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2024-07-23

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精选8篇)

1.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一

积极扩面强化管理 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XX市从某年月份启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对起步晚、扩面任务重、管理基础薄弱的压力;我们牢固树立最大限度保障参保人医疗权益思想,始终坚持扩面与管理两手抓;经过三年来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体系和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我市医疗保险走向了规范发展,平稳运行,医、患、保三方基本满意的良性循环轨道,实现了高点起步、跨越发展。

一、我市医保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截止到去年月,全地区参保人数已达人,覆盖面;基金累计征缴万元,累计支出万元,节余率;参保人住院(特殊病种门诊医疗)个人负担比例从启动之初的降为此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家,定点零售药店家,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就医、购药服务体系;以《XX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个政府文件为主体,一系列扩面、就医、管理、结算文件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建立了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离休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全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形成。

我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扩面进展快,中直大企业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去年的总参保人数比启动之初净增倍,辽化、庆化、十九局和弓长岭矿等四大企业计万名职工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持续形成热潮,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已成为全市医疗保险重要增长点。到去年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已达人,共收缴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费万元,支出万元,基金当期节余率此比单位参保的基金节余率高近个百分点。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工作保证了并轨失业人员及时接续医疗保险关系;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医疗保险自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两个定点管理力度大,基本杜绝了定点医疗机构分解住院、串换药品、串换病种和乱收费等严重违规和定点零售药店串换药品、保健品的违规问题。启动实施医保改革以来;我市始终将对两个定点的监督管理工作作为医疗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三年来,共查处违规定点医院家(次),扣除保证金万元,其中一次扣除保证金五万元以上的有两家(市第二医院和辽化医院);查处违规定点药店家(次),取消定点资格一家;暂停三个月医保服务资格八家;扣除保证金万元。四是医疗保险计算机网络建设起点高,实现了网上实时监控和参保人就医购药“一卡通”。即参保人可以持卡到全市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进一步促进了医药市场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达到了方便快捷和质优价廉的目的。

二、主要做法

(-)大力实施扩面,分类指导,不拘一格,实现应保尽保医保启动之初的扩面是先将效益好、退休人员少的单位纳入医保,尽快形成基金积累。在随后的扩面中,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因地制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多种措施并举,分别将不同人群纳入医保范围,基本实现应保各保。

⒈落实扩面目标责任制。将省下达扩面指标分解到县区、部门和单位,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医疗保险改革领导小组,不定期深入到县区和大企业督促扩面;每季度通报扩面情况,对扩面中的问题多次专题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各单独统筹县区分别成立医疗保险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扩面,并将扩面指标层层分解到基层;制定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实现责任到人。

⒉因地制宜,对不同的单位和人群制定不同的参保政策一是对大企业,实行统一政策、委托管理。即大企业向市医保中。心缴费,医保中心将上缴的统筹部分扣,其余的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按照超支不补、节余归己的原则于以返还,委托该企业自行管理,职工就医年内不放开,待遇支付严格按照市统一政策规范运作。大企业按此政策参保,即增加了参保的权重,又产生了重大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扩面的深入开展。

二是对有能力缴费但退休人员比例高的单位,按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缴费的同时,对退休人数超过在职职工以上部分,征收风险调剂金,保证一些企业如有机化工厂(在职职工仅人,退休人员人)、市橡胶厂(在职人、退休人)、市塑料厂(在职人、退休人)及时参保,比常规思维下的分期分批纳入医保缩短年时间。三是对困难企业降低缴费比例,但待遇不降低。我市规定困难企业缴费率为(比正常参保企业降低个百分点),但是其退休人员同样建立个人账户。按此办法,户困难企业人纳入保障范围,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权益,这在全省是首创的。四是对医改前破产企业,实行同级财政按每位退休人员元标准缴费;对无缴费能力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由单位或单位主管部门筹集资金为主,同级政府配比补助为辅的办法。即单位或主管部门筹集元,同级财政配比补助元。退休人员实行住院费用统筹,不建立个人帐户。现已将人纳入了医疗保险范围。五是对灵活就业人员,实行退休后建立个人帐户,工龄视为保龄的政策鼓励接续医疗保险关系。坚持保障医疗权益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在缴费标准确定为上年市社会平均工资的叫,缴费年限为年(其中实际缴费年限至少满年),在风险控制上设立参保时限和医疗待遇等待期,对超过规定期限个月参保的,个月以后享受待遇,并且退休后不手建立个人帐户。

⒊加大宣传力度,掀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热潮。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医疗保险宣传方案,对宣传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和周密部署;一是每年月份确定为全市医疗保险宣传月;以问答和图表的形式编辑了《医疗保险改革宣传提纲人印发宣传单万份,编印《医疗保险政策法规汇编》册,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大型新闻发布会,在电台、电视台、报纸设立专栏宣传参保政策;三是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从政策上不能实行强制,只有在宣传上下功夫的实际情况,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医保中。心的领导班子分片包干,组织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余人深入全市个社区,开展专门的灵活就业医保宣传活动,形成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热潮。

⒋加大监察力度,依法推进扩面工作开展。在扩面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劳动监察作用,建立劳动部门内部的联动机制,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医保中。七下达参保缴费通知单,凡未按规定期限参保的,移交劳动监察支队强制执行。仅去年就对户拖不参保和欠费断保单位实行处罚,督促参保人。

(二)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目标,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在不断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始终将管理工作同步进行,推动全市医保纳入扩面带动管理、管理促进扩面的良性运作轨道。

⒈适时调整政策,减轻个人负担。某年我市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政策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取消部分乙类药品的先行自负比例,降低诊疗项目自负比例,降低参保人住院支付的统筹基金起村标准以上、最高文件限额以下的个人负担比例,取消精神病住院的起村标准和内第三次以上肿瘤化疗的起村标准。同时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的最高文件限额,将原累计支付万元提高到万元。使参保人住院个人负担比例由降为。

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一是严格定点资格审查,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主要岗位负责人医疗保险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将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范围,有效地牵制了大医院医疗费恶性增长的势头,三级医院部分肿瘤手术平均降幅元;三是对足点医疗机构实施高质量年终考核,对考核结果在分以下家单位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暴光,并将扣留的保证金作为奖励基金;建立起有奖有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机制;四是突出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定点零售药店考核制度,对销售日常生活用品、营养保健品等严重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在全省创造性地建立了医保药品付货票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串换药品行为。严格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定点医院和药店的服务行为,使参保人满意率从启动之初的提高到以上。

⒊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一是强化基金征缴,认真开展缴费稽核,提高收缴率。市医保中心成立稽核小组;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人加强对参保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财务状况的稽核,稽核参保单位人稽核面超过参保单位总数地纠正瞒报、漏报和骗取医疗保险基分行为起,追回损失万元。每年征缴率均达到以上。二是加强基金使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结算办法,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支分担、节余奖励”的办法为主,同时将各个医院的市级以上重点专科作为单病种结算品种;如市中心医院的肿瘤、心血管病,市二院的糖尿病,三院的妇产科疾病等,用结算杠杆调整医疗服务行为,鼓励医院走科技兴医之路。按照年终决算,对三家超出总量控制指标的单位,累计减少拨付医疗费万元。

我市两年来的医疗保险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理念,争取在今后工作中再创佳绩,开创XX医保工作新局面。

2.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二

(二) 养老保险制度层次多, 存在不合理现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层面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等四大块, 导致养老金分配呈现不同层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金由财政拨付, 企业采用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 农村则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种分配结构在无形中给社会成员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导致了养老制度的不合理。

(三) 金融危机减缓经济发展, 群众心理负担大

我们正处在金融危机这一敏感的经济背景下,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放缓, 群众已经背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在这关键时期推行改革措施, 既有可能促进经济体制的全面发展, 也有可能受到强烈的阻力, 致使改革不能如期完成, 进而影响整体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发展进程。

二、当前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存在问题

长期的分层管理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养老体制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 我国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下来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暴露出许多与现实经济社会的不适应现象, 具体如下:

(一) 事业单位管理形式存在多样性

我国的事业单位分类界定不是很明确, 从经济来源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从功能上可分为具有行政执行功能的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性质的事业单位、以公益性服务性为主体的事业单位以及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如果对这些单位实行“一刀切”的改革措施, 既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也有失社会公平, 更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事业单位进行理顺关系, 近而科学分类, 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 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待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企、事业单位的待遇差距是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事业单位退休金高于企业, 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按本人职务工资与津贴之和全额计发离休费, 退休人员的退休费按本人职务 (技术等级) 工资和津贴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基本上都在80%以上。企业养老金则是由企业和个人分别缴纳, 个人退休时, 根据缴纳年限等领取退休养老保险金。事业单位一旦改由和企业一样形式统筹发放, 很有可能造成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减少, 人们担心改革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 造成退休后生活质量下降, 也在情理之中。

(三)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影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

这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要让事业单位养老问题纳入社会化管理, 实行与企业同样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方式。目前企业养老金由专职的劳动保障部门管理, 而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仍由单位负责发放, 日常管理工作也由单位负责, 这种管理体制造成工作人员退休后仍然隶属于原单位, 现有的专职劳动保障部门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因此直接影响了实行社会化管理进程, 同时双轨的管理体制无形中加大了管理成本, 降低工作效率。

(四) 权利义务不完全对等

在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中个人负担8%计入个人账户, 体现了投入回报的公平。但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还没有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谈不上有个人账户问题, 还有未交养老保险的已退休人员, 当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也改革为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时, 如何建立个人账户的对接, 怎样才能最好的体现权利义务的对等性, 就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制定过低, 会造成事业单位老职工特别是即将退休人员的巨大的心理落差;如果制定过高, 对于按月支付养老金的企业职工而言, 也是一种不公平。

(五) 养老保险资金存在缺口

企业员工养老基金经过多年的积累, 尚可承担目前的支出, 事业单位中靠自收自支补充经费来源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部分事业单位一直由财政负担、单位包办退休养老, 员工不必自负其责, 没有任何个人账户的积累, 现在要通过改革将员工养老完全转向社会, 这势必给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造成一个很大的资金缺口, 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 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三、解决办法

养老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养老保险改革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 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涉及范围较广, 政策性强, 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所以, 在改革中必须做到公开透明、循序渐进, 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早日成熟,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 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尽早将公务员纳入养老保险改革范围。这次改革没有涉及到同样由财政全额拨付养老金的公务员群体, 这不免引起一些群众的质疑。合理的养老保险改革方向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惠及全体民众的基础上, 承认差异性。及早推行公务员养老体制改革, 既能为事业单位改革做出表率, 又有利于消除改革阻力, 促进国家养老保险改革的良性循环。只有在全社会成员参与的情况下, 才有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可能。其次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标准, 就目前的形式看, 我国企业职工及农村人口社会保障水平都较低, 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强化社会统筹国民化的政府责任。

(二) 统一城镇养老保险体制, 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全国一盘棋, 建立统一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总体原则, 为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 在同一制度内所有退休人员享受同等的基本养老保险。在社会统筹方面, 则根据各自的工资构成不同, 建立有别的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并与工作年限相联系, 使养老保险能够按良性轨道运行。

(三) 以科学分类为前提, 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要首先分层次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在科学地对事业单位按照具体权责分类改革的基础上, 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则属顺水行舟。事业单位按经费渠道划分, 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 与此相应的是职能与管理方式的不同。大致上, 前者或就直接行使行政职能或进行公益类服务工作, 没有收入来源, 只能靠财政拨款, 后两者行使部分行政职能或非行政职能, 有一定的收入来源。我们可以将行使行政职能的一类划归公务员养老保险类型, 主要工作性质是有偿性社会服务性质的, 应与企业统一标准;从事教育、科研公益类服务的要根据其社会属性和功能具体区分类别。至于因改革可能使事业单位员工损失的那部分养老金, 可以通过“职业年金”缴付比例等方式加以弥补。即按照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养老金, 对其差额部分采取加发的办法予以解决, 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这样权责明确便于管理。按照“老人老办法, 中人中办法, 新人新办法”的方案, 对于老人和中人, 按照其工作年限给予补贴, 而对于新进员工, 建立个人账户, 走社会统筹之路, 直接进入社会养老保险系列。这样保证了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公平、公正, 同时又不会造成在统一制度内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待遇不平等。

(四) 加大宣传力度, 统一认识形成共识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对我国养老制度动的一次大手术, 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 其过程一定要透明公开。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改革方案要兼顾公平,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强制性实施的措施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对这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这项改革措施的了解度, 打消不必要的顾虑, 进而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五) 改革人事制度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制度模式、管理体制、筹资机制、待遇计发办法、受益资格和养老保险关系衔接等方面, 都与企业完全不同, 传统单位退休金的发放亦与现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发放办法各异。实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转换, 不仅仅是做好资金流转这么简单的问题, 各方面政策措施都要衔接得当, 不然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四、结论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 是要让退休人员更好地享受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 应当加大对企业职工、农民的保障力度, 调整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之间养老保险待遇上的差异性, 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以体现社会公平, 强化社会统筹国民化的政府责任。通过改革破除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福利性”, 同时, 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的结合起来。使企业养老金能够“稳中有升”, 事业单位养老制度统一有序, 切实体现社会统筹保障特点, 从而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谐。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目标定位要适当准确, 要总结企业养老保险改革中的经验及教训,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建立起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要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宣传解释工作,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养老观念。同时, 要兼顾到不同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险权利和利益, 逐步提高群众的养老标准, 真正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具科学性、社会更和谐、经济社会更具发展性。

摘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一直延续下来的, 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已不适应。同时, 养老水平高低不一、权利与义务不完全对等、养老保险资金保障存在缺口, 等等, 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并由此推动对现有的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改革,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将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提高全体民众的养老待遇水平。

3.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三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现状;措施

一、我国现行事业单位的分类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按照单位的属性分类,这是最传统的分法,这里说的属性是指单位所从事工作的行业属性,该种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把单位的特征和性质展现出来,不利于单位的整体规范化管理;第二种分法是按照单位的经费来源分类,国家全额拨款算一类,部分拨款(也称之为差额拨款)算一类,自收自支的单位算一类,这是最常见的三个类型,该方法使用广泛,有其自己的实用性,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不能囊括单位的全部职能,比如单位的公益性和服务性等,对职能的界定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第三种分法是按照单位的职能分,比如分为公益类、执法类、生产经营类、以及其他具有特定职能的单位,这些单位分别承担发展社会公益职能、执法职能、或是其他职能,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明确单位的职能,方便统一管理。

二、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切实的提高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参保观念意识,提高其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我国试点地区采取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模式。个人按照工资的8%缴纳,单位按照个人工资的20%进行补助,设立个人专门账户,个人缴纳的部分打入个人专们账户。这种通过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保险统筹方法,显而易见,提高了个人退休后养老金的发放水平,提高其参保积极性。

(二)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开展

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使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举步维艰,目前推行的事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与单位统筹缴纳的方式,并建立专门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方式,并且缴纳年限和缴纳金额采取累计制,无论个人的工作岗位怎么调动,都不会影响个人养老保险的缴纳,也不会影响个人利益,解决其后顾之忧,有力的推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三)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工作

从当前各个试点情况看,各地都建立人社部门都建立专门的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加强养老保险的管理与经办能力建设。不仅提高了养老保险办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养老保险各方面管理工作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地方财政压力,推动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三、认真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面临的严峻形势

由于法律不健全,体制机构不顺,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工作进度不均衡,各地区参保范围和对象不同。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但是目前有的事业单位出现大量合同工和编制外人员没有参保,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出现均衡不一,面临困境。

(二)缴费标准和比例不一。在缴费基数标准看:有的按实际工资基数缴费,有的按基本工资作为基础缴费,五花八门,形式各样,不统一。这些不同养老保险个人缴纳的部分,账户管理和人员流动带来很大的难题。

(三)社会各方面统筹层次低,抵抗风险能力不高。大部分地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仍然实行县级统筹,统筹层次底,会出现很多弊端,抵抗风险能力差,财政每年要进行转移支付;由于单位缴费不均衡,导致各区域累计基数非常低,在面临金融风险等情况抵抗能力大大减弱。

(四)目前养老金发放办法需要进一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要彻底改变过去离退休人员养老有国家全部承担的模式,实行社会化养老模式,这样做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但是,新制度下仍包含着旧制度的成分,即养老的体制模式变了,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和标准没有变,传统的计发办法是养老保险发放标准与缴费多少无直接关系,在退休时候把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标准作为基数,,完全按照工龄计算养老金发放标准,换而言之,工龄越长,养老金发的就越多,反之越少,这显然有失公平。

(五)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和养老金替代率过高。根据社会调查,目前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达91.5%,而企业养老保险替代率约为81%,比企业高出近10个百分点。近些年从企业退下来的干部,对此意见比较大,但也确实反映出一些实际问题。许多企业的高级工程师退休金可能比同龄的机关事业单位的普通工人退休金低许多,这差距主要是不同的退休制度所致。企业、事业单位待遇水平反差较大,极易引起相互攀比,影响社会稳定。

四、针对目前现状原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后,各地区纷纷起草该地区试行方案,但是各地区的试行的进度相当缓慢。一难以确定本次改革的范围。根据社会保障部下发的方案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只适用于分类改革后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鉴于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还未完成,所以具体哪些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也就不能确定。二是鉴于目前形势,还不适宜制定出台详细的改革方案。因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时,还没有出台相配套的绩效工资制度。因此,在各地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未真正出台落实之前,就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二)地方财政状况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社会保险费要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个人负担少部分,其余由事业单位要负担一部分社会保险费,这部分保险费几乎全部要由财政负担,鉴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尤其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地区财政经济能力十分困难,更有甚者,财政自身难保,何谈支付大笔养老金费用,所以,这项改革如果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持是很难进行的。

nlc202309040502

(三)部分效益好的参保单位存在着“吃亏”思想。部分效益好的单位认为自己目前的各种福利很好,缴纳社会保险,投资大,回报率低,不愿意缴纳这部分费用,所以出现少交,漏报等现象发生。

五、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行政机关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进行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出现严重“碎片化”现象,交费方式和管理模式单一,出现更大的福利差距和复杂的管理局面,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所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记性分开改革,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也不利于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能独善其身,改革工作单独进行,应该与行政机关养老保险改革同步实施。进行统一的改革,既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改革成本,也能提高抗拒风险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全国实行统一的过渡办法,做好“中人”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债务弥补工作。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5年28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过渡办法。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依次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度系数。其中,过渡系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过渡系数保持一致。视同缴费指数由各省级地区统一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职业年金计发按照《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带来的财政负担要理性的正确认识认识

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才去的缴费模式,除了个人缴纳的部分,其余都是有政府财政负担的,而且这种把个人缴纳和财政负担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统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所以带来的财政负担也是必要的。

(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配套措施

加快完成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从公益性、行政性和盈利性事业单位三种类型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员采取人员聘任制度,对行政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参公管理制度,对一些盈利性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把绩效工资纳入工资改革当中,更大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破除过去凭工龄获取高工资的现状,也避免工作中的懒惰思想存在,据统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亿,预计到2050年,会提高到4.87亿,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为了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我国可以采取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办法,减缓我国养老负担和压力

(五)各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改革宣传力度。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作为一种大事情来抓,常抓不懈。要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化媒体进行宣传,如公益广告、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宣传,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宣传,使各参保人员能搞好理解本次改革相关政策,积极主动配合本次养老保险改革。

(六)各地区养老保险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养老保险事业顺利开展。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养老保险工作办理环境,给经办人员和服务对象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二是要加强经办工作人要培训力度,不仅要加强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提高办事能力,还要对其服务观念和服务态度进行教育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只有这样,各个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才能得到官大群众的认可,才能够更好地配合工作人员完成相应的业务工作。

六、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对于我们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也是一种挑战,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全面建成小康早日实现,所以,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进入关键时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扫除障碍,为推进这项伟大而艰巨的改革顺利进行,希望本人的论述能为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也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冯菲.事业单位养老路在何方――浅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6):144-145.

[2] 李璐.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2):11-13.

[3]姜爱林.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为何困难重重[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

[4]刘金川.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上),2014(9).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四

(苏政发[1999]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省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江苏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三日

省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关于江苏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简称《决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任务和原则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1999年底,在全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覆盖城镇全体劳动者。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我省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二、政策规定

(一)覆盖范围。我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统等地区人民政府决定。

(二)统筹层次。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省辖市为统筹单位,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市级统筹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实行统一政策,以后再逐步过渡到市级统筹。设区的市在全市区范围内实行统筹。

在宁省级机关及其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与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由省直接管理。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及其职工,可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三)缴费率。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一般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高于7%的须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人的2%。随着经济的发展,统筹地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

(四)基金列支渠道及缴费办法。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行政机关和由财政全部拨款的事业单位按原资金渠道解决,定额或定项管理的全民所有制医疗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其它事业单位从事业收人或经营收人中提取的医疗基金中列支,企业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用人单位及职工个人按月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统一缴纳,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从其工资收入中代扣代缴。

凡属于参保范围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应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2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医疗保险基金。

(五)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的建立和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划入比例由统筹

地区根据职工个人帐户支付范围

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各统筹地区要明确划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资金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相互挤占。一般个人帐户主要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主要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和门诊特定项目的医疗费用,门诊特定项目由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各统筹地区要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统筹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等途径解决。具体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以及个人负担比例,由统筹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各地在实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互助补充保险。

(六)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支付,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解决,不得从基金中提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存款利率按照国务院《决定》有

关规定执行,利息收入并入医疗保险基金。

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统筹地区应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七)其他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1.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支付确有困难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省级机关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管理由省卫生部门负责。各市的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央定。

2.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帐管理,医疗费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帮助解决。

3.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帐户的记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确定。

4.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具体办法待国家明确规定后,由省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5.职工现有医疗消费水平较高的特定行业,在参加基求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含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

7.职工因工伤、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已经实行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由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列支。尚未实行工伤、生育保险的,仍按原规定由原资金渠道解决。

8.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医疗费用,仍按原办法执行,资金从原渠道解决。

9.现享受公费医疗的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医疗费用,仍按原办法执行,资金从原渠道解决。

三、医疗服务管理

(一)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意见》(苏发【1997】6号)精神,协调各方面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之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适应和配套。要建立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分开核算、分别

管理制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形成医疗服务和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水平;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品经销机构的内部管理,规范医药服务行为,减员增效,降低医药成本;完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落

实卫生经济政策,合理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降低药品收入在医疗机构收入中的比重;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加速实施卫生区域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疗机构改革方案,计划部门会同卫生等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的有关政策。药品管理部门要认真配合,做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工作。

(二)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时,要引进竞争机制,职工可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也可持处方在定点药店购药。

(三)合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和标准。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会同卫生、财政、物价、医药等有关部门进行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制定职工基本医疗服务范围、标准,医药费用结算办法,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及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资格审定等具体实施办法。

四、实施步骤

我省贯彻国务院《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

(一)镇江、苏州、无锡、南通、盐城5个医改试点市,要按照国务院《决定》要求,逐步搞好医改方案的衔接,平稳过渡。

(二)南京、徐州、常州、连云港、淮阴、扬州、泰州、宿迁8个市,要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省的要求,制定好本地区医改实施方案,11月底前报省人民政府审批,今年年底前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三)切实做好新老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确保平稳过渡。原医改试点市用人单位缴费比例高出国务院《决定》规定的缴费比例的部分,要采取分别确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的支付范围、适当调整个人帐户记帐比例和个人支付比例、特殊人群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的办法,将用人单位缴费比例逐步降下来,按照《决定》要求,对原试点方

案进行调整。尚未进行医改试点的地区在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时,要注意做好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向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过渡衔接工作,使新老制度平稳接轨。

五、组织领导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医改工作列人重要议事日程。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省确定的任务、原则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一)为切实加强对全省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省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劳动厅、计经委、体改委、卫生厅、财政厅、人事厅、物价局、地税局、医药管理局、法制局、总工会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医改领导小组负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规划和重大政策的制定。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劳动厅。各市也要尽快建立和调整充实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市、县要根据医改工作需要,抽调有关人员在10月底前建立工作机构,工作机构设在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医改工作。已经进行医改试点的市、县要在12月底前理顺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

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医改工作,确保我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收,以及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三)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医改的目的意义,把广大职工的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决定》精神上来,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国务院《决定》的有关政策规定。深人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职工更好地理解、拥护和支持这项改革。

(四)认真做好医改方案的制定和报批工作。为了保证全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要根

据国务院《决定》和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调查研究、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本地区医改“实施方案”。省辖市医改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县(市)医改方案报省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研究解决。

一九九年九月三日

已访问[1153]次

5.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五

六盘水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摘要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事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事关广大城镇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实施时间不长以及医疗保险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各地区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采取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目前尚未形成大家公认的最佳模式。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扩大试点城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过程和运行状况,分析六盘水市的医改政策和管理特色,分析六盘水医改新问题,主要包括个人医疗费用负担重、医疗服务水平有所下降、医疗保险“扩面”困难、道德风险问题,等等。针对目前六盘水市医改中这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改善本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宏观大环境、加快医疗保险立法进程、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网络、预防医疗保险基金潜在风险、切实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加强医疗服务监控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六盘水市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理清思路,同时六盘水市位于经济落后的贵州省,对六盘水市医改工作进行研究,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一条适合当地特点的医改之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且对研究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六盘水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办法.发生由统筹基金支付的疾病时,个人先支付本人的起付段,即本人年工资总额的10%(乡企、私营企业等按本市上职工平均工资的10%)以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开始支付。使用统筹基金时按分段累加办法计算,个人要负担一定比例费用,即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加个人比例自付合计在5000元以内(含5000元)部分,个人负担16%;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部分,个人负担9%;10000以上至20000元(含20000元)部分,个人负担5%;20000元以上至封顶(含封顶线)部分,个人负担3%。凡职工患大病、重病时,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和个人比例自负累计金额达到封顶线以上部分的,由职工大额医疗费用基金按比例支付。即封顶线以上至8万元(含8万元)部分,个人负担3%;8万元至12万元(含12万元)部分,个人负担2%;12万元以上至15万元(含15万元)部分,个人负担1%;15万元以上部分,单位负担45%,个人负担5%,个人负担5%,大额医疗费用基金支付50%。使用“目录”外药品,又属病情确需者,在职职工个人先自付20%,退休职工先自付10%。大额医疗费基金支付范围按有关配套文件规定执行。

6.浅析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篇六

摘要 本文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美国医疗保障体制历时及至今改革的进程进行简要描述,分析该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法分析美国新医改改革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围绕政治、经济、社会公众等方面进行阐述,从美国新医改中得到有关启示,并启发我国可以从中借鉴、取之精华,并创建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使最多人获益的医疗保障体制。

关键字:美国医疗保障制度 医改 奥巴马 引子

2010年3月21日晚,美国众议院以微小的差距通过了医改法案,同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使之成为法律。历时14个月的新医改进程终于暂时落下帷幕。民主党方面评估,这次医改的推行将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目前美国有5400万人没有医保,医改方案将涵盖其中3200万人,从而使医改覆盖面从85%提升到95%,接近全民医保。[1] 2 美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现状

美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制是以私人商业医疗保险为主,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的,构成纷繁复杂,被公认为“不成体系”或“复杂多元化”,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医保体系。

美国现行医疗保障体制分为两大类。一是私人或社会组织举办的商业医疗保险,包括商业保险、雇主自保计划及双蓝计划。二是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医疗保障,包括针对老年人、65岁以下的部分残疾人以及永久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换肾的病人的医疗照顾计划和针对低收入人群、孕妇、失能者以及部分医疗照顾计划受益人的医疗资助计划。[2] 据美国统计局2007年数据显示,67.9%的美国人通过商业保险公司获得医疗保障,27.8%通过政府获得医疗保障,另外还有约15.3%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在拥有商业医疗保险的人中,60%通过雇主以团体保险形式购买,仅有9%由个人直接购买。[3] 美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动因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就针对美国医疗保障体制进行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而诱发其对其进行改革,改变医疗保障体制现状有以下原因:

3.1 没有覆盖全部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

如前所述,美国尚有约4568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占总人口15.3%,而到了2008年更是升至4600万,占总人口16%,比2000年的14%整整升高了2个百分点。19岁到64岁的成年人(2007年占总人口9%)保险不足的比例从2003年的9%增长到2007年14%。进入21世纪以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正一步步地缩减,其中中低收入者是未获保人群的主体。而拥有医保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由其雇主购买。[4] 这意味着在美国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自己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在患病时寄希望于医疗救助或以大大高出平均成本的价位购买应急医疗保险。而与之相较,如德国,90%的人口通过国家提供医疗保险,其余的也大多有通过企业或个人购买医疗保险。[5]在英国也有90%的人口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6]

3.2 医疗支出高昂且不断增加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医疗费用支出一直以平均11.6%的速度递增,【7】高出同期平均消费价格指数2.9%左右。最新的完整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的卫生支出占GDP的16%,比在OECD国家中仅次于它的法国整整高出4.8个百分点。而人均卫生支出为3200美元,在OECD国家中仅低于挪威和卢森堡。在

2010年支出甚至约占到GDP的17.5%。[8] 这为美国政府带来了较重的财政负担。在美国现行体制下,虽然实际提供服务的为各种私人保险机构或盈利性医院,但美国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负担一半及以上的医疗费用,造成沉重的财政压力。然而即便如此,根据兰德公司的调查显示,美国20%的家庭付不起医疗费,其中75%竟是投保者。

究其原因,除了医疗技术的进步,还与美国的医疗付费体系有一定的关系。美国大部分医疗付费体系为项目付费制(fee-for-service),医院服务也存在着过度医疗情况,患者无法得到成本—效益比较高的服务。一次由美国医学会发起的调查表明,大约有40%的医生承认,他们所开出的不恰当可能导致医疗费上升50%左右。且据统计,有10%的外科手术从全身症状看是不必要。[7] 而医疗保障体制的分散性、混合性和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

3.3 卫生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

在如此高昂的卫生投入下,美国人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却是低的,实际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还低于许多发达国家。据联合国发布的《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美国的婴儿死亡率和人均预期寿命分别只列全球第34名和29名。2006年,美国人口预期寿命为78.1岁,在30个OECD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七(仅高于墨西哥、波兰等几个经济相对不发达国家),低于OECD平均值1岁。在1960年至2006年间,人口预期寿命仅增长了8.2年,远低于日

【4】本的15年和加拿大的9.4年。

3.4 参保人经济可及性差

即使拥有医疗保险的人群也存在着严重的“看病贵”问题,这主要表现为保费不断上涨和医疗费用攀升。2000年到2007年7年间,商业保险费用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3%的水平,而参保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仅为3.1%,平均保费一般占个人工资的14%左右,占一个家庭收入的17%左右。虽然参保人的工资增长了,但商业保险费增长的幅度大于工资增长的幅度,这将很大程度加大参保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3.5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由于美国医保体系是由私人商业保险占据主导地位,使得那些患有慢性病、遗传性疾病或其他疑难杂症等适龄患者容易被拒保。

[4]

美国的卫生资源除了城乡差异,还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差异。15%的私人医院的医疗设备、条件和医疗技术高于35%的公立医院,这些医院主要是为有钱人提供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院则只是给军人、残疾人、低收入者提供相对低廉和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的医疗卫生服务。美国医疗保障体制的进程

自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历届总统都为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而前仆后继,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2010年3月21日,新的医改法案获得通过,美国将继续经历新一轮的医改。

4.1 美国历年医改情况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应对民众日益面临的疾病风险,借鉴19世纪末期英国医疗保障制度模式,美国政府逐步建立起以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其法律依据是1935年8月14日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可是,当时的公共卫生只覆盖城市居民。[7] 1945年,杜鲁门总统主张应当建立全国医疗健康保障体制,提出使每个人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的主张。而后,数届美国总统都信誓旦旦要实现全民医保,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65年,林顿•约翰逊总统终于成功确立了旨在帮助贫困人群和残疾人士的美国公共医疗补助机制及为65岁以上老年人群服务的政府医疗保险制度。至此之后,只有1985年《联邦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算是小小的成功。1994年,时任总统的比尔•克林顿支持、提倡的全民医保方案没有获得国会通过。之后,布什总统也屡次在国情咨文中强调改革的必要。[9] 4.2 奥巴马新医改

美国医改立法过程实际上是不同党派和利益集团角力的过程,这也是历次医改的关口,而这次奥巴马新医改也无法避免这个博弈过程。

2009年2月26日,奥巴马向国会提交了首份预算案,进行医改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3月5日,奥巴马在白宫举行医疗改革高层会议,要求国会在年内全面启动医改计划。6月17日,美国参众两院开始正式分别讨论医改方案。10月中旬,参议院筹资委员会通过了基本符合奥巴马原则的医改议案。10月29日,众议院率先通过众议院版医疗改革法案。2009年12月2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关键的“预投票”。时隔3天,参议院正式表决通过了参议院版医改法案,医改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程序,接下来参众两院应就捏合两院法案进行磋商,形成统一版本后分别表决。由于两党对于医改在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医改进程陷入僵局,且在1月19日,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特别选举中,参议院民主党人失去绝对多数地位,更使医改案通过前景蒙上阴影。

直至2010年2月22日,矛盾双方仍然对峙,奥巴马亲自出马,推出首份详细的白宫版医改方案并于25日召开两党医改峰会,为方案最终成行重磅出击。白宫版方案基于参议院法案,采纳了共和党人的部分主张。峰会围绕控制医疗成本、改革医疗保险市场、削减政府预算赤字、扩大医保覆盖面展开磋商,但仍未获共和党人让步。

针对共和党人利用“阻碍议事程序”来拖延医改法案通过的战略,奥巴马并没有气馁也没有拖沓,不断游说议员和公开演讲,奥巴马在3月初再一次推出修改版医改方案,并呼吁尽快安排表决,同时,开始启用“预算协调案”。这是医改成功立法的关键,也是奥巴马的权宜之计。3月18日,美国国会预算局公布最终版本医改案预算评估结果,为众议院周末就法案投票创造了条件。3月18日,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公布最终版本医改法案,定于21日投票。

在3月21日的投票中,以220票赞成,211票反对,最终版本的医改法案在众议院涉险通过,3月23日,奥巴马签署这一法案后,标志着使3200万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获保,使全美医保覆盖率从85%升至95%左右的新医改即将拉开帷幕。[10] 5 简析奥巴马新医改

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奥巴马最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旨在“降低医疗成本,确保所有的人都享有可以获得的,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障”。他的描述其新医改的文件《奥巴马——拜登计划》包括以下三个主张:降低成本;为所有人提供支付得起并能够享有的医疗保障;促进和加强预防保健性的公共医疗。[3]

医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5.1扩大医保覆盖率

这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为达到让目前3200万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获保,提升医保覆盖率至95%左右的承诺,新医改提出两方面举措:一是通过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和费用为尚未得到医疗保险的个人和小型企业提供公共医疗保险,未按

规定购买医疗保险的个人和雇主必须缴纳罚款税。二是强化政府对商业保险的监管。

5.2改变筹资渠道

政府将向中产阶级提供税收减免以鼓励参保,而对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的纳税人和25万美元以上的已婚夫妇,增加0.9%税率,增加3.8%高收入人群非收入税,对医疗仪器销售征收2.3%的消费税,征收高额保单税等。

5.3改善服务质量和可及性

主要包括提供更多预防性服务和规范医疗服务两方面。要求符合规定的保险公司提供一定量的预防性服务项目;建立国家预防、健康促进和公共卫生署;补贴社区服务中心110亿美元,提高服务可及性;增加老年人医疗主顾项目的预防心服务的报销比例至100%等。在规范医疗服务方面,强化医疗服务成本效益监控;推广标准化的电子医疗信息系统来提高效率;规范意识行为,降低不必要医疗服务等。[4] 6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美国历年医改失败无非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意识形态问题,扎根于美国“市场主义”和“自由主义”并不愿让政府掌控医疗,害怕其可能会变成“社会主义”。二是利益集团问题,商业保险、医师协会等为了维护其自身既得利益,往往会组成强大的院外游说集团,使改革化为泡影。而新一轮的奥巴马医改也将面临以下的问题

6.1政治方面

号称世界上民主国家标杆的美国,新一轮医改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医改法案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考量。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政党利益的分歧与冲突明显。众所周知,美国的民主价值观的重要标识之一,便是实行两党轮流坐庄制度。这种驴象之争尽管有相互制衡、达到权力平衡、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功效,但与此同时,政党本身的利益往往成为首要的考虑与选择的因素。

共和党人抓住医改中最有争议的一点大做文章,即医改法案要求每一名美国公民必须投保,否则将面临罚款,在他们看来,这与宪法条款不符,明显违背美国宪法,侵犯每个州的主权,共和党的反对得到了许多州的呼应。

纵观历史,美国几乎所有社会政策和福利项目的制定和出台无不体现了以民主党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共和党为代表的保守主义两种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是干预与反干预两种价值观相互斗争的结果。奥巴马这次医改过程中,全体共和党一致投下反对票,这种现象难以“就事论事”,更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政党利益的分歧与冲突。而面对下半年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两党之争将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利益集团政治其害不浅。利益集团是通过对社会各种声音和利益的汇聚并集中表达,进而影响政府及决策,从而可以更好地制约行政权力。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具有反转政治利益表达与偏好的能力,能够实现一种马太效应,在其强大的影响与压力之下,政府的政策将不断地强化和照顾部分集团的利益和诉求,而偏离了政府所应有的公平与公正的立场。1993年克林顿医疗改革就是被保险业游说团体给扼杀掉的。[3]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美国医改能否顺利开展仍存在很多不定性因素。奥巴马为稳固来之不易的医改法案正着力加强医改法案的宣传解释工作,以争取更多共识和民意支持,避免在2010年国会中期选举及下届总统大选中被共和党利用和攻击。

6.2经济方面

据估计,奥巴马政府执行医改将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和成本,仅国税局可能就要为这项法案付出50亿-100亿美元的成本。也就是说,美国医改法案的大量成本负担将由卫生部和美国各州的医疗机构承担。[11] 对联邦财政而言,根据独立预算评估机构国会预算局的数据,医改法案在生效后第一个10年内将使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380亿美元,在第二个10年内减少约1.2万亿美元。但是共和党人及部分民众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虽然长远来看医改有助于削减赤字,但在短期内医改仍有可能导致政府财政状况进一步[12]恶化。有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负债已达到107万亿美元。现在这项法案又把3200万人加入到这个医疗保险计划中,从而使全美医保覆盖率升至95%左右,新法案会造成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再加上本来高企的财政赤字,这将会给美国政府带来非常沉重的财政负担。[13]

医改能否成功,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形势。一方面,医改的诸多承诺的落实需要富足的财政支持,但如果财政赤字过大,政府捉襟见肘,则医改推进力度就

会受限。另一方面,对那些反对奥巴马医改的社会公众而言,只有美国的经济形势真正好转,才能对医改等问题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拉动就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决定医改成果的最终兑现。[11] 6.3社会公众方面 6.3.1反对者

医改在推行过程中的最大“绊脚石”是美国民意在此问题上的分歧。根据盖洛普的最新民调结果,在美国普通民众中,医改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分别占45%和48%。[13]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医改只会使那些目前没有医保的人和低收入群体受益,而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群将受到冲击。

6.3.1.1 商业保险公司

因为商业保险是靠“撇奶油”来盈利的,只把那些收入高、身体健康的人挑出来卖保险,这样就损害了医疗保险本身应该有的分散风险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实现“全民医保”势必挤压商业保险公司的如意算盘。

而此次奥巴马医改法案规定,保险公司不得以投保者的过往病史为由拒保或者收取高额保费,不得对投保人的终身保险赔付金额设置上限,同时除非发现欺诈行为,否则保险公司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保或退保,要求小型的保险公司至少将保费的80%用于医疗服务,大型的保险公司至少将保费的85%用于医疗服务严重损害了以保险公司为首的利益集团的利益,将会受到其严厉的打击。[13]自此保险业不再是闭着眼睛赚大钱的好行当了,其赢利空间肯定将会被大幅压缩。

6.3.1.2 中产阶级和高收入人群

对富人来说,多缴税,为那些无保者和低收入者埋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额外支出,更多的表示不情愿。除不得不缴纳更多税收来为穷人享受医保“埋单”外,富裕阶层还担心,大量穷人在获保后涌入医疗服务市场,富人们曾经享受的VIP式服务将可能不复存在。法案规定,到2013年,对收入高于20万美元的个人或25万美元的夫妇,对红利和利息收入征收3.8%的医保税。

对大多数中产阶级来说,医改法案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日后会逐渐显现。医改法案规定要求大多数雇主为雇员买保险,否则罚款。到了2018年,为雇员提供个人保险金超过10200美元或者夫妇超过27500美元的雇主,将被征收高达保险金40%的额外税。[14]《洛杉矶时报》3月23日刊登的读者来信中就有人指出,政府的罚款比买保险的费用低,雇主情愿选择罚款,而再也不给你买保险了。那样,员工就会陷入没有保险的窘境中。

6.3.1.3 拒绝购买保险者

从2014年开始,绝大多数美国人必须购买医保,否则将被罚款。罚款额将逐步提高,第一年为年收入的1%。对此,有些收入偏低的中产阶级甚至是未达到其政府要求的提供帮助的低收入者将不得不购买医保,而有的人是不愿意购买的。这也与美国的宪法精神及美国人的“自由主义”精神相违背。

另外,共和党的极力阻挠和民主党内部的自由派、中间派和反堕胎集团在医改问题上分歧严重也让医改步履维艰。

6.3.2 支持者 6.3.2.1 药品企业

要控制成本,必然将更多地使用便宜而有效的适宜药品、适宜技术,这样医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将会大大缩小;不过与其以往一贯反对医改的态度形成180度翻转的是:美国医药产业协会对本次医改却采取了谨慎支持的态度。这其中很可能是因为这次重大医改采取了一种“官督商办”的模式,保留了私营保险的角色,这总要比一个由政府全面接管的全民医保要强一点。另外,本次医改中对于老年人购买原研品牌药的50%补贴,以及规定保险公司对医疗费用不得设置上限等规定,至少在短期看来对医药行业都属于利好。[13] 6.3.2.2 奥巴马及部分民主党人

在美国民主共和二党之间,民主党一直是偏左的政党。医改对于奥巴马及民主党人而言无疑是一场政治豪赌。这次医改法将使美国人口的医保比例提升到95%,这增加的人群中多数应该是目前没有保险的低收入阶层(其中应该许多是少数族裔,如黑人与来自南美说西班牙语少数民族)。因此,这次医改法案主要是为民主党的基础选民带来最大的利益。而且此次医改一旦成功,奥巴马也将成为美国历史以来第一位实现全民医保的总统。

6.3.2.3 因健康状况被拒保者

政府将在6个月内为这部分高危人群设立一个医保项目,给与他们经济补助,享受该项目的人每年自掏腰包的医疗费用上限为5950美元。90天后,向那些由于先前存在健康问题而被拒保的人,提供高风险保险计划。6个月后,禁止保险公司将患病者和有先前存在疾病的儿童拒之门外;禁止保险公司给终生可获得的保险福利设定上限,不能取消生病保户的保险计划;要求保险公司允许父母的保险

可包括26岁以下的子女。[13] 医改推行后,这一部分人群可以避免由于自身疾病不能获得保险而必须独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也将正如奥巴马所说的“家庭再也不用担心一个人的疾病会给全家的财务状况带来毁灭性后果”。

6.3.2.4 没有医保的低收入者

从2014年开始,家庭年收入在29327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或者年收入在贫困标准133%以下的人,都能获得社会医疗救助;对贫困线4倍以下的家庭,提供医保补贴。[13]显然,因健康状况被拒保者人及低收入者,是医改法案最大的受益者。小结

轰轰烈烈的奥巴马新医改法案终于涉险过关,开始施行,尽管褒贬不一,且其执行之后是否能够彻底解决美国医疗保障体制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疑虑,但是,必然能使得美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获得更进一步的完善,使更多弱势群体受益。而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改革也应以美国的改革为启示,创建一个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使最多人获益的医疗保障体制。

参考文献:

[1] 美医改案成功闯关惠及95%国民[EB/OL].(2010-03-27)[2010-10-14].http://news.dayoo.com/zhongshan/201003/27/73605_101446015.htm.[2]丁纯.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改革[J].经济论丛,2006,5:40-46.[3]美国医疗保障体系和奥巴马医改[J].保险监管参考,2009,41:1-8.[4]曹琦,王虎峰.观察美国新医保:根由、路径及实际[EB/OL](2010-6-25)[2010-10-14]

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06/25/c_12262051_4.htm.[5]王禄生.“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发展项目”德国医保考察报告[D].北京: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10.[6]吴春明.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D].济南:山东大学,2007.[7]高连克.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和启示[J].人口学刊,2007,(02):43-47 [8]Plunkett Reasearch,Ltd:Health

Care

Trade[EB/OL].[2010-10-14]

http://.[13]姚鸿恩,蒋建平:半数美国人为何不愿“被医改”[EB/OL].(2010-3-27)[2010-10-14]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3/27/content_3154825.htm.[14]奥巴马推动美国新医改,引发利益阶层之争[EB/OL].(2010-4-14)[2010-10-14]

7.关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败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建立健全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严格地说,这项改革还没有大规模地实质性展开。对下一步如何推进改革,社会上争论比较激烈,这也是整个社会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轻职工个人和家庭的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日渐显露,具体表现在:医疗费用国家和单位报得太多,负担得太重、管理不善,有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由于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1999年,全国建立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点,将覆盖我国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相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单位履行缴费义务,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金账户,一部分被划入个人账户,统筹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费用,设有起幅线,以及最高支付限额。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同时设立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超统筹的部分医疗费用。

二、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

1、构建医疗保险法律体系。

我们要尽快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法律体系,调整规范各行为主体在医疗保险中的行为。其中,如何协调和规范各行为主体是医疗保险健康发展的关键。日本和德国每一种改革的实行都是逐步的,经过反复试点,最后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行的,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规范化管理。在我国,由于立法滞后,医疗保险各行为主体在很多方面还很不规范,致使该缴的保费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医疗费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医疗保险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强化政府责任机制改革。

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政府的角色应主要定位于财政支持、行业监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首先,应重新定位公共财政在医疗保险方面的功能。在当前公立非盈利性医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公共财政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功能应定位在重点保障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上。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转制和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其次,打破行政性垄断之后,政府要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药品流通及价格方面的监管,尤其是建立医药专营制度和医药信息披露制度。实行医药专营制度的目的在于打破医药不分的垄断体制,促使医药经营分开,以实现“医院出方、药店售药、参保人员直接购药”的国际通行模式。最后,强化医疗信息披露制度则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医疗保险相关主体(如医疗保险中心、医院、药品企业以及患者等)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进而遏制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和费用上升问题。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医疗服务、药品价格以及与医疗保险基金和被保险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如医疗组和医生的背景信息、医疗服务价格和明细清单、医疗用品及费用,各医院和药店主要药品的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信息等。

3、建立大病救助制度。

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使职工医疗保险更加完善,是锦上添花,解决了大多数人的医疗服务的需要,但是对于极少数特殊大病的患者,他们的医疗费自费部分远远的超过了其经济承受能力,并且本人和家庭也没有其它的收入来源,通过更高的保障形式为其提供医疗保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往对于个别特困的大病患者,往往通过新闻媒介、募捐本单位本系统,但靠这种方法,资金来源不稳定,随意性大,缺乏社会整体协调,因此通过社会救助这一形式来规范。我们要明确医疗保险部门管理,民政部门支持配合,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明确定点医疗机构对于享受医疗救助对象的特殊收费,如按医疗成本收费等等,通过社会提供救助、定点医疗机构优待等多种形式,共同解决特殊大病的医疗救助问题。

4、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管。

医疗卫生市场具有很多特殊性,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和服务,所以政府的监管至关重要。新药从研发到最后上市,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监管,最后对价格也是有监管的。另外是许可证制度,开医院需要有政府的许可,还要有政府制订的准入和退出的规则等。除了各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还要有审计部门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统筹地区应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三、结束语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仅仅依赖自身是不行的,还必须在重塑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制度设计与政府责任机制改革。进一步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是如何让广大老百姓能够享受人类的医学高科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是它涉及各方面利益,必然给国家、单位和患者各方带来利益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莉, 张婷.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建议[J].财经界, 2007 (4)

[2]、张再生, 陈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国际比较[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

8.浅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篇八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改革的新方案,以公立医院作为改革试点,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而DRGs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也被引进我国,用以促进有限医疗资源的利用,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DRGs 付费方式 改革

自1965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在总统肯尼迪的倡议下,开始向部分公民提供健康保健补贴,此次补贴涵盖具体涵盖两大方面:1,Medicare—老年医疗保险基金;2,Medicaid—面向穷人的医疗救助基金。

1983 年以前, 在美国的老年医疗保险组织 的监管下,都是采取实报实销的制度控管, 给医院的付费原则———老年医疗保险机构不论医院服务的合理性均向其进行收费。现在,医疗费用随着医疗体系的不合理性加深而急剧增加,美国GDP 的增长速度早已望尘莫及。医院不合理收费如若再得不到合理控制, 据估计,至1998 年,老年医疗保险基金将面临枯竭。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Mill等人历时近10年,历经六代更新,开发出了新型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既按临床相关诊断分组-DRGs。DRGs,中文翻译为诊断相关分类,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 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

美国联邦政府在应用DRGs后, Medicare 的住院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已经由原有的18.5%(1983年统计)下降到57%(1990年统计);而相关的手术费用的增长率也由14.5%(1984年统计)下降到6.6%(1992年统计);试点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由1980年的104天,缩减到1990年的87天,总计缩减了17天[1]。

以上种种数据表明drgs的实施,能够使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更加明确化,在平衡医疗保险费用的收支上有显著的成效。将近十年关于医疗保险费用改革的探索中,我们渐渐发现了,drgs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医保费用,并且可以较好的保证参保人员权益的支付方式。它的有效实施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普及面少,商业医疗保险不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它能够大大减少医疗费用的不正常增长,保障使用医疗保险病人的经济利益;2.它能够激发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3.它能够促使医院加强对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主动的降低其经营成本,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益;4.它促进疾病治疗的合理化和医疗费用的合理化,有助于医学技术的进步;5.它能够提高病案的管理质量,促进信息系统的建设。

由于当前我国面临医疗保险事业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必须确定保险费用的使用比例,保险金额的基数。要求相应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必须制约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过度的收费,全面的掌握医疗卫生服务结构的医疗服务信息。

我国目前施用最为广泛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按单病种付费。这种付费方式主要是对疾病医疗费用实行按照疾病的种类支付相应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不必要医疗服务的使用,提高了医院的诊疗效果等。但是由于此种付费方式主要是从患者所患疾病本身出发,并未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年龄,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所以仅仅从单病种去制定付费制度涵盖面过于狭隘。目前国际上使用的DRGs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了单病种的弊端,能够很好的在制定付费分组的时候,结合其他影响费用的因素,使疾病分组更为合理化。

Drgs在我国的实施,结合当代国情,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为我国医疗保险的改革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对全面完整的掌握医院收费提供了可实用的措施;2.由于我国存在医疗服务过度的情况,Drgs能够为此项研究提供基础;3. Drgs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因为以此作为价格标准,可以为保险机构向医院预付费用提供依据,使得医院在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之前就了解资源的耗费情况,由此医院便可以将自己的耗费总值控制在相应的水平以内,不至于存在医院亏损;4.由于医院以Drgs的价格标准作为了医疗服务的盈亏点,这样就使得,医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數;5,患者用来选择医院的标准,是以在获得医疗服务之后自己的付费的多少,这样就让医院不得不进入竞争机制中,必须提高自己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D R Gs在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进程中,可以起到一个对医院管制和约束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有效遏制医疗费用过快过大增长。

D R G s 最大的益处是可以激励供方加强预防保健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医疗机构可以灵活的利用医院卫生资源,选择治疗的方案。减少社会医疗成本,控制社会的卫生费用。在国际上的这个发展趋势与我国现在的医保改革所进行的病种预支付差不多。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即将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不包括预防保健康复这些“健康保险” 的内容, 但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也是健康保健。所以笔者认为:在基本医疗保险中采用D R G s 方式, 是实行“健康保险”的基本保证。

DR G s 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它的推广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 D R G s 的应用迎合了医保机构的需求。D R G s 的实行将为医疗保险基金的科学管理提供思路和客观的标准,有助于基金管理, 提高基金利用效率。其次,行政部门的推动是D R G s应用的动力。面对我国居民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和大幅增长的医疗服务费用,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必须积极的投身到付费制度的改革中。此外, DRGs还可以拉开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支付差距,指引病人合理分流, 减轻化“ 就医难”的问题。最后,DRGs的应用对缓解医患矛盾有帮助,由此而得到医院的配合。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数学作业规范自查报告下一篇:给男闺蜜的生日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