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难点解析

2024-10-14

氧化还原反应难点解析(精选12篇)

1.氧化还原反应难点解析 篇一

一知识目标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二能力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重点与难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教学过程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举例 表示式 化合反应 C+O2===CO2 A+B====AB 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AB====A+B 置换反应 C+CuO====Cu+CO↑ A+BC====AC+B 复分解反应 AgNO3+NaCl====AgCl↓+NaNO3 AB+CD====AD+CB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Fe2O3+3CO=== 2Fe+3CO2、CH4+2O2====CO22H2O两反应属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

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根据上面二个反应可以知道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

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也没有反映反应的本质。

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 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分析

实例CuO + H2 = Cu + H2O ↓ ↓ 从得失氧分析失氧 得氧

↓ ↓ 从升降价分析降价 升价 ↓ ↓ 电子转移分析得e 失e

↓ ↓

反应结论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提示学生全面理解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偏移和电子的得失

2、概念迁移

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没有得失氧的反应。1电子完全得失2Na + Cl2 === 2NaCl 2电子对偏移H2 + Cl2=== 2HCl 得出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讨论后完成下表

反应类型 反应实例 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与氧化还原反的关系 化合反应3Fe+2O2 ====Fe3O4 是 相关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非

分解反应2H2O=====2H2↑+O2↑ 是 相关 分解反应 CaCO3 =====CaO+CO2 ↑ 非

置换反应 Fe+CuSO4 ====Cu+FeSO4 是 从属 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 非 对立

--

三、氧化剂和还原剂

1、实例分析

CuO + H2  Cu + H2O ↓ ↓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 ↓

被还原 被氧化

↓ ↓

氧化剂 还原剂

↓ ↓

得电子物质 失电子物质

从反应物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剂”和“氧化反应-被氧化-还原剂”的内联系

2、归纳小结师生共同讨论。

综合得出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根推断线

实质 判断依据 元素变化 反应物称为 反应物性质

失e —→ 升价 —→ 被氧化 —→ 还原剂 —→ 还原性

得e —→ 降价 —→ 被还原 —→ 氧化剂 —→ 氧化性 例 根据下列反应

2H2S+O2 === 2S+2H2O 4NaI + O2 +2H2O === 5NaOH + 2I2 Na2S + I2 === 2NaI + S

判断以上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解析此类试题应首先根据概念判断出各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然后根据“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的规律比较得出结论。由此可知

反应(1)中氧化性氧化剂O2>氧化产物S 反应(2)中氧化性氧化剂O2>氧化产物I2

反应(3)中氧化性氧化剂I2>氧化产物S 答氧化性O2>I2>S

2.氧化还原反应难点解析 篇二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 每年必考, 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 形式新颖灵活。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氧化还原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或书写未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标定;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

今后命题将会继续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与计算;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同时也会因涉及知识面广, 可能出现新的题型、新的设问方式, 特别是与实验应用相结合会成为命题的新趋势。

【考纲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命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综合运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命题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有时还需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

3.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其主要依据是:氧化 (或还原) 剂的氧化 (或还原) 性强于氧化 (或还原) 产物的氧化 (或还原) 性。命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4.运用电子得失守恒规律进行有关计算, 如确定化合价、电荷数、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等。命题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易错点例析】

易错点之一:化学反应的分类

例1.下列四类反应:①置换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 ③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 ④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只有② B.只有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错解与诊断: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入, 有部分学生选C项。

本题只有A项正确。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可以推知它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只要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则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些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这样的两个反应:Νa2Ο2+SΟ2=Νa2SΟ4ΝΗ4ΝΟ3=Ν2Ο+2Η2Ο, 虽然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但它们仍然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例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则该密闭容器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可能为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错解与诊断:本题适应新课标高考的要求, 虽然不要求判断出该反应具体是什么反应, 但取材于真实的反应:4Fe (ΟΗ) 2+Ο2+2Η2Ο=4Fe (ΟΗ) 3。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这个反应而漏选。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与其他反应类型的关系。分析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变化, 发现X在反应后增加107g, 说明X是生成物, 而Y、Z、Q三种物质在反应后质量都减少, 分别减少90g、8g和9g, 三种物质减少的总质量恰好等于生成的X的总质量。由此得出该反应是由三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 属于化合反应, A项是正确的;考虑到化合反应有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有可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C项也是正确的。D项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AC

纠错必备: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学反应可按如下方式分类。

(1) 无机化学方面: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有机化学方面: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失电子,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是否有离子参加或生成, 可把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易错点之二: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例3.目前用乙烯制乙醛的过程分三步进行:

CΗ2=CΗ2+ΡdCl2+Η2ΟCΗ3CΗΟ+2ΗCl+Ρd

Ρd+2CuCl2ΡdCl2+2CuCl

2CuCl+Ο2+2ΗCl2CuCl2+Η2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CΗ2=CΗ2是还原剂, PdCl2是氧化剂

B.CuCl是还原剂, O2是氧化剂

C.CΗ2=CΗ2是还原剂, O2是氧化剂

D.PdCl2和CuCl2都是催化剂

错解与诊断:本题出错主要是漏选。有机氧化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 包括醇被氧化、醛被氧化、醛类及含醛基的化合物与新制碱性Cu (OH) 2或银氨溶液的反应等;还原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包括醛、酮、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酚、不饱和油脂等的催化加氢等。对于反应CΗ2=CΗ2被加氧氧化 (为还原剂) , PdCl2被还原为Pd单质 (为氧化剂) ;但对于整个反应而言, PdCl2和CuCl2都仅仅参与了反应过程, 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 是催化剂, 而O2是氧化剂。

答案:CD

例4.在溴水中加入乙醛溶液, 对于反应现象及反应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

A.溴水不褪色, 无反应发生

B.溴水褪色, 发生加成反应

C.溴水褪色,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溶液分层, 上层橙红色, 下层无色, 发生萃取操作

错解与诊断:误认为乙醛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选B项;或者误认为乙醛是不溶水的有机物, 可萃取溴单质而选D项;或者误认为溴单质不与醛反应而选A项。

醛的加成反应, 主要是与H2加成, 即碳氧双键断开一个键, 再各加上一个氢原子形成醇, 即—CHO变成—CH2OH, 加氢或去氧称为还原反应。乙醛既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强氧化剂氧化, 从而使它们褪色。

答案:C

纠错必备:

与无机化学中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不同, 有机化学中是以有机物为变化对象, 分别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有机氧化反应主要包括有机物的燃烧氧化、加氧氧化和脱氢氧化等。如烃的燃烧, 烯烃、炔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乙醛与氧气的反应等都是加氧氧化;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则属于脱氢氧化。中学化学中的有机还原反应, 主要指含不饱和碳的有机物与氢气发生的加氢还原反应。

易错点之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配平方法:“一标二列三求四配五观六查”。

具体地说, 就是①标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②列出化合价的升降情况, ③求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 ④根据所求的最小公倍数配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⑤用观察法配出所含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⑥用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检查所配结果是否正确。注意:若需要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 箭头必须由还原剂指向氧化剂, 箭头两端对准得失电子的元素, 并在箭头的上方标出转移电子总数。

例5.配平方程式:KMnO4+KNO2+______ΜnSΟ4+Κ2SΟ4+ΚΝΟ3+H2O

错解与诊断: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缺少反应物或生成物时, 配平让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一般是把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所有原子进行比较, 观察增加或减少了哪种元素:①若增加的元素是除H、O以外的非金属, 未知物一般是相应的酸;②若增加的元素是金属, 未知物一般是相应的碱;③若反应前后经部分配平后发现两边氢、氧原子不平衡, 则未知物是水。经比较发现, 生成物中增加了S元素, 则未知物是H2SO4, 其他步骤同上 (略) 。

答案:2KMnO4+5KNO2+3H2SO4=2ΜnSΟ4+Κ2SΟ4+5ΚΝΟ3+3Η2Ο

易错点之四: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例6.分析有机物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用氢氧标碳法, 即H+1价、O-2价, 再确定C的化合价) 及其变化,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5C2H4O+2KMnO4+______Η2SΟ4______C2H4O2+______K2SO4+______MnSO4+______H2O

解析:C2H4O中2C:-1→0↑1×2=2

KMnO4中Mn:+7→+2↓5 ×5指C2H4O、C2H4O2化学计量数为5

×2指KMnO4、MnSO4化学计量数为2

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C2Η4Ο+2ΚΜnΟ4+3Η2SΟ4=5C2Η4Ο2+1Κ2SΟ4+2ΜnSΟ4+3Η2Ο

纠错必备:

对于有机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 它的配平同样也可使用化合价升降法或电子转移法。但是有机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即有机物加氢或去氧均属还原反应, 而加氧或去氢均属氧化反应, 故它的配平也可从得失电子数相等进行。

高考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要求并不高, 所以平时不要搞得太复杂, 能做到灵活运用就行。另外,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从得氧失氧、加氢去氢角度进行理解与配平, 即:得一个O原子, 化合价即升高2, 失一个O原子, 化合价即降低2;加一个H原子, 化合价即降低1, 去一个H原子, 化合价即升高1。

易错点之五: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7.把铜粉和过量的铁粉加入到热的浓硝酸中, 充分反应后, 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 )

A.Fe2+ B.Fe3+

C.Fe2+和Cu2+ D.Fe3+和Cu2+

错解与诊断:忽略过量的铁可将Cu2+置换出来从而错选C项。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热的浓硝酸可将Fe和Cu分别氧化成Fe3+和Cu2+, 过量的铁又与Fe3+和Cu2+反应生成Fe2+和Cu, 所以充分反应后, 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Fe2+。

答案:A

例8.在一定条件下, PbO2与Cr3+反应, 产物是Cr2O72-和Pb2+, 则参加反应的Cr3+与PbO2的个数之比为 ( )

A.1∶3 B.2∶3

C.1∶1 D.4∶3

错解与诊断:选A项。有些学生在解答此题时, 出现以下易错思维:一是想写出PbO2与Cr3+反应生成Cr2O72-和Pb2+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判断化学计量数来选择答案, 此方法费时而且易错;二是认为Cr2O72-中Cr的原子数为2, 算Cr3+的电子变化数时除以2而误选A项。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认识到PbO2与Cr3+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来进行计算。设参加反应的Cr3+的数目为x, 参加反应的PbO2的数目为y, 则x× (6-3) =y× (4-2) , 解得xy=2∶3。

答案:B

纠错必备:

对于离子能否共存问题, 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看同组离子是否发生反应 (复分解或氧化还原) , 二看是否满足题干要求。

有颜色的离子:Fe3+、Fe2+、Cu2+、MnO-4……

强酸性 (或强碱性) , 说明溶液中除离子组内各离子外, 还应有H+ (或OH-) 。典型的氧化性离子 (如Fe3+、MnO-4、Cr2O72-等) 和典型的还原性离子 (如Fe2+、S2-、I-、SO32-等) 在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易错点之六: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例9.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溶液, 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 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充分振荡后, 剩余金属为m2g, 则m1和m2之间的关系是 ( )

A.m1一定大于m2

B.m1可能等于m2

C.m1一定等于m2

D.m1可能大于m2

错解与诊断:部分学生解此题时有一种典型的错误思维:铁与铜与一定量的稀HNO3反应后剩余的金属可能是铁与铜或者仅剩余铜, 若m1g中含有Fe和Cu时, 再加硫酸则铁溶解, 致使m1大于m2;若m1g中仅含Cu时, 再加硫酸铜不溶解, 致使m1等于m2, 故误选B、D项。错解原因主要是思维简单, 未认真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所以答题时要冷静思考, 仔细挖掘一些隐含信息。本题主要受铁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的迷惑, 忽视了一定量硝酸与足量金属反应后仍有NO-3存在。当加入稀硫酸后, 相当于又形成硝酸溶液, 不论铁还是铜均能继续反应。

铁与铜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HNO3反应, 当金属剩余时, 硝酸耗尽, 但生成物中含有Fe (NO3) 2和Cu (NO3) 2。若再加入稀H2SO4, 则又继续发生反应3Cu+8Η++2ΝΟ3-=3Cu2++2ΝΟ+4Η2ΟFe+4Η++ΝΟ3-=Fe3++ΝΟ↑+2H2O, 使金属的质量减少。

答案:A

例10.在反应11Ρ+15CuSΟ4+24Η2Ο=5Cu3Ρ+6Η3ΡΟ4+15Η2SΟ4中, 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 )

A.1/5mol B.2/5mol

C.3/5mol D.11/5mol

错解与诊断:选B项。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 当15molCuSO4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将生成6molH3PO4, 所以1molCuSO4氧化2/5mol的P并生成2/5molH3PO4。出错原因是没有注意到H3PO4有一半是P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歧化反应) 生成的。

本题中的还原剂是P, 而氧化剂是P和CuSO4。由于反应过程中Cu从+2降为+1, 因此反应中共得到15mol的电子;而作还原剂的P在反应中从0升至+5价, 因此1molP得到5mol电子。因此15molCuSO4在反应中只能氧化3molP, 即每摩尔硫酸铜能够氧化0.2molP。

答案:A

纠错必备:

涉及复杂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都是信息题, 处理相关信息时:一要准确理解信息内容;二要将信息、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 并应用于解题才行。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时, 要充分利用守恒法进行分析;确定物质化学式中某原子数目时, 还可能涉及化合价知识, 所以运用知识要灵活。

【跟踪训练】

1.根据表中信息, 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表中①组反应可能有一种或两种元素被氧化

B.氧化性强弱比较:KClO3>Fe3+>Cl2>Br2

C.表中②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ΜnΟ4-+3Η2Ο2+6Η+=2Μn2++4Ο2+6Η2Ο

D.表中③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 电子转移数目是6e-

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

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3.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Ο4+6Νa2Ο2=2Νa2FeΟ4+2Νa2Ο+2Νa2SΟ4+Ο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Na2O2在上述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Na2FeO4处理水时, 既能杀菌, 又能在处理水时产生胶体净水

D.2molFeSO4发生反应时, 共有10mol电子发生转移

4.小明为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 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NO2和NO, 并验证其性质, 装置图如下:

(1) 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乙中的现象是______, 可证明NO2的氧化性;在丙中鼓入空气后现象是______, 可证明NO的还原性。

(2) 实验前丙中充满水的作用是______ (用反应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回答) 。

(3) 小华对小明的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 他的理由是

你认为怎样才能准确证明NO2的氧化性?______ (简要回答出原理和现象即可) 。

5.氢化亚铜 (CuH) 是一种难溶物质, 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CuH具有的性质:不稳定, 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气体;Cu+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是2Cu+=Cu2++Cu

根据以上信息, 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制CuH的反应中, 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 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作______ (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

(2) 写出CuH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 CuH溶解在稀盐酸中生成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4) 如果把CuH溶解在足量的稀硝酸中生成的气体只有NO, 请写出CuH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已知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能将草酸钠 (Na2C2O4) 氧化:

ΜnΟ4-+C2Ο42-+Η+Μn2++CΟ2↑+H2O (未配平) ;

ΜnΟ2+C2Ο42-+Η+Μn2++CΟ2↑+H2O (未配平) 。

为测定某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准确称量1.20g软锰矿样品, 加入2.68g草酸钠固体, 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并加热 (杂质不参加反应) , 充分反应后冷却, 将所得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从中取出25.0mL, 用0.0200mol·L-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当加入20.0mL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 配平上述两个离子方程式:

______MnO-4+______C2O42-+______Η+=Μn2++______CO2↑+______H2O;

______MnO2+______C2O42-+______Η+=Μn2++______CO2↑+______H2O。

(2) 欲求得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还缺一个数据, 这个数据是______ (填数据所代表的意义) 。

(3) 若该数据的数值为250, 求该软锰矿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1.A 2.A 3.A

4. (1) Cu+4Η++2ΝΟ3-=Cu2++2ΝΟ2+2Η2Ο溶液变浑浊 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2) 利用反应3ΝΟ2+Η2Ο=2ΗΝΟ3+ΝΟ来制取NO, 并用排水法收集NO

(3) 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 可将Na2S氧化, 使溶液变浑浊 可将干燥的NO2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 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即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5. (1) 还原剂

(2) 2CuΗ+3Cl2=2CuCl2+2ΗCl

(3) H2

(4) CuΗ+3Η++ΝΟ3-=Cu2++2Η2Ο+ΝΟ

6. (1) 2 5 16 2 10 8 1 1 4 1 2 2

(2) 容量瓶的容积

(3) n (C2Ο42-) =2.68g134gmol-1=0.02mol, 滴定250mL稀释后的溶液, 消耗n (MnO-4) =0.0200mol·L-1×0.02L×10=0.004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有:

n (MnO2) ×2+0.004mol×5=0.02mol×2

n (MnO2) =0.01mol, ω (ΜnΟ2) =0.01mol×87gmol-11.20g×100%=72.5%

3.专题2 氧化还原反应 篇三

例1 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3Fe2++2S2O32-+O2+xOH-=Fe3O4+S4O6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1 mol Fe3O4,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 mol

B. Fe2+和S2O32-都是还原剂

C. 1 mol Fe2+被氧化时,被Fe2+还原的O2为[13]mol

D. x=2

解析 分析可知:铁元素化合价由+2→+[83](平均价态),硫化合价由+2→+[52](平均价态),故氧化剂是O2,还原剂是Fe2+和S2O32-,B项正确;每生成1 mol Fe3O4的同时也产生1 mol S4O62-,由得失电子守恒,转移电子总数根据O2计算得1 mol×4=4 mol,A项正确;1 mol Fe2+被氧化时,被Fe2+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为1 mol÷4=0.25 mol,C项错误;离子方程式中电荷守恒,故x=4,D项错误。答案:AB。

点评 本题型综合考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计算,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的应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解题思路:找变价、判类型、分升降、定其他。而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是解答这类题目的“法宝”。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考点2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判断

例2 某溶液中同时含有下列六种离子:①HS-; ②SO32-;③NO3-;④PO43-;⑤SO42-;⑥Na+。向其中加入足量H2O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⑤⑥

解析 H2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氧化HS-、SO32-,其中SO32-被氧化为SO42-,故③④⑥的物质的量基本不变。答案:C。

点评 本题型综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离子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考查。解题关键:掌握常见的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体现氧化性的部分微粒。

考点3 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

例3 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 Z极上有气泡放出;若用惰性电极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的氧化性强于Y2+。则这四种金属单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解析 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H2SO4中,形成原电池,Z极有气泡放出,故Z是正极,X是负极,说明金属单质的还原性X>Z;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说明Y2+氧化性强于Z2+,故单质的还原性Z>Y;同理还原性Y>M,综上所述:金属单质的还原性X>Z>Y>M。答案:A。

点评 本题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了金属单质还原性的比较。解题关键:应用原电池中负极金属较活泼判断;了解电解池中氧化性强的阳离子先放电的一般规律,逆向分析出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考点4 结合实验进行考查

例4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 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含有 。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 a. 酚酞试液; b. CCl4; c. 无水酒精; d. 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號)

[&选用试剂&实验现象&方案1&&&方案2&&&]

(4)结论

氧化性:Br2>Fe3+。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解析 (2)①因溴水也呈黄色 ②因发生反应2Fe2++Br2=2Fe3++2Br-,生成的Fe3+使溶液呈黄色。(3)方案1:可通过Br2在CCl4中的颜色变化来证明。若CCl4层呈无色,则说明溶液中无Br2存在,Br2被完全反应,从而说明氧化性Br2>Fe3+;若甲正确,则溶液中有Br2,Br2溶于CCl4中,CCl4层呈橙红色。方案2:可通过检验Fe3+存在与否来证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血红色,说明有Fe3+存在,从而证明氧化性Br2>Fe3+。(4)2Fe2++Br2=2Fe3++2Br-

【专题训练】

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2S2O3→S B.HClO→HCl

C.KMnO4→O2 D.KClO3→Cl2

2.高氯酸铵加热至483 K时,可完全分解成N2、Cl2、O2和H2O,则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3 C. 2∶1 D. 3∶1

3.将下列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 + → + + +H2O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4. 反应①是自海藻灰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②是从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已知NaIO3的氧化性与MnO2相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I2 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B.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I2 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C.在一定条件下NaI和NaIO3 能反应生成I2

D.在化学反应中NaIO3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

5.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大量共存,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u2+、Fe2+、NO3-、Cl- B.K+、Mg2+、HCO3-、SO42-

C.Na+、K+、S2-、SO32- D.Ba2+、Na+、I-、HSO3-

6. 某溶液中含有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一定变蓝 ⑤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

7. 将适量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继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元素是( )

A.S B.Fe C.Cl D.N

8. 两只串联的电解池(惰性电极),甲池盛有CuSO4溶液,乙池盛有一定量某硝酸盐的稀溶液。电解时当甲池电极析出6.4 g Cu时,乙池电极析出2.7 g金属,则乙池的溶质可能是( )

A. Ca(NO3)2 B. Mg(NO3)2 C. Al(NO3)3 D. AgNO3

9. 已知氧化性BrO3->ClO3->Cl2>IO3->I2,现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

(2)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① ;② 。

10. 三氟化溴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BrF3+H2O→HBrO3+Br2+HF+O2↑。

(1)其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2)当有5.0 mol水作还原剂参加反应时,由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

(3)当有5.0 mol水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由BrF3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

11.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和HNO3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反應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若反应中生成0.2 mol HNO3,转移的电子数目 个;

(3)一旦NF3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其产物除H2O外,还有三种钠盐: (填化学式)。

12. (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C2O42-+ MnO4-+ H+= CO2+ Mn2++ H2O

(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OH、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 mL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 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 mol·L-1 NaOH溶液至20 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 mol·L-1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16 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 变为 。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mol。

4.氧化还原反应 篇四

(一)知识目标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2、用化合价变化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方法:设疑、比较、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讲述]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

点燃

[提问]初中学习过C+O2 CO2的反应类型是什么?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板书]1、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基本类型反应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换:A+BC=AC+B

复分解:AB+CD=AD+CB

[板书]

基本类型:

[练习]1、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下列反应各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

点燃

点燃

 

高温

① H2+O2 H2O ② Ba(OH)2+H2SO4 ===BaSO4↓+2H2O ③Na+Cl2 2NaCl

④H2O+C=== H2+CO ⑤ NH4HCO3 === NH3↑+CO2↑+H2O↑⑥CuO+H2===Cu+H2O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

[简单讲评]这些类型是从形式上分的,既不能较深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类型。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练习]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 和 。物

质 (“得到”或“失去”)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 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如在反应CuO+H2===Cu+H2O中, 得到氧,发生 反应,该物质被 (“氧化”或“还原”); 失去氧,发生 反应,该物质被 。

[小结]:

1、 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不能包括所有反应,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它们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不能分开。

3、 知识是有阶段性的,许多概念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学无止境,我们必须有探究的愿望和穷追不舍的精神。

通过现在的学习,大家已认识到以前我们学习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是不完善的,没有体现其本质,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继续探究.

[板书] 二、

复习初中的得氧失氧分析

[板书]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H2 === Cu + H2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氧化剂: CuO (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 H2 (得到氧的物质)

[讨论] 以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为例来分析,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板书] 2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将上面的双线桥改写: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CuO + H2 === Cu + H2O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小结: ①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这是的标志和判断依据).;

②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该物质作还原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该物质作氧化剂.;

③同一中,化合价升高的总价数=降低的总价数.;

④不仅能分析有得氧、失氧的反应,也能分析无得氧失氧但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

[例题] 分析以下反应,指出元素合价升降情况及发生反应的情况:

点燃

点燃

 

Na+Cl2 2NaCl S + O2 SO2

高温

高温

高温

点燃

[练习]3、依照例题的分析方法,分析以下反应(不是的不要分析)

Mg+O2 2MgO CO2+C===2CO CaO+SiO2===CaSiO3 CaCO3===CaO+CO2↑

4、练习1中的6个反应属于的有 。

小结:

1、化合反应:可能是,一般说,有单质参加的是。

2、分解反应:可能是,一般说,有单质生成的是。

3、置换反应:全部是。

5.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范文)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认识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

4、学会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辩证法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化合价的升降。

2、联系归纳总结法,得出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2、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二、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三、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实验探究—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四、教学思路

1.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回顾初中知识

3.通过分析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的特征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表征。4.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 5.多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6.归纳得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其关系

7.分析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得失/偏移)8.讲相关概念,电子转移表示方法:单双线条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复习回顾、引入课题、深化课题、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讨论、问题解决应用、拓展知识、总结。

(二)教师活动

问题一:初中学习过哪些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请各举一例。板书:

一、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问题二:从得失氧的角度还学习过什么反应类型?请判断 是哪类反应,有何特点?

板书: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引导:(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

(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

二、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是否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氯水和饱和NaI溶液、饱和NaBr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何种反应类型? 问题三:在氯水和溴化钠溶液的反应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小结:通过同学的回答,从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板书: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学过在反应中粒子间发生重新组合,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必然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讲解:在2NaBr+Cl2 == 2NaCl+Br2的反应中,溴离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 溴原子,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被氧化; 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1个电子成为 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板书: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过渡: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下面就用双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分析:

失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02CuO+C+2高温0+42Cu+CO2

结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定义: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的反应。板书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得2x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单线桥法(补充)

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课堂练习:双线桥表示下列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2+H2↑

评述:将学生的练习讲评,纠正其中的错误。板书:

4、氧化剂和还原剂

问题四:

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

2、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本身所发生的反应是什么?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的情况如何?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分别表现什么性质?起何作用?

讨论并小结: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为氧化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物质)的物质为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失去了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即失电子的性质。板书:(1)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2)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讲: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具有氧化性,起氧化作用,本身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起还原作用,本身被氧化,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板书:(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4)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板书:

5、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投影:

小结:(1)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与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六、总结: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经历了由得氧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再到电子转移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偏移,要学会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单线桥或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七、课后作业: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高温CaO+CO2↑ B.Na2O+H2O=2Na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4HNO3(浓)△4NO2↑+O2↑+2H2O 2.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中被还原

4.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6.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剂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7.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指明氧化剂还原剂。(选做)

⑴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⑵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 ⑶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⑷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八、板书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a)双线桥法

b)单线桥法

4.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2)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4)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6.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篇六

【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7.“氧化还原反应”复习专题 篇七

纵观近几年高考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主要包括下列四点:以生产、生活、社会中的问题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实质;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及相关规律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等.预测它们在2011年高考中仍然出现,也易于出现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题目中.

[考点突破]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例1 (2010年安徽省高考题改编)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H2⇆LiNH2+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Li2NH中N的化合价是-1

(B)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在反应中有2 mol电子转移

(D) LiNH2是还原产物,LiH是氧化产物

解析:选(B).,(A)项,Li2NH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故(A)错;H2发生归中反应,故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正确;(C)项,反应中有1 mol电子转移,(C)错;(D)项,LiNH2是氧化产物,LiH是还原产物,(D)错.

解题技巧:正确标注元素化合价,分析元素反应前后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链接(如图1所示)

例2 (全国高考题改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NA个

(B) 1 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

(C)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于数为NA

解析:选(D).(A)项,不一定为2 mol,如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A)错;(B)项,由电子守桓可知,产生的NO分子为;(C)项,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I2,每生成3 mol I2转移电子数为5NA.

易错分析:(1)误认为氯气在所有的反应中全部作氧化剂,误选(A).(2)没有从电子得失守恒角度分析(B)项,误选(B).(2)不会分析(C)项氧化还原反应而出错,实际上I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二、考查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例3 (2010年山东省高考改编)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I.SO2+2H2O+I2=H2SO4+2HI

II.2HI⇆H2+I2

Ⅲ.2H2SO4=2SO2+O2+2H2O

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I中I2的氧化性比H2SO4强

b.反应I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方向,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故a正确;反应I中SO2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2>HI,则b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2和Ⅲ相加得:2H2O=2H2+O2,故c正确、d错误.

知识链接

1. 金属(金属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一致)

金属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氧化性强弱顺序为Ag+>Cu2+>Fe2+>H+.

2. 非金属

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即还原性强弱顺序为HF

3.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4 (2010年全国高考)根据图2,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2Ag(s)+Cd2+(aq)=2Ag+(aq)+Cd(s)

(B) Co2+(aq)+Cd(s)=Co(s)+Cd2+(aq)

(C) 2Ag+(aq)+Cd(s)=2Ag(s)+Cd2+(aq)

(D) 2Ag+(aq)+Co(s)=2Ag(s)+Co2+(aq)

解析:选(A).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充当负极的金属,其金属活动性比正极的金属性要强;由图2可推知,金属性(还原性):Cd>Co>Ag,故离子的氧化性为:Cd2+

知识链接:从装置图中发现有用信息,或运用装置图所提供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三、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计算

例5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 2 mol (B) 1 mol

(C) 0.5 mol (D) 0.25 mol

解析:选(D):

解法1:化学方程式法:根据题给信息,运用化合价升降法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H4 NO3,当生成4 mol Zn(NO3)2时,被还原的硝酸为1 mol,故生成1mol Zn(NO3)2时,被还原的硝酸为0.25 mol,(D)正确.

解法2:电子守恒法:根据题给信息可知该0+2反应中锌为还原剂,由,每生成1 mol Zn(NO3)2,Zn失2 mol电子;硝酸为氧化剂,,每还原1 mol硝酸需得8 mol电子,故生成1 mol Zn(NO3)2时,被还原的硝酸为,(D)正确.

解题技巧:(1)常规解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法,再求解;(2)快速巧解:电子守恒法.

易错分析:(1)标错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氮元素的主要价态有-3价和+5价,、NH3中氮元素价态为-3价,HNO3、中氮元素的价态为+5价.(2)对被还原的硝酸和起酸性作用的硝酸的“量比”不清楚.

方法技巧: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的总数=元素失去电子的总数;或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 转移电子数目的计算:

(1)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氧化剂(或还原产物)物质的量×化学式中参加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差值;

(2)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还原剂(或氧化产物)物质的量×化学式中参加氧化反应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差值.

例6 (2010年上海市高考)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1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并配平CCl4层由紫色变成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系数是1,不用填写):

(2)加碘盐中含碘量为20~50 mg/kg.制取加碘盐(含KI03的食盐)1000 kg,若用KI与Cl2反应制KIO3,至少需要消耗Cl2______L(标准状况,保留2位小数).

解析:(1)由题意可知,氯气氧化了单质碘;分析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磺元素的化合价从0→+5,升高5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1,降低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配平出:

I2+5Cl2+6H2O→2HIO3+10HCI;

(2)写出化学方程式:

KI+3Cl2+3H2O=KIO3+6HCl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按最小值计算,则1000 kg加碘食盐中含碘20 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换算成碘酸钾的质量为33.70 g,物质的量为0.16 mol,则需要消耗Cl2的体积为:(20 g÷127 g·mol-1)×3×22.4 L/mol=10.58 L.

答案:(1) I2+5Cl2+6H2O→2HIO3+10HCl (2)10.58.

方法技巧:1.根据题意,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然后配平,必要时添加相关“缺项”.

2.书写“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3)利用观察法,将“缺项”添上,一般缺少H2O、H+或OH-等

[名题赏析]

1.(2010年南京模拟)火法炼铜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3Cu2S+3O2=6Cu+3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2S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

(B) Cu是还原产物,SO2是氧化产物

(C) 1 mol Cu2S和O2反应生成2 mol Cu,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为6 mol

(D)反应消耗3 mol Cu2S时,被O2氧化的硫(S)的物质的量为3 mol

解析:由反应可知,Cu2S中,Cu的化合价由+1→0,S的化合价由-2→+4,故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正确.反应中Cu是还原产物,而SO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B)不正确.该反应中只有硫元素是还原剂,且1 mol Cu2S中,S的化合价由-2→+4,共转移6 mol电子,(C)正确.反应消耗3 mol Cu2S时,有3 molO2反应,O2共获得12 mol电子,而1 mol S被氧化,化合价由-2→+4,共失去6 mol电子,故被O2氧化的S为2 mol,(D)不正确.答案选(C).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3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3区域的是()

(A) Cl2+2NaI=I2+2NaCl

解析:阴影3所表示的反应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A)为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为分解反应,但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应排除;(C)项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答案选(D).

3. 对于反应KMnO4+HCl→KCl+MnCl2+Cl2+H20(未配平),若有0.1 mol KMnO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转移电子0.5 mol

(B)生成Cl20.5 mol

(C)参加反应HCl为16 mol

(D) Cl2是还原产物

解析:配平该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I=2KCl+2MnCl2+5Cl2+8H2O Mn由+7→+2,得到5电子,则0.1 mol KMnO4参加反应消耗HCl为1.6 mol,转移的电子为0.5 mol,生成的Cl2为0.25 mol,故(A)正确,(B)、(C)不正确;Cl2是氧化产物,故(D)不正确.答案选(A).

4.(2010年潍坊模拟)根据下列事实,判断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

①A+B2+=A2++B

(②D+2H20=D(OH)2+H2 T

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

解析:选(A).分析三个反应事实可得如下结论:

综合三个结论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E2+>B2+>A2+>D2+.

相关技巧:

(1)能在通常条件下置换出水中的氢的金属,金属活动性很强.

(2)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5. 已知将盐酸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现有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共有KCl、CI2、H2SO4、H20、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配平)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_(填“得到”或“失去”)mol电子.

(3)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紫红色.说出NaBiO3的一个性质:______.

解析:(1)首先确定反应物为盐酸、高锰酸钾和硫酸,再确定其他产物;然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2)分析KMnO4→MnSO4中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7→+2),可知KMnO4为氧化剂,1 mol 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得到5 mol电子.(3)由题意可知,NaBiO3能氧化MnSO4而生成KMnO4,说明NaBiO3的氧化性大于KMnO4的氧化性.

答案:(1) 2KMnSO4+10KCI+8H2SO4=6K2SO4+2MnSO4+5Cl2↑+8H20 (2)KMnO4得到5 (3) NaBiO3的氧化性大于KMnO4

6.(2010年临沂模拟)某体系中存在如下反应:

(1)反应(1)中H2S做______剂,反应(2) 属于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若在反应(1)中失去0.2 mol电子,则反应(2)中可生成______g碘.

(3)写出并配平碘酸钾与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解析:(1)反应①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是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反应②中碘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2)氧化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反应①中失去0.2 mol电子,反应②中必然得到0.2 mol电子,生成碘0.02 mol,质量为5.08 g.

(3)调整系数使两个半反应方程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相加,电子由硫转移到碘,电子转移数为40 e-.

答案:(1)还原,还原(2)5.08

8.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知识;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177-01

在老人教版中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基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第一节,或者在即将开学的新课改教材中将其安排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所以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学大纲“螺旋式上升”的基本思想。

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能力和我想象的大相径庭,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学生连最基本的元素符号都不会,哪里谈得上反应类型是什么。所以我告诉自己,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虽然知识简单,但课堂上万万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并将常见反应进行归类,使学生大脑中和知识系统化,再通过对某些反应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反应分类知识的多样性、适用性及局限性,为下节课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归纳知识网络,但图1-5、图1-8的直观教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归纳的结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总结缺乏主次、有序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如:

1、得电子,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失电子,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2、得电子(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氧化剂→具氧化性。失电子(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还原剂→具还原性。

3、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氧化性→被还原→还原过程→还原产物。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还原性→被氧化→氧化过程→氧化产物。

4、得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具还原性。失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氧化剂→具氧化性。

随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知识网络: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性质)(实质) (特征) (变化)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很明显学生对8个概念找不到主次,不能形成有序、清晰的知识结构。从学习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就是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未能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在教学中我只让学生把他们的结论和合理的结论做了简单的比较,未能深入讨论、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

在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学们能利用课前查资料积累的知识准确的回答出:“升、失、氧、还;降、得、还、氧”的规律。于是,我及时设置练习进行巩固,我启发学生让他们重新认识4组概念,并让他们对比总结出的规律,这样程度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判断运用,但还不够熟练。我让他们把刚才的规律变成“升、失、氧、还(剂);降、得、还、氧(剂)”,然后让他们谈新的认识,很快,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与前面的区别。接着,我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分析规律中蕴涵的其它意义,有些同学能够找出一些,但不全面。我启发学生“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对比“升、失、氧、还(剂)”,不难发现规律中的第三个字“氧”包含有三种含义即“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这样学生便认清了规律,并能理解、掌握、运用于解题中。

在课后的作业布置的设计中,重点让学生在此区分四种基本反映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即反应的特征和实质来对反应进行分析。

9.《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反思 篇九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帮助并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此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帮助并指导学生从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肤浅认识,提升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结构,这是此节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4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10.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篇十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2教学目的要求与编排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加深对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的理解并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箭头正确表示电子的转移。本节教材从复习初中学过的狭义氧化还原反应入手,也即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入手,继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或观点)分析,最后上升到用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转移)的观点来揭示氧化、还原的实质,从而形成广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这种由狭义至广义、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宏观到微观的安排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3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本节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题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重点及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用相关知识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观点认识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从而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至于难点还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以及如何用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及其该两种方法的区别之处。

11.氧化还原反应的有效复习 篇十一

一、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明确高考方向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依据课程标准完成知识教学后进入高考复习阶段的关键时刻,教师教学依据必须从课程标准转向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

高考考试说明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要求有三点:一是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三是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各部分知识指的是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考试说明知道了解的含义为: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者直接使用。这么精简的描述相信大部分老师很难深刻领会,更何况学生。如果老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考试说明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就不能达到“我们也许不知考什么,但我们能够知道不考什么”的有效复习目的。如何深刻领会考试说明呢?这就要揣摩历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高考真题,从中领悟高考真题是如何体现考试说明的,同时可从中知道对氧化还原反应考查的背景与视角,从而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考查的趋向。这就为我们复习设计、练习组织训练提供了依据。下面我就仅以2013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化学为例简单说明如下:T23.1.2考查判断能不能反应(辨认)、T23.2.2考查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本质的直接使用)、T24.1.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本质的直接使用)、T24.2配平(本质的直接使用)、T24.3电子得失守恒的计算(本质的直接使用)、T25.1产物的判断(本质的直接使用)、T25.3.2方程式的书写(本质的直接使用)。从这一年高考中可以看出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主要是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断物质能否反应、产物的判断及计算。再多研究几年的高考真题,那么考查方式及趋势就很明白。

二、实施

正如吴星教授所说的:“高考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高考中存在的困难。”基于此及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点,根据考查趋势及学生高考中存在的困难分别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现根据不同考点分述如下:

1.概念的考查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很多概念,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这些概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彼此间相互联系的,将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群,使学生通过这些概念间的关系掌握这些概念。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考查

几年来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至少有三个,分值9分,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如何通过复习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建立模式化解决。下面我就以保险粉(NaSO)与过量的HO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盐等物质的离子方程式为例加以说明。

(1)找主体物质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来说,化学反应的主体物质主要是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判断主体物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题给信息进行判断(强调信息为大);从题给信息可知还原剂是SO,氧化产物是SO,氧化剂HO;二是根据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应的产物判断(强调总结识记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对应的产物);据此可判断还原产物为HO;三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根据以上判断可以得到如下式子:SO+HO=SO+HO

(2)配平

在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过程中,要遵循守恒规律,配平就是对这些守恒的体现。配平具体步骤如下:一是根据得失守恒(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主体物质的计量数;据此可以得到如下式子:SO+3HO=2SO+2HO。二是根据介质性质或电荷守恒或重要原子(常见的是氧原子)守恒确定配其他物质并配平。上例中我们可根据电荷守恒及氢原子守恒在右边补上2H,就可以得出如下正确答案:SO+3HO=2SO+2HO+2H。

当然以上仅是从化学“技术”层面上解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其实学生为啥“技术”层面上都懂得了,但在考试时又经常写错,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一遇到新情景就晕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组织一些新情景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让学生感受。具体可以从:(1)化学与工业:黑火药的燃烧;(2)化学与生活:很多食品中的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3)化学与技术:医学上用鲁米诺试剂检测血迹,需要用H2O2处理;(4)化学与物理:神舟九号发射升空的动力来源;(5)化学与地理:火山喷发时硫磺的形成过程;(6)化学与生物:植物发电原理。

12.氧化还原反应与高考备考分析 篇十二

广东高考中对氧化还原知识点的考查, 不会单一地出氧化还原的考题,而是结合化学实验、离子共存、电化学、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等问题,在大题的小项中体现。往往会是一些比较陌生的物质或者离子之间的反应, 此类题中等成绩学生会觉得有点难度。氧化还原反应无论怎么考,其实都离不开对氧化还原最基本概念的理解。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 理清理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是关键, 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 反应→是还原 剂→具有还原 性→对应氧化 产物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主要包括:判断或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指出被氧化的元素或被还原的产物,指出或选择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相应规律, 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

例1:【2014广州一模】31

(2)步骤Ⅰ中 ,将Ce(NO3)3·6H2O配成溶液 ,保持p H到4—5,缓慢加入H2O2溶液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 H,得到Ce(OH)4沉淀。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分析 : 此题先找 出反应物 有Ce (NO3)3·6H2O , 产物有Ce (OH)4沉淀,标示化合价可以看出,其中的Ce元素化合 价从+3升到+4价, 根据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由此推出H2O2是氧化剂, 而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可以推出应该是O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守恒关系,推出两者之比为1:2。

例2:【2014深圳一模】33

某同学欲探究食品添加剂铵明矾NH4Al(SO4)2·12H2O高温分解的情况。

(3)分析和结论:实验证明气体产物是(1)D(NH3、N2、SO3、SO2、H2O)中的5种气体。相同条件下测得生成N2和SO2的体积比是定值,V(N2):V(SO2)=______。

分析:由产物和反应物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对比可知:N元素由+3降低为0价(N2),S元素由+6升高为+4价(SO2),其他物质的生成无化合价变化。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算出V(N2)∶V(SO2)=1∶3

二、氧化还原中的化学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通常会涉及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特别是电子得失守恒,是列式计算的关键依据。利用守恒计算,可以使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例3:【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32-(3)

(3 ) 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Cu O+% %Al2O3=____CuAlO2+_____↑

分析:标示化合价可以看出,Cu元素化合价由+2变成了+1,Al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判断只能是O元素化合价从-2降低为0价,所以产物中的气体应该是O2,再用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配平即可。

例4:【2012年广东高考理综】31-(1)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23与S2O28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2-3):n(S2O2-8)_____。

分析: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为蓝色,说明有I2存在,而只要有Na2S2O3存在,生成的I2就会被消耗掉,所以当Na2S2O3消耗尽以后,才会有I2存在,从而遇到淀粉显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假设S2O28刚好1mol,此时生成I2也为1mol,1mol I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S2O23需2mol,若要看到蓝色,I2不能反应完,S2O32应少于2mol,从而得出<2的结论。

三、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水溶液中进行的绝大多数反应是离子反应,它们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反应类型。溶液中的离子共存问题,尤其是牵涉到氧化还原反应的问题,可体现综合应用能力。

例5:【2014东莞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第32题

(2)(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分析:在工艺流程题中,往往混有Fe2+杂质的时候,需要将其转化为Fe3+后,调节p H让其转化为沉淀除去,这样氧化剂的选择就很关键。在本题中,反应物为Fe2+和H2O2,产物已知有Fe3+,根据化合价升降,可以判断出,H2O2中-1价的O应该变为-2价,结合溶液的性质,从而可以推出产物中应该有水生成,再配平即可。

例6:【2014广州二模】32(2)

3“酸溶”后,将SO2通入Te Cl4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分析:由题所给信息,可知反应物有SO2、Te Cl4,产物有Te,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产物中必然有SO24,从O元素守恒上可以推出, 必然有水参与, 由此可以写出最后结果Te Cl4+2SO2+4H2O=Te+4HCl+2H2SO4。

例7:【2014深圳二模】32

(4)写出用SO2还原Au Cl4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有Au Cl4-和3SO2,产物中有Au,根据Au的化合价变化推知 ,必然有SO24生成,从O元素守恒上可以推出, 必然有水参与, 有H+和Cl-生成, 再配平即得:2Au Cl4+3SO2+6H2O=2Au+3SO24-+8Cl-+12H+。

四、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原电池原理与电解原理实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原理、计算及应用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只不过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电极进行。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考查与电化学相结合可构成新颖命题方式。

例8:【2014深圳一模】32-(4)

(4)根据设计图示装置 (均为惰性电极)电解Na2Cr O4溶液制取Na2Cr2O7,图中右侧电极连接电源的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分析:对题中方程式分析可知,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电解的目的是为了增大H+的浓度,让平衡正向移动。因此右侧应该接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为4OH—4e=H2O+O2↑,水电离出来的OH-被消耗以后,促进了水的电离,溶液中H+的浓度增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近两年高考原题还是2014年有代表性的大型模拟考试题, 对氧化还原的考查均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且题型稳定,考查方式基本固定。都需要学生从题中给出的信息归纳总结,再整合所学的内容形成新的规律,并按此解题。备考中应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对氧化还原反应最基本规律的掌握,让学生在不同信息语景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

做好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突破, 消除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恐惧心理, 对中等层次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复习,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一轮复习抓基础 、 讲 理论 , 重规律 , 提高学生对解决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的信心。

2.研 究高考真题和各地区的模拟试题 , 分析氧化还原的考点、载体、问法,找规律。

3.二 轮复习微型专题化 , 用具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提高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解题水平。

上一篇:小班健康教案:我会穿鞋啦下一篇:广州市人才引进资料清单(2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