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2024-12-15

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精选9篇)

1.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篇一

一、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

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

群体腐败是指整个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20世纪70年代前,特大经济犯罪基本属个体犯罪;20世纪80年代后,群体腐败越来越多,贪污、受贿、渎职等案件许多是窝案、大案、串案,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近年来出现的腐败大案,很多是以群体腐败形式出现的。

2.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

[3]从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例可以发现,一些腐败分子因为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大,往往是一边腐败堕落,一边还被提拔重用。

但是,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也开始出现公开化和制度化的趋势。腐败的公开化表现为腐败堂而皇之地公开进行,并被视为理所当然,例如:公款请客送礼、借考察学习名义游山玩水、利用公共权力获取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等等。

3.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

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查处的案件越来越多。从解放初期查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者很少。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高层干部屡屡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这种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4]说得更明确一点,这些干部把任何一点点权力都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并且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和良知的约束。

4.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腐败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使得整个社会丧失对腐败的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陷入腐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前中国腐败的蔓延风行与渗透影响,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中国的腐败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多数的公众成为腐败的参与者与制造者,腐败已经完全社会化。官员运用权力来寻租,企业就以金钱开路,而老百姓则希望“出点血”摆平麻烦或者办成事情。当前,遏制腐败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已经成为反腐败的一项新任务。

2.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篇二

国际透明组织对腐败定义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 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 还是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员, 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 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

于风政认为:“腐败是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的公职人员与他人合谋, 违反法律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滥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 为私人和私人小圈子谋取私利或为某一单位、某一行业谋取特殊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及其他公民个人利益的行为。”笔者认为, 这个定义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腐败现象的产生, 是各种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特征

(一) 腐败主体、形式多元化

现今腐败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不仅涉及经济领域, 而且在司法领域、政治领域、高校、卫生、个体工商户等都会有腐败行为的渗透。腐败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追求金钱, 而是权力腐败不断上升, 把金钱与权力、女色等结合一体, 向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复合发展。此外腐败还以其他犯罪形式不断出现比如:党员道德败坏事件增多、买官卖官、公费吃喝旅游等。

(二) 腐败手段隐蔽化、智能化

近年来, 腐败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 常常利用先进的通讯现代化备等高科技手段进行伪造、虚构, 反调查能力很强。腐败分子还经常打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名义, 借着“人大代表”、“优秀党员”、“优秀企业家”、“劳模”等政治资本为掩护实施暗箱操作。体制内的腐败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公众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体制外腐败上, 而较少关注体制内的腐败, 使得其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三) 腐败由个案向团伙作案发展、知识文化水平高

现今的腐败案件往往作案方法隐蔽、策划细致、作案人员较多、案情复杂, 通常一个简单的案件最终会牵扯到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 给反腐败增加了难度。同时随着整个国家进步的影响, 作案人员日益专业化、高学历化, 知识文化水平高, 心理素质提升。有些腐败分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 处于某个领域的专家、工作中的漏洞进行作案, 对其产生的后果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相应的对应措施, 大大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和反腐的进度。

三、反腐败策略

(一) 健全惩治腐败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健全制度的完善是反腐工作的基础, 其核心就是增加反腐的科学性。当前我国体制仍存在很多漏洞, 为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反腐工作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消除存在的制度漏洞,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认真执行各项制度。腐败的实质就是滥用权力,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反腐败的核心问题。它是促进、引导官员正确使用权力、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障。

(二) 加大对腐败的惩治力度

惩治腐败必须有力从严。有学者认为, 治理腐败的重点不在于道德的自律, 而在于使用严厉的刑法、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必须严肃处理;严查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案件;严查失职渎职、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国家的案件, 加大惩治腐败犯罪的力度。

(三) 重视全面反腐与重点反腐的关联

反腐工作需从多个角度全面展开, 全面反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科学的反腐制度是腐败与反腐败之间博弈的结果, 同时也是边际效益最大的制度。重点反腐就是在有限的反腐条件下, 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治理, 有计划、有策略的按步骤重点打击腐败行为, 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四) 加强体制外监督

当前体制外监督在推进改革、防治腐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已成为保护社会公众权益的反腐败新平台。因此要加强完善网络监督监控体系、加强新闻立法工作、完善舆论外部环境的制度建设。滥用权力与民众权力缺失造成的体制内外监督失衡是当前反腐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腐败工作不仅需要体制内的自我监督们, 也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构建体制内外监督遏制腐败的新模式。

摘要:目前我国正全面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成效。为了更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和反腐工作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从腐败定义的界定、腐败现象的特征、反腐败策略三个方面对我国当前反腐败问题做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制度

参考文献

[1]李燕凌, 吴松江, 胡扬名.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11) :115-118.

[2]李勇.当代中国腐败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

[3]董斌, 林辉.腐败现象的成因与后果:经济学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 2014 (12) :20-24.

[4]吴忠民.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的主要特征分析[J].教学与研究, 2014 (6) :5-13.

[5]姚剑飞.从国家审计结果公告看经济腐败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经济与法, 2014.

[6]王世谊.论权力腐败的多维本质、显著特征及其成因[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4 (160) .

[7]李中东.我国当前腐败体系中的制度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8]陈东辉.集体腐败的滋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 (4) .

3.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篇三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的发展势头迅猛,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

一、中国腐败问题现状与历史回顾

“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总书记如是说。当前,中国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表现为公款性奢侈消费、经济类犯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行为屡见不鲜,从腐败官员层级来看,呈现由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发展发展趋势,涉及经济管理部门、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学术教育界等多个领域、多个部门,腐败官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回顾历史,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几个政治清明、腐败问题较少的极端典型例子,可以为我们今天解决和防治腐败问题提供借鉴,例如“贞观盛世”、“商鞅变法”时期。

贞观年间,当时国家正处在相对和平时期,综合国力积累上升,国家领导者思想开明、国民思想较为自由开放、政治管理体制分权制衡、重视民主等因素,使得当时国家政治清明、腐败问题极少;此外,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腐败问题也是基本绝迹的,其原因在于,商鞅变法,厉行“法制”,采用严刑峻法的手段规治吏治,对腐败问题的监察和惩治力度极大。一经查出,当事人非死即残,以致吏治严整、官风正直,腐败问题较少。

二、中国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权力过于集中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国家权力有相当大的部分集中在党员领导干部手中,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过于集权是产生腐败的直接诱因和根本原因。

(二)长期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奖惩制度缺失

权力集中,同时又缺乏有效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中国当前现实恰是如此。当前,政府教育我们,政府监督有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司法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但是仔细分析之,可以发现没有一种监督形式同时做到持久监督和有效监控,所以,制度缺失、监察不力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

(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法律威信不足

2011年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然而,此处所指的法律体系还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基本的体系,其中规范性的“细节法律”尚待编写,此外,国民大众对相关法律知之甚少,更无从信

仰法律之说;而对于官员来说,腐败行为的短期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即对腐败官员的惩治力度太轻。官员知法犯法,人民不知法不信法,这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四)正值转型期,市场经济缺点在政治领域的映射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时代在发生剧变。时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积淀不足,市场经济的“金钱万能”、“利益最大化”等思想不断冲击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反映在人们思想上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也就为腐败问题的滋生提供了一个“精神支柱”。

(五)传统封建文化残余的影响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官”与“民”始终处在两个对立的立场上,为官者忠君而罔民,为民者畏官且媚官,这种“以官为大、官本至上”的官僚主义思想至今残留在人们思想脑海中。官本位文化,使得官员腐败却可以“混得个心安理得”,腐败问题得以在这个“温床”中越长越大。

(六)社会风气重道德而轻法律

道德层面上,人们普遍认为“找熟人”比“打官司”更有利于解决矛盾争端,当发生纠纷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找熟人、走后门”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法律、程序等方式解决,这基本上已经构成一种社会共识。众所周知,在“找熟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产生。

(七)官员自身思想素质有待提高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说过,公共权力有两个自然属性,一个是它的腐蚀性,一个是它的扩张性。掌权者或由于自身思想素质不够高,或由于长期安逸而丧失机警,在行驶权力过程中不断受到公权力的侵蚀而腐化,这是腐败问题产生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八)外部国际环境的侵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世纪,中国的国际化步伐越来越快,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同时,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正受到来自欧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由于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在对方看来,中国始终是一个“敌人”,因此也就采取各种手段加以削弱,比如“蛊惑”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思想不坚定者,并为他们的腐败行为提供政治避难等“退路”。

三、中国当前腐败问题的防治对策

防止腐败问题,从来都不是单方面措施能解决的,必须“多管齐下”、全面出击。

(一)短期

1、完善经济制度改革,加强经济宏观掌控,广泛树立诚信、公正、合作、竞争理念;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权力制约,实行“精兵简政”;

3、构建完备的监察惩治制度体系,加大惩治力度,同时设立廉政奖励制度等正面长效机制;

4、加强执政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官员思想素质要求;

(二)长期

1、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民主动“知法信法”;

2、加强社会风气引导,倡导公正清廉的社会风气,培养国民信仰;

3、寻求改革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

四、结语

4.对当前反腐败问题的思考 篇四

摘 要

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人类的反腐败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在习总书记新一届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笔者就当前我国腐败的原因、特征、形势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反腐败工作提出几点反腐途径及对策。

关键字:腐败原因,腐败特征,形势分析,反腐途径

目 录

言...................................................................................................................................1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1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2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3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4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4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4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4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5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力度....................................................5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5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6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6

四、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 言

腐败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问题,几乎困扰着世界所有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这些“考验”和“危险”之中,消极腐败越来越逼近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底线,越来越成为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形势的变化,政府都制定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力量,揭露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仍然越来越猖獗,腐败问题也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有愈演愈烈之势。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随着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反腐败也是非常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讲,人民群众对于腐败也是恨之入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必须从历史的、民族的、国家的高度正视腐败问题,否则,执政基础就将被动摇,甚至要亡党亡国。

一、当前腐败问题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腐败问题源头及发展历程

腐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证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人治国家、无论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腐败始终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或者在一个国家前进的某一个历史时期,腐败甚至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的文明历史是悠久的,同时,中国历史上出现腐败问题有文字记载的也是久远的。远在黄帝时期任职的炎帝的后裔、绪云氏的儿子就是:“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当然这不是后世严格意义的贪污受贿行为,而是贪馋行为,但已经有了贪贿的因素[1]。宋代贪污贿赂之风令人震惊,贪官污吏充斥朝野,贪污的行为和数额没有有无之分,只有多少之别。北宋后期贪污腐败之风更是愈演愈烈,形成“大小循习,货贿公行”的局面。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用严刑猛政治国的 [1] 汪洁:《手莫申,申手必被捉》,《福建日报》,2015年2月9日,第9版。皇帝,他把官吏廉洁与否提高到事关国之存亡的高度,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采取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措施。朱元璋查办最为有名的两桩大案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清代第一大贪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和坤,他长期身兼数职,权倾朝野,加上贪鄙的本性,常常利用手中的权力,排斥异己,网络亲信,征求财货,最终的下场也是被革下狱,令其自尽。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不良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腐败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综观当今党内的腐败,主要是少数腐败分子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据为己有,通过权力支配国家的物质财富去换取金钱和个人利益,从而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无论哪个朝代都存在有腐败问题。正如著名学者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指出的:“历史学家昌言中国一部二十四史是相残史,但从另一个视野去看,则又是一部贪污史。”可以说,中国无论哪个朝代走向衰败灭亡都与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1]。

(二)当前腐败问题呈现的特征

1、群体化。主要表现在地区群体化、单位群体化等,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是有权力存在的地方,总有“窝案”、“串案”情形的出现。比如被查处的山西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杜善学、原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等是腐败集团化、群体化的典型。原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以及原中石油大庆油田总经理王永春等已被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的众多高官涉嫌贪腐案,被人们称为“中石油窝案”。

2、家族化。“家族式腐败”是一个以亲情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其成员之间往往订立攻守同盟,分工协作,相互包庇,相互维护,隐匿证据,掩盖腐败。一人当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马”,牵出“全家”,官员利用影响力为配偶、子女、亲属谋取私利、进行“曲线敛财”成违纪违法的常见手段,更有甚者,家里面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有参与腐败,像苏荣腐败案就是典型的家族腐败。

3、国际化。一些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即任职期间有意将妻儿送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便蓄谋外逃,赃款转移跨国化。有媒体报道称,2011年央行披露 [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页。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逃贪官携款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1]。这表明,预防和治理贪官外逃是反腐败的重点和难题。

4、隐蔽化。当前腐败现象逐渐向现代“三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演变,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形式隐秘化、腐败收益虚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有的党员、干部变着花样规避纪律约束。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到隐蔽场所,有的党员、干部婚丧喜庆虽然不摆宴席了,但红包照收。再加上电子礼品卡的出现,也给收送礼品等腐败行为套上了隐形外衣。

5、巨额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查处的省部官员腐败案件,涉案金额较小,一般为几千或者几万元,最多几十万元。但近年来,一批百姓眼中的“大老虎”纷纷落马,官员的贪污数额被曝光后也让人瞠目结舌,案件涉及的金额巨大,一般都在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原杭州市市长许迈永案,涉案金额高达1.45亿元,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同海案,涉案金额高达1.95亿元,据有关报道,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案,家中发现亿元现金,动用了16台点钞机,当场烧坏了4台[2]。近年来贪腐案涉案金额屡屡被刷新上限,呈现出巨额化的特征。

(三)当前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1、腐败现象古有来之,久治不绝,根深蒂固。利益驱动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动力,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要求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3]。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随之便出现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挥霍浪费,腐败堕落等不良的社会风气。

2、法制不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所存在缝隙和漏洞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是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的渗透进去,并滋生和发展,很快就形成规模。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利用法律、政策的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不严谨等漏洞,损公肥私。

3、少数领导干部防腐拒变意识薄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进入经济体 [1][2] 汪忧草:《反腐败的经济“红利”究竟有多大》,网易新闻,转载于海外网(北京),2014年9月27日。

王晓华:《近5年涉案过亿巨贪盘点》,人民网,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516/c210107-25026169.html,2014年5月16日。[3]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滑向腐败的深渊,引发了大量腐败的行为。

4、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部分非常腐败的领导干部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引起不少人心理失衡,开始起而效尤,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

二、当前反腐败形势分析

(一)反腐败工作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在重拳频出高压态势下,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根据相关资料统计: 2014年,包括***、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在内的42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被严肃查处,海外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2015上半年,15位省部级官员、48名国企高管因违法违纪接受组织调查[1],近年来反腐成绩单可谓优异,反腐工作成效明显。

(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2]。现阶段反腐败的复杂性也十分突出,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还在发生。所以我党对当前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下一步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不会放松。

三、我国反腐败途径探索

[1][2] 江琳:《持续反腐,中央已布好局》,《人民日报》,2015年2月17日,第17版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5年1月13日。腐败问题的负面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腐败问题不仅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加剧社会不公现象,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影响到民众对于未来的信心。如何才能有效地治理腐败问题?探索和寻找标本兼治的有效反腐败途径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化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规范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机制,这有利于从体制上有效地防范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以权谋私、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立法,努力构建有效制约司法行政权力行使的制度规范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理财的有效机制,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法制规范就约束到哪里。以制度建设、法律手段反腐倡廉是今后的反腐方向,这将避免“运动”反腐的弊端,有助于建立起反腐长效机制。

(二)铁腕反腐,加大对腐败行为执法查处的力度

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有法可依的同时要做到执法必严,对腐败行为“零容忍”,用铁腕解决贪腐问题,增强对腐败行为的震慑力和威慑力。敢于向腐败亮剑,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1],要让不法分子心生畏惧,不敢“伸手”。使广大党员干部产生“欲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伸手必被捉”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其腐败行为止于萌芽之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三)从严治党,筑牢领导干部思想防腐堤坝

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严治党,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是对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导致腐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人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因此从“主观”入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曾把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增强党员干部自身“免疫力”,才能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筑牢防腐 [1] 黄红平吴世丽:《用最果断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检查日报》,2015年8月11日,第07版。拒变思想防线,达到“不想腐”的最高境界,根除贪欲,把腐败毒瘤扼杀于萌芽中。

(四)加强监督,把握正确的反腐倡廉舆论导向

完善和创新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重,加强“一把手”监督,加强群众舆论监督,要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新闻媒介进行监督,拓宽群众举报的途径与形式,并加强对举报人的法律保护和奖惩。通过群众舆论监督,及时揭露腐败现象,有效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立法,使新闻舆论对腐败行为的监督进入法治化管理,不再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和领导层意见的左右。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对高层次或重大腐败事件的及时披露、深入揭发。引导新闻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始终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通过反腐宣传,使人们了解反腐败政策,坚定反腐决心。

(五)创新机制,有效发挥各级纪委的监督职能

近年来,中纪委几次调整内设机构和人员配置,这可不是简单地改名字换牌子,而是在不断创新反腐工作机制,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形成更强的战斗力[1]。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的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创新反腐工作机制迫在眉睫。要创新纪委领导模式,试行纪委垂直管理,异地交流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纪委受同级党委制约的程度,实现纪委监督同级党委常委会权力的提升,以便纪委秉公办事和对同级开展监督。推进纪检监察与审计机关协作,做到“逢离必审”和“先审后离”。有效解决目前各种监督合力不强,监督效果不够突出的问题,保障纪委更好地发挥监督职能。

四、结语

这些年来,我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方针,在思想防变、制度防控、打击防治等反腐领域全面打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务实担当的勇气和魄力,牢牢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认识的新高度,坚决反对“四风”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讲话中在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阵的指示有近百次之多,并多次以“严峻、复杂、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坚定不移”等关 [1] 李克难:《中纪委机构调整释放重大信号》,《凤凰周刊》,2014年第10期。键性词语,可明显感受到中央政府对反腐败斗争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在习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反腐败斗争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诟病,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反腐败斗争还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因此,反腐败斗争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持久战。

参考文献 [1] 李经兴.浅谈当前国内腐败形势及对策,《商情》,2013年第39期

[2] 黄志春.浅谈当前腐败特点、趋势及反腐败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2期 [3] 王耀东.论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特点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4期 [4] 王岐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党建》,2013年第3期

[5] 张远灯.浅谈反腐倡廉及其历史借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6] 白发才、张卫祥.关于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问题与思考,《党风与廉政》,2000年04期 [7] 潘克森.试析当前腐败发展的形式、成因及其应对策略,《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3年第9期

5.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篇五

一、廉政文化要“扬”起来。“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文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源远流长”的腐败亚文化,对世人深恶痛责的腐败现象的产生自然是“功不可没”。也难怪历史学家吴晗说的:“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腐败史。”“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而来,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以及价值观等等。如我们时常有所耳闻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送钱送物办事快,不抹油水慢半拍”等言行,均属此范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腐败亚文化思想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一些原则性、意志力不强的官员重复着在诱惑面前从“摇手到推手到接手到伸手”的经历,由思想上的“亚健康”发展到行动上的“不健康”;一些清正廉洁,真心为民的官员也迫于“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无奈,向权贵和现实折腰。事实证明,腐败亚文化是诱发腐败行为的思想温床,是培养“腐败预备队”的“罪根祸首”。要防治腐败,首先要消除腐败亚文化的影响。一是要大力弘扬廉政文化。要采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多途径宣扬廉政文化,要通过廉政文化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等方式多渠道推广廉政文化,总之要在全社会掀起一场以廉政建设为主旨的文化运动,努力营造以清廉为荣、以腐败为耻的廉政文化氛围,并最终取代腐败亚文化为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二是要切实抓好廉政教育。邓小平生前在反思党内发生的问题的教训时说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时至今日,这句震耳欲聋的话仍需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消除腐败亚文化尤为需要各级党委继续拾起思想政治工作的教鞭,只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教育,才能驱除党内的腐败亚文化思想,筑起拒腐防变的万里长城。

二、监察体制要“顺”起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这是当前社会对现行纪检监察体制广泛流传的“三太”现象,其中又以同级监督太软最具代表性。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组织及其成员的监督,特别是对其违法违纪问题的核实很为难,浅不得、深不得,难开展。对同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心有余悸,不敢监督,也不愿监督。就算查处同级党委、政府管理的党员干部,决定权也掌握在同级党委、政府手中,查办案件更要看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眼色行事。打个现实比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一个副科级的领导干部时,他很容易在县委常委中找领导为其说话,更有甚者,关系托到了地区和省一级领导,结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算纪检监察机关要办也要顶住很大的压力,无形中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权和威慑力大大减弱。究其根源问题出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上,现行纪检监察体制仍采用横向为主、纵向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对同级党委负责,尤其是各级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工作生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农村有句俗话,叫做“仔打爹,没饭吃”。当前体制下让纪委监督同级党委何尝不出现类似情况呢?要摆脱这种尴尬而被动的局面,唯有对当前纪检监察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一是要着力增强纪检监察部门的权威性。以往实践发现,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可以大大增强纪委书记的威信,开展工作时易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我们可从中得以启示,设法改变当前纪委书记只担任党委常委的做法,最好能将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级别的规格从“半格”升为“全格”,单列于同级党委、政府之外与之平行,为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监察等五大家之一,同时明确党内分工,让纪检监察部门独立行使党的纪律处分权,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部门执纪办案的权威性。二是要着力增强纪检监察部门的独立性。我们可以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直接隶属香港特区肃贪倡廉专门

极品小厮修真记 八荒诛魔录 网游之机械狙击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机构的经验,改当前“横向同级领导为主,纵向上级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为省以下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直属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和监督,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中央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向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负责并接受其领导与监督的“垂直管理”体制,同时在人、财、事三权上也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主,以此彻底放开纪检监察部门束缚的手脚。那一世小说网 http://

三、家庭财产要“亮”起来。官员收入与财产申报制度被称为“终端反腐”制度,其触角深入官员的私人领域,使官员个人与家庭财产曝露于上级与公众面前,彻底消除官员非法所得与“灰色收入”的藏身之地。近几年我国发生的省部级高官落马个案中,很大部分都能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挂起钩来,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家庭财产透明制度,对惩治腐败、澄清吏治、端正党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也证明,有力与透明的“终端反腐”制度是有效防止与惩治腐败的利器。我国早在1995年就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公职人员家庭财产收入的透明度,对预防腐败和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经常性监督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从多年的实践看,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执行力不强,缺乏实效性,申报不公开,缺乏透明性,惩处不严厉,缺乏威慑性等问题,要真正把领导干部家庭财产透明制打造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利器,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制定家庭财产申报法。1995年颁发的《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性质,立法层次太低,缺乏权威与刚性,与惩治腐败、维护国家廉政制度、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相比极不相称。要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家庭财产申报法》,以法律的权威性来提高财产申报的操作性和受理部门的权威性。二是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科级以上官员必须在指定的日期内报告并公开其年度收入或者财产,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将各级官员的财产情况公之于众,高级官员(比如厅级以上官员)的情况则公之于报纸媒体,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公民有权查阅所有官员的财产与纳税情况。三是加大责任主体惩处力度。对拒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的申报人,除采用警告、记过、引咎辞职、撤职等组织、行政处分外,还要引入刑罚机制,建议增设“国家工作人员拒不申报财产罪”,用法律强制方法确保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群众监督要“畅”起来。列宁晚年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哲学格言:“给我一个强大的人民监督制,我能把整个党和国家中的官僚腐败翻转过来”。江泽民同志在酝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提出了与之配套的“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三个监督”来保证“三个代表”落到实处。毛泽东、邓小平也都曾提出用群众监督来预防腐败。反腐工作实践更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腐败问题再隐蔽,腐败分子的“障眼法”再高超,也难以逃出人民群众的“火眼金睛”。由此可见,群众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建立和畅通群众参与权力运行的监督体制和渠道,是预防和消除腐败的有效途径。近些年来,围绕加强群众监督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举措,尤其是群众监督的渠道在与日俱增,信访、电话、互联网、新闻媒体等都成为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有效途径。然而,群众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并没有被激发,究其原因是政府的工作透明度不高,群众无法监督;政府对群众监督的处理不力,群众不愿监督;政府对群众监督的保护不够,群众不敢监督。要解决以上问题,真正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要扩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阳光政府,要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着重抓好财务公开和公共管理事务决策公开,真正把政府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眼皮底下,让群众监督,向群众负责。二是要建立群众监督的快反机制。在拓宽和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的基础上要把群众监督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要建立集受理、查处、反馈于一体的群众监督快反机制,要组建专门负责群众监督的工作部门,保证群众举报的问题能早受理、早查处、早反馈。三是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回避制度、检查与反馈制度、奖励制度以及惩处制度等,对公民提出申诉、控告、检举进行法律保护,对举报有功者实行奖励,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进行惩处,切实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五、自身建设要“硬”起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近年来,当越来越多的监督者滥用权力魔杖的时候,人们悄然发现,这句先哲的话似乎成了一句无所不及的“权力咒语”。受贿3000多万人民币,有“中国第一贪纪委书记”之称的原郴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更是将这一“权力咒语”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何避免“灯下黑”的现象,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再一次成为了人们所讨论的焦点。我认为在依靠现有监督体制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之外,可着重从监督者的自身建设着手,凭借其过硬的自身素质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一是要严把选人任人关。纪检监察部门手握“尚方宝剑”的特殊性要求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一些,因此,纪检等监察部门在选人任人的时候要严把进口关,要擦亮眼睛、提高门槛,真正把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对己要求严的优秀人才选进监察机关。二是要严把学习教育关。要始终绷紧拒腐防变的思想之弦,要始终夯实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就得始终坚持把纪检监察队伍的学习教育摆在首位。要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并按时组织开展学习,要建立严格的学习考核机制绝不让学习教育流形式、走过场,要把学习教育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三是要严把内部监督关。要健全和完善纪检监察机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要把纪检内部监督室建设成和警务督察队和军容军纪纠察队相类似的管理机构,确保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规范有制度约束,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习惯有队伍管理,并努力实现制度管人和队伍管人的完美结合。

反腐实践告诉我们,反腐败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建设等诸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还存在,反腐工作依旧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需为此做好长期的斗争准备。

6.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篇六

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挑战及其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但是,某些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仍存在形式大于实质、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对“小腐败”的处理尚未取得真正成效、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同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腐败,是一个古老的历史难题,它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是我们的公敌。一直以来,我党都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腐败消极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问题依然突出,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容有1

丝毫松懈。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某些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形式大于实质。党中央始终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全党动手将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把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没有真正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到每个工作环节中。在党风廉政教育上,某些单位教育活力不足,效率低下,脱离单位和地区现实,对教育对象不研究,对教育内容不选择,盲目照搬照套,结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与实际脱节,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在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一些单位打折扣、走过场,反腐败工作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础非常薄弱,管理漏洞明显。

二是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腐败案件大大高于最后得以处理的案件,而且这个“呆账”仍在以一定的速度积累。反腐败工作中出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这种现象,原因很复杂,其一是发案率低,反腐败人人喊,贪官们同样喊的响亮,从胡长清到刘志军,哪个贪官谈起反腐败工作不都有一套大理论?这样,其真实2

面目就得以掩盖起来了,并且,贪官们大多是上有照应,下有朋党,相互勾结庇护,不容易查处;二是查处力量不足。贪腐势力散布于各个领域,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在监督和查处过程中往往感觉力不从心、寡不应众,容易挂一漏万。

三是在“小腐败”问题的处理上尚未取得真正成效。“大腐败”像过街老鼠,人人痛恨,人人喊打。上至国家首脑,下到黎民百姓,反对“大腐败”已经形成共识。由于涉案金额巨大,牵涉的人物位高权重,社会影响特别坏,我党对“大腐败”案件的打击确实是动了真格的,但是,在对触动“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的“小腐败”的处理上却“尚未取得真正成效”,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所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侵害面广,人数众多,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难于清理;2.涉案金额小,这类腐败上不了“台面”,吿到哪里都不会予以理睬;3.有很大的社会容忍性,由于“小腐败”普遍存在,又有一定的正当性做掩盖,更容易取得人们情感上的谅解。但是,与“大腐败”相比,它的危害更加严重,前者造成的损失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它带来的是物资上的损失,人们在情感上深恶痛绝;而“小腐败”侵害的是社会的普遍公平和公正,侵害的是公民的道德和良心,一旦“小腐败”得到一部分人承认,就将使它进入一个自我循环体,迅速扩充到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并3

让人们在情感上产生麻痹,最终,这种“小腐败”的累加效应会将整个社会带入一个无药可救的地步,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大。从当前形势来看,腐败案件复杂程度明显增加,窝案、串案、集体腐败越来越多,被查处的一些大案和要案大都是由中纪委直接查处的,否则很难查下去。在一些地方,腐败分子盘根错节、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抗打击能量相当大,给案件的查处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人们发现,在一个腐败系统中,洁身自好、廉正为民的“清官”们往往得不到青睐,而善于投机取巧、贪赃枉法的贪官们却能够得到提拔,形成了 “官场逆向选择”现象。在个别地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查处一个科级干部,要得罪半个县城。因此,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中,绝大多数是依靠群众举报,整个案件的调查取证的成本相当高。而且,犯罪手段越来越“智能”、“隐性”,已经从过去简单的以权谋私和监守自盗,转向利用专业知识和制度漏洞进行作案,并打着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旗号,用表面合法的形式掩盖其腐败行为之实,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发觉和查处的难度和成本也就非常高了。

二、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是腐朽的思想价值观念给反腐败思想道德防线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西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唯利是图”的腐化思想开始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滋长,与我国千百年来残余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贵民贱”等“官本位”思想相互交织,让一些思想防线薄弱、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党员干部一步步沦陷,成为牺牲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彻底消除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营造一个健康的思想文化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所需。在制度建设上,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跟不上信息化、科技化的步伐,不能适应当前腐败案件国际化趋势、腐败手段不断隐蔽的变化。规章制度制订了不少,真正能够切合实际,便于执行落实的却很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让部分不良分子钻了制度的漏洞,不仅削弱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而且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是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上仍然不到位。尽管我国先后建立了各种监督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缺陷逐渐显现,一些单位的监督意识还比较薄弱,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考核过程走形式、责任追究不到位,打着保护干部和发展稳定的幌子,能捂则捂能拖则拖,往往5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监督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

四是工作成效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群众的期望值存在一个较大的落差。这本是一件好事,能有效地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但部分群众思想偏激,对一些单位的工作缺乏了解,借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对有关案件进行种种炒作,给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对策分析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思想是人类的灵魂,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构建反腐败防线,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廉政教育不应该是孤立的,不能被狭隘化,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大力弘扬以腐败为耻、以廉洁为荣的先进价值观念。响应省局“增强五种意识,争当人民满意税务工作者”主题活动,在全局召开学先进、树典型、促和谐、求卓越的经验交流会,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做到依法治税,文明执法,做纳税人的贴心人。同时,善于总结大贪案件的内在演化规律性,加强“小腐败”的廉政教育。腐败无大小,腐败分子一般都6

是从贪小开始的,得手后胆子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多,最终无法自拔。要从实际案例分析出发,及时纠正部分干部认为小红包、小礼品这种人情世故是小事一桩,无碍大节的错误观念,既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又保护好我们的干部不受侵害。

二是深化内控机制建设,加强权力监督制约。内控机制建设是通过实施内部监控,防范和化解“两权”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用制度和机制预防腐败的发生,最大限度地警示保护干部,做到“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届中、届末和晋升、调任、转任、退休、辞职时要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应作为领导干部选拔、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归入个人档案;被审计者如存在经济责任问题,应及时查处。

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不断建立健全干部的推荐、考察、任用责任制,明确以上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要求、违规行为和责任后果,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规范、操作办法和监督措施,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体系。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权力运行。充分利用信息化优7

势,探索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网上监控机制建设,通过网上全程监督,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有效规范外部执法和内部管理,形成“人人接受监督、事事接受监督、大家互相监督”的良性机制。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干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制定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并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等多种方式,实施对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同时,还应对干部激励机制加以整合,奖优罚劣,健全激励机制考评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干部在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的薄弱工作。

四是广辟途径,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进一步拓宽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参与渠道。一方面畅通政务公开渠道,确保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知情权是行使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实践证明,政务不公开,透明度不高,人民群众就无法及时知晓情况,人民群众进一步行使权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重要决策事项、重要干部任免、8

7.中国腐败问题的分析 篇七

人力092——28石宇辰

中国腐败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腐败问题在中国的现状,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希望帮助读者对腐败问题在中国的现状加深了解,并与此丑恶现象进行斗争。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舆论监督法治司法独立

一.什么是腐败?

根据社会学的概念,腐败问题是指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在政府、党派、以及社团中的表现,往往涉及到依靠权利谋取利益。其实质则是社会中公共道德的沦丧以及对法律的践踏。腐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卖官鬻爵、钱权交易、乱收费等各行各业中的丑恶现象。腐败问题对整个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如果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人们心中对法律以及道德的尊敬就会消失的干干净净。结合现在中国的情况,许多社会矛盾就是由于腐败问题引起的,所以说腐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如果不加紧治理的话总有一天会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腐败问题在中国的现状

先说说笔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对中国腐败问题的直观感受。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虽然入世不深,但是目睹身边的亲朋好友送出或收到的礼品不知凡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平日间亲友之间送些礼品本来是中国人重视礼仪的表现,但是当今社会以此为名收受贿赂却成一大痼疾。无论是升学看病,还是升官发财,特别是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不请客送礼简直是“寸步难行”。最可怕的是社会舆论对此的纵容和见怪不怪,诸如清正廉洁这样的词汇在中国仿佛都已经消失了一般,谁若是手握权利而不谋私利的话,不但得不到赞扬反而会被骂作“笨”或“傻”,有这样的社会舆论何愁贪官不多?有这样一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从全国来看,1979年立案仅为703件,到了1982年上升到2.5万件,1986年又上升到4.6万件,1989年升到5.9万件。到了90年代初,每年则以6位数激增,从1993年至1997年的5年间,全国各级纪检机关共立案73万多件,结案67万多件,处分66.3万多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万余人,地厅级干部1670余人,省部级领导78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案人数较以前大幅度增加,犯罪分子的职务级别越来越高。其中,厅局级、省部级干部腐败犯罪的发案率明显增高。①其中甚至包括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不止在政府部门中,在国企中,贪污受贿也是各位老总落马的主因。在2010年揭发的62宗国企老总犯罪案例中,受贿、贪污罪共45例,占总数的72%,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平均人均受贿近人民币千万元。②

三.腐败问题的成因

在现在的中国,不只腐败问题,其他很多问题都是政治法律的体制问题引发的。首先,由于政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中国的官员往往权力过大且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以权代法的事情常有发生。其次,监督体制不完善造成许多官员违法之后无法及时发现,这就使得贪污腐败问题更加泛滥。除了体制问题,错误的观念也是造成贪污腐败问题一大原因。都说中国人缺乏信仰,拜金主义却在社会中泛滥,很多人的眼里毫无道德与法律观念,唯独对金钱情有独钟。中国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现在的很多人为了获取金钱却是不择手段的,许多人为了钱财而藐视法律无视道德。其实,由于中国曾经本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所以政府在改革时期鼓励人们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新机会致富发家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却为腐败提供了强烈的动机。而且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零敲碎打的改革方式也为腐败创造了机会。最后,政企不分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在刚刚进行的政协会议中,朱镕基之女朱燕来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她看来,政府应当检讨自身定位,尽快退出经营领域。诚如朱燕来女士所说,政府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行为确实成为滋生腐败的一大诱因。美国学者皮文睿说:“政府部门人员普遍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造成了一些问题。这些行政机构往往利用自己的监管权利让一些公司得到好处,因为这些公司有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可能通过一些限制竞争的规定,不允许成立和他们的公司展开竞争的公司,或者当某些外国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是,这些行政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审批权迫使这些外国公司和自己下属公司成立盒子公司。所以说,政府和企业未能完全分家也是损人利己行为在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中国腐败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贪污腐败问题,政治体制的改革显然是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无非民主与法制,所谓民主并不单单是举个手投个票那么简单,而是要保证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权与知情权,这同时也为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提供了可能。所谓法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则是必须坚持有法必

依,这样做可以有效约束权力,约束那些超越法律之上的行动自由或特权。

其次,还需要开放报禁。媒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舆论的监督对于贪污腐败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处在政府控制下的媒体在监督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却要大打折扣,所以对媒体应当采取垂直管理,减少地方政府对媒体无限制的监管。

再次,解决贪污腐败这一社会痼疾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记得蒋方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国家生活久了,人的很多价值判断和底线都随之沦陷了。平庸的恶都觉得不算太坏,马虎的好就觉得是业内经营。确实如此,全社会对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行为的漠视也是造成腐败问题不可忽视的外因。我想,很少有中国人求人办事是没有送过礼吧?全民化的行贿成风实在让人担忧,但是这个问题却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只有希望政府与媒体携手创建一个积极正确的舆论环境,最重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完整的社会阶层通道。若是手握权力的人都能刚正不阿,这个问题也就不服存在了。

最后,再让我们看看国外发达国家是如何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以新加坡为例,他们的反贪机构具有独立性、授权充分、职业化和专业化等特点。而我国的反贪污机构却下属于检察院,这是得反贪部门往往自己就不干净,如何指望他们监督别人?再看美国,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介和舆论载体把各种腐败现象向社会曝光,让社会批评、监督。美国政府诸如水门事件、拉链门事件都丑闻不都是媒体曝光的?而外国媒体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行使所谓的“第四权力”,得益于其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我国的香港地区曾经也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但是香港政府成立廉政公署,体现了其反贪反腐的决心。我国治理腐败问题也必须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决心,若是总是想着既解决问题,又不付出代价,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①摘自《中国问题报告》第三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8.论中国当前腐败问题 篇八

内容摘要:

腐败被称之为“政治之癌”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腐败问题自古有之,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腐败现象已经腐蚀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腐败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判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严重败坏了我国的国际声誉。政府腐败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就像是一颗“毒瘤”,如果不去预防,不去治疗,那将蔓延全身,直至政府机构的瘫痪,反腐败斗争迫在眉睫。

关键词:腐败 反腐败 受贿 廉政 监督

主要论据:

近期我在网上看到了郎咸平发表了有关房地产的核心在于腐败的文章。他提到房价泡沫性的本质问题是政府腐败的问题,说地方政府地卖的越多,房价高低跟各地干部考核关系很大,我们过去对于地方干部的考核,几乎以GDP成长为唯一标准。一个地方干部上任之后,什么都不要做,只要去卖地,卖一块地,GDP就上升这一块地,卖两块地就上升两块地。越卖地,供给越多,价格越高。这个直接说明了政府腐败对我们人民生活的影响之大。

政府出现了不少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问题,例如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长清行贿受贿数目惊人,在2000年被判死刑。例如中石化“受贿门”事件,以及近期的女局长龚长翠用金钱开路当上县副县长行贿。这些直接抨击了政府的管理体制。

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社会各界也在努力寻找发腐败的良策。想要反腐败工作取得大的成效,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

一、要处理好廉政制度建设与行政伦理建设的关系,要做到制度建设与伦理建设的相互适应、促进,做到法制与道德相适应。

二、要处理好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关系,要在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发挥好人大的监督作用。如果我们能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多下工夫,切实解决好人大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缺乏权威、缺乏手段、缺乏信息、缺乏动力等诸多问题,反腐败斗争完全可以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对于反腐败的行为不仅是靠党组织和人大的监督,更需要的是社会和人民的监督,很多人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有一定误区。有人认为认为反对腐败是执纪执法部门的事。腐败

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公共权力私有化和商品化,最简单的表现形式是以权谋私。说到底,腐败现象就是把用于为公共服务的权力作为个人或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它将使公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同时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使一些本来能正常办的事情办不了。腐败现象还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扰乱经济秩序。因此,可以讲,任何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侵害的都是公众的根本利益。一个执政党,固然要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以维护其政治地位,但是,公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当然也是反对腐败现象的主力军,也是自身利益的维护者。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一个执政党的反腐败专门工作机构,主要任务应当是协调各方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要通过正确的宣传,使公众对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极大的热情,以此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才能真正维护广大公众的社会利益。有得人还认为查处是治本的唯一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是中国共产党反对腐败的一贯政策。查处是反腐败斗争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深刻和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它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合,单靠查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国共产党在多年的反腐败斗争中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就是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努力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战略选择。所以我们作为中国公民一定要负起反腐败的责任。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光彩。

9.关于中国反腐败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篇九

黄春茂

(岭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

【摘要】腐败问题主要体现在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不断增长、越权渎职等方面。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 现状 理性思考 原因 防治对策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典型的有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重庆市市长***、公安局原局长王立军等。

二、当前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用人不透明

无论是机关进入,还是提拔任用、目前尚缺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靠关系”、“走后门”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

(二)防范不周到

1、对于各种官员,我们从思想和认识均长期把其看成“正人君子”,对他们疏于防范,并且不太注重监督体制建设。对于官员,我们要学习西方,时刻把他们当作小人来防范,与其说是防止干部腐败,不如说是对干部保护,因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

2、对官员的防范存在着秩序大于实质的现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流于程序的防范却有着相当大的缺陷,还有许多实体法律、政策被大量悬空或虚置,根本无法落实,也就无法起到作用。

3、防范体系过于单一。目前对官员的腐败行为监督主要依靠上级领导和专门部门。由于“任人唯亲”使得上下级之间是利益共享而非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而专门部门的监督防范更是因为与有关部门或单位缺乏直接联系而形同虚设,对案件的查处往往是群众举报或是其他偶然因素引起,并且只是事后处理,而非事前防范,作为“屋漏在上,屋下必知”的人民群众,虽然对一些官员的腐败有切身感受,但由于害怕打击报复,对反腐斗争缺乏必胜的信心,或者因为没有关键证据而不得不长期忍气吞声。

(三)惩治不力

官员的腐败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已经查出的官员惩处不严,惩处结果不够透明化。由于腐败大面积的发生,致使案件的查处标准在一些地方不断被放宽。如厦门远华案,由于“涉案人员太多,如果全部处理,整个政府就跨了,无法运行,而具体做法只能是抓大放小”,类似的更有茂名腐败案。可是这种处理结果与情与理都是对腐败的纵容和鼓励,必然使腐败更加猖獗。

(四)体制问题

尽管社会学家指出中国腐败现象的多种不同原因,但是,归根结底,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五)官员的权力缺乏科学的运行

“寻租”之中,“租金”的产生就是官员手中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如饭店的卫生标准,执法者就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官员的腐败依靠权利,公共权利在一个社会中又无法被消灭,防止其滥用就要依靠监督,但体制内监督却又十分困难。

(六)中国人事制度特点:官本位。

中国是职业官僚制,官员的名义工资与法定工资非常低,而且,由于官本位因素影响影响,优秀人才都集中在公职领域,高素质与低收入容易使官员心态平衡,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七)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

在致富强烈动机下,不少官员铤而走险,走向腐败的道路。

(八)经济转型不彻底

经济转型不彻底也是导致官员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充分认识官员腐败的危害性,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反腐斗争,意义重大。

三、防范我国官员腐败问题的理性思考

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也要客观地对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无法迅速战胜腐败而丧失信心。事实表明,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内是健康力量占主导地位,这是我们能够抑制、控制,并最终战胜腐败的根本保证。

(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难度和特点,科学的选择新时期反腐斗争战略

腐败现象的产生具有多种因素,那些腐败官员的腐败活动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广延性。因此,反腐败斗争要具有系统性,同时还要树立持久战思想。所谓“系统战”,就是要将反腐败斗争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标本兼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必要对现有的反腐倡廉的法规和政策进行系统的疏理,过时的或废弃或修理,应该立法的抓紧立法。所谓“持久战”,是指充分认识腐败存在的长期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反对官员的腐败历来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们应当清楚,腐败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所以,要树立持久战思想。

(二)要加大力度改革,铲除腐败根源和土壤

目前,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比较普遍的存在着官员的腐败问题。因为这些国家的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还是还权于民,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还应当尽可能减少一些国有单位,政府管的越多,官员腐败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要限制行政权利,减少寻租空间。其次,要强化权利制约,民主是腐败的天敌,中国的那些腐败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民主化。

(三)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近几年,我国在源头治理腐败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如实行“收支两条线“、”“会计委派制”、“官员收入申招制度”以及党政军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等。可是相对于反腐败斗争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和要求来看还有相当大差距,这里主要有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制度实施力度不够或本身就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反腐败机制还远未完善和健全。完善和健全的反腐制度必须着眼于事先防止,事中制止和事后监督。可是目前,我们查出贪官时才大吃一惊,此时贪官却已潜逃,问题在哪?就在反腐机制上。

(四)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反腐败斗争的力量源于2个方面:一是国家授予的机关,二是社会监督力量,只有二者都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对官员腐败行为形成恢恢天网。

(五)要加强权利运作法制化,科学化和政务公开化建设

权利运作要法制化,规范化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而政务公开利用权利透明运作。我们要使官员们明确廉正规定及追究办法,公开的方式是政府上网,热线电话,传媒和机关接待室。推行了政务公开,腐败的空间也将大大缩小。

百姓,人大,煤体,司法,监察,遏制腐败,监督腐败的机构和社会力量一样都不能少,在正常情况下,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对腐败现象有所察觉,都能够启动整个反腐机制。

四、对反腐败的一些建议和举措

(一)把住用人关口

从严治党首先还是要搞好用人选调。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干部纯洁了,腐败风气也会渐消。反腐的关键是杜绝以“任人唯亲”,“任人惟近”,“任人唯庸”的用人原则。

(二)划定权力界限

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十分有必要的。权力制约机制的建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要求权力明晰、权责分明。划定好权力的界限,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一个领导班子授权不能太大

2、不能形成一个人独揽大权的情况

3、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不能越权,更不能侵权

4、日常政务中,要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的各方面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行使职权时的合法合理。

(三)发挥监督作用

国家建立三条执法监督体系分工合作,一条为国家司法和监督体系:包括现有公检法体系;第二条为现有纪委系统,属于党内系统;增加第三条为廉政系统,此为政府工作系统。除此之外,撤并所有现有的的其它反腐纠风廉政机构。这三条线明确分工,各管各的事,分工合作。这样,党员、国家(全国人民)、政府都有相应的机构来监督其行为,有了完善的机制。

我们要做到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司法监督、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制度、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群众监督。

(四)适度提高官员收入

就中国目前国情而言,对官员们无法做到高薪养廉,社会福利也不是很完善,但在财力允许的地方可适度加薪,但同时也要加强收入透明度,使其隐性收入明朗化,但仅靠工资是不能减少腐败行为产生的,适当的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应是腐败的对策之一。

(五)继续加大惩处力度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可是腐败仍在蔓延,可以看出,惩治力度仍要加强。许多腐败分子被惩处时,都没有认为自己违法,只认为自己倒霉,有的甚至叫屈:有那么多领导比我官还大,你们偏偏拿我开刀。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法律失去了原有的威慑本色,对于那些腐败的官员决不能姑息迁就,要从政治上让他们声败名裂,经济上让他们倾家荡产。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反腐必由之路

在政府职能配置上,政府与企业、市场以及社会界限模糊,职能内容庞杂,运行紊乱且内部职能交叉,有些事看起来谁都能管,可谁也管不了,在这种情况下,给利用权力寻租者创造了许多的机会。

(六)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给那些腐败分子创造了许多机会,以至于腐败十分严重,因此,要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化市场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减少腐败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七)建立健全法治

中国反对官员腐败的法律条文不可谓不多,可是又有几条实施于实处呢?反腐立法中,《反贪污法(草案)》前后易稿11次,终未出台。因此,我们要尽快健全我国的反腐败立法。

诚然,反腐败是一幅难以勾勒的图画,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众所周知,时刻考验着我们的智力、毅力和勇气。

反腐工作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前面有无数阻拦,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停滞反复,但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把这项工作搞下去,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参考文献

[1] 李浩根 《官员的腐败心理》 2005年

[2] 许连纯、徐洪波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 2005年

[3] 卢现祥 《转型时期导致官员的腐败因素分析》 理论月刊 2005年4月

[4] 李文生 《腐败防治论》 2004年

[5] 李雪琴、李雪慧 《中国:警惕十种腐败现象》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上一篇:小学“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部队士官年终述职报告(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