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2024-10-02

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共14篇)

1.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篇一

中药饮片质量堪忧

近年来,大量农民及无业人员进入全国各地中药材批发市场,大量经营饮片,非法供应给医院、药房,给古老的饮片产业造成巨大的灾难,各大药材市场周围的居民房几乎全部被不法药贩租用成为地下加工厂,条件简陋,制作方式原始,根本无质量保证可言,市场上流通的中药饮片,百分之八十以上就来自于这些不法商贩手中。

伪品、混淆品屡见不鲜,如木薯片冒充天花粉片、棉花根冒充黄芪等;人为地掺杂现象严重,如天麻中插铁钉、海马内灌水泥;国家明令限制流通的28种毒麻中药材及饮片,如罂粟壳、生马钱子等在市场上广为流通;

而中药饮片内在质量情况更为严峻,比如火麻仁和柏子仁严重“走油”,钩藤茎多钩少,厚朴皮薄气味不足,沉香树脂含量极少,或者根本就不含树脂。不少中医临床医生无奈地感叹:“证对方准药不灵!”,更有有识之士惊呼“长此以往,中医将亡于中药之手”。

中药饮片产业已成为中药各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整体产业水平很低,生产企业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管理不规范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原因扫描

目前中药饮片的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材种植不规范 中药材的种植长期以来是广大农户的副业,种植随意性很强,基本靠传统栽培种植,无规范可言,这就造成了饮片质量的不可控。尽管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中药材GAP,但还没有成为一种强制行为,而且市场也没有给GAP基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加工基地又少得可怜,因此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中药材的种植现状。

饮片炮制管理标准难统一 按规定,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炮制标准进行炮制,国家没有规定炮制标准的,必须按照省级药品监督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进行炮制。但目前《中国药典》中有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所占比例比较小,其他的多是地方规范,同一品种炮制方法常有差异,有的甚至相互矛盾,这种不统一,给药品的监督检查带来很多困难,也影响了饮片的流通和使用。饮片标准不完善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31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制定了第一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但还不完善,此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饮片与药材界定不清市场混乱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药材市场或集贸市场销售饮片,但收效甚微。根源在于:一是一些药材和饮片的界定难,缺少对饮片概念的明确规定,因此对界定盲区里的饮片,监管部门难以处理。二是药食两用的饮片给经营者可乘之机。国家卫生部先后公布了60余种药食两用品种,一些经营者利用这些品种的双重性,应付监督部门时说是食品,而对药品购买者就说是饮片。三是利益驱使,据对金银花、当归、柴胡等20多个常用品种的价格调查,其出厂价一般可高出集贸市场价30% ~40%,这样的价格差饮片经营单位和使用单位自然不愿放弃。同时,药材市场和集贸市场销售饮片也由来已久,饮片来源稳定,销售客户固定,加工、批发、分销形成网络,虽然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整顿,但始终割不断其利益链条。四是饮片生产厂家也多有不规范之处。目前我国注册的饮片生产企业有近1000家,但通过GMP认证的仅100来家,其他大多是作坊式生产。这些企业与非法饮片加工厂相比,技术、工艺、设备、环境、产品质量几乎没有区别,不但质量无法保证,而且销售饮片时很少开具发票,因此检查出有质量问题的饮片,监管部门也无法追究查处。

饮片的包装材料和容器质量关难控制 按规定,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由药品监管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但目前大部分饮片没有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审批包装也就无从说起。

监督执法难 饮片采购时,虽然国家对医疗机构及经营企业饮片的购销作了严格规定,但因一些药材与饮片界定不清,监督执法时常有难以“下手”的时候。而国家又一直未公布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品种目录,导致监督执法时对没有取得批准文号的饮片缺少处罚依据。

饮片保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不少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的饮片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不具备专业知识技术,其工作又不受重视,导致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低下,再加上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也不学习掌握正确的饮片储存管理方法,对饮片质量管理工作做不到尽心尽责

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与养护 ㈠中药材、中药饮片储存

中药材、中药饮片实行分类储存 中药材、中药饮片经验收合格入库后,应根据药品不同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于不同的库房(库区)。

中药材分类储存:中药材一般按其来源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其它类。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及根茎类、果实和种子类、花类、叶类、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

▲易生虫类中药材:这类中药材富含淀粉、脂肪、糖类,应与不易生虫的中药材分开存放。如白芷、白术、山药、花粉等集中存放,便于杀虫养护。

▲易霉变、泛油的中药材,如天冬、麦冬、牛膝、党参、黄精、玉竹等集中存放,便于控制库房温湿度,创造阴凉、通风、干燥的有利条件,达到保管与养护目的。

▲易变色、气味散失的中药材,如麻黄、月季花、款冬花、丁香等集中存放,仓库温度不宜过高,应阴爽、避光或密封储存。▲麻醉药品(罂粟壳)、医疗用毒性药品应单独分库存放。中药饮片的储存:应根据中药饮片的自然属性和储存特性,按中药饮片的类型及不同的变异性质,分类存放于阴凉库(其分类存放的方法同中药材)。㈡在库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查:

中药材检查:库存药品的质量检查是药品保管养护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及时了解各类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变化情况,有利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药品质量检查应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结合季节、气候变化情况和储存条件进行质量检查。定期检查: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库存药品的结构,掌握重点养护品种的质量、数量。

▲虫蛀霉变季节(5—10月)一般品种以月为循环周期,易虫蛀霉变等重点养护品种,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检查。

▲全年以半年为一次对库存药品进行两次全面质量检查。

不定期检查:对库存药品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怕重压的中药材要勤翻堆倒垛。

中药饮片检查: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具有中药材相同的基本性质,但经过炮制加工后,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储存中更易发生质量变质,因此应经常性对库存中药饮片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主要检查中药饮片的含水量、虫蛀、霉变、泛油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主要养护方法: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不同性质、品质变异现象、储存条件结合质量检查情况,确定重点养护品种,分别采取合理有效的养护方法。★干燥法:干燥可以除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止虫蛀、霉变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法有:

摊晾(阴干法)适用于芳香叶类、花类、皮类等不宜曝晒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将中药材、中药饮片置于室内或阴凉处,使其借湿热空气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日晒法:适用于不怕融化的根及根茎类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将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置于晒场上曝晒,并时时翻晒,充分利用太阳的热能及紫外线杀死害虫及霉菌。

▲吸潮法:主要采用吸潮剂或除湿机,使空气中的水分或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的水分减少,创造不利于虫、霉生长的干燥环境。▲低温冷藏法:夏季梅雨来临之前,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存于阴凉库中(温度在20℃以下),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宜日晒、药物熏蒸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

▲化学药物防治法:主要采用磷化铝熏蒸法,分整库密封熏蒸和帐幕熏蒸两种。整库密封熏蒸法(熏蒸室):适用于易虫蛀中药材。(1)、熏蒸时间:每年5—10月期间,将中药材置于密封库中,每隔45天熏蒸一次。(2)、用药量及使用方法:

用药量:根据密封库仓间体积计算出用药总量,空间部位每立方米2—3g。使用方法:

a)、根据仓间体积计算出用药量,并设计出施药点,每个施药点最大用量不得超过90g(30片)。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得少于1、2米。

b)、开瓶取药时应带好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迅速分拨药剂,装在塑料袋内并扎口(药片取出后,应迅速封闭瓶口)。取药后尽快到达施药现场。

c)、将塑料袋内的磷化铝分装在搪瓷盘内,摊平,勿使堆积或相互叠压。

d)、密封时间:气温在12--15℃时应密封7天,16--20℃时密封5天,20℃以上时应密封3天。e)、通风散毒,应选择有风的晴天,将库门敞开。通风时,养护员应带好防护面具,迅速将残渣收集于容器内,深埋于地下;同时要检查仓虫死亡情况,查看杀虫效果。通风时间不少于三天。

帐幕熏蒸法:常采用塑料薄膜整垛密封熏蒸,适用于极易生虫的中药材,采取随时发现,随时进行封帐熏蒸养护。一般每隔15天进行一次熏蒸养护。用药量及使用方法

用药量:根据帐幕内空间计算总用药量。空间部位每立方米5--7g。

使用方法:将极易生虫的中药材集中堆码成垛,留出施药空间,将装有药片的搪瓷盘放在货垛边,用塑料薄膜将垛体覆盖好,垂地薄膜用沙袋压实。在垛边留多个施药口。(其它方法同整库密封法)。

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记录

中药材、中药饮片采取的各种养护方法,进行养护过程中,应详细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包括:封仓(帐)时间、药剂名称、施药剂量、温度、杀虫时间、开仓(帐)时间、药品名称、存放地点、养护效果等。

中药材鉴别重要性

中药材药源比较广泛,种类繁多,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和防患疾病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和提高,为使大家更清楚认识中药材,不至于上当受骗购买假冒、伪劣药材现介绍一种简便的识别方法,供大家参考。

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又叫性状鉴别或叫直观鉴别,就是以药材的主要特征性状为依据,经验性的用手摸、眼看、口尝、鼻闻、水试、火试等简便方法来观察中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的特征、质地、断面等外观特点,并辨别其气味。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外药材市场十分活跃畅销,人民群众应用中药材防病治病越来越多。造成地道药材及某些药源不足,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一些不法分子乘机伪造,仿制等方法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骗钱害人。如血力花、麝香、三

七、龟板、天麻、砂仁、虎骨等以假充真,严重地影响人民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鉴于上述原因,经验鉴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经验鉴别操作简便、易行、迅速等特点。但是还要加强药物的基础研究。

根据经验鉴别的方法。就能基本上区别常用药材的品质和是否是地道药材。例如:鉴别野山参和园参,一般较难区别,但有实践经验的药师和药工,以“芦长碗密枣核芋,紧皮细文珍珠须”十四字把野山参的形态概括得很细致,可与园参相区别。

天麻在市场上以假充真较多,常常用大理菊根、柴木莉根、马铃薯冒充天麻,其主要原因对正品天麻形态不甚了解,正品天麻的特征为“椭圆形稍扁,断面角质有光泽,麻点成环状排列,顶端有红色的鹦鹉嘴,冬天麻质坚,春天麻多孔”。这几句话道出了真正天麻的特征,而伪天麻无此特征。

三七参用莪术伪充者甚广,三七参皮细光滑。有痛状突起,味苦而甘;莪术皮粗,有环节及枝根残茎,味苦而辛。

五花龙骨真品可以粘在舌面上。元寸用火烧后有浓烈的香气后有白灰粉末残留,若气味恶臭灰为黑色残留物为掺杂品。

2.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篇二

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药的药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在很早以前我国的中药生产体系就已经初步形成, 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特点, 中药数量及资源具有极为丰富, 在世界中名列前茅, 这就使得我国的中药发展基础比较扎实及稳定。不仅如此, 我国中药领域的人才数量更是层出不穷, 学科也不断强化及完善, 这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更是重要助推力。中药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已经得到较好的利用, 中药文化源远流长, 发展至今我国必然是产权拥有者及产权大国, 我国起着控制及发扬的作用。并且我国拥有绝对数量的中药学科专用人才, 所以我国在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起着绝对的领导作用。

虽然我国的中药生产量及应用量较高, 但是在出口贸易方面却存在着明显不足, 难以抢占世界中药市场份额。这是因为我国中药企业数量大, 但是产品难以集中, 经济运行环境好的企业只占总体数量的一小部分;我国中药人才虽然多, 但是在进行中药生产过程中, 生产质量却难以得到基本保证, 科技水平不能符合国际市场需求, 竞争优势不够;我国重要缺乏世界认知度, 缺乏较为有效的质量控制, 管理水平低下;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 导致中药市场严重混乱, 出现大量的仿冒现象, 同一类产品不同厂家会循环生产;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正确认识, 保护水平提升空间较小,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中药资源的质量不佳, 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业向国际进军的步伐, 使我国中药资源的发展及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特点。

2 加大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法

2.1 提高中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将中药产业的运行状态及国际市场趋势相结合, 加强对中药行业专业人才的知识产权培训是必然的, 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 才能使其充分的认识到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中药知识产权是是我国中药长久发展形成的无形资产, 是我国走进国际市场的先决条件, 这更是对中药资产的保护。加大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可以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并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保持中药市场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对中药进行科学研究及开发的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大力的知识产权宣传及在岗培训, 将中药专业人员准入门槛进行提高, 并将岗前培训作为从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道工作。

同时还应提高中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义, 促进保护内容及工作的深化。当有关部门在进行重要研究及经营过程中, 应将产权意识时刻灌输于企业运行流程中。大型的中药企业及研究部门更应当将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起来, 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符合大型中药标准的企业应当在企业内部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 设置专业人员进行产权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符合企业运行标准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实行从上至下的科学有效管理, 坚决抵制形式主义的存在;将知识产权的管理措施进行优化, 使其能够在问题发生时及时控制及解决;根据中要知识运行管理需求, 将资金投入管理过程中, 并将其设为专项资金, 任何人员在没有经过批准时, 不可以随意动用;将知识产权的管理人员进行设置, 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 保障知识产权的有序运行。

2.2 强化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

中药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专利审核通过的机率就会随之降低;专利文书的不正规将会导致专利申请受到影响, 并使得后续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阻碍;知识产权不受重视, 功能优势无法发挥等都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限制发展的因素。因此, 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性指导力度, 将中药研究市场进行规范, 其管理重点是对我国中药知识产权进行多样性保护, 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工作效率, 从而拓展到我国的大范围中药市场环境中。

2.3 建立健全管理法规。

依据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中药的特点, 为适应入世后中医药的国际竞争, 建议对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尽快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 在此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中药领域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其次, 为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符合国际规则的法律环境, 完成我国中药产业与国际市场经济的接轨, 建议有关部门参照国际惯例和规则尽快制定出台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极为密切的《商业秘密法》。同时, 还应积极参加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的调整, 力争把我国占有优势而国际上还不保护的中药客体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2.4 加大保护力度。

我国中药专利审批的周期过长, 从中药发明专利申请到专利授权或驳回, 平均需要3年时间。而且, 中药专利侵权的司法救济也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快中药发明专利审批进度, 缩短从申请到授权的时间, 加快专利侵权诉讼审理时间, 提高侵权赔偿额度;成立中药领域的中介及仲裁机构, 减少专利纠纷, 以加强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2.5 提高行业水平。

根据我国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 应积极实施中药创新战略, 在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战略上, 应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应集中力量重点对美、日、德等国家和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以及与我国已建立多边贸易关系的国家 (地区) 的专利文献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搞清这些国家和地区专利体系的法律状态和技术状态, 对其在中药、天然药物领域专利申请方面已获得专利权的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系统分析, 提出我国中药、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项目领域,

在战术上可采取“以点带面, 积极推进, 逐步壮大”的行动方案, 即在分析和研究国际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下, 先以一个或几个产品为突破口, 按照国际标准和具体要求, 取得一国或多国准入证并申请专利, 探索出有关产品研制开发、国外专利、国外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经验, 然后积极推广其他产品挺进国际市场,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 逐步壮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势力。

参考文献

[1]江茹.我国中药企业专利保护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舞“情报之剑” 护中药知识产权 篇三

日韩企业压迫中国企业的两座大山是“创新”和“专利”。我国中药企业创新能力缺乏尽人皆知。在中国中药企业的国际收入中,三分之二是原料药材廉价出口,成药比例不足30%。专利的压迫更加直截了当,专利意识薄弱、专利布局不到位等问题使中国企业受害匪浅。牛黄清心丸是同仁堂的十大品牌名药之一,但早在1989年和1992年,韩国企业就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和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并自1992年4月起陆续向韩国、中国、日本和美国等世界多国专利局申请了牛黄清心液、牛黄清心微型胶囊和牛黄清心丸新处方组合物等发明专利。韩国企业以新剂型、新工艺专利压制同仁堂,抢占了中国市场,并且在德国、挪威、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芬兰、南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中国、日本、葡萄牙、美国、欧洲、西班牙、爱尔兰、以色列、菲律宾、英国等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申请了牛黄清心液及制造方法的专利,每年获利0.7亿美元以上。同仁堂如果能稍加注意,及时申请专利,这些市场机会就不会拱手送人。

医药专利初看起来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它已经相当于是市场通行权了。垄断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布局,可以在当下和未来的市场上设置知识产权屏障,从而阻止其他厂商进入。中国的中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的智慧资产,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淡漠,而没有把这些智慧资产转化为知识产权。外国的制药企业正是发现了这其中的机会,有计划、大规模地对中药产品的提取、研制、制剂、包装等工艺、流程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专利,形成对中国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屏障。中药企业面临着自己的发明自己无权制造和销售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导致了世界中药市场上中国制药企业反而处于边缘的状况,许多地区和中药品种中国药企几乎全面出局。

市场的沦陷和创新的缺失,源于信息情报的不对称。我们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被竞争者抄了后路,被掠夺和剥夺了市场通行权。由于对新型市场竞争——知识产权竞争的忽视,中国药企失去了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竞争的动向和趋势的监测、研判和把控。要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国家医药特别是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领导中医药产业和企业进行一场“信息革命”。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本身是一种信息情报经济。信息情报,特别是专利信息情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今天,不仅需要拥有尽可能多的深加工的创新信息情报资源,而且需要对这些信息情报资源有效利用,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

我国亟需建设一个中药行业科技创新支持平台。由于信息情报系统落后,中国企业无法获得全面可靠的创新信息情报,使我国科研项目大量重复,即使在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大专项研究中,也不乏重复研究问题。以中国新药研发为例,我国药物研发重复率达70-90%,由此造成大量人力、物资、资金和时间的浪费,使中国创新药物研究水平严重落后发达国家。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曾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承担检索“43种药品是否在中国申请了专利”的课题。首先用中文名称对这43种药物在中国专利文摘光盘数据库中检索,查出有13种药共43篇中国专利;又用这43种药物的英文名称在STN国际联机系统的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检索,并将检索结果限定在“中国专利”,查出有36种药共441篇中国专利。检索结果证明中国专利数据库对药物信息情报检索的漏检率达90%以上!而东方灵盾花费数年研发的世界传统/天然药物专利信息情报平台收集了1985年以来世界上20个国家2个国际组织以中药为核心的所有天然药物及其提取方法、联合用药、制剂方法、新治疗用途、药物制备等专利信息情报。遗憾的是这柄“专利情报之剑”并没有被我国医药行业和企业充分、有效利用。

中药科技创新支持平台既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也要为专利保护提供准确的信息情报。这个平台需要整合的数据库应该包括专利信息情报、科技论文、科技期刊、科技标准、传统药物、中药方剂、中药活性成分等等。完善和深加工的数据库之外,还需要设计易于检索的服务界面,实现中英文双语种检索、疗效检索、天然药物名称的多名称检索、化学物质信息和化学结构图形检索、方剂检索和方剂的相似性检索、同义词检索、检索历史的二次检索、跨库和联机检索等功能,提高系统的适用性。只有精析数据和友好服务界面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产生吹毛断发的“情报之剑”。

“信息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进行推广宣传,使科技创新平台的竞争信息情报深入到企业的创新实践中,让中药企业懂得“情报之剑”的运用之道。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组织大量的培训推广工作,从科技信息情报利用、创新方法、创新工具、专利信息情报利用、专利预警和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持久深入的培训引导。

4.中药养护技巧培训分享(20) 篇四

时间:2011年11月24日 14:00-16:00

地点:万泽连锁物流配送部

培训师:杨远权老师(配送)

记录整理:田士杰、李杰

学员:深圳门店中药工(师)

缘起:11月物流配送部在核查门店中药饮片(材)退货中,陆续发现部分门店退回的中药,在保管中若能采用一些技巧或方法,完全可以杜绝有些中药退货事件的发生,更有助于减少门店与配送部可预知的工作。

在物流配送部领导、杨远权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倡议下,经过人资部对受训对象的培训需求调研后,此次活动整体实施方案,便逐步浮出水面。

内容:以下内容将按照当天培训整体实施议程,予以记录和整理,供大家分享。

一、中药材养护的秘诀(关键词:控制温湿度,勤检查)

2005年,随着国家关于中药饮片、中药材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硫磺熏(利于防霉、防虫)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不仅给目前门店中药养护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更对中药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心,提出了更大挑战。

1、熟识虫害生存温度,掌握养护温度控制先机:

停止发育:1 ~ 8℃

生长发育期:8 ~ 15℃

繁殖期(繁殖最旺盛):22 ~ 30℃

死亡:<4℃ 或 ﹥40℃

2、常用中药材,养护诀窍大揭秘:

1)西洋参(片状):

养护误区:不良曝晒,导致参内10~15%有效养分挥发,外观裂片

专业建议:冰箱低温保存;柜台陈列品2~3天摊开翻一次,量多者每天一次

2)西红花:

养护误区:晾晒、柜台实物展示,导致花内挥发油丧失,致西红花干、碎

专业建议:取1~2张吸水性好的纸巾包裹花体,并装入密封袋后,存入冰箱低温保存,不建议柜台陈列实物

3)酸枣仁、柏子仁:

常见问题:易泛油、生虫及鼠咬

专业建议:宜用玻璃瓶存贮

4)丹皮、泽泻:

专业建议:对抗存贮(两药不宜变色、生虫)

5)熟地、生地、黄精、大云(肉苁蓉)、麦冬、天冬:

常见问题:发霉(多因抓药过程中,散在药材从包装袋内直接落在中药斗内)

经验之谈:装斗前,将此类商品包装袋换成购物袋,既可避免散在中药材发霉,也可保持斗内卫生

3、巧识硫磺熏制的“变脸”中药材:

硫磺熏制后的:杭白菊花色鲜艳、北沙参外观发白、枸杞子色泽越红,发干。

总结:中药材养护秘诀

1、控制温湿度:

1)冰箱低温存贮;2)中药材尽量密封,隔绝外界湿度,开封中药先销售

2、勤检查:

1)中药百子柜每天检查一次;

2)中药材按批号存放,并遵循“先产先出”销售原则

3、其他储存技巧在养护中的运用:如对抗同贮、玻璃瓶存贮等

二、中药材鉴别的技巧

案例回放: 某门店发现中药石韦上有一粒粒“虫卵”样物质,便以质量为由退货至物流配送部,经配送部养护人员验收核查,此“虫卵”是石斛的正常构造之一孢子......为避免类似案例再次出现,现场学员深刻认识到,提升个人中药鉴别专业能力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1、田七(三七):

鉴别要点:“铜皮铁骨狮子头”,味苦回甜

(“春七”优于“冬七”)

(春七”是打去花蕾,在七月收获的,体重色好,产量、质量均佳。“冬七”是结籽后起收的,体大质松。)

2、天麻:

鉴别要点:“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

(“冬麻”质优:指立冬之后,次年清明前采摘的天麻)

总结:熟记常用中药主要鉴别特征,了解中药鉴别的边缘知识(如采摘时机等),将利于更专业的解释顾客的疑问。

三、现场互动答疑:

1、如何查询企业关于《中药材养护》方面的培训共享资料?

登陆:“KOA首页 — 万泽连锁门户 — 万泽KOA系统导航 — 人才中心 —门店培训资料 — 医药知识 — 中药”

2、如何便于公司及时处理配货中药材,存在的质量问题?

中药材在公司配送部入库前,由于进货量较多,目前多采取随机抽验的方式检查,建议中药饮片配到门店后,大家尽量逐包检查,发现内在质量等问题及时上报配送养护组或采购部相关品类经理处。

3、在审核顾客提供的手写中药处方时,需要关注的两点建议?

建议一: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不仅要会背,更要会运用,最常见的处方错误:甘草V海藻

建议二:因医生个人习惯或其它原因,经常会在处方中使用一些中药别名,抓药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核,避免出错,如:

蒺藜 = 白蒺藜;大力子 = 牛子;香附子 ≠ 附子

4、如何做好日常中药养护工作,减少损耗?

勤于清理中药斗卫生,饮片入都前及时密封。

5、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四、学员合影及课后实践:

经过二个小时的实地讲解及现场参观,很多学员都对本次培训收获颇丰,并在人资部李杰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个人行动计划(具体内容附后),愿在自己与同事的共同见证下,将本次授课成果真正运用到个人工作中。

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大家顺利结束了这次配送培训之旅。这里,非常感谢物流配送部经理助理吴飞等同事精心提供的茶水,杨叔(杨远权)的无私分享,采购部蔡小平药师、赵支强的现场答疑,及人资部李杰老师的组织,还有近50位门店同事的积极参与。

欢迎大家跟帖,发表您的中药养护绝招或感言,走过、路过,看过,都不是自己的,跟帖促进思考,思考加速内化。(非中药养护技巧内容,请勿跟帖,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5.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篇五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

特点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很快确定炮制方法。 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

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类等分类,把炮制分述于各药之后。目前,《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

特点便于查找。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不利学习。

雷公炮炙十七法

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十七种方法为: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煿、爁、摋、镑、曝、露、煞。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

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

药典分类法

《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6.中药知识比赛策划 篇六

本次比赛以“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打造仲景文化品牌”为出发点,分为风采展示(必答题)、当机立断(抢答题)、你猜我答(猜名词)及奋起直追(风险题)四个答题环节,通过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题型、竞赛形式考察学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情况及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题目范围广,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等13门中医骨干的基础知识。各支代表队的选手们沉着冷静地组织着自己的答案,准确流利的回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尤其在比赛“你猜我答”的环节中,选手们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中医药知识,通过专业的医学术语描述,由队友猜出对应的医药相关名词,选手们精准的描述、快速的应变、默契的配合精彩展示了自己扎实的中医药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博得了全场的一片喝彩。比赛中,高天旭老师对选手回答中的遗漏以及观众们的疑惑作了详尽的解答,使激烈的比赛变成一场中医药知识普及的大讲堂。最终,第一临床医学院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第二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分获二等奖。比赛结束后,仲裁组组长、教务处副处长高天旭对本次比赛做了精彩点评。

本次竞赛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提高杏林学子的专业素养,促进对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的学习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将为我校

参加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医药知识竞赛选拔优秀人才。

7.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现状 篇七

1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理论

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不断有学者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提出了新的方法及思路来研究中药复方基础。赵立春等[1]提出了“霰弹理论”, 认为中药复方并不是由单味药有效成分来完成治疗任务的, 而是通过多种物质的相互配伍、协同作用发挥强大的治疗效果。 张亚刚等[2]则根据生物活性物质共轭亚油酸(CLA)生理活性的能量理论提出了中药有效组分能量协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能量理论”, 并认为疾病的产生是机体的生化反应出现了一个或多个环节的缺失,而中药复方若能协同提供每一环节的相关能量, 恢复这一完整的生化反应进程,疾病最终将被治愈。 吴水生等[3]提出“疾病浓缩效应假说”,指出复方减轻病痛、产生治疗疾病的作用是复方中的多种成分,在一定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内,以低于其相应单体成分治疗剂量进入人体后, 通过协同、 整合等形式的“疾病缩减效应”,有选择性地反复作用于与某种疾病有关的多个直接靶点和间接靶点而达到治疗效果。 而贾晓斌等[4]基于对传统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现代中药复方创新物质基础的认识, 提出了 “功能组分”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由有效组分和功能组分共同构成的有序整体结构,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此外,还有“一个结合、两个基本讲清、三个化学层次、四个药理水平”广义成分论[5]、 体内直接物质基础的假说[6]等。 这些理论和假说的出现,从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

2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

2.1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

中药血清学研究方法在1984年首先由田代真一提出[7],它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 血清药理学是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予动物后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作为药物源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用的实验方法。 血清药物化学是指给动物口服中药复方后,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后,取含药血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联用(MS)以及各类仪器联用分析技术等, 进行药物化学研究,以阐明其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进而揭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8]。 付克等[9]根据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和方法,对大鼠口服给予柴芩清肝汤后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移行成分有14个,8个为复方中原型成分,6个为代谢产物。王喜军[10]通过将越橘乙醇提取物经口服给药1 h后,取动物门静脉血制备血清样品,通过3D-HPLC及柱色谱分离、波谱鉴定等方法,鉴定出吸收入血的直接作用物质为熊果苷和秦皮苷,其他成分未在血清中检出,说明这两种成分是越橘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He等[11]通过对服用了七味消炎汤的大鼠血清进行分析,发现其产生消炎作用的物质基础为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 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

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排除了复方制剂或其浸膏本身复杂的理化性质 (如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等)的干扰,扣除了消化道中不能入血的药物成分, 避免了体外实验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既简化了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又能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但是由于中药复方口服后采集到的血清药物浓度一般非常低,尤其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成分和微量成分,这给药物的检测和药理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12,13]。

2.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复方组方原则进行分拆,逐步减去复方中的一味或几味中药以观察疗效变化,逐渐缩小研究范围,最终明确方中某味药所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目的主要有:阐明复方配伍的科学性,确定方中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或有效成分, 寻找方剂中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精简方剂推动新药研究工作。 如从“当归龙荟丸” 中发现“青黛”是起主要作用的,然后又从“青黛”中分离出“靛玉红”,而成为一个新药[14]。 陈红海[15]按功用将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的整体拆分为补气活血组、活血通络组和补气通络组,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全方和拆方均对脑缺血引起的海马组织损伤有一定疗效,其中以补阳还五汤全方作用最明显,补气活血组和补气通络组次之,活血通络组最差,说明补阳还五汤中的补气药可能是其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的最有效组分。 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对复方中各药味对全方的贡献度进行了评估,对于确认发挥作用的药效物质研究来说,是一项关键工作。 但拆方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复方的药效基础,其结果也只能是中药复方的部分药效基础;做到了方病对应,却无从做到方证对应。 此外,现行的拆方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医理论,特别是病机、证候理论,因而研究的结果难以形成普遍规律。

2.3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利用现代分析仪器以数据处理和高通量检测为手段,以信息搭建和系统整合为目标,对生物体体液中内源性的相对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代谢组)及其代谢途径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16,17,18,19]。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继基因组学后系统生物学的又一重要领域。有专家指出[20,21,22],代谢组学是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科学。 所以使用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很好地反映疾病和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并能对中药复方疗效做出整体评价,包括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作用于病症模型的整体评价以及中药复方的安全性评价[23]。 Jiang等[24]利用HPLC-ESI-MS对麝香保心丸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情况研究,发现有17个原型成分和4个代谢成分。 Bi等[25]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气虚患者服用补中益气丸前后的血浆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进行比较,发现补中益气丸改善气虚患者疲劳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与其调节 γ-羟基丁酸、 磷脂酰胆碱和血氨浓度有关。 可见,代谢组学能较为全面地揭示出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时在体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有利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

2.4谱效学研究

中药谱效学是基于中医药现代研究理论,以中药指纹图谱为基础,药物效应为主要内容,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去说明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疗效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性与模糊性,相较于使用单一成分或者目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而言, 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 刘旭等[26]将三七药效物质基础与色谱指纹图谱有机结合在一起,阐明了三七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与疗效差异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建立谱效学研究数理模型完善了中药材治疗心肌缺血的评价方法。段晓鹏[27]、邓俊林[28]以补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为模型药物,结合中药指纹图谱以及抗脑缺血症神经细胞损伤的药效学实验,得到了补阳还五汤水提醇沉液抗脑缺血症神经细胞损伤的一系列谱效学参数,并通过比较各靶点的作用系数表明各成分作用靶向与强度各有不同。 中药谱效学很好地解决了指纹图谱只能孤立于生物活性之外去反映中药化学成分的不足[29,30],能更好地反映中药复方的质量,是解决中药质量控制的良方。

2.5其他方法

此外,还有常规的药理活性指导下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分离以及新兴的基于芯片技术的高通量筛选技术等。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如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技术、Caco-2细胞技术[31-33]、化学计量学[34-35]、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都被广泛应用于复方物质的基础研究,但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过于复杂,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中药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完全的确定,但是这些技术和方法对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起到的作用仍是举足轻重的,再加上与医学、生物学、化学、数学以及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相信我国的中药复方研究最终会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为中药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

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阐明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随着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理论、新方法,使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上了个新台阶。只有明确了中药复方药用功效、作用机制,才能保障用药安全性和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对中药复方基础物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之后的复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8.校本培训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篇八

我们主要选择校本培训的方式,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一、确立培训目标,为高效课堂明确航向

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整个培训的目标,即要打造高效课堂。因此,在具体目标的制定方面,我们全部围绕“高效课堂”着笔。我们确立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拓宽教育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形成教学特色、掌握现代教育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通过确立培训目标为高效课堂明确航向,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成为现实。

二、完善培训方式,使高效课堂有章可循

既然是校本培训,我们就着眼于可操作性强的培训方式,以尽快达到目标。在完善培训方式方面,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措施。

其一,慎选培训读物。针对教师教育教学所面对的问题,我们着重选择最新出版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读物,涵盖“教师专业技能”“教师素养”“班主任培训”等多个方面。国内近几年出版的有影响的相关读物,我们都购买并推荐给老师阅读学习。“教师专业技能”方面,我们推荐了《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教学方法应用指导》、《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等共读图书。给语文老师推荐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等图书;给数学老师推荐了《我这样教数学》、《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给英语老师推荐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好用的英语教学游戏》。在“教师素养”读物的推选上,我们先后选择《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给年轻教师的建议》、《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等影响深远的图书供老师们细读。为重点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我们先后选择《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挑战班主任的19项全能》、《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等图书让班主任老师品读。总之,选择的专业读物,通过学校行政力量的强制推动,很多老师从中受益,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其二,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针对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和不解,我们及时请教本市课程改革走在前列的学校,请他们派出专家为我们解疑释惑,指导实践。学校每学期邀请至少两批次的专家来校,通过专家的解疑和答惑,老师们的课程改革更有方向,目标更为明确。

其三,实行教师结对交流。我们通过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和师徒结对管理规定,通过师徒结对,强化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间的互动;通过校内各种教育、教研、教学活动,让青年教师逐渐掌握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丰富培训内容,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最缺什么?通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反复沟通、交流,我们逐步梳理清楚了当前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所必须改变的教学理念。为此,我们首先要解决教师思想观念上的问题,给教师“换换脑子”。以此为基础,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听讲座,组织教师观看专家理论讲座和名、优教师课堂实录。其次强制教师阅读推荐读物,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再次我们组织教师讨论甚至是辩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接着我们分学科、分年级组织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逐步将所学到的有价值的方法和理念进行推广应用,进而组织全体教师践行新的教学理念。

四、强化培训成果,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当校本培训有了一定成果的时候,我们要想着巩固这些成果,让校本培训真正地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校本培训制度,规定每位教师每月必须共读一本图书,每月必须上一节示范课,每月必须与结对教师就共读图书、示范课做一次书面汇报。通过严格的校本培训制度的强化,很多教师养成了自觉读书、主动上示范课的习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形成培训机制,使高效课堂延续发展

校本培训必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制定工作方案和规章制度进行强制推动才能取得实效。为此,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实际,我们制定了教师校本培训总体规划,要求教师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制定出详细的个人每学期校本培训计划。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规章制度,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情况列入年度考核范畴,并将培训结果作为评先、晋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近三年强化校本培训,目前,我们的老师已经享受到了校本培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得到了强化,教育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学技能得到了巩固,教学视野得到了开阔,课堂教学效率更趋高效,学生也因此而受益。我们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校本培训,我们一定会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9.中药学专业知识 篇九

第一篇 总论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

2、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新修本草)

二、多选题

3、《新修本草》的特色有(第一部药典)(成书于唐代)(图文对照)。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一、单选题

1、具有发散风寒作用的药物,其性味多为(辛温)。

2、甘味药的作用是(补益、缓急)。能补、能缓、能和(和中、调和药性)

3、归经学说的理论依据是(脏腑、经络学说)。

4、药物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凉)。

5、所谓平性药主要指(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6、属苦味药的作用是(通泄、降泄)。能泄、能燥(燥湿)、能坚阴(泻火存阴)

7、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淡味)。

8、具有沉降趋向的是(平肝药)。

9、五味之中,具有泻火作用的药味是(苦味)。

10、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软坚泻下)。泻下通便

11、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药物大多具有(苦味)。

12、具有芳香化湿作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辛味)。能散、能行(发散,行气,活血)

13、中药归经指的是(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

14、酸枣仁具有较好的安神功效,能治失眠,心悸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心经)。

15、麻黄能发汗平喘,用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等病症,一般就说该药(归肺经)

16、柴胡能疏肝解郁,用以治疗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肝经)。

17、白术能补气健脾,用以治疗食少便溏,脘腹胀满等病证,一般就说该药(归脾经).二、多选题

18、苦燥药主治的症候是(寒湿证)(湿热证)。、19、涩性表示的药物作用是(止泻)(固精)。收敛固涩

第三章 中药的应用

一、单选题

1、当二药配伍使用,产生毒性,称之为(相反)。

2、大黄配芒硝,属于“七情”中(相须)。

3、人参与五灵脂一起使用属于(相反)。注:不是相畏。

4、甘草与下列药物一起使用属于十八反“内容的是(海藻)藻戟芫遂具战草

5、中药配伍中的相畏指的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或降低)。

6、中药配伍中的相杀指的是(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7、相须,相使配伍的共同点是(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

8、临床应用属禁忌的是(相反)。

9、为配伍禁忌的是(甘草与芫花)。

10、与乌头相反的药是(瓜蒌)。半夏、贝母、白蔹、白及、天花粉

11、方剂的中心药物是(君药)。

12、与君药一起构成方剂的主要框架,不可删减的是(臣药)。

二、多选题

13、对于同一种配伍药对中两种药物相对而言的配伍关系是(相畏)、(相杀)。

14、能协同增效的配伍是(相须相使)。

15、用药禁忌主要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饮食禁忌)。

第二章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单选题

1、细辛的功效是(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2、解表药主要用于(风寒或风热表征)。

3、具有发汗平喘利尿作用的药物是(麻黄)。

4、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温通血脉、温阳化气、温中散寒

5、风寒表证兼脾胃气滞者,应选用(紫苏)。

6、紫苏的功效是(发汗行气)。

7、发汗解表兼以安胎的药物是(紫苏)。

8、感受暑湿,发热恶寒,呕吐泄泻,最宜应用的药物是(香薷)。

9、当风寒风热表证难辨时,应选用(荆芥)。

10、风湿侵犯上半身,应选用(羌活)。

11、具有祛风止痛,燥湿止带的药物是(白芷)。

12、散风寒,通鼻窍宜用(辛夷)。

13、祛风湿,通鼻窍常用(苍耳子)。

14、发散风热药的主要作用是(散风热)。

15、疏散风热,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16、功能明目退翳的药是(蝉衣)。蝉蜕

17、用于颈背强痛的药物是(葛根)。

18、具有升阳解毒功效的药物是(升麻)。

19、具有升阳退热功效的药物是(柴胡)。20、具有升阳生津之功的药物是(葛根)。

21、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作用的药是(桂枝)。

22、生姜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23、外感风寒,脘腹冷痛者当首选(桂枝)。

24、风寒表证兼水肿者当选(麻黄)。

25、既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又能升阳举陷的药物是(柴胡)。

26、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药物有(菊花)。

27、既能温肺化饮,又能宣通鼻窍的药物是(细辛)。

28、细辛善治(寒饮咳喘)。

二、多选题

29、风寒、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荆芥)(细辛)。30、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常选用(薄荷)(柴胡)。

31、桂枝治疗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常与其同用的药物是(蕹白)(枳实)。

32、桂枝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33、升麻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举阳气)。

34、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物有(升麻)(葛根)(荆芥)。

35、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薄荷)(柴胡)。

36、薄荷、牛蒡子的共同特点是(利咽)(透疹)(疏散风热)

第二章 清热药

一、单选题

1、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青蒿)。

2、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消痈散结)。

3、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外还能(利尿)。

4、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利湿通淋)。

5、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泻火解毒)。

6、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黄柏)。

7、具清热解毒功能,既治疗肠痈又治疗肺痈的药物是(败酱草)。

8、银柴胡的功效是(退虚热,清疳热)。

9、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养阴生津)。

10、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物是(黄芩)。

11、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蝉蜕)。

12、治疗胃热呕逆,宜用(芦根)。

13、既能清肺、胃实热,又能滋阴退虚热的药物是(知母)

14、黄柏与知母都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泻相火)。

15、功能解毒除湿,善治梅毒的药物是(土茯苓)。

16、治疗传染性肝炎,降低血清转氨酶的良药是(垂盆草)。

7、肺痈咳吐脓血者,首选(鱼腥草)。

18、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当用(金银花)。

19、功能清热解毒而兼有疏散风热作用的药物是(金银花)。20、丹皮与赤芍功效不同点是(退虚热)。

21、既能清热凉血,又能祛瘀止痛的药物是(赤芍)。

22、蚤休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23、清解肺胃实热之要药为(石膏)。

24、玄参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养阴)。

25、既能清热养阴又能解毒利咽的药物是(玄参)。

26、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时(秦皮)。

27、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功效的药物是(牛黄)。

28、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青蒿)。

10.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篇十

1.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物

2.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 3.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 4.生姜和肉豆蔻均有的功效是:温中。

5.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的药是:栀子。6.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的药是:荆芥。7.桑叶除疏散风热外,又能:凉血止血。8.麻黄除发汗解表外,又能:宣肺平喘。9.香薷除发汗利水外,又能:化湿和中。10.既疏散风热,又生津的药是:葛根。11.既疏散风热,又疏肝的药是:柴胡。12.既疏散风热,又解毒的药是:升麻

13.桂枝主治病症有:痰饮、风寒湿痹、虚寒腹痛、阳虚心悸、风寒表虚有汗 14.紫苏的主治病证有:风寒感冒、脾胃气滞、气滞胎动、食鱼蟹中毒 15.菊花的主治病证有:热毒疮肿、肝阳头痛、温病初起、眼目昏花。16.香薷治疗阴暑的最佳服用方法是:水煎凉服。

17.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 18.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

19.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20.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牛黄 21.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22.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治疗实热虚热均可选用的是:知母。23.苦参除清热燥湿,利尿外还能:杀虫止痒。24.生地黄和玄参除了清热凉血,还能:润肠。25.既清肝明目,又润肠通便的药是:决明子。

26.青蒿与地骨皮除均能退虚热外,又均能:凉血 27.银柴胡的功效是:退虚热。28.水牛角的功效是:凉血、定惊 29.马齿苋的功效是:凉血、通淋。

30.牛黄除清热解毒外,又能:息风止痉。31.鱼腥草除清热解毒外,又能:利尿通淋。32.白头翁除清热解毒外,又能:凉血止痢。33.既凉血活血,又解毒透渗的药是:紫草 34.既凉血活血,又退虚热的药是:牡丹皮。35.既凉血散瘀,又清肝火的药是:赤芍。36.射干的功效是:利咽、祛痰。37.马勃的功效是:利咽、止血。38.板蓝根的功效是:利咽、凉血 39.木蝴蝶的功效是:利咽、疏肝。40.射干除清热利咽外,又能:祛痰 41.木蝴蝶除清热利咽外,又能:疏肝 42.板蓝根除清热利咽外,又能:凉血。43.青蒿的主治病症是:疟疾寒热。44.胡黄连的主治病症是:温热泻痢。

45.石膏的主治病症有:气分高热、肺热咳喘、胃火牙痛、水火烫伤。46.黄芩、黄连、黄柏均具备的功效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47.栀子的药理作用有:降血压、抗菌抗炎、镇静镇痛、保肝利胆 48.黄连配木香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理气止痛。

11.有限的远程培训无价的知识获取 篇十一

这次培训课程共11项,从《基建项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案例》、《房屋资产管理审计案例》到《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审计调查方案及典型案例》、《人民银行安全保卫专项审计》;从《征信管理审计——审计重点与审计方法》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资产负债表健康审计》等等。可谓“内容全,观点新,重务实”。11个内审转型典型案例,11位老师精彩授课,我感受到的是内审转型硕果累累,感受到的是内审人一丝不苟和慎密的逻辑判断与分析,感悟最深的更是自身与转型要求的差距,判断能力的差距,思考深度的差距,分析水平的差距。一门门生动的课程,帮助我丰富了知识结构,开阔了眼界,不仅带来了最新,最先进的内部审计成果,还给我解答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疑惑,可谓立足全面,着眼实务,犹如黑暗之中的灯塔,指引着我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从而受益一生。2014年我参加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织的全国性知识竞赛,在备战竞赛的那段难忘的日子,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短期要求吸收,而且自己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等困难,自己并未打退堂鼓,而是以饱满的热情站在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上,努力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三落实,并注重在学习中消化吸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在全国10万参赛“中国内部审计知识竞赛”大军队伍中,我荣获二等奖。我也深深体味到“有限的远程培训,无价的知识获取”的快乐。更深切感到:学习审计知识对于自身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大有裨益。

一、内审文化,代表着人民银行内部管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推进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审计以及绩效审计转变。内审工作转型的总体思路是要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内审部门遵循国家《内部审计准则》,借鉴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方法,及时开展课题攻关,总结成功经验,形成了丰硕的转型成果。典型案例培训课程是转型成果展示,是经验推介,专业辅导,也是对人民银行内部管理规范的系统梳理。

通过学习内审转型典型案例培训课程,笔者有一个强烈感触:在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身上,蕴含着讲精神求精细创精品的浓厚氛围,体现着敢于探索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敬业务实的执业风尚,走在人民银行内部管理先进文化建设最前列。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是内审转型的理念,也应当是人民银行全体管理人员的共有理念。“符合国际通则,具有中国特色”不仅是内审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应当是我们央行各个领域文化建设的共同方向。

在审计实践中,很多内审人员追求着“能不能做得更好”的组织价值,这正是精益求精敬业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有追求的内审人员那里,原本枯燥乏味又得罪人的苦差事被转换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管理活动。武汉分行唐耀东老师讲授的《房屋资产管理审计案例》抓住当前最敏感的事项选题,全面地历史地审计分析房屋资产管理状况,做出真实性、合规性、安全性、效益性和贡献率评价,直接服务于人民银行内部治理。实行账务核对与实地查看结合,权证登记与实物测量印证,讲授的是审计方法,传递的是强烈责任感和敬业进取精神。

二、转型案例,是人民银行有效实施内控管理的经典范例

据说,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最大区别是:法官审理案件依据的不是法律条款,而是判例。案例的专业指导作用于此可见。笔者理解:将法理蕴涵于判例中昭示天下晓谕后人只是文化习惯的差异,千个师傅万个法,筷子叉子都能吃饭,在中国古代,也曾有以吏为师的提法。我们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内审转型时期,总行将内审人员探索实践的成果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归集,组织学习推广,必将大大加快内审工作全面转型的步伐。

远程培训课程中的典型案例从审计背景讲选题,从审计目标讲意义,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讲操作,从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讲成果,系统演示各项内部审计控制活动的全过程,都是源于各位讲授老师亲身实践的经典之作。在思路上给人启示,在方法上给人指引,往往独辟蹊径,时时胜人一筹,实践中便于借鉴。武汉分行崔健老师讲授的《征信管理审计》,系统演示了将征信管理工作合规性、绩效性“三E”目标细化为审计内容、审计关注重点的过程,介绍审计方法,讲解审计依据,提示审计视角,管理工作经验的炉火纯青令人敬仰。针对征信管理绩效不易数据化难点,以宏阔的视野收集业务量基础数据,以系统的思维设计调查问卷,最后进行十多个方面绩效评价,指出发展方向。这种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引领,以法规为依据,善于寻找方法途径,应然与实然对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使得我们有幸一窥人民银行内部管理先进文化的前沿。

三、内审规范,是人民银行内控管理要求的系统规范

在推进内审转型过程中,总行内审司既注重整体推动和规划安排,又注重充分调动各分支行大胆尝试、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将分支行的实践经验和转型探索成果转化为典型案例、培训课程等方式推广,进而提炼完善,形成《审计规范》。

《审计规范》是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典范。在济南分行刘晶老师讲授的《物理环境安全审计》课程中,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规范》,我们从中可以领略总行《审计规范》的科学和实用特色:是一个包含总体要求、审计流程、检查指南和评价指南的严密完备的知识体系。在总体要求中,明确了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的一般原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程序。在审计流程中,将信息技术审计划分为组织与计划、安全技术、开发与采购、运维与外包、应用控制5个领域30个流程,指出存在的主要风险。在检查指南中,进一步细分为138个子流程,详细列示各流程的审计目标、控制活动、检查内容和典型问题。在评价指南中,明确了各流程的成熟度指标,便于对号入座进行评价。在《审计规范》指引下,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能够快速建立起信息技术管理的知识架构。笔者体会,《审计规范》的颁布,不仅是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便于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同时也是指导相关业务岗位规范管理、有效履职非常实用的教材,应当成为人民银行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12.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篇十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中医妇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不孕症的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按照文献[3]进行,基本辨证类型属于肾虚痰瘀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5),其中,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27.8±8.1)岁;不孕年限1.5~5年,平均(2.6±0.8)年。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26.4±8.0)岁;不孕年限2~6年,平均(3.3±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采用中药温肾涤痰法为基础配合中药周期疗法进行治疗。(1)温肾涤痰法:方药选自拟温肾涤痰方加减。药物组方:淫羊藿15 g,肉桂15 g,炮姜15 g,仙茅15 g,肉苁蓉15 g,白术20 g,茯苓15 g,制南星10 g,石菖蒲15 g,昆布10 g,法夏12 g,丹参15 g,甘草9 g。(2)中药周期疗法:按照人工周期4期服用。(1)月经期(第1~5天):以活血调经为主,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用桃仁12 g、红花12 g,当归10 g,川芎15 g,益母草15 g,白芍12 g,香附15 g,泽兰12 g;(2)卵泡期(第6~12天)以补肾滋阴为主,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用山茱萸12 g,山药15 g,生地黄15 g,女贞子12 g,黄精12 g,何首乌12 g;(3)排卵期(第13~18天)以补肾通络活血为主,在基础方的基础上加用桃仁12 g,红花12 g,水蛭3 g,蛇床子12 g,茺蔚子12 g,川牛膝10 g;(4)经前期(第19~27天)以补肾温阳为主。在基础方的基基础础上上加加用用熟熟地地黄黄1122 gg,,紫紫河河车车1155 gg,,枸枸杞杞2200 gg,,黄黄芪芪1122 gg,,柴柴胡12 g,香附12 g,以行气活血,为行经做准备。上述中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共治疗3个月。

1.2.2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于月经第5天开始每天服用克罗米芬50~100 mg,连用5 d。若无排卵或妊娠,则如法开始下一周期的治疗。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雌二醇(E2)和睾酮(T);(2)基础体温测定:治疗前1月和治疗后每天监测基础体温;(3)B超检查: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月经周期的第9天进行B超检查,观察卵巢大小、卵泡数目及直径等。

1.4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妊娠;有效:虽未受孕,但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等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月经周期基本规律,经量正常,B超见卵泡发育良好并有排卵,基础体温呈双相;无效:未受孕,症状无改善,B超监测无排卵,基础体温呈单相,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4]。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FSH、LH、PRL、E2、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SH、LH、PRL、E2、T水平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周期排卵率为51.1%(23/45),对照组为34.3%(12/35),观察组周期排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妊娠率为37.8%(17/45),对照组为22.9%(8/35),观察组治疗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范畴[5]。一般认为,肝、脾、肾在女性月经和生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和生殖功能。另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患者大多形体较为肥胖,胖人多痰湿,痰湿蕴结,阻塞气机,气滞血瘀,冲任及胞宫胞脉不通,月事不调,故不能成孕;此外,湿、瘀血多与肝、脾、肾三脏受损并存。根据以上病机特点,笔者采用温肾涤痰法为基础配合中药周期疗法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温肾涤痰方中炮姜、肉桂、淫羊藿温肾补脾,为君药;法夏化痰止呕、制南星清热化痰、昆布化痰软坚,白术、茯苓健脾化痰,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共为臣药;仙茅和肉苁蓉温润不燥,用以增加淫羊藿、肉桂温肾阳之功,丹参养血活血以增强活血化瘀之效,共为佐药;甘草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阳、化痰通瘀之功效。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依据月经周期中的四个阶段不同生理病理特点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月经期重在活血调经;卵泡期为阴血的恢复和滋长期,胞宫在肾气的作用下,使精血充盈,气血调和,为排卵打下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该期重在补肾滋阴。排卵期是阴阳交替、重阴转阳的重要阶段,此期重在促发育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出。经前期生理变化是阴充阳长,肾阳之气渐旺,胞宫渐暖,准备受孕,故此时以温阳补肾、益气养血为主。

本研究采用温肾涤痰法为基础配合中药周期疗法辨证施治,不但兼顾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患者肾虚痰阻血瘀和肝脾肾受损的基本病机,而且也兼顾了月经周期的不同病理生理特点,进行辨证选方用药,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统一以及气血阴阳恢复新的平衡。本研究结果显示,此种疗法可改变体内FSH、LH、PRL、E2、T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促排卵,提高妊娠率,较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有明显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观察以中药温肾涤痰法为基础配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效果。方法:将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5),分别采用以中药温肾涤痰法为基础配合中药周期疗法进行治疗和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FSH、LH、PRL、E2、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周期排卵率(51.1%)明显高于对照组(34.3%)(P<0.05)。观察组治疗后妊娠率(37.8%)明显高于对照组(22.9%)(P<0.05)。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P<0.05)。结论:采用中药温肾涤痰法为基础配合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可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温肾涤痰法,中药周期疗法,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参考文献

[1]陈莉,张勤华,唐敏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中西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3,33(1):31-33.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3-34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7-139.

[4]黄健.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4(22):157-158.

13.中药饮片基础知识培训 篇十三

1[单选题] 中药功效是指 A.中药的作用趋向 B.中药的作用部位 C.中药的安全程度

D.中药防治诊断疾病及保健作用 E.中药作用性质

2[多选题] 按照中医治疗学,功效可分为 A.对证功效 B.对因功效 C.对症功效

D.对气血津液辨证功效 E.对现代病证功效

3[单选题] 既属于中医辨证学分类,又属于中医治疗学分类的内容是 A.对症功效 B.对六经功效 C.对三焦功效 D.对因功效

E.对现代病证功效

4[单选题] 对因功效不包括 A.祛风 B.除湿 C.杀虫 D.清热 E.平喘

5[单选题] 降血糖属于 A.对因功效 B.对证功效

C.对现代病证功效 D.对症功效 E.脏腑辨证功效

/ 2

(题共用备选答案)A.清气分热 B.温中补中 C.涩精止遗 D.和解少阳 E.补气生津

6[单选题] 属于卫气营血辨证的功效是 7[单选题] 属于三焦辨证的功效是 8[单选题] 属于气血津液辨证的功效是 9[单选题] 属于六经辨证的功效是

10[多选题] 属于对因功效的内容是 A.化痰 B.止痢 C.散寒 D.化瘀 E.排脓

14.关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 篇十四

引 言

中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药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保存完好的中药财富。从神农氏尝百草起,到秦汉《五十二病方》,到明代载方六万多的《普济方》,到清末累积药方达十万个以上。近现代,在前人的基础上,中药学又迅速发展,开发出了许多有效的现代方济。国际上,随着人们对西药副作用认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出现了从天然药物,特别是从传统的中药中开发新药的热点。

药品开发,从选方、试验、试用到投产,一般要经历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要花费大量的开发成本。中药的开发也是如此。和其它药品一样,中药也是人类智力劳动的成果,具有商业价值,因而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随着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逐渐完善,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家和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较晚,还不够完善,加上中药许多自身的特点,现有的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很难为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保护。因此,在国内经常出现中药知识产权被侵犯而法律法规无法解决的情况。一些新药被某些企业开发生产以后,很快就被其它企业仿制,导致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和限制了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

另外,中药和西药差别很大。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可为西药提供健全的保护,而中药的自身特征则与这种制度不符,很难获得发达国家的保护。这使在国际上传播中药文化和开拓中药国际市场非常困难。中药的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不能获得保护,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又肆无忌旦地仿制我国中药,造成我国大量中药的无形资产流失。本文从专利保护、行政保护、商标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提出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除运用现有的办法外,应当着重改善和加强中药的专利保护,结合中药特点,对我国中药的专利保护提出了建议。专 利 保 护

专利保护是药品发明保护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世界各国对药品发明的保护也主要采用专利保护。我国1985年的专利法,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健康的需要,对药品和用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不给予专利保护,只保护药品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的专利保护相对于产品专利保护要弱得多,它并不禁止他人用不同的方法获得相同的产品,因此方法专利保护只是一种相对保护,只有产品专利保护才是绝对的、有效的保护方式。1993年我国修改了专利法,开始给予药品发明专利保护,使我国专利法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利法相一致。其积极的作用是有利于我国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医药技术,促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

中药的专利保护基本上是与专利法的实施和修改同步的。在1993年以前,中药的专利申请都仅涉及方法发明和医药机械;1993年以后则主要涉及产品发明。在中药的产品发明专利申请中,又以中药复方制剂的申请为多,占中药产品发明申请量的80%以上。这类发明的技术特征主要在于开发出了新的中药配方,要求保护的就是中药配

方。

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把中药作为一种化合物申请的专利不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难度很。一味中药可能含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化合物,找到有效部位十分困难,而提取一个有效的纯化合物就更难了。只有使用先进的技术才能从中药中得到有效成分,从而按西药产品发明专利申请的形式申请中药的产品发明专利。这类专利申请现在主要由日本、台湾、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申请者提出。它完全把中药西药化,专利保护上完全等同于西药。这种类型的专利,对药品的保护最强,可能代表了未来中药的发展趋势。

按照目前对中药实施专利保护的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侵权认定就非常困难。在制备中药过程中,几十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加工处理时这些物质又可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制备成片剂或汤剂的中成药后,即使采用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分析出它的原始配方和生产工艺。实践中,权利人认为他人可能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但拿到他人的药品后,根本无法拿他人产品的技术特征与自己专利的技术特征相比较,无法证明他人是否侵权。即使分析出他人药品与自己药品含有几十种相同的化合物,但一味中药中往往含有几百甚至上千种化合物,并且同一种化合物他人可以从其他的途径、其他配方中获得,也无法证明他人一定侵权。可能明明构成侵权,而权利人无法认定侵权的事实,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人们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人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中药发明,他人也无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限制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行 政 保 护

在修订后的中国专利法1993年开始对药品进行专利保护以前,我国主要依靠行政立法保护药品的知识产权。1993年以后,则是两套系统并行。这里的行政保护是指除专利、商标之外,依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国卫生部于1987年颁发了《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规定新药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发给研制单位“新药证书”;凡卫生部批准的新药,其他单位如未得到原研制单位的技术许可,在以下时限内不得移植生产:自颁发“新药证书”之日起,第一类新药八年;第二类新药六年;第三类新药四年;第四类新药三年。这种保护适用于所有药品,并非是给予中药的特殊保护。一项药品从开发、适用到投产,往往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要花费巨额的开发成本,《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所给予的保护时限过短,最长才八年,开发商在此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收回开发成本。

1993年施行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中药的知识产权提供特殊保护。《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提取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成品。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不适用本条例。”可见《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适用范围很广,只要没有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都可以申请中药品种保护。该条例还规定:依照《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规定》申请新药保护的,在保护期过后,和申请专利的在专利有效期过后,仍可申请中药品种保护。

申请中药品种保护的条件非常宽泛,不要求有新颖性、创造性。已公开发表、公

开使用的药物,仍可申请。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两级。对特定疾病有特殊疗效的、相当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人工制成品的以及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可以申请一级保护;属一级保护的品种和已经解除一级保护的品种、对特定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和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种及特殊制剂可以申请二级保护。申请经卫生部批准后,颁发《中药保护品种证书》,并发布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上。中药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限分别为三十年、二十年、十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但每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第一次批准的保护期限。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期限为七年。在保护期满后可以延长七年。

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保护期内只能由获得《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企业生产。如果被批准保护的中药品种在批准前是由多家企业生产的,未申请《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可以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发布六个月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补发《中药保护品种证书》。逾期没有申请的,应在限期内停止生产。限期内未停产的和其他没有获得该中药品种保护的,擅自仿制该中药保护品种,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生产假药处理。

中药品种保护是保护中药知识产权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其申请条件要远低于专利,而对其所实施的保护时间又基本与专利相当。一级保护品种的保护时间比专利有效期还要长。自1993年施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共受理了1754个中药品种保护的申请,867个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有效的保护了我国中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92年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第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美国专利药品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可以到中国申请行政保护。为实施该备忘录,我国先后制定了《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药品行政保护实施细则》。这种行政保护实际上是美国的“管线保护(Pipeling Protection)”政策在中国的应用。管线保护政策是美国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推行的一种主张,含义是:一个国家对药品、农业化学和化学产品第一次提供专利保护时,要求该国对不论在那一个国家获得药品和农用化学药品专利的产品,只要还未进入该国的市场,都应在这些产品专利剩余保护期内提供相应的保护。我国的行政保护虽然与管线保护有许多区别,但它们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一样的。《药品行政保护条例》规定外国药品独占权人,1993年1月1日前依照中国专利法的规定其独占权不受保护的;或1986年1月1日至1993年1月1日期间获得禁止他人在申请人所在国制造、使用或销售的独占权的;或提出行政保护生效日前尚未在中国销售的可以申请行政保护。

行政保护的保护期限为七年零六个月。对获得行政保护的药品,未经药品独占权人的许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得批准他人制造或者销售该药品。未经药品独占权人的许可,制造或者销售该药品的,药品独占权人可以请求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制止侵权行为,药品独占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经济赔偿。

自从与美国签署《关于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后,我国先后与欧盟、日本、瑞士等19个国家签署协议。《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对这些国家都适用。《药品行政保

护条例》只适用于1993年以前在这些国家享有药品独占权的人,一般是在这些国家的药品专利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满足条件的申请人会越来越少,最后《药品行政保护条例》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申请药品行政保护的条件较宽泛。《新药审批办法》和《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中,只对新药的质量、药理、毒理等方面提出一些标准。未对药品的新颖性、创造性作过多规定。《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则不要求药品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只在第六条、第七条对药品疗效提出特定要求。申请中药品种保护,也不要求公开该药品的技术特征。该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工艺制法,在保护期限内由获得《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和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密,不得公开。《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主要出于政策性考虑,为中药提供特殊保护,是保护中药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是这种保护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它可能使企业对一种中药品种形成垄断,有利于促进个别企业的发展,但对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不利;也可能抬高中药的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另外,这种保护仅在国内适用,无法与国际上的通用做法接轨。

商 标 保 护

商标作为商品和企业的象征,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商标已不仅仅是一种标记,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一个知名商标,往往蕴含着企业的形象、商品质量、顾客对商品的信赖,甚至有企业的文化内涵。顾客可能仅因为信赖该知名商标而购买其商品。例如同仁堂、达仁堂等知名商标,由于在顾客心中有极好的形象,带动了其相应药品的销售。知名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财产,其价值有时远远超过有形资产,在企业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中医药企业对商标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普遍表现商标意识淡漠。我国商标法和药品管理法都规定人用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未经注册不得在市场上销售。但药品商标的注册量却很少。我国共有2,000万家企业,到1995年约注册了500万件商标,平均40家企业才有一个企业注册商标。许多驰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然后再斥巨资把商标购回,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中医药企业的商标保护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往往把药品通用名称与商标混淆。一些企业在开发出一种新药品后,给药品命名并用该名称注册商标。后来该药品名称被收入《药典》,被主管部门认定为药品的通用名称,该名称则失去了商标的意义。任何厂家都可以把它用在自己的产品上。拥有该注册商标的企业,不得不重新注册一商标。原商标中所蕴含的无形资产,也随之逝去。

另外,中医药企业多喜欢把药品的原料或药品的功能注册为商标,如前列康、镇脑宁等。我国商标法第八条(6)明确规定,不得使用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图形作为商标。这类商标,即使获得注册,理论上也可由其他人申请撤销。这种文字或图形理论上应为公众共有,不属于任何人专有。企业无权禁止他人用相同的文字或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注册商标。

商 业 秘 密 保 护

《反不当竞争法》把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对象就是配方和生产工艺。中药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配方也复杂多样,从产品很难应用反向工程倒推出中药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因此从中药领域的技术特征看,商业秘密保护将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很有效的一种方式。

《反不当竞争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侵害商业秘密的行为。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利用权利人商业秘密: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利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使用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我国许多知名的商标都是用商业秘密保护其知识产权。如云南白药等。实践证明只要生产企业保护措施得当,用商业秘密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非常有效。

建 议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有丰富的中药智慧财产。我国还是中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大国。中药在国内和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关系到我国中药事业发展,关系到人民医疗健康。除了运用商标、商业秘密和行政保护等办法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外,我国还应结合中药特点,提出可以为国际上接受的切实有效的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如上文所分析,中药的行政保护只是一种政策性保护,并且只能适用于国内,我国中药的知识产权在其他国家还是无法获得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除厂家自行的依靠商业秘密保护外,最终的、可在国际上获得普遍认可的还是专利保护。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厂家用中药产品的确实成分去申请专利,但如上文分析,依现在的技术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即使有些中药可以分析出成分,也要花费大量的分析成本。用中药的成分申请专利可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现在的中国是不可行的。中药学中有中药复方有效部分理论。有效部分,是指各种中药复方的药物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大类化合物。即将某个中药复方药物看作一个整体,根据其所含不同种类的中药成分,采用现代分离手段,将其分离为各个有效部分,如黄酮类,每个有效部分为性质相近的化合物群。它不同于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指具体的对治疗有作用的化合物。一味中药,根据所含的已知的大类,采用系统溶剂分离,即用不同的溶剂提取,用简单的工艺即可以鉴定出它的有效部分。

有效部分是中药药理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可否将其应用到专利申请中,用一味中药的有效部分作为技术特征申请专利。不同的中药有不同功能,其有效部分也应是不同的。用简单的方法应可以鉴别出两种的有效部分是否相同。以此来比较它们的技术特征,判断是否侵权。由于有效部分是指几大类物质,每一类中包含许多性质相近的化合物,把它作为技术特征申请,仍很宽泛,实践中可能仍有问题。

如果要求中药品种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不仅应包括有效部分,而且还要包括配方、药效,就可能既保留了现有中药品种专利保护的优点,也能克服无法认定侵权事实的不足。这种方法符合中药的特点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可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4.《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试行)》

5.《国家医药管理局专利管理办法》

6.《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和《药品行政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7.《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8.《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

9.《新药审批办法》、《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

上一篇:飞行俱乐部揭牌仪式下一篇:元旦游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