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随笔(共19篇)(共19篇)
1.小学数学作业随笔 篇一
我们都知道作业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是学生独立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在设计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能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尽量使英语作业生活化,改变以往让学生抄写单词、课文等单调机械性的作业形式,设法让学生们愿意去做,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动地把它当成作业来完成,要让他们对英语作业产生兴趣。所以我每次讲完课文后,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内容,设计比较生活化的作业即特色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简单易行且丰富多样的英语特色作业班门弄斧介绍一下:
1、在教Module4Unit1HappyThanksgiving之前,我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提前搜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对感恩节很感兴趣,我就鼓励学生做感恩节的卡片,对家人、朋友说谢谢,给父母写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满怀激情的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卡片,并且用简单的书面英语跟家长沟通,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课文内容,提高了绘画水平,而且也懂得了感恩。
2、在学习过Module1Unit2活动五之后,学生们都学会了各种职业的名称,我适时让学生用卡纸做一张个人名片来介绍自己或者家人的姓名、年龄、职业等。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了知识,而且为以后的交际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学习Module3Unit1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的Therebe句型设计出各种图画,并用所学英语把它描述下来。这样可以灵活地复习课文内容,把对话形式编成文本形式,改变那种呆板的抄写方式……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活学活用,让英语与现实生活相连接是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开放型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学生们从特色作业中收获颇丰:
1、实施了特色作业后,我分组给学生评价,同组的学生竞争,不拿尖子生的作业跟后进生比较,各个组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A、B、C、D等评价等级,这样,同一层次的学生互相竞争,大家都争取得A和得到老师的表扬,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局面,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气氛浓厚,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当然,形式不同的作业的评价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能只以对和错为评价标准,创造性地进行作业的评价,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促使他们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到将来的学习生活中
2、运用形式多样的英语特色作业,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又体现了英语教学趣味性的原则,既增强了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又促进了优生的竞争意识,为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地学英语,真正达到了“培优辅差”的教学效果。
3、通过实践和总结,我认为英语特色作业保持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较巧妙的给足了语言运用空间。为学生创造了语言环境和各种练习方法,面对孩子们的进步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课研中拓展和反思……
2.小学数学作业随笔 篇二
一、恰当的作业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比如,对上课爱做小动作,影响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最近你进步不大,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吗?从你平时的各项表现来看,你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所以老师肯定你能把数学学好,老师愿意给你帮助,我们共同努力吧。”对于表现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说:“你的字进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时候写得好看多了,老师还要向你学习呢!本次作业为优。”“你总是第一个交作业,批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本次作业为优”。对于一些偏爱体育运动,却放松自己的学生,教师可以说:“运动场的英姿让老师久久难忘,但老师同样希望看到你课堂上出色的表现和漂亮的作业。”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课不听讲,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等语言责备,学生将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也会影响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丰富作业评价方式
不少教师认为,作业评级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教师往往把作业批改当成一件简单的、习惯性推动的一种行为,作业批改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固有模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研究甚少。因此,在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判定符号、等级,有的教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修改和指导,或者学生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发回作业后只关心作业的等级,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不加追寻,对成功的经验不予总结。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不仅应给出一个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而且应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养成、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像语文教师批改作业一样,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几句评语,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种评语是有针对性的,而且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果不是通过具体的尝试,我很难想象几句简单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强烈震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学习上的效果,给学生写评语,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鼓励类评语。例如对作业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优秀学生,我经常使用以下语言:“看到你的作业老师真开心,这简直是一种享受!”“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老师感到真骄傲!”“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等等。对班级的后进生,我更多的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这星期你的作业进步真大,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努力吧,小男子汉!”,“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相信自己,努力吧我的好学生!”“孩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认真完成作业,你定会是最棒的!”等等。第二类是期待性的评语。例如,“你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书写再认真些你会更棒!”“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通过努力,你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学生!”等等。第三类是商榷性的评语。我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直接予以更正,而是适当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这时我会在更正过或要更正的地方写下这样的话:“开动一下小脑筋,仔细想一想,看你能发现错在哪里吗?”“好学生,计算再仔细一些好吗?”等等。教师通过评语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例如,“你有什么想法,写在作业后面,好吗?”“你喜欢数学课吗?”“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等等。
三、作业评价更加人性化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随笔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68-01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教师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教材
教材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情景,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活动能否达成“有效”。现在使用的教材,由于受开发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它所呈现的案例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差距较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组教材、选用教材、变换活动用具,力争使教学场景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摸名片的场景,多数学生对名片较陌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针对班内学生多数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乒乓球就是学生随手可得学具,于是把摸名片改换成了摸乒乓球,降低了学习活动的难度,较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活动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改组教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解释数学,学习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
会进行数学思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素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尤其重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国庆节,小华和爸爸带了125元钱去体育用品店买了一个99元的篮球,你能帮小华想一想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找回1元钱,加上留下的25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不仅使不易被学生所理解的“凑整简算”思想,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还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萌生了数学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實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四、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
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布置了以下几个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完成:
1、每学期开学时,你交了多少钱?一本语文书多少钱?一本数学书多少钱?
2、买一只铅笔、一个橡皮擦、一本作业本、一个文具盒分别用多少钱?
买一个书包多少钱?你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分别用了多少钱?
4、到街上商店调查一下生活用品(如豆油,盐,味精、矿泉水等)的单价是多少?
5、街上10个鸡蛋卖多少钱?如果你每天吃两个鸡蛋花多少钱?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小学数学教育随笔 篇四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大多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良好的听说习惯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有效的互动,并保证他们从这种互动中获益。随着24字课堂改革模式的推进,我们的孩子有了表达自已想法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我发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积极的讨论,争着发言,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却没有耐心去仔细倾听。
面对我们的课堂现实,结合24字模式的精髓,提高课堂的效率,我觉得,我们关键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呢?我认为:(1)课堂中疑难问题的点拨,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做到“四到”,即眼到、手到、心到、耳到。(2)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让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极有益,可以培养他们捕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会鉴别比较的能力,其中包括从错误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闪光点。这其中,采用恰当的方式——成对倾听(如同桌相互听、按各自兴趣听等等),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对方的观点,提高学生理解归纳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鉴别式思维的能力。(3)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在听课过程中,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包括老师说的和学生说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问到底,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4)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在解题讨论或研究时,能突破束缚,寻找出创造性的解法。(5)多元的评价机制。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听出好习惯,产生智慧和力量的相互交流,学生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5.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五
发挥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张店中心校八泉寄宿制小学牛国宏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课标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6.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六
韦源口镇金盆八一完小 费加艺
学完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后,在一堂练习课上,讲着讲着,遇到这样一道简便计算题:88×25。
针对这道练习题,我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再让他们汇报展示各自的成果,发现学生们解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让学生们一 一上台展示.朱子鹏同学展示了:
88=80+8,88X25=(80+8)X25=80X25+8X25=2000+200=2200.黄自强同学也展示了: 88=11X8,88X25=11X8X25=11X(8X25)=11X200=2200.最后一个平时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卢婷却只用一个式子便达到目的:88X25=22X(4X25)=2200.得到这个解答,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向卢婷同学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不由自主地为卢婷同学鼓起掌来,有的还朝她竖起了大拇指!我也感到欣慰:呆木偶也开窍了。
真没想到, 就这一道练习题却从此改变了卢婷同学.从此后,卢婷同学一改过去的沉默不语,课上回答问题积极了,人也活跃了,作业书写也变得漂亮了.同学们再也不说她是“呆木偶”了。卢婷同学如此大的改变让我顿有所悟:
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卢婷同学能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也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她,改变了她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使她有可能成为一位数学爱好者.是啊,老师或学生的一句激励话语,一张微笑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甚至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一位同学的想法和做法,让她们感受到爱无时不在,也会让她们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7.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七
关键词: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只会令学生厌倦,造成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家庭作业,出现作业拖拉、少做甚至不做的情况,使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 画画作业。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的花边,如衣服花边,板报花边,装潢设计中的花边……并布置学生模仿这些花边设计2—3个作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2. 生活性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建议学生回家后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一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3. 游戏作业。
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了2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设计“拿卡片”游戏,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各数。小朋友一次去拿两张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赢者加一分,并累计得分定输赢。这样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 实验的作业。
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体积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种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长、宽;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乐趣。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数学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枯燥无味的计算题,那往往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其实,“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解决学生的计算作业兴趣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寓计算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中学习计算。如学习了《年、月、日》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历。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通过动手设计制作,加深对时针、分针的认识,了解钟面上一大格是一时,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体会到一小时等于六十分。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作业新的生命。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安排给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仁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把家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分成一组,要求利用课外时间对某路口的过往车辆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摩托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小轿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货车的流量。通过合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作业。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的一系列思考。
总之,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课堂,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值得我们探讨,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敏.让数学课堂回归简单.2009, 3, 31.
[3]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2005, 1.
8.小学数学弹性作业初探 篇八
所谓弹性作业,是指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数量和要求上具有弹性。同样的作业内容,不同的学生完成的时间可长可短;同样的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完成的数量可多可少;同样的一道习题,不同的学生评价的要求可高可低。很明显,弹性作业在要求上具有机动性,不必“一把尺”;在数量上具有灵活性,不必“一刀切”;在时间上具有实用性,不必“齐步走”。
二、弹性作业的功能
1.可有效地挖掘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
由于遗传因素、教育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学生不但发展水平不一,而且对学习的量和质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如果用硬性划一、毫无伸缩余地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统一完成,是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无法让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弹性作业的设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它能让“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挖掘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
2.可有效地减轻各类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于学困生来说,让他们跟随“大部队”做一些难题,往往是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失败往往又并非是成功之母,反而是加重学习的心理负担,挫伤学习的基本热情,难度大一点的题目不必强求他们做,只要他们做一些应知应会的基本题。对于优等生来说,让他们跟随“大部队”做一些基本题,他们的感觉往往是淡而无味,反而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消耗他们的精力,基本题不必强求他们做,只要他们做难度大一点的题目。这样就能让学生从题海战术里解脱出来,从而有效地减轻各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可有效地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困生做稍难的题,屡屡做不起来,他们将心灰意懒,丧失学习信心。中等生既要做基本题,又要做常态题,还要做稍难题,屡屡陷入题海,他们将心力交瘁,也会丧失学习信心。优等生做那些淡如凉水的基本题,屡屡打不起精神,他们将心里打鼓,同样会丧失学习信心。如果作业有了弹性,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基本题:学困生一定要做,中等生可以选做,优等生可以不做。常态题:学困生可以选做,中等生一定要做,优等生可以选做。稍难题:学困生可以不做,中等生可以选做,优等生一定要做。这样便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从而有效地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弹性作业的形式
通常情况下,弹性作业有下列五种形式:
1.阅读
数学课本既要阅,更要读。自学新知时的试读、消化新知时的精读和应用新知时的熟读等,读三分钟可以,读五分钟也行,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2.讨论
可以是同桌间的讨论,可以是学习小组内的讨论。一般情况下,讨论的的内容可分为:自学例题后,讨论题目的特点和思路;自学应用题后,讨论解题的关键和规律;作业完成后,讨论解法对不对,解法巧不巧等。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小数乘法和除法(一)例4”时,我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1)想一想,求苹果、香蕉、橘子的单价,各应怎样列式?(2)议一议,求苹果的单价,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么样?求香蕉的单价,竖式计算时的第一步余下2,要继续往下除该怎么办?求橘子的单价,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3)试一试,把书上求香蕉单价、橘子单价的两个未完成的除法竖式继续往下算。这三个学习要求,要求(2)的灵活性比较大,“议一议”可多议可少议,议的时间可长可短,议得圆满更好,议得不到位也无妨。还可以在全班展示交流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来完善。
3.操作
操作,基本上是一种动手为主的作业。要想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少不了要挖掘学生手指尖的功能。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然而,针对不同的学生,操作的速度能快更好,即使稍慢了一点也无碍大局。
4.游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薄弱,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短小精悍的游戏作业,既可活跃学生的身心,又可减轻学生的学习疲劳,还可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关于游戏作业的时间,既可长也可短;游戏作业的量,既可多也可少。
5.机动
在基本题、常态题、稍难题之外,适当安排一两道机动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做。如果学生有时间做就做,没有时间做就不做;如果学生有精力做就做,没有精力做就不做。
四、弹性作业的应用
首先,要从班级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切忌搞形式主义。
其次,要考虑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让各类学生学有所得。那种损害基本教学要求的“弹性”,绝对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弹性。那种连优等生“跳一跳”也无法“摘到果子”的“弹性”,也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弹性。
最后,要对各类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讲,对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作业,还做对了一些弹性作业(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能饱尝到“争取更大进步”或“更上一层楼”的学习乐趣,从而激起奋发向上的热情。
9.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 篇九
1、用好教材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一幅生动的图画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动物园。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准备好的数学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多少?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老师适时地指导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他们非常认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5”所表示的物体,如“一头大象”“一位老师”“一个太阳”。经引导又说出“一幅画”“一个动物园”等多种答案,使观察更深入。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再如,“10以内的连减”教材例题图是4只小鸡站在一位小朋友面前,另外4只两批离开,一年级的同学不容易看出总数。教学时就可以把静态的小鸡做成动态的,这样学生就能自然的说出连减的算式和步骤了。
2、改编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虽然是经过专家精心打造,编者们力求选用那些不同地区学生都熟悉的例子与情境。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学生背景的不同,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常规,改编出合适自己班级学生的的例子与情境,使其更加的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中小明的一天。这里的作息时间未必符合教师所在班级的作息时间,所以我根据自己学校的作息来重新安排这里的时间点,并把学生在校各个关键时间点的照片放于多媒体中给学生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无形的渗透时间观念。能让学生明白什么12时等,到底是一天的什么时候。
再如,“1—6的认识”,教材中认识3、4、5、6数后,分别出示用小棒摆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教学时我改为让学生用指定数量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也可以模范课本摆。由于答案多样化并且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操作中就表现的趣味黯然,有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创性。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我大胆突破教材束缚,舍弃了教材中提供的纸鹤的情景图,而是借助于学生熟悉的学习用品铅笔和橡皮,创设了将两部分铅笔和两部分橡皮合起来的情景: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刚才所看到的情景。创设这样的情景,不仅因为这两种学习用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几次“合”,能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把两部分物品合起来要用加法,这样结合具体情境,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抽象出数和符号及加法算式的过程,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3、拓展教材
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伸。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 8 人,岸上有 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 6 = 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我却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小学数学随笔怎么写 篇十
其一,由于小学生一般来说年纪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在我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兴趣来吸引学生,可以同通过各种有趣和益智的游戏和歌谣来帮助小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数学,以达到快乐学习数学的目的。
其二,小学生经常爱上课说话,吃零食,爱玩小玩具,针对这些情况,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个人认为应在课堂上先申明上课的纪律和相应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遵守相关的课堂纪律,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老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吓唬”学生,例如:当众没收零食玩具,或者让违反纪律的学生自己站起来,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捣蛋、破坏课堂纪律了,或者将没收的零食奖励给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11.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策略;激励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少老师认为,作业评价就是批改作业,没有把作业批改上升到作业评价的高度。有的老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和分数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的打一个“√”或者“×”,或者写一个“阅”字了事。有的老师在作业评价时,对好学生的作业往往批改得十分仔细,而对一些所谓的后进生的作业。往往是不屑一顾。后进生在作业批改中的待遇是十分低下的,他们的作业中做错的地方,老师打下的“×”一般都是大号的,特别是在做错了作业而书写又不认真的时候,老师会在作业后面重重地写下一道命令:重做。有的在作业规范的要求上时松时紧。在作业规范的标准上时高时低,虽然花了不少力气,但学生的作业总是做不好。针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现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批改作业的几点要求
1、批改要蕴含感情。作业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心生反感,甚至打消做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如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相信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会更好。
2、批改要认真仔细。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应认真、仔细,正确使用批改符号,而且要把修改符号写标准。
3、批改要及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避免因错误在学生脑子里停留时间过长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
4、批改要因人而异。批改作业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小学生,可废除传统的百分制或等级制,而采取画一个大拇指、印上红五角星等方法。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要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适当加分。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平常的得分已不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为了激励这些学生,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可以写几句激励的话语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5、一置多解策略。作业中学生解答无误,但本题尚有多种解法,为了使学生广泛地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更有效地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全面分析
问题的能力,在批改中建议学生找到最简捷的解题途径,增强学习兴趣,可以让某些学生(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掇讨另外的解法。有时也可指明另解的具体方法。
二、批改作业创新做法
1、安排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就是说,教师要跳出自己的单边批改的陈旧观念,要让学生成为批改主体中的一员,与教师一起承担促进自己发展的职责。首先,要在增强自评意识下培养自批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将自批的过程视为自己的再认识、再发展、再完善的过程。其次,因时因地、因材而异地运用几种学生参与批改的方法。如小组长批改、报答案后交換互改等,使自批、互批、师批相得益彰。
2、提倡撰写数学微型评语。通过作业批改时教师加写微型评语这一形式,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谈,静静地给学生以关爱。利用批改作业之机给学生以温馨和关怀,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火花,也是结合教学岗位实际,挖掘教育资源的成功尝试。在现今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好品性紧密结合在教师的教学常规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创新。如在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写上“肯动脑筋”、“你很聪明”等评语;对于错题则写上“再想一想”、“请看清题目”等批语,让学生主动按照评语的提示去改正。然后老师再检查、表扬、激励,小小的几字评语往往能起到拨动千斤的作用。
3、注意作业反馈时的情绪态度。总有一些学生作业敷衍了事,错误百出,老师对他教育还置若罔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当然,对学生的批评要有轻重之分,要讲究一点艺术,坚持从正面入手,鼓励为主。如果要惩罚学生,则要注意分寸,切忌超过一定的负荷和限度,否则,引起不良后果,适得其反。
三、撰写“日记“策略
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有的魅力。如在学生解答完一些典型问题或找到典型解法后.要求某些有较强探索能力的学生对这类同题或方法,或加以概括、小结.或加以充实、提高,或加以变化、推广。写出一篇数学日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学生感到自然,写起来也兴趣盎然.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找不到选题的问题.而且运用此策略既符合学生内心的创造精神,同时也能培养高水平的数学人才。
1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尝试 篇十二
1. 操作型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让学生亲手制作, 通过亲身体验搭建起知识结构物化与内化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 并在课堂上对其作品进行展示。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 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这类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美工类和拼图类作业。
1.1 手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 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有启发性的提示语, 比如可选用哪些较方便的制作材料, 大体的制作要求等。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前, 让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 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或硬纸条等, 通过动手制作来体验角的特性。
1.2 美工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 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大小自定。并提醒画图时注意确定比例。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还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自由发挥。例如, 学习了方向和位置后, 家庭作业就是:自行设计一张公园导游图, 画出主要景点和景点间的线路。结果, 学生在上交的图中除完成老师规定的要求外还画上了便利店、洗手间等人性化设施。由此, 在完成过程中真实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1.3 拼图类的作业。
完成此类题目时, 要求先动手拼一拼, 再把拼后的作品粘贴在纸上或结合拼的过程在纸上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来, 让过程性的知识留下痕迹。例如, 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 家庭作业就是:请你按要求剪一剪, 拼一拼, 并把结果贴在纸上, 写出发现的结论。学生通过尝试, 很清楚明了地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作业, 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明事理, 更好地了解形体知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调研型作业
所谓“调研型”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的资料, 再运用多种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整合,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作业的设计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 主动获取知识, 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 自我控制, 自我解答, 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所以, 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 自己布置作业。
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复习》课堂结尾前, 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要求:请你结合今天所复习的知识为同学们设计一道作业题。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纷纷回答:
学生1:请你测量出桌子的底和高, 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2:请你量出黑板的长与宽, 并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3:如果办公室 (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是70平方米, 那么它的底和高可能是多少? (底和高取整数)
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断获得数学经验, 体验着学习主人的快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作业, 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4.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
4.1 错题揭示符号化。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符号, 对的打钩, 错的打叉, 这是多年来达成的共识。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保证学生数学作业本的整洁美观, 对于学生做错的题目, 不要打一个红叉, 而应采取与学生约定俗成的方法去解决。我在处理学生数学错题时, 整个题目方法错了, 这道题我什么符号也不打;错了部分步骤, 我在题目后轻轻地点个红点。再把作业有错的本子发给学生, 让学生去检查订正。然后, 教师重新复改, 直至完全正确为止。这样做学生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懂得作业错因, 且作业本整洁美观。
4.2 书写做到规范化。
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平时养成的, 学生的作业也不例外。布置作业时, 注重强调学生作业书写要规范, 字迹要工整, 书写态度要端正。注重作业书写形式要规范, 按照例题解答过程去书写, 对答语部分, 要求学生把话写完整。要求学生作业书写规范化,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更要规范化。给学生作业的等第、评定及批改日期, 书写均要字迹工整, 给学生以榜样示范, 这样学生才能把作业书写工整、规范。
4.3 作业评定激励化。
对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 绝不是写上“优秀”、“良好”、“及格”等第之事, 应注重对学生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创新算法等方面及时给予激励性的简要的语言评价,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关于作业批语
5.1 欣赏激励———树立自信。
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举措。及时有度地呈现激励性评价, 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如:“你的解法方法非常好, 有创造性。”
5.2 锦上添花———拓宽思维。
批改数学作业时, 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 更应注重充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应适时以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发展智力。如:“你肯定还有高招, 因为你是我的骄傲!”
5.3 雪中送炭———引导纠错。
1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 篇十三
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布置第一课的作业中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师生感情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
14.教学随笔小学数学四年级 篇十四
教师教学需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尽管有时已经在备课上花了一些功夫,可是课堂中还是不断有问题产生。我们通常情况下把它称为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准确处理课堂生成,会使课堂更精彩。
今天我们讲的是圆锥的体积。原来的每次实验,都是采用细沙,可是最近搬办公室,原来的细沙没有及时搬过来,因此,这次我用的是有颜色的水。
先让学生观察要想求圆锥的体积,怎么办?猜想可以转化成圆柱体。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采用等底等高的的圆柱和圆锥来研究。并出示探究活动要求。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看到第一次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到圆柱中,恰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时候(圆柱体上面标出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处),都感到很惊奇,第三次倒入之后,看到圆柱体内装满水,竟自发的鼓起掌来。学生是喜欢做实验,让事实说话,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结论和老师告诉的是不一样的。这时候已经总结出来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学生叙述出实验的结论之后,我设计的是进行相关的练习,可是学生意犹未尽,希望把水一次一次的再倒回去。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我开始操作。把圆柱体内的水倒入到圆锥体中,圆柱体内的水恰好少了三分之一,还剩下三分之二。当我看到圆柱体内水占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的时候,我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样的一个题目:
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下列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 削去的部分是原来体积的1/3 ;
B削去的部分是剩下体积的1/2 ;
C 剩下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2/3 ;
D剩下的体积是削去体积的1/3 。
这样的题目经常考察,这里有三部分:原来的圆柱,削好的圆锥和剩下的材料。这个问题学生经常出错,总是找不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情景正好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生看到圆锥体中的水和剩下的圆柱体内的水,一目了然。
在备课的时候,不是这样安排的,但是当课堂的情景出现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情景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课堂生成进行授课,有时会有意外收获。我想我的学生在以后碰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想到今天做的实验。
15.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陷入了为做题而做题的误区, 做作业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负担。另外,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 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教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种单调的作业设计无法激发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创新多种新的作业形式, 从而让学生得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如何布置数学作业这一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层次性的作业
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对的都是个性千差万别、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形式, 对所有的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会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吃不饱”, 而后进生则会感到“跟不上”。因此,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差异, 将学生分成多种层次, 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一的作业, 从而使我们的数学作业的设计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们要对他们降低要求, 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 并多鼓励他们, 从而使他们重获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好的学生, 我们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作业, 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要对他们加强引导, 避免他们在求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却忘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在为那些处于中层的学生布置作业时, 我们则可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 在完成“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后, 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层次性的作业。我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半径为5米, 求它的面积。而中层次的学生所要做的作业是:已知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周长为314米, 求它的面积。学习较好的学生所要完成的作业是:有一只山羊被主人用长为5米的绳子栓在一个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的木桩上, 这个长方形院子的长为11米, 宽为10米, 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青草呢?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避免了传统数学作业的单调、枯燥, 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知识的要点, 提高了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性的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用科学, 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践来提高自身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 我们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类作业可以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来进行, 根据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实践性的作业联系了数学教学的课内与课外, 拓展了数学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 在教学完有关长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后, 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利用剪刀、直尺、胶带等材料为饮料公司制作一个饮料盒的样本。假如你制作出的饮料盒的长为7厘米, 宽为6厘米, 高为4厘米, 请你求出这个饮料盒的表面积。这样学生在动手制作饮料盒的实践活动中, 对于长方形的各个知识点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如, 在教学玩“统计初步知识”这一部分内容后, 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学校附近的小商店商品众多, 琳琅满目, 请你对商店中的哪些商品最畅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进而制成统计表, 然后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这一实践活动中,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设计性的作业
设计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 提高自身综合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项工程或一个活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规划图等, 从而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与策划能力。例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我们可以就这一知识点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设计性作业:教师提供一定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为客户设计一个单元房, 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要求是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 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 同时设计成果要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更要重视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数学作业中解脱出来, 创新多种数学作业形式, 使学生的数学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才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从而最终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彦, 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10) .
[2].曹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 2013 (43) .
16.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略探 篇十六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作业观上它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发展和多样化。所以,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除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针对性、实践多样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使学生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变厌学为乐学。因此,如何设计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已成为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情境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穿插在数学作业之中,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游戏式作业:在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绘画型作业:在学完《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课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做成版面展览,把作业变成艺术品;情境型作业:在学完“计量单位”后,设计填空题《小华的一天》——今天早上7( ),小华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这样就把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的作业。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常所说的“数学生活化” 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所以,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如学习《年、月、日》课后,可布置做年历的作业;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让学生测量、计算和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后,让学生到室外去测量乒乓球台以及篮球场的周长和面积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性作业的训练,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而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学完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后,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A,小明今年11岁,比爸爸小28岁,爸爸今年几岁?B,小明今年11岁,比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和小明共几岁?C,小明今年11岁,爸爸39岁,当小明34时,爸爸几岁?让学生一句数学基础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作业。
四、设计多样化作业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不只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合作等作业,力求作业设计的多样化,避免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如1.实验作业。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2.观察作业。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联想?3.调查作业。在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4.课题式作业。在教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布置课题“有趣的包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
17.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篇十七
数学课——探究的味道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数学思维也是构建有活力的课堂要素之一。创造性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数学课只有抓住了数学的本质,让探究活动充盈着浓浓的“探究味”,使学生在品味“数学”的同时经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茅塞顿开的激动—问题被突破的愉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品味思考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构成数学课堂“探究味”的核心要素,饱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课才有“探究味”,才会更有效。如教学《认识厘米》时,教师一直没有出示刻度尺,而是先让学生感知1厘米有多长,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出示长方形纸片,让学生用1厘米长的小棒去量一量、说一说它有多长。——追问还可以怎么量?(把小棒摆成一排量)——在操作中学生发现小棒会移动怎么办?(可以把小棒粘在一起)——再问怎样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几厘米?(标上数字)刻度尺的最初原型就在一系列“探究味”很浓的活动中诞生了。老师非常懂孩子们,她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寻找到了童趣快乐学习,在孩子们的困难述说中发现了孩子们的思想萌芽,在倾听孩子们原生态充满生机的心声中引导孩子们一齐体验了创造的精彩,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探究味”充盈了数学课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
18.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篇十八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求新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富有情趣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中“小明的.一天”这一课时,老师饶有兴趣地说:“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好吗?小脑筋,动起来,听仔细,猜谜底。‘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聪明的孩子们跃跃欲试,一下子就猜出谜底是“钟”。此时,老师出示各种漂亮的钟(表),进一步创设情境:钟是记录时间的工具,人们想知道现在是几时,就得借助钟表的帮助。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激起他们认识钟表的欲望。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小学生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来看“小明的一天”,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在快乐的氛围中探求新知。
2
巧用儿歌——快乐理解、记忆深刻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大转折,在教学中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乐中学、学中乐,发挥语言直观作用,快乐学习。利用儿歌(顺口溜)形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例如,我在教学“书写数字”时,把1—10这10个数字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挂钩墙上挂,6像口哨吹声音,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下,9像饭勺来盛饭,10像小棒加鸡蛋。使用儿歌这种形象的语言,孩子们很容易就记住数字的样子,既有趣,又记得牢,达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的效果。
再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大于号、小于号经常记混,分不清,记不牢,常常心里明白谁大谁小,但一书写就错误。我巧用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牢牢抓住了这几个符号的特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孩子们愉快地解决了难题,爱上了符号。
3
善用游戏——轻松自如、喜爱学习
为了避免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对自己约束力差的现象,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6的读写》时,设计了“抢凳子”游戏。6名学生围着5把椅子绕圈跑,其他同学唱拍手歌,歌声停止后,6名同学分别抢属于自己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可是总有1 人不能抢到座位。通过此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知道“5比6少1,6比5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5”的知识,又激起了学生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轻松自如,一举多得。
又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用惯用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公平选出4名同学参加游戏。把这4名同学头上戴上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旋律,边跳舞,边找朋友。头饰上的数字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1和7组成8,3和5组成8中,“1”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5”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轻松自如,快乐自信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4
利用多媒体----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我们的课堂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多媒体中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具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加直观、感性,易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前后”这一课时,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先蹦出“森林运动会”这几个字,有5只小运动员做着准备动作,随着一声哨响,小兔子、松鼠、梅花鹿、乌龟、蜗牛、开始奔跑起来,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展示各具特色的动作,竭尽全力向前跑 ,同学们加油助威。最后,梅花鹿最先冲到了终点,其他动物依次排开。此时,屏幕上出现问题串: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兔子跑第几?乌龟跑第几?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一次运动会,感同身受理解了“前后”这一知识。
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们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竞争意识,寓教于乐,乐学好学。
5
开展竞赛——适机鼓励、爱上数学
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口速算竞赛,开火车比赛,小组赛,夺红旗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孩子适机表扬、鼓励。多用“你真棒!”“你真善于动脑筋’’“你真勤劳!”“你说的真好!”“向你学习!”等鼓励的话,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我能行”。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一句句鼓励,一次次肯定,一回回表扬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势不可挡。
19.小学数学作业随笔 篇十九
一、用操作性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一些几何公式的学习都是通过例题, 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公式的推导过程, 比较抽象, 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 如“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 等等。在教学过这些内容后,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操作性的作业, 帮助他们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他们弄清楚公式每一步的由来, 明白公式的内在意义。如, 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内容后,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在课后把学具剪一剪、拼一拼, 并分析在剪的时候的注意点;然后动手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在这个长方形中寻找出“长”和“宽”在圆中的对应部分, 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学生可以通过尝试, 较为清晰地发现圆的面积与这个近似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慢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从而对公式更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操作类的家庭作业, 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公式的由来, 认清事理, 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发展他们的空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用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数感
在小学阶段, “量与计量”的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 内容涉及长度单位教学、重量单位教学、时间单位教学、面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这些量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 比较抽象, 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缺乏, 所以难以对这些量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这类知识, 教师与其费力口头说教或实施“题海战术”, 还不如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途径, 帮助他们去实践, 引导他们用切身感受去增加对这些量的认识。在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 教师再辅以适量的练习, 以不同的题型, 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继续加强实践, 增加实际感受。例如, 学习了“米与千米”后, 可以布置家庭作业:“量一量不同的物体, 估一估, 测一测等, 感受1千米和1米的距离。”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 用尺子量两处1米的距离或沿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让他们去亲身实践, 自然地对“米”和“千米”的知识有所体验, 进一步促进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实践类的家庭作业, 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活动作为载体, 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加深认识, 使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用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统计能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在小学阶段, 数学教材中安排了“统计与概率”板块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内容比较开放, 形式相对灵活, 结果也丰富多样。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有科学的认识, 提前预设学生在统计和调查中可能会出现的干扰因素, 摒弃无关条件, 消除负面影响。如, 在学习了“百分数”后, 可以设计家庭作业:调查固定电话在调查户数中的百分比, 调查手机用户在调查户数中的百分比, 然后分析二者在家庭使用中的未来趋势。得出结论:因为手机很便利, 使用用户还将不断增加, 固定电话因为有所不便, 使用用户还会有少量减少。这类家庭作业, 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查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动手能力和主动实践、积极为社会服务的优秀品质。
四、用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数学视野
教材因为受版面所限, 一些数学知识介绍得比较浅显、比较简单。对于这些,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 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对学生的认识进行拓宽、延伸。如, 在学习了关于“圆周率”的知识后, 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查阅祖冲之与圆周率的一些知识, 认识我国古代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对中国的数学史形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认识我国科学家在世界文明中做出的贡献, 认识中国古代科学家对科学知识不屈不挠地钻研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设计这类家庭作业时, 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 先行查找, 了解学生可能在查找中出现的错误, 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查找的过程有全盘的掌控, 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随笔】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随笔11-16
小学数学作业分析10-14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11-08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育随笔07-04
小学数学作业评语初探08-16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11-09
小学教师数学教学随笔06-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08-12
随笔 也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10-0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