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2024-09-27

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精选10篇)

1.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一

XXXXXXX中支召开二月经营分析会 月7日,XXXXXX中支召开二月经营分析视频会议,就二月月份业务完成情况、截止目前人力情况、达成及达成率,并就中支三月业务计划目标、相关节奏安排、业务举措等进行部署。

中支班子成员XXXXXX,XXX,XXX室主任及以上层级干部、中支班各四级机构负责人、人事、财务、风控专员参加会议,培训部XXXX经理主持会议。

会上,财务室、人力部、分别作月度经营分析报告、运营作运营风控工作报告;营销一部、营销二部、银代部、团险部、收费分别作月度经营分析报告;各机构就3月业务预估及举绩、绩优进行盘点;XXXX总在听取银代渠道汇报后给予了点评。

XXXX总经理对各渠道、部门及中支的工作进行了点评,并作出四点重要指示:

一、提升出勤,落实工作。XX语重心长的分析:从1、2月经营的情况下,要迅速收心,各渠道认真盘活人力,提升出勤,提升举绩。银代提升人均产能及网点经营能力,管理干部要把核心网点经营好。

二、XXXX大截点做好,各机构做好全面动员,银代、团险也得跟上个险节点节奏,营造紧张、紧急业务氛围。

三、加强合规管理工作。吴总指出:各管理者要常抓“治乱打非”,治乱打非工作一刻也不容松懈,各机构、各渠道全面做好产说会双录、课件等培训资料合规自查工作。

四、业务是生命线,XXXX总强调大家打起精神、百倍努力,尤其明天个险节点要打出新高点,XXXXX更要紧密布置,XXXX总最后强调,各部坚定信心,积极行动,全员自信努力冲刺起来。

XXXXX

2018年3月7日

2.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二

(一)基本情况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办理各项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小额贷款公司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为“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服务。

2009年6月22日,锦州首批两家小额贷款公司揭牌营业,拉开了锦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序幕。截至2010年12月末,锦州辖内陆续开业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已达15家,注册资本总额达4.8亿元。

(二)经营情况

2010年,锦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673笔,累计金额7.06亿元,实现净利润1529.6万元。累计发放的贷款中,非农户个人、企业和农户个人贷款占比分别为61.83%、29%和9.18%;贷款余额中,非信用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65.36%和34.64%。从经营情况看,非农户贷款占比最大,农户贷款占比最少的特点十分明显。

二、风险分析

(一)经营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小额贷款公司主要贷款对象为中小企业和农户,大部分借款人受制于其财务状况和抵押担保能力,往往难于从银行获得贷款,进而选择转向小额贷款公司筹措资金。由于定位的模糊性,小额贷款公司未被认定为金融机构,无法连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因此在评价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诚信水平方面具有难度。小额贷款公司对借款人的状况了解不够全面,难以保证发放贷款的及时收回,这将影响其信贷资产的质量,具有较大的信用风险。

二是贷款集中风险。《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20%。事实上截至2010年底,锦州市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6000万元,按5%计算已达100万—300万元,已形成事实上的大额贷款。从实际情况看,2010年12月,锦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单笔贷款最高金额均已超过100万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大额化的现象偏离了贷款“小额、分散”的原则,更不利于贷款集中风险的控制。

三是政策风险。从小额贷款公司地区分布看,2010年末,锦州市仅有40%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在县域地区;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看,2010年锦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中9.18%为农户个人,贷款余额中19%为农户个人,农户占比较小。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配置资源,引导资金流向欠发达地区,但小额贷款公司实际的发展方向已并非以支持小客户为主,在政策上更是违背了其支持“三农”和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初衷。

(二)资金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此外,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不得向内部或外部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简单说,“只贷不存”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的主要特点,这种经营模式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规模受到限制。同时,允许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也不足以缓解小额贷款公司在资金上的压力。

资金是小额贷款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最基本要素。然而资本金规模和后续资金来源不足是小额贷款公司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成为制约其扩大发展的瓶颈。2010年末,锦州市已有8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超过注册资本金额和融入资金余额之和的95%;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占注册资本总额比例高达94%。

2 0 1 1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控制信贷增量,这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生存条件。但较低的资金周转率挤压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生存空间,已贷出去的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全部收回,使小额贷款公司在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区域扩展的发展良机时显得力不从心,在缺乏资金来源时只能暂停业务。

(三)监管风险

监管主体不明确。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定义为建立在政府监管基础上的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定性为工商企业,各小额贷款公司依据《公司法》进行市场化运营,自负盈亏。大部分城市负责监管小额贷款公司的部门为省、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部分地方政府金融办还专门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公室。但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并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银监部门负责指导、协助省、市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工商管理部门根据工商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管理,确保合规经营。整体上形成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工商局共同监管的“多头化”监管格局。不明确的监管主体容易导致监管的形式化,更容易产生监管漏洞和监管真空。

监管内容不完善。现有的管理规定中,突出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申请资格审查、小额贷款公司政策宣传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变更和终止等几项工作内容。但可以看出,监管内容重点仍在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准入的审批上,而对于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的提前预警、及时识别以及风险监测等管理内容和方法尚未涉及。此外,《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仅为指导性意见,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对于不符合上述文件的经营行为,缺乏明确的监管和处罚依据。

(四)转型风险

在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方面,金融办会同银监、人民银行、工商等部门,每年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类评价,可以对依法合规经营、无不良信用记录且经营效益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推荐改制为村镇银行。尽管改制成为村镇银行后,小额贷款公司将拥有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更加全面的扩展盈利渠道,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

一方面,根据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转型的首要条件是更换主发起人,让原有投资者让出控股权和经营权给某一银行业金融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原始投资人的投资信心,有可能会影响其投资金额和投资方向。

另一方面,控股方的调整改变了小额贷款公司原有的民营局面,这可能使其失去原有灵活多变的运作体制和高效快捷的服务方式,走向严格意义上的“银行模式”,这必将降低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中小客户方面的贷款审批效率和金融服务效率。

三、政策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县域经济注入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性突破。它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引导民间资本和规范民间借贷,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因此,健康、合理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强化。

(一)谨慎经营

小额贷款公司首先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设立之初的基本原则。在业务上以基本原则为主,不应因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小额贷款公司的特殊性,支持其加入征信系统,真实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有效降低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应不断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审慎发放额度相对较大或贷款相对集中的贷款,避免粗放式经营和外延式扩张。

(二)拓宽资金

在现有的政策要求下,小额贷款公司应摒弃投资者“一家独大”的旧模式,努力通过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吸收有实力的股东投资,吸引新的资金进入,以确保资金的后续来源。同时,管理部门可以综合考虑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周转率以及利润率等重要指标,选择发展较好的一批小额贷款公司,采取适当放宽对其股东人数的限制、适当提高其向银行融资的比例等方式开辟资金来源新渠道,逐步解决小额贷款公司后续资金匮乏的问题。

(三)明确监管

在监管主体方面,应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探索合理有效的立体监管模式。建议由地方政府金融办作为牵头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工商部门共同参与,明晰各监管主体分工不同但各有侧重的职责,建立监管的协作机制。

在监管内容方面,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务的专业性,加大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对贷款流向、贷款利率等内容的监管力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补充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各项政策依据,对于监管内容和发现的问题,做到监管方法规范,处罚政策完备。

(四)合理转型

3.苹果公司的经营策略分析 篇三

[关键字]经营 策略 分析

一、企业概括:

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中,苹果较早展示了风险投资的不同反响。1976年,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微机(苹果一号),受到社会欢迎。后来,风险投资家马克首先入股9.1万美元,创办了苹果公司。从1977年到1980年3年时间,苹果公司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亿美元。1980年,公司公开上市,市值达到12億美元,1982年便迈入《幸福》杂志的500家大企业行列。一家新公司在5年内就进入500家大公司排行榜,苹果公司是首列。苹果公司的上市犹如核爆炸的成功一样震撼着世界。早先在苹果公司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更是丰收而归。

回顾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总裁乔布斯重返公司后,借力几款明星产品使销售额处于行业内高端水平。2004年以后,苹果公司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平均利润率近32%。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自此,智能手机市场的原有格局完全瓦解。2009年金融风暴后,业界经营一片惨淡,苹果公司却仍位居福布斯全球高绩效公司榜单。

2010年5月9日,由英国WPP集团(全球第二大广告传播集团)发布的“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排行榜”中,苹果公司雄踞排行榜冠军,结束了谷歌公司之前连续四连冠的历史。

2011年在利润增长指标上,苹果公司以高达146%年利润增长率,在世界前十大企业中排名第一。同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创办人,董事长乔布斯病逝,全球哀悼,世界各国的苹果爱好者纷纷至苹果旗舰店献花。

二、苹果公司的经营策略分析

1 .倾力打造用户体验,品牌营销吊足“胃口”

1996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1997年出任临时CEO后接受重整苹果公司,将公司正在开发的产品由40种削减到4种。1998年,有着水果色,水滴外形塑料外壳的iMac问世,使得苹果公司的硬件业务得以重振。2000年1月,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操作系统Mac OSX, 自此实现了苹果公司所有主要产品的彻底革新,同时,乔布斯宣布出任常任CEO。随着iPod/iTunes 以及iPhone的相继推向市场,乔布斯成功打造了苹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设计,科技,创造力和高端的时尚文化,成为全球业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苹果公司在整机技术的利基领域多年积累,致力于揽用岁优秀的人才打造核心资源,成就了苹果公司在技术和产品上远远超出竞争者的市里,创新性工业设计,嵌入式网络,图形多媒体能力都来自最优秀人才的精心打造。从苹果二代获得成功以来,乔布斯开始对产品的工业设计格外重视。简化是苹果公司设计流程里最重要的理念,瓦斯寇为一系列产品的设计的界面都是基于“简而易用”的界面原则。

通过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和紧凑的供应链,苹果公司以对用户体验的打造有效地动员了其目标客户群。口碑营销让充满神秘的苹果产品诱惑无限,引导消费者先夺为快。 苹果虽然每年只开发出一二款产品,但几乎每款能力都力求将各种科技发挥到极致,既能让人们吃惊,兴奋,又能轻松地使用它,这是口碑营销成功的最强基石。苹果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在每个新产品发布前引发各界对苹果的强烈热议。而这其中涉及两个营销的杀手锏:

(1)有计划的废止制度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工业设计的原则之一,指通过人为的方式,有意让产品在短时间内过时,失效,从而促使消费者不断淘汰就产品,购买新产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便将此制度发挥得淋漓尽致。

(2)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指通过口碑将品牌信息如病毒一般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复制,从而达到难以比拟的辐射宣传效果。而苹果所针对的客户群,大多有一定的教育背景,经济实力,注重生活品味,更重要的是,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一旦一个苹果用户发布关于新产品的一条微博,一篇博文,或许就会影响舆论导向,为苹果赢得更多潜在的客户。

(3) 饥饿营销

顾名思义,即是提升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饥饿感和渴求度,从而造成供不应求的效果,保证商品的高售价和高利润。具体操作方式如有意下调产量,保持神秘感等。

2.用户体验——培养忠实客户

(一)(一)产品零售的人性化

苹果公司对用户体验的高重视,是其营销的一大特色。以各零售店为例,其打造的“数字生活中枢”用户体验场。所有产品直接摆设在桌面上,顾客可以自行摆弄,显得更为人性化,提升客户对产品的好感。

(二)(二)开放的应用程序平台

苹果公司创立了一个开放的应用程序平台,任何人都可以自行开发的新的程序并向苹果递交上传申请。其他客户也可以随时下载所需的应用软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苹果用户中进行,不对其他公司的数码产品开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产品的忠实度。并且独特的IOS操作系统,极具人性化,这是别的产品开发商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选购苹果产品的消费者群体中,有一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原因就是苹果的IOS操作系统。

3.跨业合作——张弛有度的合作共赢

(1)独家运营

按照苹果最初在美国的运营模式,苹果只与一家手机运营商签署合作协议,并且持续参与运营商服务费分成。通过这种方式,苹果的收入不再局限于最初一次性的销售手机的收入了。

(2)时尚外套

苹果公司除了有意识地促进了自身与移动新号运营商的合作外,还意外地促进了时尚产业的新发展。时尚品牌公司从苹果产品的流行中发现了商机,大批企业参与到了一系列保护套的生产中。苹果时尚的外表,也吸引了大批青年消费者的眼光,它不仅是电子产品,同时也可以是装饰物。再加上各式各样炫彩缤纷的保护套,在扩大自身生产量的同时,更是掀起了一股新的潮流和创造了一种新的消费物。

三、苹果公司的战略启示:

中国相关领域内企业的战略优势打造,可以借鉴苹果公司实现的“文化——产品——用户——品牌”之间良性循环模式的营销精粹。中国企业往往更多关注在用户渗透方面的渠道策略,而对实现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有力纽带缺乏关注,这就难以成就有持续影响力的品牌价值。一个真正优秀的公司,市场占有率是一个方面,真正了解用户的需要,为用户创造新的需求,并且在用户购买自家产品之后仍然对顾客尽责,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公司应该具有的所有素质。用户需求于不同于用户体验,许多企业标榜用户需求是自己的目标。然而多数用户是不能定义出优秀产品的。避免盲目地追随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把自己看作用户对产品设计挑剔,不断接近自己产品的用户,挖掘用户对产品的深层需求,并且,在合适的时候,为顾客创造新的消费观,引领潮流。

参考文献:

(1)惠苏渊,苹果公司发展战略及思考, 工业技术经济,2006

(2)李蛟 ,从iphone谈苹果公司营销策略的创新和应用

4.如何编写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篇四

一、首先要为分析提供内部资料和外部资料。

(一)内部资料最主要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会计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等;

(二)外部资料是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料,包括行业数据、其他竞争对手的数据等。

二、根据财务报告:按照分析的目的内容分为:财务效益分析、资产运营状况分析、偿债能力状况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按照分析的目的内容分析

1、财务效益状况。即企业资产的收益能力。资产收益能力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它的分析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分析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资产营运状况。是指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企业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等。

3、偿债能力状况。企业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强弱,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分析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等。

4、发展能力状况。发展能力是关系到企业的持续生存问题,也关系到投资者未来收益和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等。

(二)按照分析的对象不同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从资产项目、负债结构、所有者权益结构方面进行分析。资产主要分析项目有:现金比重、应收帐款比重、存货比重、无形资产比重等。负债结构分析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等。所有者权益结构是分析:各项权益占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重,说明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及所有者的权益构成。

2、利润表分析。主要从盈利能力、经营业绩等方面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增长率等。

5.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经营下滑分析 篇五

内容提要: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经营业绩之所以下滑,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传统邮政经营思想的羁绊和束缚,存在市场意识不足、营销观念更新滞后,营销组织的组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营销中运用的市场调查手段不够科学等原因所导致,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分公司要想扭转经营业绩下滑的局面,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优势,重塑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整体形象,加快自身改革彻底转变经营观念,并适时抓住物流业务迅速增长的机遇。

关键词:速递物流;业绩下滑;主要原因;应对措施

案例

回顾ⅩⅩ年ⅩⅩ县速递物流行业,申通、圆通、中通已经占据了ⅩⅩ县物流行业的大半部分市场,而外来——UPS、DHL更是后来居上,昔日速递物流行业的龙头老大——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却是生意惨淡。据了解,截至ⅩⅩ年11月,ⅩⅩ县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收入仅25万余元,平均每月收入不到2.5万元,与上年相比较,形成大幅下降。

案例分析

导致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经营下滑,看来主要是因为市场激烈的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该公司在竞争中应如何应对。就笔

者了解,该公司虽然把营销工作作为邮政经营工作的重心和中心环节,但由于受传统邮政经营思想的羁绊和束缚,存在市场意识不足、营销观念更新滞后,营销组织的组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营销中运用的市场调查手段不够科学等主要问题。

1、市场意识不足、营销观念落后

作为一个处于转型期的组织——中国邮政由原来带有政府色彩的垄断性转向面对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其市场意识、竞争观念都存在很大的滞后性。传统邮政营销观念落后是营销方式落后和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所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邮政不可能展开现代的市场营销。现代营销理论在邮政部门引进得比较晚,在日常的邮政经营实践中运用得也较少,因而使得整个邮政部门现代邮政的营销理论匮乏;因此,强化市场观念,在整个邮政部门不断地引进、普及现代营销理论,汲取现代营销思想理论的丰富营养,彻底更新邮政营销观念,是势在必行的。

2、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邮政一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邮电分营后,国家也明确了邮政要政企分开,实行企业化运作的原则。但目前已经注册为企业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EMS),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只对全国速递企业的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在经济利益和人事财务管理方面与地方速递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没有独立的财务和人事管理权,实质上,它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一个业务管理机构。

这种在政企没有分开、体制没有理顺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

制,与市场经济机制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它面临真正的市场竞争时,必然会出现反应慢、适应能力差、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3、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后

体制没有完全理顺,至今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也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相互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EMS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也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仍有邮件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

⑴ 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具体的考核制度、组织制度、培训制度等,邮政营销组织没有一个整体的活动框架,致使管理上理不顺,组织上比较松散,人员的考核、任用、辞退比较散漫,没有遵循一定的规范。

⑵ 由于考核力度不强、业务发展的需求不同、职能界定不清晰等原因,邮政营销组织业务功能单

一、经营目标模糊,营销员的潜能未真正发挥出来,在一些支局、县局等基层单位的邮政营销员仅仅是单纯的储蓄揽储员,对其他邮政业务只是随机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

⑶ 邮政营销组织的市场定位不明确,对其在邮政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无法对它进行灵活而有力的操作。

⑷ 设在一些县局、市局的邮政综合性营销组织和各专业单位在业务考核、酬金分配、人员在业务发展的归属等关系的协调上相互纠缠、交叉不清,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致使业务发展受到影响。

4、缺少市场观念,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邮政行业的干部职工受计划经济影响最深,铁饭碗观念根深蒂固。许多地方已经演变成官商意识,在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制定价格时也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缺少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

一些邮政职工缺乏为用户服务的意识,更没有把服务作为工作的中心来考虑。虽然近年来也不断倡导服务观念的重要性,但由于体制没有彻底改革,曾经采取过的一些服务措施和服务方式大多侧重于外表,只是流于层面。

5、企业负担沉重

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中国速递企业和所有国营企业一样,背负着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和医疗负担。由于过去邮政职工属于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高,离退休比例大,再加上长期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使得如今企业在这方面的费用特别高。

扭转速递物流公司业绩下滑的建议

1、充分发挥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优势

ⅩⅩ县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应充分发挥其核心竞争力——网络建设及政府政策保护等优势,积极开展信函件、及500克以下精细物流的速递业务,并以此来带动其他大件速递业务的开展。

在大小乡镇集中力量开展营销活动,抢占这部分未被其他快递公司染指的空白;在县和业务密集地区则花大力气“苦练内功”,以价格与服务来和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并可将在这些地方改革获得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中小城市。两者互相辐射,使得整个速递业务进入良性循环。

从业务上看,营销策略是先集中力量进行函件及精细物流上;从地区上看,则是先集中力量在中小城市进行促销。在这些业务、地区站稳脚跟后,再逐步向大宗物流与大城市进行拓展——以小拉大,以中小城市包围大城市。

2、重塑ⅩⅩ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整体形象

由于中国邮政长期垄断经营下给大多数客户形成一种官僚、刻板、冷冰冰、服务态度极差的印象。所以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要采用整合营销的方式,改变人们固有的对邮政EMS服务的刻板印象,把邮政EMS的企业形象包装成一个充满爱心、注重与顾客沟通、交流的形象,使顾客对EMS有个全新的认识,对企业产生认同感。

然后再在树立整体企业形象的基础上,大力投放促销广告,使得顾客在接受EMS新形象的基础上对它的服务有进一步的了解,产生购买欲望。

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走(三步交叉进行):

(1)新闻预热:处理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开展一系列强调爱心、回报社会的公关活动 来产生有利于企业正面形象的舆论报道。使大

众初步接受EMS。

(2)形象广告:通过在电视媒体上播出公益广告或企业形象广告,来使得人们对EMS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

(3)促销广告:在人们对EMS整体形象产生积极的认识之后,再推出其产品、服务的系列促销广告。在前期大量形象广告投入后,再开始促销,可谓是事半功倍。

3、加快自身改革彻底转变经营观念

未来中国速递业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无论怎样,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邮政依靠政府保护、规范市场的行为将不复存在,它必须和其他企业一样都要在WTO的框架下进行公平竞争。

因此,ⅩⅩ县速递物流公司必须加快自身改革,尽快理顺各种关系,在入世后的过渡期内,使速递从邮政的地方管理中迅速剥离出来,实行专业化经营,并要给予速递公司对地方人、财、物方面的管理权力,在企业内部推进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自上而下的完全的企业化管理。只有这样,邮政速递才能焕发出自身的活力,真正地面向市场,进行自主经营。

其次,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打破传统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实行真正的商业化运作。邮政速递要有自己的经营战略,要重点发展大城市和业务密集地区的速递业务;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提高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手段;逐步调整业务结构,开发新的电子邮政业务,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

同时,要加大投资,提高速递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快件监控管理和查询的能力。

最后,还要加强对外合作,联合一切力量开拓我们的发展空间。

4、适时抓住物流业务迅速增长的机遇

(1)、现代社会效率观念的增强使得速递业务增长迅速。中国国际速递业务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九十年代随着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速递业务进入了迅速膨胀的时期。1990年~1999年间,中国的国际速递业务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递这块蛋糕将越来越大。

(2)、中国加入WTO促进国际速递业务的增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进一步增强与国外的联系,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机制的转轨,加快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和外商投资的增加,这都会带动国际速递业的发展,促进速递业务量的增加。

6.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六

尊敬的xx总,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6月3日,按照惯例召开公司全系统5月份月度经营形势分析会。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公司董事长xx同志。参加会议的有:各分公司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总公司部门副总以上人员。会议时间半天,会议议程主要有四项:

第一项议程是培训。我们专门请到了人保寿业管处经理,高级讲师xx为本次会议做“人身险产品与产品政策”;

第二项议程是会议报告。主要是两个,计财部的卢京做5月份的经营形势分析报告;业管部的吴起家做5月份的业务运行分析报告;

第三项议程是经验分享。安排了两个单位分别是xx分公司和公司市场开发部就项目开拓与市场开发谈工作体会;

第四项议程是领导训勉。会议最后,我们请公司董事长xx同志就六月份工作和双过半做重要工作指示。

今天的会议,时间紧,议程多,精神重要,请大家集中精力,遵守会议纪律,确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掌声有请xx老师为我们授课。感谢xx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一堂很精彩的人身险产品课程。讲授很生动,深入浅出,说明xx老师对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展示了人保寿险从xx年到xx年,六年六大步,从xx年的x亿元到xx年的xxx亿元,实现百倍的增长,这种领先国内保险市场的营销精神。成功是有方法的,这堂课,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在中盛国际战略转型,发展拐点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会议进行第二项是两个专题报告时间。请大家认真聆听。六月份的工作对照两个报告,我们的主攻方向和主战场在哪里?带着问题听报告。

会议进行第三项是经验分享时间。两个报告,特点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今年拓渠道调结构的过程中,这两个单位是如何贯彻实施总公司的战略部署的。公司的工作安排是一样的,匹配的资源也是一样的,时间也都是半年。为何这两个单位做出了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工作成绩。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同的工作结果反映不同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希望大家以空杯的心态听听这两个报告。

会议进行第四项,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xx总为大家做重要工作指示。

谢谢x总语重心长的工作训勉。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我想就如何领会今天的会议精神,领会xx总的工作指示再给大家讲几点提示:

第一,从经纪保费与佣金看,要看到压力!今年1-5月,公司实现经纪保费x.x亿元,佣金收入xxxx.x万元,佣金率为x.x%。经纪保费同比去年有较大增幅,说明工作效率很高,但佣金率没有实现等幅增长,佣金率不到x%,说明效益很低。如果我们不能在高效率的经营中实现高效益的收入,长此以往各分公司的业务经营就会出现困境。因为总公司的考核体系中有两个指标是捆绑的:业务收入与效益指标。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业务单元是总公司的效益贡献单位,没有效益的市场存在就没有意义!

第二,从系统内外的合作成果看,要看到动力!我们经常讲系统内外的合作,是讲在整合资源形成多元盈利格局,实现合作共赢的条件优越性方面,系统内是一家人,目标一致,沟通成本低,业务获取成本低;系统外,全市场化运作,竞争激烈,业务获取成本高。但1—5月的合作成果看:人保系统内的佣金率仅为x.xx%,外部系统的业务佣金率却达xx.x%,效益是系统内合作的20倍!公司的经营策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各业务单位在业务合作过程中的操作走样了。如果外部系统的合作更有成效,我们为什么不主攻外部系统的业务合作?动力在外部市场!

第三,从主要合作保险公司的佣金率来看,要看到能力!今年1—5月,在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监管趋紧,营销体制受到法律拷问的情况下,大牌保险公司越来越看重同保险经纪公司合作。平安保险公司的佣金率为xx.x%,同时,经纪公司进入寿险领域,有利可图,佣金率高达xx%。检点我们的销售队伍,我们在六年的成长中,对于寿险产品的销售驾驭技能越来越高,我们有开拓寿险市场领域获取高效益的能力。这是我们应该调整的业务发展方向。

7.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七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

(1) 偿债能力。本文所选的上市航运公司, 其银行信用一般都比较高, 短期偿债能力都有一定的保证。因此, 我们选择了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来反映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

(2)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对于公司业绩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净利率这一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3) 经营能力。由于航运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 并且考虑到现在航运市场还未完全走出低谷, 所以, 我们选择了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

(4) 成长能力。持久的成长能力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保障。所以本文选择了净资产增长率以及净利润增长率这两个指标来反映公司的成长能力。

2.样本的选取

本文选取在我国境内上市的中海发展、中国远洋、海峡股份、亚星锚链、宁波海运、中远航运、招商轮船、中海海盛、中海集运、亚通股份、长航油运、SST天海和长航凤凰13家航运企业作为样本。以2010年终期的截面数据作为原始数据, 分析其财务状况, 并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上市公司2010年报。

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

1.因子分析模型

设样本总数为n, 每个样本观测P个指标。为了便于研究, 并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量级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所以, 需要对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 方差为1。将标准化后的变量向量用X表示, 用F1, F2..., Fm (m

即:X=AF+ε, 其中ε为特殊因子, 且满足:

cov (X) =∑, E (F) =0, cov (F) =I, E (ε) =0, ε的协方差矩阵为对角方阵, 即ε的各分量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

2.因子分析

设X1=净资产收益率, X2=销售净利率, X3=资产负债率, X4=净资产增长率, X5=总资产增长率, X6=净利润增长率。

本文在提取因子的过程中,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根据标准化矩阵,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和的特征值, 按照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 来选择综合因子代替原来的指标。

如表2-1所示, 我们从中选取三个综合因子, 这三个综合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952%。说明这三个综合因子包含了原有6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用这三个指标对上市航运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并以此来对它们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是合理的。

其次, 我们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2所示:

由于初始因子解各主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是很突出, 所以需进行因子旋转。经过因子旋转后, 公共因子对的贡献率不改变, 但每个公共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贡献率不再与原来相同。对原始因子进行正交化旋转后, 得到因子载荷矩阵, 如表2-3所示:

由表2-3结果, 我们可知:

其余以此类推。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 公共因子F1在X2 (销售净利率) 、X4 (净资产增长率) 、X6 (净利润增长率) 上载荷值很大, 这四项指标主要反映了一家公司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F2在X1 (净资产收益率) 、X3 (资产负债率) 上载荷值很大。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一家公司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F3在X5 (总资产周转率) 上载荷值很大,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了一家公司的经营能力。

最后, 计算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三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得出各上市航运公司的综合得分F。如表2-4所示:

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2-4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远航运、海峡股份、招商轮船、中海集运等9家公司综合得分为正, 其中, 宁波海运及中海海盛综合得分在0分左右。亚通股份、长航凤凰等四家公司综合得分为负。总体来说, 综合得分为正的公司综合经营绩效较好, 尤其是综合得分排名考前的前7家上市公司。综合得分排名靠后的几家公司综合经营绩效较差, 这一点亦能从相关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尤其是综合得分排名最后的亚通股份, 其综合得分远低于其它上市公司, 并且各因子得分均为负值。由此可见, 该公司经营绩效确实较差。

另外, 对于海峡股份来说, 虽然它的综合排名很高, 排在第二位, 但是其第三项反应公司经营能力的因子得分为负数, 说明其经营能力水平较低, 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管理。其他上市航运公司都可根据综合得分来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 并根据各因子得分找出自己的问题。

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和第二两个综合因子在上市航运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权重占到了74%以上,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所以, 对于现今的航运公司而言, 不断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尤为重要。

另外, 虽然近年来我国航运公司的船队规模在不断扩大, 但相对于欧美的一些老牌航运公司而言, 我国的航运公司依然需要不断壮大自己。而壮大自己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公司的经营绩效, 所以, 希望我国的上市航运公司能够找到各自不足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 本文在综合评价公司经营绩效时只考虑了财务指标, 而其他一些指标, 如公司的人才储备、领导人的决策能力、顾客满意度等很难量化, 如何使这些指标能够量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模型, 选取2010年年报数据作为样本, 对我国13家上市航运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经营绩效分析对比, 并进行因子打分, 按因子综合得分排名, 以此对他们的综合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航运公司,因子分析,财务指标

参考文献

[1]孟旭东.海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中国水运, 2010 (4) .

[2]李钢.财务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 2007 (2) .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4]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林雷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应用[J].中国软科学, 2008 (3) .

8.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上市公司;投资并购;投资者关系

一、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及其演进

行为公司金融作为公司金融领域里面的一个研究的热点,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定论。行为公司金融理论最早始于人们对有效市场假说的反思与批评;其心理学基础主要是认知偏差、过分自信、视野理论(心理账户)三个。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基本关注对象乃是管理者的非理性管理与投资者德非理性投资以及这种管理与投资对公司资本配置与绩效的影响。

要较为全面的了解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必须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充分认知,也就是其心理学基础。具体来说,一是认知偏差。人都厌恶损失,我们知道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都希望避免损失获得收益,但是这并不是人们完全绝对厌恶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选择赌上一把,但却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人们厌恶的不是风险而是损失。二是过度自信的相关问题,管理者对于自己的判断能力缺乏理性考量,过于有信心。投资者也在某些程度上认为其他投资者的决策都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诸多投资者共同的心态就是只相信自己的决定才是对的,但事实却常常并非如此,甚至是背道而驰。过度自信问题的基本根源在于管理者、投资者对概率事件常常出现偏差性的预测与估计,对一些小概率事件过高估计其发生的可能性,并由此产生了一种错觉。三是心理账户,心理账户的基本定义是指财富所有者根据其拥有资金的来源、所在以及资金的用途等相关因素对说拥有的资金进行的一种特殊归类,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的资金都是等价的,但是人们并不认为这种等价实际存在,人们倾向于运用心理账户进行投资。

Barberis与Thale于2003年从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里放宽理性经济人基本假设中的部分基本条件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分析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市场上的行为人决策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刻画。由此,行为金融学理论衍生出基于信念的模型以及基于偏好的模型,二者的区别在于理性假设修正的主要出发点不同。前者主要应用的心理学基础是情感心理学以及认知偏差及决策判断偏差;后者主要利用前景理论的一些假设来考虑投资者的偏好特征。

二、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的主要困境

一是管理者非理性的公司进行管理。一般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个影响因素来自于公司内部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所谓非理性行为指的是人们会在基本的心理倾向上将固有得行为偏差达成一个共识,遗憾的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公司的日常生产和经营决策很难或者说根本无法察觉到其自身行为的心理偏差,从而难以采取措施对其经营管理及决策的非理性行为做出修正,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者的生产经营以及决策结果旧带有不可避免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观性,换句话说,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所采取的非理性的主观决策常常使得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中产生种种非理性的决策判断结果存在。显然,我们不难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在其主观意识上经常性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科学的合乎理性的,导致其先入为主的认为其在经营决策中所作出的决策也是可以令人满意的理性的结果,实际上,管理者的非理性决策也使得上市公司的决策带来不可控制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的决策还往往受过度自信心理的驱动,在涉及收购、兼并以及重组等一些重大的投资决策过于乐观,导致投资决策出现失误。

二是投资者之间关系不明确。当前由于上市公司普遍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产权所有者与公司实际管理者之间的分离,由于缺少相应的激励措施及规制政策,使得所有者并不了解公司的具体运行情况,而管理者又缺少动力进行良好的经营管理或者存在寻租现象。

三是公司经营管理中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如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甚至董事、监事在内,在2009年的半年报与第三季度报告尚未披露的时候,也就是这段时间尚属于禁止买卖本公司股票的窗口期,但是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却从事乐交易行为,甚至是短线交易这种违规交易,对本公司股份进行买卖,这些行为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事实上,这种违规操作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三、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上市公司经营决策路径选择

一是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管理者的理性管理。一个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对企业权力的监督和控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进行咨询,尤其是在某些重大决策时,必须引进外部咨询。外部咨询的独立性,可以让与投资项目无任何利益关系的外部人士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来,从而可以避免内部高管人员进行自利的决策行为。

二是理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本应属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自觉行为,该是公司上市时就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与生俱来的行为,是公众公司证券产品和社会形象在资本市场上的一项主动性和持续性的营销工作。与中国资本市场正向理性回归、投资者的股东意识逐步强化相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IR意识至今仍相当淡漠,缺乏培育资本市场形象的自觉意识,尚未建立起与投资者长期沟通的工作体系,更未作出如何开展公司IR的战略安排。

三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要做到合法合规。上市公司的经营应该要实行必要信息公开化,合法合规,上市公司收购重组都必须有相应的较为健全的法律框架,法律环境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近年来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实践表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并购重组行为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机制,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的合规部门或者法务部门以及其他的负有监督责任和义务的部门对该公司的并购、重组甚至是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都要作合理的监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少军,行为金融理论的前沿发展[J],经济评论,2003(01);

[2]徐女原,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对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解释[J],生产力研究,2004(10);

[3]周杰,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的金融市场有限理性研究[J],经济师,2005(03); [4] 崔巍,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及在我国的实践意义[J],中国软科学, 2010(04);

9.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九

一、宅急送公司发展背景及其概况

宅急送公司成立于1994年,原名“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宅急送拥有32家直营分公司,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有3000多个经营网点,网络覆盖全国2000多个城市和地区;与国航等11家航空公司进行合作,780条航线,近5000个航班;全国班车运行线路900多条;全国拥有25万平米的仓储配送中心,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安防设备、操作系统,提供“总仓+分仓”的一体化仓储解决方案;三位一体的集散平台,配置装卸机、笼车笼筐、分拣线,提升了货物分拣效率。还有强大的ERP系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PDA、POS的投入使得货物跟踪更顺畅、资金管理更安全。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宅急送和客户之间数据实时交换,管理效率更高。宅急送拥有近2万员工,根据客户的发货规模设立专职项目组,全力保障客户的货物操作。并且有着宽松、民主、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出来的宅急送人以“不言实行,忠效为先”的精神,挑起了中国快运追赶世界水平的重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宅急送在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出现漏洞,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民营企业共有的弊病。下面对其经营发展的经营进行分析,找出它的核心竞争力,为其拟定发展策略。

二、宅急送经营环境分析

一个企业的经营环境分析,通常包括对其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这些都是与企业发展所密切相关的因素。通过对这些环境因素的分析,能透彻的看出企业发展的优缺点和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根据环境分析所得出的具体数据,才能为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

(一)宅急送内部经营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势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于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具体表现如下,优势:

1、网络优势和路网优势。

2、完善的系统追踪系统。

3、精准的战略定位。宅急送选择的市场定位是国内快速物流服务,即门到门快递服务精准的战略定位。

4、在创业之初宅急送就设计了自己的LOGO形象,注册了“宅急送”的商标,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

5、增值业务。仓储,标准库房,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安全性高。

6、雄厚的资金积累。

7、价格低,在中端市场非常有竞争力,价格灵活。

劣势:

1、宅急送是选择同业多元化,忽视了物流行业应该做精、做深、做大、和全球化。

2、管理落后。宅急送属于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家族中很多人在公司的关键部门任职,导致公司新血液注入较少,严重限制了公司机构模式的优化发展,且机构庞大但却臃肿,不易控制。

3、装备现代化,作业信息化等仍没有普及,致使分拣工作困难。

4、竞争力差。作为民营快递企业的领头者,宅急送虽然送货价格低廉,但是服务质量较差,员工素质偏底,代理费用高,服务项目不齐全。

5、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发车频率低,远距离运输费用高,成本高。

6、经营不善,对市场扩张缺乏有力的财务支持。

7、只拥有有限的固定资产。

(二)宅急送外部经营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争的等不同范畴。

机会:

1、速递市场的前景广阔,细分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小件快递行业,发展潜力巨。

2、物流发展速度与快递市场规模发展呈线性正向关系。

3、新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电子商务行业的兴起,使得人们对快递业需求量的增大,快递业因此迅猛发展。

4、新形式。近几年,国家有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和规范民营快递企业,为宅急送的发展提高良好环境。

5、代理费用高,经营成本大,降价有空间。

6、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快递的高速增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威胁:

1、竞争强烈,对外开放引来的国际快递企业及邮政专营进入,再加上同行竞争。

2、运输体系的不完善。

3、客服不够好。

三、宅急送的经营发展策略

宅急送的发展战略是: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利用自己多年的牢固根基和优秀的网络平台,在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不断进取,两年内做稳国内民营快递第一企业的宝座;之后开始挑战国外的物流巨头,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渐冲击国际的快递市场,不只是要做中国的第一快递企业,最终也要叫世界人知道宅急送。为了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具体发展策略: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只有不断的加强网点的建设,使得宅急送的网络布局遍及大多数一二级城市,最终做到沿海内陆一条龙服务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采用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这是目前较先进的高科技速递工具,收货司机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递送记录,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纸上递送记录,让收货人的签名数字化。

3.开辟业务新领域。整合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优质及个性化服务正成为快递行业赢取客户,赚取超额利润的主要趋势。

4.实行内部改制和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公司外部要扩张分公司管理模式,也可以效仿国外巨头,设定这样一类分公司,它们既不是代理、亦非加盟,而是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他们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国甚至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公司快递服务的质量。

5.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速递业务作为终端物流服务,速递人员要直接面对面地与客户打交道,速递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企业开拓新客户,巩固老客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把提高速递人员的素质看得格外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员工的培训从品德、仪表到对客户说话的语气都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只有良好的企业的形象,才会增大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6.兼并与融资。宅急送从发展至今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针对当前宅急送的形式,可以选择兼并小型民营企业、招揽有实力的股东入股,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待到公司资金和管理稳定之后,上市融资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四、结束语

以宅急送为首的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只有在途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走的更远。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就是对竞争的较量,最终的胜利者唯有实力雄厚者,只有通过各种合理的手段来强化、锻炼自己才是制胜关键。所有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也

10.保险公司经营分析论文 篇十

中国建材工业规划研究院 张士秀

上市公司是行业中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信息公开透明、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和先导作用的企业,分析上市公司业绩、效率和增长方式,不仅对投资决策,而且对了解掌握行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主要以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为建材及相关产业的43家公司年报为依据,对其2011年经营业绩、效率、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剖析,同时对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材、中材股份等两大央企H股作简要分析,以便投资者和业内人士参考。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的企业年报和行业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仅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还望进一步研讨、指正。

一、上市公司概况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信息,目前在A股上市、主营业务为建材生产和服务业的上市公司约43家(不含创业板),其中:沪市21家,深市主板8家、中小企业板14家。按行业分,水泥17家、平板玻璃6家、玻纤玻钢2家、建陶卫浴3家、管业4家、其它及建材综合类企业11家(见附表1)。建材上市公司企业数虽只占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0.19%,但年末总资产、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分别占16.97%、6.83%、6.17%和13.84%。可见其资产规模、经营规模和盈利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经营业绩和效率

(一)营业收入

43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307.20亿元,平均经营规模53.66亿元。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442.56亿元,增长23.73%。增速比全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高/低?百分点。营业收入增加最多的三家公司依次是:海螺水泥增加141.46亿元,金隅增加55.55亿元,冀东水泥增加46.64亿元。增长最快的三家公司依次是:巢东股份增长71.39%、瑞泰科技增长65.32%、西部建设增长54.03%。

(二)营业利润

2011年43家上市公司有7家营业利润为负,表明当年经营业务亏损,亏损面16.28%,亏损企业亏损额11.08亿元。亏损企业中,水泥板块3家:秦岭水泥、ST狮头、ST金顶;玻璃1家:洛阳玻璃;建陶卫浴2家:成霖股份、斯米克;建材综合类1家:棱光实业。亏损最多的三家公司依次是:ST狮头2.65亿元、秦岭水泥2.13亿元、斯米克1.95亿元。

抵消亏损后,43家公司2011年仍实现营业利润34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8.94%。营业利润增长最多的三家公司全部是水泥企业,依次是:海螺水泥增长73.44亿元,天山股份增长7.81亿元,华新水泥增长7.39亿元。营业利润增长最快的三家公司是:福建水泥增长12.64倍,四川双马增长8.03倍,巢东股份增长5.28倍。值得关注的是,利润增长反差很大。水泥板块半数以上企业成倍增长,而其它企业大部分负增长。其中:平板玻璃和建陶卫浴板块所有企业、管业板 块4家有3家负增长。说明行业经营形势下滑,赢利空间缩小。

(三)税收贡献

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上缴各项税费221.96亿元,获得税收返还28.56亿元,税收贡献额193.4亿元,综合税赋率(税收贡献额占营业收入比)8.38%,税收贡献占营业毛利润的30.47%。税收贡献比2010年增长69.55亿元,增长率56.16%。综合税赋率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占营业毛利润的比率提高4.5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增长最多的三家公司依次是:海螺水泥增34.34亿元、增长1.02倍,金隅股份增10.06亿元、增长1.64倍,华新水泥增5.99亿元、增长1.13倍。说明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仅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支撑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四)所有者权益与每股收益

2011年末建材上市公司全部净资产(所有者权益)1750.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1.37亿元,增长21.63%。每股收益从-1.21元到2.91元。收益为负值的公司4家(ST狮头-1.21元,斯米克-0.4343元,秦岭水-0.2505元,成霖股-0.24元),其余每股收益在0.5-1.0元之间的有16家,超过1.0元的8家,两类合计占半数以上。说明去年多数建材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仍表现不错。每股收益最高的三家公司依次是:天山股份2.91元,海螺水泥2.19元,宁夏建材1.81元。

(五)主要经营效率指标

1、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毛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比。主营业务毛利润是衡量营业收入与直接经营成本(制造费)差额,反映 市场供求关系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重要指标,与企业营销、管理、财务等费用及投资、资产、营业外收支无关。2011年43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大体在20-30%之间,平均27.51%,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高11.13个百分点,比上年高1.89个百分点,说明上市公司总体经营状况不错。但进一步细分则发现,主要是水泥企业毛利率提高较多(提高4.51个百分点),其它除中国玻纤、棱光实业、金隅股份、中材国际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毛利率降低,说明市场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

2、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它是计算了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资产减值、投资和汇兑收益、公允价值变动以后企业所获取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是衡量企业在不考虑营业外收支的情况下,通过全部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的能力,不仅于外部市场有关,而且与企业内部管理有很大关系。2011年43家公司平均营业利润率14.79%,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高6.51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说明上市公司比同行业一般企业竞争力强,每实现单位营业收入所获取的营业利润较高。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进一步细分发现:除了12家水泥企业营业利润率比上年有所提高之外,其余31家企业营业利润率全部低于上年。2011年营业利润率最高的三家公司依次为:海螺水泥30.75%、巢东股份26.74%、尖锋集团21.89%。

3、净利润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比。净利润是企业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之后的净收益,是企业最终得到 的利润。净利润率反映了企业每实现单位营业收入最终所能获取的净收益。2011年43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率12.98%,比上年高0.85个百分点。净利润率最高的三家公司依次是:海螺水泥24.3%、青松建化22.25%、巢东股份20.8%。

4、总资产报酬率:报酬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与平均总资产之比。反映了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报酬率11.75%,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但比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低2.31个百分点。表明上市公司总资产运营效率不及建材一般企业。

5、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之比。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是衡量企业运用自有资本获利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所有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指标。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78%,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但只有水泥板块提高5.9个百分点,其它所有板块、绝大多数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上年。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三家公司是:巢东股份43.01%、中材国际39.08%、江西水泥31.68%。

6、全员劳动生产率:毛利润与在职员工人数之比。反映了企业平均每名在职员工所创造的社会新价值量,与企业性质和类别有很大关系,一般不做横向比较,但从企业本身的纵向比较可看出其经营效率的变化。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5.52万元/人,比上年提高4.01万元/人。其中:水泥板块33.6万元/人,提高 9.59万元/人;玻璃板块19.82万元/人,降低2.43万元/人。

7、劳动报酬毛利率:营业毛利润与支付给员工及为员工支付费用之比。反映了企业每支付给员工单位工资福利等费用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新价值量。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平均每万元劳动报酬所创造的毛利润3.9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劳动报酬毛利率最高的三家公司依次是:海螺水泥8.2万元、巢东股份7.84万元、塔牌集团7.49万元。

三、杜邦分析

杜邦分析是由美国杜邦公司首先提出并采用的一种用以分析评价企业权益盈利能力及其来源构成的基本方法。该方法认为,企业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益率是企业所有者或股权投资者最看重的企业价值指标,它是由营运效率、资产使用效率和财务杠杆共同作用的结果,即: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应力求尽可能提高此三项比率指标。但实际经营中,因企业类别和性质不同、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不同,三项指标差异很大。比如:奢侈品经营主要靠营业收入利润率赚钱,资产周转很慢;大型超市主要靠资金周转赚钱,而营业收入利润率很低;银行主要靠借贷(债务比率、财务杠杆)赚钱,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都低。对于一般制造业,三项比率不可能长期偏重于任何一项,必须保持适当比例。其中营业收入利润率是基础,当营运效率较高时,应同时尽可能加快资金周转,必要时应在控制长期债务风险的 前提下加大短期融资,走“借钱生钱”之道。但如果营业收入利润率过高,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率甚至达到“暴利”时,根据市场竞争法则,企业应意识到营运效率的不可持续性,必须想办法使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率降低时,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适当提高债务比率,以维持企业净收益和对投资者的回报。

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78%,其中:营业收入净利润率12.98%,总资产周转率0.6,权益乘数(财务杠杆、债务比率)2.39。由此可见,建材上市公司净收益主要来自于营业收入和负债经营,资产周转较慢。

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三家公司其利润来源结构分别为: 第一:巢东股份:净资产收益率43.01%,营业收入净利润率20.8%,总资产周转率0.75,权益乘数2.77。可见赢利主要靠营业收入和财务杠杆,资产周转较慢。如此高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率恐难持久,因此必须加快资产周转,并适当控制债务风险。

第二:中材国际:以建材装备和工程服务业为主。净资产收益率39.08%,营业收入净利润率6.21%,总资产周转率1.36,权益乘数4.61。可见三项比率都比较高,企业运营比较健康,但应注意进一步提高营运效率,适当控制债务风险。

第三:江西水泥:净资产收益率31.68%,营业收入净利润率13.86%,总资产周转率0.83,权益乘数2.75。盈利模式与巢东股份相似。

四、增长方式分析

(一)技术进步和索洛余值

“索洛余值”指的是产出增长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的那部分剩余增长,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提出的一种分析经济增长和广义技术进步的理论方法。该方法认为,经济产出的增长是由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的结果,在特定生产关系(生产函数)条件下,如果计算出了劳动和资本(包括各种有形、无形资产)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则剩余部分(即“索洛余值”)便是技术进步带来的贡献,包括生产技术、法规制度、管理效率、员工素质、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改善和提高,可视为“广义技术进步”。

本文以2010-2011年43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作为“产出”,以年支付给员工或为员工支付的费用作为“劳动投入”,以年平均资产总额作为“资本投入”,运用C-D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劳动和资本投入产出弹性,并以此计算出2010-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广义技术进步率约为16.7%。也就是说,假定市场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边际产出不变,2011年建材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约有38.9%是由劳动(人力资源)投入增加带来的,有41.8%是由资产投入增加带来的,剩余约不足20%是由广义技术进步带来的。说明建材上市公司总体上仍属于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增长支撑的粗放型经营。按此模型假定,2011年43家上市公司,除少数几家公司因样本数据异常被排除之外,其余各家公司技术进步贡献率最高的三家公司依次是:巢东股份80.03%、西部建设47.57%、福建水泥47.05%(见附表2)。

(二)数据包络分析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测定全要素生产率(TFP)或技术进步贡献率有很多种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除采有生产函数进行回归分析之外,数据包络分析(DEA)也是一种较为科学、先进并被广泛采用的方法。该方法以一组同类型的经营单位(也叫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以最大投入产出比为目标函数,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数据点的外包络面(生产前沿面),并由此计算每个经营单位的相对效率。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不受产出和投入变量个数限制,不需要分析人员主观确定权重,比较全面客观。该方法有两方面的应用价值:一是对同类型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横向对比。不仅可以找出处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先进标杆企业和每个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的效率差,而且还可以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并计算出差距量,以便落后企业有的放矢改进提高。二是对同类型企业不同时期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纵向对比,计算生产率指数的变化,如最具代表性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不仅可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TFP),而且还可以计算技术进步(Tech)、纯技术效率(Pech)和规模效率(Sech),对于分析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规模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43家建材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营业收入、营业毛 利润作为产出变量,以营业成本、工资福利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年平均总资产作为投入变量,构建DEA模型,运用DEAP2.1软件,从以上两方面做了实证分析。因数据繁多,不便一一列举,以下只是部分分析结果:

1、横向对比分析

因模型要求所有投入产出量必须大于0,而两家ST公司(狮头、金顶)经营异常,为满足建模需要将其剔除,剩余41家上市公司参与对比。计算结果:有13家公司(江西水泥、同力水泥、四川双马、塔牌集团、巢东股份、海螺水泥、福耀玻璃、伟星新材、海螺型材、海南瑞泽、西部建设、东方雨虹、中材国际)2011年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高,处在生产前沿面上,属于标杆型企业。其余28家与13家企业相比,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距(见附表3)。

如冀东水泥:综合效率为87.3%,技术效率96.1%,规模效率90.9%,而且规模效益处在递减状态。冀东水泥2011年营业收入157.28亿元,营业毛利润47.29亿元。如按标杆企业衡量,在其投入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营业收入、营业毛利润应分别达到163.64亿元和53.61亿元。产出不足额分别为营业收入少6.36亿元,营业毛利润少6.32亿元。从另一角度分析,假若2011年营业收入和毛利润不变,则其管理费可减少9.97亿元,工资福利费可减少1.2亿元,年平均总资产可减少131.6亿元。

秦岭水泥:综合效率为61.7%,技术效率62.5%,规模效率98.7%,规模效益处在递增状态。秦岭水泥2011年营业收入5.69亿元,营业 毛利润0.14亿元。如按标杆企业衡量,在其投入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营业收入、营业毛利润应分别达到9.11亿元和3.49亿元。产出不足额分别为营业收入少3.42亿元,营业毛利润少3.27亿元。若保持2011年营业收入和毛利润不变,则其管理费可减少0.68亿元,工资福利费可减少0.22亿元,年平均总资产可减少3.39亿元。

2、纵向对比分析

剔除两家ST公司后41家上市公司2011年与2010年对比结果(见附表4):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指数0.961,表明2011年只相当于2010年的96.1%,降低3.9%。其中:技术进步指数(Tech)1.015,比上年提高1.5%;纯技术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指数(Pech)0.959,比上年降低4.1%;规模效率指数(Sech)0.961,比上年降低3.9%。上述结果说明41家上市公司2011年与2010年相比,投入产出总效率降低,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致,而总体技术水平(生产前沿面)较上年有所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多的三家公司依次是:巢东股份TFP1.382,Tech1.323,Pech1.000,Sech1.045;海螺水泥TFP1.174,Tech1.174,Pech1.000,Sech1.000;塔牌集团TFP1.167,Tech1.156,Pech1.000,Sech1.009。

五、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年末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衡量了企业利用借款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了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2011年末43家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58.23%,总体处在较安全合理的水平。但个 别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比如:ST金顶资产负债率已高达156.13%,年末净资产为-5.22亿元,已资不抵债。洛阳玻璃94.44%、秦岭水泥93.99%,也应警惕其债务风险。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之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基准应在1.0-2.0之间,其中1.5-2.0较为安全合理。2011年末43家上市公司流动比率平均为1.04,相对偏低。其中:低于1.0的企业有20家,14家为水泥企业,占水泥板块企业面的80%以上。因此水泥上市公司应特别关注短期债务问题。尤其是除ST金顶0.05之外,秦岭水泥0.14、福建水泥0.42,更应引起高度警惕。

3、速动比率: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认为基准应在0.5-1.0之间,其中0.75-1.0较为安全合理。2011年末43家上市公司平均速动比率0.69,相对偏低。其中低于0.5有10家。尤其是除ST金顶0.01、秦岭水泥0.07、福建水泥0.28之外,同力水泥0.34、北新建材0.36、斯米克0.38,也应引起警惕。

企业债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多变、较难把握的问题。财务报表和以上指标虽然重要,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实性,不能真实反映一些表外因素,比如:无法评估企业未来资金流量,无法对存货、应收帐款的价值变动作出判断,无法反映企业资 12 金融通情况等。因此只能作为参考,如要投资或做出更准确判断,还应做更具体详尽分析。

六、两大建材央企H股业绩简要分析

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是建材行业两大央企和龙头企业,也是利用整体优质资源在香港H股上市的企业。因港股和A股年报报表格式和内容有所差异,加之两大公司H股中已含了其控股的A股企业,因此不能也不宜与A股企业做同等分析。只能对其披露的一些重要指标做简介对比。

(一)业绩效率

1、营业收入:2011年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分别为800.58亿元和507.0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3.99%和13.95%。

2、营业利润:中国建材143.15亿元,中材股份48.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4.51%和16.5%。

3、所有者权益:2011年末中国建材376.11亿元,中材股份236.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7.13亿元和29.7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4.81%和14.42%。

4、主营业务毛利率:中国建材26.63%,中材股份21.29%,均略低于43家A股公司平均水平。中国建材比上年提高5.07个百分点,中材股份降低0.94个百分点。

5、营业利润率:中国建材17.88%,中材股份9.63%。分别比上年提高6.14和0.21个百分点。中国建材比同期建材A股公司高3.09个百分点,中材股份比同期建材A股低5.16个百分点。

6、净利润率:中国建材14.42%,中材股份7.82%。分别比上年提高4.3和0.15个百分点。

7、总资产报酬率:中国建材10.77%,中材股份6.77%。均低于同期建材A股公司平均水平。

8、净资产收益率:中国建材32.81%,中材股份17.90%。中国建材比A股平均高14.03个百分点,中材股份比A股平均低0.88个百分点。

(二)杜邦分析

中国建材32.81%的净资产收益率来源:13.42%(营业收入净利润率)×0.59(总资产周转率)×4.12(权益乘数);

中材股份17.90%的净资产收益率来源:7.82%(营业收入净利润率)×0.69(总资产周转率)×3.31(权益乘数)。

说明两大公司资产运转效率较低,主要靠负债和营业利润为企业所有者获利。而中国建材营业净利润率比中材股份高70%多。

(三)偿债能力

2011年末中国建材和中材股份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76.25%、0.59、0.47和70.39%、0.96、0.74。资产负债率均已突破70%,流动比率均低于1.0,尤其是中国建材速动比率低于0.5,因此,两大公司应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对债务风险引起高度重视。

七、启迪和建议

1、通过本文分析发现,建材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差别很大。但从总体上看,除两家经营异常的ST公司外,水泥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率 极好。营业收入、利润、利税、总资产、净资产等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包括平板玻璃、陶瓷卫浴、玻纤玻钢、新型建材及制品等在内的其它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经营形势比较严峻。表明受整个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对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下游产业的打压已经产生明显效应。水泥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不仅服务于房地产业,而且作为砂浆或混凝土主要原料其应用几乎涵盖了投资和建设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交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结构调整、刺激内需政策的拉动下仍较快增长,对水泥需求总体上属于利好。这实际上就是造成水泥行业近几年大量扩张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企业家和投资者有时只考虑眼前或近期利益,当投资一旦实现预期回报之后如果经营恶化可随时收回资金并转投其它领域,但这种纯资本运营和炒作导致行业经济大起大落,对于繁荣过后所留下来的过剩产能、闲置资产和富余劳动力,以及对行业和社会产生的冲击、破坏和负面影响不得不引起政府和业内人士担忧。这也许就是我们为什么一面强调产能过剩,呼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而另一方面却出现大规模重复建设的真正原因和难点所在。

2、多数行业和多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预示着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经济走势将呈现下行态势。但在企业普遍存在受市场萎缩、成本上升双重挤压的不利环境下,企业税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提升,其政策的合理性和调控目标及预期值得反思。

3、通过杜邦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发现,大部分建材上市公司 在近几年建材经营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利于财务杠杆作用赢得了十分可观的收益,但从短期过高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过低的总资产周转率,过低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看,许多企业存在债务风险隐患,如果一旦经营形势恶化,这种隐患就有可能变成现实灾难,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因此建议这类上市公司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预先筹划和化解债务风险。

4、经济计量学和数学模型分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不断学习和引进了许多西方比较先进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际加以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其中的有些内容就属于此类尝试性实证分析。由于此类方法大多有许多假设或约束条件,应用时必须加以注意,否则有可能得出脱离实际甚至是错误的结论。比如:本文所采用的C-D生产函数、广义技术进步、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最基本的一条假设就是研究对象必须是“同一类企业”,而且类型越接近、样本数量越多,结论越准确。本文因受时间、目标和数据来源限制,将40多家建材上市公司作为“同一类企业”进行分析,不仅类别划分过粗,而且样本数量也少,所以分析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尝试和参考。假若将全国数万家规模以上建材企业或几千家水泥企业作为“同一类企业”,运用其多年运行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必然有所不同,而且肯定更符合实际。因此,建议建材行业尤其是从事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研究的业内人士应重视行业数据信息的系统化采集、积累和更新,更多地关注、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进行实证研 究,以提高经济研究和决策水平。

上一篇:新规范监理员须知下一篇:初中语文说课稿《斑羚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