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水果的教学反思

2024-11-12

画水果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1.画水果的教学反思 篇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11课《画水果》。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内容,美术课表中指出:“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多种颜料尝试,开展趣味造型活动。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本课也是此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大部分能够正确的理解主题,并且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去独立完成任务,在美术绘画中能够正确的用笔,对色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有少部分的学生,绘画基本功、绘画技巧和学习态度欠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课前准备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引出中国画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板书课题:画水果。)

2、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适时提问: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2)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1)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3、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4、小结

组织交流

板书设计

《画水果》

用笔:中锋 侧锋 用色:浓淡干湿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正确的构图以及创作技法,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为学生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画水果的教学反思 篇二

适用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编谜语的兴趣, 初步了解谜语的特点

2.学习按顺序观察水果, 并抓住其特点编写简单的谜语

3. 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为习作《好吃的水果》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猜字谜 (猜老师的姓氏) , 师生互问候。

2.猜谜送礼物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读这三则谜语, 指名猜谜, 送出水果礼物。

二、思维导航

1.了解谜语的特点

师:大家喜欢谜语吗?为什么? (指名答)

小结:是呀, 谜语篇幅短小, 语言生动有趣, 读来琅琅上口,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目标呈现

师:猜谜语有意思, 如果我们能编出一个谜语给别人猜, 可就更有意思啦, 今天我们就来———学编水果谜语 (板书课题)

3.微课学编谜

师:有些同学可能要为怎样编谜语而发愁, 别着急, 教育云微课中就有关于编写谜语的秘诀, 咱们现在就一起去看看吧!

4.归纳编谜窍门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小试牛刀

1.第一关:从师习艺

引导观察、师生接力编谜语。

(出示一只菠萝) 师:让首先我们来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下这只菠萝, 谁先来说说你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言, 老师编出第一句谜面) 我们再接着来看看它的外皮!那你能试着接编一句谜语吗?谁还想编?我们再来整体地看一看菠萝的外型, 看看它像什么?谁来接着编?再回忆回忆它的味道, 最后一句谁来编。

2.第二关:初露锋芒

(课件出示水果图) 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编写一则谜语!

四、互评互改

1.互猜互改

师:将自己编的谜语让大家猜, 看大家能否猜出, 同时, 请大家相互修改, 使谜面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帮助修改时注意引导学生将谜语编写得更押韵)

2.师生共评

师:有哪些谜语高手想亮一亮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在评价时, 主要从谜语是否了抓住这样水果的特点, 语言是否有趣这两方面来评价。)

五、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微作文课, 我们学会了怎样观察水果, 并抓住它的特点编谜语, 下一次咱们习作的主题就是“好吃的水果”, 相信大家掌握了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水果的方法, 下次的习作也一定也能妙笔生“果”, “手到“文”来”。

板书设计:学编水果谜语!##颜色###形状

六、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洲区近年正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课型———微作文训练课。“微作文训练”, 顾名思义, 即抓住作文训练中的一个微小的点,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学生在课堂上只需写出微小的作文片断即可。

“抓住特点仔细观察水果”是本课的训练点。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成为课堂的观察对象,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水果, 将原本大段地描写浓缩成二十多甚至只十多字谜语。字数的减少, 并不代表难度的降低, 相反, 可能对孩子们来说, 编写谜语可能更具挑战性, 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改变和挑战, 孩子们的兴趣更浓, 专注度也更高了。短小有趣的谜语, 减少了写话量, 激活了孩子的创造力。课堂上, 孩子们乐于动脑、动笔, 童真、童趣盎然, 让我倍感欣慰。当然, 在这节课上, 孩子们绝不仅只是在学编谜语, 更是在学习仔细观察, 发现特点, 有趣表达, 这一点在“思维导航”和“小试牛刀”及后面的“互评互改”环节都有体现。

短短二十分钟微作文训练课上, 大多数孩子都能编出的一或两则水果谜语, 虽相当一部分孩子还不能完全达到“抓住特点、生动形象、尽量顺口”这三个要求, 但孩子们在动笔前的这一番观察、搜索、筛选、重组的过程最能体现这节课价值的所在。

3.画水果教学设计 篇三

画水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色彩缤纷的水果是学生熟悉又非常爱吃的,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游戏,辨认水果的形状和色彩,能分辨红、黄、蓝、橙、绿、紫等颜色,回忆或写生自己爱吃的水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红、黄、蓝、橙、绿、紫等颜色,能叫出色彩的正确名称,画出水果形状与颜色。

2、感受水果缤纷的色彩美,形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激发学习色彩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水果,认识红、黄、蓝、橙、绿、紫等颜色。难点:水果的形状与颜色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

教师:各式水果实物或图片,颜色色块和基本形状的色块、记号笔、油画棒等。

学生:图画纸、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勾线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件出示)

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林间草丛中,有位小姑娘。红衣嵌黑点,酸甜路人尝。(草莓)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石榴)

胖娃娃,滑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血红好味道。(桃子)

(二)新授课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好朋友,请看(出示水果图片)

2、观察比较水果的形状,出示水果图片,鼓励学生说出各种水果的形状特征。

3、观察比较水果的的颜色。

(1)游戏连连看(课本):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连连看游戏,将水果与对应的色块连接起来。

(2)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水果是这种颜色,巩固颜色的正确名称。(3)观察水果的颜色差异,比较颜色相近水果的不同之处。例如:苹果与草莓都是红色,草莓的颜色较均匀,而苹果可能会因阳光照射等原因,造成颜色由红渐黄的色彩渐变,红色的水果,有绿色叶子衬托会显得更鲜艳。

4、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爱吃的水果有哪些?构思画面内容想把水果摆在那里招待大家?

5、教师引导学生写生(课件)

(三)作业

1、画出喜欢的水果,并将各种水果放在果盘里,或果篮里,或彩色的桌布上。

2、给各种水果涂上各自的颜色。(四)讲评学生作品

1、将学生的作品组成一幅集体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评互评: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幅作品,喜欢它的哪些地方。

4.《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 篇四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美术课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我就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在游戏的形式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开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学生最喜欢的歌曲《小苹果》带着他们跳舞进入新课。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了跟苹果姐姐参观水果城堡,让学生主动的去体验和感受水果不同的外表和诱人的味道。因为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了解人们吃水果的样子,我还设计了一项吃水果比赛,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更生动的真实场面,捕捉到最逼真最形象的画面,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多观察,多发言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但是有很多学生想得到说不出,有的同学说的出却画不出,因此在绘画起来受到了限制,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观察的培养,课件中出示很多很多的水果,让他们从形状,颜色,表皮的花纹去分析了解水果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动口表达,既巩固了观察效果还锻炼了表达能力,这样一来绘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3.表扬鼓励,增强自信。

很多学生拥有内在的潜力,因为没有发现才没有发出光亮,这需要老师去激励、去发现、去挖掘。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满怀信心。在课前,我精心自制了一些跟课程内容有关系的小手工,奖励说的好,做得好,有新思维的学生们,有心思的学生还会把这些小手工拿回家研究制作方法,把它们贴在自己的房间的墙上,美化了房间又激励自己。奖品虽小,但它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老师给自己进步的肯定,能鞭策自己的力量,也是优秀的一种肯定!因此,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里就会对自己信心满满,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扩大自己的艺术空间。

4.注重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一位艺术家说过:“艺术如果失去个性,就等于失去生命。”小学生的艺术创作也是一样。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多的学生愿意表现自己的思维与个性。我就让他们尽情的说,尽情的表演。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怎样画就怎么画。只要是能张扬自己的个性,画出自己独特的东西。甚至有一些是不符合逻辑和规则的。但是只要学生仔细的观察,用心的想象,所有的无规则的东西都是有趣味的。比如,后来有的学生说要画香蕉月亮、苹果房子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对事物的美好想象,说明他们能积极的思考。我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绘画,还请他们讲自己画里的故事,给他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美术课变得更轻松有趣。

另外,我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孩子较小,新的美术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中不提倡绘画技法的教育,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比如,课上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不知道怎样画----?这时我就会比较矛盾,如果我画给他们看,那他们就会照我的原原本本画下来。这样可能会禁锢孩子的思维,造成绘画的局限。所以我只是用语言仔细描绘事物让孩子自己结合观察与想象来绘画。美术教学需不需要范画,怎样给学生作范画,这一尺度怎样把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些水果型的板书,把要板书的字设计成一个个的水果,总结水果具备颜色、形状、花纹才能显得诱人,人物的表情动作夸张了才能显得生动。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这节课中,有些环节我觉得设计的比较满意,在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指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摸索与反思,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时刻做好准备,继续努力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5.《画家乡》的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感知课文,让学生说说画家乡的小朋友分别是谁?(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读准轻声。然后问:他们的家乡分别在哪?(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城市)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其实这也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第一句话。

精读涛涛那段,学会运用“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在学习第2自然段后,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理解“一艘艘”,感悟“装满”,然后整段填空式积累句子,一步步扎实进行。第二自然段也是如此进行。

上一篇:高一生物研究性课题下一篇:信息技术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