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2024-08-13

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8篇)

1.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篇一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第一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 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第三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 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第六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七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

第二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八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第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依照前款 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对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 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第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 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第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三)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

(四)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五)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六)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七)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 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本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篇二

安全生产体现了“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思想, 在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 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人的生命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 安全生产管理搞不好, 伤亡事故不断发生, 劳动者和公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环境被污染和恶化, 就会严重影响和干扰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损害我国的国际政治形象, 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足见安全生产事关人民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2002年6月29日,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同日, 江泽民主席签署第7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自2002年11月1日其施行。2003年11月12日, 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草案, 2003年11月24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293号国务院令予以公布。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使得安全生产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 标志着安全生产成为我国建筑业现阶段工作的重点, 安全生产制度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项根本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为保障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作到了有法可依。对于规范和增强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安全责任意识, 强化和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水平、依法行政能力, 保障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建立安全资料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资料是证明施工现场满足国家、地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规定、规程、规范和标准, 行业、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及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要求程度的文件, 记录正确与及时, 保管有序, 体现了企业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资料是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实施全过程管理的主要记录, 是安全监督部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也是平时安全监督活动中的具体对象。同时, 是处理安全生产事故 (分清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责任) 必不可少的资料。

3 安全资料的内容

安全管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项目安全组织机构 (安全保证体系)

各级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必须按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作到持证上岗。

3.2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指关于下述方面管理的制度建设——安全检查 (巡检) , 安全教育、培训, 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奖罚, 现场急救, 消防 (防火) , 事故调查、处理统计、报告, 班组安全活动, 文明施工管理, 工地宿舍卫生, 料具 (安全设施) 管理, 环保, 环卫, 治安保卫, 门卫等。

3.3 安全机构各级 (管理) 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及各工种的操作规程

指项目经理, 工长, 施工员, 安全员, 班组长, 特殊工种, 工人, 门卫, 材料保管员, 炊事员等。

各工种的操作规程必须制定齐全、具体、可操作性强。

3.4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其中包括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项目职工年度伤亡控制指标,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目标) ,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分解 (通过上一级的措施即为下一级的目标, 按照系统的原则层层分解总目标) ,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考核规定及其考核落实情况记录。

3.5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中包括新入场工人的教育, 正常的安全三级教育 (通常企业的安全、教育、劳动、技术等部门配合进行) , 特殊工种专业安全技术教育, 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触电、中毒、外伤后现场急救方法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的教育等。建立三级教育, 特殊工种花名册。

教育内容有: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通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安全技能、法制教育、事故教育、严禁事项及本工种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教育按建设建教 (1997) 83号文件印发的《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执行。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采用安全纪律牌、讲座、事故分析会、黑板报、宣传栏、简报、标语等多种形式。

3.6 安全技术交底

其内容有:各工种 (特殊工种)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各专项方案实施前安全技术交底, 新设备、新工艺 (技术) 操作前的安全技术交底等。交底要具体、详尽, 并履行签字 (包括时间) 手续。

3.7 安全技术措施

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 常需要多工种 (多单位) 的配合, 为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使其紧密配合, 保证正常施工或专项方案的实施, 则必须编制指令性的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应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指导思想。

安全技术措施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 并经过审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 (因工程结构特点, 施工方法, 场地环境, 作业条件等而异) ;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要具体、全面;对爆破、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吊装、模板安拆、垂直运输机具 (械) 安拆、脚手架工程等特殊工程要编制单项安全技术方案;此外, 还要编制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对涉及到者而言, 如夏季防暑降温, 雨季防雷、防触电、防坍塌, 冬季防风、防滑、防煤气和亚硝酸中毒) 。

建筑行业常见需编制的专项方案及主要内容。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现场勘察, 设定电源, 负荷计算, 选择变压器 (依现场实际情况需求取舍此项) , 配电线路设计, 配电箱选型 (设计) 用电接线及平面图, 防护措施及检验制度。

(2) 基坑支护方案:工程概况, 拟采用基坑支护方法的设计, 材质要求, 操作须知, 检查制度。

(3) 垂直运输组织设计:现场情况, 拟采用机具的概况 (性能) , 安装操作规程, 输电线路敷设, 检验制度, 平面布置图。

(4) 脚手架工程搭设方案 (包括卸料平台的设计计算) :现场情况, 拟采用何种类型脚手架, 基础处理, 材质要求, 架体构造 (用材计算) , 操作须知, 架体稳定性计算, 检验制度, 搭设简图。

(5) 模板安拆方案参脚手架工程搭设方案。

(6) 上级主管部门针对不同情况开展的专项治理活动 (视具体内容而定) 。

3.8 安全技术考核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的内容有:职工思想, 制度建设, 施工机具 (机械) , 施工用电, 脚手架, 文明施工, 安全设施, 环境保护, 环境卫生, 防火, “三宝”使用, “四口”、“五临边”围护, 操作规程的落实, 伤亡事故的处理等。

安全检查的目的:预防伤亡事故, 把伤亡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率降到低于社会容许的范围及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 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领导为主组成安全检查组, 领导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形式组成安全检查组, 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组成安全检查组, 以职工群众为主体进行安全自我检查活动。

安全检查必须执行“三定”原则 (定人、定时、定措施) 。

3.9 班组安全活动

班组应每周安排一个安全活动日, 各班组利用班前或班后时间进行。

活动内容有:学习项目部下达的安全生产文件和规定;回顾上周 (本周) 安全生产情况, 提出本周 (下周) 安全生产要求;分析班组工人安全思想动态及现场安全生产形势;表扬 (或批评) 好人好事 (违纪违规) , 从中受教育 (启发) 。

3.1 0 奖罚资料

奖罚资料与安全检查前后呼应, 如实记录在安全检查中表现积极, 勇于检举、批评违规 (纪) 现象, 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漏洞、不足) 的个人或班组, 并结合项目部的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同样, 对丑恶现象、违纪违规及其它的个人或班组按项目部的规定给予惩罚。

3.11 伤亡事故档案

各类事故的台帐 (记录) , 事故调查报告。

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 地点, 时间;受害人、肇事人的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职业, 技术等级, 本工种工龄;受害人、肇事人的安全教育情况;受害人、肇事人什么时间开始作业, 工作内容, 工作量, 操作时的动作 (位置) , 作业环境防护等。

伤亡事故必须按1991年2月22日国务院令第75号发布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执行。

3.12 施工现场安全标志布置图

总平面布置图, 各阶段的平面布置图, 安全标志及平面布置图, 消防设施布置图, “五牌一图”。

3.13 有关文件、会议记录

企业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相关单位下发的文件, 企业检查、政府职能部门检查、项目部自检 (例会) 等的会议记录。

3.14 总、分包工程安全文书资料

总、分包单位间形成的安全资料 (应急预案, 安全责任书等) 。

3.15 其它有关资料

现场使用“三宝”的合格证、准用证、安鉴证, 施工机具配件 (附件) 的合格证, 钢管、扣件买 (租) 应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书等。

4 安全资料整理及管理的建议

上述内容并非安全管理资料的全部, 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特点补充相关的安全管理资料。同时, 随着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 行业管理的不断完善, 管理部门将会有新的要求和管理办法, 亦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必要资料。

安全资料整理要及时、如实地反映项目部的安全管理, 籍以推进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 以迎合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发展的要求。安全资料必须由现场安全员负责其收集和整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国对保护环境, 关爱人的生命, 改善作业条件, 遏制恶性事件的发生, 愈来愈引起关注, 安全生产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 则安全资料的管理必将迎来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明天!

参考文献

3.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篇三

关键词:资料 施工现场 安全管

一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水平,直接反映施工企业和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状况。下面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2011) “安全管理评分表”要求,和本人在检查中常见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首先,什么是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资料呢?它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按有关规定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建立和形成的资料,它是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的真实记录。它的作用是:指导生产;预知危险,消除隐患;反映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公司应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和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这两种体系责任制要分别落实到具体人及具体部门,责任制内容要详细,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同时项目部还应建立各工种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及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经济承包中的安全生产指标

经济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承包期间要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负伤频率、设备完好率、尘毒浓度合格率、教育培训以及防噪声扰民等问题。内容要具体,标准要明确。在经济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指标,目的在于:查阅此项资料可以考察一个公司是否将工期、质量和安全处于同等位置。所以施工现场应存放公司或分公司与项目部签订的内部经济承包合同。有的施工现场存放了建设单位和公司签订的承包合同,这是不正确的。公司和分公司或项目部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也不能代替内部承包合同。在内部承包合同中要有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指标。

3.责任制的考核

责任制考核按各级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一是公司、分公司和项目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分级考核。如施工员、安全员等的考核工作可以由项目部进行,公司和分公司只考核到项目经理;二是考核时间,有的公司规定每季度或每半年对项目部考核一次,但有许多小型住宅工程几个月内就完工,就可能出现考核空档。因此,不管公司或分公司,对项目部的考核应每月组织一次。

二、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1.安全管理目标的制订

2.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

应分两步分解。第一步,可采用网络图的方式将公司的管理目标分解至分公司和项目部,确定每一项目部和工程的具体安全管理目标。比如文明施工的分解,公司确定的年创建几个部级、省级或市级安全文明工地,要将这一目标先分到各分公司,分公司再分解到项目部和具体工程,确定某个工程是创建哪一级安全文明工地,然后制订达到这一目标的保证措施。第二步,将工程管理目标(任务)分解至具体责任人。

3.管理目标的考核

考核时,要按照目标分解的人员和保证措施进行考核。有的现场目标分解不明确,导致考核的内容、人员出现混乱,和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制考核分不清。目标考核的方式也应和责任制类似,要分级考核,考核时间不宜过长。

三、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单位工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依据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标准,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机械事故,从而为公司风险经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因此每项工程都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和条件制定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1.所有的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方法、劳动组织、作业条件、使用的机械设备、临时用电、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等制定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

2.对于结构复杂,危险性大,特点较多的特殊工程(①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②土方开挖工程;③模板工程;④起重吊装工程;⑤脚手架工程;⑥拆除、爆破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并附有安全验算结果。

3.危险性大、高温作业多的建筑工程应单独编制季节性施工措施(主要指夏季、雨季和风季)。一般建筑工程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中编制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

4.对于临时用电设备数大于5台或设备总容量大于50kW.h时必须单独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保护零线;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同时规定开关箱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5.会审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是安全技术资料中最重要的技术文件之一。施工组织设计由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完成后,要交具备法人资格的公司,由公司安全、技术、设备、财务和工会等部门进行会审,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

四、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工程技术负责人要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工地负责人和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部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要对施工班组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准备施工项目的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

五、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識。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法制教育四个方面。

1.安全生产思想法制教育。

通过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提高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2.安全知识教育。

全体职工都必须接受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使全体职工掌握必备的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本公司的生产状况、施工生产工艺、施工方法、施工作业的危险区域、危险部位、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及各种安全技术规范。

4.安全培训资料 篇四

为了维护员工和公司的利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全体员工做如下培训。

安全学习,从小说,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大的说,是对别人的生命、企业生存发展负责。安全工作不是一会儿功夫不是一蹶而就,而是动态的、长期的坚持。各个行业有不同的工作标准,但安全是一个通用治理标准。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确保职员“四不伤害”。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生产部分术语: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事故隐患:引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治理缺陷。

3.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违*纪律,操纵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4.违章操纵: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纵的行为。

5.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纪律

6.三级安全教育:进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

7.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帮助别人不受伤害。

8.三懂四会:懂生产原理,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会操纵、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和处理事故,会正确使用消除器材和防护器材

安全生产的“四个必须” :

1.必须人人留意安全:不但要留意自己的安全,还要留意别人的安全和其他各种安全隐患。

2.必须事事留意安全: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意安全,不要由于熟练而忽视安全。

3.必须时时留意安全:如不要由于即将放工而加快速度,违章操纵,忽视安全。

4.必须处处留意安全:在任何地方都要留意安全。

违章作业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不按规定正确穿着和使用各类劳动保护用品,和在生产过程中穿拖鞋、凉鞋、高跟鞋、裙子、喇叭裤、围巾、腰巾以及发辫、袒胸露背等。

2、工作不负责任,擅自离岗、串岗、饮酒、干私活及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3、发现设备或安全防护装置缺损,不向领导反映,继续操纵,自作主张擅自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并弃之不用者。

4、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进进危险区域、场所和攀、坐不安全位置。

5、不按操纵规程,工艺要求操纵设备,擅自用手代替工具操纵,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等。

6、擅自动用未经检查、验收、移交或查封的设备和车辆,以及未经领导批准任意动用非本人操纵的设备和车辆。

7、不按操纵规定,没在机器完全停止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落料、焊接、清扫和排除故障等工作。

8、不按规定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除的废物、垃圾不向规定地点倾倒,工件和附件任意摆放,堵塞通道。

9、使用已失往额定负荷能力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各种起吊设备、设施和工具。

10、不 执行“危险作业申请单”所规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对领导的违章指挥盲目服从不加抵制。

11、对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按规定进行储运、收发和处理。

12、特种作业工种无证单独操纵,机动车辆持学员证单独驾驶和无证驾驶。特种设备和要害部分,不认真登记和交接,擅自离岗或睡觉。

13、生产忙时不讲安全,以拼设备、拼体力来抢时间、赶速度、冒险蛮干,或不按工艺要求操纵设备,使设备超负荷运行。

14、违反其它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行为。

四、安全防火

(一)火灾的分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火。如木柴、棉、毛、麻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自然气 甲烷 乙烷、丙烷、氨气火灾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二)火灾的三要素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1.可燃物 :是燃烧的主体,如木炭,棉花,汽油。

2.助燃物 :参与燃烧,与主体物质起化学反应,加速燃烧进程,如空气。

3.着火源 :使可燃物达到燃点的物质或方法,如雷电,炉火。点火源的种类:

1、明火及高温表面;

2、摩擦与撞击;

3、电火花;

4、静电;5雷击.生产厂区内的十四个不准

一、加强明火治理,厂区内不准吸烟。

二、生产区内不准未成年人进进。

三、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生产无关的事。

四、在班前、班上不准饮酒。

五、不准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物。

六、不按规定穿着劳动保护用品、不准进进生产岗位。

七、安全装置不齐全的设备不准使用。

八、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准动用。

九、检验设备时安全措施不落实、不准开始检验。

十、停机栓检验后的设备、未经彻底检查、不准启用。

十一、未办高处作业证、不带安全带,脚手架、跳板不牢不准登高作业。

十二、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准作业。

十三、未安装触电保安器的移动式电动工具,不准使用。

十四、未取得安全作业证的职工,不准独立作业;特殊工种职工,未经取证,不准作业。

5.消防安全培训资料 篇五

消防安全培训资料 第一章、安全生产的概括

一、安全生产的含义:

1、实现安全生产,使人和物安全。即:人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

2、安全生产,使生产平安顺利进行,没有事故。

3、生产安全化,使劳动条件符合安全要求,在安全条件下生产。

二、安全生产必须坚持的五项原则:

1、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五同时原则;即:生产组织者必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五同时的原则。

3、三个同步原则;即: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上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原则。

4、三同时原则;即: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

5、三不放过原则;即:在调查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三、基本安全管理制度:

1、教育先行,提高自觉性(多向员工宣传、教育安全、防护知识

第1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和有关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

2、检查督促严格执行(部门主管要经常检查员工有无违章操作和及时排除机械故障)。

3、违章必究,奖惩结合(对于违章操作的要坚决严惩,决不姑息)。

四、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

1、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感。

2、提高预防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五、安全检查的内容及安全检查的形式:

1、安全检查的内容:(1)物的状况是否安全(2)人的行为(3)安全管理是否完整

2、安全检查的形式:(1)岗位日常检查(2)安全人员日常检查(3)专业检查

(4)定期全面性安全检查(5)季节性检查

六、机械的危险部位:

1、运作的零部件、工件、刀具。如:转动机构、加工区运动件的第2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运动区域高速旋转中。

2、过冷过热的表面

3、内部受压部位

七、事故的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况,由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保养维修不当而造成设备有缺陷,作业环境不良,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安全意识不强,不懂安全意识,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健康或心理状况不佳而导致行为失误,作业位置不当,个人防护不当,着装不安全……等

八、事故预防对策:

1、设计、制造、安装方面无缺陷,产品符合安全要求。

2、制定操作规程培训操作者,使其正确使用设备。

3、设置安全装置。

4、作业环境安全。

5、正确的个人防护。

第二章:消防知识及自我防护、逃生常识

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1、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2、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把消防工作列入工作、生产、施工、运输、经营管理的内容。

第3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4、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5、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6、组织制定灭火方案,带领职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

7、追查处理火警事故,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二、消防工作的十项标准:

1、有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

2、有生产岗位防火责任制度

3、有专职或兼职的防火安全干部

4、有义务消防队和必要的消防器材设备

5、有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

6、对火灾隐患能及时发现和立案、整改

7、对消防重点部位做到定点、定人、定措施。

8、对职工普及消防知识,对重点工种进行专门的消防训练和考核

9、有防火档案和灭火作战计划

10、对消防工作定期总结、评比、奖惩眼明

三、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

1、可燃物—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三大类。

一般来讲,凡在空气、氧气或其它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第4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2、氧化剂(助燃物):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如:硝酸盐、氯酸盐、高锰酸钾、双氧水为氧化剂。

3、点火燃(着火燃):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源,如明火、电火花(含静电火花)冲击和摩擦火花,高温表面聚集的日光等。

四、火燃的四大类

1、机械火源—如撞击、摩擦及压缩等

2、热火源—如高温表面、热射线等

3、电火源—如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等

4、化学火源—如明火、化学反应热、物质分解自然等

五、发现火警及报警

1、万一发生火灾,必须及时组织力量扑救(专家实验表明:起火后至火势越过门窗向外蔓延所需的时间为5—7分钟,随即转入最猛烈燃烧阶段,火灾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以上)所以要求单位负责人在起火后5—7分钟内一定要组织好职工进行扑救火灾。起火后的5—7分钟内是及时扑灭初期火灾的最有利时机,但要在5—7分钟赶到现场救火,这是消防队难以做到的。如果起火后单位不组织职工尽快救火,而死等公安消防队的到来,只有吃大亏了,且将损失惨重。

第5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2、要在3分钟内发现起火,做到有警必报,牢记报警电话119。牢记报警电话位置,掌握报警的内容和程序;做到镇定拨号、说明单位地址、电话号码、燃烧部位、燃烧物质的性能,报警后到路口迎接、指挥消防车进入火场。

六、疏散与逃生

(一)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反应灵敏、镇定(特别是部门主管、管理人员),要一方面迅速组织好员工灭火,另一方面要安排员工立即疏散,有顺序的奔向楼梯间及通道,直至远离火灾现场。疏散、奔跑时不要拥挤、争先恐后、要互相帮助,以免发生意外。灭火的员工要根据火势大小,尽快灭火及疏散贵重物品。如火势难以控制扑救,则要快速逃离现场,等消防员来扑救(逃命最主要,生命最珍贵)。

(二)万一被困火场,如何逃生?

1、统计资料表明:葬身火海中的人大多不是被火烧死,而是被浓烟窒息而死的。如: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特大火灾中,309人丧生皆是因为楼底施工电火花燃烧起火后浓烟蔓延至楼上,这309人全部都是窒息而死的。因此,如楼下起火或楼上起火,其他各层楼必须要马上关好门窗,防止火势蔓延。之后要探明火势情况;

(1)利用窗户、阳台进行观察。

第6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2)利用电话与外界联系,及时拨打119报警。

(3)迅速到关闭的房门边,用手背试探房门是否发热,如果门很热,一旦打开,烟气与火苗就会立即进入房间,所以这时千万不能开门,应立即退回房内,选择其他逃生通道。如果门比较凉,一般来说火灾处于初级阶段,或者与你所处的房间较远,你可沿着平时的出口逃生,但也应注意,出门后要随手关门,以减少空气流动,控制火势迅速发展。

(4)准备好湿毛巾:逃生者一般要经过烟雾弥漫的走廊,楼梯通道等才能离开起火区。为了防止吸入大量毒烟,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无毛巾,随便找一块透气性好一点的纺织品也可以。

(5)寻找逃生途径:A、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建筑结构特点逃生。如利用下水管道下滑至地面或翻越至安全地带等。B、自制救生绳;用毛巾、被单、窗帘等连接或绳索,拴牢在固定物上,通过窗户、阳台沿绳索下滑逃生。必要时可打开窗户、玻璃等,或拆掉建筑物来做逃生通道。

2、自救逃生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看清楚疏散标志和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

(2)烟气环境中不能直立行走。因为烟气在建筑空间中一般自上而下扩散,底部烟气浓度低,空气较充足,逃生者必须弯腰行

第7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走,必要时爬行,以防止吸入烟气。

(3)千万不要奔向电梯或乘电梯逃生。因为电梯井直通楼房各层,火灾中的烟气流会出现烟囱效应,烟气往往通过楼梯、电梯井竖向发展,烟热火很容易进入电梯。同时,在高温的作用下,电梯会失控甚至变形,还有触电危险,停电后乘客会被困在电梯内很难逃生。

(4)不要向狭窄的角落空间退避,由于恐惧,受难者往往都会向狭窄的角落退却,而结果恰恰相反,总是凶多吉少!

(5)不要为穿衣服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时间,因为没有任何珍宝比人的生命更值钱,切记!!

(6)不要重返火场,受害者一旦逃离危险区,就必须留在安全区,如有情况或知道火场被困人的位置,应及时向专业救助人员反映,千万不能再次返回火场。(可能导致一去不复返)

(7)尽可能不要跳楼;因为据统计表明:在三层楼以上楼层往下跳,死亡率极大。万不得已非跳即死时,务必需要采取安全措施:

一、是要把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抱住减缓冲击力;

二、是选择往楼下较松软处、水池、河滨或枝叶茂盛的树上跳,以减轻伤亡程度;

三、是徒手跳楼楼时要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减少头部着地的可能性。

七、灭火方法:

第8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1、隔离灭火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的物质分开,中断可燃物的供给,这样可使火燃烧孤立,由于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

A、关闭可燃气体阀门,使可燃气体不再进入燃烧区。B、拆除与可燃物相连的易燃建筑物和堆放物都是隔离原理的灭火。

2、窒息灭火法—阻止易燃的氧化剂进入,使可燃物质因缺乏氧化剂而停止燃烧。如:笼罩起火物,封闭着火船舱、建筑物的门窗和设备的孔洞,用湿棉被、黄沙等覆盖在燃烧物的上面,都是利用窒息法灭火。(注:烟火、炸药不宜用窒息法灭火)

3、冷却灭火法—降低着火物质的温度,使其降到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用水或干冰等喷到燃烧物上即可起冷却作用。

4、化学抑制—让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在反应中起到抑制作用而使燃烧停止。

八、灭火器,消防栓的灭火范围及使用:

(一)灭火器材的类型

5、ABC干粉灭火器—用于扑救普通固体材料火灾,可燃液体火灾,气体和蒸汽火灾以及火涉及到带电的电器设备。

6、泡沫灭火器—用于扑救汽油、苯、天那水等易燃液体的火灾。

7、1211灭火器—用于扑救油类、电器设备、化工、化纤原料等初

第9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起火灾(不能用于金属钠、钾粉末等物品的火灾)。

针对以上三种灭火器,最常见的现为ABC干粉灭火器(我厂现基本都是使用此种灭火器)。1211型灭火器已被公安消防部门禁止使用。(淘汰中)

8、消防栓(水带、水枪)—用于扑救中期或较大的常见火灾(电类火灾除外)

(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1、使用灭火器前首先应知道灭火器在车间、工场内摆放的位置。使用时要先拔掉铅封及安全销,用手提住灭火器的上部,不要把灭火器放平或颠倒,一只手紧握喷嘴,另一只手同时紧握压把,灭火剂即可喷出。注意:喷射时应对准燃烧物体火焰的根部(水枪亦是如此)平行喷射或左右扫射,并向前推进,将火扑灭。灭火时要果断、迅速,不要遗留残火,以防复燃。(一定要确定无火源后才可离开,灭火切记要斩草除根)。

2、消防栓(清水)的灭火方法

如火势凶猛,使用普通灭火器已无法扑救时,则需改用消防

水带灭火:

先打开消防栓,将水枪、水带与消防栓连接好,然后按逆时针

方向转动

消防体手轮,即可出水灭火。同时应把水流喷射到燃烧物体上,第10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不要喷

射到火焰上,看不见火焰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射水,要根据火场的燃烧情况,及时变换射流。(如水带不够长,可另寻消防水带连接,接头处需有人抬起,以防弯曲导致水流受阻)。

九、火灾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火灾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人们随时可能成为牺牲品。生命只有一次,靠谁能保护自己呢?要靠社会力量,更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因为在社会车轮飞速运转的今天,流动的机会多了,发财的机会也多了,非法的,不安全的行为也多了。

不管危险程度有多大,有备才能无患。而首要的就是要强化人们的防灾意识,使避灾和自救教育不再受冷落。

案例典型分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

“1.2”火灾案例剖析

2008年1月2日20时20分,新疆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发生火灾,烧毁德汇国际广场一期、二期工程A、B段及连廊建筑,第11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烧毁建筑面积达73799平方米,德汇大酒店部分楼层过火面积12000平方米。火灾原因系放火嫌疑,当地刑侦部门正在开展侦查,火灾损失当地政府正组织调查核定。

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

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由新疆德力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 资兴建,共有1244个摊位,主要经营服装、化妆品、玩具和文体用品。一期工程地上6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33米,总建筑面积16443平方米;二期工程分A段、B段及连廊,总建筑面积54405平方米。德汇大酒店于1996年竣工投入使用,共18层,建筑高度73.5米,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德汇国际广场与德汇大酒店的连廊共8层,1层原为消防通道,现改为临时商铺。德汇国际广场和德汇大酒店均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火分区采用防火卷帘门,各商户配备了灭火器。德汇国际广场周围有室外消火栓4个,邻近的钱塘江路有市政消火栓3个,为枝状管网,管径300毫米。

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由德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理,一名副总经理负责消防安全工作,下设的防损部(又称保安部)负责德汇国际广场和集团总部区域内的消防管理工作,有56名保安员负责维护市场的治安秩序。德汇国际广场与沙区公安分局、长江路派出所、炉院街

第12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办事处签定了《消防安全责任状》,商户进德汇国际广场必须与防损部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委托新疆三江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维护。

三、消防监督工作情况

(一)建审验收。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建筑消防设计审核 和验收由新疆自治区公安消防总队实施。一期工程消防设计图纸 于2001年11月6日审核,2002年、2003年分两次消防验收合格;二期工程消防设计图纸于2003年1月审核,2003年至2005年对部分工程分三次消防验收合格。

(二)消防监督检查。新疆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由乌鲁木 齐市消防支队沙依巴克区消防大队列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监督管理。2006年6月8 El消防大队对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进行过消防监督检查,发现地下室机械排烟被遮挡、喷淋泵故障、部分楼梯间出口处防火门改为普通木制门等19项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复查时有3项未整改,应依法进行处罚,但在处罚过程中消防大队集体讨论不予处罚。2006年6月14日消防大队与长江路派出所发现该市场职工违反规定吸烟,行政拘留2人。2007年“春节”、“五一”前,区政府领导带队和消防大队及各有关部门领导组织对德汇国际广场多次进行检查,消防监督员也曾向单位提出要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按照公安部令第61号的规定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防火巡查等要

第13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求,但未下发消防监督检查法律文书。

2007年下半年,消防大队先后三次对德汇大酒店进行了消防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整改,到期进行了复查。

四、火灾扑救经过

2008年1月2日20时25分,乌鲁木齐市消防指挥中心接到火灾报警后,先后调集9个消防中队、61辆消防车、230名指战员赶赴现场。总队指挥员到场后,又调集了昌吉、石河子消防支队和部分企业专职队共205人、23辆消防车投入灭火战斗。

20时33分,辖区消防二中队到场,此时德汇二期A段与B 段连廊结合处一至四层火势通过窗口向外翻卷,燃烧猛烈,火势 沿内部两侧的扶梯迅速蔓延至6层、8层、9层。中队立即在着火建筑正面出3门水炮从外部压制二期A段向上层蔓延的火势,并利用2支水枪堵截火势向A段北侧蔓延。同时,组成救人小组深入德汇大酒店内疏散抢救被困群众120余人。

20时49分,支队指挥员到场后,部署到场的八中队迅速出2 支水枪沿二期A段北侧向B段堵截火势,组成2个搜救小组,进 入德汇大酒店搜寻人员,并在酒店3至11层设臵三道防线堵截火势向酒店方向蔓延;部署消防一中队出2支水枪,从北侧进入批发市场内部,阻止火势向一期蔓延。并在二期A、B段正面利用水炮压制火势。并命

第14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令随后到场的特勤一中队、二中队沿德汇大酒店与长江外贸批发市场消防通道进入设臵阵地,全力组织疏散被困人员、堵截向一期建筑蔓延扩大的火势。

21时15分,总队长叶有林到场后迅速成立火场指挥部,并担任灭火总指挥,全面指挥现场灭火战斗,同时将现场划分为四个战斗段,全力堵截二期火势向一期和德汇大酒店蔓延,并出水炮压制二期火势向上蔓延。

22时40分,火势急剧变化,德汇二期1—12层形成立体燃烧,并迅速蔓延扩大到一期。火场指挥部按照自治区、乌市党政领导要求,撤离所有进攻至二期批发市场的内部力量及近距离部署的灭火力量,避免因楼层坍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此后,由于现场风向不断变化,火势急剧蔓延扩大,德汇一期1-6层、地下室和二期A、B段1—12层形成立体燃烧,火势迅速向临时商铺和地面堆积货物蔓延,严重威胁到国贸大厦、新疆商贸城和军区二所海华市场。与此同时,火焰很快蔓延至酒店的2、3、4层,并且二期猛烈燃烧的火势通过4楼、6楼窗户向长江外贸批发市场之间的通廊蔓延,酒店地下室储存柴油已猛烈燃烧,并迅速向上蔓延。

3日凌晨1时,火场指挥部针对现场危急的态势,迅速调整力量展开战斗:一是迅速对德汇一期东侧的临时摊位棚区、货物堆垛进行拆除清理,开辟隔离带,阻止火势向国贸大厦和军区二所海华市场、第15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招待所以及长江外贸批发市场蔓延;二是在酒店与二期连廊接合部,部署力量堵截火势向德汇大酒店内蔓延。三是全力扑救蔓延至德汇大酒店内的2、3、4层火灾,防止火势向上蔓延。四是在德汇二期B座西南侧部署力量,控制火势向军区二所海华市场和招待所蔓延;五是对长江外贸批发市场内部强攻,设枪压制向长江批发市场蔓延翻卷的火势。快速蔓延的大火于3日凌晨5时许得到控制。

3日12时,组织力量对德汇大酒店逐层部署警力、消灭残火。并坚守长江外贸批发市场内部,阻止火势蔓延,控制火势向国贸大厦和军区二所海华市场蔓延。3日17时30分,扑灭了已蔓延到德汇大酒店1至11层部分房间的火势。3日23时,大火被扑灭。6日凌晨2时,阴燃的火灾全部熄灭。

五、官兵牺牲经过

2日23时30分,现场一名商户向指挥部反映市场一期6楼内还有人员被困,随后,朱晓雷带领张宇、高峰通过楼梯进入一期6楼搜救被困人员。由于现场突然发生连续爆炸,火势迅速蔓延,3人身体被烧伤,与指挥部失去联系。指挥部迅速组织3个搜救小组进行营救,23时52分,在距6楼楼梯口2米、6米处将朱晓雷、张宇两人救出,经现场急救人员采取心肺复苏等措施后,于0时25分送往最近的自治区中医院救治(两人抢救无效牺牲)。此时烟火蔓延到整个搜救区域,营救小组6次试图进入,均被高温烟火逼出,营救行动被迫中断。4日

第16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15时25分,搜救小组冒着坍塌危险将士官高峰同志遗体从一期6层距楼梯10米处搜救出来。

六、火灾教训分析

(一)单位消防责任制不落实。一是存在严重消防违法行为。德汇国际广场二期工程B段6-12层、A段与德汇酒店的连廊未经消防验收违法投入使用,违法将连廊由3层增至7层;

一、二期工程与德汇大酒店之间的消防通道(10米宽)以及二期A段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被改做临时摊位,二期东侧消防车道也被占用改做临时摊位。二是消防安全管理不落实。该单位未按照6 1号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违规占道经营、堵塞疏散通道、明火取暖、随地吸烟、使用电热器等问题突出;未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保安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不懂消防安全知识,火灾发生后未及时报警;未组织开展灭火疏散演练。三是自动消防设施未发挥作用。德汇国际广场的自动消防设施未处于联动状态,发生火灾时消火栓管道无水,消防水泵未启动,一、二期工程自动喷水系统未动作,一期与二期之间、二期与连廊之间、连廊与德汇大酒店之间均设有防火卷帘,火灾中大部分未动作,造成火势迅速蔓延扩大。

(二)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不落实。一是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 核管理有法不依。《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30号令)明确规定,总队级消防部门无审核、验收职责,但新疆消防总队仍直接从事审核、第17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验收工作,德汇国际广场批发市场由总队审核、验收。二是消防监督执法不作为。德汇国际广场二期工程B段9—24轴6-12层和连廊未经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未依法责令停止使用;2007年公安部两次部署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排查整治,辖区消防大队未对德汇国际广场进行消防检查。节日期间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未下发法律文书。消防通道宽度为14米,被出租摊床挤占仅剩4米,检查也未提出整改意见,这次发生火灾就在这里。三是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素质低。德汇大酒店与二期连廊部分有门窗连通,1-4层门设有防火卷帘,4层以上窗未用防火墙封堵,消防监督检查未能发现。德汇大酒店防烟楼梯间门全部为普通木质门,在消防监督检查中也未发现。

(三)城市公共消防设施严重滞后。虽然乌鲁木齐市在2003年就编制了城市消防规划,但没有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实施。按乌鲁木齐市建成区规模,应建消防站23个,实际只有10个,欠帐57%。城区供水管道多为枝状,消火栓建设滞后,全市应建市政消火栓1951个,实有1699个,欠账12.9%。灭火区域长江路和钱塘江路应建市政消火栓17个,实有11个,欠帐35%,且消火栓流量和压力不能保证火场用水。

(四)消防车辆器材装备量少质差。按规定全市缺消防车85辆,仅配备了4辆一般性能的举高消防车,其中两辆已过服役年限。此次投

第18頁,共19頁

丽江中岗花卉经营有限公司

入战斗的消防车,有8台超期服役,应退出执勤灭火,灭火中因天气寒冷原因,维护保养不到位,大部分消防车无法正常工作退出战斗。除了车辆装备存在问题外,部分指挥员面对此类大型火场心理素质较差,存在恐惧心理,不能正确领会和实施上级指挥员下达的作战意图。

(五)报警晚,失去了扑救初期火灾的最佳时机。单位保安人员在发现起火时,因忙于灭火或惧怕着火会受到消防队罚款,而没有及时拨打“119”报警,几名保安使用灭火器自行扑救未果,又使用室内消火栓扑救,因消火栓无水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扩大,无法控制而逃离。一名货车司机于门前发现火情后用手机报警,待辖区二中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赶到现场时,火势已呈猛烈燃烧、迅速蔓延的态势。

6.电工安全培训 资料1 篇六

电气安全技术

电是使用做广泛最便利的能源,已成为当代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依赖。如果不懂得用电安全常识和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和运行维护不当等,也会使人受到电的伤害。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气事故时电能失去控制造成的事故。

电气事故往往导致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而且可能同时发生。如何防止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甚至电气二次事故,是电气安全技术的重要任务。本节主要按照电能形态,对预防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的安全技术作以下介绍。

一、触电事故基本知识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能量造成的事故。为了更好的预防触电事故,我们应该了解触电事故的种类、方式规律。

(一)出点事故的分类

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分为电击和电伤。1.电击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击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击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2.电伤

电伤时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时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二)触电方式

按照人体触电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触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3.跨步电压触电

4.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三)触电事故规律

为防止触电事故,应当了解触电事故的规律。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分析,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上看,可找到以下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统计资料表明,每年二三季度事故多。特别是6~9月,事故最为集中。主要原因为,一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触电危险性较大;二是这段时间多雨,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构成电击电流

钢铁企业 的回路,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低,容易漏电。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低压触电事故远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远远多于高压设备,与之接触的人比与高压设备接触的人多得多,而且都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应当指出,在专业电工中,情况是相反的,即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3.携带式设备金额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不但接触电阻下,而且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设备和电源线都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此外,单相携带式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容易接错,也会造成触电事故。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很多触电事故发生在接线端子、缠绕接头、压接接头、焊接接头、电缆头、灯座、插销、插座、控制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5.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统计资料表明,由85%以上的事故时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操作者素质不高等。6.不同行业触电事故不同

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经常伴有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以及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以致触电事故多。7.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触电事故不同

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主要是由于这些人是主要操作者,经常接触电气设备;而且,这些人经验不足,又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其中有的责任心还不够强,以致触电事故多。从造成事故的原因上看,很多触电事故都不是由单一原因,而是由两个以上原因造成的。但触电事故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成立的,但对于专业电气工作人员来说,情况往往是相反的。

二、防触电安全技术

(一)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1.绝缘

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和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由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姆,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2.屏护

屏护是采用遮栏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指示牌。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呀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3.间距

间距是将可能触击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击的范围之外。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基本相同。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二)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钢铁企业

保护接地与保护零线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正确掌握应用,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1.IT系统(保护接地)

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I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坑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电线、接地体间大地紧密的连接起来。

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致人身事故。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4欧姆。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10欧姆。2.TT系统

我国绝大部分地面企业的低压配电网都采用星型接法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这种配电网能提供一组线电压和一组相电压。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作中性线也叫作工作零线。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TT系统的接地RE也能大幅度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因此,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

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为装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3.TN系统(保护接零)

TN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典型的TN系统,一般地,PE是保护零线,Rs叫作重复接地。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TN—S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其他电击预防技术 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

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加强绝缘是具有与上述双重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

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Ⅱ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按加强绝缘设计。Ⅱ类设备在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形标志。2.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安全电压限制是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制为50V。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由42V、36V、24V、12V和6V。凡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凡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和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3.电气隔离

电气隔离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电气隔是通过采用1:1,即一次边、二次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电气隔离是安全实质是阻断二次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流的通路。

电气隔离的电源变压器必须是隔离变压器,二次边必须保持独立,应保证电源电压U≤500V、线路长度L

钢铁企业

≤200m。

4.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

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是用于防止间接触电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漏电保护装置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动作信号经处理后带动执行元件动作,促使线路迅速分析。

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分为0.006A,0.01A,0.015A,0.03A,0.05A,0.075A,0.1A,0.2A,0.3A,0.5A,1A,3A,5A,10A,20A等15个等级。其中,30mA以上、1000mA及1000mA以下的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的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为了避免误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动作电流的1/2。

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指动作时最大分断时间。快速型和定时限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

三、静电危害及安全防护技术

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火工、化工、石油、粉碎加工等行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是亚麻、化纤等纺织行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事故隐患之一,还是造成人体电击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静电的产生

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小于20×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不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下列工艺过程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1)固体物质大面积的摩擦。

(2)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过程,粉体物料的筛分、过滤、输送、干燥过程,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3)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4)高电阻率液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液体喷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6)穿化纤布料衣服,穿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时。2.静电的特点

(1)静电电压高。固体静电可达200KV以上,液体静电和粉体静电可达数万伏,气体和蒸汽静电可达10KV以上,人体静电也可达10KV以上。

(2)静电泄露慢。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其上静电泄露很慢。

(3)绝缘导体与静电非导体的危险性。带有相同数量静电荷和表面电压的绝缘的导体要比非导体危险性大。

(4)远端放电。根据感应起电原理,静电可以由一处扩散到另一处,并可在预想不到的地方放电,或使人受到电击。

(5)尖端放电。静电电荷在导体表面上的分布同导体的几何形状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导体尖端部分电荷密度最大,电场最强,能够产生尖端放电。

(6)静电屏蔽。可以用接地的金属网、容器等将带静电的物体屏蔽起来,不使外界遭受静电危害。(7)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杂质、物料特征、工艺设备、工艺参数、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事故的随机性强。

3.静电的危害

(1)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但因其电压很高而容易发生放电,出现静电火花,在有可燃液体的作业场所,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在有气体、蒸汽爆炸性混合物或有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此外,在带电绝缘体与接地体之间产生的表面放电导致着火的概率亦很高。

钢铁企业

(2)静电电击。静电造成的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体的时候,也可能发生在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电击程度与所储存的静电能量有关,能量愈大,电击愈严重。但由于一般情况下,静电的能量较下,虽然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会在电击后产生恐惧心理,工作效率下降。

(3)静电妨碍生产。在某些生产过程中,如不消除静电,将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4.设备设施静电防护技术(1)环境危险程度控制。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程度的措施。

(2)采用工艺法控制静电的产生。工艺控制法就是从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材料选择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静电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使之达不到危险的程度。比如,限制输送物料流速,选用合适的材料,改变灌注方式,加速静电电荷的消散等。

(3)泄露导走法。泄露导走法即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空气增湿、加抗静电添加剂、静电接地和规定静止时间的方法,将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露消散,以期得到安全生产的保证。

(4)采用静电中和器。静电中和器又叫静电消除器。静电中和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5)加强静电安全管理。静电安全管理包括制订静电安全操作规程、制订静电安全指标、静电安全教育、静电检测管理等内容。

5.人体防静电

人体防静电主要是防止带电体向人体放电或人体带静电所造成的危害,人体静电的防止,既可利用接地、穿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等具体措施,减少静电在人体上积累,又要加强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教育,保证静电安全操作。具体措施如下:

(1)人体接地。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棒——消电装置。工作人员随时用手接触接地棒,以清除人体所带有的静电。

(2)工作地面导电化。采用导电性地面时一种接地措施,不但能导走设备上的静电,而且有利于导除积累在人体上的静电。用洒水的方法使混凝土地面、嵌木胶合板湿润,使橡皮、树脂和石板的黏合面以及涂刷地面能够形成水膜,增加其导电性。

(3)确保安全操作。在工作中,应尽量不做与人体带电有关的事情,如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硬币、手表、戒指等,也不许穿带钉子鞋等进入现场。

四、雷电危害及安全防护技术

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当雷电电流流过地表的被击物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可达数百万伏至数千万伏,电流达几十万安,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炸毁或燃烧,线路停电,电气设备损坏及电子系统中断等严重事故。1.雷电的种类

从危害角度分类,雷电科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和雷电侵入波三种。

(1)直击雷。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

(2)感应雷。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合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引起建筑物内的易爆危险品爆炸或易燃品燃烧。

(3)雷电侵入波。雷电侵入波是指雷电在架空线路、金属管道上会产生冲击电压,使雷电波沿线路和管道迅速传播。若侵入建筑物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内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

钢铁企业

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大致可分为片状、线状和球转三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线性雷。球类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2.雷电的危害

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它会造成设备和设施损坏,造成大面积停电以及生命财产损失。

(1)火灾和爆炸。强大雷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将转化为大量热能,产生的高温会造成易燃物燃烧,或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爆炸。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发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亦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2)触电。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二次放电、球雷打击、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电气设备绝缘因雷击而损坏也可使人遭到电击。雷击时产生的火花、电弧还可使人遭到不同程度的烧伤。

(3)设备和设施毁坏。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大电流伴随的汽化力、静电力、电磁力科毁坏重要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雷电放电产生极高的冲击电压,可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电气设备和线路,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3.防雷技术

(1)直击雷防护。对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和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2)二次放电防护。为了防止二次放电,不论是空气中或地下,都必须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任何情况下,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要满足要求,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以跨接。

(3)感应雷防护。为了防止静电感应雷,应将建筑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为了防止电磁感应雷,应将平行管道、相距较近的管道用金属线跨接起来。

(4)雷电冲击波防护。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4.人身防雷

(1)雷暴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

(2)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隆起的小道,应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塘盘,应尽量避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宝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3)雷暴时,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金属设备。

(4)雷雨天气、应注意关闭门窗。

五、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的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1.常见的电磁辐射源(1)天然的电磁辐射

天然的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雷电、除了可能对电气设备、飞机、建筑物等直接造成危害外,而且会在广大地区从几千赫到几百兆赫的极宽频率范围内产生严重电磁干扰。火山喷发、地震

钢铁企业

和太阳黑子 活动引起的磁暴等会产生电磁干扰。天然的电磁辐射对短波通信的干扰特别严重。(2)人为的电磁辐射

① 脉冲放电。例如切断大电流电路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其瞬时电流变率很大,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它在本质上与雷电不同,只是影响区域较小。

② 工频交变电磁场。例如在大功率电机、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等附近的电磁场,它并不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但在近场区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

③ 射频电磁辐射。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通信等各种射频设备的辐射,频率范围宽广,影响区域也较大,能危害近场区的工作人员。目前,射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电磁辐射环境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热效应。人体中的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辐射源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多种频率电磁波特别的高频波和较强的电磁场作用人体的直接后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的精力和体力减退,容易产生白内障、白血病、脑肿瘤、心血管疾病、大脑机能障碍以及妇女流产和不孕等,甚至导致人类免疫机能的低下,从而引起癌症等病变。3.电磁辐射的防护

电磁辐射传播途径有:一是通过空间直接辐射;二是借助电磁耦合由线路传导。防护措施主要有电磁屏蔽、接地等。

(1)电磁屏蔽。电磁辐射的防护手段是在电磁场传递的途径中安设电磁屏蔽装置,使有害的电磁场强度降低至容许范围以内。电磁屏蔽装置一般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封闭壳体。一般来说,频率越高,壳体越厚,材料导电性能越好,屏蔽效果也就越大。

(2)接地。所谓接地,就是在两点间建立传导通路,以便将电子设备或元件连接到某些通常叫做“地”的参考点上。接地和屏蔽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解决大部分电磁干扰问题。

(3)其他措施。控制电磁辐射,除采用上述电磁屏蔽措施外,还应积极采取其他综合性的防护对策。例如改进电气设备,实行遥控和遥测,减少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的机会等。

六、电气装置安全要点

(一)变配电站安全

变配电站是企业的动力枢纽。变配电站装有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容器、高低压开关、高低压母线、电缆等多种高压设备和低压设备。变配电站发生事故不仅使整个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还可能导致火灾和人身伤亡事故。1.变配电站位置

变配电站位置应符合供电、建筑、安全的基本原则。从安全角度考虑、变配电站应避开易燃易爆环境;变配电站宜设在企业的上风侧,并不得设在容易沉积粉尘和纤维的环境;变配电站不应设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变配电站的选址和建筑应考虑灭火、防蚀、防污、防水、防雨、防雪、防振的要求。地势低洼处不宜建变配电站。变配电站应有足够的消防通道并保持畅通。2.建筑结构

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蓄电池应为耐火建筑。蓄电池室应隔离。

钢铁企业

变配电站各间隔的门应向外开启;门的两面都有配电装置时,应两边开启。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制作的实体门。3.间距、屏护和隔离

变配电站各部间距和屏护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要求。室外变、配电装置与建筑物应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油量60~600kg者必须装有防爆隔墙的间距内;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间隔内。4.通道

变配电站室内各通道应符合要求。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cm时,通道应设在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空间的距离超过15cm时,应增加出口。5.通风

蓄电池室、变压器室、电力电容器室应有良好的通风。6.封堵

门窗及孔洞应设置网孔小于10mm×10mm的金属网,防止小动物钻入。通向站外的孔洞、沟道应予以封堵。7.标志

变配电站的重要部位应设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8.连锁装置

断路器与隔离开关操动机构之间、电力电容器的开关与其放电负荷之间应装有可靠的连锁装置。9.电气设备正常运行

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油量、油色、温度指示应正常;连接点应无松动,过热迹象;门窗、围栏等辅助设施应完好;声音应正常,应无异常气味;瓷绝缘不得掉瓷,不得有裂纹和放电痕迹并保持清洁;充油设备不得漏油,渗油。10.安全用具和灭火器材

变配电站应备有绝缘杆、绝缘夹钳、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绝缘站台、各种标识牌、临时接地线、验电器、脚扣、安全带、梯子等各种安全用具。变配电站应设备可用于带电灭火的灭火器材。11.技术资料

变配电站应备有高压系统图,低压系统图,电缆布线图、二次回路接线图、设备使用说明书、试验记录、测量记录、检修记录、运行记录等技术资料。11.管理制度

变配电站应建立并执行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值班制度、巡视制度、检查制度、检修制度及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

(二)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 1.电力变压器

电力变压器是充油设备,安装、运行或操作不当即可能着火甚至发生爆炸,电容器的残留电荷还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电容器所在环境温度一般不应超过40℃,周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不应有大量灰尘或纤维;所安装环境应无易燃、易爆危险物或强烈振动,应避免阳光直射,应有良好的通风,电容壳外壳和钢架均应采取接地(或接零)措施。

电容器外壳不应有明显变形,不应有漏油痕迹。电容器的开关设备、保护电器和放电装置应保持完好。2.高压开关

高压开关主要包括高压断路器、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隔离开关。高压开关用以完成电路的转换,有较大的危险性。

(1)高压断路器

高压断路器是高压开关设备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开关设备。高压断路器有强有力的灭弧装置,既能在正常情况下接通和分断负荷电流,又能借助继电保护装置在故障情况下切断过载电流和短路电流。

钢铁企业

高压断路器必须与高压隔离开关串联使用,由断路器接通和分段电流,由隔离开关隔离电源。因此,切断电路时必须先拉开断路器后拉开隔离开关;接通电路时必须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合上断路器。为确保断路器与隔离开关之间的正确操作顺序,除严格执行操作制度外,10KV系统中常安装机械式或电磁式连锁装置。(2)高压隔离开关

高压隔离开关简称刀闸。隔离开关没有专门的灭弧装置,不能用来接通和分段负荷电流,更不能用来切断短路电流。隔离开关主要用来隔绝电源,以保证检修和倒闸操作的安全。

隔离开关安装应当牢固,电气连接应当紧密、接触良好;与铜、铝导体连接须采用铜铝过源接头,机构应保持灵活。

(3)高压负荷开关

高压负荷开关有比较简单的灭弧装置,用来接通和断开负荷电流。负荷开关必须与有高分断能力的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由熔断器切断短路电流。高压负荷开关的安装要求与高压隔离开关相似。

(三)电气线路安全 1.架空线路

凡挡距超过25m,利用杆塔敷设的高、低压电力线路都属于架空线路。架空线路主要由导线,杆塔、横担、绝缘子、金具、基础及拉线组成。

架空线路的导线与地面、各种工程设施、建筑物、树木、其他线路之间,以及同一线路的导线与导线之间均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架空线路绝缘子的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瓷釉光滑、无裂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2.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有电缆沟或电缆隧道敷设、直接埋入地下敷设、桥架敷设、支架敷设、钢索吊挂敷设等敷设方式。电缆线路主要由电力电缆、终端接头、中间接头及支撑件组成。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处应予封堵,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应保持密封良好,防止受潮。电缆终端的外壳与电缆金属护套及铠装层均应良好接地。

(四)配电柜(箱)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箱)内各电气元件及线路应接触良好,连接可靠;不得有严重发热,烧损现象。配电柜(箱)的均应完好;门锁应有专人保管。

主要要求要:

(1)配电柜(箱)应用不可燃材料制作。

(2)触电危险性小的生产场所和办公司,可按装开启式的配电板。

(3)触电危险性大或作业环境较差的加工车间,铸造、锻造。热处理、锅炉房、木工房等场所,应安装封闭式箱柜。

(4)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作业场所,必须安装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施。(5)配电柜(箱)各电气元件、仪表、开关等线路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

(6)落地安装的柜(箱)底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为1.2~1.5m;柜(箱)前方0.8~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

(7)保护线连接可靠。

(8)柜(箱)以外不得有裸电体外露;必须装设在轨(箱)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必须有可靠的屏护。

(五)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

(六)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是最常用的小型电气设备,也是发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的用电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电钻、手砂钻、冲击电钻、电锤、手电锯等各种工具。移动式设备包括振捣器等电气设备。1.触电危险性

钢铁企业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是触电事故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1)这些工具和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的,人与工具之间的接触电阻小,一旦工具带电,将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操作者一旦触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也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2)这些工具和设备有很大的移动性,其电源线容易受拉、磨而损坏,电源线连接处容易脱落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3)这些工具和设备没有固定的工位,运行时振动大,而且可能在恶劣的条件下运行,本身容易损坏而使金属外壳带电,导致触电事故。

2.安全使用条件

(1)手持电动工具按电气安全保护措施分Ⅰ类、Ⅱ类、Ⅲ类共三类。Ⅱ类、Ⅲ类没有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的要求,Ⅰ类必须采取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

(2)使用Ⅰ类设备应配有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

(3)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的安全,应选用Ⅱ类工具,装设漏电保护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4)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Ⅱ类或Ⅲ类设备。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别危险场所,应使用Ⅲ类设备。

(5)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地)插孔和插头。其结构应能保证插入时接零(地)插头在导电插头之前接通,拔出时接零(地)插头在导电插头之后拔出。

7.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篇七

“一通三防”是指矿井通风, 防火, 防尘和防瓦斯。煤矿生产管理中, 安全是头等大事, 而“一通三防”又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水平的提升除了依托于规范完善的制度管理、可靠的技术支持、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先进硬件设备的配备外, 第一手技术资料的收集完善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如何通过对通风技术资料进行科学、系统的收集整理, 提出煤矿通风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改善矿井通风, 是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2 煤矿通风安全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2.1 风量参数收集整理

矿井风量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及采掘部署的重要因素, 《煤矿安全规程》第105条明确规定, 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 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通过每旬定期测风与通风系统局部或整体变化不定期测风相结合, 及时分析风量变化情况, 并适时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根据矿井测风数据, 计算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速。井巷风速过小, 容易造成瓦斯积聚, 遇明火即引起爆炸;井巷风速过大, 容易造成煤尘飞扬, 导致煤尘浓度增大, 对工人的健康有极大危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63条的规定, 可通过计算各用风地点的风量, 来衡量井巷风速是否满足生产需要。另外, 漏风也是矿井的一种常见现象, 通过测风, 要计算矿井外部漏风、内部漏风, 达到控制漏入采区风量的目的, 杜绝因采区漏风造成自燃发火性煤层的自燃发火隐患, 参照漏风量核实通风设施是否合理可靠。通过收集风量、风速、风压的变化, 分析影响因素, 研究矿井风量、风压变化对巷道采掘的影响, 消除重大通风隐患, 合理改造通风系统。

2.2 瓦斯参数收集整理

每班进行当班采掘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计算收集;每天进行当天采掘面相对瓦斯涌出量计算收集, 根据瓦斯涌出量变化情况绘制变化曲线;每月核定用风地点风量, 确保采掘地点通风合理、稳定;每年进行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 即包括瓦斯、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绝对涌出量的鉴定, 作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基础资料, 并留档备案。更为重要的是, 矿井总回风巷的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是煤矿通风各用风地点通风稳定的晴雨表, 通过收集整理煤矿一定时期总回风巷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测定记录, 计算总回风巷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是稳定还是变化, 以判定通风系统中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建立瓦斯实验室, 使用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瓦斯压力记录仪、瓦斯突出参数仪等仪器仪表对高瓦斯矿井瓦斯含量、压力及其它敏感指标定期测定、收集、整理, 提前编制实施安全措施, 预知、预防采掘地点瓦斯异常变化。

2.3 粉尘参数收集整理

《煤矿安全规程》第740条特别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按规定对井下及地面产尘场所进行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粉尘及粉尘中Si O2含量等相关参数的测定, 对分析矿尘产生及抑制矿尘危害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粉尘实验室制度及装备, 根据各工序、工种及综合防尘措施使用前后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收集整理测尘数据增强矿井粉尘治理, 通过采取减尘措施、降尘措施、除尘措施及个体防尘措施进行粉尘综合治理。

2.4 人员动态资料整理

煤矿领域专家对1980年以来约30年的矿难原因进行统计发现, “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事故占所有煤矿事故的比例超过九成, 而违章操作一直是我国煤矿瓦斯事故最主要的导火索, 通过建立科队家庭互保联保制度、班前班后谈心制度及月度科队安全例会制度, 每个班组设立安全员, 了解当班人员精神状态、身体状态, 建立不安全人员台账, 实行人员动态安全管理。通过对人员动态资料的整理, 科学合理安排人员上岗作业, 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3 基础资料科学整理, 通风系统合理稳定

3.1 通风系统合理, 保证风流稳定

通过风量、风速、负压、瓦斯浓度、粉尘浓度及通风人员动态资料的整理收集, 矿井的通风系统必须符合“系统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 系统简单才便于管理, 经济合理能节约费用, 而安全可靠更为重要, 因为矿井通风系统的状况决定着整个矿井的安全或危险程度。生产布局合理是通风系统稳定的前提条件, 科学合理安排采掘衔接对通风系统布置有重要意义。在布置通风系统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角联风道, 以保证风流的稳定, 对存在角联通风的巷道必须采取有效的风流稳定控制措施。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硐室应采用独立通风。要通过加强回风巷维护和通风构筑物保护措施, 减少通风阻力, 使通风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矿井初期与后期通风系统转换应采取有效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改变全矿井通风系统时, 需要对矿井所有巷道的通风阻力进行全面测定, 重新进行风量分配, 通风设施、通风网络等都要重新改设或调整, 并要对比和选择最佳通风方案等。

3.2 核算通风能力, 保证有效通风

根据风量、瓦斯数据的整理分析科学核算矿井通风能力。通风能力核算包括年度、月度通风能力核定, 还包括回采面、掘进面及独立通风硐室等通风能力核算, 井下各地点瓦斯含量不统一、瓦斯涌出量不均衡、采掘强度随生产要求变化等条件, 决定了各地点用风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核算时, 矿井需风量计算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和《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合理取值和设计, 科学确定矿井通风需风量, 做到以风定产。

4 结语

(1) 煤矿通风评价首先要做好影响煤矿通风的基础资料, 而煤矿测风数据是煤矿通风评价的重要依据, 用所测数据, 判断影响发生瓦斯、煤尘、火灾危险的主要因素。 (2) 要在煤矿通风基础资料评价和测风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煤矿通风系统评价、煤矿自然风压评价和通风管理评价, 全面分析整个煤矿通风是否安全。 (3) 煤矿应加强通风设计、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机构建设, 全面落实矿井通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最终实现煤矿通风安全。

参考文献

8.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篇八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网络信息安全 防范技术

数字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其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对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安全性的保护,使网络系统中的信息不受到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网络系统可以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具有分布广域性、体系结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和信道公用性的特点,虽然增加了网络的实用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的脆弱性,使数字图书馆不得不面临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挑战。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技术。

1.入网访问控制。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为三个步骤: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帐号的缺省限制检查。三道关卡中只要任何一关未过,该用户便不能进入图书馆网络。对网络用户的用户名和口令进行验证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用户注册时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口令,服务器将验证所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合法,才继续验证用户输入的口令,否则,用户将被拒之网络之外。用户的口令是用户入网的关键所在。为保证口令的安全性,用户口令不能显示在显示屏上,口令长度应不少于6个字符,口令字符最好是数字、字母和其他字符的混合,一般一段时间后要更改口令,确保账号不被盗用。用户口令必须经过加密,加密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单向函数的口令加密、基于测试模式的口令加密、基于公钥加密方案的口令加密、基于平方剩余的口令加密、基于多项式共享的口令加密、基于数字签名方案的口令加密等。经过上述方法加密的口令,即使是系统管理员也难以得到它。用户还可采用一次性用户口令,也可用便携式验证器(如智能卡)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2.反病毒技术。对于数字图书馆网络来说,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性,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需从完善管理和安装反病毒产品两个方面来考虑。在管理方面:不使用盗版软件。不随意复制、下载、上传和使用未经安全检验的软件。对计算机上的重要目录和文件设置访问权限。对于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要随时进行备份保护。不访问不可靠的网站。采取必要的病毒检测和监察措施,制定完善的管理准则。在安装反病毒产品方面:硬件防御,即通过硬件监测的方式将病毒拒之门外,重要形式有防病毒卡和防病毒芯片两种。软件防御,即利用软件来防止病毒侵入系统,主要形式是各种杀毒软件。

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数字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挡外部网络的侵入。目前防火墙主要分为: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和双穴主机防火墙3种类型。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防火墙为代理防火墙又称应用层网关级防火墙。防火墙的基本准则是:(1)一切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基于该准则,防火墙应封锁所有信息流,然后对希望提供的服务逐项开放。 (2)一切未被禁止的就是允许的。基于该准则,防火墙应转发所有信息流,然后逐项屏蔽可能有害的服务。这种方法构成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应用环境,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但防火墙也不是万能的,其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网络的破坏;不能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不能防范不经由它的攻击,如通过拨号方式的连接可绕过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因此防火墙必须和其他各种防范措施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保护网络的安全。

4.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极其有益的補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到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5.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指将一个信息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的转换,变成不能直读的密文,而接受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因此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加密的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链路加密是指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不考虑信源和信宿,它用于保护通信节点间的数据,接收方是传送路径上的各台节点机,信息在每台节点机内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进行,直至到达目的地。节点加密:与链路加密类似的节点加密方法,是在节点处采用一个与节点机相连的密码装置,密文在该装置中被解密并被重新加密,明文不通过节点机,避免了链路加密节点处易受攻击的缺点。端到端加密:端到端加密是为数据从一端到另一端提供的加密方式。数据在发送端被加密,在接收端解密,中间节点处不以明文的形式出现。端到端加密是在应用层完成的。链路加密对用户来说比较容易,使用的密钥较少,而端到端加密比较灵活,对用户可见。在对链路加密中各节点安全状况不放心的情况下也可使用端到端加密方式。

参考文献:

[1]黎平国,钟守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与相关对策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5,(9).

上一篇:大学学生的自我介绍下一篇:中共华安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