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2024-10-13

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精选14篇)

1.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一

海南居民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象征,要提升文明形象,必须了解不文明行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倾听群众对社会文明的祈盼。近日海南省统计局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4000个居民,开展了海南居民文明行为问卷调查,并形成了《海南居民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当问到“最常见、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时,86.9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最突出;分析认为,产生此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垃圾设施不够、设置不合理、垃圾长期不清理。主观原因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仍较常见。此外,还存在监督不到位、缺乏法律约束等管理方面的问题。

交通不文明行为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电动车横冲直闯,不守秩序”、“机动车乱停乱放”、“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过马路”在“海南不文明行为榜单”中名列第二、三、四位。随着城市发展,车辆和行人增加,配套设施跟不上、文明礼让意识淡薄、监管不严处罚不够、从众心理和法不责众观念作祟等主客观原因使得交通不文明行为日益严重。

此外,“不自觉排队,随意插队,故意拥挤”、“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说脏话”、“摊贩抢占摊位,占道经营”等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亦较为常见。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社会公德意识欠缺、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节约成本迎合本地消费习惯等都助长了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调查显示,海南省大部分居民比较注重个人文明行为,希望社会更加文明。近9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最注重“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86.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最注重“讲究卫生,不乱扔东西乱吐痰”,不少被调查对象还对社会文明提出更多的希望。

当问及海南省居民对海南文明形象的评价时,14.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海南文明形象很好,77.2%认为一般,8.2%认为很差。面对各种不文明行为,海南省居民希望社会更加文明,国际旅游岛建设也需要社会更加文明。

面对不文明行为你会怎么办?调查显示,看到不文明行为,4.5%的居民会视而不见;18.78%的居民想劝阻,但怕惹麻烦;48.85%的居民极度反感,但不会当面指出;25.47%的居民会当面指出,劝其改正;2.40%的居民会自我反省,避免做出同样的行为,或者向有关部门反映。调查表明,面对不文明行为,95%以上的人会有所行动或者表示反感,这也是推动海南省文明工作的积极因素。

此外,报告还建议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制约,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处力度,并以硬件支撑海南文明形象的提升。调查显示,76.2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需要加强文明礼仪学习,从自身做起;89.3%认为需要重视文明道德教育,从小孩抓起。还有不少人认为机关干部要以身作则、父母要言传身教。

同时,78.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规范居民文明行为需要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 71.33%认为需要发挥党(团)员、志愿者作用,积极参与监督、劝导;72.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该立法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75.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提升海南文明形象应该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78.8%的人认为应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2.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二

自2005年9月中央文明委开展评选首届“全国文明城市”之后,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投入创建工作, 以加强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的核心指标, 志愿服务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石。从扶贫攻坚到抢险救灾, 从支教扫盲到医疗服务, 从环境保护到大型活动,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几乎无处不在。

根据共青团中央的数据, 全国注册志愿者的总人数为3047万人, 注册志愿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25%。宁波作为全国六个获得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城市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宁波注册志愿者超过35万人, 备案登记的志愿组织有1731个, 无论是志愿者数量还是志愿组织发育都明显滞后, 志愿服务现状与社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 如何促进志愿服务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急需破解。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宁波市注册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展开调查。通过对宁波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81890、海曙公益服务中心、四明户外救援队、随手公益 (宁波) 等机构和组织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 同时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486名注册志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仅有324名注册志愿者曾提供过一次及以上志愿服务。

2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2.1 未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

实际调查获得样本486份, 其中有近1/3的注册志愿者从未提供过志愿服务。“没有时间精力”与“不知道如何参与”是没有参与过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 占总数的57.4%;而另有16.7%的受调查表示对志愿服务没有兴趣 (见图1) 。这表明志愿者不曾参与志愿服务大部分集中在自身原因, 或是缺乏参与途径。通过加强志愿服务宣传, 扩展志愿服务参与途径, 可以激发更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共建城市精神文明。

2.2 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

在324名参与过志愿服务的注册志愿者中, 有42.0%的志愿者是通过单位安排参与志愿服务的;其次是通过熟人或同事介绍的途径, 占33.6%;通过自己主动寻找、社区组织劝说、网络宣传的约为20%;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线下媒体广告宣传和其他途径来提供志愿服务的较少 (见图2) 。

2.3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

志愿者参与的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与扶幼助老;对具有专业知识要求的志愿服务参与较少, 例如抢险救灾、医疗卫生与文化遗产保护;从科教传播、城市管理、大型活动或赛事服务来看, 志愿者参与频次并不高。由此可见,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类型多样, 但受专业知识、自身技能、客观因素等各方面限制, 分布并不均匀 (见图3) 。

2.4 志愿服务投入情况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频率和次数能够体现志愿服务投入情况。由图4可以发现, 仅有4%的志愿者能做到至少每周参与一次志愿服务, 有17.6%的志愿者能够每月参与一次志愿服务。“一年几次”和“偶尔参加”各占到总数的30.2%和48.1%。这表明大部分志愿者处于低参与频率的状态, 仅有少部分志愿者能做到经常参与。

从年均志愿服务次数看 (见图5) ,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在“10~20次”和“20次以上”均只占总体的12%。有33%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次数为“4~10次”, 有43%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次数仅为“1~3次”。结合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频率的分析, 可以发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投入程度总体较低。

2.5 志愿服务投入情况的差异化分析

通过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职业的志愿者服务投入情况比较, 总体来看, 个人收入水平与志愿服务投入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可能的原因是, 由于志愿服务无偿性和公益性特点, 只要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都可以参与志愿者服务。

志愿服务投入与志愿者年龄明显正相关,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投入情况随着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其中46周岁以上人群的志愿服务投入程度远高于其他年龄层, 志愿服务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志愿服务投入情况在不同职业志愿者间存在明显差异。调查发现, 离退休人员和社团工作者的志愿服务投入程度最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的志愿服务投入情况不尽如人意,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并未做到示范带头作用;在校学生作为我国最大的注册志愿者群体, 虽然人数众多, 但志愿服务总体投入程度并不高, 不少在校学生处于被动参与状态, 志愿服务精神仍有较大欠缺。

3 调查结论

3.1 时间和精力不足是制约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关键因素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具有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特征的社会化活动, 其发展水平受到城市文化和志愿者个人因素影响。研究发现, 志愿者个人收入水平对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投入情况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而时间和精力不足是影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 现阶段宁波市志愿者的分布呈现哑铃型, 主要以在校学生和退休老人为主, 这部分人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志愿服务;而收入越高的人群, 受制于时间精力限制, 志愿服务投入通常较为有限。

3.2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不畅且信息不对称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相对比较集中, 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42%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是通过单位或学校安排, 其次是熟人或同事介绍和自己主动寻找。在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的注册志愿者当中, 有57.4%表示不知道如何参与, 这表明参与渠道不畅且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志愿服务参与的重要因素。志愿者、志愿项目、服务对象三者之间的矛盾以及“服务愿望”和“居民需求”的信息交互不完善, 这些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志愿者自主选择志愿服务项目, 以及搜寻志愿服务项目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影响到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从实践来看, 现阶段宁波市志愿服务工作由多方领导机构共同管理 (例如, 文明办、民政局和团市委) , 缺乏统一的信息源头, 对志愿服务组织发育和活动安排缺乏统筹推动。

3.3 男性、已婚、中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务投入程度相对较高

从参与志愿服务次数和频率看, 志愿者总体志愿服务投入程度较低, 但志愿服务投入程度在不同志愿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 男性、已婚、中老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投入程度相对较高。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家庭逐渐趋于稳定, 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社会发展, 对于志愿服务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更愿意持续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 为城市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3.4 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志愿服务投入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调查发现, 现阶段离退休人员志愿服务投入程度最高, 社会团体次之, 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 在校学生与事业单位公务员参与志愿服务频率和志愿服务次数上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表明这两类人群的志愿服务工作呈现短暂性、断续性的特点。可能的原因是, 离职退休人员进入到人生自我实现需求阶段, 注重精神需求以及价值升华, 且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保障。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单位统一组织安排, 符合我国绝大部分志愿服务工作的自上而下社会动员模式, 其结果是志愿服务没有“常态化”和“制度化”, 只是偶尔的有组织为之。志愿服务精神依然较为匮乏。

4 对策建议

4.1 广辟志愿服务宣传渠道,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精神, 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强力支撑。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引导传统媒体增加志愿服务公益广告份量, 并开设专门栏目或版面定期宣传志愿服务的活动、精神和理念;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 鼓励报道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与志愿者动人事迹等。另一方面, 重视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先进典型的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评选活动, 为人们树立更多可亲可敬可学的现实标杆, 更加具体形象地诠释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促进形成学习志愿者、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4.2 拓宽志愿服务参与途径, 完善志愿信息交互

坚持整合资源, 多渠道拓展志愿服务网络。着力打造统一志愿服务平台, 增强线上网络与线下组织对接力度, 促进志愿服务信息的流通性。充分发挥社区志愿服务联络点的作用。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活动重要阵地, 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围绕社区自身实际需求与弱势群体的具体问题, 有针对性地设置志愿服务项目, 开展援助性的关爱行动, 努力实现志愿服务有效对接, 为居民做实事、做对事, 真正使志愿服务走进居民家庭。

4.3 开展专业志愿服务培训, 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通过讲座、阅读、研讨、实地考察、观看录像、专题讨论、案例、角色扮演、示范等多种方式, 结合提高志愿者有效的人力资本, 激发志愿者潜能, 提升志愿服务动机与士气,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效果。现阶段对志愿者培训内容大多围绕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的基本规范,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较为缺乏。面向志愿服务岗位和社会服务需要, 开展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组织领导、项目管理、创造性思维、快速适应环境能力等多方面训练课程, 充分挖掘志愿者个人潜能。进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

摘要:志愿服务工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载体, 以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作为样板, 对宁波市注册志愿者以及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展开调查。调查发现,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不畅且信息不对称, 时间和精力不足是制约其参与志愿服务的关键因素;不同人口特征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投入上差异明显, 男性、已婚、中老年志愿者志愿服务投入程度相对较高;从职业来看, 离职退休人员参与志愿服务的投入程度最高, 而在校学生和事业单位公务员志愿服务投入程度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因此, 本文建议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要广辟志愿服务宣传渠道, 拓宽志愿服务参与途径, 开展专业志愿服务培训, 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关键词:志愿者,志愿服务,服务投入

参考文献

[1]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3) .

[2]邓国胜.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J].社会科学研究, 2002 (2) .

[3]谭建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9) .

[4]王泓, 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状况与长效机制的构建——基于全国性大型问卷调查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 2012 (8) .

[5]王洪松.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3.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题目: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状况调查报告姓名:孙甜甜

学号:540908010217

院系:外语系英语专业

班级:英语二班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状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1、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道德文明情况及大学生的真实形象

2、为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提出建议。

二. 调查的对象、方法与内容

1、调查的对象

大一到大三的学生(随机调查)

2、调查的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法调查,基本上做到随即发放

3、调查内容

调查大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看法和做法

三、调查结果:

1,你有随地乱丢垃圾吐谈的行为吗?

55%有,20%没有,25%偶尔有此行为。

2、坐公车时,你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及小孩让座吗?

20%会,50%不会,30%表示据情况而定。

3、对有些同学在教室吃早餐有何看法?

30%表示赞同,因为时间比较紧张,55%表示反对,15%表示无所谓。

4、对于践踏草坪行为你的看法是?

25%表示此行为很让人讨厌,42%表示无所谓,自己很少这样做,33%表示赞同,自己也经常会这样做。

5、对于用水后不关水龙头,你的看法是?

92%的人强烈反对,1%的人赞成,7%的人无所谓,只要不浪费自家的水就行。

6、对于有些同学在阅览室或是自习室里大声喧哗的看法?

81%认为很不道德,16%的人有些介意,3%的人认为无所谓。

7、在老师召开集体会议时,有在下面讨论过无关事物的行为吗?

67%常常这样做,20%偶尔这样,13%认真听讲。

8、给别人乱起绰号,你有什么看法?

70%强烈反对,10%表示赞成,20%持无所谓的态度。

9、你对有写同学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有何看法?

65%反对此种做法,10%认为可以这样做,25%认为无所谓,不损害自己利益就行。

10、对于夏天因天热有些男同学常常不穿上衣的看法?

84%表示很厌恶,11%表示无所谓,5%认为这样很正常。

11、你对插队打饭的现象有何看法?

65%认为很正常,大家都这么做,27%的人很反感,8%的人表示无所谓。

12、对于有些大学生在校园公共场合接吻,你的看法是?

70%认为损害了校园的形象,12%认为可以在校园接吻,18%的人认为无所谓,对此就当视而不见。

13、有没有上公共课时在下面做其它的事?

91%经常干其它的事,根本不听,2%上课听讲,7%的人偶尔听一下。

14、你在上课时有玩手机或看小说的习惯吗?

40%经常看小说玩手机,40%的人偶尔玩一下,10%的人根据心情而定,10%的人从来不玩。

15、有没有经常逃课的行为?

90%的人有逃课的历史,对于不重要的科目常常逃课,1%的人从不逃课,9%的人偶尔逃课。

16.便后不冲厕所?

97%以上的人对此行为非常的厌恶,1%的人认为可以这样做,2%的人认为无所谓。

四.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这些不文明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有时也这样做,时间长了,便觉得是理所应当这样做的。就算有时候觉得不对,也会为自己的这些行为找借口。殊不知,这些潜在性的意识和行为正在逐渐侵蚀我们内心的文明意识,改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大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根源

第一,从学校方面看,从小学到高中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只要成绩好其它的方面都是

次要的。有好多的学校往往会忽视道德和素质教育。以至于到了大学,要重

新的培养关于这方面的教育。但小学到高中阶段往往是形成一个人品行的最

重要时期,很多习惯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到了大学这些习惯慢慢的就会显露

出来。例如,乱丢果皮杂物,随地吐痰,公众场合大声喧哗等等。所以我们

经常会看到现在很多大学在强调社会公德,诸如此类的宣传语,指示牌比比

皆是。

第二,从家庭教育方面看,现在的家长都拿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而且大多数的家

长都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只要孩子的学习好了,一切都好说。

以至于养成的孩子骄纵无礼,不少人养成了依赖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习惯,认为自己是一切事物的中心,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例如,接人待物不懂

谦让,不知尊老爱幼,尊敬师长。

第三,从社会本身来看,我们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展才是硬道理,能致富才是人才。过分的强调对经济的建设和投资,忽视

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如此长期以往,势必对精神文明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例如,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大肆横行。有的学生就认为道德理想都是虚的,摸不着的东西,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最好。因此,凡事都讲究对自己有无利

益,一切以实惠为标准。于是在一些高校中出现了偷窃公共财物的现象。就

以本校为例,有好多学生在去食堂吃饭时,把包放在座位上买饭,回来后包

不见了,也就是被偷的实例。我本人也曾丢过一次饭卡,结果中午丢的,下

午去挂失的时候,上面的80多块已被全部刷光,而且最终也没有上交。

2,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方向观不明确。有很多大学生认为捡了钱包,里面有很多的钱,还不如自己花掉。这表明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甚至有时在讨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时,有好多的人认为资本主义就是比社会主义好,或者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就是一种变相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剥削要比资本主义严重的多。他们的理由是,人家资本主义实行的是多党制,既民主又自由,贪官出现的少,百姓福利好。而反观社会主义,实行一党专制,贪官频出不穷,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艰苦,看病难,工资过低等等问题比比皆是。这表明他们自身的人生观严重的扭曲,我们的学校自然不可能这样教学生,那么只能是学生内在自身的思想进入了死角。

3.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一,周围人的影响。从孟母三迁中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之所以认为践踏草坪,乱涂乱画课桌是一种很合理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身边有人这样做,而且并没有人指出这是一种不对的行为,或是大家明知这样做是不对的,但都在心里默许了这种做法。甚至,有的人没有这种习惯,但受朋友的影响,也就慢慢的接受了此种做法。

第二,流行思潮的影响。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极其发达的社会,因此,各种思潮传播的异常的迅速。大学生极易受到网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做出各种错误的行为。

五、应对的措施

1、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要摆正培养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目的,强化人文教育,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重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风气,在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层次上,要合理分工,主义衔接,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素质和教育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既要教育学生成才,也要教会学生做人。

2、家庭教育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熏陶和严格管教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起点,因此,家长对孩子从小要注重经行社会公德,基本道德,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的养成教育。为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引导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思想意识。

3、社会教育

弘扬好的精神文明典范,号召大家进行精神文明的学习。遏制和打击犯罪。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总而言之,要加强宣传工作。

4、自身教育

4.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四

1.现在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多吗?

①我的学生比较乖,听我的。②和以前一样;正常③一般;我不好区别调皮与个性。④太多了。

2.学生调皮捣蛋的主要原因① 教师方法不当② 校园生活枯燥③ 家庭教育不够④ 学生本质太坏,学习没劲

3.现在的学生好管理吗?① 好管② 有一定的难度③ 不好管理④ 太难管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吗?①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高②大约有一半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③极少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

5.学生的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① 学校管理没吸引力 ②课程教师没吸引力 ③没找到产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④家庭影响,读书无用⑤ 学生的基础太差

6.学生现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① 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② 缺乏刻苦精神;缺乏吃苦精神③ 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克服不了外部世界的不良诱惑④ 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灵缺乏温暖

7.现在的学生最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教育?① 行为习惯教育② 诚信、责任教育 ③ 感恩教育、理想教育④ 心理承受挫折与感情能力教育⑤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

8.家长管学生的学习吗?

① 从来不管 ②大多数管 ③少量管④有的管但是方法不够⑤不好说,家长眼里只有分,没有学生。

9.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如何?①完全认可②一般,关心教育的认可度高

③认可度在上升;逐渐在提高 ④不高,把学校当成托儿所

10.你有时间读书吗?① 太多了② 不多;每天至少一个小时 ③ 比较少 ④ 几乎没有 ⑤ 太忙,没时间

11.你最苦恼的是什么?

①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② 学生不听话③ 不能按自己意愿教学④ 没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⑤ 工作不被承认

12.你认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① 领导不重视② 教育体制和评价不配套③ 社会生存的环境恶劣,社会职业的过于悬殊

④ 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用人机制⑤传统思想文化和新思想的冲突

13.你每天直接用于教学的时间大约多少?① 1—2小时 ② 3—4小时③ 5—6小时④ 8小时以上

14.你怎样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① 不差就行② 不太重要③ 是老师的命根④ 分数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一个指数

15.学生在什么时候完成作业?① 没有作业② 课堂上③ 自习课④ 课余时间

16.你认为教案作用有多大?① 很重要像图纸设计② 有一定作用③ 没有用,我上课从不翻教案

17.你认为当今教学最难的是什么?① 师生默契② 公平竞争与各科的协调③ 学的快乐而有成效④ 教改与考试的矛盾⑤ 教师观念的转变⑥ 按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

18.对于违纪学生你是怎样处理的?

① 耐心的说服教育②先说服教育不听话的就罚③ 说服教育,仍然不听话的就不管他④不管他

19.你对当今的教育法规是怎样看待的?

① 把教师和学生管的太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② 基本附合中国国情③ 当今的教育法规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20.你认为课堂纪律的好坏主要与()有关

① 班主任的管理② 教师的教学水平③ 教师的人格魅力④ 学生的素质

21.你认为对违纪学生进行必要的体罚可以吗?

① 完全可以② 要分情况而论③ 不可以

22.对于学生的成长、家长、教师、社会谁的影响大?

① 家长② 教师③ 社会④ 一样大

23、说心理话,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你能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吗?

① 能 ② 不能 ③ 大多数时候能 ④ 少数时候能

24、对于学校如何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你有何好的建议?

5.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五

一.活动背景 :

我们国家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义务。可真实的,我们大学生在校园又是怎么做的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古人之言入木三分。大学校园本是一个神圣的求知殿堂,而如今大学生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却屡见不鲜。网上甚至有人惊呼“大学生须恶补小学生文明行为规范”,这些诸如“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之类小校学生都知道的文明行为规范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却是缺失的。这不禁让人们心生疑惑“大学校园为何会变成这样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文明是我们素质的体现。没有了文明,就如唇齿之寒,素质就不能保证,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甭提担任四化建设的重任。

二.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公共素质为目标,以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切入点,以建设“和谐、平安、严格、”校园为目标,人人参与到治理校园不文明行为来,改变陋习,让讲卫生、爱清洁成为我们的习惯;转变攀比、浪费的作风,让勤俭节约、勤劳善良成为我们的美德;遵守校纪校规,学好技能,自信上进,让自强、奋进成为我们的追求。全体师生人人践行文明行为,共创一个“和谐、清洁、整齐、优美”的校园环境。

三.策划原则

1.整体策划,分级负责,协调合作,务求实效。

2.活动具有新颖性、独特性、现实性。

四.主要活动及程序

本次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深入教室,食堂,图书馆乃至宿舍发放问卷,对周围的学生展开随机调查,共发放10份问卷;另一方面,在校内网上发出调查,对在线的校内网上朋友展开调查,征询他们对安财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看法。最后,进行统计和汇总,最终完成这次活动,做出报告。

五.活动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象牙塔”,“净土”,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而一些大学生却因多元文化的“污浊之气”的窒息而感到迷茫和消沉,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带进了大学校园。根本原因是缺乏公共意识。反省与审视一下自身,应当肯定,我校的绝大多数同学是积极进取、要求上进的,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可贵品质。但也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言行等方面还存在较为不足,有一些不文明的陋习甚至恶习还存在,与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修养还有

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

调查得到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有:

(一)、教室不文明现象

1、在课桌上乱刻划,“***到此一游”这样的“课桌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势。

2、在墙壁乱涂鸦,踩脚印。“墙壁文化”似乎是一种新兴的文化。

3、互相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手段繁多:扔纸条、交头接耳等。

4、不尊师重道,无视课堂纪律,课堂嘈杂。

5、走进教室还在吃早餐。

6、情侣在教室内过分亲密,旁若无人。

7、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严重。

8、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相反在看小说,或者睡觉。

9、上课的时候将不将手机调为震动或者关机。

10、老师点名时,请人代答到,或者主动帮好朋友代答。

11、毫不重视选修课,而是将选修课当成一种负担,或者说是专门混学分来。

12、迟到后从前门大声推门,横冲直闯,视老师与同学们正在进行的课堂而不见。

(二)、图书馆不文明现象

13、在图书馆将看过的图书乱放,不还原。甚至把专供阅读的好书私自藏匿到隐蔽处。

14、面对散落在地上的书,举手之劳却无动于衷。

15、撕掉图书的条形码、磁条后,将图书馆的书不通过正常借书手续带出图书馆。

16、在图书馆用自己的物品长期抢占座位,有时候又长期不来。

17、抢占了座位,却还心安理得,甚至洋洋得意。

18、把图书或者报纸中自己喜欢的页面“开天窗”。

19、在图书馆藏书上乱勾乱画,随意涂写,完全当成自己的课本。

20、占用图书馆空间资源取暖、乘凉、睡觉,甚至把图书馆当成茶馆。

21、安静的图书馆突然手机铃声大作,有的甚至原地大专接听。

(三)、宿舍不文明现象

22、“顺手牵羊”贪占小便宜,如:偷校服 MP3或其他物品。

23、休息时间在宿舍内喧哗、打电话、打牌、唱歌,影响他人休息。

24、楼上的同学晾湿衣服时,不顾及楼下是否有晾晒的衣服或者棉被。

25、乱拿别人东西,特别是一些非常私人化的用品。

26、往水池里倒剩饭,茶叶等物造成水管堵塞。

27、浪费水电:开长明灯,不关水龙头。

28、在学生公寓的走廊里踢足球、打篮球。

29、夏天男生喜欢在宿舍楼里光膀子。

30、直接将烟蒂、快餐盒或其他的垃圾甩出窗外。

31、偶尔的意外停电后怪声怪气地叫,甚至向楼下扔东西。

32、在寝室聚众打麻将、斗地主等赌博行为。

33、私用电炉等其它学校明文禁止的大功率电器。

(四)、餐厅不文明现象

34、在食堂餐厅吃饭浪费无度。

35、取饭不排队,就餐先占位,拥挤无序。

36、饭后不收拾餐盘,食堂餐后餐盘不送残食车。

37、恋爱中的男女互相喂饭。

38、别人在吃饭,他(她)在那里吐痰、挖鼻子、摸脚等不文明行为。

校内网上朋友说:

1、我先说一个,把自行车停在停车场出入口处导致他人无法推车出来的,强烈鄙视!!

2、还有吃饭像小猪在刨食,吃得满桌都是,座位上都有!叫后来吃饭的人怎么坐下来。

3、和一楼相同,深受其害啊。

4、还有骑车不要命,狂飙的那种。去厕所之后不冲就走的,自习室图书馆里大声说话,手机不开震动的。在寝室楼里大喊大叫扰乱大家休息的,等想到了再补下。

5、穿着个拖鞋去上课,我觉得这个就不够文明,虽然不是很恶俗,但是这么做的人不在少数。

6、在楼道里打球的,尤其是中午;看电视或电影开声音特别大,门又不关,生怕别人听不到的,尤其在半夜12点后。

7、穿拖鞋去教室的,上课睡觉说梦话的。

8、食堂里自习的,弄的我们没桌子吃饭,尤其是临近考试的时候!

9、女生宿舍楼门口的情侣们可不可以稍微注意点,那毕竟是公共场合啊!

10、把垃圾丢到别人的车筐里的,遇上传单和塑料袋我也就忍了,有一次居然有人把装早餐的油乎乎的袋子和带血的棉球丢在我的车筐里,真是快把我的肺气炸了,这样的人素质真不是一般的低!

11、打饭不排队的,突然从后面插进来。

12、自习教室的情侣们,亲亲窝窝也不怕丢人。

13、晚上过了12点还在下面磨磨蹭蹭不睡觉的。

14、吃完饭不带走那些垃圾。

15、在食堂自习的,尤其是吃饭时间赖着不走的。

6.道路交通行为失序与从众心理 篇六

一、道路交通行为失序与表现

(一) 道路交通失序行为的定义

道路交通失序行为是指道路交通行为主体的行动与现存的道路交通法规相违背,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道路交通秩序的破坏和干扰的行为。

(二) 道路交通失序行为的现象概括

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局曾向全国部署开展“告别不文明道路交通行为”活动, 对各类道路交通参与者需要告别的不文明道路交通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 第一, 机动车辆驾驶员八不:不闯红灯, 不违章掉头, 不闯单行线、禁行线, 不酒后驾车, 不违章超车, 不超速行驶, 不违章超载, 不乱停乱放车辆。非机动车驾驶人四不:不闯红灯, 不越线停车, 不抢行猛拐, 不违章占用机动车道。做到二不:不乱穿马路, 不翻越道路交通隔离设施。由此可见政府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失序行为概括出有14条:机动车驾驶员闯红灯, 违章掉头, 闯单行线、禁行线, 酒后驾车, 违章超车, 超速行驶, 违章超载, 乱停乱放车辆, 非机动车驾驶人闯红灯, 越线停车, 抢行猛拐, 违章占用机动车道以及行人乱穿马路, 翻越道路交通隔离设施。

1) 由机动车驾驶员主导的道路交通失序行为。在汽车数量每天都被刷新的当下, 开霸王车、斗气车、不达标车甚至醉酒驾车者不乏其人;强行超车、急变道不打转向灯、开车打电话、急停车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而这些由机动车驾驶员主导的道路交通失序行为在城市道路交通过程中因干扰固有秩序而平添几分道路交通压力, 使拥堵加剧。2) 由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主导的道路交通失序行为。由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主导的道路交通失序行为主要包括逆向骑车、过马路不走过街天桥和人行横道、跨越道路隔离设施、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过马路时打手机等, 其中攒够一拨人集体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成为近年饱受诟病的陋习。

二、道路交通失序行为主体从众心理分析

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失序行为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心理原因, 也有社会原因;既有制度性因素, 也有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影响道路交通失序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概括起来包括天然的趋利避害本能心理和从众心理两个方面。

(一) 趋利避害的本能心理

经济学的“理性人”的假设认为, 人们的行为是有理性的, 而社会学家科尔曼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则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观点。

(二) 从众心理

1) 从众心理研究发展。所谓从众心理, 是指出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从众行为, 实际上就是群体中的个体的行为跟从群体的倾向。2) 行人从众心理分析。在城市道路交通大体系中, 步行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抵达环节, 虽然汽车和其他现代道路交通工具承担了大量的道路交通位移任务, 道路交通抵达目的地的全部任务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出发与抵达环节的步行方式。我国城市步行道路交通比例占居民出行总量的40%- 60%。由此可见, 行人道路交通失序行为的从众效应诱发因素, 有主观上来自于行人是道路主体的先天理念, 客观诱因则是道路宽阔和信号灯对行走不利带来的不方便心理, 而率先闯红灯的“模范”是引发行人从众的直接原因。3) 机动车从众心理分析。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承受着较为沉重的道路交通压力, 机动车保有量年年上升, 而新修道路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 停车场修建更是落后于汽车增长的需要。车多路堵无处停车, 客观上刺激了机动车道路交通失序行为的蔓延。

路怒症, 顾名思义就是驾驶车辆的时候伴随着愤怒的情绪状态。在对“路怒症”的研究中发现, 相当多的驾驶人都有这种症状, 但并非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病态。典型范例如驾车强行切入别人的车道, 或者故意阻挡其他车辆进入自己的车道;对同向或对向行驶的车辆过分地鸣喇叭或打闪灯;在驾车行驶途中与其他车辆飙车;破口大骂或威胁恐吓行人或车辆;向其他车辆行人吐口水或故意撞向对方;驾车行驶过程中向其他行人或车辆投掷物品。多数驾驶员承认, 其愤怒情绪是受到其他驾驶员不道德驾驶行为的影响, 起初是反感的情绪, 继而发展成为自身模拟同样不道德的驾驶行为以发泄情绪。

机动车道路交通失序行为, 更容易受到“众”环境的影响。当驾驶员限定在驾驶室的小小范围内, 他的其他社会联系被暂时切断和中止, 其行为的参照系便以同在道路行驶的其他车辆为主, 车辆驾驶行为互相影响。我国超速超常规的城市发展速度, 以及相应落后的道路及管理系统、停车及管理系统, 为机动车道路交通失序带来了客观上的诱因。而当拥堵取代低速, 坏情绪不可控制, 率先破坏规则的行为总是能引起大量的模仿, 从众心理产生, 从众效应更加剧了道路交通紧张的压力, 陷入恶性循环。

三、改善道路交通秩序的社会心理学建议

表面上看, 社会从众心理及心理效应总是将“恶”事放大, 由少数人变成多数人的不良行为, 严重地破坏社会所需要的正常秩序, 然后从积极的方面讲, 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 多数人意见一致更容易实现道路交通有序。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通过对社会大众的普遍教育, 使社会大多数人能接受自我控制, 将自身安置于有序的道路交通行为, 确保自身行为符合道路交通法规的约束。第二, 少数人的无序行为如果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有可能被多数人行为感化影响, 从而实现有效的更改和调整。任何一个有秩序的社会,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 与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是很有必要的。社会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特别遵守秩序的“少数人”, 来影响不守秩序的其他人。

摘要:本文认为道路交通失序行为是指道路交通行为主体的行动与现存的道路交通法规相违背,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道路交通秩序的破坏和干扰的行为, 道路交通主体受其从众心理影响而发生失序行为, 文章提出可以有效利用从众心理, 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秩序。

关键词:道路交通秩序,道路交通失序行为,从众心理社会心理

参考文献

[1]刘栋栋, 刘金亮, 张远青.基于从众心理影响的道路交通枢纽人员疏散.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2]侯桂红.从众心理现象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

7.道路施工安全文明协议最终 篇七

道路施工安全文明协议

甲方:肃州区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乙方:酒泉大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年 月 日

道路施工安全文明协议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确保施工中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工程项目:肃州区2017年棚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七通一平六标段酒银路道路改造工程

第二条 施工地址:肃州城区

第三条 甲方安全责任

1、开工前甲方对乙方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书面记录或资料。

2、甲方应要求乙方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在开始施工前报甲方备案。

3、甲方有协助乙方搞好安全生产、防火管理以及督促检查的义务。甲方有权检查督促乙方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乙方不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并发出安全整改通知书。

4、甲方有权对乙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工作规程的抽考。

5、乙方在施工中发生的电网、设备事故,甲方有责任负责调查、统计上报。乙方在施工中如发生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规定的特大事故,甲方有权督促乙方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要求派人保护现场;并有权要求乙方提供事故调查书面结论及处理意见。

6、发生以下情况停工整顿,因停工造成的违约责任由乙方承担:

(1)人身伤亡事故;

(2)发生施工机械、生产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

(3)发生施工范围内火灾事故;

(4)发生违章作业、冒险作业不听劝告的;

(5)施工现场脏、乱、差,不能满足安全和文明施工要求的。

第四条 乙方安全责任

乙方作为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事故承担安全责任。乙方应切实履行以下安全责任:

1、乙方所提供的承包工程要求的相关资质证明材料应真实、合法、有效。

2、乙方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等有关电力生产规程和甲方关于工作及其他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3、现场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劳动安全,劳务用工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保证其用工的合法性。乙方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为施工人员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用具。

4、乙方一切施工活动,必须编制安全施工措施,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整个施工过程正确、完整地执行,无措施或未交底严禁施工。

5、乙方用于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施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具的数量和质量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并经有资质检验单位检验符合安全规定,乙方对因使用工器具不当所造成的人员伤害及设备损坏负责。

6、开工前,乙方应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相关部门核发的合格有效的上岗资格证书。

7、乙方在项目施工期间,有义务为施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并支付保险费。

8、开工前,乙方应组织人员对施工区域、作业环境及使用甲方提供的设施设备、工器具等进行检查,确认符合安全要求,一经开工,就表示乙方已确认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器具符合安全要求并处于安全状态。

9、乙方应在施工范围装设临时围栏或警告标志,不得超越指定的施工范围进行施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擅自使用与施工无关的甲方设施设备;不得擅自拆除、变更甲方防护设施及标示。

10、乙方施工过程中需使用电、水源,应事先与甲方取得联系,不得私拉乱接。中断作业或遇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

11、乙方施工过程中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12、乙方必须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对甲方提出的安全整改意见必须及时整改。

13、夜间施工服从甲方统一管理,做到不扰民。

14、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交通、施工、机电、消防等安全事故,要立即抢救伤者,采取措施减少财产损失,保护现场,积极主动的配合甲方处理事故。

乙方应执行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对人员在施工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还必须立即用电话、电传等向事故所在地的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报告,按规定组织调查处理,并由乙方统计上报;如发生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时规定》所规定的特大事故,还应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公安部门,并要求派人保护现场。

乙方应将事故调查组的事故调查报告及乙方事故处理意见提交甲方备案。

第五条 甲乙双方联系方式及响应时间:甲乙双方应以工作联系单、传真、电传等书面形式送达对方。双方在接到对方的书面联系时,应于4小时内予以响应。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由于甲方或乙方责任造成对方或第三方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及财产损失等,由责任方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对方或第三方因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2、合同履行中,发现乙方提供的有关资质材料无效,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由乙方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3、乙方未能正确、全面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未掌握本工程项目特点及施工安全措施;用于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用品不满足施工需要,甲方有权要求乙方立即停工整改,由此引起的后果及损失由乙方承担。

4、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设施设备、工器具等造成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第七条 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无

第八条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调解解决;若经协商、调解不能解决争议的,任何一方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 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本协议,本协议的法律效力独立于主合同。

第十条 本协议有效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第十一条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 方:(盖章)乙 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8.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篇八

一、职业道德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应当热爱人民,爱岗敬业,甘当公仆,依法行政,团结协作,廉洁奉公。

二、仪表举止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应当做到:

(一)衣着整洁得体。上班时间不赤脚,不穿拖鞋。

(二)举止端庄大方,坐立姿态文雅。

(三)礼貌待人,互相尊重。

(四)接待来人时,应起立迎接,面带微笑,主动请坐。

(五)使用文明用语,表达准确、通俗简洁。

(六)耐心回答当事人的有关咨询。

三、文明用语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使用以下文明用语:

(一)您好,这里是××××(单位名称),请讲……(用于接电话时)。

(二)请您稍候再来电话。

(三)请进。

(四)您好,请问您找哪位/请问我可以帮什么忙/请问您有什么事?

(五)请您不要着急,有事慢慢说。

(六)这件事请您到××科(股、室、大队)办理。

(七)请稍等!

(八)对不起/很抱歉,让您久等了。

(九)请您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十)这是法律规定的,请您配合。

(十一)多谢您的合作!

(十二)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十三)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十四)谢谢您的提醒。

(十五)谢谢。

(十六)再见。

四、服务忌语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得使用以下用语:

(一)找谁!

(二)没上班呢,等一会儿再说/下班啦,明天再来。

(三)没看见上面写着呢,问什么问。

(四)正忙着呢,等着。

(五)真麻烦!

(六)急什么?就你的事重要。

(七)你找我,我找谁呢?

(八)看谁态度好找谁去。

(九)我不管,问领导去。

(十)开会呢,外边等着。

五、禁止行为

道路运输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二)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

(三)参与或变相参与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四)滥用职权;

(五)在工作期间喝酒;

(六)拖延时间或超过规定期限办理有关业务。

一、车辆技术管理

(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 18344)等有关标准对货物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督促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每年按时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报告,对照《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 198)评定车辆技术等级。

9.公民旅游不文明行为初探 篇九

一、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公共场所犹如大家庭的聚居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互相尊重、保护公共环境卫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旅游具有异地性特征,公民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环境中来体验生活,享受旅行带来的乐趣,在旅游途中接触的主要是陌生人,这种陌生的人际关系只是短暂并具有偶然性的。因此,在这种“环境”中,部分旅游者就会“不拘小节、随心所欲”,加之自身自律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道德感弱化, 就很容易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

人文环境是旅游的灵魂,是打造“美丽中国”的良好国际旅游形象。“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的‘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该网友在微博上称‘点菜时就问清楚了虾是不是38元一份,老板说是, 结账时居然告诉我们38元一只。’”“青岛大排档天价大虾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1]青岛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最佳旅游城市,出现“宰客”现象引发全社会的思考。经营者打着“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的招牌却违背了“善德” 二字和诚信经营理念,青岛这座“旅游之城”的美誉毁于一旦,营造的旅游人文环境的良好开端付之东流。

二、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自古就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高低与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美育、礼仪教育不足,是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显露出弊端, 只注重智育教育导致片面的发展、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完整,成为公民旅游过程中出现不文明现象的根源。加之, 公民普遍重视血缘地缘、轻视社会公共空间、不重视社会公共意识、缺乏社会公德教育,整个社会笼罩着熟人伦理为主的“私德”意识,形成了“中国式”的宗法制度,思想上也染上了家族主义的色彩,这就使得公民普遍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

英国哲学家洛克分析:“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是本来顽固的性格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2]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教育,还是一种素质、人格的教育。面对应试教育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缺失,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对德育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优秀传统文化的失落,现代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公民教育在学校课程中很难摆脱边缘化的命运。至于家庭和社会的公民教育,基本上也是如此。当前旅游过程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 也多是这些因素结出的苦果。游客的环保意识不强、生态道德素质不高,游客很少会考虑自己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不文明行为。

三、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对策

实现“和谐之美”努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是培育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重要解决策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先行、注重养成,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通过多样化的宣传途径,实行人民群众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教育内容,着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高度重视和认真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促进德育现代转型。积极推行德育美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积极推行教育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中国教育继承传统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阶段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的培育关心甚少,这导致了缺乏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发挥示范效应,塑造公共精神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良好的公共精神的榜样,有利于公民重视自身的公共意识,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

摘要:当前,我国旅游消费大众化,外出旅游逐渐成为全民化意识。但随之而来的中国公民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日益暴露,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作为文明之邦的形象。本文从教育文化角度分析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文明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文明旅游,宣传学习,社会监督,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1]孟亚旭.青岛工商调查“大排档天价虾”[N].北京青年报,2015-10-06(05).

10.文明行为行为国旗下讲话稿 篇十

大家早上好!我是495班的琚星浩。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自由与约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有同学抱怨说,我的家长、老师看管我过于严格,没有给予我足够的自由。那么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再思考这个一个问题,自由到底是什么?

自由,难道就是每天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没有烦人的闹钟吗?自由,难道就是肆意妄为、无所节制地玩网络游戏,没有人约束和限制你吗?自由,难道就是尽情放纵自己的欲望,放浪形骸而无所顾忌吗?我似乎已经看到有的同学在悄悄地点头,但同时我想我们也应该认清楚一个现实—无论什么事情,日复一日地重复也会感到枯燥。

我们之所以有时会反感学习,就是因为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这项工作,那我们又为什么对老师和家长的阻止,甚至禁止我们做的事情“青睐有加”呢?其中与家长和老师“斗智斗勇”的新鲜感、兴奋感和刺激感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真的有一天再也没有人约束你了,你想干什么事情都可以,你可能会倒头大睡一整天,你当然也可能通宵达旦地打游戏、玩手机,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虚拟世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空虚和寂寞。等到了这个时候,或许,你还会怀念上学那段有奋斗目标、有前进动力的时光。

人,只有在约束之中,才能活得精彩。如果你想获得绝对自由,那你应该远离人烟,自力更生。荒岛求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你啃树皮、喝海水的时候,你就会怀念受约束的时光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绝对的自由下,我们只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失去努力的方向。绝对的自由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放松,更多时候,它是堕落和迷茫的代言词。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终究需要规矩的约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11.讲道路文明树道路新风优秀演讲稿 篇十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能在此分享“讲道路文明、树道路新风”的主题演讲。关于“交通文明、道路安全”的话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对于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生命个体而言,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最讲“礼”的国家,这个“礼”字有很多种解释:礼节、礼貌等等。如果我们的行为、言谈举止不合礼仪,有辱人格,这对每一个人都算得上是一个“破坏形象”的事了。但是如果我们在交通礼仪上有一丝马虎,我们会失去什么?面子?尊严?不,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失去的很可能是自己、亲人和朋友的生命!不讲“交通安全、道路文明”是要用鲜血作为代价的。

大家也许会说,“哪里有那么夸张呀!”“吓唬人的吧!”“是不是危言耸听呀!”下面我想让大家来听听几组数据:自从世界上有了第一辆机动车,100多年以来,全球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达3000多万人。现在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约60万人,受伤人数达1000多万。据统计,,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人受伤。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经调查取证,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事故一方不讲道路文明礼仪导致的。

驾驶员要讲道路文明,道路安全,而我们学生更要有交通安全意识,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平常听了太多要遵守这个规则,那个礼仪的话,所以就当耳旁风一样吹过去了。有时候,我们因为急着上学,有时候,我们也赶时间,大家心里都想着:我闯一次红灯有什么关系呢?我就一次车骑得飞快又有什么关系呢?甚至我们有时还随意在道路上玩耍、追逐、打闹,边走路边看书……为了图快,图方便,图快乐,违反规则,抱着一份侥幸的心理。去年8月16日,一名花季少女抱着“车会让人”的意识肆意横穿公路,结果被一辆避让不及的大货车撞上,魂断车轮之下,真是令人扼腕痛惜啊!同学们,我们在横穿马路时,一定要左右看,始终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知道,与疾驶的机动车赶时间就等于是在与死神共舞。

这一个个惨痛教训都告诉我们:要遵守道路文明,才会有道路安全,在道路上遵章守纪,就是尊重自我,尊重生命。如果我们没有安全意识,视安全隐患而不顾,辜负家人的重望,把生命当儿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良心也终会受到谴责。一件件、一桩桩血腥的事实,令人胆战心惊,惨不忍睹。只因为忽视了安全问题,一个个生命如鲜花般在瞬间凋零,给家人、朋友以沉重的打击。到那时,这一切都为时已晚。我们失去的.已太多太多,难道只有失去以后才醒悟、才懂得珍惜吗?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反思吗?

只有当我们遵守道路文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将交通文明礼仪常记于心,成为一名文明的交通参与者、宣传者和监督者。尊重他人生命,对自己负责,做一个知礼、懂法的优秀青年吧!

12.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十二

关键词: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驾驶行为,交通安全,问卷调查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是指任何偶发性的能引起道路通行能力减少或交通需求增加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包括起源于道路交通领域和非道路交通领域但能给道路交通带来不利影响的各种事件,前者如道路交通设施突然坍塌、大范围道路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后者如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近年来,雨、雪、雾、冰等极端天气的多频次出现,造成道路交通突发事件频发,对驾驶员心理、生理产生影响,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研究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下的驾驶员行为特征,对分析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对驾驶员心理、生理、行为的影响,减少突发事件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城市道路车辆驾驶员,了解不同类型驾驶员在突发事件下的行为表达方式,分析驾驶员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生理心理特性和操作行为特征,以期为突发事件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问卷设计

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下驾驶员行为特征调查问卷分为人口统计学和驾驶员行为量表两部分。前者设计变量包括驾驶员性别、年龄、驾龄、驾驶车辆类型、性格特征等;后者共9个项目,即“发生突发事件时您会急剧加减速”“发生突发事件时您努力保持镇静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发生突发事件时您会忽视与前车的车间距”“发生突发事件时您制动的频率和强度与平时相比”“驾驶时遇突发事件您最可能出现……”“突发事件您违反交通规则的频率”“发生突发事件时您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以及“若您开车过程中因突发事件发生交通事故,那发生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突发事件对您开车安全的影响”等。

1.2 样本结构分析

本研究所用数据源于课题组于2015年6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02份。通过对样本特征情况的描述可以看出,在被调查驾驶员中,男性驾驶员占总数的64.24%;18~30岁的驾驶员占总数的51.00%;5年以下驾龄的驾驶员占总数的52.30%;大学本科学历的驾驶员占总数的44.04%;外向型的驾驶员占36.09%。具体情况见表1。

2 突发事件下驾驶员心生理特征分析

针对道路突发事件对驾驶员生理心理的影响,调查问卷设计了“驾驶时遇突发事件您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项目,具体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样本数据统计结果可知,突发事件下29.8%的驾驶员出现分神紧张,27.8%的驾驶员出现操作失误。

用人口统计学特征与“驾驶时遇突发事件您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交叉分析,分别将驾驶员性别、年龄、驾龄、学历、性格特征和驾驶车辆类型作为因变量,研究突发事件下其对驾驶员生理心理变化的影响。性别对驾驶员生理心理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对不同性别驾驶员的心理影响大同小异。突发事件下男性驾驶员更容易出现分神紧张,但操作失误情况比女性少一些;男女驾驶员在反应能力和判断抉择能力都明显下降;部分驾驶员可能旧疾复发。

突发事件下,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驾驶员更容易出现分神紧张,其次是出现操作失误,而年龄在40岁以上的驾驶员面对突发事件更易出现操作失误,其次是分神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驾驶员情绪控制较好,但是头脑反应不够敏捷,导致操作失误频频,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突发事件下,私家车驾驶员最易出现分神紧张,其次是反应不敏捷,这可能是由于私家车驾驶员驱车外出的经验较少,面对突发事件比较慌乱,反应能力下降;而公交车和出租车驾驶员更易出现操作失误,对于以司机为职业的这类驾驶员,驾驶经验较丰富,面对突发事件往往能做到临危不乱,但是由于车辆较大或者车辆配置较低,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不同性格驾驶员在突发事件下的行为特征差异较大。其中内向型驾驶员反应能力强于外向型,但对车速的估计比较模糊,这可能是内向型驾驶员比较保守,对车速的预测偏高导致。另外,理性驾驶员在突发事件下能较好地控制情绪,尽量降低不必要的精神压力;而感性驾驶员对情感的控制较差,有36.17%的驾驶员出现分神紧张。突发事件下驾驶员性格特征对其心理生理影响如图5所示。

由于缺乏经验,心理压力比较大,5年以下驾龄驾驶员最易出现分神紧张;5~10年驾龄的驾驶员心理因素有所加强,但是实际操作方面有待加强,最易出现失误;10年以上驾龄的驾驶员经过时间的历练,对车速的估计比较准确。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3 突发事件下驾驶员操作行为特征分析

突发事件下驾驶员操作行为包括车间距的保持、车速控制和制动频率强度。下面分别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

车辆行驶时保持安全车距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追尾事故,帮助驾驶员观察其它车辆动向,把自己的行驶意图通过信号提前传递给其它车辆,减轻驾驶员心理上的压迫感和危机感,缓和紧张状态。突发事件下驾驶员往往由于心理的波动而失去理性判断,易忽视安全车距。针对调查问卷中“发生突发事件时您会有忽视与前车的车间距这种情况”做了分析,具体情况如图7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10.6%的驾驶员在突发事件下有非常多的忽视安全车距情况,40.07%的驾驶员有比较多的忽视车距情形,一半以上驾驶员都有忽视安全车间距的行为,可见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

未按照安全车速行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调查问卷中“发生突发事件时您会急剧加减速”这一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具体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33.11%的驾驶员突发事件下尽量保持安全车速行驶,而47.68%的驾驶员可能会出现超速或低速行驶,甚至还有19.21%的驾驶员经常出现不安全的驾驶行为。

驾驶员的适度制动行为可保障制动系统的安全可靠,进而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针对调查问卷中“发生突发事件时您制动的频率强度与平时相比……”这个项目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图9所示。

由图9可知,突发事件下驾驶员制动频率强度有所增加,除了34.77%驾驶员基本没有频繁制动,一半以上的驾驶员(51.66%)会小幅度增加制动频率和强度,13.58%驾驶员在突发事件下的制动频繁和强度有大幅度的增加。

4 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不同类型驾驶员在道路交通突发事件下的行为特征,分析突发事件对驾驶员生理、心理和操作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对驾驶员生理心理有一定影响,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使突发事件对驾驶员生理心理的影响也产生差异;突发事件下驾驶员急剧加减速情况明显比平时多,而且往往不能保持安全的车间距,大部分驾驶员突发事件下制动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加强。

参考文献

[1]Farradyne P.B..Traffic incident management handbook[R].New York: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ravel Management,2000.

[2]龚鹏飞.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J].灾害学,2013,28(1):45-49.

[3]谢明海.突发事件下城市道路交通态势评估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4]陈雪梅,魏中华,高利.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行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5):449-454.

[5]马符铭,刘浩.降雪天气对快速路交通特征的影响及对策[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18(4):53-56.

[6]杨艳群,郑新夷,陈少惠.城市道路养护作业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2):16-21.

[7]阿布都克依木·阿吾提,艾力·斯木吐拉.高原公路驾驶员视觉特性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17(3):11-14.

[8]李天彪,艾力·斯木吐拉.高原公路连续驾驶时间对驾驶员疲劳影响的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17(3):1-5.

13.不文明行为 篇十三

一直以来,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人形象的主要因素。在国内,乱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为导致了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不堪;在人员密集处,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已然堆成了一座小山;用肮脏的语言辱骂他人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这难道就是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该做的事情吗?

然而,当国人走出国门,这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被带到了海外。在一些中国游客云集的海外景点,常常会有用中文写着“请勿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的牌子映入眼帘。然而,中国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从表面上看,造成这一切的是由于中国政府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及惩罚措施。如果把所有在街道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的人都带到派出所拘留7天,再罚款1000元,恐怕这种想象在国内也都会消失不见的。但到了国外没有该措施的地区,恐怕中国游客们的陋习就又重新显现出来了。所以,通过严惩违规者的方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其实,造成中国国民不文明行为的深层原因源于中国的近代百余年的国情、文化和道德环境。

在步入中国近代史以来,百姓一直生活在战乱以及极端贫困的环境之中。由于人口众多而资源却又十分短缺,直接导致了国人“争抢”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如果你不抢,就会被别人抢,而谁又会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本应拥有的机会和财产都落入他人之手呢?由此看来,“抢公交”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如果你在原地老实排队,别人都蜂拥而上去挤公交,什么时候才能上的去车?

一直以来,中国平民受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民国时期,中国的文盲率接近90%。在旧社会,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卖儿卖女,也就够勉强活命。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能保命就不错,还能想起什么“文明”?百姓生活困苦,自然素质也就会低下。时间再往后推,中国又闹起了文革,这一次文化灾难又给使本就不高的国民素质进一步走低。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往往素质并不高——闯红灯、横穿马路、随地吐痰都是他们常做的事!但是,做出不文明行为的可不止这些老人呀,其它的年轻人又为什么这样做呢?有人说是他们家中老人们遗留下的不文明行为这些年轻人产生了影响,使他们也都纷纷效仿。不排除这一因素,可致使不文明行为出现的难道真的就仅仅是老一辈的影响吗?

首先,虽然说时至今日,国家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使国民文化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可如果走出了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到小城镇甚至乡村,会发现这里的人虽说也都上过小学、中学,可他们的文化水平却并不高。这里的人们,往往是连高中都考不上。所以说,虽然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有益于教育的措施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文盲率,可教育质量十分低下。所以,大部分中国国民的文化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受教育水平低了,知道的事情自然也就比其他人少,素质也就很难提升了。不止是在城镇和乡村,即使是在像北京这样名校云集的大城市,教育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学校每一天上的课,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从而使学校成为市重点、区重点这样的“名校”。至于对学生们乱骂脏话,组织出游乱扔垃圾、横穿马路的行为视而不见。还有许多老师也带头这样做,给学生们树立了文明出行的“好榜样”。因此,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公共场合中的不文明行为其实也不少。

不过,既然国人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公共环境和在外形象产生了如此恶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该问题呢?

14.道路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篇十四

中期报告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关于本课题我们历经了第一准备阶段的磕磕绊绊、第二实施阶段的摸索探究。本学期,到了课题研究第三阶段了,也就是到了进一步深化、完善实践的操作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

(一)强化理论学习

1.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探讨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标准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具体目标。3.阅读教育类专辑,撰写论文,并已形成成果集。

4.在学校的安排下,配合大队部,各班积极传阅文明礼仪手册,开展学文明礼仪,习文明礼仪活动。

5.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校自主创编的《小学生一日常规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小学生守则》,各班制定积极制定以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的队会方案,召开主题班队会,效果良好。

(二)行之有效的实践研究活动

1.本课题确立以后,课题组分别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分析成因,找出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与大队部联手,制定相应的活动措施。

2.活动育人是教育的规律,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利用学生群体中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监督管理作用,每班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等评选活动。每期进行“环保宣传”、“爱绿护绿”、“文明从我做起”、“大家学礼仪”等活动,激励导行,也为学生提供获得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3.尝试个案跟踪研究,让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里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养成的一时难以改变,不良习惯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实践中,我们关注这部分孩子,积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对他们进行矫正研究,几位课题组的老师选出五位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困难学生帮扶活动跟踪研究,从选择具有共性的个案、建立档案、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地措施,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在矫正中转变不良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优化家长资源,让学生在家校合力中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习惯如何,以及家长对学校活动认可与支持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班级、家长的密切联系中,成了家长委员会,本着沟通、理解与支持,是实践中的又一尝试。

5.每学期确定一个月为“文明礼仪活动月”,活动月中我们开展了“请使用文明语言”、“弯弯腰,捡起一片纸”、“上下楼梯靠右行”等活动,目的是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寻求方法,将教育规范细化、深化。

6.教师言行育人,教师要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教师身份,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做好榜样。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阵地育人,利用学校黑板报、特色园地、升旗仪式、雨露广播、红领巾监督岗,校外德育基地,校报校刊、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知心信箱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文明习惯,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家校和谐协作,齐心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是教育主要的实施机构,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合一体,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实践证明,学校德育工作由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我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大力加强宣传工作,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家长学校或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请家长竭力配合、耐心指导、正确评价学生行为。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校外受到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减少,校内教育就更加有效了。

二、阶段性成果

通过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与学习生活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文明礼仪认知。达到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观念,老师在上好每一节文明礼仪课的同时以身作则,让礼仪深入学生的心中,让同学们从心中认同文明礼仪教育。首先,结合学校“学礼仪,做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有计划地完成“礼仪行为教育”专题班会。其次,为各班树立“礼仪标兵”,通过树立榜样来推动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不断深入。再次,开设了学校礼仪教育指导站,对小学生礼仪行为进行指导。同时,再结合各班实际,制定相关的文明礼仪规范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最后,以学校为中心,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延伸,细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礼仪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践与研究,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开展顺利,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其中礼仪行为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当然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现就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一)实施过程中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加之专业理论水平的原因,只是浅尝辄止,未能对课题所依附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所以下阶段会作为重点进行研究探索。

(二)开展单项活动和课题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不到位

单项活动开展后,多数时候无法及时有效的总结经验,或者无法将开展的各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导致阶段性工作开展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研究进度。

(三)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研究存在局限性

由于时间,场地、人员、家庭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活动往往只能利用个别班级,并且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从而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学校研究经费短缺等原因,从而导致活动的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

(四)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加大了礼仪行为教育难度

现在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严重,从活动中感受非常明显。下课时上厕所拥挤打闹;每到放学时就能看见互相拥挤推搡,大声叫喊、嬉笑打骂的学生们;一些学生在放学路上破坏公共设施、损坏花草树木、随便丢弃垃圾;校园外学生望见老师远远的就跑开;极度缺乏公德心和礼仪常识。

四、解决的思路

1.对上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可进行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解决家庭教育跟不上的问题。“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通过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明确存在的问题,梳理课题研究的经验

3.继续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汇总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上一篇:生日晚会流程下一篇:大学生德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