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学方法(15篇)
1.欣赏教学方法 篇一
用音乐为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音乐教师,每天在课余时间里,我经常问自己,该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喜欢音乐,爱上唱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影片《重现贝多芬》中,曾经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音乐是上帝的语言”。音乐,不分国界,不辨语言,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它都能用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人们。对于音乐教学而言,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唱歌,欣赏乐曲,感受意境,如果可以让它给学生以梦想追求的指引,那意义就更加深远了。
今年暑期上映了一部影片《缝纫机乐队》,讲述了一个关于摇滚乐、梦想与信仰的故事。看完整个影片后,我热血沸腾,影片中的几首歌曲《都选C》《塑料袋》《不再犹豫》,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在刚开学的第一课,我将影片的一些视频片断给学生观看,讲述了影片的内容,带他们欣赏了三首歌曲,初步感受到梦想的力量;接下来,我又为他们播放了北大2016年招生宣传片《星空日记》,让他们对梦想的憧憬更加坚定,就这样,学期初关于梦想的影片揭开了学习的序幕。
有一句话说得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在四年级上半年的教材中,有许多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欣赏,也有许多民族风格歌曲,为了让学生在认识民族乐器,欣赏民乐合奏或独奏曲的同时,对我国民族乐器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为祖国伟大的民族音乐充满自豪感。我找到了影片《闪光少女》。这部影片对民族乐器的介绍,对中国历史,古风歌曲的诠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影片中民乐队与西洋乐队用同一首合奏曲《野蜂飞舞》进行PK的时候,全体学生都在为民乐队同学加油,并在他们获胜后不由自主的欢呼起来,顿时课堂上民族自豪感爆棚!
小学音乐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审美,促进交流,更能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音乐中每一首优秀的乐曲都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富有感情的冲击力,能够充分利用相关影片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让教学更加直观,更快的带入情境。让学生在拓展知识的同时,对我国各民族音乐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乘着音乐的翅膀,走向美好的明天!
2.欣赏教学方法 篇二
一、引导学生重视作品的文化情境, 培养人文精神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到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 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在上《现代建筑》这一课时, 我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校园里走一走, 看一看, 结合我们学校的建筑和校园外的建筑, 让学生分析、评论校园建筑以及周边建筑的特点和布局, 同时感悟建筑所带给我们的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 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而在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时, 我们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 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通过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开国大典》这幅优秀作品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之情。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 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 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从而感受到美, 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 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 使之内化, 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如在欣赏中国画时, 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时代的中国画图片, 让学生一进教室马上就置身其中,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在欣赏过程中, 教师也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 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 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 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体验, 培养自主欣赏能力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在美术欣赏中, 教师往往在课堂出示欣赏图片后便一讲到底, 好多都是自己学到的知识再介绍, 有的人云亦云, 有的自主观念造很强, 意识片面。课堂教学造成教师投入, 自己欣赏的章节兴奋激扬但学生漠然以对的尴尬场面, 欣赏成了“讲赏”。而通过教师的讲, 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表面化的理解而已。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运用网络资源, 延伸拓展课堂。网络资源很好地给我们提供了欣赏的平台, 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先知者,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模式, 美术课也不例外, 大量的图片在网上都找得到, 他可以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也可以以课堂为点, 网络为面, 拓宽知识面。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 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课, 利用课件的演示, 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 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 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领略象形字的妙趣, 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 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所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深入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审美观点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 因此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 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 因为它是以成人的眼光和专业化的要求来看作品, 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 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违背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其实, 对知识的探究不只是成人的专利, 学生一样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这件作品应该……“”我是这样理解的……”, 可见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 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 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 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 完善了审美观点。
3.欣赏教学方法 篇三
一、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意识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问答、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参与意识。由于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增高。
在关于立体派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先在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立体派作品有关知识、毕加索的作品介绍等;在欣赏课上,教师准备充分的教具,将学生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安排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立体派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虽然初中学生进行这些专业知识的讨论,无法得出成熟的答案,但却很好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做出总结。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解答方式,教师将立体派美术作品与其他美术流派作比较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立体派作品的风格和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
二、培养对美术的欣赏兴趣
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是欣赏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美术教材上,由于有的美术作品缺乏情节性,或者是一些风景、山水花鸟、静物等,加上学生缺乏对作者、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理解,因此,在美术作品展现出来时,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如果教师直接从作品的色彩、构图、线条等方面分析,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可先从“情节”着手,通过向学生介绍作者、美术作品当时的文化、与美术作品有关的趣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旦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便可激发起对作品的“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再结合作品画面形式、作品内涵讲述审美价值。可以说,几乎每位艺术家、每幅作品背后都有许多故事。如,在美术课堂上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作品上只有几颗向日葵,缺乏情节,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有关“向日葵”的情节:在1987年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主持的拍卖会上,凡·高的“向日葵”以2250万英镑的天价成交,并且拍卖前后只用了4分半钟。这就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幅作品能那么值钱?这样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作品上来,然后教师通过审美角度对作品风格、作品内涵等进行分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正确的美术欣赏方法
要使学生乐于欣赏,需要发挥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鉴赏,并教会他们正确的欣赏方法。在欣赏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类型,学生只有在自身认知结构中明确美术作品的种类、范围及相应特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才会全面地进行分析,而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欣赏。比如,中国画追求的往往是浪漫主义,在作品的造型上讲究似与不似之间,在绘画中重视神韵,而西方画侧重于通过客观真实再现物体的空间位置、形貌、光影等,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从体会古诗意境着手,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山水画中体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而在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树林”的欣赏教学时,可边播放摇滚音乐,在音乐的影响下,学生面对抽象的美术画面,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中错综复杂的直线及代表体积的色块。其次,在区分绘画类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追根溯源,思考不同艺术类型在美感上追求有何不同,除了让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种类及其特点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艺术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表达作者思想和情绪,是美术作品的主要功能,在欣赏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充分了解作者,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内涵。
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拓展教学模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在美术欣赏课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等。例如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其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教师可展示一些造型特别、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而针对八、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知识面广,感受能力较强,可采取多种方法交替使用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欣赏书法的方法 篇四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 “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 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 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
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 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响。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5.欣赏自己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思想
中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现象普遍存在。在儿童发展时期,儿童在与父母和整个世界的关系中都具有一种不足之感,即自卑感,自卑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影响很。因此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就是让学生建立起一种积极的自我概念,以自信的姿态来面对学习生活,面对人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典型案例和学生表达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明确自卑的危害及原因。2.通过欣赏自己的活动,掌握培养自信心的方法。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故事引导及参与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积极自我暗示增强自信心。2.通过表扬他人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并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引导及优点轰炸活动,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使学生学会客观全面认识自我 3.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自我欣赏,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教学难点学生在对别人进行表扬时,能够对其确实存在的某些具体特点进行表扬。
教学策略及手段
小组活动、讨论、故事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二、故事明理:
(一)缺乏自信,远离成功。
师:首先,我们从一个小实验说起。(课件)
师:你们猜一猜:跳蚤还能跳出杯子吗?(猜)为什么?(学生交流)师:是的,跳蚤失去了自信,认为跳不出杯子了。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心里是否也有这样的一个盖子,让你失去自信,不懂得欣赏自己了呢?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过因缺乏自信而失败的经历吗?简单谈一下。(2至3名学生交流。)
(二)交流实例,初寻自信
师:看来,缺乏自信,不懂得欣赏自己会让我们远离成功。那么自信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有多神奇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安妮的世界去看一看。(课件)…………
师:故事听完了,这个有先天缺陷的女孩安妮,你认为她的外貌漂亮吗?但你觉得她美吗?你觉得她美在哪里?(自信)她是怎样让自己自信起来的?(用她自己写出来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生:只看我有的,不看我没有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能更自信的读一遍吗?(再读)
(三)欣赏自己,寻找自信。
师:你们看,安妮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不幸当中,而是仍然能够保持一颗自信的心,从自己不美的身体中找出了自己美的一面——可爱的笑容和美丽的腿。她还从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所拥有的。想和安妮一样充满自信,首先要找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这就是欣赏自己。下面我们就跟随安妮学会欣赏自己,找一找自己的美和优势。(课件)
制作闪光卡(在卡上写出自己的优点)1.写出自己的各项优点或特长
2.写优点时必须实事求是,也可以写自己的进步
三、游戏体会,欣赏自己
(一)“优点大轰炸”
师:其实,每个人的优点不仅仅体现在外貌或特长上,还可体现在性格品质等好多方面。下面咱在班内继续欣赏自己,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优点大轰炸”!注意听清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刚才写的闪光卡交给老师,老师大声读出闪光卡的内容,当你听到那是你的闪光卡时要大声自信的说“那是我!”其他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好吗?(班内活动!)师:好,老师来采访一下,(走到学生面前)当你听到同学们的掌声时,你有什么感受?(3-5人)
(二)小结提升,榜样引路
好样的,同学们跟随安妮都找到了自己的很多优点,懂得了欣赏自己。当你学会了欣赏自己,有了自信,就能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就可以改变先天的不足,直面困难,坚持不懈,实现理想。古今中外,有多少这样成功的例子,不得不让我为之叹服。
(课件出示:)
师:看了这些,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谈感受。)
小结:是啊,个别的缺陷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这些不能阻碍我们成功,因为自信的力量是神奇的!其实,咱同学只要懂得欣赏自己,并付出努力,他们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请看!(课件出示资料:据统计:正常人只运用了自身潜力的2%到5%,也就是说,最成功的人只运用了自身潜力的5%。)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发挥自身潜能的百分之五
十、百分之一百呢?
(三)编写格言,激励自我
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同学能歌善舞;有的同学心灵手巧;有的同学充满爱心……善于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闪光点”,才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发现人生是多么美好。
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肯定收获很多。你能写一句自信格言鼓励自己和同学吗?(学生交流5-8人)。同学们写得都非常精彩,老师也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课件:欣赏自己,拥有自信,走近成功!)
6.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篇六
一、首先,对绘画作品(当然也包括一切艺术作品)要以理解的态度加以品评不论哪种流派、风格,不论是你第一眼喜欢或不喜欢的,在欣赏之前要首先确立自己的理解的态度。所谓理解,即设法了解作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作者想要说的内容,以及作品结构、形式的特征等,只有对这些真正理解了,和作者的作品在感情上交流了,欣赏者才可能作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判断和批评。欣赏和批评切忌有先入为主的成见。
二、了解绘画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特征概而言之,绘画世界是一个立体的现象。从纵向上看,是绘画的演变与发展。比如西方绘画经历了古代(古希腊和罗马)、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17、18世纪和近、现代等大的历史阶段。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理想和艺术表现风格都不相同。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初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但在整个古典绘画中,又有风格的演变。
三、培养艺术形式感觉欣赏的实质不是表现的观看,而是感觉。面对画作,作品的整体面貌在瞬间便直逼眼帘。作品的艺术特征触动、撩拨、撞击、刺激着人的感官神经,形成审美的心理活动。线条是绘画诸要素中最生动的部分,是画家从自然真实中抽取出的一种有抽象意味的语言。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与色彩相关的是色调。特别在油画中,色调是构成主题思想与意境的重要因素。动感也是绘画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过构图和造型形成的某种感觉效果,又指涵盖其他因素形成的画面整体精神。此外,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所有这些要素在一幅幅画中组成有机整体,有时艺术家也侧重地强调某种要素。因此,培养和提高欣赏力量重要的方法是多看。
7.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探讨 篇七
一、艺术同构法。
以美术欣赏为主线, 将音乐欣赏或者文学 (诗歌、散文) 欣赏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 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 从而激活幼儿的情感情感经验,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1.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艺术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形式的。我们把美术欣赏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 促进幼儿审美素质的综合发展。如幼儿在欣赏徐悲鸿《奔马》时, 让幼儿欣赏音乐《赛马》, 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画中马奔跑的各种姿势。幼儿通过听音乐, 感受到“马儿跑得非常快, 快得快飞起来了”, “马蹄踏在地上很响的声音、马儿转弯的声音”等。又如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抒情诗》, 这幅画由于线条很多, 如果让幼儿较贴切地说出对整幅画的感觉, 幼儿很难把握, 也不易表述, 而我的做法是为幼儿提供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和《抒情曲》, 在引导分别欣赏之后, 请大家为画面进行选择性的匹配, 选选哪首乐曲最像这幅画, 幼儿很快就找出了《抒情曲》, 就在匹配成功的刹那间, 幼儿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也随之提升。2.美术欣赏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诗歌、谜语在欣赏生活用品和自然环境中会经常用到。如小班幼儿欣赏《梧桐双兔图》, 我们就引用“小白兔, 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的儿歌帮助幼儿更好地抓住小白兔的身体特征, 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再如在小班欣赏完齐白石的《长年龟》后借用小诗“大圆是身体, 脑袋小小的, 身上有花纹, 头上有眼睛, 四条腿儿像花瓣, 小小尾巴伸出来”来小结, 既有助于幼儿理解记忆乌龟的结构特征, 又利于幼儿有步骤地表现形象。谜语一般在导入中引用, 有效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不管是诗歌、谜语还是小故事等都可以在欣赏活动中灵活运用, 甚至可以同步进行以加强感染力。
二、行为操作法。
行为操作是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进行大胆尝试和主动探索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欣赏方法。其实, 许多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创作部分就是一种再次欣赏的操作行为。幼儿通过不断摆弄颜料或彩纸等作画工具和材料加深对艺术作品的技能表现美和形式表现美的理解感知。除了进行美术创作, 我们还可以放开幼儿手脚, 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感知艺术表现。1.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这是对幼儿欣赏之后的一种心理回忆, 并在进行讨论、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幼儿通过对作品的评价, 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指向性的审美欣赏活动中, 自觉地积累审美经验, 即逐渐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能动建构, 激发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表现出来, 使幼儿的审美心理、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欣赏《哈里昆狂欢节》后, 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 使幼儿能够自由地以彩色纸剪贴的方式表现植物、动物尽情狂欢的情景。2.提供情节让幼儿表演情景。表演即根据作品的内容进行随意性的动作表演, 从自身体验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由于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 幼儿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喜欢一件作品时, 并不一定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他觉得喜欢就是喜欢。因此, 可边配合相应的音乐, 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如让小班幼儿欣赏情节画《拔萝卜》时, 先让幼儿表演此游戏, 让幼儿多做几遍拔来拔去的动作, 从中体验拔萝卜时身体的动作、表情等感受, 然后拿出情节画《拔萝卜》请幼儿欣赏。通过上述的直接参与, 幼儿对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态、表情等的欣赏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欣赏本身需要有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感受。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丰富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效果, 能以多种方式传播信息, 并能提供友好便利的交往方式。对美术欣赏课有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 在教学演示上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变抽象说教为形象演示。计算机可以将课件制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在教学中, 对于点、线、面、体的理解, 以前只能枯燥地讲解, 现在通过计算机的帮助, 教师可以成功制作出简易动画, 演示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整个运动轨迹, 并运用在画中的不同位置来观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构图。1.营造美的气氛。在欣赏教学时, 可以利用计算机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 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 还这些图片以本来面目。在欣赏过程中还可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 收集与作品内容有关的材料背景, 制作成VCD格式的文件。如在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 可以先播放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 再慢慢按时间顺序出示经过调节的艺术大师的作品, 再配上音乐讲这些画家创作的小故事。使幼儿较容易归纳、理解画面中的严谨、宏伟、庄重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比也能认识到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改革。2.增强欣赏效果。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通过数码投影仪, 就可以将作品清晰地放大展示, 让幼儿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长卷, 现在的图片资料在书中显示得很小。在制作课件时, 可以让它分段显示, 进行长卷的浏览, 这样一来, 幼儿对画面的每个细节都了解得很清楚, 连韩熙载面部的那种彷徨的表情都能观察到了。
8.浅析美术欣赏教学 篇八
关键词:美术欣赏;趣味性;创造精神;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发展起来,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那么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是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常见类型
一般说来,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
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
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
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最常见的。但一味由教师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这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问答型和讨论型的方法有相互关联之处,但相比之下,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
自由型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最理想,但是很可能导致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应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質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
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这样也改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欣赏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是互为作用的,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用心去体验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作品,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美术欣赏教学发展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经验,是为了坚持正确的方向,希望同行与专家们都来研究探索中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和谐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秦.发挥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寓教于乐”作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0,(01).
9.动物欣赏教学计划 篇九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政府创办的北洋马医学堂,始建于1904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由朱德总司令题写校名,组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1992年由原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校名,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4年原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吉林大学后,改建为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作为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的摇篮,她开创了我国兽医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2004年8月,我们隆重举办了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百年庆典,教育部原常务副部长张宝庆同志参加了庆典,并亲自为“中国现代兽医教育百年”纪念石揭幕。
学院先后同日本、美国、法国、丹麦、瑞典、德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院校、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与日本北里大学签订协议,定期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
畜牧兽医学院将立足国家科技知识创新体系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的优势和特色,努力使学科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家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加快实现“创建国内高水平研究型畜牧兽医学院”的宏伟目标。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学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从事动物疾病及人兽共患病防治、动物检疫及兽医公共卫生等工作的高素质兽医师。
学生毕业后适于报考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医学实验动物学、生物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在兽医行政部门、商检、海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兽药生产经营、产品开发营销及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现代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宽厚而系统的动物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从事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备该领域教学、研究、管理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理化、英语、计算机和现代生命科学以及动物医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2、掌握动物机体解剖学构造及生理机能,掌握病理情况下动物机能的变化,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预防、诊断、治疗的基本知识。
3、掌握动物疾病致病因素分析检验、药物使用、常规器械使用、治疗、动物检疫以及兽医公共卫生检验等基本技术;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4、掌握中外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
5、熟悉国家动物生产、兽医事业发展规划、动物防疫检疫、环境保护、动物进出口检疫及动物性食品卫生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手术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公共卫生学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专业特色:动物医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领域是: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环境与动物保护,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动物药物和生物制品生产等。因此它与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密切相关。
专业方向:宠物医学、兽医公共卫生、动物药学、医学实验动物。
五、学制 一般为五年
六、学位授予 农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9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0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课外培养8学分。篇二:普通动物学教学进度计划2014-(下)衡阳师范学院课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2014 年 下 学期)
课程名称: 动 物 学
使用教材: 普通动物学 作者:刘凌云等 出版社名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对象: 生物科学 专业 2013 级 1、2 班 授课时间:第 二 学年 第 一 学期 授课周数: 16 周 总课时: 32 课时 学期总要求:
普通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教育专业的主要基础课。通过本课教学,要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知识;要保证和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能力。
(说明:计划要求以课时2课时或3课时为单位填写)篇三:影视欣赏计划新
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2014~2015学年度
第一学期社团活动课程计划 篇四: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计划 篇五:主题计划(动物大世界)主题活动计划:动物大世界
(一)主题目标 ? 不同的家园
了解常见动物不同的特点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进一步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愿望。? 千奇百怪
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奇特现象的乐趣。? 学来的本领
了解人类可以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 我和动物是朋友
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知道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二)主题分析:
1、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3年的对动物关注的经验,所以到了第四年可能对动物认识会更深
入,会从横向比较和归类来认识整体动物的特性,所以可以从类别开始分析动物。同时大班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从动物的特殊本领和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仿生技术相结合,所以进入大班可以让孩子了解和自己推理仿生现象,从而更激发大班孩子的求知欲。
2、基本经验:
3、主题中涉及的方面 1)情感与态度:
让孩子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爱动物,体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2)认知与能力:
? 动物习性(生活环境、动物特征,生活方式与生存方法的关系、生长变化等)? 奇特现象(动物趣事、珍稀动物、史前动物、再生本领等,了解它们的奇特之处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与方式的关系。)? 依存关系(学来的本领;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的关系)3)表达与表现: ? 创意表达:(制作动物、动物模仿秀)? 创造发明:(仿生学创造)
(三)主题实施建议:
1、在这个主题中教师应关注鼓励孩子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探索研究,初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主题推进上教师可以从 “不同的家园”进入,“动物生活的地方都一样吗?为什么它们喜欢住在不同的地方?”让孩子从动物的习性与它生存的环境来进行探究思考。“你还知道这些动物有什么奇特的本领?”“世界上还有哪些奇特的动物?”“这些奇特的地方对它们有什么帮助?”进一步引发孩子探究动物世界奥秘。老师还可鼓励让孩子搜集一些关于动物奇特之处的小知识,并自行编成选择或是非题,进行一次关于“千奇百怪的动物”知识竞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3、在表现表达方面,可让孩子以小组合作方式,用不同材料及方式表现动物及它们的家园(如鸟巢、蜘蛛网、蚁穴等)。
(四)主题环境:
墙面环境 ? 动物大世界
材料:
1、大版面和桌面、地面连为一体设计的“动物大世界”,包括树林、草地、地下泥洞、山洞、海洋、冰山等等;
2、制作材料:各种美术材料(如:彩纸、彩泥、彩笔、剪刀、透明胶、等);各种废旧材料(如:纸盒、木棒、塑料瓶、泡沫网、纸芯筒、垃圾袋、扭扭棒、钮扣、报纸、等);各种建构材料(如:积木、插塑等);
3、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的斑马、蜘蛛网、昆虫等
说明:
孩子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积累的经验,如:动物的“不同家园”、“奇特习性”、“过冬的方式”、“海洋生物”等的经验,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动物;孩子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制作,并根据它们生活习性、生存环境放到版面相应的位置。如:在背景上自制蜘蛛网、鸟窝、蚂蚁洞、蜂窝等。
功能:
1、这个环境容融合了情境性、综合性、目的性和协作性,既能满足幼儿运用和积累主题经验,又能充分发挥大班年龄段孩子自主、合作与创造。
2、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作为同伴间互相分享欣赏作品的平台
3、能让教师关注孩子经验的发展,它可以与集体活动及时呼应,使孩子进一步了解动物生
活习性及环境。
教师利用墙面和桌子布置成有山洞、大树、草原、树林、河流等背景,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图钉、绳子、吸管、扭扭棒等)。
(五)主题准备: 教师:
1、与幼儿共同收集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布置版面。如,不同的家园、海洋音乐会、动物
保护色。
2、建立饲养角,尝试饲养小动物并进行观察记录
家长:
1、为配合活动更好的进行,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寻找了不少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动
物的保护色、动物活命用的秘密武器和逃脱术、动物的造家本领、仿生术、动物的本领等等
2、和幼儿一起聊聊有关动物的趣事,并带幼儿参观动物园、昆虫馆等。
10.欣赏设计的教学反思 篇十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以“欣赏”为主线,特别突出情意因素,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欣赏与需要结伴而行
教学伊始,在学生眼前呈现四幅充满生气而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在欣赏之余心灵受到震撼,不但感受到它们的外在对称之美,而且感受到它们的深刻内含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需要美、世界需要美,从而内心产生一种情感需要,而这种情感需要就形成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和对目标的强烈追求。
2、欣赏与探究结伴而行
教学时,让学生在欣赏之余,感受到这些复杂、对称图案是有一定规律的。并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去探究、去发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而得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称图案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习。
3、欣赏与设计结伴而行
11.体育欣赏教学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体育 欣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97-02
体育教学的重要组合因素莫过于体育欣赏教学。体育欣赏教学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是一个由教师引领学生,让学生自身理解、分析与思考的体育教学项目,正如人们所谓的让学生“看”。体育欣赏教学不仅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纯运动模式,而且大大降低了理论教学的抽象性。它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其成为一种优异的教学手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让体育变得更加有趣受欢迎。
1.体育欣赏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1.1体育欣赏使高校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而丰富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自“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后对高校体育也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念与要求。奥林匹克主义的起点与归属点莫过于教育。顾拜旦先生,作为如今奥林匹克运动会始创人,他极力推行将教育始终摆在奥运会核心位置的方针。奥林匹克主义成功地实现了运动与教学和文化有机统一,在人们的奋力拼搏中带来了一丝欢笑与荣誉、展现了榜样的光辉,成为人们尊重基本道德的重要部分。这让我们看到了体育欣赏教学为人类社会的和谐所卓出的重大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王子”李小鹏的英姿向我们高校学生诠释了体操带给我們的健康与欢乐,舞动起了我们的青春。体育欣赏教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与思想上的盛宴,更为我们带来了运动起来的信念。
1.2体育欣赏教学使学生的体育视野得以开阔
对于学生而言,要想更好的开阔体育视野,最好不过的方式就是体育欣赏。在体育中,实际性的运动虽不可少,但不容忽视的却是体育知识的教育,来促使其更加了解体育,领略体育给我们带来的趣味。在平日里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思考与观看的技巧,更要掌握联系的诀窍,更好地将欣赏、知识、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相关联,体育欣赏教学使学生首先明白理解了运动相关的知识,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运动的技能,这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鉴赏与感知。
然而,在学校中所学的体育项目终究是有限的。体育虽然动作各异、内容多而杂、范围广阔等等,但并不是每一项都适合放进书本给学生学,这一切不仅取决于体育本身,也取决于学生的自身状况,包括他们的爱好兴趣、健康状况等等的限制。可是,不能“练”不代表说不能“看”。所以,体育欣赏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更容易的接触他们所不能触及的体育项目。
就像对于初级羽毛球学习,刚开始不过是羽毛球界的一群“菜鸟”,可是通过体育欣赏教学让学生们学到了几种发球方式,侧身接球和如何看场地比赛等,而场地上那一根根粗大的白线变得再也不陌生。
1.3体育欣赏教学是学生品质得以提高
体育欣赏教育更具目的性与计划性的通过教育的方式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下载一个比赛视频,让学生看完就好,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解到体育的历史、文化与精神等等。体育的内涵、体育的内容不局限于所谓的“跑跑跳跳”而已,而是人类文明的展示,人类智慧的体现与人类力量的检阅。体育欣赏教学总是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坚定了自己内心的理想与抱负、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启迪了他们未曾发挥的智慧和陶冶了情操,使他们的健康得以全面优化发展。
2.体育欣赏教学进行的方式
每一个人对体育的感知都不是先天性具备的,而是在具目的性与计划性中培养、发展而来的,遵循体育欣赏教学的普遍规律,通过它的重心来做好一场有准备的仗,这样在平时教学里才可以抓住学生的积极性。为得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素材的准备。体育欣赏不仅仅是满足于一个人的需求爱好,所以不能只因老师个人的爱好来选择素材,应换个角度换位思考一下,通过素材的可接受性与艺术性来考虑素材的选取。比如依据时间,像世界杯、奥运会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方可。
其次,备课认真度要达到百密而无一疏。通过更好地解说,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所蕴含的道理,以此启发他们内在的思维。这就好比我们欣赏排球赛事时,我们不仅要清楚场地各线个位置人员所代表的含义,还要领略到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度的重要。
最后,通过育“体”来育“心”。这就好比生产一批产品,要想不成为不合格品与危险品,就要通过体育欣赏的熏陶,切合实际的教育远远胜过空洞的教条。
3.结束语
体育欣赏教学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育“体”,重则在育“心”,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视野,更提升了道德品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望更多的人呼吁起对体育的热情,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
参考文献:
[1]张晓磊,杜广平,陈文斌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欣赏课程初探[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1):56-58.
12.谈美术欣赏教学 篇十二
误区一:“满堂灌式”的美术欣赏课。
美术欣赏教学的一大通病, 就是教师讲解过多。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美术欣赏课伊始,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 开始从头到尾作细致、详尽的讲解, 以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欣赏。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由于找不到有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 就只有采取念课本注释, 或照本宣科教参内容, 把这些做为欣赏的主要形式、标准答案。还有些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时, 往往坚持课本或自己认同的一种观点, 通过不断的暗示、诱导, 使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分析美术作品, 这无疑是给作品贴上了标签, 学生就被固定在一定范围之内, 吸收老师所灌输的“标准答案”。
误区二:“专业课式”的美术欣赏课。
有些老师把美术欣赏课当作艺术作品分析会, 过于专业化, 面对一些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学生大谈构图、明暗、透视、解剖、色彩、肌理等, 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 无懈可击, 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 索然无味。这种忽视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教法说得难听点就是“对牛弹琴”。久而久之, 美术作品在学生眼里变得深不可测, 高不可攀, 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严重影响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误区三:“讲故事式”的美术欣赏课。
与“专业课”式相对的就是“讲故事”式的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 教师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师生都很投入。表面看上去, 这是一堂成功的美术欣赏课, 实际不然, 那些绘声绘色所讲并不是美术作品本身, 而是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简历、传闻轶事, 还有相关的故事情节等内容, 一节欣赏课往往变成了对艺术家趣闻轶事的介绍和对作品故事情节的描绘, 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 一笔带过。“故事会”式的失误, 是对学生能力的低估, 使作品分析流于表象而无法触及实质。
误区四:“放羊式”的美术欣赏课。
与过多的讲解相反, 教师教学上的自由主义和主观上对欣赏课未予重视, 导致一部分教师在欣赏教学活动中采取放任的态度, 基本上不组织讲解、引导学生欣赏, 而由学生自己观看画面, 自主欣赏, 整堂艺术课缺乏必要的教师指导, 听之任之, 由学生自由发挥。由于学生受自身艺术素质的限制, 这种缺乏指导与启发的静静欣赏, 很容易停留于表面, 学生很难对美术作品看出个所以然, 也难有真正的美术欣赏。
误区五:“蜻蜓点水式”的美术欣赏课。
有些教师在欣赏作品时, 只讲解、提问学生一些有关画面内容的简单问题, 使欣赏停留于表面化、浅层次内容。既没有中层次的绘画形式语言方面的分析, 更没有深层的作品内涵、社会意义、作品意境、画家精神境界等方面的分析, 很难想象这样的欣赏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误区六:“标准答案式”的美术理论课。
美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都有一个标准答案, 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就像人们阅读小说《哈姆雷特》一样,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美术作品, 同样也只能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所以对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发现的每一次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都应该予以肯定。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提供给学生的是美术学科中的普遍的认识与理解, 严格说是参考性的材料, 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同时, 教师应耐心听取学生意见和看法,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才有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可一言堂, 把自己当做标准。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 这不仅不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 而且不利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找出误区是为了纠正教学中的失误, 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打破教师本位, 实现民主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教学的现状, 教师不再常以讲解员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 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 并敢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思辨, 能以学生的身份、心态参与平等对话,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生活体验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 并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认识进行质疑和辩解;教师不再对学生施加权威的影响, 而是让学生放松心情, 大胆发言, 大胆地去表现自我。
二、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一词本身就包括教师“启”和学生“发”两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讲解, 要少而精, 启发学生思考才是重点。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领会作品, 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用一些实例问题去指导和启发学生, 学生才会进行真正的美术欣赏。
三、培养对话意识, 增强学生评价作品的能力
美术欣赏课, 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欣赏, 欣赏的过程中必然有争论。任何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不同的评价, 即使是同一个人, 对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形式的展现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他人的美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思辨, 真正地认识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打破以老师的介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 以作品的社会影响代替美术作品欣赏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写作评论小短文, 弥补语言表述的不足
13.牧童短笛—欣赏教学设计 篇十三
——小学二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学生音乐审美培养,提倡综合学科和弘扬民族音乐为指导思想,介绍分析我国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理论依据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学生对听音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感受,聆听时能够作出相应的情绪和体态反应,能够在律动、歌舞表演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体裁分析:
民族音乐是包括我国56个民族以及根据民族调式创编或改变的音乐作品,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音乐作品也很常见,利用西洋乐器宽广的音域有利于演奏丰富的民族音乐。
2、乐曲内容分析:
乐曲《牧童短笛》是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中的欣赏曲,有钢琴和长笛两个版本,钢琴版本流传较广,乐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由主题—发展—(扩充)再现组成,每一个乐段都有很明确的主题思想A: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似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十分悠扬动人,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似见山清水秀的田野间两个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B:欢快流畅的旋律,配以跳跃的伴奏,富有民间舞蹈的风格,犹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地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频繁的转调使这段音乐具有丰富多采的变化。A':第一段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意境中去,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而成,比第一段热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年级:二年级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离城区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整个班级没有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同学,对于分析钢琴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聆听,分段聆听,加上表演,我相信学生们还是可以不错的理解作品的结构。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每段的速度,情绪,旋律并随音乐表演出适合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学习作品。
(四)技术准备
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用迅雷播放器剪辑音频,下载水墨画版本的《牧童短笛》视频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本册书的第二课中学习过贺绿汀的作品民族管弦乐《晚会》,对本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对乐曲分段的问题利用语文课文需要分段的要求来引导音乐也是要分段落的,通过引导学生乐曲有不同的速度,旋律,情绪来分清段落。
段落的分析通过聆听,分段聆听,表演来分析出不同段落的情绪,速度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喜欢乐曲《牧童短笛》,积极地参与体验乐曲的不同段落的表演,主动找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体会乐曲的速度,情绪,旋律特点并总结,在表演每段的情绪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分析乐曲的方法,知道三部曲式结构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牧童短笛》是分三段并且每段的情绪、速度,旋律都不同。
(二)教学难点:表演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在音乐情绪中准确的表演。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引导学生注意力,初听《牧童短笛》的整体感受 环节目标:整体聆听,体会初听作品的感受。
设计说明:通过看牧童短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说明作品的成就引起学生自豪感,在有学习主动性的条件下聆听乐曲。活动1.1学生首先看一幅画(牧童坐在水牛上吹竹笛的画)(1)播放图画
(2)学生简单描述画的内容,教师归纳刻画牧童生活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有图画作品,许多的作曲家也创作了很多描写牧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牧童生活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获得过世界大奖,很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叫做《牧童短笛》,写了这首获得世界大奖的作品的作曲家是贺绿汀。活动1.2播放钢琴版《牧童短笛》
(1)教师提问《牧童短笛》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钢琴(2)学生说说初次聆听的感受。
(二)欣赏分析《牧童短笛》
环节目标:分析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及每个结构的不同特点
教学设计:通过分段听来分析乐曲在情绪、速度,旋律上的特点,通过分析得出三段曲式的结构名称,再聆听一首三段曲式的乐曲《彩云追月》检验学习效果。
活动2.1再次播放《牧童短笛》(1)教师提问此乐曲分为几段?(2)播放乐曲
(3)播放乐曲举手示意乐曲段落进度,总结分段。活动2.2分段聆听《牧童短笛》
(1)分别从乐曲每段的速度,旋律,情绪来分析并加以适当的表演来烘托气氛。
(2)教师结合谱例讲解乐曲为什么会有上面总结的特点同时学生学唱几句体
会:
第一段(部分)通过连线和跳音记号来表现牧童的活泼和乐曲的悠扬。
第二段(部分)运用波音记号和左手旋律的跳音表现牧童与水牛嬉戏玩耍是的场景。
第三段(部分)是第一段的再现,但对第一段进行了扩充加花的处理,是作品更加流畅。
活动2.3总结乐曲曲式结构
(1)从主题—发展—再现(扩充)逐一出示
(三)现场检测学习效果
环节目标:检测对本科学习的三部曲式结构的理解程度
设计说明:通过欣赏同样是三部曲式结构的钢琴曲《彩云追月》来检测学习理解程度。
活动3.1聆听钢琴曲《彩云追月》
(1)辨别《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四)聆听长笛版《牧童短笛》 环节目标:感受不同版本的乐曲特点
设计说明:学生已对本课的曲式结构分析的较为透彻了,最后聆听一首长笛版的《牧童短笛》再整体的感受乐曲的风格和趋势特点。(1)播放长笛版《牧童短笛》
教师小结
14.童诗欣赏与创作教学 篇十四
教學設計/葉惠貞(台灣)
一、教學理念
童詩以兒童觀點寫作,是精簡的語言,是專為小朋友量身訂做的兒童文學作品。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我喜歡讓小朋友多讀童詩,幾句詩就能讓孩子乘著想像的飛毯,進入多采多姿的童詩花園探訪。
教科書是語文教學的主軸,若能配合課文教學,讓學生多讀熟悉的兒童文學名家的作品,則是加深加廣的學習。方素珍老師是國內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其作品亦常出現於低年級課文選文,學生對「方素珍」耳熟能詳。因此,我常挑選方老師的童詩讓學生讀賞,學生也頗有興致。
童詩的形式多精短,內容特色強調注入童趣及創意,是適合低年級學生讀寫練習的體例。欣賞童詩的同時,如果能就童詩的內容、形式加以分析引導,再延伸到童詩的仿作或創作,則學生的角色將從「讀者」提升到「創作者」,是一個更高學習層次的提升。這首<不敢認錯>,口語化的文字搭配生活化的意象,容易引起學生共鳴。
二、教材分析
<不敢認錯>
鏘--------
茶杯破了
真糟糕
拜託你不要告訴媽媽
我的橡皮筋給你
我的一塊錢給你
這枝粉蠟筆給你
這台小跑車給你
這些玻璃珠給你
妹妹
我的東西都給你了
為什麼你還告訴媽媽呢相信大家讀了這一首詩都會莞爾一笑,我們都有「不敢認錯」的時候哩!尤其是小孩,做錯事或惹了小麻煩,總是想掩蓋事情真相,就怕被責罰。
這首詩開門見山便以摹聲------「鏘」-------茶杯破了表現立體音效,令人印象深刻,俐落的切入重點,表現哥哥緊張的心情。接著發展的是哥哥想粉飾太平,把平日珍藏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賄賂妹妹,希望能堵住妹妹的口。送的東西夠多了,心想應該可以安全過關了吧!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妹妹還是告訴了媽媽,這下哥哥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我們可以從詩中想像妹妹和哥哥大異其趣的表情,也能感受哥哥心情高低轉折的表現,這是本詩最大的趣味性。
這一首詩是生活詩也是敘事詩,從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和趣味出發,口語淺顯,但簡短濃縮的文字表現豐富的想像和情意,小朋友很快就能融入欣賞,並竊竊私語:「我也曾經這樣呢!」
三、教學活動設計(1)「不敢認錯」童詩美讀與賞析:細品詩味和詩意。(2)彩繪童詩:詩的圖文轉譯。
(3)童詩改編成四格漫畫:表現文學另一種創作形式。
(4)童詩創作及發表:激發學生生活經驗,觸動寫作靈感,進行詩的創作。
四、教學過程
<1>「不敢認錯」童詩美讀與欣賞
1.詩的預測
教師先揭示題目「不敢認錯」,接著提問:「從這個題目你猜想這首詩在敘述些什麼?」預測會來思考與專注,也提起小朋友對教學內容的興趣。2.揭示童詩內容,美讀及欣賞
教師示範美讀全首詩,學生跟著美讀。「用好聽的聲音讀詩」,要能讀出詩味和詩意。3.詩的小小討論會
教師問:「讀完這首詩,你覺得這首詩帶給你什麼感覺?」教師將小朋友的 發表記錄下來。
4.詩的段落評選
教師提問:「從自然段跟意義段來看,這首詩分成幾段?你最喜歡哪一段?」
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對詩的感受及喜好,並讓學生具體說明理由,以了解學生的想法。
5.改寫詩名
教師提問:「你覺得還可以為這首詩下什麼標題?」目的是訓練學生抓取主 旨,同時也是閱讀理解的策略。可以看出學生以不同觀點解讀,便會產生不同的名稱,其實敘述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2>彩繪童詩
請小朋友再次朗讀童詩,並請小朋友畫下詩所表現的意境。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類型,其中之ㄧ是「視覺型」,這類學生擅長以圖像思考理解。讓學生用圖畫表現文章傳達的意思,也是閱讀理解策略的運用。低年級的小朋友喜歡畫圖,彩繪童詩的目的,一方面讓他們享受塗鴉的樂趣,二方面可以檢視學生是否理解文意,以圖釋文,更有「圖文並茂」的感覺。
五、童詩創作前的準備
1.事件聯想與小組分享
讀童詩若能從欣賞的角度切入,再到引發讀者的共鳴,繼而創作,則學習框架拉大。低年級學生對文字的御駕能力還不是很精準,可以先引起他們的類似經驗的情境聯想,醞釀寫詩的素材,再一步步進階到童詩的創作。
2.「不敢認錯」事件的聯想
「想一想,你有沒有『不敢認錯』的經驗?」這麼一問,學生開始哇啦哇啦說不停,因為呼應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原本我想扣合在「自己不敢認錯的經驗」之上,但有些學生聯想到的是家人及朋友發生的事。如此觀之,學生有兩種角色可以選擇,其一是自己是主角,寫作方法上將以第一人稱呈現;其二是旁觀者,寫作方法上可能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呈現。角色不同,觀察不同、感覺亦不同,那麼就以開放的說寫環境讓學生盡情揮灑吧!
3.我來說一說,請你聽一聽
一件事情總有「開始」、「經過」和「結束」,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自己「不敢認錯」的相關經驗,只要就事情的經過情形,以順序法說清楚即可。若有說不清楚的地方,小組夥伴可以提問,以釐清事情真相。
「說是寫的準備」,學生先透過「說」,重新將事件組織整理,說到飽足了,再將口頭語轉換成書面語就容易多了。
15.谈音乐欣赏教学 篇十五
一、采用倾听法引导审美体验
音乐是听觉艺术, 倾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科普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教学中加强倾听环节, 去选择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节奏、不同体裁形式等音乐作品, 泛听、多听、有分析的听,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组织教材
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相当广泛, 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注意:音乐的思想内容、艺术水平和接受性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里, “由近及远”和“由浅入深”这两条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
“由近及远”, 指的是安排教学内容时最好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方面入手, 然后逐步发展。比如, 先欣赏中国音乐作品, 然后再欣赏外国音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当中应先欣赏民族歌曲和民乐, 然后欣赏较专业化的钢琴曲和管弦乐作品;在欣赏民歌民乐时, 可先欣赏当地或附近地区的民歌民乐, 而后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民乐。即使是当地的音乐, 也已先欣赏内容接近青少年生活的音乐, 然后欣赏其他题材内容的音乐。
“由浅入深”是指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度与结构形式、表现手段等难易程度的深浅。一般说来, 开始应该先让学生欣赏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接受的音乐作品然后逐步加深。如果单凭良好的愿望, 希望同学们一下子就能够欣赏所有的世界音乐名作, 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的。比如, 有位中学音乐教师, 他一开始就让学生听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尽管他事先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在课堂上也讲得头头是道, 十分生动感人, 同学们也听得非常认真, 可是到了真正欣赏音乐的时候效果就不怎么理想了。有的同学似听非听, 有的同学茫茫然不知所从, 有的同学注意力很难集中。时间一长, 甚至有人打瞌睡, 出现这种现象, 能责怪同学们吗?不能, 因为这些同学还没有静听大段音乐的习惯和基础, 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合作者, 演奏的乐器, 乐曲的结构形式及表现手段都很陌生, 同时在时代和感情等方面又有较大的距离。而另一位中学的音乐教师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她曾在不同的课上先后让学生欣赏了《百鸟朝凤》、二胡独奏《空山鸟语》、口琴独奏《苗岭的早晨》等乐曲, 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欣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溪林景色”, 再理解了这几个不同类型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各自的艺术特色。这样一来, 尽管教师在课内讲的内容不多, 同学们却听的津津有味, 而且还能谈几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取得了欣赏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视觉刺激
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使学生视听结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反应能力等。在传统教学中, 音乐教师往往要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 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 任何读谱、图片、事物都可以放大到屏幕上展示。用电脑做演示文稿, 使各种乐谱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凸显在屏幕上, 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刺激, 加强他们对
笔者曾两次观摩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这一课。第一次观摩此课, 觉得它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闪光点, 受益匪浅。但在第二次观摩这节课时, 笔者带着研究性的学习态度认真鉴赏, 觉得本课或许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学习和借鉴
1. 三个维度清晰明了
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结构合理, 既有知识与技能方面的, 如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在知识上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将“色相、纯度、明度”三大色彩基本要素及其搭配关系进行整合, 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也有过程与方法的, 如通过让学生品味不同纯度、明度的饮料, 来理解色彩三要素之间的对比关系, 体验美术活动中的乐趣。还有让学生根据一副图片的背景进行分组合作, 设计出这个屋子主人的服装。这些实践活动引导了学生将生活与色彩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来美化和丰富生活, 为下面挖掘色彩背后的美术文化埋下了伏笔。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 这一课程目标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陶冶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如给学生出示两张形象轮廓模糊的图片后, 让学生来猜猜是哪两只球队。从这一小游戏中, 借助提问让学生自己把色彩知识给引出来, 再通过老师的总结概述, 即色彩是一种跨越国家、民族、地域的世界语言,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 从而引申出基本色彩知识背后的丰富内涵。教师的这一总结概述, 就体现了文化内涵, 升华了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意义。
2. 幽默、风趣、生动
该课最鲜明的亮点就是教师语言表达抑扬顿挫、简明生动、幽默, 而且教学课堂上还有较好的师生互动, 这样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平常, 我们很少将幽默作为美术教师人格品质中的一个内容, 这是认识中的一个盲点。其实, 幽默作为美术教师人格因素中的一种特质, 有着重要意义。观摩了本课, 让我深刻感受到幽默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成为吸引学生、帮助学生领悟问题的法宝。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富有机智、幽默的讲课技巧表现的是他们的自信和豁达, 能消灭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情绪, 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获得愉悦的享受、智慧的启迪。如在让学生品尝不同纯度、明度的饮料这一教学过程中, 执教者幽默机智地说:“哪位同学口渴, 我来请他喝一杯”, 这一个小小的俏皮玩笑一下就使整个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让学生兴趣盎然, 使教学环境更加轻松愉悦了。
3. 生活、知识、多元文化有机结合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多元文化观相提并论。要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要求美术教师首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要在感情上认同、知识上理解、生活中挖掘, 然后将其贯穿于教学当中。如何在日常美术教学中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而又不失美术课程的本质呢?
该课程的执教者就很好地将人文内涵与美术知识以及生活有乐曲的记忆, 促进他们对作品旋律的领悟、理解。
当然一些设备条件落后的学校, 可以考虑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问题。在学校里, 除了教师使用的钢琴、风琴、电子琴、手风琴外, 还可以借助二胡、笛子, 甚至口琴来辅助音乐欣赏教学。至于音乐会、歌舞晚会或农村的歌会、灯会等民间文艺活动, 我们更不可轻易放过, 要尽量组织学生去观摩甚至参加演出。我们应该有信心,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贫困学校的各项设备条件也会逐步机的结合起来。如在图片的选择与内容的设计上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紧密结合, 很好地把美术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操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把理论变成真实的体验和认识, 培养了每个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的小结都是在贯穿色彩美术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一主线之上的。如教师在展示玛丽莲梦露的图片时分析了不同色彩表现了不同个性的梦露, 从而引申出丰富多样的色彩语言能烘托复杂的文化现象。此外, 执教者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图片的色彩搭配、学生互相评价、学生展示表演等这几个环节时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且师生互动效果很好, 都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也是这节课的成功所在。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比活动”是一次全国基础美术教育者对新课程美术教育理念的掌握、运用的展现, 该课不失为一堂精彩的美术课, 但在新课标理念的高要求下, 以下几个细节方面有待于改进完善。
二、研究与探讨
1.教师对学生作品评价不够全面
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所进行的评价。对学生而言, 教师的意见是最具有权威性的, 教师的评价比起同学的评价更容易产生鼓励或伤害的结果。当然, 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也应该用策略的方式表达出来, 笔者觉得该课程执教者在组织评价时, 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机会, 这两个评价环节都非常有趣有意义。在评价学生用彩色布料搭配服装这一环节时, 都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但缺少的是在此基础上以委婉、探讨的口气提出美术专业知识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如教师可以在学生互评、自评后, 教师动手在学生设计的服装色彩搭配上进行修改, 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获得专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教师的板书有待于加强
在美术教学中, 信息的传达除了语言、图像之外, 文字的书写与表述也非常重要。板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好的板书, 对美术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美术教师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 除了能够传授知识外, 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 也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老师的崇敬。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执教者在黑板上的板书过于笼统, 缺乏精密的布置, 在这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如为了使教学各环节开展明晰、深入, 可以将板书设计成层次清晰的“两步式课题”。将课题“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一分为二的进行板书, 在给学生出示图片的同时, 可以将“生活中的色彩”板书放入初步感知阶段。在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搭配实践活动的同时, 可以将“搭配”二字的板书置入深入探索阶段, 这样巧妙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明确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使教学环节层次清晰, 逻辑性更强、目标更明确。
通过此次观摩学习, 感觉收获颇丰, 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知识为主, 以生活为本, 以文化内涵为主线”的设计思路, 以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其小小不足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反思、总结、吸取经验的。
(广西艺术学院)
改善, 音乐欣赏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欣赏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美术欣赏教学论文09-30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究11-18
影视艺术欣赏教学大纲07-23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08-25
幼儿故事欣赏《种瓜》教学设计09-18
敦煌佛教美术欣赏(教学大纲)09-25
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教案10-09
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06-08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11-04
谈谈欣赏课的教学设计特点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