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折纸校本课程纲要

2024-10-06

七彩折纸校本课程纲要(共10篇)(共10篇)

1.七彩折纸校本课程纲要 篇一

小学校本教材

折纸艺术

教材说明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历史悠久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来制作。它简便易学,又妙趣横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在折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的灵活性,也提高了想象力。他开发了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耐心的良好习惯。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孩子们味成功的快乐。

这本《折纸艺术》根据我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研发的一门校本课程。折纸作为一项普及的艺术进入课堂,从学生思维发展出发,将折纸运用到学生的游戏和学习中。教材中较完整地归纳了折纸的折纸符号和图解以及多种基本折法,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物体为主。造型生动活泼可爱,适合家长辅导及教师教学之用。

《折纸艺术》意在通过折纸特色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折纸方法,并正确掌握折纸的技能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动脑、爱动手、不怕困难的精神。实际证明,折纸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既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又可促进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大脑的发育。

目录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3

二、千纸鹤...................................6

三、日用品...................................8

四、折小船..................................10

五、折纸花..................................13

六、折水果..................................14

七、鱼

(一)................................15

八、鱼

(二)................................16

九、动物

(一)..............................17

十、动物

(二)..............................18

一、折纸的基本折法

1、折纸符号和图解

复杂的手工折纸也是由最基本的折叠符号组成的,包括简单的曲折,前后折这些。学好了这些折叠符号,后续的折纸就变得容易和简单多了。

2、基本折法

手工折纸基本折法,包括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向心折等基本折法,花点时间先学习好基本的折纸方法

3、双正方形折法

4、双三角形折法

5、双菱形折法

二、千纸鹤

1.各色千纸鹤的含义:

红色千纸鹤——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白色千纸鹤——别以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鸟的世界,一切都要改变了。白色的鸟那不是天鹅就是喜鹊。

黑色千纸鹤——黑色是庄重的象征。

蓝色千纸鹤———蓝色代表忧郁、宽广。有海一样的胸襟和天一样的豪情。蓝色也通常是具有诗情画意的写手们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千纸鹤———绿色在平时历史生机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鸟类世界里就完全是鹦鹉的代言人了。

黄色千纸鹤———黄色是暖色,给人一种温暖和温馨,更是中国人自己的本色。

千纸鹤,是代表你对被送的人的祝愿,每只千纸鹤承载一点祝愿,最终成为一个愿望。

2、步骤方法:

首先取一张正方形纸,开始折。把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右上角和左上角)重合,折成一个大三角形。把它的两个锐角重合,折成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抓住小三角形的高(几何术语)向外拉。再抓住这个折成梯形的纸的高(也是几何术语)向外拉,又折成了梯形。然后抓住梯形的高再向外拉,拉到一定程度时向里一折,变成了正方形。后面的折法就是哑巴打官司——有理说不清了,不过我尽量不当“哑巴”。把正方形的上面折过来到中线,另一边也这样折。翻过来,也这样折。折了四次后,把左右两边翻开,把下端向上折,折成翅膀。最后取上端一部分向下案,折成头。

3、图解:7

三、日用品

1、盒子

2、纸杯

3、衣服

3、帽子

四、折小船

纸船折法1:

纸船折法2:

纸船折法3:

纸船折法4:

五、折纸花

1、百合

2、水莲花

六、折水果

1、桃子

2、香蕉

七、鱼

(一)1、燕鱼

2、金鱼

八、鱼

(二)1、八爪鱼

2、翻车鱼

九、动物

(一)1、青蛙

2、乌鸦

十、动物

(二)1、孔雀

2、老鹰

3、鸽子

2.校本课程纲要 篇二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性为目的

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在琅琅上口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当学生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生的手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二)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都是些学生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泼校园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一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生主体性

课题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除了确保学生主体性,更重要是使用中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享受者。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

课题坚持生成发展观,做到无形无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童谣内容上涉及安全、卫生、礼仪等各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随着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课题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创编童谣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身边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传唱童谣,儿歌获得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2、亲近、欣赏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良好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发现身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习惯;感受各行行为习惯或规范对人们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加以总结。

2、在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编童谣,掌握创编童谣的技巧,并通过传唱童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开展创编和传唱童谣的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童谣教学活动的研究

设计和开展童谣诵读和童谣创作指导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童谣,初步掌握童谣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在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童谣操的创编

创编童谣操,使学在日常的做操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童谣选编创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逐步积累童谣素材,形成富有特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集。

(五)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文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尝试用童谣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总结。

4、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5、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6、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汇集童谣创编成果。

7、围绕发现的重点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结果、设想解决办法并通过童谣形式进行叙述。

8、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在校园、社区展示童谣创编成果

9、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10、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12、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五、课程的实施

(一)第一轮: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童谣收集活动;

继续充实整理图书室的书籍,建立了童谣书籍专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同收集童谣,在收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童谣,对童谣产生兴趣。

2.童谣朗读活动

教师对收集到的童谣进行分类整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童谣的诵读活动。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童谣,感知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内容、形式,为创作童谣打下基础。(1)保证时间,每天的早读为童谣的诵读时间,加强检查,给予保证。(2)保证数量,每周背诵两首童谣。(3)建立童谣诵读记录本,首先建立班级童谣记录本,每个教学班有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此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一个专用记录本,抄录童谣,积累童谣。

3、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展童谣创作

(1)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创作队伍

(2)全面展开童谣创作指导课的教研,编写出高质量的童谣创作指导课教案。(3)上好童谣指导课,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

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月一个大主题一周一个小主题,一周一小结,每班一周出一版童谣专刊手抄报,一月整理一本班级童谣。引导学生进行新童谣的创作。

(4)使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开辟“童谣快报”栏目,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童谣创作和班级评比挂钩机制,每周评出童谣创作优胜班,和每周童谣新星;举行各种形式的童谣发布会,班级发布会,个人发布会;评选童谣创作新星和童谣创作优秀家庭;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5)做好童谣的收集整理,每周编写的童谣,由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择优汇集成册。

4、推广传唱童谣

课内传唱童谣,如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方面的童谣;课间游戏传唱童谣:同学们将童谣编排成皮筋舞、跳绳操等课间游戏,在课间进行活动。

5、督促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

(1)配合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班级中也配有相应的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建立值日班长制,设有班日志,《学生园地》上开辟“表扬栏”等。

(2)、审核评定。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即开始考核评定,考评工作做得细而实,针对争章的细则,哪几条小队长评,哪几条由老师评,哪几条由家长评,事先均安排好,要求大家评得公平合理,最后由中队委审核通过。

(3)、表彰。

表彰是对学生鼓励的一种手段,表彰形式多样,我们采用的是颁发小红旗的形式,每争一面旗,将它展示在教室墙上的活动阵地上。达标争旗活动使全体队员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同时,大队部每月还进行一次优秀中队的评比,只要达标都能评上。

6、成果收集

(1)挑选一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谣汇编成《福田小学行为习惯新童谣》(2)创作丰富的学生自编个人童谣集

这一轮的研究中学生创作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研究初步整理出相应资料。把学生创作的童谣优秀成果装订成册,编成使用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边使用,边创作,边共悟,并由学生带入家庭和社会。

(二)、课程开发持续滚动的开发研究(1)、第一轮童谣集的使用研究

对于第一轮已编写成册的童谣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发挥其最大效应,力求跳出学科教材的使用形式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形式可以诵读比赛,小报展览,节目表演,开主题班队会等。

(2)、已有主题的在创作再研究

对原有的主题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提炼出更优秀的童谣作品。(3)新的童谣主题的再确定,再创作

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重大节日文化传统,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学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确定新的创作主题,进行新内容童谣的创作。

(4)、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循环体系

原有主题的再创作,新的主题的确定又促进了原有主题的深化,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创作体系,使整个内容纵横深化发展。

(三)、第二轮开发研究成果的总结(1)、将首轮开发成果整理归类

对首轮开发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对使用中的新童谣,新主题创作的童谣整理成册。

(2)、对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交流小结

由各子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归类小结,将结果整理成册。

(3)、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4)、研究成果编撰印刷修订成册出版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素描》校本课程纲要 篇三

名称:素描基础

目的:素描是绘画的开始,可以说它既是绘画的最初形式,也是学习绘画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开始作画的第一个步骤。所以学习绘画首先应从素描人手。

学习素描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造型规律,写生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表现客观世界中的物象,素描基础练习就是告诉你怎样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征和形体结构关系,并加以正确表现的方法。只要我们用心地观察、体会,通过一定的方法大胆地在画面上表现自己的感受,就能获得有益的体验和正确认识对象的方法。

同时,随着应试的要求,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适应应试的要求,所以开设素描基础课程。年级:初一年级

课时:每周一节共15课时 具体内容: ◆介绍素描的概念: 素描,是美术中最单纯的造地形式。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 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的意义: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绘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式样。造型艺术包含多门类,如:绘画、雕塑、工艺及建筑等等,它们都离不开建立图形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素描。素描的目的也是为了造型。它是一种把客观对象或想象,用绘画形象记录下来的最简单的手段和表现手法。◆素描的起源和发展: 由于素描使用工具的单纯性和表现的直接性,使它成为人类最古老的绘画方式,原始时期人们以勾画形象作为语言进行交流,这种绘图行为的产生要早于人类文字发明。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绘画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素描的表现形式和方法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时代的人们追求着自己理想的造型语言。

素描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白描”,是用毛笔和墨所作的纯线条的绘画。西方素描传人中国是近百年前开始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俄国、法国的素描学派对我国的素描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描的类别: 素描的类别多种多样,大致可作三种大的分类:(一)工具和材料划分:

如铅笔、钢笔、炭笔、毛笔等,以及各种淡彩素描,如铅笔淡彩,钢笔淡彩等。(二)表现题材划分:

如静物、石膏、人物、人体素描、风景、动植物等写实或抽象表现素描等。

(三)目的、用途划分:

如习作、创作素材、绘画图稿、设计素描及完整的素描作品等。

一幅素描往往同时具备上述三种不同分类中的其中一种性质。另外在基础训练课中常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而分为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调子素描也叫全因素素描,它是一种对客观对象除色彩外的所有二维造型因素进行全方位表现的素描方法。结构素描主要用线及少量明暗强调表现对象的线透视和形体结构关系。◆素描的工具性能与材料特点:

一般来讲,素描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工具,或几种工具混合使用。下面介绍的是素描中最常用的几种工具。

(一)纸:素描可以在任何纸或平面上操作,纸是最普遍的材料,各种类型的纸都可以选用,但大部分素描工具不适宜使用过于光滑的纸。

上课要求:要求学生统一使用8开的素描纸,因为素描纸的质地较厚,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反复涂擦,便于改动,而且它的吃铅性较好,造价低廉。

3(二)铅笔:是最方便的素描工具,能画出丰富细腻的色调变化。铅笔有粗细、软硬、浓淡的不同型号,HB为软硬适中,H前面的数字越大就越硬、越淡,B前面的数字越大就越软、越黑。画素描常选用较软型的。

上课要求:学生每人准备6只铅笔(4B、2B、HB个两只)。(三)橡皮: 橡皮的作用除修改错误外,同时还具有“白笔”的功能,当画面色调过重时,用来减弱色调。选用橡皮应以柔软、有弹性的为佳。有一种软性橡皮,擦涂不易损伤画面,可粘浅画重的色调,但不能完全擦净,如与硬橡皮配合使用会使你感到方便自如。

上课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两种橡皮(可塑橡皮、普通橡皮)◆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一)工具的选择:按教学要求选择素描工具(画架、画板学校已提供,纸张、铅笔、橡皮、夹子或图钉学生自备),将纸张平整地固定在画板上。

(二)不使用画架的学生可直接使用画板,画板执法:右手执笔时,左手握画板左上端,手臂尽量伸直;下端放于大腿上,角度与脸平行,画小画或细部时可放在腿根处。原则是使我们能够一眼看到画面的全部,并使眼睛尽量与画面保持平行;如使用画架,应使眼睛正对画面中心。

(三)铅笔执法:

(1)横握:直立画板时,画轮廓或其它长虚线时,应使用长铅笔,手轻握笔后端。画短实线或细部时,手握笔前端。(2)直握:平放画板时或画实线及细部时,可像写字那样直握铅笔。◆素描基础课教具

几何形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圆锥体、圆、12面体等),射灯 ◆学习方法

4.合唱校本课程纲要 篇四

课程名称:童声合唱 课程类型:艺术类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教师:张丽娟

学习对象:小学2-4年级学生 学习时间:每周1课时,共15课时

一、课程背景:

1、教师和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歌唱的向往;

2、学生掌握了基础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

3、教师的深入研究和学习;

4、学校提供了专门的合唱教室。综合上述条件,成功开设了合唱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教学,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能

(二)具体目标

1、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发声姿势,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准与节奏训练,注重训练合唱音响的协调、咬字吐字的清晰。

2、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注意以科学的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深一层的歌唱方法和形态训练。

3、在歌唱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振奋孩子们的乐观精神,丰富其形象思维的能力,促进智商的发展,自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合作友

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三、课程内容:

1、唱姿训练

2、气息训练

3、发声训练

4、音准训练

5、节奏训练

6、合作意识

7、作品处理

8、情感要求

四、课程实施

课时设置:采用每周二课时的方式;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练法

组织形式:面向2至4年级对音乐有简单基础的学生,合作学习场地设置:音乐教室 班级规模:4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指导思想:课程评价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评价类型:日常学生评价、阶段性学生评价、期末或学生参加演出评价。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主要评价等级:“真棒!”“还行!”“加油!” 具体评价文案:

(一)日常学生评价

1.课堂学习记录:通过学生学习态度,课内表现和反映,随机打分记下平时成绩。

2.平时歌唱作品表现:根据课内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给出成绩,随机评分。

(二)阶段性评价

1.小组评价,评出组内优胜者。2.定期进行歌曲作品展示比赛

(三)学生期末评价

评价分四部分,自评部分、互评部分、师评部分、家长评部分。自评部分:20分(自我评价,为自己的作品打分); 互评部分:20分(同伴之间互相打分); 教师评价部分:30分; 家长评部分:30分

南流小学校本课程——《童声合唱》

课程纲要

姓名:张丽娟

5.《书法指导》校本课程纲要 篇五

1、课程名称:书法指导

2、开发教师:

3、教学材料:《颜勤礼碑》

4、课程类型:必修

5、授课时间:1年

6、课时:每学期16课时

7、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开发背景: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从2013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纲要》还特别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二)课程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

1、知识方面:

①汉字基本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 ②汉字常用偏旁 ③汉字基本结构

2、技能方面: ①静心的基本要领

②正确写字姿势和铅笔、钢笔、毛笔运笔方法 ③仿影、描红、临帖的基本方法 ④书法欣赏的初步能力。(中、高年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①初步了解汉字历史和文化价值,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②学习我国书法历代名人和近代传人的事迹,培养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的意识。

(四)课程实施建议:

1、以“天天认真练字”、“提笔即是练字时”为宗旨,2、在写字教育中,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书法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写字教学之中,努力实现写字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3、加强静心训练、加强双姿(坐姿、握笔姿势)教学,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静心与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字写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把静心训练与双姿教学真正纳入到写字教学过程,高度重视,抓出实效;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保管、爱惜写字用具,书写时纸面干净。

4、在写字教学中坚持精讲精练和举一反三的原则。“精讲”必须使范字的讲述科学化、规范化、趣味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精练”必须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临写操作,坚持宁少勿滥,求质不求量,举一反三的原则。

5、重视学生读帖能力的培养。读帖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书写水平。要教给学生读帖方法,让学生亲历读帖的过程,在尊重学生的读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指导。提倡写前读、写时读、写后评的训练方式,真正将读帖训练落到实处。

(五)课程评价:

评价方法多样化,主要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生集体评的方法,采用星级评价制度。

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要相结合,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写字训练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组织写字比赛,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促使学生进一步努力。同时,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要以书面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书法名人的了解,并以书法比赛、办小报、写春联等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书法的认识。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使他们对练好硬笔字充满信心。

小学

6.《班队会》校本课程纲要 篇六

1、课程名称:班队会

2、开发教师:各班班主任

3、教学材料: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1年

6、课时:每学期16课时

7、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并将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班队会发展提供了新时空,构筑了新平台。

新课改为班队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让班队会在学校中的存在与发展获得课程体系和教育法规的保障。以班队会活动为切入点,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将德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整合,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教育说教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性情,培养良好品质,必将有利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德育工作开展的主 要阵地,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 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 认识、开展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体验式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在体验中、互动中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理解了他人,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形成自尊 自爱、自立自强、承受压力、开拓创新的心理品质。

(二)课程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2.走进父母,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堵塞小学生。3.感恩,永恒之光,时刻心存感恩,培养责任心。4.回眸历史,向烈士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安全系着你我他,掌握安全知识,必要时候学会自救及救人。6.安全在我心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7.诚实信用是人生的试金石,懂得诚信。8.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树立环保意识。9.文明礼仪在校园,做文明人,做文明事。10.正确面对考试,关注心理健康。

11.生命的意义,真爱生命,世界因你而精彩。

(四)课程实施建议:

1、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决不能搞活经济形式,走过场。

2、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练、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3、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 些形式:(1)主题报告会;(2)演讲和竞赛;(3)座谈和辩论;(4)野外活动;(5)社会调查成果汇报;(6)文艺表演;(7)技术操作,实物交流;(8)经验介绍。

班队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制裁发挥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义的形式,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智慧的启迪,人生道路的选择发生影响。

4、要善于深化主题的巩固成果。班主任除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 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 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 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点到实质,“举一反三”,以教育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五)课程评价:

1.将班级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学校特色相结合。

2.将德育教育中的常规教育、规则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相结合。

3.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拓展相结合,形成了不同年级的主题班会体系,使主题班会更加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

小学

7.乒乓球 校本课程纲要 篇七

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选用创编教材《乒乓球基础》、参考乒乓球实况赛事转播、《乒乓世界》等

课程类型:技艺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 授课对象:乒乓球兴趣小组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乒乓球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和方法,认识乒乓球在锻炼身体的高效价值,为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2、3、4、学生形成多动脑多动手的能力,提高灵敏性、协调性。学生逐渐养成准确快速的判断与果敢的意志品质。

学生能够自行组织一些小型比赛活动,成为普及推广乒乓球运动的积极分子。

(二)课程内容: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与发展目标共安排16节课,内容如下。1、2、3、理论课:乒乓球基本知识

学习握拍方法;站位方法;推挡技术。复习推挡技术;学习正反手平击发球技术。4、5、6、7、8、9、复习推挡技术;学习正反手侧旋发球技术。复习推挡技术;发球技术;素质练习。学习正手攻球技术;左推右攻技术。复习正手攻球技术;左推右攻技术。复习正手攻球技术;左推右攻技术。安排教学比赛

10、裁判规则学习;教学比赛;素质练习。

11、裁判规则学习;教学比赛;素质练习。

12、步法练习;素质考试。

13、步法练习;素质考试。

14、复习本学期所学技术,布置理论知识考题一周后上交。

15、发球技术考核。

16、推挡技术考核。

(三)课程实施建议

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乒乓球校本课与其他校本课由全体学生自由选报,学校固定每周周五下午一二节课为上课时间。

2、打破年级限制统一教学,因场地、器材少,所以先采用集中教学,后分时练习的方法。即室外球台可自由练习;室内球台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具体规定为:全队分四组从周一至周四每组一天的活动权限,如周一对A组开放,周二对B组开放依次类推,至于周五则奖励给学习进步快的同学。

3、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身边或国内的乒乓巨星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外出参赛或学习、进修时,希望学校能联系好参观对象或指导教师,并安排其他教师协作。

5、建议学校购买一定的教学器材,便于教师教学;建议班主任及家长为学生提供学习器材及满足需求。

(四)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内容

(1)、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程度。(2)、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能的掌握。(3)、学生间人际交往状态的改善程度。(4)、学生获得的成就感。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针对以上内容对照参加本组以前进行自评。(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态度、运用技能的能力等,可用成绩册、记分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发挥特长而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8.《国学经典选读》校本课程纲要 篇八

一、课程背景

“人类在21世纪还要生存下去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88年诺贝尔奖金得奖主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时大会宣言。作为中国人有何理由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迈向新世纪、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再者,现在社会各界不断呼吁加强青少年人文素养的培养,国家课程较注重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人的素质不仅是技能、技巧方面的能力,应是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人文学科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力保障。技能、技巧的缺失可以通过训练弥补。而人文学科的缺失是难以补回来的,它是学生文化底蕴积淀过程,能潜移默化到学生生命个体中。

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植根于儿童阅读生活领域,借助经典文学这一载体,让学生认识人类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多元优秀文化的营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中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引导他们从小就去接触、去感受、去照做、去领悟先贤们的谆谆教诲,指引人们迈动蹒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成长、走向未来。

(二)具体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国学经典,认识国学经典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学生掌握主题式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朗读和诵读,乐于背诵积累国学经典精粹篇章,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

3、形成一定的收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5、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道德心理机制;

6、欣赏并感受国学经典精髓的自然美、人文美,提高语言审美鉴赏力;

7、激发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体会国学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人文素养。

三、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校本课程读本《国学经典选读》。

2、实施对象: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3、实施形式:

背一背:以《弟子规》为主,辅以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节选。

读一读:充分利用学生的《国学经典选读》,培养朗读能力。

写一写:通过抄写巩固积累,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

评一评:改变“告状式”的评价,推广“互动式、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

四、课程实施管理

(一)课程实施方式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成语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每周一次。

2、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相关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3、围绕经典文学诵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诵读比赛。

4、合理安排1天时间。a、早自习、每节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 b、家庭作业每天花十分钟诵读,并读给父母听,或与父母一起读。

(二)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三)课程管理措施

(1)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校内推选教师辅导的形式和采用学习理论、实践运用、互相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2)学校提供校本课程开发后勤保障和时间保障。

(3)每一个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汇编出开发设计(教案)一个。

(4)组织学生成果展示。

(5)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学校课程开发方面取得成果的教师予以奖励。

(四)课程实施建议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单位,组织各类比赛活动,在合作活动中学习积累语言,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诵读经典、演经典、搜集经典故事、办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经典、讲经典、用经典的积极性。

3、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关系,使学生能“欣赏优美、理解智慧、感悟善良、学以致用”。

(五)课程评价标准

1、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实行全程评价。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等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及时改进。

9.《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篇九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剪纸艺术 课程门类:艺体类 教材来源:自编

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 教师姓名:***老师

二、课程目标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本课程的安排从学生的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认知领域

了解剪纸的发展过程,剪纸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及特点。对剪纸的剪、刻、撕等技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形成剪纸作品的基本知识。

2、技能领域

通过剪纸课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剪、刻、撕等基本剪纸技法,结合中外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领域 剪纸有富有民族性和民间的艺术性,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

4、应用领域

在学习剪纸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让学生善于把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诸多方面。如:独幅画、连环画、小电影、广告设计、书祯设计、邮票、藏书票、图案设计、报头装饰等方面,拓展知识面。

三、课程内容

1.剪纸的历史

2.中国剪纸的特点

3.剪纸的造型方法

4.剪纸的创造方法和形式

5.剪纸的表现方法

6.剪纸的工具材料和技法

7.花鸟剪纸

8.动物剪纸

9.吉语剪纸

10.剪纸作品欣赏

11.剪纸作品装裱

四、课程实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整体课时安排,开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2.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及学生实践相结合。

3.组织形式:组织初

一、初二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授课,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4.场地设施:美术教室。

5.制作材料及工具:以美工刀为主,剪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垫板等。

6.班级规模:根据学生兴趣报名参加,4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10.校本课程课程介绍与课程纲要范例 篇十

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开设背景、课程开设意义或课程特点等)300字左右

范例:

《家庭花卉的欣赏与养护》课程介绍

爱花养花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花卉的栽培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上就有花卉栽培的记载,作为我国新一代接班人的中学生有必要学习有关花卉栽培及养护方面的知识。目前中学生的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需要得到缓解,而花卉色彩绚丽、多姿多态、香气沁人心脾,养花不仅可以美化生活,怡情养性,还能使我们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污染也随之产生,并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居室的装修也日渐普及,装修带来的污染也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种植花卉有利于减轻并消除污染。为此,本课程充分结合学生所处市区这一地域环境,选择家庭养植花卉系列专题,因材施教。本课程希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由花花草草带来的美感和情趣,去用自己的双手体验生活,并且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去创造自己的个性生活空间。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基本项目: 1.主讲教师;

2.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等);

3.课程类型(分属的学科:如历史、地理、美术等);

4.授课时间; 5.授课对象。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三维目标要明确);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范例:

某校《定向越野》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名称:《定向越野》 主讲教师:某某

教学材料:选编。资料来源于孙全兴主编的《国防教育——定向运动指导》一书的部分资料、沈荣桂和甘盛俊主编的《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运动》一书的部分资料以及国际定联的有关资料。

课程类型:体育 授课时间:每周三的活动课 授课对象:七八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为宗旨,以开展定向越野为契机,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普及与提高定向越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申报定向越野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定向越野的概况、基本技术、技能; 2.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通过教学,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定向越野项目在市、区初中校中的优势地位。

三、课程内容

《定向越野》校本课程内容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 定向越野概述

1.定向越野的起源。2.定向越野的定义、类型及规则。3.定向越野的益处。4.定向越野国内外开展的情况。5.定向越野在本地区开展的情况。第二章 定向越野物质条件

1.定向图。2.指北针。3.检查点点标。4.点鉴(电子卡座)。5.检查卡片(电子打卡座)。6.号码布和服装。

第三章 定向越野识图基础

1.定向地图的颜色。2.符号名称。3.国际检查点说明表符号。4.检查点与相应说明符号对照示例。

第四章 定向越野现地用图知识

1.判定方向。2.地图与现地对照。3.对照地形确定站立点和目标点。第五章 定向越野基本技能、1.出发点动作。2.运动中的动作。3.检查点上的动作。4.终点的动作。5.怎样选择比赛路线。

四、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课内外理论传授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传授、实物演示、电教配合、图上作业、小组研讨、图上分析、现地讲解、模拟训练、考查等。

2.组织形式:课内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即基础知识学习、图上作业、小组研讨、现地实践、撰写体会等。

3.课时安排:每周大体安排2课时,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或集中或分散。参考以上阶段目标中涉及的内容,循序渐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适课程内容,及时生成新的课程内容。

4.场地安排:在学校操场进行。

五、课程评价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使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定向越野的兴趣,为奠定定向越野学校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评价方式:

1.学习评价指标

(一):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

2.学习评价指标

(二):平时模拟训练与考查相结合; 3.学习评价指标

上一篇:心爱的铅笔作文下一篇:邹城市2012事业单位招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