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废管理现状分析(共9篇)(共9篇)
1.中国固废管理现状分析 篇一
一、目标/指标:固体废弃物达到安全处置。
二、基本措施
1)对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包括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分类存放和分类处理等,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和人体的伤害。
2)项目经理部各施工班组负责其工作场地的整理和清扫,以及垃圾的收集和分类存放。
3)项目经理部指定专门场所和容器分类堆放或存放固体废弃物。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实际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按照“分类回收,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的原则进行
三、废弃物分类
建筑装饰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 1.有毒有害类
油漆渣、乳胶漆渣、废灯管、废油漆桶、电焊条头等。2.可回收类
1)可重复利用类:较大的边角料、拆旧的木材和砖类、较好的包装和保护材料等。2)可再生类:废金属、废木料、废油桶、废塑料、碎布料等。3.不可回收类
拆旧垃圾、废砂浆渣、边角余料、墙土、碎砖瓦、破布碎棉、旧砂纸和砂轮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害垃圾。4.生活垃圾
剩余饭菜等。
四、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
1)现场各施工班组至少每班清理一次场地,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并存放至项目经理部指定的存放区域。生活垃圾由个人收集并存放至指定区域,不得随意乱丢和倾倒垃圾,不能随便存放垃圾。
2)项目经理部在工地现场指定专门的垃圾存放点,并分区标识。垃圾区一般分三类,即有毒有害区、不可回收区和生活垃圾区。对有毒有害的垃圾,用容器存放,单独堆放地面,清理运走时再统一用编织袋打包,仍要分类打包在包外标识。
3)项目经理部在现场指定区域,作为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存放点,最好是室内,设置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存放点,其中包括可重复利用类和可再生类,要分开存放并适当标识。
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项目经理部应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人员负责垃圾的定期处理,针对不同类别,其处理方
式分别为:
1)可重复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由项目经理部及时安排利用,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施工人员不得拒绝使用回收料。
2)可再生类固体废弃物,由垃圾处理人员定期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站。3)不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由垃圾处理人员定期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站。
4)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由垃圾处理人员分类打包,送至业主方指定的专业处理点。
六、资源支持:
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要求,购买固废箱等。
七、资金支持: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规划,每季度支付一次相关费用。
八、进度安排:与施工过程同步进行。
九、责任单位:项目经理部及施工单位。
七、责任人:
八、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
项目部工程部负责相应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定期向公司物资管理部汇报。
九、完成期限:施工全过程。
十、检查部门:物资部、工程部。
十一、检查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监督检查项目部所制定的技术措施在各施工单位的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并落实到位;对现场环境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相关责任单位整改落实,保证现场固体废弃物排放在可控范围内。
2.中国固废管理现状分析 篇二
关键词:电力物资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一、电力物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电力企业信息化资源发展最初直至发展到今天,对于其整体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的划分成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称为起步阶段,主要特征是:开始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由上而下的逐渐进行配备计算机,然而当时配置计算机的时候出现了没有统一的型号,而且出现了档次参差不齐,在价格方面也是存在居高不下的局面,导致运用领域比较窄。
第二阶段称为腾飞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计算机的配备开发应用得到了空前广泛快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硬件方面;②计算机知识普及得到高度重视;③软件方面;④电力物资企业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得到了超常发展;⑤与此同时,系统内外许多软件公司争先恐后进入电力行业;⑥电力物资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电力物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进步,也取得了经营管理方面的实效。
第三阶段21世纪的这几年的有力发展称为:①做大:从单一的软件向集成化、系统化、网络化共享化转变;②做强:从单项功能向多功能全方位服务转变;③做优:从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更优秀转变。
2011年是突破建设的一年,推进电子商务平台(ECP)建设,完善ERP物资计划、合同等业务功能,建设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是全面深化的一年,深化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应用,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实际业务中发挥实效;2013年以后是是全面优化提升阶段,随着物资业务发展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电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建设
1.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目前我国电力物资企业的计算机水平,在装备配置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而且在微型计算机装备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目前针对电力物资主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的使用中已经完全到了百分之百的标准,计算机应用物资工作业务在实际中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2.两级部署ERP系统
涵盖计划管理、采购执行、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和废旧物资管理,固化业务标准,规范业务执行,实现精益管理通过纵向贯通的功能建设,实现需求计划的统一管控,库存信息的统一查询。
3.一级部署电子商务平台(ECP)
涵盖采购标准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废旧物资竞价和专家管理等应用;结合物资调度应用,实现全网业务的统筹管理和监控通过与重点供应商的系统集成,加强与供应商的协同作业和战略合作。
4.电力物资信息化的重点是信息化安全管理
信息网络在电力物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已经深入到整个过程,在电力物资的各方面都有着全面的涉及,然而造成经营管理对其的依赖性逐渐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就必须要进行全方位有力的加强提高。那么,对于信息化安全管理就应当在企业每一个人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将要进一步的抓紧抓好。
三、电力物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发展趋势
1.加强业务规范提升应用成效
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在经过多轮业务应用,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持续完善、优化系统应用功能,提高系统支撑复杂业务应用场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强化业务规范,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操作规范性、准确性,为系统平稳运行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2.加强业务提升与信息发展的双向促进
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了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系统固化,各项业务管理、操作进一步实现了规范、统一,对物资管理的管控力度得到了加强。但在集中部署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仍发现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管理不统一、作业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必须制定颁布与信息应用相协调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推动管理水平向更高目标提升。
3.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与物资管理的衔接
项目储备库,是物资需求预测的基础;工程项目物资需求,是物资采购计划的来源。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的合理匹配,时间和数量的准确衔接,将保障电网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提高建设的投资效益。充分发挥规划计划在整个电力价值链中的引领作用。首先,统一公司各专业项目储备库管理,依托项目储备库开展动态跟踪预测物资需求。其次,应加强项目前期管理,强化项目投资计划与招标采购计划、建设施工计划的有效衔接。最后,规范各ERP系统工程项目WBS架构,确保项目名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把握建设特点实现应用价值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层次理解大型信息化工程的建设特点和应用规律。
首先,要有恒心,秉承“持续提升,永久优化”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为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人、财、物长期投入与持续保障,巩固应用成果,完善应用功能,拓展应用覆盖。其次,还需要有耐心,端正建设态度,正确认识应用初期由于管理思想转变、业务操作方式转变而造成效率降低和反复的情况,加强思想宣贯和操作培训,持之以恒地开展深化应用工作。最后,需要决心,知难而上,克服物资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中存在的一切困难与问题
四、总结
总之,电力行业应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用自己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硕果。带动全行业电力物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明显较好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电力物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曉燕:国电集团基建管理信息系统在火电基建管理过程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8(04).
[2]王玉凡 苑津莎 张铁锋:基于B/S结构和ASP.NET技术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7(06).
3.中国固废管理现状分析 篇三
发布时间:2011-6-26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互联网的发展孕育了电子商务的新纪元,中国邮政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也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了电子邮政工程,以此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邮政服务、市场开发和业务发展的信息化。本文提出了邮政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目标,分析了中国邮政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状况及其特点,以了解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管理的现状。
一、中国邮政企业步入电子商务管理时代
1.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融合,以及Internet的普及应用,包括电子商务(EC)已成为越来越时髦的词语,电子商务已在、也将巨大地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商务将是未来21世纪社会贸易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全球电子商务网络的用户数以亿计,据国内知名网络研究机构iResearch调查,至2005年底,中国B2B的交易量为6500亿元人民币。同年,作为电子商务的领先者的美国B2B交易量为26000亿美元。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形式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可以预见,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中国邮政企业进入电子商务市场领域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同样也给邮政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和创造空间,根据万国邮联的统计,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2005年全球普通包裹量显著增加,世界各国邮政投递的包裹达60亿件,平均日包裹量为1600万件。目前,82%的工业化国家及49%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网上邮政业务,43%的工业化国家及8%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网上付款。2006年11月22日,国家邮政局与网里巴巴集团在北京签署了电子商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品协议,双方将在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方面达成全面、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是全球邮政快速进入电子商务市场领域的一个缩影。
众所周知,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在于物流配送这一环节,电子商务运营中的物流问题是制约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中国邮政具有遍布全国的实物投递网络、邮政储汇计算机网络、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这三网,具备了信息传递、物品运送和资金流通三大功能,三大网的有机结合是邮政企业发展邮政电子商务的坚实基础。中国邮政还进一步利用邮政企业的政策优势和服务品牌与信誉优势,开始拓展邮政的业务空间。也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邮政提出了“中国电子邮政工程”,旨在实现邮政在线服务、全球互通、高效的电子邮政系统,在国内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中国邮政在21世纪的腾飞,并为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中国邮政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目标
邮政企业通过实物投递网络、邮政储汇计算机网络、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三网合一”的综合优势开展电子商务管理,要为邮政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赢得更大的发展,其目标应该是:
1.客户能够通过传统邮政营业窗口、电话和互联网接人电子邮政服务体系,获得相关服务;
2.增加新的业务处理系统,如混合邮件系统、邮购系统、电子银行系统、代收付系统等,扩大邮政的市场占有率,增加邮政经济效益;
3.建立安全的支付网关,为客户实现网上安全交易提供安全保障;
4.提高邮政金融绿卡网的业务综合能力,发展邮政金融以适应开展电子商务的要求;
5.通过与传统业务与现有的应用系统的结合,为客户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
6.完善实物配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效益,保障邮政和社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7.通过与现有的生产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连接,进一步加强邮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邮政系统内部的管理水平;
8.开展邮政网上商城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提高电子商务管理水平和邮政经营效益。
三、中国邮政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中国邮政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避免导致了的邮政业务量的下降,为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中国邮政企业也进行了电子商务管理。
1.中国邮政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方式
(1)提供电子商务网络接入服务。中国邮政依托邮政综合计算机网,为其发展电子商务提供网络服务。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采用先进的邮政作业手段和业务处理模式,实现电子化支局与所在中心局、中心局与中心局、以及生产部门与相关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网,形成全网信息资源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与共享,达到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讲求效益的目的。
(2)提供电子商务资金结算方式。目前资金结算是通过邮政储蓄汇兑这一重要方式实现,它是在全国1万多个储蓄网点实现全国联网的基础上,在中国邮政支付网关进一步实现网上支付。
(3)提供电子商务实物配送服务。实物配送是邮政的传统行业,有着直接面向数以亿计的用户投递网,是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能为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更好的实物配送服务。
(4)建设邮政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如中国邮政、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中国邮政电子商务网等,提供各类业务/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等。
(5)开展网上邮政业务。如网上银行、网上邮市、网上商城、网上邮局、电话购物、电子汇兑、电子认证、电子邮票、电子商函、电话银行、报刊订阅等。
2.电子邮政
中国邮政根据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和国内邮政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以电子邮政为切入点,提升传统邮政业务,推进邮政信息化,塑造新的服务品牌。电子邮政(E-POST)泛指通过采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广大邮政客户提供的新型邮政服务,它是中国邮政崭新的服务品牌,体现中国邮政致力于改革创新,为广大邮政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思想理念,是现有邮政服务业务的延伸与扩展。
电子邮政是一个涵盖面很广、具有鲜明邮政特色的概念。从宏观上看,它是邮政电子信息业务的总称,是中国邮政新型品牌;从具体内容来看,电子邮政的核心是开展邮政电子商务,但它有别与目前市场上炒作的电子商务概念:它是基于市场的需求,从市场要求和中国特点出发建设的具有中国邮政特色的电子商务;它既包含现实条件下初级的电子商务,也包含理想条件下完善的电子商务。“从初步到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过程,电子邮政涵盖了发展的全过程和全部内容。
电子邮政系统主要由185邮政客户服务中心、网上银行以及提供后台支持的绿卡网络和邮政综合网等组成,见图1。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接入方式进行网上购物、缴费。为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还有CA认证中心。整个邮政电子商务系统集中处理各种服务网点、电子化终端、185呼叫中心、183网站等接人信息、调用处理各种邮政业务数据,将邮政业务信息、金融信息、社会公用信息、用户信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合了分散的资源,把各种相互隔离的服务和管理在服务中心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中国邮政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涉及的业务范围
(1)网上商城:以电子化手段实现商品交易,如电子化的礼仪专送、报刊征订、邮资票品市场,书籍、音像、软件等商品销售业务以及为厂家代购代销、邮局连锁代销、投递到户等服务。
(2)网上集邮:以电子化手段,在网上向用户提供邮票信息查询、邮市行情、邮票导购、邮票拍卖、集邮论坛等业务。
(3)网上报刊:为客户提供网上报刊订阅/续订/咨询服务。客户可以要求业务员上门收费、到指定邮局交费或绿卡付费。
(4)邮政信息服务:以电子化手段实现信息服务,包括业务查询、邮政编码查询、业务咨询、企事业单位名址信息、用户信息服务等。
(5)电话购物:利用邮政185客户服务中心,办理用户的电话订货,送货上门。
(6)邮政电子银行:以电子化的手段实现银行的各种交易,如邮政电话银行、邮政网上银行、邮政代收代缴等业务;
(7)电子邮局:以电子化手段,向公众提供现有的和不断开发的邮政业务,如安全电子邮件、混合邮件、电子邮戳、电子邮票、电子账单、电子广告等。
(8)增值业务等其他业务:如为客户提供预定机票、火车票业务,以及为公众提供邮政ISP的各类服务功能,例如利用邮政综合网为中小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外购整体网络的服务等。
四、中国邮政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商贸形式,与传统的商贸形式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对电子商务业务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邮政企业本身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具有独特的性质,这使得它与其他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管理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1.享有国家政策的指导
邮政企业作为政府部门的延伸,其特点之一在于“政”字,有着政府政策指令的指导背景,中国邮政在认真分析了市场形势和自身的优势之后,启动了中国邮政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电子邮政,并提出了建设电子邮政的指导思想。坚持我国信息化建设的24字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坚持在国家邮政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拓展新业务。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电子邮政工程健康发展并逐步取得了实用效果,目前示范工程正在向全国扩展。
2.与传统邮政业务结合发展电子商务
中国邮政是在传统邮政业务的基础上,为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结合“三大网”的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提出: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在继续保持邮递类、金融类和集邮类业务三足鼎立、稳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电子邮政业务,逐渐形成”四业并举”的业务格局。当前推进电子邮政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是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传统邮政业务发展,促进传统邮政业务的电子化,挖掘传统邮政业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享有“三大网”的优势是其他电子商务企业所不可比拟的
我们知道,发展电子商务的两个最主要的问题是物流问题和支付问题,其中物流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恰恰是中国邮政的优势所在。
遍布全国的实物投递网络:实物运输和投递网络遍布全国城乡,运输工具涵盖了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全国236个邮运中心局组织严密、运转灵活,构成了沟通城乡的实物运输网络。全国共有6万多个邮政局所,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邮政实物投递网的参与,也将有希望打破一直困扰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瓶颈,帮助网站和上网购物的消费者完成电子商务中最关键的一环——安全快速的实物配送。
邮政储汇计算机网络。中国邮政3300台ATM自动取款机分布在各地邮局,全国邮政储蓄计算机网已实现覆盖31个省(区、市)的800个县(市),实现了7200个网点的异地存取。邮政储蓄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也为改变传统支付方式、实现电子货币交易创造了条件。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它支持在全国的邮政平台上采用先进的ATM交换技术,可以实时提供数据、语音和图像信息的传输。其网络覆盖了全国31个省会城市和205个地区城市,为邮政部门提供了先进的信息交换网络
4.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发展电子商务
正是因为邮政企业拥有全国最大投递网络优势以及政策和声誉优势,使得越来越多有眼光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者将目光瞄向了中国邮政,走上了与邮政合作,相互取长补短的双赢之路.在国外,亚马逊网站65%的货物配送都是由美国邮政的优先邮递完成,双方都受益匪浅。邮政企业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打破了货物配送这一束缚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邮政企业也在合作中得到了好处,表现为邮运网运力的提高和业务量的增长上,还有就是这种合作为传统邮政在电子商务时代的生存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电子商务时代讲求先入为主,尽早介入电子商务的运递市场,才能在未来占有更多的商机。
五、总结
4.环保局固废辐射管理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按照2006年市环保局系统重点工作目标的要求,在市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各相关处室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固废辐射管理中心圆满完成了2006年工作任务,现将相关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固体废物管理工作情况
(一)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
2006年共下企业检查千余人次行车8万余公里,开展了包括含铅废物、感光材料废物、实验室废液、废药品、废矿物油、废油漆渣、厨馀等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循环利用工作。对金苹果印刷、个体、北方船厂7家存在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共计23500元。
现场监督转移危险废物19种8342.95吨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214份,其中,跨省转移危险废物40次389.2吨;签订感光材料处置协议85家,年处置量45吨;签订医疗废物处置协议304家,集中处置医疗废物1980 吨;签订实验室废液处置协议38家,集中处置实验室废液5.27吨;处理废药品137.54吨、废矿物油331.221吨、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7.036吨、处置含铅废物3700吨、含铬废物378.72吨、废油漆渣216.565吨、废碱223.82吨、废乳化液19.88吨、含锌废物244.6吨、含酚废物75吨、无机氰化物19.5861吨、石棉废物69.515吨;进口废物综合利用8.5万吨。
(二)贯彻落实《固废法》,开展了全国性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和全省、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申报工作。
根据省局污控处和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召开的全省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普查培训会议的要求,对我市11个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情况进行了普查。
依据新修订的《固废法》,5月下旬全市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全面展开,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市直管304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申报表的审核、汇总及核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申报数据的准确性。据此次申报统计,2005年全市危险废物产生24类5.98万吨,处置利用率达到94.5%。
(三)抓住机遇,做好感光材料废物环境管理全国试点工作。
今年初我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5个感光材料废物环境管理试点城市之一,我们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感光材料废物监管工作,开展了全市感光材料废物专项整治活动,走访了60多家产废单位,处理感光材料废物违法案件4起,使我市感光材料废物的管理范围覆盖全市,2006年集中处置量增加到45吨。同时为整体提升哈尔滨市感光材料废物处置水平,计划将现有感光材料废物处置单位搬迁至哈尔滨市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进入园区化强化末端管理。
(四)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
开展了废弃危险化学品集中整治工作,对全市存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了检查,协同市安全办、市公安局、道外区安全办、道外区公安局对哈尔滨市化工轻工材料总公司储运分公司剧毒品氰化锌进行了现场调查和会议协调,制定了初步的处置方案。与市卫生局联系、协调,对卫生系统内4家医疗单位贮存的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和计量;为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职工医院和尚志市第二粮库的2罐液氯和760.5公斤磷化铝联系了处置企业;通过集中整治,并对其中8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进行处置。对哈尔滨汽轮机厂、市四院、哈航集团等19家单位处置废弃危化进行了监督管理,共转移废弃化学药品7.036吨。
(五)认真做好危险物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要求,制发了《关于关于加强放射源、废弃危险化学品及危险
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认真组织开展了沿江沿河企业、居民集中居住区重污染企业危险物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先后排查了化工、制药、医疗、核技术应用单位等82家重点污染企业,要求企业认真落实隐患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把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降至最低。
(六)妥善处理信诚化工含酸废物污染。
3月22日,哈尔滨市信诚化工有限公司发生含酸废物污染后,我中心会同监测中心站多次对废弃物泄漏和堆积处周边环境进行布点采样监控,组织召开了2次由化工、市政工程专家、污染责任单位、附近居民参加的专家论证会,1次协调会,研究讨论最终处理意见并帮助解决因污染造成的纠纷。目前为止,在中心和香坊环保局的监督下,责任单位已将污染物彻底清除,现场经监测均符合环保要求。
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情况
(一)加强辐射污染源日常监督管理。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按照全省辐射安全工作会议强化核技术利用的安全管理,防治核辐射污染事故的部署,制发了《关于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强化放射源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核与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对12家申请新进放射源的单位办理初审程序,全年共新进放射源32枚。对于Χ光和放射性同位素等核技术利用单位,要求其严格按照《放污法》的规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卫措施,在核技术应用场所悬挂明显的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二)开展辐射污染源申报登记工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要求,对辖区内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和电磁辐射污染源单位进行了申报登记。目前,已完成151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和52家电磁辐射污染源单位的申报登记,并报送省辐射环境监督站进行审批。
(三)建立全市放射源动态数据库。
按照环保总局《关于发布放射源编码规则的通知》要求,建立了我市放射源动态数据库,将全市66家涉源单位868枚在用放射源输入数据库,建立每个源的档案,并对每个源进行危险度分类和身份认证,编制全国统一的编码。开展了“一源一卡”挂牌工作,对市区868枚放射源逐一进行核实,现场指导挂牌,确保每个源都处于动态管理之下。
(四)加强废旧放射源的收贮力度。
针对去年专项行动清理出来的152枚废旧放射源,为防止出现类似外省市废旧放射源误伤事故的发生,我中心积极与省辐射站联系,召开废源收贮协调会,协助省辐射站加强对我市废旧放射源的收贮进度,目前,我市已经清理74枚废旧放射源,消除这些对我市产生严重威胁的“定时炸弹”。
(五)妥善处理7.13放射性污染事故。
7.13放射性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对
事故发生地进行了监测,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最短时间内确定了放射源的种类、污染区域和应体检排查对象,共对全市拥有放射源的单位进行了多次实地仪器排查,对20余家哈市供热施工单位及其监理公司进行了逐一核实,并多次赴北京、成都、盘锦、丹东等放射源生产厂家了解情况进行比对。
同时,按照市政府协调会的部署,承担了事故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的汇总上报工作,编报7.13放射性污染调查处理综合情况日报24期,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报告10余份,迅速准确全面的将各相关部门事故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使市领导及时掌握情况,部署工作。
在市公路工程处放射源被盗追查过程中,配合公安部门通过对平房区、动力区200多家废品收购站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被盗放射源,避免了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三、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一)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即将竣工。
该项目一期总投资600万元,目前,一期主体工程综合楼、收发室、2个车间已完工,外墙装修已完成,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年处理600吨的实验室废液焚烧处置设施、年处理20-30吨的含氰废渣(液)处理设施、年处理100-150吨废铬液(渣)设施、年处理300吨的定影废液设施已陆续进入场地,正在进行运行调试。因资金问题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等待建设。
(二)国环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建设正在进行中。
2006年7月26日,香港专业环保(中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告知我局已委托哈尔滨北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为该项目的管理公司并再一次承诺2006年8月5日开工建设,11月底竣工,12月调试运行,现已开始施工建设。目前办公区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外装饰工程正在进行;与北京机电院签订了焚烧设备供货合同,主厂房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三)开展了厨馀再利用工作。
在我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富达环保饲料再生有限公司建成并投入运营,截至目前为止,已收集处理厨馀500吨,加工成精基料90吨。
四、队伍建设及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六项制度、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为准则,设立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和服务电话,将有关工作职责、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时限通过网站、公示板向外界公布,接受监督。
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先后促成阿城市平山化工厂仓库内存有的52桶约6吨的报废油漆原料安全焚烧;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贮存2年的75吨含酚废水得到无害化安全处置;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跨省转移无机氰化物废物10.6吨;安全收贮省地矿局、气化厂等7家单位的85枚放射源,从而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止重大污染事故发生。
本中心共制发哈环发、哈环呈、哈环综等文件23份,收到省人大、省政协、市政协、市民关于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设施建设、废电池、农药包装废物处置、白色污染防治的建议、提案9件,2006年共处理各类信访案件37起,接待来人来电咨询50余次,固废辐射信访50余件,办结率100%,满意程度均为A。文 章来源 莲
5.中国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篇五
【摘要】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加剧了危险废物的产生。本文介绍了危险废弃物的组成及产生,提出了控制为危险废物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危险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危险废物;家庭危险废物 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危险废物正在快速增长。危险废物污染控制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管理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1、介绍
近年来,无论是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继续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我国作为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不例外正面临着危险废物的问题。因此,如何控制危险废物污染环保是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危险废物被划分为三种类型:(IHW)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MW),和家庭危险废物(HHW)。在进行管理之前,应该根据《国家危废名录》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危险特性(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感染性)的认定。
2、生成和最终处置危险废物的产生
2.1工业危险废物
2.1.1产生
2001--2007年我国危险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在1000万吨左右,此后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增加很快,到2010年我国危险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已达到1589万吨,2011年产生量达到了3431万吨。我国危险废弃物产生量的区域情况,用2011年的地区分布来看,山东省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在全国排名第一,达到937.84万吨,占比为27.33%,其次是新疆和青海,占比分别为13.70%和10.37%。从危险废物产生的行业来看,化工制造行业是第一贡献者,其次是有色金属冶炼。
2.1.2分类及来源
在我国,IHW五大类:废碱,废酸,无机氟化物废料,铜废料,无机氰化物废物,数量占到总IHW[1]总量的58.7%。IHW的来源比较广泛、复杂,主要包括炼油工业、化工工业、金属及采矿工业。
2.1.3处理处置技术
目前,我国的IHW的综合利用的处理技术主要是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金属回收、废矿物油回收及废有机溶剂回收。2011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431.2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1773.1万吨,工业危险废物贮存量823.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处置量916.5万吨,工业危险废物倾倒丢弃量0.01万吨。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76.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个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占统计倾倒丢弃总量的71.0%。另外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于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不少差距。
工业危险废物的最终的处置技术可分为预处理和最终处置。预处理就是在最终处置之前通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多种方法,改变工业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降低其毒性,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少占有填埋场的空间,并尽可能综合利用其资源。目前我国工业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为焚烧、填埋,正规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有一半都远离市中心以满足处理要求。
2.2医疗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中75%~90%属于城市生活垃圾,是没有危害的“一般医疗废物”[2],这类垃圾作为普通的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或委托处理即可。其余10%~25%的医院废物属于“危险医疗废物”,简称医疗废物,这类垃圾具有危害性并可能产生多种卫生风险(具有传染性或隐含传染性)。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并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甚至会有放射性和损伤性物质,因此医疗废物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2010年我国的医疗废物产生量为336209吨,处置量为332217吨,处置的方式基本为焚烧法。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医疗机构自行焚烧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丢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焚烧法是实现无害化、减量化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这在生活垃圾焚烧应用上已经较为成熟。有的医疗机构自建焚烧炉,规模小、档次低,燃烧不充分,极易产生二恶英等剧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和破坏。因此,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一个城市周边建立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中心,实行医疗废物集中焚烧,这不仅可以减少污染源数目,降低废气的排放量,而且大大降低处理费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3家庭有害废物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些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包括油漆,清洁剂,着色剂,汽车电池,电机油和杀虫剂,这些剩余的日常用品被称为“家庭危险废物”[3]。目前,在我国只有极少数地方政府起草了HHW管理法规。“家庭危险废物”中高价值的一部分由个体回收者回收,如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感光化学废物,废汞灯和某些电子废物含有重金属和多氯联苯。但其他HHWS几乎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这不可避免地加快的HHW污染。
3、结论和建议
近年来,危险废物的管理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政府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促进清洁生产立法,从源头控制和减少IHW。其次,需要一个更为精确的定义,术语“危险废物”,构建可行的鉴定方法和标准,分类指导原则第三,研究和开发的最终处置技术和设备结合危险废物的产生的特点,并提出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危险废物的回收,贮存,处置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金惠主编.危险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術.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第10-15页
[2]R.J. Slack, J.R. Gronow, N. Voulvoulis, Household hazardous waste inmunicipal landfills: contaminants in leachate, Sci. Total Environ. 337 (1-3)
6.中国鞋业现状分析 篇六
弗里德曼发出的“咒语”:“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于中国制鞋企业,不妨套用这句话:谁能帮助中国鞋跳出危机,谁就是制鞋业的王者。
世界制鞋业中心行将转移,失去“皇冠”后的中国制鞋业凭什么去支撑后续的发展?困境始现,而中国制鞋业的自我救赎才刚刚开始。
辉煌历史的背后是尴尬
纵观中国制鞋业的发展,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无论如何都不为过:据统计,1985年中国生产16亿双鞋,10年后的1995年达到了57亿双,20年后的2006年达到了90亿双,2007年这一数字即将再次刷新。
中国制鞋业以平均每年23%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更是占到了世界制鞋总量60%,成为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并呈现产业集群式发展状态: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
还有一串闪光的数字值得中国制鞋业去夸耀: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仅次于美国;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
但自我欣慰之后,冷静思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制鞋业的荣耀其实是得益于世界制鞋业的变迁。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鞋业因鞋类生产占用劳动力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减少等原因,难以在国内生存下去,因此转而向海外开拓新的生产加工基地。他们要选择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鞋的生产基地。由于这种原因,世界鞋业的重心从欧洲和北美转向远东。由于这种产业转移,使得中国制鞋工业发展迅速,中国大陆成为世界鞋业转移的集中地。
现在的问题是,“世界制鞋中心”这一皇冠中国能戴多久?这个问题实际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2007年,世界制鞋业已经呈现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转移的趋势。
“世界制鞋中心”这顶皇冠被转移给另一个接力者后,中国如何保持自身的发展优势?历史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当早期的世界制鞋中心从意大利、西班牙转移到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后,意大利就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以及品牌建立。如今,在制鞋的数量上虽然已经不占优势,但意大利的制鞋技术和意大利的鞋品牌仍然是最端鞋的代名词;而当世界制鞋中心从日本、韩国等地转移到中国后,韩国制鞋业却一直满足于OEM加工。等到产业优势丧失时,韩国还没有创立任何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目前,韩国在世界制鞋行业中已经毫无分量。
而如今,中国制鞋业也面临着“交棒”的可能,居安思危,如何在中国的产业优势丧失之前树立几个国际化的品牌,是历史赋予中国鞋业领袖品牌的重任。
中国鞋业救赎进行时
无疑,面临产业转移给制鞋企业带来的发展危机,中国制鞋业必须进行改变,别无选择。
事实上,中国家电业在发展初期也同样面临着制鞋业的困难,但新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的发展,中国家电业正在世界家电市场树立起品牌,争得一块蛋糕。制鞋业如果想在世界制鞋市场分得一杯羹,必须实现同样的转化。
中国家电行业向来竞争激烈。曾经,在经历过概念战、价格战、服务战后,我国家电业的利润率仅在2%-3%之间,已经像刀片一样薄了,因此才有了家电业界“卖彩电不如卖白菜”的说法。
而伴随着冰箱、热水器、洗衣机、MP3、MP4等各类大小家电产品的新标准出台,中国家电业开始进行一场更有积极意义和含金量的“标准战”。
而目前全球消费电子强国美国、日本、韩国等来看,一两年前就已经针对全球消费电子的技术发展,制定出与U有关的国家战略框架。U是Ubiquitous(无所不在),也是Unite(融合)、Universal(普及)、User(用户)和Unique(独特性)的意思。以韩国为例,由于近些年来宽带和数字融合趋势已经模糊了产业界限,韩国信息通信部就提出了新的消费电子产业战略,这个战略最终指向建立“U-Korea”,即信息化无所不在的社会。
2006年6月,伴随着海尔U-home体验中心的成立为中国的U时代到来吹响了序曲。业内观察人士指出,U战略已经成为IT、家电等消费电子厂商下一步争抢的制高点。来自国内权威部门的预测也表明:未来10年,中国因U战略而产生的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对于一些规模、实力相对雄厚的家电企业而言,U战略已经成为他们规划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利器。
学习“家电”好榜样——没错!但中国制鞋业该向家电业学什么呢?当然是学习其智力型变身。
其实,中国制鞋产业的创新意识早已经开始觉醒。上世纪80年代时主要靠锤子、剪刀和缝纫机等比较原始的生产模式已经通过合资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或者通过自主研发,走上了技术创新之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制鞋业觉醒的标志之一是与国际制鞋品牌合作,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机制,实现由OEM向ODM的转化。
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的大门正式向世界敞开,在共同的市场竞争平台下,单纯靠低价产品及花色品种赢得市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以品牌支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决胜市场的重要武器。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些制鞋企业凭借自己的研发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选择了一种创新型合作方式——ODM,即来单设计加工,就是利用自身研发力量,对国际客户的需求进行自主性设计,最终满足客户需求。ODM与OEM的本质区别是在来单加工过程中加入了设计过程,并根据自主设计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提高了价格,由单纯的机械式加工转变为创造性生产。
这一贴牌方式的转变使得这些制鞋企业通过与国际知名公司在设计过程中的交流,迅速掌握了世界各国流行趋势,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使自身设计水平迅速跻身国际名企行列。
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成为中国制鞋业觉醒的又一标志。在品牌成为消费价值主要取向的今天,一些有实力、有眼光的制鞋企业把发展的重心投向了打造自主品牌、提升产品品质。他们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注重技改投入,引进高级人才和先进技术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中国制鞋企业纷纷借助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创建省级、国家级企业或行业研发中心,加大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研究开发出不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性化产品,一些企业甚至已经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一个皮革接缝技术,每年就能为国家节省皮料22.9亿平方英尺,折合人民币高达573亿元,你信吗?但这是事实。日前,在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首次开展的“2006中国轻工行业科技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评审中,这项由亨达集团研发的“皮革无缝粘接技术”被授予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亨达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此荣誉的制鞋企业,也成为此次评选中唯一获得科学技术发明奖的青岛企业。
是什么秘密让这个传统的企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并且超越传统企业的桎梏?其董事长王吉万称:关键是“智力型”转型。
寻找中国制鞋业的“芯片”
世界制鞋业借鉴的经验显示,目前我们传统的制鞋业到了向“智力型”转型的时期。新技术尤其是芯片技术的发展让中国家电业逐渐摆脱了初期的发展瓶颈。那么,帮助中国制鞋业转型的“芯片”又在哪里呢?百丽、亨达、奥康、森达、红蜻蜓们是否会改变中国鞋的明天的命运?
案例研究
数年研究亨达后,我们透过亨达智力型变身的“三模式”,或许能“研发”出拯救传统制鞋业后续发展的“芯片”。
智力型的技术研发模式
传统的制鞋之路究竟能走多远?这是一个考验亨达也是考验整个行业的严峻问题。
在亨达,平均每一天,有14款新鞋试制,7款新鞋上市(这个速度在国内皮鞋产业是稀有的),亨达集团同时参与制定的行业及国家技术标准竟高达16个,现在还拥有63项国家专利,申报专利171项,并先后有150多种产品获得省级和国家技术大奖。
“技术创新”是亨达董事长王吉万的“首席工程”。亨达成立了自己的技术中心,这个技术中心已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目标是国家级技术中心。技术中心下设科技信息部、研发一部、研发二部、研发三部、研发四部、计算机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部、培训部、实验室、检测室、档案室、资料室、新材料室等部门。
对于技术中心,亨达是舍得投入的:办公场所有2000多平方米,每年将经营收入的6%投入科技开发,并购置了先进的开发和实验仪器设备,目前其检测试验条件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中心在公司整个技术创新活动开展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起到领头和带动作用,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进程。”王吉万这样理解技术中心的功能。
为了技术中心最大潜力的运转,亨达专门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和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由总经理亲自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和劳动竞赛委员会主任,负责抓全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
所有这一些,王吉万清醒地认识到,品牌最大的价值在于不断创新并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常青树,而专利技术、科技创新和掌握标准则是这一核心价值的根本体现。
拥有专利和技术标准之所以成为超一流跨国企业跑马圈地、争夺市场最犀利的武器,关键在于标准往往和专利捆绑,标准的垄断使企业的利润真正最大化。被标准淘汰还是成为标准的制定者,王吉万曾经彷徨过,而今他牢牢把握着这个“首席工程”,丝毫不敢懈怠,因为他时刻担心失去“饭碗”。
智力型的管理模式
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形成一种竞争与激励并存的机制。只有在良好的竞争与激励的环境下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亨达目前已经形成了调研、规划、激励、实施、转化投产的完整的创新流程体系。这种机制已经从技术研发部门延伸应用到整个公司,在集团范围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在亨达,每一位员工都对这些内容不会陌生:《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新产品研发管理规定》、《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技术中心分配激励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正是这些制度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才使技术创新活动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确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上,亨达集团采用了三线联动的方式。一是认真搞好岗前培训。公司每年都要拨专款,由技术部门组织对新入厂的职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培训;二是扎实搞好岗中培训。为使培训、生产两不误,工会根据培训教材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法,使职工既学习到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在互动交流中掌握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实际业务水平;三是请技术专家到公司讲课或组织相关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学习,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拔尖人才,他们已经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形式,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职工创新、创造潜能,为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在亨达集团的《创新管理规定》中,建议性创新可享受一次性数额奖励;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创新,可按效益提成予以奖励;对于可复制性创新,公司不但会给予重大奖励,还会将其以创新人名字命名,从而做到精神、物质双激励的效果,而奖励数额也从数千无至几十万元不等。这样的奖励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员工创新的源动力,达到了“人人参与创新、事事可以创新”的效果。
智力型的市场营销模式
在营销管理上,亨达集团按照“耐克模式”建立了“没有围墙的工厂”,在广州、泉州、温州、成都等中国制鞋产业前沿城市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并通过自营、合作、加盟等多种方式,在全国建立了3000多家专卖店和店中店,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营销网络,由过去的中间粗两头细、以加工为主的“枣核型企业”,变成了两头粗中间细、以品牌运营为主的“哑铃型企业”。
在国际市场,亨达在世界时尚之都意大利建立了研发中心,直接接轨国际前沿流行信息和科研资讯,并与当地及国际领先的鞋业企业,共同合作项目开发,成为亨达创新大脑的主动脉。
在自我研发的同时,亨达通过与世界第一女鞋品牌NINEWEST(九西)、美国派诺蒙、日本HUSKY等国际一流公司的合作,迅速吸收其一流的制鞋技术和研发理念,并在与其专家的交流学习中,将研发成果进行二次研发,转化投产,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从而增强了企业吸收、转化、再创新的能力。
没错,2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鞋业享受到了快速发展带来的快感,但历史的车轮已经发生了变化,制鞋业也在发生着变化,产业升级的需要,劳动力转移的现实,让制鞋业这一中国传统的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没有过时的行业,只有过时的企业。王吉万说,把中国鞋业定位为夕阳产业是个极大的战略型错误,中国的制鞋业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运营等实现产业二次升级。这,也是有志于中国鞋业不断发展的中国企业家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而亨达,就是其中的一员。
对于行业的领跑者,我们受其激励、循其踪迹,但我们也关注它的背影,由此对其伟大和平凡之处进行多重解构,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我们深信,对领跑者,顶礼膜拜才是一种伤害和误读;对背影的观察和提问,反而会是一种真实的还原。
因此,亨达从传统的制鞋业向智力型方向的转移给更多的行业、更多的企业提供了深刻的借鉴。
广东制鞋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态势
------------------------------ 2004年6月1日 13:50 邹燕琼
在世界鞋业的版图中,广东制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中国的年产鞋量已占全球产量的6%左右,而广东年产鞋量、年出口量和出口值又占全国一半左右。广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广东制鞋业天时地利人和
广东堪称全球鞋业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广东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企业有五、六千家,年产量达30多亿双,出口外销总额达到47亿多美元,产销总量占全国近一半,均为全国之冠。
同时形成了以东莞、深圳、广州、中山、南海、顺德、鹤山等珠江三角洲的企业为龙头,逐步伸展至粤东、粤西两翼,如惠东、潮州、揭阳、吴川、茂名等。庞大的鞋业带在制鞋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鞋材制革业、制鞋机械、五金配件、化工原料等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广东各地鞋材、鞋机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制鞋业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200万人以上。
广东鞋类出口为全国之冠,全省鞋类出口外销总额从1990年的4.8亿美元增加至目前的40多亿美元。2002年,广东鞋类出口数量达20.38亿双,占全国出口总数的46.2%,出口总值达47.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3.1%。今年1-8月,广东鞋类再创新高,据海关统计,全省鞋类出口达15亿双,占全国出口总数44.89%,比去年同期增长9.51%,全省鞋类出口总值达3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43.2%,比去年同比增长14%。
广东制鞋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广东制鞋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是巨大的,目前的发展态势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珠三角作为全球制鞋重镇的基础优势正在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各类生产厂家稳固发展;
(2)广东制鞋业以珠三角为中心向边缘和东西两翼扩张,如广州荔湾区、白云区在打造中国鞋业皮具名城,鹤山准备推出制鞋工业园,惠东鞋业提升档欠和扩张,潮州、揭阳仙桥建设粤东制鞋基地等;
(3)广州的鞋业市场发展趋向高档次和规范化,配套功能日趋完善,鞋业内销外销的“窗口”功能日益明显,目前越来越多省外和少外品牌进军广州鞋业市场;
7.中国传统图案现状分析 篇七
———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这一点来说,是勿庸置疑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传统图案只是它浩瀚江海中的一支涓涓细流。而正是这支永不枯竭的细流至今依然浇灌和渗透在许多的现代艺术领域之中,标志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大家对标志并不陌生,在经济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用于公众和社会活动的公用标志,还是用于商业性质的商标或是有关专利的专用标志,都可谓是无处不在。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种,是具有相当视觉美感的一种艺术造型,但它同时也是实用美术,它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近年来标志成为了CI策划的主要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一个产品的名称,更是商品制造商的代言人和企业形象的象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标志属于现代设计的范畴。可是现代设计是不是就等于要将传统摒弃、淘汰甚至与之隔绝,又或是束之高阁,否则就是陈旧过时而体现不出创意感和时代感呢?当然不是。我们从近年来一些脍炙人口且深入民心的标志设计的佳作中不难看到设计者是如何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的。
在标志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将本土文化自我延续,在世界信息交流方面也表现出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向来推崇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而最能形象生动表述出这一哲理的,则要算“太极图”——阴阳鱼合抱、互含,两条鱼的内边衔合得天衣无缝,两条鱼的外边是为正圆。通过这个“太极图”,祖圣和先贤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这个“太极和谐原理”,无论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都是广泛适用、概莫能外的。而在设计这个概念中,我们则把这种形式称之为“互让”。
(1)现今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2008北京奥运会的标志了。从申办奥运会中所设计的申办会徽,到正式的奥运会徽,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受到全世界的一致称赞。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中国结”象征着吉祥如意,也体现了每一个中国人大家心心相连、团结一致的精神;太极拳则是中国的国粹,整个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的深刻涵义。
8.中国法律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 篇八
一、中国的法律经济学的研究现状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及综合分析之后,笔者发现,目前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现代法律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引进、相关理论的介绍评析、应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我国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对一些经典作家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及分析方法的阐释等几个方面。
1.代表性法律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引进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一部分代表性的法律经济学经典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如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及《正义/司法的经济学》、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的《法和经济学》、罗宾·保罗·麦乐怡的《法与经济学》等。以上著作的引入,一方面为我们全面理解诸如什么是法律经济学、西方学者是如何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法律制度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学者进行法律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学术向导和理论指南。同时,这样一个翻译运动也恰恰说明我国国内对这一理论的内在需求。
2.对法律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介绍、评析及应用
与翻译运动并行的是中国学者对西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的介绍、借鉴、评析。尽管对西方“法和经济学”理论的介绍、借鉴、移植最终不能代替对中国大陆“法和经济学”理论的建构,但这些研究毕竟为我们了解法律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思想渊源、分析方法、基本内容、基本特征等提供了方便,而且其中也有一些不乏理论价值。
3.对斯密、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法律的经济分析的研究
比较而言,国内对斯密、马克思、康芒斯等经典作家是如何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这一问题研究不是很多。在法律经济学发展历史上,斯密、马克思、康芒斯等先驱们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他们究竟是如何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跟以波斯纳为代表的“新”法律经济学比较而言,他们各自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又有何异同?他们彼此之间的经济分析法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传承关系吗?如果有,这些关系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有关这些问题,国内学者研究得比较少。
二、中国的法律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1.从国内法律经济学的论文来看,理论性的文章居多,真正提出有建设性的、能够为实务人士所用的论文较少。
据对我国法律经济学界已经出版的文献所做的不完全统计:(1)就学术著作而言: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法律经济学译著和专著,由法理学专业人士翻译和编写的论述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法理学著作有25部,而由部门法专业人士翻译和编写的论述法律经济学实务应用的部门法著作是8部。(2)就学术论文而言:据对中国学术期刊网1994-2005年(搜索的关键词或篇名是法律经济学;搜索的栏目是法律政治类)论文统计,关于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论文有265篇,关于部门法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论文有63篇。可见以实务研究为基本特征的部门法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远远滞后于以理论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理学的法律经济学研究。
2.我国法律经济学实务性研究成果稀缺。
在中国,法律经济学至今仍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法律经济学实务性研究成果稀缺。虽然有所谓法律经济学应用的法院案例,但充其量是一种法律经济学的事后注释。两相比较,我国实务界对法律经济学的“忽视”既是我国法律经济学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包括理论和实务的深入研究。
3.我国的法律经济学研究缺乏“实务应用”的独立呼声。
相对于国外法律经济学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法律经济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其“实务应用”的独立呼声,即使与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法律经济学研究相比,也落后甚多。就以关于法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来讲,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学者已经开始经常就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展开详尽的法经济学分析,而大陆学者往往甚少。
三、中国法律经济学实务研究缺失的原因
1.从法律经济学知识供给的角度来看
(1)注释法学传统的影响。一方面,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法学研究和教育而言,其前20年大致可以看作是树立法学知识专业化形象的时代。出于对之前政法不分状况的担忧,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法律教学与研究,大多数法律教学与研究都主张法学存在其自身的专业性,特别是部门法的研究更是强调部门法学自身的法言法语。这种实务教学与法言法语也与借鉴日本、德国、台湾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法言法语著述的法律传统原因有关。因此,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颠覆法学自足性,试图用另外一种学科的语言来取代法学语言的学术尝试,虽然其在法理学界作为一种思潮和方法尚可以被容忍,但要将其引入部门法实务问题的研究,对于那些掌握部门法理论和实践话语权且热衷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特别是对于仅有法学专业知识而基本不具备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的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授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社会盛行“潜规则”和法律实务中对成文法律的“变通适用”,但是在法学研究中,因为受注释法学传统束缚,国内法学界更加注重法律条文的文字和规范解释,而忽视法外之法(如各种法律的“潜规则”)的研究,而且这种注释法学传统又从所谓“司法独立”、“法官非行政化”的现代法治理念中找到了依据。于是,侧重法律条文以外因素研究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被视为一种与实务关系不大的法理学研究,其虽然有学术价值,但不能直接解决实务问题。而且,受注释法学传统的影响所导致的一种学术研究思维惯性,使得我国对国外法律经济学论文和书籍的介绍中,往往是侧重规范性、理论建构的文献,对于从实务角度出发的、不那么“诱人”的文献则介绍不多。
(2)法律经济学研究自身在实务应用上也存在不小的困难需要加以克服。抛开规范意义上的正当性问题不论,法律经济学在具体实务研究时也存在“操作化”困境。特别是不少主流法律经济学论文(主要由具有经济学教育和学术背景的学者撰写)过于看重理论化的经济学模型,过于重视经济学自身的逻辑性,在对法律现实的提炼上走得有些过头,显得过于理论化和模型化。而一门学科如果过于理论化,人们就会只是就其他理论家提出的问题展开研究,而不是试图为理解真实世界而提出的疑问提供解答。另外,现代主流经济学中形式化和数学化的风气常常也不当地影响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导致不少法律经济学研究在“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同时,却“偏离了所要分析的基本目标,无助于对法律制度进行精确解释,其结果无非是将语言的模糊(传统法学最为人诟病的地方),转换成了数学公式中的‘变量’。”(参见郭振杰、刘洪波:《经济分析法学方法论的贡献及局限》,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3期。)当然,更为具体现实的一个原因是,绝大多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法律专业教育背景,是他们运用经济学的一个知识和语境障碍。虽然越来越多的民商事审判需要法官掌握愈来愈多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但一个流行的观点是,专家型法官不等于专家,所以解决实践中有关经济专业问题所需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主要应依靠经济学专家,而不应依靠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法官,否则民商事审判就成为“经济学研讨会”了。
再从我国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路径来看。虽然国外的法律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基本定型,但我国的法学界在当时除了有一些很简略的介绍之外,如郭振杰、刘洪波:《经济分析法学方法论的贡献及局限》。法律经济学的介绍与推广主要由经济学家来完成,而法学界在法律经济学问题上至少在90年代中期以前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由此,可以想象的是,以经济学家的立场出发,他们对法律经济学的介绍所戴的经济学“眼镜”必然不会有太多的“法言法语”,关注的问题自然也是经济学味道很重,缺乏法学语境,难以得到法学界的回应。而我国的法律经济学发展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由于语言的限制,我国的法律经济学研究在近10年不得不大量依靠经济学家选择、翻译和介绍的国外文献,不能从法学家的视角去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而也就导致了中国法律经济学研究中“重经济学理论,轻法律实务研究”的特点。
2.从法律经济学知识的实务需求的角度来看
法律经济学知识在实务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立法者、执法者与司法机构。但是,在我国,这三者对法律经济学知识的需求都不太旺盛,所以,对法律经济学知识的实务需求不足也是我国法律经济学缺少实务研究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就立法而言,我国的立法机构还远没有实现专业化,立法过程还不够透明,立法机构进行立法通常是闭门造车,加之我国在法治建设初级阶段的立法也是更多“借鉴”而少原创性思考,这样,作为对法律条文背后人们行为更加深入思考的法律经济学知识对于立法过程来说自然就可有可无。
另一方面,从与法律人联系最为密切的司法界和律师界的需求来看,我国司法界和律师界对法律经济学的需求也同样不强。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法学教育继受的是大陆法系的传统,大学法学教育呈现出不恰当的法学“专业化”,缺少对法科学生其他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就使得主要由法科学生组成的司法界和律师界将法律视为一门纯粹的技术工具,认为法条背后的其他社会科学知识可有可无;二是我国司法界和律师界更多地关注“纠纷解决”而非“规则之治”,更多地关注“合法”而非“合理”这一消极、被动的法律适用传统,特别是我国法院审判活动不是如英美法系审判活动所表现的“造法”活动,所以我国法官无需像英美法系法官那样引经据典为自己的判决“造法”的观点辩护,并将法律经济学这类“法外之法”知识写进判决书中。也正是由于法官将法律经济学作为一种与法律适用无关的“题外话”,相应地律师也就很少将法律经济学这种“法外之法”写进自己的代理词或辩护词中了。
9.中国私募基金现状分析 篇九
2009-04-13 09:28:31
“现在融资一般会有对赌条款,比如你企业今年盈利不好,明年盈利会好,那好,我们设一个对赌条款”
“2008年第三季度,私募股权投资规模大幅下降,披露的投资案例仅为19起,环比减少42.4%,投资金额为21.17亿美元,环比减少17.1%。”12月19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国际财务管理峰会上,汉能的董事总经理余治华用这个数据说明了当下风投领域的现状。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市场里的项目减少了。“在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的资金链紧张,融资需求很旺盛,加上目前IPO暂时受阻,而由于局势不明了,即使在银根放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会惜贷。”余治华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里并不缺项目。
但VC和PE们在出手时愈加谨慎。一方面,私募股权基金自身募集资金的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退出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但市场里也有另一批投资人,他们在静待时机,准备出手。
私募的困惑
“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基本上就不投什么项目了,只做之前项目的维护。这次圣诞,公司干脆给我们放了个长假。”圣诞前夕,一位工作于某欧洲私募股权基金的人士在MSN上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家里,准备好好享受长达二十多天的圣诞假期。
事实上,处于类似境况的私募股权基金不止这一家。很多外资和人民币的私募股权基金对目前的市场都持观望态度。
理财周报记者见到龚红发时,他的第一句话是“我最近在找点钱。”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的CEO,他手上有个新项目需要运作。“我们的项目测试、客户都联系的差不多了,只缺少启动资金。”龚红发介绍,之前也有不少投资机构对他们的项目感兴趣,一家位于金融街的机构还和他们签订了8000万人民币的投资合同。“说好十月份到帐的,到现在了也没见到钱。”他判断,应该是这家机构自身融资比较困难。
“我估计,他们应该找不到这笔钱。”无奈的龚红发基本已对这笔承诺的钱失去了信心,开始重新出来寻找新的资金,并大大降低了预期目标。“换了种包装方式后,我们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启动。”
对一些规模较小的PE来说,由于自身融资的困难,面对市场里自动降低了要求的项目,很多机构反而变得更为慎重。
2008年第三季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该季度共有17家中外创投新募集20只基金。而其中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仅为4.92亿美元,此金额不到上季度募资额的1/6,更远不到去年同期募资金额的1/8。
而全球范围内的IPO遇阻,也让私募在投资时有了更多的考虑。
美国必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永坚曾向记者讲述了这样的案例。“我们有一个企业客户,本来准备年初的时候在美国上市,但是因为资本市场情况不太好,所以一再推迟,到现在也没有上市”。
“IPO作为VC/PE退出的主要渠道,受次贷危机的影响,难以发挥作用,美国市场甚至创下连续无IPO记录。”余治华介绍,2008年10月,中国VC/PE背景的企业IPO仅一例(人和商业,1387-HK),回报率为-7.4%,创下2008年中国VC/PE背景企业IPO回报率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PE和VC以并购方式进行退出的案例和涉及金额都在增多。一家私募曾向记者表示,在资本市场低迷时,投资一些可能会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企业会是一个方向。
另一种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许多私募更加注重行业的选择。
从11月以来部分公开的私募交易案例来看,行业集中度十分明显。“俏江南是餐饮业,是鼎晖和中金投的。环球雅思是教育行业。汉能投资也有一个案例,是天盟数码,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去打打游戏,我们和云峰几家一起投的。水泥高盛觉得在经济周期来的时候,中国有四万亿的追加投资,可能是一个利好的因素。还有口子酒业,新奥太阳能。”余治华介绍,“投资人已转向现金流更为稳定的传统行业,如餐饮、零售、教育等。”
“当然,也有部分投资人认为,受周期性冲击严重的行业同样存在投资机会。现在以较低的价格在低谷进入,只要企业能够捱过冬天,优质的企业将一举占领市场,投资人也将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余治华表示,目前PE和VC的态度也有较大分歧。
国巨创业投资集团总裁孙飞就持有这种态度。“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如果企业自身素质比较好,盈利状况比较好,还是能融到资的。”
“我们就还在投项目,正在关注的项目包括农业和铁路。”孙飞表示,“不过我基本不看行业,只看企业。比如说房地产,这个行业不景气反而是抄底机会。我会看重进入成本很低、资产抵押担保比较充沛、未来的盈利和现金流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即使在不好的行业里,这样的企业我就会进入。”
在余治华看来,尽管私募自身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和企业相比,大量需要融资的企业使得私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在“现金为王”的境况下,充分掌握了主动权。
在这样的市场里,VC和PE并不急于投资,而是谨慎观望,希望能找到既便宜质量又好的企业出手。
在一些目前大受冲击的行业中,他们还会增加一些比平时更加苛刻的条件。余治华介绍,“现在融资一般会有对赌条款,比如你企业今年盈利不好,明年盈利会好,那好,我们设一个对赌条款。”
孙飞也坦承:“比如,我进入一家现金流告急的企业,一般能保证它可以还上贷款。有时候,我也希望他还不上。这样他的企业就是我的了,肯定比我进入时的成本多出许多。”版主招募中„„
PE(境外私募基金)不再轻易做出股权投资的决定,而是以结构性融资、可转债的投资形式保证资金安全,或直接在香港买入被低估的内房股
市场的寒冬已经让开发商冻得瑟瑟发抖,但去年对他们关怀备至的各种PE们此时大多袖手旁观,不是表示爱莫能助,就是意图趁火打劫。比起2007年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高潮,2008年第四季度房地产PE投资一片冷清,投资案例屈指可数,近期披露出的仅有美资EI 投资上海宇培,普凯基金投资西安新兴地产两宗。
Pre-IPO成明日黄花
“我们渣打最近不打算投新的房地产了,房企上就死挺我们投了的这5 家企业。”渣打银行直接投资公司全球(联席)总裁陈凡对本刊表示,目前渣打直投的投资重点已由Pre-IPO 转为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PIPE),行业上的侧重也由房地产转向消费品。
陈凡投资的5家房企中的4家—世茂房地产、绿城中国、远洋地产、SOHO中国都已在港交所上市,随着股价的暴跌,渣打在二级市场上对SOHO中国和远洋地产都追加了投资。
陈凡解释自己决定“冬眠”的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市况下能给开发商的市盈率太低,很难谈成;二是IPO大门已经紧闭,房地产股权投资风险极大;三是已在香港上市的内房股价极为便宜,在流动性、安全性和高收益上都更符合投资要求。
与陈凡相同,一些基金投资人也将目光从Pre-IPO转向了PIPE,并迅速出手。12 月8日,上置集团(01207,HK)公告称,已同中信资本中国房地产发展基金III签订可转债发行协议,将向其发行本金额为1.65亿港元的可转债,到期时或可溢价35%赎回,或可转换为9.7%的股份。
除中信资本外,近期出手的还有老牌美资EI和凯普基金,分别以公司股权和合作开发进行投资。鼎峰地产投资基金合伙人白勇对本刊透露,事实上现在很多PE在二线城市已有出手,只是鲜有披露,他就刚刚完成了对山东一个地产项目的投资。
一位投行人士解释道,现在大多数PE在观望,但之所以出现PE们“开张关门”大不同,“这和PE的投资策略有关,简单来说就是投资的钱是哪里来的”。渣打银行直投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这是促使陈凡暂停投资房企的一大原因。陈凡也坦承:“渣打投资的钱都是自己的钱,我们要是在二级市场无法退出,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最近花旗集团裁减掉旗下亚洲房地产投行业务也是同样的原因,这一块是用花旗自己的钱来投,现在为了安全不做了,而旗下的CPI房地产基金仍然在运作中国的投资。”上述投行人士对本刊分析道。
静待市场底部
但即便是那些有投资压力的基金管理人,现在也不太愿意做出新的投资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长期一定是看好,这都是共识,但现在市场怎么走,我们看不懂。”
一位美资房地产PE 合作人对本刊表示,他们2007年募集了近2亿美元,本来计划2008年要投完,但整个市场变化得太快,手上虽然还有钱要再投几个项目,但已经不敢投了。
上述合伙人表示,新投资减少与PE们判断市场底部还未到来有关,“另一个原因是手上的烂摊子,尤其是那些2007年以高倍数进入做Pre-IPO的PE,现在没有上成市,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企业能完成当时签的对赌协议,当然也没有钱还债。”
为了避免两败俱伤,PE们大多都选择坐下来重新谈判,再次输血,当然房企也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这也加重了PE的观望情绪,不肯再轻易地做出股权投资的决定,大多以结构性融资、可转债的形式保证资金安全。
本刊获悉,苏格兰皇家银行近期在多个二线城市投资的地产项目都是以可转债的形式进入。
基强联行副董事总经理陈咏东表示:“基金的钱是一定要用出去的,只是现在时间更长一些,在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以前做10个项目,现在可能只做2 个。”
他表示,很多基金现在都在收缩,等待2009年下半年时在市场低谷时抄底。
事实上,房地产周期的调整也带来了PE行业内部的一轮洗牌,价值投资的理念以及PE除了资本外的核心竞争力都重新受到重视。
一位去年运作了多家房企上市的投行人士感叹道:“去年大家都在抢项目,即使开发商不理想,我们也拼命把他塑造成一个理想的人推荐给委员会,现在确实应该冷却一下。”
对于PE出手PIPE,凯普基金合伙人甘美兰有不同的看法:“PIPE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我们是专门的房地产股权投资者,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这在募集时就已经和LP规定好的,不可能中途改变基金的用途。”
普凯基金近期宣布以3000万美元和西安新兴地产进行合作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占25%的股权。
【中国固废管理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现状12-18
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11-10
中国市场现状分析08-17
中国电商现状分析08-3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分析06-10
2024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分析06-18
中国木门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指导06-19
中国进口红酒代理加盟市场现状分析10-30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06-15
中国动漫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