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2(精选8篇)
1.巨人的花园2 篇一
《巨人的花园》说课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上午我说的是九年人民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讲了巨人的花园因为巨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变化而变化,最后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醒悟了,明白了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对四年级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渎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运用语言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个性特点。
难点是: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叶圣陶先生的教学核心思想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自学、自渎、自悟占主导。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过程中,自由地、有个性地感悟人物态度的变化,内心的变化,有自己的思考过程,有自己感悟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2、)对比思考,引导深入感悟。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我充分引导学生把人物前后的各种变化进行对比。
(
3、)展开想象法。通过想象故事中没有表述出来的情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感悟文章的中心。
(4、)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搜索信息,感悟文章的中心
三、说学法
教为学服务。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学生在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进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四、循序渐进,说流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第二课时,精彩回顾,继续学文,抓重点,悟道理,进一步体会对比的表达特点。下面我具体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每节课的导
入必须独具匠心,先声夺人。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那谁能告诉老师,你们都知道哪些童话呀!
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是多么喜欢、了解童话啊!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童话、孩子,孩子、童话,是那么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一句话,这个世界是因为有了孩子才有了童话,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
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童话1
(一)、精彩回顾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巨人的花园什么样呢? 出示课件,指名回答。
(二)、细读探究
1、情境渲染:正当孩子们沉浸在这美丽而又快乐的花园里时,巨人回来了,花园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花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读后我们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送你一把金钥匙: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
2、指名发言交流后,师梳理。提炼出大家都关注的三个话题:(1)巨人回来后花园又是什么情景?(2)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
(3)巨人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教师随机出示这三个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师鼓励:带着问题再来读文,一边读一边想,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意见最全面,最有说服力。
4、学生汇报: 问题一:
小组意见:花园变得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此时的花园变了,让你感觉怎样?(凄凉、寒冷)如果你是巨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孤独 寂寞)体会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体会一下花园的凄凉和巨人的孤独。
问题二 小组意见:
自私任性冷酷粗暴(通过砌墙赶走孩子感到冷可以看出)找出巨人赶走孩子的句子,这三句话什么地方相同?(都有“滚出去”三个字,都是感叹号)巨人如此强烈地让孩子们滚出去,是为了什么?(独自享受花园的美景,不让孩子们享受快乐)联系上下文想像一下,巨人每一次训斥孩子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表情怎样。
师问:是谁唤醒了巨人那颗冷酷的心呢 生:是孩子
师:学生猜想,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会说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师指导读:是的,小男孩用无声的语言和满树的桃花让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你能读好第9自然段吗?指导读。
问题三:情境渲染:真是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
师小结: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有了孩子的提醒,春天留住了;有了孩子的相伴,巨人幸福了。难怪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孩子带来春天里一切的美好春天、孩子,孩子、春天,是那么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三)、交流感悟
1、同学们读完了这篇童话你们明白了什么?
2、名言大放送(老师想把这几句话送给我们四年级的全体同学)课件出示:(齐读)
如果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一座坟墓―――白朗宁(大诗人)
送一份快乐给别人你会得到成倍的快乐―――陈侠(教育家)爱,既是付出,也是享受。
(四)、认知升华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声,文,图并茂,使学生的认知升华,使学生了解快乐源于爱,爱又是生命的源泉,由小爱到大爱,由爱己推及到爱他人。
(五)、拓展延伸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它条理清楚,呈现文章线索,简单明了,突出文章的重点。我的板书设计是: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六、回眸课堂,说反思
1、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本设计,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对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草翠花开”是怎样的美好景象?巨人训斥孩子时态度、神情怎样?巨人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
2、努力抓住教学的生长点,在读悟中领会寓意
在设计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这里的“读”,我有意识地进行引领,写了不少朗读指导的过渡语言。
作为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应该是展示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只有一名智慧的教师,才可能点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和学生碰撞出创
造的火花。我把做一名智慧的教师做为自己的追求,和学生一起,叩问心灵,共同享受语文课堂中的熠熠光辉。
以上是我对《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2.巨人的花园2 篇二
很多儿童阅读推广者更愿意将童话当成课外读物, 让孩子轻松自在地阅读。但是, 当童话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时, 就无法实现儿童文学的真实阅读吗?在思考中, 我有了探索、尝试的想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 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从阅读中学习”, 也就是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 进一步练习从阅读中学习新知, 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发展阅读能力。因此, 阅读知识和策略的教学就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 也是我本节课的设计初衷。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通过故事结构理解童话故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童话小精灵———角色、场景、情节
一、课前导入, 引出三个小精灵
1援请学生回忆, 曾经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然后小结:同学们, 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 除了知道童话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内容, 有些同学读过后还有所收获和启迪, 这些都是很好的。童话能开启我们的想象力。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个无字的童话故事——— (出示《机灵的老鼠》故事) 。请学生发挥想象, 进行猜测:这是什么故事?以调动学生童话阅读的已有经验。
【意图:通过对无字童话的猜读, 把孩子们吸引到童话中来。】
2援童话家族中有七个小精灵, 它们就像一朵七色花, 是构成童话故事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先了解其中的三个小精灵。
接下来,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刚才这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这个故事主要是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 帮助学生认识“角色”“场景”“情节”。
3援教师小结:角色、场景、情节这三个小精灵是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掌握了故事的基本要素,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 也方便我们把故事说给喜欢的人听, 还可以试着用作者的方法创作自己的故事。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跟着三个小精灵来学习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意图:课前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 这对学生以后的童话阅读有帮助。】
二、完成“角色场景学习卡”
1援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马上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2援完成学习卡。
(1) 教师示范。你们瞧, 老师做了一张这样的学习卡, 一边读课文一边记录, 当我读完第1、2自然段时, 知道了——— (出示课件“角色场景卡一”:巨人:外出旅行;花园: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于是, 我就这样写了下来。
(2) 提出要求。这样的学习方法多简单呀!这里还有四张学习卡, 你们四人为一小组, 共同完成。
(3) 小组学习。
(4) 交流汇报。选两组汇报, 将学生的学习卡贴到黑板上。
(5) 说说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花园的变化与巨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意图:角色场景卡的填写, 作用有三:一是理清童话的故事脉络;二是利于学生复述整个故事;三是浓缩故事梗概, 便于学生从中发现花园变化的原因。】
板块二:童话小精灵———角色、场景、情节交织成美丽童话
一、情节梯
过渡:同学们很会发现, 场景的变化随着角色的变化而改变着。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巨人究竟经历了哪些问题, 他又是怎么去面对和解决的。为了方便整理, 老师将带大家用图表 (情节梯) 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发现。
1援教师示范。
2援提出要求。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阅读全文, 看看巨人遇到了什么问题, 他又是如何解决的。 (出示“情节梯”。要求学生用简要的句子概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援小组交流。
4援口述情节。
5援说说发现。原来, 角色、场景、情节三者是相互交融的。
二、情节牌
过渡:同学们真会发现, 角色、场景、情节交织成了美丽的童话。那现在把情节梯换成情节牌, 把情节重新排排序, 你觉得会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让学生大概了解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叙述方法。
【意图:围绕“情节”这个核心, 引导学生填写“情节梯”, 玩“情节牌”, 进一步熟悉情节。学生在亲身参与中, 体会到情节的不同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板块三:情节小王子———关键情节
1援关键情节。故事的情节就是由一个一个事件组织起来的。在这些事件中会有一个关键事件 (或称故事的高潮) , 当这个事件获得解决后, 故事就接近尾声了。同学们找找哪个事件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情节。如果改变了这个事件, 故事可能会有什么不同的发展。
2援故事结局。表扬鼓励学生所设想的不同结局, 出示原著故事结局。 (略)
3援布置作业。如果保留关键情节, 改变其他情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去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也可以自己动手改编情节。
【意图:关键情节的学习, 除了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怎样写童话。】
以上教学尝试在课堂上有两条线:一条是关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探讨, 一条则是阅读策略的教学。从成效来看, 确实对学生阅读童话故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 教学中对于文本情意的探讨较为欠缺, 偏向于较理性的文学分析。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适合童话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希望通过童话教学达到什么目标。一样的花园开出不同的花, 是很自然的现象, 而这也正体现出童话教学的多元面貌。
【评析】
从本课的说课,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执教者十分明确的课程意识。何谓课程意识?就是执教者对自己所授科目的几个相关问题非常清楚, 即:这门课程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课程目标的途径是什么?具体策略有哪些?就这篇课文而言, 教学本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这篇童话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要完成怎样的使命?怎样让这篇童话发挥它作为一篇课文 (而不仅仅是一篇童话) 的作用?胡老师的思考是:教学这篇童话的目的不仅仅要帮孩子们读懂这篇童话, 而且要帮孩子们获取读懂这一类童话的本领。
胡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本领是特别管用的。一是“明确三要素”, 二是“填写学习卡”, 三是“搭建情节梯”。按照这样的步骤, 学生便能很快地将一篇童话作品读懂读透。当然, “透”的尺度是因人而异的, 但是就当下孩子们的阅读背景而言, 是可以达到他们这个程度的“透”的。
3.《巨人的花园》教学片段及反思 篇三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是瞪着眼睛,脸通红通红的,双手叉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怎么能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叉腰,怒睁双眼。
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教学反思】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尽情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
[片段二]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
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
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
【教学反思】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
[片段三]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第9~11自然段。(分组讨论)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甲):我扮小男孩。
生(乙):我扮巨人。
生(甲):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乙):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甲):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乙):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甲):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
生(乙):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教学反思】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更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片段四]
师:巨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巨人看到小孩愣住了,双眼发直。
生:巨人看到小孩明白了,双眼流下悔恨的泪水。
生:巨人看到小孩笑了,双眼发亮,高兴得像小孩一样。
师:这么幸福的巨人,大家想当吗?请带着悔恨与快乐交织的感情一起读课文的第9~10段。
师: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一个善良的巨人。
生:一个慈祥的巨人。
生:一个幸福的巨人。
生:一个快乐的巨人。
师:学完了巨人的变化,大家了解到这采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反思】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巨人的花园 篇四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人应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对事物的兴趣,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得到快乐。如果我们的课堂也按照孩子的本性去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求快乐,获得快乐,我们的课堂焉能不生机勃勃呢?怎样才能实现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呢?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创设情景让我尝到了一些甜头。情景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去“花园”里玩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去感受,看看你来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师配乐口述:在花园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子里的小孩都喜欢这里,这个花园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师:同学们,请睁开眼睛,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鸟叫声„„.生:我听到了画眉鸟动听的歌声,它在赞美花园:“春天的花园真美!” „„
师:连小鸟都在称赞花园,那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花园呢? 生:我看到了百花盛开的花园,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站在枝头唱歌的小鸟„„
生:我看到了一棵棵茂盛的大树,树上知了在鸣叫:“好美啊!好美啊!” 生:秋天的花园里,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黄澄澄的梨„„,站在花园里,被诱人的果香包围着,真让人垂涎三尺。
„„ 反思:
学生踊跃地发言,把自己以前积累的语言与学习新课联系起来,通过想像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座美丽的、漂亮的、欢快的大花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到身心都是愉悦的,课堂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孩子们的想像在欢笑中飞翔。情景二:
师:让我们再次回到美丽的花园中,让我们畅游其中吧!请闭上眼。(配乐口述: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子里的小孩都喜欢这里,这个花园了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谁允许你们到这里玩的!都滚出去!)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一个粗暴的声音!
生:一个令人讨厌的声音,孩子们都被吓跑了!„„
师:这座花园是巨人的,现在他回来了,他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便大声斥责。请你们把巨人的话找出来读读。
(生边读边画边想像。)
师:读这些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谁允许你们到这儿玩的!都滚出去!”巨人眼睛瞪得大大的,脸红红的,双手叉腰,心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学生边说边做出动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想:这是我的地盘!我已经说过不让进来,你还进来!真是自讨苦吃。他气冲冲的迈开大步去教训小男孩。
„„ 反思:
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里,我看到孩子们个个兴奋的表情,一张张红通通的脸,听着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天真无邪的童声,我露出了欣慰的笑,此刻我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同时,我也感到孩子们的心情与我是一样的,他们体验到了快乐。情景三:
师:巨人的态度真让人害怕,你们担心小男孩吗?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会怎么样呢?(生自读课文.)师:文中的小男孩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们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能读懂什么呢?
生:您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花园中,您不孤独么? 生:您一个人生活在这里,多寂寞啊!只顾自己,您快乐么?
生:花园外的村子多美啊!有快乐、而您这里却没有快乐,没有笑声,像死一般的寂静,您不想走出去吗?您不想享受快乐吗?
„„
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是啊!我一个人生活真是很孤独啊!生:只要花园里有孩子,春天就来到了,孩子们,我真后悔那样对待你们,你们提醒了我,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春天。现在我想快乐,我该怎么办呢?
„„ 反思:
通过学生们的各抒己见,他们达成了共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学习中,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想法。不仅把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还把自己成功的快乐传递给他人,这样,快乐繁衍快乐,人人获得了快乐。这种快乐的亲身体验不正告诉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吗?
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追求孩子们的快乐源,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孩子们多元解读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因此,课堂上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精彩场面。“快乐的课堂”营造着“课堂的快乐”。我也享受到因为为学生创造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情景创设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可以让“快乐从这里启航”。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起来吧,因为学生的快乐会使教师的快乐永不停息。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真正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深刻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同时,我还发现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他们能说的喜欢自己说。
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后,我开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即先自由读课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让会读的学生帮一帮暂时不会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另外,我面向全体。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如:“登”、“层”是后鼻音,“鹳”是三拼音,“楼”的发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词教学落在实处。而且,我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在教学“欲”字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媒体演示、反复朗读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帮助学生明像入境,让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里明晰出现,让学生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教学后,我作了认真地反思,觉得这节课除了具有上述优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不足是在评价学生时,原先设计好的恰当的评价语言被一些苍白无力的评价语言所替代,使学生未能真正体验到那份成功感和愉悦感。今后,我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改进,把发现的不足作为自己对教学探索的动力。
《伙伴》教学反思
一、扩展延伸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在扩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听故事说一说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读有关友谊的格言谈自己的理解,作为自己交朋友时的座右铭。读了《伙伴》学生有了对“伙伴”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它就能分辨出谁才是自己的好伙伴,通过看故事,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好伙伴不只是在一起玩,在一起笑,真正的好伙伴应该是当朋友有困难时及时帮助。在此基础让学生读出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会受到更深一层的启示,他们会把这些格言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小诗创造收到了学以致用的小练笔作用送给好伙伴的诗这一环节,学生非常的喜欢,他们把自己对“伙伴”的理解融入诗中。创造出了“伙伴应该互相关心,伙伴应该互相照应,伙伴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与好伙伴在一起会很幸福。”这样韵律优美的小诗。这不就是一种创造吗?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的机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堂课下来,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还有很多失误:
一、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教态不够自然感动基调订出来了,可是我在教学中感动把握的不深,有时还不如学生感动,教态不够自然,有时有些慌乱。这需要以后多多练习,让自己有信心上好每一节课。由于紧张有时说话用词不够准确,比如与学生合作读全文时,竟说:“你们读感动的地方,我读不感动的地方。”嘴误,整篇课文都让人感动,怎能说教师读不感动的地方呢?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课堂上学生每回答完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给与恰当的评价,可是由于语文素养问题,有些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我没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与恰当的评价。而只是应付的说“好!”“不错”评价语言没有美感。
三、教师缺乏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品读完文本后,我让学生通读全文,看一看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当时高敏同学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我听大人们说乌鸦是一种不吉祥的鸟,会给人带来不幸,为什么马哈多还要救它?”当时我被问住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就草草的解决了,后来想到乌鸦是不吉祥的象征,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其实乌鸦是一种益鸟呀!看来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给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以适应课堂。一堂课就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有经验。也有教训,只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吸取经验,借鉴教训,让自己快乐成长,不断进步。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一开始,抛出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学习兴趣。从课题中的“花园”着手,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符合中段小学生的学习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品读时让学生多多接触文本,结合课文重点语段,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同时,这一环节我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说得有所得,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安排了提示,给以适度的阶梯,让学生去感受“跳一跳摘到葡萄”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描写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朗读,使学生对此篇文章内容表达运用的对比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可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字词,如果能紧扣重点字词来指导朗读,那会更好,语文味就会更足。
课文描写巨人冷酷、无情的语句是文章朗读品悟的重点,这个地方的理解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重点句:“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的理解。课后仔细一琢磨,发现如何才能很好地对这些语句进行朗读指导:除了根据巨人的语言表面来想象当时巨人的想法、表情外,还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巨人的言行对他所斥责的对象——纯洁、可爱的孩子们所造成的伤害来理解、体会。紧紧抓住“四处逃散”、“纷纷逃窜”等词,从多方面来感受巨人的冷酷,为后面的揭示中心打下结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教师应该淡化预设。因为在现实的课堂上,学生时常会跳出教师预设的规范性的框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尊重学情,利用教育机智,及时地捕捉生成的课堂资源。教师只有让学生的问题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我们的课堂才会呈现出丰富精彩的画面。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进行再创造,才能有所得。
《柳笛和榆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
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渗透一种学习的方法。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学生畅谈)
接着,参考课文题目,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通过交流自读感悟,同学间互相补充、亲身体验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课下亲口尝一尝。
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事物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课上教学时,有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榆钱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禁陷入沉思:现在的孩子们虽然物质上丰富了,但似乎又缺少了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讲课时,一开始我就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围绕问题自读勾划后,学生同桌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板书五次看到的事物,针对第五次看到的事物不太容易判断,而引出难以体会的句子。“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抓住学生的反复读及重点问“飞”等进行体会,让学生领悟到小女孩死时的快乐和死后对痛苦的摆脱。接着锋回路转,教师抓着这一时机,让学生读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收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强本册书中第一个训练点——“让学生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收集的信息来体会小女孩的处境,产生幻觉的真正原因。在学生领悟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后,紧接发问:“假如小女孩已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在畅谈写作中再一次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学内容安排过多,前面的指导朗读还可以,但浪费时间太多,致使后面的朗读教学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内容想开去。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蜜蜂》教学反思
《蜜蜂》一课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既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怎样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呢?对了,“默读”,不是最适合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吗?
于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明确了默读要求,即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此基础上,我又用了采用了分层次默读的方法进行训练,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时,就已深入到词句中或带问题思考了。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等等。默读时,还可以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中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读书时的专注,听见了他们在深入思考后的侃侃面谈,感受到了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因为,这样的“收获”是从自己的“读”中得到的!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倾斜的伞》教学反思
《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伞贯穿全文。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现在,我谈谈在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不难说出雨中倾斜的伞的情景,而同时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品味外公和我的对话,我给外公递毛巾的细节等,而感悟到祖孙之间的亲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语言感悟点,深入体会,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
二、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公与丹丹的爱,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爱,把令自己感动的事儿和同学交流交流,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学生知道了: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感觉到这些爱的存在呢?那么,作为教师,这时要提醒学生: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要学会去关爱别人。
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发现自已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以后应该改正:
1、读书指导上不够到位,过渡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2、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个问题的答案》教学反思
《三个问题的答案》这篇课文有问有答,适合分角色朗读。我给学生布置了演课本剧的任务,让他们自编自演。学生情绪高涨,分小组行动。在表演前,我着重对问句进行了训练:首先我告诉他们:“是太阳底下吗?是火炉旁边吗?还是被窝里面?”读这三个问句其实和生活中说话时一样的,不要故意去读它。其次,结合生活中的问句让学生(生活中你怎样说话,问一问同桌的年龄、爱好等)体会问的语气、重点需要突出的词语、声音要扬起。再次,找同学读,老师给予纠正并示范。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似乎找到了朗读的感觉。在表演时,基本上做到了“说课文”,而不是“读课文。”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一、抓对话、重朗读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铁罐傲慢、蛮横无礼;陶罐的谦虚、友善、宽容。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调温和些,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二、以对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教学本课,我感觉备课备得比较透彻,但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题西林壁》教学反思
我自己认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较好地处理好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我是预设到《登鹳雀楼》、与这一课阐述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好它们,能深化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按一般常理,如果让学生自己总结本首诗的道理,一来难,二来总会有学生会天马行宫离开主题的现象,所以运用已学的知识启发学生,使学生跳出本诗,来了解其中的道理。不也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吗?所以才有学生踊跃地发言、准确地谈论、认识地深刻,包括那些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了诗中的道理后,我并不满足,出示《望岳》这首诗,让学生背一背,使其知识得到拓展。现在想来,应该是得益于我在教学这课时,重视预设,深入地解读诗歌,努力做到使自己先“披文入情”,再“情动而辞发”地进行预设,于是就能有效恰当地应对生成,从而有效地引领学生提高理解的深刻性。
《信任》教学反思
从回忆课文入手,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起走进果林,去感受一下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吧!默读全文,找出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划出。从而引导学生直奔中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接下来我就直接请同学们汇报,了解果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的地方,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从字里行间可体会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促进理解,具体分三步走:(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事情经过。(2)层层深入,既为学生创设了放手自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引导在重点句上反复品味,为更好地体会这份“信任”打下了基础。(3)思考:在整体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你能看出作者的心情怎样?并圈划有关语句。拓展部分让学生说说信任的事例,通过这个训练,相信“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诚实”已融合了学生头脑,学生真正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实现在实践中学语文、学做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本节课思路清晰,能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体会到人们对信任的向往。
不足之处,读的较少。
《一颗豌豆》教学反思
首先,我认真阅读了课文,思考学生能从课文中读懂什么,学到什么。从课文内容上来讲,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豌豆帮助一个生病的孩子增加对生命的信心,使她慢慢恢复健康的故事。相信这一点学生在阅读后,结合课文后面的阅读思考题时可以领悟到的。我想,对于能给他人做件好事的小豌豆也会被学生表扬一番。但是,就这样学习就够了吗?作品的深度和可供学习的地方就这么点吗?我不满意。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安徒生的这篇《一个豌豆荚里的五颗豆》。我发现,课文对原作的改编之处还是很多的:课文没有提到呆在豆荚里时,小豌豆们的感受;课文只写了豆荚中第五颗豆的遭遇,没有其它的豌豆的结果;课文中没有提到小姑娘的家境贫穷,而原作在这方面是动用了一定的笔墨的……
在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中,我对比了课文和原文,发现了原文是这么写的:“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荚也是绿的,因此它们相信整个世界也一定是绿的……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些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我想是整个世界变黄了。‟它们说——也许它们是对的。”看了这段话,我想着好笑——学生可能早就接触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相信不少孩子阅读过改编给儿童看的安徒生故事,可能在他们的眼里,改编过的故事是真正的安徒生写的童话,我想,这是改编少儿故事的通病。现在,录入课本的故事还不是原装货,那么还要让学生只看伪故事吗?
思前想后,我觉得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不能只让孩子知道课文,而不知道真正的故事内容。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豌豆荚里的五颗豆》。
在课上,我先教学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而后,我出示了原文,并且强调,改变原文的用意,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找到之后,师生共同讨论原文这样写,课文这样改的原因。尽管不能详解作者的原作,但是,学生还是很有收获的——
他们知道了课文之所以写一颗豌豆,因为它是主角,如果写其它豌豆的遭遇,一方面课文会更长,不宜我们在上课时全部学懂,而且内容会不集中。
他们知道了豌豆们住在豆荚里,觉得整个世界就只是这个小豆荚,豆荚怎样,世界就是怎样,所以他们的愿望就是:“想到更远的地方去”、“只想睡觉,但也要换个环境睡”,而这样显得小豌豆的愿望更可贵——不但不好高骛远,而且更有意义。这样的认识比照课文,暗示更明显。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
今天《珍贵的教科书》一文上完后,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抓住重点,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
一、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四个层次的“读”。一是激起关注读。一我就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又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二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压”“最困难”“渴望”“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四是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绪,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以“情”为主线,读中体验“情”。
整堂课我都紧紧围绕课题中饱含深情的字眼——“珍贵”做足文章。在读书、理解、引导、感动中体验珍贵之情,表达珍贵之情,朗读珍贵之情,以“情”为主线,以老师的热情之“情”激起学生的真诚之情。以情贯穿,多次深情地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抓重点词、抓标点等培养语感的“读” 通过“比较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验,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比较: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最困难的是没有书”和文中的四个困难句作比较,突出句中的“最”字,让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十分困难的,从而体会到教科书是十分珍贵的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这些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关键词读书。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文中的四个“没有”,我通过一选读——了解困难感受艰苦,二连读——体会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三范读——想象孩子们当时学习的情景,让学生身处“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的“教室”之中去学习,真切感受书对于延安小学的孩子们显得那样神圣、重要、宝贵、渴望。对于“渴望”的理解,我创设又热又渴的情境,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心情、希望,理解了急切希望就是渴望的意思。又如: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我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飞机呼啸而来,倒下那一刹那,心里想到的是什么,体会到文中没有描写但完全可以想到的感人场面: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献出宝贵生命,与“必须保护好书”的内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书的珍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5.巨人的花园 篇五
教学课题:《巨人的花园》
备课教师:韩翠红 授课教师:韩翠红 基于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为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要让学生初步体验“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积极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基于教材: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就在花园周围筑起高墙,将孩子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花不香,鸟不语,一片荒凉。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再次把孩子们赶走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立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他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课采用对比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基于学情:
我班共有50名学生,刚刚升入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水平有待提高。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更要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重视字词语段等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体现在教学中重视字、词、句的教学,另一方面根据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情节生动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激发学生主动读书,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覆盖、米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覆盖、米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课时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难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
师: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感受童话的魅力吧!板书:巨人的花园
教师指导“巨”的笔顺;让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回顾已阅读过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课件 :课件中的小女孩儿摆动着小手,以学生的口气说:嗨,生字宝宝,我们来认识一下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汇报自学情况。
⑴说说通过自学掌握了哪些生字,交流记忆方法。⑵词语的理解(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总结)3.朗读课文,说说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培养自学的能力。)
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美丽
神奇
荒凉
三、分段熟读课文。
四、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不断地变化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鲜花盛开
鲜花凋谢
绿树成阴
狂风大作
鲜果飘香
北风呼啸
„„?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2、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课时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课时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巨人的花园里的景象在不断地变化,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让我们赶紧走进巨人的花园里,去看个明白吧!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很好地与本课时衔接。)
二、品读课文,感知体验。出示巨人回来前花园景象的课件:
1.巨人回来前,花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巨人回来以后,花园多次发生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仔细读文,在读中感悟:花园的变化跟巨人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3.请你把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找出来读一读。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
⑴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巨人在斥责孩子们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导朗读。
⑵说一说,巨人是个怎样的人。(自私、冷酷、任性)出示巨人斥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发生巨变的课件:(3)他斥责孩子们之后,花园里的景色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指名学生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⑷巨人独自在花园里生活,他过得快乐吗?(荒凉、寒冷、孤独。)4.后来是什么又让春天来到了花园里?(孩子)5.师:同学们一定对这个小男孩特别感兴趣吧,让我们来仔细地读一读第八自然段吧。
⑴想象一下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斥责,可能会说些什么? 猜一猜这个小男孩儿是个什么人?(春天的使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为什么不像别的孩子那样逃跑?他留下来是为了什么?(想教育巨人:快乐与人分享)他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什么?(是你的冷酷赶走了春天,你要学会与人分享快乐!)
这样引导学生,可使学生真正走进小男孩儿和巨人的心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懂得与人分享的快乐。
⑵有了小男孩的提醒,巨人才醒悟过来,指名朗读巨人的话。“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⑶巨人终于醒悟了,他拆掉了围墙,迎来了春天„„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想像拆掉围墙后花园里的美景。)出示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课件:
⑷巨人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的生活变的怎么样了呢?
1、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后,他还那样孤独寂寞吗?(巨人不再孤独,因为有了孩子们的陪伴。)
2、猜猜巨人陪孩子们做了哪些游戏?
生甲: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藏在他的身后。生乙:老师,巨人陪孩子们做拔河游戏,让孩子们把他的手臂当成绳子来拔。
生丙:老师,我来说个更有趣的游戏。
师:是吗?还有什么有趣的游戏呢?你来说说看!
生丙:老师,巨人可慈爱了!他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身上,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一定很好玩!师:情感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并演一演。(在阅读中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重新修改了这个环节,孩子们兴味盎然,说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的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三、感悟道理,初识童话的特点。
1.巨人的冷酷和任性唤来了寒冬,巨人醒悟后花园里一片美景,正是这强烈的对比,让我们从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道理。谁来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地经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生甲: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秋天,我们家的苹果成熟了,我摘下一些红红的苹果,送给了我的同桌,他还夸我们家的苹果很甜呢!生乙:我把新买的故事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看,可开心了!生丙:我的爸爸买了照相机,我让爸爸给我拍照,我把照片拿到学校,给同学们看,她们都说我漂亮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把快乐分享给大家时,一个快乐就会变成无数个快乐,那样,你才会感到内心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做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吧!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与人分享快乐”的种子才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合作交流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获得情感体验。)2.通过学习本课,你对童话题材有什么认识?
语言生动浅显,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运用拟人的写法„„(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的道理,锻练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童话故事怎么样?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简介王尔德。
王尔德是英国的童话作家,《王尔德童话》里还有《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星孩》等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的语言华丽唯美,情节纯真生动,堪称完美世界的化身。细细地研读,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人间的冷暖,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课下,同学们可去图书室去阅读这些优秀的童话故事。
(向学生推荐王尔德的作品,让学生走进王尔德的内心世界,感受王尔德童话的魅力。)(了解王尔德,激发学生阅读王尔德童话的兴趣。)
五、用自己的话复述《巨人的花园》 引导学生带感情复述课文,加深印象。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任性、冷酷
善良、宽容
↓
↓
寒冬———————→春天
快乐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作为四年级的同学,读懂童话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所以阅读的关注点就不能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而更应该去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故事。学习《巨人的花园》之前,在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时颇费心思,经过了一番思考,最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尤其在猜那个小男孩的身份时,学生说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1、小男孩儿是个可爱的小精灵,会施魔法,才让枯枝发芽开花。
2、小男孩儿是个花仙子,他不怕巨人的呵斥,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巨人。
6.巨人的花园教案 篇六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动人的童话陪伴你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本单元给我们安排了几篇童话?(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这四篇童话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风格,其中领衔之作《巨人的花园》被周作人称为“诗人中的诗”,作者王尔德也被誉为“才子、戏剧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的花园》去看看吧,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我们来开火车读,来第一列小火车。1,同学们注意,“辣”本来读四声,但是在ABB式短语里就发生变调,读一声,“火辣辣”,来跟老师读。同学们还能想起其他类似的词语吗?(学生说,出示幻灯片)最后把火辣辣放在原文中读。2,“添”,要注意什么?(不是小,你观察的真仔细,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下,最后一定不忘添上一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生字预习的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巨人的花园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出示幻灯片)开始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课文4分钟,交流
漂亮(板书)——你真会读书,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了概括。你能用课文里的词语来说说后来的花园变得怎么样了?
荒凉(板书),最后又变得怎么样了?快乐(板书)。
你看,了解了花园神奇的变化,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来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什么?
完整复述:孩子,你的故事复述得很完整,你能不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条理清楚,语言简洁,很好。
(四)精读课文
(1)感悟最初的漂亮
同学们,我们刚刚把握了文章的脉络,下面再深入的走到童话中。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花园最初的漂亮景象? 出示第一自然段,找同学读,读完问问感受。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你能抓住关键词来感受,真好)
2、这四个词语每一个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找同学试试。
3、同学们,我们一起到这漂亮的花园中去看一下吧。(出示幻灯片),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用刚才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一下?
4、这座美丽的花园真是孩子们的乐园。同学们,会读书的孩子更会想象,让我们想象着花园的美再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5、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置身于那座漂亮的花园里了。同学们,其实关于花园的美丽,原著《自私的巨人》中描写的更迷人,不信,你们听——(出示课件,师读)
孩子们,让我们把这种快乐大声喊出来吧“我们多快乐啊!”(2)探寻花园的荒凉
1,多么漂亮的花园啊,可是花园为什么变得荒凉了呢?
哦,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知道这种变化跟巨人的言行有关。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8自然段,找出有关巨人言行的句子划下来。好,我们一起来交流,巨人是怎样对待那群孩子的?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读)
好,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巨人对孩子的三次训斥。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个巨人是怎样的巨人?
(自私,冷酷,粗暴——从哪里看出来的?——滚出去,叹号)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读出巨人的特点。
一生读——好一个粗暴的巨人啊,在读的过程中不妨加上一些动作、表情,谁愿意来试一试?
一生尝试——太吓人了,听了你的训斥,难怪孩子们会纷纷逃窜。, 2,通过巨人的言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粗暴冷酷。他的行为背后又是什么想法呢?
砌墙,竖告示牌。——防止孩子们在进入花园。
一堵围墙把孩子们挡在了花园的外面,可怜的孩子们没有了玩耍的地方,他们站在围墙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会说什么做什么呢?把自己想象成那些被赶走的孩子,谁来说一说?
(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想象力真丰富,说出了孩子的心里话)
3,巨人如愿以偿的把孩子赶出了花园,他感觉好吗。过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速读第六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随着生读,颜色变化。同学们,这文中的省略号,多么像巨人的一声声叹息啊!咱们来合作读这一段,我读黑体,你们读红体。
一堵厚厚的围墙竖立了起来,春天再也不见了踪影——生读——师读——生读。
4、洋溢着孩子们欢笑的花园是如此漂亮,缺少孩子的花园如此荒凉,花园的前后变化如此神奇。请同学们读读第7自然段,看看还能从哪里体会到这种神奇的变化?(出示第7自然段,找一生来读),交流神奇之处。
孩子们创造了神奇,他们让春天回到了花园,可是因为巨人的训斥,花园又是冰天雪地,这便是童话的魅力所在,它可以让不同的季节在瞬间的变换,来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其中的神奇,有孩子玩耍时,花园漂亮,女生读——;没有孩子玩耍时,就是荒凉的,——男生读
作者用两组对比鲜明地词语描述了花园前后的神奇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与荒凉,你看,词语也是有感情有温度的啊!(3)研读巨人的转变
花园由荒凉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小男孩。
屏幕出示第8段,指名读。
1,小男孩的眼睛纯净如水,久久的凝视着巨人。他仿佛在向巨人说些什么呢?找同学答。
真神奇啊,看着小男孩的眼神,巨人仿佛读懂了一句句无声的劝告,心里火辣辣的。接下来小男孩创造的一个奇迹更是让巨人猛然醒悟。你来读,屏幕出示。2,多么神奇有趣啊,读读第9自然段,经过这些,巨人明白了什么?
3,曾经的困惑,刹那间恍然大悟,他非常非常的激动,就抱起那个孩子——屏幕出示,全班齐读。
4,巨人醒悟了,推翻了那堵厚厚的围墙,你能想象花园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吗?
生交流,气度最后一段
4,是啊,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一直沉浸在和孩子们相处的幸福中。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 出示原著中的描写,全班齐读。
(五)感悟道理
每一则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美好的道理,学习了这则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板书:分享快乐)
(六)拓展延伸
一起欣赏一首优美的小诗
师:孩子们,愿你们拔掉心田自私的幼苗,播撒分享的种子,收获人生的幸福。
(七)作业布置
7.巨人的花园2 篇七
师: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巨人的花园》,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生书写)
师: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请同学们准备好。 (师读词, 生听写。听写后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生自己纠正。)
洋溢允许围墙训斥覆盖 冷酷拆除
师:你能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两个,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吗?请先练习一下。
(生练习, 师指名回答。)
生:我用“洋溢”来造句。巨人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师:好的, 不错。
生: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 发起脾气来:“谁允许你们进来的?”我用的是“允许”。
师:很好。
生:老师, 我可以用两个词吗?
师:当然, 请。
生:巨人终于明白了是他那颗冷酷的心使花园冰雪覆盖、隆冬来临。
师:真不错, 他用了“冷酷”“覆盖”两个词。
生:我也用两个词造句。巨人拆除围墙, 把自己的花园给了孩子们。我用的是“围墙”和“拆除”。
师:真聪明, 直接用“拆除”“围墙”联成了词组。你能借助这两个词语展开联想, 说一说《巨人的花园》写的是什么吗?
生:村子里有一座漂亮的花园, 他的主人是一个巨人。巨人旅行回来看到孩子们都跑到自己的花园里玩, 就把孩子们赶了出去, 并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从此, 花园里就没有了春天。后来, 一个小男孩让他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于是, 巨人又拆除围墙, 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
师:不错, 能不能把花园里的变化适当做一点补充?
生:我来为他补充。巨人砌起围墙以后, 花园不久就隆冬来临, 春天已经来到村子里, 但还是不到巨人的花园里来。一天早晨, 春天来到了花园里, 但是巨人把孩子们赶走了, 花园又变成了冬天。
师:把这个意思加进去, 哪位同学为我们完整地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巨人有一座漂亮的花园, 他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 就把孩子们赶了出去, 并砌起围墙。于是, 冬天来到花园里。后来, 春天来了, 花园里却还是冬天。一天, 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花园, 于是花园里又变成了春天, 但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花园就又变成了冬天。后来, 一个小男孩让他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个道理, 巨人就拆除了围墙, 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 于是, 花园里又像以前一样漂亮了。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他概括得清楚、简洁、完整。
【点评: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听写词语, 本是一个极为传统的课堂练习, 其所承载的功能, 无非就是复习巩固生字新词。但是, 吴老师的教学想象力却赋予了这个传统的课堂练习以丰赡的课程意义。首先, 借助词语听写, 很自然地重温了故事内容。当学生用“洋溢”“允许”等词语造句时, 他们不仅对词语的本义进行了复习, 同时也对课文故事的相关情景进行了回忆。其次, 借助词语听写, 很好地概述了课文大意。学生正是借助“拆除”“围墙”这两个词语, 准确地聚焦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妙的是, 借助词语听写, 还强调暗示了童话的文体特征, 这是最富有语用学思考的教学设计。在学生概述大意的过程中, 老师要求“适当补充花园里的变化”, 其实, 就概述大意而言, “花园的变化”无需补充, 之所以额外增加这个要求, 意图完全是落在文本的童话特征上。就全文的故事情节看, “花园的变化”最神奇、最让人惊异、最富有童话的意味。补充这一点, 无疑是在委婉地强调故事的童话语境。说实话, 面对稍纵即逝的学情, 非胸中有大丘壑者断不能为之。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环节, 不免让人感慨:只有当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教什么的时候, 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才能玉成课堂的终极关切。】
二、解读课题, 揭示文体特征
师: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 (齐) :巨人的花园。
师:这篇童话的题目很有趣, 一看就知道是童话。猜猜我是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 你肯定是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因为生活中是没有巨人的, 只有童话里才会有巨人。
师: (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 这就是巨人, 和他身边的孩子比起来, 他显得特别高大, 他坐在那里, 就像———
生:一座小山。
生:一棵大树。
师:想象一下, 如果他走起路来———
生:他走起路来“咚———咚———咚———”声音一定特别响。
生:他如果不小心可能会踩坏一些东西。
师:他要是说起话来呢?
生:他的声音一定震耳欲聋。
生:他要是一说话, 一定会吓人一跳。
师:巨人, 生活中本来没有, 是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 因此围绕巨人发生的那些事就会让我们感到异常神奇, (板书:神奇) 这是童话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就要抓住这个特点, 和作者一起展开丰富的想象, 去感受童话中的那些神奇的人和事, 思考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节课, 就让我们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点评:文体先行, 在语用教学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吴老师以其敏锐的文体意识, 引领学生擦亮了课题的童话特征。而其擦亮的方式本身, 就极富童话意味:让学生想象巨人的形象。说实话, 要唤醒学生的童话文体意识, 这绝对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设计。正如吴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那样:“巨人, 生活中本来没有, 是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出来的, 因此围绕巨人发生的那些事就会让我们感到异常神奇, 这是童话的特点。”从“巨人”到“童话”, 这是最自然、最经典的文体联想, “巨人”仿佛天然就是“童话”的流行符号、文体品牌。】
三、想象画面, 感受童话神奇
师:上节课, 我们熟读了课文, 发现许多地方, 读着读着就能在头脑中浮现出画面。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 把那些能在头脑中浮现神奇画面的内容标画下来, 稍后我们作交流。
(生默读、标画)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6自然段。 (生读第6自然段) 在这段里, 我画出的词语是:“北风呼啸”“隆冬来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因为巨人回来以后, 赶走了孩子们, 花园里不久就变成了寒冷的冬天, 而当春天来到村子, 村子里都开出了美丽的花, 可巨人的花园还是寒冷的冬天, 所以, 我感到巨人的花园很神奇。
生:我找的也是这里。第3自然段说“有一年秋天, 巨人突然回来了”, 说明他回来的时候是秋天, 但当他赶走孩子不久, 就北风呼啸, 说明冬天不久就来了, 一般冬天都不会这么快就来。
师:你从这里感受到———
生:神奇, 不可思议。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关注到巨人回来以后花园里的变化, 巨人回来之前花园是什么样子?
生:巨人回来之前, 花园里“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
师:那花园里, 有鲜花盛开的春天, 有———
生 (齐) :绿树成阴的夏天。
师:有———
生 (齐) :鲜果飘香的秋天。
师:还有———
生 (齐) :白雪一片的冬天。
师:这花园里四季———
生:如画。
(师板书:四季如画)
师:难怪课文中说——— (课件出示句子)
生 (齐)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然而, 是什么让四季如画的花园发生了改变呢?
生:是巨人赶走了孩子们。
师:请你读一读。
生:那年秋天, 巨人突然回来了,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除此之外, 他还做了什么?
生:巨人还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 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于是, 原本四季如画的花园, 不久就———
生: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师:请同学们把这前后大不一样的景色对比着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下面两段, 指名读。)
那里, 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
不久, 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 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 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 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师:好的朗读总是能让听众透过你的声音, 看到生动的画面。谁能再读一读, 让我们感受到变化的神奇? (指名读)
师:此时的巨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所以, 文中写道——— (课件出示语句)
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 这么荒凉呀……”
(生齐读)
师:继续交流你们画出的语句。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7自然段。我画出的词语有:明媚的阳光、草翠花开、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这里有两个画面, 一个是春天的画面, 一个是冬天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把这两个画面对比着读一读, 说说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师:听了她的朗读, 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春天特别温暖, 让人快乐。冬天特别寒冷, 很可怕。而且这花园里的景色一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从这里我感受到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花园里一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生:是“与此同时”。
师:与什么同时?
生:是与巨人说话的同时, 也就是巨人的话还没说完, 花园里的景色就变了。
师:巨人说了什么呢?
生 (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 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 (边板书边讲述) :同学们, 你们看, 这“四季如画”的花园, 不久就变成了冬天 (板书:冬) 。一夜之间, 春天 (板书:春) 来临, 却一瞬间又变回了冬天 (板书:冬) ,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是因为孩子们, 孩子们来了, 春天就来了;巨人赶走孩子们, 春天就走了, 冬天就来了。
师:一句话———
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巨人知道这个秘密吗?
生:不知道。
师:是谁帮助了他呢?
生:是一个小男孩。
【点评:这又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这一环节的想象力意蕴。第一层面, 从“神奇感”入手, 聚焦花园的变化。毫无疑问, 这个故事的童话特征, 或者说童话的神奇色彩, 主要就是通过花园的情景变化来呈现的。吴老师让学生搜寻给人以神奇感的故事画面, 正是依循了故事的这一童话特征。这一设计,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 可以重新唤起学生阅读童话的欲望和期待, 规避因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熟悉而形成的某种程度的倦怠;第二, 可以凸显童话阅读和理解的个性化策略, 读童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感悟故事形象和情节的惊异、神奇, 进而借由这种惊异和神奇去理解故事的深层意蕴。如果说第一层面解决了阅读童话的动力问题, 那么第二层面则是提供了阅读童话的最佳策略。因为, 就教学的第二层面看, 吴老师其实改变了故事的叙述路径, 由原故事中“秋天———冬天———春天”的季节更替这样一种线性结构, 改变成“冬天”回溯“秋天”、“冬天”期待“春天”这样一种以“冬天”为圆心的环形结构。这种改变的教学用意是深刻的, 按环形结构重读巨人花园的变化, 无疑在鲜明的对比中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张力。我们看到, 学生的阅读焦点首先集中在课文的第6自然段, 即花园冬天的情景。而学生之所以觉得这一故事情景的惊异、神奇, 其认知背景就在于之前的秋天和之后的春天。学生敏锐地发现, 巨人的花园从秋景变成冬景是如此迅速, 而从冬景变成春景却又是如此迟缓。这一改变故事叙述逻辑的教学路径, 显然更有利于制造认知冲突, 引发学生对童话背后深层语义的思考。这样的设计, 除了想象力, 更需要一种饱满的课程智慧。】
四、质疑引路, 解读童话道理
师: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的第8、9自然段,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生自读)
生:我的问题是:那个小男孩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拔腿就跑呢?
生:我想问, 那个小男孩为什么眼睛会说话?为什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 心里就火辣辣的呢?
生:那个小男孩是谁呀?
师: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这个小男孩的与众不同。谁能解答这些问题, 这个小男孩儿为什么没像其他孩子一样跑掉, 难道他不怕巨人吗?
生:我认为他也和别的孩子一样害怕巨人, 但是他不想再看见巨人这么糊涂下去了, 他要留下来告诉巨人这个道理。
师:你是说, 他看到了巨人的痛苦, 决意留下来帮助巨人?
生:是的。
师:可是他什么也没说呀!
生:他是用自己会说话的眼睛说的。
师: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都“说”了什么呢?
生: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好像在说:“巨人啊, 你醒醒吧!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 你怎么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师:你的眼睛真会说话。
生:他还会说:“你知道吗?孩子们在, 春天才在。”
师:你也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生:春天一直都在你身边, 只有爱才能把它唤回来。
师:多么富有诗意, 这样的语言怎能不打动巨人那颗坚硬的心呢!
生:小男孩的眼睛还会告诉巨人:“亲爱的巨人, 你知道我的小伙伴为什么都跑掉了吗?因为你太自私了。你要是对他们好一点儿, 他们就不会害怕你了, 他们回来了, 春天就回来了。”
师:真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生:小男孩还会用他的眼睛说:“巨人啊, 你知道吗?你爱别人, 别人才会爱你。”
师: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
生:巨人啊, 你再不能这样下去了, 让我来帮助你吧!
师:是啊, 小男孩不但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这一切, 他还做了什么?
生: (读)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 桃树马上绽出绿芽, 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师:真是太神奇了!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呢?你大胆地想象一下, 他可能是谁?
生:他是圣彼德吧? (众笑)
师:为什么?
生:只有神才这么有魔力!
师:你感觉到了神的力量。 (众笑)
生:我猜他一定是孩子们的头儿。
师:你感觉到了男孩身上的王者气质。
生:我想他一定是爱神丘比特!
师:爱的天使!说说看———
生:天使都是给人们带来温暖和爱的, 他帮助了巨人, 使巨人不再痛苦, 所以我认为他是爱神丘比特。
师:孩子们, 你们的回答令我感动, 你们不但读懂了作者, 也读懂了他的童话。如果你们想知道这个小男孩到底是谁, 老师课后送给你们这本《巨人的花园》, 请你们自己去读一读原文。让我们再读一读第8、9自然段好吗?
(生自由朗读)
师:经过小男孩的帮助, 这回巨人明白他的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些神奇的变化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呢?
生 (读) :巨人终于明白,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他还明白了什么?
生:他还明白了不能这么自私、冷酷。
师:请你读读巨人的话。 (课件出示语句, 指名读。)
“噢!是这么回事呀!”
“唤来寒冬的, 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 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师:听了巨人的话, 小男孩又做了什么? (指名读文, 然后出示下文。)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读到这里, 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我想问, 巨人为什么是“第一次”感到温暖和愉快?难道以前从来没有人给过他温暖和愉快吗?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 你还记得在巨人回到他的花园之前, 他去了哪里?
生:他去旅游了。课文第2自然段说, 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
师: (课件出示原文) 这是《巨人的花园》原文中的一句话。王尔德在原文中这样写道:一天, 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自己的魔鬼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 他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巨人是一个很冷酷的人。因为一般人都不会跟魔鬼做朋友, 而他不但跟魔鬼做朋友, 还在魔鬼家里住了七年, 说明他也跟魔鬼一样冷酷无情。
师:你是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生:是的, 他的自私、冷酷都是跟魔鬼在一起才这样的。
生:我觉得巨人很孤独。因为他平时特别自私、冷酷, 村里人都不跟他交朋友, 所以他就去找魔鬼做朋友。
师:孩子们, 你们都关注到巨人的自私、冷酷、无情, 关注到他是怎么对待别人的。你知道吗?没有人天生就自私、冷酷、无情, 你们有没有想过村里的人可能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生:我想村里的人一定都不喜欢他。因为他长得太丑了, 说话的声音又那么大, 可能走路时还会不小心踩坏别人的东西。
生:我也觉得村里人对他不够友好, 不然他就不会去找魔鬼做朋友了。
师:你看, 别人怎么对待他, 他就怎么对待别人。同学们,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人, 你打算怎么对待他呢?
生:我会站在他的角度想想, 我不会歧视他。
生:我会主动跟他做朋友, 温暖他的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
生:我也不会不理他, 我会帮助他, 让他知道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生:我会让别的同学都跟他玩, 让他不要跟坏人交朋友。
师:所以呀, 同学们, 当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以后, 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
生 (读) :他立刻拆除围墙, 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师:他把自己的整个花园都给了孩子们, 于是, 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画——— (课件出示, 生齐读。)
从那以后, 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 爬上巨人的肩膀, 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 感到无比的幸福。
师:王尔德在原文中是这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课件出示原文, 学生读。)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 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 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 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于是, 巨人的花园又变得 (勾画板书) ———
生 (齐) :四季如画。
师:你知道是什么让巨人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吗?
生:是小男孩改变了巨人。
师:小男孩用什么改变了巨人?
生:小男孩用他的亲吻改变了巨人。
生:小男孩用他的爱心改变了巨人。
师:其实, 就一个字, 那便是———
生 (齐) :爱!
师: (板书:爱) 对, 就是爱, 爱的力量!同学们, 爱, 能够化解昨日的怨恨;爱, 能够净化一个人的心灵;爱, 能够温暖一颗坚硬的心;爱, 能够感化世间万物。爱, 能够送给别人一座花园, 也能让自 己心灵的 花园———
生:四季如画!
师:下课。
【点评:毫无疑问, 最富有想象力的是最后这个教学环节。赏析这一教学片段, 惊异和叹服如排浪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击打着我们的审美体验。第一波惊异感, 来自对小男孩眼睛的想象。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学生的想象使这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里。第二波惊异感, 来自对小男孩身份的想象。这一细节, 不仅点燃了学生探究童话人物形象的热情, 也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物形象所负载的童话意蕴的理解。第三波惊异感, 来自村里人对待巨人的想象。吴老师的一句“没有人天生就自私、冷酷、无情, 你们有没有想过村里的人可能是怎么对待他的”, 不啻是一种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不仅于学生是一种爱的召唤, 更是将童话的价值思考引向腹地。第四波惊异感, 来自对故事结尾的想象。课的尾声, 吴老师还原了原著的故事结尾, 巨人的形象似乎更接近邻家老爷爷的祥和与平静, 而在这份慈祥的生命气质中, 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灵魂———爱已然注入了巨人的生命, 并润泽着每一个与故事相遇的人。
所有的惊异感, 所有的想象, 却有一条绵密而深长的红线牵引着, 这条红线就是童话唯一而永恒的主题———爱。对小男孩眼睛的想象, 就是爱的想象;对小男孩身份的想象, 就是爱的想象;对村里人对待巨人的想象, 也是一种逆向的爱的想象;而对故事结尾的想象, 则更是将爱的想象推向到一种宁静而庄严的境界。因为爱, 所以懂得!因为爱, 所有的想象力才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总评:《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吴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不仅保持了作品本身的这份影响力, 而且以其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和操作, 将这份影响力提升到了一种更温婉、更深刻、更无痕的境界。
一、教学想象力与童话的价值影响力
王尔德的童话, 以爱为其价值的终极关怀。《巨人的花园》, 正是借由季节景色的神奇改变, 叙述了巨人生命的爱的觉醒。事实上, 故事中的孩子和春天, 不过是生命之爱的显性表征。尤其是桃树底下那个神奇、神秘的小男孩, 根本就是一位爱的天使, 他和他的伙伴们引领着巨人的生命成长, 最终点化巨人成为一个拥有爱的灵魂的幸福之人。毫无疑问, 童话教学必须以传递这种爱的价值为其核心目标。在这一点上, 吴老师的认识是清醒的, 是高度自觉的。在课堂教学的第一板块, 吴老师要求学生在概述故事大意的基础上, 说说巨人花园的变化。这看似不经意的教学点拨, 其实已经为花园变化背后的爱的意蕴埋下了伏笔。在课的第三板块, 吴老师更是让学生直入花园的变化, 彻底解构故事由秋天到冬天再到春天的线性叙述结构, 改为以冬天为圆心上溯秋天、下行春天的环形结构, 在强烈而鲜明的画面对比中营造认知冲突, 激活学生对季节突变背后的生命态度的思考, 这是极富想象力的曲笔设计。到了课的第四板块, 吴老师更是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想象小男孩的眼睛、想象小男孩的神秘身份、想象故事可能的缘起———村里人如何对待巨人、想象故事必然的结局———巨人最终的生命定格于春季, 这些汪洋恣肆的想象, 引领学生直抵童话的天堂———爱, 而这种基于想象的对生命态度的理解是温润的、柔和的, 也因此是触及学生灵魂的。
二、教学想象力与童话的审美影响力
王尔德的童话, 充满了色彩斑斓的美感。《巨人的花园》的美, 集中体现在人物形象、物态景象和情感意象上。毫无疑问, 童话故事中最富诗意的人物形象当属桃树底下的那个小男孩, 我们甚至可以在西方童话而非中国历史的背景下重新解读“人面桃花相映红”这一审美形象。而吴老师的高明之处恰恰就在于将这一最富诗意的人物形象置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让小男孩的眼睛开口说话, 在话语翻飞处塑造出一个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其实, 就学生的阅读期待而言, 最先带给他们以惊异和震撼的, 应该是花园景色的前后变化, 极富画面感的故事叙述充满了视觉冲突和审美张力。吴老师巧妙地挖掘了故事的这一审美资源, 通过改变故事的叙述路径, 将冬天的寒冷与春天的温暖、冬天的死寂与春天的生机置于界限分明的强烈对比之下, 从而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童话故事在物态景象上独特的审美张力, 也借由各自的想象力充分理解了这种变化背后的生命态度。就整个童话故事看, 王尔德其实是在孩子和春天之间营造了一种情感联接, 我们可以说孩子是人生季节中的春天, 也可以说春天是四季轮回中的孩子。因此, 孩子才是整个童话故事中的灵魂意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课堂的第四板块将阅读想象的焦点集中到小男孩的身上, 想象他的眼睛、他的身份以及他对巨人的影响, 无疑是一种整体观照下的智慧抉择。
三、教学想象力与童话的语言影响力
王尔德的童话, 语言风格是唯美主义的。跟传统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故事不同, 作为剧作家和诗人的王尔德, 其童话创作的语言一样洋溢着浓浓的诗性气质。《巨人的花园》虽系翻译作品, 但故事的语言文字却极富修辞感, 如诗如画。童话教学的使命, 当是让学生在徜徉故事的同时能不知不觉地沉入语词、受到干净而精致的文字熏染。这一点, 吴老师以其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敏感, 在课堂上做了极有分寸的设计和操作。譬如, 让学生选用一两个新词概述故事大意时, 她就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在概述中补充花园的变化。这补充的不仅仅是花园的变化, 也是语言的变化, 当然也是修辞方式、叙述方式的变化。再譬如, 吴老师让学生想象桃树底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让眼睛说话, 本身就是极童话的方式。而学生接二连三的发言, 无不充满了象征、隐喻和诗性, 他们与其说是在解读小男孩的眼睛, 毋宁说是在投射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语言。因为, 此时此刻, 每个学生都是童话。说到底, 语言的处境就是人的处境, 语言的塑造就是人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讲, 童话的想象力就是语言的想象力。教学中, 吴老师仅仅只是打开了“巨人”这一井盖, 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就实现了井喷。他们想象巨人的模样、想象巨人走路时的声音、想象巨人的说话, 既有趣又唯美。同时, 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教学设计还为课的尾声想象村里人对待巨人的情景作了无痕、精心的铺垫。这一设计本身, 也像童话的语言一样充满了诗性的气息。
8.2.20米以下免谈 巨人国度 篇八
有人问过姚明,“上面的空气怎么样?”
姚明回答:“很新鲜。”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巨人的世界里,感受一下那里的空气吧。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高大、健壮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崇拜,这种感觉到现在仍然留在我们的基因里。
在八十年代中期,凯尔特人队全盛时期,拉里伯德和他的队友们曾经打赌,看谁能在2.31米的马努特波尔头上扣篮成功。不过,最终没有人能够赢走这笔巨款;
朝鲜2.34米的巨人李明勋本来能力平平,但很多人仍然希望他能进入NBA,并非常想看到他和姚明对位时的情形;
姚明初入NBA时,大家最关心的,不是他的篮球技术如何,而是他到底有多高?他的身高从2.23米、2.26米、2.27米最终定格在了2.29米;
每一年的选秀大会上,几名能跑能跳的摇摆人,往往都不如一个2.20米以上的长人引人注目。河升镇、波多科尔金、塔比特等人都在不错的顺位被选中,虽然他们在此后的表现并不如人意;
为了找到一名优秀的巨人,NBA的球探甚至挖掘到了远在南非、只会讲已经消亡的霍屯督语的2.41米的中锋库都,但最终因为通讯和语言的问题这名在2004年只有19岁的少年没能来到NBA……
然而,如今的NBA,2.20米以上的长人却越来越少,上个赛季,联盟中只有三名真正的“巨人”,分别是姚明、“大z”和哈希姆·塔比特。2011-12赛季,这种情况不会改变——因为今年的60名新秀当中,身材最高的球员也只有2.11米。当然,如果“大Z”下赛季退役的话,火箭队将成为联盟中惟一拥有“巨人”的球队。显然,NBA正在步入一个没有“巨人”的时代。
这种局面的造成并非偶然。
首先是“巨人难觅”。大多2.20米以上的巨人,都深受“巨人症”的困扰,一般生活自理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打球了,真正的篮球天才可以说是万里挑一,朝鲜的李明勋以外,哈萨克斯坦出现过2.38米的尤维斯·阿基泰维,利比亚有2.45米的苏勒门纳什努什,日本有2.36米的冈山泰隆——曾在1981年选秀第八轮第十位被金州勇士选中,俄罗斯有2.40米的亚历山大斯泽涅科,乌克兰有2.39米的维克塔·扎波拉尼,塞内加尔有2.29米的马里科塞德比……但包括中国的孙明明在内的这些球员们却都不能达到NBA的级别。
其次,无论天赋高低,技术好坏,所有巨人球员都不能摆脱伤病的侵袭。上赛季,姚明、“大Z”和塔比特加起来总共打了124场比赛,总出场时间只有1609分钟,场均只有不到13分钟,相对于NBA全部400多名球员来说,简直微不足道。
膝关节、踝关节、腰、背等位置的伤病对于巨人们来说犹如家常便饭,多一寸身高,便多了一分负荷,也多了一成风险。在NBA历史上所有2.20米的球员当中,职业生涯出场最多的球员是马克伊顿,也只有875场,排名第二的是荷兰中锋里克·施密茨,867场,姚明在职业生涯前三个赛季只缺席三场比赛之后,最近两个赛季只打了五场比赛。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虽然NBA很希望出现个2.20米以上的“巨人巨星”,但事实上,“巨人”们并不适合NBA,而NBA的整体风格也很难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在崇尚表演的NBA,难有“巨人”们的容身之地。自从迈克尔乔丹横空出世之后,两米左右的球员便成了联盟的主宰,他们扣篮、拉杆、空中滑翔、后仰投篮,然后引爆观众们雷鸣的尖叫……而“巨人”们能做什么呢?无论投篮还是扣篮,都缺少空间感——扣篮大赛上,2.13米的霍华德只能凭借耍宝和噱头来取悦观众,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愿意让屡屡失误的内特。罗宾逊成为冠军。而盖帽和篮板球,不管“巨人”们在这两方面做得如何出色,人们都认为那是他们应该达到的,事实上,想在对抗激烈、速度超快的NBA得到任何数据都并非易事。每一次快攻,每一次攻守转换,“巨人”们都必须和小个子球员一样来回折返,而同样的动作,他们要比其他人消耗更多的能量。在那些小个子得分后卫领军的球队里,“巨人”们更是在一次次徒劳的折返跑中用尽了力量,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少之又少。
“你绝对是球场上最一眼可见的人。”马克伊顿说,“人们对球场上的大块头球员总是有特别的期望。”
“别人希望你拿到每一个篮板球,封盖对手的每一次投篮,如果队友在前场处于下风,而对手又不断得分,他们就会希望你挺身而出拯救球队。”曾随湖人队夺得1985年总冠军,并在三年后随活塞队打进总决赛的2.26米的查克·内维特说,“因为你是场上离篮筐最近的球员。”
同样的动作,小个子球员做出来更容易被记住,因此大家记住了麦迪爆扣布拉德利,记住了内特·罗宾逊封盖姚明——其实严格意义上根本不算是一次封盖,在这些经典的画面里,“巨人”们只是背景而矣。
在这种情况下,迄今为止NBA还没有诞生过“巨人巨星”,里克·施密茨虽然进攻能力突出,但防守和对抗都是短板;马克伊顿虽然五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包括第二防守阵容,并且保持着场均3.5次盖帽的联盟历史最高纪录——第二是波尔(3.34次),但进攻能力却非常弱,11个赛季场均得分从未达到10分以上,场均得分只有6分;拉尔夫·桑普森起点非常高——三届NCAA最佳球员和1983年NBA最佳新秀,并且在1986年司湖人队的季后赛中上演了转体270度绝杀,但他的身体在NBA的高强对抗之下只勉强维持了三个赛季;惟一有机会创造历史的是萨博尼斯和姚明,但前者来到NBA的时候已经年过30,而后者虽然还有机会,但在脚伤的困扰之下也非常渺茫了。
更为悲惨的是,“巨人”球员们在退役之后的境遇往往都非常凄凉。马努特·波尔已经离开了我们,和他一样高的穆雷桑始终在和“巨人症”做斗争,而那部分身体还算健康的球员,也几乎早已被球迷们遗忘,就好像他们从未在NBA打过球一样。
看到这里,是不是应该对这些NBA赛场上的巨人们多一些尊敬,多一些支持呢?
曾经驰骋过NBA的巨人们
斯维德·哈尔布鲁克
身高:2.21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5.5分、6.6个篮板球
哈尔布鲁克在俄勒冈州立大学读书时,就在篮球上展示了其过人的天赋和实力,这让他的NBA路途也被人们一致看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哈尔布鲁克在NBA只呆了两个赛季,作为最早的NBA巨人,他在28岁进入NBA。在1960-61赛季和1961-62赛季哈尔布鲁克效力于锡拉丘兹民族队,之后便黯然退役。
兰迪·布鲁尔
身高:2.21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6.8分、4.4个篮板球
毕业于明尼苏达大学的布鲁尔在1983年首轮
第18顺位被雄鹿队选中,在NBA总共打了11年,职业生涯先后效力过雄鹿、森林狼、老鹰和国王四支球队。在美国本土的巨人中,布鲁尔算是非常不错的,他表现最好的一个赛季是1987-88赛季,出场81次场均贡献12分和6.8篮板球。
马努特·波尔
身高:2.31米
国籍:苏丹
职业生涯数据:2.6分、4.2个篮板球
在离开苏丹时,波尔根本不会打球,但最终还是被急功近利的球探很快地推入联盟。1985年,华盛顿子弹队在选秀第二轮第31顺位选了波尔,在新秀赛季里,他平均每场5次封盖创造了NBA单赛季纪录。在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波尔惟一留下的就是他的“特制火锅”,有八个赛季他的场均盖帽数都排在联盟前十位其中两个赛季排名第一,他连续四次封盖对手的镜头,已经成为NBA永恒的经典。
皮特·约翰·拉莫斯
身高:2.21米
国籍:波多黎各
职业生涯数据:1.8分、0.7个篮板球
拉莫斯是2004年的第二轮新秀,被华盛顿奇才队选中。新秀赛季拉莫斯参赛六场,一共得到11分和4个篮板球,此后便被球队送往NBDL的罗阿诺克队进行锻炼。在发展联盟,拉莫斯表现不错,还入选了2006-07赛季的全明星。2007年夏天,拉莫斯回到了BSN联赛继续自己的篮球生涯。
基斯·克劳斯
身高:2.21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3.9分,2.9个篮板球
克劳斯在大学期间有着不错的表现,场均贡献8.4分和12.2篮板球,整个NCAA生涯场均送出5.87个盖帽。同时,克劳斯还以场均6.36个盖帽打破了大卫·罗宾逊保持的NCAA场均5.91个盖帽的纪录。克劳斯在1997-1998赛季以非选秀球员身份加盟洛杉矶快艇队,但仅打了三个赛季的比赛,便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2008年曾经一度加盟CBA联赛的云南红河队。
查克·内维特
身高:2.26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1.6分、1.5个篮板球
内维特在1982年第三轮17顺位被火箭队选中,职业生涯先后效力过火箭、湖人、活塞、公牛、马剌五支球队。虽然在NBA混了九年,但内维特始终只能为球队提供一些犯规和用来应付垃圾时间。九个赛季,内维特一共打了155场比赛,居然没有一场首发出场,而且从没有在NBA单赛季中出场过一半以上(43场),至始至终的边缘球员。
河升镇
身高:2.21米
国籍:韩国
职业生涯数据:1.5分、1.5个篮板球
河升镇是继姚明之后的又一位亚洲巨人,他在2004年第二轮第17位被开拓者选中。河升镇进攻能力极其匮乏,除了补篮和扣篮外几乎没有威胁。因此在开拓者呆了两个赛季,打了46场比赛之后,“小河马”送到了雄鹿,只打了一场季前赛,就由于实力和十字韧带伤病被新东家裁掉。现在的他只有老老实实呆在KBL(韩国联赛)。
亚里山大·拉多杰维奇
身高:2.21米
国籍:黑山
职业生涯数据:1.7分、2.4个篮板球
在进入NBA之前,拉多杰维奇在美国的巴顿社区学院读书。1999年的选秀大会上,拉多杰维奇在首轮第12位被猛龙队选中,但新秀赛季仅出席了三场比赛,场均贡献2.3分、2.7个篮板球。四年之后的2004-05赛季,拉多杰维奇被爵士队签下,在打了12场比赛后便再度消失NBA赛场。
普里斯特·劳德代尔
身高:2.24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3.4分、1.9个篮板球
芝加哥出生的劳德代尔在1996年,2月288顺位被老唐队选中,此前曾在希腊短暂打球,新秀赛季在场均5.1分钟的出场时间里,贡献3.2分和1.2个篮板球。第二年,劳德代尔被交易到掘金队,但仅打了39场比赛,场均3.7分、2.6个篮板球。两个赛季后,劳德代尔离开NBA,在美国的CBA联赛打了一些比赛,接着又返回了欧洲,加盟了保加利亚的卢克大学队。在保加利亚的五个赛季,是劳德代尔职业生涯最成功的时期,他同时获得了该国的国籍。
斯拉夫科·沃尼斯
身高:2.26米
国籍:塞尔维亚
职业生涯数据:——
沃尼斯在2003年第二轮第10顺位被尼克斯队选中,随后被交易到了开拓者队,因此也算黄金一代的成员。沃尼斯在NBA仅打过一场比赛,出场三分钟,得到一次犯规。2004年夏天,沃尼斯加盟了亚海联的布杜克诺斯特球队,在那打了三个赛季的比赛后,沃尼斯在2007年10月和亚海联的一支球队签署了一份三年的合同。
帕维尔·波多科尔金
身高:2.26米
国籍:俄罗斯
职业生涯数据:0.7分,1.5个篮板球
在进入NBA之前,帕维尔·波多科尔金曾在俄罗斯联赛和意大利联赛效力,表现还可以。2004年,波多科尔金被爵士队选中,圆了自己的NBA梦,但他随即被爵士交易到达拉斯。在小牛队的两个褰季,波多科尔金仅参加了六场比赛,一共得到了4分、9个篮板球和1次盖帽。在NBA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后,波多科尔金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打球。
马克·伊顿
身高:2.24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6.0分、7.9个篮板球
“魔术师”约翰逊曾说过:“如果你想要成名,你就要打败马克·伊顿。”这是对伊顿最好的奖赏。
伊顿能加入NBA或许只是一场意外。他在高中里更加喜爱水球这项运动,在高中毕业后他做了几年的机械工,最后被塞匹斯学院的一个助理教练慧眼相中。在那里打了一个时间的篮球后,伊顿转学到了UCLA,而在这座名校里他并没有能够获得多少出场时间。
尽管在UCLA默默无闻,伊顿还是在1982年的选秀大会上被爵士队在第四轮选中。在加入到NBA后,他迅速展露出了自己在防守方面的天赋,并逐渐挤到了爵士队先发中锋的位置上。
在伊顿的巅峰期,他是一名惊人的盖帽手和防守专家,曾两次获得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员(1985和1989)。在1985-86赛季,他更是场均拿下5.56次盖帽,创下了NBA的历史记录。而其职业生涯场均的3.5次盖帽也是联盟无人企及的。伊顿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一直是联盟中数一数二的防守球员,随后他开始受到伤病的困扰,最后在1992-93赛季结束后被迫退役。
伊顿曾经入选过一次全明星赛,他的53号球衣也被爵士队退役。
肖恩·布拉德利
身高:2.29米
国籍:美国
职业生涯数据:8.1分、6.3个篮板球
布拉德利在大学期间就广受关注,1993年,他以选秀榜眼的身份加盟76人队选中。新秀赛季,布拉德利场均贡献10.3分、6.2个篮板球和3次盖帽。12个赛季的职业生涯,布拉德利先后效力于76人队、篮网队和小牛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球队的首发中锋。2004年,由于受到膝盖伤势的困扰,布拉德利状态急剧下滑,一年后,他宣布退役。值得一提的是,在队友诺维茨基的劝说下,布拉德利加入了德国国籍,并曾代表德国队夺得2002年男篮世锦赛铜牌。
扎伊德鲁纳斯·伊尔戈斯卡斯
身高:2.21米
国籍:立陶宛
职业生涯数据:13.8分、7.7个篮板
【巨人的花园2】推荐阅读:
巨人的花园分析07-05
巨人的花园对比10-13
《巨人的花园》说课稿09-06
《巨人的花园》教学效果分析10-04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6-20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10-23
巨人花园教学设计09-18
第二课时《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07-27
《巨人花园》续写作文250字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