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2024-06-12

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共12篇)

1.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篇一

交通运输企业有效控制运营成本的意义与方法

摘要:本文就运营成本控制的概念、内容、原则、方法进行阐述,着重剖析当前道路运输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5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406-01

目前许多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还相当脆弱,而有效的运营成本控制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关键。但成本控制绝对不是单纯的成本压缩,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成本构架、成本控制要点,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的概念

所谓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就是指企业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一定的标准对成本的形成进行监测、调整,保证企业达到成本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资金消耗完成更多的运输工作量,并要在运输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任务是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系统,运用各种控制手段与方法,对成本的开支进行适时、全面、有效的控制,防止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损失和浪费,避免成本偏差的发生,保证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是随着单位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运输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运营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方法和措施,如成本管理、成本否决法等等,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这些方法和措施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1.总体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相当部分人认为运营成本的控制只是单位管理人员的控制,与其他人无关,通过对运输公司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运营成本控制概念模糊,特别是驾驶员和修理人员,他们认为这是基层管理人员的控制,而基层管理人员认为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控制,一些未改制的企业更加明显。

2.油料控制存在的问题

(1)油耗标准难于制定。运营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制定比较合理的消耗标准,而在制定车辆油耗标准时存在难于准确制定的问题。

(2)燃料消耗的奖惩办法难于确定,奖惩实际效果往往事与愿违。曾经出现每个驾驶员都严重超定额消耗,而他们却愿意接受处罚的不正常现象。

(3)考核执行难。在实际测量每位驾驶员的油箱内实际库存油量时,测量者往往忙于日常的业务,没有去认真测量记录,而是根据驾驶员自行申报的数量进行填写,造成考核数据不准确。

(4)加油发票报销监管存在漏洞。驾驶员与定点加油站互相勾结,虚开发票多报销的现象难以监管控制。

3.修理费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车辆的维修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修理费用与修理人员技术的好坏有关,即修理技术好坏直接影响修理成本。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设置技术监督部门,就很难界定是否需要修理,是更换小零件还是更换总配件。此外,如果车辆在长途运行过程中,驾驶员打电话说要更换某个配件,在没办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也往往难于适从。

三、运营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全体员工成本控制规范的培训,努力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基层管理人员、驾驶员及修理人员在运营成本控制中尤其重要。基层管理人员在贯彻执行运营成本的考核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驾驶员在燃料、轮胎及修理费等方面是最直接的控制者,消耗量的多少与他们密切相关;修理人员在维修控制方面也是及其关键的,他们的技术水平决定着修理费用的多少。因此,运营成本的控制不是单位管理人员的控制,而是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员工对一些新颁布的成本控制规范知之不多,对新的成本控制方法缺乏了解,这就要求单位员工应加强运营成本控制规范的定期培训、考核,努力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2.加强燃料控制

(1)制定合理的油耗标准。每一辆车在制造完成出厂时,一般都有最低的油料消耗标准,但是此标准并不能作为考核依据,企业要根据实际线路进行测算,以取得各种车型的油耗定额标准。油料的消耗与车辆的车型、驾驶员操作、路面等级、车辆新旧程度、季节变化等有关。例如:企业新购一辆宇通客车,线路是石家庄至郑州,说明书上给定最低的油耗是22升/百车公里。企业在制定油耗考核标准时,不能以22升/百车公里做为考核依据,应根据驾驶员总共消耗多少升的油料,然后除以总行程,进行多次测算,以求取平均值来做为考核油耗标准。

(2)制定合理的奖罚措施。目前很多企业采取“半奖同罚”的方法,即按节油金额的五成来奖励,按超支的全额罚款。考虑到驾驶员每月节油有限,在制定奖惩方面,应采取“半奖双罚”较为合理,即按节油金额的五成奖励,按超支的双倍罚款。

(3)加强燃料发票管理,改变加油方式,堵塞报销漏洞。企业应对每一辆车的油耗严加控制,最好的办法是同一辆车、同一线路、不同驾驶员,把他们的油耗进行对比,或与同一车型、不同线路的油耗进行对比。如果有明显超支,则应进行分析每一次加油所行驶路程,是否与实际相符。另外应采取磁卡加油方式,严禁与定点加油站互相勾结,一旦发现有不正当的交易,对当事者按贪污和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3.加强维修费的控制

(1)规范维修站点管理,提高维修人员业务素质。正常的保养及小修都应要在修理厂内进行,月底由单位统一结算。由于车辆的维修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一般管理人员是很难全面掌握的。这就要求业务人员提高素质,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如果企业没有自已的修理厂,应指定修理厂定点维修,月底由单位统一结清费用。如果车辆需要大修理时,应经有关技术鉴定部门审核及领导的批准。

(2)严格把好临时维修费用关。如果车辆是在行驶过程中损坏,那么这就有可能存在维修时驾驶员与临时维修点相互勾结,存在虚开发票多报销的现象,以及修理人员为图方便,不更换小零件而更换配件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企业领导原则上应同意进行更换修理,但是,所更换的零部件一定要带回,以备技术鉴定人员对整个更换的零件进行仔细检查。

参考文献:

[1]李殿富.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制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5: 22-27.[2]河北交通会计学会.试论交通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及其评价方法[M].新华出版社,2006,3:393-404.[3]杨文林,王新才.内部会计控制运行情况调查及评价[J].交通财会,2010,9:17-19.

2.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篇二

关键词:交通事故,和谐交通,安全教育,交通环境

1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交通在改变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同时,也带给人类越来越多的生命危害。据统计,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我国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1]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事故预防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近几年,欧美、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发生率基本处于稳定趋势。我国自去年开展禁止酒驾以来,事故发生率略有下降,但是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却依然严重。据统计,去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万车死亡率远大于发达国家,虽然从相对指标来看,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增长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每年几万人命丧车祸和近十亿的经济损失表明,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2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2.1疲劳驾驶、超速和酒后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疲劳驾驶、超速和酒后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009年虽然降幅明显,但在我们人口大国,其绝对数依然可观,不容小视。同时,国道和省道,以及高速公路的出事率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

2.2恶劣天气和摩托车导致的事故居高不下近几年气候相对恶劣,特别是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攀升。摩托车不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以及超速行驶所导致伤亡也在攀升。

2.3营运车辆肇事严重2009年,营运车辆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占同类事故总量的79.2%,比较同期,增加了3.3个百分点。[3]

2.4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经济发达地区较不发达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沿海地区较内陆地区交通事故相对较多,死亡人数多。

2.5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员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以及个体劳动者出行大幅度增长,交通参与活动日趋频繁。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2004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10.7万余人中,排在前3位的是农民(占26.98%)、个体从业者(占18.34%)、其他不在业人员(占13.22%)。上半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46012人中,农民仍位居前列。[4]

3构建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

3.1构建和谐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交通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由此在构建和谐交通实践中,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构建和谐交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5]

3.2构建和谐交通是贯彻落实中央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构建和谐交通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3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构建和谐交通,有利于消除当前交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经济的战略性跨越当好先行。

3.4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交通行业作为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服务行业,公益性、社会性很强,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乡镇客运配套设施建设和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实惠,构建和谐交通,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多元化的需求,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4预防交通事故,构建和谐交通设想

4.1开展构建和谐交通的理论研究应设立预防交通事故,构建和谐交通的研究课题,形成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学多门学科参与的研究机制,从文化、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等多角度、多层面开展研究,形成系列理论基础。[6]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机构参加的交通事故研究、分析机制,把握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科学制定交通事故防范对策,为全面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4.2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人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同时又是交通事故的最大受害者。通过建立交通安全教育学校、交通安全城市、交通安全街道和社区、交通安全企业等形式,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日本为遏制1970年的交通事故最高峰,确定了交通安全五年计划和目标制度,并每五年更新一次,成效显著。1998年,日本的尽机动车数量增长了2倍,但是交通事故却减少了45%,死亡人数也控制在万人以下。

4.3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素质据美、英、德、芬兰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安全委员会的统计,90%以上的交通事故与人有关。而我国,大量的统计同样表明,交通事故的80%以上,是由驾驶员直接原因造成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驾驶员安全素质,应作为交通安全的头等大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4.3.1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教育加强社会公德、交通安全意识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让驾驶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果自身存在不安全行为,将对社会、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3.2重视驾驶员的再学习通过开展驾驶员再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防范和处置复杂事故的能力,从源头上、根本性上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4.3.3严格监控营运车辆驾驶员如通过采用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等科技手段,强制连续驾车并超过一定时间的驾驶员休息,依法从重处罚、严重超载、酒后驾车、超速行车的驾驶员。

4.4提高交通事故的救援与急救技术水平交通事故的救援与急救技术包括事故的实时监测,事故发生地点的准确定位,事故报警系统的总体协调和快捷便利,公安、医疗等部门的联合行动,快速实施现场救援,以及救护车在紧急情况下的畅通无阻等。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以最快的速度,救护和减少现场受伤人员的死亡。

4.5提高车辆技术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相关人士统计,我国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车辆从正面和侧面碰撞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总数的60%。因此,强化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加强车辆的安全技术,制定更加严格的车辆检测制度,为车辆配备防抱死系统、安全距离监测装置,以及配备安全气囊等职能系统,是减轻交通参与者人身伤害非常有效的措施。

4.6高度重视人与道路交通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探索并掌握人与交通环境的整体协调特性,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包括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适应能力,以及减少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方面,都具非常的积极作用。例如,在道路规划和建设方面,优先考虑人与道路相适应的问题,根据人对道路的几何条件、光线照明等方面的适应性,采取人性化的设计和建设方案。同时,针对各种道路交通条件,能否符合驾驶员安全行车,也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不同颜色对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警示标志等。另外,将城市道路或交通相对密集的行人通道,其标志、标线进一步鲜明、醒目,最大限度方便驾驶员和行人的观察和识别。

4.7重视气候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做好预防应对工作切实重视高温、大风、大雾等恶劣气候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加强对高温、大风、大雾、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道路交通事故引发原因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总结经验,切实摸索出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安全行车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国交通年鉴2003[M].2002.12.31,http://tjsj.baidu.com/pages/jxyd/24/67/cf2ae8228f6df75e54140e7802109675_0.html.

[2]邹伟.公安部:09年酒后驾驶致死人数同比下降13%.东方网.2010.1.09.http://news.eastday.com/c/20100109/u1a4938834.html.

[3]肖献法.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运营车辆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例居高不下[J].商用汽车,2010,(02):129.

[4]农村人口成我国交通事故伤亡最大人群.2005-10-18 9:12江门日报http://www.jmnews.com.cn.

[5]汪贵权等.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的思考[J].学理论.2009,(13):152-153.

3.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安全管理;开拓创新

1013939/jcnkizgsc201520089

1 找准症结,瞄准目标,创新安全意识是前提

11 找准弱点,明确目标

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其获得长期、稳定的安全工作环境。对此,我们认为:抓干部的安全教育,是执行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同事故作斗争的核心。因此,我们首先在队干部中进行思想创新、统一认识,大胆提出了“争创年度局安全先进车队”的工作目标。

12 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单位整体发展的需要。我们重点把握好培训对象、内容、形式、效果四个环节,切实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把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与员工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管理人员及员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分析判断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13 认识规律,掌握主动权

要善于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从而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决定安全因素主要有操作规范性,设备完整性,环境的利我性和管理完善性。

2 完善制度,细化管理,规范安全行为是关键

21 建立约束激励制度

我们形成岗位规范和考核细则。做到队上考核有依据,员工对照有标准,直接在当月工资和季度奖金中进行体现。对工作表现差或严重违章的与员工实行尾数淘汰内部待岗,扣除浮动工资和奖金。

22 强化党员干部安全责任

在安全管理中我们重点突出党员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形成了由干部部分承包、班组长带领、党员责任区包干,直接作用于班组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和层层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

3 选好载体,延伸管理,优化安全基础

我们选好载体,拓宽安全的触角,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为生产服务的重要平台。为了强化安全管理效果,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不是推出适合本队安全管理的新举措,如小题大做、无事生非、责任连带、每日自检等十几项管理方法。在交通安全平稳期,我们发现个别司机思想上产生了麻痹情緒,于是我们加强了本单位车辆的路查夜查。在一次路查中,发现一名司机超速,虽未发生事故,但还是按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他进行了“停车反省两周、员工大会检查、罚款200元、一月不得奖”的处罚。像这种小题大做的做法,在司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从而基本上遏制了违章势头的蔓延。

为了交通安全管理教育活动更加形象生动,我们利用每周一安全例会的机会,组织开展了“四个一”安全活动。即:每月一次安全主题或案例分析教育;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每周一次设备大检查;每周一次路查夜查,让每一位司机走上讲台,变领导讲为大家讲,使司机成为安全教育的主体。

31 向深度延伸

在抓好员工安全素质提高的同时,我们特别注重把好员工的思想脉搏,为员工排忧解难。创建了车辆调度的一、二、三工作法,即派车时要做到:一看员工情绪是否正常,精力是否充沛;二问员工身体状况、设备状况如何、家里有什么困难;三选最佳人员,科学调度,做到设备不带毛病上路,人员不带情绪操作。我们建立了《安全信息卡制度》和《员工困难登记制度》,队上还成立了义务服务组并向全队员工做出承诺,员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井场,只要有困难,仅一个电话,队上将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从而解决生产问题与员工的家庭困难有机的统一起来,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受到员工的普遍欢迎。

32 向广度延伸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安全工作也是如此。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开好安全车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向员工的家庭和亲人延伸渗透。

为搞好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每年都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联欢活动,邀请员工家属和亲人参加。评出“职工贤内助”。请表现突出的家属介绍经验,是那些平时这方面做的欠缺的家属从中受到教育,在相互理解中支持亲人搞好安全工作。

4 超前预防,不断创新,实现安全目标是根本

41 建立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的建立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实际运行中我们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加以保证。首先是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预案制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重点的人和事可能要发生的思想问题制定预案,实施超前预防,把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其次在制度上,我们建立了“车辆、车场消防预案制度”、“复杂天气安全行车预案”、“车辆交通事故预案”等。同时还建立了“事故案例分析制度”,把以往的事故、别人的事故拿来进行分析,借别人的教训长自己的经验。

今年百日赛期间,我们根据本队主要行车路线,开展了“每日安全自检法”自我检查活动,以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让大家想办法、写预案,执行安全规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

42 坚持不断创新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稳步提高”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创新机制。规定一年至少有两项新的管理制度或方法出台,按照“四全”的工作要求,逐步形成了在不同季节、天气、路段、人员和施工项目,针对性很强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强化岗位责任方面有“五星”评比制度。在出现事故苗头时有小题大做法,对风平浪静时的麻痹思想有无事生非法,有突出过程动态管理的安全监督制度,有超前管理的预案制度等十几项新方法。在不断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了我队的安全管理体系。

同时也被局其他兄弟单位广泛采用,这些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为我队的安全生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即在员工安全意识上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由“个人安全”向“整体安全”的转变。在管理上实现了由“事故处罚型”向“事故前预防型”的转变,为我队的安全管理增添了后劲。

参考文献:

[1]李永健浅谈车队安全管理方法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0(8).

4.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篇四

历届122交通安全日主题

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

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

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

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

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

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

守规则除隐患,安全文明出行

安全出行常识

1、不做低头族

“低头一族”极易与其他行人、车辆发生碰撞。

所有应避免边步行,边玩手机,也不要边戴着耳机听音乐,这样很可能在面临险境时,听不到车辆鸣笛等提醒而发生事故。

骑行时带头盔 愿你平安出行平安归来

2、严禁酒驾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喝酒会导致人反应能力变缓,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能因为一次酒驾而支离破散

3、不要疲劳驾驶

一路疲乏,欲速则不达。

疲劳驾驶极易引起交通事故,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缺乏内源氧出现疲劳。

4、违法停车不可取

当车辆违法乱停,不论停在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内,都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易引发交通事故;车辆违法停车,往往伴随着乘客或驾驶员的下车行为,不管是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如果车辆开门时没有注意观察路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5、关注天气情况

恶劣天气频发,多关注天气情况,多一分保障。

国旗下演讲稿全国交通安全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交通安全记我心中》。

安全是什么?安全是忠实的保护神,日日夜夜守护在我们身边,让生命之树挺拔青翠;安全是警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每天来上学,父母总不忘提醒我们:安全第一!上课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学校内外要注意安全。我们却常常把他们的话当做耳旁风,而这所谓的耳旁风,正是对我们的爱的叮咛!

每当上学放学的路上,放眼望去,好多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比如走在机动车道上、横穿马路、走逆行道,更有甚者还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打闹,多么危险的行为啊!

我在此倡议:尽量请家长接送上下学,保护我们的安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小学生守则》规定,不满十二周岁的同学坚决不骑自行车上路;在马路上步行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并且靠右行;横穿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注意往来车辆。

生命只有一次,只有珍爱生命,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在此希望大家能共同遵守交通规则,享受幸福人生。

5.发展核电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篇五

导读:“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当前我国能源建设和核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是当前我国能源建设和核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发展核电对保障能源供应与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电力工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有以下几点:

一、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核电建设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技术含量高、涉及产业多,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2011年我国核电总发电量达874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核电生产运营产出(销售收入)约为375亿元,拉动的总产出约为832亿元,GDP约为442亿元。假设到2020年核电在运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在建3500万千瓦,2020年我国核电生产运营产出约为1994亿元,拉动的总产出为4423亿元,GDP约为2351亿元。

截至2011年底,我国大陆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2924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根据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态势,按照建设一座200万千瓦的核电站需要294亿元投资计算(以岭澳二期为参考电站,2台100万千瓦建成价位285亿元,1/3的首炉料为9亿元,共294亿元),并假设到2020年3500万千瓦在建核电站共完成一半的投资,则平均每年需要投资建设615万千瓦,投资额为906亿元,拉动总产出增长2754亿元,GDP增长934亿元,可以使经济增速提高超过0.3个百分点。

核电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乘方效应。一座装机规模500万千瓦核电厂,总投资可达650亿元。按7800小时计算,规划装机投产后,年发电约390亿度,售电收入近200亿元,核电厂建设期每年可增加5000万左右的建安税,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直接纳税30亿元。此外,核电项目还能吸引众多投资者抢摊地方房地产等市场,带动建筑行业发展,改善当地交通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知名度,增加旅游收入,提升城市消费水平;核电站运行管理正式员工约3000人,站内聘用司机、保安、保洁、后勤人员约9000人(按1:3计算),厂区周围与核电站配套从业人员不下10000人;带动投资配套抽水蓄能电站等核电配套工业体系发展。

在当前背景下,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核电建设,每年将创造出数千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实现保持国家及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作用显著。

二、拉动工业体系转型升级

核电工业是现代高科技密集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其发展不但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扩大了我国在核燃料循环、核电装备、核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规模,同时有效带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涉及材料、机电、电子、仪表、冶金、化工、建筑)整体发展,而且先进的核科学技术可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如果按照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态势,每年投资额870亿元,拉动重要相关行业的产出增长为:建筑业约272亿元,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208亿元,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81亿元,综合技术服务业163亿元,农业154亿元,化学工业154亿元,金融保险业154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7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08亿元。

近年来,我国在核燃料科研生产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保持了完整的核燃料工业体系:计划完成的国内铀矿地质钻探工作量指标大幅提高,矿床勘查成果显著,海外铀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多个铀转化、纯化、浓缩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核燃料产能的提升确保燃料供给安全;已基本掌握后处理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的自主设计、建造、运行能力。

目前,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具备开工条件;自主化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ACP1000、ACPR1000等)设计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实验快堆实现了自主研究、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此外,在快堆、先进研究堆、核军工、核技术应用、受控核聚变等领域的不断拓展,具备较高的科技研发实力。

依托核电项目,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自主化不断推进,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通过将核电设备制造和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规划,核电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和投入力度,在核电关键设备的制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建二代改进型机组平均国产化率68%。而且国内已具备较强的关键设备生产能力,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得到了较快提升,初步形成了年供8套左右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要设备能力。预计通过完善自身的制造装备能力,积累制造工艺经验,加强技术攻关,“十二五”末期我国能够形成稳定的三代核电设备成套供应能力,设备自主化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此外,核电涉及工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基本代表了冶金、材料、机械、电子仪器等众多行业最复杂、最前沿技术,对开发设计、冶炼、铸造、热处理、精密制造等生产工艺有极高要求,由此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升级。

三、强大国防保持核威慑力

发展核电是保持和提高我国核工业实力,稳定和壮大核科学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依托,也是建设我国强大国防、进一步提升核大国地位、和平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走强国之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核科学技术具有典型的军民两用特性。核动力既是民用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用于军用核动力舰船;核燃料循环技术既可为民用反应堆提供燃料,又可为核武器提供装料。先进的核动力、核燃料、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技术、核监测和控制,以及高端装备制造、特种材料等技术均可用于军用核动力舰船、空间飞行器核电源、核战略战术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核电产业是国家核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厂的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关键技术往往比军用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通过大力发展核电产业,可以促进核技术的大力提升,充实和提高国防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发展民用核电依然是世界核大国保持核威慑能力的重要考虑因素。自上世纪50年代美国、前苏联等大国除了在积极发展舰船核动力、空间激光武器核电源、军用车载移动式核电源、鱼雷及火箭核动力推进装置等新概念军用核动力的同时,大力发展民用核电作为保持核威慑的重要手段。眼下,俄罗斯依然制定了较大规模的核电建设规划。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美国的核电政策也更加明朗、积极。

四、“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的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要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我国核电事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尽快形成后来居上的强劲竞争力,走出国门,在世界核电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首先,核电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对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发挥独特作用。通过帮助希望发展核电的国家建立必要的基础结构提供支持,包括建立法律和监管框架、开展培训、帮助其培养本国的核能人才、帮助其了解各种核技术、促进和支持新核电站融资等方式,或将核电项目出口作为经济援助一种重要方式,满足这些国家的能源和经济发展需求,获取所在国民众的认可和政府的信任,提升我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和加强利益交融的合作纽带。

其次,通过海外核电市场开拓,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凭借高端、密集的核电技术、产品及服务,真正进入世界产业格局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角色地位,分享更多的经济全球化的利益。

第三、核电项目耗资巨大,开发海外核电市场将大幅带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融资和出口,而投资、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引擎。同时,核电“走出去”项目作为大型对外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平衡我国国际资本盈余。

最后,核电出口有利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并提升中国核电产业链条的技术水平。我国有实力的核电相关企业可以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相对优势,开发自主品牌,参与海外核电市场开发与项目建设,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自身在研发、设计、制造、建设等各环节的技术能力与水平。

6.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篇六

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一、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及其对广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广东省全省大陆海岸线长达 336 8公里 ,占全国 1/6 ,居全国第一位;沿岸 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 12 7万公顷 ,占全国 1/5 ,也居全国第一位;海域面积 45万平方公里 ,等于陆地面积的 2倍多。南海油气储藏量丰富 ,目前产量占全国海洋油气产量的 2 /3;海滨砂矿资源品种齐全 ,很多具有工业开采价值;海水盐度较高 ,适宜制盐 ,是发展沿海工业的原料资源;港湾有 10 0多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是滨海旅游业、海上运输业的基础。广东省的海洋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 ,是广东省发展海洋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海洋资源只有通过海洋产业这只孵化器才能转化成长为海洋经济。在近10多年中 ,我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群。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海洋产业 ,包括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旅游业等 ,正在迅速崛起 ,逐步上升为海洋支柱产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海洋能利用和海洋药物等未来的海洋产业正在努力开发 ,可望在...经济意义: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开发海洋中的丰富资源,拓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治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海洋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7.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篇七

一、我国在交通运输投资方面的情况

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重点发展了经济建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经济发展起来了,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无法满足愈发快节奏的经济速度, 所以要满足这一要求, 就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发展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根据最新的结果显示, 我国在近三年中累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投资4.7万亿元, 其中涵盖了铁路、公路以及机场的各个项目的建设, 预计在未来的几年这一趋势还将会继续, 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网。

加强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 可以扩大我国的内需, 将交通运输成本得以进一步的降低, 以便可以实现经济的区域协同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的。一是加快铁路网的构建, 尤其是要促进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就要提高当地的交通运输能力, 例如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与建设等;二是要对公路网进行建设, 重视起农村公路的建设, 缩短农村与城市地区之间的差异;三是要构建航道网, 航运事业也是我国经济重点发展的途径之一, 只有将航道的等级质量予以提升, 才能促进沿海港口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四是建设航空网, 增加枢纽机场的数量, 保证干线机场的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城市中城铁网线的建设, 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人民群众服务。

之所以要重视起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 主要是从经济建设这一角度考虑的, 因为要想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 尤其是对于贫困地区而言, 只有将交通要线建设好, 才能实现“进得来, 出得去”的目标, 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国多数地区, 尤其是偏远地区之说以经济不发达,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交通不到位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 国家为了解决掉这块短板, 就有针对性的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所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同学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大量的研究结果中, 主要存在三种主要的言论。第一种言论是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并且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具有推动性的, 但是笔者认为这一言论难免会有些局限性;第二种言论主要是说交通运输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而存在的, 这一点难免过于狭隘;因此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言论, 也就是说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均衡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环境下可以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变得更好, 相反, 交通运输事业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下面笔者就针对第三种言论进行详细的解析。

二、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均衡关系的解析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城市脚步的不断加快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根本, 可见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但是交通运输到底与经济增长之前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却是很少有人关注的, 这一关系的确定对于决策人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论性的分析。

(一) 马克思分析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论述中, 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是当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一明显的趋势下, 生产与交换的频率就会加快, 进行交换的首要前提必然是拥有交通运输的工具, 在这一过程中,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也就因此而体现了出来, 很多古典政治与经济学家甚至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那就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繁荣昌盛, 只要看其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就可以了, 由此可知, 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有理论可循的。

(二) 运输发展与经济史的理论

很多研究人员针对运输发展的相关历史课题进行了研究, 其中李斯特是这其中最为主要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相关论证证明了交通运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甚至对于世界而言, 这一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不仅是在经济方面, 在政治、财富等方面也具有相应的影响。除了李斯特之外, 诺思提出了海上运输对于费率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强调对外贸易离不开交通运输的进步, 要想令海上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 就要提升其生产力。所以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针对这一理论推断出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推动以及相互交替。

(三) 发展经济学与计量研究的相关理论

除此之外, 罗斯托认为, 在社会发展中, 应该将社会中存在的资本进行划分, 尤其是间接资本与生产资本之间的关系, 间接资本能够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就会发现, 当社会资本出现扩张时, 交通运输也就因此会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趋势, 并且能够呈现出一种发展壮大的局面。

三、均衡解析新思路

国内研究人员曾利用计量研究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增长无明显作用, 但是经济的增长必然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以上提出的现有理论, 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均衡关系的研究众说纷纭, 很多问题也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说, 就如我国发展的内河航运来讲, 我国有着先进的航运技术, 但也只是促进了农业和其他小型经济的发展, 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工业革命, 也并未对社会经济的增大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并没有局限于现有理论的研究中, 针对这个问题也都有了新的进展, 特别是在20世纪末新兴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新兴古典经济学针对现有的理论和缺憾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主要总结的内容如下:

(1) 在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改善原有的交通条件, 对减少交易的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能促进生产力等内容的提升, 对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推动效果; (2) 交通运输本身就是以交易性产业而存在的, 并非是生产产业,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有着深远影响的; (3) 当交易成本发生变化时, 主要是受到分工问题以及分工经济所影响的, 因为分工的发展, 会产生交易成本降低的趋势,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都会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 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体现出现代相关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但是要想得到进一步的论证, 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研究, 将二者之间的均衡关系发展得更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 同理, 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运输的投资, 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否则我国的经济就会的始终停滞不前, 人们的社会生活、城乡之间的差距等都将会受到影响。虽然针对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现在已经明显的存在多种答案, 但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而言, 笔者更倾向于二者之间处于均衡的关系, 只有掌握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才能更好的进行交通部署, 促进我国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因为交通运输与我国的经济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推动作用, 相反,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反过来也推动了经济的进步。笔者认为, 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均衡的状态, 因此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近几年间, 相关行业的学者已经看到了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 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是比较显著的, 但是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相关学者以及研究人员对于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评判, 但是无可厚非的是这一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城市交通行业进行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交通运输发展,经济增长,关系,均衡

参考文献

[1]袁乐平, 余绍山.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J].财务与金融, 2012, (5) .

[2]崔冬初, 白雪.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中国商论, 2015, (13) .

8.蓬勃发展的曲江交通运输 篇八

交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先行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的必需。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老区百姓改变了过去“要我修路”的旧观念,树立了“我要修路”的新观念。

从2005年至今,韶关市曲江区以老区公路建设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持续发展,交通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多公里,投入资金近3亿多元,辐射区各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

曲江区位于粤北中部,北江上游,傍依五岭南麓,汇集浈江、武江之水,环抱韶关市区,是粤、湘、赣交通之咽喉,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该区有九个乡镇,其中有4个老区镇53个老区行政区,总人口约6万多人。过去是山高路险,雄关漫道、古道纵横,百姓视为畏途。交通工具除少数富人骑马坐轿外,全靠一双草鞋一顶斗笠,跋山涉水,徒步穿行在羊肠小道之间。改革开放以来,曲江百姓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描绘美好的交通蓝图。目前,全区所有老区行政村完成了硬底化建设任务,通车率为100%。公路密度由1993年的31.3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了现在的80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网络的形成,大大改变了曲江山门闭塞的落后状况,与外界的交往多了,人来车往,商贸活跃,经济繁荣。据不完全统计,曲江有货运车2238辆、营运客车120多辆、出租车100台,每年客运量1460万人次、周转量21707万公里,货运量1867万吨、周转量28853万吨。曲江人出行,不再为乘车担忧,踏出家门就可乘坐舒适宽敞的中巴、大巴公交,川流不息的摩托车、拖拉机成为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昔日肩挑手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以车代步的梦想已成现实。

2012年春伊始,曲江交通部门强力开展了“为民开路、我为先锋”的竞赛活动,各镇、村委积极行动起来,掀起了行政村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的高潮。他们采取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配套难题,集中财力、分段建设,号召村民投资投劳。老区群众修路的热情高涨,许多没有纳入年度计划的都纷纷要求提前加快进度,还不具备条件的也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造。曲江交通部门除了完成上级下达的2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外,还千方百计追加了38公里的建设指标。2012年1至11月份,全区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已完成了46个项目、40.85公里,投资达1000多万元。另外,马坝、樟市、大塘等七个乡镇40条28.67公里的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已立项准备建设,惠及老区人口3万多人。

交通设施的日臻完善,带来了曲江经济的突飞猛进。走马曲江城乡,笔者看到:在一些老区镇、老区村,很多带星级的温泉度假村拔地而起;崛起的新兴工业园区一派欣欣向荣;马坝油粘、沙田柚、大棚蔬菜等农业基地比比皆是;还有的村民自筹资金办起了特色农家乐、休闲农庄;新投入的30台新能源公交车在城乡之间运行;总投资3亿元的韶关汽车客运南站将在曲江落成……正如曲江客家的一首山歌唱得好:昔日泥路真糟糕,坑坑洼洼尘土扬;如今交通凯歌传,东西南北道平川;城乡往来缩时空,全民兴起创家业。

曲江公交 城乡无阻

“公交无阻城乡跑,货畅其流日夜忙。促进文明双建设,工农商贸日荣昌”。这是曲江的文人墨客对曲江公交的由衷赞叹。

2012年9月29日,韶关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曲江分公司正式成立,更换了40台崭新的客运营运车辆,形成了更大的企业后劲,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曲江老区百姓出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服务档次得到了质的提高。

近年来,该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以人为本,服务上力求优质,在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同时,公司解决了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切实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为提升曲江区“对接城区,融入中心,实现同城一体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上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持车辆技术状态良好,每当车辆回站后都要严格执行上车检验制度,不折不扣地按计划进场保修;每月组织安全人员和司乘人员进行两次安全培训,通过各种各样的安全活动,促进公司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多年来,公司从未发生过行车交通事故,写下了同行的历史记录。

公司还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严格管理,严格工作纪律,坚持文明营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不仅严格按物价部门规定的票价收费,而且搞好车容车貌及车箱的卫生工作,对老、弱、病、残孕妇旅客给予特殊照顾。另外,公司设立了投诉电话,广泛听取乘客的意见,对投诉的人和事及时作出处理和回复,受到了上级交通部门的好评。如今,在曲江城区,公司经营的八条线路中,旅客络绎不绝,车辆内穿梭有序,社会效益逐年增大。

粤北山区曲江,是一块古老的土地,红色的土地,秀丽的土地。这里有名山胜水,任你流连;这里有丰富的物产,任你饱尝。曲江交通发达、商贾云集,日新月异。韶关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曲江分公司赶上了好的时代,在董事长卢荣星的带领下,正运筹帷幄、创新进取,在曲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风驰电掣,大展宏图。

益顺达运 鸿业腾飞

2012年2月,曲江区隆重表彰了2011年度纳税大户,韶关市曲江区益顺达运输有限公司年纳税165万元,成为了曲江区交通运输服务的佼佼者。

益顺达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现有员工70多人,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该公司主要依托全国较大的钢铁企业,从事钢铁、矿石、煤炭等运输,转运全国各省区。公司不仅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司机队伍,而且还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修理保养服务人员。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货主服务。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董事长罗文贤的带领下,公司不断搏击市场,锐意进取。以重合同、守信誉、价格优惠、交货期准享誉于曲江运输行业,深受客户的青睐。

近年来,企业注重加强员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持证上岗,全程监控,文明服务,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每年产值1800多万元,名列曲江同行业前茅。

“企业腾飞为己用,同舟共济为前程”已成为益顺达全体员工的共同心声。益顺达人以务严求实的作风,跋涉在东西南北,奉献在风雨前程。(陈湘平 供稿)

9.沼气的使用发展及其意义 篇九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受到了全社会人的高度重视。而改革开放之后的农村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却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其实不仅是城市,全国各个地方都存在着这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我国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沼气应运而生。现在它是解决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最好方法。

在农村,人们做饭的燃料通常是木柴和煤炭。我们不像城里人那样高级用煤气或天然气。一到做饭时间你在很远就可以看见家家的烟囱都冒起了黑烟。在农村家家几乎都会在院子里养猪、牛、鸡等动物。在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化肥时,人们常把这些动物的粪便运到地里用来充当肥料,增加肥效。可现在有些比较懒的人就把这些粪便堆在街道边。特别在夏天,一走到街道就会有一股臭气扑鼻而来。还有夏天收小麦时,以前人们科技不发达只能用镰刀把小麦割下来,可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有收割机了但人们自己反而变得越来越懒了。于是有些人就将剩下的秸秆在地里一把火烧了,人们以为这样可以增加肥效,但其实这样反而降低了肥效,并且污染了大气。如今好了,在农村人们兴起了建沼气池的热潮,几乎家家都有一个沼气池。这是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话说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地里的气体。它的成分主要是甲烷(CH4),其次是二氧化碳

(CO2)又因为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氢(HS),因此它略带臭味。人们经常可以在沼泽地、污水池里看到有气泡冒出。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就可以将它点燃。它是各种有机物在隔绝空气并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那么,沼气是怎么生成的呢?燃烧后又生成什么了?

其实反应原理很简单,如下:

秸秆(粪便)微生物 CH4其它产物 CH42O2点燃CO22H2O

由此可知,沼气的使用带给人们许多的方便,沼气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如下:(1)有利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2)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3)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4)有利于改善卫生条件(5)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6)有利于解放劳动力

10.发展交通运输的意义 篇十

1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健全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公路交通运输具有直达运输、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用户操作方便、资金投入少以及周转快等优点,在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地向城市靠拢,更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机动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客货运输量显著增加,导致城市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我国许多城市对于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的利用尚不完善,并且尚未创建健全的交通管理体制,导致公路交通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交通事故频发。因此,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规划和完善,能够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并带动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2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以某个区域生产总值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的指标,采用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客运量以及公路里程作为评价公路运输发展状况的指标,以此对区域经济和公路运输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方法之一,以此统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9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1,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里程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公路里程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3公路运输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3.1微观角度

3.1.1激活公路沿线资源公路交通对于改善和激活沿线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资源与旅游资源,按照区位理论,交通运输可以改变区域的区位,在没有修建公路时,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不能和其他资源相匹配,一旦改善公路交通,能够实现上述资源的有效结合,将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1.2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要素的利用率,例如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本,提高地区企业、组织的获利能力。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组织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提高产品生产量和研发新型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1.3调整企业生产布局与物流规划公路运输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区位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体系和发展战略,改善企业附近交通条件,改变企业和需求市场、材料市场的距离,对企业的战略布局进行改善。根据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带动整个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够加快地区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循环速度,还能够实现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体的相互连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在选址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公路交通便利的位置,以完善的交通带动企业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宏观角度

3.2.1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公路交通运输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包括:运输条件要求严格、随市场状况灵活变动、运输频繁、批量小、时间性强、附加价值高以及产品体积小等,而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满足现代企业上述的所有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首要选择。此外,新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现代企业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便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城市核心人才的沟通和交流,在核心高素质人才的推动下,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改进、优化与完善。

3.2.2改善公路沿途投资环境公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活动,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区域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还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公路运输维修费用,同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建设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商,将山区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2.3消除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不同地区不可能按照相同的速度发展,不同的地区按照不同的速度不均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使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向落后地区扩散,对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能够带动区域各项产业的发展,连锁反应下带动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分配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协调和均衡发展。

3.2.4开放经济市场大门,健全投资环境通过对公路运输网络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实现对整个交通网络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完善区域经济投资环境,逐渐打开经济市场大门,加快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地完善投资环境,促使地区经济向全世界开放,以此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

4结论

11.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其基础;是社会各地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是资源配置的运输工具;是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土地开发和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对加强国防建设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扩大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合作和国际间人员友好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国防意义和经济意义。

2 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宗货物的运送,人们频繁出行等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会占用到大量的土地、不可再生能源和资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交通工具运输构成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更会加大这种不好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占用土壤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化工原料的使用会污染土壤,破会土壤的酸碱性。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污染也很严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受噪声影响,这会进一步引起身体和精神上的困扰甚至疾病,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汽车尾气、轨道交通运输中机车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等也会污染环境,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车站等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用水、用电量也随之增大。此外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不仅损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措施

面对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交通运输业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减少对土地、能源等的消耗和破坏,降低环境污染。在基础建设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保证。

加强环境保护,首先政府要在发展运输的同时与加强环境保护两手抓,对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可以加大对车辆尾气的检查和收费等;对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可以采取改进车辆技术,传统制动对设备的损耗、噪声大,空气制动被广泛应用铁路、地铁等交通车辆,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对于运输过程对水质的污染,可以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修;对土壤的保护,减少施工作业,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于越来越普遍的道路拥挤问题,在设计道路时要充分考虑组织交通以及妥善处理各种设施之间的关系,架空高速道路,人行过街大桥,地下道路等缓解交通拥堵,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交通信号控制手段改善入城路段交通瓶颈问题等。

先进技术的采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应运而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管理规范化,构建安全、可靠的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采用ITS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有序性,减少拥堵,缩短行驶间隔距离,加强交通的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公共电车(有轨、无轨)、小型公共汽车(中巴)等,出租车为辅助公共交通,在国家构架“公交优先”战略指导下,各城市都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还应该加强地铁的建设,提高其服务质量,诱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行车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此外,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增加对铁路的投资,加大铁路在运输中的比重,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优势进行分工与协作,使交通运输体系越来越优化。

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反对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为代价进行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作法。首先,节约土地资源,合理使用运输枢纽这一资源,鼓励旧线路改建、扩建,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其次,鼓励通过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完善配套等方式,加强旧的站场、线路等的技术改造工作,提高旧线资源利用效率。再次,充分利用废旧物,例如报废汽车、机车等进行技术改造再利用。

和谐发展战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交通运输设施更舒适、安全、方便。要使交通运输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服务的,更加经济、安全地安排城市的人们出行流通的问题,以最终保证交通和环境和谐发展。

4 总结

总之,交通运输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就应该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有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采用先进的智能运输系统,又要严格交通规章的制定,注重发展运输的同时更要加强环境保护要求,使交通运输业与环境科学、协调地发展。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协调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交通运输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交通运输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所以,必须建立相关的对策减轻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受损害,真正起到方便人民、发展经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作人,张戎.运输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7.

[2]董焰.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改革[M].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4.

[3]中国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http://www.moc.gov.cn/zhuzhan/tongjig

ongbao/.

[4]周伟.构建和谐交通促进交通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5.06.29.

12.浅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篇十二

一、交通运输的特点

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只有交通运输业发展力度加大, 才能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作为直接服务于生产活动与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 是社会交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 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特点如下。

一是基础性。作为其他产业生产的前提条件, 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为各个产业提供产品、服务, 其价格对其他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利润起到决定作用, 且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是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一次性、大规模投资为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也就是其大规模投资特点对其建设周期、回收周期的长短起决定作用。

三是自然垄断性。在提供服务前, 交通运输工程前期需大量投入, 但其具有较小的运行成本, 前期大量投入将出现大量沉没成本, 这种情况下将阻碍潜在供应者的进入。因交通运输具有规模经济性质, 只要其符合相应要求即可产生效益, 这都对其竞争力、垄断程度起到决定作用。

四是网络结构。作为一种典型网络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经济特点。网络基础设施是指在研究的空间范围内的生产要素在各区域间转移的基础设施, 通道为其核心内容, 运输生产要素需由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流动, 进而达到生产要素空间移动的目的。

五是外部性。根据传统福利经济学理念, 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影响, 该影响也可能为负面影响, 通常来讲, 交通运输业的正外部性较强。以社会生产发展而言, 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重要条件,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运行起到支撑作用, 对各个行业起到决定作用。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前提,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其发展水平生产成本、效率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 甚至对其供给数量、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交通运输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其不仅体现为直接的产出贡献, 还具备间接的推动作用。

(一) 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

根据时间划分, 交通运输建设产出的直接经济效益可划分为项目建设阶段经济效益、运营阶段经济效益。在项目建设环节, 交通运输建设能够增多就业岗位, 提高就业率, 进而影响居民收入。以收入角度分析, 可对GDP产生直接影响。在运营环节, 因客货运输都为运输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自身创设的产出增多, 可对国民经济提升起到直接影响作用。

(二) 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作用

1.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作为一种公共品, 交通运输外部性较强, 其投资能够直接增加经济效益, 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也很多。以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进行分析, 因各个行业、部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各个产业投资, 都会对其部门收入有所增加, 进而有连锁反应出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增加部门投资、收入, 进而大幅度增加国民收入。如增加投资时, 其产生的投入增加可在投资增加以上;如投资降低, 其产生的收入降低率也会在投资降低以上。也就是投资增加产生的收入增减不属于一个线性关系, 而是乘数关系 (K) 。假设国民经济存有两个部门, 投资乘数公式如下。

其中, 国民收入增量由△Y表示;

投资增量由△I表示;

消费增量由△C表示;

边际消费倾向由MPC表示。

因边际消费倾向在1以下, 则投资乘数K在1以上。乘数值K的多少和边际消费倾向为正比例关系,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 投资乘数K也会随之增加。在生产环节进行投资时, 居民收入即可形成, 当居民收入总额内消费所占比例较大, 则会极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服务为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中间投入品。当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需求不符时, 则会大幅度提升企业生产成本, 对经济运行起到阻碍作用, 政府就必须配额管理有效的资源, 这种情况下, 交通运输就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最终浪费大量社会资源。交通运输服务的完善可对企业发展起到两点作用。一是交通运输服务便利就是企业生产要素, 其能够对企业生产成本有效降低, 对企业生产率大大提升。二是按照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价格, 企业可调整其它生产要素, 最终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3.其它要素生产力的提升

交通运输外部性较强, 利用劳动力、资本效率提升对产出产生影响, 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就业环境改善, 减少通勤时间。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将改变就业环节, 进而对经济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如市中心为就业集中点, 郊区因交通设施、可达性不足, 导致通勤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交通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郊区就业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且成为就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进而改变了其经济地域结构。

二是促进产业聚集, 提高竞争力。现代经济发展与生产要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如合理配置各项资金、技术等, 只有合理配置各项生产要素与经济资源, 才能出现良好的聚集效益。作为企业的中间投入品, 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价格等都是企业发展、区位选择必须思考的问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良好, 才能形成产业带, 才能实现信息快速流通与技术水平提升。

三是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外来资本。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 出于利润最大化的思考, 资本往往向较高投资收益率的领域流动。当一个地区交通环境优质,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升投资回报, 进而对资本形成强烈吸引。以欧美173 家电子公司数据分析, 境外投资地点选择主要条件为劳动力素质、电信设施、接近主要市场及运输设施。由此可见, 交通基础设施数量不够或质量不良对资本吸引力较低, 作为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 交通运输可服务于经济增长。

4.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也被叫做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 是指产业结构系统由低级形式转换为高级形式的过程。在不断增加交通运输投资的同时, 能够对其基础设施产业自身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达到基础设施产业高度化、高效化与合理化的目的, 进而实现其他产业结构升级, 对整个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全面提升,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 应及时找出交通经济新增长点, 进行各类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展, 帮助交通物流企业进行中高端需求市场的开挖, 同时交通物流服务业也应根据时代需求, 逐步实现制定化、套餐式。且培养依托互联网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快递企业, 利用电商网络进行快速服务网络的拓展, 建立完整的运输链条, 将电商资源进行运输资源转化, 进而实现交通行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5.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

城镇经济发展与交通干线息息相关, 其对开发沿线地区资源与经济发展极为重要。建设交通运输通道可对沿线地区交通条件进行全面改善, 为沿线乡镇及城市提供便利, 增强经济辐射作用, 开放、更新沿线及附近居民思想观念。同时, 在交通运输建设中, 应积极改造传统运输组织方法, 实现运输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运输通道可改善交通条件, 完善农业生产服务结构, 为农产品输出提供有利保障, 实现沿线、附近农业转型, 达到专业化水平, 提升农产品效益, 增加收入。改善运输条件, 对沿线乡镇通达程度进行有效提升, 形成良好区位条件, 帮助沿线乡镇吸引大量投资, 实现该地区服务行业配置的合理性, 增加就业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为全面提升交通事业发展, 必须重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直接与间接推动作用推动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 通过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影响作用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两者关系, 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调节基础设施投资, 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目前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领域。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如何有效利用, 如何实现内需扩大, 推动经济发展, 对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 对全面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 和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基础性,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盛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十一五”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李盛霖部长在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交通财会, 2006 (2) .

[2]徐巍, 黄民生.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6) .

[3]王家庭, 赵亮.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7[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6) .

[4]武旭, 胡思继, 崔艳萍, 马叶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

[5]武钧.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业发展建设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

[6]朱顺应, 王红, 刘伟, 张建旭, 潘艳荣.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弹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 (3) .

[7]吴海燕, 刘蓉晖, 张蕊.北京城市交通出行合理结构模式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5 (4) .

上一篇: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上优秀党务工作者发言稿下一篇:口语交际测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