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课教案(共10篇)
1.集体备课课教案 篇一
一年级集体备课9-10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年级: 一 科目: 语文(上册) 设计人: 使用人: 教案内容 个性化设计及建议 九、大海睡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儿童诗。诗歌共8行两句话,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 诗歌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流畅,富于想象,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大海都被赋予了具体可感的形象。把风和浪比作顽皮的孩子,把大海比作一位慈祥的母亲,而明月和星星则是躺在她怀里、趴在她背上睡着的孩子,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体会诗情画意,进而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范字,是要求学生学会的生字。 [目标预设]: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诵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诵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是凭借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听、说、读、写语文技能训练展开的,因此,创造性学习应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相结合。 2、创设情境,有利于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学过程遵循学习阅读心理,突出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合理安排全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在情境中自读自悟,培养语感,让学生学得有情趣。 4、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走近文本,在朗读、观察、想象、美读的过程中,为学生架起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自然画面间的桥梁,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诗的意境,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情感的熏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互相评价等合作学习的形 式,使学生在互助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教学过程]: 一、 从形象感知大海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喜欢大海吗?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欣赏大海的美! 2 、打开课本112页看书上的插图 3、师追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4、师小结过渡:风声、涛声、海鸥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大海爽朗的笑声。白天的大海真热闹啊!那到了晚上,大海睡了,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白天的大海,感受大海那明快的色彩、磅礴的气势,让学生身临其境于大海的辽阔,获得身心的愉悦。再加上巧妙的追问和小结,不仅暗示出了课文中“闹”与“笑”的含义,不露痕迹的过渡激起了学生看一看晚上大海的愿望,为后面环节的教学作好了铺垫;而且,还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课题。] 二、 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美的朗读领着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感受美的情趣,对儿童的心性的陶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轻声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是识字,可以借助拼音识字,可以问老师识字,问学生识字…… 3、同桌分节读课文,相互听、读、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正确。 4、指名朗读。(要求学生在、“准”、“通”上相互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整体感知课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生生互动,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再读课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受、体验。 1、欣赏着静静的大海,轻轻地诵读着课文。 2、深夜里,我们站在深蓝色的大海边,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3、引导学生比较并交流:深夜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比较两个时间的大海画面的不同,是从本诗的语言文字的特点着手,有效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训练入情入境,有创意地诵读课文。 1、读课文。(让学生带着美的感受,表情朗读课文。)“你觉得怎样读能读出大海的美,读出自己喜欢大海,你就怎么读。” 2、自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赛读。齐读。(引导学生在是否读好了课文,是否读出了大海的美,是否读出了内心喜爱的感受上作相互的评价指导,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在评价中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良性的竞争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看着这么美的大海,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充分的张扬学生的主体个性,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所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真起来。] 4、指名赛读。(给学生创造抒发喜爱大海的意境,让学生的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 五、拓展练习。 1、说一说:大海醒了又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课件一一展示) 2、写一写:( )又闹了,( )有笑了,天亮了,大海( )了。她抱着( ),她背着( ),那阵阵的涛声啊,是她( )的歌声。 3、画一画。请把你眼中的白天大海的热闹用你的笔勾露出来,用你的色彩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即再次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下石基。] 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生字。 2、自学笔顺。 3、说说自己怎样记这些生字的?(介绍觉得最好记,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4、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相机指导) 5、师范写,生描红、仿影。(强调书写姿势) 板书设计 9大海睡了 动 静 教学随笔: 大海睡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大海的一些特征,欣赏大海的平静美、 3学习生字,正确写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还想不想跟老师去海边散步呀? 2那大海妈妈给你们的礼物还知道吗啊?出示生字认读:抱 背 月 里 3真棒!今天我们再次前往,相信大家会有更多收获的。 二品味课文 1看课文第一句话。 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向前奔跑着,忙碌的一天,到了晚上可乖了,他们怎么乖呢?读课文想想。(指名回答) 2深夜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怎样?(指名回答) 风儿浪儿多懂事啊,他们那么安静,让大海妈妈睡得好香好甜,我们再一起轻轻读一读,可别吵醒了大海妈妈呦。齐读课文。 3你们读得真好,大海妈妈睡得时候还会怎样? 看第二句话,齐读。 为什么说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对呀,明月映在海面上像躺在妈妈的怀里,枕着海妈妈的臂脘上,星星映在海面上,像孩子趴在妈妈的背上。大海妈妈像不像一位抱着孩子 的妈妈在哄她们的孩子睡觉呀,甚至还唱着摇篮曲呢,你们会唱吗?(学生不会唱,教师不要在此花费太多时间) 4.哄着哄着大海妈妈也睡着了,还发出轻轻的鼾声。 鼾声就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学生回答有难度,教师引导) 5、海风海浪嬉闹了一天累了,晚上都停了,海面风平浪静,有明亮的月亮,有闪烁的星星倒影在海里多美妙呀!再一起读一读 三.背诵课文。 1、小诗没了到哪了,到小朋友心里了吧!看图背背课文 。(学生背)2、会表演吗 ?边表演边背 四.延伸 晚上,大海多宁静啊,第二天清晨,休息一晚的海风。海浪又会怎样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 1.指导说 2.试着说说 3.指名说 五.小结。今天的收获大不大?引说 六.作业(大海妈妈还留着一个小礼物呢) 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 教学随笔: 十、冰花 王奉镇中心小学 孟庆考 设计理念: 1.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个体。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 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 1、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1.经过课前谈话,已经基本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板书“花”,引导学生转换话题,继续谈话,聊聊见过的各种花的形状,及自己最喜欢的花。 2.补充板书“冰”字,继续谈话:见过冰花吗?哪儿见过? 让学生谈谈对冰花的认识。 3.引入课文:有一位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也发现了冰花,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发现的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
2.集体备课课教案 篇二
一、备课堂教学模式
在备课时,要着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要做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其目的是反对满堂灌,提倡精讲、多练;二是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带进课堂,主要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促进课堂的和谐、高效;三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其目的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通过去粗取精,制定基本框架,确定基本流程,形成基本的操作方法,升华为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容易接受、学有榜样,随时可通过听课接受指导。
二、备课堂教学阶段性和侧重点
(1)教学阶段性。集体备课时,要集体认真研读数学教学大纲,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为备课打好坚实的基础。要在深刻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提出教学建议,共同为备课出谋划策。“了解”“理解”“会应用”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备课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并且设定不同的内容与要求。比如,“了解”阶段的数学思想有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类比等;“了解”阶段的数学方法有分类法、反证法和类比法等;而“理解”或“会应用”的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图像法等。以上列举的“了解”“理解”“会应用”,都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中的衡量标杆。如果不遵循相应的教学层次要求,任凭自己的想法随意提高或降低知识点的讲解层次,会给日常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教学侧重点。备课时,数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同时,辅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把握教学侧重点。备课时,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明确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能轻松掌握,哪些内容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哪些内容是教学重点。而且,同一问题,有些学生可能容易掌握,有些学生则可能觉得比较难。因此,必须针对具体学情,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备好相应的教学措施,务求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人人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三、备课堂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策略。在备课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合格人才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和主动发展。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层次性、学习的趣味性。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2)引导激发策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搜集学习材料,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引导。要精心设计内涵丰富、意趣深邃、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因材施教策略。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性。一般来说,可以分为自主、合作、体验、发展四个层次。因此,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注重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让学生发现知识、定理和公式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备课堂达成培养目标
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审题认真,准确无误。(2)可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合理、科学的数学模型。(3)学生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4)善于归类。对于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善于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能总结相关的解题思路。(5)能够及时进行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学会依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结合现实问题进行编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集体备课对于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对于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集体备课,从教学模式、教学阶段性和侧重点、教学策略、达成培养目标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备课方法,从而备出更高质量的课。
摘要: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重视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把集体智慧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数学集体备课中,要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备课堂教学阶段性和侧重点、备课堂教学策略、备课堂达成培养目标,从而备出高质量的课。
3.集体备课课教案 篇三
关键词:高中;生物;集体备课
一、高中生物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被简单当做教案叠加
很多的学校将生物教材内部的具体章节和內容按照学校生物老师的数量平均划分给任课老师,老师独自进行相关章节的教案编写工作,然后统一地规划交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将编写完成的教案进行装订,将这种方式当做集体备课,片面地将教案整理当做集体备课。
2.网上资料简单整理
部分学校的生物老师为了降低备课工作的负担,充分体现自己的自由,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长,各个老师在网上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然后互相交换资源。老师们简单地将相关网站上的教案进行下载整理,当做集体备课。
3.集体备课中过分重视个人
不同的学校经常会依据学科和年级对生物老师进行分组,并挑选出组长进行管理,在备课整理工作中组长掌握了整个的流程步骤,过分突出自己的主导性地位。
4.集体备课过于固定模式化
很多高校的生物课堂上重复性过高,不同的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和课堂语言几乎一样,在课堂上提出相同的问题,讨论一样的课题,教学手段一样,这就是所谓共同备课产生的模式化结果,导致教学失去活力性,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产生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是学校以及老师对于集体备课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性地将集体备课的定义统一化,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材内容等的分析形成统一的教学方式,将这种错误观点引入教学中。
二、新课标下高中生物集体备课的对策
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新课标实施后对高中生物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升,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率受到多方面的重视。
1.更改集体备课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课标要求下对于教学目标要求逐渐提升,想要提升教学效率,首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观念。多年来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已经形成了一些先进有效的课程教学理念。理念是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前提,实践是对于理念的一种体现。在新课改要求下,学校和老师应该对生物课程有新的定位和理解。生物教学要以培养高中生的生物思维发展方向为核心,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2.集体备课关注重点和难点
生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水平是展开教学的基础。合理地掌控教学内容的关键重点,结合学生的水平进行分析讲解,控制课堂节奏的关键环节。学生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老师在进行集体备课环节中应该分析学生的实情,在掌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课时,分析教学重点,保持教学密度合理科学性。
3.学习方式
高中生物老师在进行集体备课工作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的实际分析讨论其中学生可以自行控制学习的部分,划分出重点讲解研究的部分,讨论教学深入程度的划分,分析学生可能疑惑的内容,采用何种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
4.集体备课中关注作业问题
合理地控制作业的数量,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关键点,必要的时候可以依据不同的水平安排必做作业和选作作业,满足不同水平的需要标准;此外,集体备课时要关注作业的质量,这也是集体备课中关注重视的问题之一。集体备课中要确认作业的题型,确定作业能够合理反应知识点内容,且和教材紧密结合。内容要在具有基础性的条件上兼顾发散性,并且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三、高中生物老师集体备课的方式
1.进行具体的集体备课讨论工作前,生物老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的文件内容,在集体备课时候,针对自身的教材内容讲解说明,表达自己教学的思路和目的,详细教师教学过程和方法。所有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进行合理的讨论研究,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完成教案的优化。
2.参与到集体备课中的生物老师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实际分析讨论,有针对性地展开具有个性化的复背,在集体备课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符合实际应用的个性方案,避免方案和实际教学条件的不符合,控制统一化的教学方案。
3.参与到集体备课中的高中生物老师要定时地根据新课改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研究理论的研究学习,所有成员定时开展教学总结工作,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考,结合实际教学后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及时调整集体备课的方向和手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整体的集体备课水平。让集体备课发挥应有的效果作用,避免过于形式化。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目的要求下,高中生物老师应更改传统错误的备课方法,运用科学的集体备课手段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解决现今高中生物学习中师生共同面对的实际问题,慎重地选取集体备课老师成员,保证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张大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4.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 篇四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是重要的举措。它是教师之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改信息共享,教法学法共享,彼此取长补短,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是许多学校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新课改合作精神的成功做法。为了扎实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学,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备课要求
集体备课的大体思路为“五步法”:
个人研究——集体讨论——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教学反思
根据我校以往的经验,本学期重点落实个人研究的环节,突出集体讨论的实效性,统一教学思路,提高修改的个性特色,注重教学反思。
(一)集体备课流程。
1、个人研究。
集体讨论之前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集体讨论的内容)。要研究教材、教参,了解学生,初步把握每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及与现实结合点,并研究教法、学法、进行个人教学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简案。
2、集体讨论
在个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讨论前,备课组长先对每位教师的简案检查签字,杜绝不进行个人研究,就盲目讨论的现象。讨论时,每个人根据个人简案,阐述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后,统一重点、难点、能力点、德育点与现实结合点,优化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并进行通案撰写的分工。
3、形成通案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分工,形成凝结集体智慧的通案,教师个人将通案输入微机,并打印下发到备课组的每个老师。根据课时需要,通案必须在上课前二天打印下发。
4、个性化修改
教师个人在拿到通案后,根据个人的特长,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个性化修改,努力突出个人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教学。
5、教学反思
结合个人教学,及时进行反思。反思通案设计,反思个性修改,反思课堂教学上的得与失。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又要对下一次集体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先期的个人研究,„„依次类推,形成循环。
(二)要求:
1、参与集体备课讨论时,每位教师必须端正态度,严肃认真,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集思广益,勇于开拓创新。
2、集体备课讨论时,要加强组织纪律,任何人不得请假,不得迟到、早退。届时学校组织人员进行检查。
3、备课组负责人要认真负责,主持好每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统计好参加人数(迟到、早退、旷会),及时上交。
(三)集体备课时间。
各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的时间是定为需要上研究课、公开课之前一个月中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即语文是双周的星期四下午,数学是双周星期五下午,综合教研组是双周星期二下午。
二、听课要求
1、教师间应坚持互相听课,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导主任25节,;没有送完一届初中毕业班的教师每周必须听完2节课以上,全期听课不少于30节,每节听课必须有心得体会记录,有被听课教师的签名。
2、听课要提前1分钟到教室,遵守课堂要求,做好记录和评价,并与授课老师真诚的交换意见,确实达到听课的目的。
3、禁止闭门造车、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搞“突击”
4、期中、期末学校要把听课纳入量化考核。
5、听课形式:推门随堂听课(校长、教导处主任、部分教师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听课);公开课听课(由校统一组织的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和优质课评比)。任何教师不得拒绝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凡属本学科的公开课,当节次同科无课的教师一律参加听课;有课的提前调整后参加听课。
6、听课时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
(1)听教师的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准确,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是否有创新的地方,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是否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2)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熟练,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
(3)记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听课记录应全面、具体、详细,包括情境创设、教师点拨与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教法选择、学法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课堂的亮点与失误等,还有对被听者的评析。
(4)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性影响,等等。
7、听课后要积极参与评课,反馈要实事求是,以鼓励为主。
8、外出听课后,要及时整理,总结出经验与体会,并向相关学科教师传达。
三、评课要求
评课实质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实际原因作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评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1)评教学理念。即从教学理念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2)评教材处理。即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评议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3)评教法运用。即从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4)评学法指导。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5)评教学过程。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6)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5.集体备课教案 篇五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第五单元 找规律
年级:四年级 学 科:数学 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 主 备 人:章仁军
参备人员:陈雪 杜培菊 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1页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⒊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
课时
112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讨论过程记录如下:
章仁军: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陈雪: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杜培菊: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章仁军:(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 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教材要求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设计这个层次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数学思考。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育价值更体现在获得实际问题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里用图形代替实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等优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一是帮助学生辨别两种图形分别代替了什么物体,从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帮助学生明白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之间连一条线,表示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的选配,从而体会操作之便。三是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连线,要联系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选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1顶帽子与3个木偶间的三种选配;再选另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另1顶帽子与3个木偶的三种选配。当然,先逐一选定梯形,分别与2个三角形连线也是可以的。四是数一数一共连了几条线,得出选配方案的个数。
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顶帽子和3个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帽子与3个木偶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个木偶和2顶帽子有2种搭配,所以3个木偶和2顶帽子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杜培菊:
(2)第52页例题是简单的排列问题。把m个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一种排列。变换m个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参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复杂。本单元把参与排列的物体控制在3个,不让排列问题很复杂。例题里3个小朋友排队照相,可以有多种排队次序,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排列问题是一类典型的选配问题,有序地选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例题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现实情境之后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启发思路。小军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的图示能起两点作用: 一是让学生体会小明和小红调换位置,已出现不同的排队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导学生继续类推,如果小明站在左边第一个或小红站在左边第一个,各有2种不同排法,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条理地形象思维是这个层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抓住“如果××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把思考过程分成三段进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组表述。
接着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3个小朋友,把各种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来。和前面用图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人也便于操作、便于思考、便于表达,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联系3个人排队拍照的形象思维和有条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写出字母表示的各种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进一步体会排列与位置顺序有关,熟悉次序的变化规律,使思维活动更流畅。
(3)从m个元素里选择n个,按某种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种排列。“想一想”在3个人里选2个人照相是例题的变式,思路与例题相似。通过图片理解每次选2人排在一起,有两种不同排法以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每次选2人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在3个小朋友中每次选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军、小明或小红,有三种可能。因此,每次选2人也有三种可能。要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从而达到锻炼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目的。
陈雪:2?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例题里的策略、方法,解决“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两次“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例题比较接近的,另一种是与例题有较大差异的。
(1)编排与例题相近的实际问题,能重温例题里使用的方法和进行的活动,继续体会例题的思想方法,达到深入理解、独立应用的目的。第51页第1、2题都是搭配问题,例题的思想方法可以直接迁移到这两题的解答上来。第1题的特点是路线图已经画出,数与算相结合能很快知道小军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算理出自有序地数一数的活动,计算的式子又把数一数的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考的层面上。第2题的特点是增加了参加搭配的物体的数量(衬衣有3件,下装有5条)。在分别解决穿衬衣与裙子、穿衬衣与裤子这两个简单搭配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衬衣与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仍然可以用连线的方法,逐一把每件衬衣与每条下装搭配。从中体会后一个问题是前面两个搭配问题的合并,虽然搭配的情境变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变。因此,求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把前两次搭配的种数相加。第53页第1题用8、2、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情境图里已经组成的825和852能给学生两点启示: 一是相同的数字排在不同的数位上,组成的数不同;二是拉近这道题和例题的距离,例题的思路是如果小军排在左边第1个,那么就有两种排法。这里先把数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相通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有规律地排出所有能组成的三位数,进一步领会简单的排列。
(2)解决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能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体会例题里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从m个元素里每次选出n个成一组,是一种组合。第53页第2题四个球队进行足球比赛,每两队踢一场球是简单的组合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搭配经验,用连线的办法解决新颖的问题。如果先在红队与黄队、绿队、蓝队之间各连一条线,表示红队与另外3个球队分别踢一场球,那么黄队只要再和绿队、蓝队各赛一场,与红队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绿队和蓝队踢一场,比赛就结束了。通过这样的连线活动,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组合问题的特点。第3题的两个问题是不同的问题,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是组合问题,每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是排列问题。因为后者既要“我寄给你(他)”也要“你(他)寄给我”,而前者则不是这样。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3人之间连线的办法来体会。
讨论意见及总结:最后要指出的是,本单元研究了搭配、排列、组合等问题,教学时不要把这些名称告诉学生,更不要突出问题的类型,一类一类地教学和相互比较。有条理地思考,借用符号进行有序的操作,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等思想方法才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教学要求】
⒈ 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看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问题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⒊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⒋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⒌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五、反思:
第二课时 找规律
(二)【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学例题
⑴看例题,创设情境
看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⑵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⑶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2米?
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⒉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
三、想想做做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
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
四、布置作业
6.初三集体备课教案 篇六
公输盘辛辛苦苦为强楚制造了云梯,准备用于侵略弱宋之用。就在一场不义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闻讯赶到楚国郢都,会见了公输盘。他要劝说公输盘与他一起去制止这场即将发生的不义战争。文章生动地叙述了墨子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过程,作品出色地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顽强和反对攻伐的精神,生动而具体地体现了他‚兼爱‛‚非攻‛的政治主张,同时也表现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教学此文,应努力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并为人类和平而不懈斗争的人文情怀。
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阐明道理,突现人物性格,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本文的论辩艺术也很有特色,全文只有少量的叙述性文字,大量的内容是墨子同公输盘与楚王的论辩性的对话。在对话中,充分显示了墨子令人折服的雄辩能力。这种雄辩能力主要表现为巧设比喻和运用对比诱使对方说话自相矛盾,臵对方于被动地位,然后在迂回论辩中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止楚攻宋是‚仁爱‛的表现,达到宣传‚非攻‛思想的目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上资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课文的写法和语言,进而培养文言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墨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政治主张,以及墨家思想的集成──《墨子》;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能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能够熟读成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出情感韵味,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个性;增强文言语感;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如文脉法、线索法、关键词句法、熟读成诵法)速背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写法有自己的理解和评价;对人物形象能联系课文的描写进行分析和鉴赏;对课文的美点、亮点能够借助相关资料进行探究、鉴赏;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迁移。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自主搜集材料,借助工具书、注释和相关资料自主朗读课文,和文本、作者对话,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强调合作学习,主动和同学、和老师、和媒体合作,质疑问难,对话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强调朗读与吟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在吟诵中玩味‛,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朗读吟诵法,对话探究法,美点鉴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与吟诵,感受《公输》语言的简洁,论辩的精妙;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探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习古代文化精品的激情;通过美点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通过延伸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确定,首先应着眼于文本特点,其次应考虑学生实际,第三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而确定。
《公输》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叙述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最终不得不放弃对楚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曲折生动,波澜起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墨子语言充满论辩性,运用比喻、对比和逻辑推理,增强说服力。教学中,完全可以吸收吟诵教学法、评点教学法,并融入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如对话法、合作法、探究法、体验法、鉴赏法,甚至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淀,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基于此,教学本文应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实现自主性。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完成课文相关资料的查阅,文言词汇的积累,课文文意的把握,课文探究专题的确定等。
2.体现合作性。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话探究,共享成果;让学生在和多媒体的合作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3.突出探究性。将探究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文本学习前的探究,主要把握作者的基本情况及《墨子》的内容等;文本学习中的探究,主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法及人物形象;文本学习后的探究,主要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习内容。
4.加强对话性。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和文本、和作者编者、和老师同学、和多媒体对话,在多重对话中理解文意,理解文本的内容和写法,把握人物形象。
5.立足于读和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吟诵中玩味‛,在朗读中领悟课文的内容和写法,在吟诵中玩味课文的精妙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6.进行一定的延伸拓展。一是阅读鲁迅的小说《非攻》,比较两文中的墨子形象有何异同;二是课外选择阅读《墨子》中的两三篇文章,以此深入了解《墨子》的艺术特色;三是综合性学习:走进墨子。通过延伸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7.注意文学作品鉴赏方法的指导,以此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8.为了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还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本文力图突破传统的讲析式文言文教学模式,构建一种现代的高效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为文本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对话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构思 课前学习
1.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墨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派?《墨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并将探究结果整理在读书笔记中。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课文,弄懂课文大意。3.将以上两项成果试着和同学交流,共享学习资源。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国际社会斡旋没有成功的事例,用学生熟悉的事激发学生思考,以此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2.解题释题,明确目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习成果,以此解题释题;并投影显示本课的学习目标。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
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疑难之处;二是师生合作、学生合作,质疑释疑,扫除阅读障碍,把握文本内容;三是指名朗读,并相机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四是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本文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五是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进一步揣摩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4.师生对话,解读文本。
□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以‚这篇课文叙述了的故事,表现了‛为话题,师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从而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力求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5.吟诵玩味,合作探究。
一是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二是学生和学生合作、学生和教师合作;三是在学生品析探究的基础上,再试着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试着和同学合作或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四是学生品析文章的描写,鉴赏人物形象。五是学生品析玩味美点、妙点。
6.梳理小结,延伸拓展。
一是学生自我疏理课文内容、层次和写法,并整理在笔记本上,并试着运用适当的方法背诵全文;二是学生相互检查背诵情况;三是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四是延伸拓展。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和鲁迅先生的小说《非攻》中描写的墨子形象有什么异同。2.课外试着阅读几篇《墨子》中的文章,探究:《墨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综合性学习:走近墨子。
<<公输>>一文教案
主备人:周晓玲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一、导入新课
1、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他就是公输一文中的墨子.
2、墨子和《墨子》介绍:
(1)指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dí),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原有71篇,现存53篇。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反映了墨家的思想。墨子宣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等主张,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墨子》的文章——《公输》。(板书:《公输》)
3、背景: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了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国用公输盘制造的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于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了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2)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及参考资料,疏通文意,找出疑难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疑难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教师巡视解惑。(4)全班共同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问题。(5)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吾义固不杀人‛的‚固‛是什么意思?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这里的‚强‛是‚强大‛呢,还是‚坚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一句中的‚以‛和‚之‛我不理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句中‚乃‛是什么意思?
‚吾请无攻宋矣。‛是楚王攻打宋国,为什么还请求不攻打宋国了呢?
2我们理解了文章大意,下面请一位同学将全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其他的同学小声朗读,并评判一下,看看你的同学读得怎样。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特别是节奏)。略
4、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读准。(叙述者、墨子、公输盘、楚惠王)
请大家再大声地将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5、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1)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宣传他的‚非攻‛思想。
(2)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3)公输班何许人也?楚国攻打宋国的这场战争的性质如何?
明确:注释② 此场战争是‚不义之战‛(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4)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5)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
墨子为什么如此不辞劳苦?(为了实现‚兼爱‛、‚非攻‛的思想)解释‚兼爱‛、‚非攻‛
(6)文中哪句话揭示了事件的结果?(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7)请以‚这篇课文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________‛ 概括课文的内容。
如:这篇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善辩。
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和思路,体会对话的语气、语意。
三、布臵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思考墨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阻楚攻宋的?并仔细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臵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臵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继续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集体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 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阿拉法特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小结: 制止侵略战争,不仅要从道义上揭露,还要在自身实力上做好准备,这个道理,不仅历史上行之有效,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四、布臵作业: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7.集体备课不等于“集体背课” 篇七
真正的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应充分地备学生。在备课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想教学环节和步骤安排,并且要不断地预设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情感、精神、表情、反应,要把课备到点子上,备到学生的心里。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要想方设法激发各个层次各种班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充分发展。
真正的集体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备好教材是基础,备好教法是指导,备好学生是互动,备好自己是个性。一个教师应该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我们不能处处“拿来主义”,如果教者只是“拿来”别人的教案,别人怎么说,“我”也就怎么说,“我”的舌头被人操纵着,不能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那就是人生的不幸,教育的悲哀。每一名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有自己的性格和风格。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没有理由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自己的教学,没有理由将学生造成一个模式的清一色的产品。为了尽情挥洒自己的教育人生,为了千千万万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将教案个性化,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8.集体备课课教案 篇八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业负担;大胆探索;课业改革;创新意识
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今天,教学仍不乏是学校生存的第一生命线,于是,教学五认真成了整个学校教学的抓手,作业的布置也相应成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量级环节。
一、学生苦练引深思
聚焦我所在的校园,学生从早上8点到校,下午4点离校,其间除了课间休息外,孩子们都在教室中扎根苦干。早上晨读,全天6节课听讲、学习,中午做练习题,晚上回家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细细回想,学生能不累吗?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减轻了吗?
一日中午2点左右,刚参加完年级的集体备课回到班级教室,一身疲惫加上腰部胀疼的我,边捶腰边迈进教室,猛然看见一小姑娘用左手轻揉右手手腕,再甩几下,接着又写着作业……不时,后面也有类似情况。我纳闷:孩子们怎么啦?于是,我悄悄地走到她身边询问原因。小姑娘胆怯又沮丧地回答:手写疼了!刚做完语文,又做数学,后面还有科学要做呢!听完,我心如针刺,无语!也陷入了沉思:一个小时的集体备课让成年人都难以支撑,中午2个小时的多科作业怎能不让孩子们身心疲惫!
二、大胆探寻新径
接下来经过一周筹划,我首次召开班干部会议,给他们讲解班级的现状,尽力得到班干部的认同;接着召开小组长会议,在每个小组内确定分工,并明确各自职责;还接受班干部监督,每月进行小组评比;最后最难的是召开学生家长会,世袭传统教育的禁锢,家长起先也持反对态度的居多,学校迫于压力也出面制止。后来经过老师、学生苦口婆心的劝说,大部分家长才勉强答应试行一学期。工作做通,行动便开始了。
我首先要给学生明确命题要求,做题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课文为本,不偏离主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选择书面作业,也可命制口头作业(表演、演讲、汇报等);还可命制手工、书法、绘画等。其他组在命题组作业外,如果自己组还有独特的有价值的题可提出来大家讨论。
尽管信心百倍,但还是不知结局如何,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我准备充分地踏上讲台,有序地开始了《桃花雨》一课的讲解,刚一提到文中作者几次谈到桃花花香时,孩子们小脸笑开了花,争先恐后地把手举得老高,还有的举起了双手。此情此景真令我感慨:这还是我教这个班几年来第一次遇见的场景!我还是担忧:生怕伤了孩子们的自信!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抽了命制作业组里的孩子回答,结果孩子脆生生地答对了!我又接着问:找句子读一读,读出情感,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孩子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答得十分满意,接下来问题难度一个一个升高,孩子们也抢着回答,争着补充。一节课,我只引导,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全篇文章的内容也就在孩子们的探讨中被破译得淋漓尽致。课间,我追问孩子们:怎么今天这么来劲?孩子们乐开了锅:为了不落后其他组,我上网找资料;我到村里的桃花树下观察了好多遍,还闻过香味呢;为了命制作业,我把文章读了又读,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哈哈哈,话语、笑声回荡在教室的上空,我和孩子们全都陶醉在学习的快乐中。
下午放学,我静候命题组组长布置本课作业,我顿时傻了眼:(1)书写生字,会写的字一遍,不会写的多写几遍;(2)观察一株桃花树,从色、香、味、动态和静态描写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明天中午以朗诵的形式登台表演。
第二天,出其不意检查听写效果,怪了!以往不过关的今天也过关了,过关率达95%以上!中午的汇报会上,我以观众的身份坐在后排,聆听着一个又一个稚嫩的声音对桃花树有序地描写和对家乡的赞美。其间,我身临其境般沉迷于其中,于是,我似乎看到了作业改革的曙光。
初戰告捷,第一组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跃跃欲试。接下来第二课,第三课……课堂教学也轻松自如,作业呈现形式多样。孩子们乐,我也满足!
三、小荷初露尖尖角
在期末总结会上,学生代表发言说:我们喜欢这种民主的学习方式,这样更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能增加小组团结的凝聚力,还让我们明白凡事都要有创新意识,要不怕苦,不甘落后的毅力。家长满意地说: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我们放心,老师的工作我们支持。校长也特地来参加了会议,并感叹说:这个班集体作业的命制改革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改革是成功的,下学期将向其他班级推行。
是呀,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给予学生的作业普遍存在量大、偏难、费时、频繁、单一,让学生苦不堪言,身心疲倦。熟固能生巧,但受伤的总是孩子呀!让我们都真切地行动起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张建强.践行有效的集体备课[J].教师,2015(24).
9.集体备课教案 篇九
年级组:二年级 备课人:武新梅
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1),p24例4(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自从开学之后,我校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们二年级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计算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二(2)班比二(1)班多得3面,二(1)班得12面。
三、交流展示
3、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二(3)班比二(1)班少4面,二(3)班得多少面? …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4、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四、同步练习
1、做一做
(1)学生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2、判断,同桌讨论,交流、反馈。
3、综合练习学生独立做题,对答案,同桌互改,反馈。
五、回顾梳理: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践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板书设计:
10.集体备课教案 篇十
本节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中《秋天》一课。本课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
引导、解读、指导。
【学法指导】
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展示家乡秋景图。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课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学生简介作者。PPT: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授新
(一)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要求:
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1)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 镰(lián )刀 肥硕(shu)
栖(qī)息 鳊 (b1ān)鱼 乌桕(iù)寥(liá)阔
蟋蟀(xī shuài)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èi)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乌桕:桕树。树叶秋天变红。
芦蓬:芦苇做的船篷。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3、检查划分诗歌节奏,熟悉诗歌内容情况。
(1)方法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2)《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找出哪些词语体现了诗歌所描绘的乡村秋景?
“ 冷雾、白霜、乌桕叶”——秋色。“蟋蟀声”、溪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声。
“稻香、瓜果、青鳊鱼、竹篱、”——秋实。“农家、渔船、草野、牧羊女”——秋图。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仔细品味。
(1)伐木丁丁地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极具诗意,又耐人寻味。如果换成“那割过无数穗稻谷的镰刀”,语言就显得抽象空泛,表现力和美感就逊色多了。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引导学生畅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形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三)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用简洁的文字给每一节诗拟个标题,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1、引导归纳标题、图画:
(1)秋天在农家里。图画——绚丽多彩的农家丰收图。
(2)秋天在渔船上。图画——淡雅朦脆的渔夫晨归图。
(3)秋天在牧羊女眼里。图画——寥阔空远的少女思恋图。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引导小结:
(1)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在山谷里;稻田里农夫刚放下割稻的镰刀,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田野里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发散出稻香的气息;果林中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果农摘下沉甸甸的瓜果放进背篓里,带回家去,将丰收的喜悦与亲友一起分享……
(2)渔夫晨归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渔人却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船篷上洒满白霜,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3)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怎不见了那夏日里牛背上吹笛的少年?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憧憬在秋天的美景和思念中。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引导小结: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掌握了重点词语,品味了诗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本诗还要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三、作业
1. 学会生字、新词,品味诗歌语言。
2、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作文:秋天在哪里?
四、板书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渔夫晨归图
少女思恋图
【集体备课课教案】推荐阅读: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08-23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06-26
五年级语集体备课教案07-06
音体美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07-03
信息集体备课08-13
集体备课初备07-09
个人集体备课计划07-22
三上数学集体备课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