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巧手匠心从折纸开始(3篇)
1.培养巧手匠心从折纸开始 篇一
培养孩子从细节入手
二年三班隋昕宇家长 王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教育着孩子。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中反映着家长的思想、理念。教育无处不在,点滴之间见真情。所以培养孩子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
言行一致,做孩子的榜样。
1、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禁止孩子去做的家长一定不做。我们希望孩子有爱心,做有责任感的人,家长就要在细节中注意自己留给孩子的形象。有一次,我家孩子不小心用直尺碰了同学的眼睛,我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主动向对方家长提出:先领孩子到眼病医院检查。下午,孩子放学回家,我不是打骂孩子,而是给孩子讲道理。并且,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罚——一个月不许玩儿电脑游戏。虽然不能通过这一件事使孩子变成有责任感的人,但是,只要我们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形象,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兴趣,使孩子快乐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孩子就会快乐学习。如果兴趣一直保持下去,孩子就会主动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能一味依赖教师,家长也起着不可推卸的作用。当孩子预习课文时,我与孩子一起读课文,使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当孩子测验回来,有了错题我与孩子一起改错,使孩子体会到数学并不难学。家长对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到孩子,为了使孩子快乐学习,我们要做一名好学的家长。
统一立场,与老师共同教育
3、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站在同一立场,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支持也是一种教育。孩子订了《好孩子画报》如果不爱看,家长要引导孩子看。孩子刚入学时,参与了一次打架事故,回到家里,我不仅给孩子讲打架的危害、老师的辛苦,而且帮助孩子写出较为深刻的检讨书。从此,孩子大有进步。
家长对孩子要宽容,但不是宽松;要赏识,但不是溺爱;要批评,但不是打骂。每天改变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象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小事做起,点滴入手,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造就孩子美好的人生!
2.人才培养从心开始(小改) 篇二
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初接触咨询,进入联发商学院项目组实习。初来咋到也干不了太复杂的工作,常常做收集资料、整理并制作课件的活。对人才培养的理解是:课件质量很重要——高质量的课件可以冲击学员的头脑,启发学员,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有所“思”有所“悟”。
再后来,实习结束回学校写论文,时常反思:联发商学院是一个人才培养项目,项目的管理很重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低成本完成项目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心。
真正进入公司到牧羊商学院项目,做起素质模型的搭建工作,又觉得素质模型很重要——用行为化的语言来区分绩优和一般员工,既能够为人才培养做好铺垫也能够指导人才的招聘和晋升。
这一段时间来,关注和思考牧羊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们中有不少名校生,也有不少刚毕业的硕士,第一次真正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当成培养对象来思考问题,对他们的境遇感同身受。才发现人才培养,课件重要、制度重要,项目管理、素质模型亦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心”。人才培养应从“心”开始。
这个“心”,不仅仅是工作的责任,更是对“人”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考虑更多地是经济因素;而对人,关系到这个人以后会成什么样,家人辛苦培养了他们这么多年,都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人才培养是否也承载着这份期望,是否更多了一份责任?员工都期待公司有人情味,尤其是新员工更盼望得到一份关怀和指导。很多时候,培养的对象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路该走向何方,或许他们会想得很美好可事实很残酷,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阶段。当回忆起走过的路,我们都会感恩那些在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人才培养从“心”开始。一段时间后,参与到评鉴中心运行方案的设计和试运行,对人才培养、企业大学有了大致了解。自以为:制度的设计以及运行中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很重要——制度可以保证规范性。
或许,只有真正关心一个人,才关心他/她的成长。哪怕这份关心出自将来给自己带来利益的私心,至少他成长了。
或许,人才培养关注的不仅仅是“培养”而是“人”本身。培养是工作,人要从“心”开始。
3.培养巧手匠心从折纸开始 篇三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从观察能力培养开始——《观察•感受》教学设计与评析
吴丹青 发布于 2012-04-12 22:19 浏览 56 次 顶(1)
从观察能力培养开始
——《观察·感受》教学设计与评析
王 勤 吴丹青
(王勤,杭州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观察 感受》曾在浙江省初中语文“智慧课堂 西湖之秋”展示峰会里展示)
一、教学设计: 1.设计简说
写作中的观察能力是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就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但进入初中后的大多数学生还是欠缺这种能力的。写作话题固然来自生活,但多数学生无法从生活的表层现象中筛选出有丰富内涵的细节进行集中描绘。因为素材不懂取舍,细节平庸琐碎,叙述杂乱拖沓。这种浮光掠影,粗糙肤浅的生活感知力固然与学生年龄有关系,主要还是能力训练不到位所致。
本节课定位为写作观察能力训练课。旨在组织学生通过一系列观察实践活动,使他们逐步体味出观察活动的特点,摸索出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感悟时可以依据的视角和方法。同时唤醒学生记忆,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对生活细致观察的意识,引导学生多向度感受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富于爱心,能品味生活的真善和美。
基于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设计了一系列观察实践活动,在阶梯式问题引领下,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真实的观察过程,并用归纳法逐渐梳理出日常观察可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2.教学目标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⑴了解“观察能力”对学习、生活、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日常生活自觉进行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⑵明确“看”和“观察”的区别,能对事物做全面细致的观察,汇总信息并作出基本的判断。
⑶在观察中思考,通过对信息的提炼聚焦,唤醒经验和情感,形成发现和感悟,并能用文字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内心感受。3.教学环节
根据学情和写作课教学特点安排五个教学板块
⑴引用实例,体会观察意义;⑵质疑结果,分析观察特点;⑶体验过程,学会全面观察;⑷聚焦提炼,形成发现感悟;⑸写作实践,检验观察效果。
二、教学过程与评析
板块一:引用实例,体会观察意义
引入杨丽萍《雀之灵》对孔雀的观察模仿、警察探案追寻蛛丝马迹、老舍观察老北京车夫生活写出《骆驼祥子》、齐白石对鱼虾草的观察等事例强调观察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写作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评析】课堂进入环节引用各领域实例说明观察能力对工作、生活、艺术创作和科技创新都有现实意义,这就拓宽了学生对观察活动意义的理解,引导他们学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觉培养在生活中主动观察的意识和习惯。板块二:质疑结果,分析观察特点 1.出示图片《小鸟看后视镜》
请学生观察后回答:它在干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学生会出现争议的回答,充分讨论后教师再揭晓事实。结果与猜想存在较大的差异。
2.由此引出思考——看和观察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福尔摩斯经典语录:“你是在看,而我是在观察,这之间有很明显的差别。”
3. 明确看和观察的根本区别在于观察需要思考和追问,观察的结果有发现。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评析】通常在以“观察”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就是让学生看,看什么,怎样看的问题似乎不须多讲,学生自然会做好。那么教学前后的落差在哪里呢?这一环节设计着重在确立课堂支点,即“观察”高于“看”的关键在于获得“发现”。这就意味着将无意识的看变成有意图的观察,将随意扫描的过程变成定向追问的过程,进而获得新的认知。这是整节课核心的教学理据。从学生课堂反应看,在认识上是有较大的提升的。这个教学环节为后面教学活动的扎实展开奠定了基础。
板块三:体验过程,学会全面观察
1.出示图片《小狗陪孩子做作业》,请学生观察后回答:观察到了哪些事物? 2.将观察所获得的细节综合起来,分析并准确地描述一下孩子的生活状况。图中远近大小每一个细节都有助于解读孩子的生活状况,如长条破台板是写字的桌子,身后的小树丛说明是在街边上,铅笔短到须用力才能写出笔画来,小狗前爪搭在板子边缘,专注地看着女孩写字,仿佛善解人意,桌上的小樱桃„„综合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爱学习又独立能干的小姑娘,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不乏生活乐趣。
注意观察时细致全面,学会将观察主体与周围的人(貌、态、行)、物(特征)、境(远近、主次)之间形成联系,用语言准确描述所见事物及自己的分析判断。【评析】选取的画面场景非常生活化,非常普通,应该是很容易描述的。但是学生回答有问题,首先他们的观察常常有遗漏,其次对女孩生活状况的理解和描述出现不少偏差,说明生活经验很有限。这一环节门槛是低的,要求却不低。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呈现自然的思维状态,互相补充、互动校正,逐渐完整到位地完成目标。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在这一活动中得到示范。板块四:聚焦提炼,形成发现感悟
1.出示图片《孩子与明珠塔》请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 2.想一下拍摄者怀着怎样的心情拍摄的? 3.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幅图片的焦点在于背景中东方明珠塔一角和前景中废墟堆上独自玩耍的小姑娘之间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唤起的感悟是多方面的。“童心无处不在”——赞叹,“玩的是寂寞”——心疼,“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却不是现代幸福的分享者”——质疑和愧疚„„
引导学生聚焦画面,将观察结果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情感记忆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观察感受。这一环节注意观察的细致、分析的扎实、感受的合理和独特。
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评析】通过观察活动聚焦生成出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观察之于写作的意义,也是学生心智成长自然的积累过程。有了上一节观察对象及方法的基本训练,学生由此展开的感悟就不是悬空和偏移的了。
画面中唤醒他们感情的点是不同的,他们在前景与背景的对比中,在小女孩的表情动作中,在环境的细节中看到或陌生或熟悉的生活场景,浮想联翩、百感交集,最终凝成格言式的感悟,既有思想的力度,也有语言的美。写作是对话,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写作教学要教给写作的方法,更要创设场景引导学生体验他们不曾体验过的人生新滋味,达到他们自己所不曾到达的心灵新境界。感性的观察升华成理性的思想,感动才是持久的。板块五:写作实践,检验观察效果
1.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进行片段写作,师生共同点评。
2.要求一段话描写,一句话作结。如果充分的描写已经能把你的情思都包含在里面,更好。【评析】
展示的图片选择很用心,主体都是儿童,虽然背景及人物活动差异很大,丰富的画面信息还是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从他们脸上那怜爱、向往、开怀、沉思的表情,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平静,都想说点什么。由于前面的训练,学生深刻意识到画面细节别有韵味,因而一落笔,首先将重点放在描写叙述上,让有意味的细节自己说话,而不是急于说出一个评判或结论。有些孩子的感受走得很远,已经走出了画面之外,他们用有颜色有温度有气味的文字,甚至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悟或感动。文字里的那种敏感,那种美是太宝贵了。
这个训练的意义不是把话往多里说,而是知道哪些事物是有意味的,可以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这就是观察的密度和感受的深度的问题。材料和思想在这样的前提下像肉和骨一样,贴合得密实自然。
三、课例综述
从观察能力训练开始,砌好写作能力教学的每一块砖
上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吴丹青老师说过:“教育以立人为本,写作以立人为本,人文合一是教学的理想目标,为做人而作文的写作教学追求人格和谐健康成长。” 她提倡“心灵化、生命化的写作”。将写作教学定位在“对写作主体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上,其中写作主体能力的培养的核心内容期刊文献
期刊文献
就是“优化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其中观察是基础,思维是核心。”
以写作能力培养为目标来设计拼接写作能力各教学板块,是上城区初中写作教学的总体思路,这节课是在这一思路下的一次实践。
本课教学设计的成功在于,对学情的准确分析决定教学定位的恰当有效。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学习能力及思维的欠缺,教学主题定位于能力训练而非传统的以文体训练或内容系列训练设计教学环节。应该说从更本质、更宽广的角度解决了写作能力条件问题。而教学目标集中在对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培养上,抓住了观察能力教学的要害。
内容选择上筛繁就简,有效引导,各环节形成了逻辑性、递进性的关系。对学理的钻研渗透了教师的心血,观察什么对象,怎样观察,要获得怎样的结果„„许多问题在研究中获得解答,继而又引出新的问题。当我们和学生一样作为观察者看世界,我们获得的经验是比教科书更简洁、准确、直接的。课堂中我们与学生分享的经验就是容易产生共鸣,因而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设计一旦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就能非常流畅地推进教学环节,问题指向浅入而深出,画面情境有生活的质感,问题的设计和环节的递进上贯彻由体验感受到理性思考的原则,学生有充分的观察体验的过程。如果教师的这些用心能做到没有痕迹,仿佛是学生自己走到了终点,那么规则就像是他们自己找到的,且有普适性,这就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写作能力训练是一项综合工程,它牵涉到很多的方面,在教学原理、教学方式及诸能力间相互关系等诸多关键点上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索。结合多年写作教学实践看,从写作能力训练的角度切入写作教学序列的建构,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它深切地关注学生写作需求、写作内在能力条件、写作心理变化和控制写作流程的能力。观察能力训练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块,做法不一定很理想,但是从眼前开始行动,努力砌好写作能力教学的每一块砖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培养巧手匠心从折纸开始】推荐阅读:
妈妈的巧手范文06-20
巧手剪秋天教案09-25
《巧手制作圣诞树》教案07-02
《巧手制作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07-08
《我有一双巧巧手》班会课的反思08-28
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巧巧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0-20
从细节培养孩子的爱07-06
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09-08
怎样培养发散性思维如何培养11-09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