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24-08-1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共19篇)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论文

想象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就语文教学来说,必须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基础和思想教育的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千课一面、千人一法的教学方法,应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进行课堂结构改革,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标,下面就培养学生想象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挥,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来说,自由就是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表现自我的机会,安全就是对于儿童的奇思妙想不做批评和挑剔,使其毫无顾忌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在学生们展开想象、各抒已见的过程中,不能做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成为孩子积极发言的引导者和欣赏者,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畅所欲言,精神上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会插上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借助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情境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学生在完全理解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再进一步体会感情,让学生会上课本,教师配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辅之以有感情的语言描绘,还可以配上一些画面,学生边静听边发挥想象,让现实与回忆的画面清晰地反映在脑海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就与读者、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

三、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在教学情景课文时,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学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又能培养想象力。例如《五彩池》课文,可以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出五彩池的样子,并给五彩池涂上各种美丽的`颜色,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五彩池更加鲜活动人,充满生气,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作者运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在描述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间,这就像是画境里的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教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艺术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还有一些故事性作品,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故事的结局给读者留有不少可供想象有空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种种结局,让学生们续写故事,成为学生发挥才能、发挥想象能力的过程。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作者情动而辞发,每一篇作品,无不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人格特点和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想象的平台。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对之作出不同的理解。也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作者的立场和角度展开想象,至于其感觉是否准确、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四、拓展素材积累空间,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

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质和敏感,需要通过观察,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可以说,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活动。学生如果知之甚少,知之不多、不广、不深、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很难插翅飞翔。所以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据,才能充满活力,飞到更高的水平。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苦心“经营”、巧妙设计,只有设计恰当、合理、科学,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使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知识得到牢固掌握,能力达到扎实训练,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高。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二

一、想象力在小学生中高段语文作文写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1.提升学习和写作兴趣

小学阶段儿童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对于一些尚不能理解的事物常常通过自身的想象进行描述,他们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这个阶段进行的写作教育恰好给了小学生表达的出口。想象力不仅促使他们对于写作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也使小学生享受用文字表达的快乐。通过写作表达的同时又丰富了自身的想象力,给了小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达场所。而小学生也在这个阶段逐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更加愿意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写作能力也随之得以提升。

2.写作风格和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对于尚未形成思维定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写作是一种让小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想象的方式,在不同的想象力的推动下,小学生的写作风格可以得到充分展现,发展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升,丰富多彩的想象为写作找到了各式各样的表达。将一件件平凡细微的小事描写为承载着自身情感与想象的故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将事物与自己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最终成为富于感情的文章。

二、在小学中高段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方法策略

1.增加小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社会现象的原始积累

想象力也需要有现实中的原型作为基础,小学生的自然视野和社会经验都比较少,难以为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知识进行原始积累。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亲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看竹笋在春雨中成长,落叶在秋风中飘扬,雪花的精致和星空的美妙,让他们在自然中发展自身的想象力,自然的力量不自觉地便会体现到他们的作文中,为更多的描写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大自然的景观下飞翔。其次,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勤记录。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会将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结合到自己的想象中,使平凡无奇的生活具有新鲜活力。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积累,小学生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素材,想象力在不断地写作训练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鼓励学生阅读欣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大师运用自身想象力的方式。看到大师笔下的社会和自然,学会多样的表达方式,了解文学艺术作品中展现的文学大师对社会人生的思索,并逐渐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欣赏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小学生认识“真善美”,在思维发展活跃的学龄期,将想象力运用到美好的事物中,向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3.巧设作文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调动学生的自由思维,通过巧妙地设计作文题目,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事物运用到作文写作中。例如,让小学生自己编写童话故事,只需要设立某一环境,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想象和创造,同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学会根据一件事物联想到其他的事物,是一种有效的指引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深度,使想象力不只浮于表面。例如,让学生在特定的科幻场景中,进一步想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细节,扩展想象深度,促进小学生自由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小学中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加强,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锻炼其独立思维,它们与想象力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想象力的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引导,辅以不间断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展。

摘要:想象力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儿童阶段是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小学中高段语文作业的写作训练正是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从想象力在小学生中高段语文作文写作中的作用谈起,进一步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杨西容.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亚太教育,2015(19):25.

[2]刘祥琳.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7):88.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想象力培养

1.引言

小学是人生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文化知识储存、想象力和自身知识涵养的重点课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言可写,表达真情实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育必须反映真实的生活,只有与日常生活对接、真正回归生活的作品才能表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着重关注的地方。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经常在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等重点部分讲解,并着重研究。但最终的结果是小学生的作品依旧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要领,甚至很多时候教师在点评、批改作品时根本无法下手修改。这种情况让人无法理解,但是又真实存在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从而更加深人们对小学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头号难题的印象。

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的学习重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促进自身价值观的树立,让学生明确、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闻、想法和感受。这是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但是很多小学生在作文写作时,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语文教学过多地倾向于书本,忽略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学生缺少对外部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验,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只是对着作文题目思索,不是对过去看过或写过的内容进行改编,就是空想,随意编写,最终的结果就是作品空洞,材料老套,词不达意。

3.培养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想象力研究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体验外部丰富的生活世界,进行生活化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在作文创作中改变词不达意、内容空洞的缺点,帮助学生在作品立意、构思写作上有所提高,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的想象力。

3.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新闻,积累作文素材。

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的想象力,就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贴近生活,积累贴近生活的作文素材,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观看时事新闻、热点问题。开展针对近期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举办辩论,让学生将自己分辨针对时事新闻的不同意见,从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作文写作的生活素材,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想象力。

3.2关注、记录生活细节培养学生想象力。

细节描写是体现一篇作文的重要部分。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时时强调要注重对细节的描写,但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细节的深入思考,很难在作品写作时将细节描写完善。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记日记的作业,日记中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见到的一个细节,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不一定要学生每天都写日记,而是可以要求三天记下一次生活细节或一周记录一次。这样不仅让学生积累关于生活细节的素材,促使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还能通过简单描述生活细节,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3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老师整节课都在讲述自己准备好的教案和内容,学生只是机械地在下面听和记录,教学过程几乎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教师首先对自己本堂课需要讲解的作文技巧进行简单的举例和说明,然后给各小组布置相似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和对不同意见的对比,进行一次简单的创作,然后在班级分享小组成果。这样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各个小组之间的对比,找出本小组或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积累其他小组的优秀作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4.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关注新聞,强化生活意识,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写作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语文作文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林震民.为孩子打开充满魔力的“窗”——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想象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2).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四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培养想象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使他们的知识得到牢固掌握,能力得到扎实训练,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 想象力 知识 能力 教学质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强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想象力这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具体的体会。

一、强化自读,读中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形式丰富多样的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读书时借助头脑中的一幅幅画面想象,有助于深刻地理解课文。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能在脑海中再现事物形象,并且创造种种新形象,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小学课本里的古诗许多是写景状物的,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边自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刘禹锡的《望洞庭》,在指导学生自读并理解全诗是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诗人写诗的心情,再让学生读读诗句体会洞庭湖的柔美、水平如镜的景象,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过程中,对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利用插图,发挥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地让插图动起来。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三、抓住空白,丰富想象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作者运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在描述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间,这就像是画境里的留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阅读教学教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为这些空白填添亮丽的色彩。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并达到了练习说话的效果。

有些课文中省略部分也给学生留下了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课文中写到: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身体的哪些部位还变成了世间的什么,引导学生仿照句式接着说下去。学生的思维很快地被激活了。因此,课堂上“生成”了一句句精彩而灵动的发言。这样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训练了谴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深入地理解,为他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感动。又如教学《假如》这首诗时,课文最后一段,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段诗歌。这样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在学生的讨论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启发学生对他人的关爱。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积累的效果,同时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5.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篇五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通过这些途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如何培养;教材启发;质疑发展;训练提高;课外丰富;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纵横驰骋,凌空翱翔;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1

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科林伍德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从而很快把握住了小说的主旨。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打破常规,只有想出常人想不出的东西,才可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情。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他们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精心设计的提问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它的外延与内涵都应该是广泛的。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上很多时候都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千个读者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本人应该脱去陈旧的外衣,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深入的思考,不能仅停留在教参的某些粗浅的解读和大致概括上。只有教师的理念新,才能用行动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惟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允许学生充分思考,有自己见解的同时,对学生思维的偏差给予及时的纠正。我经常训练他们多用“为什么?”“还有没有反弹琵琶的想法?”“假如„„”等句来思考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如教《荔枝蜜》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尽管把蜜蜂的外形、动态描绘得很形像,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中描绘的小蜜蜂,它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工作,这形象像谁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创造想象。有的说:“蜜蜂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蜜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黄大爷,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着。”还有的说:“蜜蜂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对蜜蜂形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教学效果远在课堂之上。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

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示出来。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训练时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化并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与提高。

训练时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最好以一个单元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太多,学生做起来困难,会产生厌倦;过少,则达不到培养思维想象力的目的。

训练时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允许想象离奇些,不要抑制他们的想象。教师不能因其想象离奇不合情理就横加指责,如果这样,想象力便永远不会提高。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对其不合理之处要晓之以理,细心纠正,对其思维想象力要及时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想象力。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孵出小鸡来;看到气球上天就想象人吃了苏打片,肚皮里有了“气”,人也可以腾空,虽充满稚气,但其中就蕴含着让人惊讶的“想象”元素。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其共同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惟其如此才会做出傲人的成绩。

只要有计划的进行系统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题型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在训练中,可以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一条未走的路》一课,1、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文章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

2、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再别康桥》中“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句,平常人划船都是向没有水草或者没有阻碍的地方划船,而作者却为何“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的理由,让他们在自主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通过恰当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它啊是创造性的,属于这种创造性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此外,这种创造活动还要靠牢固的记忆力,能把这种多样图形的花花世界记住„„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一般地说,卓越的人物总是有超乎寻常的广博的记忆。”加强素材积累训练,拓展

素材积累空间,能很好地丰富与激活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2007年广东省文科状元严俏华,她从小就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读过许多中外名著,小说中丰富的内容、精彩的情节、精巧的构思很好地丰富了她的想象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知识储备才丰富,知识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而课堂之外的天地是极其广阔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知识,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学了《废墟的召唤》一课,我就带领学生参观珠海新圆明园,指导他们精心欣赏这形式优美的装饰斗拱,雕梁画栋的窗栏屋檐,以及雄伟壮丽的新圆明园全貌。通过实际观察,引导学生联想我国古代的建筑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结果发现,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汹涌而至的思潮不可遏止,写出了情节离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的“我站在庄严雄伟的新圆明园里,踩着脚下的青砖,扶着楼台上的条石,感到气势磅礴,胸襟开阔,不由想起了古代修筑圆明园的劳动人民来。”“看着这古香古色的摆设,摸着这巧夺天工的雕刻,欣赏着这独具风格的建筑,望着这中西艺术的结晶,我不由感叹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的伟大啊!”圆明园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代表,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经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多了。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之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阅历,不断地自己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柯,没有超越的天空不会广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思维想象习惯,是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03年;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爱因斯坦;

3、《艺术原理》 科林伍德;

4、《故乡》 鲁迅;

5、《马克思思格斯论艺术》第二册 马克思;

6、《观书有感》 朱熹;

7、《文心雕龙·卷六 神思 第二十六》 刘勰;

8、《美学》 黑格尔;

6.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六

摘要:语文课程作为当今初中教育一项重要的课程,愈发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识字的学习,还是宝贵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和品格。同时,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得到丰富和完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部分。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该着重考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如何做到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帮助学生树立思维方式并且采用正确的策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是本文所要讨论和研究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想象力;培养策略

想象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初中学生而言,想象力更是一笔无比重要的财富,拥有想象力,就好比插上了一双思维的翅膀,可以在广阔的时间空间内翱翔,自由的驰骋在宇宙之内。其中,我们需要了解,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是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思考和想象的能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包括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内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尤其注重。

1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我们所注重的应试性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接受着相同的`教学内容,树立相同的教育规范,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对于学生的想象力来说,这无疑是一剂毒药,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应该得到和其个性相一致的教育方法的教育。传统教育中教师不断用各种各样的规范约束和打磨学生,使学生日益符合教育的要求的同时也削减了学生的个性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成人世界的教育所扼杀。对此,我们应该大力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兴趣爱好,发扬学生的个性,解放被束缚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有着很大的益处。同时,在自身兴趣的刺激之下,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又会得到更好的锻炼。所以反战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于想象力的培养来说,一尘不变的固化思想是最大的敌人,鼓励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兴趣的发展道路,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动自身的发展,切忌形而上学、照搬照用,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学校和教育机构要求学生逐步符合教育,而不是督促教育符合学生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各种压抑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现象,“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仍然是当今语文课程教育的主流教育方式,主张学生大量记忆诗词,课文等,通过背诵和默写来达到记忆的教育目的,显而易见,这种方式是非常传统且效率低下的,不仅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逐步对学习失去兴趣,对于长期受到学习压力的学生来说,甚至会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活动完全失去信心,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初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最多的时间就是在和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学习活动中进行的,为中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对于其有终身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我们关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学习。我们之前的教育出现简单化、机械化和固态化的弊端,强调学生都应该整齐划一,强调学生的整体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校表现出超出年龄的乖巧老实,走向社会后缺乏各种能力,多了一个遵纪守法的乖孩子,而丢失了一个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奇迹的天才。而这一切,都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造成的。

3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中心

有了学习的兴趣爱好动力,学生还需要一个学习的中心:即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学习和实践活动。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这种寻找学习中心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帮助其确立一个正确有效的学习中心。举个例子,有的学生兴趣爱好在于阅读有关史实的书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就应该帮助其确立偏向于文科方面有关于政治历史方面的学习内容;又比如,有的学生对于太空、自然感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于理科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帮助确立一个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中心点,有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教育内容本身得到高效的开展,还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同时我们不但要在精神方面支持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还应该在物质方面使他们得到满足,购买更好的学习设备和仪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设施等教学手段,通过视频音频等丰富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了解和感受,促进学习内容进入到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满足学生梦进世界文化上下五千年,跨越时间空间,在太空海洋里穿梭,在自己的想象空间里使思维插上翱翔的翅膀。

4结语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作为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控自己学习的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深刻了解,不感兴趣的浅尝辄止。教师应在全面的多媒体设施等设备辅助之下,开展各种手段,挖掘学生最深层的潜力资源,也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自身兴趣和爱好的动力鼓舞之下,发扬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为学生带来更多更有益的思想和方法,大力培养想象力,将书本上的内容带入学生的身边和实际,破除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的伤害,用符合学生发展的手段创造出拥有出色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凤悟.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中学),,11:89.

7.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想象力,思维

一、小学生自身的特征与该阶段的学习任务适合想象力的培养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 思维足够灵活, 对待既定的事物也能给出不同的答案, 善于异想天开, 这一特征使得小学阶段成为最适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时期。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后, 可以大幅度增强其对写作练习的激情, 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探究:

(一) 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要求多是对事物以及周围景物的陈述性描写, 学生也很积极地完成此项作业, 并且即使面对同一事物, 不同的学生也会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生动性的描写, 学生一方面是为了向同学与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展现自己富有个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 体现了想象能力的运用过程, 学生在用语言将给定的事物描述出来的过程, 便是思维跳跃、选取积极素材的过程, 这也是小学阶段语文写作练习的重点。

(二)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后, 其会在原有经验积累以及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刻、理性地观察与分析问题, 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作文写好, 也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例如, 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 如果仅仅按照教学计划, 通过讲授将军与宰相之间的故事, 学生也能够明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但总体印象不够深刻, 如果教师以课文讲解为基础,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大胆想象“将军与宰相和好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你是这个王朝的君主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你将如何解决生活中所面对的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等, 当学生完成以后, 要对其所写的文章进行点评, 指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通过这种方式, 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探究

(一) 重视学生对事物表象素材的积累。小学生还未真正进入社会, 生活空间的局限性使其对事物的认识、了解等都较浅, 而想象力的发挥必须借助学生所拥有的较为完备的信息体系, 即人生中丰富的经历、较为深刻的社会认识等, 为此, 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事物表象素材信息的收集, 首先, 在大自然中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实地勘察或是野外探险, 与学生一起观察太阳升起与落下的过程, 一起在公园中种植一颗菊花, 观察其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一起前往动物园, 允许学生对动物的各种行为进行模仿, 从而使得学生对自然中的事物有着亲切的认识与感受;其次, 推荐学生欣赏优秀的经典篇章, 带领学生去体会优秀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进行景物、事物描写的, 同时将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与名人进行对比, 找到学生思想闪光的地方,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使其跟随名家想象力运用的过程, 尝试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最后, 从质量与数量两个角度衡量学生所积累的写作素材, 不能仅仅将数量看作完成任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是格外重视积累的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 做好空间与立体意识的培养。写作中生动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以作者较为完善的立体与空间意识为支撑而逐一构建的, 而小学生进入学校的时间不长, 对其进行的教育多是围绕着思维启蒙、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的, 并没有制定科学而又系统的计划对其进行立体思维意识的培养, 所以, 从空间立体思维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 平时写作要求可适当涉及关于立体与空间事物的描写, 例如, 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建筑”进行描写, 要体现不同角度建筑物所呈现的模样, 待学生完成后, 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分享从不同的角度所描述的建筑物的样子, 通过这种训练, 可以加深学生对立体事物描写的感受;第二, 让学生在自己亲手制作立体物品的过程中了解大脑中的想法转换为现实物品的过程, 例如, 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其最喜欢的一个工艺品, 可以是一朵小花、一片树叶或是一只小鸟, 当学生完成后, 教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相应的真实物品与其进行比照, 让学生自己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别, 借助这一方式, 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立体空间思维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对症下药。

(三) 在自由想象中锻炼想象力。这里的自由并不是学生可以为所欲为地进行胡思乱想, 而是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 学生沿着教师指导的方向进行大胆的想象, 要实现这一点, 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重点练习学生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 春天来了, 花儿开始绽放, 鸟儿也唱着动听的歌曲,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以上修辞手法进行想象性续写, 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展现出来, 这样学生便会结合自己所积累的自然素材与亲身经历, 从不同角度描绘一幅春景图。除此之外, 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深层想象能力, 例如, 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天空中的云彩”这一景象时, 提问学生:“你眼中的云彩是什么样子的?”若学生回答:“就像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那教师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 “什么样的骏马呢, 主人牵着他吗, 就只有他一匹马在奔跑吗, 他要去哪里呢?”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小学语文作文的撰写除了必要的素材积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经验与感受、对优秀文章中优美片段的借鉴等, 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 将眼前看到的景象与脑中想象的样子进行融合, 从而打造出一篇合格的作文。

参考文献

[1]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11) .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现阶段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现状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忽略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虽然新课程要求提出了,但是我国很多学校并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依旧采用着“填鸭式”教育方法,教师占据着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必须要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在语文作文训练中,教师给学生指定作文题目、作文写作素材,让学生没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在学习中不会主动思考,只能跟随教师的脚步去学习,教师忽略了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没有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

(二)小学生缺乏作文写作素材和目标

由于新课程要求的提出,小学作文写作方向也发生了改变,更为注重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小学生年龄较小,家里也娇生惯养,生活阅历较少,对于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训练都是为了他人,学生根本没有认识到作文写作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素材较少,素材来源途径较为狭窄,这些问题都对小学语文作文的开展产生了阻碍。

二、想象能力在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将对某些事物的看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对作文训练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目的。

(二)推动学生个性化写作

小学阶段正是对学生性格和爱好培养的时候。在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中,教师要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要能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掉束缚,能够在写作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以主体地位去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方向和价值观展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也会独具特色。

(三)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水平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融入想象力元素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作文写作其实就是将生活常识和现象进行合理描述,是生活的一个缩影,学生通过想象力创作作品,这就使得作文既不脱离现实生活,也高于现实生活,写作水平有着质的提高。第二,在传统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中,教师给予学生的写作限制太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没词可用,不知道要怎么写,而想象力元素加入以后,就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写作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得写作较为流畅、连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建议

(一)教师加强对学生自由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视力度,要培养学生的自由思维,这是作文训练不可或缺的一个前提。小学生对外界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学生修辞手法,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常识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能将自己所想象的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

目的。

(二)丰富知识,储备想象素材

教师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主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不是可以凭空想象出来的,要建立在生活常识基础上,需要一个积累过程。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缺乏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想象力框架,增强学生的生活阅历。

第一,教师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语文课本的限制,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对所见到的人、事、物进行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文字讲述自己的感受,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融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还要让学生多阅读一些文艺作品,学习其中的词汇用法,积累写作经验。第三,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时,先要做好素材的选取工作,要选取一些积极、健康的素材,学生在阅读以后能够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戚连香.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0(02):11-12.

[2]陈新猛.浅谈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27):77-78.

[3] 王子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9(02):13-14.

[4] 杨国丽.浅谈小学语文想象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11(07):112-113.

9.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言而喻,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

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想象力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1。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时,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时,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2。比较阅读,开启学生的想象。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不然学生仅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的语言,他们的想象力就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而不能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其想象力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也就无从谈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用语言描述想象内容的训练。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我让学生结合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想象“美丽的街市”中牛郎织女是怎样生活的?学习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想象“若小孩的话皇帝没听到或没人说真话的情景”,以及“皇帝回宫后的情景”等等。并且要求学生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训练写作、激发想象力

“创作永远离不开想象”(老舍语)。作文的天空永远需要想象的翅膀。生动的描写,准确的说明,精辟的议论都离不开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进而分析,再进行想象。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局限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

通过作文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层次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口头作文”的形式可以有复述课文精彩片段、编讲故事、描述见闻,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书面作文”可以有扩写、改写、补写、续写、看图写作文等等,这些自由驰骋空间较大的“大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无疑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表象储备才丰富,而表象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

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打下基础。因此,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除此而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要抑制自己的想象。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看到母鸡孵蛋,相信自己的身体也可以孵出小鸡来;看到气球上天就想象人吃了苏打片,肚皮里有了“气”,人也可以腾空,虽然充满稚气,但其中就蕴含着让人惊讶的“想象”元素。事实上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其共同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唯其如此才会做傲人的成绩。

10.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小学教育健康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途径

1.在美术教学中有机渗透想象力教育。

美术教学是开展学生想象力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用新课程基本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让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想象、比较活动,拓宽活动领域,在活动中扩大眼界,增加感性认识,积累生活经验,减少机械模仿和思维定势,激发想象力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本身特点和固有优势,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开展创造性活动、撰写带有幻想色彩的小论文等形式,促进想象力发展,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学会表达自己的想象。

2.组织培养学生想象力兴趣小组活动。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好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多种兴趣小组活动,张扬学生个性,凸显学生特长,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3.加强学生想象力教育研究。

要强化学生想象力教育研究,收集有关学生想象力教育的信息,了解学生想象力教育的前沿理论,汲取学生想象力教育的先进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想象力教育的基

本策略,有效开展学生想象力教育活动。

三、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根据方案要求拟定具体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开展研讨活动,明确工作方向。

2.实施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理论体系对想象力培养的方法的研究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想象创作研究。

1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一

【摘要】學生想象力的发挥对于很多课程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想象力是学生智力的重要做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而在小学的科目中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和练习写作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结合生活学习实际来进行写作练习的。下面,本文将从在语文写作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入题,较为深入地分析下在小学作文当中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培养 想象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96-02

处于低年龄段的孩子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小学阶段对于想象能力的培养算是比较特殊的阶段,对想象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往往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对一些事物或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往往会较为有成效,小学阶段在学生具备想象力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发展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作文的教学对学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能够适当地进行拓展,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一、想象能力对于小学语文写作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动机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遇到什么事情了容易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是不太固定的,正因为这样的原因,在小学阶段对学生们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阶段。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也是可以起到激发学生们学习动机效果的,还可以提高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在小学语文的写作中,对于事物的描写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学生们可以自己完成,而在完成的过程中,这种情况表明学生们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自我表现。另外,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学生们还可以进行思维的拓展,也就是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表达,这样会的写作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起到了丰富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二)有助于学生们个性化写作的发展

我们知道,优秀的作文往往是比较与众不同的,这就要求进行写作的人可以拥有较为与众不同的思路,这与想象能力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所以,不难看出,对于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个性化的写作水平,可以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能力,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就是比较独特的,是很难被模仿的,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写作,要在写作教育培养过程中添加想象力的成分,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

学生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多方面做出努力的,并且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的过程的,而在语文写作中若是能够融入想象力,那么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文作文的过程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同时也可以通过想象力的融入,使作文的优秀程度更上升一层的。另外,学生们在习作的时候有时会有无从下笔的感受,这时候,丰富的想象力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可以提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和拓展了想象的空间,会使写作变的更加流畅,内容将更为丰富。

二、培养小学生们想象能力的方式策略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学生们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是要能够注重起来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多进行留意和观察,然后,对不同的事情要学会进行思考分析,以及学会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要学会感悟,产生不同的体验。这样学生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能够让文章更加的出彩,容易打动读者。

(二)其次要善于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于扩展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处于小的年龄段的学生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对周围的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这个时候,利用学生们年龄的特点再结合语文作文的教学特点,是有利于帮助增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的,从而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能力的提高。小学生们由于知识的掌握和生活阅历的有限,因此,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将自己很多想象的成分融入到字里行间,这时候老师应该适当地做出鼓励,可以让学生们写出来更为生动的与众不同的作文。这样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的。例如,在写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的时候,像小学生们都写过“我的某某某”的文章,同样的题目,但是不同的学生会写出来不同的性格特点,当模式不固定,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写的时候,会出现不同内容特点的新颖的作文的。

(三)再次要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一般是比较活泼好动,对周围的新鲜的事物是很容易产生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年龄性格特征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的热情,激发他们想象的空间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其中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式是可以给学生们多讲些或者让学生阅读具有通话色彩的故事,学生们因为对童话个比较感兴趣,在接触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会给学生们的想象力添上更多的养料,使学生们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趣味性,对提高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很有帮助,有助于学生写出更加趣味横生的作文。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来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因为学生们对于直观的图片等更感兴趣,在作文课上展示出不同的图片是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的,图片视频等可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给学生们的写作带来灵感,学生们会对图片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们的想象更加的切合实际,让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更为丰富,以此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

三、结语

学生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地进行培养。由于小学生本身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对周围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作文的学习和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对以后作文的学习也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风海.刍议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考试周刊,2014(69):64-64.

[2]陈成.浅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6).

1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二

1. 通过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世间万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形态, 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不尽相同, 可以让学生更具体地感觉到各种实物的不同的属性, 直观地发现事物变化的异同, 给学生的想象打造充足的空间。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 作者对闰土这一主人公的外貌形象特点并没有直观的描写, 而是涉及了很多的内容供读者想象。我利用课文的这一个特点, 让学生们根据课文中对闰土生活的描写想象闰土的样子。当我在课堂上提出这个问题后, 很多同学便参与在课堂回答中,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后,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得出了很多结论:有的同学说闰土会是一个皮肤白净膀大腰圆的少爷, 有的同学说闰土是一个脸色苍白穿着丝绸马褂戴着礼帽的少爷, 还有同学说因为闰土整天的不出门身体素质一定很差, 所以是一个很瘦弱的少爷。因为有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2. 通过复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复述是指根据原有内容, 通过理解后, 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理解变通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例如, 有一篇名为《海底世界》的课文, 里面描绘了各种海洋生物。我在引导学生将课文读至2~3遍时, 让学生把书本合住,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对文章所描绘的海底世界进行叙述, 同时我根据学生所描述的语文引导其他学生对海底鱼儿的生活进行想象, 使同学们仿佛进入到了海底的美好世界。通过复述的方法使学生们对课文信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样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求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方法中, 通过培养求异思维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教学题材要走出书本, 不应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发挥,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台去展现自我。如上到《司马光》时, 学习“只有司马光没有慌, 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我提问:“司马光为什么要使劲砸缸呢?”有人说:“缸又大又结实, 不使劲, 缸就破不了。”我继续问道, “还有别的看法吗?”另一学生回答:“司马光当时很着急, 怕时间长了伙伴会淹死的, 所以要使出最大的劲砸缸。”不同的答案展现了学生的思维各异, 容易擦起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为拓展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向更深度发展, 引导其积极探索, 我又问:“假如你当时也在场, 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学生在求异中实现了创新,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4. 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开始接触更多外界事物的时期, 所以在这个时期孩子有很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 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遨游在想象的天空中。例如, 在学习《登鹳雀楼》时, 首先, 我先对鹳雀楼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讲授。然后按照原文给同学们逐句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 根据诗人的描述, 将黄昏后鹳雀楼的壮丽景象融入了讲述中, 使抽象的课文在学生的脑海中立体化。最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想象, 把心中的鹳雀楼画出来, 这样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记忆。绘画的方法, 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加强了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5.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还需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教师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教学培养。教师需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 一边阅读, 一边想象, 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感悟生活, 这样才能在脑海里重现文章所描绘的情景, 为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如上到《桂花雨》时, 我引导学生想象摇桂花的情景, 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镜头, 让书本教材上的文字“动起来”, 重复展现于学生的大脑里。由此能让学生回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 对童年产生浓浓的怀念之情。互联想象能指导学生联系到课外书上的相关内容, 使得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联想空间不断拓宽。使得学生畅游于语文知识的海洋, 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学生想象能力随之增强。

1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三

(一)、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也认为: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的天性。其实,最有权利想象的也是孩子,只有孩子才最有无尽美好的未来可以去憧憬、去设计、去实现。创造离不开想象,作文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制约着创造,制约着作文。想象能力决定着创造活动和创造物的水平,也决定着写作活动和作品的水平。只有想象,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心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来。“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为此,我们进行了《在想像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的研究。

(二)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倾向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想像力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培养指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和生活资源,通过作文课堂教学和想象作文训练课开拓学生想像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1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想象力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即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对于想象力的重要,科学巨匠们有着强烈的共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杨振宁认为,从事文艺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从事科技工作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一、以图解文,启发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具有直观性,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局限性,插图恰好使学生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所描绘的景象甚至色彩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而文字内容难以达到这种效果。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让学生的想象欲得以充分发挥。

在教学《山雨》时,我引导学生借助画面,启发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山屋、小河、大树还有雨。我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色彩、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展开了各种各样的想象,说色彩是昏暗的,朦胧的„„说听到了哗啦啦,叮咚叮咚的声音„„于是我播放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雨声,让学生们仔细听,再看图进行二次想象。学生的情感融入到了文中,与作者产生了共鸣,那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就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在教学古诗词中,我用与诗歌意境相吻合的画面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在想象中了解诗意,感悟诗情,体味诗境。如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学生难以理解,我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形象的讲述,“一条山路一直往高山延伸,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屋”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从而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据文绘图,展开想象

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绘成画面。如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那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候,学生可能会说:诗的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让我们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第四句“风雪夜归人”写得很有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登鹳鹊楼》时,先介绍鹳鹊楼,然后逐句理解。上联就登楼所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把黄昏时的一片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下联:诗人由眼前壮丽

景色,又想到了一个更开阔、更高远的境界,于是又吟唱出极富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田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

声音能调动人的情绪。小学语文教学要多读少讲,以读促思。因此指导朗读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朗读是通过声音的传递,运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来刺激孩子们的心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桥》时,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短而急促的特点反复地读出洪水暴涨。生命危急的情景来。让学生去想象洪水的肆虐,群众慌张的情景,同时让他们学习老汉的沉着冷静的精神。

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我在教《荷花》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全文优美的基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学生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四抓住文中空白,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草虫的村落》一课中写道“我已成了其中的一员,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事物”。然而作者是写不完的,于是写道“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我还看见了许许多多„„.”我抓住文中这一空白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想象去补充。学生们积极发言共同绘出了一个繁忙、和谐而有精彩的世界,从而使学生悟出不仅要热爱大自然,也要热爱我们人类社会。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七引导续写改编,展开想象空间(引导仿写改编,展开想象)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视角和不同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续写或改编就会有不同的版本,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个方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在学生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遇到他们进行仿写,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渐渐进入诗歌的佳境。学了《听听,秋的声音》,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仿编仿写训练,学生思维的火花轻易的被擦亮了,其效果令我又吃惊又欣慰。比如:听听,秋的声音,柳树弯下腰脱下旧衣裳,“唰唰”、“唰唰” 那是发给冬天的电报 听听,秋的声音,小蚂蚁在搬家,“一二”、“一二” 吹响了

过冬的号角。听听,秋的声音,小麻雀站在电线上呼朋唤友,“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加紧挖洞,“呱呱”、“呱呱” 是和夏天告别的歌韵。

秋的声音,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树林里,在果园里,在农家的粮仓里,在每一个丰收的喜悦里!

那是秋天的音符。教学中,我还就不同类型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常见的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等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让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想象的助燃下灿烂地迸发出来。

学了《穷人》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有的赋予它童话的色彩,说渔夫一家得到了鱼神的帮助最后过上了好日子,寄予了美好的祝愿;有的写渔夫不怕生活的艰难,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给人以坚强和奋斗的力量;有的走现实主义路线,虽然渔夫一家比以前更穷了,但过得很幸福,彰显了穷人一家的美好心灵。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科学童话改写成说明文等,使学生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发散性表达。

八、结合习作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用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令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我们没有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没有设计出好的题目,给他们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两年来,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突破,《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一个个多么好的题目!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浮浮想联翩。

我班孩子在写想象性作文时,创造热情高涨,写得竟不肯搁笔。看他们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灵气、悟性和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活动进入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永恒的主题,并非朝夕之功即能收效,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将来就一定会有所创新。

1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五

一、抓学生激活潜在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合理的想象, 同时, 适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创新的冲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一) 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心理学认为, 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环境中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的不一致时, 个体就会出现“惊讶”、“疑问”、“迷惑”、“矛盾”, 这就是好奇心的反应。对新事物的好奇, 是人类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 学生才能表现出他们的创造性。在教学中, 教师既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更要及时将这种好奇心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上, 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求知欲, 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例如,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中, 海底究竟有怎样的奇异景象呢?开始上课后, 以这样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海底世界的景象。学生纷纷描述了自己想象到的景象后, 我又让学生想象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 并当堂进行表演。那么, 真正的海底世界是否跟同学们的想象一样呢?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对新奇的海底世界再度充满了了解的迫切愿望。这时充分利用电视录像, 把色彩鲜艳、声响奇特、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想象海底情景, 模拟海底声音, 然后再进行真正的海底世界的呈现, 使个体原有的认知情况与来自外界环境的新奇对象之间出现了适度的不一致, 此时学生出现了好奇、惊讶和疑问,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语言文字的探究中。这里好奇心的激发是再造性想象、形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保证了一堂课良好的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激发兴趣、表现欲

好学、好问、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其中表演和游戏是儿童最愿意参加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表演, 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 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再造性想象能力。

例如, 在教学《美丽的公鸡》后, 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 让学生自己选定乐于表演的角色, 带好头饰, 按课文中所描述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学生加上恰如其分的动作。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再造性想象能力。

二、抓教材训练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完成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但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也不是无边际的想象, 而是以教材为依据, 来挖掘其中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 抓住时机, 找准想象点, 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有意想象。

(一) 再造性想象是指根据人的语言描述或图样的示意, 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作者想象出来的事物形象, 对他来说是创造性想象, 但对读者来说是在前人已有文字的基础上, 进行的再创造, 即再造性想象。

1.观察画面再造想象。再造性想象能力强的人善于调用头脑中储存的表象, 进行高水平的表象建造或延伸。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图画进行延伸性想象, 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把画面转化为语言是训练学生再造想象的有效途径。 例如, 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 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2.朗读感悟再造想象。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词句优美的文章。教师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 有感情地朗读来丰富学生的听觉表象, 并使其在头脑中初步感知, 最终形成鲜明的视觉表象,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指导朗读, 不仅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 更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要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

3.调动多种感官再造想象。当文字或图样所传递的信息与学生相距甚远时, 就一定会给学生的体味带来困难。充分运用想象, 把已有的相似、相关、相通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经过想象的组合、再造, 就会产生更清晰的感受。例如,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中, 描写水、山特点的句段很富有诗意, 配上一段动听的音乐, 学生陶醉在美景中, 仿佛亲自游览了桂林的山水一般, 此时, 音乐是导体, 激起学生的情感, 进行丰富有趣的想象,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不是过去表象的简单重现, 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的想象, 就是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创造想象可以结合以往的经验, 在想象中形成新的设想, 提出新的假设, 这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创新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想象。

1.续编故事创造想象。创造性想象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 是培养创造性想象的有效途径。例如, 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时,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配有四幅插图。课文结尾写道,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 一个一个都落了。教师可创设情境, 引导续编故事, 如果课文有第五幅图、第五自然段, 该画些什么?课文可写什么?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 有的说, 第二年, 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他及时治虫病, 收获了许多葫芦。可配这样一幅图, 葫芦藤上结了一个个大葫芦, 这个人高兴地站在葫芦藤旁。有的说, 这个人不听别人劝告, 没有收获葫芦, 很后悔。插图是这个人捡起地上的小葫芦, 垂头丧气地蹲在葫芦藤旁。这时, 教师动情地赞扬学生:“同学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多么富有创造力呀!”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出来、写出来, 学生们很有兴趣地拿起了笔。

2.扩写训练创造想象。在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提供的结构形式, 通过自由想象进行扩写, 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有效做法。比如, 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 可以从写火烧云开始变化的三段课文中归纳出相同的表达形式, 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再写“它们的形态”, 最后写“后来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 观看火烧云的投影, 或联系自己平时对火烧云的观察, 自由想象成其他的动物, 写成结构相同的一段话。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3.填补情节创造想象。在语文教学中, 填补课文中的情节空白是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如, 《鸟的天堂》一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 白茫茫的水面上没有一点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教学时如引导想象则能深入体会其意境, “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 然后让学生再联想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在你的脑海会浮出什么样的画面?宽宽的河面上水平如镜, 周围的一切十分宁静, 载着几个人的小船, 在水面上缓缓地移动, 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住文中空白, 丰富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 有时密不透风, 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 刻意留下“空白”, 让读者揣摩, 或因表达的需要, 省略了一些内容, 留下“空白”。在教学中, 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 “疏可走马”处, 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雪孩子》一课, 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没有直接表达, 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 我抓住这一空白, 启发学生想象, 练习说话, 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自己去吧》写道:“过了几天, 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 小鹰学会了飞翔。” 小鸭和小鹰在学习过程中, 会遇到哪些困难文中没有描述, 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补充空白。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 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 关键要靠我们教师的挖掘, 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使阅读教学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说道,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它是创造性的, 属于这种创造性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形象的资禀和敏感, 这种资禀和敏感通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 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这种创造活动还要靠牢固的记忆力, 能把这种多样图形的花花世界记住。另外, 这种创造活动还须求助于较强的理解力、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才能自由地驾驭各种内在外在的想象, 使想象无羁绊地翱翔。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 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刘献军.教育科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7.

16.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六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开展语言训练,夯实想象基础

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儿童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语言材料去启发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抽象的语言材料、概念想象成画面进行描述的创造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发现,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其想象力就丰富;反之,其想象的描述便枯燥乏味。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培养想象的广阔性、深刻性和逻辑性,让想象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上。

训练语言的方法:(1)丰富阅读,积累词汇。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语汇量。如:阅读摘抄、朗读练习、语文游戏等。(2)进行语言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3)运用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师准确、生动的言语示范对学生语言训练起着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所想象的描述,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

二、组织朗读活动,发展想象思维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想象思维

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文学作品更是以感情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和精神,产生共鸣,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创设一个良好的特定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

四、开展综合性学习,创设想象天空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例1: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很显然,这三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出了想象的余地。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教学活动,利用其他一些途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如:利用故事或艺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对静物作动态的想象,变无声为有声的想象,对抽象作具体形象的想象,对无色事物作有色事物的想象,对个别事物作概括的想象。通过这一系列想象的形式训练,学生便能逐渐掌握静观默想、浮想联翩的本领。

五、丰富生活积累,构建想象源泉

陶行知先生指出“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知识的眼界,以发挥内在之威力。”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丰富生活积累,构建想象源泉。

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还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有趣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浏览、野炊、调查等。孩子只有脑中有更多的表象储存,其想象力才会得到不断提高,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

17.怎样培养小学生作画的想象力 篇十七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想象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呢?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乐趣的动力。美术教师不应把美术课看成单纯的技能传授,应该让学生感受情境,感受美,从而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情景活动的感知。美术教学本身是一种长期的能力活动,所以应在美术课堂中多开展一些与美术内容有关的活动,如添画竞赛、猜谜语、各种动态表演等,让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我在上一年级上册《我的巧巧手》时,给学生创设情境“:在投影下,我们的手势千变万化,可以变化出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小朋友们,你的小手在投影下可以变出什么?请把它们画下来,画好后再给它们穿上各种各样的花衣服,带他们去见见太阳公公、月亮婆婆。记得要把自己也画进去哦。”学生听后马上高兴地做手势游戏,进行手势想象。语言的感染。语言的引导作用和感染力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段描述的话,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能把学生带入遐想之中。

1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八

研究计划

土默特左旗民中附属小学 许有权

2012年3月15日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让学生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兴趣,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只有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发掘、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基础。想改变过去”“临摹—写生—创作”等学习绘画技法的教学思路,要通过大量感性的美术实践活动,通过音乐、童话、寓言、诗等文学作品启发想象,并利用科学想象力、科幻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研究目的、任务: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研究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观察习惯,激发学生想象力。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周围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实施措施。

1、学习领会课标精神,认真吃透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研究计划。

2、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理伦和实践相结合。

3、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能力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

4、教师要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5、在研究活动过程,教师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7、通过有兴趣的儿歌、游戏、故事等使儿童增长知识,激起儿童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8、开展课题活动,开优质示范课《魔幻的颜色》《渐变图案》让学生初步认识色彩中的三原色、三间色。让学生掌握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为色彩图案的想象研究打下基础。

9、邀请美术组相关教师上课、评课,对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反馈,交流,积累经验,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10、期末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通过作品评价检验研究效果,进一步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1、期末进行实验阶段总结,写教学心得与论文、汇编优秀作品、竞赛成果等。

四、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的方法、方式问题。

2、教师的“施”与学生的“受”要步调一致,师生关系融洽是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

3、教学内容要与周围生活密切相联,是学生熟悉能接受的。

4、学生的作画工具,材料如纸长、调色盒、笔等应准备充足。

5、课堂纪律,同学、老师间互动问题。

6、安全、卫生问题等。

五、研究活动具体安排: 三月份:撰写申请书。

四月份:撰写本学期研究计划及活动安排表 五月份:

1、参加理论学习。

2、学生作品展活动。

六月份: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讨论。

2、接受听课、评课,并及时研讨。

19.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篇十九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在写作中的意义

小学生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 思维会比较活跃, 他们不会按部就班地考虑问题, 也不会限定自己的思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小学阶段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将平时自己喜闻乐见的事写出不同的感觉。相关研究表明, 教师安排给学生的作文如果是描写事物的, 学生就很容易完成,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让学生描写人物或者是个人事迹等, 学生就显得无处着手。仔细了解文学成功人士, 你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从写作手法上你就可以看出是出自谁的文章, 这与学生的现象力密切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作的技巧并不是关键, 相反的, 好的文章要能够突出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 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旨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措施

1.不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同的人对“感悟”有不同的认识, 所谓“感”是指观察以及感受, “悟”是指体悟以及思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等的感悟, 还要提高其对于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启迪学生的悟性, 让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本文所说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感悟自然的能力, 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 让学生回归自然, 感受自然, 还能够让学生回归本性。

2.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有关想象力培养的作文, 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 授课之前, 教师可以事先假设某种情景,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不断地展开想象以及构思, 让学生写作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 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具体化训练。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就是让自己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事物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再次, 寄寓性训练。所谓寄寓性训练, 是指让学生完成某些具有启发性、哲理性的作文的过程;最后, 看图拓展训练。提供一幅画或者一组图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展开想象, 自由发挥, 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各抒己见。

3.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教学中去, 进而实现最佳的写作效果, 这时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负担, 相反的, 它是一种享受, 一种愉快的体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中, 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它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往往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 不能形成自己的观念, 又怎么实现想象力的培养, 怎么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思维方法呢?为此, 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写作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让作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客户经理工作日志检查通报下一篇:有你在我身后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