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精选8篇)
1.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 篇一
企业文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基础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形成之中,有人把企业文化归纳为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向上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企业精神,以及管理制度等等,作为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合是有道理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于社会主义企业中特有的党的政治工作系统,主要任务是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启发全体职工的思想觉悟,培育“四有”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正面灌输、系统教育、个别谈心等方法,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尽管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概念上有某种差异,两者又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交叉点。从某种角度看,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你不能代替我,我不能代替你。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加强和创新。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又是企业和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企业精神,强化企业凝聚力,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出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有助于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协调、和谐和互相理解的氛围,为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服务。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下达到统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为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不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变得越来越讲究实际。特别是人们的文化心理、精神追求的多样化、复杂化都给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企业的形象往往要靠企业文化来塑造,有时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靠企业文化作为载体来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和文化必不可分,没有文化就没有经济,所以有一种说法叫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两个特征,一是法制化的经济,一是高文化的经济。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只有真心实意依靠企业全体职工,让群众自我参与,参与建设,参与创造,参与探索,参与发展,企业文化才能永葆青春。现代化生产越先进、越发展,人们对企业精神文化的需求越高、越切。实践证明,一个不注重文化的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是能赚钱的企业,但却是一个单调沉闷的企业,没有生机的企业,最后也一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2.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制度建设之路, 主要进行了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企业无章可循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企业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职工多已驾轻就熟。然而, 却有一些企业认为“制度万能”, 进而把制度当成了管理的全部, 这就未免失之偏颇了。比如,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 一些人产生误解, 以为企业与劳动者只有雇佣关系, 没有看到本法的精神实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重大举措。员工除了与企业存在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关系, 并要遵守企业合法合理的规章制度外, 二者间还应有一种情感关系和心理契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 确实到了应该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对于企业来说, “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虽然二者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企业运行要受到历史、外部环境、内部成员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文化就是在它们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状态。就制度而言, 无论制定的初衷是让其多么周密, 但也不可避免百密一疏。而文化则是无所不在的, 企业现实的方方面面都通过文化体现出来。文化的许多内涵是制度所未能涉及的。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对于企业来说, 规章制度就是其“家规”, 它不仅是企业组织劳动、实现经营目标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 而且也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尽管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公司运作, 提高员工效率, 但它不是万能的。制度是一种不完全的合约, 它不可能覆盖管理的每个细节。更重要的是, 仅靠它不可能充分焕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心和创造力。如果仅有制度而无企业文化的建设, 则员工缺少心理契约, 企业的制度成本就会很高。仅以制度管人, 还会使人觉得自己就是企业机器的一个零件, 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抑感,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人才流失, 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众所周知, 航空业的规章制度是相当严密的, 如民航总局规定机长如果对降落缺乏信心, 就应返航。这本来是对安全的周密考虑, 但由于缺少文化的基础和引导, 去年就出现了东航飞机“集体返航事件”。由此可见, 克服制度管理的局限性, 还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制度若无文化的引导, 执行就不可能到位, 甚至可能“变味”。美国管理学者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家往往有个误区, 认为把散在地上的红薯装到麻袋里就有合力了。其实它们还是一个个的, 并没有打成浆, 形成新的质与合力。”这里的“麻袋”大致相当于“制度”, 而“打成浆”的过程, 则可看作“文化”的过程。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对管理的一次革命。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首先,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劳动合同之外的第二个契约——心理契约。这个心理契约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文化承诺, 它用企业的价值观统一职工的行为, 用一种强大的、无形的群体意识教化职工, 使职工按照组织的目标去行动已非被迫, 而是在遵循企业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其次, 文化优劣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着制度的成本。当企业所倡导的是优秀文化, 且员工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度较高时, 企业的制度成本就低;反之, 企业的制度成本就高。《Z理论》的作者、美国企业管理学者威廉·大内说, 文化是可以部分地代替发布命令和对工人进行严密监督的专门方法, 它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又能发展工作中的支持关系。
制度是硬管理, 是公开的、明确的而且是合法的, 它强调管理中直接、量化的一面, 重视科学与规范的作用;文化则重视人的精神价值的开发和群体感受氛围的作用, 注重协调人际关系, 树立共同价值观, 培养富有感情的文化氛围, 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企业管理中, 制度与文化永远是并存的。制度再周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所以, 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当然, 由于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有差异性, 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完全协调一致, 光靠文化管理也是不行的, 所以文化管理也不能替代制度管理。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 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二者的关系, 可用海尔公司的“斜坡球体论”来解释:企业如同爬坡的球, 由于受市场竞争和职工固有惰性的影响, 如果无止动力就会下滑, 所以需要制度管理;同时也需要牵引力——即“文化管理”, 企业才会发展。制度因文化而产生, 反过来又强化文化, 促进一种文化的形成。脱离了制度的维护, 已经形成的文化也会渐渐消逝。所以说制度对文化起着促进和维护作用, 什么样的制度就能培育什么样的文化。企业对于希望形成的文化, 如果不从制度创新入手进行培育, 往往容易形成空中楼阁。同样, 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只有把文化因素有机地融入制度管理, 使企业独特的精神、经营理念、组织形式、管理风格等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体现, 企业文化才能“落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另外, 我们还应该关注两个问题。第一, 西方学者对管理中的制度与文化比重有过形象的比喻:管理就像漂浮的冰山, 露出水面的三分之一, 相当于有形的制度管理;隐在水下的三分之二是无形的文化管理, 它不仅比重大, 而且是基础, 决定制度的特色和效率。具体到某一个企业, 二者的比重如何, 还要进行具体分析。如前所述, 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 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 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限”, 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更多地强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 强调内在的自觉与自律, 是管理的“高境界”。实践证明, 在管理的初级阶段, 制度的比重较大;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升级, 文化所占的比重就会越来越大。当然, 二者永远是相辅相成的。第二, 我国企业切不可生搬硬套国外企业的模式。很多外资企业之所以青睐文化管理甚至淡化规章制度, 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固有的法律环境所致, 因此企业可以不必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 但不能由此就认为我们也可以淡化规章制度。
3.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篇三
王新福介绍说:“何谓‘务实’?对于东芝电脑的员工来说,有六层意思。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明确方向。员工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如果我们不清楚该往哪个方向走,那么做起事情来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公司会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其中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且行动须和目标一致。在公司里每天的事情很多,我们内部会要求每一位同事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行动。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里,有200家企业的CEO失败了,他们失败的原因不是他们制定的战略错误,他们的战略很正确,只是执行没有到位。这也是东芝电脑要求全体员工在行动的时候一定要跟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包括用户的服务,我们要提升用户的满意度,有很多具体的做法,包括我们总经理负责的团队,在整个服务方面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到用户。”
“第三,目标定下来后,就要持之以恒,直到目标实现为止。我们不要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挖坑,这样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第四,我们要重承诺,做不到的事情不会乱承诺,一旦做了计划,我们一定要做到。第五,古人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今天更讲究的一个法则是‘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这个法则也是东芝公司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用户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他们想要什么?在产品功能方面,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这需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王新福侃侃而谈,继续介绍说,“第六,务实的最根本含义就是要有行动而不是空谈。在东芝电脑的内部,包括新员工,包括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我们都要经常检讨,我们在做事方面是不是务实?”
在“创新”的理解上,王新福也和与会人员分享了东芝公司的独特内涵。
关于“创新”,首先是产品规划的创新。在中国,东芝上海公司需自己负责研发,但更多的工作内容是和产品规划、市场及服务有关。所以,东芝电脑在产品的规划方面非常讲究创新,尤其是在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大,消费者的需求不尽相同。
“创新”的第二个要求是“用户服务要创新”。东东芝电脑的服务团队,不仅体现在售后服务方面,更多的是在于防患于未然。在产品生产的前期,根据用户的需求,东芝电脑的服务团队会向ODM厂商提出产品生产方面的质量要求。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方面采取各种措施,让用户满意。
在渠道管理方面东芝电脑也有自己的创新。在大方向上,东芝公司的渠道管理和其他厂商相似,但是在细节上,东芝讲究的是经销商渠道的利润,渠道的管理,渠道的发展,以及东芝的品牌。
此外,王新福还重点谈了东芝电脑在解决问题上的创新性。
通常来说,人们在问题的解决上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解决一个点。比如遇到一个问题,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2、遇到一个问题,并且在这个问题上有类似问题存在,于是就解决这个点和这个面。3、当我们发现有一个点,同时又有一个面的时候,我们去解决他,同时在将来3月,半年,甚至一年时间里,这一类的问题还会不会发生?东芝公司要求员工在解决问题上要未雨绸缪,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点,也不仅仅是一个面,解决方案是要避免将来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关于“负责任”方面,体现在东芝公司对员工、用户及合作伙伴的责任上。
东芝公司的每一位经理人需对他的团队承担责任。该企业要求每一级的经理都要承担起对下属员工的培养、培训、提升等责任。在对待用户方面,东芝员工也要负起责任。据了解,所有东芝的员工,只要发现用户不满,不管是否其负责领域,都有责任去帮助协调,这是东芝公司“全员参与用户满意度”的做法。在个人的成长上,东芝的员工自身也需负责。王新福介绍说,东芝公司会为每一位员工设定职业发展规划并帮助他们成长,希望员工的成长,员工满意度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将好的服务传递给渠道和维修伙伴,进而再把这份满意传递给终端用户。东芝公司经常举办各种活动以提高合作伙伴的满意度及服务技能,据王新福介绍:“例如维修站举办‘技术大比武’活动,我们给维修站的工程师举办各种培训,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把东芝公司的最终目标落实到终端用户上。”
此外,东芝公司在“负责任”上还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据王新福介绍,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影响,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09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不到10%,远远低于07年的60%。虽然那时东芝全国的员工总数才200多人,但考虑到大学生就业严峻,中国公司依然向总部申请要求增加20个名额,并将全部名额放在了09年的6、7月份。于是联合高校找来一些大学生到东芝在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很多分公司实习,并派专人对他们进行培养,通过半年的实习,与有意向的学生签署劳动合同。
王新福说:“我举这个例子是说,像东芝公司这样的能够把我们全年的用工名额集中在1-2个月使用,并用6个月的时间去培养学生,做这些事情我们不是为了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的确,东芝公司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出了不少力,捐献了很多希望小学,在地震期间也有很多捐款。
企业就像一个人,利润是血肉,机制是骨骼,品牌是地位,文化是灵魂。东芝公司的“务实、创新、负责任”的企业文化,需要每一位员工都切实践行。只有这样,团队才更有凝聚力,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4.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 篇四
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也称为组织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诞生于美国,兴于日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产品以其质优价廉大举进军欧美市场,引起美国企业界人士的震惊。对于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来说,美国公司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日本强有力的挑战。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摩托罗拉、柯达、施乐等大多数美国王牌企业,都不得不在日本人面前“俯首称臣”。美国的家用电器产业甚至被日本人打垮,直到今天也不能恢复元气。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帝国大厦等美国的标志,也先后被日本企业所购并,迅速崛起的日本重重地摇动着美国经济。当时美国人纷纷惊呼:“总有一天,美国也会被日本人所收购。”当时,美国的一些管理学者研究发现美国的许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败于日本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国企业的组织文化的差异。日本在企业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发掘。自此以后,在管理学领域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定义也就得到相当程度的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和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考核日本企业后先后出版了四部论著:《日本企业管理艺术》、《西方企业文化》、《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寻找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这四部书的问世,标志着一种新的管理学派的出现和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
一般研究认为,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即导向功能、约
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辐射功能等,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研究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而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竞争的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的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5.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篇五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理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它代表企业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价值观,一个企业有别于另一个企业的根本区别就是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总是能贯穿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过去,看一个企业的业绩仅仅看账面,而现在,更多地看公司的文化及由此产生的凝聚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文化是企业持久发展的灵魂。1992年底,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商业厅转体成为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揭开了集团作为企业经营的新篇章。多年来,鲁商人用务实的作风,大胆的创新,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如今,鲁商已在齐鲁大地上收获了累累硕果。鲁商集团,扎根齐鲁,以诚信的服务、创新的理念、可靠的质量、刻苦的学习,成为山东商业巨头。而促使我们鲁商人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我们鲁商集团的企业文化,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以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丰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雄居五岳之首。智者乐水,泉水,是济南的生命和灵魂。,源于地下,凝天地精华,养万物灵气,一朝喷出,润泽八方.鲁商集团,兴于济南,拓零售,制药剂,建房屋,普教育,以优质服务,为大众创造完美生活,以诚挚之心,造福百姓。
小的公司靠人,中等规模公司靠制度,大公司靠文化!但无论大小,无论民营还是国营,文化都是提升员工意识的最好的方式。市场经济初期,商品供不应求,这时候企业力主要取决于商品力,也就是说谁生产的商品
多谁的利润就多。后来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只靠商品力不够了,还要有广告等营销手段,这就是说,企业力要靠商品力加上销售力。而再往前发展,就是人们认识到,商品力加上销售力,还需要有企业形象的作用,这就是说,企业力等于商品力加销售力再加上形象力。由科技进步所推动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自觉地进行形象建设,而企业形象建设又带动着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员工要提高、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注意思想意识修养,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服务竞争,背后是员工综合素质的较量。而一个好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的高低,除了取决于员工本身,很大方面上来源于企业文化的熏陶与培养。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服务风格和服务气质形成以后,就成为独有的精神文化财富,这是别的公司无法学习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实现通过企业文化把企业做强做大,突出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凝聚人。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团队精神,只有被员工所认同,才能起到激励作用。鲁商文化“仁”、“智”相融,是将其使命、精神、愿景、价值观合为一体,以山水为表象,构成鲁商之道,并将其融会贯通,施于自身,惠于大众。这是我们鲁商人通过多年不断的拼搏发展形成的鲁商价值观,也是不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又体现了时代特色而铸造的新时期鲁商精神。正是有了这种既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又突出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才对领导层,决策层,执行层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对消费者有了更为规范化的服务依据,让系统化、人性化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多的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也让我们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竞争里面生存下来,并不断的做强做大,朝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前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一个企业要生存与发展,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优势,而且还要具备一种精神优势,即培育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鲁商文化是我们鲁商人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共同的精神体现,它包含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包含了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6.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篇六
一、绪论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经济和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企业员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催生企业领导的运筹力、全体员工的向心力、企业发展的持续力。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含义、特征,企业文化的变革创新及企业文化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字】企业文化
可持续发展
管理创新
一、绪论
昨天的文化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也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这一省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优秀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不断取得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顺应时代要求立于不败之地。在企业极其需要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怎样使企业文化可好的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具体来说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向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通俗的来说,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自己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沉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固有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大家的行为(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企业这个特定的领域里,具有其基本的含义和特征。
1、价值观念含义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事物重要性和优先次序的一套标准,是企业文化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是企业发展保持不变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提倡“诚信、团队、合作、创新”等。企业文化所讲的价值观是指企业中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体现了企业员工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就本质而言,企业文化是指员工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关系极大。
2、管理方式含义
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管理,在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管理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只有人才能将生产力的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全体职工的内有潜力,依靠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办好企业作为企业的宗旨。管理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讲求氛围和心理契约,管理则讲求制度和外部规范。管理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使文化中有规范,规范中有文化,让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优秀的企业文化把文化理念转换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的各项流程。
3、经济活动含义
企业是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需要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用较小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并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哲学、长期经营发展战略及其有关企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等。盈利性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显著标志之一,经济活动、寻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一方面,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代,其文化以有不同特点。每一个时代的企业文化都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特点和风貌,反映了它们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竞争合作、效率优先等都将成为未来企业文化的主旋律。可见,时代特点造就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1、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具体化,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关系的关键。企业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当时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又服务于社会环境。当代企业文化,渗透着现代经营管理的种种意识,如商品经济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经济效益意识、消费者第一意识、公共关系意识等等。因此,企业文化的内容形式不和生成发展,都必定受到—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风尚等的制约,而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时代精神也必然会在企业文化有所反映。
2、人文性
企业员工作为社会人,有与他人和谐、友善地相处,并获得自尊、自信、自我发展的愿望。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员工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具有人文性,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3、规范性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以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自身的规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是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该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当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发生矛盾时,应当服从企业文化所反映的规范要求。在这个规范下,企业努力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4、系统性
企业是一个烙有时代特征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大系统,企业文化则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企业文化应与其他部分(子系统)保持有机联系,构成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本身是一个系统,其各要素相互依赖、影响。
5、独特性
各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都必定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没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对员工具有向心力。即使是在同一行业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山于其可支配的资源不同、员工来源组成的不同、企业领导层(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思想气质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6、可塑性
企业文化的可塑性—主要表现为:首先,由于企业必须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考虑,积极倡导新的价值现念,新道德现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得企业文化不断地更新。其次,企业文化的个性具有行业特点外,往往与企业领导人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就某种意义而言,企业领导者的特点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免征。
三、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现代企业经济的活力之源。企业必须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制度等创新手段来获得新经济中的地位。企业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在于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适时注入新的血液,使其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面临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分析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优秀企业文化是鼓励创新的主要动力
1、创新思维依赖性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下,企业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确保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以创新求发展的观念,把眼光瞄准知识经济、网络世界和全球化趋势。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重塑经营理念、保持创业活力、完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用创新思维进行全方位创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创造性的工作气氛,使员工产生信赖感,增加各部门间对创新团队有依赖性。
2、开拓创新市场中的减速性
市场经济在企业中的特殊反映形成了企业的竞争文化。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谁竞争的手段灵活,谁开拓挖掘市场广阔,谁就能取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优秀的企业文化鼓励企业确立以创新市场、满足用户目标的服务意识,通过企业文化的内外影响力,挖掘尚待开发的潜在市场;实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企业开拓创新市场的过程中,把经营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变成企业的习惯性行为,而这些行为在企业中沉淀下来,形成对企业文化的一种减速性。
3、企业制度的制约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继承、创新制度,把员工的意志、行为纳入到管理所期望的统一轨道,使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对员工的管理有内有控制(即德制)和外在控制(法制),前者通过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进行自我管理,后者则依靠企业规章进行制度管理。有效的管理要有情感、典型等企业文化形式,也要有规范、约束、控制等各种管理制度形式。这样则造成了人为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制约性。
(二)企业文化需要采取的措施
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需要企业文化的创新,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要求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国外知名企业一般都通过重组、兼并和管理创新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的重组改制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与管理现象,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具有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与管理能力的企业,它也要求企业文化针对新的市场企业文化采取新的措施。
1、结合实际创新企业文化
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的各个部门、环节需要进行有机的联合,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寻求更多的企业发展机会。在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企业须结合实际。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把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协作系统产生出最大的功效。
2、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
企业创新不仅是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意和管理的革新,更是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不同时段的全面动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而企业文化创新,全面蕴含并体现在企业创新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之中。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需要在弘扬企业精神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全面变革创新企业文化,在传统的企业精神中更多地融入开放、创新、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有效推进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
3、创新企业文化三原则措施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须注意三项原则措施:一是要重视对原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二是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消化吸收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 ;三是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社会经济现实背景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继承行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同时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各种精神因素、信念因素、智能因素所构成的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管理捷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起导向、凝聚、约束作用,而且能激发员工的劳动热情、干劲,调节员工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戮力同心的坚强集体,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企业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大时空中久盛不衰的系要因素,以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会发挥—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
4、融合功能
企业文化能潜移默化地使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发生变化。一个新职工进入企业后,通过耳演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5、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重要管理环节的关系
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与企业的各管理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与现场生产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乃从企业建立开始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行为方式、工作氛围及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现场生产管理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抓好质量管理,是企业立足市场、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报本保证。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表述内容,同时以是形成企业统一价值观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
3、企业文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同行业之间竞争到最后关头,无疑是形成了成本控制的竞争。由于成本管理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成败,成功的企业都认识到成本控制不是以降低质量为代价,而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依靠工作流程上的创新、生产工序上的创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来控制成本。
(三)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内外生存环境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长期战略性投资。通过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员工生存环境和企业外在生存空间,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
1、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内部生存环境
对企业内部而言,企业文化是围绕着企业“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的。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价值信念和行为宗旨,以维系和激励全体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企业文化拓展了企业的外在生存空间
企业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性,是一个标志企业内在属性与运行姿态的无形文字。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与社会公众良好沟通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创造一个更适合于企业外部生存的活跃空间。企业把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实需要。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种文化。随着人们对企业管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想,正确的思想价位观可以正确指导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进而对企业的发展起能动作用。企业的发展短期靠产品、中期靠人才、长期靠文化。世界500强企业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处于第—位的主导性要素。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硬件要素确定以后,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就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文化力的开发。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成功的企业一般都有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凝聚企业管理团队和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高效的研发与制造平台、把好产品结构战略决策关,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变革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3、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从现实及发展前景看。效益好、经营成功的企业往往是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资本具有实物硬件资本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没有污染、开发潜力大、能长期稳定使用。拥有巨大文化资本的企业,其经营理念、价值观念一般都是与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企业就更有能力和更自觉地处理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矛盾,能自觉地承担应有的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等,从而实现企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随着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发展到品牌、价值、服务的竞争,人们在购物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服务,更追求品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竞争力,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不是企业持续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5、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杰出企业的成功关键,通常是根植于其卓越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就近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而言,经历了以机器为本、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和现在以人为本管理的四个阶段。企业运行的主体是人,把人作为管理中心,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人为本管理的中心,离不开企业文化经营,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铲理发展的趋势。
总之,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不能再依赖国家政策的保护和倾斜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直面市场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在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7.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篇七
从当年的青岛地铁筹划, 到2010年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全面开工建设, 再到2015年青岛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试运营, 青岛市民坐上了“开往幸福的地铁”。硬件跟上了, 那么软件呢?事实上, 青岛地铁在建设初期就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和源动力, 通过凝聚、激励、约束、导向、辐射等功能, 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让企业文化真正变身为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理念的缔造是自我剖析的历程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文化来支撑, 为更好地支撑集团战略发展, 塑造符合青岛地铁特色的文化灵魂, 增强集团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一支文化统一度高、执行力强的地铁队伍, 青岛地铁集团于2014年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项目。
企业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当时的青岛地铁来说, 提出一个真正体现企业价值的核心理念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岛地铁作为民生工程, 确实是很难用几个字来总结和概括的, 到底如何取舍, 成为讨论的焦点。经过反复研讨以及与集团高层的多次会谈, 最终对青岛地铁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构成和提炼方向实现了高度统一, 于2015年7月初步建立了以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确定了以“打造幸福地铁, 做引领新生活的城市运营商”为愿景, 以“城市动力, 畅行青岛, 精彩生活”为使命, 以“METRO+, 即包容, 高效, 卓越, 责任, 精进, +”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
对于核心理念中“+”的出现,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张君曾在讨论中表示, 在地铁建设这种超级工程里, “安全”的分量不必多说, 是不是应该在理念体系中有所体现?有专家表示“包容”所涵盖的内容更多, 更全, 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底蕴, 那么其他内容如何体现?经过反复的讨论, 最终决定用一个无限想象的“+”来表现和概括。
“青岛地铁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的提炼中, 既保留了青岛地铁在近20年来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精神, 也体现了青岛地铁在未来要实现达到的宏伟蓝图, 同时也彰显出一个青岛地铁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做事、干事, 它是集团全体员工高度达成的文化共识, 是每一位青岛地铁人时刻融会在脑海里, 贯彻在工作中的价值准则。通过公司上下持之以恒地努力, 将青岛地铁集团的企业文化培育、壮大、成熟起来, 形成我们自己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并使之逐渐成为集团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青岛地铁集团总经理王永亮如是说。
文化为骨, 实践为肉
船靠舵, 帆靠风。核心理念的确定, 相当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树干, 剩下的就是浇灌它, 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这个过程便是核心理念的宣贯。青岛地铁以“理性规定”和“感性号召”为原则, 从理念、行为和制度等方面开展了行为对标、礼仪培训、管理考核以及创立文化内刊、举办文化沙龙等一系列文化宣贯工作, 将看不见的企业文化建设, 科学系统地分解为一个一个具体而又喜闻乐见的活动, 让“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文化建设, 转变为员工喜欢而且积极参与的事情, 以达到文化人人参与的要求。
为积极发挥2015年“十佳职工”的树榜带头作用, 青岛地铁举行了“树榜样、讲故事”活动, 从集团、部门和个人3个层面学习榜样事迹。通过与“十佳职工”面对面访谈进行事迹挖掘, 提取事迹细节、个人努力等富有感染力的元素, 为后期榜样宣传做好基础工作, 同时撰写先进事迹报道发至各单位学习。座无虚席的先进事迹报告会, 在集团上下形成学习榜样的氛围;“十佳职工到部门”座谈会, 近距离与榜样沟通, 分享工作经验和感悟, 用真实案例打动员工, 助力各部门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的微故事征集活动, 将活动目标由学习个人榜样向学习组织榜样升华, 创建积极的组织氛围, 带动组织文化发展。
为了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 增强员工的身体、心理素质, 青岛地铁企业管理部于今年启动了文化沙龙活动, 分别针对员工心理、生理和子女, 策划组织了“性格与沟通”“科学健康运动”“地铁儿童绘本”等主题沙龙活动, 受到员工的欢迎。张鲁鹏是一名90后, 对于传统的文化活动来说, 新颖有趣的形式更能吸引他的眼球。在聊起最近的几次活动时, 他显得格外兴奋:“以前搞团队建设一般就是聚聚会。现在的形式有趣多了, 最近几次沙龙都特别有针对性。有一次是邀请了青岛市‘健身先生’作为老师, 教我们做‘办公室毛巾操’, 动作看着很简单, 做下来一整套累的我够呛, 坚持做能缓解肌肉劳损, 减轻职业病症状。我们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这种非工作场合的交流平台, 感觉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让团队之间更有默契和凝聚力。”张鲁鹏表示。
青岛地铁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心, 就是希望把企业所提倡、推行的核心理念和工作规范变成大家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让它体现在每名员工的行为举止和精神面貌上, 让员工在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亲身体会到文化的作用, 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身边。
小小“幸福号”, 大大正能量
企业刊物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风貌的真实展现。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后, 将体现集团正能量的“小微”故事集结成册的想法逐渐成形。一本展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让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让员工用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去感染周围的人的企业内刊正式上线, 取名为《青岛地铁幸福号》。《幸福号》把员工身边真真切切发生过的大事、小事, 贴地气儿的事编辑成故事, 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 让文化渗透进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 让员工意识到文化时时刻刻发生在身边, 让员工自己的故事和事迹去感染周围的人向文化靠拢。《幸福号》的采访、编辑到排版、印刷等一系列过程中, 也与员工充分互动。被采访人员均为集团内部员工, 各素材来源均为员工真人真事, 在封面设计和内页插画上, 也都是邀请员工设计手绘, 大大增加了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8.企业文化的根本是向善 篇八
当你领导一万个人的时候,真的只能祈求上天保佑?当然不是,这该是企业文化制胜的时候了。
利他是根本
中国企业在国际上发力,向国际品牌奋进的同时,对企业文化追求的呼声也愈加强烈,因为大家都知道,清晰的文化建设是企业持续发展最强的引领者和支持动力。但在对企业文化的定位中,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偏差。
如今,多数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都在做精神面貌与行为取向的表面文章,激励的口号、共同的目标,或许能让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却难以保证企业成就百年品牌。我认为,其原因在于,企业没有弄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现今,企业文化针对的主要是企业员工。包括现今很多的国际百年品牌亦如此。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机会”,即给员工做事的机会、学习的机会、赚钱的机会、晋升的机会。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在努力为员工创造平台,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中国,建立起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也很多,如海尔、华为。
由此可以得出,企业文化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员工利益,即一切为员工着想。但我更认为,除去员工层面的考虑,企业文化的建设,还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如何为消费者创造利益?无非是创造好的产品与服务,海尔近期提出由创造型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提出一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上升,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之下,不能为消费者利益着想的企业,等待的将是被消费者抛弃。
要为员工利益着想,更要为消费者利益着想,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建设要以向善为根本,这绝非只是企业口号的提出,需要占据每位员工的心智。
向善要发自内心
虽然亨达与奥克斯属不同的行业,但我一直关注奥克斯,原因就在于它的各类公益活动。“奥克斯彩虹计划”,已成为其一项长期公益活动,这样的公益活动不为外界因素所干扰,不带有任何的商业性与功利性,正如奥克斯内部人士所言,慈善理念已成为奥克斯人的思维方式。
发自内心的是什么?是一种理念,是行事过程中的原则,更是指行事的无商业目的性。在中国,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很多,但真正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长期事业的却少见。每次大灾面前,企业的捐款不在少数,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将公益维持下去的,则少见。奥克斯应该算是一例了。
如果将公益事业当成了一项任务,企业文化将永远不会达到向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将向善当成一种理念,更需要企业在经营等各个环节强化向善的理念,营造员工向善的工作氛围,这时,企业领导者的领头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向善的保证
在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对文化的认同往往会左右企业文化的归属。很多企业是靠企业家的个人魅力做起来的,企业家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往往比企业本身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多,这就造成企业家认同的文化自然而然代表了企业文化。这也是为何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难以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较强魅力的领导者能够把企业做大,而拥有深厚企业文化底蕴的企业才能经久不衰。企业文化的建设重在企业家清醒,而企业家要想搭建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除适应本企业的特性,制定出企业文化体系搭建的措施外,还需要有一颗向善的心,以及内心强烈的成功信念和利他理念。
【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推荐阅读:
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06-22
企业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应注意的法律事项07-25
浅谈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的必要性10-12
企业公司规章制度06-20
企业环境规章制度06-21
企业规章制度合法07-15
企业规章制度答卷09-19
公司企业规章制度12-02
企业规章管理制度10-15
建筑企业规章制度大全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