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精选10篇)
1.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一
学校心理健康C证面试相关事项
一、面试主要内容:
1.自我个性心理分析:对自己的心理素质做一个简要分析,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思维特点等,并简述自己申请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理由。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说课):根据所指定的22个内容范围(经现场抽签决定),以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构思、设计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并简述各项设计安排的主要理论依据。设计中注意: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讨论为主。
说课的主要内容:本活动课的主题、目的,课前需准备的内容,适用于那个年级,活动的主要过程,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面试的程序:
1、抽签,确定活动课的主题和考场顺序;
2、准备,30分钟。在指定的准备室里备课,可携带参考书籍;
3、面试,15分钟左右。
三、面试评价
运用基本理论是否得当;辅导过程设计是否得当;语言思维表达是否得当;情绪行为表现是否得当;对自我分析的综合印象;其他(仪容仪表、综合素质等)
四、面试注意事项
1、准备一定要充分,可以事先写好自我介绍,活动课内容可以事先进行深思并动手写一写。活动课说课时要明确放哪个年级上。
2、在准备室,可以看参考资料,但是要注意:时间有限,只写设计框架就可以了,包括主题、目的、内容、过程、注意事项,尽量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把资料上的内容看一遍,这样你对整个设计才能了然于胸。
3、要脱稿阐述,只要按照你写的框架简单介绍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照着你所写的内容来念,更不要将事先打印好的资料(包括自我介绍)拿出来读。
4、以一种沟通、交流的姿态参加面试使自己更轻松,真诚地用眼神与面试老师交流,切忌只低头看稿或读稿。
2.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二
关键词:心理评估,阶段性,注意事项
1 心理评估
通过测试、访谈、个案研究、行为观察或运用专门的仪器和测量工具来收集有关心理特征或特质的数据,从而获得对其心理的评价的过程[1]。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心理评估是收集材料的工作,主要记录被评估者在不同情境中完成任务的方式,着重结合个体的成长经历,心理特征或特质;它强调在特殊情境中,被评估者对心理事件的反应的合理性和目的性。
心理测量是心理评估的一个环节,是其的一个工具;心理评估是在搜集更多有关被评估者有关生活方面的材料基础上,对心理测量的结果进行更加合理,更加有意义的解释,进而对教学、教育进行指导,对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人际交往等进行合理的调整。
2 心理评估的基本阶段
2.1 提出问题
提出心理评估将要解决的问题或想要获得的结果,也就是说评估目的要明确。主要是为了后续工作对评估工具和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2.2 分析问题
2.2.1 确定被测评者
在上一环节之后,我们要确定被评估者是谁,要了解一下评估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等,例如,学历,年龄,职业,英语水平。因为这些信息将决定如何选择并确定评估方案和工具。对这些信息了解的越多,后面的工作就越有针对性,越有效。
2.2.2 选择工具
不同的对象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强调的是操作性定义,要运用操作性定义,就必须运用仪器或测验等工具,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工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2.2.3 确定评估标准
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种心理特征或特质,方式不同,数据各异。这就需要制定出不同的评判标准,到底用这种工具,得到的数据中,多少才算检测出有障碍,多少才能称作有倾向,这都需要做出细致,明确,客观的标准。
2.2.4 培训评估小组成员
要将成员培养成忠实的执行者,要培养他们各司其职、专业,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因为心理评估最重要的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而小组成员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此。
2.2.5 实施评估
评估小组成员按照培训的规范操作程序对被评估者进行评估,紧接着要根据评估方案进行收集多方面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把已经十分确定的材料与需要验证的材料分开。分析材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是否存在冲突。例如,同一时间出现在两个地方。
根据评估方案,对材料进行筛选,找出对此方案有用的材料。运用专业知识对被评估者进行心理评估,根据结果对其进行随后一段时间的辅导,从而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校正。
2.3 解决问题
将结论向家长、校长、老师、监护人等进行合理的报告,要让他们对心理评估的结果进行恰当的表达,最为关键的是,要解决评估出来的问题,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他们与被评估者经常接触的便利,循序渐进的对已评估的对象进行行为矫正。
3 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心理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他强调合理性,针对性;所以要想做好这一项工作,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以后,还要有一些细小的规则加以遵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项工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3.1 确立要评估的项目的角度要从小、从具体
要评估就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评估前要明确评估的项目,项目尽可能的独立,尽可的涉及范围小,不能泛泛的,目的性不强的进行。如果评估不当,就会给被评估对象贴上一个不良的标签,这会影响很大;这个标签贴容易,揭难。
3.2 收集材料要多渠道化,多角度化
在被评估对象的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其在学校是一种表现,在家里又是一种表现,这就是某位学生在学校受处分了,家里人都不解。不可能呀,他在家里都是个好好孩子,怎么在学校就是这样的表现啊!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收集丰富的材料,能更使心理评估有效且合理。360度,从一个物体的周围转一圈,从它的方方面面去了解它,才不会产生盲人摸象的后果。
其实心理评估专家只是一个主持人,策划人,到某一具体的领域就需要某一具体领域的专家,这一点在电视剧《天使情人》里面实施的非常好,建议大家看一些,里面有几个主人翁,都是某一领域的行家,富有这一行业或这一领域的丰富经验。遇到不同行业的人,在这一行业的专家就会分享他宝贵的经验,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部心理评估,心理治疗的好教材。建议大家看一下,真的。因为心理学就是在研究经验,内在经验叫内省,外在经验叫感觉,要让两类经验相互交流起来。才能达到自己的心理理论符合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也就是说,纯粹一门心理学知识,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完整,有效的心理评估。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借助于其他学科有效的方法、技术等来进行这项工作。
3.3 以测验为主,辅助其他多样的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谈话法等等,在心里评估过程中,仅仅寄托于一种方法就能把要评估的项目准确,合理、有效地呈现出来,这是不合理的想法,更是不可实现的做法。即使在最讲究方法的实验心理学中,也是要求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进行实验。
3.4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评估
此时此刻的心理评估结果,出现这种现状,不管好与坏,都是被评估者日积月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当然,对其进行矫正,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也就是说,这个现状是静止的,形成它的过程可是运动的,消除或减轻它的过程也是运动的,这就要求心理评估专家进行多次评估,多次矫正,不断循环,知道问题真意义以上的解决。这也就是说,要将评估和后期的行为矫正,督导训练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对被评估者进行调整,要让被评估对象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认知。遵从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2]。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科恩,马克·斯维尔德里克.心理测验与评估(第6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
3.针对学生心理 注意引导艺术 篇三
关键词:高职生 心理 引导 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83-02
由于社会和某些人士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念本科分数不够,读民办高校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勉强选择职业院校。许多学生也受此影响,到职业院校就读后,内心苦闷、彷徨、焦虑、不安,自卑感较强,自信心不足,自我肯定较少……因此,高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高职院教师,对于那些学生自己未察觉或显而易见的缺点,有义务、有责任予以规劝和提醒,促使学生省悟改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有的老师尽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但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应该仔细剖析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再结合其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完成教育任务。
1 因道德品质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道德品质,又叫做品德,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反映,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和某些稳定的道德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1]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很多,一是受家庭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二是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三是学校教育的失误。而高职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能导致种种矛盾状态,是高职生品德不良的主观方面的成因。
品德不良的学生,认识能力很低,对道德、法纪的认识愚昧无知。是非颠倒,被强烈的个人欲望与私欲所驱使。例如,对“光荣和耻辱”,对“美与丑”,“香和臭”,对“公和私”,“个人和集体”等认识,是截然相反的。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要注意和善于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法纪教育,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要澄清是非观念,特别要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不仅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预防他们品德不良并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项治本措施。
品德不良学生情感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缺乏正义感和没有明确道德感。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强烈的友谊需要、异性吸引,使他们好交友、重感情、讲义气。例如,“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等,于是他们在對待人与人的关系上爱憎颠倒,好恶颠倒,极易感情用事。
针对不良品德学生的情感特点,要充分地重视、调动品德不良学生的情感因素,根据他们的品德心理特点,尤其要注意正义感、荣辱感、良心等道德情感的培养。
品德不良学生的意志力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在正确方向上自卑,意志力很薄弱;在错误的方向上自负,畸形地发展着意志力。这是为狭隘的个人利益服务的,是与社会的需要,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背道而驰的[2]。不良品德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后进学生,一方面,他们受到社会的歧视,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丧失上进心,自暴自弃,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又在错误的方向上,在他们所接触的那个小群体里,顽强地表现自己的虚荣心、自信心,自负得很。
在《教师口才学》中,柏恕斌等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卑自负这两极性和意志特征,正确对待后进的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伤害学生的自尊[3]。有的教师为了走批评的捷径,轻易地取笑、嘲讽学生,这样显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批评的预期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在进行批评时,应以鼓励为主,忌专挑问题,要注重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以此带动不良行为的改正。
总之,针对因道德品质存在问题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学生,要从正面进行教育,要结合高职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切忌简单、粗暴、讽刺、辱骂,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好进行疏导的突破口与时机。另外,教师还应抓住高职生重感情、好激动、易受感染的特点,用真挚、诚恳、浑厚的情感,培养师生朋友式的情谊,对他们的教育要动之以情,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从而导之以行。
2 因智力偏低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样齐。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属正常现象。《心理学》中讲到,全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在全人口中智力基本上呈常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学生智力正常在85~115分之间,超过130分为智力超常,低于70分为弱智,后两种占3%[4]。我所指的智力偏低,并不是针对低于70分的弱智而言,而是指在智力正常学生中,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
影响学生智力偏低的因素很多,当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环境是影响智力形成和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在智力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
对于智力偏低的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在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这类学生,切忌进行人身攻击,伤害学生的心灵[5]。尤其不能说:“你真蠢!”、“你笨得像头驴!”之类的气话。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努力程度等方面来加以判断。学习态度是后天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目标,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去为达到学习目的而努力;其次,培养积极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后进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生性顽劣,一提到学习就没有了精神,因此,学习态度消极。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不应采取一味批评或处罚的办法,而要热情地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一起游戏,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文化知识,体会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再次,教师还应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学习失败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成功缺乏信心,确立的抱负水平很低,甚至低于已有的水平,他们总认为自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自己智力存在问题,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长处或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第四,消除师生隔阂,改善学习条件。教师存在偏见,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但慑于教师的权威,一般不会正面产生冲突,于是学生把一腔愤懑发泄在学习上,再加上学生本来就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学习态度日益消极,不良行为逐渐产生。教师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消除老师存在偏见的想法。另外,学习条件差也是学生产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之一。如家庭作业多,不能按时完成;没编入理想班级或座位编排不好;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对头等。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予以妥善解决,切忌把这当作是学生无理取闹,寻找学习成绩不好的客观理由。
3 因生理、心理年龄特征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高职生正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之中,具有多种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如爱冲动、情绪激动不稳、遇事急躁、做事鲁莽、自我意识太重、唯我独尊、纪律涣散、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等方面。这些毛病都只是暂时的,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坏学生。但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因高职生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而引发的早恋现象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棘手的事情之一。如果教师对这一问题处理不妥,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教师应从分析高职生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出发,掌握引導诀窍,使学生尽早醒悟。
高职生早恋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从内因说,首先是高职生的生理成熟。进入青年期的高职生,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知识的增多,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增强,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试图接近异性,探索异性的奥妙。其次是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有的高职生把恋爱当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理解何为美的行为,何为不道德的行为。从外因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压力相对减少,自我支配时间增加,而远离亲人,内心寂寞、苦闷,使得他们或是寻找“知己”,或是外出看蝶,或是租借小说聊以自慰,并由此而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还将幻想付诸于实践。于是早恋现象、哥们团伙、家乡帮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对之的不正确态度,也会成为高职生早恋的催化剂。
早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并非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高职院的男女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友谊是自然的,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向往纯洁的爱情,寻找同伴的理解、支持是这一时期青年心理需求的反映。一位高职生曾经写道:“青年时代是个播种友谊的时代,我们都愿意在此时缔结下真挚的友谊。其间产生了朦胧感情也不乏其人,这本无可非议,但我们却苦于不知如何对待,一概作反对的回答,我们并不满意;全盘接受,任其自由发展,也并非我们真心所愿”。这是这位高职生的苦闷、彷徨、矛盾。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持正确的态度,理解他们早恋是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的产物,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产生早恋的原因,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和进步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回到集体中来。有的教师和家长看到早恋的危害,却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旦发现早恋的苗头,根本不去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甚至不耐烦弄清究竟是异性的正常友谊还是早恋,一律斥为“越轨行为”,有的动辄给学生扣上“作风不正派”的帽子,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公开批评,甚至处分,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对早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切忌说话不注意分寸,不照顾学生的面子使其难堪,对学生进行讽刺、羞辱,更不能采取强行压制的方法,而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有的教师对早恋学生进行当众讥讽,如批评男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使学生难堪,从而导致学生敌对情绪的产生。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只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和苦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高职院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引导诀窍,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林崇德,侯山潜.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56,88.
[3,5]柏恕斌,丁振芳.教师口才学[M].中国书籍出版社,1944,64,68.
[4] 叶奕乾,程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22.
4.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的国家标准(GB 7713—87)规定,为了便于国际交流,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应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本刊为了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每篇文章均需撰写约500个单词的长英文摘要。
要写好长英文摘要,作者必须能够在长英文摘要中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研究的目的(Purposes)或要解决的问题;(2)研究的“过程”(Procedures)及所采用的“方法”(Methods);(3)由此得到的主要“结果”(Results)和重要“结论”(Conclusions);(4)本文的创新之处。
研究目的:作者在英文摘要的开篇就应该将本研究的目的或将要解决的问题交代清楚。在谈及研究目的时,首先不要或尽量少谈研究的背景信息,如果一定要介绍前人的工作,也要非常简练;其次,避免在英文摘要中重复论文题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这一部分要交代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一部分必须写出仪器的详细名称和搜集数据的具体程序,可以与文中的图表相结合来进行阐述,使英文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研究的操作程序和所使用的方法。切忌泛泛而谈,空洞无物。
结果和结论:这部分要清楚地交代论文的结果和结论,以及主要贡献、创新之处。要写出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尽量结合实验结果或图、表来说明,有根有据,言之有物,增强论文的说服力,以便国外读者可以通过摘要迅速地了解本研究的独到之处。
在撰写长英文摘要时,还需要特别考虑时态和语态。英文摘要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几乎不用。具体来看,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进行讨论等一般采用一般现在时;在叙述研究方法、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时一般采用过去时;尽量少用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但不是不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此外,英文摘要的编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使用短句。
除非数字位于句首,所有数字都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位于句首的句子应考虑
重新组句)。
充分利用惯常的简化词语(例如,使用vs.代替versus);所有需要在论文的正文
里进行解释的缩写,在摘要中第一次使用时也要进行说明。
尽量使用主动态(但是不要使用我或者我们之类的人称代词),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和表达有力。
5.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五
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单位:***大学***医学系
摘要:本案是对我校学员刘某因操行评定不理想而致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临床资料表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自尊心受到打击引起,根源是不合理信念。主要临床症状为:明显的焦虑、烦躁、抑郁、苦闷、失眠、偏头痛;自知力完整,有较好的求助愿望。根据病与非病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技术治疗,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建立起合理认知,焦虑情绪缓解。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抑郁 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刘某,女,20岁,大学三年级学员。出生地:云南昆明。身高1.68米,发型蓬松卷曲,体态正常。
个人成长史:出生在在城市,9个月即被送往农村姥姥家寄养,14岁返回昆明上初中,18岁考入军校。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有一妹18岁,跟随父母在城市长大。其父母均为高级工程师,父亲性情急躁,任劳任怨,母亲严厉,不苟言笑,父母感情不是很和睦。求助者从小就争强好胜,自尊心极强。小学及中学习都很优秀,初中从农村接回昆明后,由于个性刚强倔强与母亲不合,迄今对母亲仍有恨意。求助者诉说其母偏心妹妹,对妹妹关心备至,对求助者有虐待史。与同学交往关系良好。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3.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急躁、焦虑,有一定自制力,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入学和参军体检身体健康,近来经军人门诊部和西
南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5.社会功能: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烦躁、抑郁、苦闷、偏头痛,难以入睡、伴夜间恶梦,近3周。
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我是一个从小就很独立很要强的人,不管学习或是劳动,从小就不怕吃苦,总是勤奋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在中学和小学,我总是被评为“三好学生”。但现在的军校里,因为我从不围着班干部和队领导转悠,队领导总是把好处给那些拍他们马屁的人,这种情况使我想起在家里我不会在父母面前卖乖,父母总是偏向我妹妹。3周前,队干部在全班公布了上一学期末的个人操行评定结果,我居然被评为“中”,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我学习、集体活动、出操、队列、内务等哪方面都不差,怎么就被评为“中”呢!按惯例,操行评定一般不会给出“差”,所以我的这个“中”就等于“差”。我找队领导论理,但新调来的这个教导员就是挑我的毛病,说我烫发不符合军容风纪的要求,我早就跟他说过我的卷发是天生的!气得我跟他冒火吼叫。这件事情过去了,本来心里不想再去想了,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来气,烦这里的一切。最近2周感到焦虑、郁闷、愤怒加重,感觉不想呆在寝室,在教室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感觉队干部对自己不公平,现在看到队干部以及操行评定为“优”的同学心里就有气,就想发脾气。近1周来,除了上述烦闷之外,出现偏头痛,晚间入睡困难,有时做恶梦。去军人门诊部和**医院检查,也没有检查出来什么异常。
求助者非常希望能尽快恢复心理平静,早日地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衣着整洁,表情焦躁。语言表达清楚,声音洪亮,语速快,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思维清晰,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助意愿。
2.同学介绍:该学员很直爽外向,和大家打成一片,与同学关系尚可,但有时候被惹着了容易冒脾气。3周前去了教导员那里回来之
后大哭了一场,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每天还是和大家一起上课、参加其他集体活动。
3.队领导介绍:该生学习勤奋,对班里的各项活动也挺热心,但过于看重操行评定结果,为这事找过我,我跟她解释上学期的操行评定,按规定评“优”比例不得超过20%,评“中”和“差”比例不得低于20%,无论整个班级表现如何,总有人要评上“中”啊。她对结果不满意,发脾气、情绪不大好。
4.心理测验结果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得分:P:67;E:60;N:74;L:20。人格朴实、偏外向不稳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按照中国常模,总分69,超出分界值准分19分,属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分56,超超出分界值3分,属轻度抑郁。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刘某目前主要问题是:焦虑、烦躁、抑郁、失眠、偏头痛等。其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恳切。她所陈述的主要问题与其同学及队领导提供的情况吻合,表明所得资料是可靠的。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我们可做下述分析和诊断:
1.排除精神病
按照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理由是: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操行评定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能主动寻求咨询员的帮助。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另外,时间只有3周小于1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因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2.排除神经症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尚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心理测验结果和其他相关资料也显示求助者有
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但没有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如严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行动迟缓、早醒及消极念头等,可以排除抑郁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为常形冲突;从病程来看只有3周,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时间短;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诊断结果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失眠等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2).焦虑、抑郁情绪持续时间短,只有3周。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4).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5).心理测量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原因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生物因素:本例中除了求助者是20岁女孩,无其他生物因素方面的原因。
2).社会因素:面对军校生活、学习、训练等各项管理,加上自己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求助者承受较强的心理压力。在客观上操行评定制度也有不合理之处,按百分比把一个群体的操行评定为“优良中差”不同档次,据此给学生贴上标签,会导致群体内不良竞争,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
3).心理行为方面因素:
⑴ 认知因素:对操行评定认知的偏差,把评定结果看得过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⑵ 情绪情感表现:被焦虑情绪所困扰,找队领导论理受阻,缺乏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⑶ 早期成长因素:以往的成长经历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即母亲
从小把她送回农村寄养,缺乏母爱,求助者认为母亲偏心她的妹妹,至今对母亲仍有恨意,与妹妹关系冷淡。求助者可能把早期经历对父母的愤恨情绪和对妹妹的嫉妒投射到队干部以及寝室同学身上。
⑷ 个性因素: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自尊心太强,人格偏外向不稳定,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与求助者协商,针对其目前问题及造成的影响,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减轻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认知。近期目标: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正常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气氛下,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了双方认同的咨询方案。主要涉及咨询方法、双方责权、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求助者的问题根源是不合理信念导致焦虑和抑郁。确定对该求助者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辅以放松训练控制焦虑,辅以NLP法消除幼年情结。
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件本身。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该理论操作方案是:通过与求助者交流,找出他情绪困绕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帮助求助者领悟他的情绪问题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念(B)造成的,使其放弃不合理信念(B),从而改善情绪
及行为反应。
放松训练:其原理就在于放松和焦虑不能同时并存,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进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可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从而消除焦虑情绪。该案例焦虑显著,神经属于不稳定外向类型,特别需要放松训练。拟采用综合放松治疗法, 将呼吸放松训练、音乐放松训练、冥想放松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等各种效果显著的放松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得到更深的放松效果。
NLP宽恕法:NLP的意思是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即“身心语言程序法”。Neuro(脑神经),意为“身心”,指的是我们的头脑和身体经由我们的脑神经系统联结在一起,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Linguistic(语法),指的是我们的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从而与别人作出相互影响。Programming(程序),指的是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行以改善,凭借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们便能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总之,NLP是关于人类行为和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由于把焦点放在“解决”而不是“问题”上,相信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强调受导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注重“整体平衡”,所以NLP法简快有效。NLP宽恕法的作用在于对于一个人或事引起的不良情绪,必须有新的不同的能力对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对母亲的怨恨和对妹妹的嫉妒一直困扰本案例求助者,拟采用NLP宽恕法化解这一情结。
同时正确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明确在实施咨询方案时求助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求助者有权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7)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8)尊重咨询师,具体表现在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3.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约4次,整个咨询需要约4周的时间。
(2)咨询费用:对于学员免费。七.咨询过程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⑴ 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完成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寻找问题ABC。
⑵ 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其真正领悟到该疗法的实质。
⑶ 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是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⑷ 再教育阶段,即结果的巩固与结束阶段:要求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使求助者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
时间:2007年3月4日 50分钟
目的: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资料的搜集和评估,进行心理测量及心理诊断,确定主要问题。学习练习放松技术,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方法:进行摄入性会谈,使用心理测验作为辅助手段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问询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与规定 2.与求助者进行了摄入性会谈,收集了包括人口学、生活状况等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资料,对资料进行了整理与评估。利用倾听、共情等技术给她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更加详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特别是探求求助者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收集的资料、求助者的陈述和咨询师的观察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焦虑。
4.给该学员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EPQ、SAS、SDS自评量表),并了解其成长过程。
5.将上述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得分:P:67;E:60;N:74;L:20。个性
朴实、偏外向而不稳定。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分69,超过临界值19分,评定为中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分56,超过临界值3分,为轻度抑郁。初步认为,该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对操行评定要求过高而导致的焦虑伴有轻度抑郁。
6.确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求助者由于无法接受被评为“中”导致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及行为不适,因此改变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非理性信念使其适应现实生活将是咨询的关键所在。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减轻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
近期目标: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正常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咨询方案各项内容的商定(略)
7.布置家庭作业:请求助者回忆近一个月的情绪状况和想法,尤其是对操行评定的想法,了解影响求助者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8.指导该学员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让求助者靠在椅子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对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每天做十分钟综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和愤怒情绪。
第二次咨询
时间:2007年3月11日 50分钟
目的:进一步加深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让求助者了解合理情绪疗法,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进行认知分析,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加强与队干部、同学的交流,争取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求助者明确不合理信念。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过程:
1.求助者反馈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每天十分钟的放松训练,使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但睡眠依然不好。
2.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特别是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通过与求助者交流,找出其不合理信念。
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ABC理论: A:诱发事件;
B:个体对这一事件产生的信念; C: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的后果; D:对不合理信念的争辩; E:咨询或治疗效果。
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反应,继A发生之后,个体会对A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信念,即B,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C起源于信念B,而且也会因为这些信念的稳定存在而持续下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使之转变为合理的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E。
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认知分析:通过交谈和求助者一起找出:她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具体表现C(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和队领导吵架、失眠、偏头痛);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操行评定不理想);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B1 把操行评定结果看得太重,认为被评为“中”就等于“差”,同学们会看不起,很糟糕,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B2 被评为“中”是队干部对自己不公平的结果,属于过分概括化。B3 认为事事都要比别人强才行„„属于绝对化要求)才是造成C的关键,自已应对此负责。通过解说和分析,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4.布置家庭作业:
①每当紧张时,使用放松技术环节焦虑情绪,增强信心。②要求就不合理信念写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自我辩论,作为此次咨询的延续。
③寻找生活中的其他不合理信念。
第三次咨询
时间:2007年3月18日 50分钟
目的: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
方法: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辩论 过程:
1.求助者反馈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1)继续坚持放松训练,紧张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缓解;(2)完成了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在报告中,针对“自己的操行评定不应该得中”这一事件分别列举了两条合理、不合理信念,并围绕不合理信念展开了自我辩论,列举了三条辩驳理由。
(3)列举了生活中的其他不合理信念,如“事情都应该做到公平合理”,“我做事情就应该做到最好”等。
2.帮助求助者如何识别不合理信念
(1)以求助者的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为依据,利用“产婆术”辩论技术,与求助者就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2)以求助者列举的生活中其他不合理信念为依据,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明确了绝对化理念的含义。介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归纳的11条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以便使求助者对不合理信念有更高的识别能力,帮助其在经后的生活中减少不合理信念所带来的困饶,改善行为模式,实现自我成长。
3.布置家庭作业:
⑴要求求助者找出自己的五个优点,结合日常生活事件,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⑵对照“艾利斯11条”对照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请求助者写出感想
⑶继续进行放松训练。
第四次咨询
时间:2007年3月25日 50分钟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帮助求助者化解对母亲的愤恨;心理测验;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会谈法、NLP宽恕法、心理测验 过程:
1.求助者反馈了近期情况:
(1)睡眠有所改善,情绪较为平静,偏头痛缓解;(2)完成了家庭作业,列举了自己的五个优点。
2.向该学员介绍NLP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希望“宽恕法”能化解她对母亲的怨恨和对妹妹的嫉妒(操作方法见附录)。
3.(1)利用会谈法,鼓励求助者继续用合理信念支撑自己的生活。针对其五个优点帮助求助者客观认识自我。
(2)对咨询过程进行了回顾,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强化咨询效果。
4.心理测验结果:SAS得标准分52分,SDS标准分49分;焦虑情绪大幅度减轻,抑郁情绪消失,情绪恢复接近正常。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许多事情也想开了,失眠好转,偏头痛几乎消失。我认识到了自己对操行评定这件事情看得太重,我现在能从更多角度去看待此类问题。
2.心理咨询师评估: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了,抑郁情绪基本消除,由此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失眠和偏头痛等问题已基本解决。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3.心理测验评估:进行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复测,焦虑情绪较好改善,抑郁情绪已恢复正常。同时由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症状明显减少,紧张情绪已经大为减缓。但求助者早期成长留下的心理创伤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如对母亲的仍有一些怨恨,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心理成长中慢慢克服。
4.社会适应性评估:近期回访得知,求助者于2010年顺利毕业
获得学位,并在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全面地分析了求助者的情况,抓住重点,针对求助者的面临的心理行为主要问题,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辅以放松技术和NLP宽恕法,基本消除了求助者对操行评定期望过高引起焦虑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附录
NLP宽恕法操作方法:
首先与求助者交谈,使她认识到与母亲的这种亲情关系是无法改变的,人总有处事不当的时候,我们宽恕一个犯错误的人正是为了让自己更开心更快乐。宽恕别人如同宽恕自己一样。然后让她做基本放松。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引导该求助者进入配合状态。
咨询师:请继续放松,把注意力放在心脏的位置,让自己谢谢自己的潜意识一直在照顾自己,慢慢回忆过去成长经历。请回想对母亲感到气愤、仇恨、反感的事件,或曾使你受伤的经历。
求助者:我回想到7岁时,她第一次回农村接我。我坐在凳子上玩,她要求我喊她妈妈。从我9个月时她把我送回农村,我就从来没见过她。对我来说,她是陌生人。我不喊她妈妈,她生气冒火,狠狠地用巴掌把我打在地上。我很气愤、很愤怒、我恨她!
咨询师:想象隔着一块防弹玻璃,你像旁观者一样重看这件事,自己问和回答以下问题——她这么做的正面动机是什么?她欠缺了什么知识能力才会选择这样的行为?她需要什么内心的力量?(如爱心、尊重、自信等)
求助者:她期望着母女高兴地会面和团聚,她还是爱我的,但她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喊她妈妈,她需要理解、爱心和尊重。
咨询师:我在地上划一个“能力圈”(视觉型心锚),请站入圈内,回想自己曾表现出有理解、爱心和尊重的经验,感觉到了吗? 求助者:是的,我的记忆带回到这样的感觉
咨询师:请深吸气加强这种感觉,站出圈再踏进来,须做到每次踏入圈子都能马上感受到理解、爱心和尊重的涌现。
求助者:我现在只要踏入圈子就能感受到这份力量。
咨询师:请站在圈内,仍以旁观者身份想象事件开始前的一刻景
象,用一个手势想象把力量分享给你的母亲,你的力量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想象母亲有了那份力量后的表情、身体有了不同反应,直到事件结束。
咨询师:你对她分享了你的力量后的表现是否满意?
求助者:是的,她脸上带着和善和慈祥,她蹲下身体和我说话,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地居高临下、满脸怒气。
咨询师:你现在想象自己变成了母亲(角色互换),事件中的你因为有了理解、爱心和尊重,用新的做法重塑事件,注意内心的感受;然后站进圈内扮演事件中的你,看看母亲因为有了那份力量,行为的不同,事件有了不同的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求助者:她觉得我不喊她妈妈是可以理解的,她尊重我,没有发火打人。
咨询师:好,现在站出圈子,我另选一个位置划“宽恕圈”,请站入宽恕圈,回想一次你完全宽恕一个人的经验,待记忆带回这样的感觉后大力吸气加强,然后踏出踏入圈子,须使每次踏入都能马上感受到那份宽恕的心情。
求助者进出宽恕圈练习几次,感受和加强宽恕的心情。求助者: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宽恕的心情。
咨询师:请站到宽恕圈内,对妈妈做出宽恕,想象妈妈得到她所追求的东西,表现得开心,想象你看着妈妈的眼睛,把手放在她的肩上,对她说“妈妈,我宽恕你”,请感受一下子宽恕对方后的轻松感觉。
求助者:我感觉像放下了扛在肩上的重物,身上轻松了许多。不那么恨她了。
咨询师布置家庭作业,自己加强练习对妈妈的宽恕,过后,也照此练习释放对妹妹的嫉妒和不满。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6修订版 [2]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6修订版 [3]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6修订版 [4] 刘云波 《NLP简快疗法》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2011.9修订版 [5] 李中莹 编著 NLP简快心理疗法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10-1
针对于本咨询案例报告需要做的答辩准备
案例报告3分钟,问题答辩10分钟,3位评委轮流提问
1.答辩准备核心内容,3分钟报告完毕,从症状、诱因、原因进行分析,对摄入性会谈、阻抗如何处理、如何制定咨询目标、如何制定咨询方案要特别熟悉。2.对案例涉及的内容都有相当熟悉? 3.恐惧和焦虑如何区别? 4.焦虑有什么好处吗?(工作学习效率和焦虑的关系,倒U型曲线)
5.通过该案例,你获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6.你如何进行心理测评的?用的什么软件系统? 7.为何进行EPQ人格测试? 8.为何进行SDS/SAS测试?如何测试和记分? 9.如何根据SAS测评结果对焦虑进行分级? 10.如何根据SDS测评结果对抑郁进行分级? 11.你如何看待心理咨询中的心理测评?
12.放松技术有哪几种方法?如何实施?(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渐进放松法和想象放松法)13.求助者总结了自己哪5个优点? 14.艾利斯总结的11类不合理信念有哪些? 15.本案例求助者有哪些不合理信念? 16.本案例的不合理信念属于贝克认知偏差的哪些方面? 17.产婆术如何辩论?在本案例中你是如何具体辩论的? 18.什么是NLP?
19.你如何实施NLP宽恕法?
20.4次咨询结束后,案例中求助者内心仍然存在对母亲的怨恨,为何没有继续咨询解决这个问题?
6.批评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 篇六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转型期,即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在逐渐走向成熟,如何让学生守住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受外界的干扰,进而健康成长?学校教育责任重大,教师的批评教育要“审时度势”。
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为此,常常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误,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会立即采取自认为各种有效的措施批评教育学生,杜绝学生再次犯错误。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呢?他们更容易犯错误,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即使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十分到位,也不可能杜绝学生犯错误。学生也正是在这不断犯错误、校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学生犯了错误都是要批评教育的,那么批评如何才能既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又能达到教育之目的?
第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正确区分批评的轻重缓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明察秋毫,善于换位思考,不断用自省的目光审视自己,审视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反思:我是否应该以这种态度对待学生?我的做法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威胁到学生的心理安全?批评失当我该怎样弥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呢?
要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之疗效,就要确切诊断病情。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易于“伤心”的学生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性格内向、思想偏激,有的还胆小怕事、喜怒哀乐不溢于言表,他们缺乏与师长和同学朋友的交流沟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对此类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他们受了委屈也不讲,在心里要琢磨好长一段时间,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这些学生又往往具有很大的潜在爆发力,如果批评方法得当,这种爆发力就可变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反之就可能是一种破坏力。
2.心胸狭隘,对老师或同学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理解。这样的学生一旦遭到比较尖锐、严厉的批评就感到是被拒绝、受冷落或者是受到嫉恨、歧视,甚至是受到威胁,感到危险和焦虑。他们表现为自我过敏,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对此类学生,教师要注意进行批评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使他们感到批评就是对他们负责,就是爱护和喜欢他们;理解批评就是被人喜欢、被人接受;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大家庭的温暖和热情,就是一种归属感,就是对他人的信任、宽容和友好等。
3.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这类学生以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者居多。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目中无人,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他们常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当别人有困难时,自己意识不到要帮助别人,甚至是意识到了也不愿伸手援助,有的还暗自得意,等着看别人的笑话。此种类型的学生,常常是目光短浅,缺乏远大的理想。如果批评不当,就会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种种矛盾,矛盾恶化之后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对此类学生,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的教育。
4.缺乏同情心。同情是由真实或想像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可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缺少这种同情心,他们受家庭、学校及社会只讲“钱”,不讲“情”,只关心“分”,不关心“人”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家里,不懂得与父母相亲相爱,不懂得全家人相互关心和帮助;在学校,不懂得热爱、尊敬老师和同学,不懂得关心体贴他人;在社会,不懂得尊老爱幼,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懂得社会需要仁爱之心……对此类学生,要注意培养“荣辱观”,培养对人的情感的感受力和对同伴的友谊,让他们经常去体会帮助人的快乐,引导学生的爱心沿着正确方向逐步得到升华。
5.沉浸于某种不良状态而不能自拔或违法乱纪。沉浸于早恋、网络等不良状态而不能自拔者;具有小偷小摸、吸毒等违法乱纪倾向者。轻者说,或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或感情冲动、种下苦果;或涣散意志、影响风气。重者说,一旦失恋或违法乱纪行为败露,罪恶、羞怯、失落、惆怅感就交错产生、伴随左右,就具有明显的自我谴责倾向,以致于产生自杀的念头。这些问题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因素,更离不开心理及思想因素。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心理、思想入手,做好预防和疏导;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理想和前途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第二,要明确教育批评之所以对学生心理安全构成威胁的根源。
1.功利性的应试教育体制,是构成学生心理安全威胁的头号大敌。重显性外在的学习成绩,而不够重视素质教育以及内在隐性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等。在安全中只重视外在的发生现象,常常采取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是“堵”的惩戒、威慑等批评教育方式来处理校园安全事故。仅仅追求“严”字当头,把学生“管住”并不出事,在“防”上下的功夫就很少等。另外,在现实情况下的教育资源短缺而采取的大班额教学,使教师难于进行个体的“心”的管理;家庭教育比较落后,除了提供物质支持就是盲目的质问成绩,忙于生计疏于与孩子进行“心”的交流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就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孤独感,甚至出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受关注程度降低和在新集体中的心理定位的偏差,进而出现心理安全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仅仅是教育者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安全问题还不够,还要从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束缚中的孩子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快乐地接受教育。
2.封建家长式教育。师长的教育不讲究民主,用自己的思想和一整套清规戒律去禁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习惯于用讽刺、挖苦、奚落、呵斥等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强行矫正学生思想行为。这种批评教育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形成紧张与压抑的感觉,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和言行的变异,严重的还会造成不良人格和各种心理疾病。
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心理安全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隐性课程。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进而威胁学生的心理安全。虽然“师道尊严”的影响今天仍然存在,但是,实现师生平等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必须要打破师生尊卑的樊篱,找到一条平等对话的渠道: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点理解和尊重、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和沟通、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和民主……如果说学生怕你,那就证明你不是一位完全称职的教师。因为学生只有与教师和谐相处,没有顾虑,感到心理安全,才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打开创造的闸门。为此,教师只有从心理上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无局限性,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就不要威信,只不过这种威信要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即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决策、专业知识、为人处事等“德”和“才”的信服度,而不是封建家长式教育。和谐民主才能保证安全。
第三,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谅解和宽容犯错误的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这几点,才不会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才不会使学生感到犯了错误后恐惧、害怕,才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通过批评教育传递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和宽容,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和自强,促使他们积极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批,要选择适当场合,把握最佳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实施批评策略:如先充分表扬,再适度批评,寓批评于鼓励之中;旁敲侧击,寓批评于幽默之中;行为暗示,寓批评于无声之中;帮助矫正,寓批评于宽容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批评于和风细雨之中;促膝谈心,寓批评于友善交流之中等。不仅如此,教师在实施批评策略时还应特别注意:批评要掌握事实、有的放矢、留有余地、刚柔相济、迂回启发等。
7.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七
1.认知训练
考虑到中小学羽毛球运动员年龄分布区间在10~16岁左右,由于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其接受外部的信息还主要是以视觉刺激为主,而认知训练的方式大多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所以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教师应尽量去关注这一年龄阶段羽毛球运动员的兴趣,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加上口头的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去生动有趣地讲解羽毛球的一些战术理论与指导思想,进而激发其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兴趣,并让其产生正确的训练动机。
2.念动训练
就是通过念想在头脑中形成该技术动作的表象,并通过大脑的想象去连贯地完成某一个技术动作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但考虑到羽毛球运动员的年龄状况,这一阶段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同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其对于自身情绪的掌控不是很理想,在运用这种手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时间的掌控,尽量做到时间短、数量刺激多的原则,让他们高效地完成一项项技术动作的念想。
3.意志训练
教练员运用语言的激励让这些羽毛球运动员去明白他们为何来这里训练,并通过长期的强化让他们自觉地形成对于胜利的渴望,从而培养他们那种勇于担当、不怕困难挫折、坚持不懈的优秀意志品质。而落实到具体的训练当中就有一种叫做“方向”训练的手段,这种手段就是逼迫运动员去面对那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比如有些运动员喜欢背对着灯光打球,不喜欢迎着强光打球,那么在训练当中教练员就可以刻意地安排运动员面对强光反复练习,长此以往去适应这种情况,以后遇到强光的情况也就能从容应对,又如在运动员非常疲劳需要休息的时候再对其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让其不断突破身体的极限去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反正就是安排各种不寻常的情况让这些运动员在不断地训练中去适应,磨砺他们的意志,去克服场上一切对于自身不利的情况。
4.放松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当中时常会发生由于紧张而发挥不佳的情况,许多实证告诉我们,优异的运动成绩的产生和临场时运动员的身心协调有着密切联系,对于这些羽毛球运动员,由于年龄较小,接触的人相对比较单一,一般就只有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时容易受到陌生人的影响产生紧张情绪,因此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教这些运动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运用放松训练法去调节。在运用以上几种具体的调控方法时,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应该注意这几种方法运用的先后顺序以及懂得在特定合适的时间段内选择合适的调控方法。
5.模拟心理训练
在训练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尽可能创造与实战相接近的环境,运用各种模拟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实战能力,尤其是临近比赛时的训练,还应适当安排一些公开性的比赛,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运动员对比赛情境的适应性,在头脑中建立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以便使技战术在千变万化的特殊情况下得到正常发挥。同时还可以针对场上的一些突发情况采取相应的模拟心理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大比分落后、观众的呼声太大、场地太硬等场上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
二、学生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注意事项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运动员都有着与其他个体不同的性格、气质、能力、文化背景等,这就要求教练员要善于观察、了解每个运动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让每个运动员达到心理训练的预期效果。而纵观国内外赛前心理焦虑的调控,基本都是套用临床心理治疗手法,少有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自行设计的调控方法。同时这些方法都没有结合运动员自身的气质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于调控方法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如让胆汁质类型的人去接受渐进式放松疗法,有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为渐进式疗法需要的是平静平和的心态,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而胆汁质的人脾气急躁,很难长时间、有耐心去完成一件重复枯燥的事情。
又如,在模拟心理训练当中,没有提出不同的气质类型的运动员需要进行不同情境的心理模拟训练,对于黏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运动员而言,他们本身的自信心不足,在针对他们的模拟训练当中就应该安排那种大比分落后而且对手的实力又非常出众的情境,让其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培养抗挫的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而对于胆汁类型的运动员可以创设比赛对手较为顽强,迟迟不能赢下比赛的情境,让其在不断训练中培养耐心以及顽强拼搏的品质。总之,赛前心理焦虑的调节是基于运动员的不同气质类型而言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练员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手段与方法来调控焦虑,从而能够让运动员发挥自身应有的水准。
由于考虑到心理训练的对象是10~16岁的青少年,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接受外部的信息还是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所以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切忌运用太过于书面以及专业的术语,最好是运用身体力行的形式外加上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以训练,这样的话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杨济中.培养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4).
8.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八
报考资格复审(心理素质测评)是报考我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必经程序,由市人事局、市公安局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共同组织实施。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一、时间
报考资格复审和心理素质测评时间为2009年5月28、29日,上午7时30分至12时及下午13时30分至17时30分。
二、地点
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详细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东坑(广州大道北南方医院以北约1500米处见指示牌),联系电话:020-37360747。
三、请考生按要求携带如下证件或材料(所有证件或材料均要求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1、所有考生务必携带准考证原件(体检进场验证时盖章确认的准考证)和内地居民身份证。
2、2009年应届毕业生需持本人户口簿(首页及本人子页)、学生证(或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等其他有关证明本人符合报考条件的材料。
3、2007年、2008年办理暂缓就业手续且未就业的考生需持本人户口簿(首页及本人子页)、学生证(或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暂缓就业证明、待业证明(户
口所在地居委会出具)和《××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等其他有关证明本人符合报考条件的材料。暂缓就业证明:一般为毕业院校所在省高等教育部门统一制定格式,如无统一格式,可以毕业院校就业指导中心或主管学生部门出具的证明代替,证明中必须写明该生毕业时间、学历、学位层次、何时办理暂缓就业手续、档案由学校或学校所在省高等教育厅保管、未曾派遣及如被录用将凭2009年报到证报到等相关内容。
4、社会人员需持本人户口簿(首页及本人子页)、学历证书、学位证书、退伍证(部队返校毕业生)和《××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等其他有关证明本人符合报考条件的材料。
5、师范类2009年应届毕业生报考者须持所在院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6、部队服役后返校学习的毕业生须提供退伍证、教育部门和武装部门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
7、国外留学归来人员报考,须取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并有我驻外使领馆开具的有关证明材料且符合职位条件要求。
8、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简称“三支一扶”)工作的大学生须出具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出具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
9、在职人员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
10、“专升本”、“提前本科”或“专本沟通”等类办学形式的普
通高校毕业生,须出具大专毕业证和入读本科的《××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同时提供经国家教育部门正式认可此类办学形式的文件或批复及相关依据。
11、《××省××年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名册》由考生生源地所在省招生办制定及考生毕业院校存档,现需出具此材料复印件,复印件上须加盖“与原件相符”印章及出具部门印章,大专或以上各学历层次均需分别出具。12、106、107职位的外语类专业报考者须出具与就读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语言等级证书。
13、1980年3月31日至1983年3月30日出生的108职位报考者,须出具省级专业团体两年以上演出经历的书面证明。
14、109职位报考者须出具省会市专业队经历或曾在中国篮协、足协、乒协注册的书面证明,1980年3月31日至1983年3月30日出生者,另须出具国家一级运动员以上证书。
15、111职位报考者务必携带广州市常住人口居民户口簿。
四、其它事项
1、请考生务必按“2009年广州公安招警体检(报考资格复审安排)查询系统”公布的具体时间及审核分组,准时到场报到,未按时到场者视为自愿放弃报考资格。
2、考生必须本人到现场进行报考资格复审和心理素质测评。
3、要求考生服装整洁,不得穿着任何形式的制服。
4、准考证背面加盖“招警工作审验专用章”及4个不同的“警官防伪章”后,方视为已完成通过报考资格复审和心理素质测评。
5、考生请自带1支铅笔或钢笔(心理素质测评用)。
6、除考生和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警察训练部,考生应自觉遵守秩序,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工作。
9.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篇九
1.一定要记住等前面参加面试的学生面试结束,走出面试室后再准备进入;
进门前一定先敲门;
刚进门时要说您好(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或こんにちわ等)的同时最好敬个礼。
之后他们会让你坐的,没有什么反映自己要自觉点
走路和开关门要轻。
需要携带的物品
面试时需要携带的证件:
不管学校是否要求,都建议学生带上以下东西
(一个正规点的记事本、一支水性笔:在学校老师向你和你的家长介绍学校情况时,可以适当做记录,以体现对学校的重视。学校问的重点问题,自己也可以记下来。
高中和大学的毕业证书,大学学位证书、日语能力证书、大学期间的奖学金或获奖证书、参加学校活动的有价值的照片:这一切都要向你所申请的学校证明,你是一个学生,一个有学习愿望的学生,一个积极进取的学生。)
2.面试谈话中心思想:
学生:主要是询问学生的赴日动机、目的;为何会选择日本、本城市、本学校。
家长:询问家长的经济实力、在职单位、职务、年收入等。对孩子出国留学的看法。
经常用日语提的问题:(语言学校面试,内容很简单,只要学过一点日语就足以应付。)
1、问:お名前は何ですか。(おなまえはなにですか)(你叫什么名字。)
答:私は……です。(わたしはげんめいうです)
2、问:今年おいくつですか。(ことしおいくつですか)
今年何歳ですか。(ことしなんさいですか)
(一般两种问法,今年几岁了。)
答:わたしは……歳です。(わたしはにじゅっさいです)
3、问:日本語をどのぐらい勉強しましたか。(にほんごをどのぐらいべんきょうしましたか)
日本語を何年目勉強しましたか。(にほんごを)(学过多长时间的日语,一般两种问法。)
答:……ヶ月勉強しました。
4、问:いつ卒業しましたか。(什么时候毕业的。)
答:私は……月卒業しました。
5、问:日本に行って目的は何ですか。(去日本有什么目的。)
日本に行って何を勉強しますか。(也或者问去日本学什么。)
答:私は……学を勉強します。
6、问:専攻は何ですか。(专业是什么。)
答:電気工学。(例如电气工学。)
3。准备的问题。
a.自我简单的介绍,姓名,年龄,问候,谢意,拜托之词等。
b.学日语的目的,学业计划(大学,科目等),未来职业目标,人身梦想等。
c.家庭成员介绍,职业,年龄,d.兴趣爱好介绍
e.自我性格,能力,等综合评价
f.赴日的经济来源,有没有经济能力
g.技能资格荣誉要能说明的话更好
4。服装整齐
5。语音清晰,自信而有礼
可能会问你的问题如下:
你的名字,年龄,日语水平,在哪学的,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怎么样 你的家人 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 你为什么要来日本学习日本的什么是最吸引你的
10.混沌理论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篇十
关键词 混沌理论;学校心理咨询;敏感性
分类号 B849
混沌理论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门旨在探索复杂性的理论,它主要研究非线性系统演化过程的行为特征(李志凯,2007)。混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心理学研究后,在心理学的各主要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Caple,1985)。在心理咨询的研究和实践中,由于通过混沌描述方式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复杂的心理图景(何木叶,陈小玲,2007),所以,以混沌思想来指导心理咨询具有积极的意义。
21世纪的在校学生面对的是迅猛变化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震荡和冲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困惑、迷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极易引发心理障碍(孙少柳,孙中民,2006)。学校心理咨询,就是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心理工作者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等,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刘华山,2005)。本文试图基于混沌理论对在校学生心理咨询观进行探索,为在校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提供一点借鉴。
1 关于混沌理论
1.1 混沌的定义
所谓混沌,是系统中尤其是非线性系统中表现出的一种非常复杂的、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将来状态的类似随机的行为,是指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随机的现象的过程,是一种貌似无规则的运动。这里的确定性系统,是指其结构相对稳定,且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内在关系,对于一个给定的初始值或初始状态,该系统都给出一个确定的值或过程。也就是说,系统的长期动力学行为从理论上可以预测。但非线性则表现出不可预测性,可能出现大的原因小的结果,正如大的雷声小的雨点,或者小的原因大的结果,即系统对初始值的依赖性相当“敏感”。
1.2 混沌理论的特征
混沌理论虽然是一种年轻的学说,但其研究成果已揭示出混沌现象的一些基本特征。(1)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这是混沌系统的典型特征,即著名的“蝴蝶效应”。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初始条件的轻微变化都可能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2)耗散结构。在此结构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次系统,其本身也是非稳定的系统。此种不稳定的状态达到临界点或是分歧点时,系统内部的平衡便造成断裂,从而导致长期的混沌状态,趋向于另一新的、更高层次的耗散结构(郝柏林,1984)。(3)吸引子。吸引子是一个系统行为的归宿。在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吸引子:不动点吸引子,它的作用是约束系统到一个静止的稳定态;有限极限环吸引子,是指重复和循环;奇怪吸引子,通过诱发系统向不规则发展,使系统产生复杂、丰富、多变、不确定性(杨小微,2005)。
2 混沌理论对心理问题的诠释
按照传统的观点,正常人的心理应该是有序的。在此前提下,无论是何种咨询方法一般都持有以下观点:(1)接受心理咨询的病人,其心理是无序的;(2)无序是痛苦的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3)心理咨询就是要找到无序的原因并解除病人无序的症状,以恢复他们的有序状态。可是从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对200多种无序(归入17大类)的分析来看,其中相当多的无序其实并非真正的无序,即心理咨询中所面对的无序并不是心理的杂乱无章或彻底的混乱,而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个体经历的一个非线性程度比较高、具有很大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阶段。比如,焦虑障碍、心因性障碍、心境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都可以看作是偏离常态的混沌行为,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序(乐国安,管健,2005)。混沌理论则吻合了这一点。混沌理论认为,心理系统的非线性过程所表现出的跳跃和突变一般是发生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处于非平衡尤其是远离平衡状态之时,这时的个体心理可以看作一种“混沌”状态。恰恰是在这种混沌之中,在有序与无序的边缘地带,个体适应新环境并得以发展。混沌是任何一个复杂系统进化过程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个体由一个相对简单的状态向一个更复杂状态演化的中介环节或必经之路。在心理病理学中,混沌阶段所表示的就是个体心理演化中的一个突变阶段。因此,混沌意义上的“无序”可能并非一种病态。一个处于混沌状态的人,他的整体活动也许只是被当前面临的挑战所困扰,他可能只是对自己的遭遇感到困窘、焦虑、有强烈的耻辱感甚至犯罪感,但这样的人严格来讲并不能被看作一个病人。比如,焦虑障碍就是个体在感到无力应付来自环境的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和惧怕,这样的个体缺乏的是对变化了的环境和自我的适应。
3 混沌理论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3.1 心理咨询的目的:促进来访者的自我适应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混沌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每个机体都在主动决定是否接受外在信息,从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郑日昌,2000)。因此,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并不是让来访者恢复常态或重返有序,而是帮助他们感悟和体验,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许多学生来访者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他们从一系列冲突中做出选择,给他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咨询师希望成为来访者的指导,就会给他过分的劝导、保证和关心。这样的话虽然可能减轻来访者的痛苦,但却有“授人以鱼”的不足。来访者的问题表面得到了解决,但来访者主动面对困难的意志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nlc202309021441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所处的独特的社会层次及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事物有着一定的感悟能力。因此,咨询师应该充分利用混沌促进来访者加强对自身问题的自我觉察和理解,并由此激发起来访者改变的动机,在体验和感悟中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而不是包办代替。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告诉来访者,准备忍受可能出现的混乱,并对将要经历的一个不知会发生什么状况的时期有思想准备,在混沌中成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咨询师应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充当中立者和促进者,协助来访者直面问题,实现个体的自适应。
3.2 心理咨询的突破口:敏感性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可能出于对微小事件的过于敏感。混沌理论指出参量的微小变化往往导致运动形式质的变化,出现与外界刺激有本质区别的行为。学生情感丰富而深刻,内心情感体验十分细腻微妙,是极其敏感的群体。一个不起眼的原因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障碍。比如无心的话语、偶然的打击、一时的矛盾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而一种很小的情绪也会导致潜在性的心理问题。另外,影响心理发展的多种变量之间并非加减关系,而是交叠的演变过程。复杂的表象背后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起源;简单的结果前面也许隐藏着复杂的原因。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可能仅仅是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点,来访者对于某些小事件过于敏感而产生的蝴蝶效应。
因此,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寻找其心理问题的敏感性起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咨询师应提高对来访者问题的敏感性。混沌理论的这种对初始值敏感性,向传统的心理预测技术过分依赖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在许多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咨询师则总想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的规律公式,一劳永逸地甄别问题,通过数量分析的理性开出我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妙方(陈光磊,黄济民,2006)。咨询师往往关注于来访者经验中的关键事件,力图通过线性的前导事件推出结果行为,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来访者汇报的感觉和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上。事实上,来访者的混沌态是一个警报系统,告诉我们没有看到蕴藏在复杂中的简单实质,或者我们遗漏了蕴藏在简单中的细微浪花(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2001)。
咨询师应不停地自问:显而易见的症状究竟是某一特殊情形内在固有的,还是人为投射的?来访者的感觉也许恰恰正是咨询的一个突破口。过于强调所谓的“关键事件”可能会漏掉敏感的细节信息,失去咨询的有用资源。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能会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摆脱咨询的误区。因此,提高咨询的敏感性,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找出某些不确定因素是如何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以及影响的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3.3 心理咨询的过程
3.3.1 明确咨询目的,引导感悟
按照混沌理论的观点,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让患者恢复常态或重返有序,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应该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对待环境或自我变化的适应性,发展他们自我生长的调节机制。在咨询过程中,许多病人存在着抵制变化的自我保护功能,这种自我保护功能可能很早就开始,并保持于医患关系的始终。在严重的“无序”状态下,病人大都被束缚于旧的处理事物的模式之中,尤其是当他面临的挑战涉及其核心价值倾向的时候,个体对变化的抵制将达到最大。因此,如果我们用混沌理论的观点来看待心理咨询,那么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意味着患者释放情感和挣脱原有模式的束缚,能够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并能解决旧的冲突。
3.3.2 等待最佳的干预的时机
从非线性科学的观点看,处于非平衡状态下的无序混沌是个体心理状态变化的临界点,个体的混沌状态正是导致更高阶段有序结构出现的动力学基础。因此,如果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简单地采取干预策略以消除心理的无组织状态,将存在着相当大的危险性。因为心理的无组织状态可能恰恰是重组织所必须的。如果过早或不恰当地试图简单地恢复有序,只能使处于混沌中的个体倒退到旧的行为模式中去。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要学会等待,必要的等待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其自我反思与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倘若简单地采取干预策略以消除心理的无组织状态,将存在相当大的隐患。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领悟能力,然而,由于生活阅历浅,和外界有一定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问题时,往往带有主观幻想的色彩,不能切合实际,对事物认识有一定片面性和幼稚性。冒然地干预可能使其对事物的看法由主观片面走向固执己见的偏激极端。过早和不恰当的干预要么引发更多的冲突,阻碍咨询的进程;要么出现表面的恢复,增加心理问题复现的频率,欲速而不达。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要有足够的耐心,注重必要的等待。
3.3.3 正确对待咨询结果
人们往往对咨询师寄予的希望是在很短的时间就要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与自身期望值不同时,就容易对咨询师产生失望和不信任。相应地,心理咨询师也希望尽可能快和尽可能完全地消除来访者的问题。但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在复杂性系统中由于奇怪吸引子的作用,产生多变和不确定性。在心理演化的过程中存在可供选择的不同道路,存在不同的分岔,从而导致心理可能朝不同的方向转化。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某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有限极限环吸引子的作用,使得系统做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现象的重复和循环。咨询结束后,问题还有可能重复出现。因此,在咨询中我们要让来访者正确认识到:新问题的产生和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复现是咨询中的正常现象,是由个体心理演化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让患者恢复常态或重返有序,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
综上所述,将混沌理论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要抓住“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的心理演变规律;抓住来访者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引导他们感悟和体验,找出那些不确定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及影响程度如何,才能使他们能够自我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即咨询师应该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对待环境或自我变化的适应性,发展他们自我生长的调节
机制。
参考文献
陈光磊,黄济民.(2006).混沌理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 教育评论,(3),46—48.
郝柏林.(1984).自然界中的有序和混沌. 百科知识,(1),60.
何木叶、陈小玲.(2007).混沌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启示.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9),52—55.
乐国安、管健.(2005).混沌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介入. 自然辩证法通讯,(1),106—110.
李志凯.(2007).心理咨询和咨询中的混沌理论.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86-87.
刘华山.(2005).学校心理辅导.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孙少柳,孙中民.(2006).混沌理论在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5),91—93.
杨小微.(2005). 教育研究方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著,陈忠,金纬译.(2001). 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郑日昌.(2000). 心理辅导的新进展. 心理科学,(23),599-602.
Caple R.B.(1985).Counseling and the self organization paradigm.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64,173—178.
【学校心理咨询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应用心理硕士学校排名07-03
学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06-08
学校心理辅导学期讲座06-10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发展07-28
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08-25
学校心理学平时作业11-14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案07-18
如何建设学校的心理咨询室09-02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08-20
南京共赢职业培训学校心理咨询师培训的优势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