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共10篇)
1.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一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2010-06-29 18:18:1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县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2)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它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巳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也是关联性强,外向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生态旅游”正在大众化。随着我县///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基础实施建设的逐步完善,//省///省级森林公园的建立,城区景点的开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必将带动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将//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关联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快速兴起,是//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我县坚持以“生态立县”为目标,以公益林、退耕还林、长防林等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了林业生态建设。全县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山地面积181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境内赣江源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完好,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森林景观奇特,是游人休闲避暑的好地方,是认识自然、增长知识、寓教于游的理想场所,另外区内水系发达,溪流密布,是//的发源地;被誉为“江南古堡”的通天寨,奇绝的仙峰石林、风光秀丽、绿树成荫,以典型的丹霞地貌森林风景资源
为基本特色,以“奇、险、秀、幽、野”为主要特征。还有奇峰雄峙的红石寨,西华山森林公园五龙岩摩崖石刻,如日山普照禅寺,苏区革命活动旧址——秋溪红家垄红四军军部旧址和秋溪虎尾坑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质量优越,而且数量较多,分布也相对集中,潜力资源也较为充足,绿色、红色、古色交相辉映。其中以赣鄱之源、丹霞景观、客家文化等旅游资源尤为突出,不仅有数量,而且有品位,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很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赣鄱之源作为江西人“母亲河”赣江的源头和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最大水源地,对赣人、国人和世人都将具有非常的吸引力。
2、交通网落日趋完善。到了现在,//县的内外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境内公路交通已经形成“一纵一横”主干线、县乡水泥路网已贯通,串连10个乡镇,形成“8”字形公路交通网络格局,206国道纵贯县境南北。三级水泥路西至宁都,接通昌厦公路,东连福建宁化。另外,//省内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军民两用机场的通航,以及即将修建的山东济南——广东广州,广西南宁——福建泉州的国家高速公路均经过//,将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困绕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3、客源市场广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与环境、资源等矛盾加剧,人们越来越渴望生态优美、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回归自然成为新的潮流。生态优美的//也将受到人们的亲睐,客源市场前景广阔。首先,//是老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对教育十分重视,培养了众多有识之士,其中不少就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客家人寻根问祖意识强烈,这些将为//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一定的旅游客源市场。其次,//是赣江的发源地,赣江作为江西的母亲河,在江西人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长江的第二大支流也受到省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饮水思源”的理念吸引全社会人员 的参与,以赣江源探源为主题,配合森林生态观赏游,专业教育的专题科考游,都将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再次,//县作为//的近邻,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凭借互补性资源优势和与//的连网互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赢得客源市场。第四,省委提出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实施在促进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因此,从长远发展上看,随着全县生态旅游业的做特做大做强,未来的客源市场必将从周边城市扩展迁延到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潜在的客源市场发展前景亦是非常可观。
4、开发成本低廉。//生态旅游资源品位和质量很高,但资源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以观光游、科考游为主,很多景点也是天然形成。象赣鄱之源、通天寨丹霞景观、西华山五龙岩摩崖石刻等景区基本上都还处于原生态,也没有债务负担,在开发时可轻装上阵;同
时,目前全县的公路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有的景区巳通公路,道路扩建难度和投资规模都不是很大,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的生态旅游开发必将是低成本的和极具比较优势的。
5、政策环境优越。县委、县政府对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提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着力打造“赣江之源、休闲乡都”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出台《///县鼓励投资开发旅游业优惠办法》,对投资我县旅游业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土地、税费等多项优惠,这都有
2.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二
关键词:宽甸县,乡村旅游,SWOT分析
一、宽甸县乡村旅游现状
宽甸县成立于1989年, 位于辽宁省东部, 总面积6 193.7平方公里, 总人口43.37万。自“十一五”实施到现在, 宽甸县乡村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乡村旅游也已经成为了宽甸县的支柱型产业, 截至2013年, 宽甸县已有旅游接待量650万人, 实现总收入72亿元, 占GDP达32.8%, 为宽甸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等多方面提供了发展动力。
(一)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概况
宽甸县地处辽东断块山地丘陵区, 地貌多变, 林地面积741万亩, 水面面积57万亩, 物产资源丰富, 其中烟、蚕、果、蛙等十大资源为特色资源。宽甸县是满族发祥地和朝鲜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 有27个民族;有虎山长城等文化遗产和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已初步形成了建材工业和旅游业等七大产业体系, 推动了宽甸县经济发展。
(二) 宽甸县已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
宽甸县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主要景区的特色鲜明, 品质优异, 建成了多处国家级或省级旅游景区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多处市级旅游区。
天桥沟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是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青山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山水型自然生态与满族民俗文化相融合的风景名胜区;河口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现已开发长河岛、河口断桥和龙泉山庄三大景区;水丰湖景区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六大景区之一, 素有“东北地区第一大淡水湖”之称;虎山景是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 宽甸县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鸭绿江
鸭绿江是宽甸旅游的第一品牌和核心优势, 是宽甸唯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 从水丰湖至绿江村几十公里的山水自然与人文底蕴相结合的界江美景, 是东线旅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
二、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1. 有利的地理位置与便利的交通
宽甸县处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最近辐射区域内, 具备延边、沿江、近海这三大区位优势。处于辽宁交通体系的末端, 呈现一条国道201和三条省道为骨干的交通架构, 有利于北部山区及鸭绿江沿线的优质旅游资源得到开发。
2. 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和优良的环境质量
宽甸县的土地资源呈现多样性,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利于开发休闲度假类产品。周边没有大型大气污染企业, 也不存在大气污染企业, 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1%, 质量环境属于优质水平。
3. 完好的原生态资源和丰富的物质资源
宽甸县生态良好, 年均降水量1 100毫米, 被誉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矿产品、绿色农产品等资源丰富, 品种多、产量高, 森林资源居辽宁省第一位。
4. 独特的异国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宽甸县是满族聚居地, 融合了抗美援朝、中朝边境等元素于一体, 汇集红色文化、边境文化等文化于一体, 融汇抗美援朝河口断桥等历史文化景点于一体。
(二)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1. 在国内外知名度不高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 保障基础尚未稳固, 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和旅游产业的新要求。宽甸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 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较低。
2. 产品结构不合理
宽甸县目前仍然以传统的观光旅游和部分乡村旅游产品为主, 度假型、商务型、避暑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正处于开发或者规划阶段, 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3. 产业要素不完善
宽甸县乡村旅游产业要素有待完善, 需要构建完善的旅游住宿体系、特色的旅游购物体系, 导入丰富的旅游文化娱乐元素, 打造鲜明的旅游节庆品牌并扩大影响。
4. 整体发展观念匮乏
各级政府、各种类型的组织对宽甸县乡村旅游开发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但是旅游发展却各自为政, 宽甸县的各级旅游景区不仅没有形成联动优势, 反而存在同质竞争的现象。
5. 开发利用深度不够
宽甸县目前开发利用的生态效益偏低问题,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高, 影响全县旅游环境整体形象及旅游吸引力。
(三)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分析
1.“东北振兴”战略催生客源市场
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重大政策举措意见》为指导, 从多方面完善宽甸生态旅游发展, 打造“五个示范区”, 大东北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2. 两大国家战略提供战略机遇
宽甸县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 西接大沈阳经济区, 两大国家战略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聚集, 同时拉动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大发展, 将直接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3. 国家政策导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国家在“十二五”时期, 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健康、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产业逐渐兴起。
4. 国内外旅游市场大趋势将带动发展
通过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 个性化旅游市场需求强烈。宽甸县受丹东市和辽宁省旅游整体形象和实力影响较大, 海外客源市场集中度比较高。
5.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发展契机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 宽甸县以旅游发展为主导, 体现旅游产业对城乡统筹发展实验良好的促进与带动作用。
(四)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威胁分析
1. 旅游竞争日益激烈
宽甸县周边同质资源聚集, 开发较早的旅游景区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同时, 边缘地带出现了农业高科技观光项目和生态园酒店, 成为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替代性威胁。
2. 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
由于旅游者文化层次的提高和旅行经历的丰富, 旅游者的需求总体呈现出差异化、复杂化和个性化的特征, 传统的消费度假模式将逐步被旅游模式所超越。
3. 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推进, 加大了开发力度, 破坏了原有的脆弱生态环境, 导致短期内生态环境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恢复。
(五)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SWOT矩阵
三、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 加大宣传和加强合作
宽甸县乡村旅游发展知名度不高, 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 加强群众的旅游意识, 建立旅游区居民利益协调机制;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旅游发达地区的联系和合作。
(二)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旅游产业政策是加强旅游业宏观调控,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素质, 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 提升品牌效应和知名度
首先, 打造好鸭绿江沿线景观通道和基本服务设施, 启动鸭绿江旅游品牌建设;其次, 以河口乡村旅游综合体的打造为突破口, 夯实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最后, 通过建设东北亚枫叶小镇和青山沟北欧小镇项目, 推进山地观光休闲旅游品牌建设。
(四) 加快招商与融资建设
为加强宽甸旅游的招商引资, 应主动与外界接洽,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 建立与投资商的联系, 有效利用当地知名人士的客户资源, 善用关系营销。
(五)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点、线、面的全面生态化和生态景观化, 使全区生态资产得到提升、生态景观得到全面优化。控制污染企业进入, 允许发展轻污染企业;通过景观改造, 保护山地植被, 提升自驾景观走廊的建设等。
(六) 优化人才结构和培训方式
3.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三
关键词:旅游产业 转型升级 江门 文化旅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早在2010年7月广东就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要求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1]。依据国家和广东省提出的文化建设的目标,位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西岸的江门市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江门旅游资源丰富,名人荟萃,又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发展文化旅游大有可为,同时也为目前江门旅游产业发展吸引力不足,缺乏后劲的现状打开新的发展思路,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能量。
1 碉楼为媒,江门文化旅游扬名海外
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成为广东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江门旅游“文化”品牌开始扬名海外,蜚声世界。坐落于乡间,既不是名山大川,也非著名古迹,开平碉楼与村落可贵之处是其建筑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富有特色的侨乡人文景观,也正因此,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了“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一[2]。
深度挖掘碉楼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来突出碉楼文化。如制作微缩的木雕、泥雕碉楼以供游客观赏、纪念,另外制作与碉楼相关的画册、书籍、光碟,在制作碉楼旅游纪念品时要突出碉楼文化的精髓,反映碉楼的历史、家族的演变、侨乡的风情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特种旅游来深度挖掘碉楼文化,丰富碉楼文化内涵。开平碉楼与村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开发写生旅游、摄影旅游等特种旅游来深度挖掘碉楼文化。
通过调研和访谈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开平碉楼与村落,“十二五”期间江门将加大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完善立园、自力村、马降龙旅游区,重点开发赤坎古镇旅游配套项目;开发具有侨乡特色的民风民俗、旅游购物等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建设一批具有碉楼风格的酒店和客栈,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 名人荟萃,江门文化旅游星光灿烂
江门人杰地灵,名人荟萃,曾哺育了明末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史学家陈垣、外交法学家伍廷芳等著名人物。尤其是陈白沙、梁启超两位文化巨匠的诞生,铸就了江门文化史上的辉煌。名人辈出令江门这座城市更加厚重,同时也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瞻仰。
在江门繁华的北新区,有一条院士路,这里竖立着包括陈焕镛、梁思成、梁思礼等30多位江门五邑籍两院院士的铜像,一个城市有如此多的两院院士,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极为罕见,同时,它也告诉游人这里文化底蕴、学术氛围深厚。
江门这座城市不仅孕育文化名人、学术名人,更有着胡蝶、红线女等中国早期电影、舞台表演泰斗级人物以及刘德华、谭咏麟、梁朝伟等著名演艺界人士,去年江门星光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100多名五邑籍明星被“请入”园内,以铜像、浮雕、图片等各种形式展现给游客。星光公园很好地体现了江门的明星文化,是江门文化建设中的亮点,是江门人的骄傲。很多江门市民都到星光公园参观过,有的还带外地客人前往参观。一些外地旅行团来到江门,也会把这里作为参观景点之一。至此,星光耀江门,让江门文化旅游灿烂无比。
3 侨乡文化,江门文化旅游与众不同
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多达4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07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十分之一。近代以来五邑籍华侨、华人热情支持祖国和家乡的革命和建设,并积极引入居住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形成了独特的五邑侨乡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全国而言,这种侨乡文化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岭南文化的最大特色在华侨文化,而华侨文化的一条很大很重要的根在五邑,它既丰富多彩又很有特色[3]。
坐落在江门市五邑华侨广场内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以下简称“华博”)就是体验和了解侨乡文化的最佳去处。“华博”筹建于2002年5月,2010年11月6日全面落成开放,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在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及海内外相亲的关心和支持下,“华博”筹建工作成效显著,至今共征集到华侨实物39000余件,馆藏文物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列。“华博”固定展览《五邑华侨史》约6000多平方米,分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侨乡新篇、华人之光六个部分,运用先进展览理念,现代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示了五邑华侨顽强奋斗,爱国爱乡的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侨乡文化。
4 影视基地,江门文化旅游前景广阔
开平碉楼与村落被《秋喜》、《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选择为拍摄基地,特别是《让子弹飞》的高票房热播,激起了全国游客到开平旅游,同时带动了碉楼景区游客数量成倍增长,引发新一轮江门旅游热。
近几年来,每年都有30多个剧组在赤坎取景拍摄,这些影视剧选择来赤坎,无不是被这座古镇浓郁的南国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有着350多年历史的赤坎古镇,600多座依水而建的骑楼至今保存完好,被影视界人士认为是“老广州”绝佳外景地。深厚的电影文化积淀是江门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江门的山光水色、自然风景也一直为电影人所称道。影视作品带动江门旅游产业发展的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于是江门提出建设影视基地,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产业,鼓励广播影视节目创作,推动生产制作和交易企业的聚集,推进刘德华影视城、嘉禾影视城、赤坎影视城建设,把江门打造成知名影视拍摄、生产、放映基地。
将影视拍摄与旅游结合起来,这样的投资不大,也可以吸引外商来合作。这样的文化产业一旦形成,不仅可以带动江门的文化发展,而且对江门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也不可估量,江门文化旅游发展将锦上添花、生气盎然[4]。
未来江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应该重点挖掘侨乡文化,强化对民俗文化提炼。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开发为特色旅游活动,将文艺表演、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文化艺术以及各种物质文化载体等纳入到相应的旅游線路之中,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予以表现,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充分利用江门特有的建筑、人文、节庆、工艺、饮食、歌舞等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使之形成旅游文化产品;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建设旅游娱乐场所,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
-2020年)[EB/OL].http://www.gd.gov.cn/syzt/whqsghgy/201008/t201008
04-126718.htm/2010-07-30,2011-01-11.
[2]江门日报记者.江门旅游“十二五”展望系列报道[N].江门日报,2011-
11-09(A3).
[3]戴永洁.论江门市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7-29.
[4]刘伟.江门会展旅游发展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5):284-285.
4.县领导旅游发展大会讲话稿 篇四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乡镇村。同时,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浙江农林大学汪士华委员和市旅游局姜玉芳局长前来参加今天的会议,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发展旅游的信心、决心和态度。
前面,显明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认真总结了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县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的有关工作。尖山镇、旅游局、文广新局、无锡市观光旅行社、浙江新东方公司等先后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举行了浙江农林大学与我县校地深化合作战略签约仪式,以及金山民俗文化苑等4个旅游项目的投资签约仪式;市旅游局姜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抓好会议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会前,我们还组织了为期一周的乡村休闲旅游专题研讨班;县里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扶持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希望全县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推动我县休闲养生旅游业加快发展,培育成强县富民的“一号产业”。下面,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加快“一号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通过在全县开展以“四查四问”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上下对摘帽快跑、绿色发展的路径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对加快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抓休闲旅游发展的氛围也比较浓厚,南线旅游精品线、“百花村”等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有声有色。可以说,推进“一号产业”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必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通过召开一次全县性的旅游发展大会,进行具体工作的部署、落实和推进,进一步统一、凝聚和提升全县上下对加快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发展的共识。如何深化认识,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机遇所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境内旅游总消费将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62号),提出了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投资促进、消费促进、乡村旅游提升“四大计划”,以及优化休假安排、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等新的举措。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成为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和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五大千亿产业”来培育。今年初,我县被列入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江南药镇”被列入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提供了有利契机、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二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形势所迫。一方面,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县被列为“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区”,是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相应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也就是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明确的生态红线,工业被严格限制在几个重点开发区块。相比之下,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是最优的产业选择,是可以进行全域化发展的适宜产业。另一方面,今年2月,我县迎来了复县以来的第二次“摘帽”。省委省政府要求原26个欠发达县统一“摘帽”后,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努力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发展新路,建设成为全省的“绿富美”。要实现“绿而富、绿而美”的发展目标,要实现“摘帽”快跑、绿色崛起,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休闲旅游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能有效整合生态农业、影视文化、健康产业、清洁能源、生态工业等产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山区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气”问题,是我县美丽经济中无可替代的“一号产业”。另外,休闲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能够倒逼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治理,倒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转型发展。三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发展所需。一方面,要看到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20**年,我县旅游业增加值达8.6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1%,占全县GDP的比重为11.69%。诸永高速公路开通后,我县区位条件已得到根本改变。未来几年,随着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速、杭温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启动建设,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我县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和优美的乡村风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一切,都是我们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另一方面,对于我县这样既面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又面临群众致富双重任务的山区县来讲,发展旅游业是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强引擎、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是一块关联度超高、带动性极大、产业链很长的“超级大蛋糕”,是生态经济最大的变量,抓好休闲旅游“一号产业”,就抓住了生态产业的龙头,就抓住了绿色发展的关键。
二、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推进“一号产业”转型升级
前面,县长在报告中已经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一号产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年,全县实现游客接待量8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60亿元以上;到“十三五”期末,实现“游客超千万、收入超百亿”目标,使旅游产业“实力更强、结构更优、品牌更响、贡献更大”。这需要全县上下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实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实现转型提质发展。一要以更新的理念抓旅游。要围绕打造“江南生态养生源”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域化、全业化、全天候”和“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积极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各乡镇村和部门要按照“全县一景、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旅游的视角来谋划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破条块区域分割,把我县分散的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努力实现一体化、集约化发展。要针对旅游需求日益普及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在巩固发展传统大众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旅、工旅、文旅、体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开拓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中药养生、森林养生、野外拓展和探险科普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系列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逗留天数,增加单位游客消费支出。要切实把“游客至上”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推进旅游设施的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个性化,让游客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旅游管理的智能化问题,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让磐安休闲旅游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深度整合全县景点、饮食、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方面资源和信息,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实现多方分享互动,让游客“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实现“量身定制”的磐安游。此外,还要十分注重创新理念,按照在浙江工作时指出的,发展旅游产业要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二要以更大的力度抓项目。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从这些年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看,旅游项目总体上存在投入不大、档次不高的问题,处在小打小闹、零打碎敲的状态(像漂流项目“遍地开花”,甚至一个乡镇就有好几个),缺少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且叫得响的品牌项目。-20**年全县旅游项目合计投资仅10.25亿元。而这几年但凡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县市,都在大投入地抓旅游项目建设。像安吉20**年旅游项目中,亿元以上重大旅游休闲项目就有23个,总投资达到了300.75亿元,其中的天使乐园度假区整体投资达到了15亿美元,作为第一期开发项目的Hello Kitty家园投资额达到2亿美元。因此,我们要创新投资机制,整合建设资金,特别是要充分发挥5000万旅游发展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集中力量引进建设一批高端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有效提升我县旅游项目的档次品位。三要以更高的定位抓招商。招商引资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积极争取省、国家政策和扶持的同时,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理念,牢固树立“招商就要招好商、招大商;引资不仅仅在引,更在于选”的理念,精心策划、包装好旅游招商项目,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注重引进有实力、懂旅游、善管理的大企业大集团,让我县优质旅游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精致有效的开发,发挥最好的综合效益。
三、打造特色精品,努力增强“一号产业”发展竞争力
旅游比的是特色、比的是精品。打造出特色才能竞争力,打造出精品才有吸引力。当前,重点要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争取突破。一要精心打造核心景区。虽然目前我县有省级度假区1个,景区景点12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但资源分散、集聚度不高,还没有形成拿得出、喊得响的核心龙头景区。为此,要按照构建“一核两区两镇”主体空间布局,加大花溪等景区改造提升力度,全力打造以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以江南药镇为龙头的大盘山旅游集聚区。要整合十八涡、舞龙峡、水下孔景区优势资源,创新经营体制,大力推进浙中大峡谷创5A工程,加快促进“高山台地”核心景区形成,实现景区规模、效益、实力的再升级。二要精心打造精品民宿。高二下初坑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示范,走出了我县高端精品民宿发展的第一步。我们要结合精品农家乐示范区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兼具秀美风景和人文内涵的精品民宿,打造更多类似德清“裸心谷”、浦江田后蓬、奉化大堰镇民宿基地这样的精品民宿村,满足多层次多类型游客的需求,努力让游客在磐安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三要精心打造特色线路。重点要打造好南北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明年旅游旺季来临之前要全面推开南线精品路线,让游客耳目一新。特别是要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工作,把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好。各乡镇特别是精品线路沿线乡镇不仅要注重点的打造,也要注重线上的美丽,切实做到“点有风情、线有风景、面有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忘却归程。
四、丰富文化内涵,切实增强“一号产业”发展软实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精髓。旅游抓住了文化,就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更显魅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把“文化+”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全面构筑文旅融合体系。一要深入挖掘健康养生文化。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在名列全省前茅,养生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和药文化、茶文化、菇文化等传统养生文化丰富、积淀深厚,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挖掘、创作一批生态养生文化作品,搭建一批展示平台,培育壮大养生(养老)文化。要建立并推出具有磐安特色的现代养生药膳饮食和养生理疗保健服务;有序推进以高端民宿、养生书吧茶吧、健康养生馆等为主要内容的养生养老综聚区建设,推出一批中药康体养生、森林生态养生等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具有磐安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二要丰富提升民俗非遗文化。我县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如盘峰榉溪的祭孔大典、玉山台地的赶茶场和龙虎大旗、高二的七夕节、深泽双峰的炼火、万苍的谷将山庙会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原生态风格,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旅游项目化条件。今年7月,我县非遗文化项目首次走出国门,赴法国交流并获得“最佳演出奖”,充分说明了我县民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协作配合,对民俗非遗文化活动进行全面挖掘和精心培育,让这些活动与休闲旅游“一号产业”衔接和互动起来,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我县历史人文底蕴也十分深厚,陆游、萧统、孔端躬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我县留下足迹,留下了故事,我们要做好这些名人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挖掘、整理和利用,生动讲好磐安故事。三要精心打造美丽乡愁文化。习近平指出:“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一道独特的心灵景观、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一串可以感知的文化基因。我们在发展“一号产业”中要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的理念,加大力度挖掘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古街区以及民间小吃、民间传说中的乡愁元素、乡愁文化,让游客“闻乡愁之名、动旅游之心”,让游客“触旅游之景、生乡愁之情”。我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28个历史文化村落更是其中的亮点和精华所在,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村落保护好、建设好,把乡愁文化传承好、经营好。
五、形成工作合力,全面营造“一号产业”发展好环境
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局性工作,需要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旅游的支持坚定不移,发展旅游的态度坚定不移,对旅游的美好期待更加坚定不移。县级层面将按照“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旅委会工作机制以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各乡镇也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一号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我县“一号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县级层面已专门出台了实施意见和政策,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业发展。各乡镇、部门要认真对接落实好上级和县级层面的政策措施,共同营造助推进“一号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三要强化改革创新。各乡镇、部门要善于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努力解决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瓶颈和制约。要积极推进休闲旅游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一号产业”发展。要稳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完善重点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景区、政府与市场、景区与村民的利益关系。要加快农村“三权”改革,把农户手中的优质旅游资源盘活,鼓励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参与景区建设。四要强化担当意识。旅游是复合概念,与各行各业都有关系,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和“大旅游”的意识,发扬“四千”精神(千方百计谋旅游、千军万马抓旅游、千山万水兴旅游、千辛万苦强旅游),勇于担当、齐抓共管、协调推进,每人都是旅游大使,每个部门都是旅游工作部门,每个乡镇都涉旅,大家步调一致、通力合作,合力做好加快休闲旅游“一号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5.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与思考范文 篇五
我县自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广大林农经济收入增加了,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全县林业经济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森林旅游业也异军突起,发展提速,成为全县生态旅游业的开路先锋。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兴起的生态旅游大县,我们如何应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把握好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变化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我县森林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全县生态旅游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1、森林旅游资源环境日益看好。2004年林改前,全县年造林面积不到2万亩,2005年和2006年,全县年造林面积迅速提高到4.5万亩和6.7万亩。到2006年,全县公益林面积也增加到94万亩。广大群众造林积极性的提高和森林保护意识的增强,极大地改善了我县森林旅游的资源环境。据调查统计,我县森林覆盖率达64.19%以上,如今在不经意间,你可能会发现身边走过一群群自发来我县林区登山探险的森林旅游爱好者。我县森林旅游的资源环境已经越来越被各路客商所看好。
2、森林旅游景点建设初见成效。短短几年间,我县已建成开放神雾山、九岭狩猎休闲中心、武陵岩峡谷漂流、长墅源峡谷漂流、武陵岩山庄等10余个森林旅游景点。2006年11月,我县九岭山森林公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如今,我县各个森林旅游景点已经串成线、连成片,共同把**建设成为一个新兴的风景旅游区。一些旅游景点在周边省区还小有名气,如武陵岩峡谷漂流、神雾山等景点,不仅在南昌、九江等地拥有较为广泛的客源市场,在武汉、黄石等周边省区的大中城市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据统计,2006年,我县森林旅游景点共计接待游客29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景点接待游客的70%。
3、森林旅游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我县越来越被看好的森林旅游资源和山水竞秀的自然条件,已经成为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到目前为止,全县共签约旅游开发项目56个,其中依托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山野观光、漂流休闲、避暑度假的森林旅游项目就达40余个,森林旅游开发可谓不断升温。近两年来,宋溪后山景区、杨洲云头洞景区、鲁溪洞景区二期工程、武陵岩山庄二期工程等一大批投资规模较大、品味档次较高的森林旅游开发项目相继落户**。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开路先锋。
二、挑战
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我县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新一轮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林改后,对森林旅游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百姓对森林资源期望值明显增加,森林价值观念取向开始逐渐转变。特别是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老百姓开始由过去以林木采伐为主转向以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这一森林价值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刺激了我县森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在我县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森林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较少的时期,由于林改后分山到户,涉及森林旅游开发的林地流转难度提高,森林旅游开发成本随之增加,这就对森林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林改后,森林旅游资源保护面临严峻考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几年内就遍地开花,一触而蹴。就目前而言,我县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还只能以资源保护为主。然而,由于采伐林木带来的经济效益来得更直接、更快捷,一小部分百姓仍然倾向于通过采伐林木来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加之林改后,所有山林确权到户,百姓对山林开发利用的自主权提高了,山林竹木的采伐量可能会继续居高不下。从过去两年我县的林木采伐量来看,每年都在7-10万立方米左右。如果要更好地进行森林旅游开发,就必须加强这些有丰富旅游资源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
三、思考
森林旅游一般来说就是以森林为旅游活动的主要吸引物和场所,通过人们在森林中观赏自然风光景色、开展娱乐活动、享用林木产品等行为,达到旅游休闲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我县的森林旅游业还仅仅是刚刚起步,森林旅游景点的开发档次还比较低,森林旅游交通的进入性还比较差,森林旅游的吸引内核还没有形成。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我县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以推动森林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是要加强发展森林旅游业引导。森林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在林木资源使用取向上将发生重大改变,在面临林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林木资源的采伐利用两重选择时,林农将越来越趋向于选择林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而不再追求采伐林木的短期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走出传统林业思维定势,积极鼓励广大百姓通过以山林入股等方式参与森林旅游开发,或者参与森林旅游
工艺品的开发生产等。要把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销售,作为我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领广大林农走开发森林旅游之路,实现我县林业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重要转变。
二是要加紧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我县有着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九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伊山自然保护区、庐山西海等等,这些地方
森林茂密、环境优雅、夏季凉爽、远离闹市,是开展山地旅游、滨湖旅游、生态旅游的好去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县林木风景资源优势,提早规划,大力宣传,重点保护。要积极鼓励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发展公益林,推动森林旅游资源的保护、培育和改造。要有选择地在滨湖地区和其他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起一批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保护区等,逐年减少我县林木采伐量,为我县森林旅游积聚发展后劲。
6.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六
中共庆城县委庆城县人民政府
(2011年月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县旅游产业在省、市旅游局的正确领导和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人文厚重、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力开发旅游产业,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全县旅游工作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现就我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近几年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旅游地位。近年来,庆城县把旅游工作提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是在庆城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中,庆城县旅游局由原来的县直事业单位提升为政府组成部门,这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中,除西峰区之外仅有的一家。二是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政府县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宣传、发改、财政、旅游、城建、规划、交通、国土、环保等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健全机构、充实旅游人才队伍。2008年以来,先后在全县干部队伍中选调了三名有专业特长的副科级干部,充实到班子成员之中,使旅游局班子成员由原来的一正一副扩大到一正
1四副。把“周祖陵森林公园管理所”升格为“周祖陵景区管理所”正科级单位,班子配制一正三副。两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10名优秀导游。使全县旅游队伍从不足10人迅速增加到35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景点品位。周祖、岐伯是庆城得天独厚的旅游品牌。多年来,我们围绕周祖陵山,突出周祖陵山,一级带着一级干,确保年年都有新景点。2003年,我们在已建成的周祖文化区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以岐伯大殿、十大药王祠为代表的岐伯圣景工程;2004年,重点实施了飞架东西、打通城区景区通道的迎凤大桥工程;2005年,重点实施了以中华民族和庆城人民孝道教育为主的孝道文化工程;2006年,先后补充实施了以姜嫄殿和后稷殿为内容的周祖文化区;2007年,重点实施了《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区。累计投资2.4亿元,有效开发了庆城县旅游资源,其中《黄帝内经》千家碑林项目投资4500万元,实现了享誉全国的“三个唯一”,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省内外专家的好评。在突出特色,集中打造的基础上,我们以线补点、以点促面。自2004年以来,又先后在南城门投资500万元,恢复重建了仿古城楼嘉会门;在庆城中街投资140万元修建了休闲广场;投资490万元,修复扩建了普照寺;按照创建全省一流县区博物馆的要求,集中投资620万元,建设全框架五层博物馆楼一栋,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投资4000多万元,修建了庆城县宾馆,占地面积14212.59平方米,是目前甘肃省县级宾馆中唯一一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强化了我县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启动了庆阳农
耕文化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三级月台已筑造完毕,祭坛工程已完成框架柱,现进入标高8.95处梁模板安装及钢筋安装工序;祭坛神道、二十四节气柱、中心转盘工程完成了地质勘察、图纸设计、工程预算、节气柱浮雕图案设计和场地土方平整,正在办理报建手续,准备招标;景区主干道路正在进行两旁挡土墙砌筑、砾石铺装、排水沟建设;17栋日光钢架大棚已竣工,正在进行棚内种植;供排水系统正在进行管线铺设和储水池建设;农耕器具展区正在进行外装饰;绿化、五谷种植、五果栽植4月底已完成,目前长势良好。周祖农耕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部分工程招标,正在办理开工许可证。庆城县柔远河河堤治理及景观坝项目已完成1200米护岸浇筑,正在进行两侧栏杆安装,景观闸坝正在进行一二跨基础开挖、混泥土浇筑,设备部分正在实施坝板的前期预制和液压装置陈设工作。岐黄养生园、岐黄博物馆、岐黄养生学院、陇东革命纪念园、385旅纪念馆、庆城历史名人游览园、“庆阳八景”恢复重建、历史文化名城恢复重建、民俗文化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已论证成熟,全面进入前期筹备和报批立项程序。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庆城知名度。近年来,庆城县积极与中央、省市及境外等媒体的合作,为庆城旅游发展宣传造势,取得了较好成效。首先在青兰高速、福银高速、市县境入口、机场入口等重要地段制作了大幅周祖陵旅游广告宣传牌;在庆城公众信息网增设了旅游网页,与各有关旅游网站链接;摄制了《灵韵庆州绚丽凤城》旅游风光片,扩大了庆城旅游宣传效应。其次,积极参加全国区域性和省、市的旅游节庆活动,并利用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
化节、中国庆阳农耕文化博览会和每年一届的公祭周祖大典活动,大力宣传庆城旅游、推介庆城。再次,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与西安、银川、兰州、天水、平凉、延安、宝鸡、黄陵等周边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点、旅行社缔结友好关系,促进了我县周祖陵与市内外及周边精品旅游线路的对接,形成互惠共赢的发展格局。
2008年以来,我县投资120万元,邀请中国旅游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李家洋博士担任总体策划,高标准编制了《庆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邀请西北师大王三北教授编制了《庆阳农耕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开发了《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墨书、凤城银牛、汉代罐形洮砚、农家粗粮系列等10余类旅游纪念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四、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庆城县委、县政府在重点抓好旅游景点硬件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放松。先后制定了景区、旅行社、酒店、宾馆、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对旅游餐馆、农家乐、旅游宾馆、旅游酒店均实行挂牌制管理,规范旅游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了庆城县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先后评定三星级农家乐5家,三星级旅游宾馆3家,庆城宾馆已成功评审为四星级。先后共举办旅游专业培训6场(次),培训从业人员622人(次)。鼓励旅游从业人员参加资质考试,目前,旅游讲解员中85%的人员都取得了“国导”资格,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
庆城县作为庆阳市旅游业的排头兵,我们将首当其冲、一以贯之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创新实干,奋进争先,努力促进庆城旅游产业大发展、快发展,力争年接待游客超过28万人,旅游收入突破1.17亿元,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庆城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几年的奋斗目标是:
一是加大开发力度,力争尽快完成涵盖祭祀怀远、农耕种植、花果栽植、民居演变、民俗民风、作坊售卖、驯化养殖、演艺游乐八大内容的庆阳农耕文化产业园;完成以护坡、供排水、道路为主的周祖农耕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以108孔窑洞,练兵场纪念碑,陇东特委大门,展览馆等为主的三八五旅及陇东特委旧址恢复项目;完成以文笔塔、观景亭、梦阳书院、展览馆、梦阳文化景区;完成鹅池洞、清凉山、桃花山等原庆阳八景的恢复项目;完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二是加大讲解员的培训力度,从讲解人员的选拔、讲解人员外部形象的树立、讲解内容的充实、讲解的熟练程度和趣味程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确保讲解人员的专业化、游客挑选讲解员的社会化,以效益促使讲解员素质提高的市场化。
三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借助香包节和文博会,坚持不懈地举办公祭周祖活动,争取省级祭祀规格;坚持不懈地举办以岐黄文化、周祖文化为主题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节会、洽谈会推介庆城,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场所,宣传形式,提高庆城的知名度。积极与宁夏的沙湖、陕西的延安、西安、黄陵,省内的崆峒山、王母宫等景点相对接,不断延伸旅游线路,延长产
业链条。
7.环江县甘蔗产业技术发展对策研究 篇七
1 糖蔗种植发展情况
环江县蔗糖种植于1983年,糖蔗面积由2000/2001年榨季的2万亩,发展到2007/2008榨季的18.1万亩,进厂原蔗62.2万亩,原料蔗产量首先次突破60万t大关,成为河池糖料蔗生产优势县(市区)之一。全县糖蔗面积约14万亩,50 m以上大户183个,大户累计面积达2万亩,其中:环江县大安乡、驯乐乡、水源镇、川山镇、洛阳镇等乡镇为主要的甘蔗种植地,并确定洛阳镇古昌村、妙石村、大安乡的塘房村作为县级蔗糖重点村。
全县甘蔗主要品种为台优、柳城03/1137、柳城05/136,桂福98/296等品种,良种占80%以上。2014/2015榨季啊,全县进厂原料蔗为41万t,亩产3.7 t,年产糖4.67 t,实现工业产值2.33亿元,蔗农收入1.73亿元。2015年新种甘蔗面积6 100亩,其中更新面积3 600亩、扩中2 500亩,全县落实双高基地20个试点,落实面积5 000亩,平整土地4 000亩,良种3 300亩,水利设计5 000亩。
2 龙头企业广西远丰糖业有限公司发展情况
目前该县设有一家广西环江远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食糖、蔗渣、废蜜生产、销售及研究发展,酒精生产、销售;日处理原料蔗5 000 t,年可处理原料蔗80万t。公司生产采用压榨法提汁、亚硫酸法清净工艺,所生产的“环天”牌白砂糖、赤砂糖,荣获广西产品质量证书,公司于2003年荣获河池市“重点保护企业、重点品牌”“消费者信得过诚信单位”2004年度荣获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2005年度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纳税企业排名第一是河池市第一批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
3 发展糖蔗产业的主要工作措施
3.1 加强领导制定发展规划
2012年以来,为发展糖蔗产业,环江县先后制定了针对糖业发展的《1560工程实施方案》《糖料蔗实话建设工作方案》《糖料蔗高产高糖示范片建设实施方案》以促进保障该县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将糖蔗发展产业列为全县亿元财税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由县委县长为指挥长,县4家班子为副指挥长,县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指挥部成员,统一部署,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形成层层抓,齐抓共管的糖业工作局面。
3.2 加大资金投入,扶持补贴力度
县财政和制糖企业投入资金对蔗农发展糖蔗生产进行扶持补贴。2013/2014年榨季,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蔗区公路建设,整合发改委、民政局、交通部门、扶贫办等项目资金7 547万元投入蔗区公路建设,2014年,县财政整合资金250.90万元作为广西环江远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蔗发展种植专项补助资金。2015年及2016年继续执行糖料蔗生产扶持政策,对大户种植、高产示范、良种推广,深耕深松等进行补贴扶持,激发调动农民种蔗积极性。
3.3 加强蔗业技术队伍建设
为加强环江县甘蔗生产技术指导甘蔗,各乡镇从农业推广服务中心调1~2人重点抓糖蔗生产工作,2013年,县委、县政府调出5个编制补充环江县糖业局,从县农业局点出5个技术员再次充实糖业部门队伍。并成立了环江县糖蔗生产技术服务站,负责全县糖蔗良种推广、糖蔗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日前全县从事蔗糖生产的农业技术员有17人。通过技术部门编发技术资料,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蔗区村、屯开办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将先进技术普及到村、屯和农户,提高农民的甘蔗栽培技术,先后引进了甘蔗新品种1.4万多t。
4 当前环江县蔗糖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连续4年原料蔗收购价格下跌,人工、农资、地租价格上涨,造成种植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来全县无新增种植大户,并受水果、桑蚕业的冲击,全县蔗地翻种其他作物面积达1万多亩,蔗糖面积受到挤压。
(2)单户生产规模小,多为坡地种植,机械化开展困难,甘蔗收获多为手工操作、人工畜力成本高,人工砍蔗,每吨150元以上。
(3)糖蔗抗风险能力低。2016年7月,环江县暴雨,龙岩、东兴思恩镇等主要地蔗地受灾严重。
(4)蔗区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该县秋旱严重。
5 发展糖蔗产业的对策建议
5.1 继续加大扶持补贴力度,巩固种植面积
县财政和制糖企业及时落实资金,对蔗农进行帮扶和扶持,督促蔗糖企业加大蔗区公路维修资金投入,完善蔗区路网建设,并整合县发改、交通等部门的有关道路建设资金,尤其确保新蔗区的公路优先建设,老蔗区公路局加强养护,坚定县政府发展蔗糖产业的决心,坚定蔗农种植的信心,巩固全县甘蔗种植面积。
5.2 推动甘蔗机械化
环江甘蔗种植主要都是在坡地,坡度大都在13°以上,实施机械化需要降坡、捡石、成本居高。可以借助广西建设双高基地的绝好机会,借助区政府开展双高基地农机补贴政策,土地平整扶持政策,推动全县蔗糖产业逐步机械化,农机部门加大队适应坡地,环江山地机耕机械配置和引进。组建甘蔗生产机械化专业队引导蔗农开展机械化作业,并及时发放机耕补贴,鼓励蔗农使用机械化。
5.3 尽快启动糖蔗保险试点工作
天灾意外带来的甘蔗损失和蔗糖价格波动,都会给蔗农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效益流失,对小户蔗农更是血本无归,大户蔗农也是损失惨重。除了政府给予减灾扶持外,启动加快蔗糖保险试点工作势在必行。2016年6月环江部分乡镇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暴雨引发的洪水淹没大片农田,东兴、龙岩、思恩镇等地甘蔗的根部已经出现了腐烂、变质,这也意味着,今年甘蔗产量将因天灾受到影响,并且下个榨季甘蔗种苗将会成为问题。政府救灾补助补贴有限,应加快启动糖料蔗保险业务工作,由第三方保险公司对甘蔗种植因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和天灾,给予补偿。
5.4 加强蔗区水利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建议发改、水利部门加强对对蔗区水利工程立项和建设,做好甘蔗灌溉、滴灌示范、加强蔗区机井、机站、水渠、水柜建设,促进蔗区水利建设,解决秋旱及春干问题,增加甘蔗灌溉面积。并加强政府和环江远丰制糖企业对旱区的抗旱补贴,组织组建专业抽水队伍进行应急,减轻旱灾损失。此外,在蔗糖选择上注重早熟品种,选择抗旱的蔗种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广悦.甘蔗种植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371-372.
[2]宋亚超.云南蔗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当代经济,2012(13):96-97.
8.旅游工艺品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篇八
本文以旅游工艺品设计研发创意产业为特定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从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方面分析烟台旅游工艺品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结合实际情况,立足长远发展,明确烟台创意旅游工艺品设计研发产业建设的思路、目标和策略,最终实现促进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工艺品;设计创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52-01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内容
“创意产业”是一个舶来词,通常泛指以创意为主要增值方法的经济活动。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11月发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s,CIMD),92报告正式提出并界定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具体的产业部门。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是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在CITF(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筹划文件)中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这份文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13个行业划归于创意产业领域。
二、旅游工艺品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6年,伴随着中国迈入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创意产业作为重要内容被写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很多城市在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集聚区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经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概念与发达国家发展相对成熟的创意产业“集群”完全不同,由于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经济形态跟发达国家和地区完全不同,有可能导致我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创意”也许只是皇帝的新衣,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三、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旅游工艺品作为旅游商品的大宗和主体,满足了旅游者的购物需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旅游者对于异国、异地的工艺美术品、土特产品等怀有极大的兴趣,把购物作为他们有形的旅游纪念物和愉快旅游的标志物。各国对旅游工艺品业的关注度普遍增加,旅游工艺品经营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高。
旅游工艺品经营业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购物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影响到整体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提高文化旅游工艺品品质,起到广告宣传作用,扩大旅游名胜的知名度。
旅游工艺品经营业的发展有助于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将为一个国家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随着旅游者消费水平的提高,用于旅游工艺品购物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有助于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有望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工艺品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艺术、工艺技巧和物资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弘扬和传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艺术,可促进各国工艺创作设计能力和技艺水平的提高,加强国际交流,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地位。
为针对国际旅游工艺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尽早实现旅游工艺品市场地有效开发,打造烟台旅游工艺品创意品牌,是形成烟台旅游产业链的必要前提。
四、设计研发对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
创意产业以人的智力和创意为发展动力,把创意注入到产业上来,能够给产业带来新的活力。想要实现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发展,就必须对旅游工艺品本身进行重新设计研发和宣传推广。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创新必需要依托本地有利条件,进行本地文化艺术的深入挖掘,生产出具有艺术性、地方性、纪念性的产品,才能得到游客认可,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工艺品利于本地文化艺术的复兴与弘扬,也有利于国际文化交流,形成市场效应,实现经济效益提升,增加工艺品创意产业的参与度,为逐渐建设发展成创意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五、烟台旅游工艺品创新发展的地域优势
烟台发展地方特色工艺品,在创作资源上具有丰富的资源依托。自然资源方面,烟台地处山东半岛,山地面积广,海岸线长,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国家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等,依山傍海,风景秀美;历史文化资源方面;烟台历史悠久,拥有大批名胜古迹,众多神话传说,历史名人以及十几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以港口文化、海洋文化、道家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结合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都是进行旅游工艺品设计研发的基础。
六、旅游工艺品设计研发的注意事项
旅游工艺品的设计研发,首先,要强调地方特色设计,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烟台剪纸,可精选表现题材,如具有典型海洋文化特色的鱼、虾、蟹以及八仙过海等地域性代表文化为题材,运用传统表现手法,进行创意表现,在表现内容上实现地域文化传达;其次,旅游工艺品的深度研发,仍以剪纸为例,针对其剪纸本身不易长久保存的缺点,进行衍生产品开发,选择不同工艺手段和材质进行剪纸艺术效果表现,形成更具可推广性的工艺品。如运用传统漆艺中款红工艺进行表现,选择大漆作为表现材质,形成新的工艺品种类;最后,旅游工艺品的附加价值设计,如材质选择、工艺选择、包装设计、品牌效应等,针对不同层次顾客,进行高、中、低档的分别设计研发。优秀的包装设计在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出发可大大增加工艺品的附加价值。
七、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
新世纪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工艺品需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打造产品品牌,发挥品牌效益。旅游工艺品创意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在产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依据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需求、新供给、新市场等情况及时应对,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求得发展,求得光明前景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赛.旅游工艺品设计创新初探[J].大众文艺,2014(09)
[2]张晋,吕振波.烟台市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知识经济,2014(19)
9.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篇九
“十三五”期间,蒙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沂蒙样板为抓手,以繁荣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文化旅游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持。现将“十三五”期间工作和“十四五”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围绕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以乡村振兴片区村、第一书记村、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村为重点,推进“百乡千村”示范点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完善,开创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局面。现有国家二级图书馆1个、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并逐步向自然村扩展。90%的村建设了文化小广场、80%的村建成乡村大舞台并配套建设文化小广场。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室51个。图书馆分馆建设取得新进展,提升完善图书馆总分馆12个,建成村居服务点24个。已完成野店、桃墟、坦埠、岱崮、旧寨、东孟良崮分馆的图书编目工作。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扶贫工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为全县77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电视节目。
(二)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18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安排,承接了中国儿艺会“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牵手沂蒙、同献爱心庆六一公益演出等大型活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全程播放,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山东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深入报道。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举办了中国算圣文化传承交流会、蒙恬文化论坛等特色文化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广场文化艺术节、乡村艺术节春节晚会、元宵节晚会等大型演出,深受群众好评。乡镇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乡一品”,旧寨杏花节、联城槐花节、桃墟板栗节、野店樱桃节、常路孝文化节、垛庄桂花节、岱崮桃花节等活动效果显著。每年完成送戏下乡演出近400场次、送电影下乡350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图书馆每周末固定开展公益讲座、主题演讲、诗文朗诵等阅读推广活动;
县文化馆积极开展声乐、美术、书法、表演、蜡染、广场舞等免费培训活动。《小车回家》参加了全国民间文艺展演并获奖,美术作品《鹿王本生图》、《千年遗梦》等入选全国画展,《觅春》、《暝》等作品入选全省画展并获奖三名。拍摄电视剧《遍地书香》、电影《崮上情天》全方位展现了蒙阴的地方特色和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
(三)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10处、县级92处,馆藏文物40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73件。岱崮镇、丁家庄村分别入选全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传统文化乡镇和传统文化村落,其中岱崮镇作为全省7个传统文化乡镇之一位列榜首。《蒙山传说》、《八仙灯》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洪珠算文化》、《垛庄酱菜》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都镇入选第四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二、“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样板
1.突出重点打造。紧紧围绕垛庄孟良崮片区、旧寨杏山子片区、野店沂蒙六姐妹片区等三个乡村振兴片区,以及蒙山北麓划转村、云蒙湖周边、岱崮地貌核心区,高标准推进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重点突出蒙山北麓龙凤峪片区的扶持力度,促进文旅融合,打造典型样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对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村党组织书记选配试点村、重点贫困村,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改造提升乡村大舞台、村情民俗展示室、文化长廊、文体小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
2.突出效能提升。重点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和免费对外开放,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利用率,吸引人气,切实发挥服务效能。进一步抓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重点社区、企业、单位合理增设一批图书借阅点、服务点,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选择合理位置建设自助式图书馆分馆。
(二)构建更加全面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在现有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按照均衡配置、严格预留、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六馆一中心”文化综合体建成后,最大限度发挥服务效能。到2022年,实现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全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2.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法治文化等活动。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工作,大力扶持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逐步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三)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
1.做精做细品牌文化活动。举办好春节联欢晚会、刘洪文化节、广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巩固品牌活动成果。利用重大节庆日,举办书画、摄影、剪纸等展示展览活动和歌手大赛、戏曲票友大赛、少儿才艺大赛等各类赛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各类文化赛事及展览活动。拓宽县文化馆公益性培训内容。县图书馆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继续开展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和传统文化培训。
2.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沂蒙精神”为主旋律,挖掘蒙阴特有的文化资源,创作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将文化惠民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更好的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的方式,对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进行补贴,扎实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等演出活动,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的同时,做好艺术普及教育工作。
(四)完善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
1.加强非遗科学开发与保护。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普遍落实“六个一”保护行动,建设非遗项目库。加强对具有沂蒙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效利用途径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挖掘、整理、抢救。加大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保护力度,支持其开展带徒授艺等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形成立体展示宣传格局,积极探索与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增强民俗旅游的吸引力。
2.加强文物保护和安全。积极争取资金,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制定保护方案,完成一批重点文物的修缮保护工程;
加强文物巡查和库房管理,保证文物安全。完善文物管理所、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实现了馆藏文物信息化。坚持把文物安全作为重点,聚焦法人违法、盗掘盗窃、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开展日常巡查,特别是确保田野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杜绝文物保护单位遭受破坏。加大文物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学术研究,出版发行一批专业书籍。
(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1.加强文艺作品创作。通过自主创作、招才引智等形式,推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能够对外展示蒙阴良好形象的文学艺术作品,并做好推广宣传。认真指导各剧团和文艺创作团体创作各类文艺节目。积极筛选提报小型戏曲创作展演和国家艺术基金的申报工作。
2.加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民俗、文化与资源的融合,创新文化业态。充分挖掘蒙阴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桃花节等节庆品牌为抓手,做好桃文化与寿文化结合文章,叫响山东省长寿之乡品牌。整合全县优势文化资源,建设蒙阴县文化创业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
(六)抓好文化市场管理
1.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持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工作。组织开展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绿书签”等专项文化市场治理活动。部署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
10.县旅游的工作汇报 篇十
一、我县发展旅游业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使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我县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规划为先导,着力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要素,全面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一)以规划为先导,确立旅游发展战略
我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华阳洞、古昭关、凌家滩遗址等,但却都是锁在深闺人未识。为了拔开迷雾见朝阳,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投入大量资金,高起点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及褒禅山、昭关风景区、太湖山风景区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和凌家滩、运漕镇保护规划,制定和实施了发展全县经济的旅游牵动战略,发挥含山旅游资源丰富和品位高的优势,采取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等形式,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扩大对外宣传,全力推进我县旅游业向前发展。
(二)广开渠道,加快各景区景点建设
为解决旅游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县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为主体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争取资金,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进一步降低旅游投入门槛,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20xx年,成功将华阳洞25年经营权转让给上海金基房地产公司。加大项目编制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各种专项资金,精心编制了总投资17.52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包括华阳洞、古昭关二期开发、昭关温泉度假区、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展示等项目。近期,我县投入数万元对华阳洞路及景区环境进行整治,美化景区,提升景点形象。
(三)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树立一个地方对内对外形象,扩大影响,培育旅游市场,取得旅游最终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宣传促销中,我县做到整体策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精心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有意识地培育名牌、打造名牌、宣传名牌,突出文化品位,特别注重对华阳洞、古昭关、太湖山、凌家滩等的推介宣传。坚持自主促销与联合促销相结合,各主要景区景点积极到合肥、南京等周边城市宣传促销,组织外地旅行社来我县实地考察踩线,积极组织参与牡丹节的宣传促销。加强重点客源市场的开拓,积极拓展“长三角”地区和周边城市的旅游市场,逐步将触角伸向全国各地。
(四)培育和扩展旅游业发展诸要素
一是旅游宾馆接待档次获得提升。我县积极引导县内大酒店、大宾馆申报星级宾馆,提升接待档次。经过多方努力,我县昭关宾馆、冠圣大酒店被批准为二星级宾馆,实现了我县星级宾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华阳洞宾馆正在开展申报二星级宾馆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新增旅行社两家,扩展了旅游接待队伍,增加旅行线路,让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三是进一步扩大三口塘老鹅汤接待规模,增强其影响力,提高“太鹿”牌鹿系列产品、“华佐龙”玻璃工艺品、“大平”牌系列食用保健油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一)凌家滩遗址项目建设
1、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专项资金投入。《凌家滩遗址保护规划》于20xx年8月底被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县于去年下半年上报了关于要求实施《规划》一期工程项目的请示。今年初,省文物局与省发改委已将该工程列项上报了国家局。一期工程项目包括修建遗址保护性围墙,兴建展棚展示祭坛、墓葬、古井等原址,整治环境,建博物馆和管理用房等。
2、在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紧紧围绕《规划》一期工程实施,开展了相关准备工作。组织铜闸镇、县文化旅游局、国土局、建设局、财政局等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提出了遗址上村庄及现代坟墓的迁址意见。
3、实施第五次发掘。省文物考古所已决定下半年对凌家滩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目前发掘资金筹措和相关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这次发掘地点主要是20xx平方米的红陶块区域。
(二)华阳洞景点的改造升级
1、督促经营方尽快实施二期工程项目
于20xx年6月将华阳洞风景区经营权转让出去后,我县积极主动与经营方联系,督促其尽快实施二期工程。今年初经营方投入50万元,对华阳洞宾馆进行了改造升级,按照《含山县旅游规划》和《华阳洞风景区旅游规划》要求,对华阳洞风景区实施二期开发,二期开发项目内容包括洞内延伸,洞外的王安石纪念馆、攀崖、碑廊、水上游乐园等。6月份,计划就建造王安石纪念馆一事,到外地去考察并搜集资料,目前正在开展兴建前准备工作。
2、引进外资深度开发华阳洞景区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增强了华阳洞景区旅游开发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接待苏、浙、沪等地多家客商来该景区进行考察,力争引来资金投入该景区进行深度开发。
(三)农家乐旅游项目
主要依托华阳洞景区引进马鞍山客商投资开发,利用荒山荒水,进行大面积绿化、整理水库、修建休闲房屋、修建垂钓台等。目前已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绿化、垂钓、茅舍等建设,开展了生态田园景观观光、垂钓、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等活动。
虽然我县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虽然认识高、定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国民经济贡献力低,20xx年含山旅游门票收入272万元,综合收入只有1600万元,对经济拉动力不大,所以导致了对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二是缺乏相关产业配套联动,难以形成旅游集群效益。旅游景点单调,只能获取观赏旅游的微薄利润,休闲旅游等高端行业几乎空白;三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景点缺少包装宣传;四是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各景点各自为营,旅游各要素相互脱节现象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旅游发展总体思路:根据市委“一年小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总体要求和4月6日市委副书记到调研旅游时的指示精神,我们形成了两个概念性发展思路,即昭关生态休闲景区和凌家滩古文化生态景区建设。昭关生态休闲景区内涵为:依托华阳洞、古昭关,利用昭关水库,兴建水上乐园、高尔夫练球场、温泉度假村、古昭关——华阳洞步道(王安石线路)、农家乐、麻油制作观摩,把山、水、林、泉、石、洞、人文这些景观串起来,落点在温泉度假。凌家滩古文化生态景区内涵为:依托太湖山,实施古镇保护开发、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佛教文化、凌家滩古文化展示、“三口塘”老鹅汤品偿及鹅毛饰品制作、瓷器制作观摩、农家乐等,落点在太湖山森林公园“绿色氧吧”休闲度假。根据这个总体思路,今年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今年旅游重点工程
一是进行古昭关院落、碑廊建设;二是进行古昭关、华阳洞步道勘探;三是华阳洞二期工程王安石纪念馆、旅游产品专卖店建设;四是开通含城——华阳洞旅游专车;五是褒禅寺新征地50亩,建设莲花池、放生池和居士林(多元文化中心);六是编制两大景区建设详规和VCD,积极对外推介这项工作。目前我们已和3家有实力企业正在进行洽谈。
(二)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设立含山旅游网站,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景区景点搬上互联网,通过网络宣传,提升知名度。继续对核心客源市场深入调研,掌握旅游者消费需求,推出相应新产品,巩固扩大原有客源市场。积极同苏浙沪地区的旅行社和旅游业同行联系,参与该区域一系列旅游行业活动进行直接推介。
(三)加强行业自我管理,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2023-2027年江苏旅游产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分析报告07-26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06-23
乡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07-23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0-1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10-04
文化旅游产业讲话09-09
乌海文化旅游产业09-27
旅游文化产业调查10-26
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06-13
旅游产业发展交流发言稿10-10