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2024-10-11

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精选8篇)

1.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篇一

《中小学校长治校理念与办学思想研究》

大纲

杨垒中心学校王召之

一、办学思想与治校理念初探

1、什么是办学思想

2、什么是治校理念

3、二者的关系

二、当今成功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

研究当今成功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这些成功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有什么科学的根据,在现实中有什么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地方,对自己在治校方面有什么启发。

三、作为一名校长,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具备怎样的办学思想与治校理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办学实践

1、办学新理念: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⑴、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

⑵、应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让学校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教育走进学校。

⑶、当今学校教育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逼迫学校教育的观念及功能发生转变,也为学校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2、结合学校实际,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长应具备怎样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

2.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篇二

一、内化办学理念, 增强凝聚力, 是学院发展的根本前提

在6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 创办人以育才达人为己任,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 形成了特色鲜明、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创办人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 “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成功校训, “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成功精神, “好的师资、好的设备、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的办学原则和“三三三制”的办学特色。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 相互贯通, 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 蕴含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对新时期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充分体现了创办人爱国家、爱教育的高尚情怀。学院十年来的快速、健康、科学的发展, 证明了创办人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和教育思想的科学性。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创办人躬耕教育实践, 熟知教育特点, 善于思考, 勤于总结, 深谙高等教育规律, 在办学过程中践行了“真理尺度”, 才取得辉煌的办学成就。与此同时, 创办人在办学过程中, 敏锐洞悉社会的脉动, 掌握人力市场的需求动向, 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体现着办教育的“价值尺度”, 才能让学校和学生具有竞争力, 以卓越的办学成绩引领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学院在十年的发展实践中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了创办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这种“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教育是立在精神上的, 而不是立在物质上的。”创办人的教育思想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 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地去解读、丰富和发展, 使之成为学院发展中永具生命力的核心价值。

为此, 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强调要理解创办人的办学理念, 内化他的教育思想;要有高度的认同感, 义无反顾地把学院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安身立命的家园,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与学院共发展、共荣辱, 在推动学院发展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对此, 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体会和践行。

一是要有担当的勇气, 有谋有为。创办人倡导的“没办法就是有办法, 有办法再想好办法”是对“担当”的深刻理解。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必须选择, 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原初意义是要求人类敢于直面困难、正视挫折, 积极想办法, 人生最无奈的方式就是没有选择, 其实这本就是一种选择, 是一种没有自主性的选择。所以“没办法就是有办法”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同时, 创办人将其进行升华, 强调其办学理念的“品质”的内涵。人生面对问题不仅要勇于想办法, 而且要想出“好办法”。这就是强调一种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品质。创办人曾在不同的场合鼓励大家要有“企图心”, 并语重心长地说:“凡事开心, 并坚持到底, 绝不轻言放弃, 没有大成也有小成, 即使最后连小成也没有, 起码内心不会遗憾。”

二是要有责任心, 把职业当事业。我们对事业的执着不奢求有“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胸怀, 至少要有孟子的“慎独”、康德的“良心”, 前者即个人在单独生活工作中严格、警慎的规约自己, 后者的“良心”被解读为“在人之中的一个人内部法庭的意识”, 一个人有“良心”, 对康德来说意味着:他能够仔细地倾听内心法官的声音。我认为一个有“良心”的人, 能够“慎独”处世的人, 一定具有工作责任心, 会为热爱的事业孜孜以求。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然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创办人曾说, “老板是以事业的态度做事, 所以成为老板;打工者是以谋生、职业的态度做事, 所以永远是打工者”。这才使大家进一步理解“职业即事业”这一观点的要义。打工者8小时以外休闲、娱乐, 事业者一直没有时间休息, 总是在筹划着事业的发展。试想我们一直以事业者的心态去“打工”, 用心工作, 努力学习, 在充实的工作中一定会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是要具有反思精神, 砥砺前行。反思对个体而言, 不仅是一种思考方式,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是痛苦的, 因为反思的对象, 不是别人, 正是自己———自己的家庭、集体、民族、国家。可以说, 一个谦虚自省的人, 才有可能进步, 一个具有反思气质的民族是社会发展的幸事。“失败反省自己”是创办人的深刻人生体悟, “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言传身教的信条, “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更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生主张。他们无一不在突出“反思”的生活方式。反思简言之就是检讨、“回头看”。个体正是在不断地反思中认识自我, 关注自我, 从而完善自我;集体的反思是对历史的总结, 对当下的拷问, 对未来的警示。这是创办人“反思”理念的内涵, 旨在号召大家发扬反思批判的精神, 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践行“创新”, 与时俱进, 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是创办人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可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是高等教育追求的本真价值。20世纪初,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他因此被视为“现代创新之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从字面上看, “创新”有“首次出现”“初始”“前所未有”之意。它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 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 主要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路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可见创办人将“创新”作为办学理念内涵之一, 是期许学院在传承和发展中革新, 观念、想法、做法永具前瞻性, 保证学院的永续卓越发展。那么在具体教育管理中如何践行创办人的“创新”思想?

首先, 创新是在“标准”“范式”之外, 另辟蹊径, 敢于想别人所未想, 走别人所未走过的路, 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著名红学家周汝昌的创新主张值得我们思考, 他认为“人要积极向上, 要自创, 切忌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陈言套语……讲究走自己的路”。诚如禅家名言“呵佛骂祖”, 要有“丈夫自有冲天志, 不向如来行处行”的勇气。创新是从旧的传统脉络中演化出崭新的风格、境界、智慧、见解, 要有价值意义关涉, 需要创新者有丰富的知识积淀、经验积累与理性思考。

其次, 要有问题意识, 要有面向问题研究、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和行动。“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毛泽东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哪里就有问题。”矛盾, 无时无刻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一个问题世界。“问题意识”的增强, 是理性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 所谓工作, 就是不停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 可怕的是未发现、不正视、不解决。

再次, 天道酬勤, 要持之以恒。“苟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从当下做起, 才是对“创新”意蕴的深切洞悟。“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要有对研究事物锲而不舍的追求, 方能享受“创新”的顿悟, 获得创新成果, 形成自豪感, 树立自信心。

“创新”并不神秘, 就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创新”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发现发明, 而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高效有力的工作行动。一次与学生深情有效的谈话、一堂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一项活动的高效组织都是“创新”。“创新”应涉及我们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三、实现“制度管理”和“制度精神”的交融, 升华“管理”内涵, 走向卓越管理

“制度管理”是创办人的办学原则, “特色管理”是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立校之基、强校之本。“特色管理”既是管理思想, 也是管理方法。“特色管理”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 管理要有特色, 追求特色的管理;另一方面, 通过管理出特色, 促进特色高校的创建和个性化的升华。学院自办学之初, 秉承创办人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切合学院发展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 所以学院才有形成“特色管理”的可能和前提。“特色管理”简言之就是“制度管理”和“制度精神”的有机结合和交融, 从而升华、丰富“管理”的内涵。

“制度管理”是创办人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是他办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他曾讲:“本人在台湾办学之初, 由于缺乏管理经验, 致使早期的育达学校人事纷扰、行政失序、校务松弛,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痛定思痛之余, 决心订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务管理办法。”正是有制度的保障, 创办人在台湾办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 创办人把“好的制度”和“好的管理”确定为办学的重要原则。学院建校伊始就秉承创办人的“制度管理”思想,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制定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编印了《章则汇编》, 强化了制度执行, 对推动校务工作有序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学院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 “制度管理”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但是,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制度是不断变化和创新的, 因此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可是, 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制度”, 因此, “制度”是动态的。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文化”, 其核心是“既重视制度管理, 又要重视按制度精神办事”, 达到严格管理与严而不苛的辩证统一。因此, 学院在管理实践中提出, “必须按制度办事……尤其是管理层应该学会按制度精神办事, 我们管理者不能用制度的具体规定, 来反对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这是对“制度管理”的超越, 要求管理者更具智慧, 在执行制度时要对制度有深刻的领悟, 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倡导人文关怀。从“制度管理”到“按制度精神行事”不是一种简单的嬗变, 而是一种管理理论的升华, 使管理更加充满人性的光辉, 更具有民主性、人文性。

首先, “按制度精神行事”要求管理者要完全理解制度的内涵、具体要求、本真意蕴,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制度执行不偏差、不僵化、不过激, 从而保证制度的良性运行。创办人曾说:“制度是人定的, 有其因时因地之限制, 制度本身是死的, 若不能灵活运用, 必然导致行事僵化。”

其次, “按制度精神办事”要求管理者慎于思考, 敢于对制度本身提出质疑, 勇于反思, 修订制度, 甚至颠覆制度, 只有这样才会使制度更加合理化, 从而运用好制度。如果管理者安于做一个没有思考的“单向度”的人, 我想这是学校发展的悲哀。诚然, 反思批判的前提, 是我们对认识的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识读, 不要一知半解、断章取义, 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发出理性的声音。反思“制度”不是反对“制度”, 更不是反对“制度管理”, 而是促进制度更完美, 管理更规范。我想这是“按制度精神行事”的价值旨趣。

再次, “按制度精神行事”给管理者在执行上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要求针对不同个体、不同事件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 前提是要维护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 更要捍卫制度的严肃性, 维护人的尊严。总之, 正如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其《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所言:“必须学会在散布着确定性的岛屿的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按制度精神行事”揭示了管理过程复杂性、丰富性、不确定性, 指明了管理的路径、策略和价值取向, 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领悟, 去探索。

3.转变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篇三

一、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传统的教育的重心在于传授知识,忽略了受教育者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职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创业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中职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推行素质教育,还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同时,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二、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方案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念,并没有固定模式,它可以通过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来实施。但最重要的是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1.加强课堂教育

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专业课,但不可忽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应在完成了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课堂教学上,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讲课、讨论的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加强日常生活管理

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每年新生入校先集中军训半个月,确立内务、纪律、队列等行为标准,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军训后认真抓成果巩固,长期坚持。平时各项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阅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

3.强加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師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个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4.强化社会实践功能

职业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三、提高师资水平,确保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么只要求教师通晓所教学科的知识并懂得教学方法就行了;如果教师要担负起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为人师表的崇高道德,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在职业学校,必须倡导学习之风,教学科研之风,对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4.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办学理念 篇四

——郭少兵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早已确定的基本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适应当代世界科技进步和人才竞争的形势,我们在办学中,就必须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做到这一点,必须创新办学理念。要认识到,第一,教育必须服务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学究式的为做学问而教育;第二,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当成接受知识、再现知识的对象,甚至是考试机器。为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三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学生全程负责。“三全”作为我们的工作宣言,具体体现了学校坚持平等教育、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上,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和本领。课程是实现办学目标的载体,是学校一切教育行为的总和,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实施的途径上,增大开门办学的力度,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社会实际,经受社会实践的锻炼。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办学传统和办学思想

素质教育要强调素质的综合性。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要求师生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另一方面要大胆学习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同时又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社会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我们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我校的特色教育,即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通过“五五”的普法活动开展的法制教育,在广大教职工中广泛持久地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

庭美德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师生的精神文明水准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向上而浓烈。我们还高度重视学校的品德社会课教育、教师的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班主任的教育以及学校党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文化资源,对广大师生开展理想情操教育。这种文化熏陶、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为绝大多数科学少年儿童都是单纯而向上的,都是崇尚真善美,鄙视假恶丑的,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引导正确,贴近学生,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沟通,他们都能被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三、因校制谊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

我们郭岗小学自2004年以来,郭岗小学自2004年以来,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已经以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教育的氛围,一种全新的态度春雨润物般的深入人心,极大地影响并熏陶着整个学校的师生群体。

首先,我们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软件硬件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绿化美化,教育管理等一切都人性化,且必须从构建一个和谐校园出发。学校希望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前提下。完成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其次,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清华和北大的人才,我们是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之人,所以,我们不只注重对优生的教育与指导,我们更多地在关注接受能力稍差,行为能力略弱,思维能力较低一些的孩子。其实,搞教育的人都非常清楚,面对未来飞速发展的世界,真正需要获得帮助的恰恰是这些孩子。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为每一位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基”。

郭岗小学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不仅仅是将一些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我们更多考虑到的是孩子的一生,学生的身体素质、个性发展、行为能力的培养等等,是从小起就必须具备的东西,教育的目的就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如何去具备这些品质。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因此竖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学到某一点知识更为重要,方法得当,丰收的希望也就更大。人生之路精彩而漫长,为了让所有孩子将来能在人生道路上一路走好,所以我们必须关注每一位孩子,特别关注他们的习惯。

我们郭岗小学的办学总体思想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围绕新标,伴随课课改,大胆探索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及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学校文明,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思想,造就“学会、会做、会创新”的一人工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办学思想:坚持“三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程负责),谋“创新发展”;贯彻教育方针,育“四有新人”。

办学宗旨: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教师、学生、学校在维主体共同发展。教师发展:树立教师第一思想,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育人,业务娴熟,教育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队伍。

学生发展:一是要强化德育意识,突出培养学生“有爱心,负责任”和契而不舍的毅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他们成就美好人生打基础。三是要注重夯实基础,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总之,要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取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发展:学校管理不断深入、规划、有效;校园组织结构要素、教育环境、师师间、师生间及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做到人人尽职,事事到位。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谐发展,真正做到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一流。

办学目标:环境美师资强质量高有特色

环境美:

1、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学校围墙、教学楼走廊、公用环境配有名画、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及国家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和学校时事意识。

师资强: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既教书又育人,以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质量高: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学校办学社会效益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赖。

有特色:形成以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氛围,达到生活习惯良好率为100%的教育目标。

校训:立志正行勤奋创新

校风:文明勤奋务实活泼

教风:爱岗育人务实创新

学风:自主认真乐学拓新

师训: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构建平台。

师风:为人师表,爱生如子,师心童化。

5.学校办学理念与宗旨 篇五

 作为学校,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搞好教学、提高成绩、留住并扩大招生量、唱响学校名气,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 针对专兼职教师

 而我们身为民办性质学校的老师,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则必须从自身的素质和师德标准做起:要做到:守诚信,踏实、认真、耐心、细致、求真、求实、勇于担责,肯于吃苦,愿意付出。

 注意将自身行动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相统一;谨记:老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良心活。我们身为老师,这个称呼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的感觉:“它”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极有分量的、人们从内心来说都是非常尊重的。尽管现阶段外界对老师这个职业褒、贬不一,但“它”本身是神圣的。我本人身为老师,一辈子最怕被人戳脊梁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可误人子弟!我们这个行业的产品是人才。做好了,既成就了人才,为国、为家增添了栋梁,也使我们的自身价值得以提升。可以造就你一辈子的快乐与荣耀;务请各位千万不要抱着得过且过,混日子挣工资的心态对待工作。“人在做,天在看”。未来的日子里,大家都有面对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过程,那时,回过头来看看:你作为老师,真的尽心了吗?即使为了我们的孩子也请大家认真地当回老师!这也是积德行善哦!

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常规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不私自调课、不随意更改上课时间、保证每节课的上课时间;落实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要求(作业有布置、有检查、更要有批改和纠正,这样,学生才能哪怕是被动地完成作业,以致逐步养成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待养成习惯后,会变得爱学习,会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月、周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成长计划及改进计划;(不知各位在给学生做指导学习计划时,是不是真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做的。你自问一句:我尽心了吗?我们的计划其实是在跟家长承诺,在你这些学时之后,孩

子会有进步。但我发现:我们有些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课时计划当回事,上课敷衍(上着课,孩子要么以走厕所为借口,在楼道里转悠,而老师却在玩手机;要么就是孩子出来在大厅沙发上躺着玩儿,老师自己呆在教室里;还有老师,课时时间听起来是两小时,比如说2:30至4:30,实际上,前面来迟一点儿、中间学生要休息一会儿、最后在3:50就已经结课,撒手回家了。这样的课,我想请问:你计划的两个小时的课时依据是什么?既然连来带去统共一个小时都不到你就做完了的事,为什么要计划成两小时?为了课时费吗?你要说不是,那么,你计划的两小时的课时,为什么只给人家上一个小时不到?这样的课,你要怎么完成教学任务?又谈何教学成效?提高孩子的成绩?最后,你要怎么向家长交代?这么做下来的结果:一是误人子弟,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饶不了你;最次,你也会被人戳破了脊梁骨吧?二则由此我们学校的口碑会口口相传,越来越差,“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生源流失更是毋庸置疑的吧?说起来,一个、两个生源的流失不算大事,但口碑也即声誉毁损,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挽回的。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招生本就不易的现如今,没有了好的口碑,没有了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营的基本生源,学校还能存在吗?实话说:在这个学校里,从维生的角度来说,赵老师和我应属有点家底,最不怕没有这学校!但是,我们都是很想通过这所学校的运营实现点儿什么,证实点什么的。所以,你面前只有两条路:一,立即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正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态度、纠正自己的行为。从此,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激情的好老师,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做出实效,创出名声来。让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认可你的能力。到那时,可能就不是别人挑你,而是你选别人了。另一条路:赶紧卷铺盖走人,不要在这儿一个老鼠害一锅汤。你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那我拜托你赶紧到愿意留你这尊佛爷的庙去,我们敲锣打鼓地欢送,说到这儿,我还要补充一句:以前聘老师,是又赵老师出面做的,从今天起,聘老师以及对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教学实效和考勤等等的考评,将主要由我来做。我有一个用人的最基本

准则:我不管你的学历:你是研究生、学士生还是最基本的本科毕业没有学位的,是名校毕业还是三本学校毕业,甚至说不上什么学历的,也不管你的性格;是伶牙俐齿、锋芒毕露还是内敛、文静、默默无闻,更不管你的长相:是属于帅哥哥、靓妹妹还是自觉长相对不起观众,我第一顺位要的就是你的工作态度。有了好的态度,如果再能加上你的才能和你创出的成绩,你怎么说都好办!有了好的态度,即使你的专业不对口、专业功底暂时不是很能胜任,只要你肯学,学校可以考虑尽可能多地为你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甚至我可以保证:用我的人脉帮你找名师手把手教你入门。帮你快速进入角色,快速成才。但若没有好的态度,那么,说破天去,只要有我在一天,你就没有好脸色看,没有好日子过,更有甚者,恐怕这里都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 负责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堂课起——无论年龄段如何,都牢记:时时、处

处、从点滴小事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课前认真准备学具、主动预习及按时上课的习惯。

2.上课时认真听课、学会做批注、标识或笔记,注意力集中、能主动与老师进行互动、大胆发言、能积极主动地发表个人见解、敢于质疑或答疑。3.能自觉、认真、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听、说、读、写、做等各项作业,尤其能规范、整洁地书写作业等,能自觉进行复习或查漏补缺。)、规范的日常行为习惯(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在学校楼道及过道随意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饮料瓶、罐等垃圾,行为举止文明、大方,对人友善、对老师和长辈有礼貌。)及健康的心理机能;(老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无论起因是什么,学生的情绪变化都是由心理变化引起的,老师要注意观察、帮助调试学生的心理状况。要富有爱心、耐心和童心,尽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即:蹲下来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愿意与你交朋友,人们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愿意把你当朋友的时候,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当老师的,最忌讳“讨厌”孩子的心理。孩子的第六感是非常灵敏和准确的。他要是觉得你不喜欢他/她,他所表现出来的抵触与反抗将是你无法抵御的。故而,如若你是不喜欢孩子的,也请你试着放下你的“师道尊严”,露

出你的笑脸来,学着与孩子平等相处,学着忍耐和喜欢他们。我想大家都知道心理暗示的作用。如此,久而久之,你可能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喜欢孩子,越来越热爱这份职业,最终成就你的快乐人生哦!(我…..) 完成主管分配的续学率及销售任务额度;(80%--60%---50%---0)

 负责所辖学生的教学辅导工作及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与家长需求,提高所辖学生续学率,收集、整理与管理学生的资料信息及学习情况,编制存档,妥善保管、;

 完成所辖教学工作与任务;负责学生日常接送工作、保证所辖学生成绩的提升及在校内的人身、财务安全;

 认真备写教案、(简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主要环节以及重、难点突破方法或措施等。)定期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和培训活动;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定期反思、反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教学笔记、教学反思和工作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  负责协助主管制定及改进教学制度流程与标准;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网站建设;

 团结同事,注重团队精神及协助力量;注重提高学校声望

 负责服从主管安排,利用教学空暇时间,协助市场部同事做好招生推广

工作;

6.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篇六

——关于上饶县中学办学理念与学校发展的思考

上饶县中学 杨发先

理念是引领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旗帜,而办学理念则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引擎。

一、办学理念的界定

理念,即理想和信念,包含着对事物发展的设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

想和教育信念,是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价值追求。一般而言,办学理念是校长根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并提出的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它应为学校师生普遍认同,是相对稳定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动准则,是用来指导学校教育行为、指引学校发展方略的教育哲学,是指导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的灵魂,是制定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基本依据。它是和教育思想、教育方针以及校训等既有联系又区别的一个概念。

教育思想是关于教育的总的理性认识,是宏大的普遍的教育规律,也即教育观。教育方针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所规定的一定历史阶段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办学理念必须遵循国家教育方针,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学校发展中的具体化,是结合学校现实状况对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做出的个性化表述和创造实践,反映的是校长及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如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期间倡导的办学理念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陶行知先生奉行“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等等。

学校校训是学校规定的用以指导学生行动的词语,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深圳市南头中学的“有猷、有为、有守”等等,就是经典校训。办学理念与校训不同之处在于办学理念不仅仅指导学生的行动,而且还要指导校长的教育管理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一句话,办学理念是校长在一定教育思想影响下,融进自己和集体对教育方针的理解,结合本校实际而形成的有校本特色的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

2、中外中小学办学理念比较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完善和升华的。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主张“社会即学校”,并在实践中坚持“教、学、做合一”的育人策略。他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推动着20世纪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终身执着坚持“平民教育”的办学理念,“开发民智”、“促进民生”,在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开展乡村教育活动,还在湖南衡山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乡村的建设者、致富者和乡村教育者,受到世人的称颂。他们的办学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的办学理念是: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改造为儿童活动的园地和生活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养成习惯、品德和获得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时代要求培养人的智力、能力与创造精神,以满足新的历史时期对现代人才的需要。与此同时新的教育思想也纷纷产生,先进的办学理念也在世界各国涌现。如美国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国际教育思潮“终身教育”论、“生计教育”论以及“回归教育”论等在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戈瑞芬中学提出的办学理念是“教育是一项旅行”。英国亨利王子学校则提出“为未来的复杂世界作准备”。日本米沢中央高中的核心理念是“全球化的和魂洋才”,提出“五化”的办学理念,即学校教育传统化、国际化、双语化、双师化、信息化,突出了“人性与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日趋深化,中小学新课程的实施也在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办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校长的关注,人才观、教育价值观、课程观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上海建平中学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合格+特长”、“规范+选择”;杭州学军中学则认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湖北三峡高中提出了“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的办学理念。这些办学理念体现了他们对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吸收和对先进人才观、教育价值观和课程观的理解。在一些小学校园里我们也会看到诸如“从生活开始,为生命奠基”、“尊崇天性,和谐发展”、“成为闪光的人”等标语,体现了他们突出对教育主体“人”的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

比较中外教育理论和中小学办学理念,我们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论

和中小学办学理念研究比我国起步早,教育理论体系完整,中小学办学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研究较晚,还只是刚刚起步。但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校长对办学理念的探问越来越重视,先进的教育思想正逐渐被应用到办学实践中来。

二、办学理念的形成及其对学校教职工的影响

办学理念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在教育教学改革

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够影响学校师生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于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确立学校教职工正确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和质量观具有重要影响。

1、上饶县中学办学理念的形成

上饶县中学地处赣东北,北望灵山,南傍信水,风景秀丽,是一所百年老校。从信江书院、信江中学堂一直到今天成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学子。如今的上饶县中学已是拥有60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教学设施现代化的大学校。总结我校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经验,上饶县中学的办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传统立校,师德立人,尊崇个性,和谐发展”。

这一办学理念的提炼,既来源于学校的历史传统,又吸收了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传统立校,师德立人”强调的是对这所百年老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的传承,是对一代代优秀教师的严谨教风,一代代优秀学子的勤勉学风的记取。“尊崇个性,和谐发展”则体现了这所现代化学校崭新的育人理念和管理理念,也是对新时期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个性化表述,体现了学生全面、个性化和谐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办学理念得到全校广大师生的普通认同。

2、用办学理念重铸学校教职工的教育观与教学观

“传统立校,师德立人,尊崇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全校师生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全体教职工的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激发了学校活力和凝聚力。

(1)校长管理观的定位与形成

校长是一所学校领导集体的班长,也是先进办学理念的直接践行者。在“传统立校,师德立人,尊崇个性,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校长的管理观发生了深刻转变,管理上注入了新的内容,即校长不仅仅是行政上的领导者,还应成为引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指导者,成为学习型学校的建设者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者。先进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校长的管理不是约束,而是激励,不是管理人群,而是凝聚人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因此,我们开始了“构建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的集体努力,形成了人本管理观。首先是倡导“尊崇个性,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树立关爱、协作的校园精神,为广大师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师生身心愉快,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第二,践行人文教育观,关注师生的权利和发展。在措施上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教师进修和培训,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实现专业发展。第三,确立发展性评价观,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师生评价从冰冷的指令性要求转向充满人情味的讨论式沟通与交流;将师生从被动接受检查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转变。鼓励师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教师写“教学反思”,学生写“成长感悟”等,使师生自觉对自身的优势、进步和不足形成清晰的认识。同时还重视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使教师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加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第四,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体制。如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团成员常年参与学校管理;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等,及时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接受监督。

(2)教师学生观的定位与形成

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个性,有不同发展需要的活生生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思维、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尊崇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正是这一教育思想的体现。在它的引领下,教师的学生观发生了明显转变,教师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师眼里,他们是教育客体,更是教育的主体。他们有自主学习、自我选择、自由创造等各种权利。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更关注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更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教师在人才观上也有了新的理解,帮助培养对象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发展他们的特长和个性,使之具有正确的价值准则和伦理道德,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技能,从而符合未来社会的需要。由于广大教师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习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开掘,各项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获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在全国数、物、化、生、信息技术竞赛中频频获奖,体育、艺术方面也名扬全省。

(3)教师课程与教学观的定位与形成

在“传统立校,师德立人,尊崇个性,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有了自己的观点。第一,课程建设应以德育为核心,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充分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使之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国公民。为此开发了系列的活动类课程,如“铸班魂”活动,重大纪念日升国旗活动,组织看观看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等。第二,课程建设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除必修课外,我们还开发了“书香校园”系列校本课程,要求学生高中三年读好“三本书”:一部历史著作、一部文学名著、一部名人传记,为其人生奠基。第三,课程建设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类课程的开设,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课程资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发科学类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科技发展前沿知识的需要,达到培养科学精神的教育目的。第四,课程建设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围绕怎样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课程设置注重目标的整体性、结构的多元性,过程的阶段性,如高一年级重在发现优势,高二年级重在体验成功,高三年级重在追求卓越。第五,课程建设要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随着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的课程建设一定会出现崭新的新局面。

三、以先进办学理念引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是校长、教师、学生的共同家园,无论是校长发展,还是教师发展,抑或是学生发展,都只能以学校为基本阵地。在“传统立校,师德立人,尊崇个性,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构建了自己的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

1、形成独特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模式

(1)办学目标的确立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一方面继承上饶县中学优良的文化传统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努力。我们将办学目标定位为“创办全省一流的示范性高中,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县中人”。

(2)办学模式的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尊崇个性,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形成了“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综合高中的办学方向。

综合高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办学优势,这种优势恰恰是现行单纯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最为缺乏的。第一,综合高中的教育功能是将普通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统一起来;第二,综合高中既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又能适应和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第三,综合高中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权;第四,综合高中能够有效地使社区普教、职教、成教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办学效益。第五,综合高中能在地方社区教育系统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了条件。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是世界各发达国家高中办学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是大有可为的。

(3)课程体系建设

为适应这一办学模式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建设应运而生,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将成为现实。我们认为,学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个性和需要,既开设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目的的普通文化必修课程,同时也要为那些学业水平较高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开设升学准备性课程;对那些有明确就业倾向以及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要开设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类课程;针对有自己明确而独特兴趣和特长的部分学生,还要为他们开设根据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选择的自选性课程。课程门类多样而具有层次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4)教学与管理策略的选择

要实现“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策略的研究和选择极为重要。在“尊崇个性,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确定了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策略。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兴趣、个性的差异适当进行分流、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其作用在于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如当前一些高中学校选招的体育、艺术特长班,把有共同志趣的学生进行集中授课、训练。也有些高中学校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研究了各不同学科的认知规律,采取“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训练,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7.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篇七

约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认为生活包括“人们所遭遇的事情,人们所追求的、所爱的、所相信的、所忍受的事情,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和接受活动,人们行动和遭受、意欲和享受、观察、信仰、想象的方式”。由此可见,杜威对“生活”的看法是一个描述性的认知廓分,并不明晰。生活因划分方式的不同,有过去之生活、现在之生活和未来之生活,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有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儿童生活、成人生活;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富裕生活、贫穷生活;等等。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上述各种生活中,最富概括力的就是 “社会生活”。既然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理应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多样性教育体系,而作为联邦制的美国正好是杜威理论的伊甸园,美国独立后,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办教育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范围。州政府的立法机关制定教育的法律和政策,而对教学的具体经办和管理则由地方学区委员会来负责。由于各州政府有各自的立法权,决定了美国教育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全美50个州中,不仅州与州之间的教育设置有所区别,就是同一州内,学区与学区之间也各具特色,16000多个学区,每个学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地方教学的独立性造就了多元性教育的模式,这和儒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具有会通性。美国教育体系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三级体制和地方分权制与公私并举,相互促进,多样性教育模式并存的管理模式,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储备。

二、多样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1.注重大众化办学和开放式教学。首先是美国办学的大众化多元化模式。美国已经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还仍然支持和鼓励私立学校的发展,并给予财政支持。社会各阶层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家庭背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上人数少、规模小、学费高、质量好的私立学校;中产阶级的子女可以免费上规模大、学生多的公立学校;移民多的地区,还专门免费开设英语补习班,让大家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其次是开放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观察员、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参与意识,将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主要任务,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手段、一种促进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载体。

2.注重个性自主发展。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大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教育,其大力倡导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公民,发展个性的智慧和养成协作的习惯。美国教育当局认为,学生必须自主发展,而且也要实行自主教育。比如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搞一刀切,提倡个性化教育,力图让每个学生的智商、情商和体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课业负担很轻松,绝大多数中小学上课时间只有180天,日本有240天,其他发达国家也在200天以上。全年上课时日少是一个方面,美国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也短,小学一般下午两点放学,中学三点放学。小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中学生家庭作业也很少,由于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美国中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为他们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各种兴趣小组非常活跃,除了体育运动的一些项目,音乐体育美术、写作、舞剧、乐队、科技等小组在放学后满足提升自己的兴趣,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上,提倡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己制作课件,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很少关心学生的早晚自修,遇到问题会向TA(Teaching assistant)中心或RA(Research assistant)中心求助(注:TA或RA一般多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在互相的交流帮助中从认知及其情感体验全面得到提升和“浸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

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教育的真谛,哈贝马斯认为在人们相互的交往交流中,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的基础,真理的标准与人们的意见一致或共识有关,便有了真理的共同同意理论。杜威教育理念使得美国教育关注学生的多元化自由发展,通过社会实践、生活的体验直接感知知识的 “现场”,教育即生活;从生活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3.注重发挥社会的管理和参与。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办学本身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二战后,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参与管理对办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凭学校的力量很难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教育改革必须争取社会的参与支持,美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有许多创新。比如,通过建立家长活动中心、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主题讨论会来密切学校、社会和家长的联系,共同探讨改进教育的途径。此外,还特别强调吸引社会、家长参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几乎所有的学区委员会都是由专家、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家长组成的,决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这些措施增加了办学的透明度,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对学校也是一种督促。社会志愿者或者热心、关心教育的家长通过走进课堂义务性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社区教育作为延伸带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完美地结合。学生家长以自己的家庭状况及自己的能力情况等综合因素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当然学校非常愿意这样做,也时常邀请他们来校参加活动,有的学校还和家长约定,家长作为义工为学校工作20个小时。

4.重视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公平是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一个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与长远发展。联邦政府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来保证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如《国防教育法》、《天才教育法》及《大兵法》等法规制度,主旨是促动教育机会的均等化和教育公平,美国的普世价值观念就是民主自由、公正法治。通过教育的公正性引导社会的发展更进一步朝向公正透明发展。美国政府的倡导和举措能够得到美国民间及团体的呼应,从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形成教育机会均等和公正理念、共识。美国兰德公司是一家著名的智囊机构,其指出,教育的公平可以给社会带来难以预计的巨大财富并会给政府创收回馈丰厚的财政收入。美国的成功教育模式是从民间与政府的双向互动中达成的共识———对自由平等、教育机会公平的不懈努力、长期坚守。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全部免费向学校、教师、学生开放,他们在互动中并全方位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三、各阶段教育的办学特色

1.学前教育。美国学前教育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正如前文所提,美国宪法未赋予联邦政府管辖教育的权力,因此,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学前教育政策架构,各州内部也未建立一致性的标准。目前有三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分别是Head Start系统、私立系统和公立系统,它们的宗旨在于:教育儿童辅助家庭;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身心准备。

(1)开端计划(Head Start)系统,是由联邦政府于1965年创建,专门针对低收入怀孕妇女及育有一岁到两岁幼儿的低收入家庭,目的在于对抗贫穷,给贫穷家庭及其幼儿综合性的服务,其中包括教育、健康与支持性的服务。其中工作人员包括教师、社工人员、家庭访问员和健康协调者。关于师生方面,各州之规定宽严不一,根据美国俄亥俄州的规定,婴儿期师生比例为1∶5或1∶6,一岁到一岁半幼儿师生比例为1∶6,一岁半到两岁半幼儿师生比例为1∶7。

(2)私立系统中有三分之二为非营利机构,三分之一为营利性机构。营利性机构规模差距很大,大到连锁式的,小到自己家中带两三个幼儿的,其形式大致可分为全日托儿中心、部分时间的托儿所、家居保姆和安亲班。其对工作人员资格要求规定不一,有的只要高中文凭,有的要求学士或硕士文凭。

(3)公立系统可分为幼儿园和幼儿园前一年,主管单位是州政府,几乎所有达到入幼儿园年龄的幼儿都可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但家长也有选择就读私立学校的权利。在工作人员的资格方面,规定工作人员要有州政府颁发的教师证。

2.基础教育。美国基础教育基本实行三级管理体制:联邦教育部、各州教委、学区委员会。基础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

(1)小学的学生人数一般在400-700,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一般实行六年学制,年级结构取决于学区中学的组织规模,往下包括幼儿园,往上到五六年级甚至八年级。课程的组织基本上以年级为单位划分,有些学校采用分组教学制和单元教学制。其教育宗旨为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发展儿童实际参与社会实践的机能并从中发掘儿童天生富有想象性的创造活动能力,从中塑造儿童民主生活的价值观及其民主参与的能力。这些方面是杜威民主教育理念的体现。

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通过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常识、心理常识、社会历史政治常识等综合起来,当然语文里面具体到如何听说读写的环节。

(2)中学学生数一般在1500-3000,年级结构一般有两类:一是初中(7-9年级)+高中(10-12年级);二是中间学校(6-8年级)+高中(9-12年级)。中间学校与小学一样,强调的重点仍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掌握某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初中是学生升高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因而在课程和教学原则上更接近高中;高中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设立的普通中学、职业技术学校、特种中学和其他中学,其教育宗旨为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学习基本技能、成为家庭有效成员、养成就业技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具有道德品质。

中学的课程分为两类:一是学术性科目,如英语、社会学科、理科、数学、外语、人文学科;二是非学术性科目,如卫生、体育、家政、音乐、美术、工艺等。学校的课程安排完全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可选择的弹性体系,充分地发挥、照顾到个体认知兴趣差异,对学生实际学力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学有余力和学有所困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程配套相应跟进,有目的、有针对、有效果。平时教学注重培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胡适实证主义的理念,胡适沿承的正是他的老师杜威的思想。从疑中求解,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有着会通性。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鼓励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实际的小创造、小发明,将善于提问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链接起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早期教育基础,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中保障自由发挥的可能。“钱学森之问”从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育体系之弊,在儿童最富有天真烂漫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早期阶段扼杀禁锢了学生的创意萌芽。要通过问题意识导向及解决问题的训练接合提升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重平等、重过程、重体验。中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去上课,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又动脑,重过程、重体验、重感悟。

3.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数量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多。全美4000 多所各类大学和学院,其规模和水平良莠不齐,结构类似金字塔,其顶端是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校,最下层有只进行教学的二年制社区学校。从隶属关系分,有公立和私立两种。政府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公办学校;民间力量或者校友的捐赠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保持的优良传统。如哈佛这些名校就是私立学校,靠这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赞助方式形成教学研的良性循环,其成功主要得益于体制的灵活与高效,自主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特色。

竞争性拨款和一般性拨款是联邦政府对高校教育的资金投入形式。州政府的相对独立性使其财政的独立性非常明显,因而体现在教育投资上是以州政府资金为主体的,联邦资助对公立院校而言是辅助性的“查漏补缺”。联邦资助只是私立院校的一个资金来源渠道而已,也表征了私立院校资金渠道的多元化,这也是办学特色的灵活多样性体现。和日常拨款相比较,科研拨款是联邦拨款中具有较大实际影响的部分。获取的资助额度和院校的科研能力相关,这是竞争机制的运用。以美国2005 年大学的科研发展经费为例,科研经费总量的30%被前20所高校占有,所有大学研发经费总和的80%被前100所大学占有。由此可见,院校的金字塔顶端拥有的是综合研究性大学,而且科研强势的地位不易撼动,其吸收巨额的科研经费靠的是强劲的研究能力,充足的科研经费又不断支持提供科研保障,促使其科研能力和地位更上台阶,科研地位不断巩固,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高等教育的宗旨是为每个人提供教育帮助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通过研究及学术成就扩展人类的知识和幸福;通过相应的和适应的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实施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等三大任务进行的。美国的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多为二年制,用低廉的学费吸引学生,主要培养美国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相当于高职。四年制的高校主要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多为综合性大学、独立性专业学院、文理学院,代表着美国教学和科研的最高水平,美国大量的高精尖的科研任务由其承担。

四、现实启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寻求和探索培养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是相通的。美国多样性、灵活性办学特点和我国教育的发展,虽然国情不同,背景各异,但美国教育发展的不少成功经验,仍值得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学习与借鉴。

1.从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目标来看,我国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国家大众化教育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教育的大众化乃至普及化,只有依靠社会、民间办学才能解决。因为即使像美国这么强的国家,政府也无力将整个教育的运行经费都包下。据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民间办学的在校生总数占全国普通学校总数的比例只有13.44%,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刚刚达到30%,而美国这两项指标则分别高达70% 和80% 之多。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还比较低,在国家财政包袱相当沉重的情况下,鼓励社会、民间力量兴办教育,不失为推进教育大众化的一种明智而现实的选择。政府在“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社会、民间力量兴办教育,政府宏观指导,放手社会、民间力量办学,形成“小政府、大教育”的发展格局。

2.美国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兴办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公益性事业,需要不懈的努力。美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几乎都经历了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耕耘,而且,美国绝大多数学校是非营利性质的,也正因此他们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打下了扎实的民众基础。为此,教育办学者端正指导思想,坚持“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方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彻底消除短期行为,全面树立起长远发展的观念,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完善教育体系、健全教育保障机制,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的有机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3.美国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外延规模,而在于内涵质量。美国学校的办学规模普遍不是很大,严控招生数量以确保生源的素质和教学的质量,私立学校也是这样做的。学校发展的战略重心是内涵式建设,教学质量的灵魂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质量的提升。跟进改善办学设施,降低生师比,深化教学环节的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大学者大师之谓也,用实际的教学终端也就是高素质人才的输出为社会发展带来后劲、活力做出卓越贡献,打铁还靠自身硬,用实力树立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教育很有启发意义。当前,我们教育还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迫切需要改变教育发展的战略,不能再无视现实,超越自身能力,走低水平重复建设道路,在外延上盲目扩张,适时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引导各学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找准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取一流。

4.美国教育普遍具有宽广的融资渠道,且在人力资本、科学研究和教学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巨资,是其能够持续发展并成为“百年老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如何借鉴美国教育的做法,发展民间办学与政府办学并存,面向社会,多管齐下,全方位、多渠道募集发展资金,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难题,也是一个可以广泛开展发掘的领域。既牵涉到政策层面的问题(如政府是否给予民办学校经费补助,真正落实民办学校同等待遇),法律层面的问题(如社会捐赠的免税问题,终极产权的归属问题),关系到民间教育举办者的办学动机问题(如是否要求超额经济回报,能否持续追加教育投入等),又关系到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问题(如是否愿意上民间学校,能否支付高额学费等)。一方面,政府应该尽快研究制定私人财产捐赠法,出台税收减免和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及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等措施,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打消投资者的思想顾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民办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将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纳入一视同仁的态度,将对民办教育的资助列入其经常性教育的经费预算之中。另一方面,拓宽办教育的融资渠道,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兴办实业或开发知识产品,面向社会寻找战略合作者并创造条件谋求在资本市场融资等,这些都是解决资金问题可以尝试的举措和努力方向。

摘要: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民主主义教育家和社会实践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杜威形成了多元化、开放性与灵活性于一体的教育理念,积淀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特色。讨论杜威多样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其多样化教育如何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的中心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认识今天中国教育的成就与问题,展望未来教育走向,制定我国教育的发展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8.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 篇八

校长是一种职务,一种岗位,是中性的;教育家是一种素质,一利称号,一种人格的境界,是褒义的。办学的是校长,教育家办学,把二者统整在一起。能够当上校长的人很多,但校长中能达到教育家境界的却很有限。之所以将“校长与教育家”联系在一起,正是要表明一种价值上的取向与追求: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一种职务。换言之,校长应努力使自己具备教育家的素质,达到教育家的人格境界一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素质,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好校长,一个在办学事业上获得真正成功的名校长。

教育家办学,必要的乌托邦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这一命题。我想说的是——“教育家办学,必要的乌托邦”。“必要的乌托邦”意味着教育必须具有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精神。

“必要的乌托邦”还意味着,在人们越来越受现实功利羁绊,越来越被实利主义限制了生命意义的拓展之时,由于教育体现着对人类生活最高境界的诉求,保留了对于超越实利的、非功利的价值追求,至少还可以寄希望于教育去使人对人在现实中的病态和畸型保持警觉,对人的纯功利冲动起到平衡和矫正作用。教育家办学作为一种“必要的乌托邦”,对于中国尤其必要。

1还教育以独立的品格

排斥教育的价值,必定属于纯功利性的。那么又该怎样选择教育价值呢?我的观点是,应该探寻一种兼容国家、个人和人类整体的目标,并超越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之对立,能把二者统合于一体的教育价值理念。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人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个柯远见、有极大包容性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味追求与现实相适应呢?还是既立足于现实,又把理想目标纳入自身。如果教育不带有超越现实的目标,不具有对现实的批判性,而是纯粹地训练人们顺应和接纳现实,那么教育便完全丧失了其拓展人的眼界、培养有反思能力的人、批判性地发展知识并引导人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

有人指出,“我们的学校教育训练了一大批没有节操的顺民”可以说,这正是教育因缺乏独立性而沦为反教育的一大恶果。教育使命的独立性要有制度来保证。首先是必须使一切政治意识形态的干预从学校中退出,让教育回到原点,从而使之开发人性和潜力,激发人的天赋,挖掘人的生命内涵。教育还必须成为公平发展的动力,将“让每个儿童享有更美好的未来”作为向己最崇高的使命,以高质量的全纳教育,尽早为每个人提供“生活通行证”。

2造就教育家成长的土壤

为教育家办学创造条件,首先要造就一个宽容的社会氛围,任何高屋建瓴的宏观决策,都不能取代第一线的实践,应该给教育者提供实验的条件,容许教育者有尝试自己教育思想的机会。没有伊弗东学院,就没有裴斯泰洛齐;没有芝加哥实验学校,就没有杜威;没有帕甫雷什中学,就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晓庄师范,就没有陶行知……完全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教育家的名字都是与一所著名学校连在一起的。

所以,造就教育家成长的土壤,就应该给教育者以实验的机会与办学的条件;允许实验者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允许实验者用自己的教材;允许实验者自己设置课程;允许实验者在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上有自己的特色;允许实验者有自己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方式等等。

3赋学校以充足的引力

管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失重思维”,说的是地球上的植物生长条件有阳光、雨露、空气等。但事实上,其前提却是地球引力。因为植物发芽必须先向下长出根,然后再向上长出茎。失去地球引力,植物就不能生长,而为“失重”。这一思维提醒我们教育长官们考虑问题,处理学校事情,首先要考虑大前提。大前提错了,其他还能对吗?

学校教育一旦“官僚化”,学校必然成为行政系统的附属组织,“官本位”的文化和意识会严重阻碍教育家的出现。要想真正让教育家放手去办学,就要进行各项配套改革,建立好的体制;就要解放思想,树立突破常规的开拓精神,具备真正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就要能够为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要能够给予充分的人事权,使校长能够打破常规、突破学历和职称的束缚引进优秀教师,以集结一支富于理想主义情怀和脚踏实地、献身教育的教师队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风气,鼓励办学者敢于打破行政、社会各种束缚,不唯上,不唯钱,不唯分,按照教育规律去办学,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校长应有的教育情怀,现实的理想国

一位校长要想成为教育家式的“校长人”,他必定具有多种“魅力”:既有“仰之弥高,师之弥虔”的道德魅力,又有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才华魅力;既有思想活跃、睿智深邃的思想魅力,又有“言语妙于天下”的语言魅力;还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魅力……这辈子也许大多数人没有成为教育家的可能。但我想作为这样历史背景下的校长,应该具有一种教育家的情怀。

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教育思想之“魂”,办学思想之“魂”,教育集体之“魂”,学校文化之“魂”。这个“魂”,便是思想。一所学校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可以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但是不可以没有思想。

在追求理想教育的道路上,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没有“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回”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就不能成为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裴斯泰洛齐、孔子、陶行知……当我们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联想到的往往是他们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的形象。

学校是思想创生的地方,而校长则是这一创生的引导力量。他是独立的精神主体,他的价值在于创造。因而,作为教育家的校长应该具有奔放的豪情、深邃的目光、坦荡的胸襟、恢宏的气度和过人的睿智,进而折射出他独特的教育情怀。

1学者的情怀

中国的学者情怀,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夸父追日般的勇气和步伐,创造出一个个令世界为之瞩目的伟绩,给国人以极大的鼓舞。学者的脚踏实地、甘于寂寞、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的魅力就在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学习与提升,而校长就需要这样的学者情怀。作为全校最

高管理者、决策者,睿智形象的树立,棋高一招的决策,得益于渊博的知识储备和对教学、管理业务的精通。独特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永恒的理想,永远的激情,都会对教育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同时应该是一棵“文化的参天大树”。可以说,所有大教育家无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巨人。校长的思想源自理论学习和借鉴。学习是思想的源泉,校长要勤于学习,乐于借鉴,让理论在学习中提高。灵感在借鉴中闪现,思想在实践中碰撞,情谊在管理中升华。今天,校长们并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而是缺乏结合学校实际的“本土化教育思想”。校长要在纷纭复杂的信息流面前,捕捉并生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校长必须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2人文的情怀

校长高尚的情操,丰厚的文化底蕴,执著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手段,无不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长对教育的情感,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校长对教育敏锐的洞悉和准确的把握;校长对教育的活力、恒心,对教育的追求和探索;校长对教育的创新,对教育求变的思维和不变的热情无不影响着师生。

人文情怀,讲得很多,但是在校园里真正落实的很少。首先,大家对人文这个概念就不是很清楚。根据我的理解,其实也很简单。人文,拆开来看,一个是人,一个是文:第一是关心人,关心人类的命运,第二是关心文化,关心人类的文化,关心民族的文化,关心文明的发展。

有人说,大学有两大,一为大树,二为大师。中小学校园亦应如此。这二者最终目的在于聚集一个校园的精神气象。任何校长,你任期再长,干得再好,也只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片断”。怎样在学校发展历程中留下你的思想痕迹、物质痕迹,这就要求校长应该视学校发展为生命,视人的发展为根本,这就是人文精神。校长处理事情可以借鉴书法规则,书法叫满而不塞,疏而不漏,浓淡相宜,干湿得法,深浅有度,刚柔并济。书法如此,做人何不如此。管理是否也如此?

3改革的情怀

教育家是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引领者,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他们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他们应当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且敢于领时代之先,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和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他们应当敢于超越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确立个人和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人,不进则退:一所学校,不发展则落后。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否比前一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而这两个标尺,都是“发展”的标尺。

学校改革,不是就事论事,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是修补改良,而是从根本上解决基础教育的功能问题。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既不是单纯的升学应试,也不是西方的“自由发展”,而是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

4原创的情怀

一位好校长,必须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如果校长本人都没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话,又怎么可能带出一支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也不足从其他学校“移花接木”得来的。而是学校团队根据本身的深切体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教改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无论是课时制改革的方案,还是教师成长体制,或是课程的整体设置的几大系统,都是团队匠心独运的心血结晶。

建校之初,我校就开始重构基础教育的改革实验,属于深度创新。经过10年的磨砺,我们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教育思想体系,即:“优质教育平民化”的教育理想,“培养优秀的地球村村民”的教育理念,“超市学校”的教育理论。我们从事教育改革实验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长远发展,是民族的兴盛富强,而没有其他任何功利目的。

5贴近地面的情怀

陶行知告诫校长们切不可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校长的思想源自对事业的执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校长,是责任与使命承担者,是事业追求者。校长的思想是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产生的,是对教育工作不断的思索、实践、升华,再思索、再实践、再升华。校长只有在事业的发展中保持先进的、独特的教育思想,才能引领团队攀登高峰。只有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融入教育管理,才能促进教师去体验教育教学的无穷乐趣。只有让教师在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品尝到教书育人的幸福与乐趣,才能与人分享独具的情趣。

欲担当教育家之大任,须是笃实。搞建设,谋发展,必须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戒形式主义之弊。校长,作风要务实,工作要扎实,要有实心,明实理,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

古往今来,真正的教育家无不是在办学实践中成长的,从而将教育提升为艺术。而且,他们不是普通的行动者,他们为改变现状而努力,他们有思想和理想的引领,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推行生活教育和平民教育。他们一直在执著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探索具有超于现实的精神价值。

6超越的情怀

创业难守业更难。一所学校,一旦达到某种目标以后,学校从上到下就很容易产生自满心理和行为。这时校长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忧患意识。

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学校全面进行了两项管理的改革。一是部门机构改革。学校撤消原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行政办公室,根据专业特点重新定位职能,设立课程中心、发展中心。学生中心、服务中心。二是级部改革。撤消原横向的六个级部,设立了纵向切块的四个学部,学部的设立打破了学科年级的壁垒,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

上一篇: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下一篇:公关主管岗位职责(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