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告的辩论资料(共5篇)
1.关于广告的辩论资料 篇一
关于举办2011年6月“和谐共进”杯辩论赛的通知
题 目: 正 方 反 方
人为自己活着快乐 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活跃公司气氛,丰富自己知识面,从生活中切实的领会及运用语言奥秘,实现智慧与口才的双重锻炼,本着积极参与、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大家齐参与,准备并掌握充分的辩论知识。
附资料:仅供参考 以下文章来自于百度文库共享资源 请尊重上传者 源于文库 用之文库
正方问题:人为自己活着快乐。就“快乐的标准”推理出“人为自己活着是顺应时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根本规律。”的“概念”贯穿文章始末,在友情鼓掌的同时,我方也对正方首篇辩论中论据的充分与逻辑的严密提出严重质疑:
一、请问快乐有标准吗?如文所示----“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快乐的标准,对此,我方先从语言角度予以纠正:将“快乐的标准”等同于“快乐”,属于“概念”的混淆。何为快乐?从课题的严肃性不妨先借用书面语言:快乐的概念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内心的满足感,来源于两个方面,即物质和精神。而从轻松与活泼的角度上来讲,我们也可如此概括它:快乐,来自爱,来自生活中平淡的点滴,来自于给予和付出。在漫漫人生路上,以爱以宽容面对种种境遇,就会享受到那为生命增添活力和芬芳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此,我们要特别纠正:快乐是没有标准的。它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感受,一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精神上的愉悦。快乐至多可笼统比喻为:非常快乐、一般快乐、很快乐。
二、由于命题论点概念的混淆不清,导致全盘辩论的含糊。正方一辩因为严重的自我倾向与主观的偏颇在接下来的辩论中,多次出现毫无理论与实践依据的创新言辞。如:“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也是生存的需要和应具备的技能,这种技能是快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人为自己活着是顺应时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根本规律。”“为他人活着的理论是构架在虚无体系上的,所以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三、正方辩论由以上模糊而牵强的“概念”贯穿全文,却自始至终,没有提供出真实确凿的论据。一篇缺乏论据的辩论,等同于一篇没有灵魂的文章。何以服众?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性的动物,而群居性动物的特征就是不能脱离集体而单独存在。所以,人必须也应必须学习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以便在各自需要的群体中获得别人的好感和接受。只有这样,他才能在群体中得到精神支持与情感寄托。所以,人必须和应该必须为别人而快乐的活着。
当然,这么说自然会招来“为别人活多累呀!”、“人如果活着连自己都不快乐,那还谈什么为别人而快乐?”„„话虽如此,可是,请让我们想一想,单纯地、自私地为自己而活,不在乎身边人的感受,那么你可否能够长期和平安的在这世间存活?
比如,我们生下来后就要被父母灌输和要求去遵守社会道德和社会规则。
你小时候不喜欢尽情的玩耍吗?
你小时候不热爱彻底的欢闹吗?
可是,你不也照样要按照大人的指令来束缚天性的去学习和履行“忠”、“孝”、“仁”、“义”、“温”、“良“、“俭”、“让”等要求。你不照样也要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奋斗目标,去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上社会大学,好将来成为一个可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有用之人吗?
这即证明为自己而活是人之本性,为别人而活是道德要求。
但为别人而活,再深一层次地去探究,却会发现这其实是人之本能,我相信每个人都为拥有此项本能而骄傲和自豪,自然在骄傲和自豪之中产生真实的快乐。
例如最早就阐明了“人为谁而活”的人生意义的先觉者,他提出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警句。确实,做为社会中的个体,首先应当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群体贡献的成果也应当恩施了你。
否则,人何来途径得到别人的帮助,得到别人的保护?
若无别人的帮助,若无别人的保护,那么小孩子生下来谁抚育?谁养护?谁给他受教育的权利?谁给他学知识的机会?谁给他立足人世的能力?谁给他寻找灵魂伴侣的途径?
那么,人若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得到别人的保护,他就必须要学会付出。同时要学会在付出的过程中认知快乐、感受快乐!
那么什么是快乐?
《汉典》曰: 舒适;舒畅谓之“快”;喜悦;愉快谓之“乐”。
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快乐的;“熙熙而乐”是快乐的;“英雄乐业”是快乐的; “乐善好施 ”是快乐的;“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是快乐的„„
真正的快乐是心安理得,精神富足。
那么为了个人快乐而把私欲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人他们到底快乐吗?
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贪污公款达4.2亿,被判14年徒刑的广东中山市实业发展公司负责人陈满雄下场不是快乐的;私欲恶性膨胀,拼命地贪污受贿,导致因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于2000年3月被枪毙,死前曾痛哭忏悔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下场不是快乐的。
他们也许曾经快乐过,但是最终还是不快乐。故,“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人,归根结底是为提升自我而奋斗,为别人生活而快乐。
为自己活会被反方解读为自私
这个辩题里第一主角是“人”,他不是你,也不是别人,你可以把他理解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而“快乐”是最小单位的主观认识,社会的主观认识取决于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如果人人都自私,人人都虚伪,并且某些人还特意将这些缺点无限的扩大化,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我们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可以想象到你们也不可能在此轻松的环境里探讨人为谁活着更快乐。尽量把阵地拉大一些,先抽象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再根据对方的立论进行打击,准备再充分也会有例外的啊。哎~~~不要在乎那个“更”字。尽量把快乐向社会发展,人类自身良性进化的方向去引导,只有为别人活着,才会更快乐。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大家好:? ???什么是快乐呢?“快乐”是指符合人内心的召唤,外在的自然状态的一种体验。“为自己活着”并不是不管他人死活和社会责任,而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生活态度,是符合人性的自然状态的一种生活。“为自己活着”和“快乐 ”的本质一样,其内在意义可以说是一致的。因此,我方认为:为自己活着快乐!? ???首先我们考虑清楚什么才是“为自己活着”?? ???人首先说应该是为自己活着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是生存技能。总的来说是为自己,就算说为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能获取尊重,赢得社会认同等等, 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生存及立足,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生存需要是第一需要.这正是对“人活着为自己快乐”的良好证明。? ???“为自己活着”并不是指那种极端的自私自利的作为,而是指在合理合法,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努力去探求并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行为。不是低层次地仅限于贪婪地满足自己的精神、物质生活需要,而是在高层次意义上的作为个体的寻求生命以及人生的本质问题,并希冀从探求中得到答案的愉悦。? ? 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来自外界的肯定不断的激励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人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人也从中得到人生和生命体悟,这些体悟可以让他烦忧的的内心得到一种解脱,这种解脱即为其生活中处于快乐的自然状态,人也活的轻松和欢悦。? ? 为自己而活并不等于自私,并不等于不奉献,在寻找并实现其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对亲人,对朋友,对公众,对社会都会发挥其正面的作用,作出积极的贡献。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社会而努力奋斗,真实的核心仍然是“自我”的作用,其努力奋斗的源动力必然起于其为了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 ? 怎样活着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快乐?答案是:为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快乐!当我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时候,它们也必定会为人类和社会作出贡献,我们自己会由衷地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我们在为自己而活!
谢谢主席,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立论,但我方有几点疑问:? ? 1“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社会而努力奋斗,真实的核心仍然是“自我”的作用”请问这自我如何体现?? ?2“怎样活着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快乐?答案是:为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快乐!”什么是理想的最高境界,难道只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吗?? ? 对于以上两点不明,还请对方辩友指教? ? ? ? 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别人的关心与爱护。一个人是为自己活着快乐还是为别人活着快乐呢?这就取决于二者谁在事实上更为可行,谁在价值上更为可取。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何为快乐?快乐即精神的满足。我方认为,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 ? 首先,从事实层面来说,君不见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思想,君不见百草堂前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壮志豪情。无论是为黑奴解放而献出生命的林肯,还是为民族自由而奋斗一生的甘地;无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还是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孔琳„„历史告诉我们,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他们为别人活着快乐。? ? ? ? 其次,从价值意义上看,社会对一个人的认可正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因自己得了一百分而感到高兴,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满足。但是如果在他的帮助下,全班同学都得了一百分,那么不仅仅他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更深的体现,而且其社会认可度也随之增加,从而精神上得到高度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 ? ? 最后,让我们放眼于个人与社会的长远发展,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正如一首歌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只有为别人活着快乐。才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才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 ? ? ? 可见,无论是从事实层面还是从价值层面看,人都为别人活着快乐。所以,我方认为,人为别人活着快乐。首先,我回答正方一辩的问题,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社会而努力奋斗,其真实的核心确实仍然是“自我”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姜子牙江边垂钓不问世事,其自然是贪图自己悠闲之了,再如陶渊明,其自己飘忽与田园之间,亦是品位这自己的乐趣.而我们为他人,为民众,而社会而努力奋斗其真实的核心仍然是自我,我们为他人,是因为他人的忧喜关系着自己的伤悲,我们为社会为民众而努力,其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渴望得到他们的肯定,他们快乐,我才能快乐,请问,一个火星人,你与他豪不相干,为他而活又碍你何事所以,我们为他人,为民众,而社会而努力奋斗其真实的核心仍然是自我怎样活着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快乐?答案是:为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才会有意义,才会更快乐!”这就是我方的观点.难道对方认为理想的最高境界还有他解吗?而对方辩友显然把个人快乐搞成了社会的和谐,而就对方的例子来看,范仲淹一生孤苦,鲁迅一世飘零,到底什么才是快乐? 首先,如果这个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不首先为自己活着,谈何理想抱负?其次,如果没有将“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社会而努力奋斗”这种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如果在为了他人的过程中丢掉了自我,还谈何快乐? 从价值意义上看,社会对一个人的认可正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一个人因自己得了一百分而感到高兴,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满足。但是如果在他的帮助下,全班同学都得了一百分,那么不仅仅他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更深的体现,而且其社会认可度也随之增加,从而精神上得到高度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为别人活着快乐。另外,我得了100,我达到了我自己的要求就高心了从价值意义上看,“在他的帮助下,全班同学都得了一百分”就等于“他是为全班同学活着”么?
先回答对方辩友的问题,我们说人为别人活着快乐,并不代表他为别人而活,请对方辩友不要乱扣帽子 ??看了正方的辩友的发言,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一个人默默努力,最后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不小心为社会做出贡献。比桃花源记更加诗情画意,可惜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地球已经越来越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很多目标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也许是一个团队,也许是一个国家,也许是几代人,这种情况你的快乐和别人的努力又怎么分得开呢??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果对方辩友是陆游,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呢?
首先请对方辩友注意,我们现在在讨论的是为谁活快乐问题,而不是为谁而活的问题。请问对方辩友,你们一直在谈社会,国家的贡献,请注意:我们的辩题是为什么人活着快乐?你们的快乐在哪里?你们是怎么样为别人活着的? 我要是陆游,我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和我自己的快乐有关系吗?快乐是自我心理的愉悦,不因外界而改变的?? 对于对方辩友的疑问,我方再次声明,我们说人为别人活着快乐,并不代表他为别人而活,请对方辩友不要乱扣帽子对方辩友说“你们的快乐在哪里?你们是怎么样为别人活着的? 我要是陆游,我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和我自己的快乐有关系吗?快乐是自我心理的愉悦,不因外界而改变的”那么我就想请问对方辩友了,如果内心不因外界而改变,那黛玉为何伤春悲秋?印度洋海啸为何牵动人心?我们为何要感动于孔琳的舍己救人?为何要为白血病患者献爱心呢???对方二辩说:一个火星人,你与他豪不相干,为他而活又碍你何事。? ? 我方实在不敢苟同,也许这个火星人是来地球探险的,你对他进行帮助你可能可以学到很多新知识,对地球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以后维护地球和平的责任就落在你的肩上了。可如果你对他置之不理,是他觉得受了冷落,错过机会就不说,如果他回去就对地球发动战争你会快乐吗? 我想对方辩友一直混淆了一个事实:“为谁而活”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方的理解是:他是我们的生活下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非说“为自己而活”是不管他人死活,更不是如对方辩友所说,“为自己而活”是不受环境影响。试想,如果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不首先为自己活着,谈何理想抱负?其次,如果没有将“为了他人,为了民众,为了社会而努力奋斗”这种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如果在为了他人的过程中丢掉了自我,还谈何快乐?? ?再说快乐。黛玉的伤春悲秋意味着她为别人而活么?黛玉她快乐么?? ?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 什么是快乐?
??? 快乐即是精神上感到幸福和满足。
从古代“公义胜私欲”的根本道德要求到《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尚书中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以及到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为他人活着快乐”的道德精神。我方认为,人活在世界上,离不开别人的关心与爱护,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达到“人人为我”的和谐美好,因此,我方观点是“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事实面前,我们可知道无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铁血儿女刘胡兰,无论是为革命付之一生的李大钊,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峰和用“基金传递爱心”的贫困大学生白云苹。他们生生不息的精神事迹告诉我们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他们为别人活着快乐。
??? 因为我们是人,因为我们生存在社会上,那么从我们处在社会的价值定位上来讲,一个人真正价值的实现是要在社会的大舞台中才能得到肯定,尤如一朵花,即使它开得再艳,但它长在荒凉的沙漠中,没有人的欣赏,没有人的开掘,那它只能是孤芳自赏,昙花一现,你能说它的芳香还在吗?它的娇艳还有用吗?没有,因为它浅层的满足没有与群共乐共享,因而它是可悲的,正如一个人他只有把他融入社会,他个人的价值才得到更深的体现,而且社会的认可度也才会随之增加,所以“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正所谓“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众人拾柴火焰高,十指抱紧力斤”,人是社会的人,我们只有做到为别人活着快乐,才会更有利于我们个人的发展、社会和谐,从而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满足,价值得到体现,我们个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于此,我方观点为“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正如人为什么活着一样,人为谁活着快乐同样容易困扰人们。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可见人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活着。毛主席曾经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雷锋为别人 服务感到很快乐,白求恩为能救死扶伤感到很快乐,是什么促使他们这么做?正是为别人活着快乐的原因。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里面,“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正是人为别人活着光荣而快乐的有力证据,而“以背离人民为耻,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违法乱纪为耻”,可以作为为自己活着最终不会有好结局,更不会快乐的注脚。
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解放事业,为了使人民摆脱困苦,不怕吃野菜,穿草鞋,即使如此艰苦,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仍激励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为了别人活着也是快乐的活着,如果只为了自己,他们完全可以出卖战友,去做国民党的发财官,但他们不会快乐,有首名诗正是他们的生动写照,“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命是自己的,为自己太自私,爱情是为爱人的,为爱情很幸福,很快乐。为自由(人类的自由)很高尚,很快乐。
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一切都是围绕钱转,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没有温情,在冷冰冰的世界里,人们只会感到颓废、绝望,而不会感到快乐。
如果人为自己活着,那年迈的父母呢?爱你的亲人呢?忍心看他们住在贫民窟里,养老院里却无动于衷,真的为此感到快乐吗?难道对方辩友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单位参加比赛吗?难道对方辩友参加比赛不快乐吗?
只有人为别人活着,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改善人们的生活,开阔眼界,生活多彩,安居乐业。总之,我方坚信,人为别人活着快乐。谢谢大家!
在社会中我们如果不会帮助别人,而只是总是不断的索取,那么我们就已经脱离了这个社会,但事实证明人是离不开社会的,所以人应该是为别人而活。
在现实之中,如果你乐于助人,那么你会使别人快乐,与此同时,你自己也得到了快乐。2。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大的家庭中,只有我们献出一片爱心,帮助他人,他人才会帮助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不是个人问题,它需要相互扶持,这样我们的生活回更加美好。
3。人为别人活着更快乐:
1、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价值只有通过其他的人和社会才能体现。
4。为自己活者快乐,因为我们都是凡人,需要各种生存条件,为了这些为自己活者快乐,也是为快乐的活者.当这些都有一定基础时,因为人类社会不是独居的个体社会,每个人不是自己活者就能快乐,人需要群居的生活方式,有了别人的共同存在,才有人类社会的社会基础,这就要求即要为自己活者也要为别人活者,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人类的共同快乐是社会的快乐,没有社会共同的快乐,也没有个人的快乐可言.一个没有让人快乐的环境的社会,请问你会快乐的起来吗?
5。正:人为自己活着快乐还是人为别人活着快乐呢? 我方认为,人为自己活着快乐,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这是一个不辩的事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自己.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社会人.是组成世界的一份子.只有我们这样的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快乐的活着,别人才有可能快乐。反:我不赞同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这一解释。
从古至今中国有多少英雄,有多少雷锋?他们在救人之前想过会牺牲自己而不去救他人吗?自己只是一个个体,大家,群众才是一个群体,生活在一个个体的圈子里不觉得空虚吗?拥有别人的信任与称攒远远盖过自乐。
6。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根本。整个社会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由此可见,人是人,而不是动物本身,就包含着社会,进一步说是别人的因素在其中。?快乐的概念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内心的满足感,其来源,无非出自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在我们今天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就是要求我们有更多的奉献、牺牲精神来为整个社会、民族做贡献。?人为别人活着快乐,使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之一。试想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人只为自己的快乐活着,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一个勾心斗角的现实中,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中,我们的和谐社会将如果构建呢?难道我们不需要为别人活着快乐么?
为自己活者快乐,因为我们都是凡人,需要各种生存条件,为了这些为自己活者快乐,也是为快乐的活者.当这些都有一定基础时,因为人类社会不是独居的个体社会,每个人不是自己活者就能快乐,人需要群居的生活方式,有了别人的共同存在,才有人类社会的社会基础,这就要求即要为自己活者也要为别人活者,别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快乐. 人类的共同快乐是社会的快乐,没有社会共同的快乐,也没有个人的快乐可言.一个没有让人快乐的环境的社会,请问你会快乐的起来吗?人为别人活着难道不快乐吗? 如果不是,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吗??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早上好! 刚才对方辩友一番充满自信与理想的陈词的确雅致大方,但漂亮文字的背后却显得逻辑脆弱,不够理性。所以无论您怎样精巧掩饰,还是不可避免的显示出以下几点偏颇之处。 第一:明目张胆,偷换概念。我们的辩题是人快乐的活着是通过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来实现的。对方辩友规定人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是的,每个人都有理想,但不是只要从自己的理想出发就是为自己活着,这样的话那些报有为世界,为人类,为他人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理想的人就太冤枉了。 第二:有唯心主义倾向。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复合体,不可能孤立存在。只要你活着,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活着。并不是对方所说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因为一旦脱离社会,人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了,比如那些被动物收养的狼孩,熊孩。 第三:立论标准不公正。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主观臆断,因为这样会产生偏颇,对方辩友过多强调自我主体,而很少看到客体的感受,是不是你喜欢吃甜食,那大家就都喜欢甜食呢? 第四: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对方四位辨友,明明很有集体主义精神,为学院的辩论赛辛苦准备,而且上次比赛赢得胜利,获得了为他人活着的极大快乐,可现在又极度宣扬为自己活着快乐。岂不是有违事实? 由此看来,对方辩友的立论基础和事实判断都不太符合社会标准,在此我郑重声明我方观点:人为他人活着快乐。下面 请大家同我一起体会为他人活者的满足与伟大。 第一:本辩题中有三个因素。我是指每一个个体自己。他人是指除我之外的一切个体。快乐是具有社会意义和客观性的精神愉悦和心理满足。他本身具有普遍的普视性。而诸如吃饱喝好后的生理兴奋则只是一种自然规律和条件反射,不能称其为快乐。我们要讨论的是社会状态下的快乐,而非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反应。 第二:让 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其历史渊源。人类产生之初就是以互助合作,团队生存的方式对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猛兽的威胁的。只有我为人人,才能获得生存,只有为他人活者才能保证自己会快乐。而且我们不断继承了先辈的生存基因,在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助人为乐的基因和为他人奉献的情怀。人类之所以伟大,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爱的伟大。 第三: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真正得到社会认可的人,真正快乐着的人,无不是因为其为别人活着,君不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还有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周恩来,他们无不用自己的血泪汗水浇铸着时代的骄傲人们的灵魂。无数前贤用自己的智慧与为他人谋利益的情怀向世人展示了这一古老而永恒的真谛。 第四:只有认识到人为别人活着快乐,才能正视历史与现实。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试验场真可谓是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啊!历史的血泪向我们诉说着为满足仅为自我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而且自我快乐的思想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无私奉献着的光辉形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个人情操的真实体现; 奉献社会,关注他人,这是前辈给我们的基因和责任。 只有正懂得生活理解生活,只有真正为他人幸福活着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时空可以消磨一切,但人类会记住你曾经伟大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v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依然活者!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应当为天下苍生谋幸福;人生于 社会集体之中,就应当为民众百姓谋福利;人生于关爱呵护之中,就必然知道为别人活着所获得的价值感受更真实,更浪漫,更久远,更崇高,更美好,更快乐!
一辩: 大家早上好: 我方的观点是人为别人活着快乐。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人的概念,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后者才是人之根本。而整个社会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由此可见,人是人而不是动物本身就包含着社会,进一步说是别人的因素在其中。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快乐的来源,“快乐” 概念 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内心的满足感,其来源,无非出自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既然对方同学那么喜欢拿物质来说事,那我方也不避讳着个问题。无论从物质和精神哪个方面都是人为别人活着快乐。首先从物质方面说,诚然,人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吃饭,要穿衣服,柴米油盐等等等等,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不可能让他因为要吃饭就去种地,要穿衣服就去纺线,生活的必要条件太多了,自己根本无法满足。这就要求他在整个经济生活的链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环节,为别人作出的贡献,同时得到相应的回报。由此可见,为别人活着不但是快乐的源泉,又是一种必须。表面上看好像是为自己工作,但还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正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有句话说的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为了吃饭。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人渐渐的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上的追求,那就是尊重,被肯定,人的价值的体现。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许多人竭尽一生精力,就是得到这样一种快乐。司马迁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史记》决不是为了自己看着好玩,牛顿发现物理学的几大定律也决不是为了方便自己摘苹果。许多人正是选择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不断的探索发现,为民族,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其中的快乐也许是那些酒肉穿肠过人流无法体会的。伟人或者名人如此,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也在为别人活着的同时也在品尝着感人至深的小幸福。我们在为母亲戴上亲手编织的围巾后感到浓浓的亲情,我们在自己的恋人得到自己亲手送上的玫瑰花的笑容中体会爱情的甜蜜,我们在为同学送上一个生日蛋糕时感到友情的珍贵。这种浓浓的亲情、甜蜜的爱情、珍贵的友情无不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快乐来自于爱,来自于生活中平淡的点滴,来自于给予和付出。爱生活,爱生命,只有如此,我们才会远离悲伤、孤独、恐惧。我们以爱的宽容来面对种种境遇,就会享受到那种为生命增添的活力和芬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爱的曙光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幸福之花在人间绽放。二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请问对方辩友没有客观又哪里来得主观呢? 对方二辩在辩辞中以一系列的定语苛刻的限制了自己的主题。可不管如何限制也只能说明对方辩题的无力和苍白。每一个定语都表明:对方辩友一直在默认我方观点。因为人为自己活着快乐,势必会走向孤独、自私、悲哀。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接下来,我会从历史和价值的层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纵观古今,放眼寰球,无数事例向世人论证了一个主题:人为别人活着快乐。无论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是我们躬行践履的丁颖老先生。无论是孟子和梁惠王独乐、众乐孰乐的辩论,还是我们现在感恩父母,报效社会的倡议,无一不使我方的观点更加丰富与饱满。从夏娃递给亚当第一个苹果到我们为爱人献上深情一吻,我们体味着爱情的甜蜜;从母亲忍着分娩的痛苦,到儿子为母亲献肾的拳拳之心,我们又感受到亲情的浓厚。人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此,人生最快乐的事也莫过于此。伯牙的琴断了,可友谊的乐章依旧奏响。无数的先烈走向了刑场,可到最后一秒依旧面带微笑。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崇高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都明白一个人生的真谛,为别人活着快乐。最后有一句话让我们一起喊出来:“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三辩: 一个从小爱唱歌的年轻人,他不停的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知名歌唱演员,在他25岁那年,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他以奉献社会为快乐、以奉献爱心为己任,以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十多年来,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五星级义工”。他先后二十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走时不但捐光了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钱物,有时还向随行的朋友借钱捐助,有几次甚至连身上穿的衣服都脱下来捐了。一些人说他傻,可他却说:“能为社会有所奉献,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乐。” 2005年1月,他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的他,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他就是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丛飞。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爱的回馈。从他的助人为乐中让我们体会到“享受给予的快乐”,他的事迹使更多人明白“好人有好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鼓励了更多人来做活雷锋。快乐来自于爱,来自于生活中平淡的点滴,来自于给予和付出。如果人为自己活着,人人为己,那快乐从何而来?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人活在世界上,离不开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只有为别人活着,才会快乐!四辩: 总结陈词 尊敬的评判、主席和对方辩友,你们好:在本次辩论中,我方的观点是,人为别人活着更加快乐。在我方一辨的陈词中我方就从理论和逻辑的角度论证了“人为别人活着更加快乐”这一观点。接着我方二辨同学用 饱含深情的语言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进一步证明了我方观点。我方的三辨则更是从 的角度补充说明我方观点。但是在整场辩论中对方辩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着 的错误。对方辩友的论证前提是,主要论点是,支持论证的事例又是。这一切无不犯着同样的错误和存在大量的矛盾之处。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在我们进行自由辩论的过程中,对方辩友一再说明,一再强调,颠倒是非 概念,同时对方辩友也在一味的为己方观点无限的扩大外延,增加很多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企图进一步的混淆 定义,偷换 概念,企图进行一种诡辩来混淆视听。在网上流传着一篇很著名的帖子“国人不快乐的十大原因”。其中,排在前四位的就是1缺少宗教信仰2缺少家庭的温馨3无情的教育4扭曲的道德。这一切的根源皆因人人只为了自己活着,人性发生了扭曲,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快乐的来源。最后让我们把今天的辩题放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来看待吧!为别人活着快乐,在我们今天全社会倡导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就是要求我们有更多的奉献、牺牲精神来为整个社会、民族做出贡献。这难道不是为别人活着快乐的最好事实依据吗? 人为别人活着快乐,使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之一,试想如果你生活在一个人只为自己的快乐活着、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一个勾心斗角的现实中,一个自私自利的社会中,我们的和谐社会将如何构建呢?难道我们不需要为别人活着快乐么? 人为别人活着快乐,对于我们现在的时代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更加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今天我们仍然有九亿农民生活在贫穷的农村,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东西差距的鸿沟仍在不断的扩大。在为一名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为别人活着快乐,需要我们抛弃个人的一己私利,投身到更加广阔的农村天地中去,需要我们为别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理想,更加快乐的活着。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单位、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相生相克”中保持谐调平衡,才能为我们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如果只想到“生”,不想到“克”不行,如果只想到“克”不想到“生”也不行。人类社会是生态系统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也要遵循“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时空有宜、承载定额、协调平衡、环环相扣”的生态学规律,只有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一、辩驳
面对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有几个观点恕我方难以苟同:
1.对方辩友把快乐是自己的主观体验误认为就是为自己活。快乐当然是自己的主观体验,但快乐不是自己关起门来就可以自己解决的。请问快乐的来源、延续、积累和快乐的评价又是哪来的呢?请对方辩友还是不要在“大象的杯子里洗澡了”!2.“为自己而活”,请问对方辩友“为自己的什么而活?”、“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是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的自我价值是什么?你的价值又是怎么体现的?”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有什么联系?”
3.对方误读了“以人为本”的含义。最简单的例子,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是以你老师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4.极端事例:不要以单个事件掩盖主流意识。那是他们对人生真义的追求,虽然身体伤残,但他们成就了更多的人,获得了尊重、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内心的快乐。刑场上的婚礼,难道你对他们的幸福、快乐和爱情还有所怀疑吗?
二.观点陈述
顺便问一下对方辩友,你们知道在十万个为什么之前的第一个为什么,是什么吗? 讨论“为谁活着而快乐”,实际是讨论“人为什么而活着”和“快乐的品质和境界”的问题。“你我皆凡人”,都需要各种生存条件。当我们有了果腹之食、蔽体之服时,我们会因为身体感到满足而快乐。在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是“为自己活着而快乐”的。但是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根本不可能因为要吃饭就去种地、要穿衣就去防线。生活的必要条件太多,根本无法自己满足自己。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整个经济生活的链条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环节,为别人作贡献,同时得到相应的回报。表面上看好象是在为自己工作,但还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正人的社会属性的根本体现。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的存在能给很多人带来依靠、带来快乐,这就是你活着的价值。从小范围来看,我们报答父母、养育儿女,看见他们平安、幸福的活着,我们心理得到满足从而感到快乐;大范围来看,有人可能帮助过一些人,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类发展作出了贡献,从而载入史册。他们因为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精神和灵魂在对他人爱的关怀中得以升华因而产生最大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今天,拜金主义流行、诚信缺失、市场崇拜、道德沦丧,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为别人活着而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我们现在的时代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生活在贫穷农村的九亿农民兄弟,面对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东西差距的鸿沟仍在不断扩大的现状,对方辩友还能抱着“人应该为自己活着而快乐”的观点,置之不理吗? 最后请问“快乐的本质是什么?”
[分享]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我们打过这个题目,不过我们是反方,人为别人活着快乐。我们当时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岳飞是为别人活着的,他被冤死了,还连累了他家人,他快乐么?我们当时的回答就是,岳飞的不快乐不是因为他为别人活,而正是因为有那昏庸的皇帝和可恶的奸臣才是使岳飞不快乐的根源。还有一个就是你妈妈做了一个菜,你极不喜欢吃,如果你吃了,你不开心,如果你不吃,你妈妈不开心。我们的结论是,即使我们不吃我们也不会开心,因为我们会因为辜负了妈妈的心意而内疚,但我们吃了我们看见妈妈高兴的样子我们会开心。还有个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不管是天堂还是地狱,人人都在喝汤,人人手中都有汤勺,不过汤柄很长很长,不可能送到自己嘴里。地狱里的人就不断向自己嘴里送,不断尝试,不过没一个人成功,每个人都饿得快死了;而天堂呢,人们都拿自己的汤勺送到别人嘴中,所以人人都能喝上鲜美的汤。我们设想,如果这世界上人人都为自己活会怎么样?那人人都不会快乐。你也许会说我现在为自己活着我也很快乐,那是错的,你现在活着快乐不是因为你为自己活着,而是有人为你活着。而为什么有人会不快乐就是因为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个人象你一样为自己活着。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立得很完美。嘿嘿
{反}你说的无非是人不能只是考虑自己忽略别人,人不能只是为了自己不顾别人所以你论证的是,人如果只为自己不为别人不快乐,没有论证人为自己就不快乐如果你的论证可以成立,那么同样逻辑对方立场也成立,人如果只为别人不为自己也不会快乐
这样说吧,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理论,人最舒服的时候莫过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样我们也学过哲学,人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是贡献而不是索取。为别人活是贡献,为自己活是索取。我不否认某种特殊时候,人为自己活会有快乐,但人为自己活就一定快乐吗?我想说的就是人为自己活不一定快乐,人为别人活一定快乐!
古代的奴隶是为了别人活着,但很难认为他们因此快乐,第二,为自己活着不是索取啊,是自给自足,乐在其中。为别人活着,我们可以称之为一种责任,或一种社会必然,但并不是快乐确定的来源啊
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人的脑海里,也一直困扰着人的思想。而对我来说,人活着就是活着了,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正因为活着,所以活着。对,是有点莫明其妙,但也是一句最受用的话。偶然和必然?命运与意志?生与死?理性与情感?价值与非价值?在“人活着是为什么?”的问题面前都变成无意义了。婚姻?家庭?事业?爱情?这何尝不是一种借口,去诠释活着的另外一种理由,听起来显得堂而皇之一点罢了。如果是为了婚姻,一纸约书成就了一段婚姻,柴米油盐的过日子。性格合得来还能凑合着过,如若彼此志趣不同,岂不是一种精神折磨吗?为了固守婚姻,有很多人放弃了自己,放弃了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到头来终须还是一个字“空”;为了放弃婚姻,有很多人编织了一个个美好的梦,到了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左右为难呀!如果是为了家庭,亲情----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人心的,也是最让人放不下的,也是我在思索这个问题最说服自己接受的答案。对,也许活着是一种责任,为了繁殖下一代,为了孝敬父母,男人要养家糊口,女人要生儿育女,就这样循环的过下去,但最终呢?还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呀!如果是为了事业,从打工的到老板的,个个都在拼搏,奋斗了多年终于有了非凡成就,有了一笔丰富的钱财。反过来说,人若赚取了全世界又有什么益处呢?生不带来,死了你还能带去吗?金钱能买保险,但不能买生命,金钱能买药品,但不能买健康,人生在世,还是虚空呀!如果是为了爱情,可惜现实中的爱情都是那么昙花一现,飘渺不定的。在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 的。所谓的唯美只是在小说剧情里的,摊开的是思念,紧握的是幸福。然而在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往往是伤害你最深的那个人,缘分依旧,而情却不再,所以聪明的人是不会在爱情的殿堂里做着自欺欺人的白痴梦的。涛涛不尽的似水光阴,足以引出世间的万千苦难,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一刹那,有些事情会完全改变。太阳落山了,当它第二天重新升起来时,有些人,有些事,也许都会跟你永远分开了。人生在世好像过眼烟云,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其实都是捕风,其实都是捉影,能留住什么呢? 人活着好像就是为等待死亡,因为活着只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结果是死亡。我自己曾经劝过一个消极的朋友,活着比什么都好。但我说服不了自己,有人说,喜欢文字的人都喜欢感伤,也许吧!是人都会有脆弱的一面的。也许,人活着就是要尝试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经历从婴儿到老人的一个过程吧!能看,能想,能爱,能恨,这就是活人与死人的区别。不要想着死后会怎样,谁也不知道。所以要好好的活着,宽待自己,好好珍惜身边的人!
我方的观点是人为别人活着快乐。?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人的概念,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后者才是人之根本。而整个社会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由此可见,人是人而不是动物本身就包含着社会,进一步说是别人的因素在其中。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快乐的来源,“快乐” 概念 是外部事物作用于人的内心的满足感,其来源,无非出自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既然对方同学那么喜欢拿物质来说事,那我方也不避讳着个问题。无论从物质和精神哪个方面都是人为别人活着快乐。?首先从物质方面说,诚然,人要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吃饭,要穿衣服,柴米油盐等等等等,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不可能让他因为要吃饭就去种地,要穿衣服就去纺线,生活的必要条件太多了,自己根本无法满足。这就要求他在整个经济生活的链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环节,为别人作出的贡献,同时得到相应的回报。由此可见,为别人活着不但是快乐的源泉,又是一种必须。表面上看好像是为自己工作,但还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正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有句话说的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为了吃饭。在基本的生活需要满足之后人渐渐的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上的追求,那就是尊重,被肯定,人的价值的体现。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许多人竭尽一生精力,就是得到这样一种快乐。司马迁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史记》决不是为了自己看着好玩,牛顿发现物理学的几大定律也决不是为了方便自己摘苹果。许多人正是选择了一条崎岖坎坷的道路不断的探索发现,为民族,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其中的快乐也许是那些酒肉穿肠过人流无法体会的。伟人或者名人如此,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也在为别人活着的同时也在品尝着感人至深的小幸福。我们在为母亲戴上亲手编织的围巾后感到浓浓的亲情,我们在自己的恋人得到自己亲手送上的玫瑰花的笑容中体会爱情的甜蜜,我们在为同学送上一个生日蛋糕时感到友情的珍贵。这种浓浓的亲情、甜蜜的爱情、珍贵的友情无不是一种高层次的快乐。
快乐来自于爱,来自于生活中平淡的点滴,来自于给予和付出。爱生活,爱生命,只有如此,我们才会远离悲伤、孤独、恐惧。我们以爱的宽容来面对种种境遇,就会享受到那种为生命增添的活力和芬芳。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爱的曙光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让幸福之花在人间绽放。
2.关于广告的辩论资料 篇二
一、“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概述
所谓“反记账”又称“倒记账”,就是将已记账的凭证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以便于不留痕迹地修改错误的记账凭证。而“反结账”又称“倒结账”或“环境恢复”,就是指对已经完成结账操作的月份的账返回到结账前状态,以便于增加新的凭证或修改原有凭证。
目前,很多会计软件都具有这两项功能,以用友软件为例:
1. 要完成“反记账”功能
第一步:首先执行“总账/期末/对账”命令,进入“对账”窗口;按Ctrl+H键,在弹出的信息提示框中单击“确定”按钮,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
第二步:执行“总账/凭证/恢复记账前状态”命令(此功能平时不显示),打开“恢复记账前状态”对话框,在“恢复方式”中做好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反记账”功能。
2. 要完成“反结账”功能
第一步:执行“总账/期末/结账”命令,进入“结账”窗口;
第二步:选择要取消结账的月份;
第三步:按Ctrl+Shift+F6键激活“取消结账”功能;
第四步:输入用户口令,单击“确认”按钮,取消结账标记[1]。
很显然,这两项功能都不是一个正规的、常用的功能,这一点从会计软件的菜单中没有这两项功能就可以看出来。一般的会计软件都是把这两项功能隐藏于某一菜单中,只有当需要使用时,才通过组合功能键将其激活后得以运用。那它到底应不应该存在呢,会计界展开了辩论。
二、对“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正方辩论观点
这两项功能既然广泛而长时间地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空间和需求。
(1)会计软件开发公司认为,会计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减轻会计人员繁重的手工劳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因此,谁家的软件更方便、更好用,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占据主动。而这两项功能方便了财会人员不留痕迹地纠正会计电算化核算中的差错,相对于有痕迹的修改方式来说在操作上方法较为简单,工作量也较少,如果取消了将会影响会计软件的销售。
(2)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初期,或者单位淘汰原来的旧会计软件而换用新的软件,通常都是两账(手工账和电脑账或者手工、电脑账和电脑账)并行,由于对新软件不熟悉,输入数据时非常容易发生错误,如果将输错的地方按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调整,就会与原来的会计凭证对不上而产生歧义,因为原来的会计凭证上是没有这笔冲销调整分录的,这时“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就可将数据还原为真实数据。
(3)如果没有“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则只能编制错账更正凭证予以更正,这样就会导致账簿中存在无用的冗余信息。对于会计主管来说,影响其对会计信息准确、及时地使用;对于凭证处理人员(包括凭证录入人员和凭证审核人员)来说,错账的存在显示其水平的不足;对于审计人员,查到一笔又一笔的错账时,认为它们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进行了更正,这种情况大量出现,会使其对错账产生麻痹思想,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2]。这些情况都是大家所不愿意接受的。
(4)对于“反记账”,它是记账过程的“逆向”处理,记账就是将记账凭证从录入凭证数据库文件中,传递到记账凭证数据库文件中,由此形成会计核算系统稳定的数据。这个过程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准确率非常高,所以根本不存在账证不符的情况。但是当会计信息系统遭到外来的迫害,如计算机病毒的侵袭、硬盘遭受物理损害时,就完全可能出现账证不符的情况。这时,不管采用“红字冲销法”还是“补充登记法”都无法达到纠正错账、账证相符的目的,而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启用“反记账”功能,取消记账之后,错误记录就会消失,再重新调用记账功能,最终实现账证相符。
三、对“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反方辩论观点
不能因为方便、好用,就不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违反会计制度规定。
(1)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二是由于记账凭证错误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错误的,则“应当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正方式: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只有一点,就是保证修改有案可稽。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由于电子数据在技术上存在复制方便、易于修改的特征,就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否则会给制假者提供机会,这对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百害而无一利。例如:利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别有用心的人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篡改会计凭证、报表和账册;企业也可以在审计人员审查前将账目调整得合理合法,但在审查之后再调回到原来的数据。这样就使得会计做假、造假和经济违法犯罪变得更加隐蔽,给会计、审计监督工作和防范违法犯罪增加了技术难度[3]。
(2)对于“反结账”功能,其错误做法更是显而易见的。财务会计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当期末已经结账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之后,如果将其“反结账”,则意味可以向该结账月继续输入凭证数据,无论这些新凭证是否已经记账,都存在账表不一致的错误;而将其记账后重新编制报表,就会造成前后报表的不一致。这些情况不仅违背了会计制度的规定,使财务会计工作无法实现其目标;更有可能给单位带来信用和声誉上的麻烦,甚至丧失市场机会,造成经济损失。
(3)“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实现,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记账、结账线索的全面及准确保留;二是记账、结账线索的全面可逆。这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讲是可以实现的,但在具体的产品设计时,特别是大中型财务软件产品的设计,由于其功能的涉及面较广、数据处理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难以实现线索的全面及准确保留;逆向处理也是难以全面、准确实现的。如果经常使用这两项功能,很可能产生系统数据错误、账务混乱,甚至导致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瘫痪,造成严重损失。
(4)“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存在会削弱会计人员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会计人员处理会计凭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容易造成会计人员缺乏约束,形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等习惯,大大削弱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使会计工作变成一种数字操作游戏。
四、对“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取舍
根据以上正反双方的辩论,可以做出以下决定:
(1)应坚决取消“反结账”功能。因为“反结账”功能的存在会造成财务报表数据的歧义,影响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使整个“会计”系统存在的根本产生了动摇,其弊大于利,所以应从会计软件中剔除。
(2)“反记账”功能在计算机工作环境中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保留,但鉴于其存在的弊端,所以应作一些改进。
1)在设计会计软件时应对“反记账”功能的可使用时间作一定限制,一般为系统启用后半年,最长不超过1年。如前所述,当大量的错误记账凭证存在时,如果不施行“反记账”功能,将会导致账簿中出现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从而干扰会计主管准确、及时地利用会计信息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但实际上,这种情况通常只会发生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初期,或者单位淘汰原来的旧会计软件而换用新的软件,由于对新软件不熟悉,输入数据发生错误非常容易发生。而在正常使用期间,由于各单位都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对错账率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不会出现大量的错误记账凭证。这时,使用红字冲销法、补充登记法进行修改并不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太多麻烦。无论是结账前作为当月凭证的更改,还是结账后作为下月凭证的更改,对会计人员来说都只是举手之劳。凭证错误不会太多,因而也不至于导致账簿中出现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查错能力。所以,“反记账”功能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时间,就是系统启用后刚投入使用的那段时间,这时,“反记账”功能利大于弊,可以使用。
而在这段期间,会计人员应该做的就是赶快熟悉软件,充分理解并掌握系统提供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再根据本单位业务处理的需要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应该勤练内功,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半年,最长1年后,断绝对“反记账”功能的心理依赖。
2)加强对“反记账”功能的技术监控。软件要有对“反记账”功能的自动记录操作日志系统且不可更改,计算机必须记录下是什么时间、什么人执行该功能、修改原因、修改的地方(即将原有科目改为什么科目、原有数据改为什么数据等)是什么,且定期打印并作为会计档案保管,以给日后的查证工作保留证据[4]。这样,增加了对“反记账”功能的技术监控后,相当于将修改数据留下了痕迹。
3)加强对“反记账”功能的论证及授权。为了保证记账操作的严肃性,避免滥用“反记账”功能,当发现有已记账的错误凭证存在时,应该由系统管理员、制单员、审核员等共同论证实行“反记账”的必要性,如果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够执行这一功能。本着谁记账有误就只能由谁负责修正的原则,操作者必须是原记账人,而且必须同时得到系统管理员及会计主管授权才能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财务人员的互相牵制机制来避免会计数据被非法篡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和披露问题分析
———兼论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
杨模荣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09)
要]按照现有会计准则,企业选择将股票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和披露,将导致其报告的净利润数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经济活动的结果,基于净利润的相关业绩指标缺乏可比性。IASB最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报告全面收益数据,以全面收益作为企业业绩的汇总指标,可以避免金融资产分类所产生的问题。本文认为,报告全面收益应该成为改进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全面收益;金融资产分类;业绩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 22)规定,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取得的股票投资应该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称“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可能导致具有相同经济实质的金融资产,由于分类的不同,对企业经营结果,如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业绩指标和财务状况,如流动比率等,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使净利润指标缺乏可比性,决策有用性降低。IASB/FASB现有业绩报告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报告全面收益业绩指标。全面收益既包括净利润,也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因此,报告全面收益可以有效地避免金融资产分类产生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有必要借鉴IASB/FASB相关企业业绩报告准则,尽快实行报告全面收益的业绩报告模式。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和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CAS 22,企业对取得的金融资产进行初始确认时,必须首先进行分类。股票投资可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收稿日期]2008-02-20
[作者简介]杨模荣(1966-),男,安徽定远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文章编号]1673-0194(2008)17-0019-03
股票投资,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即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其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作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包括在净利润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作为其他资本公积项目列示。当企业处置该项投资时,再将以前期间计入权益的累积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入利润表,包括在处置当期的净利润中。CAS 22还规定,当企业初始确认时将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CAS30)准则指南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流动资产披露,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被列为非流动资产。按照CAS 30对资产类别的定义,区别一项股票投资是流动性资产或非流动性资产的适用标准是判断企业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之内出售所持有的股票。从这个角度分析,对两类公允价值变动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预计将很快变现,已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极有可能转变为实际的经济结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变现,由于股票市场交易价格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因此已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是否最终转变为实际的经济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把已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直
参考文献
[1]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改凤.会计软件中设计“反记账”功能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3]杨健.论会计电算化中的“反记账、反结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善意的谎言反方辩论赛资料 篇三
【善意的谎言事例】
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在他的治疗中,被允许在下午坐在床上一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当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在那个小时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球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他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头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他一定得换才行!有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位子,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企图用手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这是个寒冷的夜晚,鲁兹太太正打算关上她的零售店店门,突然,有个年轻人闯了进来,递上50美元,说要一份热狗和一杯牛奶。
在接过那张钞票的一瞬间,鲁兹太太就断定那是张假钞。她瞟了年轻人一眼,年轻人低垂着头,一副穷困潦倒的模样。鲁兹太太不动声色地问道:“能换一张吗?”
年轻人开始紧张慌乱起来,头垂得很低,他嗫嚅了半天说:“没有,太太,我„„我很想要一份热狗,我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 鲁兹太太觉得这是一个还没有完全丧失羞耻感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也许一块面包的温暖远比一声呵斥更有震撼力。想到这儿,鲁兹太太不再迟疑,马上找零钱。
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当口,鲁兹太太忽然大叫一声,手捂着胸口踉跄了几下。年轻人吓坏了,赶紧上前扶着老人。“快!”鲁兹太太把那50元的假钞塞到年轻人手里,“到对面的诊所买药,就说鲁兹太太病了。”
年轻人走后,鲁兹太太麻利地抓起电话,打到那个诊所,那是她弟弟开办的。鲁兹太太在电话里说:“如果有个年轻人来给我买药,给他三四十美元的药好了,另外,他手里有一张50美元的假钞。”放下电话,鲁兹太太默默地祷告着,如果他真是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他就一定会回来。一会儿,诊所的电话打过来了,告诉鲁兹太太,年轻人已经拿着药走了,没有用假钞。鲁兹太太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
那个夜晚,年轻人不离左右地陪伴着“病中”的鲁兹太太。天亮后,鲁兹太太感激年轻人“救”了自己,竭力挽留要离开的年轻人,请他帮忙照看几天零售店。
几年过去了,那个小店变成了超市,超市又有了子超市,而那个年轻人就是在美国靠零售业发迹的怀特。
在那个风雪之夜,鲁兹太太用善意的谎言,让怀特不失自尊地接受了她的帮助。
【善意的谎言的好处】
善意的谎言无碍于诚信,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因而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着,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童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生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
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做着进步的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是一种错误,我选择谎言。
如果真情告白坦率无忌是一种伤害,我选择谎言。
如果是为了自己或他人不再痛苦不再忧伤,多一点谎言又有何妨。
利大於弊的时候就说是善意谎言。弊大於利的时候就是说谎。
【善意的谎言的坏处】
1)我方认为人需要讲诚信,1933年老舍的朋友去找他要一个齐白石老人的画,二十年后,当老舍先生再见到那位朋友的时候,把画拿给了他,这不说明老舍先生一诺千金。(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他在二十年前答应朋友的事情,他二十年后还没有忘记吗?所以我方依然支持人必须讲诚信,不能说谎。
(2)善意的谎言他的动机虽是好的,但是他往往会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所以我认为人还是要讲诚信,要不然你一旦说了谎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可能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可能有人会利用你的谎言去做不好的事情。
(3)而且生活中善意的谎言越来越多,人们对谎言的分辨也会越来越差,一旦生活中充满了谎言,再也没办法分辨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恶意的了。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你会安心吗?
(4)对方辩友,我想问问,你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呢。曾子要出去做事的时候,他的儿子非常吵闹,于是他的妈妈就对他说:别再吵了,等你爸爸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回来真的杀猪了,他妈妈说:这只是哄孩子,你干吗当真呢,猪还那么小而已。曾子说,就算这样也不能哄孩子呀。这个事例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还不能正确地分辨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所以如果在他们知道大人可以用这样的谎言来骗他们的话,那么他们也会用这样的谎言来欺骗别人。
(5)请问对方辩友,你能说诚信不是人的道德资本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有两件事情可以引起我们内心深处深深地震撼,一件就是璀璨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人的道德准则——诚信。可见,诚信是人的道德准则,是人的心灵美,诚信是一个大前提,无论谎言目的如何,作为谎言必会有碍于诚信。
【善意的谎言名言】
1、有时候,谎言很美丽,她的名字叫“善意的谎言”。——米露西桑娜
2、爱情,是我们都相信的谎言。——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3、谄媚从来不会出自伟大的心灵。——巴尔扎克
4、大家都不听谎言,说谎的人也就绝迹了。——贝蒂
5、谎言四季都能生长。——英国政治家伯克
6、谎言越传越离奇。——古罗马诗人奥维德
7、无言的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8、相信谎言的人必将在真理之前毁灭。——赫尔巴特
9、一个人宁可听一百句谎言,也不想听一句他不愿听到的真话。——塞·约翰逊
10、最成功的说谎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谎言发挥最大的作用的人。——塞·巴特勒
11、人们喜爱谎言,不仅因为害怕查明真相的艰难困苦,而且因为他们对谎言本身具有一种自然却腐朽的爱好。——培根
1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13、世界上没有人人都不信的谎言,也没有一句谎言都不信或只相信谎言的人。——斯大林
14、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魏相
4.辩论赛资料 篇四
引人关注的是,“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在连续3年上升后首次出现明显下降,今年“首选传统(纸质)阅读”的比例达46.62%,高出数字阅读25.19个百分点,是该差距连续2年缩小后的首次反弹。纸质读物阅读效果也受到了更多认可,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受访者比例高出数字读物45.1个百分点,为2014年至今的最大差值。纸质阅读时间则在连续2年下降后首次反弹,反映出最近一年纸质阅读的“回潮”。“30分钟阅读”渐成沪人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时间的主流。
纸质书真的会消失吗
本月中,上海市教育部门披露,今年9月开学时,上海各区都将有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再过两三年,“电子书包”可能会完全取代纸质课本。此消息一经公布,再度引起舆论对纸质书命运和纸质阅读的关注。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阅读凭借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不仅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图书的创作、编辑、出版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背景下,代表传统阅读方式的纸质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甚至面临消失的可能。
不过,正当人们越来越相信纸质书终将被电子书取代的时候,不同的调查、数据、现象、讨论却一再显示出,大多数普通读者仍然将纸质书视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阅读载体,并且,他们认同纸质书所承载的文化重量并不是一台普通的电子阅读器能够替代的。
因此,尽管数字化阅读不可阻挡地重构着每一个人对阅读的理解,但是,它真正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方式,而不是观念。
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
美国琼甘兹库尼中心不久前公布了一项最新调查,在1200名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家长中,大部分人认为,纸质书仍然是他们与孩子的阅读偏好。研究指出,如果孩子更加沉浸在增强型电子书而非纸质书的阅读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可能下降。
事实上,尽管数字化阅读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海量阅读,但是,那些深植于观念中的传统阅读追求并未如想象般轻易地消失。
今年4月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纸质书的阅读量增加却较为缓慢。不过,调查结果还显示,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 “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更有11.8%的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承认,在读完电子书后还购买了该书的纸质版。这一结果表明,纸质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而通过纸质书阅读更能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纸质书的收藏价值也受到读者的重视。
6月16日,上海静安中心商业区挂起了一块“新华书店”的招牌,这一看似普通的事件,却被当地媒体称为 “实体书店又一次奏响振兴之音”。数字化阅读的迅速发展压缩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也压缩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几乎所有城市的报纸中都曾经出现过包含有 “书店缩水”、“告别书店”等字样的新闻标题。于是,一间新华书店的开张便被赋予了某种重要的“复苏”和“振兴”的含义。
种种现象表明,纸质书的境遇和前途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艰难,广大读者对纸质书仍然抱持着信任和期待,而市场对纸质书也存在着相对比较稳定的需求。
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
随着电脑、手机以及电子阅读器的技术不断更新升级,不少产品的宣传语中特别强调产品 “更具有纸质阅读的感受”。不过,机器始终是机器,即便是iPhone 4S和新iPad的显示效果已经十分接近纸质书,但是,那也仅仅是眼睛所感受到的,手掌所及仍然很难取代纸的质感。由此可见,纸质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体验,至今仍然是机器所不能完全企及的。因此,对于纸质阅读体验的追求,变成了数字化浪潮中不时出现的反潮流。那些经常通过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的读者,反而更能体会纸质阅读的优点。
在百度网上,有网友提出一个问题:“谁能总结一下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缺点?”网友“萌之萤火虫”回复说:“纸质书方便涂写、阅读舒适、有真实感,但是,不便于携带和整理;而电子书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制作成本低、易于传播、信息量大,缺点则包括信息容易丢失,长时间阅读对眼睛有较大的伤害等。”这一对比或许不甚全面,但是,也基本概括出一般读者对两种阅读载体的基本感受。
电子书具有易携带、易删除、易修改的特点,一方面确实为阅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也冲淡了阅读的价值感。相较而言,纸质书除了形式上更具真实感之外,其天然具有的文化重量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和趣味。因而,有人说过:“纸质书比电子书更有味道。”此味道,既是书之味,更是文化之味。
近年来,为了推动广大读者回归纸质阅读,不少城市打出了“书香社会”、“书香城市”的口号,甚至还在世界读书日举办 “吃书”趣味活动,借此呼吁读者重视纸质阅读。
今年以来,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多次炮轰电子书,他公开表示,自己不喜欢用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并担心电子侵权有朝一日可能会毁掉出版业,甚至毁掉写作。乔纳森的担忧反映出文学界、学术界、出版界的一种普遍心理。南京大学教授吴俊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专门谈到数字化时代给创作和阅读带来的冲击。在他看来,数字化阅读和写作将会改变文学形态,进而改变美学标准,因此,他特别强调文学批评的功能和任务,他说:“批评家不能失语,面对新的文学现实、创作现实,批评要有自己的声音,要发挥引导的作用。”
纸质书的文化传承作用值得珍视并且坚守 纸,诞生在中国;造纸术的出现,对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而,纸、纸质书、纸质阅读,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更加不同寻常的价值。诚然,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不过,纸质书负有的承继传统、延绵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仍然值得人们珍视并且坚守。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叫做“浅阅读”。顾名思义,浅阅读,指的是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浅层次阅读。它的特点是快速获取信息,一目十行,不深究其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这类阅读适应了全媒体时代求快、求新的特点,但同时,却失去了在阅读过程中积淀、回味的过程。电子书的出现正是因应了“浅阅读”的需求。而与之相反的是“深阅读”,它更强调阅读的质量,追求阅读过程中的文化体验,重视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纸质书便是适合于“深阅读”的载体,它能够令读者更深入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并且,不仅可以提供文字之美,更可以通过图书的装帧、设计以及纸张的质感,甚至是印刷带来的墨香,创造一个整体的美的氛围。不夸张地说,这一系列的阅读享受,只有通过纸质阅读才能够真正获得。
喜爱读书的人对纸质阅读的优点有深刻的体会。在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纸质阅读”,可以找到许多有关的感言。例如,“纸质阅读带来的安心愉悦是任何信息渠道都无法带来的”;“精挑细选,静心品味,电子时代的纸质阅读更可贵”;“我还是喜欢纸质阅读,电子书可以浏览,但不适合品读”;“当我选择数字化媒介进行阅读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需求,而真正要获取文化、思想时,我会选择纸质阅读”。市场消息显示,目前,装帧精美、设计独到的纸质书十分受读者欢迎,其中套装书、精装书更是销量惊人。不久前,海豚出版社出版了《董桥七十》一书,该书从董桥迄今出版的33种文集1800篇文章中,精心选出70篇,汇成一册,装帧设计十分考究,包括有真皮精装本、仿皮本、毛边本和签字本,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所以,一经面世,立刻引起购买热潮。另一方面,作为数字化阅读主力群体的青少年,同样也会变成纸质书的拥趸。去年,电影《哈利〃波特7》热映期间,原著销量节节上升,许多读者更是专门购买全套原著用来收藏。
今年3月,《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读精美纸质书的人更出众》。文章中提到,在美国推出的村上春树《1Q84》精装本,一共卖出了9.5万册,而电子版却只售出了2.8万套,成功使纸质书“战胜”了电子书。
纸质书的生存空间或许就要从打造“面子”入手,质感和真实感是纸质书天然具有的优势,但是,电子阅读器正在通过技术的革新来逐步增强使用者的阅读体验。因此,未来在外观和收藏价值上多下功夫,是纸质书开拓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或将长久并存下去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把读书看作是“立身”之本,阅读本身实际上已经具有了某种文化传统的意义。真正的阅读应当是线性的、连续的,带着生命的体温,它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数字时代,发现并重视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
现实表明,纸质书仍然拥有广泛的受众群,它所提供的阅读舒适性仍是独一无二的。而大多数读者也依然对纸质阅读有着强烈的适应性和习惯性。不可否认,数字化阅读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常见的阅读方式,但是,它的碎片化、娱乐化特征不能满足读者深度阅读的需求。所以,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不应当是非此即彼、你存我亡的关系。作为普通读者,应当充分认识并利用两者各自的优点为阅读服务,提升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
或许,数字化阅读和纸质阅读将会长久并存下去,从而无形中扩大了人们的阅读选择范围,增多了人们的阅读时间,而最终获益的是每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人。
在电子书的时代,纸质书会不会消亡?这个问题很难绝对地作出回答,因为未来是谁都无法预见的,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而现状是纸质书销量连续下滑,电子书人气渐旺。个人认为,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出版的出现对传统的图书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短期内还不会完全取代纸质图书。
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种不同的载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劣势。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有一些东西,高科技是无法取代的
电子书具有便携、环保、信息量大、适于保存、可更新等诸多优势。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了阅读纸质图书的愉悦感,会带给人们视觉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
作为与电子阅读器截然不同的一种载体,纸质书有电子书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的时候拿着一本书来读,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电子书所替代不了的。我们还可以在咖啡屋等休闲场所,翻开一本纸质书籍来打发休闲时光,那种惬意也是无可取代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得到改变,市场向电子化出版转型,将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有些人看书时习惯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在这里,电子书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电子书所能满足的,只是短暂的内容的分享和信息的理解,读完之后就删掉了,不像纸质书一样有保存的价值。
电子书将会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加快生活节奏,也会消解掉很多的闲情逸致,使我们的生活情趣极大地压缩。所以,电子书带来的,不只是阅读习惯的改变,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纸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节能环保,但是它带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化应该以一种原始的、本真的、饱满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让读者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纸张作为一种物质的确切的存在比电子载体有它自己的优点,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视觉疲劳或许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加以解决,但是心理上的疲劳却是毋庸质疑的事实。因此,谁都无法断言纸质书会消亡。
二、纸质书也在发展 大家都看到了电子书的很多弊端,都在讨论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得到解决,因此认为,它取代纸质图书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还有人认为,传统图书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必定走向消亡。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纸质图书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甲骨文到竹简,从线装书到平装、精装,实体书在装订方式、呈现方式、便于携带等方面,也是在不断地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在数字化席卷一切的时代,出版人和图书发行商已经意识到革新生产方式的必要性,已经开始探索在电子书冲击下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书”而不是它的载体“纸”;而面对一本电子书,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则是它的载体电子产品而不是“书”。很显然,电子阅读器这种载体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它所承载的内容的文化意义和精神意义。
三、版权问题
传统图书有诸多缺点,但最要命的缺点是:书价太贵。而电子书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下载,确实没有合适方法进行制止。电子书的大肆盛行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009年韩寒在博文《文化大国》中说:“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所有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 所以,电子出版的版权问题要得到解决,维护作者的权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四、在“暗战”中寻求互利共赢之路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说电子书的出现会替代纸质书呢?这两者真的如此尖锐地对立而无法共存吗?在两者对市场、对读者的争夺中,纸质书已处于劣势,但在近期还不会被取代,还是可以和电子书寻求互利共赢之路。像一个人他可能既需要电子书的便捷、便宜,又需要纸质书作为阅读的享受。在学术和科技领域,电子书将更占优势,因为电子书在查找信息与即时更新方面明显比纸质书更胜一筹;而在“更轻松的阅读”方面,比如散文、小说,纸质书仍将享有长久的生命。
出版社更希望电子书是对纸质书出版的一种补充,让不买纸质书的人去买电子版来读。一些网站能连载最新出版的纸质书,但出版社为保留读者,只让网站连载纸质书的不完整版,很多读者“不过瘾”,还要再去买纸质书来阅读。另一方面,一些原创文学网站作品在达到一定的点击率后,网站则会去帮他们争夺纸质书读者,于是,电子书便变成纸质书出版。这些都是出版社和网站在暗战中共赢的现象。
不可否认,传统纸质出版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书自身的完善,从长远来看,很难说人们两千年的阅读习惯不会被改变。正如许多作家从不愿放弃稿纸到习惯在键盘上敲字一样,阅读的习惯在数字化浪潮下也在默默改变。多年以后,纸质书或许将会作为一种有限范围内的阅读方式,被小众化地予以保留。就像我们中的一小部分人,仍然痴迷于线装书一样。个人认为,如果书本真的撤离了我们的生活,那将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
5.辩论资料 篇五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刚刚结束的温哥华冬奥会上赛事连连。那么体育比赛更注重精神还是技能呢?首先我们来看今天的辩题,体育比赛时指人与人之间能力和素质的较量,精神则包括运动员个人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观众收到的精神熏陶。技能则是指掌握并能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在体育比赛中技能和精神都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但何者更重要,就在于何者更有利于体现体育比赛的价值,何者更能影响比赛乃至人的生活。我方认为精神比技能更重要,理由有三:
第一,从运动员个人的角度来说,体育比赛是在技能的较量下意志的搏击,是灵魂与肉体的双重砥砺。在悉尼奥运会上,染病在身的王丽萍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拼搏着,边治病边参赛,终于在悉尼为中国田径夺得唯一一枚金牌。与此类似的例子举不胜数,正是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支撑她们完成比赛,而这是技能无法比拟的。
?
第二,从团体组织的角度来说,体育比赛是为了考量团队的协作能力。在比赛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技能,但只有密切配合,方能永战不怠。就拿排球来说吧,场上每个人担任的角色各不相同,只有互相配合才不至于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这样就提高了队员的责任心和归属感,体现出了体育比赛的价值,而技能则无法做到。
?
第三,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观看体育比赛和参与现代体育运动,已经成为现代精神生活方式的一个主要内容,而在一场比赛中,重要的角色不止是运动员,观众也很重要。若比赛没有了观众,那比赛还有意义吗?在现实生活中,观众更热衷于感受体育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就像残奥会上,运动员虽然身残,技能可能不算很好,但她们那种强烈追求更好的拼搏精神和团结精神,不能不让观众动容。正是运动员的精神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体育,才使难能可贵的体育精神流传开来,从而代代相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试问技能能做到吗?
?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体育比赛更注重的是精神,在同等条件下,精神比技能更有利于实现体育比赛的价值,更深刻广泛地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 体育比赛更注重技能还是精神(反方)四辩稿 谢谢主席。
?刚才对方一直强调,比赛的目的是拿奖,取胜,但这就代表了技能比精神更重要吗?绝对不是,要取胜,精神,技能,运气等都是条件。但我们今天的辩题是体育比赛更注重技能还是精神,而不是比赛拿奖更注重技能还是精神,所以对方辩友也许没有把题目弄清楚。? 对方辩友还一再混淆技能,技巧与熟练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技能只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这与娴熟的技巧完全不同。运动员掌握跑步,跨栏等技术,这就是有了技能。但工作,动作因为经常做而有经验叫熟练;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的巧妙技能叫技巧。对方辩友刚才提到刘翔经常锻炼拥有巧妙技能的例子其实反映的是他是拥有技巧,十分熟练,而不是今天辩题中的技能。? 体育比赛中,整个运动团队的团体协作精神鼓舞着运动员不断进步。拼搏过程中,运动员们的竞争精神让他们超越自我,所以在技能上有所失误的运动员能坚持到底,有实力的运动员能越战越勇,黑马现象会不断出现。这是从运动员个人和团体角度而言,证明体育比赛应更注重精神。? 我方认为,技能是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的资本,有一定的重要性。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精神是宗旨,主要意义的意思。那体育比赛,我们更应注重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还是体育的宗旨与主要意义呢?当然是注重体育比赛的意义,那就是鼓舞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没有观众的体育比赛不是完善的体育比赛。”全世界的观众通过观看体育比赛,领悟其中团结协作,不断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励他们更积极,更坚强地去面对人生中一切不可承受之重,精神对观众乃至全人类的发展的远影响力,是技能远远无法比拟的。? 我方一辩刚才说到,划分体育比赛技能与精神何者更重要的标准是,谁更有利于体现体育比赛的价值,何者更能影响比赛乃至人们的生活。单单通过观赏体育比赛的技能就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使他们的生活产生变化吗?当然不能。只有精神才能有如此深远,巨大的影响。? 因此,无论是从运动员个人,团体,观众乃至于全人类发展角度而言,我方都认为体育比赛应更注重精神。
我们学校的辩论赛,我方是体育比赛更注重技能.辩论这个问题,我认为要理清“重在参与”和“更高、更快、更强”两个观念的问题,重在参与显然是强调参与的意义,就是对于精神的鼓励,而后者虽然也总是被作为奥运精神的一部分象征人类对于进步的追求但是回归体育的本源来说却是对竞技技能提高的一种不断追求,竞技体育最初起源于军事,通过体育强身健体是为了更好的增强体质从而在战场上更好的发挥,而现在仍然保留的国际军事五项运动会是这种传统的延续。而体育应该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你们的辩题其实应该探讨的是竞技体育的问题,群众性体育并不存在精神和技能的问题,因为那本身就是一种健身或者社交的方式,这点定义请你们在开篇立论种能够明确。
第二,定义明确之后,我们就要限定所讨论的问题仅限于竞技体育本身,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辩题当中的“更”字,这就说明了辩题讨论的是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立论时就要承认注重精神的重要性,但是技能更重要。第一个问题,如果对方引用在比赛中有人摔倒然后选手放弃自己的冠军地位而去无私救援,那是不是精神的闪光点?回答是:是,没错,确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可却不是今天讨论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刘翔的起跑总是慢于其他选手可为什么总是能够胜利呢?原因何在?当然是刘翔在比赛中对于身体协调性掌握的非常到位,所以能够后发而先至。这说明了刘翔技能高人一筹,而NBA的梦之队对其他队伍的大胜不更是说明技能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人类将百米缩短为九秒还是索普的鱼雷速度,无不说明了在竞技体育中技能的重要性。
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橄榄枝和奖牌作为对运动健儿的最高嘉奖,让我们看到体育比赛在扣人心弦的技能较量之外那一抹柔美却历久弥新的精神底色。仅那一袭生命之绿就穿越国界、穿越种族,直达每一个追求健康与和平的人心底。在体育比赛越来越多的成为某些“最强者”的舞台时,我们来讨论此辩题是要看精神和技能何者更有利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体育比赛的价值。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在技能的较量下面是意志的搏击,是灵与肉的双重砥砺,每一个取得骄人成绩的体育健儿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不重精神技能无从发展。当伊拉克运动员一波三折地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他们喜极而泣,不是因为他们有着高超的水平、骄人的成绩,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本着重在参与而来,为弘扬奥运精神而来,为了民族体育事业的复兴而来!一次又一次,我们为那些瘸着腿跑完比赛的选手含泪鼓掌,一次又一次,我们为那些走出破碎家园站在赛场上的勇士们摇旗呐喊,他们没有耀眼的技能,却彰显了体育的真正含义,在所有人的心灵洒下一场细雨。
体育比赛从来就没有高贵的门槛,只要怀揣着奋发与进取之心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它都将一视同仁。班级运动会上同学间殷切鼓励,友谊赛选手间真诚交流,何必因为倚重技能的强势而扼杀了大多数人与体育的亲近?这种亲近发自我们内心追求美的天性,与胜负强弱无关。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竞技水平不高却贴近大众的体育比赛会如千树梨花一夕绽放,为什么北京奥委会会批准给予90位本没有达到参赛标准的选手参赛资格。过多关注技能的优劣难免会将体育比赛引向曲高和寡的境地,只有注重精神才能让这只高翔的燕子找回其旧时的家园。
【关于广告的辩论资料】推荐阅读:
关于广告的店名06-17
关于科技的广告词07-08
关于饮品的广告词10-21
关于围巾的宣传广告词07-03
关于手表的宣传广告词07-10
关于宾馆的经典广告词08-01
关于餐厅外卖的广告词08-04
关于养生补品的广告词08-06
关于黑茶公司的广告词09-26
关于蛋糕的经典广告词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