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2024-09-07

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精选10篇)

1.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一

省建设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汇报材料

湖州市建设培训中心

根据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4]253号文件要求,我我中心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安排,及时进行了研究,迅速成立了市建设类考试工作领导小组,更新了师资库,并有序组织和开展了这项培训考试工作,考试已于11月8、9两天顺利完成。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简要汇报交流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考试工作领导小组。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类考试工作指导和管理,促进培训和考试质量提升,我局成立了由副局长为组长,局组宣人事处、法规处、建筑业处及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建设类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中心。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还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以此来保障我市各项建设培训考试工作的组织实施。

2、进一步更新充实师资库,严密组织考生报名工作。针对下半年岗位开设情况,我中心把师资力量进行了整合,应聘了一批既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中青年教师,实现了师资力量的有机更新。并根据省建设厅干校的通知,分两批组织参加了省师资力量培训工作。

同时,我们根据浙江省建设厅文件及省厅干部学校专业人员岗位考核评价考务工作安排,派人参加了省厅干校组织的考试报名及考试考务工作的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我局及我中心先后发出了岗位考试考前培训及考试报名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在中心网站及QQ工作群上同时进行了信息发布开始正式的培训和考试报名。针对今年首次采用新的报名系统,为了解决有关单位报名时提出的各种咨询和问题,我中心工作人员不厌其烦进行电话、网络等解释答疑,通过大量耐心而细致的工作,最后顺利完 成了“八大员”考试报名工作,总计报名人数为1041人。其中为:土建专业施工员、质量员104人;市政专业施工员、质量员103人;园林专业施工员、质量员87人;设备安装专业施工员、质量员12人;装饰装修专业施工员、质量员45人;监理员92人,标准员148人,机械员149人,劳务员163人,资料员63人,材料员72人。

3、严密组织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根本,针对这次岗位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中心不仅完善了师资库,组织参加了省里的师资力量培训班,还在所有课程开班前,召开了教学准备会,对授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分工和课程安排,并对备课及授课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要求要让学员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考试通过率。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加强对学员到课率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4、精心组织考务工作,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首先是确定考试场地。我中心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选择了湖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岗位考试的场地。并按照早安排、早准备的要求提前联系和做好评各项考试准备工作。其次是成立考试领导小组。在局里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我中心也成立了考试领导小组,对小组成员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严格各项考试纪律,确保考试在公平、公正、安全的环境下顺利进行。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这次考试已经于11月8、9两天顺利完成,我们希望广大学员能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对考核管理系统及教材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

(一)、考核管理系统方面:

1、报名系统中应该对照片大小、底色系统的符合条件进行有效,对不符要求的照片不予上传;避免在照片审核时,对照片的尺寸、底色要求只能仅凭肉眼区分是否合格的情况;

2、准考证尺寸偏大。

(二)、考务系统:

1、桌贴设计不合理,太小了;

2、系统导出的带准考证的汇总表没有工作单位的信息,不方便分发准考证。

(三)、教材题库方面:

1、部分教材纸张及印刷质量不够好,图表排版上有错漏之处;适当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成为正式的出版物。

2、题库答案有错误要进行更正。

三、工作中的几点想法

总结多年来岗位人员培训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的确为我市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成绩有目共睹。但一直以来也面临着,到课率不高、通过率不尽如人意的状况。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我们着重在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改进和跟踪。

一是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尽量让学员能够解决好工学矛盾,充分应用晚上、星期六(星期日)等工作外的时间授课;

二是要求授课老师安排一定教学时间针对考试重点进行集中辅导训练,进一步提高考试得分率和通过率。

三是实时跟踪检查老师授课和学员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以上内容,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2.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二

2011年8月31日,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在广州今明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教育培训与机械工程师认证工作会议"。会议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教育与培训专委会主任钟燕锋教授级高工主持。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教育与培训专委会委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各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奕华教授级高工出席会议并致辞, 向与会者介绍了上半年学会的总体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钟燕锋教授级高工在会上传达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1年教育培训与机械工程师认证工作会议精神, 提出了2011年学会教育培训与机械工程师认证工作计划。罗慧副秘书长宣读了广东省人事厅关于认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为广东省继续教育基地的批复, 传达了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关精神。

与会代表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2011年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开展机械工程师认证和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

3.省农委召开全省园艺特产工作会议 篇三

“十一五”期间,园艺特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五年来,我省园艺特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年产值以15.4%的速度增长,产业总量持续增加。2010年园艺特产总产值达到707.8亿元,其中生产产值476.8亿元,加工产值231亿元,比2005年增加468.8亿元,增长196%;人均园艺特产收入1406元,比2005年增加726元,增长107%。园艺特产业已经和粮食、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并列为农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

刘丰艳副主任指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园艺特产业工作,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以打造參茸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园艺特产业千亿元创业计划、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和人参产业振兴等工程,到2015年,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达到1760亿元以上,其中,蔬菜300亿元,中药材700亿元,食用菌200亿元,经济作物400亿元,经济动物100亿元,长白山山珍食品6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六大基地建设。

建设北方蔬菜产业基地 围绕“九区五线一中心”,建立5条棚膜蔬菜产业带。以省会长春市为中心,围绕长春—吉林—延边—珲春—俄罗斯;长春—四平—沈阳;长春—通化—白山—朝鲜;长春—松原—白城—乌兰浩特;长春—德惠—榆树—扶余—哈尔滨等5条公路铁路沿线集中开发,形成棚膜蔬菜产业带。到2015年,菜田生产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其中,棚膜蔬菜规模达到120万亩。

建设北方中药材产业基地 建设人参、贝母、细辛、北五味子、龙胆草5大产业。到2015年,中药材生产面积发展到80~100万亩,其中人参留存面积4500万平方米,西洋参留存面积1000万平方米。

建设北方食用菌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5大产业,做大做强中西部地区针对城市鲜菌及草腐菌生产的产业带。到2015年,生产总量达到40亿袋左右,其中黑木耳15亿袋。

建设北方经济作物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马铃薯、花生、烟叶、向日葵、杂豆、红干椒6大产业。到2015年,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400万亩。

建设北方经济动物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鹿、林蛙、貂、貉、蚕5大产业。到2015年,鹿存栏60万只,林蛙回捕7亿只,其它经济动物总存栏90万只以上。

建设北方长白山山珍食品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刺嫩芽、山芹菜、猴腿、红松果仁、山核桃、榛子、特色核果7大产业。大力支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努力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南销及出口国际市场。

刘丰艳副主任指出,为实现2011年全省园艺特产业的发展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4项重点工作:

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 通过制定法规、深入宣传、扩大试点、加快招商引资等方式提高人参产业化水平。

继续推进全省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 在抓好露地蔬菜生产的同时,继续按照“九区五线一中心”的开发思路,大力推进棚膜园区建设,努力促进规模总量扩张。突出抓好以下4项工作:一是继续推进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开展育苗中心建设试点,加快建立种苗繁育体系。三是开展省级棚膜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试点。四是开展规模经营整体推进试点工作。

进一步抓好新兴战略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 要以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为契机,把梅花鹿、林蛙、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努力争取国家对马铃薯、花生及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菜篮子工程的支持 2010年国家把马铃薯、花生产业纳入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促进我省上述工作的有效推进。

与此同时,统筹抓好其他产业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项目繁多,必须突出重点,实现梯次推进,在抓好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其他中药材、果树、油料作物、花卉、蚕及其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努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效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多样化需求。

刘丰艳副主任强调:园艺特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精心组织,强化措施,为园艺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要积极打造具有区位特色的产业集群。二要着力促进产业升级。三要大力推进技术普及。四要强化资金管理。五要加强队伍建设。

4.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

3月6日--8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渤海大学、东北大学召开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大连地区、辽北地区及沈阳地区片会。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曲建武、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大连市委高校工委、锦州市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驻省内各高校主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及宣传部、学工部(处)、研工部、思政部、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保卫(公安)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教育部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点及今

5.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五

——2010年贵港市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贵港市高级中学(2010年9月)

贵港高中创建于1907年,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校园占地约305亩,内有波光潋滟的百亩圣湖、远近闻名的罗尔纲纪念馆。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2003年被确立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第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评估。

近年来,学校在贵港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赢得未来‛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突出软件建设,努力营造浓厚和谐的人文环境,推动学校整体实力和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凸显了‚绿色、人文、科学、优质‛的办学特色。

一、着力实施精神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最富有人文气息的教育环境

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诸多文化在校园的每个地方、每位师生身上具体的自然体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全面的、有明确意识并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管理行为,是塑造师生灵魂、提高人才素质的精神阵地。我校的人文环境建设着力突出‚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

(一)精神文化建设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着力突出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 都赢得未来‛的办学理念,并使之成为学校的精神旗臶,统领师生的人生目标、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2007年,我校以举办百年校庆为契机,对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在不断总结反思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成才奠基‛的功能定位,重新修正并逐渐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赢得未来‛的办学理念。在形成办学理念后,学校又陆续提出了‚教育的生命源于爱与责任,学校的发展基于教育质量‛的发展理念和‚强化爱与责任,共建和谐贵高‛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我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全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绿色、人文、科学、优质‛的学校特色,逐步走上了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了誉满八桂的名校。

在我校办公楼二楼的墙上有这四句话:教育是职业,必须尽职尽责;教育是事业,需要无私奉献;教育是科学,必须遵循规律;教育是艺术,需要探索创新。这道出了每一个贵高人的精神追求。

(二)环境文化建设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抓好育人环境个性化的建设,作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在抓好学校全面工作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本校实际与优势特点进行育人环境个性化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1.绿色的环境,绿色的意识

环境育人一直是我校素质教育的战略选择。踏进贵港高中校门,映入你眼帘的是宽畅开阔的塑胶跑道运动场和按现代景观环境要求而建设的中心花园,后面是设施完备的教学区,两侧分别是规划整齐、绿树环绕的学生宿舍区和教工住宅区,校园的西北部,环绕着半月形的大圣湖,这里,湖堤坚固,水榭雅致,蜿延的环湖路平坦宽阔,杨柳依依,古榕参天,高大雄伟的教学楼、宿舍楼倒映于清清湖面,风景优美动人。我校实施整体规划和绿化计划,全面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在116550m 的陆地面积上,有

2规划有特色地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近千株100个品种,辅种草坪10000 m,绿化带3500米,总绿化率54.5%,整个校园整洁、美观、优雅。

我校还对师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让每个贵高人都有‚贵高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意识,主动爱护我们的环境。全校不仅环境绿色,而且师生的意识也绿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因有突出的绿化美化和环境教育的成果,我校先后被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和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广西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国绿色学校‛荣誉称号。

2.浓郁的气息,突出的亮点 ①营造人文气息

打造‚人文贵高‛,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主校道旁的百米文化长廊、黑板报、‚飞向明天‛、‚扬帆远航‛的雕塑,道路旁的文化石,校门的喷泉瀑布等等,更是丰富了校园文化,而每件作品都经过全体师生参与构思,多方征求意见,蕴含着丰富含义和教育意义。如‚喷泉‛,意味着‚才思泉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瀑布‛,意味着‚才华横溢‛,意味着学校源远流长,等等。学校精心打造的特色小区----中心花园和西北绿化小区,红柱黄瓦的连心亭、古朴别致的灯饰和曲径通幽的洁白的葡萄架,更铸成我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0年5月,我校隆重举行了首批17个‚五星级文明宿舍‛颁奖仪式,再次彰显出贵高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体现着学校浓郁的人文气息。

②打造人文亮点

‚十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我校努力营造和谐人文环境,打造本校的人文亮点,以促进我校乃至贵港人文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而2007年罗尔纲纪念馆和校史馆的同时建成,使我校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罗尔纲纪念馆建在我校图书馆四楼,于我校百年校庆前建成,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收藏了罗尔纲先生北京故居的遗物近100件和手稿近200件。是贵港市、广西乃至全国研究罗尔纲先生的重要基地。罗尔纲纪念馆被贵港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确定为‚贵港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史

2馆位于我校图书馆五楼,总面积约300平方米。校史馆运用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图片,较为系统地再现了我校百年来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我校百年厚实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展示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工程,对弘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凝聚全体师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人文贵高‛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活动,激发了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的热情和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学校一直以来注重教职工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着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学校的人文关怀。学校每年适时开展‚加强文体活动,促进健康生活‛活动。组织排球赛、教工趣味运动会、环校环湖跑、游泳比赛、健康体检等活动。这些活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放松了身心,增强了教职工的保健意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教职工、党员‘三个一’送温暖‛活动。为了多方面地体现学校、党总支的人文关怀,从2004年开始,每逢教职工、党员的生日,学校、党总支、工会均送上‚一盒生日蛋糕,一束美丽的鲜花,一句美好的祝福‛,名为‚三个一‛送温暖活动。学校、党总支、工会还开展了‚救死扶伤,人文关怀与经济解困‛活动。做到职工、党员病时去探望,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职工、党员或家属去世时去慰问,送去一点慰问金,捎去对家属的慰问,协助家属做好善后事宜。

学校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文关怀活动,增强了师生对学校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赢得未来‛和核心价值观‚强化爱与责任,共建和谐贵高‛的认同感、自豪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效果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学校毕业会考、高考成绩优良。每年毕业会考一次通过率99%以上,学科优秀率80%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和重点上线率名列广西同类学校前茅。2003年以来,我校高考一本上线率均超过31%,二本上线率均 超过69%,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达16人。其中2004年梁颖宇同学荣获广西理科状元,2006年陈俐利同学以150分的满分成绩获广西数学科状元,2009年蒋杰庆同学荣获广西文综状元。特别是2010年高考,我校历史性地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本上线率突破40%,二本上线率突破80%,三本上线率突破96%;上清华大学等中国十大名牌大学共35人。

(二)学生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社会活动获奖达900余人次,如在全国青少年环保科技比赛和环保公益广告比赛中,我校翚丹同学获全国优秀奖。在2004-2009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我校李钊华等6位同学获全国一等奖(高考加20分)。2007年贵港市中小学艺术展演绘画作品有王华羽等5人获奖。2008年,学生李倩桦作为贵港市唯一的高中学生火炬手代表赴百色成功传递了奥运圣火。在贵港市‚热爱祖国,唱响和谐‛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中,马雯倩荣获一等奖。姚鹏等4位同学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大赛机器人项目高中组机器人灭火营救项目三等奖。

(三)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由于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努力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近几年取得一系列办学成果,共荣获‚第三批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民族精神代代传——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知识竞赛活动‛集体组织一等奖、‚广西绿化模范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2005全区军训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卫生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贵港市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2003—2010)‛等100多项地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2010—2020年学校工作思路与主要举措

一、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围绕 ‚三个优化,三个确保‛的教育工作思路,把常规工作做细,把工作过程做实,把管理细节做好,依靠上级的正确领导,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依靠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学校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主要举措

(一)按照‚优先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快我校的发展步伐。把握好市委、市政府调整城区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把市党校旧址整体划拨给我校的契机,加快学校发展步伐。积极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配臵,加快体育馆、学生宿舍楼、教学楼、教职工过渡房、圣湖整治的建设;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巩固‚绿色学校‛建设的成果;扩大办学规模,最终达到100个班。

(二)按照‚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树立和弘扬‚强化爱与责任,共建和谐贵高‛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围绕‚心系天下,人格健全,行为高雅,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学校育人目标,进一步完善‚一个网络‛‚两个优化‛‚三项建设‛‚四个结合‛为主抓手的‚一二三四‛德育工作模式,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按照‚改革创新‛的工作方针,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管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课程管理新模式;加强高、初中学科 教学衔接研究和指导;注重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利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建立开放式的校本评价运行机制,形成高效有序的学校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按照‚促进公平‛的工作方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民主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继续丰富‚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管理重细节,节节见精神‛的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继续完善细化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继续探索全校一盘棋,各处(室)分工科学,职责分明,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的管理新模式。全校上下树立强烈的依法治校意识,把学校的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坚决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杜绝教育乱收费。继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继续办好资助优秀贫困生的‚电科励志班‛,努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困难而失学。

6.高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 篇六

3月10日,XX年XX高校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中国地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总结了XX年XX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部署了XX年工作。我校党委副书记全XX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我校在XX高校宣传教育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全XX以“坚持立德树人尚德爱生,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成效和经验。

一是既要讲传承,还要讲创新。学校组织编撰《北林学者》,将“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理念化为全体教师的精神航向。编撰《北林青年学者》,广泛宣传学校中流砥柱的教师事迹。大力开展新教工岗前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综合素质。以“最美北京人”宣讲为契机,创新性地开展“最美北林人”、“立德树人”主题宣讲活动,组建校院两级宣讲团,15个学院的60多名教师在不同范围讲述了自己、同事、老师的故事,身残志坚的李健教授、扎根教育的翁强教授、自立自强的王忠君副教授等,成为师生心中的榜样。

二是既要注重传统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辐射作用。学校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师党支部生活会,帮助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中,十分注重发挥教师的辐射作用。思政部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实践教学安排,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学微视频创编评比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入各级公益短片、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的竞赛单元,获得了多项荣誉,等等。

三是既要融入学校办学发展,还要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和欢迎教师参与学校办学发展,比如在学校综合改革年、学校章程制定中,充分听取教师意见;在学研中心、公寓等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中,让教师们自己投票决定入围方案;在新一轮教学办公用房调整中,压缩行政用房,改善教学、科研用房,基本实现了每位教授一个单间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力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近年来,先后组织教师赴宁夏盐池、山西吉县、福建三明、内蒙古林区等我校科研基地开展暑期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具有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鲜明特色,受到教师欢迎。

四是既给“压担子”,还给“搭梯子”。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学校给中青年教师“压重担”,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不仅如此,学校坚持使用与培养相结合,注重给他们“搭梯子”,助力成长成才。比如,大力实施新进教师导师制培养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青年教师校外实践计划和杰出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开展教学督导“一对一”指导、教学交流午餐沙龙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实施公派出国留学、新教师科研启动基金等人才资助特色项目,共资助近800人次,经费近XXXX万元;在XX年职称评审工作中,有5名青年教师破格晋升教授。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完善机制,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确保实效。XX年,学校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最美北京人”宣讲活动的契机,以“立德树人,尚德爱生”为主线,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7.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七

在长城副局长讲话之前, 我就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抓好全省质量工作, 先讲3点意见。

1 抓好质量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质量不仅涉及经济发展, 也涉及公共形象, 尤其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抓好质量工作, 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

(1) 质量是事关我省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质量涉及大众, 关系民生, 特别是食品、药品质量更是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 由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等问题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涉及质量问题的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现象时有曝光, 制假售假、假冒伪劣屡禁不止,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也使质量安全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2008年9月由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 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从我省情况看, 2008年10月, 红河州“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 夺去了3名患者的生命;今年1月3日, 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 造成了施工作业人员7人死亡、8人重伤。这些质量安全事件一次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次次地警示我们, 质量无小事, 重视质量工作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负责的态度;抓好质量工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基本要求;强化质量管理才能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南奠定重要基础。

(2) 质量是事关我省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大问题。有人说, 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目前, 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区域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上。从国际上看, 设立标准和质量等技术贸易壁垒也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一种新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价格竞争”, 逐渐转向“质量竞争”、“品质竞争”。近年来, 我省经济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经济总量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是, 全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还很少, 真正掌握了关键技术的企业更少。目前全省没有一个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在全国l 957个中国名牌中, 我省也只占了17个, 在全国排名第23位;我省质量竞争力指数仅为74.69,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30位, 仅高于西藏;全省产品合格率仍然偏低, 其中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低于80%。对此,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赢得主动,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提升发展水平, 就必须坚决扭转当前总体质量水平低的被动状况, 进一步强化“以质取胜”意识。只有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品牌产品, 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 才能不断提升我省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竞争力, 才能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抢得先机。

(3) 质量是事关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没有质量的发展, 不是科学的发展, 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当前, 我省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 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另一方面, 经济结构不合理, 发展方式粗放, 发展质量不高, 劳动者素质、管理水平和工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等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节能减排等方面, 还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极大的压力。云南多样性特点突出, 生态环境良好, 山青水秀, 风和日丽, 这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保护好云南的山山水水, 建设生态文明, 更是全省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做到又好又快, 质量第一;必须紧紧抓住质量这个根本, 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靠质量促发展, 走出一条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 质量是事关我省对外形象和影响力的重大问题。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印象,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我省旅游业发展快, 2009年游客已上亿人次, 生态环境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 维护好云南的良好形象, 尤其需要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工作做好了, 形成了良好的地方形象和影响力, 可以极大地提高我省对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相反, 如果出了质量问题, 带来的杀伤力也是相当大的。目前, 我省正在加快推进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 这对我省提升对外形象和影响, 参与国际和区域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工作为支撑, 采取质量技术创新、严格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支持措施, 切实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树立我省良好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

2 全面推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努力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我省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突出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主要产业的质量不断提高。其中, 卷烟、机械、有色冶金等产业主要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有的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 出口商品合格率达99.91%。二是自主品牌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全省累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l7个,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 驰名商标l6件;云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件数也有了很大突破, 各类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销售产值的40%以上,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各类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99%;旅游、交通、邮政等服务业顾客满意度逐步提高;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5%。四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了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 区域性制假问题和重大产品质量案件得到有效防范, 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这些工作, 为我省推进质量兴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 全省质量工作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质量意识不强, 全省质量整体竞争力水平还比较低, 质量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质量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为了进一步发挥质量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服务作用, 我省决定在全省启动实施质量兴省战略, 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工作的水平。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广泛调查、深入研究, 起草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意见》, 并已印发今天参会的各位代表。这个实施意见对我省到“十二五”末加强质量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 都已经作了明确。全省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质量振兴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 全力组织实施好质量兴省战略, 时时刻刻把安全记在脑子里、把质量溶入细节上、把管理落到行动中, 围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4个方面狠下功夫, 确保质量安全不出事, 质量过硬靠得住, 以质量改善民生, 以质量保障和谐, 以质量促进发展。各地、各相关部门、各行业都要把质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要高度重视质量, 不断提质增效, 以质量振兴促进发展。

(1) 抓好质量兴市, 强化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各州 (市) 、县 (市、区) 政府要切实强化对质量工作的主导地位, 承担起本地质量发展工作的职责,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监督、服务的职能。注重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a) 强化规划。要结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战略决策, 尤其要结合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和我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两强一堡”的战略目标, 谋划好本区域内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b) 强化引导。各州 (市) 、县 (市、区) 政府要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处置;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 重点建立一批质量工作示范县、示范行业和示范企业, 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引导企业建立并实行最严格的质量评价、考核和把关体系, 形成抓质量工作的内生动力机制, 使企业积极、自觉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运用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质量和经营水平, 争创国家、省级质量奖。

(c) 强化监管。在质量问题上要坚持重奖重罚, 坚持抓源头抓监管。要不断健全监管制度, 堵塞监管漏洞, 强化监管措施, 完善质量法规, 及时解决质量安全问题, 最大限度地避免区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并保持对伪劣产品、劣质服务的高压态势和打击力度。

(d) 强化服务。要强化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服务职能, 把政府投入和工作重点真正用到提高公共产品质量上, 用到保障和实现群众的利益、需求和愿望上, 用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改善产业全面质量管理上, 切切实实地把政府服务工作做到位、落到实处。

(2) 抓好质量兴业, 促进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行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是实现行业振兴的基础, 是推进我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途径。全省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部门, 都要强化质量意识, 提高质量水平。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能, 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切实承担起对本行业质量发展的责任。当前, 要重视3个方面的工作:

(a) 抓好行业质量发展规划。以巩固壮大支柱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 围绕能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石化、生物、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装备制造、光电子等主要行业, 以标准制定、行业监管、品牌培育、诚信建设为抓手, 制定行业质量发展规划。要注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等手段,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优化升级, 实现行业振兴。

(b) 抓好市场规范。发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职责, 重视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环境、市场秩序、价格机制、市场信息、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发挥市场对产品和服务自主调节功能, 依靠优胜劣汰规则推进质量工作。要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质量问题的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c) 抓好能力建设。重点是建立健全行业质量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 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机制, 提高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的能力;要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 提高快速处置问题的能力, 一旦发生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等, 都要及时妥善处置好;要针对当前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源头不可控等突出特点, 加强研究, 未雨绸缪, 提高危机公关能力, 避免各类质量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扩大化。

(3) 抓好质量兴企, 全面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企业是提升全社会质量水平的基本单位, 是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看, 质量也是企业的生命线, 只有质量的大提高才能促进企业的大发展。因此, 不论从全省工作的角度, 还是从企业成长壮大的角度来看, 都需要我们把质量兴企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为质量兴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组织实施。各类企业都要切实强化质量责任, 狠抓质量工作, 提升发展水平。

(a) 推进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确保企业产品质量, 实现质量兴企目标的关键。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努力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 依靠各个环节的“标准”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 要积极推行管理体系认证, 努力参与各类标准体系的制定, 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 使我省的标准化工作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得到认可。

(b)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归根结底要依靠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来保障。要结合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

(c) 坚持扶优扶强。大企业大集团在装备、研发、资金、市场、人才、资源等方面都有优势, 是推进质量兴企的关键力量。要继续坚持扶优扶强, 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挥其在质量振兴方面的带动作用。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 帮助解决好企业成长中的难题, 支持中小企业加强质量工作。

(d)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遵守道德良知, 以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 抓好质量兴品, 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也是产品销售的重要武器。打造品牌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 只有质量过硬的产品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响亮的品牌产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产业发展、质量建设和品牌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通过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打造, 实现产业的振兴。

(a) 增强产品质量意识。要把质量视为产品的生命, 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面提升云南产品的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

(b) 加快制定和实施全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按照“争创一个品牌, 带活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 培植一批品牌”的思路,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规划, 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 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 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

(c) 建立和完善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品牌培育机制。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创建自主品牌, 鼓励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 促进产业集聚,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d) 加强政策引导。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重视对我省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 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 努力把“云南制造”打造成优质产品的标志。

3 完善保障措施, 推动质量兴省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质量兴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行各业、社会各界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共同推进质量兴省, 以质量振兴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1) 加强领导。省政府已经成立了质量兴省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的质量兴省工作。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要把质量兴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 全力抓好本区域内的各项质量工作。

(2) 形成合力。质量兴省战略的实施涉及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监管和服务作用, 部门的协同作用, 企业的主体作用, 社会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战略的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加强协调, 密切协作,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网络, 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各个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主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参与, 使质量兴省成为全省各行各业、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 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3) 强化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意见》精神, 抓紧研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把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逐一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 落实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压力的工作局面, 确保把质量兴省战略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要加强监督考核, 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 要严格进行行政问责。

(4) 加大投入。各级财政都要逐步加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保证品牌战略推进、质量管理奖励、质量管理基础研究等经费要求。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产品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的资金投入。

(5) 完善机制。一是完善质量激励机制。设立“省政府质量管理奖”, 对在抓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奖励。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 创新激励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质量工作的政策措施。二是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质量安全体系。重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做到对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重大突发质量安全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6) 搞好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 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视舆论导向, 以正面宣传为主, 坚持典型引路, 注重宣传报道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对突发事件, 要迅速稳妥发布信息, 避免负面报道、信息不实。

8.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八

会议指出,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国家和省根据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农业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继续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政发【2004】4号)要求:“争取3~5年内基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形成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专职农业执法队伍。”200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2010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推行农业综合执法”。特别是2010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要求:“推进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到2011年,县(市)全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2011年省政府12号文件再次明确:“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今年年底前市县两级完成建设任务。”国务院今年4月1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国发【2011】8号)提出:“全面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可以看出,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绝不是哪个机构或哪个人的主张,是国家和省根据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做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到省一以贯之的重要决定和部署。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实行农业综合执法的文件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会议明确,推行农业综合执法要以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以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和构筑长效监管机制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方式为突破口,以履行法律职责为己任,以整治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以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会议提出,我省推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基本目标:一是建立健全县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到今年9月底,全省各县市全部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二是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廉洁公正、作风优良、反应快速的专职执法队伍,担负起农业主要领域的行政执法职责。三是加强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的制度建设,形成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农业执法机制。四是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监督制度。五是完善农业综合执法基础设施,执法装备和手段得到改善。

会议明确,全省推行农业综合执法:一是要整合农业执法职能。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主要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将分散在农业部门所辖事业单位的行政处罚权集中统一行使。凡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统一由各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行使。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原有机构停止行使行政处罚权,继续行使的,其行政处罚行为一律无效,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予撤销。成立后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与经营服务彻底分离,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二要是设置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农业执法机构设置,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要做到机构职能符合执法的基本要求,机构编制适应执法工作的基本需要,执法经费有稳定渠道和切实保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相分离原则,县级要对现有的农业执法机构、人员和职能等进行整合,以一个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执法机构为依托,成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可以实行一个机构加挂多个牌子,承担具体执法职能。根据规范统一原则,县级机构名称可以称“农业执法大队”,市级机构名称可以称“农业执法支队”。法制工作机构与综合执法机构可以合署办公。对报编制部门批准有困难的,可由农业局在机构内部先行设置,承担本县市的农业执法职责,条件成熟后再争取编制部门批准成立。按照行政执法主体化原则,农业局先行设置的综合执法机构,以局法制机构为依托设置,机构性质为农业局内设临时机构,名称可叫县(市)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办公室,由农业局正式发文设置。成立后的农业综合执法办公室承担本级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执法职能,集中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为了利于开展工作,综合执法办公室的人员可由局法制机构人员和从原委托执法单位中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从原委托执法单位中抽调的人员,其工作编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工作待遇等均在原单位保持不变。为便于协调工作,农业综合执法办公室的负责人,可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副职兼任。三是要加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要严格执法人员的选拔标准,注重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在知识结构的搭配趋于合理。执法人员必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事业心及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廉洁、严格执法,关心群众、业务精通,行为规范。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办案水平,做到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对不适应执法工作的,要及时调离执法岗位。

会议强调,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是农业行政执法体制的一项改革,涉及到职能和人员调整,必须要由各级农业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认真负起责任,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研究解决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抓好这项有利于强化农业部门职能、有利于保护农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加强农业执法作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有序、扎实开展。要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需要多方支持。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还没有设立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县市,要对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设置、职能界定、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与当地人事、编制、财政等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推动联合出台相关文件,为综合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工作督导。市州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指导,深入基层开展执法调研,及时了解执法工作中特别是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有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会议还实地考察参观了榆树市农业综合执法监察大队。榆树市农业综合执法监察大队在办公楼建设,大队的中队科(室)配置设施,工作职责、办公程序、会议、培训、检查、案件等工作资料的积累整理,队员的工作面貌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给参观者以形象直观的印象,对各县(市)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起到了促进作用。

9.省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篇九

(2008年4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召开这方面的专门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我省重点学科建设历史,总结“十一五”期间前半段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成绩,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后半段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重点学科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跨越,努力开创我省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各本科高校的校领导和学科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人共50多人。18所高校均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交流材料,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各高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下面我就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情况、建设成绩、发展思路及今后的工作做一个发言。

一、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

总结历史,温故而知新。我省高校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历时已有25年。期间对重点学科的称呼虽然多种多样,如重点专业、重点装 备专业、重点建设学科等,但本质都一样。25年的发展,在此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83年,江西省教育厅启动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1984年,省教育厅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在省属高校中批准了14个重点学科(当时叫重点专业)进行加强建设。1987年,省教育厅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了13个重点学科。1991年,省教育厅确定了4个重点学科(当时叫重点装备专业)。从1983年到1995年“八五”末期,12年间省政府共投入建设经费1500万元。通过这一时期的建设,扶持了部分重点学科,使它们得以长足进步,在我省高校学科群中局部优势显现,产生了高校首个博士点和40多个硕士点,一批人才得以成长。虽然平均每年才100多万元,加上高校的1:1配套也很有限,但工作已经起步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是发展阶段。1996年,省教育厅批准建设67个“九五”期间的重点学科(当时叫重点建设学科),每年投入260万元给省属高校的部分重点学科,部属高校自筹经费或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经费进行建设。2001年,省教育厅批准建设了72个“十五”期间的重点学科,每年投入750万元给部分重点学科,这期间,六所部属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纳入了地方,与地方高校同等对待。2004年,应多数高校要求,在没有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省教育厅批准新增73个自 2 筹经费建设的重点学科,使这一时期的重点学科达到145个,升本时间不久的高校这时也进入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1996年至2005年期间,省教育厅10年共投入建设经费5050万元,年均500多万元。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更多的学科得以发展壮大,局部优势更加突出,产生了更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也产生了国家和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承担了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三是建设阶段。2006年,省教育厅批准“十一五”重点学科199个,每年投入建设经费1000万元。这一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即在“十五”高校规模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轨道。各高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学科建设水平整体得到极大提高,作为学科特区的重点学科更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各本科高校的优质资源如高水平人才、博士点、国家重点研发基地、国家重大项目等,基本上都集中在重点学科当中,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水平进入全国高校同行先进水平。

今年,省教育厅将要推行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即在一般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建设成绩突出的学科进行强化建设。希望通过高度整合与更大投入,让部分学科在全国高校的同行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在局部领域上具有全国优势地位和特色,培养出我省高校两院院士等高级人才。

二、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我省高校通过25年的重点学科建设,成绩显著,高校现有的博士学位授予点,高水平学术团队,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重大奖励、重大研发和转化项目等,基本上都得益于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尤其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各高校进一步强化组织与推进力度,使得重点学科的优势更优、特色更特,重点学科建设引领和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取得了优异成绩。

1、队伍建设规模更大,水平更高,结构更合理 目前,全省18所公办本科高校中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204个,重点学科数及队伍规模均为历史之最;高水平人才多数集中在各重点学科当中。近年各高校大批引进的博士进入重点学科队伍,使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更高、年龄结构更趋年青。南昌大学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半导体照明技术”依托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批准和资助。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花大力气引进一批博士进入重点学科,为学校上层次、上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先后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江西理工大学2006年以来引进及培养的博士数十名充实到重点学科。华东交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井冈山大学、九江学院等高校都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都付出了巨大努力。高校的许多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赣江学者”、“井冈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2、科研水平显著增强、学科特色更加鲜明

我省高校重大科研成果和所承担的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大多集中在各重点学科当中。由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特色和优势显著的学科研究方向,历年来高校所获江西省科技成果奖中,多数出自各重点学科。江西农大黄路生教授“猪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应用研究”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学科的带头人。华东交大重点学科带头人雷晓燕的“京九线铁路环境振动与燥声评价研究”等获得了代表我国基础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973”立项资助。南昌航空大学重点学科近些年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江西财经大学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达到14项,立项数居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二位。2007年,江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中药制药学”李雪梅教授主持的“新型抗癌药槐定碱的研究”是我国拥有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国内外首创的国家化学药品第一类抗癌新药,学校给课题组500万元重奖,胡振鹏副省长亲自主持颁奖仪式。南昌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风益教授主持的“硅衬底蓝色发光材料生长与器件制造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被评为863重大成果,产业化 工程正在顺利推进。江西农业大学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贺浩华教授主持的“中晚稻新品种淦鑫688”通过国家超级稻品种认定,实现江西超级稻“零的突破。江西师范大学“有机化学”重点学科廖维林“MMT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其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

3、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目前,我省高校拥有各级政府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72个,博士点33个,高校所获得的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基地、博士点等顶层结构,都与重点学科建设密切相关。景德镇陶瓷学院“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材料学”等5个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密切。江西中医学院的“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药学”等5个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密切。南昌大学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4个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密切。

4、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具成效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带动下,各学校研究生、本科专业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许多重点学科均加强了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建设,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南昌航空大学的工程训练中心和江西财经大学的经济管理与创业模拟中心等荣获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实现了江西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零的突破。江西师范大学周利生教授和南昌大学倪永年同志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江西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研究生谢宪兵和颜伟玉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景德镇陶瓷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生余立锋是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井冈山大学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中,选送的15件作品全部获奖。

5、重点学科建设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高校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要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方面获得突破,必须要有强势学科作为支撑。得益于重点学科的支撑作用,赣南师范学院2003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突破了学校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历史,井冈山大学、九江学院、宜春学院等校实现了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省人文社科基地零的突破。

我省高校在重点学科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兄弟省市发展水平相比,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们的经费投入不足、拔尖创新人才不够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够高等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不断加快追赶的步伐。

三、关于下一阶段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安排

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高等教育战略重点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科建设对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创新服务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是加强高等院校内涵的必然要求。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是学科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那些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教学科研基础好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质量优异、能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出显著贡献的品牌学科,要充分发挥其样板示范作用、龙头牵引作用、核心凝聚作用,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我们要把重点学科建设放在高等院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重点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搞上去。

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实施高质量社会服务为宗旨,以推动内涵建设为动力,以凝炼学科方向、优化结构布局、突出重点与特色、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主要内容,努力提升江西高校 8 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为江西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1、因应需求,服务大局。

各高校应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发展战略,坚持面向国家、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需求,重点针对江西经济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共性、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综合优势,着力增强重点学科为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2、着眼长远,瞄准前沿。

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相统一,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把握国际国内最新动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重点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急需学科,把学科方向凝聚到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凝聚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的领域,凝聚到本省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支柱产业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领域。

3、集中力量,培植优势。

适应我省高等教育总体投入不足的客观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要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研发平台,强化科技创新,力争在部分学科领域取得突破,形成高校的局部优势与特色。

4、坚持标准,注重效益。

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择优扶持、宁缺毋滥的要求,严格坚持建设标准。要遴选学科队伍强、学术水平高、建设条件优、发展前景好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要坚持对重点学科的定期考核制度,对正在建设当中的重点学科进行重新认定,建设成效好的可以继续建设,建设成效差的予以淘汰,确保重点学科建设效益。

重点学科建设的工作目标是:

1、学科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学科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努力,省(部)级重点学科覆盖更多的学科领域,并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领域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形成省(部)和高校二级重点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

2、重点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通过努力,力争在2015年以前有5—10个左右的重点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行列;20个左右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引领重点学科群建设,提高我省部分高校或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高校或同类学科领域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3、队伍建设水平大幅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通过努力,力争用5年的时间,填补我省高校两院院士的空白。2015年以前,要培养10—20名学术大师级人才,更多的高级人才进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赣江学者”、“井 10 冈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行列。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

4、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学科建设的辐射力作用更加突出。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使承担国家“973”、“863”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能力更加坚实,极大地支持和带动我省高校的学位授予点、科技平台、研究基地等的建设,大幅提高对江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

围绕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高校要牢固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实施学科建设发展战略。要建立学科建设与管理的专职机构,或成立以校长挂帅的学科建设委员会,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学科建设是引领学科群整体发展的“龙头”,要制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教学、科研、经费安排、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学科发展的需要。

截止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学科建设处(办),使高校的学科建设更加规范化、组织化和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各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江西财经大学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总指挥的学科建设指挥部和资深教授组成的学科 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全校学科建设工作,落实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将2008年定为“学科建设年”和“一号工程”,形成了全校共识共建的学科发展氛围。

2、进一步在凝练学科方向的基础上,调整并完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要研究和制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确定学科发展领域和方向是重点学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统一,瞄准学科前沿,面向社会需求,大力提高学科方向的凝炼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填补学科空白点,抢占学科制高点。要根据现代学科的发展趋势,通过有效手段,扶持和推进不同学术领域的交叉、融合、汇聚,形成新的优势方向。

3、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建设

10.省代表工作座谈会 交流材料 篇十

加强服务与管理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推动新华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平顶山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2010年4月12日)

新华区是平顶山市的中心区、核心区,辖两个镇,9个街道,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区主要有市委、市政府、中平能化集团(总部)、平顶山学院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市九届人大代表65名,区八届人大代表179名。

新华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紧紧把握“八个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服务管理,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贡献。现将近年来代表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夯实代表履职基础。2008年6月,我们在全区9个街道建立了街道人大工委,任命了18名主任、副主任。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意见,召开街道人大工作会议,制定了9项工作制度(工委工作制度、工委联系代表制度、代表学习制度、代表活动制度、代表视察制

2率逐年提高。

(七)以表彰奖励为抓手,增强代表履职荣誉感。今年,我们准备在大会期间,表彰35名优秀人大代表,6个先进代表小组,5个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在评选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基层组织和基层群众的意见,严格考核把关,切实把认真履职,为民办事的代表评出来,评出导向。

(八)以工作评议为抓手,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去年年底,根据监督法的规定,经过反复修改,在征求省人大、市人大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请区委研究同意,我们审议通过了工作评议暂行办法。工作评议,是指常委会对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垂直管理单位的执法和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与审议。形式上包括大会会议期间的民主测评和闭会期间的常委会工作评议。在今年的人代会上,我们准备组织全体人大代表,对2009年区政府所属部门和地方垂直管理单位的执法和工作情况进行民主测评。会上,由大会通过的总监票人、监票人监督,由大会决定的总计票人、计票人计票,全体人大代表参与,对48个部门(单位)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在大会期间向全体代表公布。对排名最后3名的区政府所属部门,最后一名的垂直管理单位,并且满意率低于60%的,这些单位的一把手要在大会上向全体代表作表态发言,或书面印送表态材料。

工作评议暂行办法通过后,我们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区48个部门或单位按照要求,向常委会报送了各自的主要工作职责和2009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常委会将这些材料整理后,连同工作评议暂行办法,《致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和征求意见建议表,一并送给代表。区人大代表积极响应,认真阅读工作评议暂行办法,深入选区走访选民,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王义修代表本着对选民负责的态度,走访辖区22个单位,召开选民座谈会,提出了4个方面的10条建议。经过梳理,民主测评共征求到工作作风,经济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保障等10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80条,为代表开展民主测评做好了充分准备。

今年人代会以后,常委会将根据民主测评结果,结合年度区委中心工作和区政府重点工作,审议确定今年的工作评议对象,按照“准备、调研、评议、整改、验收”五个阶段,进行工作评议。工作评议的实质,就是把监督单位或部门的权力交给群众,交给基层,交给企业,交给代表。我们的目的,就是力求通过工作评议,激发代表履职活力,评出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气象、新干劲。

二、取得成效

(一)经济建设方面。全区各基层人大组织结合实际开展代表活动,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矿工路街道紧密联系企业界代表,促进了辖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财税收入。2007年至2009年,引进天一钢构、丹尼斯百货、天石商品混凝土搅拌等项目,招商引资近3亿元,年均财政收入720万元。市九届人大代表、区八届人大代表,曙光街街道李庄村村主任辛建,秉承“人民选

6代表履职档案管理。进一步扩大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范围,拓宽密切联系代表的渠道。

四、意见建议

结合工作实践,有三点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是建议省人大研究出台具有指导意义的代表工作意见,使基层代表工作能够更加有序,有章可循。

二是建议定期举行代表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推广经验。座谈范围向基层人大延伸,达到兄弟县(市、区)横向交流,下级人大向上级人大纵向学习的目的。

三是建议省人大组建一支代表工作培训宣讲团。根据各级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选定代表培训的课题和内容,解决基层代表培训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上一篇:高中区域地理--澳大利亚教学反思(公开课)下一篇:本岗位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