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中考优秀作文(17篇)
1.家风中考优秀作文 篇一
记得在我刚步入小学时,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天鹅湖边散步,发现在一棵棵葱翠的植物间伫立着这样一块公益牌,上面写着:和为贵,孝当先,俭养德,勤为本,善立身。懵懂的我便问妈妈这十五个字代表了什么含义,妈妈告诉我说:“这是国家倡导的做人之道,也是我们小家应有的家风,如同每日老师让你们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里的道理一样。”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微笑着说,以后你就会慢慢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生活实践中我逐渐明白了家风的意义。我家的勤俭之风,奶奶常念叨:持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在我家卫生间有两个储水桶,一个是用来接洗澡前先放出的凉水,这是干净的水直接流入下水道太可惜,可以用来洗换下的衣服;一个是用来存放洗菜洗衣后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或涮拖把,既能二次再利用又能节约水资源。还记得有一次我吵闹着想买一个昂贵的玩具,与家里已有的玩具差不多,只是包装精致更吸引人,了解我的妈妈没有同意,清楚我最多一两天就会玩腻了,浪费不说还会养成我不爱惜东西的习惯,但在买课外书籍方面,只要是我喜爱的有益的,妈妈总是毫不吝啬,相当大方,还会陪我一起阅读一起探讨,妈妈常说:学海无涯,活到老要学到老。
我家的孝善之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但逢假期就会带着爷爷奶奶和我一起外出旅行,去吃好吃的,因为爷爷奶奶的那个年代家境贫困,从小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吃不饱也没钱上学,所以现在生活宽裕了要让爷爷奶奶去游览美景品尝美食。正是生活中的点滴让我耳濡目染,在上下电梯时遇到老人或抱着小孩的阿姨,我会主动按住电梯门避免他们因不便被门夹到,会推开楼道大门让他们先行,大人们总会赞许:这孩子真有家教。
家风是什么?可能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问候,也可能是一个很随意的举动,可能是一家人坚守一生的信念,也可能是快乐的那一刹,又或是妈妈教我读的一首古训:勇者不避艰难,仁者不陷人于困境,智者不错过时机。虽不被人在意,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铭记于心,含于血脉,薪火相传。
2.家风中考优秀作文 篇二
关于“家风”的研究目前已经蔚然成风, 多集中在家史、家训和“家风”本身, 或者探究家风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然而, 对于“家风”的教学传播尤其是微信等现代传媒技术对于“家风”教学传播的作用研究则几乎没有涉及。我们往往着重分析弘扬“家风”的结果, 却忽视了其过程和手段, 而这恰恰是比较关键的, 用现代传媒手段加强“家风”的弘扬, 重视“家风”的教育, 应该同样成为“家风”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家风”研究略述
2014年大年初二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开展“寻找家风”的活动, 正式肯定了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山东师范大学 (以下简称“我校”) 作为齐鲁文化研究的“重镇”, 以齐鲁文化研究院和山东地方史研究所为依托, 在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及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先生的主持下, 先后出版了《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和《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两套大型书籍, 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光明日报》在评论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文化世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所在, 它昭示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 它凸显文化传承的中国方式, 它积淀了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由王志民教授主编的《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 (28种) 》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 这套书的出版, 展现了文化世家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为2013年的中国国学研究完美收官。”从理论高度上正式肯定了对家族、家风进行研究的价值。
中国社会史研究权威, 南开大学冯尔康先生写有《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 阐述中国宗族由先秦宗法制到隋唐世家、士族, 再到宋元官僚宗族制, 以至于明清神衿家族制演变过程, 着重研究宗法制度和宗法活动的具体情况, 以及宗族生活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冯先生的另一力作《中国宗法社会》将中国宗法社会分为上古分封制、中古士族制、宋元科举制、明清祠堂族制、近代移民社会下宗族发展变化轨迹, 并横向探讨家族与家庭、政治、碟谱修撰关系及其对社会的适应。徐扬杰先生的《中国家族制度史》从微观和宏观结合角度考量中国家族制度的发展, 结构严谨、资料翔实、多有新见。这些都称得上是系统研究“家风”的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家风”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和代表,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养料, 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
学术界对《孔子家语》《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和《温公家范》等著作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点, 近年来家谱的研究也是如此, 比如王鹤鸣先生主编的《中国家谱总目》就是中国家谱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与家谱相关的还有对于家族、士族的研究, 比如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还有一些书籍、论文也涉及家族、家风研究, 比如《吴越钱氏家族文化研究》《汉晋之际颍川荀氏文化研究》《清代富察氏家族文化研究》《六朝江东士族之家风家学研究》等。北京大学的家族文化研究与应用基地是家族文化研究的重镇。
二、微信及其对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家风”研究虽然已经蔚然成风, 成为“显学”。但是不得不说传统“家风”对于社会的渗透还不是很够, 除了学术界和官方的呼吁, 民间对此的对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强“家风”弘扬还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体的地位, 强化“家风”对课堂的渗透。使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家风”教育传播三位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将“即时化、社交化”融为一体, 呈现出引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微信为代表的微商、微视、微公益等“微”概念已成为一种新的理念集群。
微信在功能上近似于QQ和微博的合并, 作为腾讯的主打产品, 微信基本上继承了QQ所有功能, 聊天、朋友圈、新闻、邮箱等, 成为腾讯各种服务、软件和功能的集合平台。而由于公众账号和广大QQ用户的黏性使用的存在, 使得微信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微博公共媒体的作用。但是二者还是具备很鲜明的区别, 微信好友主要来自于亲戚、朋友、同学等, 虽然有漂流瓶、附近的人、公众号等功能, 但本质上仍是一种点对点的熟人交际;而微博可以形成某个大V拥有千万级的粉丝的状况, 从而形成一种信息上的不对称。且由于微博不像微信有转发限制, 这就使得微博的传播范围和速度相对于微信更广、更快。微信通过身边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等功能, 构成三个有轻重主次的社交体系, 不似微博关注与被关注的双向互动, 微信只要单向关注就可以即时跟踪。朋友圈动态的存在和其从QQ继承的即时通信功能也使得微信相对于微博更具备用户体验和忠诚度。一般微信用户的朋友平均最多有几百个, 这符合院系课堂教学的要求。微博的千万级粉丝虽然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但是粉丝过多也使得单向交流、深度交流变得困难。快速的传播与转发使得受众被动地接受海量的无用信息, 而微信通过订阅公众号, 既冲破了微博只有几百字的桎梏, 使得深度阅读成为可能;也保证了点对点有效信息的传达。以上都是微信的一些特点及其相对于微博所具备的优势, 这赋予了微信便利于“家风”教育传播的地位和角色。
我校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2级辅导员高伟是学校宣传部公众微信平台“直木微言”的管理者, 他通过设立“校园直播间”“网上党旗飘”“时政我观察”“毕业去哪里”等独具特色的栏目, 对于弘扬以党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同学们关注时政的意识、促进就业和考研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同学们对此都好评如潮。以其为代表的我校微信平台管理者勇于创新, 促使山东师大这所以严谨著称的学校在对外宣传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山东师大团委微信公众平台 (shanshihelp) 在全国高校院系机构微信影响力周榜中排名第18位, 在全国高校团委排名第5, 在省内高校团委排名第1。微信在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宣传中的作用初步显现。
田海林老师是山东师大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近代史教研室主任, 据他介绍, 早在20世纪90年代, 他在北京见到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的时候, 戴逸先生就在用电脑, 这令其震动非常。从此田老师就十分注重与时俱进, 是我院师生中较早用微信的。他为我校长清校区的本科生建立了微信群“天地长清——史本”, 仅以2014年12月7日为例, 他就分享了《洞见》关于“大跃进”、《京师读书会》关于“文革”、《谁最中国》关于节气、《现代大学周刊》关于研究生、《历史派》关于蒋介石、《社科学术圈》关于学术腐败、《党建网微平台》关于林则徐和孙中山、《新巴赫教育》关于马云、《国家人文历史》关于19世纪帝国们、《出版圈》关于图书选题策划及三个无公众账号来源的链接, 这些都大大开阔了我们的学术视野, 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很多信息比如北大“变与常——历史进程与精神价值”论坛征稿等都是由此微信群发布, 微信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初见端倪。
三、融媒体与微课堂——建议与结论
新媒体对于课堂教学地应用早有先声, 比如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学, 及其对同学们上课记笔记利用手机摄像技术的倒逼。今天纸媒和网媒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 因此《光明日报》、光明网提出融媒体概念, 成立融媒体中心。新的趋势下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实行相应的变革, 尤其是在“家风”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新传媒手段比如微信。
除了建立关于“家风”的微信群和公众号, 我们还需加强“家风”教育在课堂的渗透, 除了讲座、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之外, 还可以在日常教学考查中有机融入“家风”。将微信纳入课堂教学的管理系统和评估体系, 使其充分发挥其技术功用和黏合作用。除了吸引学生兴趣, 更能扩大课堂的内涵和外延, 打造“家风”微课堂。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的“家风”微课堂必须具备鲜明的“家风”特色, 其公众账号的主要内容、微信群的主体分享、课后互动的主要任务都要以“家风”为重点。一切的技术手段、融合媒体都要以此为中心, “家风”微课堂, 融合的理念、新兴的技术、文化的培育、制度的保证都不可或缺。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熔铸传统教学和新模式, 充分发挥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家风”教育传播中的作用, 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梦”找到一条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方兴东, 石现升, 张笑容, 张静.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3 (06) .
[2]李亚楠, 唐延东.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08) .
[3]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06) .
3.家风中考优秀作文 篇三
由于中考是各个省市甚至县里单独命题,所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很多套语文试卷。06、07这两年,我开始重点关注中考作文,收集了60套中考语文试卷。因为有的一套试卷有两个作文题供选择,因此60套语文试卷,就有70多个作文题。巧的是,06年收集的60套中考语文试卷,有75个作文题,07年收集的60套中考语文试卷,有76个作文题,非常接近。为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我把06、07两年各地作文命题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家分晋,鼎足天下
最初的时候,中考全都是命题作文,很少有什么其他类型的作文。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半命题作文,特别是受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影响,中考作文命题又出现了话题作文的形式。从表可以看出,到06年,话题作文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在60套中考语文试卷中竟然有31个话题作文,几乎是命题作文的两倍。不过,从07年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在数量上几乎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这三种类型的作文命题已经形成了一个鼎足之势,平分秋色了。
二、“材料作文”逐渐起步,但尚不足以形成规模,仍然是敲敲边鼓
从表可以得知,材料作文也逐渐出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中,虽然06年只有3套试卷,07年只有6套试卷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不是很多,但也透露着一个信号,材料作文在逐渐地登上中考作文的舞台。
三、对“诗歌”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06年有43个作文题限写诗体,07年更甚,达到51个作文题限写诗体。有的没有限制写诗体作文,但往往都会在要求里规定如写成诗体,不得少于多少多少行,一般都说不得少于20行。我也认为同学们不要轻易地写成诗歌体裁,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规律,更没有那种激情和灵感等。
四、有二选一的作文形式
06年的60套试卷中就有34套提供了二选一的作文题,07年60套试卷中也有27套提供了二选一的作文题。今后还将提供二选一的作文题形式,请同学们多加注意。
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1.从06、07两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来看,今后作文命题的形式依然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三大块占主要的。也就是说,今后同学们要花主要气力去训练这三种类型的作文,但材料作文的形式也要适当关注一下,以免其突然考到。
(1)“命题作文”,这是一种传统型的作文形式。前几年有冷却的意味,但06年,特别是今年(07年),命题作文再次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仍然要多多地训练这种命题型的作文。
(2)“半命题作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文形式,在06、07年作文题中,它均占了三分之一,说明这种作文题类型的好处和命题者的使用率高。半命题实际上是一种既限制又开放的题型,限制一部分,开放一部分。半命题作文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半命题补完整,补什么样的内容自己最好写,最有把握;其次是连贯通顺,显示文章的主旨,易于写作。一般来说,我认为应该尽量在空白处填上一些比较虚化的词语、短语等会比较好写,易于写出精彩之文,易于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
比如:“____也是一种幸福”(新疆乌鲁木齐市)。就这个半命题,你可以补充很多词语进去试试,例如可以补“吃饭”、“睡觉”、“看电视”、“玩游戏”、“游泳”、“春游”、“上学”、“逛街”……这些词语补充进去虽然也非常通顺,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用之为题作文,但你想想,以此题好写作文么?能写出漂亮精彩的启迪人生的作文么?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你补充的这些词语的原因。你看,假如你以“吃饭也是一种幸福”为题作文,你能写出什么深意呢?你能写出什么真知灼见呢?很难,反而很容易写得肤浅、庸俗,给人以俗化、低级的感觉。这完全是你所补充的词语的原因,因为你补充的这些词语,都是很实在、很具体的一些词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补这样的词语。我们应该补充一些比较虚化、抽象的词语,如“失败”、“磨难”、“坎坷”、“挫折”、“疼痛”、“不幸”、“灾难”、“付出”、“牵挂”、“等待”、“放弃”……这些词语补进去就非常好写作文,就有可能写出漂亮精彩的启迪人生的美文来。
(3)“话题作文”,是近两年来大量出现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今后的中考作文,话题形式的作文是绝对少不了的,也是作文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同学们还要加强对“话题作文”的训练。
(4)以上三种题型的作文题,是否会有大的变化呢?不会。我认为今后中考作文应该是这三种形式的,要着重训练,一两年内不会出现大变化。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也逐渐走向理智和稳定,沉淀出杂质,戒除着浮躁,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变”和“新”都只是渐进式的,不会产生突变。
2.在体裁上大部分仍然会限制诗歌体裁,即使不限制,也不要轻易用诗体作文,除非你有十分的把握,否则绝对不要为之。即使用诗体作文了,但要得高分恐怕也十分难。
3.文体训练要强化,要练好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常用的文体,特别是记叙文的训练。06年山西省、07年广东汕头市、广州花都区等都明确规定要写成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现在以至于今后中考作文都会越来越开放文体,对文体不作硬性要求,这对我们考生来说是有利的,更自由了,但一定要注意,放开对文体的要求,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而写成一种“四不像”的东西,不对文体作限制,只是不论你用哪一种文体作文,用记叙文体也好,用议论文体也好都不规定,由你自己决定,但绝不是不要文体。这就好比在泳池里,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你用哪一种泳姿都可以,但一定是一种泳姿,不可以明显地无泳姿而划成一种“狗爬”式的。近几年来,实际的中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些“四不像”,完全模糊了文体的现象,引起评卷老师的非议,这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
4.命题的简洁性和地区性特色会不断加强。命题作文以前只是给个光秃秃的题目,什么也没有,今后的命题作文有些变化,这就是会给出说明性、提示性的文字来帮助理解题目,但说明的文字不会很长。作文命题时,一般都会追求简洁性,就是尽量用少的文字表达要求,不进行长篇大论地阐述而让人读半天还不明白要写什么。比如:06年广东省的“笔”、江苏徐州市的“心”、四川达州市的“让”、福建厦门市的“歌”,07年江苏扬州市的“晨”、浙江温州市的“惜”以及福建龙岩市的“球”等,题目都简洁到了一个字。用两个字命题的也是非常之多的,如06年有26个,07年也有20个。这都预示着,今后的作文命题会尽量追求简洁、明了。至于地区性特色的命题,今后也会有所加强。比如07年兰州市就出现了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好题“兰州的韵味”,要写好这个作文题,一定要对这个特定的地区有生活的经历和感悟,有平时的积累,如果以前没有一点积累和感悟,也是写不好的。这又昭示我们,平日里多多关注关注自己所在地的特色,对自己所在地提前作些体悟,以便应对此类作文。
4.家风中考优秀作文 篇四
20中考热点素材:航天英雄景海鹏的家风
这是一个普通而又传奇的家庭。说普通,是因为这是一家生活在山西省运城盐湖区杨家卓村的普通农民;说传奇,是因为这个家庭里出了一位两次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景海鹏。
“祖辈一直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本分、要低调。”说起对孩子的教育,景海鹏的父亲景靠喜对记者说。
在当地,景靠喜一家是外来户,老一辈恪守着这样的信条安身立命、耕读传家,子女们也都在这种熏陶下本分做人、安贫乐道。但随着“神七”“神九”,还有的“神十一”载人飞船的成功试验,景家人的故事逐渐走出这个偏僻的.村庄传播开来。
本分,家庭的底色
被告知有客人来,景靠喜驼着背早早地站在了门口迎接,老伴儿在厨房里忙着切西瓜,不时传出刀落案板的声音。
“我这背已经驼了十几年了,前些年熬夜扎笤帚落下了根。”老人一边说,一边将客人领进了屋子。
像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过去,景靠喜家的日子紧紧巴巴,夫妇二人靠着农闲时节编织高粱扫帚补贴家用和孩子们的学费。
每到高粱成熟后,他们会拉着平板车到别的乡村拉高粱穗回来,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猫着腰扎笤帚,一扎就到了凌晨两三点。
“这样的副业虽说是苦了点,但一个笤帚拉到市里能卖3毛钱呢!”一般扎够100个,二人就拉到城里走街串巷叫卖。长年累月的积劳,景靠喜的背也变得佝偻。
说话间,景靠喜时不时地会慢慢从座位站起来,踱步到屋子另一边,伴随着一阵长长的喘气又慢慢踱了回来。“长期背部弯曲让他不能久坐,隔一会儿就得站起来舒缓一下。”看着他的背,老伴儿有些心疼。
油灯下的艰辛和执着累垮了老人,却成了孩子们最受益的教育。
1986年,景海鹏被招收为飞行员。从此,飞行、训练成了他的全部生活,尤其是选拔“神七”“神九”航天员的时候,工作的特殊性也使他联系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
而随着父母的年迈和多病,本该膝前尽孝的景海鹏却只能从电话中问候老人。其间一件事让景靠喜印象很深:战友们知道海鹏的母亲一直牵挂着他,打趣说,你在飞船上十几天,你父母就少活几年啊!海鹏却说,部队培育我27年,就是要为航天事业尽职尽责,这是我这个军人的本分。
父辈传承下的“本分”观让景海鹏筑起了对国家航天事业的爱与责任,也让弟弟妹妹因大哥常年在外而承担起了照顾家庭和老人的责任。
“小家好了,大家会更好”
上午10点多,二儿子景海龙提着一堆东西回来了,“想着天热了,给老人买了些水果。”说完,一头扎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着两盘桃子、苹果出来了。
从景海鹏考取航天员到现在已经30年,景靠喜夫妇也已70多岁,从地里的农活到房屋的翻修再到父母的起居照料,老二景海龙放弃了外出打拼,默默操持。
“国家培养让他有了出息,这也是我们家人的骄傲,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他、不拉他的后腿。”景靠喜不时用手指敲打着桌面,像下命令一样。
最终景海鹏一个人的选择成了全家人的选择。
望着挂在墙上的荣誉锦旗,景海龙的手停在了胸前,他说:“这些年大哥不能为家庭出小力,但在为国家出大力。我不能出这份力,但能减少他的顾虑,让他对国家航天事业能多做些就多做些。”
年,景海鹏乘“神七”上天时,母亲王珍玲因担心着急,三天三夜睡不着吃不下导致舌头上火,落下了病根。对于这件事,景海龙在哥哥面前只字未提。
2012年,在“神九”航天员选拔时期,母亲的右眼由于长期肿痛未治突然失明,先后在当地两家医院治疗无果,医院建议到北京做手术。“虽然知道大哥能在北京联系个好医院,但家人一致决定,不打扰大哥训练,瞒着他。”
说起老伴儿的眼睛和那些日子对孩子的担心,景靠喜有些哽咽。
手术结束,母亲的治疗并未结束,医生建议打一种进口的药针,一针1万多元。景海龙与妹妹商量,二人咬紧牙承担起了这笔费用。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景海鹏航天事业的保障。不负众望,2012年,他再次顺利登上“神舟九号”。
对于家庭和国家,景海龙有着自己的理解:“人与人的能力不同,但都要尽好自己的本分。大哥的本分是为国家航天事业作贡献,顾的是国家这个大家。我和妹妹的本分就是把父母这个小家照顾好。小家好了,大家会更好。”
午饭时间快到了,儿媳也从单位匆匆赶了回来,给老人张罗起了午饭……
现在,景海鹏的弟弟妹妹有个约定,替老大尽孝,支持老大的事业:每个周末两家人都会回来陪二老,一起热闹地吃个团圆饭。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景家人用各自的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对家庭的爱。
守护荣誉,守护大爱
“就连老人眼睛动手术这么大的事,村里人也是在她手术回来后才知道。”与景家要好的村民杨海文有些埋怨。
从航天英雄到模范家庭,各种荣誉不期而至。
景靠喜回忆说:“海鹏从小就倔强,很少哭。但‘神九’的那次飞行却让他连哭了3次:一次是在飞船对接的时候,一次是在飞船安全着陆的时候,一次是在大家举着国旗夹道欢迎的时候。”说起这些场景,老人也跟着哭了起来。
在景海鹏的泪水中,家人看到了他背后的艰辛与勤奋,也读懂了这份荣誉的不易和分量。
村里出了个航天英雄,一些“待遇”伴随着荣誉而来。但景家人自上而下恪守着本分,屡屡谢绝。
“政府每月都会给老人们补助200多元的生活费,不缺吃也不缺穿,有时间能看看我们就很好了,不能因为自己的特殊给国家、政府添麻烦。在这个领域中,大哥能选上,是国家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我们家庭的荣誉。”景海龙说,不能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给坏了。
5.家风中考优秀作文 篇五
家,是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我的第一任老师。而家风家训就是我最初学到的甘霖,滋润着我人生的每一步路,让我受益一生。
我的家风就是——诚信。
从我记事起爸妈就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他们说不成才也要成仁。当时我还小,并没有理解爸妈所说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只是他们说他们的,我做我的。直到那件事的发生让我真正意识到了“诚信”二字的重要性。
思绪猛地回到三年前的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一幅作品,当我打开书包时,一看我竟然忘记带彩笔了内心不免有些失落,我赶紧向四周望去,渴望有人能在此时能借给我一盒彩笔。这时,同桌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笑看对我说:“借给你。”我的内心顿时充满了感激,看着这彩笔,我感觉它珍贵无比。
放学时,夕阳的余晖斜射在我的桌子上,我看着这一缕光芒,又转头看向同桌那盒崭新的彩笔。在夕阳映照下,它是多么的耀眼。我忍不住想:那盒彩笔要是我的该多好啊!就在这不经意间,我起了贼心。看了看四周没人,又把目光瞬间拉回到彩笔上。趁同桌不注意,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那盒彩笔塞进了我的书包里,这时,我的心跳地厉害,脸也变得很烫。我赶紧收拾了书包,忐忑不安地走出了教室。
在回家的路上,刚才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夕阳照在我的.身上,让我感觉浑身不自在,我不敢看天,只是低着头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去。昔日几步就能走到家的路,今天却仿佛走不到尽头。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家门口,刚平静下来的心又忐忑起来。我小心翼翼的推开门,却不知妈妈已等候多时。我这双眼睛对上了她那慈祥的目光,她紧接着问我为何来这么晚。我小声地说:“嗯,路上车多。”然后妈妈拿下我的书包,我生怕她打开书包看我的作业,真是越怕什么就来什么。结果她还真打开书包,看到了那盒彩笔,严肃地问道:“这盒彩笔是谁的?你的彩笔在家呢。”我胆怯地回了一声:“偷的同桌的。”只见妈妈脸色突变,我以为接下来是一阵狂风暴雨,但是没有……她稳了稳自己的情绪,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妈妈经常告诫你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要,对待任何人都要真诚,这容不得半点虚假,妈妈相信你,明天一定会把彩笔还给同桌。”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噙着眼泪。
第二天,我便将彩笔还给了他,并向他道了歉。在此后,我便将妈妈说的那些话记在了心里,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它伴随着我成长,让我积极向上,永远充满正能量。
诚信——这即真挚又淳朴的家风,为我营造了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童年,让我的人生充满阳光,让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远。
6.家风中考优秀作文 篇六
遍”神州大地
央视网消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央视网微视频工作室公益短片《家风传承》,通过三个故事还原总书记所倡导的“家风传承”精神。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
好家风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树立良好的家风,既是承接家族兴旺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家庭成员做为公民社会责任的先行规范。从社会意义上讲,良好的家风映射出的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民族礼仪、气节与情感乃至民族的精神。建好家风,既符合时代特色,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有重视家风的传统。在古代,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都重视家风的建设,有司马光于教子,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的家风;岳飞“精忠报国”的家风。近代有毛家低调做人、清廉的家风。习家勤俭节约讲情义的家风;陈云家身教重于言教家风。在优良的家风的塑造下,既成就了自己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7.家风伴我成长 篇七
记得小时候, 有一次出去玩, 别人随地扔了一个香蕉皮, 害得我差点摔倒, 我有点生气, 就从地上捡了一些小沙子想要扔在路上, 让别人也摔倒。爸爸看到了就阻止了我, 并教育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不能因为别人乱扔香蕉皮摔倒了, 你就乱扔沙子了。你把沙子扔在地上, 可能会让别人骑车摔倒, 知道吗?这相当于在陷害别人。”爸爸在严肃地说着, 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想了想, 我也知道自己错了。我赶紧把沙子扔回路边, 爸爸看到了, 欣慰地笑了。
我们家的家风, 愿它常驻我家。愿那不辍的改进之风飘在中国民族的上空, 飘进千家万户之中。愿我的家庭会因它变得更充实, 更美好。
8.大师的家风 篇八
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家的家风,就是好读书、重教育。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渊源相传至今,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钱家的家风中,还有互爱互助的家庭氛围,这保证所有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家风是笃定务实。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得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陈家重视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使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陈寅恪幼承家训,很早就把读书同正心、立志与做人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经史著作的同时,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念,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这些成为他日后的立身之道和行为规范。
文学大师金庸的家风,有临危不惧、坚忍不拔、内敛深沉的特点。在自由社会,金庸的政治评论大胆,观察细微,语言准确。1951年,金庸的父亲被当地政府镇压。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写了很多身负杀父之仇的少年成长故事,从隐忍到为家门争光,大约都有家族的遗传。1981年邓小平和金庸会谈时,主动谈起金父当年被杀之事,说要“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后经复查,确是冤案,遂由当地政府平反。金庸为此写信致谢。金庸的隐忍到了骨子里,甚至最后淡化至零至无。
当代文学大师莫言的家风,主要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也就是百姓常说的勤学上进,与人为善。莫言看来,家风实际是社会、家庭、道德观念最具体化的表现。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都要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家风。家风好代表着家庭的人品好,因为这家人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遵循着一个社会公认的、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莫言说,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
而今,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每个被采访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孝顺、和气、不糊弄人、不干坏事,是中国老百姓眼里最朴素的家风。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9.家风优秀作文 篇九
社会发展到今天,家书已经慢慢在生活中淡化甚至消失。然而,作为家庭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书依旧值得我们重新拿起笔来,写上寥寥数语,寄托亲情。见字如晤,若春风拂面,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正因为如此,第一届寻找最美家书活动,就通过从全市300余所中小学中征集家书,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成长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滋养作用。今年,在更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关爱下,围绕寻找最美家书,传递人间亲情这一主题展开的活动,进一步将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组织起来,让他们用笔联络久违的亲人,传递思念与亲情,交流思想与情感,畅谈理想与人生。
家书表达着一个家庭的美好情感,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可能就是从一封家书开始的。家书也是个人成长、亲子关系、家族发展的见证,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历史,有着重要保存的意义。因此,从家书中既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又可以感受到一个家庭的家风,而从家风又折射出社会民风、文明价值。家书所记的,看起来都是琐碎的家事、细微的情感,但期盼的却是家和万事兴,是要通过字里行间的祈愿祝福、谆谆教诲,来期望长者健康、快乐、幸福、长寿,期许幼者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10.家风优秀作文 篇十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爷爷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的铅笔总要用到抓不住为止;书包也是从一年级一直用到现在;至于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们穿小了的;过年的压岁钱,我也从不乱花,交给父母保管。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些都得益于我家的家风。
“勤”,无非就是勤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勤奋的重要性不难理解。在我家,勤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工作很努力,他们都很少看电视,忙完家务,大多时候他们总是看些有关教育和励志类的书籍,他们总说要与时俱进,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勤奋才能让人上进,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1.贺龙元帅的家风 篇十一
儿子贺鹏飞出生时,贺龙已经五十岁,但他从不娇惯儿了。上初中的贺鹏飞踢足球时,腿部骨折。照理说,父母心疼都来不及。可是,一个星期后,贺龙就让打着石膏的儿子去学校。贺龙自然不允许儿子坐自己的专车,就在街上包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每天负责接送贺鹏飞上下学。贺鹏飞拄着拐杖坐在三轮车上,全然没有因为是元帅的儿子觉得不自在。当时,有老战友觉得贺龙不近人情,他却说:“儿子本来就是普通一员,再说,正好借机让他受到磨炼,将来也好独当一面,把未来的路走得更好。”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贺龙告诉儿子:“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明白了父亲意思的贺鹏飞,在清华附中复读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
贺龙教育子女,日常的基本礼仪和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决不能丢。吃饭时,嘴巴不能发出声响,饭没咽下去之前不准说话。孩子们如果不慎掉下饭粒,他会捡起来吃掉,并对大家说:“一粒粮食一粒汗,要懂得去珍惜。”贺鹏飞少年时的着装,几乎全由父亲的旧军装改成。
有一年在重庆,恰逢贺龙父亲的忌日,他把子女们召集起来,逐一对着搁置在窗台上的父亲照片磕头跪拜。他说:“这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长辈的追思和悼念,尽管离去的老人不可能知道在祭奠他,但后人却不能失去感恩之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大家才会有今天。”賀龙元帅倡导的孝道,被儿女们很好地继承下来。到了贺鹏飞这一辈,形成一种习惯,姊妹中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陪着老母亲吃饭。
女儿贺晓明年少时,总是给人腰伸不直的感觉。贺龙多次提醒后无果,就训导女儿说:“做人,坐得有个坐相,站得有个站相,这不只是雅不雅观,而是个精气神的问题。小小年纪就弯腰驼背的,那怎么行?”他责令女儿每天必须靠墙站立一个小时进行自我矫正。 如今,67岁的贺晓明,身板依然挺拔,无疑是父亲的功劳。
贺龙元帅虽然严厉,但无时不表现出厚重的父爱,给后辈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回忆。一次,他用小尺子责打年幼的贺晓明不成,不料被女儿重重地咬了一口,因而落下“笑柄”,在战争年代没有擦破一点皮,和平时期,反而被女儿咬伤了手臂。对儿女的爱,贺龙往往用爽朗的大笑来表达,而且时常边笑边竖起大拇指,以示赞扬。孩子们考了好成绩,他笑;孩子们射击水平得到提高,他笑;在运动会上拿到名次,或者在游泳时超过了他,他也会笑。还尽可能抽时间陪伴孩子,领着一家人去观赏《天鹅湖》,儿女们看不懂,他会事先详细地介绍剧情,甚至儿子组织一帮同学踢球,只要他有时间,一定会到场呐喊助威。
(编辑/张金余)
12.家风家训优秀作文 篇十二
有句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孝顺自己的爷爷奶奶,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拿文件,帮爷爷奶奶捶背……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善良是做人的基本,一个没有善良的人是不能成人的。我们要善良,付有爱心,只有你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对待你。当看见流浪的小狗,我每天都……
有篇古诗是这么说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妈妈经常教育我们不能浪费任何一粒粮食。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我们要讲诚信才会有人和你做朋友。你向同学借了书,说好了时间,就要及时还给别人,到同学家玩,和家人说好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间回来,只有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
13.优秀家风家教作文 篇十三
说起我的家风家教,先要从“孝”开始说起。大人们经常会说: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不和长辈顶嘴这都是孝顺的表现。
记得每次春节,大家一起吃年夜饭时,必须等人齐了再开始吃,我和姐姐要到长辈先拿起筷子时,才能动筷。记得那一年,桌子上的盘子里盘子里只剩下几块牛肉时。妈妈先给奶奶一块,再给爸爸一块,最后再给了姐姐和我。我看见妈妈的盘子里还是干净的,于是我不禁想起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把平时最喜欢吃的牛肉给了妈妈,我深深地体会到妈妈尊老爱幼的无比用心。
接下来我要讲讲“严”。想必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一位负责任的家长吧!我也不例外。从小到大,爸爸总是会严格教我做事,同时也每天教育我不能半途而废。也告诉我,失败是成功母。有一次,我的一道计算题做错了,在爸爸看来是一件大事,并且每天都会让我练习几道。每天陪我一起背书,有时还时不时会考我几道题。在爸爸的细心教导,严格要求下。我才能够考出好成绩。
最后来说说“诚”,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记得有一次,妈妈正在做饭,她说:“真的是关键时刻掉链子啊,宝贝,你去给妈妈买一袋盐去吧!”我接过钱高高兴兴地去了超市。来到超市,我亲切地说:“老板,给我一包盐。”当我拿到盐后,给了他五块钱,他毫不犹豫地找了我4块,我心里一直在想:“不对啊?以前不是每包2块吗?你怎么找了我4块,你多找了。”老板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说道:“不好意思,找错了,你真诚实,你是个好孩子。”他一边说一边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害羞地走了。诚实是素质之一,是做人的根本。
14.家风清白,力田读书 篇十四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主持宫廷教育长达40年。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既管外事,又管内政,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权贵人物。但他还是一位清正廉洁、律己爱民、公忠体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晚清还是在今天,也无论是对他一生持肯定的人还是有所保留的人,对于他为官清廉这一点都是承认的。
清代官场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同乡、同宗、同年、师生、同僚、上下级等等。官员遇事或出于某种需要,往往通过这些关系,用送“礼”的办法来贿赂相关人员。在清代,如果是地方官来京,大多用“冰敬”、“炭敬”、“别敬”等名目给有关京官送礼;若京官到地方办事,地方官送礼的名目则有“程仪”、“津润”、“路费”等,馈赠的礼物主要是银两或贵重物品。清朝官员俸入微薄,尤其是京官,平日生活清苦。按照清朝不成文的规矩,官员接受了馈赠,只要与公事无关,就不算受贿,更不算贪污。因为有了这个规矩,所以大多数官员都接受馈赠。尽管如此,翁同龢仍坚决拒受,对于地方官寄赠银两一律退还。比如,同治五年,他护送父亲灵柩回籍安葬;同治十二年,母亲去世,他回籍丁忧。由于当时他身任同治帝师,所以这两次回乡事毕返京时,当时的一些重要官员如曾国荃、丁日昌、高心夔等人均先后向他赠银,但他认为受之有愧,坚决不要。这都体现了翁同龢拒受馈赠,不失志节的廉政思想。
为官者以造福百姓为根本,必当明理断案,不失公正。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四大冤假错案之首。此案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浙江余杭县杨乃武案发生,懦弱无知的葛毕氏被百般威逼欺哄,诬杨乃武为奸夫,杨乃武“被屈打成招”定为“谋夫夺妇”之罪。此案经翁同龢审办时,他细阅全部案卷,发现供词与诉状的疑点和漏洞甚多,在询阅了杨乃武姐姐的呈词和浙江绅士的联名控诉,走访了浙江籍的京官,听取了刑部经办人员的各种意见之后,经过认真研究,讯问犯人,调查证人,重新检验尸骨,终于查清葛品连系病死而非中毒死亡。至此,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得以平反。办理此案的大小官员以及做伪证的证人全部受到惩治。此案可谓晚清中国狱讼、法制体系自我完善的典型。而翁同龢忠于职责、为平民平反的职业精神,也可谓一代帝师应有的风范。
翁同龢作为两朝帝师地位显赫,但他拒收贿赂,不失志节,是一位清正廉洁、律己爱民、公忠体国的政治家。然而他对“清廉”一词不仅将其信奉在自己身上,更投注在在对家庭子弟的管教上,翁同龢始终以“家风清白,力田读书”为家训,希望其后代皆能体恤民艰、乐善好施、正直不阿。
翁同龢的廉政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绝非仅仅停留在历史上。翁同龢纪念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綵衣堂、知止斋、柏古轩等十多个展示厅。翁同龢纪念馆以翁心存的诗句“福禄贵知足,位高贵知止”为文化脉络,建立了以“知止斋”为依托的廉政文化教育展示馆。2009年被中共常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授予“常熟市廉政文化示范点”。2011年首批列入常熟市“碧水琴川”廉政文化观览线路五个景点之一。2013年,翁馆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接待政府参观5千余人次,其中包括各级纪委、中央、省、部级领导,成为我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15.优秀家风小故事作文 篇十五
我的家庭最重要的就是文明守则,我们重家和、讲孝道、严教幼、懂礼节、邻里亲。我们幸福的秘诀就是宽容待人,不为小事计较,保持一颗健康、积极向上的心。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我的父亲是个大孝子,对爷爷奶奶非常孝顺,嘘寒问暖,有好吃的东西首先孝敬爷爷奶奶。有次奶奶生病了,父亲天天陪在医院,母亲想着法子做奶奶喜欢吃的饭菜,他们忙完外面忙家里,我问母亲:“过着这样单调的生活,您幸福吗?“母亲笑了笑:“被亲人需要与依赖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家里操劳,再累都是值得的。“我被他们深深影响着,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爷爷累了,我给他捶捶背,奶奶烦了,我陪她说说话。
爷爷的`身体力行,也是我学习的榜样。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但对公共的事情仍然非常关心。冬季严寒,街道上堆满了厚厚的积雪,他主动帮助物业一起扫雪,为大家出行清除障碍,看见小区走廊的扶手破损,赶紧找来工具修好。在爷爷的影响下,我也从不在小区院里乱扔垃圾,从不破坏花草树木。遇到邻居主动问好,大家有困难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平安共建,我们居住的小区还获得了和谐社区的荣誉称号。
我的父母很重视对我的教育,从小就要求我多读书。通过阅读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了正确对待长辈与父母的批评教育;懂得了对人要讲礼节;懂得了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些教育与熏陶,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在学校里我勤奋学习,严格守纪,尊敬师长,和同学团结友爱,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是同学夸奖的好伙伴。
我的父母收入虽然不算高,但家庭生活十分温馨;父母的厨艺虽然不是很好,但饭菜做得十分可口;父母的穿着虽然不算入时,但我们却穿得十分得体。他们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事业上互扶互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
文明是一盏航标灯,领着我们走出广阔的海域;文明是一句关怀人心的话语,在大雪纷飞的腊月为我们送去温暖。家庭是小社会,城市是大社会。家庭的和谐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文明的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和睦显得更加重要,人人渴望美满幸福,就让我们拿出自己的豁达之心、包容之心、关爱之心,真正去体贴亲人,尊重老人,善待同辈,呵护小辈,这样每个家庭就会更加幸福,我们的世界就会成为处处充满爱的世界。
16.家风优秀作文 篇十六
以前常听妈妈在我耳边唠叨,吃饭要有吃相,走路要有走相,坐要有坐相。说话也要有规矩,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交谈。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总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呀,自由自在,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多好!
有一次,我做好了作业,正在吃我最爱的车厘子,妈妈忽然叫我去外面逛逛,我说:“等一下,等我吃吃完。”妈妈又说:“别磨蹭了,要迟了。”“装个袋子带着吃。”是外婆的声音,哎!对呀,我可以装袋子里,等下边走边吃。于是我便拿来袋子,把车厘子放了进去。出了门,我在路上边走边吃,边吃边把核扔在地上。妈妈起先不说,到了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便说:“跟你说了多少遍了,走路的时候不要吃东西,更不能把果核随地乱扔。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那么保洁工人们还有休息的时间吗?前面的垃圾就算了,刚才扔的你给我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去。”我似懂非懂的捡起了地上的果核,把它们送进了垃圾桶。路边走过的老奶奶看到了,看到了说:“真是一个乖孩子,知道不乱扔垃圾。听到称赞我更是害羞的低下了头。
爸爸也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孩子,在父亲的花园里砍倒了一棵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父亲回家发现了,勃然大怒,小男孩害怕极了,可他鼓足勇气,不说谎话,在父亲盛怒之下,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很感动,对他说:“儿子,父亲宁愿砍倒一千棵樱桃树,也不要你说一句谎话,只要你以后再也不要砍了。“这个男孩就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乔治·华盛顿。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7.家风正则民风淳 篇十七
家庭既是文明人类自我生产和繁衍的母体,也是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细胞,还是人类生命个体与社会组织生活之间的关键纽带,因而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家庭文化,家教和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家教和风气。家教好不好,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繁荣兴衰,而且还关乎社会风气和民族命运。
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别重视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围绕家和家族产生了家谱、家训、家教、家学、家风,甚至“家政”(朱熹语)诸义。东晋名相谢安经常召集族中子弟谈天论地,一次他问子侄们《诗经》中哪一句最好,侄子谢玄认为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谢安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訏谟定命,远猷辰告”的意境才深远。这番对话看似讨论古书,实为以此教育子弟不应以个人情感为是,而应以天下大计为怀。这种把传播知识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谢安将世代相承的道德操守融化为家教的文化底色,因而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赞其“门风优美”。
近读古籍,还看到两则宋朝名臣的家训,可谓言简意赅,如明镜悬梁,读来颇受启迪。一则是包拯家训,正文仅37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其下押字又14:“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包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作过监察御史,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民间有“青天”之誉。这则家训前后51字,字字铿锵,殷殷可鉴。包拯的家训不仅是他光彩人格和凛然正气的体现,而且也给后人留下判断忠与奸、孝与逆的一个根本标尺,即是否克己守法,是否清正廉洁,这不仅对子孙,亦对后世官吏有垂范警示之鉴。另一则是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所著《资治通鉴》影响后世已近千年。上文是他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要,不要以奢靡为荣,可谓切中时弊,令人信服。两则家训,一则讲清廉自守,一则讲勤俭持家,可谓修身治家的宝典,也是重要的治国理政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
古人在家教、家风方面,不只是以言立训、刻铭记训,而是身体力行,以自身模范行动影响后人。《宋史》中对范仲淹有这样的记载:“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如此以俭养身,如此褒奖人才,正好做了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妙注脚。这种节操言行,使他的儿子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其四子皆节财爱民,办事公正。其中范纯仁,“自布衣至宰相,廉洁如一”,生活上继承了清廉俭朴的家风。《宋史》中还记载了一个叫唐璘的官员,官至监察御史。初接朝廷委任时仓皇躲避,不敢去朝廷接受任命。“母曰:‘人言此官好,汝何得忧乎?’璘曰:‘此官须为朝廷争是非,一拂上意或迕权贵,恐重为大人(父母)累,何得不忧?’母曰:‘尔第尽言,吾有尔兄在,勿忧。’”唐璘的母亲鼓励并支持其子“尽言”,忠于谏官职守。后来,唐璘在监察御史任上,果然“尽言无隐”。《宋史》因此评价他:“居官大节,则母教之助为多。”
无论是清廉自守的范仲淹,还是严于教子的唐母,也无论是三迁的孟母,还是杀彘的曾子,他们的认知和行动都证明,家庭环境、家风建设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好的家教,胜过最好的学校;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产。与上面谈及的模范父母相反的例子,历史上也比比皆是。南汉由刘陟创立,其孙降宋,宋真宗赐其白金百两,事后对宰相说:“刘陟子孙,生活大都窘困,就因为他们平时一味奢侈,从来不知稼穑艰难。”当初锦衣玉食,此时只能在人家跟前摇尾巴过日子,这不是很够发人深省吗?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曾与魏源一起倡导经世致用之学,提出“变功令”、“更法”等主张,为人尊崇。而他却疏于对儿子龚橙的教育,迁就儿子的不良习惯。他死后龚橙越发无人管教,放荡不羁,终日吃喝嫖赌,最后沦落为可耻的民族败类,竟然引洋兵闯入圆明园……纵观历史,家庭教育、家风建设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那些人间悲剧的背后,除了悲剧肇造者放纵自我、不能自律的因素外,家教的疏忽、家风的污浊,也总是难辞其咎。
三
家教家风与整个社会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联。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社会或国家遭遇道德文化挑战,民智待开、民风待举之时,家教和家风的地位和作用便更为凸显,更值得社会关注、激励、期待。培养一个正直、诚信、善良、勤奋、宽厚的好孩子,使其成长为一名每天都能坦然面对世界和自己内心的好公民,建树一个风清气正的拥有无比珍贵信任的好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期盼,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参与与支持。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传承一脉的好家风,即使物质财富再丰富,现代化程度再高,也不是我们所期盼的理想社会。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让健康的细胞在持续不断地传递、聚合、裂变、放大中,生发激荡成时代新风尚和历史大潮流,不断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聂荣臻元帅在88岁高龄那年,向全国家长倾吐肺腑之言:“家庭之道贵以德。”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现代人的健康标准,应是身体上健康与心理上健康的统一,而心理健康,关键是品德和人格诸方面的培育。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养成他们有耐劳作为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先生的话是70多年前讲的,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遗憾的是,我们今天一些家长,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使他们缺乏搏击风浪的翅膀;要么只关注他们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培育和高尚道德的养成;要么由于自己言传身教的误导,使孩子沾染了种种不良习气。凡此种种,都难免“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只要把中国传统家教家风中蕴含的勤俭持家、诚实为人、宽厚处事、崇学尊礼、温良恭让、善良宽容等美好元素融进每一个人的血脉中,并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认知和行动,那么,每个家庭就能成为促进社会和谐、人人积极向上的发动机,从而由家风带动社风、民风,进而促进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