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2024-08-17

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9篇)

1.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篇一

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17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

(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

下面几种学习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动物王国要进行一次计算比赛,小猪、小羊、小猴、小熊都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是由大象爷爷出题的。比赛开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计算题,没想到不一会的功夫,平时一向呆头呆脑的.小猪举起了答题板,高兴地说:“我算完了”,其他动物见状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聪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惊讶道:“啊!算得这么快!”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法交换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引出问题,揭示新课主题,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互动新授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列式计算?

2.比较两个式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结果:相同位置:交换我们可以用等号表示:36+29=29+36

3.学生举例,并总结交换律的概念: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4.讨论: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分别用文字,符号,字母表示。(课件播放)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a+b=b+a

5.即时练习:学生立完成28页“做一做”。

5.即时练习。19页1、2、3题。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并会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

(四)说板书

本节课板书力求简单,大方。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说教学评价

把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热情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观察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讨论交流为主要方式。让数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并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2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的运算定律》,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

2、在猜想、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中,习得举例验证的方法,感悟符号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品质。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设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过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立思考,感悟数学基本思想。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过程目标,关注核心概念的落实。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分析。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好本课,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体会四则运算间的关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积累丰富的四则运算活动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这样安排,旨在依托四则运算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经验,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习得验证的方法,在验证的过程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符号意识。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从经验上来看,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计算经验,对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了理性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学习本课。从认知水平看,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理解抽象的运算定律对他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意义。难点拟定为领悟举例验证的方法。

然后,谈谈教法设计。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本课以引导探究为主,综合运用启发谈话法、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导入环节用学生日常学习中熟悉的.等式引导学生观察提出猜想,然后采用启发谈话法,组织学生举例验证,最后借助点子图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道理,使学生更加信服。

接着,谈谈学法设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本课在学法指导上力求突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猜想验证结论应用为学习思路,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新课导入环节,学生观察题组,提出猜想,探究环节,学生先立思考验证的方法,再合作交流,这样相互启发,让学生意识到尽可能全面的举例验证才能证明结论正确,从而习得验证的方法。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立思考,或填空,或判断,不断内化新知。

最后,谈谈教学流程的预设。

基于以上构想,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拟定为以下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题组的形式,激活学生的经验,便于学生提出猜想。

环节二: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提出猜想。以“仔细观察,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组一和题组二,提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猜想,教师相机板书。第二步,验证猜想。以“是不是任意的数相加都有这种规律呢”?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的发现只是猜想,要想应用还必须验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以“你打算怎样验证呢?”启发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抓住两个要素:要素一:数是任意的,可以是小数、整数、分数,要素二:要通过计算,根据结果来判断。这样做旨在让学生感悟应用不完全归纳时举例尽可能全面,并且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用事实说话。第三步,总结规律。在学生举例验证和教师演示后及时提炼规律,形成统一的认识,方便学生使用。

环节三:课堂梳理,巩固练习。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十固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1是填空练习,意在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提炼字母公式,建立模型。练习2是判断练习,意在加深加法运算定律的认,区别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3是探究4个加数的简便运算。意在突出规律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加法运算定律的价值。

环节五:自我评价。

课标指出: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使之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激励学生更好地学。

以上就是我全部说课内容,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有可能会有所调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3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

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的-40℃,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米,为BB么说要说-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

2.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篇二

Hello, everyone!Today I’m very pleased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some of my reading ideas.My topic is Movies from the East, Views from the West.It is made up of four parts:

Part1 My understanding of this lesson: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is a reading passage.It’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this unit.This lesson is introduced by an email from Mary Carson to Li Ming.In the e-mail, Mary talks about her impressions on Chinese movies.By studying this lesson,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learn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movies.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ome difficult senten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The students should also do some listen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too.Because these four skill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Of course, the students should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movies better, love the movies and enjoy their lives.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Ability aim:Retell the text in students’own words.

3.Emotional aim:Make the students love both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movi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key points:

How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Use your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text.

2.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movies.

Part 2 Something about the students:

1.The students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movies (eg:Titanic) through the Internet.

2.They are lack of vocabulary.

3.They don’t often use English to express them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4.Some students are not active in an English class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Part 3 My teaching theories, methods and aids:

Before dealing with this less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following theories: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real master in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himself acts as director;Combine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with the language functions;Let the students receive some moral education while they are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Double activities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and-answer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Watch-and-listen activity

Free discussion method

Pair work or individual work method

Teaching aids:

1.a projector

2.a tape recorder

3.multimedia

4.the blackboard

Part 4 Teaching steps/procedures

I have designed the following steps to train their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The entire steps are:

Greetings, revision, lead-in and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fast reading (scanning) , listening, intensive reading, preparation for details of the text, consolidation, discussion, homework.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whole class as usual.

Step 2 Revision

Revise some important points of Unit 3 by asking some questions.

Step 3 lead-in

Ask some questions.

Step 4 Pre-reading

1.Let the students appreciate an English song Movies from the East, Views from the West

By listening to this English song, students can become more active in clas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train the liste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2.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is song.

3.Broadcast parts of Jackie Chan’s movie

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ackie Chan’s movie in groups, then choose representatives to report it to the whole class. (If the student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the teacher can help them to organize the English language well.)

Step 5

1.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for the first time) quickly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ext.

2.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for a second time)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Read the passage (for a third time) carefully, Let the students comprehend the passage better by filling in the blanks.

Step 6 Post-reading

1.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2.Present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this lesson 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m.

Step 7 Homework

1.Ask the students to design a form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movies.

2.Speak out their own opinions about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movies and write them down.

3.Download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of this lesson and read it, students exchange it with each other.

4.Suppose you are a film-maker, how can you make your film more interesting?State your opinions.

Step 8 Blackboard design

Unit 4 Movies from the East, Views from the West

Western movies:Chinese movies:

serious and realistic funny

scenic shots, beautiful pictures ofaction, the fantastic special effects, high-tech

the landscape, mountains, water and the sky

romanceromance missing

Summary:Chinese movies are different from typical Western movies

3.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说课稿 篇三

关键词:化学反应,分析,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67-01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放慢和限度

教材分析:化学反应的放慢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本节教材将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这一新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在选修模块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度及限度,因此,本节教学不求深,只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和已有经验总结出一些简单的结论,为解决“如何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这一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分析:

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理解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本课时的关键是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规律化、系统化。

教法与学法:

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来完成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创设教学情景

投影幻灯片:美丽的烟花,锈蚀的铜器,塑料的降解以及硫酸工业生产中接触室的图片,从生活情景引入深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陈述:

通过刚才的图片,可以看出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有的反应在瞬间完成,有的反应则需要很长时间,提出问题: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2.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3.如何表示某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P40第三自然段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板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2.表示

创设问题情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参照教材P49页活动探究提供的试剂、仪器,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

并提出问题:

1.通过观察哪些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一个实验后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为了使实验后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

通过最终确立的实验方案,实施以下五组实验:

第一组:表面积大致相同Mg条与Fe片与0.5ml·L-1HCI溶液的反应

第二组:Mg条与不同温度下0.5ml·L-1HCI溶液反应

第三组:Fe片不同浓度HCI溶液反应

第四组:块状CaCO3粉末状CaCO3与3ml·L-1HCI溶液反应

第五组:取5ml3%的H2O2溶液一份不加任何试剂一份加入MhO2进行对照

五组实验的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他们体会猜想一操作一验证这一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程序。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小组内进行学习,记录实验现象,明确实验结论,最后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总结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和外因。

板书二、影响因素[内因][外因]

在学生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基础上,投影下列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1.人们为什么会用冰箱保存食物?

2.为什么用棕色试剂瓶保存见光易分解的物质

3.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2的催化氧化为什么采用较高的温度和加入催化剂

4.硫在纯O2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剧烈

多媒体投影练习对本课时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提升

组后给学生3分钟对本课时的内容做出概括整理

时间分配:学生练习约占12分钟学习速率影响因素约占20min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约占10min

效果分析:

4.小学跳绳说课稿一等奖 篇四

获市说课比赛一等奖 长安中心小学 谢华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享受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师生一起在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快乐,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孩子搭建一个快乐的体育课堂,让他们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锻炼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

《跳绳》是自编的小学体育(水平二)四年级的教材。下面我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说教学内容:

我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跳绳和利用跳绳开展各种游戏。跳绳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它轻便、灵巧,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而我校学生人多,活动场地有限,跳绳是比较适合我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四年级小学生,在生理发展方面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胳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非常显著作用。同时,丰富有趣的跳绳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充满和谐友爱的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在心理发

展上,他们的团体意识正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完成各种不同难度的跳绳活动中,让学生在心理上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增强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说教学理念: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这一基础上,我主要是根据以下两个教学理念来设计本课教学的:

理念一.改变了过去只重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只关心学生的生理负荷,为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享受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条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一句话就是:“淡化技术,享受体育。”

理念二.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执行任务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

三、说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科学地确实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我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

2,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

的特点、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5、社会适应目标: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跳绳的技巧和各种跳绳游戏活动;

教学难点是:个人跳绳练习时,双臂的摆动动作和手腕的旋转动作;和多人跳绳练习时,两人摇绳的动作配合。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体育活动课的特点,主要采用:“三自”教学法。即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利用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自己选择的练习内容,练习的方式、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在学生的自主练习活动中,老师遵循教学多样性的原则,充分发挥老师的辅导作用,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竞赛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的体育课堂,让学生享受跳绳所带来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课前准备,架桥铺路;课程整合,达成目标;愉悦身心,期待体育

(一)课前准备,架桥铺路

1、场地器材:长跳绳若干条、短跳绳人手一条;

2、录音机一部、六台多媒体电脑。电脑里放置的内容包括:个人、双人、多人跳绳的摇绳技巧录像及解说;跳绳的各种花样跳法的演示;练习跳绳时应注意的事项、利用跳绳进行的一些趣味游戏以及跳绳活动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整合,达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校教学改革提出的课程整合的这一基本理念,我在体育教学中把音乐、舞蹈、美术、电脑等科目都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我以轻松愉快的对话形式组织课堂常规,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展现我们活力的运动场,这节课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跳绳活动,享受跳绳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接着,播放歌曲《跳绳》,让学生在歌曲声中分组进行“快快跳起”的游戏,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气氛活起来。然后在动感的《种太阳》的音乐下带领同学们手拿跳绳跟我一起完成自编操,自编操的内容依次为:振臂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充分热身,为后面的活动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2、方法多样、循序渐进。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根据我校开展的跳绳活动情况和学生掌握跳绳动作的实际水平。在安排课时,按照单人——双人——多人——集体、以及短绳——长绳、单绳——多绳等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方法。使学生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

首先:让学生进行友伴分组,练习以前掌握的各种跳绳方法。同时,在电脑中查找自己想了解的有关跳绳的资料。包括:个人、双人、多人跳绳的摇绳技巧录像及解说、跳绳的各种花样跳法的演示、练习跳绳时应注意的事项,比比谁的跳法多?谁的跳的次数多,练习后进行各组汇报展示,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跳绳的方法,而且了解到了跳绳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电脑中的跳绳《闯三关》,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游戏?教师讲解要求,然后进行友伴分组练习,比比哪一组学得快。哪一组顺利闯关时间短。在教学中,我参加各组的练习,适时示范和讲解,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闯关的方法与技巧,这种平等的交流还加深了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接着,我再组织一次各组《闯三关》的游戏比赛,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和合作能力。

3、激发想像,拓展延伸。游戏《闯三关》结束后,让学生友伴、兴趣分组,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自编游戏和跳法,比一比哪组想得快,哪组最新颖,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用跳绳做各种练习,如:用绳跳皮筋、投掷练习等,练习结束后,我再请各组同学展示他们创编的跳绳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又尊重学生,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愉悦身心,期待体育

在教学的结束部份,我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作为放松音乐,在美丽的校园背景下,我和学生一起用绳作放松操运动,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恢复到平常状态,同时还有机渗透了美育,陶冶了情操。

在最后的小结讲评、布置课外练习中,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大家喜欢跳绳吗?老师很高兴,这根小小的跳绳,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让我们享受到了与同伴一起运动游戏的快乐,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跳绳游戏,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课余的时间里去进行,老师还更希望你和你的伙伴在享受跳绳运动的快乐中,能开动脑筋,发明创造出更多更有趣的跳绳游戏,让我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吧!”

5.日月潭一等奖语文说课稿 篇五

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后,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3、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然后自读自悟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咱们的祖国可美了,你以前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自由说

2、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简单归纳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

3、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现在,孙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同去日月潭看看,再读读课文,相信这些问题你们一定能自己解决。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请各位小旅客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就要起飞了。今天我们前往的目的地是台湾省的日月潭,请大家观看录像。(课件播放录像)

2、师:各位小旅客,刚才看见了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

3、师:要想欣赏日月潭的美景,我们得来读读课文,出示朗读视频。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解决。看谁最先读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大声读,师相机指导,遇到读书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鼓励)

4、检查读书情况:

⑴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有一位学生读错,请小老师带读后读对,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⑵指名读去掉注音的生字

⑶指名读课文中的生词:

师:生字宝宝找到了朋友,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读得正确、大声的,老师奖励给他一幅图,这些图还能让你们有一些发现呢。(指名读词,课件随机出示表示该词语意思的图片。如读到“隐隐约约”时,日月潭就有些模糊)

你们发现了什么?

⑷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课件演示)

⑸学生选择一段展示读,目标是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欣赏美景

过渡:刚才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还认识了不少生字,现在咱们来认真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1、课件演示填空题: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

生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后齐读。

2、为什么这么美的湖要叫日月潭呢?

⑴学生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或者读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⑵比较句子,体会“圆圆的”、“弯弯的”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①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②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比较后,指导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擦去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3、自由大声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在4人小组交流:(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全班交流:

⑴第三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美景?

(清晨)

⑵你认为哪句写得特别美,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

⑶指导读:咱们可不能吵醒还在睡梦中的日月潭,试着轻轻地读一读。指名读,比赛读。

⑷归纳学习方法。(读、画、读、交流)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欣赏日月潭中午的美景:

全班交流,课件相机演示图片及句子指导朗读。

四、小结拓展

1、师: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你喜欢它吗?请用一句话赞美它。

2、咱们的旅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再抓紧最后一点时间去欣赏一下黄昏时日月潭的美景。(演示图片)

3、读一读三、四两段,再仿照它说一说黄昏时日月潭的景色。读,自由练说,指名说。

4、今天咱们的收获真不少,一同欣赏了日月潭的美景。可你们的爸爸妈妈却没看见,多可惜啊。不过没关系,回家后,你可以有感情地读课文给他们听;也可以摘抄好词好句给他们看;还可以当小导游向他们介绍日月潭的风光。如果你还知道祖国其他地方很美,也可以搜集图片或资料向同学们介绍。

五、作业布置

1、画出你心中的日月潭。

6.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篇六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7.《说“木叶”》说课稿 篇七

《说“木叶”》这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所选都是文艺评论和随笔, 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 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 阅读这些文章能打开我们的思路, 启发我们去探讨某些问题, 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说“木叶”》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 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 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所以本篇文章对古代诗歌语言的无限表现力进行了精辟的透视, 不但使我们感受艺术的魅力, 提高文学鉴赏力, 还能学会暗示这一表达技巧, 从中汲取宝贵的艺术营养, 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 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 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 由此看出本文思路比较清晰,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引用的诗文, 准确体察语言的微妙之处, 于细微处见精神, 含英咀华, 来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抒情意蕴, 真正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粹。 (走进课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二就是淡化教材, 引入课外同类文学现象, 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 只把教材做为一个例子。 (走出课文)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现技巧和归纳的方法, 积累古诗词名句;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从相关资料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 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学生学过多篇诗歌, 但只是对词句的分析和对情感的理解, 并没有深层挖掘诗句的表达技巧, 对语言的微妙处也没有敏感的体察, 而这正是古诗词含蓄蕴藉之处, 正是古诗词魅力所在, 本课以此作为教学的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这一表达技巧, 能够有意识理解和运用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时本文要用的是归纳法, 从多个诗句中“木”这一意象的共同特征归纳出诗歌具有暗示性这一特质, 所以在拓展时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知识点的积累和能力训练, 让学生自己依据刚学过的知识概括出共性的东西, 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基于新教材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而确立的。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 随着对学生心理学研究的深入, 我们发现智力因素有时显得无能为力, 因为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占主导地位, 现代教学能够兼顾二者, 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 达到真正使学生健康发展。传统语文课人文教育方面还显得薄弱, 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使语文课美感得不到充分体现。本课实现情感目标主要用诗句的优美意蕴来打动学生, 重视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语。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 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这个导语意在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语言的美感情境。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把握全文。四人一组讨论寻找你认为能表现文章行文脉络的疑问句, 并加以整理,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初步掌握作者行文思路及文章所论述的中心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追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本环节设计意在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 从而把握文章内涵, 认识并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分析品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另一种是解读课文之后进行自测。这里我设计了一道关于填补“树或木”的一组诗歌。意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有利于在45分钟内提高阅读效率。和学生一起就文中涉及的例句进行精到的理解。如第一处“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句诗写屈原看到秋风中飘零的树叶感伤自己;“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这个意象是一棵美好的树, 自然而然让人想到一棵形态美好、仪态万千的树, 这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格的暗示。这时教师尽量少数或不说, 让学生自己品味出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意象, 准确把握意象表达的情意, 这个环节意在通过练习咬文嚼字使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精妙的表达效果,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讨论达到共鸣。

第四个环节是课外拓展。只要一提到“木”字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 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 这时引入梅和柳两个意象。比如说梅的意象, 让学生说出它代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和情绪。并让学生看四首咏梅的诗歌, 对梅的意象进行分析讨论。第二个意象是柳, 三首诗, 每个组任选一首。让学生任选主要考虑学生可能愿意选简单熟悉的那一首诗, 这时鼓励学生知难而上, 也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最后布置作业。在课件中展示松、竹、月“乌 (鸦) ”、“昏鸦”、“寒鸦”、“轻舟”、“孤舟”、“扁舟”等意象, 让学生任选一个意象, 课下搜集几首诗写成一篇小文章, 谈这个意象的艺术特征 (相同或不同) 。这个环节是对本课知识进行强化, 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检验。最后这两个环节是在运用斯金纳的强化规律, 对学习行为进行及时强化。

五、选题设计

8.《致橡树》说课稿 篇八

关键词:学情;教学目标;诵读;意象;爱情观

一、说教材

《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诗歌。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对人生、尤其是对爱情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而这一时期又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利用学习《致橡树》这首诗歌,使学生在赏鉴诗情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中明确提到,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另一方面,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任务,也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因此,围绕着三维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找准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内涵,理解作者倡导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内涵。难点:对诗歌中的意象及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和学法上,我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自主探究为主线,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通过这五个步骤,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导入激趣。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点亮你心灯的那把火;也有人说,爱情就是出门在外时的一个电话两份牵挂,可以让彼此的心在等待的相思中一起回家……“爱情”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曾引出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恩恩怨怨、酸甜苦辣……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呢?是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吗?是“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的一夕欢愉吗?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抽象虚幻吗?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又应该怎样爱呢?那么就请大家听一听美丽的木棉是如何为我们解答的?语文课应该是诗化的,是渗透着美和激情的启蒙课、召唤课,假如没有丰富的诗意的情感和溢满审美清泉的语言,就不可能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诗意的放逐。因此,用诗化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导入,一方面,意在调动学生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本诗的学习兴趣。随后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查找的关于朦胧诗及诗人的情况。教师通过投影片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本诗的内容、主旨。

2.诵读感知。学生试读,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创设意境;教师范读是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是不讲之讲,是熏陶,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有了美的体验,这为下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由诵读,体味文本。在音乐中学生自由地诵读诗歌,和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3.品读赏析。通过几轮的诵读,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知,为品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设置如下几个问题:诗中出现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每种意象有什么特点,分别象征了哪种爱情观?作者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又肯定了怎样的爱情观?对诗人否定的这几种爱情观你持什么态度?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你喜欢哪些诗句,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诵。前三个问题都较为简单,学生通过教师点拨都可以顺利完成。第四个问题是开放性话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鉴别、分析及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师要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让讨论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诗歌的诵读和理解上。第五个问题:这是一个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表达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应对重要的诗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所赞赏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以上的这些设计,改变了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符合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美读回味。个别诵读,分享体验。先由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评点,教师指导;然后请这名或另一名学生再次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配乐,诵读全诗。通过配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再次体味诗人倾注在诗行中的独立平等、互依互助的爱情观。

5.拓展思考。爱情是美好的,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能不能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在此,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帮助者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学生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用幻灯片出示短文《藏好爱的种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感情;除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中还有哪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爱?这一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升华,是对爱的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发现除爱情外,人类还有更博大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6.推荐阅读:小说《简爱》,《简爱》是一部关于自尊和爱的小说,它讲述了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虽屡经磨难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所阐释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尊严+爱。推荐学生阅读这部小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深化、内化,同时也达到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七、说作业

尝试创作一首朦胧诗。这一设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又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情,同时也检验了學生学习诗歌的成果,更是对本单元诗歌学习的总结。

八、说板书

9.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篇九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情由景生,一切情语皆情语之小石潭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及效果等六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第一课,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心境。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由于本文词语活用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我将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点。又因本文在表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下面我说一说教法、学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是小组合作,研读课文;三是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充满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再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踏着吴均的脚步走近过富春江奇特秀美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去游览清幽秀美的小石潭。

通过图片、音乐、教师的示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进而导入新课。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同台我来读

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种朗读形式(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去掉标点个人抢读:(4)小组赛读:(5)生配音读。师生配音诵读时,徐徐播放音乐、图片,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达到读准、读畅、读懂、读美。这样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巧学名家我来讲,有三个步骤: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巧学名家,主持讲坛

播放《百家讲坛》中主讲“小石潭记”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及写作背景。这样,为理解作者的想感情作了铺垫。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学生结合课文、联系作者常识,模仿北师大教授康震,主持“百家讲坛”,准备主讲。小组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代表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提高了学生 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和名家的共同带领下,既避免了枯燥的对译,上台主讲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是落实基础我来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用屏幕出示一组含有字词句、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练习,当堂检测。生快速完成后,教师点评。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又获得了教学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依据。

第四环节是导游设计我来演:分三步来实施:

1)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的?试着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给景点取名;设问: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景物特点给景点取一个名字,(教师提示可以用亭、台、廊、馆、阁等来命名)

③展示导游。自主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交流,准备上台展示导游。学生一行五六人,穿过篁竹林,进入奇石馆,经过翠蔓廊,到达观鱼台,坐望溪亭间,欣赏幽竹潭,每名学生生负责一个景点,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上台展示游览过程。

展示活动结束,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设计旅游线路,让学生理清写景顺序,给景点取名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展示导游,再次 2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小石潭的幽静美好,促进学生大胆地进行口头表达,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致,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第五个环节是体验情感我会写: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1)如果你是柳宗元,写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指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文中的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谈。(2)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两人分别完成一个情境,两两交流。

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第六个环节是归纳感悟我会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三问: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受到哪些启发?

1、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做总结发言。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

以上六个环节,教师始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表现做评价,以评价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由于学生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比较本文与《与朱元思书》《三峡》的异同。设计第二题,通过比较阅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请看:

水------清

石──奇

凄神寒骨

树──美

悄怆幽邃

鱼──乐

板书是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有课文内容,也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鲜明,直观的印象。

六、说设计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的方式,抛出“读、讲、演、练、说、写”之砖,引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之玉,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的浪花中,欣赏、感悟语文之“雅”,让自然之美在他们的心中演化成一幅幅巧夺天工,富含人文色彩的美丽画卷!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教案分析

2015-11-12 13:48 227次

文育群

地区: 湖南省株洲县 学校:株洲县渌口镇中学 共1课时 小石潭记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3.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不能从阅读中把握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重点是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3重点难点

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石潭记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小石潭记

1、出示课题

2、了解“记”这种文体。

3、简介作者柳宗元

4、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5、自学指导:

①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句子的节奏.②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试着翻译。

6、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活动3【活动】小石潭记

1、品读课文,幻灯片显示以下问题。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质疑感悟。

活动4【练习】小石潭记

1.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是[ ] A.皇竹 清彻 B.萋凉 寂疗

C.山陵 境况 D.往来习忽 逝世

2.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绿树村边合 四面竹树环合

活动5【测试】小石潭记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作业】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2、请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景物特征和自己的感受。字数500字左右。小石潭记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小石潭记

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石潭记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小石潭记

1、出示课题

2、了解“记”这种文体。

3、简介作者柳宗元

4、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5、自学指导:

①听老师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句子的节奏.②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试着翻译。

6、默读课文: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

活动3【活动】小石潭记

1、品读课文,幻灯片显示以下问题。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⑤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2、质疑感悟。

活动4【练习】小石潭记

1.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是[ ] A.皇竹 清彻 B.萋凉 寂疗 C.山陵 境况 D.往来习忽 逝世

2.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D.绿树村边合 四面竹树环合

活动5【测试】小石潭记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6【作业】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2、请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景物特征和自己的感受。字数500字左右。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怎样学习这篇游记散文呢?我们分三步来进行: 1、整体感知,2、探讨研究,3、课外拓展。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

1、示范背诵课文。

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为 kān()俶()尔远逝往来 xī()忽 yí()然不动参()差()披拂

悄怆()幽 suì()⑵解释加点的字:

伐竹取道___________蒙络摇缀___________ 斗折蛇行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 ⑶填空:

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_________,后见_________。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远望______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

好!我们对这篇游记的思路内容基本清楚,第一个学习环节“整体感知”到这里结束,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探讨研究。

三、探讨研究

这篇文章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课文中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第二、从写作角度进行亮点探究。

1、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讨论,弄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归纳答案)

⑴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

写鱼的数量、形态(静、动)可以看得清,看是写鱼,实是写水的澄澈透明。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⑵游鱼跟人有什么关系?

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实是写人看到游鱼而乐,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文中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值得我们揣摩。

⑶写潭四周环境的凄清与人有什么关系? 写环境的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说明:问题下面的文字只是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宜引导学生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之上自主建构,千万不要用这些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思想。)

小结: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你看,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树围抱,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是多么相像啊!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郁闷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总之,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研究性学习: 亮点探究:

⑴关于写景的角度:课文写水、写木、写石、写鱼……细腻生动,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写。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的?(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交流)

①绘声: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为比喻绘声。作者以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了流水的清脆悦耳。

②绘色:

如“青树翠蔓”,是采用近义的色彩词直接着色。“ 青”与“翠”皆有“绿”意,交互使用,避免重复,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

③绘形:

如“全石以为底……为岩”,是绘石形,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仄或平,多姿多态;再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绘木形,或盖或绕、或摇或连、或长或短,变化万千;又如“斗折蛇行”是绘水形,“犬牙差互”是绘岸形,曲曲折折,交互错杂,形象生动。

④绘影:

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绘鱼影。石底光洁完整,水体清澈透亮,日光艳丽明朗,鱼影便越发鲜灵滋润。

⑤绘神:

如“似与游者相乐”,绘出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⑵探究关于情感的启示:

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文中的暗示,即两“乐”关情,一“清”明心。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加以体会。(讨论、交流)

两“乐”是指课文开篇的“心乐之”及第2段的“似与游者相乐,”两“乐”体现了作者观赏小石潭的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与快慰。一“清”是指课文第4段的“以其境过清”,一“清”表现了环境的凄清给作者心情带来的幽凉。

好!探讨研究就到此结束。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步骤的学习──课外拓展。

四、课外拓展 1、课文与生活拓展:

“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中的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身处现代破坏污染严重的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所在的政府要开发小石潭为旅游区,从环保的角度让你给他们提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请写下来。

(分析:此题与现实联系较密切,可以联系你所到过的风景区,回忆他们的环保措施并参与提出建议。如:制定有关的措施,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尽可能少地建筑人为景观及辅助设施;导游词中加入对环保的提醒;设计环保的广告词……)

2、写作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将感情渗透其中。(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教完《小石潭记》,我的感受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一反以往学文言文被动、沉闷的课堂气氛,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选好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我们这些山区学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学,没意思,甚至认为不使学,导致学生的文言积累少。文言文教学,过去多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教《小石潭记》选择了这样一个教学角度;把对课文的阅读感悟与作者的心路历程、情感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欣赏主线,把课堂设计为“整体感知──探计研究──课外拓展”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情感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文言文学习与现代写作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解读文本,突出重点: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值得探究欣赏的内容很多。我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的时候,抓住两个关键的地方,突出其重点:一是幽美的景物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复杂的感受和情怀。这是文章突出的文学成就之所在,是大家的欣赏点,也涉及文章的主题。教《小石潭记》 14

就必须讲清这一点。二是课文的亮点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多角度的写景)在教学这两个重点内容的时候,我采取了欣赏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欣赏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赏。欣赏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欣赏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起欣赏的审美情趣。另外,我将对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好处。

3、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堂课,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在学习形式上我设计了“诵读式感悟”,“亮点探究式欣赏”和“独立式仿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在这堂课中,让我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学生对学文言文有了感觉,来了兴趣,尤其是在相互讨论、切磋、共同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展示,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上一篇:班干部表格设计下一篇:集团年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