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研修心得

2024-06-14

高中生物研修心得(精选10篇)

1.高中生物研修心得 篇一

高中生物研修日志

我认为,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及周围中处处有生物,处处是生物,处处都有生物科学的意识。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轻微的有生活中俯拾即是的各种生物,严重的有曾经风靡全球的SARS病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生物的学习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必须把生物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教学主体(学生)的切身经历、体验联系起来。因此,就我们学校目前所倡导的“生本教育”模式和理念,我也经常和同事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生本教育固然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但是‘生’绝不仅仅表述为学生,也可指生命、生活等意思。”既然如此,生物学就承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以生本教育引领生物教学!

通过网上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生物教学首先贵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我们一开始给学生上生物课,就可以讲述一下“生物科学和我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我国随着人口增长而接踵而来严峻的粮食问题、有效解决粮食问题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产品、以及近来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启动的“中

国数字人男1号”„„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课本说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与憧憬,让他们知道我们接下来的整个学期都是围绕《遗传与进化》进行学习,生物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为后续的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猫不吃老鼠便成为变瞎猫’、‘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质壁分离一定发生在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这样,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既使学生们听得津津乐道,也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在争论中得到碰撞与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日常生物现象的能力,而我们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调查报告。新课程理念比较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查找、分析与汇总信息。上个学期,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些比较具有实

际意义的实际活动,比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和统计》、我县特有生物物种的调查》、《在校学生高度近视比例的调查分析》、《灵山的植被的考察》、《我校学生在校吃零食情况的调查》等等,虽然这些调查报告显得有点稚嫩和不够完善,但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拓的视野和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使得我们的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

4、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一些学有余力,对生物很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优,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为中考的生地综合考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于如何通过生物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理科综合素养和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在信息万变的时代中,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加强生物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一般来说,新生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科学的先驱,而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正是产生这些新生科学学科启蒙思想的沃土。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力求站在一个高的视点来纵横生物学与其它各门自然学科的联系。比如,比如说学习生态系统中就有关于了解生态系统知识的综合性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必须结合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学习,效果会更好。

6、充分利用有限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生物学课程的新课标教材容量大,涵盖了必修1.2.3.4册四本教材内容,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每周只有两节,我们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而学生本身在生物方面花的时间就很少,也不太重视。经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只有抓住50分钟的课堂这块主阵地,才能获得主动,取得好成绩。因而,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的5分钟对前面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生理过程等加以温故,疏通整个知识章节的脉络结构,以求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效果。

我认为,生物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应教导他们的学生经常留意身边的生物科学。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与我们日常生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寻常的如日常生活中的啤酒发酵原理,重大的有我们经常耳熟能详的克隆技术;小到伤口感染,大到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切无不说明生物及其作用范围之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网上学习,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1、生物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可以经常联系课本上一些相关的内容,适当的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地枚举一些例子,例如松土也是造成是目前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质壁分离一定发生在有液泡的植

物细胞?等例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的互动平台,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把学生的正确观点总结在一起,给他们的观点作进一步的筛选和凝炼,并给出一个正确的诠释。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调查报告。新课程理念比较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且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我们生物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充分调动学生上网去搜索资料,查找、分析与汇总信息。

3、加强生物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一般来说,新生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是未来科学的先驱,而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正是产生这些新生科学学科启蒙思想的沃土。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力求站在一个高的视点来纵横生物学与其它各门自然学科的联系。

2.高中生物研修心得 篇二

一、调研分析学科现状,成立骨干研修学习团队

米东区现有初中生物教师38人,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16人,还存在“专业教师兼职,非专业教师专职”的现象。而一些较优秀的初中生物骨干教师缺少高层次专业发展的同伴和与同伴进行深层次思维碰撞的平台,教学才华没有足够展示的空间和机会,校际间的差异也很明显,致使他们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受到了制约。

为了让米东区生物学科校际间教研得到均衡发展,我们依托米东区陶研会生物教学研究分会,全区13所中学按照帮扶单位成立了4个片区生物教研组,初步形成四个学习共同体。2012年3月15日米东区生物骨干教师研修班正式成立,创建了“米东区骨干研修QQ群”,组织成立了4个研修小组———形成了4个小型学习团队,开展研修活动。

二、明确研修任务,激发研究主体

“研”就是研究问题,“修”就是自修学习。骨干教师研修班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研修班的指导思想、研修目标、管理办法、研修任务,构建了互助合作的立体式团队学习机制,激发骨干教师研修学习热情,确保研修任务的有效落实。

我们首先以“学习共同体”“小型学习团队”为单位,积极组织理论学习。我们为生物骨干教师提供了学习的书目,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要求研修班学员每年读一本教育著作、每月读一篇优秀教学文章、每月写一篇读书体会。引导教师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当作自己专业发展的立身之本,自觉地把学习当作自己专业提升过程的重要任务。

其次,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学习。教师为骨干研修班教师设计下发了“米东区首届生物骨干教师研修手册”。手册包含:研修教师信息、研修规划、学习体会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通过研修手册帮助教师主动设计自己的研修计划,启动生物骨干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第三是尝试“同伴互助”探索专题研修方式。我们认真分析了各研修小组成员的个人特长和薄弱点,帮助每个研修小组梳理研修内容,要求各小组紧密结合校际间片区生物教研组、米东区教研室、市教研中心重点教研活动内容,选择适合的研修内容进行专题研修活动,并邀请其他研修小组参加。

三、有序推进专题研修活动,适时指导引领

为了提高研修活动的有效性,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意强调研修的针对性,避免研修过程的空、散、漫,让每位教师学会研究、观察和思考。

第四研修小组策划组织“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示范课活动。活动前我们在“米东区骨干研修QQ群”中上传了生物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要求:重点放在观察学生的“学”,从一个小组或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程度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活动中要求研修班班委和教师们深入各小组观课完成“米东区生物课堂观察量表”,课后先请示范课教师进行说课,再由研修班班委根据自己观察的一手资料组织教师们进行交流、研讨,选出代表与观课教师交流。为了提高对研修活动的引领指导作用,特别邀请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陈杰英老师,进行了现场观察,结合两节示范课进行了《学习合作的交流》讲座,让全区生物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等。

活动后,研修班分层次布置作业,示范课教师对照录像完成课堂实录,撰写课后反思;研修班班委撰写本次活动总结及反思;其他教师撰写自己在本次活动的收获及感悟。我们还建议在“米东区骨干研修QQ”群中讨论:你观课是从哪些方面看的?观课后怎么议课?观课视角放在“观察学生的学”,由学生的学来定位教师的设计及教学是否有效这种观点你认同吗?对两节课示范课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看法?如果是你用这样的方法是否能行?你如何理解市教研中心专家的讲座?他的看法、观点你认同吗?等等。

在研修中不断给教师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引导教师向深层次迈进。

四、创设研修情境,碰撞教学智慧

在专题研修活动实践中,我们关注每个研修小组教师成长的过程,研修活动实践主题源自研修小组的优势教学资源,在共同分享中碰撞教学智慧。

一是展示个人风采,分享特色资源。“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示范课就是第四研修小组提供的特色教学资源。张俊琴老师曾在湖南湘潭工作过,自2012年9月到市100中任教七年级生物课,采用的“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授课方法,得到了市100中理化生教研组和教研室的认同,并在片区生物教研组间进行相互交流。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邀请第四研修小组组长许晓红老师也尝试此方法授课,“异课同构”给全区生物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供大家进行观察、学习、研讨、交流。让教师在观课议课中“照镜子”,深层次思考:2011版生物课标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设计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这样的活动帮助生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解决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发挥团队作用,产生辐射效应。“七年级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探究”评优课是以市108中王厚玲主持的市级小课题“七年级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研究”研讨课活动为基础,第一、三、四研修小组也分别选拔了一位选手参赛。这次评优课发挥了研修小组团队的作用,提供组间集体备课、研课、磨课机会。参赛教师承载着团队集体智慧,在评优课活动中各展身手,研修班班委组成的评委组认真梳理每节课的亮点和不足,观察员教师从旁观者角度对活动进行反馈,让研修班成员从交流和研讨中得到提高。

五、评比反思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们始终要求每个骨干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实践,通过上示范课、评优课、课题研究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设计组织了2012年米东区中学生物教师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反思评比活动。组织了14位骨干教师分三次对收到的19位教师的38篇作品,对照评价标准认真评议,各自写出评价意见,相互交流。我们针对评比活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选择评比成绩相对好的第三研修小组进行自主研修,承担如何撰写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反思的培训任务。

3.谈高中生物新课改实施心得及启示 篇三

关键词:生物 新课改 实施

新课程改革历经几年风雨,终于从试验走向实施,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生物教师经历着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反思的过程,为达成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着艰辛的努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模式生搬硬套、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参与缺乏实质性评价等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问题

新课程的理念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并有个性的像多方面发展,并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联系实际生活和社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这一点上,就能明显看出新课程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崭新的理念去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二、教材的特点

(一)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是本模块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确定教材编排体系要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如何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教材设计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 本模块遗传学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四)把据基础性,体现先进性 精选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同时,又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相一致。

三、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说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还不深。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中,突出问题是,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可能是由于自己工作经验的不足、对教材把握的不够、教法运用的不灵活,而另一些个人觉得是由于尽管课改了,但是高考的制度还没有改,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以提高分数为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的标准,那何以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际素养和能力呢?具体的措施和方法,我想值得每一位老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整合教材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利用模型构建知识 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要使学生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模型建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知识,有效掌握知识,而且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比如:真核细胞的结构就是通过模型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有丝分裂”的教学。通过校本选修课,尝试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先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构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模型,让学生明确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再让学生小组成员合作,用橡皮泥构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模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了不同的模型,然后各小组在全班展示模型,师生共同展开交流和讨论,对各组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对自己的模型进行修改。最后用计算机宏观地展现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配以文字描述,进一步建立起思维模型。

(三)提高教学技能是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应该是毕生的追求与努力。无论是新课程还是就课程,教学技能都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的关键。这也是,自己在一学期教学中的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这将是自己工作的重心。希望,能尽快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能更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

总之,每节课都要力争达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有机统一,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备课时多下功夫,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自己就可以“悠闲”起来。

4.初中生物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篇四

这几天,我参加了2011年海南省中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收获不少,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当我听了陈坚教授的《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研习》、符碧教授的《生物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黎志灵教授的《生物教学基本功》、《农村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论研究》和杨华教授的《现代技术模拟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题后,我更加深入地懂得了作为教师的责任,进一步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念,对自己的心态作了一个很好的调适,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5.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篇五

黄家骅老师在课堂上发出了疑问“幸福的教育在哪里?”个人认为,幸福的教育应该是双方的:教师教的幸福,学生学得幸福。当然目前的实际情况还是教师教的不幸福,学生也学得不幸福占多数。这与我们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相关。所以教师必须尽快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除了转变教学观念外,还应让自己的内心保留一份净土,关爱、公正、民主、自尊,我相信,当孩子们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上的课,你们一定都是幸福的。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很喜欢翁乾明老师的课“简约化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试想一下,当一名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用最简洁的方式,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那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当然,要达到这一切,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教师首先要备好课,才能在此基础上去除多余的环节,去除表面的热闹,才能剪枝去蔓,其次,教师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想学,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预设,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把最关键的部分展示给学生。

喜欢一句话“大道至简”。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程灵老师的“教师的心态调适”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心态决定状态”、“要处理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不禁反问自己,对一些工作、任务,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好像更多的是抵触。而事情总是要做的,抵触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受,不烦换个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把事情往好处想,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必经经历,将给我们带来许多的风景。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

我是乎也是其中一员,曾经有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压力大,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好像身心俱疲,什么事也不想做,也做不好,做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出门后明明已经锁了门,但下了5楼又重新冲了上来看看到底锁了没有。

后来,开始慢慢的尝试转变,每天告诉自己“一切都好”,QQ上的留言也改成了“微笑着面对生活”,当然离不开老婆的支持“知足者常乐”,这种心理暗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当然,适当的改进方法,合理的宣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兴时唱唱歌,不高兴时也去唱唱歌,心境自然会平静许多。消极的心态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痛苦,既然工作总是要做的,还不如换个心态,积极的心态能让自己活得更开心,工作也会更顺心。

集美高中历史研修心得

6.高中语文课例研修心得 篇六

课例研修心得

河北馆陶一中 蒋春涛

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今年4月,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生开展的高中语文课例研修活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作为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受益颇多。

从4月7日第一次集体备课到4月14日第三轮备课、上课,我们研修小组的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业务水平,我们每位参与课例研修的老师在正式录课之前都对上次课进行了评课和反思,集小组的共同智慧认真组织下一次课。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进行了观察议课,所以“三课两反思”的研究,我们实际进行了三备三评三反思。在观课中我负责的是课堂教师教学的观察,通过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真实、客观地呈现,使我对新课堂的实践层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课例研修的主题是“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问题探究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知识建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不断的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河北师大实习教师王怀亮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李清照词两首》,交给了学生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在整理课堂实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堂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这个问题,自己从前从未留意过,也没有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次小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反思我对课堂提问有了新的认识:

1、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课堂训练目标,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在一堂课中,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教学要求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紧扣教学重点提问便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王怀亮老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李清照词两首》的时候,就紧紧扣住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以及导致这种“愁”情不同的原因生发出了一系列问题,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知人论世这种鉴赏诗词的方法。最终在第三轮授课中,完美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2、提问要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为基础。

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鉴赏这两首词,是这次课例研修的主要形式。课堂提问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多采用第一种形式,而忽略了后两种。而在这次课例研修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和实践了上述三种课堂提问的形式。首先以板书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问题简单明了,融入作者、作品、诗词回顾等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采用教师抛给学生问题,学生提问老师,小组内相互探讨、提问等方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一步步推进教学的有序、有效展开。例如,教师提问:同学们最喜爱的诗句是哪一句?这两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等等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和回答。学生则把理解中的难点反馈给老师,对教师提出了问题。各小组内部先合作探究,各自把鉴赏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部先解

答,解答不了的小组选出代表提出问题,由其他小组来解答。例如当小组讨论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时,对“凉”字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的理解。分析鉴赏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时,对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就是通过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互问互答的形式得以很好的解决的。

3、抓住课堂时机及时有效提问。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时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适当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尾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和麻痹心理。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一些抽象的问题放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就会使事情变得简单得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赏析《醉花阴》下片时,教师就针对“人比黄花瘦”中“瘦”字的妙处让学生联系季节,菊花的形态来赏析。并同时引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同学们熟悉的诗句加以解释,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当然在前两次授课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课堂提问是无效的,例如:提问指向不明,目标性不明显;过于简单,提问缺少深度;提问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提问过多、过细抑制了学生的思路。

总之,通过课例研修这种新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课两反思的教学模式,使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将大有裨益。而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

7.高中生物研修心得 篇七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8.高中生物研修心得 篇八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学生独立实验;学生小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当你翻开《生物技术实践》的课本,可能你会被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所吸引:酿造葡萄酒、制作泡菜、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你对觉得其实生物技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而那些以前我们可能并不熟知的的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神秘。从古到今,生物技术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体验和掌握生物技术、感受生物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目的。

《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具体划分为: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学生独立实验

《生物技术》中,笔者认为有三个实验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材料装置易取,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要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尽量将实验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关,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为其建构新的内容。如:果酒的制作

实验思路:(1)果酒的制作其实操作非常简单,需要榨汁机、发酵瓶、灭菌锅,其实在家中完成用消毒的手可以代替榨汁机,未开封的矿泉水瓶可以代替发酵瓶(因矿泉水瓶本身已经灭菌,发酵时拧松瓶盖就可放气),这样可节省大量时间。(2)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以事先准备好已活化的酵母菌。

实验器材:每组未冲洗的赤霞珠葡萄若干(新疆地区品种优良,来源广泛)、烧杯1个、未开封的矿泉水1瓶(学生自带),75%的酒精棉,活化的酵母菌少量。

学生实验过程:挑选葡萄;冲洗;去梗榨汁(用75%的酒精消毒双手和烧杯,直接用手挤压葡萄,尽量揉烂一点);装瓶(留出1/3的空间不要装满,便于以后放气),并在瓶内滴入几滴活化好的酵母菌;盖好瓶盖并拧紧。

课后任务:学生将自制的发酵瓶保管好,最好不要放在阳台上暴晒,每天要观察现象并记录,如果一旦瓶子胀气了,要及时轻轻拧送瓶盖放弃并注意闻闻气味,是否有酒香,有时一天需要放气2~3次。

二、学生小组实验

《生物技术》中有部分实验虽原理简单,但个人不易完成,需要教师适时地对一些操作技能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如何,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同时要让学生彼此之间学会合作。随后当实验完成时,教师要对小组的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总结。这些看似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所隐含的意义非同小可,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提问、合作、评价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也是选修Ⅰ课程的教学宗旨。

三、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在进行选修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以外,在适当的情境中还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即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合作伙伴,师生应就某些科学现象构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则不会有长远的价值和作用,教师与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一起就科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猜想或假设,再一起收集数据,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终师生共同建构理论或模型解释现象。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对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丰富的视野平台(知识领域)、充实的内在营养源(专业知识)、必备的硬件设施(实践知识)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师才能较为全面地理解选修Ⅰ的内容实质,才能较好地完成选修Ⅰ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浩然.高中生物教师“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8-42

[2]禹双根.探索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2.28(11):20-21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endprint

【摘 要】《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学生独立实验;学生小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当你翻开《生物技术实践》的课本,可能你会被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所吸引:酿造葡萄酒、制作泡菜、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你对觉得其实生物技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而那些以前我们可能并不熟知的的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神秘。从古到今,生物技术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体验和掌握生物技术、感受生物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目的。

《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具体划分为: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学生独立实验

《生物技术》中,笔者认为有三个实验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材料装置易取,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要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尽量将实验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关,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为其建构新的内容。如:果酒的制作

实验思路:(1)果酒的制作其实操作非常简单,需要榨汁机、发酵瓶、灭菌锅,其实在家中完成用消毒的手可以代替榨汁机,未开封的矿泉水瓶可以代替发酵瓶(因矿泉水瓶本身已经灭菌,发酵时拧松瓶盖就可放气),这样可节省大量时间。(2)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以事先准备好已活化的酵母菌。

实验器材:每组未冲洗的赤霞珠葡萄若干(新疆地区品种优良,来源广泛)、烧杯1个、未开封的矿泉水1瓶(学生自带),75%的酒精棉,活化的酵母菌少量。

学生实验过程:挑选葡萄;冲洗;去梗榨汁(用75%的酒精消毒双手和烧杯,直接用手挤压葡萄,尽量揉烂一点);装瓶(留出1/3的空间不要装满,便于以后放气),并在瓶内滴入几滴活化好的酵母菌;盖好瓶盖并拧紧。

课后任务:学生将自制的发酵瓶保管好,最好不要放在阳台上暴晒,每天要观察现象并记录,如果一旦瓶子胀气了,要及时轻轻拧送瓶盖放弃并注意闻闻气味,是否有酒香,有时一天需要放气2~3次。

二、学生小组实验

《生物技术》中有部分实验虽原理简单,但个人不易完成,需要教师适时地对一些操作技能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如何,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同时要让学生彼此之间学会合作。随后当实验完成时,教师要对小组的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总结。这些看似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所隐含的意义非同小可,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提问、合作、评价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也是选修Ⅰ课程的教学宗旨。

三、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在进行选修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以外,在适当的情境中还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即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合作伙伴,师生应就某些科学现象构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则不会有长远的价值和作用,教师与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一起就科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猜想或假设,再一起收集数据,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终师生共同建构理论或模型解释现象。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对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丰富的视野平台(知识领域)、充实的内在营养源(专业知识)、必备的硬件设施(实践知识)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师才能较为全面地理解选修Ⅰ的内容实质,才能较好地完成选修Ⅰ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浩然.高中生物教师“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8-42

[2]禹双根.探索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2.28(11):20-21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endprint

【摘 要】《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践;学生独立实验;学生小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当你翻开《生物技术实践》的课本,可能你会被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所吸引:酿造葡萄酒、制作泡菜、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你对觉得其实生物技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而那些以前我们可能并不熟知的的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神秘。从古到今,生物技术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体验和掌握生物技术、感受生物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目的。

《生物技术实践》共有6个专题: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和植物有成分的提取。其中每个专题下又分为2-3个课题,共16个专题。笔者按着课题的可操作性和难易程度,将其分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具体划分为: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实验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建议如下:

学生独立实验

《生物技术》中,笔者认为有三个实验原理简单,可操作性强,材料装置易取,适合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家中完成。要尽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尽量将实验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关,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为其建构新的内容。如:果酒的制作

实验思路:(1)果酒的制作其实操作非常简单,需要榨汁机、发酵瓶、灭菌锅,其实在家中完成用消毒的手可以代替榨汁机,未开封的矿泉水瓶可以代替发酵瓶(因矿泉水瓶本身已经灭菌,发酵时拧松瓶盖就可放气),这样可节省大量时间。(2)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可以事先准备好已活化的酵母菌。

实验器材:每组未冲洗的赤霞珠葡萄若干(新疆地区品种优良,来源广泛)、烧杯1个、未开封的矿泉水1瓶(学生自带),75%的酒精棉,活化的酵母菌少量。

学生实验过程:挑选葡萄;冲洗;去梗榨汁(用75%的酒精消毒双手和烧杯,直接用手挤压葡萄,尽量揉烂一点);装瓶(留出1/3的空间不要装满,便于以后放气),并在瓶内滴入几滴活化好的酵母菌;盖好瓶盖并拧紧。

课后任务:学生将自制的发酵瓶保管好,最好不要放在阳台上暴晒,每天要观察现象并记录,如果一旦瓶子胀气了,要及时轻轻拧送瓶盖放弃并注意闻闻气味,是否有酒香,有时一天需要放气2~3次。

二、学生小组实验

《生物技术》中有部分实验虽原理简单,但个人不易完成,需要教师适时地对一些操作技能进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此期间教师要仔细观察每组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如何,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同时要让学生彼此之间学会合作。随后当实验完成时,教师要对小组的实验结果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总结,同时还要让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总结。这些看似程序性的教学模式所隐含的意义非同小可,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提问、合作、评价中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也是选修Ⅰ课程的教学宗旨。

三、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在进行选修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以外,在适当的情境中还应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科学的推理,即给学生做示范。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成为合作伙伴,师生应就某些科学现象构建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地告诉学生答案则不会有长远的价值和作用,教师与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一起就科学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猜想或假设,再一起收集数据,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终师生共同建构理论或模型解释现象。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把握,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借鉴,对教师的生物教学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丰富的视野平台(知识领域)、充实的内在营养源(专业知识)、必备的硬件设施(实践知识)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教师才能较为全面地理解选修Ⅰ的内容实质,才能较好地完成选修Ⅰ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浩然.高中生物教师“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38-42

[2]禹双根.探索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教学[J].中学生物学.2012.28(11):20-21

9.高中历史骨感教师研修心得 篇九

金秋十月,很幸运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由衷感谢教育局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平台。13天的培训中,听了好几位教授专家的专题讲座,并且在长沙两所中学听了两节历史课,课后大家细致地做了交流和评课。现在细细翻看记录的笔记,回顾曾经接受培训时的情景,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耳目一新,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对本人的学科专业发展、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对历史教科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真是受益匪浅,一言难尽,现做一个具体的学习总结,以便自我鼓励与他人分享。

一、进一步领悟“高效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追求高效课堂

新课程由于教材版本不统一,所以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必须取舍对待教材。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引领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每一堂课后要及时反思,及时写下心得体会,总结“成功亮点”, 考虑“失误不足”,思考“创意闪光点”,不仅要善待“生成的问题”,还要会鼓励、期待甚至帮助学生去“生成”问题,不要害怕自己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只要培养自己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就可能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难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骨干教师应将专业再发展是作为终身追求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地发展。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骨干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学生,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在讲座中指出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通道、是教师个人知识的改造与升华;既要重视实践、勤于实践,又要专于理论学习。作为骨干教师更要强调反思学习,提出自我学习、自我专业发展的计划,撰写教育笔记,经验总结或论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只有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勇立潮头。只有不断加强理论、业务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经受住“极限”的考验,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三、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学科素养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做出回答的问题。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10.高中生物研修心得 篇十

学习心 得

泥高中学卢权

2014年8月4日至8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务川自治县教育局组织举办的中小学校(园)长研修班培训。这次的学习,务川自治县教育局为我们中小学校(园)长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校长的专业成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我对这次学习机会倍加珍惜,在3天的学习期间,先后聆听了5位专家及李局长的精彩报告,他们既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又有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他们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思想令我们耳目一新,令人豁然开朗。通过这次研修学习,使我了解并学到了一些教育理论、理念、方法。从学校管理、发展规划、学校管理诊断和咨询、依法治校与学校安全管理、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校长观念与学校管理、发展性学校评估、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改进、中层干部的管理与培养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专家、学者的指导,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增强了信心、明确了使命,现结合参观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收获一:参加这次校长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精彩的报告与其他学校校长的经验交流,我发现学校之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真正的差异并不在于校园校舍、设施设备等物质原因上,更关键的是在学校的文化内涵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力、凝聚力、导向力,1

具有方向引导性作用、规范约束性作用、维系凝聚力作用、激励感召作用。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它将构成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影响师生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学校成熟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优劣。好的学校文化氛围,置身其中会令人身心舒畅,充满活力。作为校长,必须把工作思路转化为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实践行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一个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校长的执着追求。

收获二:依法治校。听了遵义市大坪小学校长许锐《基于问题办特色—雅行教育引领学校变革》的讲座后,我心里逐渐明朗起来,深感学校要规范化管理,必须依法治校。第一必须要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目的要明确,内容要详细。可以让大家讨论、达成共识、选出最佳方案,职工大会通过后形成制度。广大教师参与制度的制定,才乐于去遵守,制度才能贯彻落实。第三必须要用正确的方法、方式来行使教育权力。(学校规范化管理涉及诸多方面,但依法治校是必由之路。)

收获三:在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听了重庆市六十八中校长张克运《校长办学思想与学校变革》的汇报之后,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学校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理教育都是弱项。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缺乏心理健康常识,往往把学生成长中表现出的许多心理问题归结为智力问题,甚至是品质问题。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今日播下良好习惯,明日收获美好人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中,我们应:“尊重规律,讲究方法。”第一,抓好第一次。因为“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请记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二,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抓反复,反复抓。特别是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毅力,强化训练,持之以恒。第三,训练有序。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收获四: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的资源。听了贵州师范学院教授郑玉莲《学校问题诊断与发展计划》的汇报,深刻认识“信息→知识→智慧”重要性。通过培训学习,我想应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1、成功学校的定义应该是除了学业成绩以外,学生在其他方面都有明显受益。

2、办学理念应该是传统美德,包括勤奋、竞争、民主社会以及公民意识培养、个人成长等;家长、教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对学校负责。

3、目的应该是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方法和批评思考能力外也要照顾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师与学生分享相同的信念和价值。

4、教学上应该反映学校对知识和个人成长同等重视的价值观,教师不墨守成规而是因材施教;教学上注重提高学上的学习兴趣,维持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培养的结果不仅学业成绩高,还能让学生在较高层面上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一所成功的学校要具有强有力的学校行政领导,具有和谐的学校气氛和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品行、技能、态度、情感、兴趣等的发展。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学校关心教师也重视自身的专业进修与发展。社会、家长、社区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收获五:校长为学校的发展把好脉。校长是教师的每棵心,学校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更是校长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工作绩效的体现,寻求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一直是校长十分关注并积极探索的课题。听了遵义市教育局特色办主任李昌云《跳出特色办特色学校》的汇报后,给我指明了一条如何发展学校的道路。使我懂得了更好地推动促进学校发展,就要对学校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对促进学校发展的条件、优势、机遇做出判断,从而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学校发展诊断就是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发展思路的过程。学校管理自我诊断不仅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方式,一种推进学校发展、校长成长和学校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式。讲座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要开展学校的自我诊断不仅仅是校长的个人行为,更应该是组织行为;形成“理念→方法→措施”的管理体系,才能把学校发展的更好。

收获六: 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一个学校的发展壮大,靠的不仅是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学校的发展才有保证。听了遵

义市红花岗区育新小学校长黎俊《遵道育美—美行教育的实践和思考》的汇报,他们都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他们的报告中,无一例外的都谈到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设平台,使教师得到提高、发展。从“感受学习→反思→信仰→梳理、统一思想→亮点”这一过程办学灵魂,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收获七: 尊重、关心、服务教师。在张克运校长《文化根性—校长心灵的香水》和李青松局长《如何当好校长》的报告中,他们说的目标是“文化特色常态化,做好常规工作、有文化的校长或教师”。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体现尊重、服务、人文的精神,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我个人认为在今后的学校工作中校长还需要做到:第一、作为校长要想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仅仅靠权力是不够的,要认识到校长的生命在师生之中,校长与师生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学会尊重他人。要努力使师生希望获得尊重、理解、沟通和信任的愿望得到满足,从而使校长和师生之间形成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精神,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使师生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中,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和学习,真切地感悟到在校长身边工作是美好的。第二、校长要以真诚的微笑、赏识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师生,尊重师生的权益、关注师生的价值、关心师生的生活,并从师生的合理需要出发,为每位师生搭建展示其才华的舞台。特别要理解教师工作的难处、苦衷和所处的环境,学会尊重教师的意志、倾听教师的建议,关心下属的苦,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校长抽时间到教师的办公室、教研组走一走,感受他们的工作环境,看起来是小事,但通过小事更让老师感受到校长的关心,在细节中更好地体现校长诚心为教师服务的宗旨。

学习期间,我总是问自己:现在我作为副校长,如何协助罗校长,我欠缺的是什么。我想:我会全力以赴协助罗仕友校长做好参谋及表率,欠的是深度的思维和长久的坚持。这次学习,对于我今后的工作而言,无论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引领,还是学校文化的培育;无论是校长领导力与校长专业化发展,还是学习型学校的建设,都开阔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一个副校长要想站在理性思维的高度,以理念引导实践的方向,系统全面地认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加强学习,在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教师体验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尊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上一篇:练习4答案及解析版下一篇:三年级起步作文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