟,原本就热闹的活动室沸腾了,见孩子这么感兴趣,我决定给女孩子们梳完头以后,和孩子们一起给辫子取个名字!
于是我们班的不同辫子都诞生了不同的名字:哪吒辫、麻花辫、冲天辫、歪辫„„孩子们笑得一塌糊涂,开心极了!
每次梳好辫子以后臭美的小丫头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小动作,那就是边走边回自己的座位,边用小手仔细地摸着梳好的辫子,估计她们边摸在心里想着辫子的模样吧!等回到座位上以后,有些还不会忘记问一问身边的好朋友:“你看,我的辫子漂亮吧?”得到别人的肯定自然是美滋滋地笑上好一阵,倘若没能得到赞美,便扔下一句:“这么漂亮还说不漂亮,不和你玩了!”于是又去问另一位好朋友„„梳辫子就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一天一天继续着。
因为现在梳辫子的小女孩从以前的一般增加到了百分之九十,于是,我借机教育了他们一番。我说:“喜欢让老师梳头很好,不过,小朋友必须做到,在家要听大人的话,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来做,而且还要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搬搬凳子,拿拿筷子,倒杯水,捶捶背等等,这样呢,老师才会喜欢你,才愿意帮你们梳出各式各样漂亮的小辫子,你们能做到吗?”“能!”这是来自孩子们内心欢呼的声音„„阿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的,知足的,心甘情愿的„„
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看到杂乱的教室,我们几个围站在一起,相视一笑,“开始整理吧,明天还是这样子。”是呀,面对刚入园的孩子,能够哄下,不哭闹,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渴求,虽然,每天不管多累都要收拾战场一样的场面,毕竟,孩子们自己能够坐在教室里了,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了,累点也值得了。
边收拾凌乱的玩具,不由得让我想起刚被家长接走的孩子们,看到雪花插塑玩具,让我记起哭闹的嘉祺,正是这个雪花插塑,让我打开了孩子的话题,孩子由原来的哭闹到学会了创造,入园以来,飞机、花朵、长城在孩子的手中尽情展现。看到地上零星放置的“小马蹄”,就看到了离不开家人的王鏴霖小朋友,即使在哥哥的陪伴下,也玩得心不在焉,是这个“小马蹄”,让孩子找到了幼儿园里带来的乐趣与欢笑,还时不时的走到我面前跟我炫耀:“老师,我没有找奶奶,我自己玩得。”动物、水果、蔬菜塑料玩具,让靖涵、韶涵很快的跟妈妈说再见,是塑料小人让陈志楯很快的坐在了小椅子上„„孩子们玩耍的场面在我这里历历在目,我不由得笑出声来,真的,好可爱的孩子们。
“无奈了吧。”听到我笑声的张老师对我说,“谁说无奈,是太可爱,看吧,等到下一星期,杂乱的教室就不杂乱了。”怎样,想到这些孩子们可爱的身影,在不知不觉中,教室就被我们收拾的整整齐齐,一切又回复了昨天的样子。因为,我相信,杂乱是暂时的,它需要我们每个教师的耐心与爱心。
在一日活动中,我这个当老师的常常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十全十美,处处都能合乎我的标准。然而那一次孩子们对我的宽容却让我深深的感动,同时也启迪我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续编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事先准备了三幅图片:白兔、大树、狼。由于没找到狼的范例,所以我参照狗的形象作了点加工处理,画了一只似狼非狼、像狗非狗的的东西。图片刚画好,孩子们立刻“呼啦”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为了避免课堂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你们说这是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是„„”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万分懊恼:我这个孩子们心目中榜样竟然如此之差。“对不起,老师画的不好,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我一脸的愧疚。这时忠洲说:“老师,你画的真像呀,就是一只狼。”云云也从旁边随声附和“丁老师画的真好!”啪!啪!啪!孩子们自发地鼓起掌来。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
五六岁的孩子对我这个成人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我以往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那种不尊重幼儿个性差异,扼杀幼儿创造性的做法应怎样改变呢?从孩子们身上我找到了答案。
大班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调皮起来个顶个都是好手。英语课堂上,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一个 “智力大冲关”的环节。可是,每每到这个环节,教室里的纪律„„也曾多次想过去掉这个环节,可孩子们的兴至极高。如果哪节课没进行闯关游戏,他们就会问:老师,今天为什么不闯关了?我们都想闯闯关呢!于是便又将它留了下来。今天课堂上,又到了闯关环节了,如何让未闯关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这里呢?望着他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忽然来了灵感,说道:“谁是好孩子,老师的眼睛里就有谁。”听到这里,孩子们马上做好了,特别是那几个调皮蛋坐的最好。我马上表扬了他们,想当然,我们的环节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后来,我又将此方法用于学前班,效果同样不错。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做老师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及时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早晨室内活动开始了,今天是玩桌面玩具,芯池选择了串珠,只见她拿起放珠子的篮子就走到了桌子上,很认真的串了起来。我想:昨天我在课间谈话时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有规律的穿珠子,还表扬了怡歆,不知道今天她会不会按照我的方法串珠。过了一会儿,只见她拿起穿了一半的五角星来到了我身边,“张 老师,你看我穿的漂亮吗?”我看了看她的作品,绳子上的串珠没有规律,只是把它穿满了而已。我心里想:哎!旁边和她坐在一起的小朋友都知道要按照规律穿,她怎么还是这样。我很失望!但是看见她那渴望的眼睛,我带着微笑说:“漂亮,如果你把它按照一红一绿的规律来穿,就更漂亮了,你再去练习一下,你肯定行的,好吗?”“好的”她又去串珠了。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你看我一红一绿的插了。”我一看,只有几个是按照一红一绿的,其他都是凌乱的,但是我点点头说:“恩!真能干!”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有认真地串珠去了。
我想:给孩子一个下台阶,会保护她好多珍贵的东西——自尊、自信!但是,给她一个成功的机会哪怕是“自欺欺人”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道风景!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广饶县师德巡回报告团来我镇做精彩报告,我怀着无比渴望的心情和同事们早早来到会场。闲暇之际,无意间发现徐老师的记录本,我随意的翻开第一页,徐老师的照片激起我的好奇心,一寸彩色照片粘贴在页面左侧,右侧是徐老师的基本情况,有姓名、担任班级、联系方式,页的最下面有一组组的数字,我审视了一下,没有看出什么,就问了一句,徐老师,这是什么?徐老师微笑着说:“这是老人的生日”。多么细心的儿女!接着我又向后翻看,后面的内容更是精彩,一张张小朋友的照片贴的整整齐齐。徐老师告诉我:“这是她小三班的孩子,她根据孩子的生日从小到大排列的照片,后面还有基本情况呢?”我一看,可不是吗,孩子的情况是如此的详细,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园时间,不仅如此,还有每个孩子父母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我继续翻阅着,一句句让人感动的话语在此闪耀,“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你的快乐,我的幸福”„„徐老师见我看的仔细,随即补充道,有些句子是从刊物上抄写下来的,我看着好就记下了,它可激励我工作,让我去爱每一个孩子,了解每一孩子。你们不知道吧,我每天都把这个小本本带在身上,来回带着,便于与家长联系,说完“嘻嘻嘻”笑开了。多么朴实的言语,没有太多的修饰,却让人感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徐老师的“爱心”、“细心”、“用心”不正体现了这一点吗?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的孩子在徐老师的班里,难道你还不放心吗?
周五晚上美术兴趣班快要开始了,张雨辰小朋友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他大声的对我说:“毛老师,晚上好!”
“晚上好,快宸宸我们开始画画了!”我笑着回答。
我们准备好一切开始画画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看见宸宸正在聚精会神的画雨伞,雨伞画的很漂亮,五颜六色,再过了一会我去看时发现雨伞上面涂满了黑乎乎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看上去很糊,我刚想去批评他,但我看见他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
于是,我耐下心来,轻轻地问他:“宸宸,你刚才画的那么好看的雨伞怎么不见了?
他笑着说:“哈哈哈„„,老师,你不知道了吧?!因为刚才打雷刮风了,下起了大雨,把小花伞都吹的东到西歪了,小花伞在雨中了。”
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瞧!孩子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呀!孩子会把画面想象成这样,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里孩子的画面要干净,颜色丰富才会觉得画面好,对于黑乎乎的画面总觉得孩子的绘画水平差,我真庆幸自己当时能多了一份耐心,是小心去寻问孩子,而不是冲动的去责备他。同是,我也庆幸孩子没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师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作为幼儿园里的老师,每天都有孩子们围绕在身边,孩子的天真无邪、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随着我们,通过这件事件的发生,让我懂得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不仅要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学习,更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开发孩子的潜力,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让孩子有机会表达出来,才能让孩子的天分发挥到极致!
NO.3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玩”出来的智慧
本周,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在探索船为什么不沉的问题上,我们进行沉浮试验。实验儿,我们选择的是相同材料进行比较操作活动。在延伸活动中,我请小朋友辉映自己的选择材料进行比较,下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
第二天,辰辰天真的问我:“老师,昨天晚上我这了很多的小纸船,有的浮起来,有的全湿了沉到水底”?仔细一问,原来家里写字纸不多,刚学会折小纸船的她又找来了餐巾纸折船。餐巾纸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我灵机一动,这不是本节课最好的活动内容吗?我请小朋友选择不同的纸做小纸船,猜想实验结果。由于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幼儿猜是画报纸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长,但也有的幼儿猜想是报纸。在玩一玩、做一做动手实验中,幼儿的兴趣最浓厚,探究欲望也最强,看到小船吸水后的变化都能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进行交流。但操作的过程中老师问他们:“小纸船怎么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们的回答很生动形象,他们说:“纸船都湿透了,餐巾纸做的小纸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纸里面去了”?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于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对比,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更相信自己动手做的结果。在对几种纸船吸水的现象中,幼儿了解了不同材质的纸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采取从“听”中学,既由老师讲授某些科学知识,在通过一些考核方式让孩子记住这些知识,而不是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科学,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这个活动中在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环境,提供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去谈就自然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做中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和真实现象面前,感到惊异,尝试去做,反复去做,认真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老师家长应很好的利用孩子这一天性。积极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的事物的千变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认识客观世
陶成在我们班是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弱的人,开火车排队、上厕所解小便、起床穿鞋,他都需要老师的帮助。特别是解小便,光给他拉下裤子还不行。
记得刚开学那会儿,我带小朋友上厕所,看他站在那儿不响,于是我问他:“成成,是不是不会,”他看着我不响。我知道托班的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得到“是”的回答后,我把他的裤子拉了下来,随即去关注别的小朋友。
解完小便到教室里给小朋友提裤子,却发现成成的裤子是湿的,我觉得很奇怪,我明明给他拉了裤子,为什么裤子还是湿的呢?难道之前就解出了,问他,他只是看着我,无奈,我给他换了裤子。
第二天,我发现他的裤子又湿了,我问王老师,她说“我给他的裤子拉下来的”。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决心查个究竟。
睡觉前,我和往常一样带小朋友去解小便,给成成拉了裤子后我留心看他,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成成总是把裤子解在裤子上,原来他的小手一动不动,任由他的“小jiji”耽拉着脑袋,于是“嘘嘘”也就顺着大腿跟流下来了。发现原因后,成成每次解小便,我都要提醒他小手捏牢“小jiji”。这下,成成的裤裤再也没有莫名其妙的湿了。
托班的小朋友不但语言表达能力弱,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差,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多观察、多注意,做个细心的老师,使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度过每一天。
第一次与晨晨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个特文静的小女孩,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晨晨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唱。这是谁呢?循着声音寻过去,原来晨晨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忽然听到谁在睡梦中的哭声,接着就听到带着哭腔的告状声:“晨晨掐我!”原来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时候惹事了。
观察分析:
晨晨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联系,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晨晨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有时给她讲一首小故事,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神奇的筛子”是我在科学区指导幼儿探索的系列案例。在这一个活动中我选取了几个阶段的指导片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记录。这则案例体现了我在指导区角活动时的一些观点与做法,同时,在记录与反思的过程中,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活动背景:
最近几次区角活动由于缺乏新材料的投入,幼儿对科学区的兴趣逐渐减退。正在我努力思索、寻找新的探索点时,一个偶然的事件给我们的活动注入了新的“血液”:幼儿在搬运自然角物品时不小心将一些种子和干果混在了一起,大家纷纷讨论、尝试分离的方法:“呀,怎么办?”“快捡起来。”“用扫帚扫一扫要快。”“老师,怎么样才好呢?”„„于是“筛子”的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二、片断描述与简析
片断一:
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在巡视一圈后我将注意力转到今天活动的重点——科学区。南南和涵琦已发现了今天的新材料:黄豆和沙的混合物、筛子、勺子、筷子等,他们正饶有兴趣的在研究,但又不知所措。于是我轻轻的进入,告诉他们:我不小心把黄豆和沙混在了一起,你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开好吗?他们一听来了劲,开始有目的的想办法,涵琦用勺子,城城用筷子一粒粒夹。这样速度很慢,但他们却很投入。我几次想上去提醒他们可以用筛子试试,但都忍住了。
过了一会儿,南南开始去翻看其它的工具。他发现了筛子,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用筛子去舀黄豆和沙,沙从筛子的孔中漏了出来,南南对这个发现很惊喜,马上告诉涵琦,于是涵琦也开始用筛子操作。
我静静的看着他们,由于第一次操作,他们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好,几次下来,沙撒了一地。我还是静静的观察着,连续多次后,涵琦可能从“分”的新鲜感中慢慢转移到寻找合适的方法中,开始用勺子舀混合物到筛子中,但在移动筛子时还是把沙漏到了桌上。我真想去帮助他,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就在这时,涵琦找到了好办法:他用一个小脸盆接在筛子的下面,再把混合物用勺子舀到筛子中,这一次总算没把沙弄到桌上。涵琦继续在全神贯注的操作,南南看到他的好方法后也开始模仿。我微笑着走开了。
(简析:教师以极大的耐心和欣赏的态度来观察幼儿的言行。当幼儿并没有选择筛子而是用筷子和手一下下分离混合物时,教师并没有急于去提醒,而是耐心的观察等待,幼儿在满足了一时的新鲜感后便通过观察“工具”发现了筛子,并用它进行尝试。这是幼儿自己的发现,对于他的影响是不同一般的,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他良好的、积极的探索习惯。)
案例:
午餐结束以后,孩子们都一起拥挤到了图书角,有的孩子坐在书架旁认真地阅读着;有的孩子站在书架前,不断地和书架上的图书交换,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本;还有的幼儿把图书直接放手里和小朋友说起了话;甚至有的小朋友还抢起了图书„„,图书角的气氛十分的紧张。
分析:
图书角是我们班里相对比较安静的一个地方,书架上放置着一些儿童的图书,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是我对图书角比较理想化的设想。但是,在实践中,这个图书角是幼儿喜欢去的地方吗?幼儿在这里能专注地读书吗?在我无数次的观察中,我发现在图书角专注读书的孩子并不多。针对这点我做了以下分析:
首先,我们教师对活动区的认识不够。虽然我们也承认活动区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是我们却仍然在传统课程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下,让幼儿午餐后选择图书角,把活动区看成是幼儿休息时随意玩一玩的地方。活动区的时间安排以及材料并没有随幼儿的发展而调整、区与区之间相互割裂、活动区活动与教学活动都没有联系起来。
其次,我们教师的行为方式存在缺陷。我常抱怨幼儿不爱读书!可是我们教师在幼儿面前却从没表现出爱读书。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用图书区的书,忽略了自己的行为示范的重要性。
再次,教师对图书区作用的定位也存在着问题。过去我们把图书角的作用定位为“幼儿读书的地方”,至今仍然在继续延续着。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之中,大多数幼儿都是很难单独安静地读书的,他们更喜欢边看边议论,边看边讲,也可能需要作画的机会,甚至需要表演的机会等。
最后,我们创设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班级给幼儿提供的图书不多,大多由幼儿自带,其实一部分图书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图书角除了图书以外,我们什么也没给幼儿提供。我们对图书区的定位太过狭窄,所以图书角除了图书什么也没有。但是幼儿的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幼儿一旦有了感知,他们是需要表达的。图书角不仅仅只是读书角,还是一个读书、书写、绘画,旁边最好能融入表演的区域。“语言领域”中的阅读问题是这样要求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里的“多种活动”就不仅是读,而且有讲、有画、有表演。由此我想,图书区不应孤立于幼儿的多种活动之外,而应和幼儿的很多活动融为一体。
当幼儿比较普遍地对图书角的某些故事书感兴趣时,孩子的表演欲望会因此而高涨,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玩具材料进行表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改编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故事画册(设计封面、探讨订“书”的方法和规律)。这里的图书角是一个大图书角的概念,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引发幼儿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地方,是幼儿能愉快地自我表现的地方,当然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地方。
NO.4语言交往
学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各年龄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的阶段。而中班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是一种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输出的过程。虽具有一定的词汇量,可以进行语言的交往。但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发现班中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不均衡,通过资料的查找,加上自己平常的观察发现全班孩子大致可分为四大群体:
群体一:能说会道,任何活动中都能找到他们欢快的身影,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语言交往能力强,会主动邀请别的孩子参加自己的活动,玩伴非常多。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25%。群体二:平时很少开口,与群体一恰恰相反,角色游戏、户外游戏大多是一个人安静的玩,从不主动邀请别的孩子、或与他们交流。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10%。
群体三:胆小畏缩,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也抖抖索索。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0%。
群体四: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讲的有趣的他会听,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回答的相当出色,但在其它时间一直心不在焉。此类孩子约占总人数的35%。
从以上的分类情况进行分析:幼儿之间语言交往能力差异较大,并在无形之中影响幼儿其它能力的发展。群体一中的幼儿适应性强,已能较好地将语言积累过渡到语言输出。群体四中的幼儿较群体一中的幼儿则缺乏良好的倾听能力。而群体二和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语言交往的能力,害怕与人相处,害怕与人竞争,适应性差。以上分析,无疑可以看出群体二、三、四这样的孩子任其发展下去,他们的成长道路会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心里不免忧心忡忡,恨不得能立即扭转乾坤。然而,一旦孩子形成了,要想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务之急是多多关注这些孩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通过实践以及经验的积累和资料的查找,发现有三个措施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培养幼儿说话的主动性,增强幼儿说话的自信心。
一、巧设问题,引导幼儿有话可说
幼儿的讨论往往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此时,教师提供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提供的话题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就能很快地投入到话题中,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乐于表达心中想法。如:让幼儿讨论“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为什么?”,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各自喜欢的理由。有的说神奇的金箍棒等等,甚至讨论到最后他们自己将话题深入下去,变成“我最不喜欢谁,为什么?”,总之,他们把各路神仙、妖怪全都说了个遍,讨论气氛热烈、活跃。
二、创设环境,鼓励幼儿有话敢说 这一步骤的顺利实施,先决条件是要创造良好的群体关系。幼儿的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要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的交往,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幼儿越来越愿意说,而且愿意说给大家听。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成为每个孩子的朋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摸一摸孩子的头,拉一拉孩子的小手,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架起孩子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慢慢地,孩子们愿意和我们交谈了,而我们也不失时机地为幼儿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语言环境,使每一位孩子都能自由交谈。如:用餐前、下课后、穿脱衣服中与同伴轻轻地交谈。久而久之,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变得无话不说了。
三、丰富活动,启发幼儿有话会说
幼儿有话可说了、敢说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较完整地表达出来,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丰富幼儿的词汇势在必行。
首先,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言教学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采取了词汇与动作结合的方法进行,请幼儿用各种形象的动作表示动词,进行理解识记。其次,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家庭这些小圈子,去拥抱大自然,丰富知识经验与 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使他们想说就说,且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
5.幼儿园小班教养笔记 篇五
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本来教室里只听到我讲故事声音,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啊―嚏!”重重地打了一声喷嚏,这时全班孩子开始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于是我拍了几下手示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孩子们似乎没有停止笑声的意思,声音十分得吵,甚至有两位孩子已经趴到了地上。我下意识地将一只手盖在了自己的耳朵上,顿时孩子们也开始模仿起我的动作,我立刻伸出食指放在嘴边,冲他们眨眨眼。啊呀,教室里一下子静悄悄的。我拍拍手,然后又拍拍腿,大家个个坐得端端正正。于是我伸出大拇指表扬他们,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顺利地开展完我的教学活动。
由于每位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都不同,对于小班孩子来讲,他们处于好奇心萌发阶段,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与神态。在平时生活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现象随即做出各种反应。
在这件事件中,我巧妙利用非言语交际手段,调动了孩子们的用心情绪。对于这种方法,我们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平时生活教育中。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发现极个别孩子不认真听讲,能够走过去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当孩子们在玩玩具时,发生争执或者乱扔玩具,能够皱皱眉头表示不满或者摇摇手阻止他们;当发现孩子们大吵大闹时,能够带领他们学习小猫等动作,学会轻轻说话。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并能正确地领会其中的暗示,自觉、愉快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6.幼儿园教养笔记doc 篇六
10月份-中二班-教养笔记
教养笔记
中二班的胡迪旭是本学期刚刚新来的一位小朋友,初次见他第一面的时候他正在跟小朋友讲垃圾要扔到垃圾桶里面不能乱扔到地上。慢慢跟他接触发现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虽然是刚转来的新生,但是他跟别的新来的小朋友所不一样的是他并不怕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其他的小朋友要强,平常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还会主动地去跟刚认识的新朋友去交流,这一点让我们所有的老师们都为之感到欣慰。
旭旭小朋友平常在幼儿园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非常顽皮,经常跟着小朋友一起在教室里面追跑,上课的时候在座位上找不着人,经常往外面的走廊上跑,做课间操的时候也没有养成牵衣服的习惯,上下楼梯也经常走左边,有时甚至在老师上着课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跑到老师的电脑旁边弹钢琴,对于这样一个典型好动的小男孩,老师们对他采取过一些硬性的措施,但是成效还是不是那么突出,为此老师们也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旭旭跑到我面前跟我说:“老师,为什么我没有红花啊?”我对他说:“旭旭小朋友,如果你能够保持一个星期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跑到外面去,我就给你奖红花。”于是他很快就进去坐到了位置,第二天来幼儿园,在上课的时候他真的没有往外面跑了,但是到了第三天,旭旭又开始有点喜欢到外面跑了,不过我一说要他进来,他还是会快速地跑进来了,跟以前相比有进步了。最后那一周班上还是给他奖出了一朵大红花,因为他是进步宝贝,我们应该给与他掌声,用红花鼓励他继续加油向前进。得到红花之后的两周的旭旭真的转变很大,不再跑到外面去了,老师说不能够做的事情,他也会很快的停止下来,老师们都觉得旭旭长大了,懂事了,进步真的很大。
7.幼儿园教养日记 篇七
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对儿童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家庭结构、养育者受教育程度等家庭教育中的静态变量往往通过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动态的家庭教养过程间接地作用于儿童。城乡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如父母学历、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亲子游戏与亲子阅读关系到亲子互动的水平、亲子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随机抽样的方式, 抽取湖南省凤凰地区343户由父母亲自带养孩子的家庭, 抽样孩子的年龄在3-4岁之间, 其中城镇家庭156户, 农村家庭187户。采用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383份, 回收率89.6%。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城乡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学历、家庭结构状况
1.城乡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农村的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地区。城镇地区50%以上的家庭经济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 而农村地区80%以上的家庭经济收入为2万元以下。
2.城乡父母学历比较。不管是父亲的学历还是母亲的学历水平, 城镇都要高于农村。城镇高中及以上的学历占大多数, 农村地区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占大多数。总的来说, 父亲的学历水平要略高于母亲。
3.城镇独生子女状况比较。城镇独生子女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地区, 达到76%。农村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约各占一半。
(二) 城乡家长对孩子入园的看法
城镇家庭上幼儿园的比例要高于农村地区, 城乡父母对孩子上幼儿园的观念也存在差异。城镇家庭更注重孩子与同龄孩子的交流, 其次是学知识;农村父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首要原因是学知识, 21.9%的农村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必要上幼儿园。
城镇与农村地区父母对子女入园观念的差异, 可能与城乡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及农村与城镇的不同的教育观以及家庭结构有关。今天, 中国农村地区早期教育可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未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只关注孩子的保育如吃穿住行方面;二是把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儿童成长、成人、成才的工具, 忽视了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城镇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多, 利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另外, 由于城镇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孩子很少有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 所以家长会更注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如与人交往) 的方面。可见, 城镇父母不仅看到了教育的工具性功能, 也开始意识到儿童主体性的本质。
(三) 城乡家庭教养行为比较
1.城乡亲子阅读状况比较。城镇父母平时陪孩子读书的时间要多于农村地区。可见, 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父母每次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基本上在1小时之内, 其中城镇父母陪孩子读书时间为半小时以上。
城乡亲子阅读的差异受家庭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生活状态决定着家庭文化教育建设的投资规模, 合理的文化设施、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为子女成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城镇家庭有能力为孩子购买图书和玩具, 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家庭所拥有的读物量有限, 即使有, 也大多是幼儿园发的教材。而农村贫困家庭没有儿童读物, 就更别提陪孩子读书了。
城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 很多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同时家长也比较注重自身的教育, 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增长自己的育儿知识。而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缺乏教育孩子的意识。一方面很多农村家长认为3—4岁孩子还不到受教育的年龄, 而且认为受教育应该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是老师的责任, 重养轻教。另一方面, 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素养普遍偏低, 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 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另外, 城镇独生子女家庭远高于农村地区, 所以对儿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高于农村, 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也相对较多。
2.亲子游戏。城镇家庭的游戏时间要多于农村家庭。但是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 父母与孩子游戏的时间都较少, 29%的城镇家庭和45%的农村家庭父母未与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将近半数的城镇和农村家庭父母与孩子进行游戏活动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
这表明, 目前城镇和农村家庭都没有很好地认识到游戏的内在价值。中国城乡的家长普遍把读写算、语言表达和自我服务看作是在学前应得到发展与培养的最重要技能, 而把与成人交往、与同伴交往、自我表达与评价看作是不重要的技能。亲子游戏可丰富家庭生活、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发展, 既有益于成人, 也有益于儿童。
四、建议
(一)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支持
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的贫困地区家庭, 由于经济能力有限, 无法为儿童配置某些教育资源,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亲子互动的进行。因此, 国家和政府应引起重视,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和投入, 如在农村可以建立一些乡村图书馆, 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可阅读的书籍。
(二) 更新养育者观念, 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过程中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先导, 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将导致不同的教育实践, 进而对家庭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调查结果看, 农村家长不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基本缺乏。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儿童的认知能力, 忽视其他能力的发展, 有些家长甚至漠视早期教育。因此, 帮助农村父母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观念尤为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育儿讲座、农村广播、发放宣传册的方式, 宣传正确的理念, 让家长意识到正确的理念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根据调查, 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电视, 因此, 相关部门也可以将正确的育儿理念通过电视节目的方式传达给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通过相关教育部门和家长的不懈努力。
(三) 加强对家长教养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相关教育部门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 帮助家长意识到现有教育方式的缺陷 (如体罚孩子的负面影响) , 学习正确的教养方式来提高亲子互动。布朗芬布伦纳指出:来自一个或多个成人的无条件的爱以及成人必须在家庭及之外的环境中鼓励儿童并共同参与活动, 是儿童发展所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相关教育部门可组织家长举行定期的亲子活动, 给家庭创造亲子互动的机会, 只有亲身实践, 家长才能真正获得正确的理念, 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开展教育咨询活动, 帮助家长解决育儿方面的问题以及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5
[2]张莉.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现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5]王君.家庭文化教育探析[J].人口学刊, 1995 (4) .
[6]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方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2) .
[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54.
8.幼儿园教养日记 篇八
关键词:父亲参与教养;幼儿自尊;影响
一、前言
自尊,是自我情绪体验的核心成分,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基础,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林崇德(1997)认为,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关键的部分,幼儿在3岁左右自尊感开始萌芽,此时,幼儿虽然不能用言语表达,但是能够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恰当的判断(Harter,1988),研究幼儿自尊,有助于教育研究者选择更恰当的教育资源与途径,培养更加健康的幼儿自尊。
在幼儿阶段,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自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对子女的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生活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社会性、认知、生理发展等方面都被证明有重要的作用,对儿童自尊的发展肯定也存在影响,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Amato,P.R.,1986;Mcadoo,J.L.,1979等),在我国,对父亲参教养与幼儿自尊的相关研究很少,实证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作用,希望为后继的研究者们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借鉴和参考,同时为家庭教养尤其是父亲参与教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从鞍山市某幼儿园选取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及他们的父亲为样本,其中大、中、小班分别选3个班,每个年龄段共计选60名幼儿,共计约180名幼儿,同时选取他们的父亲为样本。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共计128名幼儿及他们的父亲为样本。
2.研究工具
(1)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
由张丽华等人(2004)编制,问卷包括3个维度: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由22个项目组成,采用五等评分制度,分值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适用于评定幼儿自尊的工具。适用年龄范围为3岁到9岁幼儿的教师。
(2)父亲参与教养问卷
由尹霞云、黎志华等人(2012)依据Hawkins等人编制的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鼓励与表扬、支持与规划、管教约束、日常照顾,采用7级评分制度,由26个项目组成,分值越高,代表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越高,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此问卷更符合中国背景下的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可在我国更好地运用于父亲参与教养方面的研究。适用年龄范围:3岁到18岁儿童的父亲。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为了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本研究以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为预测变量,幼儿自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采用Enter强迫进入法,结果见表1。
表1 父亲参与教养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回归分析b
■
a.预测变量:(常数)维度四管教约束,维度三支持与规划,维度一鼓励与表扬,维度二日常照顾
b.因变量:幼儿自尊总分
由表1可以看出,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F=5.144,Sig.=0.001)。其中,对幼儿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维度三支持与规划(B=0.713),其次依次是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管教约束。而且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t=2.296,sig=0.023<0.05),该回归方程为:Y=0.343X1+0.05X2+0.713X3-0.203X4+e(见表2)。
表2 父亲参与教养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回归系数
■
四、讨论
通过比较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幼儿自尊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父亲对幼儿支持与规划越多,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越高。这说明现代中国社会,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但是男性还是主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父亲主要还是为孩子的母亲及孩子提供物质支持,同时也扮演着家庭中权威的角色,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生活方式,此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注和关心,幼儿往往将这种来自父亲的关心内化为一种自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张向葵(2005)指出:“培养儿童的价值感是自尊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给儿童以爱的体验。”从这个层面上说,父亲的支持与规划能够提高幼儿的自尊水平。
父亲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比起管教约束对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结论一致。所以说,父亲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影响更大。父亲对幼儿的照顾多是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规则约束较少。进入小学以后,才让他们开始学习规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规则约束开始增加,所以在整个学龄前阶段,父亲的规则约束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影响最小。
五、结论
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幼儿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其次依次是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管教约束。而且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及其显著的影响,即父亲对幼儿支持与规划越多,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越高。
参考文献:
[1]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尹霞云.父亲参与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7).
[4]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
摘 要:本研究从幼儿园大、中、小班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选择60名幼儿及其父亲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计128份问卷。运用调查法来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
关键词:父亲参与教养;幼儿自尊;影响
一、前言
自尊,是自我情绪体验的核心成分,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基础,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林崇德(1997)认为,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关键的部分,幼儿在3岁左右自尊感开始萌芽,此时,幼儿虽然不能用言语表达,但是能够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恰当的判断(Harter,1988),研究幼儿自尊,有助于教育研究者选择更恰当的教育资源与途径,培养更加健康的幼儿自尊。
在幼儿阶段,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自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对子女的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生活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社会性、认知、生理发展等方面都被证明有重要的作用,对儿童自尊的发展肯定也存在影响,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Amato,P.R.,1986;Mcadoo,J.L.,1979等),在我国,对父亲参教养与幼儿自尊的相关研究很少,实证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作用,希望为后继的研究者们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借鉴和参考,同时为家庭教养尤其是父亲参与教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从鞍山市某幼儿园选取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及他们的父亲为样本,其中大、中、小班分别选3个班,每个年龄段共计选60名幼儿,共计约180名幼儿,同时选取他们的父亲为样本。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共计128名幼儿及他们的父亲为样本。
2.研究工具
(1)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
由张丽华等人(2004)编制,问卷包括3个维度: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由22个项目组成,采用五等评分制度,分值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适用于评定幼儿自尊的工具。适用年龄范围为3岁到9岁幼儿的教师。
(2)父亲参与教养问卷
由尹霞云、黎志华等人(2012)依据Hawkins等人编制的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鼓励与表扬、支持与规划、管教约束、日常照顾,采用7级评分制度,由26个项目组成,分值越高,代表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越高,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此问卷更符合中国背景下的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可在我国更好地运用于父亲参与教养方面的研究。适用年龄范围:3岁到18岁儿童的父亲。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为了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本研究以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为预测变量,幼儿自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采用Enter强迫进入法,结果见表1。
表1 父亲参与教养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回归分析b
■
a.预测变量:(常数)维度四管教约束,维度三支持与规划,维度一鼓励与表扬,维度二日常照顾
b.因变量:幼儿自尊总分
由表1可以看出,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F=5.144,Sig.=0.001)。其中,对幼儿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维度三支持与规划(B=0.713),其次依次是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管教约束。而且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t=2.296,sig=0.023<0.05),该回归方程为:Y=0.343X1+0.05X2+0.713X3-0.203X4+e(见表2)。
表2 父亲参与教养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回归系数
■
四、讨论
通过比较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幼儿自尊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父亲对幼儿支持与规划越多,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越高。这说明现代中国社会,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但是男性还是主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父亲主要还是为孩子的母亲及孩子提供物质支持,同时也扮演着家庭中权威的角色,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生活方式,此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注和关心,幼儿往往将这种来自父亲的关心内化为一种自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张向葵(2005)指出:“培养儿童的价值感是自尊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给儿童以爱的体验。”从这个层面上说,父亲的支持与规划能够提高幼儿的自尊水平。
父亲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比起管教约束对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结论一致。所以说,父亲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影响更大。父亲对幼儿的照顾多是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规则约束较少。进入小学以后,才让他们开始学习规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规则约束开始增加,所以在整个学龄前阶段,父亲的规则约束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影响最小。
五、结论
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幼儿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其次依次是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管教约束。而且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及其显著的影响,即父亲对幼儿支持与规划越多,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越高。
参考文献:
[1]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尹霞云.父亲参与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7).
[4]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
摘 要:本研究从幼儿园大、中、小班三个年级段,每个年级选择60名幼儿及其父亲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计128份问卷。运用调查法来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
关键词:父亲参与教养;幼儿自尊;影响
一、前言
自尊,是自我情绪体验的核心成分,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基础,对人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化的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是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林崇德(1997)认为,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关键的部分,幼儿在3岁左右自尊感开始萌芽,此时,幼儿虽然不能用言语表达,但是能够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恰当的判断(Harter,1988),研究幼儿自尊,有助于教育研究者选择更恰当的教育资源与途径,培养更加健康的幼儿自尊。
在幼儿阶段,家庭环境对幼儿的自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亲作为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对子女的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对孩子的生活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社会性、认知、生理发展等方面都被证明有重要的作用,对儿童自尊的发展肯定也存在影响,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Amato,P.R.,1986;Mcadoo,J.L.,1979等),在我国,对父亲参教养与幼儿自尊的相关研究很少,实证研究更是缺乏。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作用,希望为后继的研究者们提供有意义的理论借鉴和参考,同时为家庭教养尤其是父亲参与教养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本研究从鞍山市某幼儿园选取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及他们的父亲为样本,其中大、中、小班分别选3个班,每个年龄段共计选60名幼儿,共计约180名幼儿,同时选取他们的父亲为样本。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共计128名幼儿及他们的父亲为样本。
2.研究工具
(1)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
由张丽华等人(2004)编制,问卷包括3个维度: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由22个项目组成,采用五等评分制度,分值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适用于评定幼儿自尊的工具。适用年龄范围为3岁到9岁幼儿的教师。
(2)父亲参与教养问卷
由尹霞云、黎志华等人(2012)依据Hawkins等人编制的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鼓励与表扬、支持与规划、管教约束、日常照顾,采用7级评分制度,由26个项目组成,分值越高,代表父亲参与教养的水平越高,经验证性因素分析,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此问卷更符合中国背景下的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可在我国更好地运用于父亲参与教养方面的研究。适用年龄范围:3岁到18岁儿童的父亲。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为了考察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自尊的影响,本研究以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为预测变量,幼儿自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采用Enter强迫进入法,结果见表1。
表1 父亲参与教养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回归分析b
■
a.预测变量:(常数)维度四管教约束,维度三支持与规划,维度一鼓励与表扬,维度二日常照顾
b.因变量:幼儿自尊总分
由表1可以看出,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F=5.144,Sig.=0.001)。其中,对幼儿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维度三支持与规划(B=0.713),其次依次是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管教约束。而且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t=2.296,sig=0.023<0.05),该回归方程为:Y=0.343X1+0.05X2+0.713X3-0.203X4+e(见表2)。
表2 父亲参与教养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的回归系数
■
四、讨论
通过比较父亲参与教养各维度与幼儿自尊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得出结论,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父亲对幼儿支持与规划越多,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越高。这说明现代中国社会,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但是男性还是主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父亲主要还是为孩子的母亲及孩子提供物质支持,同时也扮演着家庭中权威的角色,帮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生活方式,此时幼儿能够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关注和关心,幼儿往往将这种来自父亲的关心内化为一种自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张向葵(2005)指出:“培养儿童的价值感是自尊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就是给儿童以爱的体验。”从这个层面上说,父亲的支持与规划能够提高幼儿的自尊水平。
父亲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比起管教约束对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影响更大,这一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结论一致。所以说,父亲对幼儿的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影响更大。父亲对幼儿的照顾多是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规则约束较少。进入小学以后,才让他们开始学习规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规则约束开始增加,所以在整个学龄前阶段,父亲的规则约束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影响最小。
五、结论
父亲参与教养的各个维度对幼儿自尊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对幼儿自尊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其次依次是鼓励与表扬、日常照顾、管教约束。而且维度三支持与规划对幼儿的自尊水平具有及其显著的影响,即父亲对幼儿支持与规划越多,幼儿的自尊发展水平越高。
参考文献:
[1]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尹霞云.父亲参与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7).
【幼儿园教养日记】推荐阅读: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06-25
幼儿中班班级教养计划07-06
毕业生幼儿园实习日记09-08
幼儿大班成长日记范文09-17
研修日记----我心中的最美幼儿教师08-02
幼儿幼儿园管理材料-幼儿园计划总结10-24
幼儿园幼儿个案分析08-03
幼儿园幼儿手指游戏10-21
幼儿园幼儿广播稿06-24
幼儿园国旗下讲话幼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