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合作论文(精选10篇)
1.贸易合作论文 篇一
中国与老挝两国双边贸易合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摘 要]:首先,回顾了中国老挝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历史,阐述了中国与老挝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展趋势。其次,分析了中老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问题分析了中老经贸合作的对策。
[关键词]:双边经贸合作问题对策
自从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签《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层次渐渐提高。中国和老挝同属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相近,又是友好邻邦。2000年,两国签署发表了关于合作的《联合声明 》,为两国发展长期稳定、彼此信赖的全面合作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双方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深化,同时,在经济区域开、,建设、交流方面也拓宽了一条经贸发展的门路。这对于解决双方经济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广泛共识,这是两国积极包容和长期经贸合作的良好开端。
一、中国和老挝经贸易合作的历史。
中国和老挝是山水相逢的邻邦,自1961年4月25日中老建交以来,中国曾对老挝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和战后经济建设提供过大量的经济援助。1989年10月,老挝部长会议主席、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凯山 丰威汉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的访问,使中老两党、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990年12月,李鹏总理应邀访问老挝,标志着中老友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91年10月,老挝总理坎代 西潘敦应邀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老边界条约》。此后,两国领导人又先后签署了《中老边界议定书》、《中老边界制度条约》和《中老边界制度条约的补充议定书》,使中老边界成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边界。
近年来,中国与老挝两国高层领导人互访往来不断,有力地推动了两国经贸 1
关系的发展。乔石委员长(于1996年)、吴邦国副总理(于1997年)等先后访问老挝;老挝国会主席沙曼(于1995年)、政府副总理本扬(于1997年)政府总理西沙瓦(于1999年)等分别访华,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0年7月,老挝国家主席坎代 西潘敦再度访华。同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老挝总理的邀请首次访问老挝并与坎代主席举行了正式会谈,江主席在访问期间还分别会见了老挝政府总理、国会主席和前国家主席诺哈 冯沙万。
从2002年5月1日起正式开通了“昆明—万象“等3条线路的汽车过境客货运输业务。3条路线分别是:昆明-思茅-景洪-万象往返线路,昆明至琅勃拉邦省往返线路,思茅-江城-丰里沙往返线路。这将为中国与老挝进出口贸易提供很大的方便。
二、两国经贸合作的特点。
(一)双边贸易增速明显,但结构单一,增量以援助和投资下带动为主。据中方统计,2009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7.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2010年前5个月,双边贸易额达4.98亿美元,全年有望达到12亿美元以上,比上年增幅约达60%。从贸易结构上看,产品仍比较单
一、高科技产品偏少。我国对老挝出口增量主要以投资或援助项目下的物资设备如钢材、工程机械带动,一般贸易商品仍然局限于家电、农机、服装。建材和日用百货等。总量约占老挝全国市场份额的20%;老挝对我国出口主要以矿产品为主,一般贸易商品仍以木制品和木薯、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为主。
(二)我国对老挝援助成效显著。老挝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争取国际缓助是老挝扩充财政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近几年,老挝政府每年获得国际无尝援助约4亿美元。我国对老挝也提供了一定的无尝援助和优惠贷款,实施公路、桥梁、机场、医院、人力资源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及民生的众多领域达十个项目,既带动了我国机电产品对老挝出口,也对促进老挝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被老挝政府视为“无私”的援助,为增进两国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三)工程承包独具优势,市场潜力较大。中资企业进入老挝承揽工程最早始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不少企业如广东水电三局、云南建工集团、等凭自身技术。设备和劳务等实力和成本优势,不仅出色完成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老挝援助和投资项目的承包工程,还承揽了世行、亚行等国际组织,以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和泰国向老挝政府提供的援助项目,赢得了良好声誉,渐渐的成为了老挝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主角。
(四)投资合作方兴未艾,领域拓宽,比重渐渐攀升。据中方统计,截止2009年12月,我国对老挝直接投资项目共340个,累计投资金额约26亿美元,仅次于泰国,位居第二位,主要投资领域有矿产、工业、手工业、能源、农业和服务业,投资金额分别为16.71、6.06、3.49、2.62和1.67亿美元。其中矿产投资项目共计62个,占其总量约27%;水电站项目共计18个,总装机容量540万千瓦,占其总数的21.5%。另外,还有橡胶、桉树、木薯、烟叶等工业种植和加工项目亦占同类项目相当大的比重,呈迅速上升趋势。
三、两国经贸合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资方面。
由于老挝发展相对滞后,两国投资主要表现为我国对老挝单向投资,主要有矿产、水电、农林、家电和车辆组装以及服务业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老挝基础设施较差,运输能力低,电力不足、燃煤紧缺,老挝政府要求企业自行解决投资项目所需的通水、通电、通路的“三通”问题和帮助地方“脱贫致富”任务,给企业带来很大成本压力。第二,老挝产业工人缺乏,文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纪律和法律意识淡薄、稳定性差,企业难以按制度和工作进度对人工进行管理,造成企业成本高。
(二)两国间贸易结构不平衡。
老挝工业过于落后,90%以上的生活制品和生产资料需要进口,贸易出口也非常薄弱,中老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大不相同,老挝对中国出口的主要附加值低初级产品,而中国向老挝大量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因此造成老挝对中国贸易逆差较大。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两个明显不合理之处。第一,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间的价格相关太大,使老挝在双边贸易中利益外流。第二,中国与老挝贸易长期不平衡,老挝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势必会影响两国贸易的长期持续发展。
(三)农业合作问题
老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稻米占粮食作物90%,也是老挝传统农业的主要资源,经济作物大部分是近百年来从周边国家引种和传入的。老挝农业缺乏先
进技术,导致农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近年来,老挝与云南省已有很多农业合作项目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合作过于集中于橡胶、咖啡、香料和林果等,而忽略了本市场所需和蔬菜、水果、食品等农产品,并还需从泰国大量进口这些农产品来满足老挝国内市场。
(四)投资结构问题
目前,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公司已在老挝投资接近三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建材、种植养殖、药品生产、森林采伐等;中国公司在老挝承包劳务和工程合同总额累计也已达5亿美元,并逐年增长。中老双边合作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相互间经贸互补性强、两国领导人和政府的积极推进。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对老挝投资一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忽略了对老挝国内市场的培育。
四、中老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及对策
在中老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中老经贸合作已经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两国政府商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合作,如中老铁路、老挝国家电网等项目一旦付诸实施,项目带动下的进口将极大提升中老贸易额,同时也将对我国在老挝投资项目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一)加强中老经贸合作机制的指导和协调作用。目前,中老经贸合作主要有中
老经贸联委会和云南与东北合作联委会,并以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的形式具体负责两国经贸合作规划、指导和协调,为两国经贸合作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两国政府的政策法规,确保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充分发挥两国政府职能,继续加强经贸合作的指导与协调,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宏观与微观问题,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条件。发挥两国经贸和技术合作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完善有关法规,规范各自企业的经贸行为,为双方企业和机构的经贸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共同创造一个互利和有序的经贸合作环境。
(三)加强两国在旅游方面的合作。旅游业是国际贸易的最大领域之一。加强国
家和地区之间的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大趋势。充分利用老挝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中国公民到老挝旅游观光,同时老挝政府也应鼓励老挝公民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旅游。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越来越多,在国外的各种花费也快速增加。据统计,中国公民去老挝旅游的人数并不多,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是老挝的自然风景差,而主要是旅游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缺乏规范性和优惠性。
(四)结合老挝缺乏劳动方面的问题,建立两国劳务合作官方协调渠道,有效、有序开拓老挝劳务市场,为项目实施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我国在老挝矿产、水电、橡胶种植、水稻种植和工业种植需要大量稳定的劳动力。但限于老挝政府颁布的《外籍劳务管理法》中关于引进普通劳务不得超过总人数10%和脑力劳务不得超过20%的规定,不少中资企业感到无奈。
(五)结合老挝“资源变资金战略”加快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培育新的贸易增
长点并平衡两国贸易。老挝政府为尽快实现减贫脱困和现代化、工业化的远景目标,于2009年正式对外提出“资源变资金战略”并相应在矿产开发和投资管理方面出台了新的《矿产法》和《投资促进管理法》。目前,我国在老企业对钾盐、矿、铁矿、铝土矿初步探明的储量比较乐观。在老挝建立相应的经济合作区,既符合老挝政府上述战略和法律政策,增加老挝政府财政收入,也符合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双边贸易总额,平衡贸易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智 黄祖江东南亚知识概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2、其它数据和相关资料通过网上搜索得来
2.贸易合作论文 篇二
一、中哈双边贸易合作的历程与现状
(一) 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
中哈双边贸易往来几乎从零起步, 1992年中哈贸易总额是3.68亿美元, 占哈外贸总额的20%, 从而使中国成为哈的第一贸易伙伴。199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4.35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了18%。1994年中哈贸易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其贸易总额为3.35亿美元, 呈下降势头, 下降了22.7%。1995-2000年, 中哈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到2000年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5亿美元, 这一数量虽然不大, 但中国在哈的对外贸易中已是名列前茅, 成为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一。尤为突出的是, 2002年以来双边贸易增势尤为强劲。2005年, 中哈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8.1亿美元, 同比增长51.2%, 提前实现了两国领导人先前提出的将两国贸易额提高到50亿美元的目标。2007年中哈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38.76亿美元, 较2006年增长了66%, 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9.8倍, 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36倍。在哈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 第三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哈两国元首提出的到201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中哈双边贸易合作已步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 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改观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哈独立后, 由于原来的经济联系中断, 正常的输入输出渠道受阻, 加上某些天灾人祸以及新旧体制转轨等因素, 使得哈本国的生产连年下降, 居民生活状况不断恶化, 食品、日用品相对匮乏。而此时的中国恰逢改革开放之初, 经济快速发展, 纺织、服装、鞋帽加工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较发达。这时中国向哈出口的产品主要为轻工产品、家电产品、食品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从进口方面看, 当时中国从哈进口的商品主要为化肥、各类金属等等。
进入21世纪,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及其它矿产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借助优越的外部环境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这时中国向哈出口的产品已从低中档原料型出口为主, 逐渐上升为中高档加工品和制成品占较大比重。而此时中国加入WTO, 经济快速发展, 与经济发展所相匹配的自然资源消耗也将随之俱增, 这又与自身相对有限供给能力之间发生了矛盾, 这为哈国内石油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市场。这时中国从哈进口的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性质商品为主。
(三) 双边贸易方式结构日趋多元化
哈独立之初, 两国贸易合作方式绝大多数为简单边界易货形式 (主要交换一些日用商品和部分初级原材料) , 到1994年, 由于关税立法发生了变化, 贸易开始从易货方式向现汇贸易转化。到2000年以后, 中国的一些商品开始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对外工程承包、租赁贸易等方式对哈出口。到目前为止, 中哈双边贸易方式主要包括:边境贸易, 正规贸易, 双方互派政府或企业代表团, 互办产品展销会, 举办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开办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 互派专家、技术人员、教师和留学生访问等形式。贸易方式呈现多元化态势。
(四) 双边贸易主体结构日益多样化
中哈贸易合作由初期以个体户、边贸小公司为主的易货贸易, 到后来以集体、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进行正规贸易, 从最初个体、小范围合作到中期的全民介入, 再到现在的规范市场, 经历了较大的变化。贸易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投资领域逐渐拓宽。目前, 投资兴办合资、独资企业, 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参与两国的贸易活动与日俱增, 内容涉及石油勘探和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目前两国正在实施和探讨在油气、水电、电信、矿产、建筑、有色金属加工、高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大项目。
二、中哈双边贸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双边贸易合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近几年, 尽管中哈两国经济发展很快, 但由于双方都处于转轨过程中, 两国国内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这对双边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哈方在此较为严重, 政府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海关清关手续不规范, 灰色清关盛行, 频繁闭关、查税、调整关税、提高清关费用等情况造成中哈贸易摩擦不断。另外哈方市场经济的合作观念和创新能力也较弱, 而且所颁布的许多对外政策缺乏连贯性。有时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 以扩张经济总量为核心, 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及已经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结构的情况下, 通过直接投入, 追求地方经济增长, 由此导致地方政府设置壁垒, 这使得双方投资的领域过于狭窄。
(二) 双边贸易合作的地域结构相当有限
从中哈双方16年贸易合作历程清晰可见, 两国贸易的70%是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完成的, 而中国新疆目前是中国经济不发达的省份之一,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及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较少, 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于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地缘人文优势, 但是如果双方贸易合作仅仅局限于各自沿边的相互来往, 则发展水平和层次势必会较低, 而且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将极为有限, 并最终会导致双边贸易合作的后劲不足。
(三) 双边贸易合作的商品结构发展不协调
在中哈贸易合作中, 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贸易商品结构问题, 两国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一直占主导地位, 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据哈萨克斯坦统计署统计, 2007年中国对哈出口的商品仍以日用消费品为主, 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鞋、服装、塑料制品等;中国从哈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钢材、废铜、废钢、铝、铜等。两国贸易中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从表面上看这符合两国的资源禀赋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 高附加值商品在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过低将会制约两国贸易合作规模的扩大。
(四) 双边贸易合作方式不规范、贸易秩序混乱
由于哈是经济体制转轨国家, 国内的市场机制正处于建设之中, 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交易方式不规范、贸易秩序混乱等问题。特别是跨国直销和旅购贸易这些中哈两国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贸易方式, 通过这种特殊的非正规贸易方式进入哈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损坏了中国产品在哈的形象, 公路运输中的摩擦时常发生。还有大量中国商品通过“包机包税”途径进入哈市场, 在哈被称作“灰色清关”。由于通过这种不规范方式进口的商品没有哈海关正常的通关手续, 使哈的应收税款大量流失, 给双边贸易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这也将对未来双边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制约。
三、促进中哈双边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尽管在中哈双边贸易合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双边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一方面是因为两国经济目前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另一方面, 两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潜力巨大。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合作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从中低档消费品市场开始, 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
随着哈国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机电产品、建材、木材等产品在哈国市场会有十分旺盛的需求, 可以通过对哈国市场及其地区差异性的深入研究, 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当地的环境及市场需求状况, 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 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完善售后服务, 强化品牌战略。针对在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产品方面“倒爷”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 我国应根据哈国市场的要求, 淘汰那些无保留价值的“质次价廉”的产品, 同时以质优价廉的品牌产品替代,
改变千篇一律的大批量、少品种的产品生产模式, 发展少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产品生产模式, 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 通过实施这一战略提高对哈出口商品的档次, 创造良好的商品品牌和企业形象。
(二) 引导民间企业正规化, 组建一批面向哈国市场的大型跨国公司
长期以来, 受哈国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等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 我国面向哈国市场的外贸企业多是一些中小规模企业, 不但资金不足, 而且所经营的产品十分集中、雷同, 同质化严重。各企业之间恶性低价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而且造成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整体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也造成项目所在国行业市场的混乱, 引起当地行业和政府的不满。对此, 我国只有组建一批大型的跨国公司,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哈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 也只有大型跨国公司才真正具有研究和开发能力, 有实力与哈国市场上的外国跨国公司竞争。所以, 我国需要并且必须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界限, 鼓励跨地区, 跨部门的企业联合, 培养企业抵御哈国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 建立新疆的优势产业, 加快口岸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国西北新疆与哈国接壤, 两国拥有一类陆路口岸7个, 其中阿拉山口陆路 (铁路、公路) 口岸、霍尔果斯陆路 (公路) 口岸、巴克图陆路 (公路) 口岸是向第三国开放的一类口岸, 具有国际联运地位, 为中哈两国进行直接的边境贸易创造了条件。因此, 新疆要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 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 重点支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产品, 如棉毛麻纺织业、番茄果品加工业、机电、石油及石化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向外向型企业方向发展, 加快口岸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总之, 在中哈两国间开展双边贸易合作, 不仅有利于拉动两国经济的发展, 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且对于促进民间交往、保障两国特别是边疆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合作商机良多 篇三
专题展示和活动内容更丰富务实
继续举办金融服务展和金融论坛。本届博览会金融服务展集中展示个人理财、企业金融、金融信息咨询等方面内容。会期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投融资合作论坛、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举办国际教育交流及教育、培训项目推介活动。适应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双方合作不断深化的需求,本届博览会计划举办“维伯教育——2011海外投资论坛及项目推介会”,探讨国际投资环境、趋势,以及国际教育资源合作、国际教育产业投资等内容。
首次设置旅游服务展区。本届博览会根据双方在旅游合作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在服务贸易专题中首次设置旅游服务展区,以整体特装和展示墙的形式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城市形象和旅游服务等,并与博览会“魅力之城”专题结合起来。
优质服务更贴心周到
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往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为参展参会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贸易专题展和现场活动的成效。
切实做好洽谈预配对。展会期间,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将根据参展参会企业和商家的报名需求,预先安排现场洽谈配对,举办小型研讨会、专业买家巡馆等专场活动,促进合作双方互动,切实提高成效。提供周到细致的展会服务。主办方将在场馆资源配置、展览洽谈环境、展会信息传递、住宿、交通和旅游资讯等方面为参展参会客商提供优质的服务。此外,会期将继续开通南宁至东盟国家各主要城市的临时直航包机。各大主流媒体强势推介。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还将整合中国、东盟以及全球170多家主要媒体和专业媒体资源,加大相关系列活动的宣传推介力度,更广泛深入地传导中国及东盟各国服务贸易需求商情、投资环境与政策等资讯,寻求更多的合作机遇。
服务贸易合作前景更好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10年1月,自贸区如期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双方的合作交流机遇更多,服务贸易额快速增长。双方服务贸易发展步入快车道,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成效显著,为双方服务贸易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第七届博览会首次增设的服务贸易专题,得到东盟各国和中国企业商家的充分肯定。东盟和中国的投资、金融和服务机构等,纷纷组织企业参展参会,围绕金融、物流和教育服务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展示企业的形象与服务内容。
4.城投合作合作协议 篇四
甲方: ********** 乙方:***********有限公司
为加快***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努力提升****整体城市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共赢的原则,就合作“开发大原家学校项目”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以资各方共同遵守。
一、项目的基本概况 1.1 项目名称:暂定名称为“*****项目”(下称该项目);
1.2 项目选址:位于西环路以东,文化西街以南,******地块,项目用地总面积约 亩,具体以****规划、国土部门选定的用地红线图为准。1.3 项目规划用途:教育用地和商住用地;
1.4 项目投资规模及建设期限:总投资人民币约 亿元人民币;容积率≤2.0,项目建设期5年(以乙方下达书面开工通知书为准计算建设期限)。1.5 该项目教育用地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其他商住土地以出让招拍挂程序取得,分二期供地,一期供地约 亩(教育用地),二期供地约 亩(商住开发用地)。项目范围内土地进行综合性开发建设,用地指标综合共用。
二、合作及模式
2.1 由甲乙双方共同成立该项目合作开发的项目公司(下称目标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元,甲方占股 %,乙方占股 %,本协议签署后15天内合作办理项目公司的设立手续,费用由甲方承担。
2.2 土地征用费与拆迁安置费用由甲方负责,需要回迁安置的,乙方根据所拆房屋面积大小(以产权证为准),向甲方提供回迁安置房。2.3 甲方确保该宗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除去划拨建学校的的 亩土地外,其他 亩土地按评估价每亩人民币 万元为底价在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出让,并全额返还土地款用于建设学校,以期顺利完成该宗地的开发工作。2.4 2.5 甲方确保乙方在该地块开发享受配套费、人防费等地方性收入减免政策; 学校建设资金 亿内由乙方负责筹集出资,亿之外有甲方负责。
2.6 乙方负责项目公司运营管理,全面负责该项目的开发建设,甲方不参与项目公司及该项目的经营管理,但甲方应根据该项目的需要,配合乙方的工作并保证目标公司能够顺利获得该项目的开发权,完善项目开发的有关报批报建手续,协调当地关系、保证该项目的顺利进行。
2.7 乙方应当在项目宗地土地使用权取得后(以土地出让成交确认书的日期为准)三年内,完成学校项目的开发、建设、具备投入使用的条件。2.8 学校项目建成后,甲方获得学校项目的物业权益。其他土地开发的有关收益全部归乙方所有。
三、土地之投入
3.1本协议签订后,甲方负责该项目用地的征收拆迁、安置和补偿工作,甲方按土地出让程序依法向乙方分三期供地,一期供地约 亩,二期供地约 亩,在乙方取得第一期项目土地后,甲方须保证第二期项目土地的供应,并保证一期和二期用地指标综合共用。
3.2 甲方负责协调处理某村村民及该项目的周边关系,取得村民(股东、成员)或村民(股东、成员)代表的表决支持。
四、资金费用之投入 4.1 甲方负责项目 亩的土地整理及收储,全部费用及学校报建过程所需要的 费用支出等; 4.2 乙方负责投入学校项目建设所需之全部资金;
五、权益分配
5.1 乙方把投入资金把学校建成后,无条件将产权交付给甲方;学校后期运营的收益归甲方所有;
5.2 学校周边其他 亩土地按评估价每亩人民币 万元为底价在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出让,并保证出让到乙方指定公司名下,所缴土地款项全额返还乙方用于建设学校,以期顺利完成该宗地的开发工作。5.3 甲方确保乙方在该地块开发享受配套费、人防费等地方性收入减免政策;
六、甲方的权利义务
6.1甲方保证该项目教育地块能取得国有划拨土地证,其他土地能以商住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确保本合作开发事宜的程序合法,能顺利交付土地给乙方。
6.2甲方保证,在该项目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因其负责人或两委(市委、市府)成员之变动而影响本协议的履行。
6.3落实该项目用地规划手续,获得合建项目占地使用的规划批文,并保证乙方土地使用权取得后不附带第三者的利益限制。6.4落实该项目的用地规划报建工作。
6.5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完成项目的规划用地的拆迁,安置及补偿工作。6.6
负责落实本项目享受配套费、人防费等地方性收入减免政策;
6.7
成立由项目工作组,委派专人协助乙方处理项目建设中的各类矛盾,负责办理项目有关手续,相关手续费用由甲方负责。
6.8
甲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导致乙方项目延误,或造成乙方损失的,甲方应向乙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6.9
对乙方的合法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招商引资企业重点保护,为乙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 境和经营环境。6.10 甲方享有对项目公司运营监督权;
七、乙方的权利义务
7.1 乙方享有学校项目周边 亩土地的开发权并享受项目推进过程中优惠政策。7.2 乙方负责该学校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保证按照本协议约定按时足额投入合作项目开发及有关配套设施建设所需之有关资金,承担本项目开发建设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债权债务。
7.3 乙方保证负责该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保质量保工期完成该项目的施工。7.4 乙方负责目标公司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
7.5 该项目顺利开展完成的情况下,乙方保证甲方如约取得本合同约定的拟得物业权益。
八、违约责任
8.1 甲方逾期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及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招拍挂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并赔偿乙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8.2 乙方或目标公司取得项目地块后,因甲方原因不能如期供地影响正常开工,建设项目期限自动顺延,逾期三个月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及《土地出让合同》等文件,甲方应在协议解除后十天内退还乙方或目标公司已支付的款项;并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赔偿自乙方支付款项之日起至甲方返还全部款项之日止的利息费用,同时,甲方应赔偿乙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8.3 如甲方未按本协议约定将乙方的土地出让金等款项转划给乙方的,逾期一个月未支付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及《土地出让合同》等文件,甲方应在协议解除后十天内退还乙方或目标公司已支付的款项,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赔偿自乙方支付款项之日起至甲方返还全部款项之日止的利息费用,同时,甲方应赔偿乙方因此造成的损失。8.4 因乙方拟对第一期和第二期土地进行综合规划、开发建设,因此,在乙方竞得第一期项目土地后,如因甲方原因导致乙方或目标公司未能取得第二期项目土地的,甲方应向支付违约金人民币 万元,并赔偿乙方因此造成的损。
8.5 乙方未在规定时间完成项目开发建设须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万元。
九、不可抗力
9.1 本协议有效期内,因自然灾害及国家政策变更等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本协议部分或全部条款不能履行,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在五日内,将相关事件、可能引发的后果等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方,并在事情发生后五日内,向其他方提交有关权威部门的证明,及本协议约定义务与责任不能履行或需要延期的报告。
十、争议的处理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有相关部门调解处理,协商或调解不成,任何一方可向项目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因一方违约,守约方为解决纠纷产生的诉讼费、仲裁费、律师费、担保费及保全费、执行费、鉴定费、公证费、评估费、拍卖费、差旅费等全部由违约方承担。
十一、通讯方式
一方向对方发出的通知及文件,可以通过直接送达,或寄邮件、电话通知、传真、电子邮件 等方式送达,信函寄出三日后视为送达,其他方式发出之日即视为送达,实际收到的时间更早,以实际收到时间为送达时间。一方在本合同所留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否则视为未变更,由变更方承担不利后果。
甲乙双各自指定以下人员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沟通本项目相关事宜,联系方式如下:
甲方联系人: 手机: 电子邮箱: 乙方联系人: 手机: 电子邮箱:
十二、其他约定
12.1 本协议未尽事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甲乙丙三方可以达成书面补充合同。本协议的附件和补充合同均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2.2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署之日生效。本协议正本一式 份,双方各执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 方(盖章): 乙 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账 号: 账 号: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
5.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篇五
——— 浅析小组合作学习
沙湖柳
在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到实验教材的编写,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之所以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是因为:
①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问答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思考;二是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1、合作小组构建法
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的是否科学,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我们传统的分组有三种方式:按照天然座位分为四个大组,或再细一点把四个大组切分成八个小组,更细一点就是在四个大组的基础上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这样的组别不适合进行新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因为传统的座位编排重要是以下因素决定的:学生的身高,男女的搭配,守纪的程度,视力的好坏等。新形势下分组要打破常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外部奖励激趣法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起先学生热情很高,后来学生情绪低落。运行中最怕的是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即教师满怀信心,学生无动于衷;或一部分学生兴致勃勃,一部分学生漠然视之。所以,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之初教师应注意激发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根据心理学原理,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有竞争心理。因而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物质奖励为主)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诱导,采取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随着合作学习策略的进一步运用,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问的友爱,对合作学习过程本身就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时候教师要以外部奖励(精神奖励为主)
为手段对学生的竞争观念加以巩固。教师评价时既要对集体的共同成果进行评定,也要对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认可。
3、合作技巧指导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要求学生彼此合作,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学习。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预习时小组内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逐一商讨,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以便在课堂上交流。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和任务,小组内先互相交流,再派代表陈述。发言时要轮流,不能由少数人垄断。课后集体性作业先独立试做,疑难之处互相讨论解决。无力解决时派代表询问老师,再对小组成员讲解。小论文写好后在小组范围内多方修改、润色。学习心得互相交流体会。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如在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时,多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小组内的组长、记录员、监督员等各种角色应定期调换,使学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技能。
4、缩小优劣差距法
小组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宗旨。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运行过程中,会演变成为另外一种模样。各学习小组为了集体荣誉往往会出现好学生主动讲、差学生被动听的“合作”学习。并且还会出现优生包办差生学习任务的弄虚作假行为。这样的学习会加速学生的两极分化,优劣差距越拉越大。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样就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目的是大家在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开始教师就要对集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以追求小组的共同荣誉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同时加强小组间的互相监督。还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条有理;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遵守课堂纪律。为增强小组中个体的责任,教师还需要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布置独立完成的任务和作业等。否则,差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结果会越来越差。
5、明辨真伪打假法
实践证明,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热情很高。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立刻会出现热烈讨论的场面。不久这种热烈讨论的场面就会异化。看似场面热闹,实则杂乱无章。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假热闹。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讨论中部分学生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讨论后有时几个小组或小组内几个人同时争着发言,各不相让;有的小组讨论后一个人发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组讨论后互相推委,无人发言。这是不样之兆。教师要放慢教学进度,紧盯小组的运行。待运转正常后再调整进度。不然小组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而且教室纪律一团糟。有时候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没有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的问题或学生的发言却会引起学生在小组里交头接耳,这是真正小组讨论学习,表明学生已适应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可误认为是学生纪律不好。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2.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3.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看结论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6.国际贸易论文:贸易增长 篇六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增长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进行了探讨。部分学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继续利用自身丰裕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东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经给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笔者就想通过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市场,采用中国和东盟四国历年出口至美国市场的数据,尝试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对中国和东盟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做一个对比,进而分析得出中国所拥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出现减退,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越来越大的竞争,依赖于劳动力优势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贸易增长方式必须转变。
本文是以中国和东盟四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的相关比较来进行分析的。笔者选择的四国是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以下简称东盟四国)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们在整个东盟的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四国产品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与中国类似的出口贸易结构。
二、中国与东盟四国出口相似度分析
笔者根据美国统计局进口统计数据,计算了中国、东盟四国在~间出口相似度指数的演变情况。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四国的出口相似度在经历了21世纪初一个平稳的`下滑过程之后,从开始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国与东盟四国在SITC6+8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相似度逐步提高,也就意味着中国同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性产品的出口上竞争加剧,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虽然21世纪初相似度的下滑过程,也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四国的竞争程度降低了,而是由于中国在刚刚加入WTO,使得中国进入美国市场的商品相比东盟有所增加。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与中国的相似度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对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将面临来自东盟四国更加强有力的挑战。这也说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竞争。中国按照传统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碰到了更大的阻碍。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将在下节中,再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行细分,并按照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中份额最大的SITC8类产品数据作为样本,单独与东盟四国出口美国市场的SITC8类产品进行一个比较。
三、中国与东盟四国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7.贸易合作论文 篇七
一、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
(一)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领先
在2001年, 五国服务贸易规模差距并不十分明显, 五国服务贸易规模按大小排列顺次为:中国719亿美元, 印度366亿美元, 俄罗斯310亿美元, 巴西245亿美元, 南非98亿美元。但之后, 中印两国经历了较为快速的增长, 将其他三国抛下:中国服务贸易规模 (除2009年外) 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 印度在2002—2006年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时期。2012年,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710亿美元, 印度达到了2728亿美元。而巴西在2004年以前增速均在10%以下, 2002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俄罗斯的增速低于中印两国, 且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年出现很大的降幅。2012年, 巴西服务贸易总额为1159亿美元, 俄罗斯为1605亿美元。南非服务贸易基数较低, 增幅波动较大, 且总体增长速度低于其他四国。2012年, 南非服务贸易总额为320亿美元。
(二) “金砖五国”服务进口主要集中在传统部门
巴西服务进口部门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和运输;其中, 其他商业服务和旅游的进口占比还在上升。巴西建筑、通讯进口额非常少。从增长幅度来看, 巴西对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和保险的需求增长要大过其他部门。
中国服务进口规模远高于其他四国, 各部门的进口增幅都较大。中国服务进口部门前三位分别是其他商业服务、旅游和运输。但增幅最大的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运输、保险、金融、版税与许可证费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的增幅也都较大。
印度服务进口规模仅次于中国。其他商业服务占据最主要的地位, 增幅也较大;其次是运输和旅游。印度对保险、版税和许可证费的需求增幅大于其他项, 对建筑、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的需求较小。
俄罗斯服务进口额小于印度。其服务进口部门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俄罗斯版税和许可证费、金融服务进口增幅分别高达20倍、7倍, 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俄罗斯对其巨大需求潜力。俄罗斯对运输、通讯、其他商业服务的需求也比较可观。
南非服务进口规模在五国中最小。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版税和许可证费服务是其服务进口的前四大项, 占服务进口的90%以上。总的来说, 南非对运输、其他商业服务、通讯和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需求比较大, 对建筑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需求极小。
二、“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及主要结构指标的国际比较
2011年,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全球排第4位, 但总量上不及第1位美国的1/3, 仅占世界服务出口的4.4%。尽管总量上排名靠前, 但中国服务出口占总出口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是这九个国家中最低的 (见表1) 。同年, 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1位, 占世界货物出口的10.4%;巴西、俄罗斯、南非货物出口占世界货物出口的比重分别为1.7%、2.9%、0.5%, 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其货物出口地位不相匹配。印度则相反, 其货物出口额在2011年排第19位, 服务出口额却排第8位。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超出其货物贸易。 (见表1)
(二) 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 (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 , 即TC指数, 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1.“金砖五国”服务贸易TC指数及国际比较
根据WTO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出, “金砖五国”中印度的贸易竞争力最强, TC指数自2004年以来均为正值, 但仍然小于美、英的竞争优势。巴西和中国TC指数先升后降, 南非TC指数呈下降趋势。其中, 巴西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弱, 南非TC指数近年来略低于中国。俄罗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很弱, TC指数仅高于巴西。
2.“金砖五国”分部门TC指数
“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呈现的竞争力各不相同。
巴西唯有三个部门TC指数保持正数状态:通讯、建筑和金融。但是巴西建筑、通讯部门贸易不大, 其在TC指数上表现出来的竞争力优势是不真实的。巴西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很快, 自2010年由竞争劣势转为竞争优势。作为前三大出口项的其他商业服务、旅游、运输的TC指数都为负, 且除运输外都表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保险、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的TC指数10年来均为负值, 特别是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以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接近于-1, 贸易竞争力极其低下。
2001~2012年,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在传统服务业项目中, 旅游从2009年起从竞争优势转变为竞争劣势, ;运输的TC指数一直为负;建筑自2002年以来由竞争劣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且竞争力正逐渐增强;其他商业服务一直保持微弱的国际竞争优势。在新兴服务项目中, 通讯的贸易竞争力略微改善;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指数近10年来均为负值, 贸易竞争力水平相当低下。
印度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远高于其他金砖四国, 且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大多表现出竞争力优势。计算机与信息部门TC指数近十年来都接近1, 且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讯、保险表现出国际竞争优势, 金融部门TC指数虽然在2009年转为负数, 但接近0, 竞争劣势不明显。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的竞争劣势也比较微弱。
2001~2012年, 俄罗斯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缓慢, 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低下。运输是俄罗斯服务贸易中唯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但近年来其国际竞争力也出现了弱化的态势。版税和许可证费也是俄罗斯竞争力劣势极强的部门。
南非的服务贸易部门TC指数从数值上看, 处于正数状态的部门居多, 建筑和金融TC指数更是接近1, 但这仅是由其部门进口规模过小带来的。南非三大服务出口部门中, 旅游的竞争力优势比较明显, 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竞争劣势明显。
三、政策建议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在“金砖五国“中居于首位, 但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并无竞争力。因此在“金砖国家”服务贸易中, 中国应该1、从巴西、印度、南非试点大力发展双边运输服务, 力争将运输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扭转运输服务逆差;2、利用现有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对其他四国, 尤其是巴西、印度、俄罗斯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3、发挥我国建筑服务国际竞争优势, 推进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 鼓励大中型建筑企业进军俄罗斯、印度市场;4、积极转变服务贸易发展方式, 积极有效地引导服务业FDI投向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5、引导中国企业对巴西、南非进行服务业的投资。
摘要:本文基于2001—2012年“金砖五国”服务贸易数据, 对“金砖五国”服务贸易近十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综合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结构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从总体上和行业上计算了“金砖五国”各自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并将其与英、美等大国进行对比, 以求更全面的评价“金砖五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并为中国与其他四国服务贸易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砖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合作
参考文献
[1]李杨.金砖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其合作研究[J].亚太经济.2012 (2) :75-79
[2]陶明, 邓竞魁.新兴市场服务贸易比较研究——以“金砖四国”为研究对象[J].国际贸易问题.2010 (3) :86-914
[3]王峰, 周文帅.中国与东盟国家计算机与信息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亚太经济.2012 (6) :112-117
[4]尹国君, 刘建江.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 (7) :58-66
8.贸易合作论文 篇八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中心理事长、瀚闻资讯董事长童友俊为我们详解“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情况,作为本刊系列专题报道的开篇。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描绘了贯穿亚欧大陆,一头连接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连接发达欧洲经济圈,且涵盖中间广大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
针对以上“一带一路”沿线64个主要国家,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我国对外贸易大数据,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情况进行分析。
一、中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出口额总计6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占我国2014年出口贸易总额的27%,增速超过我国总出口贸易增速(6.1%)。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出口大幅增长,2012年之后增幅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出口贸易增长速度。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北亚的俄罗斯和南亚的印度等地区。机电类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3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如表1-1。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出口额基本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对越南和伊朗出口增长幅度较大,分别比2013年增长31.17%和72.26%。2014年,我国出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7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出口额83.11%。
二、中国主要贸易进口国家及产品种类
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64国家进口贸易额总计4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占我国2014年进口贸易总额的25%,增速超过我国总进口贸易增速(0.4%)。2010年以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贸易进口大幅增长,2012年增幅开始减缓,但增速也均维持在2%以上,远高于我国总体进口贸易增长速度。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中东、东北亚的俄罗斯和东南亚地等地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的进口量最大,占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42.58%。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和主要产品种类如表2-1。
近三年来,我国主要产品年进口出现下滑,其中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两个最主要进口国家进口额分别比2013年下降7.49%和9.25%。2014年,我国进口额大于100亿美元的15个国家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国家总进口额84.84%。
三、中国主要贸易方式与贸易主体
1、出口情况
(1)主要贸易方式
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包括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租赁贸易、出料加工贸易、其他境外捐赠物资和补偿贸易。其中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三种方式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额的87.56%。
(2)主要贸易主体
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主体包括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中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到总出口额的85.7%。
(3)主要贸易主体采用的贸易方式
私营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商户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77%、60%、88%和95%。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中,进料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分别占其出口总额的55%和44%。
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占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两种贸易方式总出口额的99.64%,其中私营企业占37.70%,外商独资企业占27.03%,国有企业占21.33%,中外合资企业占13.58%。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贸易分别占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总额的3.17%、7.04%、7.23%和5.80%。
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中,出口企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2014年,国有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额占全国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额的93%,私营企业占6%。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额占国有企业出口贸易总额的11%。
(4)主要出口产品种类的贸易方式
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出口产品(TOP10)的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除精密仪器及设备和矿物燃料、矿物油产品外,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均超过50%。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以及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出口易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47.87%),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和矿物蜡产品出口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为主(54.43%),此外,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出口也占有较大比重(24.44%)。
(5)主要出口产品种类的贸易主体
出口额在100亿美元以上的14个产品种类中,私营企业在9个产品种类中所占比重超过50%。其中,在家具和寝具、针织服装及附件、非针织服装及附件、鞋靴、护腿和陶瓷产品出口中占到83%以上。外商独资企业在电机、电气、机械器具及零件和精密仪器及设备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30%。国有企业在钢铁、钢铁制品、车辆及其零件以及矿物燃料、矿物油等资源型产品出口比重较高,尤其在矿物燃料、矿物油产品出口中国有企业占到6成。
(6)主要出口国家的贸易方式
我国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越南、印度、俄罗斯联邦、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泰国、伊朗、菲律宾,其中一般贸易出口总额占向前十国出口总额的63.81%,进料加工贸易额占比为18.06%,边境小额贸易出口额占比为5.69%。
前十国中,除了越南和新加坡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方式的贸易额占比小于50%以外,其余国家该比例均大于60%,其中伊朗该比例高达86.25%。向新加坡出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向新加坡总出口额的37.9%,十国中排名第一;伊朗该比例为5.22%,占比最小,其余国家排名基本保持在10%-20%之间,集中在15%左右。而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下,向越南和俄罗斯出口额占该贸易方式下前十国总出口额的99.9%,其中越南占近73.47%,俄罗斯占近26.53%,且在向两国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占向越南、俄罗斯总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22.42%和9.61%。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下,出口额占到向新加坡总出口额(除去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额)的48.26%,菲律宾该比例为36.67%,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该比例超过了40%,分别为42.94%和45.90%。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方式下,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口额占总出口额(除去主要贸易方式贸易额)的80.65%,另外,印度、越南、俄罗斯、泰国该比例都在60%以上。
向伊朗的出口,在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方式下,出口额占到向伊朗总出口额的47.53%,印度尼西亚为31.88%,其他国家在此贸易方式下的出口额占比基本保持在12%以下,印度(20.78%)除外。
(7)主要出口国家的贸易主体
我国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中,排名前十的国家的出口主体包括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集体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其中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前十国中出口贸易额占总出口贸易额的85.67%,其中私营企业出口贸易额占比最高,为 53.13%。
向印度、新加坡、泰国出口贸易中,私营企业出口贸易额占总出口贸易额的比例分别为47.28%、35.74%、44.66%,除此之外,其他国家该比例均超过50%,伊朗最高,为69.95%。前十国出口贸易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比最高的是新加坡,占向新加坡出口总额的31.69%,泰国占到26.38%,马来西亚该比例为26.06%。
国有企业作为贸易主体在出口贸易中占13.16%,向印度尼西亚的出口中,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8.60%;伊朗该比例也相对较高,为17.07%;向越南、印度、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出口贸易中,国有企业出口的贸易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均超过了13.16%的总水平。
2、进口情况
(1)主要贸易方式
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四种方式进口额占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92.01%;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两种贸易方式在进口中的比例达到16.43%,较出口高出两倍多;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仅占1.96%,远低于出口(6%)。
(2)主要贸易主体
同出口一样,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是较为主要的三种贸易主体,其进口额占到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额的86.41%。
(3)主要贸易主体采用的贸易方式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一般贸易进口为主,分别占其进口总额的81%、74%、57%、68%和62%。外商独资企业,进料加工贸易比重较大,占其进口总额的38%;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两种贸易方式进口额占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26%。中外合资企业一般贸易进口额占50%,进料加工进口额占24.3%。
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在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下的进口额占该贸易方式总进口额的98.41%,其中国有企业占比为57.06%,外商独资企业占到 19.68%,中外合资企业占到17.77%,私营企业占到3.9%。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口贸易额占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的进口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76%、0.98%、5.41%和8.69%。
边境小额贸易进口企业主要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总占比达到99.16%。
(4)主要进口产品种类的贸易方式
我国绝大多数主要进口产品(TOP10)的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除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和天然或养殖珍珠、贵金属等产品外,一般贸易所占份额基本超过50%。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等进口贸易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占比75.83%。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的进口贸易在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方式下的进口额分别达到23.72%、38.63%和29.15%。木及木制品、木炭产品贸易方式除一般贸易外边境小额贸易也占有相当比重(35.51%)。
(5)主要进口产品种类的贸易主体
进口额在50亿美元以上的13个产品种类中,国有企业在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沥青物质、矿物蜡产品中进口占比高达79.49%。此外,在矿砂、矿渣及矿灰产品中,国有企业进口占比最高位41.11%。私营企业在木及木制品、木炭进口中占比为77.59%,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等的进口中占58.55%。同时,塑料及其制品、矿砂、矿渣及矿灰和铜及其制品等产品的进口贸易中,私营企业的进口额占比都接近50%。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占比较高的产品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气设备及零件、核反应堆、机械设备及零件和光学类精密仪器和设备类产品中,其中电气设备类产品占 60.09%。
(6)主要进口国家的贸易方式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占60.85%;进料加工贸易占13.54%;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贸易进口占17.44%,比出口保税贸易占比高出两倍多。
进口贸易前十国中,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印尼、阿曼、伊拉克一般贸易进口额占从各国进口贸易额的比例均超过65%。进料加工是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四个国家重要贸易方式之一,占从各国的进口贸易总额23%-30%。此外,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的进口占从马拉西亚总进口额的38.09%,菲律宾的26.44%,新加坡的20.12%。
(7)主要进口国家的贸易主体
进口贸易主体以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四类贸易主体的进口额占贸易前十国总进口额的98.28%。国有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比远高于出口贸易额占比(进口:42.39%、出口:13.16%)。私营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比则减少为21.28%,减少了2倍多;同时,外商独资企业在进口贸易当中的贸易额占比相比出口贸易的排名虽然降低,但是比例却增加到了21.92%。
就具体国家而言,国有企业进口额在从伊拉克的进口总额中的占比高达89.47%;阿曼其次,国有企业进口额占比为79.20%;进口贸易前十国中,国有企业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的贸易额占从各国总进口额的比例均超过了50%,分别为58.29%,67.71%和78.15%。
从泰国的进口贸易中,私营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从泰国总进口额的37.02%;印尼占34.37%,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比也较高,分别为29.01%和28.73%。
外商独资企业在从各国的进口贸易中,也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尤其在从马来西亚的进口贸易中,占马来西亚总进口额的48.8%,将近一半;从新加坡、菲律宾的进口贸易额中,外商独资企业的进口贸易额占比也超过了40%,分别为41.81%和42.55%。从与泰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可以看出,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占比(35.42%)要高于出口额占比(26.38%)。
9.合作社合作协议书 篇九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促进发展的原则,现就有关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1、甲乙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规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违法、违规和有损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以及合作双方的利益。
2、甲乙双方在本协议项下的合作应本着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并重,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
3、甲乙双方在上述共识的基础上,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持续深入发展双方可能的各个方面或行业领域的合作。
二、运行方式
甲方为乙方免费提供开放式溯源平台。乙方自行组织生产,准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基础条件具备后,向甲方提出加入申请,甲方按审核标准对乙方条件进行审核。
三、合作双方权利和义务
1、在协议约定的技术项目中,甲方为乙方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与技术支持。
2、甲乙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甲方组织产品销售时,乙方为其提供产品相关信息,保证产品正常销售。
3、甲乙双方应充分利用溯源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
4、甲乙双方不得以合作机构名义做违法、超出合作业务范围及影响对方形象的一切工作及行为活动。
5、甲乙双方工作过程中,出现有损害双方形象及违反双方规定的行为,对方有权利单方面中止协议,同时有权利追究违反规定一方的相关法律责任。
6、甲乙双方有义务执行双方所达成的决议,遵守章程,维护彼此的合法权益。
7、甲方负责为乙方培训系统操作人员,乙方接受培训的人员应达到熟练操作并能解决简单问题的程度。
8、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将合作内容委托给任何第三方。
四、协议的生效、补充、变更、终止
1、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欲变更、解除本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口头无效;解除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向对方提出;
2、甲、乙双方中任何一方未履行本协议条款,导致协议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对方有权变更、解除协议,违约方要承担违约责任。
3、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定,并以备忘录或附件的形式体现;本协议的备忘录或者附件与本协议拥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本协议自双方代表人签字认可之时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10.贸易合作论文 篇十
作者:苏海亚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教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存在着合作稳定性差、合作层次较低等问题。本文从笔者所在的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推出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阐述这一模式的成功之处,证明其不失为一种建立校企深层次和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 课程改革 基地建设
推进区域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强、合作层次不高、产学脱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至今仍是一个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创设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打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开启了校企合作的破冰之旅。
所谓―66670‖校企合作联盟,是指以政府为统筹协调,由6所职业学校、6个工业功能区、6个行业协会和70多家企业本着平等的原则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它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较好地实现校企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点对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双向合作、系统―面对面‖合作的转变,是校企合作发展的高级阶段。―66670‖拓宽了合作渠道,使得校企合作在合作平台、合作途径和合作目标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一、合作平台:变―点对点‖为―面对面‖
以往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合作,这种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或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合作比较松散。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笔者学校努力探索新的众力―合作‖模式——多所职校的联盟、政府力量的支持、多个功能区和多家行业协会的加入、7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形成了―面对面‖的合作模式。
―66670‖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促使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既不会因某个学校没有某专业学生而导致合作无法开展,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的倒闭而致使合作关系的终结。同时,校企合作为双方或多方联动,达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领域更加宽广,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校–企、校–校、企–企、校–企–校、企–校–企合作,拓宽了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途径:变―单通道‖为―多通道‖
―66670‖校企合作的途径,也由原来学校向企业单向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单通道‖变成了学校与企业在多方面紧密联系合作的 ―多通道‖。
龙源期刊网 http:// 1.聘请企业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联盟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家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事关学校大局的事项进行研讨,对专业设置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企业领导和专家对学校招生计划和专业布局、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科学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设实训工场、培养师资队伍、考核学生技能、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组织联盟成员,开展职前培训
自联盟成立以来,学校多次邀请成员单位来校为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多个功能区领导、多家行业协会专家、多位企业老总和技术骨干莅临学校,给学生带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文化、从业要求等信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就业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
争力。
3.设立企业奖学金,参与学生培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单位的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参与学生评价与考核,使学校的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科学。如海宁德俊织染有限公司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设立―德俊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毕业生;海宁雄风广告有限公司设立―雄风奖学金‖,每年奖励园林绿化和工艺美术专业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海宁中国经编园区也设立―经编园奖学金‖,奖励经编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举措落到了实处。
4.引进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合作联盟,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当中。比如,联盟单位海宁市技工学校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仿真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借鉴和模仿企业,将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立―班级公司‖,并冠以―企业‖名称,每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内容,并浓缩为企业精神,提升职业素养。5.深入企业车间,实现校企对接
鲁昕副部长在―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的讲话中指出,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 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合。教师、学生深入企业是进行有效对接的途径。
6.开展信息互通,畅通供需网络
作为联盟副理事单位之一的海宁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其网站上专门设置链接,发布联盟学校各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并及时提供用工信息,积极组织招聘单位来职业学校现场招聘,基本保证了每年两场专场招聘会。通过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建立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供需网络,有效畅通了双方的供求信息。
三、合作目标:变―强知‖为―强用‖
所谓的三用即―够用‖―能用‖和―会用‖,―够用‖可以解决课程体系标准问题,―能用‖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会用‖可以解决学生技能评价问题。为更好地实践校企合作,达到社会、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我们必须以此为引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1.以―够用‖为标准,改革专业建设,重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最需要的是技能的―好人‖,因此,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应以企业用人的标准为准则,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上,学校应根据企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专业性课程设置上,以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要为标准,以课程设置―够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课,重组以核心能力为框架的横向技能模块体系。在文化课设置上,学校针对企业对学生素养的需求,以培养企业―够用‖知识为原则,取消高
二、高三就业班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开设书法、应用文写作、口才、实用英语、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个人投资理财等课程,着力培养 ―说、写、礼仪、公关、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六大职业素养。2.以―能用‖为标准,改革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
在制订课程标准时,我们努力摆脱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改革课程标准。比如在了解到目前英语教学中―学生无兴趣‖―企业用不上‖的现状后,学校根据企业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能力出发,改革现行英语课程,制订了《实用英语》课程标准。标准以能力为本位,重口语交际能力,轻语法、词汇知识,从学生生活场景出发,以任务为引领,结合海宁本土经济、文化特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以往,中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注重内容的体系性,忽视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不会做,该学的学不到。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能力普遍低于普高学
龙源期刊网 http:// 生的这一状况,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从企业现实需求出发,以―能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素养类和专业类校本教材,删减以往教材中繁杂难懂的内容,让学生用―能用‖的知识达到―会用‖的目的。
3.以―会用‖为标准,改革培养模式,重视基地建设,转变评价机制
(1)教学模式:变―重理论‖为―重实操‖。根据―会用‖原则和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学校在遵循职业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到总教学时间的60%以上,并着力构建―课堂设到工场、企业搬到学校‖的新模式,切实加强技能课教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经历三次实训、实习:教学见习,参观企业生产现场,建立感性认识;教学实习,进行技能操作和仿真实训,用实训、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完善理论体系;毕业实习,到合作企业下车间顶岗实习,重在综合能力的运用,对几年来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检验与考核,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前最后一次检验审视自己。
(2)基地建设:变―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职业教育作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因职业劳动中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隐性成分,必须依靠实际的动手参与才能掌握。因此,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和实训工场的依赖性特别大。但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近两年招生规模的扩大,仅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
校企合作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地,变基地建设从原来的―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极大地解决了学生见习、实习等问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评价机制:变―学校一方‖为―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以往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重视书面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素养考核,因而学校评价产生的好学生往往不是企业所需的好员工。校企合作联盟建立后,考核主体由学校变为学校和企业,考核内容由专业知识考核变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考核方式由单一的书面考核变为书面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近年来,随着考核内容和评价机制的改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多年的实践证明,―66670‖校企合作联盟的确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多赢的合作效果。我们将继续进行实践和研究,进一步解决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深化发展、机制稳定以及体系完善等问题,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有望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贸易合作论文】推荐阅读:
贸易合作产品经销合同11-16
版权贸易论文07-22
贸易论文答辩11-11
中韩贸易论文08-26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论文08-15
本科绿色贸易壁垒论文09-12
国际经济贸易论文开题报告07-16
经济贸易系毕业论文封面06-26
贸易均衡的政策选择研究论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