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论文(14篇)
1.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一
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
技术》说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来,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说课大赛,聆听评委老师的悉心指导。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分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课介绍有关信息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以后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打下基础。
2、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提问、启发、观察、分组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
【过程与方法】 理解信息的特征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概念与特征、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难点:信息的特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所以用提问法、探讨法、讲授法等手段在普通教室进行授课。主要用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教具。
2、学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创设情景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是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信鸽传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信鸽传信从唐代开始已普遍,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所以古代信鸽传信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示图片)。如果我让同学们把一条紧急信息传递国外的朋友,那你们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导入性提问)通过这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回答问题;这既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环节是 任务驱动、分组讨论
提出教学任务一:校园里铃声响、十字路口的红灯、报纸上的文字等举例让学生分组交流说出信息有哪些特征和信息的概念。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分组交流要总结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概念。这样做是让学生逐步培养获得知识,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任务二: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那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经历了什么样的悠久历史?
通过合作交流要说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师生的互动性,主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探索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始终学习的手段。第三环节是 归纳、总结知识点 老师引导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1、信息是实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信息的特征是普遍性、传递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价值型、无限性、时效性。
2、信息技术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它的英文缩写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技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及普及、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第四环节是布置作业
1、利用因特网、查找有关信息技术的利和弊的相关资料。第五环节是板书设计
适当的板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揭示教材精华。
1、信息的特征、信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二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使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我们要培养符合信息时代高素质的人才, 必须在培养其信息素质的同时, 提高其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品德情感以及社会责任。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 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 拓宽知识面, 全面掌握和透彻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做好课堂设计, 并善于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计算机病毒”的内容时, 教师不能单纯地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 应搜集一些图像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病毒发作时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备课, 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以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
二、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培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 电脑媒体由展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 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 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 更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 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充分构造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 使更多的人获得意义建构的机会, 不应该死守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
三、以学科整合为渗透点, 启迪学生信息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及相互渗透, 使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和隐性地贯穿于各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学中信息化思想的合理渗透, 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进行高效率学习, 使学生的信息思维受到启迪。这将为学生自主提高信息素养, 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 教师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玩游戏、看影碟, 可以辅助学习……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 对于这个问题较难回答。这时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主要应用, 如向学生指出天气预报是用计算机算出的, 自动洗衣机、微波炉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这些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合教学, 丰富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未来的信息社会应是一个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 这就需要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信息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不断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为作文课寻找资料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网页保存等技能, 还大大提升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提升了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三
【关键词】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51-02
一、信息技术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是一种学科教育。在我国高中技术课中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学生要掌握住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和表达交流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通过思想的交流和合作,力争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理解信息技术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力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是一种综合能力,包含了人文、经济、技术和法律等众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和众多学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和评估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不仅需要采用熟练的信息技术,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调查方法,通过不断的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通过这种工具能够不断的提升信息素养。
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课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信息技术课能够培养学生操作和应用的能力,同时对于信息素养也特别重视。我国陈至立部长就在某次的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信息素养成为科学素养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在未来的世界中,那些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必然会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上,充分的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要力争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来不断的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在信息技术课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
信息技术教育这么学科,相对于其余学科来说,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为我所用,要不断的调整教学的模式,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老师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培养学生的兴趣
最好的学习老师是兴趣。国内外众多学者也都做出充分的研究,认为只有对学习的学科感兴趣,才能够快速的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那么也无法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力争将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将枯燥的学电脑转变为玩电脑和轻松的使用电脑,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借助电脑游戏,通过游戏来训练他们对电脑的使用。如采用蜘蛛纸牌、五子棋游戏等来进行对鼠标的使用训练,通过打地鼠等来训练指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学的能力,这样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着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构建其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的能力,才能够不断的探索出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对于那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点拨,同时借助目前的网络资源,能够快速的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信息技术课上快速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要求教师有着很高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够融会贯通到教学中去,并且能够将信息素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师的自身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就需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种培训和观摩教学,要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来为我所用,要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视野,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教师是学生和书本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多锻炼讲、听、评和自己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4.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积极的和有利的信息,但是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信息垃圾。当前的学生往往正在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来提高对于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处理能力。因此,针对大量的信息,学生要学会选择信息,力争判断出信息的真实价值和真伪。同时,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坚决的抵制不良信息。只有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信息环境,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的在信息技术课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的素养,同时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开拓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知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林林.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12).
[2]刘素英.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J].学周刊,2013,(01).
4.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四
信息技术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做第I卷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B.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C.信息就是书报或电视节目等
D.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信息存在
2、在ASCII码表中,字符“f” 的ASCII码是102,则字符“E”的ASCII码是()A.51 B.69 C.103 D.125
3、十进制数11与二进制数11相加的结果用二进制表示是()
A.(1100)2 B.(10110)2 C.(1111)2 D.(1110)2
4、每次信息技术变革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以下变革中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是()A.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B.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C.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电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D.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5、同学们想将报纸上的一篇冬奥会的纪实报道的图文信息作为电子素材,需要使用()设备最为快捷
A.扫描仪 B.录音笔 C.绘图仪 D.打印机
6、用户浏览网页时,如果发现有用的信息,可以将它们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参考。IE提供了保存整个Web页或保存其中部分内容(如文本、图片等)的功能,具体操作步骤的顺序为()①将当前页保存在计算机上单击“文件”—“另存为”命令 ②选择用于保存网页的文件夹,③单击“保存”
④在“文件名”文本框中键入当前页的名称,“文件类型”选择“网页,全部(*.htm;*.html)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7、通过百度使用全文搜索的方式,查找茅盾的作品《子夜》信息,下列选项中搜索结果精确的关键词是()
A.茅盾 B.茅盾 子夜 C.子夜 D.茅盾小说
8、在WORD 2003中插入logo时,发现图片边缘有多余部分,可以选择()工具按钮进行处理 A. B.
C.
D.
9、对一幅又暗又模糊的老旧照片进行亮度/对比度的调整,最适合的软件是()A.Excel B.Audition C.windows movie maker D.photo shop
10、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需要将U盘中的“人民广场.jpg”图片移动到F盘的“多媒体”文件夹下的子文件夹“图片”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选中“人民广场.jpg”→剪切→打开“F:多媒体图片”文件夹→粘贴 B.选中“人民广场.jpg”→复制→打开“F: 图片”文件夹→粘贴 C.选中“人民广场.jpg”→复制→打开“F:多媒体图片”文件夹→粘贴 D.选中“人民广场.jpg”→剪切→打开“F: 图片”文件夹→粘贴
11、张明到商场挑选了一款下列配置的电脑:Intel 酷睿 i5 3450/4GB DDR3 1333/1TB 7200转/20英寸,该配置对应的硬件名称依次是()
A.主板/硬盘/内存/显示器 B.CPU/硬盘/内存/显示器 C.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 D.CPU/内存/硬盘/显示器
12、在Excel的C5单元格中输入“=9+2*8-MAX(10,9)”双引号中的内容,按下回车键后,单元格中显示()A.=9+2*8-MAX(10,9)B.15 C.78 D.FALSE
13、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有四种,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来说,最佳组织方式(),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发展趋势
A.主题树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 B.数据库方式和文件方式相结合 C.主题树方式和文件方式相结合 D.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
14、将学生期末成绩表存放到学校成绩管理数据库中,某位同学各科成绩构成一个()A.表单 B.记录 C.信息 D.数据
15、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计算机病毒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和破坏性 B.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和表现性 C.计算机病毒具有可触发性和潜伏性 D.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和免疫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 必修模块试题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5分)
期末考试后,班主任老师请学习委员统计分析班级的考试成绩,制成图文并茂的“期末成绩分析报告”和“演示文稿”。下表是“高二(1)班的考试成绩表:
16、(2分)为了使学号中的“O”存在,需要将A列的学号设置为 格式。
17、(6分)要在H3单元格中计算李云的总分和平均分,分别选中I3单元格和J3单元格,输入 和(使用函数),并使用 功能,快速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
18、(1分)班主任想为语文老师提供一份依据语文成绩降序排列的成绩表,为此要使用菜单“ ”(选填“插入”、“数据”或“工具”)
19、(1分)要列出总分在600分以上的同学,需要使用“ ”菜单下的“筛选”命令。A.编辑 B.格式 C.数据 D.工具 20、(6分)在用WORD编辑分析报告时,需要把Excel中的图表插入到分析报告里,这时需要的操作是,在WORD中该图表以 形式存在。
21、(1分)在打印输出WORD文件前,为了查看打印后的效果,可以执行
命令
A B.C D
22、(2分)要将分析报告打印到A4纸上,应选择“文件”菜单下的“ ”选项,再将“纸张大小”设置为A4。
23、(2分)在用PowerPoint进行“演示文稿”制作时,要实现两个幻灯片之间的过渡效果,应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 ”选项。
24、(2分)演示文稿制作完成后,应以 为扩展名保存。
25、(2分)在统计完成后,需要把制作好的分析报告和演示文稿发给班主任老师,可以采用最快捷的即时交流工具有:(至少填两项)第二部分 选修模块试题 【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
三、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30分)
元旦放假时,刘丽参加了一次初中同学聚会,场面非常热闹,同学们玩得很尽兴。
1、(3分)刘丽把整个聚会过程用数码摄像机记录了下来,可以用 软件来编辑这个视频。
2、(3分)想为视频加上背景音乐,下面 文件可以采用。(选填“回家.wav”、“回家.bmp”或“回家.html”)
3、(3分)背景音乐是一段采样频率为44.1KHz,量化位数为16位的立体声音乐,播放了4分钟,需要的磁盘空间大约为 MB(填写表达式)
4、(3分)张华因为有事没有参加聚会,但她想在聚会的合影上加上自己,在Photoshop中对图像选择不规则的区域,适合的工具为。(至少写一个)
5、(3分)一张分辨率是1920*1080像素,色彩位数是32位真彩色的图像所占空间大小为 KB。(填写表达式)
6、(3分)刘丽想用Audition把背景音乐添加首尾淡入淡出的效果,应执行“效果”菜单下的“ ”(选填“修复”、“变速/变调”或“振幅和压限”命令)
7、(3分)班长想用Flash制作多媒体作品发给大家,开头有一个小球从左侧弹跳到右侧的动画,他应该选择 动画类型
8、(3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过程大致分为:①脚本编写②需求分析③编辑制作④规划设计⑤素材采集,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24153
9、(3分)班长使用Flash制作文字的探照灯效果,需要添加 图层
10、(3分)班长制作完成发布后给大家展示,展示的作品的文件扩展名是 A..wav B..gif C..bmp D..swf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5:C B D C A A D B D A D B D B D
二、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5分)
16、文本
17、=SUM(C3:H3)、=AVERAGE(C3:H3)、自动填充
18、数据
19、C 20、复制和粘贴、图片
21、B
22、页面设置
23、幻灯片切换
24、.PPT
25、QQ、微信、YY等
【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
三、实践分析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30分)
26、绘声绘影或premiere或Windows Movie maker
27、回家.wav 28、44.1*1000*16*2*4*60/8/1000/1000
29、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磁性套索工具 30、1920*1080*32/8/1000
31、振幅和压限
32、运动引导路径 33、24153
34、遮罩
5.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五
学习目的:
1、生活中的数字化产品,了解它的功能。
2、能初步识别并抵制盗版和冒牌商品。
3、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
4、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黑客活动的危害性。
5、能正确使用病毒防治软件。
6、知道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学习重点:
1、各阶段知识产权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学习过程:
一、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列举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用品?
2、描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实现这个目标涉及到哪些技术和设备,对人员有什么要求?
3、信息技术如何据推动经济发展?
二、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规定的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总称,包括相应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传统的知识产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工业产权,包括以专利权、商标专用权为主要内容的与工业产业有关的权利,包括发明、商标、服务标记、工业品外观设计、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方面的相关权利的保护,以制止不正当竞争。另一部分称为版权(著作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音乐、戏曲、绘画、雕塑、摄影、电影等方面的作品,以及由这些作品所演绎形成的新作品。
3、保护知识产权
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可以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鼓励大家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就信息技术领域而言,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在 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等硬件的设计制造以及软件的原创成果的保护。开发者设计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起就受到法律的保护。......
作为软件的使用者,应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及未经授权的软件。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非法操作,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售等侵权活动。
三、病毒的特征和防治
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原来是一些喜欢在网络上搞恶作剧的人(电脑黑客,hacker)编制的一些能够通过修改程序,尽可能地把自身复制进去,进而去传染给其他程序的具有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1)寄生性(2)传染性(3)潜伏性(4)爆发性(5)破坏性
3、计算机病毒的症状
(1)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
(2)磁盘可用空间突然变小,或系统不能识别磁盘设备;(3)有异常动作,如突然死机又自动启动等;(4)访问设备时有异常现象,如显示器显示乱字符,打印机乱动作或打印乱字符;(5)程序或数据无缘无故的丢失,找不到文件等;
(6)可执行文件、覆盖文件或一些数据文件长度发生变化;(7)发现来历不明的隐含文件;
(8)访问设备的时间比平时长,如长时间访问磁盘等现象;(9)上网的计算机发生不能控制的自动操作现象;(10)机器发出怪声。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预防,检查,消毒。可以采用一些专用的计算机病毒软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计算机系统和所有软件进行检查和消毒。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对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1)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环境无病毒,最好用硬盘启动计算机系统。(2)对重要的数据要定期进行备份。(3)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或光盘。(4)不要非法复制别人的软件。
(5)安装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反病毒软件。
(6)对从网络下载的各种免费和共享软件,要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杀毒后再安装使用。(7)要谨慎处理收到的电子邮件,一般不要运行电子邮件附件中的程序,也不要打开电子邮件中的任何文件,如果必须打开,则最好在打开之前要求对方确认。常用的杀毒软件有:金山毒霸,KV3000,瑞星,诺顿等
四、信息安全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定义,信息安全是信息系统或者信息安全产品的安全策略、安全功能的管理、开发、维护、检测、恢复和评测的总称。
信息安全应包括: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抗抵赖等五类安全服务,以及能够对这五类安全服务提供支持的八类安全机制和普遍安全机制,如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数据交换控制、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数字认证等。
五、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六、练习题
1、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A、用酒精擦拭U盘后才使用 B、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上查杀病毒的软件
2、计算机病毒是指()
A、带细菌的磁盘
B、已损坏的磁盘 C、具有破坏性的特制程序 D、被破坏了的程序
3、使计算机病毒传播范围最广的媒介是()
A、硬磁盘 B、软磁盘 C、内部存储器 D、互联网 4 对存有重要数据的软盘,防止计算机病毒感染的方法是
A、保持软盘清洁
B 通过使用写保护防止病毒侵入
C、定期格式化
D不要与有病毒的软盘放在一起
5、计算机黑客是()
A、一种病毒 B、一种游戏软件 C、一种不健康的网站所有批处理文件 D、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
6、计算机病毒指的是()
A可使计算机生病的病菌
B 可使人生病的病菌
C已感染病毒的计算机磁盘
D 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7、为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染,应该做到不要()
A 使用软盘
B 对硬盘上的文件经常备份
C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D 使用来历不明软盘上的程序
8、下列关于软件版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盗版软件是一种免费软件
B 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是侵权行为 C 使用盗版软件是一种违法行为
D 计算机软件是享有著作保护权的作品
9、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 隐蔽性
B潜伏性
C寄生性 D 免疫性
10、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A生物体
B特殊程序
C幻觉
D 化学物
11、关于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方法不当 B 人为制造
C 频繁关机
D 操作人员不讲卫生
12、未染毒的软盘加上写保护后,在染毒的计算机上使用,该软盘()感染病毒
A不会 B 可能会 C 一定会
D 其它三项都不对
13、如果发现某张软盘上的文件已染上病毒,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用消毒液消毒
D 将软盘上的文件复制到别处的软盘上使用 C用反病毒软件清除软盘上的病毒 B 停止使用,使其慢慢消失
14、下列不违反《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行为是()
A未经允许贩卖他人软件
B 未经允许复制他人软件
C从因特网上下载共享软件 D 未经允许复制并贩卖他人软件
15、关于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过光盘传播
B 通过电源传播
C通过网上传播
D 通过软盘传播
16、下面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种特殊程序 B像人类的感冒病毒一样,也是可以传播的 C像人类的某些决疾病一样,也是可以潜伏的
D像人类的疾病一样,两台计算机互相靠近就能感染
17、下列能正确防止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方法是()
A不让生病的人操作
B 提高上网速度
C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D提高计算机电源稳定性
18、设一张软盘已染上病毒,能清除病毒的措施是()
A、删除该软盘上的所有文件
B、格式化该软盘
C、删除该软盘上的所有可执行文件 D、删除该软盘上的所有批处理文件
19、下列行为不违背信息道德的是()
A.小王自恃计算机水平很“高”,通过网络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修改别人的文件; B.小丽是A通信公司老总的秘书,于是趁工作之便将公司核心技术文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对手B通信公司老总,并获5万元红包;
C.吴某是编程高手,经过3天的攻关,把某公司辛苦3年开发的程序破解了,并以每套1000元的价格(低于该公司销售价格5000元)卖给了几个公司; D.网友小木是个摄影高手,他登陆某论坛贴图社区,上传若干风景图片,并希望网友对他的作品提出意见。
20、下列行为违反计算机使用道德的是()
A、不随意删除他人的计算机信息 B、随意使用盗版软件 C、维护网络安全,抵制网络破坏
D、不浏览不良信息,不随意约会网友
2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保护的是软件的()权
A、使用 B、复制 C、著作 D、发行
6.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六
结报告
小编精心推荐
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工作总结报告、技术工作总结等,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要听。更多工作总结请登陆出国留学工作总结范文网()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报告:参加了三天的教育技术培训,真的感觉很有收获。培训中忙碌着,学会了很多知识,结合本学科谈谈这次学习的感受。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音乐的教授限
制在“黑板、钢琴、录音机、书本”中,不具备形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对于喜爱视听效果的孩子们,有些时候不容易激发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不但大大提高课堂容量,加强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示范性,融视听为一体,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知识生动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理解音乐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能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亲切、自然的表现音乐、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要求,音乐审美力得到培养。事实证明,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更有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跨世纪的音乐教师,我首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由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转向重视能力、情感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堂教
学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PowerPoint,课件大师、flash、网页)辅助教学,另外还尝试了利用计算机音乐教学软件Cakewalk进行辅助教学,努力提高自己音乐教学的艺术水平。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交互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的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PowerPoint的优点很多,它制作简单,便于操作,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它有极大的局限性——交互性差。如果仅仅是用来演示歌曲或节奏、图片等,它是最好的教学助手,但是如果欣赏一部较大的音乐作品,PowerPoint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我在教学中使用了另外一个软件——课件大师,它具有PowerPoint的优点,同时还有极强的交
互性,并且制作起来比较简单。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也能掌握教学内容。如欣赏课《彼得与狼》,这是一部交响童话,全曲长达30分钟,乐曲由不同乐曲表现不同人物形象。要求通过欣赏全曲,学生应能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形状及它所代表的人物形象的旋律,并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MIDI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产生的效果是传统音乐教学活动所不能比拟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其中,创新精神就是学生的主要素质之一。发展学生个性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对“传统”教育“求同”思想的改革。音乐具有不具象性,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理解为春风,也可以想象为白云、流水或天鹅,音乐的非语义性决定了它没有明确含义。由于每个人 的性格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以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因在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发挥个性,发展他们的才能,不能为“求同”而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音乐教育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答案单一,思维狭窄。大大束缚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想象力成为我尝试使用MIDI技术的动力,在教学当中我做了一些实验,实验表明在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MIDI技术有着其他多媒体软件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音乐欣赏《牧童短笛》,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分三部来实施。其中的第二部分是利用MIDI技术,使用cakewalk软件,在课前把乐曲输入完毕,在课堂上对乐曲实现现场改变,如改变乐曲的音色、速度、音区。使学生直接获得音响效果。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以前做
7.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七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新课程中是这样描述信息素养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 掌握信息技术, 感受信息文化, 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因此, 当代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应该做到: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信息素养的结构和内容
一般来讲,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
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 主要表现在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对信息的内在需求以及对信息所具有的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意识决定态度”,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对自己学习及将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信息的价值, 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 从而自觉形成信息意识, 最终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动。
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文化素质中读、写、算的基本能力, 信息常识和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
就现代社会而言, 一说到信息知识, 人们不约而同地认为信息知识就是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 信息知识不仅包括有关信息的含义等理论知识, 它也包括书籍、报刊等传统信息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有关计算机处理信息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对传统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和知识有所掌握。
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指理解、获取、利用信息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对中学生而言,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以及获得新信息的能力, 从而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
生存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 要想适应信息时代对中学生的要求, 不仅仅需要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知识, 还要具备较高的获取信息能力, 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手段, 收集、获取信息、传递、加工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 中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 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为自己所用, 从而在信息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 用来规范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
信息道德是学生形成正确信息素养的重要保证, 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却不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 最终只能走上不正确的轨道。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行为, 在信息的获取、利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不得危害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在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过程中, 不应该顾此失彼, 要把四个要素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 丰富的信息知识, 扎实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信息道德, 从而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加强信息意识
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 搜集与学生生活学习关系密切的素材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畅游信息世界, 把学生带入信息的氛围中, 认识信息的存在和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使学生逐渐养成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
2. 学习信息知识
信息时代与计算机密不可分,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学会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软件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如在文本信息的加工教学中, 可以将Word软件的学习与语文课程相结合, 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文字、段落的修改、图片的插入等功能制作一份有关《再别康桥》的小板报,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3. 培养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以信息技术课堂为主阵地,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 是一门活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基本信息能力, 从而形成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以校园应用活动为大舞台, 积极开展各种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如校园网建设、辩论赛、电脑作品展评赛等, 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 提高信息道德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 但同时计算机病毒、黑客的恶意破坏, 因特网上反动的、不健康的甚至黄色的垃圾, 还有版权问题、人与人交流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等, 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强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信息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 为学生们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结束语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一个成员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更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掌握这一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
目前, 中小学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还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摘要:信息能力已成为每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必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文做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坤林.刍议新课标下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1 (8)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1)
[3]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9)
[4]顾非石.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7]李艺.信息技术基础教师教学用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8.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八
关键词: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信息素养
0.引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领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小学正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在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这还需要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老师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学校素质教育和学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任务和工作。全国各所中学应该提高重视程度,认真解决这一重大的问题。只有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信心技术的教育。
1.信息素养
1.1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二十一世纪才兴起的一个新名词,它代表一种策略,即知识管理的策略。信息素养也指的是人们能够快速的在网上选择,查阅,评估等的一种技能。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它也叫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素养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应用。信息素养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它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素养的一种工具。通俗的讲,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快速的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的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老师要逐渐的指导和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2.1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表达知识比较形象直观,而在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课老师一般都采用演示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这种直观简单的表达方式,因为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实践操作,所以不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因此,由于课堂的枯燥性,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有所转移,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2)老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明确教学目标,过于依赖课本,中规中矩,不注重分层教学,不利于尖子生的培养。这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教材是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与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相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存在学生自身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只注重教材的教学是远不能满足计算机操作熟练,水平较高学生的需求。(3)重操作,轻理论现象。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由操作与理论两部分构成,不少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只注重学生的操作训练,而对于理论的掌握学习不加注重,这样产生这样一种现象:让学生完成一项操作很容易完成,但是如要说出操作过程与操作方法就比较困难,对于用到的计算机用语不熟或是不会用,这在计算机考试的选择题与判断题方面体现很明显。(4)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资金投入不足,电脑设备和师资力量都不足。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度在社会上越来越高,因此国家政府和学校也对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了重视度,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那些地区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备还是严重的缺乏。除此之外,那些地区的学校里。信息技术的老师不够专业,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通常都是一个老师带好几门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不叫落后,这就大大的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3.改革措施
(1)要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培训和学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发现和总结,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远离枯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学校要不断地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都要学会用多媒体教学,只有老师掌握了现在教育技术,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潜移默化的起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制作PPT,插入一些视频和模拟动画,把知识更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的去接受和掌握知识。老师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制定和实施多种实践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偏远地区教学资金的投入。只有增大投资,学校才有能力去购买和置办教学设备学生拥有了足够的教学资源,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4)学校要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体系,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益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和成功。
4.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不但扩大了我们的社交范围,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所以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我们要从基层抓起,也就是说,只有中小学奠定好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基础,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搞好,才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晶,俞芳.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综述[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年01期
[2]禹晓冬.加强协作精神 充实信息课堂[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年01期
[3]杨晓东.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2期
[4]罗光祥.利用“先学后讲”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信息技术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2期
[5]丁小敏.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3期
[6]吴松妙.欠发达地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现象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7]向宁,向勇,胡军.高等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9.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九
⒈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概念。
⒉掌握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以及给图形添加彩色的方法。
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尝试、提问、查阅帮助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
⒈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⒉启发学生想象,给图形涂色。
教学难点:
认识前景沟和背景色的差别,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及其在操作上的不同点。
媒体设计:
本课媒体准备是:板书贴纸、Flash简单课件、涂色小游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中的工具,今天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短片,你一定要注意观察。
⒈播放动画片《绘制小老鼠》
⒉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未涂色和涂色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主要抓住色彩)
教师:给小老鼠涂上颜色后,它变得更漂亮。其实不仅是小老鼠,经过涂色的画会变得更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色世界,给图形涂色。
板书课题《彩色世界》(贴纸)
(教学设想:通过课件演示,通过对比体会彩色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
二、尝试操作――认识前景色和背景色
⒈教师:前景色和背景色是一对兄弟,由它们做一个自我介绍。
(播放前景色、背景色自我介绍的动画)
Hi,我是前景色,每次打开“画图”,我都是黑色,你只需用鼠标左键单击其他颜色,就可以改变我的颜色。
大家好,我是背景色,我住在前景色的下面。每次打开“画图”,我都是白色,要改变我的颜色,你可右键单击其他颜色,一定要记住是鼠标右键哦。
⒉学生尝试操作
①找一找前景色、背景色在画图中的位置。
②将前景色换为蓝色,背景色换成绿色。
操作完成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操作的体会和方法。请2―3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过程,前景色和背景色在操作中的不同点。
教师:我们只有学会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才能给图形涂上各种颜色。
⒊巩固提高:请学生给一颗鸡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学设想:动画的自我介绍,将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使他们兴趣盎然,边看边思考,适时安排尝试操作和讨论,既突出重点,又解决难点,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激发想象――给图片涂色
[情境:小红和她的好朋友猴子要去动物园玩,他们该穿什么衣服呢?]
⒈组织学生给小红和猴子涂色。
师:如果小红和她的猴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动物园,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涂色
⒉学生交流、评议作品
⒊优秀作品展示
选择几幅漂亮的图展示给学生
教师:有的同学不但设计得好,颜色也涂得漂亮,有的色彩对比强烈,有的色彩淡雅和谐。
教师:老师相信只要各位同学多动脑筋,不断努力,一定也能画出这样漂亮的画。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实际应用
教师:刚才的小游戏中还有很多物品没有涂色,请你给他们涂上颜色,送给自己,作为对自己的奖励。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激活,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体现,教学高潮应运而生。)
五、全课小结
10.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十
《如何设置合适的电子邮箱用户名》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第3册第11课《申请邮箱报收获》中的一个知识点。《申请邮箱报收获》一课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电子邮件、申请免费的邮箱、而且要学会电子邮件的接收与普通邮件的发送,知道互联网的应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信息技术,热爱网络化的生活。因此,成功申请邮箱在本节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如何设置合适的电子邮箱用户名,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因此本微课在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电子邮箱用户名的设置方法。
2、能设计出充满个性的电子邮箱用户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电子邮箱用户名的设置方法。
2.教学难点
能设计出充满个性的电子邮箱用户名。
【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景问题导入、谈话、讲演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导入:
生:贺老师,我在申请126邮箱时遇到了困难。
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生:我设置的邮箱用户名,都是按照网站要求操作的,就是不能成功?
师:网站有什么提示吗?
生:反复提示,该邮件地址已被注册,该怎么办呢?
师:该邮件地址已被注册,就是说,你注册的用户名已经被别人使用过了,来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答疑解惑,讲演结合:
师:尽管你设置的用户名符合网站要求,但是如果和别人重复了,页面就会出现上述的提示,不能通过验证,怎样才能避免和别人重复,顺利通过网站验证呢?用户名组合是关键。现在我给你推荐几种常用的用户名组合方法,试试看。
师:李明,你一定记得自己的生日吧。
生:当然记得,我的生日是5月28日。
师:那就用你的姓名全拼加上生日号码:liming0528。
教师演示:试一试,这样还不能通过验证,尝试加入年份组合,就是liming0528。
师:这样就通过了验证。这是我给你推荐的第一种组合方式,字母加数字。使用这种组合方式的用户名,比只用字母组合方式的用户名更容易通过验证,而且很好记。
师:使用学校名简拼加姓名简拼的方式,(课件出示:dcdyxxlm砀城第一小学李明)。当然也可以使用班级名简拼加姓名简拼的方式,(课件出示:yx41blm一小四(1)班李明)这样的用户名,自己好记,别人也容易记住。
师:李明,你有网名吗?
生:当然有,我的网名叫快乐名。
师:如果你不喜欢刚才的那些组合,你可以好似用网络昵称作为你的用户名,使用你的网络昵称“快乐名”作为邮箱用户名,可以是快乐名的全拼(课件出示:kuaileming),也可以是happy明(课件出示:happy_ming),不但好记,而且充满个性。
三、梳理归纳,鼓励创新:
师:李明同学,这几种方法,把个人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好记有特点的用户名,不但能避免跟别人重复,也还会更顺利、更高效的通过验证,当然设置邮箱用户名的方法很多,相信你再次申请邮箱时,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有新意的用户名组合方法。
生:贺老师,我现在明白怎样设置自己的电子邮箱用户名了。
师:电脑前的同学,你也明白了吗?
合:下次见。
【设计思想】
在《申请邮箱报收获》实际学习中,用户名组合不当是造成学生申请邮箱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通过观看《怎样设置合适的电子邮箱用户名》微课视频,掌握常用的电子邮箱用户名的组合方法,并能组合出有个性、有新意、自己和别人都好记的电子邮箱用户名。
微课设计时,考虑到是学生自主观看视频的一对一辅导,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由视频中的小主角提出困惑,然后通过师生对话展开辅导,把大家都熟悉的个人信息融入到电子邮箱用户名中,知识学习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引起学习者的共鸣,易于接受,同时也增加了微课的趣味性,学生如临其境,快速高效的掌握了新知。
微课在制作时,采用摄像机拍摄和录屏结合的方式进行,摄像机拍摄情景对话,录屏软件录制PPT讲解和操作演示,根据情节和内容,适时穿插切换,让观者像看电视节目一样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课件采用色调温和的绿色主题,配上简洁、直观的插图,生动活泼,也能很好呼应本课主题。
11.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素养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内容更加灵活生动,更容易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容易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好课本内容时,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信息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学会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使用方法,提高信息素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以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知识的应用为最终目的,而是要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相类似软件的布局规律。例如,我在教学生们教Microsoft word时,我会找类似的软件Office与之对比让同学们自己学习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充分提高了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课堂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知识开展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料自主学习,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自学材料,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醒学生去看、去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学《信息及其特征》这一节,在信息的定义时,我给同学们举了身边的例子,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总结。
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信息无处不在的意思,从而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变化的方式。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可叫做信息。
三、让同学们学习利用网络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网络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以娱乐为主。教师其实也可以利用学生对上网的兴趣,把有用的知识传递给他们。我在教学中会让同学们自己多多练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搜索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提高他们的听课热情,让他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兴趣,相信他们一定会印象深刻。
四、利用学习到的内容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相关知识和软件,解决学生贴近生活的一些实际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我采用网络游戏教学法,让同学们用插入图片的方法给自己的父母及朋友送礼物。再比如,与远方亲人进行视频,对于一些没有用过电脑的成年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一般都要找孩子来进行操作。事实上,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老师并没有教过。学生会处理就是知识的迁移,就是信息素养的体现。
五、利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的交流是最基本的问题。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再应用到实际,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首先,网络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交流更充分。小组中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收集所需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供给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讨论,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仅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还使同学们在协作中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
不过要想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完善的计划。信息技术教师还要注意另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可实现交互式,协作式,对知识的探索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然而网络资源系统的分散、混乱和教育体系的有组织,有规律存在着矛盾。让学生们采用相同的模式就可相互操作和共享资源。其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获取无限的相关知识,并不断提出、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教师的素质面临着挑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问题的解答者,而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这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教学观念的研究,学生认识规律,心理结构的理解,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需求。再次,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媒体的技术性作用,无论是在全班教学,小组教学还是网络教学,永远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处于中心位置,留有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积极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决定了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们信息技术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围绕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分析学生的水平,认真领会教学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信息素养的能力,使同学们在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并且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顾纯青.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实践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1,(02).
12.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十二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学科, 其教学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高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强弱乃至综合素质培养的好坏。现阶段各大高中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学校缺乏强大的师资力量, 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人数数量和质量均无法有效满足教学需要,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大部分高中学校在教学资金上严重缺乏,无法购买足够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很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总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前仍然存在内容设计上的问题及教学方式上的缺陷, 必须在教学工作中寻求有效的改善方法,扫除教学障碍,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1]。
二、设计具有联系性的教学内容
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内容设计,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系统性。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巧妙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针对Excel;相关内容实施教学工作时,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习制表、字体、边框、底纹等相关内容,而且要让他们掌握插行、删行插入、批注、分页线等操作方法。此外,促进Excel及Word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老师可以对Excel中的表格以“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象”的形式进行复制 , 然后将其粘贴到Word文档上 ,也可以引导学生将Word文档中的文本制作成为Excel表格。
在学生学习一段时 间的Word、Excel及Power Point内容之后,对信息技术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之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宏观学习,将新宏的录制方法教给学生,或者将不同快捷键的设置技巧教授给他们, 有效满足他们的学习、工作需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推动其操作技能及知识应用技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老师可以对上述几个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通过邮件将整理好的内容发送到群邮箱,方便学生自主查阅和学习,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信息技术相关作品, 并针对学生作品开展评价, 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建议,督促学生改进和完善,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赞赏,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重视团队合作,提倡团队学习
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背后通常都会有各种信息技术团队,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团队,这说明,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团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只有从中学阶段开展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才能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帮助他人,学会合作及共享,建设出真正的信息技术学习、工作、研发团队。同时,团队合作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碰到学习难题时,大家一起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头脑风暴法等集中多方智慧,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为了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统一管理,建议老师合理设立小组组长,组长对自己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负责,发挥协调作用,有效实施分工合作,监督各个成员有效开展学习。老师应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担任小组组长,轮流负责,有效加深学生对该职位工作内容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使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到团队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2]。
四、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
13.《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篇十三
[教学内容]:设置幻灯片背景、设置填充背景、使用应用设计版式。
[教学目标]:
1、设置幻灯片背景色。
2、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3、使用应用设计版式。
[教学重点]: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学难点]: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设置一下幻灯片的背景色和设计版式
二、新授
1、设置背景色
(1)打开“成语集.ppt”演示文稿
(2)打开菜单“格式”->“背景”打开“背景”^对`话框
(3)在背景^对`话框中设置背景色
(4)点“应用”按钮
(5)保存文档
2、设置“填充效果”背景
(1)打开“背景”^对`话框
(2)点击“填充效果”^对`话框,点“过渡”选项卡,点击“单色”单选框
(3)在“颜色”下拉框,选一种合适的颜色
(4)拖动“深浅”滑块,调整颜色渐变
(5)单击“横向”单选框,在“变色”中选择一种颜色渐变的方向
(6)点“确定”
(7)点“应用”
(8)试一试:让学生自学设置“双色过度”效果和设置“纹理”背景,设置图片背景
3、使用“应用设计模板”
(1)新建演示文稿
(2)打开菜单“格式”->“应用设计模板”
(3)在“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点“应用”使用
(4)观察使用“应用设计模板”后的效果,并说说。
三、学生活动
14.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十四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二: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篇三:高中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篇四:[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完整版教案(粤教版)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疑问)信息可以增值,怎么理解呢?
生2:(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厂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神六的圆满成功远比神一给我们带来的兴奋多。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看来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为人所知。
师:(课件演示)4.信息可以共享(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传输性、无色无味、概括性、可以识别、再生等)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实践题: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标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出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能够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够体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认识到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两大块:
1、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
2、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描述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则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将技术的发展寓于信息文化的发展之中;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都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一块的内容都是教学重点,后两者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生一起小结等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信息的四个特征?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教师活动: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dos:
dos实际上是diskoperation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基于磁盘管理的操作系统。它是命令行形式的,靠输入命令来进行人机对话,并通过命令的形式把指令传给计算机,让计算机实现操作的。因此,作为用户的我们要记忆大量繁锁的命令,那样才能用好计算机。
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以可视化的图形方式来呈现交互。
举例子:查看文件,复制文件,删除文件(2)dos下如何实现(教师演示)
①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建筑领域、外科医生、军事领域
②语音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
应用:语音输入法、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
③智能代理技术 office助手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认真看书上第九页资料
3、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教师活动:请同学注意观察教材第九页的表。
学生活动:认真看书上的表
教师活动:从本张表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师生小结:
年份越来越来大,性能越来越来好,价格越来越来低。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解释三种观点:
篇五: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 “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
(3)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对“信息”这一概念的理解,六、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来,我认为应该关注两点:一是教师教学观的变革,除了重视“双基”外,还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地积极主动性,进而达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思维,倡导主动参与团队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我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进行了重新整合,目的是让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社会的特点,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更加明确当今信息社会的特点和中学生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七、教学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特征和新课程发展阶段的变化,能较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采用了引导式和讨论探究式掌握学习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通过问题任务的引导,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进而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与学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论文】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新课改论文08-14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论文10-25
农机技术推广科技信息技术论文06-12
低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论文09-23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07-24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论文07-12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论文10-16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11-0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题目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