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11篇)
1.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一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
本文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新型肥料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提出了未来30年我国肥料发展实行以提高质量替代数量扩张战略,走开发新型肥料之路.新型肥料开发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型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多功能性肥料等.
作 者:赵秉强 张福锁 廖宗文 许秀成 徐秋明 张夫道 姜瑞波 作者单位:赵秉强,张夫道,姜瑞波(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94)
廖宗文(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许秀成(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徐秋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9)
刊 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年,卷(期):10(5)分类号:S14关键词:发展战略 新型肥料
2.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二
1 缓控释肥料出现及其历程
据相关统计, 化肥投入约占农民进行种植业生产总投入的50%左右, 发展中国家粮食增产中50%来自于化肥的作用。肥料的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缓控释肥料已经成为了肥料界研究领域中新的热点。
为了解决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植物养分吸收速率不吻合的问题, 20世纪初提出了缓释肥料的概念。1955年, 微溶性脲醛化合物 (UF) 商品化合成, 缓释肥料才真正意义上用于农业生产。1960年以前主要是尿素——甲醛结合物缓释肥料的初步研究。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包膜长效碳酸氢铵。1961年, 美国研制出硫包膜尿素。20世纪70年代, 研究方向主要为尿素——甲醛缩合物、聚烯类等作为包裹肥料膜, 肥料中搀杂其他难溶物、添加剂、抑制剂生产缓释肥料, 出现了异丁叉二脲和正丁叉二脲缩合物缓释肥料
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对硫磺、聚乙烯、磷酸镁铵[ (NH4) Mg PO4·H2O]等作为包裹肥料膜材料方面的研究, 及关于包裹缓释肥料理论模型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缓释肥趋于成熟, 各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细化, 并对新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 其中包括对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包裹膜分解过程的研究、吸附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等。
目前, 缓控释肥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膜新材料的研发、新型化学合成缓释肥料合成工艺方法的研究及新型缓控释肥料长期应用对环境影响方面的研究等。
近几年我国缓控释肥料发展迅速, 主要采取两种技术路线, 分别是将肥料进行微溶化或包膜处理来实现肥料养分的缓控释。前者的代表性产物有脲醛化合物 (UF) , 后者的代表性产物有硫包膜尿素 (SCU) 、聚合物包膜尿素 (PCU) 等。
北京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了树脂包衣缓控释肥料生产设备, 并研制出适合不同作物需要的控释肥系列新产品。该项科研成果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表明研制的缓控释肥料已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水平。
2 缓控释肥释放原理
那么缓控释肥是怎样控制养分释放的呢?确切的说是通过高科技制成的高分子树脂包膜外壳来完成的, 它的核心是把复合肥料或是单质肥料包上一层均匀的外壳。当肥料施入土壤后, 土壤水分从膜孔进入, 溶解了一部分养分, 然后通过膜孔释放出来, 当温度升高时, 植物生长加快, 养分需求量加大, 肥料释放速率也随之加快;当温度降低时, 植物生长缓慢或休眠, 肥料释放速率也随之变慢或停止释放。另一方面, 作物吸收养分多时, 肥料颗粒膜外侧养分浓度下降, 造成膜内外浓度梯度增大, 肥料释放速率加快, 从而使养分释放模式与作物需肥规律相一致, 使肥料利用率最大化。
3 缓控释肥料特点
所谓缓控释肥料, 是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放, 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 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使养分释放曲线与作物需求相一致的肥料。该肥料突出特点是按照作物生长规律曲线同步供给有效养分, 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确保作物生长的前提下, 与同浓度肥料相比, 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以上, 可使传统化肥的用量大大减少。由于缓控释肥料具有减少施肥量、节约化肥生产原料 (煤、电、天然气) 、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优点, 因此被称为"21世纪高科技环保肥料", 成为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4 缓控释肥料现状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化工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6年, 我国化肥产量达到4860万t,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到100多kg。根据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的测算, 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20%~30%, 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 施用化肥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 因此开发新的肥料, 提高化肥利用率势在必行。缓控释肥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新肥料, 我国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发, 到目前已达到工业规模生产。
5 缓控释肥料的种类
1) 有机合成微溶型缓释氮肥。包括醛缩脲素、草酰胺、异丁叉二脲 (IBDU) 和丁烯叉二脲 (CDU) 等有机态氮肥。该类肥料的养分释放缓慢, 可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其养分的释放速率受到土壤水分、p H、微生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为调控的可能性小, 其商品售价也很高, 市场发展速度慢。
2) 胶结型有机—无机缓释肥料。用各种具有减缓养分释放速率的有机、无机胶结剂, 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力与速效化肥结合, 所产生的释放速率不同与缓效化的一类肥料。
3) 包膜 (包裹) 类缓控释肥料。硫衣尿素 (SCU) 是最早诞生的无机包裹类缓控释肥料, 具有以肥包肥的特点。高分子聚合物包膜缓/控释肥料。高分子聚合物包膜肥的膜耐磨损, 缓释性能良好, 入土后肥料的养分释放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其它的因素影响较小, 能够实现作物生育期内一次性施肥, 明显减少了农业劳动量, 提高生产率。
6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
为规范和促进发展缓控释肥料, 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起草、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适用于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料、复合肥料等其产品所有颗粒经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缓控释肥料, 以及在包装容器上标有缓控释字样或标称缓控释复混肥料 (复合肥料) 缓控释掺混 (BB) 肥料。本标准不适用于硫包衣尿素, (SCU) 等无机包膜的肥料, 也不适用于利用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技术延缓养分形态转化的稳定性肥料。
外观:颗粒状产品, 无机械杂质。
2009年, 根据核心肥料的品种, 该标准在肥料浓度方面做出了限制:三元或二元缓控释肥料的单一养分质量分数不得低于4.0%, 同时释放率和释放期做出了要求:在25℃静水中浸泡24h初期养分释放率应小于12.0% (质量分数) , 28天累积养分释放率小于80%, 在标明的养分释放期内累计释放率大于80% (质量分数) 。
7 缓控释肥料的施用方法
主要有沟施、穴施、条施等方式, 其核心内容是将肥料按照作物需要的用量施入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层中, 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合理施肥的位置因土壤肥力、化肥种类、作物特性、土壤水分等情况的变化而不同, 最好的方式采用施肥机械来完成。机械施肥技术的应用要坚持因地制宜、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 以机械施肥为发展方向。这项技术的应用还应同配方施肥、作物营养诊断、模式化栽培等技术有机地结合, 发挥综合效益。
机械施肥可以提高肥效, 减轻了劳动强度。机械施肥均匀、准确, 通过机械调节装置能够保证施肥深浅一致, 排肥量均匀, 减少损失。缓控释肥料机械施肥技术还可与精量播种、机械中耕除草等技术结合进行复式作业, 既可减少机具进地次数, 又可实现少耕或免耕, 节省作业费用, 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武志杰, 李东坡, 史云峰.未来肥料的希望--环境友好智能缓/控释肥料[A].全国新型肥料开发与应用技术交流年会暨汉枫缓释肥料国际研讨会[C].2005:127.
3.我国企业征信发展趋势分析 篇三
【关键词】征信;企业征信;行业趋势
1.征信行业背景介绍
1.1.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全国统一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始于1992年的贷款证制度,建设历程至今已有20多年。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征信系统建设者充分利用后发有事,借鉴国外征信体系建设经验,慎重选择征信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发展道路。目前,征信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我国征信市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考察征信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征信行业的发展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沿着贸易信用领域征信发展,主要集中在企业征信方面,以1849年城里的邓白氏公司(Duns&Bradstreet)为代表,主要从事企业自信调查工作,服务于贸易信用领域;第二条主线是沿着金融信用领域征信发展,主要集中是在个人和小微企业金融征信方面,最早起源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的第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目前以益博瑞(Experian)、环联(Tranunions)、艾克飞(Equifax)、科瑞富(Crif)为代表,全球发展,主要服务于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第三条主线是央行或者金融监管当局城里的公共征信系统,主要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收集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用于监控金融机构授信風险,也为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服务,以1934年第一个成立于德国的公共征信系统为代表,发展至今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有了公共征信系统。
1.2.中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基础
新需求推动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各类经济主体的参与,金融市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的需求日益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征信行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起步,经过一系列的底层数据系统的搭建和完善,央行征信中心于2006年正式成立,对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环境带来新契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市场运行的需求。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消费金融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征信行业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市场化征信机构和互联网征信技术的发展。新轨道创造新价值:随着中国征信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个人征信牌照的落地,中国征信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轨道。在新的时期,底层数据将进一步打通,行业各擦浴机构征信流程将进一步标准化,市场化征信机构将不断发展,并在垂直领域出现有代表性的企业。此外,征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也进一步完善,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征信的市场化机构将有别于传统的征信机构,发掘更多场景化的征信市场。
2.国内征信行业发展概况
2.1我国征信体系基本模式
我国的征信体系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央行个人、企业征信系统基本覆盖全国传统信贷市场,是中国征信体系的基础,社会第三方征信机构重点服务于中下游,作为完善、补充央行征信系统的重要组成。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8家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名单,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一年多,相关牌照仍未能发放。像芝麻信用、考拉征信这样的征信公司,已经在内部开展有关企业征信产品的研究,并对部分客户开始进行内测。“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会以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对象开展企业征信服务。”2015年11月初,全国共有104家企业征信机构(不含分公司)在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完成备案。
2.2我国企业征信市场格局
央行的征信中心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最全,在非银行信息上面采集也较全面。此外,鹏元、中诚信等传统企业征信是企业征信市场的重要补充,为企业出具信用报告,内容基本包含企业基本信息如练习信息、注册信息、股东信息、变更信息、财务信息、法律诉讼信息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征信也在转型中,一些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公司以互联网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及时全面的征信服务,除了传统征信报告中的工商信息、司法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等,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可根据技术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提供更全面深度的企业相关信息。
3.中国征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1.信用文化开始形成
2007年-2014年,中国信用卡存量增长了4倍,从2007年的0.9亿张增长至2014年的4.6亿张。虽然信用卡存量增长率很高,但截至2014年,中国国内试用卡使用情况与信用卡消费文化的代表美国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新生代消费观规模的壮大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消费金融相关配套服务的成熟,中国未来的信用卡消费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这将是中国征信行业的机遇期。
3.2.征信行业市场需求巨大
消费拉动经济,征信市场具备长期发展基础,截至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增速6.9%。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神话,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拉动因素将开始提现。虽然GDP的增速会进一步下降,但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随着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地和中产阶级人群的增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虽然中国最终消费增长率自2010年以来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截至2014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依然仅有51.2%,这与美国常年80%以上的最终消费率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我国最终消费率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消费金融和征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多年保持近20%的增速。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经达到15.4万亿,同比增长18.4%。未来几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依然保持每年近2%增长率的势头,截至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突破37万亿元。截至2015年底,P2P行业问题平台数已经超过1200家。在这些问题平台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坏账过多导致流动性危机,最终拖垮平台。
随着信贷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对消费市场的大力支持,市场对风控的需求必然会放大征信行业的市场容量,这对征信行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3.3.大数据征信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征信行业转型升级。首先,大数据使得征信收集到的信息打破了原有的局限,从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端等多渠道采集有助于信息主体的信息数据全面把握;其次,大數据实现了征信数据深度挖掘,利用IT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更好的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并提供更为丰富及符合场景的信用产品及服务。
3.4.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发力重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的发力重点。从征信行业产业链来看,数据采集、征信服务产品及应用场景等未来都将向移动端转移。与此同时,移动端信息采集方便,用户通过移动端享用征信产品及服务更加便利,征信产品和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由于“三驾马车”的内需拉动作用,消费将成为中国GDP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将促进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继而推动征信服务消费场景结合更加紧密。
3.5.市场化征信机构即将崛起
对于目前的中国征信市场来说,互联网是眼下最强的封口力量。消费金融、P2P、共享经济、社交、电商,这些只售可热的互联网行业都具有征信需求。然而,以央行征信中心为核心的体系无论是从可操作性还是数据纬度上看,都显然无法满足这些行业的具体需求。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与标准的少量的供给,给第三方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不可多的机会。
随着数据源的拓宽,征信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如:原先的线下信审和人工信审转为线上信审和机器信审,提高审核效率,增加用户体验。租赁、酒店等行业,传统的授信方式通过押金或者其他方式授信,现在则可以通过征信机构的调查进行授信。每一种变化的背后都需要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征信机构可以从金融向其他的领域进发。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征信行业研究报告.互联网金融,2016.3.
[2]2016年中国征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互联网金融,2016.3.
[3]德勤2015年汽车金融报告,2015.12.
[4]2015年汽车金融行业渗透率调查.汽车金融行业研究,2016.2.
作者简介
4.我国海滨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篇四
内容提示:世界滨海旅游已经进入了消费大众化、产品多样化、追求个性化、市场层次化、发展国际化时代,我国滨海旅游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面对的却是一个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也就是说我国滨海旅游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短时间内走完国外滨海旅游走过的路程,这就要求我国滨海旅游在各个层面都要在一个高的起点上迈步。
滨海旅游作为全球现代旅游增长最快的领域是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而中国滨海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是在20 世纪90 年代。进入21 世纪以来,滨海旅游业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2006年,我国海滨旅游业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全年收入4706 亿元,增加值2400 亿元,比上年增长17.6%,2007 全年滨海旅游增加值3242 亿元,比上年增长19.9%,滨海旅游业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 年12 月,国务院42 号文件中把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发展海洋旅游成为重头,2009年底,国务院44 号文件全面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开始了中国海洋时代旅游发展的新篇章。现阶段滨海旅游发展的特征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发展阶段与成熟市场的矛盾
国外现代滨海旅游发展历史较长,经历了18 世纪初到19 世纪上半叶的起步阶段,19 世纪末到20 世纪中叶的发展阶段,20 世纪中叶至今滨海旅游发展的繁荣阶段。伴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世界滨海旅游热点目的地也在不断迁移,滨海旅游业经营模式、客源市场层次、旅游产品结构、服务设施水平、旅游营销与管理手段经过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和选择已经非常成熟。我国滨海旅游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与国外市场相比消费层次、消费观念、发展体制不同,目前还仅仅限于国内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较小;旅游的目的是以游览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主,度假游客不是主要群体,高端市场规模尚未形成,存在着滨海旅游初级发展阶段、中低端的市场供给和高端旅游需求的错位。
(二)打造国际级滨海旅游品牌产品
2009 年底,国务院44 号文件提出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设想,具体目标是把海南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其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将会带动我国各滨海区域充分利用自然人文条件,推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力的滨海旅游品牌产品。建立在当地区域特色基础之上的沿海旅游地产品重组和产品创新,将会打开国际旅游市场,实现滨海旅游业的升级,加快我国滨海旅游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三)滨海旅游主体功能区划与产业布局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成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无论是从国家尺度还是某一区域讲,我国滨海旅游发展要素都各具特色,在综合的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明确区域主题功能定位,结合资源特色和发展基础,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进行旅游企业的最优化布局,有利于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绩效考评体系。滨海区域可以分为腹地、滨海、海滨、海滩、海岛、近海、远海具有不同的主体功能和开发主题的地理空间,最后构建若干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通过对各产业的整合、集成和引领,发挥滨海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核心产业功能作用。
(四)特种旅游蓬勃兴起
世界滨海旅游已经进入了消费大众化、产品多样化、追求个性化、市场层次化、发展国际化时代,我国滨海旅游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信息网络化和全球化,面对的却是一个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也就是说我国滨海旅游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短时间内走完国外滨海旅游走过的路程,这就要求我国滨海旅游在各个层面都要在一个高的起点上迈步。目前国际市场上滨海旅游除了一般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活动项目外,特种旅游项目更是受到高端市场的追捧,特种旅游项目指的是娱乐性、参与性强、市场规模小但稳定、活动专业性强、消费水平高的旅游项目,代表了一个地区或国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像远洋探险、邮轮旅游、海上垂钓、海底潜游、海上高尔夫、荒岛生存体验等都属于特种旅游项目,我国滨海旅游在特种旅游项目的策划和经营上必须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才能提高国际力。
(五)文化与旅游结合将更加突出
进入21 世纪以后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旅游业只有通过文化的创新才能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泰国的普吉岛、印尼的巴厘岛、墨西哥的坎昆和美国的夏威夷在开发时如何发掘和整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或土著文化)来丰富和提升度假旅游产品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坎昆被誉为世界第七大滨海旅游胜地,据统计到坎昆旅游的外国游客,三分之一是被玛雅文化所吸引,必到以坎昆为中心的各玛雅古迹参观。巴厘岛以典型的海滨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而闻名,巴厘人信奉印度教,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 多座,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泰国的普吉岛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和谐,所有的建筑物都体现泰国建筑风格,来营造具有热带特色的景观环境。风情迥异的文化景观和多不胜数的节日狂欢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我国滨海地区地域文化各异,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要注重民族海洋文化与本土历史旅游资源的结合、海洋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结合、民族海洋文化精髓与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的结合、世界海洋文化共性与我国海洋文化特性的结合。通过探索文化和旅游结合的模式与路径,不断创新滨海旅游产品,强化差异,塑造高质量的滨海旅游品牌产品。
(六)建设数字滨海旅游平台
运用高新技术、推广成熟技术、普及适用技术是未来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参与国际的必由之路,滨海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和区域合作的发展道路,景区信息、娱乐项目策划、旅游市场营销、网络预订、海岸环境演变监测、区域旅游政策的制定以及旅游市场的预测,等等,都离不开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及现代数字空间技术对整个滨海旅游业起覆盖整合作用,借助于数字空间技术可以使滨海旅游业多个层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刷新和拓展滨海旅游业态。海南三亚为打造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数字品牌,把三亚市主城区、亚龙湾度假区、海坡度假区、大东海度假区完全数字化并搬上互联网,只要打开三亚三维地图主页,便可对三亚酒店、景点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路线、餐饮娱乐、购物等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极大的方便了游客,通过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力。
(七)生态海洋旅游备受关注
5.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五
在很多报刊杂志上,上海“集中制板,分散制箱”的思路被称为解决纸箱厂出路的经典说法,而且确实给上海的纸箱厂带来了短期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但笔者个人却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条看似风光的“死路”,纸箱厂如要走上这条道路可要慎之再慎。
■“集中制板,分散制箱”降低了纸箱投资的门槛。与此同时也滋生了很多不合格的纸箱供应商,助长了很多不正当营销方式。大家都知道,一些三级纸箱厂靠的就是这种方法生存,而他们的主要生存营销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高价格,高回扣。如果没有高价格,他们没有生存空间,没有高回扣,他们不可能能够接到如意的订单。试问:这种营销方式怎么能培养一个真正的市场?
■“集中制板,分散制箱”削弱了一些二级厂的竞争能力。一些二级纸箱厂由于整日沉醉于拉纸板的业务中,从而忽略了对于印刷技术的提高,忽略了对于高端客户的了解和调查。无论是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随着对市场的日益生疏而变得越来越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某些三级纸箱厂不是一个真正的客户,也创造不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因此一些拥有大量三级厂的二级厂存在相当高的经营风险。因为某些三级厂没有流水线,他们在纸板质量、交货及时性受到上级的二级厂的制约,因此不可能真正把好地服务带给客户,所以,他们的客户的稳定性是相当差的,而由于长久没有建立服务终端客户的能力,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到客户流到竞争对手中去。
纸箱厂的市场营销核心是建立稳健的客户群体
现在存在的纸箱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很多原来容易解决的客户问题都变得复杂,单一客户模式或者单一经营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营企业,首先要现金流平衡,而纸箱厂的现金流来自客户。客户群的稳健与否是关键。
■稳健客户第一个表现点是:它是一个能够长久经营的企业。很多上了规模的公司容易犯这个错误,误把有钱的客户当作稳健客户。其实稳健客户主要要考察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周期是否正常。很多有钱的企业会在一夜消失,从而对你原纸采购,人员管理带来极大的浪费和不可预测性。
■稳健客户第二个表现点是:能够带给你正常的现金流,这主要是指:他是不是定期付款;付款出现危机时是不是及时和你联络进行沟通或者原因说明。其实大家在市场营销中学到的资信评价都适合去判断你的客户是不是稳健的客户。
把瓦楞纸板生产线作为一个技术的突破点,重点来抓
瓦楞纸板生产线时纸箱厂的核心,如果你把它作为你的重点来抓,你解决了你公司存在的75%以上的问题。
■纸板是否平整,纸板质量是否合格是纸箱印刷质量,纸箱是否符合客户的关键,如果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90%的问题
■纸箱厂的损耗大部分发生在瓦楞纸板流水线,一般纸张损耗在生产线为8%左右,在后道不到3%,你可以看得出纸箱厂的利润空间到底在哪里!而且,流水线的使用习惯和技术决定着使用原纸的品种,也就相应的影响纸张的采购方向,纸张库存,而这些,又是影响公司流动资金的重要因素。
不断应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软硬件,这是纸箱厂生存的关键
纸箱厂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无论是浙江、江苏,还是上海、广东,流水线开工率严重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怎么应付这种残酷的竞争趋势呢?那就是不断革新自己的经营策略。
■如果你的纸箱核价还采用加工式计算,建议调整为比例式,因为现在的客户每日都在核算他们的包装占比,你的加工值对他没有任何意义,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市场价格把订单拿下来,然后内部加强控制,平衡各订单把成本控制在整体的水平中。
■如果你的设备还是国产的,建议进行部分改造,至少在流水线进行改造。因为低克重纸张的潮流会让你的产品毫无竞争力,而国产很多设备对于低克重纸张使用出现的高损耗成为致命的危机,这就是不上设备是等死,上设备是找死的含义。但是笔者认为,“找死”还是有市场空间的,而要是“等死”则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6.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六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中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足,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健全,导致中药产业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的中药产业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2006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我国要在中药产业中重点开展理论创新和研究;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如今,新医改政策出台将使我国中药的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
一、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机遇
1、新医改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显示,新医改中明确指出,3年内,我国将投入8500亿元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医改重点工作,这些都表明了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决心,也反映出深化医改对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医改不仅体现出国家花大力气进行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决心,也将对行业产生深远意义的影响,未来几年,我国的医药市场将继续扩容、国家基本药物将会作为制度推行、中医药事业扶持力度将继续加大、而创新将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
2、国家政策倾斜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各项中药产业支持政策都提出了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并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将中医药推向世界。它不但表明政府将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的投入,扶植中药产业的建设,还从根本上保护中药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整个中药产业水平的提升。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国家相继出台的这些政策对中药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也将对所有中药生产企业带来利好影响。受这些政策的影响,我国主要的中药生产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而有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的中药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从而促使整个中药生产企业业绩的提升。
3、基本药物出台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一拖再拖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最终定于六月底正式出台,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将来全部要在基层机构配备使用,大医院也要作为首选,基本药物目录里面的药品会得到广泛使用,而且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明显高于其他的药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将来新医改里面中医、中药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基本药物目录一旦发布,会使我国医药产业的整体格局有所变化,而对于一些小的中药二线企业则有可能难逃消亡的厄运,对于我国传统中药老字号企业来说,其影响最多仅仅只是体现在价格会相应的降低,而并不会影响这些传统老字号企业的生存及发展。
4、甲型H1N1流感为中药产业带来的机遇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甲型H1N1流感疫情主要会为预防疫苗企业带来巨大的机会,而国内涉及预防型疫苗的生产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传统中医药为主的制造企业。比如以治疗流感和预防病毒感染为主的三九医药、以生产保健药为主的同仁堂集团以及生产板蓝根和抗生素为主的传统中药为主的白云山等等。
如果疫情继续加大或者蔓延全球之势愈演愈烈,市场上预防型的疫苗企业需求将不断扩大,从而给中药疫苗产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比如2008年我国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华兰生物和专业生产疫苗及血液制剂的天坛生物等。此外,一些中药饮片企业也会在这一轮流感疫情中有所发展,比如以生产保健类中药饮片为主的康美药业、以生产提高人体免疫力为主的东阿阿胶及上海莱士等等企业会在近期有所斩获。
二、我国中药产业存在的四大问题
1、中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差
我国虽然是中药传统国家,但是在中药科技上还是一个弱国。我国每年人均用药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而且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医药品种约95%是仿制国外品种,中药出口额也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很难承受国外“洋中药”的冲击。这对我国中药产业是个致命的打击。
2、新药研发与国际规则差距大
我国的中药产品常常遇到国外市场的限制,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药品规范与准则与国外的规则有一定差距,我国中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没有一些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中药企业对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和科技能力落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3、中药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
我国中药行业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存在一些例如中药产品重复,疗效相差不大、国际竞争力差等严重问题。我国中药企业绝大多数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重复性的仿制产品很多,另外,我国中药产业方面的人才缺乏,对整个中药产业来说影响非常大。
4、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督综合体系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我国对中药基础研究非常薄弱,而且直到现在我国还未能建立起一个适合中药发展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现在有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仍未清楚,对中药质量的监督缺乏一个系统的综合评价,设计标准时对技术壁垒考虑少,监督不够透明有效。
三、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对策
1、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力度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首先,我国要加大对中药研发的投入力度,对中药产业实施重点保护,在政策上要对中药产业有所倾斜,不断加强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挖掘和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另外,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中药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很重要。
2、尽快完善中药产业标准化进程
其次,中药要尽快完善其标准化进程,只有把中药品种标准化才能够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可监督性,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研制生产具有剂量小、毒副作用小、储存方便的现代中药,从而达到国际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
3、推动全球范围中药产业交流学习
第三,建立全球性的中药文化,大力推动中药行业形象建设,鼓励中药企业同国外加强交流,支持出版和向全球推行各种中药方面的书籍、期刊以及论文等,鼓励和倡导东西医学的交流与学习,推动全球范围中医医疗服务和网络建设等。
四、我国中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企业将向兼并重组方向发展
近年来,医药领域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中药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整合期,通过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这些措施都提高和改善了中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医改和中药产业的双赢。
2、各方资金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中药作为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新医改和国家刚发布的《意见》都表明了我国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未来各方资金都将会加快向中药行业倾斜,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3、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
郭凡礼同时指出,国家发布《意见》提出要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如今,我国已经有一批中药企业被誉为“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未来更多的中药企业将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发展。
4、产业发展将愈加规范化
另一方面,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药行业内多、小、散、乱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以预见今后中药产业的发展将愈加规范化,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以及中药商业等各个环节。人大经济论坛
7.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七
1 数据采集及清洗
1.1 检索工具
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http://wwwsipogovcn/sipo 2008/zljs/[1],SooPaT专利搜索及在线专利分析工具:http://www.soopat.com/[2]。
1.2 数据采集
国内专利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保护时间最长,对市场的控制度更强。故本文主要以授权发明专利为统计分析对象。
纺织专利的界定:根据国际专利分类(IPC)标准规定,D部为纺织、造纸,其中D1、D2、D3、D4、D5、D6、D07大类为纺织类,鉴于国内对纺织行业的普遍理解(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本文对其中D06F小类(纺织品的洗涤、干燥、熨烫、压平或打折)及D07(绳;除电缆以外的缆索)专利不予统计。另外,将专利主分类号作为分类依据,检索式:ZFLH:(D01 or D02 or D03 or D04 or D05 or D06) not ZFLH:D06F。
1.3 数据清洗
在专利申请人检索分析过程中,全面考虑了申请人尤其是国内高校的历史沿革,并进行了大量手工分类统计,其中包括同一申请人更名或合并前后专利数量合并,同一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专利数量累计计算等。
2 纺织专利分析
2.1 发明专利发展趋势
经检索,1985年至今,我国共受理纺织专利申请38427件,其中发明专利22218件,实用新型专利16209,无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950件,涉及专利申请人3356,发明人数14005人。
图1揭示了历年我国纺织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由图可见,我国纺织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5-1992年(专利申请日期,下同)为起步阶段,这一期间年专利申请数量在200件左右;第二阶段为1993-1999年,专利申请数量较第一阶段出现明显增加,并连续多年稳定在500件左右,为平稳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00-2008年,年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大幅递增趋势,年增长率在15%-30%。而纺织专利授权情况与专利申请情况不同,在2003年专利授权871件,达到历年最高值,在随后几年中随着申请数量的增加,反而出现下降现象。另外,近年专利授权率波动较大,1985-1993年专利授权率从70%左右降至45%,1993-2001年专利授权率则重新上升至70%左右,2002-2006年再次出现快速下降,直至2006年的专利授权率仅为21%左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发明专利实行的是申请18个月后公开的制度(亦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早公布),因此2008年至今申报的大量发明专利尚未被公告,而发明专利授权则大约在申请之后2年以上,因此2007-2009年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尚在不断更新,相应年份的专利授权数量和授权率不具有统计意义。
2.2 申请人分析
随着我国纺织产业市场在全球区域市场中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内纺织行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增强,美、日、韩和欧盟国家及其主要跨国公司加强了在我国的专利布局。目前,纺织类授权专利申请数量排名前50位(含集团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专利申请人中我国高校和企业有10家,国外公司40家。申请人国别涉及6个国家,其中日本(20个)、中国(14个)、德国(7个)、美国(5个)申请人数量居前。其中,国内专利申请人以高校为主,东华大学(含原中国纺织大学)共拥有纺织授权专利679件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有浙江理工、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而出现在排名前50的国外申请人全部为企业。
2.3 主要技术领域分布
据图2的IPC大类分布显示,专利主要集中在D01类、D06类。其中D01类涉及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和纺纱,占35%;D06类涉及织物等的处理,占26%。图3显示,除D06类外,其它各类基本与纺织发明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相吻合,即在2003年左右年专利授权数量最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纺织品及纤维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功能化、多样化,为满足需求,相关生产和研发部门纷纷采用各种改性和整理技术开发具有抗静电、抗菌、阻燃、远红外、负离子等多功能纤维,产生大量相关技术,因此D06类授权专利多年连续大幅增长。
2.4 国内外专利发展对比分析
1998—2007年(申请时间)间,我国内地申请人获得的纺织发明授权专利共2459件,占总量44%;国外及港澳台申请人获得授权专利3144件,占总量56%。但是,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内地纺织专利授权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部分专利在审查中),授权专利增速明显高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并在2004年实现数量上的反超。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内地专利权维持率(指某一时间段内,统计时间有效专利数量与总授权专利数量比值)明显低于国外。以1998-2004年全部纺织授权专利为例,国外的专利权维持率为88.5%,而我国内地专利权维持率仅为65.6%。
3 我国纺织专利分析引发的思考
3.1 提高我国内地纺织专利权维持率及成果转化率
影响专利权维持率主要因素有专利年费、专利的收益水平和专利的保护水平等[3]。依据我国专利法,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为维持专利权的效力,专利权人必须缴纳年费,年费的数额随保护时间的延续而递增。在专利权保护期限届满前,部分专利会由于专利权人未缴纳年费等原因提前失去法律效力。因此有效专利的数量比专利授权量更能准确地反映权利人对专利权的实际拥有量,专利的有效状况,能够反映企业、地区、国家的科技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国内专利权维持率低侧面说明专利竞争意识较差,技术创新质量偏低,成果转化率低,未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无力长期维持其专利权效力。近日,纺织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试点落户西樵,成功实现了纺织产、学、研对接,为提高纺织科技成果转化率提供了有效的模式。2006年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知识财产战略专项工作组宣布,将原先仅由教授和助教等大学职员享有的发明专利费用减免优惠扩大至拥有博士学位的年轻研究员(博士后)和学生,后者亦可享有专利申请实审请求费和第1-3年的专利年费减半的优惠。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可以参考借鉴,对于高校为专利权人的专利给予一定年费减免,以有效保护高校研发成果。
3.2 构建纺织行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专利池形成
2008年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旨在从战略高度形成有效运行机制,同时营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从纺织专利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内地还局限在知识产权创造即专利申请上,在知识产权的运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绝大多数高校及企业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专利战略。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可积极引导行业内高校及企业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和配套技术,结成专利池,推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化[4]。专利池(Patent Pool)是一种由专利权人组成的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平台上专利权人之间进行横向许可,有时也以统一许可条件向第三方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许可,许可费率是由专利权人决定的。专利池可以更大限度地适应现代产业分工精细化,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周期缩短的发展趋势,同时专利池还可以解决“专利丛林”形成的专利障碍。
3.3 培育以纺织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从纺织专利申请人分布看,东华大学、浙江理工、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掌握了大量专利技术。同时,从专利的共同申请人分析中看出,很多技术均是高校或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且核心研发人员大部分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我国纺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技术几乎全部源自企业,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是在大企业中完成的[5]。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则达到了3%-5%,而我国纺织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3%,相比之下,中国纺织行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6]。且很多研发投入多处于无效状态或错误导向状态,存在大量单纯为了获得资金资助或获得奖项而申请专利的现象。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纺织产品贸易摩擦加剧,我国纺织业面临更大调整压力,我国纺织行业必须逐步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解决纺织企业规模限制、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将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的关键。
4 结语
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活跃度和技术能力保持着持续扩张的态势,国内企业、研究组织和个人在该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与国外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是在绝对的技术竞争力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方面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纺织行业整体技术实力仍处于从量变向质变发展的过程中,这一量变过程将是长期的。有关部门可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引导纺织技术研究方向,构建纺织行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培育以纺织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从而真正实现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
摘要:以1985年至今纺织授权发明专利为统计对象,从专利的发展趋势、申请人分布、授权率、技术领域分布、国内外授权专利数量与专利权维持率等角度,揭示我国纺织专利布局及竞争态势,并基于专利分析结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纺织,专利,专利分析
参考文献
[1]http://www.sipo.gov.cn/[DB/OL].[2010-04-20].
[2]http://www.soopat.com/[DB/OL].[2010-04-20].
[3]杨中楷,孙玉涛.基于专利持有模型的我国有效专利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2):254-257.
[4]余文斌,罗婷,刘秋霞,等.我国专利池构建与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494-497.
[5]李建民.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形成的对策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7(2):34-39.
8.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八
中国行业研究网
产品调整指引投资方向
不过,就目前来看,低端管道鱼龙混杂,产品众多,其中PVC、普通PE管道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同时,产品原料受原油价格波动剧烈,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不稳定性,低端产品形势严峻。相比之下,目前行业内的部分上市公司借助于资本市场的力量,大力拓展PPR、PE、HDPE双壁波纹管等高端产品,不仅推动着我国管道产业结构调整,也推动着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会加速增长。
由此可见,产品结构调整指引着未来的投资方向。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切合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上市公司面临着较佳的成长契机。比如在水利管道这一细分领域,高端产品正处于需求的爆发阶段,其中PPR管道2007年使用量约为22万吨,2010年约为34万吨,2013年有望达到52万吨。而PE地源热泵管道和PERT管道也都处于快速扩张期,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HDPE双壁波纹管2008年需求量约为12万吨,2010年约为20万吨,2013年约为45万吨。而且这些产品的竞争并不激烈,那些拥有此类产品的相关上市公司存在着高成长的机遇,国统股份、纳川股份、伟星新材等个股可跟踪。
二是积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能,拥有较快成长速度的个股。比如玉龙股份利用上市募资主要投资于油气输送管,尤其伊犁玉龙钢管公司年产25万吨油、气等长距离输送钢管项目集中于高钢级、大口径油气输送管,将涉足油气输送管主线工程,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盈利能力。项目投产后,油气输送管产能也将实现跨越式增长,由目前的28万吨跃升至70万吨。假设2012年螺旋埋弧焊钢管的产量达到10万吨,吨管毛利1000元,贡献的毛利则达1亿元,仅此就使毛利增速达到26%,有望推动公司业绩快速成长。而金洲管道、久立特材等个股也可跟踪。
下游需求仍然旺盛
目前管道产业主要有两大驱动力提振市场需求。一是产业的更新换代。以塑代钢、以塑代水泥管道将是未来我国管道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家化学建材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05年,塑料管道在全国各类管道中使用率要达到50%以上;到2015年,全国建筑排水管8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城市排污排水管道的塑料管使用量达到50%。就目前产业演进步伐来说,产业的更新换代步伐有提速的趋势。因为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继续推广塑料管道,尤其是在建筑排水、室内冷暖水、饮水、采暖、燃气和排水系统等领域,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
二是旺盛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全国各个地区频频暴露城市缺水、室内洪涝、工业排水、污染治理、燃气安全等诸多问题。此外,水源紧张、农村灌溉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建设、农村发展、水利设施等都与管道密不可分,涉及到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市政给水、农村给水、室外排水排污、工业排污、燃气管道等多个环节,影响深远。因此,管道行业作为未来我国投资的重点方向,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9.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九
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保健品行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养生产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保健养生行业中的大部分产品层次不高,但附加值普遍较高,所有营养保健食品中,绝大多数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行业中缺少具有龙头作用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现阶段做在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几家保健养生品行业公司主要有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武汉瑞恒医药生物有限公司、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万基健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哈药集团有限公司等。
我国大部分营养保健养生品的功能大多集中在补肾壮阳、美容减肥、调节免疫力三个方面,产品原料、功能、性状等同质化严重,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市场,以及沿海大中城市。
据权威部门调查表明:消费者认为保健食品能达到预期全部效果的只占3%,认为部分有效的为60%,认为没有任何效果的为26%,认为有副作用的为2%。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与政府准入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质量标准、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密不可分的。随着市场的发展,为了避免竞争加剧和市场混乱,经销商开始自己开设专营店、专柜(店中店)、连锁加盟专卖店;一些专业人士将开设服务中心、会议营销服务中心直销经销商店。
10.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篇十
一、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判定
(一) 基于运输化理论的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判别
根据卡萨特教授的“第五波理论”, 交通运输方式变革是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引领性“冲击波”。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 分别先后由海运、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方式的兴起引发了经济高速增长;而在工业化中后期, 航空运输必然的成为引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航空运输适应了国际贸易距离长、空间范围广、时效要求高等要求, 因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是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迅速崛起的重要依托。根据荣朝和的运输化理论, 人均GDP是各国进入航空运输引领的经济发展阶段 (第五波阶段) 的重要判别依据。
1962年以来的人均GDP数值表明, 我国正处于第五波阶段初期;距离工业化完成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因此未来航空运输将逐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拉动力量, 航空运输自身也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尤其2005年关税开始下降和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兴起, 为航空运输特别是航空货物运输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根据波音公司发布的全球预测报告, 202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市场, 且未来我国航空货运平均增长率将高于全球平均增长水平。这也就意味着, 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利杠杆。由于我国经济跨域式发展的特性, 总体上, 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业形态还处于发达国家八九十年代左右水平 (比人均GDP反映的情况要超前) , 而这个时期正是发达国家航空运输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 根据第五波理论的观点, 我国航空运输正处于并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二) 基于航空运输费用能力的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趋势判别
在我国, 航空运输仍属于相对高端的消费方式, 航空运输服务作为一种商品, 需求弹性较大, 航空票价的小幅变动就有可能带来运量的较大变化。同时, 受地理环境、人口分布及地区经济等现实条件的影响, 我国国内地面交通 (公路、铁路) 十分便利通达, 地面运输对国内航空运输的替代作用明显。旅客在进行出行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费用较为低廉的后者。因此, 在考察我国航空运输发展, 特别是国内旅客运输发展趋势时, 应将航空运输费用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分析。
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乘坐飞机出行一次平均要花费全年消费性支出的近1/3, 而201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10。2004—2010年间平均单次航空客票费用和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 单次客票费用占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 并且日益达到民众可普遍接受的水平。相比较而言, 发达国家单次航空客票费用普遍占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我国费用收入比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说明我国的航空旅客运输尚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 人们生活品质和时间价值的提高, 民众的航空运输需求必将得到空前地释放, 可以预见, 我国的航空运输在未来二三十年时间里仍会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从统计看民航》, 平均航程由重复累积的航线总里程除以航线总数得出, 客公里票价采用民航局基准价。
综上所述, 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态势。而这种高速发展趋势必将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强大内需因素共同支撑的结果。
(三) 基于阶段判定的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判别
对我国航空运输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是正确认识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 也是预测航空运输未来增长趋势、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航运输起步较早、发展时间也较长, 在经历了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后, 这些民航发达国家的航空运输普遍进入到了成熟期, 无论在政策法规、体制框架还是运行管理模式等各方面, 其产业的成熟度都明显高于我国。因此, 欧美和亚洲等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航空运输发展历史对界定我国目前航空运输所处发展阶段而言,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对各国国际航空运输高速发展期、中速发展期和低速发展期的起止年份、持续时间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比对分析 (表2) , 结合航空运输自身发展的周期性特征, 可以判定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二、认清我国航空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形势, 应对相应产生的影响
(一) 认清发展阶段, 提倡共同但有区别的实施碳中性增长目标
国际民航组织在37届大会力推碳中性增长目标, 即全球国际航空运输排放量较2005年零增长。基于前面分析, 在过去20年时间里, 我国国际航空运输从弱到强进入发展快行道, 各民航发展强国国际航空运输则逐步进入中低速发展期, 甚至出现衰退迹象。我国强大的航空运输内部需求, 是国际航空运输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和保持动力 (如图2所示) 。
对比各国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近20年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发现 (如表3) :在碳中性基准年2005年以前十余年中, 中国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一直伴随全球国际航空运输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由于我们的起点较低且处于快速发展初期, 而各民航发达国家已步入民航发展的成熟期, 因此我国增速要高于民航发达国家水平。进入2005年基准年以后, 中国国际航空运输受强大内需支撑, 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增速继续呈高速发展, 保持了17.6%的高速增长;而其他民航发达国家国际航空运输增速则明显衰退, 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增速都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美国、英国增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左右, 只有韩国增速提升, 并且大多数民航发达国家增速在5%以下, 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还出现了零增长和负增长。数据分析呈现出新兴国家航空运输业快速增长和老牌民航强国国际航空运输业增速缓慢甚至衰退之间的鲜明对比。基于公民基本出行权这一基本人权考虑, 应当保护新兴国家航空运输的继续增长, 实现全球碳中性目标应该主要从航空运输需求相对饱和, 并且减排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民航发达国家入手。
(二) 应对能源需求压力, 减少环境不良影响
“十一五”以来, 航空运输业能源消耗总体保持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但未来我国航空运输的飞速发展并不一定伴随着能源消耗总量的迅速降低。尽管我国民航的单位吨公里油耗在逐年下降, 但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各航空公司的机队更新, 其未来节能降耗的潜力和空间十分有限。而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航空煤油作为航空运输的主要动力原料的技术条件几乎是不可改变的, 以此为基础的未来航空运输单位能耗下降幅度和空间亦十分有限。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单位燃效1.5%降低的高要求标准, 未来中国航空运输能耗增长将在中国国际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和国际航空运输周转量增长率水平的基础上分别大致降低1.5个百分点。结合上述对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的基本判断, 中国航空运输的总能耗和国际航空运输的能耗仍将在未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维持稳定的显著增长。
此外, 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也给周边环境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如运输需求的高增长必然导致大批机场被扩建和新建, 从而带来大量耕地及其他生活用地被占用, 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并改变当地的水文、生态环境;航空器及地面勤务车辆的累积气体排放会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不断增加;机场数量、规模和飞机起降架次的迅猛增加令航空噪声污染愈加严重。据统计, 2004年, 我国航空客运吞吐量500万以上的运输机场有12个, 起降架次4万次以上的运输机场19个;到2010年, 吞吐量500万以上的运输机场达到30个, 起降架次4万次以上的机场36个。年起降架次4万次折合每天平均10分钟就要一架飞机起落, 繁忙机场、繁忙时刻密度还要更大,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场周边受到高频率、高分贝噪音的干扰, 情况发展十分严重。
因此, 想要保持我国未来航空运输的高增长趋势,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能源需求压力、努力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不良影响成为民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要必须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 将保护环境、资源优化利用引入规划过程, 研究未来航空运输、通航作业需求, 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的民用航空系统服务供应量。与此同时, 加强能源动力系统更新、飞机发动机节能技术研发、新型生物燃油研制、噪声相容规划等具体措施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真正做到绿色、高效、以人为本, 实现航空运输的良性持续发展。
三、结论
我国航空运输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并会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航空运输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同时也是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国际地区间贸易需求增多、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和必然结果。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这种趋势能够更好地规划指导我国航空运输的未来发展。同时必须看到航空运输需求和规模的增加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不足作为一个主要矛盾将会长期存在, 使得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内挖掘运输需求、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能源需求压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对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根据共同但有区别原则争取自身发展空间将是保证我国航空运输稳健发展的根本出路。
摘要:基于第五波理论、航空运输费用能力和航空运输发展阶段三个角度, 着眼航空货运、航空客运和国际航空运输全视角, 全面分析判别了我国航空运输未来发展趋势, 得出我国航空运输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在未来二三十年将保持一个较高增长水平的结论。必须认清这种高速发展态势及其产生的相应影响, 采取措施以保证我国航空运输的持续稳健发展。
11.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 篇十一
(2018.10.02)
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这些产品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国塑料薄膜市场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薄膜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市场需求及潜力巨大,忧的是低端市场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竞争异常激烈,而高端市场对高端薄膜、传统市场对各种功能性薄膜和新兴领域对特种薄膜的需求日益增大,但鉴于加工设备、配方设计、加工工艺等的制约,难以大踏步前进。
一、塑料薄膜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塑料薄膜产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5%。近年来,塑料薄膜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容量扩张,预计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将达到1957.86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5423.31亿元。另悉,中国塑料薄膜的需求量每年将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随着各种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不断地涌现,将促使中国的塑料薄膜朝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以及具备多功能的复合膜方向发展。
自2010年以来,中国塑料薄膜产量整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产量均高于700万吨。除了2013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的增长率也一直保持上行态势。
2018年1-4月我国塑料薄膜产量为391.32万吨,同比增长2.85%。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产量为1454.29万吨,同比增长3.34%。
2018年中国塑料薄膜产量走势 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9省市生产塑料薄膜,按产量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安徽、上海、重庆。其中,浙江省排名第一位,2018年1-4月塑料薄膜产量为78.59万吨。
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9省市塑料薄膜产量排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塑料薄膜处于结构性供需矛盾的状态,传统薄膜供过于求,高新薄膜则供不应求。我国塑料薄膜行业市场规模在2017年突破5000亿元。
2012-2017年中国塑料薄膜行业市场规模走势
近年来,农用薄膜在塑料薄膜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发展迅速,占比将近三分之一。2017年,农用薄膜的产销缺口为43.63万吨,占产量的16.27%。农用薄膜产能严重过剩,出现这一现状是因为农用薄膜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中国高档农膜仅占农膜总产量的2%,中档农膜占20%,低档农膜则占78%左右,在低档市场上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就此,国家已经提出一系列政策,农用薄膜的产品 结构升级势在必行。未来,农用薄膜高档产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塑料薄膜主要用于包装行业、农业和工业,包装行业指塑料包装薄膜用于食品加工、日用品、医药用品领域等;农业一般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农业用塑料薄膜;工业一般指电容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海水淡化等领域用塑料薄膜。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有将近三分之一被应用于农业领域方面,农业是塑料薄膜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2017年我国塑料薄膜细分市场占比(单位:%)
2011-2017年,农业薄膜的产量和销量都呈增长趋势,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7.87%,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为5.82%。2017年,农用薄膜产量为268万吨,需求量为224万吨,2018年1-4月我国农用薄膜产量为60.05万吨,同比微跌0.91%。另外,2011-2017年历年产量 都高于销量,并且产销缺口呈上升趋势,2017年产销缺口为43.63万吨,农用薄膜产能严重过剩。出现这一现状是因为农用薄膜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2011-2017年中国农用塑料薄膜产量对比 2011-2017年中国农用塑料薄膜产销缺口情况(单位:万吨)
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5省市生产农用薄膜,按产量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河南、山东、云南、新疆、浙江、甘肃、四川、吉林、安徽、陕西。其中,河南省排名第一位,2018年1-4月农用薄膜产量为14.98万吨。2018年1-4月全国共有25省市农用薄膜产量排名
2017年,中国农用薄膜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高档农膜仅占农膜总产量的2%,中档农膜占20%,低档农膜则占78%左右,在低档市场上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与发达国家高档产品占20%、中档农膜占50%、低档农膜占30%的水平相比,我国的农膜市场结构仍有待调整。中国农膜市场上,功能膜比重仅占30%-40%左右,而国外则达到80%以上,高档产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市场潜力巨大。2017年中国农用薄膜产品结构(单位:%)
2017年发达国家农用薄膜产品结构(单位:%)
二、塑料薄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质量轻、结实耐用、不易分解是塑料薄膜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功能全面、可量化更是复合软包装薄膜不可替代的优势。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塑料包装薄膜的优势,扬长避短,对塑料进行合理有效使用。不 仅要了解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优势,也要了解和不断解决它的潜在缺陷。根据复合软包装薄膜行业的产品特点,大力提倡对包装薄膜从设计、生产、消费到废弃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低碳化以及安全化”的五化发展要求是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1、减量化
对包装物实行“减量化”,提倡企业及消费者“不用、少用、重复使用以及回收利用”塑料包装薄膜。减少塑料制品消耗量是解决我国包装物废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浪费的首要问题。
以2008年开始实施的限制超薄塑料袋政策为例,超市用量减少了7成以上,重复使用各种购物包装的现象取得明显成效。另外,国家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也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食品与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层数及空隙率都做了明确规定。该标准的实施有望减少我国塑料包装制品的消耗量。
2、资源化
塑料本身就是石油资源,废弃后首先应该分类回收、尽量合理利用。采用可降解塑料生产的产品,是针对那些功能性多层薄膜废弃后无法分类回收和有效利用的场合,是因为这种薄膜几乎没有回收利用 的价值。其目的就是要求薄膜在废弃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化学结构变化而引起某些性质的损失,即降解。
因此如果一味的追求可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会浪费宝贵的粮食及石油资源,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从政策角度上鼓励和提倡的是废弃物的“资源化”。重点是要采取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
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欧盟等国对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更加重视。根据欧盟委员会修订过的指导性法律,欧盟成员国应在2008-2015年间对本国包装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制包装达到15%。欧盟委员会指出,2001年仅包装垃圾再利用一项就使欧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了0.6%,这表明提高包装垃圾再利用率不但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设焚烧处理场的费用,而且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碳排放,是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措施,因此必须加强传统塑料强制回收工作。
3、无害化
塑料薄膜在废弃后不应对环境造成危害,都知道回收利用是塑料实现无害化的最佳途径。虽然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对于可降解塑料降解产物安全性检测的研究表明,大部分降解产物对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均无不良影响,但这些结果还只是初步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鉴定以表征降解产物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最终确认其是否对环境没有危害。
4、低碳化
2009年12月7日,中国政府代表团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中国承诺2020年前单位GDP碳强度降低40~45%,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节能减排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也标志着中国的低碳经济正式与国际接轨。因此,塑料薄膜的碳排放量将成为今后衡量塑料薄膜产品是否环保的一个重要标志。制造企业将不得不考虑企业的能耗问题,在产品上标注其碳消耗和碳排放将成为新的产品标识,也将成为绿色产品的新坐标。而减少制造塑料所用石油资源的开采就是在推动中国政府向低碳化目标迈进。
5、安全化
【我国肥料发展趋势分析】推荐阅读:
我国红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09-23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06-28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08-24
未来我国休闲食品产业发展趋势11-16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10-18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07-26
浅谈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论文08-22
执法知识培训肥料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